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学习伴成长教学反思

学习伴成长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10 06:59:1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习伴成长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习伴成长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学习伴成长教学反思

学习伴成长教学反思1

  《学习伴我成长》教学反思本课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快乐学习》的第1课,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学习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三年级的小学生经过两年的学校生活,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经验,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初步形成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这为进步提升学习能力奠定了基础。

  但是,升入三年级后,随着课程内容的加深、学习任务不断加重、学习难度逐渐加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烦恼的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是思维发展中最艰难的一个阶段,孩子们刚刚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发展的程度也不平衡。这一时期若不注意引导,有的.孩子可能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厌学,这就是为什么此阶段学生的学习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对于很多三年级学生而言,他们没有认真思考过为什么要学习,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对于“学习”的概念还只局限于学校课堂、书本知识的学习;不知道什么是终身学习,更不明白人为什么需要终身学习。

  因此,本课重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懂得学习是人成长的需要,并且需要终身学习;引导学生理清学习的概念,理解并树立新的学习观,懂得学习的空间、途径、内容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生活处处皆学习。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学习伴成长教学反思2

  部编新教材培训参加了许多次,认真聆听各位专家对于教材使用的建议,踌躇满志地想要在新学期的教学中大展身手。然而真正进入课堂时,才知道什么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新教材使用中我遇到了不少困难,也引发了很多思考,这里以《学习伴成长》教学片断的两次设计为例,谈谈自己的感悟。

  《学习伴成长》第一目是"打开学习之窗",旨在树立学生新的正确的学习观。我的第一次教学设计了系列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运用你的经验",活动设计让学生自由表达解释"学习"两个繁体字的字形结构,明确古人对于学习的认识,以此引入对新的学习观的探讨,导入新课。该活动设计能够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于这一点,我坚持采用了这一活动。

  活动二采用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该活动贴近学生自身生活。我以情景引入:同学们一定有这样的经历,当你正兴高采烈地与同学打球,老妈从天而降,要你回去学习,类似的情况你准备如何与她沟通。同时展示教材活动中设计的其他情境,让学生选择贴近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设计的意图在于运用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及参与的热情,并在讨论中使其明确学习知识是重要的,但并非只有学习知识才是学习,我们也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各种能力。然后调取学生经验,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经历过的学习,增强体验和感悟,帮助学生理解。

  活动三是讨论春游收获,教材中该活动对应后面结论: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的所看,所听,所尝,所触,所做,都可以是学习。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理解,还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感悟。我觉得要从这个活动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非常困难,所以在设问时对活动进行了拓展,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旅游收获,并对比这样的学习方式与学校里的学习方式有什么不同。

  学习伴成长这一观点直接选用的是教材的图片。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是以两张图片对比,得出结论。终生学习主要补充了教师自己的学习经历。

  【教后反思】

  学生整体参与情况不错,有话说,也想说,教学过程比较流畅。但是在动态生成中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第一, 教材活动与结论不能很好地对接,尤其对"这些活动也是学习吗?"这一活动进行总结时,学生得出的结论完全与预设不一致,无奈之下只能自己呈现对应知识,显得突兀。第二,当学生与我聊自身的经历时,十分热闹,但真正要总结时,学生的语言表达比较口语化,属于经验式的.表达,不能上升到理论层面。第三,学生整体上参与热情较高,但"真问题"少。所有的问题设计几乎都停留在学生的经验层次,不能使其深入思考,缺乏梯度和思维的力度。第四,课堂信息过于碎片化,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关于学习的正确认识。

  教学设计表面化,缺乏整体性思考是最大的问题。过于追求一个热闹的课堂氛围,而没有很好地指向教学目标,没有认真思考学生在这一堂课的收获。缺乏整体性思考是因为拘泥于教材,不敢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对教材设计的活动虽有部分的改动和素材的添加,但还是一个活动或材料得出一个结论,而且结论也是对教材的生搬硬套。

  基于以上反思,我对本片断进行了第二次设计。

  导入部分不变,由古代的学习观引出新时代的学习观。然后以漫画形式呈现几种学习观:第一,学习就是指知识的接受和掌握。第二,我们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在学校学到的。第三,只要在学校我们就能收获很多。第四,大学毕业后,我的学习任务就算完成了。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分为八组,每个观点两组,赛出优胜组,颁发奖品。要求是运用书本P15-P17的知识,对观点进行评析(友情提醒:要肯定观点中的正确的部分才会更有说服力哦!)。PPT超级链接,当一组比赛完毕,对应观点补充相应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如关于终生学习的内容,展示学生采访父母毕业后学习经历的记录图片,老师学习的经历,增强学生的现实体验,激发学生终生学习的意愿。四组评比完毕,颁发奖品。最后PPT整体展示总结正确的学习观,并帮助学生解读,总结明确。

  【教后反思】

  比赛的形式使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阅读并运用书本知识、友情提醒为学生理性思考问题搭起了脚手架,学生思维活跃,表现非常突出。资料的补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兴趣浓郁。最后的总结,帮助学生在整体上建立正确的学习观。

  1.吃透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教学方向

  课堂教学是从吃透教材开始的。如前文课例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而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作为外在的形式和手段,是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搭建的平台。教师在备课前,在备课推敲教学设计时,甚至在反思中,都要通过反复研究课标、部编教材培训材料、教参等方式钻研新教材,从而吃透教材,最后达到高屋建瓴的效果。只有领悟教材编写的意图,才能够在教学设计时游刃有余,才敢在教学设计时大刀阔斧。因为你知道,你的方向是准确的。

  2.重构教材知识框架,便于学生理解

  教材中有部分内容的知识脉络比较模糊,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能够从课程标准入手,遵循教材设计者设计的核心理念,对教材的知识重新梳理、编排、整合,方便学生理解。如对于本目的知识点可以梳理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包括:(1)从内容上看,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2)从学习的表现来说不仅是接受和掌握,也可以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感悟。(3)从学习场所看,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4)从学习的态度看,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5)从学习的时间看,学习伴成长,要终生学习。

  3.创新教学活动设计,关注学生成长

  教学活动的设计,鼓励教师大胆创新。然而创新教学活动设计可能存在这样一些误区:如为创新而创新,如活动设计仅指向知识结论的获得,如一味追求外在形式的热闹等等。那么,创新我们的教学活动设计应遵哪些原则?我觉得,关注学生成长是最根本的!活动设计时,我们一定要思考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有哪些?学生的盲区又在哪里?盲区在哪,生长点就在哪!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指向教学目标,更再进一步的指向学生的生长点。能不能让学生获得新知?能不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能不能更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并树立正确的新观念?能不能让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发展?能不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这些才是我们在教学设计时真正应该关注和思考的,即要做到眼中有学生。可以说如果一堂课学生没有成长,那么,这个课堂就是失败的。

学习伴成长教学反思3

  一、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需

  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无不要求教师既是课程的执行者, 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我们的课堂教学包括:教材知识、教师的经验、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 而后两块知识需要教师及时总结和归纳。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学习, 不断反思, 需要我们从一味的摸爬滚打简单的重复中解放出来, 注意课后的提炼总结, 唯有此我们才能进入教学的自由王国, 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鲜活。教学反思既可以防止教学机智、教学感受的流失, 也可以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鲜活的素材, 促使我们有效地进行自评、自查、自省、自改和自我提高。教学反思可以随时发现并矫正偏差, 使教学越来越逼近合理性, 它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方面有积极意义, 它促使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追问与思考, 不断寻找更合理的东西。反思性教学可以促使我们成长, 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二、自我反思旨在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自我反思其实是跳出自身的圈子来批判地解读自己, 教学反思始于教师不安于现状的上进动机, 是一种由良心与信心合成的除弊求进的动机, 因为如果没有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的愿望, 人们一般不会对现实教学进行反思, 教学反思不仅涉及教学技术, 而且涉及教学思想与道德。教师课后的反思活动, 是在教师执行了课时计划后, 对课堂师生活动中反映出来的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发现教学中的缺陷, 寻找不足;发现教学中需要改进之处, 进行自我评价。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自身素质、教学过程、环境氛围和成长历程等。适当地对课堂的成败得失进行梳理, 积累教学经验的素材, 并凝练升华。它不能像驴子拉磨那样原地转圈, 即使要转圈, 也必须是螺旋上升。大多数教师只停留在经验表层的重复, 而无理性的凝结和思考, 无法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 更不用说把宝贵的`经验推广开来。所以, 教师要想使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 让课堂中的成败得失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使经验得以提升, 最好的办法就是做理性的凝结和思考的教学反思。

  随着新的课堂改革———“三案六环节”的不断推进与发展, 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如在对《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一课教学时, 我提出了这样两个探究题:1.请大家列举我们身边不珍惜受教育权的表现。2.保障受教育权的措施有哪些?提出问题之后, 我就急忙让学生回答, 学生才有一两个回答;我又急着用多媒体把这两个问题的结论展示给大家。结果是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讨论不够深入。课后我反思是因为教师点拨不到位, 点拨时间过早, 没有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的空间。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会不断地加以改正, 让课堂真正能成为孩子的乐园, 成为他们展示才华的舞台。

  在教育教学中, 作为学生的引导者, 教师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并通过实践与反思与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不断互动, 通过这个过程来强化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 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不断增强业务能力, 从而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学习伴成长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成长的教学反思12-04

成长教学反思01-13

成长的足迹教学反思02-20

《成长的烦恼》教学反思06-30

享受学习教学反思04-09

成长教学反思15篇01-16

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02-19

微课学习教学反思04-05

夏天里的成长教学反思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