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优秀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律长征教学反思优秀,欢迎阅读与收藏。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优秀1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共四句,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并具体阐述了红军征途中经历无数艰难险阻的五个典型画面,即:“翻越五岭”、“横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过岷山”。歌颂了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由于年代的久远,学生类似的生活体验贫乏,紧靠文中抽象的语言文字很难让学生感受诗中所表现的情感,更无法去体会语言的准确凝练。为了让学生们感同身受,我们磨课小组的老师一致认为,课前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关于长征和毛泽东的相关资料的预习环节很重要,于是给了学生两个晚上的时间多方面地去了解长征,然后让他们熟读成诵,就这样,在做好了充分地准备之后才上课。
在整体感知环节中先让学生找出概括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艰难险阻的一句诗,即:“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朗读感悟后理解了“只等闲”是平平常常的意思,“万水千山”是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的.意思。学生理解了诗句的含义同时也懂得了红军对待困难的态度,从而体会到红军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接下来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诗句中具体描述红军的五副“征难图”——腾越五岭,横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借助课前查阅的资料和反复地品读学生感受到红军那种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抓重点词,品长征。如:教学中抓住“逶迤”和“磅礴”去感受连绵不断的五岭山脉和高大险峻的乌蒙山从而品读到红军征途中的重重困难;抓住“腾细浪”和“走泥丸”去感受红军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联系历史,忆长征。漫漫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数不胜数,诗中所提到的只是代表性的几个,所以先让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谈谈对长征的。了解,之后,出示长征路线图教师加以讲解。学生就这样一边回忆着历史,一边震撼着中国革命历程中的这一壮举。
想象画面,悟长征。先让学生回忆读过的一些长征故事,然后引导学生:当我们读着“五岭逶迤,乌蒙磅礴”,你能想到当年红军是怎样翻越的吗?学生大胆地进行想象有的说出:“山高大险峻,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有的说出:“山路很难走,红军战士穿着草鞋,脚都磨破了。”学生想象着画面,对诗句的理解也就更深入了。
走进作者,诵长征。学生通过交流对毛泽东的了解,知道了就是因为有如此乐观豪迈的一代伟人毛泽东,所以才有了一支乐观豪迈的红军队伍,才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学生对红军英雄豪迈的气概油然而生发一种敬意。
因为《长征》是五年级上册第八训练组的1篇文章,这个训练组就是围绕“走进毛泽东”展开的教学活动。所以,学完课文总结时要求学生继续收集关于长征和毛泽东的诗词,为下一步《走近毛泽东》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不足之处:
1、感觉学生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是很到位,没能真正走进诗中去品长征。看来,课前只查资料是不够的,应该教师先播放一些长征的画面让学生看,比如:爬雪山,过草地等长征故事,那样学生在课堂中就会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真真切切地感受长征的艰难和红军战胜艰难的无谓精神。
2、教学节奏没把握好,使得教学内容前松后紧,在课末感受长征精神时,没能让学生尽情地发表心中所感,教师的主导因素太多。
3、忽视了当堂达标,无法更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如何。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优秀2
《七律·长征》是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之时,毛主席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和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的一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诗文虽然不长,但知识丰富,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较多,因此,本着学习是以学生为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的教学理念,结合文本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设计为四个活动板块:
1、精彩回放,走进长征。
2、以读代讲,感知长征。
3、文本对话,深入长征。
4、诵读延伸,升华长征。
我这样设计并教学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1、突出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课始到课终,我始终把学生置于主动、自动、互动的平台之上,以读代讲,让学生去自读自悟,读出层次、读出韵味。
2、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行为。我十分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和见解。鼓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倡导个性化阅读,如教学中我始终鼓励学生多读多悟、心灵交融、读入文本、读出个性。
3、正确对待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即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人文性蕴含于工具性之中。现在有的课堂教学为了突显人文性,一味强调让学生感悟,而丢弃了作为第一性的`工具性,这是极为片面的。所以在本节课中我既注重传承祖国的语言文字又关注学生的体验和发展,如:对“寒”字的生成、理解。
4、创设了师与生平等对话的氛围。在本节课中我没有不厌其烦地分析、讲解,而是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批注阅读,让孩子们在读书中发现问题,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感悟中解决问题,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
5、通过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和课上播放影像资料等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
由于受能力限制,我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还尚有偏颇,在教学中留下了很多遗憾,像教师的指导还是过多,放手的力度还不够等等问题,真诚地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优秀3
《七律长征》是六年级上册的一首七律诗。全诗以豪迈的语势,写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七律诗,距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在内容的理解上结合注释并不困难。而长征的背景和赞颂红军的精神品质则是重点和难点。
从文章体裁来分析,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文体,所以,这就必须先让孩子们对这种文体有所了解,区分清楚七律、七绝、五律、五绝的特征,有助于今后阅读面的拓展。
从教材内容来看,长征距今已七十多年,学生们感觉非常遥远。所以,如何让学生在课前能更多地对长征有较好的了解,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所在。因此,我在课前布置孩子们搜集相关资料,读至少一篇与长征有关的故事。课堂上尽量将孩子们带入长征的情境中,体验长征的.艰难。在课堂中,我给学生播放了《长征》的片段,战火硝烟、流血牺牲、雪山草地这些已经离孩子们很远的历史,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对长征有了初步的认识。
由于课前有幸得到学校众多语文教师的指导,经过反复的试讲,我在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如:把握住课文的重难点较到位,注重了教师的本身情感投入,努力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在课堂中,我更加关注学生,倾听学生的发言,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不再“泛泛而谈”一味的夸奖学生,而是努力指出学生不足之处,帮助其进步等。
课堂总是充满遗憾的。一堂课下来,深感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充满不足之处。
首先,自己对课文的时代背景理解的不够深刻,没有真正走进“文本”,也没有真正去感受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所以整堂课下来给人感觉只是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内容浮于表面。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备教材、备学情。如果面对这样离生活较远的课文时,要求学生搜集资料的同时,自己要先去了解相关资料,让自己先爱上课文,真正走进课文。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做到随机应变,教学能力也亟待提高,特别是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没能设计好。当学生没有回答我预期的答案时,我缺乏应变能力,课前的预设不到位。针对这个问题,仍然要“勤”,勤问。经常去请教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勤看,经常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查找教学资料。
最后,作为教师的基本功不够扎实。粉笔字仍然是自己的薄弱环节。一定要利用课余时间静下心来多练字,练好基本功。
这节课的收获颇丰。从准备到反思教学,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清楚的判断;对今后的教学更明确了方向。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失败是成功之母更激励我勇敢向前。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优秀】相关文章: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01-18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02-09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2篇04-14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15篇04-07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07-18
七律长征教案05-31
《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03-11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01-07
优秀的教学反思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