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父亲和鸟》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1
这篇文章真新鲜。可是因为要赶课,所以没有细讲,只是让学生读。为了要赶课,把读书时间都停了下来。哦,不是读书时间,是调整了一下读书时间的读书内容。不再是读课外书,而是要学生读没有学过的课文。我觉得这样可以加快课堂的进度。那么只在课堂上讲字就可以了。我知道学生消化得不好,可是有什么办法了。时间已经不够了。我没有耽误上课呀。有时还建议两到三课时,我们是一课两课时上下来的,还是不够用。而且有的口语交际都拿到了班队会上进行了。可是现在已经是十二月初了。课时还有不到两周,可是课还有十课。这怎么能讲得完。为什么新书这么多学习内容,我真的不知道别人别的学校别的地方是怎么进行的/反正我们年年上不完。我一直在想对策,可是目前为止没有发现什么好方法。上网发现别的`教师也是这样紧张的。是不是教材有问题,不应该安排这么多内容。我想,可能是教材只管编教材不管学校还有别的活动吧。可是一线教师没有发言权。可是,为什么实验者只能实验却没有发言权呢?那实验的可操作性从哪来呢?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2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阅读本文,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古老而真切的童话世界,让你领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反复阅读,用心体味,一定会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
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我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形式深入地阅读课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的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读熟课文,学习生字。第二课时:读好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
首先复习课后的词语,巩固了对本课字词的认读记忆,同时也复现了对课文内容的体会和理解,为进入新的学习活动创造了条件。接着谈话导课,畅谈感受,渲染了与课文相对应的气氛,成了一个心理场,直接作用于儿童心理,让儿童去感受,促使儿童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然后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深入学习课文,以”望了又望、闻了又闻”为切入点让学生从文章的多方面、多角度感受到父亲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的原因后,引领学生逐步感悟父亲知鸟爱鸟,又引导学生继续与文本对话,抓重点词句朗读,深入感受父亲的知鸟爱鸟。在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交流之后,组织了多次层层深入的入情入境地朗读,并给以学生许多鼓励性的评价。这些鼓励性的评价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和学习的快乐感,激发他们更加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通过“父亲若是猎人”的问题的引导,学生迫切意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没有生硬的说教,通过一系列追问,“爱鸟 ——爱身边所有的生灵”应该是水到渠成。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大胆想像,创意表达的能力,加深了对课文中爱鸟护鸟这一主题的深刻认识。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3
钱老师充满激情的话语,洋溢真情的评价;学生动情地朗读,真挚的具有个性化的体会打动了每一位听课的老师。钱老师用自己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厚的文学修养,灵活的教学机智,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感悟课文,激发学生的精神力量;用出神入化的点拨,让课文包含的精神品格如柔柔春风,似绵绵细雨,融进了学生的心田。特别钱老师在本课教学中“以情带读,读中悟情”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节课钱老师安排了非常充分的读,而且主要是诵读。为什么作这样的考虑与设计呢?
首先,它牵涉一个对“读”的价值的重新定位和理解的问题。阅读教学“读”是最主要、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课就是为了“读”而“读”。关于“读”,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能力,只能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来培养,靠“听”是听不会的,靠“讲”是讲不出的,靠“做”(特指做习题)是做不成的,只有通过“读”才能学会“读”。把课文读准读通,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朱熹有言:“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问题在于,这样让学生读书,有人不以为然,也有人不知所措。学生的读书水平普遍不高,这不能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见,把功夫扎扎实实地花在读上,这是学好语文的金玉良言。把课文读美读活更非易事。这就需要学生反反复复地读、专心致志地读、细致入微地读、切已体察地读、浮想联翩地读,最终达到清人唐彪所说的境界:“文章读之极热,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钱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就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其次,钱老师执教的《父亲和鸟》这一课的教学主要安排的是诵读而非默读,为什么?我认为,钱老师是从小学生语言发展的规律、从语感培养的机制、从课文本身的特点等角度来考虑的,对小学生来说诵读尤须加强。从读的功能效果看,诵读过程不光是一个理解的过程,还是一个感受的过程,一个感情勃发的过程、想象飞扬的过程,灵性闪现的过程。诵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更有利于内化学生的语感图式,更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更有利于实现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
一篇课文,让学生反反复复地读,学生容易厌烦。但是,读得不充分,课文中的形象就很难鲜活起来,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因此,要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必须花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如何解决这个矛盾?要注意读的目标、读的频率和读的方式。每一次读,都应该有每一次的具体要求,体现读的质量的动态上升过程,而不只是读的数量的简单堆砌。在读的方式上,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以情带读,读中悟情”。就语文教学而言,没有感情的课堂,如同没有清流的溪涧、没有清香的荷塘。
再次,充分发挥教师在读中的引导作用。老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读,而非代替学生读。因此,老师的作用首先是放手让学生读,还学生以读的权利和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这是前提。在这个前提下,老师“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读得提不起精神来的时候,钱老师调动学生读的欲望和兴趣;当学生读得印象平淡、形象模糊的时候,钱老师引领学得充分、读得细腻;当学生读不出文本的理趣、情味的时候,钱老师点拨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想象。
总之,教师应该是学生读的唤醒者、激励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能让每个学生在语文课上“自信地读、自主地读、自觉地读”。
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大家看看今天小编推荐的这篇《父亲和鸟》课堂实录评析,是否做到了这一点,欢迎您的补充和建议。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4
《父亲和鸟》这篇课文通篇是“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从“父亲”的话语中我们发现,他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父亲”可算得上是鸟的知心朋友了,“知鸟”不正是对鸟的深深的爱吗?
本文是比较富有感情色彩的,那天与孩子们聊他们的家长,聊喜欢的小动物开始,大家情绪比较高涨,随后走进我和父亲的生活,让孩子融入课文的角色中,体会父子间的`情意。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基本能够理解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能够明白,“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是因为“我”和父亲一样,也很喜欢鸟,从而使文中难于理解的句子变得简单了。在理解“雾蒙蒙”一词时,学生适时说出,今天的天气就是“雾蒙蒙”的,能够结合生活,把词语用到语境中去,理解比较到位。在理解“喃喃”一词时,学生马上引用了前一课学过的“叨念”,把新旧知识结合了起来。由此来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确是远比教学生学会几个字要重要得多。如何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是我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5
因课题研究结题的需要,今天与学生们一起学习第29课《父亲和鸟》。课,上完了,这心里总有一咱沉甸甸的感觉。
临时加上的“焐”字。
因一段时间来生字的学习都是由小组合作完成,而且完成的情况不错,每次检查,绝大部分学生顺利过关。所以,在备这节课的时候,没在生字的学习上想得太多。一个没留神,这就出乱子了。_小精灵 儿童网孩子们自读后,我让他们齐读课文,读了三个自然段后,我开始急了起来,怎么感觉他们读得那样慢呢?临时改变注意,由齐读变成指名读,叫到见博的时候,他把“焐”字读成了第三声。读完课文后,我把这个字写在黑板上,重点指导了读音。接下来是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与往常一样,孩子们的合作应该完成两个任务,一是解决组内成员认读有困难的生字,二是总结生字的记忆方法。合作学习后,我让孩子们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交流后,我开始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的情况。当我把“焐”字举起来的时候,第一个孩子读出了读音,但没能组词,叫起第二个,仍是这样;又叫起第三个,结果还是这样。此时,心里很是奇怪,为什么今天的合作会这样不成功呢?虽说在检查完小组合作后,我再一次重点指导了“ 焐”字字义的理解和组词,但为这个字我却耽误了不少时间(本来因机器问题,上课就晚了近五分钟,现在又……)。
一直在为今天孩子们合作的反常感到奇怪,一直合作都没有问题,怎么今天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刚才突然想到,这个“焐”字本不是要掌握的生字,昨天在制作字卡时,发现本课要掌握的生字是9个,为了凑成双数,一张纸打两个字,我临时加上了“焐”。字,孩子们在合作时并没有就这个字进行研究,现在突然检查,问题当然就来了。这分析到最后,问题的根源在我这里。一个不经意,一个心血来潮竟惹出这么大的 “乱子”。孩子们的合作还是非常有效的,这也说明:合作学习,可以继续进行下去。
缺少有效的朗读指导
一节课下了,学生们自读一遍课文,齐读、指名读一遍课文,只读两遍课文,显然不足以让孩子们在读中感悟。虽说我设计中第一课时只是能正确朗读课文,但这两遍,是不能让孩子做到正确的。一直以来,就因为孩子朗读时间不够而苦恼,但一直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不读课文,孩子们的理解,也就变成了老师的理解。孩子们自主的'内容没有了,有效又从何谈起呢?自主有效课堂,可是眼下最最时髦的东西了,赶不上这时髦,自然也就是不什么好课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得在朗读上再下功夫。
就这节课来看,孩子们的分组合作,应该是成功的;就我的整体评价上,也是到位的。一节课下来,就孩子们合作学习生字情况,课上发言情况,作业书写情况进行了评价。评价是及时的,也起到了一定的作业。有得有失的一节课,仍是让我感到心里沉甸甸的。感觉课堂还有牵着学生走的痕迹,仍然放不开。如果换一种思路,又怕自己把握不住。比如:这样设计: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你还有哪些疑问?合作探究,解决难点。由于准备不好,教学中的引导语,仍然需要修改完善,加以精练。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6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 教学重点:
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味文本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以及父亲为什么快活。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并标好自然段。
2、多媒体课件。
3、田字格。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喜”和“重”。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8自然段,让学生初步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群朋友,你们看,它们唱着歌儿来了。(播放鸟叫声图片)
看了这些鸟儿朋友,你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完整话,鼓励学生能抓住鸟儿的羽毛、声音、颜色等方面用上优美的词语来赞美鸟儿)。
预设:这位同学懂得把句子说完整,真棒!
你能用上优美的词语来赞美鸟儿,真了不起!
这位同学能从鸟儿的声音来赞美它,值得大家学习!??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有位父亲也和同学们一样,也非常喜欢鸟儿,今天,我们就学学这位父亲和鸟之间的故事吧。
同学们,我们一起把课题读一读吧!
( 预设如果学生课题读得不到位:老师想给你们提个醒,如果你们能把“父亲”的“亲”读得轻些,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课题读得更加动听,让我们再来试试吧!)
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
A、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的掌握
情况。请同学们看屏幕,这些生字你会读吗?(学生齐读带拼音的生字)
B、检查字音。这些生字中,你觉得哪些生字的字音要特别注意的?(指名回答。)
C、识记生字。看来生字的字音难不倒大家了,那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你们觉得比较难记的,说说你有什么方法记住它们?(重点指导“蒙、腾、黎”的识记方法。)
(2)认识生词。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这些生字的字音和字形了,那老师把这些生字藏进词语中,你还会读吗?(课件出示词语:父亲 惊动 快活 潮湿 容易 气味 猎人 黎明 雾蒙蒙 热腾腾 浓浓的 喃喃地)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让这位小老师带领大家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指名学生领读。)
(3)、检查句子。
那老师把这些词语送回句子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6句,请学生齐读、分组读、男女生读等方式。)
(4)检查学生对课文的了解。
看来大家都预习得不错,那预习完课文,你们知道父亲喜欢什么?(指名回答: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
指导朗读。
三、品读课文。(学习课文3—8自然段)
1、自由读第3——8自然段。
是啊,父亲非常喜欢鸟儿,他对鸟儿也应该非常地了解。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3到8自然段,思考:从课文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父亲对鸟儿的了解,请你用“——”画出来,并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交流。
3、交流反馈,深入研读。
师:谁来说说你画出的句子?(指名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1)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课件出示句子)
师:你从父亲的哪些动作看出了父亲对鸟儿的了解?
预设1:学生找到“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结合板书:望 闻
师:“望了又望,闻了又闻”这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又”字,表示什么意思呢?(生:看了很多次,闻了很多次)
师:你能说说这类的词语吗?(生说。指名3、4名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 了又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听、说、写、跑等都是什么样的词语?(动词)以后当一件事情做了很多次就能用上这样的词语,使我们说的话变得更加生动。
师:父亲为什么要望这么多次,闻这么多次?(预设1、生:父亲非常喜欢鸟。师:父亲这么喜欢鸟儿,他对鸟儿也应该非常了解,那么这么爱鸟的父亲在树林中为什么还要望这么多次,闻这么多次?请你联系上文找找答案。引导学生找出“雾蒙蒙” 。)小结:像这样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课文。(预设2、生:因为这是一片雾蒙蒙的树林。)
师:那雾蒙蒙的树林是什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带有浓雾的树林。)指名学生回答:(很多雾,看不清楚。)
师:在有着这么多雾,看不清楚的情况下,父亲居然能发现林子里有不少鸟,可见父亲?(指名1、2个学生回答。生:父亲对鸟很了解。 父亲非常喜欢鸟。)
朗读句子。谁能带着父亲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来读读这句话呢?(指名2、3个学生读。全班齐读。)
在雾蒙蒙的树林,父亲通过上上下下地——生读:望了又望,用鼻子——生读:闻了又闻。父亲通过望、闻这两个动作就发现了——生:林子里有不少鸟。
(2)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课件出示句子对比:他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
A、齐读这两个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点。
B、“喃喃地说”是怎样的说?声音是大声还是小声?速度是快还是慢?(指名读句子。)父亲为什么要“喃喃地说”?(体会父亲对鸟儿的喜爱,生怕惊动了鸟。)
C、对比两个句子,体会“喃喃地说”。
D、句式训练。
a、小明考了100分,他()地说:“我终于考了100分了。”
b、小红刚买的铅笔丢了,她()地说:“真倒霉,我的铅笔又不见了。” c、今天是小东的生日,他()地说:“( )。”
小结:平时,我们在说的前面如果也能用上这样的词语,不仅使句子更加生动,还能让我们体会到人物的心理。那我们也来说一说吧。
师:谁还找到了其他的'句子,也能看出父亲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指名回答。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
(3)父亲指着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嗯,还有鸟味。” 父亲的话音很轻,生怕惊动了鸟。
师:你从这句话中什么地方看出父亲对鸟儿的了解?(没有风,叶子在动;闻到了鸟味。)
师:父亲在说这句话时的声音应该?(指名生:话音很轻,生怕惊动了鸟。)结合板书:话音轻
父亲话音很轻,生怕惊动了鸟是因为什么?(生:父亲很喜欢鸟。)板书:爱鸟
你能把父亲对鸟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吗?(指名2、3个学生读。全班齐读。) 预设评价: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父亲生怕惊动了鸟,话音真轻啊!
轻点,别惊动了林中的鸟。
你能加上动作读,真了不起!
(3)“有。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指导读。
师:父亲望见没有风,叶子在动,知道了什么?(生:林子里有不少鸟。预设评价:你也能(你们现在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课文,真了不起。)父亲还闻到了鸟味,而我呢?用文中的句子来说说。(生读:我只闻到浓浓的草木气味,没有闻到鸟的气味。)
师:那真的有鸟味吗?父亲是怎么说的?(指名回答:“有。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课件出示句子。)
师:你们觉得父亲在说这句话时能像刚才同学那样读得那么大声吗?那声音
要怎样?(轻声,生怕惊动了鸟。)看,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多么有用啊!现在你能学着父亲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吗?(指名1、2个生读。)
感悟爱鸟
师:那树林里过夜的鸟是怎样把自己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的?请看看图片,谁来说说?(紧紧地挨在一起。靠在一起。)
师:是啊,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紧紧地挨在一起,把自己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这样才散发出了鸟味,而这淡淡的鸟味,只有谁闻到了?(父亲)为什么只有父亲闻到了?
预设1: 生:父亲闻了又闻。师:是啊,父亲闻了又闻,闻得多仔细啊。父亲能在浓浓的草木气味中,闻出了我闻不到的这淡淡的鸟味,可见父亲?(指名1、2个生回答:爱鸟 了解鸟)结合板书:爱鸟
预设2: 生:父亲很喜欢鸟。 师:是啊,正是因为父亲喜欢鸟,才能在浓浓的草木气味中闻出那淡淡的鸟味,看来父亲对鸟真的非常了解。 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吧!(生齐读)
小结:父亲的望,父亲的闻,让我们看到了父亲对鸟儿的了解,父亲轻轻的话语让我们体会到了父亲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地去感悟父亲对鸟儿的了解以及他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四、指导写字。
这节课,老师给同学带来了两个生字宝宝(课件出示“喜”和“重”字。) 让我们一起来学学该怎么把这些生字写漂亮吧!
1、这两个生字读什么?(强调“重”是多音字。喜字可以怎么记?(生说,师:十粒豆子落口里,真欢喜。)
2、学生自由观察生字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个生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生:都有个长横,横向笔画很多。)是啊,这两个生字的主笔就是长横,写得时候要平稳。横向笔画多的字,只有一个长横,笔画要紧凑些,横之间要写得匀称。(课件出示要点)
3、教师范写,并强调书写要点。4、学生练写,师巡视,强调“双姿”。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138页,认真描红生字,并书写一个汉字。老师要把带有“奖”字的小红花送给那些坐姿、握姿漂亮的同学。
5、展示作业。
请看看这位同学写得“喜、重”字,请评评他的字哪儿写得漂亮?评价时,请你抓住他是否把老师刚才强调的书写要点做到了?
6、学生继续练写。
现在请大家接着再写一个,注意是否把长横写平稳了,笔画写紧凑了。
板书设计:
29 父亲和鸟
望
了解鸟
闻
话语轻 爱鸟
《29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阅读本文,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古老而真切的童话世界,让你领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反复阅读,用心体味,一定会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
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我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形式深入地阅读课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的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我觉得,这堂课有这么些比较好的地方:
1、情境导入,畅谈感受,渲染了与课文相对应的气氛,成了一个心理场,直接作用于学生心理,让学生去感受,促使学生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还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落实低段的教学目标,夯实了识字写字教学。教学前,我让学生充分预习了课文,课堂伊始,我就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让学生从生字的字音、字形入手,让学生由字入词,由词入句,逐层递进,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3、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本节课中,我特别注重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情境导入环节,我让学生欣赏了鸟儿的精彩图片并要求学生说感想,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引导学生理解“望了又望,闻了又闻”时,引导学生练说“ 了又 ”这类的词语,并进行了小结,让学生明白当某种动作做了很多次时,就能用上这样的词语。在引导学生理解“喃喃地说”时,我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对比,找出优劣,并让学生进行练说句子,让学生明白在说的前面用上这样的词语,可以使句子变得更加生动、具体。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不足,总感觉课堂上还有牵着学生走的痕迹,仍然放不开。如果换一种思路,又怕自己把握不住。特别是在感悟部分,虽说已经设计了“从哪些句子看出父亲对鸟儿的了解?”这一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但在反馈时,我还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走进老师的事先预设,牵着学生“走”,在学生的学路和我教师的教路发生裂层的时候,教师的教学机智和良好的知识功底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我缺乏的正是这种教学机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多钻研教材,设计好教学流程,同时还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让课堂中的生成能更精彩!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7
《父亲和鸟》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七组中的一篇课文。文章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体会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地了解和热爱。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环保”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主题。父亲对鸟的爱不是直白地语言叙述,而是透过父亲的语言动作等方面展现出来的。怎样教学这篇文章呢?有位特级教师这样说过,每一篇文章都有“文眼”(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它是窥看主体思想的窗口,理清文章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
我仔细对文本进行解读、琢磨,确定本课的“文眼”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这句话“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找到了“文眼”,对于确立本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也就水到渠成了。 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导课来激发学生兴趣。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抓住了,一段森林中鸟儿欢唱飞舞的动画片段呈现在学生面前,孩子们的双双眼睛异常发亮,小脸洋溢着兴奋地笑容。我趁势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只只小手举起来,有的说“我看到了鸟儿在跳舞。”有的说:“我听到了鸟儿在唱歌。”学生甚至还能说出觉得鸟儿很快活,鸟儿真可爱呀等等。
新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任务。课堂上,我因势利导学生看我写课题,并指导“鸟”字地写法和读法。开展“和小鸟交朋友”的活动对第一课时中学习的字、词进行了复习巩固。
怎样让学生透过文本去看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呢?古人的一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经验之谈。新课标中也提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来培养。把课文读准读通,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把课文读美读活更非易事。所以我力求做到“以读促思,以读代讲”,最终达到清人唐彪所说的境界:“文章读之极热,则与我为化,不知道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教学中,我先自己配乐范读课文,在融合课文意境的音乐声中,教师入情入境地朗读,把学生带入文本,用心去体会、感知课文,同时,也为学生怎样有感情地去读课文作了一次示范。
接下来,我采取 “以情带读,读中悟情”的教学方式。首先在大屏幕上出示文章中的重点句段,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父亲对鸟的爱,尽量避免抽象的指导,力求多样化朗读,激发孩子们的朗读热情。课文中父亲的语言、动作是朗读指导的重难点。我是这样做的:
1、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读出适当的语气,如“父亲喃喃地说”,要先理解“喃喃”的意思,再指导学生用轻、慢的语气读父亲的话。进而抛出问题:父亲的话音为什么这么轻?学生理解到是怕说话声音大,惊吓到鸟儿,父亲是爱鸟的人。
2、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理解句意。读到“望了又望,闻了又闻”,引导学生想象我们现在就在一片树林里,做出“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的动作,体会父亲对鸟儿的熟悉,他是知鸟的人。
课进行到这里,学生已能体会到父亲是一位知鸟、爱鸟的人。为了进一步挖掘教材,突破难点,我鼓励学生针对课文最后一句话“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大胆质疑。对于这一环节的设计,开始我还担心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是否有点拔高,可在课堂教学我发现孩子的'心是灵透的。思维也是敏捷的,他们也可以提出“为什么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父亲会不会成为猎人呢?”这样的问题,我顺势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展开交流。
新课标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说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因此,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在《小鸟 小鸟》的音乐声中,
升华学生爱鸟,爱大自然中所有动物的情感并进行课外拓展,发给学生鸟形卡纸,鼓励他们在课后写上自己学完课文后最想说的话,将自己的想法带给身边的人,让他们也受到感染。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回顾自己所上的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因为担心二年级的孩子年纪小,注意力难以集中,课堂上总不敢大胆地放手,生怕一松就“放了鸭子”。所以,总感觉课堂还有牵着学生走的痕迹。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8
学《父亲和鸟》时,很多孩子对最后一句话不理解,为什么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与我备课时预想的一样。于是我一步步引导:父亲和鸟有什么关系,从文中哪句话可看出,孩子们通过默读找出第一段:父亲一生最喜欢的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于是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句子:父亲喜欢树林的'句子划横线,父亲喜欢鸟的句子划波浪线,这两个问题顺利解决,孩子们明白父亲很喜欢鸟,也很懂得鸟,对鸟的习性了如指掌:知道鸟什么时候最快活,什么时候最容易被打中。这时我顺势抛出问题:父亲这么懂鸟,如果他是猎人,会有什么结果?孩子们议论纷纷,有的说父亲会打到很多鸟,有的说父亲会是好猎人,收获大大的……我见时机成熟,马上问:为什么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孩子们恍然大悟“我”受到父亲的感染也很喜欢鸟,我很想保护鸟。这样层层引导,由潜入深,不漏痕迹地解决问题,突破重点和难点,效果不错。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9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阅读本文,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古老而真切的童话世界,让你领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反复阅读,用心体味,一定会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
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我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形式深入地阅读课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的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读熟课文,学习生字。第二课时:读好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后反思:首先谈话导课,畅谈感受,渲染了与课文相对应的气氛,让儿童去感受,促使儿童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深入学习课文。以“望了又望”、“闻了又闻”为切入点让学生从文章的多方面、多角度感受到父亲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的原因后引领学生逐步感悟父亲知鸟爱鸟,对鸟了如指掌,与鸟亲密无间的关系。接下来引导学生继续与文本对话,抓重点词句朗读,深入感受父亲的知鸟爱鸟。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交流之后,组织了多次层层深入的入情入境地朗读。老师的评价更是让学生感受到真切的人文关怀。这些鼓励性的评价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和学习的快乐感,激发他们更加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通过“父亲若是猎人”的问题的'引导,学生迫切意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此处没有生硬的说教,通过老师的一系列追问,“爱鸟——爱身边所有的生灵”可谓是水到渠成,加深了对课文中爱鸟护鸟这一主题的深刻认识。
不足的地方:教学时,课堂上出现了离不开教案的现象,总感觉课堂还有牵着学生走的痕迹,当学生的思维没有达到我的预设时,就心急了,没有让学生再读课文,细读课文,去领会、去体悟。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10
我执教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父亲和鸟》。这一课给人最强烈的感受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本文题目是《父亲和鸟》,但作者并没有写父亲是怎样保护鸟或为鸟的'生活环境提供什么方便,而是通过叙述父亲对鸟的深层了解来表现父亲的爱鸟。
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朗读贯穿整个课堂,以读促讲。
我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朗读。如教师的范读,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如让学生先理解喃喃的意思,再有感情朗读,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再如 教师带领学生带动作朗读 ,边表演边朗读,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朗读热情。
二、读中感悟,悟中体情
我紧紧抓住“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了解鸟”这一线索进行朗读感悟。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了父亲对鸟的喜爱。在学生的练读与品评中,在教师情感的推动中,将朗读训练推向高潮。
三、激活思维,发展语言
在我的热情感染下,学生思维活跃,妙语连珠。再用“快活”说话时,有学生说:“青蛙在荷叶上快活地歌唱。”有学生说:“上语文课,是我最快活的时刻。”在这节课上,学生的语言得到了训练与发展。
整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发言积极,声音洪亮。学生精神饱满,思维活跃,语言充满了童真童趣。整节课学生在欢乐中学习着,收获着。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11
因督导课的原因,今天我把29课《父亲和鸟》提到前面去讲。我改变了平时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
我先让学生充分地朗读,不限方式。读完第一遍,问学生有什么想说的吗?有几个孩子比较活跃,把读完一遍课文后所知道的,以及感受争先恐后地说出来。接着我又让学生读第二遍,并引导学生以自己喜欢的的方式读课文,可以自己读,可以同桌合作读,找前后位伙伴读。这种形式一下子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激活他们朗读的热情,孩子们读得都很投入。
在读后,我鼓励学生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简单的让别的学生帮助回答,我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挑选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当堂打到屏幕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再去读课文,如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知道父亲对鸟很了解?,这样孩子们就能从课文中找到对应的答案,从而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虽然很累,但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因为这节课完成的`还是不错的,学生能够走进书里去,真正在读中悟出道理。
上完课,及时的进行了反思,除了对课本身的反思,还有对学生表现的反思,有一部分同学,在课堂上很听老师的话,让读就读,让写就写,但是就是不动脑筋,所以老师提出其问题,这部分同学就安静的呆着,从不举手参与。我在反思如何激起这部分同学的参与的欲望。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12
父亲和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测一篇文章,进过自己课堂实践后,我对这篇文章的教学有自己的一点见解。我在课后进行了一些思考,总结出一些经验,我觉得对自己今后的教学过程一定会有很大帮助。我相信经过深入的思考,自己会有很大的进步。
在朗读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读出情:对小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出形,边读边在头脑中过电影、画画,使小鸟的可爱、小鸟的快乐、父亲的情怀在孩子头脑中活起来;读出神,悟出语言文字的言外之音。如从“我知道父亲这时候也最快活。”“喃喃地说”“深怕惊动小鸟”等词句和父亲的语言中领悟“父亲”的.爱鸟,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一句中领会“我”的爱鸟、护鸟之情。
总的来说,我对本课教学的设计及课堂上师生的表现都比较满意,但细细推敲,也有不少遗憾:
1、在学生自读了课文后,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让他们划出课文中描写“父亲”知鸟的语句,不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一些潜能生一片茫然,无从下手,因为课文中没有直接的描写。还好,中上学生已经找出,我不至于措手不及。
2、课时划分不够合理,用一课时时间完成全课教学,学生实难承受。因而,虽“拖堂”三、四分钟,有些环节仍是浮光掠影、匆匆而过。虽各教学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但因学生没能拥有充分思考、畅所欲言的时间,课堂缺乏“生成的美丽”。
此外,我总在想,如果将“父亲知鸟”、“父亲爱鸟”这两大板块合二为一,先抓结尾,反观全文:课文最后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你知道猎人是干什么的?父亲不是猎人,是怎样的人?(知鸟、爱鸟、爱树林的人)接着读课文领悟情感: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父亲是个知鸟、爱鸟、爱树林的人?然后逐句研读品味,也许效果更好。学生的自主性更能得到保障,个性更能得到张扬,课堂更能诗情飞扬,美丽流淌!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13
本课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父子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教学本课,我是这样处理的。
一、质疑学文,读中理解
《父亲和鸟》这篇课文我认真读了好几遍,读时心中产生了一种感觉,这位父亲真了不起,对鸟这么了解。同时对最后一句话“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个问题能很顺畅地就把孩子们带进了本单元的主题,“保护动物,珍惜生命”。本来,我将这个问题设计为学习目标,后来,我想培养孩子们的质疑的意识和能力,我就将这个问题留在质疑环节。
于是在孩子们初读课文后,大体能把课文读通以后,我出示了学习目标:1、你从文章中哪些地方知道父亲对鸟很了解?2、你觉得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孩子们开始合作探究,不一会儿,小手便举了起来。
“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恩,还有鸟味。”
“听,鸟要唱歌了。”
“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重。”
从这些语句中,可看出父亲是个懂鸟、爱鸟的人,他是鸟的朋友,是鸟类专家。解决了两个学习目标,基本上也理解了课文。我顺势让学生质疑,学完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马上就有孩子举手提出我预设的问题:“为什么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时我顺势引导:父亲这么懂鸟,如果他是猎人,会有什么结果?孩子们议论纷纷,有的说父亲会打到很多鸟,有的说父亲会是好猎人,收获大大的……我见时机成熟,马上问:为什么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孩子们恍然大悟“我”受到父亲的感染也很喜欢鸟,我很想保护鸟。
二、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教学时,我采用了在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的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在读时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听读、自读、品读、分角色演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用声音触摸文本,用心灵揣摩文本。在朗读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读出情,对小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出神,悟出语言文字的言外之音。如从“我知道这也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刻。”“父亲喃喃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等语句和父亲的语言中领悟“父亲”的.爱鸟,从“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父亲不是猎人。”这一句中领会“我”的爱鸟、护鸟之情。这样,以读代讲,学生感受深刻,效果良好。
三、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课文最后,学生想象,如果你真是一只林中的小鸟的话,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或许想对父亲说,或许想对猎人说,或许想对全世界的人说。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大胆想像,创意表达的能力,加深了对课文中爱鸟护鸟这一主题的深刻认识。
四、反思教学,促进提高
在这堂课的教学上,还存在很多不足:教学时总感觉课堂还有牵着学生走的痕迹,仍然放不开。在理解父亲“知鸟—爱鸟—惜鸟”的情感变化时,引领学生感知课文,体味父亲与鸟的深厚情感。这样课堂的思路会更清晰,学生的对课文的理解会更自然、对课堂的参与可能会更积极。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14
在讲《父亲和鸟》这课时我先让学生们回顾了一下七单元的一些文章,让他们自主发现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爱护环境”,在七单元中识字七是爱护动物的拍手歌,《“红领巾”真好》中表达了“红领巾”对小鸟的呵护,《浅水洼里的小鱼》小孩子对小鱼的在乎,所以在读本节课课题,我就说:同学们猜猜父亲和鸟的关系?或是父亲对鸟儿会怎样?轻松认识到本节课的主旨后,利用一个问题“从哪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爱鸟”贯穿始末。
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句子画出来,很多孩子很快找到了句子,我发现大多数孩子能找到“喃喃的,轻手轻脚”这些动词,体会出父亲爱鸟。接着让同学们反复读引导孩子在读中体会父亲爱鸟,因为爱所以才会轻手轻脚,但是大部分同学没发现父亲了解鸟也是爱鸟的`一种表现,我适当的加以指导,我说:“同学们你们喜欢干什么?”他们有的说:玩游戏、有的说下棋,等等。我就说:“你喜欢这些东西你先得怎么样?是不是必须知道它怎么玩,怎么操作,了解这个东西才能说明自己喜欢。”孩子们一下子明白了父亲懂鸟,对鸟的习性了如指掌:知道鸟什么时候最快活,什么时候最容易被打中,这些也是爱鸟的表现。“焐”这个字我采用演示法来解决,让同学们做了做“焐”的动作,活跃了氛围,提起了孩子们继续学习的积极性。这时我顺势抛出问题:父亲这么懂鸟,如果他是猎人,会有什么结果?孩子们议论纷纷,有的说父亲会打到很多鸟,有的说父亲会是好猎人,收获大大的……我见时机成熟,马上问:为什么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孩子们恍然大悟“我”受到父亲的感染也很喜欢鸟,我很想保护鸟。这样层层引导,由潜入深,不漏痕迹地解决问题,突破重点和难点,效果不错。
总的来说这节课感觉还是比较满意的,学生们比较轻松的就把课文的重点与难点解决了。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15
以前上课很少让孩子们提问题,常觉得他们小,提的问题不着边际,净浪费时间。准备上这一课前,我认真读了好几遍课文,读时心中产生了一种感觉,这位父亲真了不起,对鸟这么了解。同时对最后一句话“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个问题很顺畅地就把孩子们带进了本单元的主题,“保护动物,珍惜生命”。
备完课后,我想试试孩子们的问题意识,于是在孩子们初读课文后,大体能把课文读通以后,我对孩子们说:“老师读完这篇课文后,头脑中产生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看看你有没有问题,看谁的问题好?”这样一说,有孩子就开始认真再读课文了,看着学生读得差不多了,我让他们把自己的问题先写在书上,我下去溜达看了一下,一看,果真有孩子把问题给提出来了,而且还不只一个。孩子们在大量读书中,对文章的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时,又有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为什么父亲能闻出鸟的味道而我不能?”多好的问题!我马上抓住这个问题,引领孩子们开始读课文。我说:“其实有一句话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找一找。”一会儿,孩子们划完了,很多孩子举起了手。
“因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
“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什么”
“我觉得父亲对鸟非常了解,所以他才能闻出鸟的味道。”
“那你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能看出父亲对鸟非常了解呢?”
孩子们又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就这样,孩子们边交流边朗读,“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恩,还有鸟味。”“听,鸟要唱歌了。”“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重。”由他们自己提出的几个问题迎刃而解了。最后,我问孩子们:“你们知道了鸟的这个小秘密,会不会去伤害小鸟呢?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鸟类朋友?”孩子们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室里更加热闹了。
这节课问题是由孩子们自己提出来的,也是孩子们自己思考解决的,整节课他们兴味盎然,孩子们感受到了思考的乐趣。这节课让我深切地体会到自主学习不是一句空话,不能老是领着他们走,放手对他们是一种历练。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鸟的教学反思10-11
《鸟》教学反思09-01
《鸟岛》教学反思06-18
幸福鸟教学反思09-18
《鸟岛》的教学反思06-30
鸟的天堂的教学反思09-07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05-14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精选)07-10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05-15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