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通用2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
《雪儿》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个受伤的小女孩和一只受伤的信鸽(雪儿)之间的爱心故事。通过“我”对雪儿疗伤,并细心照料它,直到完全康复后,“我”满怀深情地将它送上蓝天,表现了“我”的真诚、善良。本文教学关键是使学生融入、体验。文章的亮点是“我”的所做、所说、所想,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孩子心灵的纯洁、无私、美好,全在“我”的行动中。“雪儿”虽是信鸽的名字,更是孩子纯洁美好心灵的写照。在教学时我以“读”为中心,以“我”的情感变化及对白鸽的感情为线索,渗透听、说、写各种技能的训练平台,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中我借鉴薛法根特级教师的教学方法,用“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来指导学生朗读理解课文。教学时,选择了课文中重点词如“雪白雪白”、“飘飘悠悠”、“喃喃”,重点句如“雪儿,这儿就是你的家,你安心养伤吧!”、“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将课文的.阅读理解与朗读指导有机结合,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到“我”说的每一句话,为雪儿做的每一件事都包含着“我”对雪儿的一片深情。让学生这样去读课文,就能从平实的字里行间读出课文中丰富的情感,发现别人读不到的东西。在反复地诵读中,体会到人应该关爱动物,关爱生命,与动物和睦相处,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本课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比如,如何将所提的问题进行整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如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发挥想象、联想能力探索与课文内容有关联的知识点;如何引导学生有兴趣地主动学习,让学生敢说、乐说。这都是今后教学中需要着重努力的方向。在今后教学中,我会针对学生的不足,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在品读课文时我力求创设平等、民主的“对话”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2
我带着实实在在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的想法完成了《赶海》的二上。
在这堂课上,我根据《赶海》课文特点,按照“追赶浪花——感受乐趣——欣赏美景”的思路开展教学。一堂课下来,我认为以下几点达到了我预期的设想。
1、教学的主线明朗。
2、有意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如教学第3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快速读第3自然段,把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画下来。”
3、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带问读文,边读边画,联系生活体验,联系具体的句子学习词语。
4、如何让学生感悟到作者对大海和生活的无比热爱,这是一上中我们遇到的突出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又突出我们这次研究的主题“课堂引入的有效性”,我采用了这样的新课引入: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张开想象的翅膀,思考: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我这样教学,意在让学生发挥想象,如海边有海鸥的鸣叫声、哗哗的'浪涛声,人们在海边的活动,从而激发他们对大海的向往,也为引出第2自然段作出铺垫。当然,在这堂课上,我也特别注意到别的环节的引入,自我感觉这些引入均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堂课下来,我感觉还有不少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准。前一天下午我用了一个班来试教,结果花了35分钟,于是我就想:这个班已上过花35分钟,那我们班没上过,花40分钟上同样的内容应该合适的。可是真正二上时,单教学第2自然段就花了5分钟,当时我就着急了,担心下面重点段第3段时间紧,于是我在第3段的教学中赶时间。这不赶还不要紧,一赶就省去了表演、个性化朗读,还省出过多的时间了!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学生个性化朗读未得以体现,赶海的趣“挖”得不到位的原因。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3
“雪儿”是一只信鸽的名字,在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雪儿》一课中,它浑身雪白雪白的,有两颗金黄的眼珠,外表非常美丽可爱。
谁能读懂“雪儿”的心呢?当然是充满爱心的小作者。你看,爸爸刚把雪儿捡回家时,雪儿身上很脏,可是小作者却读懂了它眼中充满哀伤;当受伤的“雪儿”还不能飞翔时,小作者天天陪着它到阳台上看蓝天,看蓝天上飘飘悠悠的.白云……当“雪儿”终于能展开双翅飞起来时,小作者为它欢呼;当“雪儿”飞回阳台转圈圈时,小作者对它说:“雪儿,你去吧!蓝天才是你施展本领的地方。”
《雪儿》是一篇散文,课文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可字里行间充满了感人的人鸽深情。如何引导孩子通过品读课文体会这种美好的感情呢?
教学时我并没有逐句逐段分析,而是抓住了一条主线:体会小作者对雪儿的喜爱之情。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通过读课文,你体会到小作者对雪儿是一种怎样的感情?然后围绕“喜爱之情”引导学生用心默读课文,画出能表达小作者喜爱雪儿的句子加以体会。
在第二自然段中,学生画出了“我和爸爸给它洗了澡,敷了药,它变得雪白雪白的了,我便给它取名‘雪儿’。”和“我对雪儿说:‘雪儿,这儿就是你的家,你安心养伤吧!’”这两句。品读前一句,请学生画出写我的动作的词语“洗、敷、取名”,体会我对雪儿的细心呵护;后一句主要通过感情朗读体会我对雪儿的体贴关爱。老师进一步加以点拨:小作者不但为雪儿洗澡、敷药、取名,陪它说话,他还懂雪儿的心,你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学生马上会注意“眼里充满哀伤”“天天陪它到阳台上看蓝天”等语句,这样学生不但读懂了雪儿的心,也体会到了小作者对雪儿的一片深情。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从一个“盼”字,第四自然段从“欢呼”一词,进一步体会了小作者对雪儿真挚的关心和喜爱。学生读懂了小作者对雪儿真挚感情,就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师的第一要务是潜心地与文本对话、深入地解读文本,用心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像《雪儿》一课,教师在与文本对话时要像小作者一样,先要读懂雪儿的心,再巧妙地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在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4
当决定参加镇级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之后,我就默默思考选择什么样的课题来参赛。虽然每年都上一堂语文课,或参加一师一优课评选或完成每年一次的校际公开教学任务,但是已经有7年没有担任语文学科教学,对语文课堂有很大的陌生感;由于普通话水平较差,课堂语言本来就不是很流畅,间断7年没在课堂实际操练,课堂语言的生疏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我参加这次比赛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贵在参与,贵在给青年教师起一个带头作用。不过,我只要决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好,不仅对别人更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这也是做人诚信的表现。
优质课比赛结束了,但是我的学习、反思没有结束。回想这节课,感触颇多,为更好地总结经验,改正不足,不断提升自己课堂教学能力,同时也给自己一个交代,现反思如下:
一、选课细细思量
虽然很久不担任语文学科教学,但是我一直关注小学语文学科的发展,坚持阅读报刊或者公众号上关于小学语文教改、教学方面的文章。以前一直担任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比较熟悉,但是随着部编版语文教材逐渐使用,我对此套教材不是十分了解。幸好3月份我参加了部编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网络培训,对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编写思路、特点、教学建议及单元结构有了初步了解。于是,我决定在三年级下册中选择一个教学内容来参加比赛。我知道,语文教学比赛是不能打无准备之仗的。
为了完成好这次比赛,我提前认真阅读了部编版3年级的教材,把参加部编教材小学语文网络培训的笔记再次温习一遍,同时再一次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有了这些知识储备之后,我决定上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可爱的鸽子的故事,突出表现宋庆龄诚实守信高尚品格。不能失信一直是我做人的原则,答应了的事情一定要尽力办到;承诺别人的事情一定要想办法完成。我觉得选择《我不能失信》这一课很好。
二、备课厚积薄发
选好课题之后,就要开始备课了。利用课余时间,我把《我不能失信》这篇文章进行了多次阅读,有大声朗读,有默读,还与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我不能失信》进行对比阅读,基本弄清楚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编者的编排意图以及该文在单元系列中的地位和作用。于是就开始撰写教学设计。语文教学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表达即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从教几十年,对语文教学设计的格式也算是轻车熟路,尤其是需要结合学情依据教材地位来确定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初期,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确立教学的三维目标,现在我发现很多报刊杂志上刊登不少专家、学者的教学设计,没有将三维目标刻意分开来,因此我也就没有拘泥于这样的格式了。我具体确定了4个教学目标,除了依据课文导读和课后生字确定学习5个生字和理解重点句子含义之外,我还确定了“有感情朗读人物对话,练习写人物对话”和“运用朗读、默读、浏览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这两个承前启后的教学目标。我觉得这两个目标,不仅巩固了以前所学关于“人物对话的朗读、人物对话提示语的写法”等知识,还为学生下一节课单元训练中“怎样写一个熟悉的人”的习作做了铺垫,更是为学生今后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打基础的,所以这两个目标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位特级教师曾经说过,要想上好语文课,首先就要有设计感,细心认真谋划好课前的教学设计。是啊,要上好一节语文课,教学设计是关键。因此,我非常认真对待这次比赛的教学设计,注重教学过程的安排。我设计了“问题激趣,导入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体会主题;学习对话,训练能力;总结课文,升华主题;布置作业,课外拓展”这六个步骤,而且每一个步骤都确定了大概的时间,同时还安排了两处的机动,避免课堂生成遭遇预设不太一致的尴尬。教学设计初稿完成后,反复推敲了几次,进行了多处修改,尤其是板书的设计和第四环节“学习对话、训练能力”的预设,我反复修改。最终,我利用3个晚上(白天迎接县教育局巡察和担任评委)在忙碌中将教学设计的文字版完成了;根据教学设计(我没有借鉴网络上课件),利用2个晚上将ppt课件做好了。终于在比赛的前三天完成了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我心里不免一阵轻松。要知道,一节语文比赛课,完成教学设计和课件的制作也就完成了40%任务了。
三、课堂以生为本
我虽然上过不少的公开课,也上过很多次比赛课,甚至在省外千人会场做过分享或讲座,但我一直认为,上一百次公开课就一百次紧张。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生情况不是十分了解,因此,我对此做了一定的预设,提前也多次熟悉了教学设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心想,这次比赛我不能太差,虽然一等奖拿不到,最少要拿一个三等奖吧!等到周二上午第一节课来到江河小学三年级教室准备上课时,心里还是有些紧张,上课铃没有响起我就走进了教室。本来我最初的预设就是“踏着铃声走进教室,踩着铃声走出教室”的。因为紧张,所以抛弃了预设。现在想起来,觉得真是不应该啊!
新课导入环节,我根据借班上课对学情不了解的情况下预设一个突出表现同学们以前听课的规范要求的'评价,不仅激发了同学们上课兴趣,同时告诉学生这节课如何做好听课的规范,对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养成有很好的引导作用。过渡语也很不错,与课题“我不能失信”很好的联系起来,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这个开课的环节我很好地进行了“备课”——上课前练习了好几遍呢,所以自我感觉很好,而且普通话也不差,过渡也很自然。
课堂进入第二环节之后,一位同学在拼读生字“歉”时,把拼音作为三拼音节“q-i-an”来读的,读出来的字音肯定不对。为了帮助这位同学纠正这个错误,我花去了一定的时间,让他一遍又一遍进行拼读“q-ian”,终于学会了,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在分析了解课文的时候,我预设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课文写了几个人物?”,在提问时,出现了两种答案:一种说是五个,一种说是六个。我知道课堂教学进行到这里,时间远远超过了预设,如果我直接给出答案5个,很快就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可是,我一直坚持课堂教学需要心中有爱、目中有生的教学理念。于是,我就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分别说出文中描写的人物。没有想到的是有一个学生说六个任务中“女儿”也是一个,其实“女儿”和宋庆龄是同一个人。为了帮助学生认定文中的“女儿”和宋庆龄是同一个人,花费了很多时间才使学生弄明白。虽然这样两次讨论和交流,对后面的教学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是我认为还是值得有必要的。
四、课后听录音知得失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本来这次优质课比赛,我是准备完成多项任务的,其中一项就是一师一优课比赛的课堂教学视频的录制。当我完成教学任务走出教室来到楼下办公室时,江河小学教导处汪主任不好意思地对我说:“徐老师,你的课只录了7分钟。”一开始我以为是开玩笑的,后来他说,手机放在三脚架上不知道怎么回事就黑屏了,所以就没有录成功。事已至此,我也就开玩笑说:“因为我长得黑,手机录着录着也就黑屏了!”幸好,上课的时候我用自己的手机录音了。
听着自己上课的录音,感觉很别扭啊!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发现自己的课堂存在很多不足。
一是过渡语不简洁,口头禅“啊”用的较多。每一个环节之间过渡不自然,过渡语言单调,大多是“接下来……”和“现在……”,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啊,这个”等口头禅较多。
二是蹩脚的普通话让人忍俊不禁。哎,听着课堂教学的录音,发现我的课堂语言真的很差,普通话很不标准,除了开课时的几句话还不错外,经常出现土话,比如把“刚才”读成“江才”;很多语调不对,后鼻音不到位,没有儿化音或变调,听起来十分别扭啊!
三是这节课的教学节奏没有把握好,时间分能配上前松后紧,导致教学目标没有很好地完成。没能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肯定不能算是成功的课堂教学。
这节课我设计了六个环节,前面2个环节就用去了20分钟,占用了课堂的一半时间,导致在“学写对话 训练能力”这个重点环节的教学,只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本来在备课时我就预设了自己写的两段对话,在课件上插入了超链接,因为时间关系,只好忍痛割爱,舍弃没有展示了。没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对话的写法,更没有为后面写人习作的训练打下基础。由于时间关系,后面的几个环节都是紧赶慢赶的一带而过,让学生觉得似在空中漂浮一样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四是课件上出现明显错误。本来在第五环节即“总结课文 升华主题”中,我想“照应开头”,让课堂形成一个“总分总”的教学过程,于是把教材中“学习提示”上面的一句话“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打在课件上,没有想到在录入时将其中的“其”字漏落。当课件一出现这句话,学生马上就发现了,大声提出说:“漏掉一个‘其’字”。虽然我很机智地应对了这个错误,但是这是一个低级的错误,的确不应该发生啊!
总之,这节比赛虽然评委所打的分数不低,但是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很不满意。教学的生命力不是复制而是刷新。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要努力践行,不能失信于学生,更不能失信于自己!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5
在教学《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时,我根据课文思考题“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设计了表格,让学生自学课文,收到了良好效果。
出示表格以后,请学生自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表格。
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填表,克服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归纳学生死记的弊端,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自学获得了知识,学会了学习。
课后,学生向我指出课堂上我出现的问题,例如:甲同学在读“则”时,发音不准,我没有及时纠正;乙同学在对养羊人评价时,说了一个同学们不理解的成语,教师忽视了这一环节,含糊而过,给同学带来了学习上的.阴影。这些只是学生给我提出的,可能还有一些细节出现了纰漏,作为“当局者”的我也没有意识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悉心聆听、快速分析、及时指出。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6
《海底世界》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教学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伟大;二是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产生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本堂课教学重点明确、思路清析。
一开课,通过精美的课件把学生带入美丽的海底世界中去。学生很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大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紧接着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提出问题“你同意这种说法吗?”,有了前面的精美课件的铺垫,大家异口同声的说同意。这时我不慌不忙的说:“别光会说同意,要找到理由依据,下面就请同学们认真的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理由。”
接下来的整堂课几乎都是紧紧围绕这一个问题来学习的。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始终以学生为基点,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回答决定教学顺序。通过学习每一个同意的理由来理解重点的词语和句子。学完以后再回到课文最后一段,感情齐读结束。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可以说基本做到了“纲举目张”,抓住了重要问题,引领了教学全过程。
教完以后,我的感慨颇多,以下是我的点滴体会:
一、朗读感悟,语文课的一根命线。
语文是唯一以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的学科,语文不是学习纯文本,而是学习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言语形式。正如叶老所说:“教学语文课,几个重要项目里头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
本堂课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体验语言的手段之一——朗读,我设计了二读。一粗读,“为什么说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二细读,学生说到哪一段读到哪一段,当然这次朗读不是浅层次的泛泛而读,而是侧重与学生理解地读,比如读“波涛澎湃”时,一生没读出那种气势,我马上说:“我感觉这海面上的'波涛还不够大!”一句话生马上领悟,再读时就突出了“波涛澎湃”。再如读动物们窃窃私语的样子,我是从“窃窃私语”这个词入手,让学生表演,再加上一段老师合情合理的语言渲染“这就是窃窃私语,偷偷的小声说话。海里的动物呀和你们一样也经常在一起说悄悄话,”学生一下子明白词语的意思,并且很快地读出了那种窃窃私语的情趣来。这样的充满读书声的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一根生命线,亘古绵长。
二、学以致用,语文课的一枚橄榄。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学语文就是为了用语文,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仅停留在学文字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能灵活迁移,巧妙运用.
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举办海底世界展览,让学生当解说员,介绍自己喜欢的展厅。学生除了介绍书中的内容,也能情不自禁地结合自己的知识,介绍其他的海洋景色和生物。学生的语言在原有文本上有了创新,有了自己一些灵性的东西,语言颇具感染力。这些内化了的学生语言犹如一枚清香的橄榄,越嚼越有味,香味氤氲缭绕,挥之不去。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7
"文包诗”课文的教学,不同于一般课文的教学,它需要借助短文研读古诗,领悟诗的丰富内涵;同时还需要“诗”“文”互照,寻找诗与文的内在联系,了解古诗的来龙去脉,感悟古诗的.丰富内涵,以进一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并相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简言之:短文是情境,诗是浓缩。
在第一课时的时候,我简单的梳理了一下课文,帮助孩子了解诗的意思。通过课堂巡视,我发现孩子们已经能初步地划出诗句的意思。书后提出要求,要能说说诗句的意思。怎样才能让孩子顺利地说出诗句的意思。首先要熟悉课文,在此基础之上再来练习讲故事。就把复述课文就当作讲故事,这样才能在思想上给孩子们降低了难度。我先让学生读,自己练着读,读完了之后读给你的同桌听。之后我范读,让孩子们边听边想,你听出了什么?学生都会说,非常恐怖,让学生也来读读,有感情地朗读,越恐怖越好,此时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几遍朗读过后,学生就对课文有了很深的印象,看着黑板进行讲故事,然后再让学生连起来说说,说说诗句的意思,所以就把说古诗的难度大大降低了。为了帮助孩子体会作者的写法,我还设计了小练笔,再出一则《塞下曲》出示意思,让学生,也模仿着课文来写一写!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8
《刘胡兰》这篇课文记叙了刘胡兰为了同党的安危,在敌人面前英勇不屈、钢铁般的坚强,最后终归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她牺牲时年仅十五岁,花一样的年华,却在残暴的敌人面前勇敢坚定、视死如归。回想起自己上小学时,老师讲这篇课文时,那时候对敌人的残暴我们心里就非常的气愤,对刘胡兰的勇敢坚强非常的佩服,对她的牺牲感...
《刘胡兰》这篇课文记叙了刘胡兰为了同党的安危,在敌人面前英勇不屈、钢铁般的坚强,最后终归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她牺牲时年仅十五岁,花一样的年华,却在残暴的敌人面前勇敢坚定、视死如归。回想起自己上小学时,老师讲这篇课文时,那时候对敌人的残暴我们心里就非常的气愤,对刘胡兰的勇敢坚强非常的佩服,对她的牺牲感到非常的同情、惋惜。学习的过程中,有股默名的情感,仿佛那情感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轮到我教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了,我也真的很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同我一样能感受到这些。
上课开始,我想想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到敌人的`凶残、刘胡兰的英勇。课前也让学生预习了一下,没想到学生对课文缺少了解,在读与敌人的对话时脸上充满了笑容,觉得很好笑。根本无法体会到当时的情境。虽然当时有股无名之火涌上心头,但仔细想想想想也不能怪学生,他们这些年龄的孩子喜欢的是动漫、科幻、武侠,试问了一下学生哪些人看过《地雷战》、《地道战》等这些革命战争年代的电影呀,寥寥无几,难怪孩子们对这段历史的漠不关心,又怎么会对过去的历史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呢?
我想作为老师有责任让学生知道这段历史,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这些历史知识,介绍有关的书籍让学生阅览,播放有关的电影、录像让学生欣赏,同时,还可以利用朗读课外资料、比赛等形式向学生介绍革命烈士们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相互进行交流。我想这种渗透应该是持之以恒的,不是因为教了这篇课文而形式一下就心满意足。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9
《池子与河流》一课是用诗的形式写成的寓言故事。课文内容主要是由池子与河流的对话构成的。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们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如“池子”要“河流”抛弃怎样的生活?“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河流”欣赏的自然规律是什么?“河流”所提到的“自然规律”指什么?
3、拓展延伸。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思考“池子”和“河流”各比喻什么样的人?在你生活的周围有这样的人吗?你要做怎样的人?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由课文引向生活和学习,使学生自觉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只按排了一个课时,因此,在组织教学上应该有别于前面三篇课文。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读懂、读透文章的内容,并从中读有所获,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精讲少讲,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经历与课文语言文字零距离对话的过程。为此,我将教学重点落实在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寓意上,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感悟道理,让他们能从这一故事中深受启迪,这对于培养他们自身的性格品质大有裨益。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0
《柳笛和榆钱》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用深情的笔调描写了北方的故乡,那里春天柳树和榆树奉献给孩子们的礼物——柳笛和榆钱。全文语言生动、形象,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出春天的无限乐趣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使人身临其境。
看到文章,阅读文章,我的思绪一下子飞回童年时代,小时候,春天到了,每天放学,吹柳笛,捕蝴蝶,放风筝……小伙伴们在大自然中尽情地撒着欢儿。看着作者描写的做柳笛时要“切割齐整”,“拧一拧”,“猛一下抽出”这些动作,我好像眼前又出现那熟悉的一幕:选柳枝,要在柳条返绿,而柳叶又没有长出之时。既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细,小拇指粗细刚刚好。拧柳条时,如果用劲儿稍微一大,树皮就很容易裂开口子,那样,就前功尽弃了……如果没有亲自做一下柳笛,是很难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如果没有亲自吹一吹柳笛,又怎会感受到,“带着满嘴满手的绿色回家”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又是多么令人难忘的回忆。
也许,本来课本编者的编排意图是在开学之初,这样的春日里来学习本课,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把这两样东西请入课堂,让孩子们亲自去摸一摸,尝一尝。但是,这个时侯在我们这里还找不到榆钱呢!柳条也还是干巴巴的黄褐色。或者,我应该把这一课再放一放,等柳条变绿,榆钱结出时再讲这一课?其实,榆树和柳树应该是北方常见的树种,然而,这些从小生活在城里的孩子们,亲近自然的机会极少,他们的玩具也都是电动的,益智的,柳笛吗,几个男同学也说是见大哥哥们做过,但自己没有亲生体验。什么好吃的没吃过,还会去吃榆钱?这些可怜的孩子,每天放学按时回家做作业,他们哪有时间去爬树摘榆钱?课堂上,我统计谁见过榆钱?结果,只有几个家在农村而寄宿在小饭桌的几个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用自己的话述说榆钱的特征。当我布置作业,等过些日子天暖和了,去观察一下榆钱时,竟然还有很多孩子问我:在哪儿能见到榆树?榆钱是榆树的叶子还是果实?……真希望天赶快暖和起来,让孩子们亲自尝一尝那“亮晶晶、绿莹莹,真像一串串晶莹的玉荚。”的榆钱,我特意安排这几位村里的孩子,要留意观察榆树的.生长,过几天一定要把榆钱带给班里的其他同学。只是不知,他们是否也能把那种“带着泥土和露水芬芳的自然的味道”嚼出来。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好了,但学习压力却更大了。他们的童年与我们的童年相比,物质丰富了,但似乎缺少了什么……一节课上完,我觉得文章中的童年乐趣没有与学生产生共鸣,学生们的激情没有奔放出来,过几天,把这两样东西带进课堂,不知是否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1
第三组课文都是一些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么应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根据课文特点,对话较多,在教学中我也主要抓住对话通过朗读、表演、讨论来学习。如《南辕北辙》抓住主人公和朋友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得意无知,南辕北辙。
《惊弓之鸟》重点通过人物的对话朗读体会人物特点,让学生认识一个善于观察、思考和分析的更羸。同时明白惊弓之鸟的字面含义以及比喻义。记得当时我让学生讨论了“害死大雁的是谁?”这个问题,紧接着解释了惊弓之鸟的含义。这里处理不当,没有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让学生通过思考体会出比喻义。或者顺势让学生谈谈学了这篇课文的收获。《画杨桃》我主要抓住同学们与老师之间的两次对话来体会他们不同的反应以及老师的不同反应。同时以父亲和老师的话为难点来体会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在体会老师和父亲的话时,可能是引导不到位,学生答的就是“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不要嘲笑别人”“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之类。总是重复说,总是不能答出精彩。当时似乎又变成了我的独角戏,又是我说出实事求是。是同学们积累词汇不够?是我执着于他们要答出更准确的道理?还是朗读体会不够?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自读课文,我讲得也比较简单,自读、学习词语,就抛出几个重要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为什么小徒弟会受到称赞?”让学生自学,然后反馈。现在反思,应该要让学生再说说启示。不过还是一个老问题学生在反馈“为什么小徒弟会受到称赞?”时,又只是讲到表面的他画的好,让人觉得有很多骆驼,他画了“一只骆驼……另一只……”。只有李奕初说道他的画有种若隐若现的感觉,让人猜不出到底有多少骆驼。没有更深刻的想法了,甚至没有人说道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孩子们是没词汇么?后来我引导也说不出更深刻的想法……创新,智慧,多想多动脑,他们也想不到?那估计让他们回答启示还是会是这样……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2
《赶海》是一篇婉转动人、带有浓浓童趣、童真的课文。在文中,一直萦绕在耳边的就是那首动人的歌曲“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对呀,小作者对大海的这一份依恋、这一份浓情、这一份长大后仍挥之不去的大海情结,就构成了这饱含深情的赶海课文将赶海的经历描写得生动而具体,富有童趣。全文的内容也紧紧围绕“趣”字来展开,重点描写了“追赶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虾”“满载而归”等场景来展开的。语句读来妙趣横生,情景交融,留有回味的地方很多。
1、把学生带入情境。课前,我首先播放了《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优美的旋律萦绕在课堂里,立即让学生们的思绪插上了翅膀,她们脑海中想到了美丽的大海,看到赶海的图片,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于是一起赶快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抓住赶海“趣”字,再现赶海的快乐。文中描写了追赶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虾几件事,我便采用让学生读读、想想、演演、再读读的方式去再现课文的情境。如有个孩子在做完“摸”的动作后,读“摸海星”这段时,读得特别慢,我笑着问他:为什么这样读?并通过对比读,更能体会那一声摸到海星后“嘿”的惊喜了!在理解“抓螃蟹”、“捉大虾”重点部分时,除了读之外,还加上了生动的表演,其实孩子们在表演中已理解了文本,通过不同的表演让孩子们体会文中“威风的大虾再也神气不起来了!”的句子,学生们在兴致勃勃中对动词“捏”的准确使用更心领神会了。当然我所指名表演的是班上比较有表演天分的.学生,他的一声“哎哟”以及不停地甩手等,为课堂增添了好的气氛,在“捏大虾”我让他伸手头顶扮大虾,并说说大虾的想法,好多学生畅所欲言,精彩的语句给课堂带来了欢乐的气氛。
3、以读感知。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理解,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大纲》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三年级的语文学习,其实读还是最重要的,没有反复的阅读,没有进入情景的朗读,文章不能走进学生内心,学生就很难理解课文。因此,我利用多种形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读,让学生在美美地读中品味《赶海》的情趣。
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有利于以后写作水平的提高。
不足也有很多
1、教学时重视了各种形式的读,但品词品句部分做得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教会学生“品词品句”的方法。使学生学以致用。
2、引导学生说趣做得不够。课文后面有一题是“说说在你童年的记忆里,发生过哪些趣事?”本来打算在课中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闸门,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口头练说,课外与课内有机结合——说说自己童年的趣事?然后再把它放在课后进行小练笔,这样效果就会更好些。但因为前面花的时间较多,后面时间较紧,因此,我最后就把这个环节省略了。
3、课文中有许多动词用得非常好,例如:“抓”“摸”“捏”等,应该引导学生品味,然后结合写作,让学生懂得以后在写作中可以通过使用动词这种形式把文章写得更具体、更生动有趣。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3
核心提示: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首先讲述于课文有关的故事。之后出事南北两座城市图,教师描述情景。学生立即竖起两耳倾听,然后各抒己见,但是由于学生阅历浅,没有说出解决的办法,教师立即引入课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学生自由...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首先讲述于课文有关的故事。之后出事南北两座城市图,教师描述情景。学生立即竖起两耳倾听,然后各抒己见,但是由于学生阅历浅,没有说出解决的办法,教师立即引入课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学生自由读读课文然后汇报。教师引导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又通过讨论,找出描写工人们不想砍掉橡树心情的句子并加以理解,学生知道橡树是有很强的的`生命力和美结合在一起的,不能破坏。常言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今天的橡树和公路都要,并且很完美,这是工程师和工人们的心愿。工人们既要把道路修好又要保留橡树。孩子们知道人和自然能和谐相处,保护一草一木,赞美工人们有一颗高尚的心等。不足之处,部分学生课文读得很差,句子理解有难度。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4
《燕子》这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成功之处:我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内涵的滋味。我主要要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直至背诵,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本来以为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可是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性不高,文章只有几个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显得没有生气。有可能是开学初,学生还没有进入学习的'氛围中。就如体会小燕子飞行这一段内容时,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能抓住“斜着身子”、“掠过”、“一转眼“横掠”……等体会到燕子飞行的轻快有的也能从中体会到燕子喜欢春天,高兴了,还会变着花样飞行。
不足之处:课堂中,总有几个学生是课堂的主导,大部分孩子没有参与性,如何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是我要反思的。通过光彩夺目的春天气息,表达的情爱情节,没有体会出来。
改进措施:多点名,让大部分学生有参与能力。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5
核心提示:《燕子》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优美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湖面上飞行、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
《燕子》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优美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湖面上飞行、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感悟燕子优美的外形、优美的飞行姿态、歇息时美妙的意境,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鉴赏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过“斜、掠、沾”等几个动词十分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燕子优美的飞行姿态。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几个动词反复咀嚼体会,感悟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
首先,我让学生细读课文,感知这一自然段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回到课文中去,找出有关的句子慢慢品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在学生的交流中我把“斜、掠、沾”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品词。经过老师的点拨和细读想象,学生领悟到了燕子斜着身子飞掠的优美姿态,并通过比较、品味,学生感悟到了作者十分准确地写出了燕子飞行之轻,体会到了作者用词之精确,同时学生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燕子飞行时姿态的优美。学生领悟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增加领悟的效果。咬文嚼字是品味课文内涵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咬文嚼字,反复诵读,使学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飞行时的动态之美,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悟力。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6
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围绕“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奶奶?”这一话题展开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去发现,在小组合作中讨论,在交流中感悟、延伸。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学生在第七自然段的探究性学习中,能准确地找到描写奶奶动作的词句来分析奶奶的性格特点,特别是对“挑”字的把握,准确地抓住了奶奶慷慨大方的特点。再如,在将奶奶前后两次笑的对比探究中,学生都有自己个性化的发现,而且认识逐渐深入,不仅认识到奶奶的心情高兴,而且挖掘出奶奶对孩子们那种无私的爱,在一步步的探究中,奶奶的形象越来越高大。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话题非常感兴趣,也乐衷于发现和探究,思维活跃,发言积极。这使我发现,只要我们为学生创设好准确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性学习的主题,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能力往往是令人吃惊的,其中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与创造性的回答,也往往令教师惊喜不已。
由此可见,探究性学习作为合作探讨共同提高的学习,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创造精神,值得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大力提倡。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7
"文包诗”课文的教学,不同于一般课文的教学,它需要借助短文研读古诗,领悟诗的丰富内涵;同时还需要“诗”“文”互照,寻找诗与文的内在联系,了解古诗的.来龙去脉,感悟古诗的丰富内涵,以进一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并相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简言之:短文是情境,诗是浓缩。
在第一课时的时候,我简单的梳理了一下课文,帮助孩子了解诗的意思。通过课堂巡视,我发现孩子们已经能初步地划出诗句的意思。书后提出要求,要能说说诗句的意思。怎样才能让孩子顺利地说出诗句的意思。首先要熟悉课文,在此基础之上再来练习讲故事。就把复述课文就当作讲故事,这样才能在思想上给孩子们降低了难度。我先让学生读,自己练着读,读完了之后读给你的同桌听。之后我范读,让孩子们边听边想,你听出了什么?学生都会说,非常恐怖,让学生也来读读,有感情地朗读,越恐怖越好,此时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几遍朗读过后,学生就对课文有了很深的印象,看着黑板进行讲故事,然后再让学生连起来说说,说说诗句的意思,所以就把说古诗的难度大大降低了。为了帮助孩子体会作者的写法,我还设计了小练笔,再出一则《塞下曲》出示意思,让学生,也模仿着课文来写一写!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8
《海底世界》是一篇关于海洋的常识性课文,文中介绍了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象和丰富的物产,抒发了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
课文一开始,便紧扣课题提出问题:“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第二自然段采用设问的方式回答了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接下来抛出问题“海底动物是怎样窃窃私语的?”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朗读,读出各种小动物的的声音。并且能够模仿动物的叫声,寓教于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内容的`情趣性。再让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声音,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的句式连起来说一说,这样使孩子产生了共鸣,他们仿佛置身于情境中,心生向往之情。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海底的动物都有哪些活动方式呢?我运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朗读训练,自由读、指名读、表演读、齐读等方式,结合课件,对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等动物的活动特点有了更深的了解,读起来自然有感情。默读第四自然段时,让孩子们读懂海底植物的色彩差异和形态差异,勾画出有关内容。学生通过自由读、朗读、默读等方式主动在文本中寻找答案。授之以 “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教学上教给学生“渔”的方法意义更深远。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9
《揠苗助长》是S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讲的是古时候有个农夫为了能够让禾苗快些长高,而将之一棵一棵往高处爬,结果禾苗都枯死了的有趣故事。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学会本课生字词语,读懂课文,并能从中明白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从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在第一则《刻舟求剑》的教学时重点教会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自读自悟,掌握学习的方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课教学基本上能够达到我预期想达到的教学目标,所以在听完课后,老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看法,那就是本课教学无论是老师的教学模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真正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确实落实新课程改革。在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上做得到位,也是这节课的亮点之一。首先,在初读课文的设计上,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初步感知,并能利用观看动画课件,让学生整体感知。再读课文时,带着一定难度的问题深入学习,步步深入,循序渐进,自渎自悟,在小组里合作探究,真正落实单元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敢于放手,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机会,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将自主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但不足还是存在的,如果教师能够更全面地关注全体学生,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将更锦上添花。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正视自己的优点,祢补自己的不足,使自己不断成长。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20
《争吵》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15课,这是一篇重点课文。《争吵》叙述了克莱谛和“我”之间因为作业本不小心被弄脏了而引起争吵,最终,在克莱蒂的主动认错下,圆满解决了矛盾的故事。本文主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知错能改的良好品质。课后感觉还是有几处亮点,所以写了这篇《争吵》的教学反思。
1、在教学《争吵》这篇文章时,我侧重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我”跟克莱蒂发生争吵之后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反复朗读,用心体会,这种方法使学生感到事情真实具体,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2、我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到,如果自己在与朋友之间有矛盾时,只有多想想朋友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
3、最后要求学生齐声朗读父亲说的话,并说说父亲说的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道理。
课后反思:上完《争吵》后,自我感觉这节课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学生也比较积极参与。但在一些问题的引导上还做得不够明确,三年级学生有点莫名其妙,不知从何答起。另外感觉自己的临时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一些不在意料当中的回答有些手足无措。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21
《海底世界》是一篇关于海洋的常识性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课文的特点,我创设了到海底一游的情境,在引入课题后,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海底世界去看一看,听一听。”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接下来的学习,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情境的创设最忌有头无尾,最后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我再以“让我们再来看看海底世界”观看录象,使情境的创设有始有终。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总是积极地参与,因此,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度也很高。
在教学中,我还努力在课堂中体现个性化的阅读。首先,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材料,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口味不同,阅读材料不可单一化,应在一定范围内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因此,在教学中提出“你觉得海底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你从哪儿读出来的?”这一句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根据自己最强烈的阅读感受来领悟海底的奇异与斑斓。这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自我体验、自我创造,形成独到的见解,又提高阅读水平。其次,鼓励学生多讨论,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在阅读中,让学生与文本交流,进行思想碰撞,但只要是学生切实的阅读感受都可以,并牢牢抓住这种个人体验展开阅读教学,做到以人为本。再次,大量阅读是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不仅要加强课外阅读量,同时鼓励学生读有关海洋知识的书籍,上网查资料,扩大知识面。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22
《小虾》这篇课文通过“我”观察小虾吃食、打架等细节的描写,突出小虾有趣和脾气不好两个特点,抒发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课文比较浅显,我注重以读为本。想要让学生熟悉文本,进而领悟文本精神,对文本的多方式朗读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在课堂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让学生进行朗读,期望学生在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进而体会小虾的特点,最终感悟“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比如,文中“吃饱了的小虾显得十分自在,有的独自游来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着缸壁上休息”如何读出语气变化,朗读之前我稍稍提醒了他们一下应该读出语气的变化,然后让他们自己先练读练读。接着指名读,根据他们的朗读引导他们应该抓住“独自”、“追逐”、“紧贴着”和“休息”这个词语来读出语气的变化,体会到此时的小虾“十分自在”。整堂课朗读方式多样,有个别读、齐读、师范读、小组赛读等,试图做到读中有悟。
利用文本,培养学生写作是我一直的教学终极目标。我认为《小虾》是一篇比较理想的写作范文,至少对于三年级来说它是。文本中通过围绕中心句来写具体、详细,还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小虾吃食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好好引导孩子们去体会、感悟。譬如在课堂中,在教学第三自然段后,我来了个小练笔,让学生通过一些表示顺序的词来练练笔,希望让他们在日后的写作中能有个方向。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23
1、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由于恐龙距离我们年代久远,谁也没有见过,学生无法调动生活经验来感悟。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图片、调动学生对恐龙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认识恐龙、走近恐龙,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人说,教是为了不教。故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在精读课文时,首先引导学生集体学习雷龙,用抓重点词句、了解说明方法、感情朗读等方法来感受恐龙的特点,总结了学习方法和步骤,为后面的`自学作了一个示范。剑龙、三角龙、梁龙等几种恐龙由学生自主研究,通过表格填空,让学生明确目的,带着任务去读书。在汇报时相机点拨,达成共识。这样既激发了自主探求的欲望、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让教学灵活机动,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检查反馈来看,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回答都很精彩,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让课堂呈现很多亮点,显得精彩纷呈,焕发生机与活力。这正是学生在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主动积极性后产生的良好效果。
3、积累迁移,将文本语言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
小学语文改革的方向是“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要在充分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在学习了几种恐龙的特点后,我给了学生几个画面,让他们抓住事物特点,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进行描写。这样加深了学生对各种说明方法的认识,也初步学习了运用说明方法将事物写具体的方法。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24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十分重视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菩萨兵》一文中人物语言的描写真挚朴实,可结合背景知识,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潜心体会人物的情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悟,促进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下,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积累,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题目为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理解菩萨兵,出示句子“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问,这句话是谁说的,文中的菩萨兵指的是谁?学生很快就能答出,根据这一点,继续提问,刚开始这些藏民见到军队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后来又这样来赞扬这支军队呢,进行四人小组合作,划出朱德司令说的三句话,体会总司令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说这句话的心情如何,从而体会出朱德总司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篇课文还有一个难点就是,种子,在这个词语教学时,借鉴了一下,同事的教学方法,联系后面的课文来理解,这颗种子种进了人民的心里,来帮助孩子们理解。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25
今天在多媒体教室讲了一节公开课《大禹治水》。虽然算不上成功,但是我却从中得到了锻炼,受到了启发,感受到了成长。
首先,在“课件与课堂有效结合”的主题教研背景下,我初步学会了制作简单课件,这便是进步。在今天的课堂中,“洪水视频”的应用也的确给了学生直观的感受,触动了学生心灵。但也有些部分控制的不够好,起了反作用,今后继续研究学习。课件的运用要特别感谢郭春成老师的指导。
其次,经过老师们的评课,我对该如何授课有了更深的认识。比如:低年级教学老师要善于发挥范读和领读的作用;要引导学生说完整话;老师的教学思路一定要清晰等等;尤其是教研室的方老师提到的“学生、文本、老师融为一体方为一节好课”的.观点更是切中要害,一语中的。其实,我在课堂上最欠缺的便是入情入境和与学生的平等交流。
再次,这次讲课激起了我学习和运用新课标的勇气。应试教育的阴霾让我们许多人对新课标视而不见,“拿起”又“放下”。通过反思,我深刻意识到: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必然误人子弟,害己害人,可怜可悲。我们一直苦于找不到语文教学的出路在哪里,其实语文新课标就是一盏明灯!像“以读为本”这样的话我们应该牢记于心,付诸行动。
教学无止境,学习才会无止境!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三年级下册语文《燕子》教学反思03-29
三年级下册语文《守株待兔》教学反思01-26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01-30
三年级语文下册《翠鸟》教学反思01-11
三年级下册语文守株待兔教学反思03-30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02-09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4-22
人教版下册语文《静夜思》教学反思01-27
(热门)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07-08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15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