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议论文的教学反思

议论文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11 02:06:1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议论文的教学反思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议论文的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议论文的教学反思

议论文的教学反思1

  一、收获与成长

  第一次接触初三语文复习课,对我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旁听初三级老师讲复习课、了解中考议论文考试题型、学习议论文相关知识,到这堂课能够呈现出来。在这一节课从备课、磨课到上课的过程中,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自己的成长。

  阅读与分析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也是中考考查的热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的阅读目标中强调: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别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我们的阅读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查看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从选材上越来越接近学生的自身生活,题型也重在培养血考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语文教学大纲和中考议论文阅读的要求,我将教学目标定在“培养学生立足文体特点,理解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的这一考点上。

  《语文课程标准》引进了“对话理论”,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将在中考复习课当中引入对话理论,是我思考的方向。初三考生,一直处于题海战术,他们很多时候是不明白自己的答案为什么能够得分,也不明白自己的答案为什么丢分。得到高分的同学,有时候甚至是认为自己运气好所以得到的分数高。在备课时,我一直思考如何基于“对话”达到我所预设的教学目标。通过师生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在这个不断对话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个答案“对”,为什么这个答案“好”,从而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其实,初三考生对于所有的知识点都已经学习过了,他们都认为自己“懂了”,但其实他们是处于半懂不懂的状态,如何让他们理解自己的半懂不懂,又如何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感受,然后去提高,是我作为教师作为引导者的工作。也是我在这节课备课过程最大的收获。

  二、原有不足

  (1)学情分析不准确。一开始,我的思路并不是补充论据,而是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因为这是考生认为最难得分最无从下手的题目。而这道题是一道综合性运用题,是要求考生对于议论文的.相关知识点有全面的理解掌握才能够做好的。但在第一个班试讲的时候,发现不可行。我所预设的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成为了一节只有教师“满堂灌”的教学课,而不是一节复习课。

  (2)课堂有效性不强。后来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我把这一课的内容调整为“补充论据”,让学生可以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在第二个班试讲,是比第一个班课堂气氛好,学生参与感非常强,讨论、发言都很积极,但在学习“补充事实论据题”的这一环节出问题,大部分学生能够答出“什么人经历了什么事最后怎样”,但是他们所写出来的答案相当统一,似乎每个人物都是经历磨难最终成为伟人,写得一不具体二不突出论点。虽然通过答案的对比,学生能够理解要紧扣人物事件具体作答,但由于时间关系课堂生成不多,也就是没有达到预定的第三个教学目标。

  三、现有提高

  不断的试讲,磨课之后,我渐渐找到的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办法,也就是我之前谈到的在准备比赛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注重“对话”,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强调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前者强调学生对议论文文体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后者强调学生的合作探究、相互评价,让他们总结答题思路和答题方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有强烈的参与感,让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感受感悟总结方法,并切实地运用到考题中。

议论文的教学反思2

  议论文是一种逻辑性较强的文体,对初中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时,我提前对学生进行了摸底测试,我发现在学生实际练习过程中,学生对议论文知识掌握情况不太理想,特别是选择题错误太多,失分过重。有些学生甚至两个选择题全部做错。基于这一点原因,我将本复习课的内容确定为选择题解题技巧指导。

  因为选择题综合性比较大,涉及内容很广泛,在课堂的一开始,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完成本课内容,我准备了文体知识小测,以此检验学生对议论文三要素的掌握情况。然后我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分别出示议论文三要素的概念,让学生明确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整体上的认识之后,我又对这三要素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这样学生在碰到具体议论文时,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去判断论点。整体实践下来,课堂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对于论点有了一个相对清晰地认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传授给学生知识,还不如交给学生方法。在方法指导时,我先较给学生判断选择题的方法,然后用实例来进行指导。课堂中学生基本能根据方法来做题,也有小部分同学找不到门路。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我当场予以纠正。在当堂的练习中,学生又有提高。只一点值得欣慰。

  整一个流程下来,思路还是比较清晰地,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这方面的内容。但自己静下心来思考,发现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基本上还是以讲授法为主。虽然中间也添加了一些其他方法。但是课堂还是显得沉闷了一些。所以课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能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我想可能还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以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兴趣,这样课堂效果可能会更好些。学会在一堂课之后,思考上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是我在这堂课中最大的收获。

议论文的教学反思3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下面这篇文章就是描述提高教学议论文的效率的反思,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学生比起初中学生生活阅历进一步成熟,思考能力进一步提高,有了更多素材,写好议论文应该不是难事。尤其必修三四册后的8个写作单元,分别从论点确立、论据选择、如何进行论证等方面进行科学指导,如果教师引导学生逐层逐项练习,会有利于学生议论文写作提高。

  我校作文教学现状是高中生不会写议论文,甚至不知什么是议论文。一提到写议论文,学生就手足无措、抓耳挠腮、无从下笔。即便“逼”他们动笔,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十分乏味。个别学生甚至连议论文的“格式”都不懂,或论点不明,或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力,或结构混乱。写不好加上不想写,使得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步履维艰。

  一、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偏低的原因:

  1、不知如何论述。好多学生碰到一个论题后,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如何展开。

  2、不会论证分析。论证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但具体到"如何摆"和"怎样讲"时,却不甚得法。简单点说就是不知道如何把论点和论据连接起来。往往是论点一摆,再紧接着就是“例如”,或者写上几段名人名言,文章就结束了。中间没有阐释句,对论据也缺乏概括性的分析。

  3、材料积累不够。举例不过那么几个:中国的屈原、项羽、司马迁、张海迪,外国的爱迪生、牛顿、居里夫人。即便列举出来也不会多角度寻找与论点的关系,只是老一套。以致材料不能为观点服务,说不出道理,为了凑足篇幅,只好写些不着边际的话。

  二、教师的议论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作文教学存在重记叙文轻议论文的舆论导向。一些专家认为高考作文应写富于生活气息的活生生的记叙文,大力提倡写记叙文。它可以让学生关注自身生活,有话可说。而认为议论文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过高,学生不会写就不要写。因此,这导致一线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忽视议论文。久而久之,学生也认为议论文不会写无关紧要。

  2、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师不重视议论文教学。许多教师迫于应付种种考试而疲于奔命,却忽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如速读习惯、作读书札

  记习惯、使用工具书解疑的习惯等等。有时为了赶进度,随意压缩课时,把教材内容挤成“压缩饼干”硬喂给学生,结果食而不化,严重影响了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3、议论文教学只把传授议论文的基础布局和写法方法当作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法宝,只讲解与论点、论据、论证有关的写作知识,或单一的指导学生议论文的结构,却没有或很少针对论证分析进行教学,以致于学生似乎听懂了该怎么写的道理,掌握了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但仍然不会论证分析,学生议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丝毫没有解决。

  针对议论文写作存在的双方面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怎么办?我想只有遵循八字原则:对症下药、事半功倍。才是改变现状的解决之道。

  一、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重视议论文教学。

  不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写作文体,而且从某一程度上看,议论文比记叙文更加重要。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缺一不可。议论文的这一特征要求学生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良好的材料驾驭能力。可以说议论文写作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写作,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的心智快速成长起来。同时议论文写作的高要求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阅读面和视野的扩大都有重要意义。

  分析20xx年至20xx年的高考题目,有一大半题目也比较适合写议论文。如xx年的《人与路》,xx年的《绿色生活》,xx年的《品味时尚》,xx年的《拒绝平庸》,12年的《忧与爱》。这些题目相对而言,记叙文写作难度要大。而写议论文思想更深刻,立意更高远,更具备现实意义,文章更容易出彩。

  所以,教师应该把议论文教学提升到与记叙文教学相同的地位,重视议论文教学,同时也要对学生强调议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改变观念。

  二、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并学会挖掘、运用素材。

  首先,指导学生建立“论据收集本”, 丰富自己的素材储备库。同时,教师在每天的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素材在课堂上分享。也可以让同学们把素材本互相传阅、交流,这样一个同学所积累的素材变为全班同学的素材。例如:"著名主持人杨澜当年放弃央视主持工作,毅然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新闻传播学,而今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女主持人之一。"这一素材通过大家讨论,发现这个素材可以用于:学会放弃、坚持等话题之中。学生通过这样的机会,素材积累增加了,素材运用方向也增多了。

  其次,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思考、挖掘素材运用的主题,选取不同的立意角度,针对具体文题提出符合题意并具有文化价值的论点,就能够达到旧瓶装新酒-创新的目标。例如:学生平时非常熟悉的"司马迁发奋著书"的素材,很多学生会从司马迁在逆境中奋进,还会从司马迁不畏艰难著书等方面来利用这些素材。但是如果学生从更深的角度如"学会放弃,舍小我全大我",以及从相反的角度如"时势造英雄,如果没有当时的社会制度又怎么会有司马迁的发奋,又怎么会有《史记》的流传"等,这些相反或者是更深层次的角度进行立论,这对于学生的素材出新也是一条便捷的途径。长期坚持,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以积累一定量的具有文化内涵的论据素材以及形成对于文化现象的思维习惯。所以,素材积累不仅要多而精,更要会思考和运用。

  三、教师要经常推荐优秀议论文,扩大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学习的特点是举一反三,厚积薄发。没有金字塔形的坚实的基础,学生是很难登上议论的高峰的。教师应积极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议论文,扩大学生议论文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教师可以推荐《杂文报》、《杂文选刊》、《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等报刊上的优秀议论文,与学生一起品读。由于这些文章贴近现实,所以学生感觉容易亲近,也容易从中学到议论的真本领。 2

  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对一个人很重要,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一生。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一些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也同样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魏书生、钱梦龙、于漪等。我们要提高学生议论文阅读能力,须让学生养成以下几种习惯:经常听广播看报纸的习惯,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社会发展;快速阅读的习惯,不求一目十行,但须通过迅速浏览,迅捷把握文章观点;勤记读书笔记的习惯,不断积累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充实自己的生活;认真书写的习惯,尽量做到笔画有来历,书写整洁美观。

议论文的教学反思4

  写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创造性脑力活动。“功夫在诗外”(陆游),同理,功夫亦在文外。写作涉及的领域很多,而不仅仅是语言表达的事,它是作者思想认识、思维品质、生活体验、知识积累的综合反映。遗憾的是,“写作学”这座大厦至今还在建设之中,对写作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科学的、公认的理论体系与操作要领。

  由于缺乏理论的支撑,缺少实践性强的写作教材,写作教学一方面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另一方面也成了最自由、最散漫、最随意的一门课。虽然在作文教学研究里,“能力说”“话题说”“过程说”“文体说”……众说纷纭,理论上说得头头是道,但教学实践中却是困难重重,步履蹒跚。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着最大的问题——缺少教学和训练的“序列”,即无序。

  在中小学作文“教学文体”中,相对于记叙文和说明文而言,议论文的结构与表达特点比较鲜明,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些比较稳定的规律。比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并由此外化为引论、本论、结论的“三段论”结构,为议论文训练提供了参照。

  基于上述设想,我们申报了厦门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xx年度课题“议论文写作教学序列化之研究”,并获得批准立项。近两年来,我们课题组成员(两名教研员、六位高中教师),通过案头研读、课堂教学,借鉴国内外先进理论与经验,边实验边总结,探索出如下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序列”:

  序列一、论点的提炼与切分;

  序列二、论据的选择与运用;

  序列三、论证方法的选用;

  序列四、议论段落的扩展;

  序列五、议论篇章的构成;

  序列六、议论语言的锤炼;

  序列七、不同类型议论文的写作。

  这是“序列”结构的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每个“序列”又分为一至三课,共十四课。每课中既有正面的'范例导引,又有反面的病例透视;既有典型示例,又有能力、方法的小结;既有鲜活的论据材料链接,又有针对性强的强化训练。

  第三层次,每课再分为若干个突破点,并以此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和训练的能力点,形成“序列”的主线和系统。例如,“第二课·论点的切分与表述”共有如下五个突破点:

  是什么:如何用“分类并举,阐释内涵”方法切分;

  为什么:如何用“追根溯源,探究原因”方法切分;

  怎么办:如何用“推行做法,解决问题”方法切分;

  会怎样:如何用“正面反面,推论结果”方法切分;

  如何综合运用以上方法切分分论点,向纵深推进。

  这样,以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各阶段所需的能力为线索,逐项加以训练,分阶梯、按课时,形成实践性强、科学有效的序列。

  我们把每项突破点当做一项能力(而不是知识)来教学,注重有的放矢,点拨“如何”思考、“怎样”表达,轻陈述性知识,重程序性知识,少讲授,多训练,使写作课成为学生学习写作的实践活动课,而不是教师的知识传授课。

  这个“序列”,虽然从教学中来,又回到课堂中去检验、修改、补充,但仅在小范围内尝试、摸索,还存在许多不如人意之处。在实验中,我们遇到了不少困难、矛盾,也产生了一些想法与困惑。

  其一,一个班级里,教师同样的指导,为什么有的学生掌握得快,有的学生总是不得要领?通过多次比较实验,得出了结论:前者的知识面、写作基础和语文成绩大多数高于后者。所以,在能力训练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引导学生增大阅读量、发展逻辑思维、夯实语文基础等工作。功夫在文外,“文内”“文外”两条线都必须抓紧,引导学生以“文外”广博的学习和丰厚的积累来保证、支撑、促进写作“序列”的教学。

  其二,从本质上看,写作是思维的过程与结果,是思想的存在与表达。思想是一篇作文(尤其是议论文)的灵魂,思想有无、立意深浅,决定了一篇文章的价值与生命。思考、发现是写文章的最重要的因素。目前不少学生作文中,华丽新鲜的词不少,优美动人的修辞不缺,唯独缺少思想。对此,必须鼓励、引导、组织学生多读书,使之逐渐增加文化积淀;通过唤醒、激励、示范、强化等手段,培养学生思考、发现的意识与能力。议论文写作训练,有利于培育学生独立思考的品质,造就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批判精神;反过来,形成、发展了这些优秀品质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议论文写作水平,而且有助于他们将来成为现代优秀公民、国家创新人才。

  其三,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的缺点以逻辑方面居多。概念不清、前后矛盾、思路偏移、因果链断裂等逻辑混乱的现象时有出现,即便是用词不当、语法错误,究其实质也是逻辑问题。许多学生不会辩证地分析问题,看不到事物的复杂性、矛盾的特殊性、问题的多样性,极少上升到理性的层面,思维凝滞,思路狭窄。上海市著名特级教师毛荣富曾痛心疾首地指出:“认识的肤浅和思想的苍白正是这一代中学生的通病,不加强理性思维的训练,就会降低整整一代人的水平。”(《中学生阅读·高中生》20xx年第1期)

  因此,可以在校本选修课中开设逻辑课程,适当讲授一些逻辑知识,比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之间关系,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演绎逻辑推理“三段论”等。也可以在阅读、写作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逻辑知识。教学方法上,理论与事例、知识与趣味、学习与运用相结合,充分调动与联系学生的生活、知识积累,引导学生在自己平常的生活学习中逐步认识逻辑、运用逻辑、掌握逻辑。在厦门一中高中20xx届实验中,语文教师组织逻辑基本知识教学,与议论文写作紧密结合,效果甚好。

  其四,“序列”中分解出来的一项项能力,即使合理、真实,部分学生在课上通过学习、模仿、训练、矫正终于掌握了,但是,下节课换个作文题目又不能灵活、正确地运用。这是在“序列化”实验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可见,能力的训练如何反复、强化,培养起来的能力又怎样巩固、运用,是不可回避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其五,只会堆砌材料,不善说理分析;只会举例,不会论证。这是相当部分学生写议论文的通病。虽然,已经按照我们的“序列”训练了相关的内容(“序列三·论证方法的选用”),还特别指导了“论证怎样深刻”,训练了四个突破点(“如何运用因果分析法”“如何运用假设分析法”“如何运用意义分析法”“如何运用辩证分析法”),但还是效果不佳。原因是复杂的,学生的年龄、生活阅历、知识积累、思想认识的制约是不可忽视的主要因素;而且,议论文讲究“以理服人”,而广大学生对“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事物的发展规律)的认识不足,对哲学基本观点与原理的掌握欠缺,不能从生活中发现矛盾、从对立中求得统一、从否定(肯定)中寻找肯定(否定)、从结果追溯原因、从现象探求本质、从量变预见质变……令人焦虑的是,给中学生补充这些知识、能力并不是语文学科单独所能完成的。

  其六,写作的主体是学生,议论文写作教学“序列”的学习和训练主体也是学生。因此,这个“序列”的建构能否成立、有效,不是由教师说了算,而应该由学生说了算。我们这项研究带有实验者浓厚的主观色彩,还只是教师的一相情愿,至于学生训练的感觉、收获怎样,学生学习的困难在何处,他们对这个“序列”有什么意见、看法和要求,我们还研究不够。下一阶段的实验,应抓紧弥补这个缺陷。

  其七,规范、统一的训练是否会造成学生的议论文千篇一律呢?我们的实践证明:首先,即使按照“引论—本论—结论”结构写作,仍然给写作者提供了广阔的施展才华的空间。例如:“本论”部分,就有“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推迭式”可选择,而且这四种结构还可以进行重新组合,构成丰富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综合式结构,或在并列中包含对比,或在层进中包含并列,或在层进中包含对比,或在对比中包含并列,或在推迭中包含层进……就论证分析而言,学生思想认识、思维品质、知识积累、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差异与高下无不真实、鲜明地体现出来。其次,“入格是为了出格”。由入格至出格,从模仿到创新,是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孟子曰:“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序列”中一个个“格”(突破点)的训练,为初学者“入门”而设置。学习、掌握这些“格”,正是为了在更高的层次上运用、超越它们。虽然如此,防止议论文写作模式化倾向,仍然是“序列”训练中应当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八,我国的文化传统重整体意会,轻局部分析(分类、量化),多读多写是历史的经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然而,读什么,写什么?读多少,写多少?怎么读,怎么写?读与写二者怎样结合、互动?缺乏理论的总结提升与实践的具体指导。漫漫两千年来,数不清的读书人仿佛在没有路灯的昏暗“巷子”里苦苦摸索。所以,写作教学“序列”的建构,既极其艰难又具有特殊的意义。

  议论文写作教学“序列”的建构只是我们的探索,“科学有效”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我们努力的理想目标;再者,“序列”仅是纸上的规划、设计,要把它付诸课堂教学,还需要教师的“二度创作”,需要教师正确地把握、驾驭,指导得当,训练到位,并且进一步研究、修正、完善。

  我们深知,建构写作教学“序列”是一个难题,影响、制约它的因素很复杂,眼下的实验仅仅是开端,前面的路还很长,亟盼理论的指导与支撑。借此抛砖引玉,期望得到专家、同人中肯的批评意见。

议论文的教学反思5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因此,使学生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至关重要,计算教学反思。根据李丽萍老师经验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我个人看法:

  一、教学中,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的计算基础知识,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很多家长甚至是老师完全归于孩子不认真,粗心大意所造成。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实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有关计算方面综合能力的欠缺。比如运算法则、运算性质、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基础知识没有掌握,或者不能够合理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所造成。即使孩子在计算中他虽然很细心很认真,但由于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的欠缺而出现看似很简单的错误。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够急于求成,我们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如算理不明白、法则不懂、性质不清、定律不熟、公式没掌握等等),查漏补缺,扫清障碍,为进一步学好计算做好基础工作。

  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计算兴趣,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他们都谈到了兴趣的重要性。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要让他们爱上计算,乐于去计算。只有这样,我们的`计算教学才是成功的。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的内容,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富有生机。如:可以借用多媒体、卡片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学具、教具等,对学生进行视算、听算、抢算、游戏中计算、计算竞赛、自编计算等方式训练,充分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厌计算转变为爱计算和乐计算,逐渐形成一种持久的计算兴趣。

  三、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障。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而在做计算题时,往往有的学生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不好的习惯造成错误。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也很重要。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养成计算时精力集中,认真演算,仔细抄写,自觉检查、自觉估算和验算的习惯。另外,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帮助学生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减少出错的机会,能很好的提高计算准确性。

  四、在教学中,要加强练习,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法宝。

  子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说明了练习的必要性。只有在掌握了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加强练习,才能够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才能够悟出计算的诀窍,从而全面提升计算的能力。当然,应该讲究训练策略和训练方法的多样性,以免造成学生的枯燥情绪。例如:训练内容要有层次:基本训练(目的是掌握法则、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计算公式等);针对性训练(目的是纠正学生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特殊训练(目的是通过强化记忆牢记常用计算数值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如: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乘积、分母是2、4、5、8、10的最简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训练的方法要多样,如:竞赛式,可以提高速度;游戏式,可以提高兴趣等。训练的手段要多种:如:借用多媒体;借用简单的教具和学具(自制计算卡片、计数器、扑克牌等)。

  五、在教学中,要加强口算训练,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捷径。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首先课堂教学应避免呆板与单一。可以多种形式进行口算的训练。比如:低年级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找门牌号"、"送信"、"对口令"、"夺红旗"、"闯关"等;中年级可以采用口算板、口算表、卡片、幻灯片或游戏进行训练;高年级训练的方式可以是指名答、抢答、齐答、听算、视算等;如果用以上不同形式的训练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坚持每节课前适当的进行口算训练,我相信一定能够很快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六、鼓励学生把口算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是提高学生口算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

  我们要鼓励学生把计算知识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学有所用,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获得愉悦,这样,会促使学生更加重视计算,重视数学,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知道:计算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最广泛,教师可以取得家长的配合,经常让学生有意识的参与购物、坐车、旅游等费用的计算,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口算应用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真是一举双得。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好的成效

议论文的教学反思6

  【摘要】物联网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各国都高度重视物联网的发展,其发展的关键在于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物联网实践教学是整个物联网专业培养体系的关键,其目的是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实践能力的物联网人才。本文深入反思了当前物联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提高物联网创新型实践教学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物联网;实践教学;创新实践;综合实验室

  1引言

  我国“十三五”规划指出,要积极推进物联网发展,加快物联网感知设施规划布局,发展物联网开环应用。作为物联网人才培养主体的高等院校,更要积极推进物联网及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主动探索物联网人才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培养方式与思路,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不断提高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为我国物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合格与优秀的物联网人才。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物联网创新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的关键环节,如何创造性地开展物联网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成为各高校积极研究的热点。其中,建设以物联网项目开发与实践为导向的物联网创新实验室平台,集中物联网相关专业的优势设备和技术并高度融合,打通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做出综合性设计性的项目,以培养复合型的物联网创新实践技术人才,逐渐成为众多高校的共同做法。本文结合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和社会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分析了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进行高校物联网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建设与管理进行了深入思考,探讨了高素质综合性物联网创新研究与工程实践人才的合理培养方法与建议。

  2物联网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物联网专业是一个新兴的工程实践性很强的复合型专业,涉及学科与专业知识较复杂,目前许多高校的物联网专业正处在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的探索阶段,普遍存在着对物联网实践教学定位不清楚、实践教学师资与经验不足、缺乏专业综合实践课程、综合性实验场所与设备短缺等问题。

  2.1定位不清楚

  许多高校由于师资或对物联网认识的不足,对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定位不清楚,不了解企业对物联网工程实践人才的实际需求,重理论讲解,轻实验实践,导致学生专业技能不强,动手能力差,创新实践能力不足。

  2.2实践教学师资与经验不足

  长期以来,由于设备场所不足、工作繁琐不受重视、缺乏专业技能培训或与企业需求脱节等方面的原因,实践教学师资不足问题一直是困扰高校实验实践类教学的难题。尤其是对于物联网专业,由于物联网项目跨专业较分散,能指导物联网综合实验实训的综合型教师更是紧缺。实验实践项目大多是各专业方向的传统基础项目的简单叠加,开设时间短,缺乏实践经验,不能与时俱进,与实际物联网项目开发相脱离,实践方式方法缺乏创新。

  2.3缺乏专业综合实践课程

  物联网专业涉及电子、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网络、软件等多个专业内容。大部分高校物联网专业相关课程的实验室都是独立设置,相互割裂的,涉及多个课程的物联网项目综合实践类实验课程太少或者是几个课程的简单拼凑,缺乏物联网综合设计与实践项目,使得物联网专业学生对物联网缺乏整体的认识,对个人今后想要从事的专业方向拿捏不准,不利于高素质综合性物联网人才的培养。

  2.4综合性实验场所与设备短缺

  物联网专业综合性或设计性实践实验课程与活动要依托专门的物联网综合创新实验室才能正常开展,然而大多高校的物联网综合性实验室只是相关专业方向实验室场所与设备的简单拼凑,缺少专门的场所与综合型的物联网实验与开发平台,难以开展物联网综合开发与设计项目的实验实践活动,使得培养具有高素质综合型的物联网科技创新与实践人才更加困难。

  3物联网实践教学的建议

  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上的种种不足总结起来就是教学软件和硬件平台的问题。面对物联网飞速发展和社会对物联网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要立足高校自身现实,建议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物联网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

  3.1明确物联网实践教学的目的

  物联网专业工程实践性很强,要充分认识到物联网实践教学是整个物联网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中之重。高校要认真调研企业对物联网工程实践人才的`需求,产学研融合,使学生在专业实践过程中深入理解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成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物联网项目综合开发与创新创业能力。

  3.2建设完善物联网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大多数高校的物联网教研室的教师是从电子、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网络、软件等已有专业教师组成的,面对物联网涉及学科的复杂性和物联网技术高速融合发展的大趋势,要积极完善物联网教师培训与引进机制,保持物联网教师队伍的知识与能力的先进性。加强师资培训,保证物联网专业的教师能够及时了解掌握物联网最新技术动态;调研企业实际需求,与企业形成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积极聘任企业专家授课,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师资培训体制。

  3.3搭建物联网创新型实践教育平台

  搭建物联网创新型实践教育培养平台,是进行物联网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方面。3.3.1建设物联网综合创新实验室建设物联网综合创新实验室,配置综合型集成化的物联网实验与开发平台,向学生开放,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实践教育平台,为物联网专业学生进行科研训练、科技创新创业比赛、职业技能大赛、专业社团活动等提供良好的开发实践环境和条件。3.3.2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以及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辅助,来保证物联网综合创新实验室的安全高效地开放运行,更好地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服务。

  3.4完善物联网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在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中要以企业级的实际物联网项目设计开发为导向,力求贴近实际,在完成基础教学实践的前提下,重点突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建立物联网项目综合实践类实验课程,提高学生项目实践能力。如图1所示,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包括:基础课程实验、综合设计实验、科技创新比赛与科研训练、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方式,由基础实验实训技能的培养到综合项目设计的引导,由简单到复杂,由认知到创新,逐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3.5创新评价与激励机制

  为加强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教育部20xx年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等活动,可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业成绩。高校可以设置物联网专业创新创业学分,设置对应的奖学金或优惠政策,用来激励物联网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热情,学以致用,带动学生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的提高,为物联网行业提供更多的应用型创新实践人才。

  4结语

  本文反思了高校物联网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明确物联网实践教学的目的,建设完善物联网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搭建物联网创新实践教育培养平台,完善物联网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创新评价与激励机制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化建议,以期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物联网专业培养体系,不断提高物联网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的水准。基金项目:潍坊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xxRKX023)资助。

  参考文献

  [1]王风华,郑秋梅.工程教育背景下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J].教育现代化,20xx(15):108~109.

  [2]钱慧.物联网工程应用创新型实践教学培养体系探索[J].大学教育,20xx(3):37~38.

议论文的教学反思7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深入开展,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越来越渗透到了中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使得目前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域正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新气象。而其中,教学反思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则是尤为突出和明显的,既有众多研究者对教学反思的涵义、意义、具体方法策略等问题从理论层面上进行的深入分析和探讨,更有广大的一线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开展的教学反思实践活动,相关的教学案例、反思案例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可以说,时下,“教学反思”已成为教育界使用率颇高的时髦词汇,几乎成了谈教育者必谈之话题,写案例者必写之内容。如此铺天盖地盛行的反思之风,固然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若静心分析则不难发现,当前中小学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反思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误区,尽管教学反思本身没有错,但过度的反思,为了反思的反思,形式化模式化,套话连篇等现象则需要我们予以高度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考,为此,本文拟就教学反思现存的主要问题、形成原因和改进建议等略作分析探讨。

  一、我国教师教学反思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反思的形式层面

  1. 格式比较单一,有模式化的倾向。

  教学反思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已是人人皆知的,但究竟在实践中该如何操作,怎样写教学反思,不少教师深感困惑而无从下手。这种情况下,介绍或给出一些教学反思的案例,让教师大致明确其格式或样子本身是非常必要的。但反观我们的现实却不难发现:众多的中小学教师写出的教学反思案例其格式基本上如出一辙,有教师将其总结概括为“先写不足之处,然后写获得启示,最后写怎样运用”,何其精辟凝练!而这种“八股”格式的套用无疑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

  2. 为应付检查,流于形式。

  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这样的倾向:即不少教师把写教学反思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是浪费时间,往往为了应付学校领导检查才勉强胡乱应付完成。这样,教学反思的撰写就成了为反思而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教学反思的实际价值根本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诚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层面

  1. 全面而不深刻。

  通过查阅众多的反思案例,不难发现,比较成形的教学反思一般都在内容方面较为全面,大都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今后改进等角度进行论述,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但多为蜻蜓点水,一代而过,虽然全面但缺乏深刻性,给人的感觉很是空泛,似乎大家谈的几乎大同小异,没什么区别。

  如果所有教学反思都围绕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来开展,所有的教学反思都转来转去离不开同一话题,套话空话连篇,显然过于机械化、程式化,而且这种遍地开花、面面俱到的反思往往因时间、精力的有限,而缺乏具体性、针对性、鲜活性和深刻性。

  2. 零散而不系统。

  目前,教学反思在内容方面或多或少还存在着反思的问题比较分散,零碎,没有形成合力,不连贯,缺乏系统性等现象。一些老师常常是这次反思某一问题,下次反思就又换成了另一问题,有东一鳞西一爪的感觉,结果是每个问题都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和对问题的较为连贯的、成体系的深入思考和认识。因此,反思的效果并不很明显,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也微乎其微,进而也致使不少教师对这一方法的实效性产生了怀疑,而这反过来也严重影响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积极性和热情,形成了恶性循环。

  3. 重教师而轻学生。

  当前教学反思案例所表现出的一种鲜明倾向是:反思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效果等“教师怎么样教”这一层面,对“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的并不多见,而这种做法是很有局限性的。毕竟,教师的教最终应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宗旨和归宿,忽视对学生的分析和思考也就放逐了反思的意义和价值。而且教学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其实质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其中“教”与“学”本身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机的整体。因此,进行教学反思,其关照点天然地就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大方面。

  4. 多叙事而少分析。

  存在于当前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中的另一问题就是反思文章往往充斥着很大篇幅的教学过程和流程的描述,客观记录描述的比重很大,而透彻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则较为欠缺,对应反思的核心内容往往是简单地一笔代过,如:一位教师在叙述完自己在初一尝试“预习──质疑──讨论──反馈”四环节作文小组学习的'课堂教学情况后作了如下反思:

  “由于刚刚开始,毕竟有它的极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时间的分配,各小组时间的不均衡,小组之间成员能力水平的差异等等,决定了我今后将会更加努力去探索、完善。”

  显然这样的反思过于概括、流于表层、较为肤浅,仅仅简单地概述了不完善的几方面,而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如何在下次教学中改进等至关重要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分析和探讨,在理论认识的深广度以及实践的改进完善方面都没能发挥教学反思应有的作用。

  (三)教学反思的方法层面

  总的来说,我们绝大多数教师的反思活动是通过教师个体写反思日记来实现的,方法有些单一和封闭。事实上,教学反思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录像反思法、录音反思法、日记反思法等等,若以反思主体为标准,反思方法还可划分为集体反思法、对话反思法和个人反思法。而撰写教学日记只不过是其中较为简便易行的,并不是唯一的和仅有的。教师写反思日记主要依赖于自我的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来进行,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局限性。而且多是教师个体单独进行,是单纯的内省反思活动,往往比较模糊、难以深入,容易囿于自我的思维定势而跳不出来。因此,教师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该加强与同事间的交流对话,可尝试进行群体性反思,公开化、开放性反思,探索多样化的反思方法。

  二、原因分析与建议

  之所以出现上述种种现象和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主要从教师自身因素和外部客观因素两方面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教师自身因素

  1. 观念意识方面:对教学反思的认识不足。

  反思作为主体对自身行为的一种自觉关照,是思想的反刍;同样,教学反思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自觉地对已有的教学事件进行的审视、梳理、再认识和再思考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即需要通过对当前认识的审视、分析来洞察其本质。

  简言之,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1]因此,它需要教师的自觉坚持,主动维持,需要教师思想意识层面的认同,行为实践层面的落实,而不只是口头的宣讲,或者是胡乱应付;它需要教师在思想观念方面予以充分的重视,才不会将教学反思视为额外的负担而敷衍了事,凑合完成;才不会使教学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层。

  2. 理论分析方面:对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运用不够。

  有研究者认为“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他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这充分说明教育实践并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做出决策,不断予以调整改进的过程。而在其中教师不仅应具有课堂教学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还应具有对教育目的、教育行为的社会与个人影响作用、教育的伦理价值以及教育方式方法、课程教学原理基础等等宽厚的理论功底作支撑,否则,反思、实践都只能处于浅层次和低水平的模仿、重复阶段,难于有深入的提高和实质性的飞跃。而现实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在反思自己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已经做了什么”“效果如何”“下一步怎么做”等等具体的操作层面的问题,即使有些分析也多凭个人的感觉进行,个人经验性的感性的认识较多,缺乏相应的理论作依据,这种分析个人的主观认知成分占很大比例,还没有达到真正反思意义的水平,我们只能称之为“准反思水平”。

  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要愿意反思,主动思考外,还应多多学习和接受相关的理论思想来做指导。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开阔视野,才能从“怎样教”的小圈子里跳出来,能够“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才能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工作方式、教学策略、研究方法等诸多宏观、中观的问题进行探讨;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知”“行”“思”三者一体化。

  3. 思维品质方面:教学反思的深广度欠缺。

  教学反思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过程,尽管思维是看不见,摸不着,仿佛来无踪去无影的,却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品质。人们一般认为思维具有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四类品质。同样,教学反思也应该具有这四种品质。但反观目前我们的教学反思,不难发现其深度、广度是极为欠缺的。

  (1)反思的广度就是指能够全面地看待教育中的种种问题,不仅要善于抓住某个教育问题的一般的基本框架,而且不会遗漏有关的重要细节和主要因素。也可称之为“立体反思”[2]。比如我们多数教师在反思时只关注自己“怎么教”的问题,某个知识点如何讲解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等等具体的操作层面的内容,就事论事,关注点狭窄,难以深入下去。往往比较容易忽略对学生、课堂、学校、社会等相关的较为宏观层面的教育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视界不够广泛和开阔。

  (2)反思的深度,主要指教师能够深入到教育事物的内部,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及核心部分,抓住事物的关键所在。揭露事物的根本原因(包括事物的近因和远因),并且善于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和结果的这样一种品质。它的对立面是粗枝大叶,浅尝辄止。[3]下面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反思纪录:

  水,满则自溢。人,感受深刻,情感充盈,自然要流淌。如果有必要的生活经验储备和知识储备,流淌和宣泄就会十分顺畅。因此,我们语文教学要激活学生已经积累的感觉、知觉、认识、情感等,去触摸和拥抱语言,去对言语者的心声作出积极的回应。

  以往,我在备《蜘蛛织网》一课时,总觉得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缺少相关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如果上课时照本宣科,学生也只会了解一点点知识,表面上懂得一个道理:不怕困难,做事情要有恒心。而学生情感上是不会有什么大的触动的,语言表达也比较平乏。

  有了这种预见,课前,我发动学生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以此来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来上这篇课文。请看以下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蜘蛛在织网的过程中都遇到哪些困难呢?”

  (师生交流,依次出示这三句话)

  师:“请小朋友们自己好好读一读这些困难,你们从这些困难中体会到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

  生:“老师,我觉得这阵风是很大的,我曾经鼓足气去吹蜘蛛网,可它完好无损。”

  ……

  生:“刚织了几下,就被刮断了,就像给蜘蛛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生:“我知道这不是一般的雨点,雨应该是很大的。我用水去浇过蜘蛛网了,很多水才把网弄破,蜘蛛就把破的网吃进肚子里,重新织。”

  ……

  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对学生来说是比较乐意的事,学生的生活体验被激活,与课文语言发生了联系,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诱使学生产生新的言语作品,此时的表达完全是得心应手,滔滔不绝的发言是心中充盈感受与储备颇丰的语言不断同构的结果。

  上述案例,教师在总结以往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体会着手,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重新对教学予以了设计和改进,由原来的讲解传授变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积极体会和感受,活跃了课堂,同时也拉近了语文与生活的距离,增进了师生间的交流沟通,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所有这些都与执教者本人的深入思考,仔细琢磨,积极探索是密不可分的。

  (二)外部的客观因素

  1. 教师工作繁忙、时间紧张。

  在我国中小学校的教学任务普遍都很繁重,教师的日程安排很是紧张,这使教师即使愿意也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教学反思活动。平日里学校行政工作、课外活动、辅导学生、与家长交流、批改作业、备课等等工作事项已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这种现象在班级容量较大、师资相对短缺的城镇及偏远农村更是普遍存在。这从下面教师的肺腑之言中就能充分体会到他们的不容易。

  “作为一个青年教师,一个普通中学中忙忙碌碌埋头苦干,甚至少有“抬头看路”空闲的语文老师,连备课、批改作文都在家中完成,我深感时间老人的无情,也时常身心疲惫不堪。怎样挤出时间为自我理念的更新、业务的更新而去充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和学生,我很彷徨。”

  因此,不少教师深感在上课之外还要进行教学反思,把自己搞得过于紧张,加重了教学负担,故对写反思日记也就没有太高的积极性和意愿。甚至有些教师还将时间紧张,工作繁忙作为有利的借口,为自己不进行教学反思进行辩解和搪塞。

  2. 学校对教学反思的管理与评价导向有误。

  一直以来,教师上课一定要写教案,已是学校教学的常规要求之一,当前,不少学校也将写教学反思列为了教师日常工作的必须项目之一。其出发点自然是好的,是为了让教学反思落到实处。但是否应全校统一形式,作为一项教学评价指标来硬性要求则是很值得商榷的。

  三、思考与建议

  (一)教师应正确看待教学反思

  每位教师都应该清醒认识到进行教学反思能够充分激发自己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机会和条件。教师明确有效的教学反思对于自身社会道德水准、精神品质和人文内涵的提升都是大有裨益的,是帮助教师从感性走向理性,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教书者走向教学者、研究者的阶梯。

  (二)教师应加强教育教学相关理论的学习

  尽管眼下广大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中小城市及偏远乡镇农村的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兴趣并不高涨。因为在他们看来,教育理论太远、太虚、太空,不可捉摸、不可理解、不可操作,对改善实际教育教学帮助不大。而且若从便利、快捷、省时、省力的角度看,读教育学术理论著作,也远不如拿来就用别人现成的东西让人舒服。但正因为学术理论的深奥及其研究活动的长期探索,它对教育实践才充满着无穷的智慧,散发着不尽的魅力。学术理论能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理论和实践水平,能使教师登高远望,高屋建瓴,时刻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激发教师的思维活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批判。教师也只有不断学习汲取教育教学的理论源泉、勤于思考探索,才能够从教学工作的低层次、浅水平、多重复的樊笼中走出来,才能有效克服职业倦怠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今天,广大中小学教师更应把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加快学习和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的步伐。努力用学术的眼光看教学,用学术的思维做教学,将教育教学视为科学和艺术。力求通过自身的学习和亲身体验,在教学实践中将教学理论转化为自己的品格和教学风格,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在实践中提升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三)教师应在反思的深广度方面多做努力

  下面给大家呈现的是一个在反思的广度方面做得较好的例子:

  培养和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逐步养成在学习中吃苦耐劳、勤于思考的习惯,是很有必要的。不过,最关键的是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情况、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下面谈谈本人对此的一些感悟。

  第一,质疑发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疑”产生“欲解疑”的渴望,“欲解疑”就调动“思考”,“思考”显现出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果必然更好。因此,语文学习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人预习时不仅做生字词句的圈点勾画笔记,还要在此基础上,把有关课文思想内容、写作技巧等方面存在的疑问提出来,带着疑问听课。教师也可以把学生的疑问归纳分类提供给全班学生,引导学生讨论,教师有针对性地点拨。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步养成质疑发问的习惯,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设疑引导,让学生的思维纵深发展。

  学生的质疑发问若是比较肤浅,就难以触到重点,对此,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地方需要设疑呢?重点和难点之处需要设疑,特别要巧在生“疑”于“无疑”处。

  第三,及时点拨,诱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灵感往往是一闪即逝,学生思维也常有一刹那的表现,教师应该立即捕捉它。并适时点拨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尝到创造善于的甜头,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

  在此,教师对“学生发问能力”的反思,已经打破了司空见惯的对某一节课、某一部分内容、某一知识点的处理把握等具体的“如何教”的细节观照(尽管这些也是很必要的),而是比较准确贴切地抓住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学习表现出的共性问题──“不会发问”来展开思考,并在整理归纳已有现象的基础上,因势利导,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可以说,分析有理有据,思考有始有终,充分展现了其反思思维的良好品质。

  (四)学校的教学管理应为教师反思创设有利的环境

  应切实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和负担,特别是高年级的包班情况应该避免,切实给教师提供、创设自我分析、自我反思的时间和机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获得自身专业的发展。

  对教学反思的管理应该“人本化”。我们认为教学反思的内容重点可以不同,格式可以不拘一格,其检查和管理也应该因人而异,一定要结合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应该以不让教师作无用功为原则,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最终指向。可以尝试使用校园网、教研组等方式,将教师的教学反思内容在网上公布,或在教研组内讨论传阅,使教学反思“公开化”。这样一方面对每位教师是一个督促,无形中也是一种压力,可促使教师努力将教学反思写得更好。另一方面,对教师也是一件省时高效的事情,每个教师都能学习、借鉴和应用同行的心得体会。此外,学校领导也可以随时检查验收,对学校评价管理工作的公正、合理、有效也是一个有效的监督和检查。

  总之,教学反思的有效开展和切实落实既有赖于教师自己的认真努力,积极思维,长期坚持,同时也依赖于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的切实支持和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教学反思的应有价值和作用,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议论文的教学反思8

  《谈骨气》是一篇议论文,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的为:一让学生理解并学习本文以事实作论据的写法;二让学生理解本文严密的层次结构;三是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做人个有骨气的人。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处理这篇课文的:首先,导入课文,从骨气入手。“骨气”一词含义并非“手”“脚”之类这么实在,而是比较抽象的。为了使学生能对它有一个真切的领会,我从人体讲起:人体是由皮肤、肌肉、骨头、内脏等几部分组成的,在这些组成部分中,最坚硬的要数骨头,如果同学们有机会到医院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病人有骨折的,有骨破裂、粉碎的',但绝没有变曲的。骨头就是这样宁折不弯,因此我们把这种刚强不屈的气概叫做骨气。这样,学生就能对“骨气”一词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便于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

  其次,介绍作者与“骨气”联系起来。我在介绍作者吴晗时,除了让学生读注释外,还强调吴晗是个有骨气的人。他坚持真理,反对邪恶。十年动乱中,由于不肯向反动势力低下高贵的头颅,连同妻子、女儿一起被迫害致死。文如其人,吴晗笔下的“海瑞”是一个有骨气的人,有骨气的人“谈骨气”,真实感人。

  再次,事实论据,加以图示。我绘制了三幅图:文天祥、“齐国人”、闻一多。先将它们卷起挂在黑板上方,讲到有关段落时依次放开,让学生读过几遍课文后,照图复述。曾有不少教师认为,议论文教学用不着图示,经过此课试验,我认为,在议论文的教学中,只要图示得当,既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又可加深印象,如再让学生复述,一举多得,获益匪浅。

  第四,分析文章结构,抓住板书环节。板书是整篇文章的直观显示,设计得好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本文的板书,我抓住孟子对“骨气”诠释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及“淫”“移”“屈”三个同;抓住文天祥、“齐国人”、闻一多这从古到今、从丞相到平民到知识分子概括力极强的三个典型事例;抓往因时代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而谈及无产阶级骨气这个纲,严密的层次结构便一目了然。

  第五,抓住模拟写作这个关键。我以为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写得一手好文章。文章分析得透彻、精辟固然好,然而如果你的学生写不出高水平的作品,那再好的分析也只能成为夸夸其谈,纸上谈乓。这篇文章严密的层次结构和事实论据的方法都是学生值得且可以效法的。犚虼宋胰醚??麓诵匆黄?短盖诜堋窢、《谈纪律》之类的议论文,这样既能促使学生巩固课文,又可使课上的`分析不致于成为空中楼阁,把书本上的学问转化为学生的实际本领。

议论文的教学反思9

  学生觉得议论文枯燥,不好懂,上课气氛也不如学记叙文活跃。一次议论文教学的尝试,改变了我对议论文教学的偏见。

  内容简单,结构清楚,课前做了一些精心的设计。第一课时,我给学生播放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学生从音乐中走出来后,我请他们谈谈听这首乐曲的感受。许多同学都描述了自己对这首乐曲的理解,课堂上热闹纷繁。由此我请同学思考:“听到贝多芬音乐后想一想,我们应当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自己的理想?”同学很自然地谈到了课文中的观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由此引入对课文的教学,学生阅读课文十分认真,努力寻找文章中作者认为如何奋斗的观点,并结合自己的看法去理解其中的事例。

  整个阅读过程大部分同学都很投入,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二课时,设置的教学目标是“学习如何用具体事例证明观点”。上课前,我认真分析了三个分论点及论据,确定一分论点作为突破口。上课后先请同学阅读这一自然段,找出文中的观点和事例,然后分组讨论:“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到用具体事例证明论点应注意哪几个问题?”学生们在讨论中提出了许多观点,在总结讨论时,我又请同学们一定依据原文把自己观点的理由阐明,这样在全班同学判断正误及阐明理由的辩论中,许多困惑迎刃而解。最后请同学独立把大家认可的观点归结一下得出结论。虽然运用语言不尽一致,但含义大致相同,就是用具体事例证明观点要注意:

  (1)事例与观点要一致;

  (2)事例要有代表性;

  (3)要对具体事例加以适当评述,把它们与观点联系起来;

  (4)事例记叙要简明。从以上二个环节的教学中我体会到议论文教学应尽量从感性内容入手,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议论文思维严密的特点,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也是上好议论文课的一个方法。

【议论文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反思10-17

《孔乙己》教学反思 孔乙己 教学反思02-09

前后教学反思《前后》教学反思11-13

教学教学反思07-05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07-19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5-05

《》教学反思05-16

教学反思06-16

教学的反思09-01

经典教学反思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