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估算》教学反思

《估算》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09 10:20:5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估算》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估算》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估算》教学反思

《估算》教学反思1

  《乘法估算》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生活情境,突出估算教学的重点。

  从计算方法的角度来看,学生长于精确计算,估算意识淡薄,对估算的作用与价值,没有真实的体验与感受,在认识和行为上都感到“不习惯”,常常为估算而估算。因此,我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小明北京之行的问题情境,将参观动物园、观看海豚表演、为游人组装自行车等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情境中经历估算,不仅让学生初步了解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思路,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感悟精算与估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体验估算的价值。真正突出了估算教学的重点,即由单纯的技巧性训练转变到估算意识的培养。

  2、加强变式与比较,注重对估算策略的归纳与提升。

  《课标》第一学段估算意识培养的要求是:“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本节课中,董老师拓展了例题的内容,结合生活,创编问题,特别注重不同问题的`分析与比较,如创编问题中“够”与“不够”的比较,原型例题与创编问题的比较,“参观动物园”与原型例题的比较,“观看海豚表演”与创编问题的比较,“装配一些自行车”选择算法的比较等等,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理的估“多”估“少”的策略,注重对估算策略的归纳与提升。从而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境灵活选择合适的算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预设与生成有机统一,课堂充满活力。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而教学是人与人互动的过程,因此,它又是不断生成的过程。预设是生成的前提,而生成需要一个良好宽松的氛围,没有精心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只有备课时充分估计到课堂上将发生的各种情况,考虑好应对的策略,才能捕捉和把握好课堂上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本课例中,学生对于32个同学带250元钱够与不够生成了不同的见解,不断闪耀着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对估算的意义及估算的局限性的理解展现了学生的灵感,使整节课体现了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

《估算》教学反思2

  估算的方法灵活多变,不同的题可以有着不同的方法,同一道题也可以有不同的估算方法,现结合具体的题目一一叙述。估算的基本方法是把一个数看作整百数、整十数再计算出近似数,这对于学生学习是没有障碍的,是一种单一的计算方法,只要有整百数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基础就可以了。其实估算的落实并不是如基本题那样的简单,因数据的不同、题目要求的不同、情境的.不同都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1、题型不同

  填空题,不仅要估算出大约是多少,还要能判断估大了还是估小了,最好能估出多估了几或少估了几,才能达到准确比大小的目的。

  判断题中的估算只要能通过估算得到是否错了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计算出准确结果。

  选择题中的估算可以选择不同的数位计算,如只选择个位计算或只选择高位计算,还可以通过估算采用排除法解答。

  在改错题中,估算更灵活了,大处可估算是几位数或最高位是否合理;小处可从计算中结果是否合理。

  2、情境不同

  某学校有9个教室,每个教室有26张桌子。这些教室里桌子的总数大约是()张。

  可以把26张看作30张,总数大约是270张;可以更精确一些,比270张少约是260张。

  电梯载重1000千克(限乘13人),王叔叔带着8箱货物,每箱105千克,能带着所有货物乘电梯吗?多估比较合适。8箱是840千克,即使王叔叔是100千克,连货物也不到1000千克。

《估算》教学反思3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除了除法计算是本单元的重中之重以外,利用估算作为一个有效策略来解决问题也是本单元的一大特色。在新修订的教材中,估算已然成为计算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从低年级开始对于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一直是大家努力的方向,但本单元除法的估算和以前的四舍五入的估法有一些区别,以前的估算以乘法为主,借助乘法口诀或者整十整百数的好算的特点,将其中的乘数估成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进行计算,如49×8,将49估成离它最近的整十数50,然后再计算50×8=400。

  但是除法的估算不能只考虑离被除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还有整除与否的关系,例如,401÷7,如果按照乘法估算的原则估成接近的'整百数,那就得将401估成400,再计算400÷7,可是根据具体的情况看,400÷7不能整除,这样估算的结果并不简便,估算的意义也就相应的不大了。再比如500÷7,500本身就是个整百数,按照以前估算的方法就不用再估了,可是500并不能被7整除,所以要将500估成490,再计算490÷7=70。

  因此,在本单元关于除法估算的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要比较接近被除数;二是要能够整除,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除法的估算才能顺利进行,才能体现出估算的意义。

《估算》教学反思4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我在上课时引导同学们看例题:第三周收集了192个矿泉水瓶,第四周收集了219个,问同学们这两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让同学们自己先讨论一下该怎么样进行估算,然后全班交流.有的同学一时反映不过来,积极性不高,我开始引导同学们可以先把192这个准确数转换成一个接近192并且是整百的或者是整百整十的一个数,那192可以看成190 或者200,219 就可以看成220 或者200,但是对于去掉19个数变成200有一些同学有些不理解,觉得去的太多了,在做练习题时有很多同学只是把一个准确数看成几百几十想不到去掉十几个数变成几百,甚至还有的同学刚开始做估算题时直接把结果写成准确数了.

  针对这些情况我又在做题时又慢慢讲解,通过几次做题下来,大部分同学对于估算基本掌握了大部分同学能根据题目要求把一个准确数变成这样一个数也可以看成那样一个数了.只是还是有同学在做估算时把握不好.我需要再做进一步的努力.

《估算》教学反思5

  在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后面,安排了加减法估算,书中例题呈现的是学生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境。小朋友们第三周收集了192个矿泉水瓶,第四周收集了219个,问题是他们这两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今天的课上,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就热烈地讨论了起来。

  生:192接近200,219接近200,所以200+200=400(个)

  生:我是这样想的,192接近190,219接近220。所以190+220=410(个)

  孩子们用四舍五入方法来进行估算,其方案与书中呈现的方案是相同的。我对学生的这些想法感到非常满意。后来,孩子们在提出其他的问题时发现,在求两周收集的大约相差了多少个时,如果把192估成200,把219也估成200的话,那么这两周收集的矿泉水瓶就大约相差0个了,于是我对孩子们说,实际的结果与我们估算出的结果有时可能有一定的差距,那么我们可以选择最接近准确数的近似数来进行计算,这样计算得到的结果也就会更精确一些了。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估算确实是整个数学学习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在面对孩子的不同想法时,我们要尊重学生个性特点,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的'中心点是:要相信学生的潜能,不要给学生加框框,这样教学才能得到最大的回报和乐趣。

  另外,我们在估算时还要重视与实际的联系,把握教学原则。今天我们讲的矿泉水瓶的问题还好,如果是一个带钱去商场买东西的问题呢?请大家帮忙想想,我们去买两样价格已知的东西,大约要带多少钱?这个时候,我们的估算就应当从生活场景出发,结合生活经验,估的时候自然不能将那个价格往小里估了,不然咱们在商场可就得尴尬了。

  虽然生活中数学的问题要用理论数学的手段去解决,但是数学学习最终的目的是应用于生活。假如用在不同的情景当中,那么我们是应当把数字往大里估还是往小里估,这都是应当要考虑的问题。所以我想,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既要肯定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更要和学生一起去寻找源自于生活的思维方法。

《估算》教学反思6

  估算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基本技能、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较好载体。二年级教材中估算内容的编入,体现了新的课改理念,也给我们教师提供了新的研究内容。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注重了生活情景的创设,努力体现数学学科特色。总的'来说,本节课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注重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我在出示课题、引入问题、展开讨论、进行猜想等环节上,都创设了不同的、具体的生活情景,有猜健身房器材的价格,有买运动会用品款的估算等。这些情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于校园文化底蕴,显得自然贴切,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探究,去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去争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体现估算学法的多样化、个性化。

  我在教学中发掘和鼓励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估算形式的个性化。如:分别估算排球、跳绳、羽毛球拍价格;三种物品价格先加起来再估算;用口算估算;用心算估算;用笔算估算等等。充分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学法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三、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我在实施运动会前买体育用品、统计参赛人数、安排啦啦队员,运动会后就餐、划船这些教学环节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分析比较、合理估算,从而细雨润物般地逐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逐步发展学生爱思考、善表达,积极参与、乐于探究的能力。

《估算》教学反思7

  《乘法的估算》是口算乘法的第2课时,我在备这节课的时候,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估算方法做为这节课的重点,而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灵活的估算,则是这节课的难点。在上课的时候,感觉学生的掌握还是可以的,但是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发现学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现反思如下:

  估算的教学在数学课本中的出现没有一个系统的编排过程,感觉以前学生学过的一些关于估算的知识已经忘的差不多了。而在课堂上,当我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目为什么需要估算?学生的回答是看到了够不够和大约这样的字眼,这还是比较好的学生的反馈。那么中等和差一些的学生简直就是不知所云了。可见,在学生的思维中,估算的意识是非常淡薄的,对于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大量运用几乎没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所以,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加强的。

  同时,我也感觉的学生在估算方面思维模式单一,不灵活,比如,当和实际的解决问题联系起来的时候,学生就表现出茫然,为什么估算的结果不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有的学生就比较的害怕用估算去解决实际问题,又有一部分的.学生感觉的在估算时,比如324可以估算成320,又可以估算成300,而假如乘以9的话,有的学生就又把9估算成10,这样以来就有了4种结果,所以,给学生又造成了一种模糊的感觉,怎么估随便估都行,所以很多本来就似是而非的学生就有些发蒙了。

  所以,我认为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个基本的方法,即四舍五入的估算法则和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要灵活深入思考的习惯,加上日常课堂练习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体会到估算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就不会感觉到估算离自己很遥远,也就能够逐步的加强对估算的学习能力。

《估算》教学反思8

  学习了有关估算教学的有关问题,触动很大。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特征,允许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了每个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

  1、教师要重视估算,并将估算意识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只有我们更加深刻地去感受,去领悟估算在我们生活工作中的.价值,我们才能自觉地在教学当中,很好地去培养学生的这种估算的意识。

  2、要选好题,提出好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即设计一个体现估算价值的情境。

  3、鼓励学生利用估算来验证计算结果,养成好的习惯,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一种好方法。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计出大致结果,为计算的准确性创设条件;计算后进行估算,能判断计算有无错误并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

  4、引导孩子在问题情境的对比中,体会估算与精确计算。我们要搜集或者捕捉一些好的素材,在具体的问题情境当中让学生去感受,哪些问题解决需要近似值,就是需要估算,哪些问题解决一定要算出精确值。

《估算》教学反思9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立足于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感知新知,注重学生相互交流、启发、探索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勇于动脑,敢于质疑,大胆探究,给学生提供了大的思维和探索的空间。

  1、 创设情景,富有吸引力,激起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兴趣。本课一开始就出示秋游活动图片,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由问题背景“应该准备多少钱”引入估算的学习。

  2、注意了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启发,共同探索,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以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开放性、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解决49×104 的估算和计算时,先安排独立计算,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这样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在讨论谁的估算好一些时,强调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引导学生在交流、对比中掌握估算的方法。

  3、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出发进行教学,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情境,从选取学生最熟悉的事件作教学素材,使数学学习变得生活化,最终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能力。

《估算》教学反思10

  估算是指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存在问题:学生估算意识淡薄。学生的生活经验匮乏,尤其缺乏估算的机会,所以普遍觉得估算没什么作用,所以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下要用估算。为此,只有明确要求估算时,他们才进行估算,没要求时一律精算,他们觉得精算更可靠,更有安全感!简言之,就是因为缺乏在具体情境中的估算体验,所以造成估算意识的'淡薄,当然估算意识的培养非一时而蹙的,需要有长期的体验,才能逐渐培养起学生的估算意识。

  1.从生活实际导入,创设了问题情景,突出估算教学的重点。

  2.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创设情景,感受估算的简便,引导学生亲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方法的探索,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题目:激流勇进票价6元,我们全班(56人)玩,大约付多少钱?选择并说明理由:

  学生在尝试中发现A.6×56,56看成60,6×56≈360(元);而6看成10,6×56≈560(元),多看了4个56,估算得太大不合理。

  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渐渐得出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估算方法,在探索估算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课堂中上不足之处:对那些内向不喜欢发言的同学关注不够,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的深度就远远不及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估算》教学反思11

  本节课主要教学加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课初我首先出示电话机、电饭煲、自行车、电风扇等日常生活用品的直观图及其价格,并由此提出“买一部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大约需要几百元”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加法的估算。由于图中每件物品的价格都接近整百元,因而学生根据所求问题不难想到:可以先把电话机和电饭煲的.价格分别看作与其接近的整百元,再口算出结果。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进行估算后,我利用卡通挂图进行交流,呈现了表达估算过程和结果的一般形式,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估算的思考过程,并学会正确地表达结果。

  随后的“试一试”主要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例题所学习的估算方法。教学中我先利用例题中的已知信息提出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加以解决;再鼓励学生利用例题中的已知信息“任意选购两件商品,并估算大约需要几百元”。体现了由扶到放的设计意图,有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估算活动。在练习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正确的表达中估算过程。

  随堂练习主要帮助学生巩固加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如第1题把一个数看作与其接近的整百数的专项练习,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加法估算的难点,为正确进行加法估算打好基础。第2题是用加法估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估算的现实意义,增强根据问题特点合理选择估算的意识。

  在教学中,发现仍有部分学生不会正确进行估算,课后将继续辅导学困生,跟踪指导。

《估算》教学反思12

  二年级期中测试出现这样一题:一辆自行车398元,一台电风扇207元,买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电风扇大约需要几百元?显然,出题者的意图是要学生进行估算,而学生中出现了两种答案:(1)398接近400,207接近200,400+200=600(元)答:买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电风扇大约需要600元。(2)398+207=605(元)605≈600答:买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电风扇大约需要600元。

  虽然结果都是大约600元,到底何种思考方法合适呢?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唯一的——它不同于求近似值,即不能“算着估”。但我们在估算教学中,常会冒出“算着估”的现象,估算虽然有估的成分,其计算结果要求没有精算那么高,可是估算教学带给我们的思考却是那么深邃,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估算,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要走出“算着估”的.误区,朝着“估着算”的方向努力,要先估后算,而不是先算后估,这样才能体现估算的内在价值,提高估算教学的实用性。

《估算》教学反思13

  除法估算是教学中的难点,虽然学生早已接触过估算,但是“除法估算”难度较大,因为除法本身就是逆向运算,在这个基础上又算,对于小学生来说算是有难度的。估算不像四则运算那样有“法”可依,这样上至少不会偏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计算的过程中结果也是“硬碰硬”。而估算就不同了,比如 71÷8≈大部分学生把71看成70 ,但估算不出来。只有不少部分学生把71看成72了。还有一部分学生把71看成80来估算。这样一来答案又是多样的。这里教师应该怎么样去引导学生呢?一些接受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学到这里,已经有些搞不清了。

  这时候,我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怎么估算,小组交流汇报后,通过我的点拨得出:除法估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把被除数看成接近它的几百几十的数,2、便于口算。这样的总结对于学生的估算有一定的.帮助。然后出示113÷4≈ 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学生依照以往的经验首先想到的是把113看成110 ,让学生实际口算 110÷4 学生口算起来也不简单,有的学生进一步想到了用120÷4进行估算,我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到这种好方法的,进而又练习了几个这样的题目,每个题目都让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和学生练习几道题目后,学生总结出了这样的方法:431÷7≈,可以先想420接近431,还便于口算,所以把431看作420,最终约等于60。这个办法学生接受的比较快,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

《估算》教学反思14

  课程改革后,“估算”教学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小学教材中求近似数的方法,主要是四舍五入法,估算时,也大都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进行估算。实际上,求近似数的方法,还有进一法,去尾法等,估算时,也经常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求近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主要是组织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切实展开探索活动,充分模拟生活情景放手让学生学习加法估算的基础上,运用该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感到学有所用。

  通过对课堂教学案例的探索,我们深深体会到新课程改革的魅力所在。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这句话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的,也说明了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以往教科书上枯燥的例题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现在新课程改革,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会关心什么、经历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在生活中想要发现些什么。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才会学得兴趣盎然。

  (2)估算源于生活。

  “估算”的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量的描述,很多时候只要算出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近似数就可以了。这堂课的教学,让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因此培养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本节课我设计了:估算教室的人数——估算妈妈买东西带的.钱够不够——估算参加运动会的人数——估算啦啦队的人数——估算水彩笔的枝数——估算写大字的字数——估算买礼物的钱数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于校园生活气息的情境,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探究,去积极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向上的发展。

  (3)算法的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发掘和鼓励算法的多样化、个性化。如:估算妈妈带的钱够不够,有的分别估算出热水瓶、烧水壶、水杯的价格再加起来和100元比较;有的从100元里去掉热水瓶、烧水壶的大约钱数,剩下的钱和水杯的价格比较;有的把三种物品的价格加起来再估算;有的用口算估算等等。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思维能力各不相同,不同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运用也各不相同,教师要营造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的集体氛围,充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的不同见解,只要符合科学性,教师都应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使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当然,完美的课是不存在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这节课上,我觉得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还不够,对“弱势群体”关注不够,听不到“学困生”求助的声音,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虽然在教学中注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某些环节没有发掘学生内驱力,导致学生来不及细想。要真正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得愉快,首先还需教师从观念上转变过来,多引导,少包办。

  相信我们课堂教学案例的剖析与反思,对新课程的改革会向更纵深层次探索与发展。

《估算》教学反思15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实际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感觉到,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又用得上的学科,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算式解答,是我这节课考虑的最大的问题。现在的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初步的购物经验,而且他们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即两位数的估算能力。根据这些条件,我从猜储蓄罐中的钱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以购物为主线,根据知识的迁移性,引导学生学习三位数加法的估算和减法的估算。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刚开始,通过儿童化的图片和场景,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来复习两位数的估算。在中间计算的环节,由于学生的差异性,有的学生算的较快,有的算的较慢,作为引导者的我,没有能够很好的把握住时间,导致整节课的节奏慢了一拍。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非常注意的问题。我设置了“我是小小采购员”综合练习,它分为三个层次,层层加深。第一层次,自己随意挑选两样物品,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元?第二层次,买哪两样最接近700元?第三层次,买多样,越多越好,你可以买哪些?这个练习,与我们平时生活中实际购物比较类似,学生很乐意的去解决老师设置的问题,学生从中也明白学习估算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一、创设情境,体会亲情。

  在这节课中,我给小丽设置了这样一段话:“开学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个新书包,去年过生日的时候,爸爸送给我一辆滑板车,爸爸妈妈给我买了许多东西,我也应该用我的压岁钱给爸爸妈妈买礼物。”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巧妙的将两纲的精神与本课巧妙的结合了起来,让学生懂得要尊敬父母,关爱父母。在练习环节,我又让小朋友帮自己的父母挑挑礼物,更直接地唤起他们对父母的了解和关爱。

  二、口算与笔算的灵活结合。

  在这节课中,我过多的让学生在纸上练习,耽误了很多的时间,这是失败之处。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练习,学生可以很快地计算出结果,可以让学生进行口答,这不仅加快了课堂节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气氛。以后,不管是研究课,还是家常课,我都要注意灵活的将口算与笔算结合起来。 同时还有一些课堂细节做的不是很到位。例如,整节课我的语言不够简练,需要改进。对于学生的评价也比较单一,对不同的回答要有不同的评价,评价要有层次性,这点做得不太好,因此整节课的气氛不是很放松,不够活跃,比较紧张。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这堂课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加强完善,争取进步!

【《估算》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12-11

数学《除法估算》教学反思04-11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15篇09-20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21篇11-28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15篇)09-02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15篇07-30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13篇07-09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合集15篇08-31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1-20

三年级数学《除法估算》教学反思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