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计划>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时间:2024-09-02 12:07:32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5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5篇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

  一、班级情况简介

  202班,班主任zz老师。现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4人。该班是z老师从一年级直接带上来的一个班级,平时,肖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教学非常认真。所以该班学风好,班风正,学生纪律性强,学习自觉性强。从第一周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学生能积极动脑,但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人数不多,个别学生小动作比较多,注意力不能保持,需要教师时时进行组织教学。

  二、教材简析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共有五个单元,第一单元:自己拿主意,共三课。第二单元:献出我们的爱,共三课。第三单元:我们去发现,共三课。第四单元:你好,祖国妈妈,共三课。第五单元:愉快的收获,共三课。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拿主意,自信,自己安排自己事情的能力;团结友爱,尊老爱幼,帮帮有困难的人的积极情感;在大自然中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学会研究的能力;热爱祖国和人民英雄的积极情感;体会到自己在不断成长,不断成熟,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会有更大的收获。使学生在伴随年龄的.增长的同时,能力,情感也不断发展和丰富。

  三、教法透析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是新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教材编写内容,大多以第一人称,让学生自己看书后,从中获得知识,悟出其中的道理。教师只是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帮助者。书中有丰富的图片资料,并附以文字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地加以利用,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品德行为实际,引导和改变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不能离开品德课教学的初衷,为考试而教。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自学辅导法、讨论法、实践法、个案剖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提高教育效果的措施

  1、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设计。择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

  2、课堂上,以学生自读悟理为主,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获得书中的知识,引导学生行为的变化。(编辑:http:///)

  3、搞好组织教学,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4、教学中加强针对性。

  5、作业以了解学生思想和行为情况为重点。

  五、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至三周:第一单元

  第四至六周:第二单元

  第七至九周:第三单元

  第十至十二周:第四单元

  第十三至十五周:第五单元

  第十六至十八周:复习

  第十九周:质量检测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2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大致可分为:

  我的家人与伙伴

  走进大自然

  健康生活每一天

  三、教学目的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通过观察感受炎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并学会看天气。

  教学重点:

  1、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2、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

  教学难点: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中的主要措施: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施课程改革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重点,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使他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二.具体工作:

  1.教师方面

  认真备好课,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视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范例,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形式服从于内容,因地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

  教师还应重视评价,对学生言行进行准确点评,要注重过程化,重视学生为活动所付出的努力的程度。评价应多样化,从主体上讲,可儿童自评、互评等方式和其他人员参与。评价的角度要多样化,尺度也要多样化。

  2.学生方面

  重视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对于点点滴滴进步时时给予关注。教给学生各种学习的方法,如课堂内各种形式的讨论,使学生有机会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在成人指导下,进行多种渠道的资料调查。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讲故事,用故事情节或主人翁的形象感染、教育他人。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新编,编排了四个单元,共16课主题活动,约32课时,每周上两课时。

  第一单元第1—4主题

  第二单元第1—4主题

  第三单元第1—4主题

  四、教学目标

  1、在介绍家庭成员,回忆甜蜜往事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激发学生爱生敬长、热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通过开展生活小故事的讲述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初步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 做的学着做,不依赖父母,并掌握正确的保健常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使学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热爱劳动也是爱父母的表现,学会一些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5、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6、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夏天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识、生活常识,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地和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观察,在观察活动中增强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

  7、通过暑假生活中安全、健康、欢乐、有意义活动内容的安排和选择,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增强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适应社会的常识的技能。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争取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3、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注意因材施教。

  4、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4

  一、班级分析

  二年级学生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5、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三、教学目标

  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然、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习惯方面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4、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方面

  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方面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四、教学重点

  1、教材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事件,采用多种形式的表现方式,培养学生的多种表现能力、分析能力。

  2、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

  五、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

  2、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3、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六、教学措施

  1、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理念。

  2、遵循教材开发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

  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4、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珍视儿童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平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七、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八、课时安排

  本学期以20周计算,每周2课时,合计40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 自己拿主意 7课时

  第二单元 献出我们的爱 7课时

  第三单元 我们去发现 8课时

  第四单元 你好,祖国妈妈 8课时

  第五单元 愉快的收获 8课时

  复习、考试 2课时

  总计: 40课时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5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湖北教育出版社新编,编排了四个单元,共15课主题活动,约45课时,每周上三课时。本教材在内容建构上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积极引导儿童的发展,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构建。体现开放性,鼓励创造性。

  第一单元第1——4课我和春天在一起

  第二单元第5——8课我在健康成长

  第三单元第9——11课快乐儿童节

  第四单元第12——15课小小班集体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激发学生爱生敬长,热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通过开展生活小故事的讲述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初步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不依赖父母,并掌握正确的保健常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使学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热爱劳动也是爱父母的表现,学会一些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5、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6、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夏天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识,生活常识,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地和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观察,在观察活动中增强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

  7、通过暑假生活中安全、健康、欢乐、有意义活动内容的安排和选择,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增强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适应社会的常识的技能。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2、争取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3、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注意因材施教。

  4、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2——5周

  第二单元6——9周

  第三单元10——12周

  第四单元13——16周

  期末复习考试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和爱国教育,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引导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

  二、基本情况:

  全班共有学生20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5人,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受到家人的百般呵护,在各方面都存在不良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教育是件不容易的事。为顺利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特定如下教学计划。

  三、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全书共有五个单元,包括我上学了、上学路上、我的同学和老师、家里的我、大自然真美丽,每个单元又分为三个主题,其中第四单元有四个主题。

  2、教学要求:

  ①知道生活学习中常常会有不顺心的事,有困难不要怕;

  ②知道初步的健康常识,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③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知道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危险,知道最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

  ④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⑤感受身边环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3、教学重点难点:

  ①培养学生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恒心和毅力;

  ②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态度;

  ③引导孩子了解生活中基本的.健康安全常识,引导孩子学会生活,保护自我;

  ④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从小形成关注家乡,为建设家乡做好准备;

  ⑤让学生感受身边环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能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电、纸张等资源;

  ⑥初步养成学生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

  ⑦使学生从小懂得珍爱生命,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教材的编排特点

  ①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教材内容的主要源泉;

  ②重视生活情感的陶冶;

  ③教材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2、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发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

  4、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7

  教材简析

  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材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特征,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有关规定编写,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为了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本册教材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以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本册教材编排着四个单元:我爱我家;我的生活好习惯;爱心行动;火热的夏天。分16课主题活动。这四个主题活动以家庭生活为核心,以情感为线索,逐层展开,逐步深入,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习沟通,学会负责。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爱,体验爱,表达爱,从而升华对家庭的情感。

  本册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1、生活性

  教材编排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如:“我爱我家”单元中共编排了4个主题活动,安排7课时教学。4个主题活动以家庭生活为核心,以“情感”为线索,逐层展开,逐步深入,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习沟通,学会负责。

  2、开放性

  教材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教材内容从自身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空间可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如:《爱心行动》单元充分体现了儿童个体与其周围的自然,社会的内在整合。其中的4个主题活动,从不同层面,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通过开放时空的方式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3、活动性

  教材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学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如:《我的生活好习惯》单元中的《喝水的学问》和《在餐桌上》并非单纯讲授“吃、喝”的学问,更多是引导儿童通过实际参与活动,感悟其中的科学道理,体验文明用餐的乐趣,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探究或解决问题,“行虽微,而旨趣远;出虽浅,而寓意更深。”当然具备活动特点的主题活动还有:《过家家》,《喝水的学问》,《他们需要关爱》等等。

  学生现状分析

  一(2)班共有学生36人,男生20人,女生16人。大部分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看到老师能主动打招呼。对学校常规有了基本的了解,课堂上能认真听讲,作业能按时完成,课后能文明游戏,比较能够适应学校生活。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可爱,但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多,孩子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生活常识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习沟通,学会帮助别人是尤为重要的。

  教学总目标

  1、在介绍家庭成员,回忆甜蜜往事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激发学生爱生敬长,热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通过开展生活小故事的讲述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初步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不依赖父母,并掌握正确的保健常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使学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热爱劳动也是爱父母的表现,学会一些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5、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6、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夏天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识,生活常识,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地和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观察,在观察活动中增强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

  7、通过暑假生活中安全,健康,欢乐,有意义活动内容的安排和选择,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增强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适应社会的常识的技能。

  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必备的知识,及早适应学校生活。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3、重视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5、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6、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学科研究

  (小课题)

  课题名称

  合作人员名单

  单元

  整组训练的主要目标

  第一单元我爱我家

  第二单元我的生活好习惯

  第三单元爱心行动

  第四单元火热的夏天

  本单元中共编排了4个主题活动,安排7课时教学。4个主题活动以家庭生活为核心,以"情感"为线索,逐层展开,逐步深入,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习沟通,学会负责。

  本单元中共编排了4个主题活动,安排7课时教学。4个主题活动并非单纯讲授学问,更多是引导儿童通过实际参与活动,使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感悟其中的科学道理,体验文明用餐的乐趣,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探究或解决问题,"行虽微,而旨趣远;出虽浅,而寓意更深。

  本单元中共编排了4个主题活动,安排7课时教学。4个主题活动。本单元充分体现了儿童个体与其周围的自然,社会的内在整合。其中的4个主题活动,从不同层面,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通过开放时空的方式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本单元中共编排了4个主题活动,安排7课时教学。4个主题活动以儿童的日常生活为主线,在衣食住行中感知夏季,在观察和经历夏天中学习科学、学会生活。

  教学进度表

  单元

  课时

  时间安排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总复习

  1、我的一家2课时

  2、我是家中小成员2课时

  3、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2课时

  4、过家家2课时

  5、我掉了一颗牙2课时

  6、眼睛与耳朵的诉说

  2课时

  7、喝水的学问2课时

  8、在餐桌上2课时

  9、关心老人2课时

  10、他们需要关爱2课时

  11、小手拉小手2课时

  12、别把花草弄疼了

  2课时

  13、雷雨来了2课时

  14、夏天的小虫2课时

  15、怎样才凉快2课时

  16、过好暑假2课时

  期末复习4课时

  3月1日3月26日

  3月29日~4月23日

  4月26日~5月20日

  5月21日~6月10日

  6月11日~6月22日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8

  一、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通过观察感受炎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并学会看天气。

  6、能发现学习生活中的快乐,从而激发对学习生活的爱与乐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通过寻找校园内、生活中的有趣丰富的学习活动,体验学习的快乐。了解多渠道的学习方法,了解丰富的学习途径。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懂礼貌,讲文明,对学校常规有了基本的了解,比较能够适应学校生活。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可爱,但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多,孩子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生活常识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习沟通,学会帮助别人是尤为重要的。

  从总体上讲,较上学期,学生的常规意识、行为习惯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尤其对班级事务较关心,班级荣誉感逐渐形成,对自己的学习表现出较高的学习欲望。希望在这个学期的学习生活中,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班级中能够形成乐学、善学、会学的良好学风,在各个方面都能有所提高。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我的'家人与我的伙伴》,我的一家人、家人的爱、我为家人添欢乐、我和小伙伴四个主题。本单元以学生家庭生活内容、场景、氛围、人物、故事等为基础构建学习主题,关注与儿童现实生活的联系。解决儿童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劳动观念等最好的教育载体。

  第二单元《美丽的春天》,春天来了、太阳照啊照、风儿吹啊吹、春种忙又忙四个主题,“春天来了”这一主题通过对春天来临的感受,使学生在欣赏春景的同时,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春种忙又忙”,在学生参与种植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初步的爱护花草树木的生态意识。“风儿吹啊吹”,主要引导学生从感受风,制造风的探究、体验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科学常识,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亲身体验中完成多种能力的培养。

  第三单元《健康生活每一天》,我换牙了、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小心 别伤着三个主题, “小心 别伤着”,让学生感悟在公共场所要遵守规则,注意安全,爱护公共设施,以及热爱大自然的美等。“我换牙了”让学生正确看待换牙现象,爱护牙齿,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眼睛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保护眼睛。

  第四单元《炎热的夏天》,夏天欢乐多、给你提个醒、快乐的夏令营三个主题,让学生具有初步的健康常识,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通过观察天气的变化,以及天气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了解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和测量天气的简单方法,最后,通过有计划地安排,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生活等。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劳动观念等最好的教育载体。

  2、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科学常识,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亲身体验中完成多种能力的培养。

  3、让学生学会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能在成人的帮助下控制和调查自己的情绪。

  4、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五、教改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教育中以强化、感受、体验为主要的教育方式。

  2.通过真实的生活背景,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与规范意识,并自觉地接受规范制约。

  3.在丰富的学习中感受生活,学会生活。

  4.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5.要注意将活动的过程、方法、技能、与知识融合起来,而不是仅仅罗列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进度安排

  与区教学进度相同。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9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爆炸的今天,教育必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手段不断更新。人们终学身习的观念不断形成,新知识不断积累才能不被社会沃淘汰。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想稳中求进,就要改革、创新、钻研、探索、积累,希望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和完善教师自身素质。根据课程特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分为五个单元,有如下特点:

  1.教材在呈现形式上,从儿童视角出发,通过大量的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鲜活的样式,给孩子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儿童自身出发,运用儿童语言、对话、旁白、提示主题文字等形式,让儿童置身其中,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与启发性。

  2.教材在知识结构上,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二级主题、三级主题,各活动主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整体地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单元内容结构呈树状分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3.教材在内容特点上,突出了学生的“生活性、活动性、启动性、开放性、”等特点。

  4.教材在实现教育目标上,各单元设计既有各自比较明确的设计意图和侧重点,具有发散性,自我性,又按照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结构排列,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由近有远螺旋上升。能够较好地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综合的课程目标。

  5.在教材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注重了与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衔接,注意了与其他课程的相互配合。

  二、学情分析

  本级两个班已经打交道一个学期,对学生情况有了大体的了解。学生活泼可爱,上进心、求知欲、对生活、学习兴趣都充满了激情,学生的主题作用能充分发挥,学习比较投入,师生配合默契,这些对提高教学质量都是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还需要加强培养,共同形成和谐、积极、热烈的学习氛围。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养成教育。

  三、工作理念

  工作中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善于发现、热爱生活。

  教学中一切从学生出发,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实现生命最优化教学。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呈现学习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习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学生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呈现形式,力争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

  四、教学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然、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习惯方面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自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方面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的自然、社会等有关的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4.初步掌握独立的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共同探索认识新事物的胁作能力。

  (四)过程与方法方面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五、教学措施

  1.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2.遵循教材开发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

  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4.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珍视儿童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平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6.教学活动形式:

  搜集调查、讨论交流、合作探索,情景模拟,实践活动,游戏与欣赏,讲授与故事等形式。

  六、教学进度表(课时安排)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0

  一、教材特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本册共有五个单元,第一单元:我爱我的班集体,共三课。第二单元:我们的动物朋友,共三课。第三单元:纸和环保,共三课。第四单元:奇妙的光,共三课。第五单元:我们都有一个家,共三课。

  二、教学目标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教学措施: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课时安排:

  本学期以17周计算,每周2课时,合计34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我爱我的班集体”

  7课时第二单元“我们的动物朋友”7课时第三单元“纸和环保”

  7课时第四单元“奇妙的光”

  7课时第五单元“我们都有一个家”6课时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1

  一、课程特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

  二、课程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教学方法: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相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1、教育学生爱惜书本。

  2、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教育学生养成上课认真听课,积极发言,勤于思考,下课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五、全册课时安排:

  本学期以18周计算,每周2课时,合计36课时。

  9月1日2日见面课

  9月5日——9日新生入学训练

  9月12日16日《了解我的身体》

  9月19日———23日《保护我的身体》与编创活动

  9月26日30日《收获的感觉真好》

  10月1日——— 8日国庆放假共七天

  10月9日15日《粮食来得真不容易》

  10月16日———22日《植物生长的秘密》

  10月23日29日《我们这里的农产品》

  10月30日———11月5日《诚实故事会》

  11月6日12日《诚实的孩子人人夸》

  11月13日———19日《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

  11月20日26日《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方便》

  11月27日———12月3日《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温暖》

  12月4日10日《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12月11日———17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12月18日24日《变来变去的水》

  12月25日———31日《保护水,节约水》

  1月1日7日《怎么做好事》

  1月8日——— 14日期末考试活动与评价

  1月15日寒假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2

  一、学生现状分析:

  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本册教材特点

  1.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其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其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严展,其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三、教学目的和重难点: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初步了解牙齿和眼睛保护健康常识,学会自我保健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6、通过观察感受炎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

  1、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2、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

  教学难点:

  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中的主要措施:

  1、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以直观的形象激发学生情感。

  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五、教学进度:

  每周二课时。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3

  一、教材简析

  《品德与生活》是小学低段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遵循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和《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融科学教育、生活教育与社会教育于一体,构建现代大德育课程,整体塑造儿童健康人格,为儿童的发展和幸福生活服务。

  1、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教材内容的设计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考虑学龄初期儿童接触外部世界,适应校园生活的需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有生命感与鲜活力的内容,回归儿童童年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帮助儿童在以生活为背景的学习活动中,科学地认识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际环境、初步掌握科学生活常识与道德伦理知识、获得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友爱待人,敬于处事,善于律己,形成对人、对事、对己的正确态度与行为方式,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体验童年的快乐,使《品德与生活》课程成为个体幸福成长之需要。

  2、以自主探索性学习,构筑开放性教材系统道德学习的全息性,使得课堂只是儿童道德学习的一个缩影。因而,本课程增强教材的拓展性,使教材成为学生道德学习中的一个文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丰富的道德生活资源背景,建立课堂学习向家庭生活与社区文化辐射的立体网。构筑课内外、校内外贯通的开放性、生成式课程内容系统,同时,教材的设计也要给师生以更多的创造空间。

  3、以活动为载体,实现体悟式学习传统思品课的最大的弊病就是以道德知识的学习代替整个德育过程。现代品德心理学研究表明,道德学习是以体验为核心的知情行整合学习,品德建构是在现实的人际互动中通过道德的体悟学习实现的。新课程以儿童的生活原型为视角,整合科学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教育、劳动教育等学科目标,构建主题单元,使儿童的现实生活与学习情景融为一体,随机进入道德情境,淡化教师的道德权威,在活动中实现儿童的体悟式学习。一方面,在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中体验积极愉快的情绪,培养有爱心负责心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引导儿童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道德思维和判断能力,追求有创意的、高质量的生活。

  4、增强品德教育的时代感与全球意识

  以国际社会的广阔视野,从我国未来人才发展国际化进程的需要,引领德育内容的全球化与现代化演进,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整合,珍爱生命、关怀自然、智慧生活,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并注意根据未来社会环境、价值观、伦理道德发展变化的实际需要调整德育内容,尽可能反映新的社会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这些新问题、新现象,从中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与价值选择能力。

  二、教材主要特点

  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一)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过程与方法

  在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支撑下渗透规范教育支持随机进入教学,以直接学习为主、同时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并逐渐向间接学习过渡的多种学习方式结合。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4

  一、基本情况

  一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大约在15分钟左右),又有好群、好奇、好乐、好胜、好表现、自尊心强等心理特点。一年级学生有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知识教学相结合。

  二、教材分析

  本册书包括5个单元,18个主题活动(其中一个选择活动).教科书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选取了5个典型生活场景和事件,体现活动内容与儿童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教科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三、教学重难点

  有好奇心,喜欢提问。按时作息,做事用心。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知道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的方法。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有初步的健康常识,养成正确的坐立行走姿势。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

  四、教学措施

  1、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生活经验的发展为主线,促进儿童良好品德、健全人格和勇于探究、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2、在教学中突出问题式、探究式,为儿童“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开辟广阔的背景和空间,以利于引领儿童在活动中感受、体验、领悟。

  3、以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核心来全面体现课程标准。

  4、在课堂上运用好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由“他律”实现“自律”。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5

  生长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快乐。在各方面都飞速发展的现今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各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想稳中求进,就要改革、创新、钻研、探索、积累,希望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和完善教师自身素质。由上所述,根据课程特点,我制定了本学期个人的工作计划:

  一、工作理念:

  工作着是快乐的、幸福的。工作中,一切从同学角度动身,以人为本,尊重差别,使不同的同学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生命化教学。教学中,以儿童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出现学习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习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同学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出现形式,力争使同学的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

  二、教育教学方面: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发挥同学的主体地位,调动同学上课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把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和内容规范四个方面的要求相互联系、互相贯通、整体出现在主题单元中,体现综合性,注重生活性。教学活动内容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和其儿童生活的其他空间。让同学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示,实现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

  (1)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老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方面的培养:

  (1)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2)维护环境,顾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

  (1)、掌握一些自身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使同学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4、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培养: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教学措施: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动身,在实际生活中捕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规范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协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同学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同学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同学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协助儿童获得相互联系的、不时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获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空虚,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和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效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时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观赏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五)、课时布置:

  本学期以20周计算,每周2课时,合计40课时。

  具体布置如下:

  第一单元“愉快的校外生活” 4课时

  第二单元“我会这样做” 9课时

  第三单元“我爱我的家乡” 9课时

  第四单元“我也会很棒” 9课时

  第五单元“大自然探秘” 7课时

  复习 2课时

  总计: 40课时

  三、自身素质的提高:

  工作的同时,我会不时提高自身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1、加强学习,不时更新知识,追逐教育教学最前沿意识,树立现代化的育人观和人才观,不时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以适应课改需要。

  2、多读书、多考虑、多实践。我会抓紧点滴时间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

  理论,学习专业的知识,让读书成为自身生活的一局部,不时空虚自身。同时通过网络、媒体,开阔眼界,争取完善自身,创新自身,做到终身学习。

  3、多反思、多总结。每节课后进行自我反思,以提高业务素质,从“保守的经验型”教师转向“开拓的创新型”教师,同时总结自身教学工作中的成败,以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4、确立研究课题:如何使同学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并进行研究。

  新学期刚刚开始,我将脚踏实地,不时进取创新,争取更大进步,力争一步步走向胜利。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06-26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09-03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08-03

品德生活教学计划模板05-16

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08-29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5篇)10-21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通用15篇)09-13

品德教学计划09-18

《品德与生活》的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