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五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计划了。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期教五年级,共有学生36人。从去年的学习成绩看,该班学生大部分学生平时在数学学习上态度较好,上课能认真听讲,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但有个别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加上学习方法有待改进,导致与班级整体脱节。针对本班的数学教学现状,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在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采取以优带差促中等赶优等的办法,同时不忽视优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中,空间与图形包括:圆、圆柱、圆锥。数与代数包括:百分数、比例、比例尺。统计与概率包括:我们长大了—统计。还包括小学五年来所学的数学内容的整理和复习。
五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会用工具画圆。使学生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百分数:从生活中引出,便于学生理解,从意义和写法到百分数和分、小数互化等。
3、使学生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统计:让学生认识众数、中位数,会求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会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分析数据,并能作出合理的推断。
6、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 指导思想
1、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 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 注意选取富有生活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 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价评价方法,
二、 学情分析
全班共有71名学生,其中男生45人,女生26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基础知识不太扎实。一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来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能力。少数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不认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上有困难。还有个别同学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三、教材简析
本册教科书共安排八个单元。“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
(一)数与代数(共4个单元)
第二单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第四单元--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计算,简单分数乘法问题,认识倒数。
第六单元--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计算,简单分数除法问题,分数混合运算。
(二)空间与图形(共3个单元)
第一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它们的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体积概念,体积单位,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探索,生活中的体积计算问题(包括容积)。
(三)统计与概率(1个单元)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认识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收集生活中的统计图并进行分析。
(四)综合应用(安排4个活动)
记录天气(一)--结合“公交车上的数学”单元设计
(二)包装扑克--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设计
通过包装6盒、8盒扑克,探索怎样包装扑克,用的包装纸最少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设计包装箱--结合“体积”单元设计
结合香皂装箱问题,给学生创造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原因,自主设计包装箱解决问题的活动素材,使学生了解数学计算与实际应用的关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本学期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异分母加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让学生在图形的运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体积的公式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2. 数学思考:
1)、在认识分数加减、乘除探等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等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等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习图形运动、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等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习统计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3. 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分数加减、乘除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在分数加减乘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学图形运动等活动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通过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5)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四、本册教材重、难点
重点:分数乘除法和方程。
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
五、教学措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 真正做到将知识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5、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六、教学研究题目
分层布置作业
七、综合实践活动
设计包装箱问题
八、业务进修
继续参加国培
五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本册教材总体要求
1. 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会求长、正方体的表面积。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升和毫升,并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掌握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能运用学过的方法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初步了解搜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看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会解答稍复杂的求平均数问题。
3. 知道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一般不超过两位数)。知道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会求最大公约数(限两个数的)和最小公倍数。
4.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5.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正确地进行分数加碱混合运算。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6. 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7.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二)单元教材分析及进度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1. 认识长、正方体,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 知道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求它们表面积的方法。
3. 知道体积的意义。理解长、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4. 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对常用的体积单位的形状、大小有较明确的观念。知道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
5. 知道容积的意义。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计算物体的容积。
6. 通过对长、正方体有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使他们能运用已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7. 结合长、正方体的教学,使学生受到“实践第一”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认真检验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8.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度:长方体和正方体 15课时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5
4 复习 3
机动 2
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1. 使学生知道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 使学生初步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并会分析表中所反映的问题。
3.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解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问题。
4. 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学会正确收集整理数据。
3.会正确填好统计表。
教学难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收集数据,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进度:统计初步知识8课时
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
2.统计中的平均数3
3.实践活动 1
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
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整除、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整除与除尽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能正确、迅速地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3、5整除,认识偶数和奇数。
3.掌握质数、合数、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能正确地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
4.理解互质的意义,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数是不是互质。
5.理解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求两、三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6.通过“约数和倍数”、“质数与合数”的教学,使学生知道事物是互相依存的,受到“对立统一”观点的启蒙教育。
7.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认真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概念教学、求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互质、求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
五、教具、学具:
电脑课件
进度: 数的整除 21课时
1 约数和倍数 3
2 能被2、5、3整除的数 3
3 质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 3
4 最大公约数 4
5 最小公倍数 3
6 复习 3
机动 2
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认识真分数与假分数和带分数,掌握整数、带分数与假分数与互化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3.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掌握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判断方法。
4.向学生渗透实践第一、矛盾转化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体验并初步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5.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计算仔细和自觉进行验算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及分数单位的意义。
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通分及分数 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对分数意义及分数单位的正确理解。
进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4课时
1 分数的意义 4
2 真分数和假分数 3
3 分数的基本性质 2
4 约分 3
5 通分 3
6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3
7 复习 4
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 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性质对于分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并会用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3 使学生学会解答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4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认真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并通过异分母加减法的教学,初步树立矛盾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理解算理.运用运算定律简算.分数加减应用题。
教学难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进度: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22课时
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5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5
3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5
4 复习 5
【五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高中第二学期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10-29
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总结04-22
初三数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02-27
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2-01
精选五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篇04-15
五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九篇04-16
初三第二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03-17
初三第二学期数学教学总结06-09
初一第二学期数学教学总结07-15
高二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