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计划>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4-10-10 15:11:00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五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此时此刻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有28人,男生有14人,女生14人,他(她)们是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 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习惯。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7、合理利用课外教辅材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利用中午及困难班时间对差生进行辅导,让他们吃得了。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六、课时安排

  (一)准备课:数一数、比一比(4课时)

  (二)位置(3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图形(3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课时)

  数学乐园(1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基本情况分析:

  1、4班共人,男生人,女生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人,中上等生约人,中等生约人,中下生约人,差生约人。

  5班共人,男生人,女生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人,中上等生约人,中等生约人,中下生约人,差生约人。

  2、4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人,80’—99’有人,60’—79’有人,40’—59’有人,40’以下有人,其中最高分为,最低分为。

  5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人,80’—99’有人,60’—79’有人,40’—59’有人,40’以下有人,其中最高分为,最低分为。

  3、4/5班分别为高一年级9个班中编排一个普高班和一个普高班之后的体育班,整体分析的结果是: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集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简易逻辑、映射与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2、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数列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3、教材重点:几种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不等式的解法、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

  4、教材难点:关于集合的各个基本概念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映射的概念以及用映射来刻画函数概念、反函数、一些代数命题的证明、

  5、教材关键:理解概念,熟练、牢固掌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采用了由浅入深、减缓坡度、分散难点,逐步展开教材内容的做法,符合从有限到无限的认识规律,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每阶段的内容相对独立,方法比较单一,有助于掌握每一阶段内容。

  7、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较强,每一阶段的知识都是以前一阶段为基础,同时为下阶段的学习作准备。

  8、全期教材重要的内容是:集合运算、不等式解法、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等差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和前n项和。

  四、教学要求:共3页,当前第1页123

  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能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并能熟练求解。

  3、了解命题的.概念、逻辑联结词的含义,掌握四种命题及其关系,掌握充分、必要、充要条件,初步掌握反证法。

  4、了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理解函数及其有关的概念,掌握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5、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能利用函数的奇偶性与图象的对称性的关系描绘图象。

  6、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和性质,并会解简单的函数应用问题。

  7、使学生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六、教学进度安排:

  九月份:集合、子集、全集、补集、交集、并集、集合习题

  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不等式习题

  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要条件、习题、

  第一章小结与练习

  十月份:映射、函数、单调性奇偶性、反函数、习题

  指数、指数函数、对数、对数函数、习题

  函数应用举例、第二章小结与练习

  十一月份:期中复习与考试、数列、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习题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十二月份:分期付款等应用、习题

  第三章小结与练习、复习(12)

  元月份:期末复习

  附:

  高一数学教学的几点具体措施

  1、作业方面:

  ①课堂作业设置一本;提倡用钢笔书写,一律要求用铅笔、尺规作图,书写规范;墨迹、错误用橡皮擦擦干净,保持作业本整洁;当天布置,当天第二节晚自习之前交(若无晚自习,则第二天早读之前交);批阅用“?”号代表错误,一般点在错误开始处,自觉完成更正;

  ②每次作业按a、b、c、d四个等级评定,分别得分5、4、3、2,每本作业本完成后自行统计得分并上交科代表审核、教师评定等级,得分90%~98%为优良等级,98%及以上为优秀等级;共3页,当前第2页123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5班学生共有58人,一年级6班共有62人。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共有10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有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加减法、总复习。

  (二)教材特点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从摆放学习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习习惯的内容。需要老师耐心的有意识的指导和训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一个一年级的学生的,对于学习不知道是怎么回是,但是却充满了向往,所以,利用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今后的学习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3、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景,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4、研读教材,抓住重难点,设计的活动要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5、多与后进生谈话,关注他们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辅导和表扬,树立他们学习兴趣的愿望。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7、作好组内教研,交流教学心得,向有经验的老教学请教。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 教学内容:

  1、数一数

  2、比一比

  3、1—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认识物体和图形

  5、分类

  6、11—20的认识

  7、认识钟表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数学乐园

  10、我们的校园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组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这是学生学习20以内仅为加法的计算方法之一,学好这部分内容将对学生计栓产生积极影响。

  五、主要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操作、观察、时间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家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六、教学进度:

  1 、数一数比一比

  2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 、认识物体和图形

  5 、 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

  6 、分类

  7、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8 、期中复习

  9、 期中复习以及期中测试

  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1、的认识和加减法

  12、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3、 11—20各数的认识

  14、 11—20各数的认识

  15 、认识钟表

  16、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7、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9、 期末复习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内容变动

  1、加强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的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

  2、降低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7、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教学进度安排:

  (略)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0-20

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09-18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第一学期06-20

小学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06-29

高二数学第一学期教学总结07-09

初三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10-19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08-14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三篇08-08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篇05-05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五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此时此刻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有28人,男生有14人,女生14人,他(她)们是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 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习惯。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7、合理利用课外教辅材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利用中午及困难班时间对差生进行辅导,让他们吃得了。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六、课时安排

  (一)准备课:数一数、比一比(4课时)

  (二)位置(3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图形(3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课时)

  数学乐园(1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基本情况分析:

  1、4班共人,男生人,女生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人,中上等生约人,中等生约人,中下生约人,差生约人。

  5班共人,男生人,女生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人,中上等生约人,中等生约人,中下生约人,差生约人。

  2、4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人,80’—99’有人,60’—79’有人,40’—59’有人,40’以下有人,其中最高分为,最低分为。

  5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人,80’—99’有人,60’—79’有人,40’—59’有人,40’以下有人,其中最高分为,最低分为。

  3、4/5班分别为高一年级9个班中编排一个普高班和一个普高班之后的体育班,整体分析的结果是: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集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简易逻辑、映射与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2、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数列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3、教材重点:几种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不等式的解法、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

  4、教材难点:关于集合的各个基本概念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映射的概念以及用映射来刻画函数概念、反函数、一些代数命题的证明、

  5、教材关键:理解概念,熟练、牢固掌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采用了由浅入深、减缓坡度、分散难点,逐步展开教材内容的做法,符合从有限到无限的认识规律,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每阶段的内容相对独立,方法比较单一,有助于掌握每一阶段内容。

  7、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较强,每一阶段的知识都是以前一阶段为基础,同时为下阶段的学习作准备。

  8、全期教材重要的内容是:集合运算、不等式解法、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等差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和前n项和。

  四、教学要求:共3页,当前第1页123

  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能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并能熟练求解。

  3、了解命题的.概念、逻辑联结词的含义,掌握四种命题及其关系,掌握充分、必要、充要条件,初步掌握反证法。

  4、了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理解函数及其有关的概念,掌握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5、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能利用函数的奇偶性与图象的对称性的关系描绘图象。

  6、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和性质,并会解简单的函数应用问题。

  7、使学生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六、教学进度安排:

  九月份:集合、子集、全集、补集、交集、并集、集合习题

  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不等式习题

  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要条件、习题、

  第一章小结与练习

  十月份:映射、函数、单调性奇偶性、反函数、习题

  指数、指数函数、对数、对数函数、习题

  函数应用举例、第二章小结与练习

  十一月份:期中复习与考试、数列、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习题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十二月份:分期付款等应用、习题

  第三章小结与练习、复习(12)

  元月份:期末复习

  附:

  高一数学教学的几点具体措施

  1、作业方面:

  ①课堂作业设置一本;提倡用钢笔书写,一律要求用铅笔、尺规作图,书写规范;墨迹、错误用橡皮擦擦干净,保持作业本整洁;当天布置,当天第二节晚自习之前交(若无晚自习,则第二天早读之前交);批阅用“?”号代表错误,一般点在错误开始处,自觉完成更正;

  ②每次作业按a、b、c、d四个等级评定,分别得分5、4、3、2,每本作业本完成后自行统计得分并上交科代表审核、教师评定等级,得分90%~98%为优良等级,98%及以上为优秀等级;共3页,当前第2页123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5班学生共有58人,一年级6班共有62人。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共有10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有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加减法、总复习。

  (二)教材特点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从摆放学习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习习惯的内容。需要老师耐心的有意识的指导和训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一个一年级的学生的,对于学习不知道是怎么回是,但是却充满了向往,所以,利用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今后的学习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3、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景,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4、研读教材,抓住重难点,设计的活动要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5、多与后进生谈话,关注他们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辅导和表扬,树立他们学习兴趣的愿望。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7、作好组内教研,交流教学心得,向有经验的老教学请教。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 教学内容:

  1、数一数

  2、比一比

  3、1—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认识物体和图形

  5、分类

  6、11—20的认识

  7、认识钟表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数学乐园

  10、我们的校园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组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这是学生学习20以内仅为加法的计算方法之一,学好这部分内容将对学生计栓产生积极影响。

  五、主要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操作、观察、时间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家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六、教学进度:

  1 、数一数比一比

  2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 、认识物体和图形

  5 、 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

  6 、分类

  7、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8 、期中复习

  9、 期中复习以及期中测试

  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1、的认识和加减法

  12、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3、 11—20各数的认识

  14、 11—20各数的认识

  15 、认识钟表

  16、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7、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9、 期末复习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内容变动

  1、加强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的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

  2、降低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7、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教学进度安排: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