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计划>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4-09-28 21:55:23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关于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集合七篇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了。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1

  教学要求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咨询特点以及发展需求,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适当介绍中西文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基本知识和技能:

  (1)能听懂、会说12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包括动物、食品、数字、同学、家庭成员、数字等6个话题)的单词,并能简单的运用;

  (3)能听、做、演游戏;

  (4)能听、做TPR活动;

  (5)能学会书中的小制作;

  (6)能唱书本里的英文歌曲;

  (7)能听、说、唱书中的歌谣;

  (8)能完成8个形成性评价活动;

  (9)能听懂6个幽默小故事;

  (10)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教学重、难点:

  1、能掌握26格外字母的正确书写方法和格式。

  2、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

  3、活用四会句型,

  4、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5、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教学关键

  1、强调语言运用本套教材吸收了交际教学思想,注重学生语言运用功能的培养。教材在整体构思,内容安排,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法选用等方面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2、注重能力培养力求用生动简单,通俗易懂的方式渗透学习策略目标鼓励学生能动思考,主动做事,自动调整学习方式发掘他们积极求知,努力进取的潜能。

  3、突出兴趣激发从内容、形式、方法、插图及装祯设计等方面都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选择话题充分考虑小学生的.需求。

  4、重视双向交流选编了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与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同步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5、融合学科内容十分重视在学习内容上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兼容并蓄,精选学生最需要了解的,最感兴趣的,最易学会的,最有普及价值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知识内容,融如语言材料之中。

  6、重视灵活扩展运用有效的编排形式,使教师充分发挥特长,使学生能够各得其所。

  7、实现整体设计运用整体系统的合理编排力求达到各阶段的教学内容与目标自然衔接,以确保各阶段的顺利过渡。

  教学方法:

  1、会话教学。融会话教学于情景表演之中,让学生在表演中练。

  2、词汇教学。巧用实物和卡片,融词汇于会话教学中。

  3、歌曲与歌谣教学。在每节课中渗透,灵活运用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唱演结合,培养艺术素质。

  4、趣味故事教学

  学生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71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36人。通过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对英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了一些日常对话用语和一定量的词汇。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有一定的困难,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所以本学期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注意分层教学,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主要针对性的措施

  1、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形成学习对话的良好氛围。

  通过复习与新授对话内容有联系的已学过的对话,为新对话教学作好辅垫,并可以以此导入新对话教学。从而达到以旧引新,更好地为新授打好基础。对话的方式可以有:教师与全班对话(个别学生也可),或是让学生问候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2、以学生为中心,设置场景,表演对话。

  在教学对话前为学生设计场景,营造氛围,诱发学生的语言动机。让学生发言,教师稍稍加以引导,将他们的句子串联成对话。请学生跟读。然后操练几遍,便可让学生在设置的场景里进行表演,充分利用道具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而下面的学生当“观众”并打分,并请打分的同学说说为什么打这个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更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怎么说?对不对?应带怎样的表情?怎样演会更好?学生无论是表演的还是看表演的,都会在打分时找到他们需要的答案。

  3、通过娱乐、竞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小学生中,就是再高年级的学生还是非常爱玩。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在对话教学中,设计各类竞赛、游戏。让学生在比中学,猜中学,玩中学,唱、跳中学。如:藏卡片、快看快说、快听快指等。印象会特别深。

  4、注重在教学中,运用手势。

  把一些单词、短语、甚至是句子与手势或是肢体语言相结合,让学生全身活动,手脑并用,即加深了记忆,又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5、注重字母教学

  26个字母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学好26个字母对学生以后的发音、拼读和记忆单词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可能采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教法,使字母教学真正摆脱听、说、读、写的枯燥训练。

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教材分析

  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我们周围的土壤”和“植物和我们”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土壤与生命”、“植物的一生”、“固体和液体”、“关心天气”、“观察与测量”等五个单元。

  二、学生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学要求

  1、 学生在活动中能正确进行物质混合与分离操作,能按观察物质混合与分离

  的基本程序进行观察,能根据事实说明物质混合后是没有变化,还是发生了变化;能应用学到的知识研究土壤,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了解土壤的成分;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制成一两种混合物。

  2、老师能够和学生一起准备用于探究活动的足够的材料,老师的引导应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老师应能够给学生的.每一项探究活动以比较充分的时间保证,使学生的感受、思考、表达等都能得以比较充分地进行。学生在经历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知道空气是一种透明的物质,没有一定的开关和体积,但具有质量;知道固体、气体、液体的主要区别;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力等;同时,潜移默化地意识到,借助于可见的物质媒介可以发现并研究不可见的物质;意识到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也可以获得对一些问题的认识。

  3、通过亲历种植,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一粒种子能够发育成一株植物,并再次结出多粒种子,从中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涵义。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领悟珍爱生命的意义,知道爱护花草树木,学会持续地、多方面地对一事物进行观察,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确方法;学会用数据、图画、语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运用整理信息的方法发现事物变化的简单规律。

  4、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乐意以各种不同形式参与到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中,获得各种观察研究活动的经历,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能获得关于物体沉浮与物体大小、轻重关系的认识,感受到物体沉浮与液体的关系;能解释一些简单的沉浮现象。能按要求设计、制作出简单的小船和“潜艇”。

  四、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1、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5. 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老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

  1我们周围的土壤

  2了解土壤

  3肥沃的土壤

  4土壤的保护

  5植物和我们

  6果实和种子

  7根和茎

  8叶和花

  9认识固体

  10把固体放到水里 11认识液体

  12把液体到进水里

  13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 14今天天气怎么样 15气温是多少

  16雨下的有多大

  17今天刮什么风

  18气候与季节

  19 观察

  20 测量

  21学期总结

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由后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主要是有关邻里生活的教育;第二单元主要是学校生活的教育;第三单元主要是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关系的教育;第四单元主要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总目标: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四、教学重难点

  “我的成长与他人”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他人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自我劳动体验出发,激发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最后落实到对公共劳动成果的爱护上。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必备的知识,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要让班上所有学生都有参与教学过程的平等机会。学生的平等参与不仅是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理重要的是为使他们都感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对自己的期望。

  4、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发展的资源。根据学生需要的差异考虑教学资源的`分配,为所有孩子的发展提供他所需要的教育服务。

  5、尊重学生的理性思考,特别是在涉及个人体验与判断的问题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把握“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把既定结论强加于学生。

  6、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7、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8、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4

  新的学期开始了,本学期,我仍然任三年级的科学课。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特制定本学期科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科学实验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农村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特别是家长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但是在小学阶段的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些因素表现在在科学课堂特别是实验课上,看起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学生在课堂上基本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只顾玩不知学习的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同时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小方面入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给学生探究科学、创新科学的启蒙种子。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基础性、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比三年级上册的要求有所提高,针对儿童科学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侧重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定量观察、分析数据等方面的训练。

  本册教科书打破“知识切块”是组建单元的做法,以主体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游戏里的科学》、《太阳与时间》、《电的本领》《我们的身体》、《动物王国》、《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28个课时。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教会学生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事物。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游戏里的科学》单元以学生玩游戏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科书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情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选择儿童身边熟悉的常见物体(玩具、空气、磁铁、各种动物、昆虫)作为探究对象。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从三年级上册的用感官定性观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逐渐过渡到定量观察、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的能力的培养上,体现了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科学知识的有机融合,并呈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一)知道推和拉都是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

  (二)知道摩擦力是生活、生产中一种常见的力;了解摩擦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三)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知道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产生弹性。

  (四)能够通过游戏认识磁铁的磁性;发现生活中磁铁的应用;设计、制作磁铁玩具。

  (五)知道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了解一些初步的关于太阳的基本知识和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六)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解释;能制作简易日晷模型和简单的计时工具。

  (七)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等四部分组成;能用导线、灯泡、电池等连接一个简单电路;知道开关的功能。

  (八)知道什么是导体、绝缘体,能区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材料。

  (九)培养学生充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习惯和能力。能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十)知道人体骨骼的结构及其作用,并能在自己的身上指出部分骨的位置。知道脱臼及其急救处理。理解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十一)认识人体的骨骼、肌肉、关节及它们的作用,知道人体中几个主要的骨、关节、肌肉的名称和位置。

  (十二)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了解蚂蚁的一些生活习性。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鸟,归纳鸟的共同特征。认识猫和兔的外形、运动方式和吃食情况。

  (十三)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归纳三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四、本册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游戏里的科学》、《太阳与时间》、《电的本领》三个单元,特别是有关物理学中里的相关知识和电学中电路常识性了解。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五、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一)措施

  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辅,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改变评价学生的方法,运用自我反思性评价与教师评价、小组成员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自我反思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平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辅助教学。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二)教改思路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时间,教学内容,课时

  1,2.13~2.19,第1课,2

  2,2.20~2.26,第2、3课,2

  3,2.27~3.5,第4、5课,2

  4,3.6~3.12,第6、复习,2

  5,3.13~3.19,第7、8课,2

  6,3.20~3.26,第9课,2

  7,3.27~4.2,第10、复习,2

  8,4.3~4.9,第11、12课,2

  9,4.10~4.16,第13、14课,2

  10,4.17~4.23,复习,2

  11,4.24~4.30,第15、16课,2

  12,5.1~5.7,第17、18课,2

  13,5.8~5.14,第19、复习,2

  14,5.15~5.21,第20、21课,2

  15,5.22~5.28,第22、复习,2

  16,5.29~6.4,研究与实践,2

  17,6.5~6.11,复习,2

  18,6.12~6.18,复习,2

  19,6.19~6.23,复习,2

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三(1)班,通过几天的接触和了解,该班气氛活跃,学生发言积极,能够较好的掌握知识要点,全班总体水平比较好。但有个别较为调皮,课堂上不能自律,平时要注重对他们的监督和辅导。进行日常教学时,要抓好常规的管理。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教学总目标和教学要求

  小学生理性思维较差,感性知识丰富,喜欢游戏、新奇。教师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让学生把英语科当作一种负担,而是重点培养听和说的能力,以使学生能够尽快地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

  教学要求:

  1. 能听懂、会说12组会话和教师所讲的'课堂用语,日常生活中的小对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读、认读50个单词和听、说、读、写26个字母(包括同学、家庭成员、数字、水果、方位、动物等6个话题),并能简单地运用。

  3.能听、做6个“tpr”活动。

  4.能学会2个小制作。

  5.能唱8首歌曲。

  6.能听、说、唱7首歌谣。

  7.能完成8个自我评价活动。

  8. 能听懂6个幽默小故事。

  9. 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文化知识。

  三、 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备课,抓住要点

  一节课时间很短,而教学目的很多,要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太多的要求会使学生眼花缭乱,昏头转向。因此,在备课时,要反复钻研教材,分析教材选择教学要求,精心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听、说、写、演、唱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学习,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

  2.突出重点,讲练结合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语言必须讲练结合,通过大量实践和反复操练进行训练。这种训练活动在三年级起始阶段尤为重要,突出。在实践教学中,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节约教学时间,必须坚持抓住重点,精讲多练。精,不是为了节省时间而减少量,是要高度地提炼。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难易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放矢。恰如其分地用形象、生动、精练、准确的语言突出重点,指出难点,说明实质。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在教师指导下启发学生思考,使其有目的、主动自觉地操练。并且要用实物进行教导,一则贴近生活,二则小学生的注意力易被形象、具体、生动的事物所吸引,推动了英语教学工作,学生兴趣大增,消除了有些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意识。

  3.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在创设的环境中,通过听、说(唱)、读(看)、写(画)的操作,表演、游戏、比赛等活动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喜欢有新鲜感,做游戏假如样式每节课都一样,学生就会没意思。因此,教师做游戏时式样要不断改变,并且在做游戏时,要兼顾课堂纪律。小学生活泼好动,课堂上做游戏固然很喜欢,但他们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就把课堂纪律望得一干二净。一旦纪律不好,就会影响下一步教学的进行。做游戏必须与纪律兼顾。

  4.营造英语的语言氛围

  小学生首先要让学生感知。课堂上,老师尽量多讲,尽管初学者懂的不多,但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表情、音调、语速及动作的变化来推测揣摸老师的意思。黑板上的板书也尽量用。这样让学生完全置身于一个语言环境中,无论从视觉上或是从听觉上接触的都是,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6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良性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社会性的良性发展,特制定本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课堂上他们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他们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注意与三年级上册教材相衔接,在内容上共设计了三个主题单元。在学生对自己学校的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从“让校园更美丽”入手,培养他们爱校护校的精神。根据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在这一单元中,还贯穿了学习辨方向和学画平面图的基本知识面。然后将学生的视角由学校扩展到社区,开始引导他们认识了解一个更大的社会生活环境—温馨的社区生活。最后安排了“热爱自然,珍爱生命”这一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让校园更美丽”。在学生认识了解学校生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爱护学校环境、保护学校设施的思想品德教育,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平面图的知识,让学生画画自己生活的学校,对学校的位置和环境有所认识,并进一步让学生画画上学的路线图。读图、识图和画图是人们生活中一个基本的生活技能,人们常说“一张地图在手,走遍天下不愁。”地图知识技能在生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小学中开展地图知识的学习,是为学生的未来生存做准备。教材编写从学习辨别方向开始,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平面图、学画平面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掌握画平面图的基本技巧,并有游戏中能够灵活运用。教材编排了“为校园画张像”、“学画平面图”“我们学习的场所”和“我为学校添‘绿色’”四个主题内容。每一个主题的学习,教师都要结合教材注意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渗透。

  每二单元“温馨的社区生活”。主要通过对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认识,让学生了解社区的发展、变化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一系列影响。社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事物,学生或多或少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到社区参观、调查、访问等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有所了解,认识社区里为大家服务的人们,引导学生尊重他们的劳动。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社区的文化、体育、教育、环境保护、社会捐助、关爱弱势群体等活动,从小做文明的社区一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引导学生为自己生活的社区建设献计献策。教材编排了“幸福生活的地方”、“多彩的社区活动”、“文明的社区生活”、“感谢社区服务者”、“愿我们的社区更美好”五个主题内容。

  第三单元“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大自然养育了人类和自然灾害惩罚人类两个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同时对学生进行在自然灾害来临时的自我保护教育。针对近年来逐年上升的火灾和一些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不玩火,居家、学校、外出都要避免火灾的发生;一旦遇到火灾,要懂得逃生的办法和基本知识,尽可能地保护自己,减少生命损伤,学会大家在一起互助和互救。火灾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水灾和地震大多是自然灾害,在自然灾害面前,引导学生不要惊慌失措,要学会自救与互救的方法。教材编排了“认识自然”、“当灾害来临时”、“防止火灾”、“模拟游戏——争取生存时间”四个主题内容。

  三、教材目标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一)情感态度目标:

  1.激发学生对辨别方向,学画平面图、路线图的兴趣,体会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培养良好的看图、读图、用图的方法和习惯。加深对学习环境的了解,更加热爱学校的设施,热爱和保护学习环境。培养乐于合作、认真做事的精神。

  2.通过让学生了解周围环境、周围不同人的劳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通过学生对社区公益活动的了解和参与,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弱势人群。自觉遵守、维护公共秩序,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通过为社区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区的建设,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3.感悟是大自然养育了人类,要爱护、保护、善待大自然,初步认识自然灾害既是客观存在,又与人类的行为密切相关。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珍爱自己的生命,养成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形成自我保护意识,能够体会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辨别方向的能力,训练动手操作(画平面图、路线图)的能力,读图、识图和用图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通过了解周围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能力,对不同社区环境的比较能力。通过学生观察、了解、访问身边的劳动者,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语言表达能力,在公共场所中对一些人的不良表现做出自己的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的能力。

  3.学会遇到意外时,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访求,提高自我生存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提高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1.了解和初步掌握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学会画简单的平面图和路线图,并能初步运用平面图和路线图。

  2.通过观察、了解、访问等活动,学习进行社会调查,并能够了解周围生活的环境和各种设施,懂得周围环境、不同人的劳动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并感谢劳动者。懂得自己对社会有一定的责任。懂得关心弱势群体。知道遵守文明公约。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公共设施,在公共场所遵守公共秩序。通过“愿我们的社区更美好”的活动,使学生知道美化社区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3.知道火灾的一些基本常识;了解洪水、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性;懂得灾害来临时自我保护和互助的方法。

  四、本学期的教学重难点和奋斗目标

  1.教学重难点:了解和初步掌握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学会画简单的平面图和路线图,并能初步运用平面图和路线图。知道火灾的一些基本常识;了解洪水、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性;懂得灾害来临时自我保护和互助的方法。

  2.奋斗目标:通过学习、实践体验、探究活动,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的融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主题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社会性的良性发展。

  五、突破重点,难点的具体措施

  1.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课和社会课,也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创造性使用教材过程中的依据是什么?课程标准。

  2.大胆选择、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社会参与,重视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大,注重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风俗伦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整合。随着活动形式逐渐复杂,涉猎的范围慢慢扩大,文本资源、社会信息、考察采访资料等要综合运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养成好习惯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成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教师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3.综合组织多种活动。

  情感在活动中萌发,课堂在活动中生成。养成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性情的陶冶是离不开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活动使一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仿佛嫩芽无声无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动的范例,如编剧本,角色扮演、小记者采访等,然而教学总是处在一种流动的状态,时刻挑战教师的智慧。使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使活动更具操作性,及时调控活动进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4.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5.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

  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7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的教育主题是:我在成长。在这一教育主题统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共设计了七个单元教育主题:1.我和我的同学;2.我要安全地成长;3.我的成长与家庭;4.我的邻里生活;5.我的成长与学校;6.我的成长与他人;7.家乡哺育了我。

  这七个单元主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儿童自我、家庭、学校、邻里、家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本册教材由后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主要是有关邻里生活的教育;第二单元主要是学校生活的教育;第三单元主要是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关系的教育;第四单元主要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我的成长与他人”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他人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自我劳动体验出发,激发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最后落实到对公共劳动成果的'爱护上。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会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本校三年级共四个班级。各班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都比较强,大部分都积极向上,勤奋刻苦,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探讨问题,勤于思考,勇于发言,都能听从老师指导,遵守学校纪律,遵守课堂常规,有了错误能虚心接受,积极改正。

  三、教学目标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必备的知识,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4.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6.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五、教学进度

  第一、二周 邻居家的小伙伴

  第三周 不给邻居添麻烦

  第四周 快乐的邻里生活

  第五周 为你介绍我们的学校

  第六周 我是教室美容师

  第七周 我送老师一朵花

  第八周 我的劳动感受

  第九周 有多少人为了我

  第十周 不说话的“朋友”

  第十二周 我的家乡在哪里

  第十四周 请到我的家乡来

  第十五周 可爱的家乡人

  第十六周 我们共同的家

  第十七、八周 复习总结

《关于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集合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下册工作计划07-20

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07-01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2-03

三年级英语下册教学工作计划09-04

三年级下册体育教学工作计划04-22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05-18

关于三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04-07

生物下册教学工作计划11-17

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12-20

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07-30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关于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集合七篇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了。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1

  教学要求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咨询特点以及发展需求,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适当介绍中西文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基本知识和技能:

  (1)能听懂、会说12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包括动物、食品、数字、同学、家庭成员、数字等6个话题)的单词,并能简单的运用;

  (3)能听、做、演游戏;

  (4)能听、做TPR活动;

  (5)能学会书中的小制作;

  (6)能唱书本里的英文歌曲;

  (7)能听、说、唱书中的歌谣;

  (8)能完成8个形成性评价活动;

  (9)能听懂6个幽默小故事;

  (10)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教学重、难点:

  1、能掌握26格外字母的正确书写方法和格式。

  2、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

  3、活用四会句型,

  4、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5、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教学关键

  1、强调语言运用本套教材吸收了交际教学思想,注重学生语言运用功能的培养。教材在整体构思,内容安排,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法选用等方面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2、注重能力培养力求用生动简单,通俗易懂的方式渗透学习策略目标鼓励学生能动思考,主动做事,自动调整学习方式发掘他们积极求知,努力进取的潜能。

  3、突出兴趣激发从内容、形式、方法、插图及装祯设计等方面都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选择话题充分考虑小学生的.需求。

  4、重视双向交流选编了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与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同步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5、融合学科内容十分重视在学习内容上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兼容并蓄,精选学生最需要了解的,最感兴趣的,最易学会的,最有普及价值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知识内容,融如语言材料之中。

  6、重视灵活扩展运用有效的编排形式,使教师充分发挥特长,使学生能够各得其所。

  7、实现整体设计运用整体系统的合理编排力求达到各阶段的教学内容与目标自然衔接,以确保各阶段的顺利过渡。

  教学方法:

  1、会话教学。融会话教学于情景表演之中,让学生在表演中练。

  2、词汇教学。巧用实物和卡片,融词汇于会话教学中。

  3、歌曲与歌谣教学。在每节课中渗透,灵活运用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唱演结合,培养艺术素质。

  4、趣味故事教学

  学生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71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36人。通过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对英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了一些日常对话用语和一定量的词汇。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有一定的困难,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所以本学期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注意分层教学,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主要针对性的措施

  1、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形成学习对话的良好氛围。

  通过复习与新授对话内容有联系的已学过的对话,为新对话教学作好辅垫,并可以以此导入新对话教学。从而达到以旧引新,更好地为新授打好基础。对话的方式可以有:教师与全班对话(个别学生也可),或是让学生问候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2、以学生为中心,设置场景,表演对话。

  在教学对话前为学生设计场景,营造氛围,诱发学生的语言动机。让学生发言,教师稍稍加以引导,将他们的句子串联成对话。请学生跟读。然后操练几遍,便可让学生在设置的场景里进行表演,充分利用道具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而下面的学生当“观众”并打分,并请打分的同学说说为什么打这个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更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怎么说?对不对?应带怎样的表情?怎样演会更好?学生无论是表演的还是看表演的,都会在打分时找到他们需要的答案。

  3、通过娱乐、竞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小学生中,就是再高年级的学生还是非常爱玩。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在对话教学中,设计各类竞赛、游戏。让学生在比中学,猜中学,玩中学,唱、跳中学。如:藏卡片、快看快说、快听快指等。印象会特别深。

  4、注重在教学中,运用手势。

  把一些单词、短语、甚至是句子与手势或是肢体语言相结合,让学生全身活动,手脑并用,即加深了记忆,又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5、注重字母教学

  26个字母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学好26个字母对学生以后的发音、拼读和记忆单词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可能采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教法,使字母教学真正摆脱听、说、读、写的枯燥训练。

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教材分析

  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我们周围的土壤”和“植物和我们”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土壤与生命”、“植物的一生”、“固体和液体”、“关心天气”、“观察与测量”等五个单元。

  二、学生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学要求

  1、 学生在活动中能正确进行物质混合与分离操作,能按观察物质混合与分离

  的基本程序进行观察,能根据事实说明物质混合后是没有变化,还是发生了变化;能应用学到的知识研究土壤,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了解土壤的成分;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制成一两种混合物。

  2、老师能够和学生一起准备用于探究活动的足够的材料,老师的引导应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老师应能够给学生的.每一项探究活动以比较充分的时间保证,使学生的感受、思考、表达等都能得以比较充分地进行。学生在经历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知道空气是一种透明的物质,没有一定的开关和体积,但具有质量;知道固体、气体、液体的主要区别;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力等;同时,潜移默化地意识到,借助于可见的物质媒介可以发现并研究不可见的物质;意识到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也可以获得对一些问题的认识。

  3、通过亲历种植,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一粒种子能够发育成一株植物,并再次结出多粒种子,从中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涵义。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领悟珍爱生命的意义,知道爱护花草树木,学会持续地、多方面地对一事物进行观察,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确方法;学会用数据、图画、语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运用整理信息的方法发现事物变化的简单规律。

  4、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乐意以各种不同形式参与到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中,获得各种观察研究活动的经历,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能获得关于物体沉浮与物体大小、轻重关系的认识,感受到物体沉浮与液体的关系;能解释一些简单的沉浮现象。能按要求设计、制作出简单的小船和“潜艇”。

  四、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1、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5. 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老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

  1我们周围的土壤

  2了解土壤

  3肥沃的土壤

  4土壤的保护

  5植物和我们

  6果实和种子

  7根和茎

  8叶和花

  9认识固体

  10把固体放到水里 11认识液体

  12把液体到进水里

  13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 14今天天气怎么样 15气温是多少

  16雨下的有多大

  17今天刮什么风

  18气候与季节

  19 观察

  20 测量

  21学期总结

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由后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主要是有关邻里生活的教育;第二单元主要是学校生活的教育;第三单元主要是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关系的教育;第四单元主要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总目标: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四、教学重难点

  “我的成长与他人”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他人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自我劳动体验出发,激发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最后落实到对公共劳动成果的爱护上。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必备的知识,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要让班上所有学生都有参与教学过程的平等机会。学生的平等参与不仅是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理重要的是为使他们都感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对自己的期望。

  4、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发展的资源。根据学生需要的差异考虑教学资源的`分配,为所有孩子的发展提供他所需要的教育服务。

  5、尊重学生的理性思考,特别是在涉及个人体验与判断的问题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把握“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把既定结论强加于学生。

  6、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7、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8、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4

  新的学期开始了,本学期,我仍然任三年级的科学课。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特制定本学期科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科学实验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农村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特别是家长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但是在小学阶段的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些因素表现在在科学课堂特别是实验课上,看起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学生在课堂上基本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只顾玩不知学习的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同时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小方面入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给学生探究科学、创新科学的启蒙种子。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基础性、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比三年级上册的要求有所提高,针对儿童科学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侧重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定量观察、分析数据等方面的训练。

  本册教科书打破“知识切块”是组建单元的做法,以主体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游戏里的科学》、《太阳与时间》、《电的本领》《我们的身体》、《动物王国》、《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28个课时。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教会学生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事物。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游戏里的科学》单元以学生玩游戏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科书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情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选择儿童身边熟悉的常见物体(玩具、空气、磁铁、各种动物、昆虫)作为探究对象。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从三年级上册的用感官定性观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逐渐过渡到定量观察、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的能力的培养上,体现了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科学知识的有机融合,并呈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一)知道推和拉都是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

  (二)知道摩擦力是生活、生产中一种常见的力;了解摩擦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三)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知道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产生弹性。

  (四)能够通过游戏认识磁铁的磁性;发现生活中磁铁的应用;设计、制作磁铁玩具。

  (五)知道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了解一些初步的关于太阳的基本知识和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六)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解释;能制作简易日晷模型和简单的计时工具。

  (七)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等四部分组成;能用导线、灯泡、电池等连接一个简单电路;知道开关的功能。

  (八)知道什么是导体、绝缘体,能区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材料。

  (九)培养学生充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习惯和能力。能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十)知道人体骨骼的结构及其作用,并能在自己的身上指出部分骨的位置。知道脱臼及其急救处理。理解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十一)认识人体的骨骼、肌肉、关节及它们的作用,知道人体中几个主要的骨、关节、肌肉的名称和位置。

  (十二)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了解蚂蚁的一些生活习性。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鸟,归纳鸟的共同特征。认识猫和兔的外形、运动方式和吃食情况。

  (十三)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归纳三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四、本册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游戏里的科学》、《太阳与时间》、《电的本领》三个单元,特别是有关物理学中里的相关知识和电学中电路常识性了解。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五、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一)措施

  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辅,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改变评价学生的方法,运用自我反思性评价与教师评价、小组成员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自我反思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平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辅助教学。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二)教改思路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时间,教学内容,课时

  1,2.13~2.19,第1课,2

  2,2.20~2.26,第2、3课,2

  3,2.27~3.5,第4、5课,2

  4,3.6~3.12,第6、复习,2

  5,3.13~3.19,第7、8课,2

  6,3.20~3.26,第9课,2

  7,3.27~4.2,第10、复习,2

  8,4.3~4.9,第11、12课,2

  9,4.10~4.16,第13、14课,2

  10,4.17~4.23,复习,2

  11,4.24~4.30,第15、16课,2

  12,5.1~5.7,第17、18课,2

  13,5.8~5.14,第19、复习,2

  14,5.15~5.21,第20、21课,2

  15,5.22~5.28,第22、复习,2

  16,5.29~6.4,研究与实践,2

  17,6.5~6.11,复习,2

  18,6.12~6.18,复习,2

  19,6.19~6.23,复习,2

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三(1)班,通过几天的接触和了解,该班气氛活跃,学生发言积极,能够较好的掌握知识要点,全班总体水平比较好。但有个别较为调皮,课堂上不能自律,平时要注重对他们的监督和辅导。进行日常教学时,要抓好常规的管理。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教学总目标和教学要求

  小学生理性思维较差,感性知识丰富,喜欢游戏、新奇。教师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让学生把英语科当作一种负担,而是重点培养听和说的能力,以使学生能够尽快地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

  教学要求:

  1. 能听懂、会说12组会话和教师所讲的'课堂用语,日常生活中的小对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读、认读50个单词和听、说、读、写26个字母(包括同学、家庭成员、数字、水果、方位、动物等6个话题),并能简单地运用。

  3.能听、做6个“tpr”活动。

  4.能学会2个小制作。

  5.能唱8首歌曲。

  6.能听、说、唱7首歌谣。

  7.能完成8个自我评价活动。

  8. 能听懂6个幽默小故事。

  9. 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文化知识。

  三、 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备课,抓住要点

  一节课时间很短,而教学目的很多,要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太多的要求会使学生眼花缭乱,昏头转向。因此,在备课时,要反复钻研教材,分析教材选择教学要求,精心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听、说、写、演、唱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学习,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

  2.突出重点,讲练结合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语言必须讲练结合,通过大量实践和反复操练进行训练。这种训练活动在三年级起始阶段尤为重要,突出。在实践教学中,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节约教学时间,必须坚持抓住重点,精讲多练。精,不是为了节省时间而减少量,是要高度地提炼。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难易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放矢。恰如其分地用形象、生动、精练、准确的语言突出重点,指出难点,说明实质。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在教师指导下启发学生思考,使其有目的、主动自觉地操练。并且要用实物进行教导,一则贴近生活,二则小学生的注意力易被形象、具体、生动的事物所吸引,推动了英语教学工作,学生兴趣大增,消除了有些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意识。

  3.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在创设的环境中,通过听、说(唱)、读(看)、写(画)的操作,表演、游戏、比赛等活动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喜欢有新鲜感,做游戏假如样式每节课都一样,学生就会没意思。因此,教师做游戏时式样要不断改变,并且在做游戏时,要兼顾课堂纪律。小学生活泼好动,课堂上做游戏固然很喜欢,但他们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就把课堂纪律望得一干二净。一旦纪律不好,就会影响下一步教学的进行。做游戏必须与纪律兼顾。

  4.营造英语的语言氛围

  小学生首先要让学生感知。课堂上,老师尽量多讲,尽管初学者懂的不多,但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表情、音调、语速及动作的变化来推测揣摸老师的意思。黑板上的板书也尽量用。这样让学生完全置身于一个语言环境中,无论从视觉上或是从听觉上接触的都是,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6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良性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社会性的良性发展,特制定本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课堂上他们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他们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注意与三年级上册教材相衔接,在内容上共设计了三个主题单元。在学生对自己学校的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从“让校园更美丽”入手,培养他们爱校护校的精神。根据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在这一单元中,还贯穿了学习辨方向和学画平面图的基本知识面。然后将学生的视角由学校扩展到社区,开始引导他们认识了解一个更大的社会生活环境—温馨的社区生活。最后安排了“热爱自然,珍爱生命”这一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让校园更美丽”。在学生认识了解学校生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爱护学校环境、保护学校设施的思想品德教育,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平面图的知识,让学生画画自己生活的学校,对学校的位置和环境有所认识,并进一步让学生画画上学的路线图。读图、识图和画图是人们生活中一个基本的生活技能,人们常说“一张地图在手,走遍天下不愁。”地图知识技能在生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小学中开展地图知识的学习,是为学生的未来生存做准备。教材编写从学习辨别方向开始,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平面图、学画平面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掌握画平面图的基本技巧,并有游戏中能够灵活运用。教材编排了“为校园画张像”、“学画平面图”“我们学习的场所”和“我为学校添‘绿色’”四个主题内容。每一个主题的学习,教师都要结合教材注意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渗透。

  每二单元“温馨的社区生活”。主要通过对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认识,让学生了解社区的发展、变化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一系列影响。社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事物,学生或多或少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到社区参观、调查、访问等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有所了解,认识社区里为大家服务的人们,引导学生尊重他们的劳动。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社区的文化、体育、教育、环境保护、社会捐助、关爱弱势群体等活动,从小做文明的社区一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引导学生为自己生活的社区建设献计献策。教材编排了“幸福生活的地方”、“多彩的社区活动”、“文明的社区生活”、“感谢社区服务者”、“愿我们的社区更美好”五个主题内容。

  第三单元“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大自然养育了人类和自然灾害惩罚人类两个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同时对学生进行在自然灾害来临时的自我保护教育。针对近年来逐年上升的火灾和一些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不玩火,居家、学校、外出都要避免火灾的发生;一旦遇到火灾,要懂得逃生的办法和基本知识,尽可能地保护自己,减少生命损伤,学会大家在一起互助和互救。火灾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水灾和地震大多是自然灾害,在自然灾害面前,引导学生不要惊慌失措,要学会自救与互救的方法。教材编排了“认识自然”、“当灾害来临时”、“防止火灾”、“模拟游戏——争取生存时间”四个主题内容。

  三、教材目标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一)情感态度目标:

  1.激发学生对辨别方向,学画平面图、路线图的兴趣,体会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培养良好的看图、读图、用图的方法和习惯。加深对学习环境的了解,更加热爱学校的设施,热爱和保护学习环境。培养乐于合作、认真做事的精神。

  2.通过让学生了解周围环境、周围不同人的劳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通过学生对社区公益活动的了解和参与,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弱势人群。自觉遵守、维护公共秩序,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通过为社区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区的建设,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3.感悟是大自然养育了人类,要爱护、保护、善待大自然,初步认识自然灾害既是客观存在,又与人类的行为密切相关。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珍爱自己的生命,养成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形成自我保护意识,能够体会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辨别方向的能力,训练动手操作(画平面图、路线图)的能力,读图、识图和用图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通过了解周围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能力,对不同社区环境的比较能力。通过学生观察、了解、访问身边的劳动者,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语言表达能力,在公共场所中对一些人的不良表现做出自己的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的能力。

  3.学会遇到意外时,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访求,提高自我生存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提高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1.了解和初步掌握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学会画简单的平面图和路线图,并能初步运用平面图和路线图。

  2.通过观察、了解、访问等活动,学习进行社会调查,并能够了解周围生活的环境和各种设施,懂得周围环境、不同人的劳动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并感谢劳动者。懂得自己对社会有一定的责任。懂得关心弱势群体。知道遵守文明公约。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公共设施,在公共场所遵守公共秩序。通过“愿我们的社区更美好”的活动,使学生知道美化社区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3.知道火灾的一些基本常识;了解洪水、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性;懂得灾害来临时自我保护和互助的方法。

  四、本学期的教学重难点和奋斗目标

  1.教学重难点:了解和初步掌握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学会画简单的平面图和路线图,并能初步运用平面图和路线图。知道火灾的一些基本常识;了解洪水、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性;懂得灾害来临时自我保护和互助的方法。

  2.奋斗目标:通过学习、实践体验、探究活动,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的融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主题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社会性的良性发展。

  五、突破重点,难点的具体措施

  1.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课和社会课,也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创造性使用教材过程中的依据是什么?课程标准。

  2.大胆选择、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社会参与,重视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大,注重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风俗伦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整合。随着活动形式逐渐复杂,涉猎的范围慢慢扩大,文本资源、社会信息、考察采访资料等要综合运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养成好习惯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成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教师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3.综合组织多种活动。

  情感在活动中萌发,课堂在活动中生成。养成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性情的陶冶是离不开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活动使一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仿佛嫩芽无声无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动的范例,如编剧本,角色扮演、小记者采访等,然而教学总是处在一种流动的状态,时刻挑战教师的智慧。使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使活动更具操作性,及时调控活动进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4.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5.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

  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7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的教育主题是:我在成长。在这一教育主题统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共设计了七个单元教育主题:1.我和我的同学;2.我要安全地成长;3.我的成长与家庭;4.我的邻里生活;5.我的成长与学校;6.我的成长与他人;7.家乡哺育了我。

  这七个单元主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儿童自我、家庭、学校、邻里、家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本册教材由后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主要是有关邻里生活的教育;第二单元主要是学校生活的教育;第三单元主要是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关系的教育;第四单元主要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我的成长与他人”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他人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自我劳动体验出发,激发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最后落实到对公共劳动成果的'爱护上。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会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本校三年级共四个班级。各班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都比较强,大部分都积极向上,勤奋刻苦,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探讨问题,勤于思考,勇于发言,都能听从老师指导,遵守学校纪律,遵守课堂常规,有了错误能虚心接受,积极改正。

  三、教学目标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必备的知识,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4.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6.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五、教学进度

  第一、二周 邻居家的小伙伴

  第三周 不给邻居添麻烦

  第四周 快乐的邻里生活

  第五周 为你介绍我们的学校

  第六周 我是教室美容师

  第七周 我送老师一朵花

  第八周 我的劳动感受

  第九周 有多少人为了我

  第十周 不说话的“朋友”

  第十二周 我的家乡在哪里

  第十四周 请到我的家乡来

  第十五周 可爱的家乡人

  第十六周 我们共同的家

  第十七、八周 复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