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锦集[15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现在就让我们制定一份计划,好好地规划一下吧。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可喜之处: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能力训练重点是:猜想与假设,即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提出自己的或小集体的假设,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由此逐渐形成创新思维习惯。教材安排了“认识我们自己”、“简单机械”、“我们的家园——地球”、“电与我们的生活”、“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五个主题单元,共设计了47个活动。
1、认识我们自己:由浅入深地探究有关自己身体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制作模型、对比实验、模拟实验、阅读资料卡等研究方法,围绕着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进行研究。
2、简单机械:通过指南车信箱的介绍的科技史,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定量描述简单机械的省力情况,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3、我们的家园——地球:了解人类在猜想与探索中,揭示自己“家园”的历程。在阅读、实验、猜想中使学生逐步了解地球。
4、电与我们的生活:在猜想中设计实验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有关电的基本知识和用电常识。
5、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反思通过猜想解决过的问题,归纳猜想与假设的方法,懂得合理地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这种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影响摆摆动时快慢的因素。
四、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进一步使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做比较。
2、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中的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3、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4、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有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5、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6、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
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知识
1、初步了解人体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构成与功能。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注意个人保健,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2、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能使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3、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内部构造,以及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4、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能够连接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五、教学措施:
1、抓住先发散后集中,不断验证的过程落实“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训练重点。
2、教、扶、放,先让学生明确大致的“路数”,模式(包括表述的`语言、方式)出来之后再逐渐放开。
3、挖掘科技史与教学内容之间、探究能力训练重点之间的结合点。
4、抓住重点单元、重点课,落实能力训练重点。
5、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6、发挥科技史的教育作用,
7、继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六、课题研究:
以《在科学小专题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为课题,采用调查法、评价法、系统研究法、比较法、历史法、文献法进行研究,一方面培养开拓创新的一代新人,一方面总结出可推广运用的教法、模式。
七、教学安排(每周3课时)
周次教学内容
1 《我们在呼吸》
2 《心脏和血管》、《我们的大脑》
3 《我们的大脑》、《和谐统一的身体》
4 《和谐统一的身体》、国庆节休假
5 《生活中的“好帮手”》、《他能撬动地球吗》
6 《轮轴》、《滑轮兄弟》
7 《在斜坡上》、《有趣的传动》
8 《地球的故事》
9 《风光无限的地貌》、《地球的内部》
10 《地球仪》、《地图》
11 《漂移的大陆》
12 《电池》、《怎样控制电路》
13 《设计电路》、《导体和绝缘体》、
14 《电和我们的生活》、《安全用电》
15 《猜想与假设》、《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16总复习
17总复习
18期末考查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2
一、情况分析
《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由三种类型的七个单元组成。重点培养学生“模型与解释”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主要目标
《从太阳系到无限宇宙》属于“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是能力训练的准备单元,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模型与解释”的意义、基本方法和过程,体验用不同方法建立模型、做出解释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地球在“变脸”》、《开心游乐场》等“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是本册的主体,通过多个完整的“做中学”活动,指导学生对身边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尽可能地提供机会,使学生亲历探究过程,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事科学探究。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研究身边的、有意义的疑问和问题来学习科学。如:《时间的脚步》、《生生不息的`原动力》等课题,均取材于儿童的生活和社会的热点问题。
综合活动单元是教师教学和学生活动的主体部分,通过一系列学生爱参与、能参与的“做中学”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些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有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提出探究课题,独立设计验证并得出结论,亲历探究的过程,学习总结经验,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科学探究的兴趣。在《开心游乐场》中,学生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的力,了解各种各样力的存在后,揭示出力的简单特征,并能将力的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在《热能考察之旅》中,教材提供了“搜集有关温度的资料、运用各种方法产生热、制作冰激凌、研究冷热水之间的热传递”等活动。教材设计这些学习活动的目的是在重点培养“模型与解释”一级目标的同时,达到获取知识、领悟科学思想观念、领会科学家研究科学所用的方法等其他目标。
《生生不息的原动力》这个“探究的探究”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总结部分。学生通过对海尔蒙等人研究光合作用过程的剖析,和对自己在本学期“模型与解释”经历的回顾与反思,总结经验,知道建立模型不能随意的构建,需要有严谨的态度、勤奋的工作、精密的推理、合理的分析,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本质,提高元认知水平。
四、重点、难点
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五、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4
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孩子,体现孩子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小孩子的年龄特点及现有经验出发,经过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活动,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放科学课程,进一步改善评价激励机制,帮忙孩子逐步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逐步培养和提高孩子的科学素养。
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五年级的学,纪律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养成。各班男女比例都是男生多于女生。男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课堂反应都明显高于、优于女生。
2、已有知识、经验:参差不齐,部分孩子有丰富的课外知识积累,平时注意对各类事物的观察,表现出对大自然、对科学的浓厚兴趣;部分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出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但课外书阅读贫乏,无法建立起必要的学习联系;部分孩子对大自然、对科学陌然应。
3、儿童心理分析:大部分孩子,表现出对科学学习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做小实验,这种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必将成为孩子在小学阶段科学学习强大内驱力和学习动力。
4、在本学期的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动手能力较差的这部分学生,端正其学习态度,培养其学习科学的兴趣和习惯。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苏教版教材,为新修订的教材,本教材的设计理念与国家课程改革的三个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高度一致。教材以主题为标准划分单元,一个单元一个主题,共分为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主题是“光与色彩”,本单元由四课组成:《光源》《光的传播》《光的反射》《七色光》。前三课按递进关系设计,是对“光”的生成、传播、遇到不同物质时行进方向改变等光现象的认识。第四课将关注点放在了光本体的性质上,以太阳光为载体,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作为能量形式之一的光的种类及层次性。
第二单元,主题是“热传递”,本单元共设计四节课,分别是《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物体的传热本领》。本单元四节课属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前三课分别认识热传递的三种方式,这三课之间是并列关系;第四课是从整体上认识影响热传递的因素以及三种传热方式在生产生活中的综合应用。
第三单元,主题是“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本单元侧重认识地球的构造和地壳变化原因,由《地球的表面》《火山和地震》《地球的内部》《地表雕刻师》四课组成,按照从结果到原因、先现象后本质、由具体到宏观的逻辑顺序展开,从观察描述地形、认识地质灾
难延伸到理解导致地貌改变的内部和外部原因。
第四单元,主题是“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本单元由四课组成:《云和雾》《露和霜》《雨和雪》《水滴的“旅行”》。前三课在内容上呈现并列的关系,分别从原理层面对这些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进行解析。最后一课是综合学习认知,将这些天气现象的形成与水的循环相结合。整个单元在结构上显现出分分总的关系。
第五单元,主题是“人体“司令部””,本单元由《刺激与反应》《从刺激到反应》《我们的大脑》《大脑的开发与利用》四课组成,采用递进式的逻辑结构编排。本单元学习内容可分成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围绕人体神经系统的`工作方式展开,揭示神经系统从接受刺激到做出反应的过程。第二个层次围绕作为人体“司令部”的大脑展开。
本册专项学习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认识不同领域的工程师通力合作,才可能使一项工程圆满完成。第二部分从学生了解的救灾情境出发,将“定点投放物资”的情境带入课堂,提出了“设计并制作一个降落伞,保护鸡蛋平稳降落”的任务,通过明确问题、前期研究、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改进,最终向同伴展示交流。
教学目标:
1.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知道光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知道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2.运用有关光现象的原理,列举、解释自然界与生活中的光现象事例。
3.知道热的三种传递方式及其特点,能运用热传递知识对生活、生产中传热现象进行说明和解释。
4.经历观察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的系列实验过程,归纳概括热传递规律。
5.能使用科学语言描述地表陆地形态、地球内部圈层以及岩石成因。
6.能较详细地说明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的成因以及对人类的影响,掌握一些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
7.举例说明水、温度、风等自然力量会塑造地表形态。
8.能够描述云、雾、露、霜、雨、雪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9.能够借助模型图来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的循环过程,懂得大自然的水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之中。
10.能通过体验,感受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以及大脑的轻重、模样和功能。
11.能提取阅读材料中的主要信息,了解人接受刺激并做出反应的过程,知道脑的组成、大脑的分工和怎样保护大脑。
12.动手动脑,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并制作出满足需求的降落伞,并向同伴展示交流。
能够明确工程任务,经历工程实践活动的过程,重点领会明确问题、前期研究、制作模型、测试改进四个环节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发生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2.知道热的三种传递方式及其特点,归纳概括热传递规律,能运用热传递知识对生活、生产中传热现象进行说明和解释。
3.了解地表陆地形态、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知道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的成因以及对人类的影响,掌握一些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c
4.能够描述云、雾、露、霜、雨、雪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了解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
5.感受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认识大脑以及人的神经系统的特点,了解人接受刺激并做出反应的过程。
6.动手动脑,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并制作出满足需求的降落伞,并向同伴展示交流。
教学措施
1.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根据科学学科的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科学学科课依然要加强直观教学,重视课本上的图画和实践操纵。
3、重视指导学生熟悉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缘由。
4.不同的课型用不同的教学思路,加强科学学科的学习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5.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教学进度表
周次
单元
课题
课时
1
?第一单元光与色彩
l.光源
6
2
2.光的传播
3
3.光的反射
4
4.七色光
5
第二单元热传递
5.热传导
6
6.热对流入
7
7.热辐射
6
8
8.教体的传热本领
9
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
9.地球的表面
10
10.火山和地震
11
11.地球的内部
12
12.地表雕刻师
13
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13.云和雾
6
14
14.露和霜
15
15.雨和雪
16
16.水滴的“旅行”
17
第五单元人体“司令部”
17.刺激与反应
6
18
18.从刺激到反应
19
19.我们的大脑
20
20.大脑的开发与利用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5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五年级1个班的科学教学。五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再加上儿童与生俱来的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对科学学科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习检测约8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40课时。
《生物与环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措施
1、首先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平时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力做一名称职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6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五年级五班共38人,他们经过二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个单元要求)
1. 对待科学学习;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 。对待科学学习 :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与成果。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
3. 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4.对待科学学习 :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带的`好处的同时,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5.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6.对待科学学习: 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二)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火山喷发现象;了解地震现象;了解温度、风、流水、植物对地表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2.物质世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3.地球与宇宙:能辨认出北斗星和北极星。
4.物质世界:知道物质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能根据不同物质性质进行分类,知道各种物质的作用。正确使用,注意负面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5.物质世界:认识到水蒸发要吸收热量;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原因;知道水的冰点和沸点;探究雨、雪、雾霜的成因及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规律。
6.运用所学知识,利用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三)能力培养
本册教材的构建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点强调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进行专题研究的能力,在探究目标的落实上,以亲身探究为手段,重点落实、强化《课程标准》中“让学生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的要求。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发展学生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
四、教学重点难点
(包含在二、三部分)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
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习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列表法 暗示法
八. 各单元、各课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l.地球内部有什么 2课时
2.火山 1课时
3.地震 1课时
4.做一块卵石 1课时
5.各种各样的矿物 1课时
6.地表的变化 1课时
第二单元 声音的秘密
7.声音的产生 1课时
8.谁能传播声音 1课时
9.怎样听到声音 1课时 10各种各样的声音 1课时
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1课时 第三单元 秋冬星空
12.秋季星空 2课时 13冬季星空 2第四单元 生活中的材料
14.木材 115纸 1
16.陶瓷 1
17.金属 1
18.玻璃与塑料 1
19.材料的分类 2 第单五元
20. 蒸发 121 沸腾 1
22.凝结 1
23.水的三态变化 1
24. 小水滴的旅行 3研究与实践
1.研究学校里的噪声问题 1
2.材料与我们的生活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7
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分别是(温度)、(水)、(光)。
2、各种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不同的植物生长的(环境不同),(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是植物生长必备的条件。
3、仙人掌生活在(沙漠里),香蕉生长在我国(南方)。各种动物都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蚯蚓喜欢在(黑暗)的环境中,蝴蝶多在(白天)活动,蛾多在(夜间)活动,白熊生活在寒冷的(北冰洋),骆驼可以生活在干旱的(沙漠)。动物在(形态)、(构造)和(习性)上都有它们各自适应环境的本领。
4、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
5、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如果一种生物的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6、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7、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8、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56)年。
简答:
1、种子在发芽过程中都发生了那些变化?
答:种子在发芽过程中一般先要出现种子膨大,接着种子破裂之后长出根,最后慢慢长出叶。
2、植物的.生长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答:有充足的光照,有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2、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答:我们应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放牧适量的牛羊,不捕杀野生动物和乱挖珍贵植物,努力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3、谈谈动植物的关系。
答:动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阳光、温度和水这三个基本条件,它们有密切的关系,植物是食物链的第一层次,动物中的食肉动物是食物链的终止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8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使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做比较。
2、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中的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3、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4、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有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对比。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由浅入深地探究有关自己身体的问题,使学生围绕着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进行研究。
第二单元: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定量描述简单机械的省力情况,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第三单元:在阅读、实验、猜想中使学生逐步了解地球。
第四单元:在猜想中设计实验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有关电的基本知识和用电常识。
第五单元:反思通过猜想解决过的问题,归纳猜想与假设的方法,懂得合理地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教学措施
1、抓住先发散后集中,不断验证的过程落实“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训练重点。
2、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发挥科技史的教育作用
4、围绕研究课题,开发、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5、继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四、教学进度安排建议(每周2课时)
第1周:《我们在呼吸》第2周:《心脏和血管》、《我们的大脑》第3周:《我们的大脑》、《和谐统一的身体》第4周;《和谐统一的身体》第5周:《生活中的“好帮手”》第6周:《他能撬动地球吗》第7周:《轮轴》、《滑轮兄弟》第8周:《在斜坡上》、《有趣的传动》第9周:《地球的故事》第10周:期中考试
第11周:《风光无限的地貌》第12周:《地球的内部》第13周:《地球仪》、《地图》第14周:《漂移的大陆》
第15周:《电池》、《怎样控制电路》第16周:《设计电路》《导体和绝缘体》第17周:《电和我们的生活》、《安全用电》
第18周:《猜想与假设》、《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第19周:总复习第20周:期末考试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9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五年级七个班的科学。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五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等。《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以及有关眼睛的构造及保健方面的知识。《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初浅知识;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解释与建立模型》和5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六、教学进度表单元序号
单元课题
课序
课题
课时
周次第一单元
白天和黑夜
1太阳和影子
212太阳钟
123昼夜交替
14看月亮
13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0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五年级五班共30人,他们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个单元要求)
1. 对待科学学习;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 .对待科学学习 :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与成果。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
3. 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4.对待科学学习 :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带的好处的同时,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5.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6.对待科学学习: 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二)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火山喷发现象;了解地震现象;了解温度、风、流水、植物对地表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2.物质世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3.地球与宇宙:能辨认出北斗星和北极星。
4.物质世界:知道物质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能根据不同物质性质进行分类,知道各种物质的作用。正确使用,注意负面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5.物质世界:认识到水蒸发要吸收热量;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原因;知道水的冰点和沸点;探究雨、雪、雾霜的成因及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规律。
6.运用所学知识,利用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三)能力培养
本册教材的`构建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点强调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进行专题研究的能力,在探究目标的落实上,以亲身探究为手段,重点落实、强化《课程标准》中“让学生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的要求。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发展学生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
四、教学重点难点
(包含在二、三部分)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习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列表法 暗示法
八、各单元、各课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1.地球内部有什么 2课时
2.火山 1课时
3.地震 1课时
4.做一块卵石 1课时
5.各种各样的矿物 1课时
6.地表的变化 1课时
第二单元 声音的秘密
7.声音的产生 1课时
8.谁能传播声音 1课时
9.怎样听到声音 1课时
10各种各样的声音 1课时
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1课时
第三单元 秋冬星空
12.秋季星空 2课时
13冬季星空 2课时
第四单元 生活中的材料
14.木材 1课时
15纸 1课时
16.陶瓷 1课时
17.金属 1课时
18.玻璃与塑料 1课时
19.材料的分类 2 课时
第单五元
20. 蒸发 1课时
21 沸腾 1课时
22.凝结 1课时
23.水的三态变化 1课时
24. 小水滴的旅行 3课时
研究与实践
1.研究学校里的噪声问题 1课时
2.材料与我们的生活 1课时
总课时:26课时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1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教五年级的科学课。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由于我是第一年教小学科学于我是,在很多问题上存在不够,所以我会加倍用心的准备备课过程。另外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生物与环境》、 《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本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以微小生物的丰富结构、神秘的身体,声音的秘密、生活中各种材料的变化、运动与机械活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二)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以及一些生物的生长及环境和生物的关系。
2.认识光以及有关光的一些知识,了解一些光与热的应用。
3.了解我们生活着的地球。
4.知道各种材料变化的特点与用途。
5.认识运动与机械的形态变化及相关知识。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习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七、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九、教学进度:(参教学进度表)
周 次 日 期 内 容
1 8、31 ----- 9、4 始业教育
分组
2 9、7-----9、11 种子发芽实验(一)
种子发芽试验(二)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3 9、14-----9、18 蚯蚓的选择
食物链和食物网
做一个生态瓶
4 9、21-----9、25 改变生态瓶
维护生态瓶
5 9、28-----10、2 光和影
6 10、5-----10、9 阳光下的影子
7 10、12-----10、16 光是怎样传播的
光的反射
8 10、19-----10、23 光和热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9 10、26-----10、30 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地球表面的地形
10 11、2-----11、6 期中复习,考试
11 11、9-----11、13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岩石会改变摸样吗
土壤中有什么
12 11、16-----11、20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13 11、23-----11、27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我们的小缆车
用橡皮筋做动力
14 11、30-----12、4 像火箭那样驱动火车
测量力的大小
运动与摩擦力
15 12、7-----12、11 滑动与滚动
运动与设计
设计制作小赛车
16 12、14-----12、18 期末复习
17 12、21-----12、25 期末考试
18 12、28-----1、1 备课(下个学期)
19 1、4-----1、8 备课(下个学期)
20 1、11-----1、15 备课(下个学期)
21 1、18-----1、22 备课(下个学期)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3
一、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习检测约20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52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本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三、主要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管、大头针或剪刀,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
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大玻璃水箱(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
2、第二单元“光”:
手电筒、小长方体、纸屏,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小镜子、凹面镜、凸透镜,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纸袋,温度计。
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短一点的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风景照片、中国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或多媒体课件。
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子,塑料瓶、碎砖块。
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瓶。
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小车及配件一套(包括装配气球小车的车架附件)。
小钩、铁垫圈,车轴套、橡皮筋圈。
气球、气球喷嘴、连接小车部件的螺丝钉、安装小车用的螺丝刀、纸盒子(装钩码用,在桌面测摩擦力也用这个盒子)、胶带(粘小车轮子用)。
测力计、钩码,做“滚珠轴承”的玻璃珠、瓶盖。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教学进度:
周 内 容
1 始业教育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机动
2 2种子发芽实验(二)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4蚯蚓的选择
3 5食物链和食物网 6做一个生态瓶 7改变生态瓶
4 8维护生态平衡 机动
5 国庆节假期
6 机动 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
7 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8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机动
9 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机动
10 1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1 4土壤中有什么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12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机动
13 机动
14 1我们的小缆车 2用橡皮筋作动力 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15 4测量力的大小 5运动与摩擦力 6滑动与滚动
16 7运动与设计 8设计制作小赛车 机动
17 机动
18 复习
19 复习
20 复习
21 期末检测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4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共有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昼夜变化与地契的自转有关;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第二单元是“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第三单元是“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第四单元是“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知识;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最后两个单元是“解释与模型”和“自由研究”。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学生通过三、四年级两年的学习,学生虽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在加上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因此,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整体学习状况:从与本班四年级科任老师的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三、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蜜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自然,更没有得到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洁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06-08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05-20
五年级上册的科学教学计划05-25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01-06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06-30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07-04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5篇)02-14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5篇02-10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04-10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汇编15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