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争吵》教学设计

《争吵》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20 18:28:0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争吵》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争吵》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争吵》教学设计15篇

《争吵》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知识要求: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能力要求: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父亲说的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事;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常规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课文《她是我的朋友》,知道了阮恒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不惜献出自己的鲜血,甚至是献出自己的生命,这多么令人感动,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同学之间、朋友之间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而发生争吵,这时,我们双方都应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从中我们也许会受到启发。

  二、 布置自学

  1、 读读课文带拼音的字,想想它的意思。

  2、 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3、 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不明白的地方。

  三、 检查自学情况

  1、 请学生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 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 学习课文

  1、 理清课文层次。(全班讨论)

  ①默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原因

  ③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发生争吵后我和克莱谛的表现

  ④哪几个自然段写放学后,克莱谛主动找我,我俩和好了?

  老师归纳: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发生争吵――我很后悔――重又和好――父亲教育

  2、 学习第一部分(一至四自然段)

  ①读这部分内容

  ②先同桌讨论,后全班讨论: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发生争吵后双方的表现各是什么样的?你体会到什么?

  3、 学习第二部分(五至八自然段)

  ①读读这部分内容

  ②自己默读,在书上批画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我的心情。

  ③读读自己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老师小结:这部分内容对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后的矛盾心情写得非常真实具体,非常符合常理,一般人做错事后,也常常是不安、后悔――想承认错误――又怕丢脸,没有勇气。

  4、 引导弄清两个问题

  ①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这是为什么?(对我的`所作所为感到不理解,为我的表现感到悲哀。)

  ②克莱谛两次说“我在外边等着你”而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两人想的是一样的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5、 学习第三部分(九至十三自然段)

  ①读这部分内容,找找描写两个人表现的词句,你体会到什么?

  ②全班分两组,一组说我的表现,一组说克莱谛的表现。

  6、 读最后一段,理解父亲的话。(全班讨论后老师总结)

  一个人不但要认识到错误,而且要敢于认错,求得别人的谅解,不能错上加错,不友好待人。

《争吵》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同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2、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 jí )妒( dù )”的“嫉”不要读成“ ji ”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地”。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òu”,不要读成“dù”的音。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 ”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ài)着我”、“挨 (āi)家挨(ā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ù)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竞”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3、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内容),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⑴ 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莱蒂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火了,骂了他。他说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报复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4自然段:克莱蒂气得要我在外边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认错,可是没有勇气。

  第6~8自然段:克莱蒂表现出悲哀,又说在外边等我。我想起父亲的话,功课也没听进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莱蒂来了,我举起尺子,他却要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亲说,错了就该第一个伸手请他原谅,并把尺子折断扔向墙角。

  2、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议四个段落划分的四个阶段:

  第一段“争吵”的情节是集中的,显然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争吵”完毕,集中讲“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现“我”不安的内心活动。地点仍在学校,时间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节有了大的进展,时间又推后到放学,地点移到了街上,情节也相当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情节。地点转移到家里。

  4、根据结构段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语言连贯,重复的删掉),再读一读。然后教师检查订正。

  课文主要内容: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求下,我们和好了。回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

  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 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阅读分析第二~四段,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体会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有什么表现,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默读第二段,边读边议,再解答

  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着重描写了“我”想向克莱蒂承认错误,又觉得不好意思的矛盾心情,也冷静地反思了一番。过去两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现。

  正像开头说的“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⑴ “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要”,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⑵ “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好”的.表现有:帮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等等。)

  ⑶ “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⑷ 俩人吵架快结束的时候,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克莱蒂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的说法一样,意思一样吗?再议一议。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了)。

  ⑸ “吵架结束的时候,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瞟”是用眼睛怎样看?

  (斜着眼睛看。看情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膘。还有,一个人生另一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着眼睛膘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⑹ “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

  (应该。吵架的事,他有理。)

  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看来平时他们很要好,加上克莱蒂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7、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示后海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二、阅读分析第三段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终于挨到了放学”,“终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可以不可以?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一定不是“独自”,是怎样走的呢?

  (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今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责任在“我”。可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4)。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再议,然后解答、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写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写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写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通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总之,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5、最后一段主要写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对我的教育。

  这一段有个“本想”,带着“让父亲高兴一下”,相对还有个“不料”,引出了“父亲把脸一沉”。“本想”和“不料”换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让句子的意思不变,可以不可以?

  (可以,“本想”换成“原本想”或“本来想”,“不料”换成“没想到”或“没料到”)

  “父亲把脸一沉”,说话了。“把脸一沉”可以换个什么同样意思的词语?

  (换成“表情严肃”或“板着脸”)

  父亲“表情严肃”地,“板着脸”地说和做。有什么含义?“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议一议,再回答。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希切“我”告别错误,永远友好待人。父亲的教育应该说是及时的、深刻的。)

  三、小说结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写“思考·练习”第4题中的词语。

  2、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3、按课后“练笔”要求,练写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事的片段。

  教学重点、难点

  做“以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为题材的片段练笔。

  教学过程

  一、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共同评议

  二、听写“思考·练习”第4题“读读写写”的词语。同桌互换订正。内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1、结合原文原句,解释“缘故”、“诚心诚意”。

  (“缘故”,指克莱蒂的上衣肩上的线绽开了。“我”猜想多半是扛多了柴的缘故。缘故即原因。“诚心诚意”,真心实意。指克莱蒂到我家时全家欢迎他没有半点客套和虚假。由此证明,他是个好人。)

  2、他句:

  缘故──

  ① 这盆茉莉花,叶子发黄,也不怎么开花,我看是缺少肥料的缘故。

  ② 七十多岁的李爷爷,红光满面,身板硬朗,主要是坚持锻炼的缘故。

  诚心诚意──

  ① 同学们诚心诚意地想尽办法帮助爱迟到的立冬同学按时到校,保证了学习。

  ② 这位标兵营业员主动为妈妈选料,还量好了尺寸,看得出他是诚心诚意地为顾客服务的。

  三、练笔

  选择一件自己和学之间友爱的字写成片段。要求内容真实,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1、总结性地说说读了“争吵”一课受到的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教育,特别是要向克莱蒂学习的意义。

  2、说一说我们同学之间出现过哪些团结友爱的事情,哪些事令人感受最深。

  3、在肯定列举的团结友爱的事情,确有令人感受最深的事实之后,进一步讨论怎样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

  (“争吵”一课最令人感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责;特别是克莱蒂主动找“我”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4、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

  归结到两点:一是“重归于好”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到克莱蒂走近“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再到高兴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写得很有层次;二是“重归于好”的表现写得具体。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去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学生可列举课文中的描写实例,如:

  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他走近我……(这是写动作的);

  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这是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的);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这又是写克莱蒂的动作和语言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是写“我”的语言和我们俩的心情的);

  最后一段写父亲教育“我”。先写父亲的神态,“把脸一沉”。再写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最后写动作“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5、小结:

  作者紧紧围绕“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中心,通过克莱蒂、“我”和父亲等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描写,表现上述中心的。我们写片段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

《争吵》教学设计3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启发。同学之间发生争吵是常有的事,谁没和别人发生过争吵呢?你和谁发生过争吵?为什么争吵,怎么吵的,后来又怎么解决的?请讲一讲。

  2.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写的也正是两个同学发生争吵的事,课题就叫《争吵》。(板书课题)这个故事写得很有意思,两个同学从开始发生争吵,到后来很快就和好解决。你读了这篇课文一定能受到不少的启发。同学们齐读课题。

  (课文写的是同学之间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所以,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导入课题,一定能激活学生的已有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

  二、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主要是根据“阅读提示”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思考,去交流解决,以此来训练独立阅读能力。请同学们读一读“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给同学们提出了哪些学习任务。

  2.学生汇报。(1)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两位小主人公为什么发生争吵,他们是怎么解决矛盾的,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2)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怎么看待父亲说的话。

  (“阅读提示”提出的问题。恰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略读课文的教学任务,就是要突破重点和难点。因此,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是个不可忽略的环节。)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完成“阅读提示”给同学们提出的学习任务,要以读为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得慢些,从容一些;读准字音,第三声的字要读到位;读通句子,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看看是不是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有站起来读书的机会,全体学生都会读了,才算过了初读关。)

  3.初读几遍课文,看看这篇课文是写谁和谁争吵。(安利柯和克莱谛。板书:安利柯、克莱谛)安利柯和克莱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说一说。

  (张庆老师曾经说过,要加强初读,延时开讲。略读课文的教学不能因为文字浅显而忽略初读,直奔问题。在调研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一些班级,学生学过的课文能读得比较熟练,但读不正确。重视初读,正是“小语姓小”的体现。不过,初读时间的长短与教师适时的指导,可视班级学生的读书情况而定。)

  四、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过渡: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意,这是我们进一步阅读、理解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根据“阅读提示”提出的阅读任务,继续仔细地阅读课文,深刻地感悟课文,完成阅读任务。

  1.文中的两位小主人公为什么发生争吵,他们是怎么解决的?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阅读第1~4自然段。

  (1)同学们仔细阅读1~4自然段,看看文中两个小主人公为什么发生争吵?(板书:起因)在阅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找出你认为与问题有关的词句,反复阅读、体会。

  (2)屏幕出示:①今天我和克莱谛吵架,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②“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

  这两句都是安利柯的心里话,前后矛盾吗?(矛盾)吵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安利柯对克莱谛怀有一种嫉妒的心理)怎么读好这两句话呢?

  过渡:“我”对克莱谛怀有一种嫉妒的心理。那么克莱谛是怎样做的呢?

  (3)屏幕出示:①他只是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②正好被老师看见了,克莱谛急忙缩回手去。

  这两句都是写克莱谛的。第一句,“我”骂了他,他还向我微笑着说话;第二句,老师看见他举手打人,他就急忙缩回了手。从克莱谛的`语言和动作,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知错认错、谦虚老实的人)读第一句的时候,注意提示语;读第二句的时候,注意加点的字。

  (4)分角色朗读这四个自然段。先 3 人一组分角色练习,然后请一组同学到前台来读,要读出这两个人不同的个性。

  2.争吵过后,他们各自有什么样的心理变化?

  引导学生阅读第5~8自然段。

  (1)第5~8自然段是写争吵过后的发展。(板书:发展)请同学们先仔细阅读第5自然段,看看吵架过后,安利柯的思想有什么变化?(学生读后回答:安利柯很后悔。板书:后悔。他想到了对方的好处,但又不愿公开向对方认错,心里很矛盾。)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后悔、矛盾的心理,朗读这个自然段。(学生自读,教师指名读。)

  (2)克莱谛呢?(生答;悲哀。板书:悲哀)他悲哀什么?同桌同学议一议,然后回答。(非常悔恨自己举手打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深深地自责,为同学之间因为一点小事吵架而感到悲哀等。)为什么要说“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直接说悲哀不就行了吗?(教师点拨:因为这时“我”的心里感到怎样?)你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

  过渡:吵架过后,一个感到后悔,一个感到悲哀。下面看看他们的对话。

  (3)屏幕出示: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我回答说:“我也等着你。”

  克莱谛吵架过后气消了,后悔了,原谅了安利柯,而安利柯呢?他能理解克莱谛说的话的意思吗?引导学生读好他们的对话。

  3.他们是怎么解决矛盾的?

  学生阅读第9~13自然段。

  吵架过后:俩人都认识了 自己的错误,安利柯很后悔,克莱谛很悲哀,在这种情况下,问题就好解决了。(板书:解决)按照约定,放学后他们见面了,那么,他们解决问题时的对话该怎么读呢?

  请同学们自己先练读一下第9~13自然段。然后请三位同学到前台来。分角色读给大家听听。

  4.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这个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呢?先想想,然后再说一说。

  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父亲说的话,你赞成他的话吗?请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让学生带着问题。抓住重点词句去阅读思考,去合作讨论,去交流解决,去分角色朗读,去领悟表达。这样做,既是完成本课学习任务的需要,又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领悟到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这就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阅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过程简单、明了,而且有效。)

  五、读写结合,积累语言

  同学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在“争吵”这个故事中,安利柯争吵过后能时时想起父亲对他说的话,所以,很快就和同学和好了。可以说父亲的话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起了不小的作用。请同学们在课后把文中父亲说的话抄写下来,这对你今后和同学相处是很有帮助的。

《争吵》教学设计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疆版小学汉语双语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十一课课文一。这是一首节奏明快的儿童诗。极富想像的语言将各种标点符号拟人化,充分体现了儿童的趣味性。诗中描述了标点符号间的争执与对话,使儿童了解了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同时也受到了教育:不要只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应该团结起来,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2、教学目标

  A、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多音字“主角”的“角”还读作“墙角”的“角”。

  B、学习句型“没……没……”。

  C、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D、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角色感情。

  E、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二、说学生

  三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这一特点在本班学生身上尤为突出。学生们已能说出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

  三、说教法

  随文自主识字法

  识字教学是教学的重点,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在课件里直观的书写演示和设计精巧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识字任务。

  四、说学法

  朗读感悟法

  阅读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读书时间,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

  五、说教学程序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确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入门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之一,是智慧灵感的源泉。激发兴趣是启发思维,激活内因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激趣导入”设计得好,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情绪高涨进入角色,愉快接受新知识,而且充分体现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的教学理念。因此,本课我就采用了谜语激趣导入的方法,课前与学生玩一玩猜字谜游戏,让学生猜一猜“典”的字谜:有人不说话,肚里学问多。有字不认识,就去请教它。然后,让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典”字,导入课题《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2、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汉语教学识字是重点也是难点,我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同时运用多种方法巩固识字效果。字词的学习要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让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学习词语,老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创设各种语言环境。如在教学“嘲笑”这个词语时,我创设了三种语言环境:小明上学又迟到了,老师批评了他,同学们嘲笑他说——;小明上课睡觉,老师叫他回答问题,他都没听见,同学们嘲笑他说——;足球比赛小明做守门员由于自己的失误输了比赛,同学们嘲笑他说——。我让学生们在不同的语境中练习运用“嘲笑”说话,从而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做到学以致用。

  3、再读课文,读通读顺。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主要方法之一,尤其是对我们民语系的学生来说,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语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学生基本上扫清了生字词的障碍,因此,再读课文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不仅要读准字音,而且要把课文读通读顺。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如,教师范读、带读、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小老师领读、师生分角色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分角色朗读等。在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各种标点符号的作用,并了解在集体中大家要团结起来,不要只强调个人的作用。

  4、角色扮演,加深体悟

  三年级的学生表现欲都非常强,活泼好动,自我控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在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方面,学生不容易进入状态。角色扮演这种创设情境的方法非常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通过对诗歌3-7小结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并懂得在集体中大家要团结起来的道理,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在前一个环节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角色扮演的环节,流程如下: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诗歌第3—7小节,思考:哪些标点在争吵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2)他们又是怎样争吵的呢?老师把他们争吵的过程做成了有趣的动画片,想不想看看这个动画片? 【课件播放无声动画片】

  (3)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给无声的动画片配音,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这样对学生说:哎,真糟糕,动画片怎么没声音啊!哦,想起来了,因为这个动画片是我前几天匆匆忙忙赶出来的,竟忘了给争吵的标点符号配音。这可怎么办?现在补又来不及了。怎么办?干脆,待会儿让我们来个现场配音,好不好,那我请哪些同学来当配音好呢?别急,我可不能随便叫几个同学来配音,要请就要请最好的。那今天我们就来个“配音大挑战”,谁是最后的胜利者就请谁?有信心挑战配音员吗?

  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了,但要配好音学生必须要经过反复练习,我是这样指导的:首先让学生在3—7小节中找一找,用横线划出给这些标点配音时所要说的话(师板书:找)。其次,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这些标点的话,引导学生通过每小节的前两句话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板书:想)。然后,指导学生给这些话加上适当的表情和动作(板书:动作表情)。再次,让同学们选择最想配音的标点,根据老师指导的方法自己读一读,练一练。最后,挑选7人试配音,边播放动画,边让学生配音。活动的整个过程,学生的兴趣十分高昂。

  通过配音角色扮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获得情感体验,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在配音扮演的过程中,我还要求学生能记住诗歌的内容,并能理解其意思,完整的演艺出文中的意思。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其阅读的兴趣,并能集中其注意力;同时加深他们对课文的记忆;而且学生在配音扮演的过程中很投入,又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通过这种学习方法,我发现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非常好,教学质量也大大加强。我相信这样下去,一定能提高我们的汉语教学质量。

  5、拓展延伸,仿写诗歌

  读是语言内化的过程,写是语言外化过程。读写结合是汉语教学的重要方法。汉语写作对于民语系的孩子来说也是一个难点,我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仿写的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读课文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被精彩的篇章或片断感动了,于是照着原文的样子写一写,这是仿写。它的特点是容易上手,学生循着原作者的思路、写法完成自己的习作,从而降低了写的难度。在本课教学的最后,我设计了仿写,请学生选择除诗歌中的六种标点符号以外的一种标点符号学着3—7小节的写法也来写一写。

  6、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歌。

  (2)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汉语中的标点符号和母语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不同。

  7、课后反思

  反思1:识字教学是汉语学习的重点,我们要摆脱以往那种简单、枯燥、机械的识字模式,采用游戏识字,趣味识字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反思2:汉语学习重在朗读,老师不仅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还要采用多种朗读方法培养学生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

  反思3:汉语课堂教学其实就是教师善于利用各种手段为学生创设语言学习情境的过程。分角色扮演就是一种很好的情境创设的方法,我们要运用好这种方法,而不仅仅是为了表演给别人看,要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获得语言学习的能力。

《争吵》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讲讲课文大概内容。

  师:上节课我知道了,这是谁与谁之间的争吵?

  板书:安柯利克莱谛

  为什么而引发争吵呢?板书:本子弄脏--报复

  那么结果呢?板书:生气争吵--和好

  根据板书,简单说说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

  二、再读课文,深入学习

  学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发生的始终。

  师:我们发现,这篇课文中还出现了哪个人物?他在文中也起了关键的作用。

  安柯利的父亲。

  师:那么,大家找一找,这位父亲说了怎样的话?

  “应该知错认错。”

  “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读一读三句话。

  三、找出争吵原因,分析安柯利心理

  安柯利错在哪里?

  理由1、他先骂了克莱谛

  2、他报复了克莱谛

  3、知道自己错了,但没有及时认错。

  安柯利的心理变化,指导朗读第1到5自然段。

  要读出争吵中两个人不同的心理。

  克莱谛

  “我不是故意的”很友好

  “你这是故意的”生气

  “我在外边等你。”伤心失落的语气。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分角色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8、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同学们说一说。

  9、小练笔。写一写关于你和同学之前的一件小事。

  课后反思:

  本堂课难点重点都在于父亲的那句话,大家能体会到父亲说的自己错先认错的道理,但是不能深入理解关于“戒尺”。这把“戒尺”到底是什么呢?有的说是不敢勇于承认错误,有的说是对朋友不理解,等等。父亲的话有四方面的意思: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错了,别人没有打你,你不应该“举起戒尺”。

《争吵》教学设计6

  [设计理念]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学生透过阅读能理解课文的大致资料,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决定出材料的重难点。依据这一要求,本设计紧扣阅读提示所提出的学习目标,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感知大意,突破重点,使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资料,懂得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就应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回忆自己和同学发生争吵的经历。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揭题解题,明确目标

  1.揭示课题,学生读课题,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什么是争吵

  2.师谈话: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过争吵的经历,对争吵、和解也有必须的体会。这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两个小伙伴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争吵的故事。此刻,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阅读提示,想一想阅读提示对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提出了哪些要求。(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3.学生读阅读提示,说说阅读提示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提出了哪些要求。

  4.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读读课文,想想课文里的两个朋友在发生争吵后,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2)把父亲的话画下来,读一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说争吵中引入新课,一是为了帮忙学生读懂题目,二是为了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把课文情境同化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阅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这是让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提高略读实效的保证。

  二、自主阅读,感知大意

  1.师谈话:明白了学习要求,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要漏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我和克莱谛为什么发生争吵

  4.说说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重在粗知课文大意。依据这一要求该环节的教学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而后作简要检查。

  三、细读理解,突破重点

  1.找出父亲说的话。

  (1)师谈话: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14自然段,把父亲说的话画下来,联系上下文读一读,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想到父亲的话。

  (2)学生默读课文。

  (3)指名说说课文中几次出现父亲说的话(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2.理解父亲说的就应知错认错。

  (1)师谈话:小作者在做错事后,首先想到的是父亲说的就应知错认错。同学们读读课文,想一想我做到知错认错了吗

  (2)学生读课文思考。

  (3)指名说说我做到知错认错了吗我知错,从哪里看出来,我知错但不好意思认错,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读第5自然段,说说我当时的内心是怎样的

  (5)指导学生读第5自然段,前半部分要读出我的不安、后悔,后半部分要读出我的矛盾情绪。

  3.理解父亲说的: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1)师谈话:我后悔,因为我错了;我矛盾,因为我知错又不好意思向克莱谛认错。就在这时,克莱谛对我说:我在外边等着你!这时我又想起了父亲说的什么话

  (2)学生读句子。

  (3)说说想到父亲的话后,我是怎样想怎样做的指导学生理解防御。

  (4)克莱谛走近我,他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回读课文第四、第六自然段,想想课文为什么说克莱谛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理解克莱谛愤怒悲哀懊悔的内心变化。)

  (5)说说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后的结果怎样

  (6)师小结:真是太好了!看,在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后,我明白自己错了,可又不好意思向克莱谛认错。最后克莱谛原谅了我,让我们俩重归于好。

  4.理解父亲说的:既然你错了,就就应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就应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

  (1)师谈话:看到两个小伙伴又走到一齐,老师相信大家也必须会为他们感到十分高兴。那么,对待这件事,父亲又有什么看法请同学们一齐读一读父亲说的第三句话。

  (2)学生读句子,说说父亲为什么这样说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要点:一能够把既然、就、更等词语读得重一些,语调能够层层推进,读出父亲在火头上的情感;二要注意放慢语速,就像说话一样,读出父亲的谆谆教导,读出父亲的语重心长,让孩子听得明白,从中受到教育。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5.回读,把三句话联系起来理解。

  (1)师谈话:同学们读得真好,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位慈祥而又严格的父亲的高大形象。此刻,请同学们把父亲说的三句话联系起来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2)指名说说自己的体会。

  (3)师小结:父亲的话说了四方面的意思:要知错,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认错,要主动向别人认错,请求对方的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不能还手,只能防御;别人没打你,你不就应防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紧扣阅读提示中提出的学习要求进行,这是学习本篇略读课文的重点,也是保底要求。

  四、拓展延伸,文道结合

  1.师谈话:理解了课文资料,此刻请同学们回过头来再读全文,说说你喜欢谁喜欢他的什么也能够联系实际说说你跟别人争吵过吗你是怎样做的

  2.指名说说自己的见解或交流自己的争吵经历。教学中,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学生只要能结合课文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都是能够的;二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语句作为自己的理由支撑;三是在学生交流自己的争吵经历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适时指导。

  3.师总结谈话:这堂课,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透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小朋友,一个是懂得原谅别人,珍视同学、朋友之间的友情的孩子克莱谛,一个是知错、是非清楚、诚实懂事的孩子安利柯,我们还认识了一位善于教育孩子的好父亲。老师期望大家能从他们的身上学到更多的做人道理,珍视同学、朋友之间的友情,做一个能够谅解、宽容别人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重在联系学生实际,唤起自身的体验,深化学生对课文资料的理解。同时教师的总结谈话,意在引导学生明白做人道理,实现从课内向课外的迁移,体现文道结合的思想。

  [总评]

  本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能根据略读课文的教材特点和学习要求组织教学,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1.突出学生的自读自悟。整堂课安排了多次、多种形式的阅读训练,大部分时间为学生自主阅读时间。在读书过程中,做到读前有目的,读后有思考、有检查,这样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体验探究中把握理解文章资料,贴合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

  2.紧扣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课上,老师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大胆地放,合理地收,有助于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而学会读书,学有所得。

《争吵》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我”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背景简介

  “看到同学们今天个个精神饱满,老师很高兴。于是就很想带你们去外面的世界走一走。看,飞机起飞了。一下子就到了目的地。诶,仔细看,这是哪里啊?这个国家的形状看上去很特别,象只……。”(靴子)

  “其实这只靴子就是令人向往的意大利了。旅行开始了。……这么特别的地方就诞生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作家──德…亚米契斯。亚米契斯迫切想与你们这群可爱的中国孩子分享他和《爱的教育》这本书的故事。……其实,我们今天要学的这个故事“争吵”就是节选自这本书。”

  书课题:争吵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学习生字、词语

  “故事大意我们已经了解,可要想更深入了解这两位意大利朋友,我们就要先学习生字词。”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你的手举得真高,了不起,老师请你来。”

  “女老师带得真好,老师还想请位男同学当当男老师。”

  “哪组最自信,愿意开火车来读读。”(去拼音)

  全班齐读两遍。

  “谁能说出‘嫉妒’的反义词是什么?”(宽容)“高尚、诚心诚意。”

  出示本课生字。

  “写这些字时,你认为哪个字需要注意哪里?能给它组词吗?”

  师范写难写易错字。

  练一练:

  “将自己认为难写、容易写错的字每个在抄写本上练一遍。”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了解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3、各自轻读,要求根据人物的情绪读出语气:

  ⑴ 第一自然段介绍故事的发生,用交代的语气读,注意句号后的停顿。最后一句“我火了,骂了他一句。”表现我的情绪,读时要加重语气。

  ⑵ 下面“我”心想的一句话,仍然怒气未消,要表现出“我”内心的不高兴。报复:用敌对的行动回答对方。但又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心里想的;声调不能高,可以通过加重语气来表达。

  ⑶ 在第一段中,有两处写了克莱谛的话,我们怎么来读呢?读人物的话应该注意前面的提示语。大家在下面试着读读克莱谛的两句话,读出不同的情绪,不同的语气。

  (学生各自练习。指名读。齐读。)

  4、练习分角色朗读。

  二、阅读分析第三段

  克莱谛急忙缩回手去,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我们可能会为他们担心,是不是会打起来。事实怎样呢?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终于挨到了放学”,“终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可以不可以?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一定不是“独自”,是怎样走的呢?

  (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今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责任在“我”。可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3)。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5、分角色朗读第三段。

  三、默读第二段,边读边议,再解答

  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着重描写了“我”想向克莱蒂承认错误,又觉得不好意思的矛盾心情,也冷静地反思了一番。过去两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现。正像开头说的“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1、“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安”,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2、“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好”的表现有:帮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等等。)

  3、“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4、俩人吵架快结束的时候,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克莱蒂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的说法一样,意思一样吗?再议一议: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了)。

  5、“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

  (应该。吵架的事,他有理)

  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看来平时他们很要好,加上克莱蒂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6、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示后悔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可以知道克莱谛心里怎么想?

  (为争吵难受,争吵多么不好,要是没发生争吵有多好)

  我们朗读时“不是愤怒”,轻读;应强调“而是悲哀”。

  7、下面两人的对话怎么读,一个是后悔,一个悲哀。那“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等着你!”语气要显得无力,和第四自然段的“我在外边等你!”感情不同了,语气也变了。

  8、把父亲对“我”说过的话再读一读:“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觉得父亲的话对吗?你和小伙伴相处是这样做的吗?

  四、学习第四段

  1、“不料”是什么意思?

  2、父亲把脸一沉说的话,该怎么读?

  3、指名读父亲的话。

  4、齐读父亲的话。你觉得父亲的话讲得对吗?

  (突出:“既然……就应该……更不应该)

  5、轻声齐读全段。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在文中再找出有关父亲对我说过一些话的句子好好体会一下。共三处。

  “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

  可我心里却在想着父亲对我说过的话:“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六、小结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七、小练笔

  【板书设计】

  争 吵

  1、谁和谁争吵

  “我”安利柯 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1~4小节)

  3、争吵过程

  4、争吵结果──他俩和好

  父亲的话

  【反思】

  决定上《争吵》这一课时,很茫然。这是外国作家的作品,写的是意大利学生之间的争吵的故事。一开始很怕咱们中国孩子思想认识上与外国孩子存在差异,在理解主人公安利柯的心理变化过程有点困难。而且,这中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中外文化差异。将教材反复研究,终于定位在“争吵是发生在两个小学生之间的故事,跟学生实际生活比较接近“这一点上。

  想象总是美好的,现实比较残酷!

  最大的纰漏在于两节课时内容安排不太合理。第一课时太“清闲”,而第二课时就相对太“忙碌”了点。

  第一课时的导入部分有点拖沓。介绍意大利和作家那块更适合用于课外拓展。导入可以采用简洁、明朗式。如:“童年的生活丰富多彩,……在一起共同学习生活的同学难免有磕磕碰碰。而今天我们来看看《争吵》这个意义深刻的小故事。”

  生字教学一块基本顺畅,较好地结合了汉字的音、形、义来教学。学生落实地较扎实。其实,三年级学生已具备自学能力,故生字词教学可才用“随文教学”的方式。这样教,学生比较不容易疲倦。直接在文章句中学习生字词,学习效率更高,可以与朗读结合。

  第二课时,我想讲的太多,以至于学习重点不突出。更要命的一点是,两节课的一个通病,让学生读得不够多。该课的朗读十分重要,重点之一就是要读出两位主人公的不同性格,这对于理解课文是十分有帮助的。

  这节课有没有什么好的地方让自己回味一下呢?老师说:“小泡泡里的问题解决得不错。”这是一点点安慰,也是本人对未来的憧憬啊。

《争吵》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情感态度目标: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

  2、质疑。(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1)自读1?4自然段

  (2)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3)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4)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a、理解“嫉妒”一词。

  b、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假如你和好朋友发生争吵,你的心情会怎样?这一课讲的是两个好朋友因一件小事而发生争吵之后,他们心情有怎样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自学课文,体验探究

  1、自由读课文的5?14自然段,想想争吵之后他们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的。

  2、默读课文的第二部分,画出体现“我”和克莱谛心情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它们的含义。要求边读边动笔圈圈、画画、注注。

  3、教师巡回指导。

  三、检查自学,汇报交流

  1、体会我的表现及心情。

  (1)汇报我的表现的句子。

  (2)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我的心情变化:

  不安、后悔 想认错又没有勇气

  2、体会克莱谛的表现及心情。

  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现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克莱谛所说的“我在外边等你”同安利柯理解的一样吗?

  (1)同桌互谈看法。

  2)全班交流。

  (3)教师联系后面的段落适时点拨引导。

  (4)由此可以看出克莱谛是个怎样的人?(心胸开阔、宽容,不斤斤计较,友好待人)

  (5)指导读克莱谛的.话。

  ①指名读。

  ②教师指导:你已经读出诚恳了,如果能带着微笑读会更好,再试一遍,好吗?谁再来读?

  3、此时安利柯的心情怎样?(激动)为什么?指导读安利柯说的话“再也不了!再也不了!”师范读,后指名读,然后齐读。

  4、分角色朗读表演体会

  四、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齐读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五、小结评价人物

  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喜欢他什么?

  六、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读了这一课后,你想到了什么?

  2、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会如何处理?

  板书设计:

  15、争吵

  “我” :不安、后悔

  悲哀 跟上来

  克莱蒂:微笑 拨开尺子 像从前那样,不再吵

  温和 搭在我肩上

  (谅解的表情) (宽容的动作) (友好的语言)

《争吵》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⑴ 自读1~4自然段。

  ⑵ 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⑴ 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⑵ 理解“嫉妒”一词。

  ⑶ 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⑴ 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⑵ 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① “我觉得……多好!”

  ② 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③ 指读。

  ⑶ “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⑷ 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⑸ 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⑹ 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⑺ 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⑴ 自读9~13自然段。

  ⑵ 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⑶ 指读9~13自然段。

  ⑷ 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⑸ 分角色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⑴ 自读14自然段。

  ⑵ 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8、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板书设计】

  弄脏本子

  “我” 争吵 克莱谛

  重归于好

《争吵》教学设计10

  【设计理念】

  1、紧抓文本,通过读读,说说,议议,写写等方式,循序深入,块状推进。把课堂的教学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和探究发现的操作平台。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在不背离文本本身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3、注重课内和课外的结合,将学生生活和文本整合,读写结合,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学一致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会写14个生字;

  2、学会给课题提问题,将答案连起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明白“我”与“克莱谛”争吵的真正原因。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揭题、读题、设疑

  1、板书:

  争吵,齐读。

  2、学生针对课题提问题:

  谁与谁争吵?为什么争吵?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要求:

  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检查

  1、字音、字形:

  出示:

  嫉妒、石匠、抄写、墨水、故意、报复、服侍缩回、诚心诚意

  承认、线缝、缘故、原谅、愤怒、防御、戒尺、既然、高尚

  ⑴ 指读,请一学生当小老师,其他同学跟读。“嫉”读二声,不读四声,与“忌妒”区别。

  ⑵ “替”的第一个“夫”字的最后一笔由捺变为点;“承”中间是三个短横,不能多写或少写;“缘”的右半部分是写好这个字的难点;“愤”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右上部分;“戒”的部首是“戈”。

  2、检查朗读:

  朗读比赛,指明学生读,哪里读断或读错的地方,就坐下,然后共同纠正。

  四、了解主要内容

  1、指名回答刚才的问题。

  2、同桌之间互说。

  3、将这些答案结合板书连起来说。

  4、同桌互说。

  5、小结:

  给课题提问,后将答案连起来也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

  五、精读“为什么争吵”

  1、读完课文后,大家想跟谁交朋友?

  2、默读1~4自然段,用不同符号画出两人在这件事上的不同表现。

  3、对比朗读两人不同的表现,想想争吵的主要原因。(结合理解“嫉妒”)

  六、结课

  七、作业

  在《写字.钢笔字》中,抄写相应的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2、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回顾导入

  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是否有与同学发生争吵?都因为什么?这一课中的两个朋友因什么事而发生争吵呢?(“我”的嫉妒,故意弄脏了克莱谛的书)发生争吵之后,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

  二、自学探究

  1、自由读课文的5~14自然段,想想争吵之后他们各是怎么做?

  2、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我”心理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它们的含义。

  3、小组交流、合作学习,遇到疑难问题做好读书符号。

  4、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三、检查汇报

  1、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学习收获:

  (“我”与克莱谛吵架后,觉得很不安、很后悔,后悔自己骂了克莱谛,觉得不应该做对不起他的事;心里很想向克莱谛承认错误,又觉得太丢人;心里暗暗说向他认错,可嘴里又说不出请他原谅……)

  2、结合自己与同学间发生的争吵,感受“我”矛盾的心理。

  四、转换角度,回归整体

  1、假如你是班级的一员,你更愿意跟谁交朋友?为什么?从文中语句找出理由。

  2、教师依据学生所说的理由,及时加以梳理,确定导向。

  ⑴ 安利柯错在哪?

  (犯了错没主动认错,还误解了克莱谛的意思。)

  ⑵ 为什么说克莱谛是个高尚的人?

  (我故意弄脏了他的本子,他却主动与我重归于好)

  ⑶ 克莱谛所说的“我在外边等你”同安利何理解的一样吗?

  (联系后面的段落“我”举起尺子,做好防御工作可以看出“我”认为克莱谛是要和“我”算帐,而克莱谛的“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结合对“瞟”这个词语的理解想想克莱谛这时在想些什么呢?见了“我”却微笑并温和地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可见安利柯误会了他,克莱谛的意思是要与“我”重归于好。)

  3、小结:

  我们应从整体上认识人,克莱谛能谅解同学的过错,宽容同学,珍视同学之间的友情这值得我们跟他交朋友;“我”虽然身上有一些弱点(爱瞎猜、爱面子)和缺点(报复同学),但又能看到长处(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善于反思,是非观念清楚等),“我”的进步也是明显的,由嫉妒同学、瞎猜疑、报复同学到心里不安、后悔、知错,最后能接受同学的友爱,与同学重归于好……

  五、指导朗读,深化情感

  1、指名读“我”的话。

  2、教师指导:

  “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读出后悔的语气;

  “我又记起父亲……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这一部分,读出矛盾的心理。

  3、此时安利柯的心情怎样?(激动)为什么?指导读安利柯说的话“再也不了!再也不了!”师范读,后指名读,然后齐读。

  4、合作分角色朗读。

  六、联系实际,明理拓展

  1、读懂父亲的话:

  ⑴ 齐读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

  ⑵ 找出课文中父亲说的其它的话。

  ⑶ 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我”的行为与父亲的话对照,看看“我”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没有做到?你自己在与同学发生争吵时又有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还没做到?

  ⑷ 小结:

  父亲的话主要说了四方面的意思: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错了,别人没有打你,你不应该“举起尺子”防御。

  2、读写结合:

  写写你在平时与同学发生纠纷的一幕,并写一写你学了这篇文章后,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七、作业

  1、把父亲的话抄下来,再体会体会。

  2、组织读书小组,阅读《爱的教育》,并做好读书记录。

《争吵》教学设计11

  【原文】

  今天我和可莱谛吵架,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今天早晨,小石匠病了,老师叫我替他抄写每月故事。我正抄着,坐在旁边的可莱谛忽然碰了一下我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笔记本上,把本子弄脏了,字迹也看不清了。我火了,就骂了他一句。

  他却只是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我本来会相信他的,可是他的笑使我很不高兴。我想:“哼,得了奖,就自以为了不起了!”于是我想报复他,过了一会儿,我也碰了他一下,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可莱谛气得脸都红了。“你这是故意的!”他说着就举起手来。正好给老师看见了,可莱谛就缩回手去,说:“我在外边等你!”

  我心里觉得很不安。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可莱谛是个很好的人,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我想起那次去他家玩的时候,他帮助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的情形。还有他来我家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诚心诚意地欢迎他,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多好啊!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但是要我去向他承认错误,我却觉得太丢脸。我用眼角偷偷地看他,见他上衣肩上的线缝儿都开了,大概是因为扛多了柴的缘故吧。想到这里我觉得可莱谛很可爱。我心时暗暗说“云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却是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来。

  可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但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我回答说:“我也等着你!”我心里想着父亲对我说过的话:“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因为心里有事,老师讲的功课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时候。我在街上独自走着,听见可莱谛从后面跟上来。我手里拿着戒尺站住等他。他向我走来,我便举起戒尺准备防御。

  “不,安利柯!”可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戒尺,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还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我惊呆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我已经在他的怀抱里了。

  他吻着我说:“以后我们再不要吵架了,好吗?”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分手了。

  回到家里,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本想叫父亲高兴一下,不料父亲把脸一沉,说:“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况且你不应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说着从我手里夺过戒尺,折成两段,扔到墙角去。

  【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先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再写“我”的内心活动: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然后写克莱谛的友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两人重归于好;最后写父亲对“我”的严厉批评。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一个明是非却爱面子的“我”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为克莱谛后边的友善行为作了铺垫和暗示。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抄写、墨水、故意、报复、缩回、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不料、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出现的问题。

  【教学建议】

  1.如果有条件的话,课前布置学生读一读《爱的教育》这本书。

  2.本课要求认的字比较多,可以用熟字带生字,或者在语言环境里识记。如,“嫉”“侍”“瞟”“尚”可以分别与“疾”“寺”“票”“躺”进行比较。有几个字的读音容易弄错,也要加以强调。“嫉”读二声,不读四声;“哼”读hng,不读hēng,意思是表示不满意或者不相信;“侍”读shì,不读sì。指导写字时要抓住难点,如,“替”的第一个“夫”字的最后一笔由捺变为点;“承”中间是三个短横,不能多写或少写;“缘”的右半部分是写好这个字的难点,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笔画和笔顺:撇折,横撇,横,撇,弯钩,撇,撇,撇,捺,共九画,其中第五画是弯钩,不是竖钩;“愤”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右上部分;“戒”的笔顺是:一戒,部首是“戈”,可以与“或”相比较,可以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印象;“既”的第七笔是“”,不是“丨”。注意不要和“即”相混淆。

  3.整体感知课文时,可以采取课题质疑的办法,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以下问题: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怎样了?然后学生自主读书,并通过交流、讨论,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所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

  4.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课文较详细地描写了“我”与克莱谛吵架时的心理活动,以及吵架后的矛盾心情:当我被克莱谛碰了胳膊肘时,我“火”了,于是产生了报复的念头;“我”与克莱谛吵架后,觉得很不安、很后悔,后悔自己骂了克莱谛,觉得不应该做对不起他的事;心里很想向克莱谛承认错误,又觉得太丢人;心里暗暗说向他认错,可嘴里又说不出请他原谅。教学时,可以联系上下文让学生体会“我”吵架后的心情。课文讲述的这种情况,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生交流讨论的着力点应放在揣摩和体会文中人物的这些心理变化。这一点,同《检阅》一课有相似之处。

  5.结合重点词句的学习,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如,朗读怎样争吵的句段之前,可以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的本子之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通过讨论,理解“嫉妒”一词的含义,并有感情地朗读争吵原因和经过的段落。

  朗读“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段落,可以先深入了解争吵后“我”的表现和克莱谛的表现。如,“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读出后悔的语气;“我又记起父亲……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这一部分,读出矛盾的心理。再来看克莱谛的表现:“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结合对“瞟”这个词语的理解,想想克莱谛这时在想些什么呢?他说“我在外边等着你”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一定是想着要怎样和“我”重归于好)“我”说“我也等着你”时,又会想些什么呢?(只是想到防御)课文中以泡泡的形式提示:“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这是引导学生在关键的地方认真想一想。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联系上下文两个主人公的不同表现,体会出这两句话的含义完全不同,两个人的心理状态也完全不同。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终于挨到了放学。”这里的“挨”字读二声,是拖延的意思,用得很精妙,把“我”的犹豫、矛盾、不知该如何面对好友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学时,不但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深入体会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还可以尝试着积累、运用,学习表达。

  6.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话的意思。父亲的话散见于课文之中,共三处。可以让学生把这三句话找出来,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把“我”的行为与父亲的话对照,看看“我”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没有做到。要允许学生自由谈体会,而不必要求他们作全面系统的理解。但教师要对零散的意见作梳理或小结。父亲的话主要说了四方面的意思: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错了,别人没有打你,你不应该“举起尺子”防御。

  7.为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可以组织课堂讨论。如,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喜欢他什么?使学生在对人物行为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体会。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看法,如,有的学生能通过具体事例准确地概括人物的某种品质和个性,说克莱谛能谅解同学的过错,宽容同学,珍视同学之间的友情;有的学生能比较全面地评价别人,既看到“我”的一些弱点(爱瞎猜、爱面子)和缺点(报复同学),又能看到“我”的长处(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善于反思,是非观念清楚等);有的学生能看到别人的进步,而不是凭一时一事的表现给别人下结论,认为“我”的进步是明显的,由嫉妒同学、瞎猜疑、报复同学到心里不安、后悔、知错,最后能接受同学的友爱,与同学重归于好。总之,学生只要能结合课文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都是可以的。在交流时,要鼓励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语句作为自己的理由支撑。

  8.课后思考练习一,要求分角色朗读课文。这项活动要在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把握文中人物情感变化的基础上开展。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分角色读出人物的语气。

  第二题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在默读之前,要提出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建议学生把“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多读几遍,再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并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第三题是建议学生把父亲说的话抄写下来认真体会。父亲的话有的是“我”想起父亲曾经说过的话,有的是父亲知道了吵架这件事之后说的话,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一找,说一说(参考教学建议6)。

  小练笔,是引导读写结合的题目。在这里让学生来写写自己的事,时机非常合适。因为课文写的就是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语言朴实、真切,非常切合学生的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可以指导学生试着学习课文的写法,写出内容真实、反映同学友情的片段。小练笔要求不能过高,可以当堂完成。

  9.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如,让学生想一想:假如克莱谛没有主动与“我”重归于好,事情会怎样发展?或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会如何处理?

《争吵》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争吵》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先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再写“我”的内心活动: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然后写克莱谛的友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两人重归于好;最后写父亲对“我”的严厉批评。课文细致描述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述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一个明是非却爱面子的“我”活脱脱地展此刻我们面前,也为克莱谛后边的友善行为作了铺垫和暗示。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抄写、墨水、故意、报复、缩回、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不料、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就应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出现的问题。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资料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争吵》,齐读课题,(正音“争、吵”是翘舌音)问“争吵”是什么意思?

  2.你与同学或其他人发生过争吵吗?为什么争吵,争吵后怎样做的?谁来说一说。(学生畅所欲言)下面我们一齐来看看文中关于争吵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状况

  (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认读状况,纠正错误读音。(指名读)

  注意:嫉(jí)读音是二声,不是四声。

  “哼”的读音是hng,不读hēng。

  “侍”要区别于“寺”,读音是shì,而不是sì。

  “缩”的读音是suō。

  (2)此刻我们开火车读,看看火车能不能顺利到站。

  (3)识记生字

  过渡:大家不仅仅字音读的准确,而且读得也流利,此刻看一下怎样才能记住这些字呢?(分析难记的字)

  (4)解释词语的意思。

  大家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理解的词语有哪些?(让学生回答:查到的解释)

  报复:对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进行反击。

  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愤怒:因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

  防御:抗击别人的进攻。

  3.理清文章脉路

  (1)指名朗读课文,(随时纠正错误)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我和克莱谛之间因为本子弄脏而发生争吵以及克莱谛主动找我和解的事。告诉我们要宽容、知错就改。)

  (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出示:课文按( )顺序叙述的,第( )自然段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 );第( )自然段写我的( ):为吵架而( ),又没有勇气( );第( )自然段写克莱谛用( )化解了矛盾,两人重归于好;第( )自然段写父亲对我的( )。

  (3)小结:同学们真会分析,课文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我”和克莱蒂之间发生的事情,今后大家在写叙事作文的时候,要学会这种写作方法。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学生朗读。

  2.写这些字时,你认为哪个字需要注意哪里?给大家提个醒。

  “替”的第一个“夫”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墨”字是上下结构,上黑下土。和“默”相比较。

  “承”的第二笔是弯钩,而不是竖钩,中间是三横。

  “缘”的右半部分,注意笔画和笔顺:撇折、横撇、横、撇、弯钩、撇、撇、撇、捺。

  “愤”注意右部分的上半部分。

  “毕”的上面是“比”,而不是“化”,不要写成“华”。

  “戒”的笔画:横、横、竖撇、竖、弯钩、撇、点;和“或”相比较,偏旁相同,都是“戈”。

  “既”的右部分不是“无”,要区别于“即”。

  3.教师范写难字。

  4.学生书写,教师随机指导。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生字新词,你还记得吗?

  2.出示生字词。指名读生字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3.请同学们快速的朗读课文,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过渡:看来上节课同学们学习的很认真,都记住了课文的生字和主要资料。这节课,我们就透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资料。

  二、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4自然段)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1~4自然段,想一想:文中两个小主人公为什么发生争吵?

  2.他们为什么发生争吵?用文中的话说一说。

  (1)课件出示句子:

  我正抄着,坐在身旁的克莱谛忽然碰了我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笔记本上,本子被弄脏了,字迹也看不清了。

  过了一会儿,我也碰了他一下,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①谁愿意把这两个句子读一遍。

  ②你发现了吗,这两句话中有一个相同的动词?(碰)

  ③这两个碰有什么不同吗?(克莱谛:不留意我:故意)

  ④你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a.“他只是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从他“微笑着”向我解释看出来)

  b.“于是我想报复他。”(从“报复”这个词看出来)

  (2)明白我为什么想报复吗?(我嫉妒他)嫉妒是什么意思?( )

  ①你从哪里看出“我”嫉妒克莱谛?(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我想报复他。)这是什么描述?(心理描述)

  ②指导句子朗读。谁能读出他嫉妒的心理?

  (3)那他们对待碰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呢?

  课件出示句子:

  我火了,骂了他一句。

  克莱谛气得脸都红了。

  克莱谛急忙缩回手去。

  ①找得真好,愿意读一次吗?

  ②我在对待克莱谛的碰是什么态度?为什么?(火、骂)

  ③能把我的样貌读好吗?

  ④克莱谛是怎样做的?(气、缩)这两句抓住了克莱谛什么描述的?(语言和动作)从他的动作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克莱谛?(宽容待人)

  ⑤能读出来吗?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

  1.争吵过后,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请同学们默读第5—8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吵架后我的表现,用波浪线画出克莱谛的表现,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写写感受,待会儿我们来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1)我们先来看一看安利柯的表现,谁想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下。

  a.出示句子:

  ①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不安)

  ②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后悔)

  ③阿,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是该有多好!(后悔自责)

  ④想到那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但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样也说不出来。(矛盾)

  b.指导朗读。你们的体会很深,请你带着这种后悔、矛盾的情绪体读一读这些句子。(自读,教师指名读,评议)

  (2)正当我犹豫不决时,克莱谛有什么表现?

  出示句子:

  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a.“瞟”是什么意思?(“瞟”用眼睛斜着看)

  b.此时的克莱谛心里在想什么?(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感到好朋友为一点小事闹成这样不值得。)

  c.为什么要说“不是愤怒,而是悲哀”?(他对安利柯的做法难以理解)

  d.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克莱谛对“我”行为感到悲哀。)

  e.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种情绪读出来吗?

  (3)过渡:吵架过后,一个感到后悔,一个感到悲哀。下面看看他们的对话。

  出示:

  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我回答说:“我也等着你。”

  a.克莱谛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想的一样吗?(说法一样想法不一样:克莱谛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

  b.引导学生读好他们的对话。(同桌合作练读对话,找同桌两人朗读)

  (4)我一边想着怎样应对克莱谛一边听课,你想此时的我能听进老师的讲课吗?(不能)

  a.“毕竟”怎样理解?(到底)

  b.联系实际,谈想法:课堂上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心里什么感觉?(学生可能说出时间过的慢之类的话)

  过渡:克莱谛将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对待“我”,事情的结果怎样,我们之后学习课文。

  3.学习第三部分(第9-13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9-13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重点汇报交流以下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用“最后挨到了放学”?说明什么?(“最后、挨”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想的只是防御。)

  ②当“我”向克莱谛举起尺子时,克莱谛是怎样做的?

  出示: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③这是什么描述?(表情、动作、语言)透过这些描述,能够看出克莱谛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哪些词能够体现出来?(说明克莱谛宽容、友爱待人,透过“微笑”“温和”两词体现出来。)

  ④“我”为什么两次说“再也不了”?

  (是因为自己内心激动,“我”被克莱谛的宽容、友爱精神所感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3)指导分主角朗读(9-13自然段),要读出克莱谛的真挚感情,读出“我”的高兴之情。

  4.学习第四部分(14自然段)

  过渡:我和克莱谛和好了,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本来想让父亲高兴一下,没想到父亲却严厉地批评了我。

  出示:既然你错了,就就应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就应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1)自己读读父亲的话,你体会出什么?(你如果错了,就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你错了,别人没打你,你不就应“举起尺子”防御。)

  (2)你们的体会很深刻,其实父亲的话在文中不止一次的出现,还有两处,快速浏览找出父亲的话。

  a.学生说,教师出示父亲的话。

  就应知错认错。

  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b.你再来读读父亲的话。有什么新的体会吗?(明白自己错了,要承认错误;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不能还手,只能防御。)

  (3)小结:父亲的话说了四方面的意思:要知错,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认错,要主动向别人认错,请求对方的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不能还手,只能防御;别人没打你,你不就应防御。

  (4)最后让我们齐读一遍父亲的话,记住父亲的教诲,学生齐读。

  三、拓展延伸,升华理解

  1.课文学完了,那么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呢?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谈观点。

  2.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板书:互相宽容、团结友爱)

  3.总结:课文虽然讲了一件平凡小事,却告诉了我们要宽以待人的道理,期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宽容别人,与别人团结友爱,做一个人人喜欢的人。

  四、课后作业

  1.抄写父亲说的话。

  2.小练笔:写一写你和同学之间发生的故事。

  3.推荐阅读《爱的教育》。

  板书设计:

  争吵

  我—————克莱谛

  和好

  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红笔)

《争吵》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默写石匠﹑抄写等14个词语。

  2.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了解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各自的表现。领悟父亲说的话的真正含义。

  4.逐步懂得同学之间就应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父亲话中的深刻含义。

  2懂得同学之间就应团结友爱,互相宽容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2.学生收集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有争执的小事。

  3.准备彩色卡纸,剪刀。

  教学方法:

  诵读感知法讨论交流法表演感受法

  一、导入

  1.听写石匠等词语。

  2.讲《铅笔和橡皮擦争功》的故事后提问,这个故事里的主人翁铅笔和橡皮擦因争功而发生了什么揭示课题,并且板书《争吵》。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flash动画听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泡泡一:课文讲了谁与谁在争吵(我和克莱谛)

  板书我克莱蒂

  2.请生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14自然段,找出大屏幕中问题相应的答案,用横线标出来,然后抽学生说说。具体体会克莱蒂是无意,我是有意的行径,

  泡泡一:他们为什么争吵(克莱蒂不留意用墨水弄脏了我的本子,我嫉妒他获奖,报复他。)

  泡泡二: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资料(我和克莱蒂争吵的原因。)

  板书争吵原因

  3.请生开火车的形式读课文58自然段,讨论交流找出大屏幕中问题相应的答案,用波浪线标出来,然后抽学生说说。

  泡泡一:我与克莱谛争吵后的表现是怎样的(我很后悔,克莱蒂用眼睛瞟我,说在外面等我。)

  泡泡二: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结合对瞟的理解,想一想克莱蒂这时在想些什么呢﹙他误会我了,我们不该这样,我们就应好好沟通一下。﹚

  泡泡三:他说我在外面等你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而我说我也在外面等你又是想的什么俩人想的一样吗﹙不一样。克莱蒂:让我认真听讲;我:表愧疚,只防御,不还手。﹚

  泡泡四:那在这一部分中,主要讲了什么资料呢用你的语言表述看看。﹙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内心活动。﹚

  板书后悔吵架

  4.请生分主角朗读课文913自然段,讨论交流找出大屏幕中问题相应的答案,用三角形标出来,然后抽学生说说。

  泡泡一:最后挨到了放学,为什么不说是等,而说是挨,那里的挨用得真好!好在哪儿呢﹙把我的犹豫矛盾,不知该如何应对好友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请生归纳这部分的段意,并且板书:重归于好。

  5.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然后思考问题。

  泡泡一:从课文内找出父亲说过的话,想一想我的行为与父亲的话对照,有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没有做到﹙既然你错了,就就应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就应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板书:受到教育。

  6.同学们细读课文,分主角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我的.扮演者:透过表演,你体会到了争吵前后的心理变化吗﹙嫉妒后悔受教育认错﹚

  四、拓展练习

  泡泡一:假如克莱蒂没有主动和我重归泡泡一于好,事情会怎样发展

  泡泡二: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并且说说理由

  克莱谛:宽容大度、吃苦耐劳、孝敬父母、生活俭朴、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我:脾气暴躁﹑知错就改的孩子。

  泡泡三:同学之间难免磕磕碰碰,对吧那请讲一件你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泡泡四:用剪刀把彩纸剪成你们自己喜欢的形状,并且写上表示歉意的话语,送给你的好友,握握手,表达你们之间的深厚友情。

  板书设计:

  争吵

  我,克莱谛

  吵架原因

  后悔吵架

  重归于好

  受到教育

  互相宽容,团结友爱

《争吵》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认识、学会本文的生字新词,辨识“争吵”“争论”“争执”的不同意义;读懂“我”和克莱蒂争吵的起因、争吵后各自的表现。

  2.感情朗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

  3.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读成“j@”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儿”。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ou”,不要读成“du”的音。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ai”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ai)着我”、“挨(ai)家挨(a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u))”应读轻声。“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竟”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三、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概括自然段段意

  2.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根据结构段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内容: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求下,我们和好了。回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

  四、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五、指导书写

  1.请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想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写才美观。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范写比较难写的生字,如“缩、缘、既”等字。

  3.练习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评议。

  【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阅读分析第二~四段,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体会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有什么表现,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认读生字。

  2.挑选自己喜欢的生字,找找朋友。

  3.查字典辨析“争吵”“争论”与“争执”有什么不同?

  ⑴争吵:因意见不合大声争辩,互不相让。⑵争论:各执己见,互相辩论。⑶争执:争论中各执己见,不肯相让。)

  4.过渡引入:我们在初读课文时,知道了他们为什么而争吵,下面让我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解决的,结果怎么样。

  二、细读课文,研读重点句

  (一)研读第二段

  1、研读争吵的句子。

  (1)默读有关自然段,边读边找一找安利柯他们“大声争辩”的句子。

  (2)学生讨论,屏幕板书映示:

  (3)这里③④都是“我在外面等你”你认为两句意思一样吗?

  (说法不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谛说的“在外面等我”,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面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

  (4)联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5)学生试读,评价。

  (6)教师指导朗读。

  (①句表示生气,应读出愤慨的语气。②句表示余怒未息,也应读出强硬的语气。③句表示强调,语气应加重。④句表示“我”不甘示弱,语气也应稍重。)

  (6)师示范朗读,学生练读。

  2、研读争吵后各自心理活动和言行举止句子

  (1)争吵后“我”有怎样的心情?“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安”,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2)“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3、“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4、从安利柯争吵后的这些心理活动和言行举止中,你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是从哪些句子读懂的?

  5、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示后悔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二)细读第三段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终于挨到了放学”,“终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可以不可以?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一定不是“独自”,是怎样走的呢?(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今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责任在“我”。可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4)。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三)研读文章末段“爸爸的教诲”。

  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让你最受启发的是哪一句话,并说明理由。

  ★“既然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人原谅,更不应该向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1)“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

  (2)议一议,再回答。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希望“我”告别错误,永远友好待人。父亲的教育应该说是及时的、深刻的。)

  (四)小结读后感受:

  1、讨论: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喜欢他什么?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作业练习】

  1.抄写课文中爸爸的话。

  2.说说自己曾经与同学之间发生的故事,自己认为有趣的可以写下来。

  【板书设计】

  15争吵

  弄脏本子

  “我”争吵克莱谛

  后悔悲哀

  知错重归于好宽容

《争吵》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前提测评──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认定目标

  教学目标1、2。

  三、导学达标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⑴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⑵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2、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⑴ 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⑵ 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3、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⑴ “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⑵ “为什么争吵”:

  ① 自读1~4自然段。

  ② 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前提测评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认定目标

  教学目标2、3。

  三、导学达标

  1、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⑴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⑵ 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⑶ 学生自读1~4自然段。

  ⑷ 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 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 理解“嫉妒”一词。

  ③ 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⑸ 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 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 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 “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 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 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 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 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⑹ 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 自读9~13自然段。

  ② 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 指读9~13自然段。

  ④ 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 分角色朗读。

  ⑺ 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 自读14自然段。

  ② 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⑻ 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2、说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三、布置作业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赞许( ) 争辩( ) 聚精会神( )

  2、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⑴ 西沙群岛( )风景秀丽,( )物产丰富。

  ⑵ ( )他们笨,( )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⑶ ( )在校内或校外,我们( )应讲文明。

  3、用“不是……而是……”造句。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讲 兄弟俩争论不休

  问 同学们各抒己见

  听 赞许

  【参考资料】

  亚米契斯(1846~1908)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意大利作家,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曾参加解放意大利的战斗。退役后担任军事刊物的记者,发表特写、报道、短篇小说,后汇集为《军营生活》出版。他周游世界各国,撰写了许多游记,以明快、新颖的笔触,记叙各国的风土人情,同时贯串了向意大利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

【《争吵》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争吵》教学设计01-21

争吵教学设计03-06

《争吵》教学设计07-06

语文下册《争吵》教学设计08-23

《争吵》教学反思01-16

争吵的教学反思07-30

《争吵》教学反思15篇10-14

《争吵》教学反思(15篇)09-02

争吵教学反思15篇08-28

《争吵》教学反思(汇编15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