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分数》教学设计

《分数》教学设计

时间:2023-01-21 12:23:2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分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数》教学设计

《分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

  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谈话: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指名板书1/2)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谈话: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演示,学生读)

  3、谈话:“分数该怎样写呢?”(如果是B种情况,让学生讲,师补充;如果是A种情况,师讲解并示范)“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

  4、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活动要求:拿出老师发的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学生的作品贴在1/2下面。

  “还有谁与他的折法不一样的?”

  提问:他是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吗?还有不一样的吗?(选择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贴在1/2下面)

  5、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谈话: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分数吗?

  (1)(课件出示第1题)学生读题目。

  指导完成第1幅图。“这幅图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这其中的一份怎样表示?请在括号里表示出来。”“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用1/3来表示?”

  其余几幅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集体反馈。“怎样表示?为什么?”

  (2)(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目。

  交流:你选第几幅图?为什么?其他三幅图有什么问题?

  强调:只有把一个图形或者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教师板书:1/2、1/4、1/8,让学生读出各数。

  谈话:“看到这三个分数,你能说出它们谁大谁小吗?”(学生猜测,交流)“究竟谁说的有道理呢?需要大家动手来验证一下,请从老师为你们提供的学具里选择合适的学具,折一折,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发现。”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2、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1)、(课件出示第3题)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一样长)

  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该怎样表示?

  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会表示吗?(生答,师演示)

  你能根据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出这三个数的大小吗?

  (2)、(课件出示第5题)指名读题目,并说出题目的要求。

  学生独力完成,集体反馈。

  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图。

  谈话: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谈话: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2、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让我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分数,好吗?

《分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体验运算定律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练习纸、课件、课前搜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已经有不少的旅游景区和名胜古迹被列入世界遗产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中国的古老与文明。(出示课本情境图)

  2、师:请看: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说)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后,然后汇报交流。生1:故宫的占地面积是多少?生2:人工墙体长多少千米?生3:天然山险墙有多少千米?生4:壕堑有多少千米?

  生5:长城中人工墙体和山险墙共长多少千米?

  师:看到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老师想知道人工墙体长多少千米?你会解决吗?(会)指名学生回答。师: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呢?生:因为这是求的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所以用乘法。师:你说的真完整。这是我们前面学过的分数乘法。那是不是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可以用分数乘法解决呢?我们接着看。(课件出示)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二、自主探究,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感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信息、分析题目并找出数量关系。生说数量关系。课件出示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尝试列示计算。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学生独立写在练习纸上,教师巡回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找出两份典型的做法,做完后,指两名学生代表到前面板演,板演后让这两名学生分别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①272×1/4=68(公顷)

  ②272×1/4+4 68+4=72(公顷)

  =68+4

  =72(公顷)

  师:请你说一说你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两名学生讲完后,大家看,在这个分数的乘加综合算式里,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指名学生回答,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这样算的。

  师:哦,原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整数混合运算有关系啊,好!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指两名学生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生1:有乘除,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生2;只有加减或乘除,按顺序算。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师:看来大家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还不错,刚才大家都认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那你能来说一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学生齐说)教师板书: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

  三、进一步理解体验整数的运算律适用于分数。

  师:下面我们接着解决第二个问题(出示问题):长城中人工墙体和山险墙共长多少千米?请同学们继续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把你的想法写在2号练习纸上。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纸上,教师巡回指导。做完后,指两名学生代表板演。板演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①8800×7/10+8800×1/

  4 ②8800×(7/10+1/4)=6160+2200

  =8360(千米)

  =8800×19/20 =8360(千米)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先学生独立思考,同桌可以相互讨论、商量后,指名学生汇报想法。

  生1:我是先算的人工墙体和山险墙各有多少千米,再算一共有多少千米?

  生2:我是先算的人工墙体和山险墙一共占长城全长的几分之几,再算一共有多少千米?

  师:这两位同学说的大家听明白了吗?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第二道算式用了简便算法。

  师;奥,简便算法,那是运用了哪种简便算法呢?生:分配律。

  师:由此,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

  师:说到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回想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生: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

  师:看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板书:运算定律同样适用

  四、实践应用。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有关世界遗产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够解决单纯分数乘除法解决不了的一些问题,还有……(引导学生总结)

  1、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一样。

  2、整数的运算律适用于分数。

  3、解决问题可灵活选用简便的方法来解决。)看下面的题目,你会吗?

  1、先说后做。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回答,并说一说理由。

  2、辩对错。让学生说出错的理由,并说出正确的顺序。

  3、解决问题,巩固对整数运算律适用于分数运算的理解。学生独立做完后,指名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及简便的算法。

  五、课堂总结。

  师:一节课下来,你来说一说有哪些收获?

《分数》教学设计3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5——76页的例1——例5。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通过学习,培养生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

  2、过程与方法:先一起认识2(1),在通过动手操作,创造认识更多的分数,从而掌握分数的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并读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四、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练习题),为每个小组准备不同形状的纸若干张,胶水,剪刀。

  2、学生准备: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每年的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中秋节这一天,家家都要围在一起吃月饼。今年的八月十五这一天,强强一家也围在一起吃月饼,强强和弟弟看着香甜的月饼馋得直流口水,嚷嚷和吃月饼。可妈妈说:“吃月饼可以,我得先考考你们。”

  “14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几块?”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8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几块?”

  2、老师看他俩回答得这么好,决定奖励给他俩一块大月饼。(师拿出一个圆形纸片,分成大小不一的两部分。)

  问:“你们看,老师这样分公平吗?为什么?”

  接着问:“要分的大小一样,得怎么分?”(让学生知道平均分才公平)

  师:“那我到底要分给他俩几块呀?”(生回答)

  师由此引出课题,并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学习二分之一

  1、同学们,你们从老师给你们的纸中选择一张试着分分它的二分之一吗?(学生动手分)

  2、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让两名生回答)

  3、师:同学们都是对折以后分成了大小相同的两部分,这样分我们我们叫(生答,师板书:平均分)

  4、师:谁能用上“平均分”这三个字,再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指名生回答)

  5、师:老师就把这块月饼奖励给他俩(师边说边把圆剪开,粘在黑板上)强强拿着月饼可高兴了,他说(课件出示:把一块月饼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指名读这句话

  问: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生答后进行辩论)

  6、师:看来平均分是产生分数的前提,平均这两个字能不能漏掉呀?(屏幕出示正确的话,并把平均两个字变成红色)你们看看这句话,那个字词还很重要?

  生观察后回答,是引导生注意“每份”、“它的”两个词,并把这两个词变成红色。

  7、面和你小组的同学说说你刚才分的过程,注意要把那些特别重要的词突出出来。(生小组交流)

  8、我们认识了二分之一,那谁能试着写写二分之一?(生到黑板上写,是再强调分数的正确写法)

  (三)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1、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二分之一,其实这个大家族中还有许多新朋友等着我们去认识,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能够运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创造出更多的分数,赶快行动起来吧。

  2、生用不同形状地纸动手创造分数,并把它贴在黑板上,用分数表示出来。

  3、师有选择的.让生说说意义。

  4、同学们,你们真聪明,用自己的小巧手创造了这么多分数,像2(1)、3(1)、4(1)、8(1)……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5、我们创造出了这么多分数,我们来观察一下,分数和我们以前学的整数一样吗?那不一样?(生答)

  让生看书,了解各部分名称,是相应板书。

  (四)、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

  1、选择能用4(1)表示的图。

  2、为涂色部分写分数或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3、写分数,看看每个小图形各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师发给每组图片,小组讨论后交流)

  (五)联系生活,谈分数生活中的运用。

  生自由交流在生活中发现的分数

  (六)升华总结

  师:是,不仅这些图形和纸片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有数学的存在,课下,同学们到生活中去发现更多的分数,下节课交流。

《分数》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经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3、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分数的`计算。

  教具运用:

  PPT课件

  一、提纲导学

  1、复习导入。

  (1)、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0.5 0.75 0.2 0.9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

  3/4 7/8 19/5 让学生说一说小数和分数是怎样相互转换的?

  2、导学提纲:

  (1)、用红笔画出关键句,题中讲的是哪两个量在进行比较,单位“1”的量和比较量分别是什么?并相应列出等量关系式。

  (2)、尝试列出算式,看一看列出的算式和我们前边学习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并尝试计算。

  (3)、怎样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小数乘以分数?

  3、自学设疑

  二、合作互动

  1、小组讨论导纲中的问题。

  2、展示评价。

  (1)根据“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 可知,应该把松鼠欢欢的身体长度看作单位1”,欢欢的尾巴长度=它的身体长度×3/4 ,也就是求2.1dm的 3/4 是多少。

  (2)之前学习的是分数乘以整数、分数乘以分数、这节课里面式子里出现了小数。

  (3)可以把2.1化成分数,将原式转化为分数乘分数计算。还可以把 3/4 化成小数,将原式转化成小数乘小数计算。 因为2.4是4的0.6倍,所以根据整数乘分数的约分计算,可以将小数2.4与分数的分母4直接用4约分,将分母转化为1。所以还可以把分数的分母和小数直接约分。

  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1)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2)如果所乘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

  (3)小数和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单。

  3、质疑解难:在计算小数乘分数的时候,怎样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导学归纳: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训练

  1、先思考每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做?哪种方法更简便?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美国人均淡水资源量约为1.38万立方米,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美国的 1/6 。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是多少万立方米?

  3、编题自练

  4、布置作业:练习二”第2、3题。

《分数》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掌握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

  学重点

  掌握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0.45÷15 1.53-0.7 0.4×0.8 4.8×0.02 0.3÷1.5

  0.8-0.37 7.8+0.9 0.8×0.5 14-7.4 32+1.68

  2.口答.

  (1) 各表示什么意义?

  (2)2个 是几分之几? 5个 是几分之几? 12个 是几分之几?

  3.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教师提问: , 表示什么?(表示1与 的和)

  二、探究新知.

  你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那你能把3和 化成假分数吗?今天咱们就来学习 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板书课题)

  (一)教学例5.

  1.例5.把1化成分母分别是2、3、4、5……的分数.

  出示图片:

  2.分别用分数表示出图中阴影部分.(板书)

  教师提问: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

  3.分组讨论:这说明了什么?

  1可以化成分母是任意分数的假分数.

  4.学生举例.

  (二)教学例6.

  1.例6.把2和5分别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2.学生分组讨论:把2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应怎样想?

  想:1里面有3个 ;2里面有(3×2)个 ,即 ,所以

  3.学生试做:把5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教师提问:怎样把2和5化成分母是其他数的假分数?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归纳:整数都可以化成分母是任意自然数的假分数.把整数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的乘积作分子.

  4.思考:怎样把1、2和5分别化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

  归纳总结:把一个整数化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假分数的分子就是这个整数本身,所以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5.练习.

  (三)教学例7.

  1.例7.把 化成假分数.

  出示图片

  2.分组讨论: 是由哪两部分合成的?怎样把 化成假分数?

  明确: 由整数部分2和分数部分 合成.把 化成假分数时,先把整数2化成分数 ,再把它和真分数部分合起来. 是10个 , 是4个 ,合起来是14个 ,就是 ,所以 .

  3.总结: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

  4.练习:把下面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四、随堂练习.

  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1 ○1 ○1 ○

  ○2 ○4 ○ ○

  五、布置作业.

  把下面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六、板书设计

  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例5.把1化成分母分别是2,3,4,5,…的分数.

  例6.把2和5分别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例7.把 化成假分数.

《分数》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自主、合作探索意识及解决问题策略优化的思想能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学习数学的感受,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做的风筝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1/2× 3表示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二、基础练习

  1、的3倍是多少?

  2、10个是多少?

  订正时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三、专项练习

  1、自主练习第4、5、6题

  这三题是运用分数和整数相乘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教学时,要让学生自主进行,重点放在探究列式的理由和计算的方法上。

  2、第8题是求正方形周长的题目。练习时,可让学生先回顾一下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然后列式计算。

  3、第7、10题

  这两道题是直接写得数的题目。练习时,可让学生先约分,然后进行口算,这样速度比较快一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这样的题目时,数不宜过大,要求不宜过高。

  4、第9、12题

  这两道题是学生自己独立作,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问题的。

  四、合作总结

  这节课你巩固了那些知识?

  五、创意作业

  同桌出题交换解答,交换批改,共同提高。

《分数》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经历预测猜想——实验分析——合情推理——探究创造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

  2.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把一个分数化成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或指定的分子做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为学习约分和通分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是互相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验到数学验证的思想,培养敢于质疑、学会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故事情景引入

  同学们,每年的中秋节你们都会吃什么呢?对了,月饼。中秋吃月饼是我们中国传统风俗。去年的中秋节,易老师的邻居李奶奶家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大家想不想知道?

  好,既然大家都这么好奇,就张开小耳朵认真听。去年的中秋节呀,李奶奶家的孙儿小红、小明、小兵都来了,家里可热闹了。李奶奶笑得合不拢嘴,她拿出一个又大又圆的月饼,对孙儿们说:“孩子们,奶奶给你们分月饼了。老大小红,奶奶分这块月饼的`1/3给你,老二小明,奶奶分这块月饼的2/6给你,老三小兵,奶奶分这块月饼的3/9给你,(边讲边贴出名字和三个分数)你们同意吗?”奶奶的话刚讲完,小红就嘟着嘴叫了起来:“奶奶你不公平!分给小兵的多,分给我的少!”小明连忙叫着:“奶奶不公平,奶奶偏心!”只有小兵在偷着乐。

  同学们,你们觉得奶奶公平吗?现在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讨论完了请举手。

  生甲:“我觉得不公平,小红分得多。”

  生乙:“我觉得小明分得多。”

  生丙:“我觉得公平,他们三个分得一样多。”

  师:“看样子我们班的同学也争论起来了,到底李奶奶的月饼分得公不公平,上完这一节课同学们就会明白了。”

  二、新授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同学们请你们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学具袋,看看袋子里有些什么呢?(圆片)有几张?(三张)”

  请你们把这三张圆片叠起来,比一比大小,看看怎么样?

  生:“三张圆片一样大。”

  1.师: “ 下面我们就用三张一样大的圆片代替月饼,象李奶奶一样来分月饼了。”

  首先,请在第一张圆片上表示出它的1/3;

  再在第二张圆片上表示出它的2/6;

  然后在第三张圆片上表示出它的3/9。

  好了,大家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指导)

  2. 师:“分完了的请举手?

  老师跟你们一样,也准备了三张同样大小的圆片。(边说边操作,同样大)

  下面请哪位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把第一个圆片平均分成三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三分之一。”

  生:“把第二个圆片平均分成六份,取其中的两份,就是它的六分之二。”

  师:“那九分之三又是怎么得到的呢?大家一起说。”

  生:“把这块圆片平均分成九份,取其中的三份,就是它的九分之三。 ”

  (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操作,分完后把圆片贴在黑板上。)

  3. 师:“同学们,观察这些圆的阴影部分,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原来三个圆的阴影部分是同样大的。

  师:“ 现在再来评判一下,奶奶分月饼公平吗?为什么?”(请几名学生回答)

  生:“奶奶分月饼是公平的,因为他们三个分得的月饼一样多。”

  师:“现在我们的意见都统一了,奶奶是非常公平的,他们三个人分的月饼一样多。那你觉得1/3、2/6、3/9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怎么样呢?”

  生甲:“通过图上看起来,这三个分数应该是一样大的。”

  生乙:“这三个分数是相等的。”

  师:“刚才的试验证明,它们的大小是相等的。”(板书,打上等号)

  4. 研究分数的基本规律。

  师:“我们仔细观察这一组分数,它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甲:“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变了,大小没变。”

  师:“那它的分子分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让我们从左往右看。

  第一个分数从左往右看,跟第二个分数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乙:“它的分子分母都同时扩大了两倍。”

  师:“跟第三个分数比,它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回答)对了,它的分子分母都同时扩大了三倍。

  再引导学生反过来看,让学生自己说出其中的规律。(边讲边板书)

  教师小结:“刚才大家都观察得很仔细,这组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同,它们的大小却一样,那么,分子分母发生怎样变化的时候,它的大小不变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总结一下,好吗?”

  学生发言

  小结:像分数的分子分母发生的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

  5. 深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什么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呢?就你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学生讨论后发言)

  师:刚才同学们都用自己的语言说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的书上也总结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现在请打开书看到108页。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是你说得好,还是书上说得好,为什么?

  齐读分数的基本性质,并用波浪线表出关键的词。

  生甲:我觉得“零除外”这个词很重要。

  生乙:我觉得“同时”“相同”这两个词很重要。

  师:想一想为什么要加上“零除外”?不加行不行?

  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商不变的性质讨论,为什么加“零除外”。

  教师小结:“以三分之一这个分数为例,它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零,行吗?不行,除数为零没意义。所以零要除外。同时乘以零呢?我们就会发现,分子分母都为零了,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里,分母又相当于除数,这样的话,除数又为零了,无意义。所以一定要加上零除外。”(边讲边板书。)

  三、应用

  1.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到底又什么用呢?老师告诉你们,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就能变魔术一样,把一个分数变成多个跟它大小一样,分子分母却不同的新分数。下面就让我们来变个魔术。

  2.学生练习课本例题2,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做。

  3.学生自己小结方法。

  4.按规律写出一组相等的分数。

《分数》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体验运算律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练习纸、课件、课前搜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已经有不少的旅游景区和名胜古迹被列入世界遗产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中国的古老与文明。(出示课本情境图)

  2、师:请看: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说)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后,然后汇报交流。

  生1:故宫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生2:人工墙体长多少千米?

  生3:天然山险墙有多少千米?

  生4:壕堑有多少千米?

  生5:长城中人工墙体和山险墙共长多少千米?

  师:看到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老师想知道人工墙体长多少千米?你会解决吗?(会)指名学生回答。

  师: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呢?

  生:因为这是求的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师:你说的真完整。这是我们前面学过的分数乘法。那是不是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可以用分数乘法解决呢?我们接着看。(课件出示)

  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二、自主探究,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感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信息、分析题目并找出数量关系。生说数量关系。课件出示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尝试列示计算。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学生独立写在练习纸上,教师巡回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找出两份典型的做法,做完后,指两名学生代表到前面板演,板演后让这两名学生分别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①272×1/4=68(公顷)

  ②272×1/4+4=68+4=72(公顷)

  师:请你说一说你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两名学生讲完后,大家看,在这个分数的乘加综合算式里,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指名学生回答,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这样算的。

  师:哦,原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整数混合运算有关系啊,好!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指两名学生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生1:有乘除,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生2;只有加减或乘除,按顺序算。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看来大家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还不错,刚才大家都认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那你能来说一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学生齐说)教师板书: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

  三、进一步理解体验整数的运算律适用于分数。

  师:下面我们接着解决第二个问题(出示问题):长城中人工墙体和山险墙共长多少千米?请同学们继续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把你的想法写在2号练习纸上。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纸上,教师巡回指导。做完后,指两名学生代表板演。板演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①8800×7/10+8800×1/4

  ②8800×(7/10+1/4)=6160+2200=8800×19/20=8360(千米)=8360(千米)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先学生独立思考,同桌可以相互讨论、商量后,指名学生汇报想法。

  生1:我是先算的人工墙体和山险墙各有多少千米,再算一共有多少千米?

  生2:我是先算的人工墙体和山险墙一共占长城全长的几分之几,再算一共有多少千米?

  师:这两位同学说的大家听明白了吗?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第二道算式用了简便算法。

  师;奥,简便算法,那时运用了哪种简便算法呢?

  生:分配律。

  师:由此,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

  师:说到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回想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整数乘法的运算律?

  生: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

  师:看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板书:运算律同样适用

  四、实践应用。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有关世界遗产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够解决单纯分数乘除法解决不了的一些问题,还有。

  引导学生总结

  1、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一样,

  2、整数的运算律适用于分数。

  3、解决问题可灵活选用简便的方法来解决。

  看下面的题目,你会吗?

  1、先说后做。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回答,并说一说理由。

  2、辩对错。让学生说出错的理由,并说出正确的顺序。

  3、解决问题,巩固对整数运算律适用于分数运算的理解。学生独立做完后,指名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及简便的算法。

  五、课堂总结。

  师:一节课下来,你来说一说有哪些收获?

《分数》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分数表示具体数量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2、在理解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意义中体会统计概率的随机现象,感受到试验的次数越多频率越接近概率。

  3、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表示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意义。(这个地方我的意思是理解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和用分数表示他的事物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中,体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必要性。

  师直接出示书中的情景:依次出示书中的五个盒子(1)两个红球(2)两个白球(3)一个红一个白(4)三个白5个红(5)5个红3个白(这个地方把教材的数字稍作了改动,主要是为了后面的实验更有利于学生发现,试验次数越多频率越接近概率。)

  问题:分别从这些盒子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说一说从不同的盒子里摸出白球的可能性。

  预设:学生可能会

  1、利用学过的不可能、一定、可能性相等、可能性小、可能性比较大来回答。

  2、也可能直接用分数来回答。

  师根据不同的情况作不同的导入

  1、可能性大有多大呢?具体大到什么程度呢?就向说你已经很大了,到底有多大呢?你需要告诉人家你今年11了。一样可能性的`大小也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要来研究的问题。板书:用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这位同学不但知道了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还能用一个数来具体表示可能性的到底有多大,那么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来重点研究的问题。板书:用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设计意图: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根据学过的可能性知识或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学习新知的起点:或者直接用不可能、一定、可能等语言来表达;或者直接用数据分数来表达。教师及时地调整教学的策略。另这个地方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进一步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必要性。用语言来表达可能性有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学习把可能性的语言转化为数据来表示。

  二、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1、理解不可能事件用数据0来表示

  师:不可能摸到白球我们可以用几来表示呢?你同意吗?为什么?

  2、一定能摸到白球用数据1来表示。

  设计意图:先处理不可能和一定两个确定的事件用数据如何表示的目的是

  1、通过这种描述语言转化为数据表示的过程,为后续用分数表示可能性作了铺垫。

  2、初步感受到,不确定可能性事件用分数表示的范围在0—1之间

  3、用二分之一表示等可能性

  师:红、白球各一个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占多少呢?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从最简单的事件入手理解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如果我再往里放一个红球,这个时候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又是多少呢?

  (及时巩固练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方法)

  师:为什么?那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1、观察知道红球占三分之二2、推理知道白球占三分之一红球就是三分之二

  设计意图:理解三分之一加三分之二等与1

  4、你能自己用一个数来表示后两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的大小吗?

  5、那可能性最大是多少?最小呢?也就是说可能性总是在0—1之间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我想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很多孩子都能完成。但为什么要这么表示可能会说不清楚。在教师的引领下对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就更加清晰了,另外感受到不确定可能性事件用分数表示的范围在0—1之间

  三、体会概率现象中的随机性

  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8分之3,是不是摸8次球就一定能摸到3次白球呢?肯定有说是有说不是的。这时候在孩子们需要试验的需求上进行试验。讲好试验的要求。

  1、同桌合作一个摸一个做好记录。我发给他们记录的表。

  2、每人摸四次,每次摸一个,在放回盒中摇匀

  全班交流

  师板书学生的数据: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想法?

  是我们的推理错了吗?引导学生把班级的实验数据相加感受次数越多越近概率。

  设计意图: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的领域。主要的特性应该是随机性,如何培养孩子的随机意识?我通过了让学生亲自试验来感受它的随机性,发现试验的结果和我们推理的不一样。进一步反思追问为什么?逐步理解试验次数越多,频率就越接近概率。

  师:通过实验和讨论现在你能解释一下8分之3表示什么了吗?

  设计意图:在试验与反思过后再来理解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意义。明确和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和用分数表示其他事物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它是不确定的。

  师:既然不确定那我们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有什么价值呢?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四、联系生活实际,体现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价值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时候都能用到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比如:两个厂生产同一种产品,价格等其他条件都一样,甲厂的产品有百分之十返修,乙厂生产的产品有百分之一返修,你选择买哪个厂的?

  设计意图:虽然用分数表示的是不确定现象,但我们可以根据分率的大小的比较来确定我们的选择

  师:如果天气预报降水的概率是百分之十,你出门会带雨伞吗?天气预报降水的概率是百分之九十,你出门会带雨伞吗?降水率是百分之九十九一定会洚水吗?

  师:生活中不确定得现象太多了,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用变化的眼光看这个世界,学会根据可能性的大小去进行选择和判断。

  设计意图:体会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价值

  五、总结

《分数》教学设计10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5个12是多少?

  用加法算:12+12+12+12+12

  用乘法算:12×5

  问:12×5算式的意义是什么?被乘数和乘数各表示什么?

  2、计算:

  问: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计算?

  3、小结:

  (1) 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被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的'个数。

  (2) 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法则是分子相加作分子,分母不变。

  二、新授

  教学例1。

  出示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用加法算:(块)

  用乘法算:(块)

  问:这里为什么用乘法?乘数表示什么意思?

  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都是求几个相同的和的简便运算。学生齐读一遍。

  练习:说一说下面式子各表示什么意思?(做一做第3题。)

  问:那么分数乘以整数方法应该是怎样算?(通过观察例1,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三、巩固练习。

  1.第2页做一做。

  2.练习一

《分数》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掌握相向运动中的两个物体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会根据此数量关系解答相向运动中求相遇时间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模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阐明数学在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找最小公倍数时方法的具体运用要熟练灵活。

  2、熟练掌握通分的方法。

  3、能用解方程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难点:理解相向运动中求相遇时间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理解相遇问题

  1、出示课件。

  师:遗址公园的两位工作人员张叔叔和王阿姨,在工作中,发生了一件事。请听他们的电话录音:

  张叔叔:喂,王芳吗?我是小张,公园的历史画册做好了,我送给我你。

  王阿姨:太好了,正好我要到那边去开会,我去迎你,咱们8点同时出发,见面后再细说。

  张叔叔:好,就这样。一会儿见。

  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生:张叔叔给王阿姨送画册,王阿姨去迎张叔叔。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出示情境图。

  师:这是当时的具体情况,认真观察,你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生1:张叔叔和王阿姨两人同时出发,遗址公园和天桥的距离是50千米。

  生2、王阿姨乘坐面包车,面包车的速度是每时40千米。张叔叔乘坐小轿车,小轿车的速度是每时50千米。

  师:为了便于我们观察理解,把这条路线拉直,用一条线段表示遗址公园到天桥的距离,是50千米。

  板书画图

  师:他们是怎么做的呢?结果会怎样?

  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小汽车,两人一组,演示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呢?边演示边想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两人一组活动,每人手里拿一辆小汽车的图片,演示行驶的过程。

  学生汇报:

  师:通过你们的演示,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

  生:开始时是同时走的,方向是面对面的,也就是相对,可以说相向而行。结果是相遇。(演示)

  师:你们说的真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相遇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学生看懂情境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学生动手演示的过程,学生运用以后的生活经验,在同学演示的过程中,体会相遇问题的特点。从感性认识,抽象出相遇问题的特点、同时、相向、相遇。经历师生共同是对知识的梳理,进一步深化对相遇问题的理解。)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面包车行驶得慢,小轿车行驶得快,所以小轿车行程的路程比面包车行驶的路程要多。所以相遇的时候不是在中间,而是偏向遗址公园。

  师:这个发现非常好,看路线图,你估计两人在哪个地方相遇?说说你的理由。

  生:根据两车的速度的信息进行估计,因为面包车的速度慢,所以轿车行的路程肯定超过一半,面包车行驶的速度慢,相遇地点离遗址公园近一些,估计相遇地点李村附近。

  课件在情境图李村的位置用★标示出相遇点。

  师:在这条线段上,他们的.相遇点会在哪呢?

  生:靠近遗址公园。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面包车和小轿车共行驶了全程,也就是50千米。

  师:你真细心,在线段图上哪段是面包车行驶的路程,哪段是小轿车行驶的路程?

  生:从遗址公园到相遇地点是面包车行驶的路程,从天桥到相遇地点是小轿车行驶的路程。

  师板书线段图

  师:刚才他发现的非常精确,从线段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面包车和小轿车行驶的路程与全程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面包车行驶的路程+小轿车行驶的路程=50千米

  生:我还发现,小轿车和面包车行驶的时间是相同的。因为他们同时开车,相遇时,同时停车,所以行驶的时间是相同的。

  师:你的发现很有价值。

  (设计意图:在同伴合作演示的基础上,学生在此展示,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打下良好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基础,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知识。通过从实际的路线图,抽象出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从而为列方程做好了充分的铺垫。构建数学模型。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中交流自己的想法,自主的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师:他们行驶的时间是相同的,那么经过几个小时相遇呢?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共同解决这个问题。把你们的想法写在纸上。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探究,解决经过几个小时相遇的问题。

  学生汇报:

  生1、我用的是方程的方法解决经过几小时相遇的问题。分析:设经过x小时两车相遇,那么,面包车行驶40x千米,小轿车行驶60x千米。根据“面包车行驶的路程+小轿车行驶的路程=50千米”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解:设经过x小时两车相遇

  40x+60x=50

  100x=50

  x=0.5

  答:经过0.5小时两车相遇。

  师:这种方法,谁有什么问题要问他们吗?

  生2:40x表示什么?60x表示什么?

  生3:40x表示面包车行驶的路程,60x表示小轿车行驶的路程。面包车行驶的路程+小轿车行驶的路程=50千米,所以列方程是40x+60x=50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4:用算术法,因为面包车和小轿车同时行驶,所以在1小时里它们一共行驶了(40+60)千米,也就是它们的速度和,行程的路程是50千米,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50÷(40+60)

  =50÷100

  =0.5(时)

  师:我们用方程的方法和算术的方法解决了相遇的时间这个问题。我们知道了相遇的时间,看图,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相遇时面包车行驶了多少千米?

  师:怎么解决面包车行驶了多少千米?这个问题还可以有其他的叙述方法吗?

  生:相遇地点离遗址公园有多远?

  40×0.5=20(千米)

  生:小轿车行驶了多少千米:还可以有其的提问方法。相遇地点离天桥有多远?

  60×0.5=30(千米)

  师:通过计算验证了我们估计的相遇点,应该在李村附近。

  总结:我们用方程的方法解决了相遇中求之间的问题。生活中还有许多相遇问题的情况。你能用方程的方法解答吗?

  (设计意图: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了实际问题,同时学生也介绍了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应用新知,扩展练习

  1、北京和呼和浩特相距660千米。一列火车从呼和浩特开出,每时行驶48千米,另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出,每时行驶72千米。两列火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几时相遇?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相遇问题,火车为情境的相遇问题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类型。)

  2、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扩展。

  (1)挖一条长165米的隧道,由甲、乙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甲队每天向前挖6米,乙队每天向前挖5米。挖通这条隧道需要多少天?

  (2)要录入一份5700字的文件,由于时间紧急,安排甲、乙两名打字员同时开始录入。甲每分录入100字,乙每分录入90个字,录完这份文件需要用多长时间?

  师:这个问题是相遇问题吗?能用今天我们学过的列方程的方程解决吗?

  (设计意图:从行程问题拓展到工程问题,拓展解决问题的层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果。)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列方程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很广泛,以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

  一、板书设计

  相遇

  解:设经过x小时两车相遇

  40x+60x=50

  100x=50

  x=0.5

  答:经过0.5小时两车相遇。

《分数》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公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和节约爱储蓄的好习惯。

  内容分析

  1、 重点:使学生明确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公式。

  2、难点: 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做含意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会利用利息计算公式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学生上网去查寻或向父母了解有关的储蓄知识;

  2、银行定期存款凭条;3

  教学课件

  教学策略

  质疑解疑,合作探究,学会搜集整理资料

  教学模式

  导入 依提纲自学 小组交流自学体会 师生补充说明

  教学程序

  一、启发谈话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每个月的工资都做什么用了吗?剩下的暂时不用的钱呢?把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那么怎样计算存款的利息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问题。(板书课题:利息) 学生自由谈。 检查学生课前的调查情况。

  二、自学教材 领悟新知

  三、小组讨论 解决疑难

  四、排疑解难 学后测查

  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自学提纲,独立自学教材38——39页的内容。屏幕显示自学提纲:

  1、存款的意义

  2、存款的种类和形式

  3、本金、利率和利息的含义

  4、存款的利息计算公式

  5、小丽整存整取的年利率为2.25%,年利率2.25%的含义

  6、利息的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教师巡回指导,并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把重点的地方画下来。师:大家在自学过程中都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也可能会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依据自学提纲把自己自学所获得的知识及遇到的问题带到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解决。若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请暂时保留。(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倾听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及解决办法。理解有误的与同学们商讨解决。使学生从悟中学。)针对学生在自学中、小组讨论中遇到的疑难发现的新问题,师生共学生自己读书。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画。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学生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解疑的能力。培养学生会读书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锻炼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

  同商量,研究解决。(也可利用学生上网查找的资料来共同解决)

  师:下面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看屏幕小红1999年10月1日在银行定期存了200元钱,如果存整存整取二年期的年利率是7.92 % ,到20xx年10月1日小红一共能得到多少元? (读题,给学生思考时间,谁能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上前板演,其他人在练习本做)

  1、拿出存款凭条,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指导学生填写并算出你将获得的`利息。(选几个放展示台展示)

  师:你还知道存款的哪些知识或常识?

  1、基本练:选择题 (略)

  2、提高练:应用题 (略)

  3、思考题 (略)

  依自学提纲进行总结复习,说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略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做。学生观察。学生自己填。汇报搜集到的资料。学生自由说。 资料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自学情况。锻炼学生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锻炼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应用——利息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00×7.92%×2×(1-20%)+200

《分数》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 认识一些常用的百分率,理解它们表示的具体意义。

  2. 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3. 感受百分率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求一些常用的百分率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信息:西大街小学六(1)班有40人,其中男生有24人,女生有16人。

  问题:六(1)班男生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解答,交流解题思路,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解决,关键是先弄清谁和谁相比,谁是单位“1”。

  二、学习新课

  1. 把复习准备的问题改成:六(1)班男生是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是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1)学生尝试解决。

  (2)让学生交流解决思路,比较改动后的问题与复习中的问题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由相同之处再次深化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明确还是分别用男生人数÷总人数和女生人数÷总人数来解答,由不同之处可得知结果要化成百分数。

  从而共同揭示出: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解决。关键是先弄清谁和谁相比,谁是单位“1”。

  2. 学习例1。

  出示课件:学生在操场上进行体育测试的情景。

  出示两条信息: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

  小精灵提出一个问题:六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

  (1)师:对于小精灵给我们带来的这个问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呢?

  可以简单介绍《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关内容,重点解释:达标率是指达标学生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可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采取生与生、生与师的对话方式)

  (2)学生独立解答, 再在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让学生总结求达标率的计算公式。

  (3)全班交流达标率的计算公式,阅读课本第85页,看看书上的公式与自己总结的有什么不同。讨论:书上的计算公式为什么要乘100%?对此,你有何看法?

  3. 学习例2。

  (1)先让学生观察统计表,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重点理解发芽率的含义)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完成统计表。

  (3)分组交流讨论,概括求发芽率的计算公式。

  (4)让学生观察填写完整的统计表,解释绿豆的发芽率是97.5%、花生的发芽率是92%、大蒜的'发芽率是95%的具体意义。根据这三个信息,你知道了什么?你对这里的同学们所做的种子发芽实验有了怎样的认识?

  (5)简单介绍发芽率的应用价值。

  4. 认识一些常见的百分率。

  (1)让学生在认识例1和例2中的达标率和发芽率的基础上,讨论:“率”指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率”是两个数相除的商所化成的百分数,即百分比或百分率。

  (2)师指出生活中用百分率进行统计的还很多,师生共同补充常见的一些百分率的例子。

  (3)课本第86页“做一做”的第一题

  小组讨论:怎样求出我们所知道的百分率?说一说它们的含义和列出相关计算公式。(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个小组列举的公式多而且合理)

  (4)全班反馈交流。

  5.深化理解百分率的意义。

  (1)课件出示例1的信息:六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75%。用1个圆表示六年级学生的总人数。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图上表示达标率是75%。课件显示这个圆的75%的部分涂上红色。“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一)”

  (2)这个圆的红色部分表示六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75%,那么剩下的部分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剩下的部分表示未达标率是25%。

  (3)达标率和未达标率这一组百分率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达标率+未达标率=1,理解只要知道了其中的一个百分率,就能根据它们的关系求出另一个百分率。

  (4)你们还能列举出象这样的一组百分率吗?

  (5)根据以上的学习,讨论“百分率一定小于100%”这句话对吗?可让学生根据百分率的意义及一些实例来进行辩论。

  (6)讨论:结合具体实例说一说哪些百分率不可能超过100%?哪些可能超过100%?说明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 课本第86页“做一做”的第2题。

  2. 练习二十的第1题。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的第2、3、4题。

  课外作业:调查一些常见的百分率(课堂上没有涉及的),弄清它们的含义以及计算公式。

  五、课堂总结及反思

  1. 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呢?

  2. 能谈谈学习后的收获或者是感受吗?“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一)”

《分数》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用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程序:

  一、口算:

  8÷216÷420÷536÷625÷5

  4×612×310×548÷863÷9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大家喜欢听故事吗?知道《西游记》中谁最爱吃吗?有一天,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走得又饿又渴。这时刚好路过一个苹果园,“哇,好大的苹果呀!”八戒见了直流口水说:“师傅可以吃苹果吗?”唐僧说:“吃苹果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猪八戒想了一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1个苹果,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出示课件

  2、引入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认知

  演示平均分饼

  a.把饼怎么样了?b.两块饼大小怎样?c.老师刚才是如何操作的?重点强调: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2、学习

  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这半个是2份中的1份。中间的横线表示平均分;下边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上边的1表示2份中的1份。

  3、读法:二分之

  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二分之一)现在谁能用一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完整?注意: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它的二分之一。你认为这句话哪些词很重要(平均分,每一份,它的)

  4、判断课件展示

  5、探索:

  折一张纸(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对折以后,每一份是原来的(),再对折呢?再对折呢?

  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说一说。

  4、练习:十分之

  (2)九分之

  (3)分母是8分子是1的分数

  (4)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0份,每份是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四、找一找生活中的分数

  我们每人坐的桌子的二分之

  教室里窗户上有四块大小一样的玻璃,每块是它的四分之

  教室里的电视柜的`门被平均分成2块,每块是它的二分之

  五、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分数同我们是密不可分的,只要我们大家用心去观察,一定会找到更有趣的分数,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留心去找的,对吗?如果我们把一张a4纸,两次对折后,其中的两份是多少?如果四份呢?

  反思:

  课堂上学生在表述分数的意义时,我总是强调说完整,尤其是平均分,当学生说分成几份时?我总是急于纠正“怎么分”。其实学生所说的分成,他的脑海里就是平均分的意思,我可以加上一个小小的动作,如把图形分的一边多一边少,这样学生很快就会说不是这样分的,是平均分。这样一来,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生成,引导学生应平均分,比之前的“怎么分”效果要好的多。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自己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以后应该更加认真的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同时,我也我明白了想要上好一节数学课真的很难。它需要教师对许多环节进行精心设计,更需要对许多细节进行精心打磨。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分数》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1/6+2/6+ 3/6= 3/10+3/10 +3/10 =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3/10 +3/10 +3/10= (3+3+3)/10= 3×3/10 3/10×3=

  3/10×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 3/10+3/10 +3/10 =3/10 ×3=9/10

  二、自主探索

  (一)出示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2/9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1.读题,说说 2/9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交流、质疑

  (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 2/9+2/9 +2/9=2/9×3 = 6/9=2/3(块)

  方法2:2/9×3= 2/9+2/9+2/9=(2+2+2)/9= 6/9=2/3 (块)

  (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 2/9+ 2/9+ 2/9=2/9 ×3

  (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2/9 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四)2/9 ×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2/9 的和是多少?

【《分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分数教学设计02-19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01-10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01-22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01-13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04-03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03-21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01-09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5-02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