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06 08:15:1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篇1

  这是一首饱含强烈爱国情感的诗歌,在教学点拨上需要教师投入极大的激情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增强浓重的民族自豪感。作为语文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不仅要遵循语文的传统教学,也应该把这看作是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一个极好机会。

  全文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描写赞颂了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分结构相同,均运用反复的`写法,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相同;三至六行用简练优美的语言勾画了长城与运河的雄姿。所以在背诵指导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在教学设计中,我结合多种创设情景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文本。浅谈我的设计意图。

  一是凸现年龄段识字特点,扎扎实实抓好字词教学。我将识字教学与本册的“习惯篇”对“自主预习复习”的要求结合起来。上课时,检查学生的预习并着重对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进行指导。

  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深刻的人文情怀。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拨动学生心灵琴弦,使之感受到长城和运河的“奇异景象”,从而明白为什么人们称之为“人间奇迹”。

  三是美读成诵,深入感悟。因为这篇文章是一首能参杂进不少情感的诗歌,配上美妙的音乐,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产生读课文的兴趣。力求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做到在读中理解。进而会背诵课文。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挂图,多媒体,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听写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1、2节

  (1)课文录音,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

  这应该怎么读呢?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

  (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板书:像巨龙)

  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

  引读:

  万里长城动起……西到……

  她是多么雄伟壮丽。几千年来她谱写了……

  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

  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

  (4)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

  引读:运河像……(板书: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学生再读描写运河的这两句。

  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5)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

  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6)朗读全文

  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7)背诵全文。

  三、作业

  1、多音字组词

  行曲折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奇迹(像巨龙)动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市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课后反思:

  长城和运河

  今天上《长城和运河》,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资料,这使我很是欣慰,因为收集资料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往往需要参与,现在看来不少家长都能参与孩子的成长了。

  今天的教学我以朗读为媒介,使学生领会文中“我”自豪和骄傲的爱国豪情。开始学生朗读出现拖音现象,为纠正这个问题,我先作示范,然后通过语言和学生收集的材料,激发学生对长城、运河修建者的敬佩,引发学生自身做为中国人的自豪。这样学生的情绪上来了,他们激情澎湃地开始朗读了,拖音现象荡然无存。

  一点愧疚

  在指导学生看长城和运河图片写话时,我只是提供了一些词语供他们选择,而没有做详细的指导,等学生写后,我看了看,基本上空话较多,没有通过观察对长城整体有个映像,然后再分布重点描述长城的一个特点,最后抒发感叹。本来我想:为了让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写作,我不必要给他们搭建框架。可是我现在意识到,班上的孩子需要细致的指导,现在不是放手的时候。这个火只有在今天下午找时间补了。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篇3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长城》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长城》一课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

  四年级下的学生已经能读懂课文的大意,但通过文本领会中心思想的能力不强。而长城对于学生来说,既陌生又熟悉,既远又近。“远”是实际距离远,大多数学生没有亲身游览过;“近”是心理距离近,“长城”一词从小就耳熟能详。因此,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并在课堂教学中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意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学生学情,根据新课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难点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文本,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具体教法为:情景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练习法

  在学法上,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具体学法为:情境体验法、读书入境法、勾画圈点法、合作探究法、发散联想法。

  我将本课的教学分为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了解课文大意,重点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第二课时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下面我将对第一课时进行具体说明:

  环节一、情景导入,走进文本

  上课伊始,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找到的长城的资料,然后教师进行补充,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长城的图片,把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在感受、欣赏长城美景的同时,激起表达的欲望。接着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充满感情地描述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看到这些精美的图片仿佛把我们带到长城脚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城》。

  此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以教师自身的语言魅力去感染学生,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引领学生巧妙地走进了文本。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解决生字词,想想课文介绍了长城的哪些情况,这个时候教师要进行适时的引导,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文章的写作顺序。

  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初步体验朗读的快乐,树立信心。

  环节三、图文对照,远看长城

  首先让学生结合书本下方画面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交流读后感受。重点体会长城的长和比喻句“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的`用法。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并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进一步体会长城的雄伟气势,培养学生的语感。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让学生在看图、学文和交流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环节四、图文对照,近看长城

  学生默读课文后总结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找出关键句和关键词后,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动手画长城的瞭望口和射口以及屯兵的堡垒示意图,让学生在动手中能切身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然后指导学生入境入情地朗读。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学生概括总结、动笔画一画、多种形式的朗读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感悟到近看长城的壮观景象,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环节五、立足文本,拓展想象

  学生在音乐中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教师播放视频——《万里长城风光》片段,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使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自由朗读课文。

  新课标特别强调朗读训练。这一环节的设计,让文本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通过音乐、图片及影像资料让学生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以情动情,以声传情,以读促情,长城的雄伟气势,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高效整合,突出重点。

  环节六、自选作业,课外延伸

  出示三个作业,由学生自由选择。

  这三个作业是本课的延伸,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做,可以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提高作业质量。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主要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它以其自身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法国总统密特朗曾这样赞誉长城: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等于没到过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览长城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找到情感线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长城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做相关板书。

  三、再读课文,感受长城

  1、请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哪些段落或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伟大?请做好勾画、批注。

  2、学生交流汇报

  3、根据回答要点,引领学生感受长城

  远看长城

  (1)、课件出示远观长城图,请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并说一说读后感受?a、气魄雄伟

  对比句子: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远看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问:哪一句好?为什么?(有气势)结合图顺势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的意思。指名学生试着读出长城的气势

  b、长(一万三千里)

  句子: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里。

  问:一万三千里,如果徒步日夜不停地走要多少天?508天(惊叹),真是万里长城,万里长。学生试着读出惊叹的语气。

  小结:是啊!远看长城,长城犹如长龙在我国北方之巅蜿蜒盘旋,这样气势雄伟的长城,怎能不是一个奇迹呢?

  (2)、请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远看长城如长龙,那么,近看长城,又有什么特点呢?

  近观长城

  (1)、课件出示近观图,请学生朗读第第二自然段,找一找能概括长城的词语长城(高大坚固)

  (2)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写了长城的高大坚固?

  ①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②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③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3)、课件展示长城结构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位

  置和样子。

  (4)、请学生猜一猜长城的这种布局在当时有什么作用?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设计精巧)

  小结:这样高大坚固,这样设计精巧的万里长城,怎能不是一个奇迹呢?

  (5)、教师引读相关句子

  4、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过渡:此刻作者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浮想联翩,思绪万千,他联想到了什么呢?怎样想?

  出示课件: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着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

  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哪些句子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

  a、“数不清”、“两三千斤重”(工程浩大);

  “没有??没有??”(设备的简陋);

  “无数??无数??”、“一步一步地”(条件艰苦)。

  b、“多少”表示(无数)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

  “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很不容易)。

  (3)、此刻你最想对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说什么呢?(自由发言)

  (4)、作者站在长城上,为什么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联想是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体会到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和不易,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震撼了,民族自豪感与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小结:是啊,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要修筑那么高大坚固,那么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与其说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不如说是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在当时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工程浩大,气魄雄伟的长城,怎能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5)、请学生怀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朗读这一段话。(齐读)

  四、情感升华——回到作者情感线

  长城真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奇迹,真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也会和作者一样发出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请学生试着读出自豪情。

  五、回顾课文,讨论构思,品味妙法

  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在这不足四百字的课文里把一个闻名世界的古代工程作了生动、具体的描绘,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有顺序、记叙有条理、联想丰富又合理、比喻恰当又生动的写作特色。)

  六、拓展延伸

  过渡:长城的故事说不完,长城的历史道不尽,但长城的精神一定会世代传承!课后请大家: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进行交流。板书设计

  17长城

  远看长龙蜿蜒盘旋

  伟大的奇迹近看高大坚固设计精巧

  联想血汗和智慧凝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篇5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长城,理解长城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生齐读课题)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自由发表后教师归纳小结)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

  (3)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4)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8、“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9、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0、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4 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运河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习导入

  1、写生字词。

  2、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导朗读。

  4、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5、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6、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7、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8、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总结。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3、4题。

  板书:

  1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奇迹 (像巨龙)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古代劳动人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民的创造

  (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媒体:长城、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师: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2、师简介,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城运河。

  3、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赞美长城运河的诗歌。出示课题:长城和运河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边听边想: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分别向我们赞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5、师: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节

  1、媒体出示。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组成的词语“驾驶、壮丽、创造、中华民族”。

  (1)字音重点:“壮、创”,读准翘舌音、三拼音。

  (2)字形重点“壮”:出示形近字“状”进行比较区别。

  (3)词义重点:壮丽(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学习中进一步理解。)

  2、再读第一节,想一想: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看到了什么?用曲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3、出示句子: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1)做动作表演理解“穿行”。

  (2)出示句式: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3)思考:作者为什么把长城比作巨龙?(板书:像巨龙)

  (4)再看媒体,感受“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的含义。(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不仅仅是形似,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长城更是中华民族“龙的传人”的骄傲,激发民族自豪感。)

  (5)出示填空: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这真是一幅壮丽的.景象。(再次理解“壮丽”)

  (6)指导朗读:“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语音前重后轻,语速前快后慢,读出自豪的感情。)

  4、同桌共读第一小节。

  5、男女生比赛读,挑战读。

  6、师引读:万里长城万里长,它有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至今仍穿行在祖国大地上。她谱写了——不朽的诗篇。(板书:不朽)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二)学习第二节

  过渡: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运河又谱写了怎样的诗篇呢?

  自由读第二节,学习生字组成的词语:丝带、首都、北京、天堂

  指名读词语。

  (2)出示实物“丝带”,感受银光闪闪。

  2、比一比,第二节和第一节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出示填空:京杭大运河像飘落在大地。

  (2)看图体会“银光闪闪、伸向天边”。板书:像丝带

  (3)师补充:运河就像我们的母亲,在她的哺育下两岸的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带着对运河的感激之情读课文的第二节。

  3、小组比赛读第二节。

  4、找好朋友读。

  5、师引读:京杭大运河就像母亲,关怀着天下百姓,浇灌着万亩良田。她谱写了——动人的诗篇。(板书:动人)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四、小结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词语:驾驶、壮丽、中华民族、首都、北京、天堂

  2、写字指导“壮”。(注意田字格中的位置,左窄右宽。)

  3、小结:长城、大运河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她们一刚一柔,谱写了不朽、动人的诗篇,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拓展作业

  (一)拓展

  长城、大运河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你还知道哪些也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出示媒体:人间奇迹)

  (二)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2、长城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有兴趣的同学到课外了解一下。

  附板书

  长城和运河

  不朽动人

  像巨龙像丝带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学习9个生字,积累有关词语,会在田字格里写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熟读这首诗歌。

  3、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特点,并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4、知道万里长城和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激发民族自豪感。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篇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

  板书:长城和运河

  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正确朗读课文

  检查自学情况

  三、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导读

  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出奇景呢?

  讲读

  比较: A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B我看见一个奇异的景象。

  你觉得长城怎样?

  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起什么作用?

  指导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讲读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 )比作( ),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 )之处,你能说说吗?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资料: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3.引导学生搜索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搜索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搜索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学习运河片段,了解运河。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搜索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不只是长城,还有运河。读下面的诗句,看看我在飞机上看到的运河是怎样的一种奇异的景象?

  二、学习运河片段

  1.“像绸带飘落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在这儿,说运河是一条长长的绸带,你认为这样的比喻好吗?为什么?

  2.出示:银光闪闪(abcc):微波粼粼、金光闪闪

  波涛滚滚、细雨蒙蒙

  凉风习习、烈日炎炎

  逃之夭夭、气势汹汹

  3.指导读诗句

  三、为什么说,京杭大运河也是人间的奇迹呢?

  1.它长: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747公里

  2.它连通五省市: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

  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出示图)

  3.实现了南北的运输。我们知道,现在的交通形式很多,由陆路的汽车、火车;水上的水运、天空的空运,现在进入太空的运输都有了。但在当时,北面的物资要运到南边来,确实不方便。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想到开凿一条运河,将五大水系贯通,这是何等的想象和创造?

  4.所以书上说,“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动人,就是对这种创造的想象力的高度概括。你说,面对着这条运河,你想说点什么呢?

  5.如果我告诉你: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我国第二条黄金水道(这第一条是长江)你会怎样想?

  6.如果我告诉你,这运河的开凿,最早在春秋时,吴王就开凿了运河(邗沟),距今2500多年,到了随朝的时候,开通了从杭州折络阳再到北京的运河,这运河比现在的运河不要长;我们现在的运河是元朝的时候修建的,你又作何感想呢?

  7.如果我告诉你,现在的这条京杭大运河不仅是黄金水道,而且还是我国即将动工的'南水北调工程最主要的河道,你又会作何感想?

  8.是啊!我们的祖先多伟大啊!

  9.指导读:

  10.总结:长城和运河,在中华大地上,从东到西,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这一撇,从秦汉到现代,又经历了多少苍桑,有过多少泪水,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一捺,从随唐起始,到今天,又有过多少灵动的创造,有过多少憧憬和希望。我们中华民族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着希望和创造的民族,充满着顽强和不屈的民族。这一撇,一捺,不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吗?(出示动画:人)

  11.长城运河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城和运河谱写着不朽和动人的诗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四、读诗,指导背诵…

  五、同学们,除了长城和运河,我们国家还有那些人间奇迹呢?

  1.学生交流

  2.教师简介:故宫、天坛、兵马俑…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运河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绵长柔美)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篇9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运河和长城的图片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简介运河和长城的有关知识。(长城:在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相互防御,在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为了防御北方匈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俗称“万里长城”。明代18次修筑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总长约6700千米,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2、板书课题 2、长城和运河

  二、指导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录音示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感受范读的语调、语感。

  2、学生反复练习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将课文读清楚、读明白、读流利。

  3、对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检查自读

  (1)指名分两部分读。及时正音。对生字可从字的音、形、义等方面去识记,让学生口头组词,体会字词意思。

  驾(驾驶)(驾御)(驾车) 折(折纸)(曲折)(打折)

  嘉(嘉奖)(嘉宾)(嘉峪关) 谱(谱写)(歌谱)

  (2)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

  (3)分角色指名读课文。多种形式指名读课文,直至读通顺、读流利,读明白。

  指导读好有关句子

  我/ 驾驶着飞机/ 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 出现在/ 我的眼前:像/ 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万里长城/ 谱写了/ 不朽的诗篇。是谁/ 创造了/ 这/ 人间奇迹?是/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三、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

  嘉:区别于“喜”,将下面的“口”改为“加”第九画横要长。

  朽:左右结构,右边是横下竖折折钩,横和木旁的横平齐。

  蜿:区别于“碗”,第十三画是横折钩。左窄右宽。

  边指导边示范。

  学生在练习册上描红练写。强调握笔姿势和坐姿。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驾驶 曲折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

  2、男女分角色读课文的第一、二部分。要求比较一、二部分有什么共同之处。 交流,介绍这种方法在诗歌中叫做“反复”

  精读课文

  过渡引入:作者是从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呢?

  学生起齐读相关部分。你从哪儿看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引读——(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这景象很奇异,这一句该怎样读?指导读好这一句。

  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交流。出示有关长城的图片。

  远远望去,长城像什么在大地上?指导说话(长城像巨龙一样盘旋在大地上。……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相机板书:巨龙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引说: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它是—— 指导说话。指导读好这两句话。试背。

  启发思考:读了这两句话,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理解“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过渡:万里长城是这样的雄伟、壮丽,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

  运河的奇异表现在哪儿?

  引读:运河像…… 及时板书: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风景秀美)你从那些词可以看出?

  及时板书: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介绍: “京杭大运河”是运河的全称。再读这两句,试背,思考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作者把“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可见中华民族的祖先——?师生对答末两句。

  指导朗读全文。先欣赏配乐朗诵,再让学生练习朗读。

  练习背诵

  结合板书,回顾课文内容,尝试背诵。

  课堂练习

  p11第四题 指导说话。

  附板书:

  2长城和运河

  长城 巨龙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东(山海关) 西(嘉峪关)

  运河 绸带 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北(北京) 南(杭州)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及相关词语。

  3、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4、了解长城、京航大运河的简单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读文,感悟;学习相关生字词。

  【教学准备】有关运河和长城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数】2课时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篇10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伟大的工程,我们语文书的第一篇课文就热情地赞美了我国古代的两大工程———————(引读课题)

  2、上一节课,我们读通、读顺了课文,今天,我们一起来读懂课文,领略长城和运河的美。

  3、让我们在聆听播音员阿姨的朗读中开始今天的学习,好吗?打开书本,仔细听,认真看。注意两节中的相同部分。

  二、精读感悟

  1、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共两节。第一节写了长城,第二节写了运河。有哪些内容是相同的?(出示)指名读。男、女生齐读。(注意句子中的停顿)

  2、(出示书上的两幅图)这就是作者看到的长城和运河,作者是在哪里观察到长城和运河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再读一、二行。

  3、(在“奇异的景象”下加上点)注意这些带点的字,再读读这两行,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吗?读出作者那惊喜的感情。

  4、这两个“奇异的景象”一个是(),一个是()。它们分别“奇异”在哪呢?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用括号标出来,并且读一读体会体会。

  5、交流所划的句子。(出示)

  6、看看图,再读读这些句子,你觉得长城“奇异”在哪呢?

  ——长城像巨龙,有多长?东起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西到嘉峪关(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是长城的终点),(看地图)有一万多里,所以长城又叫——(万里长城)如果每天走100里路,那么需要100多天才能走完长城。(读好“万里长城”,读出它的“长”)

  ——想象一下,“巨龙”爬行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借助动作演示来读懂、读好“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看看图,长城通过的地形怎么样?(有陡峭的山坡、深深的山沟、高高的山顶)正因为长城修筑在高低不同的地方,又那么长,所以——(引读第二、三行)

  ——课前,大家读了《新补充读本》上的《长城》一文,从中你还了解到了什么?

  (交流)

  ——师:几千年以前,国家之间为了相互防御,各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长城,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7、如果用一、两个词来概括长城的特点,你想用哪个词?(板书:雄伟壮丽)

  把体会到的长城的特点朗读出来。

  8、引读最后两行诗句。当你读到“中华民族的祖先”时,你的心情怎么样?(自豪、敬佩)你想说些什么?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儿女,

  9、出示:看图,一边读句子,一边思考“运河的奇异具体表现在哪里?”

  10、交流:

  ——运河像绸带,它们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朗读时,要注意将这些特点表现出来。

  ——(看地图)运河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所以它又叫——(京杭大运河)经过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古时候没有火车、汽车,船就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这条长长的运河也是无数老百姓用简陋的工具一点一挖成的,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11、引读最后两行诗句。这里的“人间奇迹”指的是什么?你们能想象出当时修筑长城、开凿运河所遇到的困难吗?除了你们能想到的,还有许多你们根本想象不到的困难,许多辛酸苦辣,可我们的祖先却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伟大的工程,真是——“人间奇迹”啊!

  12、让我们一起用朗读的方式来赞美它们吧!

  三、布置作业

  1、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的图片,用上学过的词语(“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奇迹”等)写一段话。

  2、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星期三下午上网的时候搜集资料,说说它们的奇异景象。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分析:

  这首诗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诗歌有两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开通了运河,方便了水上航运,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两项宏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加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能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闪”等词语。能了解万里长城和运河的起点和终点,知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通过课外更多的中国著名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歌曲磁带、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道城墙建造了20xx多年,是人类历史上建造时间最久的建筑;有一条河开凿了1779年,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久的人工河流。沐千年风雨,历世事沧桑,它们的名字将永远地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上。有谁知道这道城墙的名字?

  (出示万里长城的图片):让我们大声地说出这道城墙的名字!万里长城!有谁知道这条河流的名字?

  (出示京杭大运河的图片)让我们骄傲地呼喊这条河流的名字!京杭大运河

  (出示填空:万里长城_________。京杭大运河_________。)那么这位小朋友看到的长城和运河究竟是怎样的一番壮丽景象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驾驶谱写不朽创造绸带

  曲折蜿蜒嘉峪关奇迹

  (1)指名读。

  (2)说说字音、字形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峪:读“yù”。

  嘉:上半部是“士”。

  创:左半部为“仓”。

  不朽:指诗歌千古传诵。

  谱写:编写歌谱。

  (3)齐读出示的生字词。

  3、再读课文,读通顺。

  4、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奇迹”讲了哪些内容?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

  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齐读。

  四、作业设计

  1、用钢笔描红。

  2、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驾驶谱写不朽创造绸带

  曲折蜿蜒嘉峪关奇迹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二部分。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运河”比作“绸带”,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课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这两大奇迹吗?

  2、总结:今天,我们乘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其实,祖国的奇迹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多音字组词。

  行xínɡ()曲qū()折shé()

  hánɡ()qǔ()zhé()

  zhē()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古代劳动

  运河(绸带)——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准备: 挂图,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趣。

  1.师: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3.师出示课件,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读第二部分。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桌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六、讨论探究。

  1.师:作者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2.为什么会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呢?

  3.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4.指名汇报交流。

  5.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6.生齐读这两句话。

  七、全班配乐朗读全文,会背者可背诵。

  八、总结质疑。

  1.师:学了这首诗歌你都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指名汇报并质疑。

  3.师小结。

  九、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学习写介绍长城运河的短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奇迹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像绸带)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驾、驶、壮、谱、创、华、丝、首、京、堂”十个生字,积累“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等词语,正确书写“壮、创、华、京、堂”五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诗歌的节奏。能带着自豪的情感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3、能根据提示填空。

  4、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知道它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按诗歌的节奏,带着自豪的感情朗读诗歌。

  2、了解课文内容,找出描写长城和运河特点的相关词语。

  教学准备:

  1、教师方面的准备: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长城和运河的图片、录象资料。

  2、学生方面的准备:收集有关介绍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看长城图、运河图,认识长城和运河。

  (1)说出画面上所画的地方。

  (2)板书:长城 运河

  (3)运河:运河就是人工开凿的河道。

  2、揭示课题:15 长城和运河。

  二、初步感知,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句子: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幅壮丽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1)学习生字:驾驶、壮

  (2)读句子。

  三、学习课文,了解内容,指导朗读。

  1、读课文,说说:诗中写到的长城和运河是怎样的?并完成课文填空。

  填空内容: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 。京杭大运河像丝带飘落在大地, , 。

  2、指导朗读第一节。

  (1) 观看介绍长城的录像片。

  (2) 听录音,展开想象,模仿读。 (看图,做动作理解:连绵起伏和曲折蜿蜒的'意思)

  (3) 学习生字:谱、创、华。

  (4) 自由练读。

  (5) 指名或分组赛读。

  3、展开想象,自主学习,朗读第二节。

  学习生字:丝、首、京、堂。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全文。

  2、总结:长城和运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让我们牢牢地记住它们。

  3、指导背诵。

  4、拓展练习: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其他一些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

  想象说话: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看到了 ,它像 ,又看到了 ,它像 。

  五、复习字词,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壮”。

  3、自行练习,书写其他生字。

  板书设计:

  15、长城 和 运河

  像巨龙 像丝带

  中华民族的祖先谱写了不朽、动人的诗篇。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12-27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09-28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10-25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15篇11-09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 15篇02-17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15篇02-23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15篇)03-04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汇编15篇)03-20

长城教学设计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