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26 08:15:5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设计14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3.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学写随感,合演课文剧,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幸福的含义,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课前准备】:

  ppt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幸福”这个词。

  2、你觉得什么是幸福?读课题。

  【设计图意:把幸福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引发对幸福的思考。这样一开始就把文本的基本点——幸福提出来思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检查初读,把握全文 。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2、请学生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讲出来。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有较好的自学能力,通过导读课上的初读和预习,孩子们已基本掌握了字词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课上让孩子再读课文,老师作一个简单的检查,既巩固了预习和初读的成果,发现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更是让孩子再次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把握全文。】

  三、突破难点,理解幸福的含义。

  1、幸福是什么?智慧姐姐怎呀说的?

  2、谁能把“诧异”换个词。(要求学生整句读,并且读出诧异的语气)

  【设计意图:理解“诧异”,并通过换词丰富孩子的词汇。】

  3、一个孩子说——另一个孩子说——第三个孩子说——(引读)

  4、(板书:靠劳动、尽义务,做有益的事)你怎么理解?

  【设计意图:找出中心句,围绕着中心句去理解课文。】

  5、默读课文,看看三位青年是怎样理解的。划出有关的句子,在旁边写上批注。生汇报。

  【设计意图:智慧姐姐对幸福的诠释中,“义务”一词对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比较难理解的。突破了这个难点,孩子对这句话的理解就会水到渠成。在这里把难点让孩子提出来,并交给他们解决的方法,有利于下面的阅读。】

  6、小结,理解“义务”。(生说自己的理解,出示: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

  7、医生,你有不同的经历吗?(请其他孩子说)说完读句子。

  8、你们是怎样弄明白幸福是什么的?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青年,想象一下他做了什么,编一个故事,从而明白幸福的含义的。同桌互说。汇报。

  9、你是怎么理解的?(生说)

  【设计意图:文章重点写了三个青年的对话,对三个青年人寻找幸福的具体过程却省略。这个空白也正是学生的体验所缺乏的,于是我便引导他们去想象这里面具体的故事,从活生生的事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受。学生展开再想象,编出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在他们的脑海里,“义务”“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触摸到的实体。】

  10、(出示图画)从那些句子感受到他们的幸福?有感情读有关句子。

  【设计意图:长文短教,突出重点、难点。三个孩子疏通泉眼,砌井加盖这部分内容显浅易懂,孩子一读就懂,让他们简单来讲讲就可以了。并且有了前面对幸福的理解,孩子们更能感受三位青年重回树林后幸福的感觉。】

  11、小结:

  四、拓展训练,抒写幸福的感受。

  1、学生讲让别人得到帮助的幸福呢?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发现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2、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有不同的答案,(投影小诗)来,一起读。

  对于老师来说,幸福是(投影出示有关老师的幸福的小诗,读诗)

  你觉得幸福是 (投影出示)

  【设计意图:深入拓展对幸福的理解,把生活中的给予别人的事情或者别人给予自己的事情写成幸福小诗,让学生明白幸福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诠释。我们应该珍惜幸福,更要付出和给予,让别人获得幸福自己会更幸福。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幸福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学到了诗歌的写法,仿写诗歌。】

  五、布置作业。

  任选一题:

  1、以幸福为主题写一篇随感,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把课文改编为课文剧,找几个伙伴合作表演。

  【设计意图:这个童话的主题是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职责,做对别人有益的事。但事实上幸福的确是多元的,有很多种含义,通过这节课,相信孩子能写出有关幸福的感言。合演课文剧是课后也是本单元的要求,同时也是孩子们喜欢做的实践作业,让他们自由选择,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作业成为孩子们爱做、乐做的事情。】

  六、板书设计。

  幸福是什么

  劳动

  幸福靠 尽义务

  做有益的事

  语文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要求

  1.练习写好带有“折文旁”和“反文旁”的字。

  2.连近义词,学习补充句子,朗读背诵成语,积累语言,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学做名人卡,了解名人的典型事迹,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二、重点难点

  1.写好汉字,积累语言,并能做到灵活运用。

  2.将句子补充完整,使其更加具体、生动。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收集名人事迹。

  四、教学过程

  (一)万花筒

  1.我会写。

  (1)出示两组汉字,读一读,仔细观察,说说这两组字的区别。(引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偏旁:第一组都是“折文旁”,第二组都是“反文旁”。

  结构:第一组都是上下结构,第二组都是左右结构。

  (2)观察他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分别指学生说,教师归纳,顺口溜帮助识记)

  (3)教师示范书写。

  (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第一组字中的“复、夏”要区分,“复”的中间是个“曰”字,“夏”的中间是个“目”字,写“折文旁”时,“横撇”与“捺”之间拉开一点更美观。第二组“反文旁”的字,基本上以竖中线为界,“牛”字和“正”字的末笔改“提”)

  (4)学生书写。

  (教师巡视,提醒学生书写时坐姿要端正,每个字要写匀称,写美观,写正确,并相机进行个别辅导,发现写得好的及时给予表扬)

  (5)同桌互相评议,在你认为写得好的字旁边贴上一面小红旗。

  2.我能连。

  (1)出示词语,自由读一读,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2)观察范例,理解题意。

  (“毁灭—消灭”是一组意思相近的词语,这道题目就是要我们将近义词有线连起来)

  (3)学生自由地连线。

  (4)品读五对近义词,全班交流,说一说每对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3.我能填。

  (1)播放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示三个句子:

  爸爸叉鱼去了。

  能干的'爸爸叉鱼去了。

  能干的爸爸又潜入水底叉鱼去了。

  (2)读一读,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三个句子,后一个比前一个更生动、更具体)

  (3)好句欣赏。(播放课件)

  穷孩子凯利不得不挨家挨户推销产品。

  顶着烈焰的火箭,托举着飞船拔地而起,直插蓝天。

  狡猾的狐狸在树林里垂头丧气地转来转去。

  (4)你能将下面的两个句子补充完整,使句子生动、具体吗?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全班交流评议。

  (5)鼓励学生读好句,并在平时习作中要学会将句子写生动、写具体。

  (二)百宝箱

  1.出示三组词语,读一读,比一比,找规律,说说成语的意思。

  (教师归纳:这些词语都是对人物表情和心情的描写)

  第一组成语都以“眉”字开头,这是对人物表情的描写。第二组成语都以“心”字开头,“心平气和”指心情不急躁,态度温和;“心花怒放”比喻心情及其舒畅、愉快;“心旷神怡”指心境开阔,精神愉悦。第三组成语都以“笑”字开头,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

  2.你还能说出用“眉”、“心”、“笑”这三个字开头的成语吗?

  (小组合作,边说边记,看哪组记得最多。如:眉清目秀、眉目如画、眉目传情、心悦诚服、心不在焉、心服口服、心驰神往、笑逐颜开、笑里藏刀……)

  3.成语接龙。

  (用开火车的形式分组进行比赛,比一比哪列火车开得快、跑得远)

  4.你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成语说一句话吗?

  (学生汇报,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及表扬)

  (三)大舞台

  1.汇报交流搜集的名人事迹。

  2.你了解到的名人有哪些呢?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名人名字)

  3.这么多的名人当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请说说你喜欢他的理由。

  4.播放课件,教师展示搜集到的名人简介及其典型事迹。

  (小结:这些名人的故事非常感人,他们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5.做名人卡,向名人学习。

  (1)出示名人卡片范例,仔细观察卡片内容应包括哪些方面。

  (2)学生动手制作名人卡。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及爱好进行大胆的创新设计,并美化名人卡)

  6.交流分享,展示名人卡。

  (师生共同评议,选出优秀作品加以推广)

  7.举办“名人展览”。

  (此活动可放在班上举办,邀请低年级的小朋友来参观,也可以放在校园内举办,让更多的人来参观,了解名人,向名人学习)

  语文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本课生字、生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长城》教学设计。

  2.智能目标:

  ①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②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人,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板书课题)

  2.观察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察方法(幻灯片打出与课本一样的两幅彩图)。

  (1)师: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该先观察哪一幅?为什么?

  (2)看远景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抓住观察重点:长城)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何特点?(长、大、弯)再看近景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何特点?(高大、坚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说说刚才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第一幅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与第二自然段。)

  2.生讨论:课文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

  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3.试给课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加一个小标题。

  三、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1.第三次看远景图。

  (1)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像一条长龙)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长、大、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2)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近景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长城》教学设计》。

  (1)此景是作者在何处(观察点)看到的?

  (2)作者分别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3)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3、披文入情,学第三自然段。

  (1)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讨论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2)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4.齐读第三自然段。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第四次看两幅彩图,结合下列提示语复述长城远景、近景。

  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条石城砖垛嘹望射城台

  2.老师总结谈话。

  五、延伸性作业

  长城到底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是苦难?是安宁?是骄傲?是屈辱?还是其他什么呢?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搜集资料,以《长城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为题写一篇辩论稿,准备参加下一次的语文活动课--辩论会。

  简评

  教学目标体现了认知、智能和情意的多元统一,挖掘了《长城》课文的科学和人文内涵。教学过程的五个环节严谨细密,条贯统序,易于操作,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理念。特别是图文对照,相得益彰,落实了由远到近,由面到点的观察能力训练,对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是个典型的示范。

  语文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感受洪水的肆虐与可怕,体会灾难面前的村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通过比较了解“桥”一课小小说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读 《泪光中的感动》

  齐读—师生读---男女生合作读—互换角色读—挑战背诵

  二、导课,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桥》这篇小小说。齐读课题

  三、研读细节,感受洪水的凶猛。

  1、接下来请欣赏一个视频。

  师:凶猛的洪水,能摧毁村庄,吞没农田和人们的生命,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就发生在《桥》这篇课文,请大家回想一下文中是怎样描写洪水来临时的景象。

  出示课件

  句子一: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句子二: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句子三: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句子四: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句子五:水渐渐地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2、出示课件对比读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老舍《骆驼祥子》

  3、《桥》的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写法——单词成句,单句成段?让我们串起来读读看,边读边感受。(急迫、紧张)你看,一比较,我们就可以知道,即使同样写下雨,可以写的具体,也可以写得简洁;可以用长句,也可以用短句。

  4、出示课件(这就是本文写作特点之一:

  1、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2、运用简短的句、段渲染紧张的气氛。)

  2、运用简短的`句、段渲染紧张的气氛。

  四、品读人物

  1、师: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村民们慌不择途寻找逃生之路,是谁给了他们一线生机?男生:老支书是谁指引他们从死亡谷迈向生命桥呢?女生老支书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呢?请同学们看自学提示

  2、出示自学提示,请用“——”划出描写老汉的句子,用曲线划出描写乡民们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生汇报、评价老汉根据汇报指名读句子)

  3、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4、分享汇报。

  5、师:这位老汉,这位老支书,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名他的姓,他留在我们记忆里的只是他清瘦的脸庞,还有他在这场洪水当中的语言、动作,那就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

  6、出示课件: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他是一位镇定自若的好党员,读——生读“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7、出示课件:师生承接读:

  师:在那样的情况下老汉镇定自若地说:

  生:“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师:在那样的情况下老汉斩钉截铁地说:

  生:“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师:在那样的情况下老汉不容商量地喊:

  生:“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师:在那样的情况下老汉沙哑地喊话:

  生:“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8、出示课件:情景对读

  9、出示课件:重点词强调读

  10、出示课件:男女生读

  11、出示课件:升华读

  师:普天下哪个父亲不疼爱自己的儿女?请你用朗读把小伙子推上桥读请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桥,读——请竭尽全力把小伙子推上桥,读----

  12、师:一切都晚了,儿子被洪水无情地冲走了,如果时间就此定格,老汉会对儿子喊什么?

  13、出示课件:观看照片

  14、师:(音乐响起)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出示课件:

  总结写作特点二

  巧设悬念,结尾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是小小说的又一特点。

  五、读写联动

  小练笔:

  1、如果你就是这位失去了丈夫和儿子的老太太,你会对逝去的亲人说些什么呢?

  提示:“老伴啊,我来看你来了,同时捎来了乡亲们对你说的话__________,你听到了吗?”

  “儿子啊,虽然你走了,但是_________________ ”

  2、20xx年中央电视台要举办“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评选,请为老支书写一份申报材料。

  六、拓展小诗

  《天亮了》

  语文教学设计 篇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育点

  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2、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2、体会沈从文小说的表达特点。

  (三)德育渗透点

  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二、重、难点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要求学生用划出文中集中描写环境的文句或段落,边诵读边体会其意境的作用;找出文中表现翠翠心理的文句甚至文段,揣摩其含而不露的特点,分析这些心理描写对塑造翠翠这个人物和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五、教学内容和过程:

  1、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导入新课

  A简介作者沈从文。

  B人物可爱,是沈从文先生小说的一大特征。他的作品所有人物全都可爱善良,可又为什么能从中感到悲哀的分量呢?请读课文。

  (2)检查预习,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中几种描写环境的内容,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些景物描写有何共同特点?又有何作用?

  文中集中描写的有四处。(景情结合、烘托)

  (3)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主要抓住翠翠心理,理解课文。

  翠翠心中的凄凉——翠翠的父亲、母亲——翠翠的`梦——爷爷上城——爷孙谈“唱歌”——翠翠爱听“歌”

  A翠翠为何要“胡思乱想”?谈谈你的感受。

  B翠翠的梦,有什么深刻含义?祖父为什么“不告诉翠翠昨天晚上的事实”?

  C“翠翠不敢生祖父的气”,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她可能生谁的气呢?

  D翠翠开始问爷爷“我万一跑了呢”,到后来她又问“爷爷,我一定不走,可是,你会不会走”,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4)参考注释,分析课文中出现过的人物形象的共性,进而领悟文章的主旨

  2、总结与引申

  反复研读,体味文章所表现出的“善良的悲剧”。

  3、作业布置

  以“‘成人之美’和‘自我牺牲’”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4、板书设计

  翠翠

  美丽多情

  天真可爱

  爷爷

  安于清贫

  忠于职守

  语文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能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说出读后受到的启发,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并练习归纳。

  3、能体会课文情境的发展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船长是怎样一个人。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品质,并学会正确表达。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播放跳水视频)中国跳水健将无论是他们屈体、翻腾、旋转的优美身姿,还是入水后激起的漂亮水花,都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也为祖国赢得了一块有一块奖牌,他们是中国人的骄傲。我们学习《跳水》一课,(板书课题)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给我们描述的是怎样的场面,同学们觉得这块奖牌应该奖给谁?试着说出你的理由。

  二、走进列夫·托尔斯泰(课件出示)

  三、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件出示)

  (1)我们想一想这篇课文里都有哪些角色?学生回答

  (2)按角色的出场顺序说说?(生回答,生板书: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3)这些角色与角色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师生交流板书。

  2、我们都来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那么同学们觉得这块奖牌应该奖给谁?试着说出你的理由。

  四、抓住“惊险”让学生细读课文,思考:

  这个惊险故事中的关键人物是谁呢?(无论猴子、水手、船长还是孩子在这个故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内容。预设一:(放肆)预设二:(三次大笑)预设三:(立刻)(千钧一发、迫在眉睫、危在旦夕、十万火急、万分危急……)

  出示课件:

  正在这时侯,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他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时,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指导朗读:谁来读?谁来当船长读读这段话。

  谁还想当船长,直接下命。(直接读船长的话。)

  引导:船长那么机智果断,是像你这样喊的.吗?

  都试试读读这段话。)

  预设四:(情绪变化)

  五、总结深化: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课件出示)

  2、孩子又开始呼吸了,终于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了。现在大家浏览一下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段落是写跳水的?(课件出示)写法指导

  我们看看前面那么多笔墨都是写什么的?文章为什么用这么大篇幅写原因?

  由于水手取乐猴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追到桅杆顶端陷入了绝境,这些描写都是跳水的?不是,但是正是由这些原因才有跳水这个结果。

  水手们从始至终都在场,可当孩子陷入了绝境,竟然不知所措。是船长命令孩子跳水解决了问题。有了前边的铺垫,才显船长的机智果断。可见跳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种命题方法和以往写事的文章不一样,它采取的是抓住关键内容,抓住关键情节命题的方法。

  六、课后作业:

  写读后感

  语文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有关天气的字词,学会7个新生字。

  2、巩固汉字书写规则,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积累有关春天的四字词语。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巩固汉字书写规则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识字

  1、谈话导入:今天的天气是怎么样的,谁来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我们经常还会听到“天气预报”,那里边经常都会怎么来形容天气呢?(学生讨论汇报)

  2、学生自由拼读书中的词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与天气有关的词语。请大家打开课本11页。

  3、指名读,小老师读,齐读。

  4、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字。

  5、交流识字方法。

  6、游戏开火车读,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7、拓展:你还能说出一些与天气有关的词语吗?

  二、书写提示

  写字:白、回、国

  1、请学生认一认这三个字,并仔细观察字的'收写占位。

  2、强调笔顺规则:先外后内再封口。

  3、学生做好书写准备,自由尝试书写。

  4、展评。

  三、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孩子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你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美丽的春天吗?(学生汇报)

  2、今天我们来学习积累一些关于春天的四字词语。学生打开书本,小组内自由读。

  3、检查认读情况。小老师带读,批名读,开火车读。

  4、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词,并描述一下词中所描述的美景。

  5、全班汇报。

  6、再读词语,记住词语,说话训练。

  四、小结

  说说自己在语文园地里的收获。

  语文教学设计 篇8

  教学思路:

  《画风》一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主要讲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这样的课文学生还是第一次遇到,所以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和做法,可在朗读感悟过程中采用贴头像的方法弄清每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风摸不着,看不到。孩子们平时又很少细心观察风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所以对于如何画风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读文中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

  2.重点抓住三个孩子的对话领会他们的创意。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风的声音的磁带。(四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根据当天的天气,聊风)

  1、猜谜语。

  师:孩子们我们来动脑筋猜个谜语好吗?

  出示谜语:(课件)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谜底:风并板书风)

  2、师:说说风——分享你的知识。

  你们知道哪些风或风的成语呢?(课件)

  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中写到了风?(《风》《村居》《草》)

  小结:

  多奇怪的风啊风摸不着看不到,没有颜色,没有味道,可刮在脸上却能感觉到、用耳朵能听到,听,播放风的声音,你能把它画下来吗?(补充课题)(板书:画风)

  【感悟风的声音,说出写风唱风的歌谣,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画风的积极性。】

  那风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能画出来吗?真的能吗?今天这节课周老师与大家一起学习的课文《画风》。(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围绕课题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很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促进主体的发展。)

  过渡:小朋友们真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认真读书,善于思考的孩子一定能够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答案。请大家打开书,翻到66页15课。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1)、同学们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快的同学读三遍。

  (2)、读准字音,用笔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课本拼音或同学、老师认识。

  (3)、标出自然段。

  2、检查生字。(过渡:同学们,读完了吗,现在老师想与你分享读书的收获。)

  (1)、课文中是谁把风画出来了?你圈出了吗?(请1、2个学生来回答。)(课件出示人名)

  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根据课文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巧妙识字,提高了识字质量】

  怎样认识他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呢?(交流)

  (2)、他们分别是谁?

  (课件,指出文中的'每个人物)

  (课件出示)孩子们,向他们打个招呼吧?

  (3)接读课文。能读好的举手。

  (同学们,课文能读通顺了吗,能一起分享你读书的收获吗?读的正确流利要是读出感情更好了,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给同学们一个惊喜,现在请大家再读一遍,准备准备。)

  小结:读得还不错,成功总是属于敢于挑战的同学。通过倾听大家读我们明白了:这篇课文讲的是(宋涛、陈丹、赵小艺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风画出来的故事。课件)

  过渡:认识了这三位好朋友,你喜欢他们吗?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他们画风的句子。(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三、细读感悟。

  1、自由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

  读书要求:默读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找出他们动脑筋画风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

  2、分享读书的体会。学生展示句子,课件一一出示。

  师:有答案了吗?谁来告诉大家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随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⑴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她读书细心吗?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谁呢?能不能换成小朋友的名字,说得更清楚些?随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上面的句子。

  3、师:那赵小艺他们的画到底是怎样的呢?想不想看看他们的画呢?课件逐幅出示赵小艺三个人的画:你看到了些什么?这是谁画的画?能给它配上课文里的句子吗?

  师:配得好吗?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画和相应的文字)

  【本环节克服了乏味地串讲,对学生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自读中解决问题,随机出现图文并茂的课件,再加上老师适当鼓励性的提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理解、思维等能力得到了提高,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过渡:多聪明的孩子啊!他们知道风看不见、摸不着,不能直接画出来,但他们善于动脑筋,互相启发、互相提醒,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了风。这三个小朋友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课件展示第九自然段,教师引读,识字显。)

  4、学生读这一自然段,拓展练句子。——师小结课文画风的内容(小诗)

  四、分角色朗读。

  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

  (1)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提示:宋涛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应该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他非常高兴。)

  (2)、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一遍,教师巡视指导。

  (3)、每组派代表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表演。

  【三幅头像有助于学生分清人物的态度、观点和做法;分角色朗读易于体会三个小朋友互相启发,互相协作和敢想敢做的精神。】

  五、有趣的作业。

  过渡: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小朋友,他们善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善于动脑,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个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来。

  【“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此环节以文本为凭借,挖掘学习资源,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插图、生活实际,结合诗人背景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感情。

  3、了解诗画特点,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大意,欣赏诗中景物,领悟诗人情怀,学习表达方法,感受古诗魅力。

  一、以花入画,以画入诗,走进诗文。

  1、以花的话题入画

  师:在我们的教室窗台上摆满了我们精心养植的花草,它们点缀了我们的教室,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关于这些花,你了解些什么?

  2、学生交流。

  师:清代诗人郑燮对兰花情有独钟,他专画兰竹,五十余年,不画他物。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郑燮的画作。

  CAI显示:《兰竹石轴图》、《兰石图》、《墨兰图轴》、《山顶妙香图轴》

  2、师:郑燮不仅爱画兰花,而且还用写诗的方式表达对兰花的喜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题于《山顶妙香图轴》上的古诗《题画兰》。教师范读。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解题。

  二、习文读诗,明了诗意。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3、再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与音韵。

  4、全班齐读。

  5、了解诗中大意,师配乐讲述

  三、精读品诗,感悟诗情。

  学习第一句

  (一)看兰

  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兰花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千山顶上头)

  2、身边的兰花和这里的兰花进行对比:

  3、指导读第一句。

  师:是呀,而这里的兰花却是长在“千山顶上头”呀,这么高!谁能把这种高给读出来呢?

  师小结并过渡:兰花,它长在千山之顶,可以俯视群山,仰望皓月,真正的怡然自得呀!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习第二句

  (一)闻香

  1、生:——突岩深缝妙香稠(课件显示)

  2、师:香吗?闻一闻!(香)哪里看出来?(妙香稠)

  (二)品香

  1、初步理解“妙香稠”的字面含义。

  师:香到什么程度?(稠)读出“稠”的感受。

  2、进一步体会花香的“妙”

  师:花香本是四溢的呀,为什么这里的花香却这么“稠”?请你们再读读这句诗。

  学生谈。

  师:本该四溢的花香在突岩深缝间聚集,竟香浓到令人感到粘稠,这是多么奇妙的花香啊!

  来,再读这句诗,读出又粘稠又奇妙的花香来。

  过渡:难道这里的兰花真有那么香吗?带着这个问题听听老师下面的介绍。

  3、进一步理解“妙香稠”的.含义。

  4、师:听了有关郑燮的介绍,结合郑燮的人生经历,这里的“妙香稠”还暗指什么呢?

  师:兰花啊,只有你高贵纯洁的兰花才能理解郑板桥呀!读第二句诗。

  5、全班齐读一、二句诗。

  学习三、四句诗

  1、师:你们再轻声读读三、四句诗,读懂了什么?结合刚才的介绍,这里的的“喧闹”仅仅是在写兰花和兰花脚下的浮云吗?

  2、师:身处其中的郑燮是什么态度呢?(来不相知去不留)是呀,这不就是郑燮的志向的表白吗?这里的兰花不就是郑燮的真实写照吗?这就叫“借物言志”。(板书:借物言志)

  3、小结。

  4、指名读,边读边评价。

  5、回归整体

  配乐齐度读古诗。

  语文教学设计 篇10

  一、巧设悬念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看到几个儿子?揭题:三个儿子

  二、初读感知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认识它,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②再读故事,边读边想,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2、检查识字状况

  3、生字会认了,这些句子会读吗?

  (出示下列句子,其中生字加红,这些句子也是课堂上要多次用的)

  如: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但是他。

  4、读下面的句子,练说“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句式。

  5、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但是他。”)

  (指名生读)

  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四、写字

  1、请学生说说哪个字书写时要注意。

  2、示范写“胳膊,晃荡,停”几个字。

  3、指生上来板书,指出优缺点。

  4、学生书写。

  听课评析

  本课教学中,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教师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这一点十分不错。

  语文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认识三个新偏旁,学会正确书写“飞”“马”“鸟”。

  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利用多种渠道识字的能力。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学写三个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激趣导入。

  导语: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和影子有关的儿歌《影子》

  板书课题:9、影子yǐngzi提醒学生注意:“影”后鼻音;“子”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过渡语:请小朋友把书轻轻地翻到81面,认真听师范读,注意听清字音。

  2、自读课文

  过渡语:现在,请小朋友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以后,圈出生字多读几遍,并给生字注上拼音。

  三、学习生字

  过渡语:现在生字宝宝要离开课文单独出现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

  1﹑出示生字卡片“影”

  认识偏旁:三撇儿

  看着这个字,你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它呢?(引导:京京在太阳底下玩,那三撇就像他的影子)。

  2﹑出示生字卡片“前”“后”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读,注意正音。

  ?指出“前”“后”是一对反义词,表示方位。

  3、出示生字卡片“常”

  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带读,并提醒学生注意:“常”翘舌音,后鼻音。

  4、出示生字卡片“跟”“着”“黑”注意“着”这里读轻音

  ?教师带读

  5、学习“狗”相机认识新部首:反犬旁(课件出示)

  你们还知道哪些字带有反犬旁?(猫、猪、狼、猴……)

  6、出示生字卡片“它”学习新部首:宝盖头(课件出示)

  7、出示生字卡片“朋”“友”

  ?让学生组词,再齐读。

  8、玩游戏辨析“他”“她”“它”的`使用。

  导语:现在林老师有三个好朋友,但我不知道哪个字该送到他们的手里,谁愿意来帮林老师把这三个字送给他们呢?

  卡片出示:“他”“她”“它”。

  (找三位小朋友,一位女生,一位男生,另一位小朋友拿动物的图画,再找一位小朋友帮老师找对生字“朋友”)?

  9、巩固识字

  生字宝宝去掉拼音小帽子,你们还认识吗?(课件出示:请小朋友开火车读。)

  四、再读课文。

  过渡:这么多的生字小朋友都认识了,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棒!现在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课文。

  ①齐读课文

  ②提问:想一想,课文这两个小节分别写了课文中的哪一幅图?

  (第一小节写第一幅图,第二小节写第二幅图)

  ③看图填空(课件出示)如:影子在________,影子在_________……

  ④看图试着背诵课文(课件出示图片)

  ▲了解为什么影子有时在前,有时在后,有时在左,有时在右。

  ▲游戏:老师手里拿着小太阳的卡片,找一位同学当老师的影子,当太阳在老师的左边时,老师的影子在哪?当太阳在老师的前面时,老师的影子在哪?(通过游戏理解课文,影子的位置是和太阳的光线有关)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

  五、学习写字“飞”“马”“鸟”。

  1、学习写生字“飞”

  教师教学生学写“飞”这个字的新笔画:横斜钩。

  (学生跟老师书空,讲授“飞”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习新笔画,学写“马”“鸟”这两个字。

  (1)认识新笔画:竖折折钩(学生跟老师书空)

  (2)观察这两个字的笔画你发现了什么?

  (3)按笔顺书空

  3、书写练习,个别辅导

  4、讲评学生的字。

  六、总结。

  七、布置作业。

  ①把生字读给家长听,把课文背给你的好朋友听。

  ②继续观察,在哪儿还能看到影子。

  语文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钢铁、繁殖、蔬菜、煤炭、水蒸气、杀菌、预防、治疗”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质疑问难。

  (l)出示画有太阳的电脑课件或一幅太阳图。

  (2)同学们,你们认识它是谁吗?(它是太阳公公)

  (3)板书课题

  (4)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问它吗?

  生:太阳公公,你离我们有多远?

  生:太阳公公,你有多大年纪了?

  生:太阳公公,你有多热?

  生:太阳公公,你为什么每天从东方升起来,从西方落下去,能不能改变路线呢?

  ……

  (5)同学们向太阳公公提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有些问题同学们可以用课外时间从科普读物中了解;有些问题现在还没有答案,等同学们长大后去探索。那么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哪些有关太阳的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多拼读两遍,把课文读通,不通顺的地方再读一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勾画课文介绍了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

  2、学生按要求自读。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抽读生字词卡片,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如细菌(j&n),不要读成j(n等。

  (2)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3)说一说课文介绍了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说,说得不全面的地方,其他同学可作补充,认为说得不正确的地方,可相互纠正。)

  教师:概括起来讲,课文围绕太阳讲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太阳的特点,二是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下面我们来深入学习介绍太阳特点的这部分课文。

  三、深究课文(l-3自然段)

  1、教师引导:这部分课文,每一个自然段介绍了太阳一个方面的特点,谁来概括一下课文写了太阳哪几方面的特点?

  (远、大、热)

  2、默读l-3自然段,思考:课文是用哪些方法把太阳的这些特点说清楚的?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在书上做上标记。

  3、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准备在全班交流时向其他小组请求帮助。

  4、全班讨论交流,合作解疑,教师适当点拨引导。

  (l)讨论交流对第一自然段的理解

  ①第一自然段为了把太阳离我们很远这一特点说清楚,运用了哪些方法?

  生:“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这是用具体数字来说明太阳离地球很远。

  生:“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句话即运用了具体数字,同时还用了假设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离我们很远。

  ②通过读第1自然段,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

  生:第1自然段讲的是太阳离我们很远,可开头却先讲了一个古代传说,我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师:谁能对这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教师点拨:课文开头引用这个神话是为了要引出太阳离地球很远这个知识,使文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往下看。

  生:老师,我不明白“其实”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如果学生提不出这个问题,由教师提问)

  (“其实”,表示下面要说的是实际情况。在这里表示转折,由传说转向事实。)

  教师:“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这句话什么意思?(这么远,箭射不到。)这里为什么不用肯定的语气,而用反问的语调呢?(用反问句强调它的远。)(让学生在读中体会。)

  ③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要说出太阳离我们“远”这一特点。

  (2)讨论交流第二自然段

  ①第二自然段讲太阳很大,运用了作比较、列举数字的方法。“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是拿地球与太阳作比较,用具体数字来说明,突出太阳体积之大。

  “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是“因为离地球太远了”。这不仅说明太阳很大,而且对第一自然段讲的太阳离我们很远,作了补充说明。

  ②指导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太阳“大”这一特点。

  (3)讨论交流第三自然段

  ①第三自然段讲太阳会发光、发热,温度非常高,运用了比喻和具体数字的说明方法。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用“火球’作比喻,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写了出来。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运用具体数字来充分说明太阳“温度非常高”这个特点。

  ②指导朗读,读出太阳热的特点。

  5、小结

  (1)视频演示《太阳的基本情况》,学生观察体会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

  (2)教师小结

  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数字、假设、比较、比喻等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后在说明事物时要注意学习运用这些方法。

  6、扮演太阳公公,作一番比较详细的自我介绍,练说《太阳的自述》,把太阳的特点说清楚。

  四、布置作业

  练习《太阳的自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课文的l-3自然段讲了太阳哪几方面的特点?

  二、探究4-8自然段

  1、默读4-8自然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讲太阳和地球的关系非常密切的,是怎样进行说明的。

  (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考,遇到问题试着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书上做上标记。)

  2、在四个人的小组内交流、讨论自读情况。

  3、全班交流,合作解疑,教师点拨、引导。

  (l)课文是从太阳同动植物、同人类生活的关系、太阳同气象的关系以及太阳同防治疾病的关系这几方面来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的。

  ①第四自然段讲太阳和动植物及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太阳与动植物的.关系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明的:“如果有了太阳……、如果没有太阳……”

  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从吃的、穿的、烧的三个方面举例进行说明的。

  ②第五、六自然段讲太阳和气象的关系,是通过云、雨、雪、风的形成来说明的。

  ③第七自然段讲了太阳和防治疾病的关系。

  ④第八自然段总起来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的。

  第一句“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这是从正面说。

  第二句“如果没有太阳……自然也不会有人”。这是从反面说。

  在从正反两个方面说的基础上,又把上面所有的内容归结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2)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①集体讨论交流。

  ②视频演示《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学生感受世界的美丽可爱,体会所有这一切都与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

  (3)研讨:太阳与地球的密切关系同它本身的特点有何联系?

  (太阳大、温度高、距离远的特点,是形成美丽可爱世界的根本原因,如果这三个条件中缺少任何一个,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密切。)

  4、朗读4-8自然段。

  5、扮演太阳,练说《太阳的自述》。

  (1)教师引导:上节课同学们扮演太阳公公,介绍了太阳的特点。这节课同学们继续扮演太阳,介绍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为的是让更多的人知道: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2)小组内练习说。

  (3)班上展示说。

  三、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全文。

  2、总结:《太阳》这篇课文集中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是从它具有的特征和它与地球的关系两方面来具体讲的。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了列举数字、作比较、假设、打比方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在四个人的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生字的。

  2、教师重点指导“蒸”“蔬”等字的书写。

  3、读写词语。

  五、拓展延伸

  练习写《太阳的自述》,向人们介绍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有关太阳的知识,可阅读书籍,也可网上测览。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的重点是:读懂课文,了解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难点是:理解课文中所阐述的有关太阳的知识,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说明事物的。为很好地解决教学重难点,教师从启发谈话引入新课,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进行深入的探究,在交流中相机指导,在学生大致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视频演示,加深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布置学生通过书刊和网络搜集、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通过自读自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

  探究活动

  收集有关太阳的资料,并根据课文某一方面的内容,选好一个专题。如,“万物生长靠太阳”,出一期手抄报或黑板报、墙报。

  语文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38个、词语49个。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对科学的兴趣和认真观察的习惯,启发学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学习写观察日记。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

  2、组织语文实践活动,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3、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教学方法:

  一、加强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整合

  1、话题提供习作的素材。

  2、说得有序、清楚是写得连贯、生动的前提。

  二:加强小练笔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练笔资源。引导学生写写观察日记

  2、有效利用生活中的练笔机宜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3、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给他们一些美好的感觉。

  13花钟

  一、教学要求。

  1.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教学重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四、教学方法:阅读法,发现法

  五、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文稿。

  2、学生课前观察的一天花儿开放时间的资料。

  六、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存疑导入。

  1、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观察小能手的称号)(板书:花)

  2、教师播放课件:欣赏一些美丽的花。问:你知道这些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

  放的呢?(学生可以猜测。)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熟读课文,初步释疑。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算把课文读熟练?(遇到意思不明确的词,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2、交流自己读的过程。

  3、请学生读1、2两段。

  4、评议。

  5、余下一段同桌读。(帮助伙伴纠正错误)

  6、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补充课题:钟)

  7、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讨论、交流)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课题呢?

  (自由读课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表扬。

  8、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

  出示填空:我知道

  9、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三、探究课文,感情朗读。

  (根据学生的兴趣读懂课文。)

  如:学生选择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谁想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请学生朗读)

  师:你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老师都被你感动了。你为什么会如此钟情于这一段呢?

  (说体会,谈感想)

  3、用课件出示两段话,学生朗读进行比较。(一段是原文;一段是教师改编,描写花儿开放的句式单调、干巴。)为什么你喜欢原文?(说理由)

  4、师生合作朗读本段课文。

  5、交流自己的收获。

  6、带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

  7、背诵喜欢部分,与同学交流。

  8、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

  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想去探究一下吗?要知原因,下节课再见。

  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

  (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五、课堂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2)抄写19个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1)学生听写词语。

  (2)同桌相互检查。

  二、展开想象,推测原因。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学生自由推测。

  三、研读课文,探究解惑。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5、小组交流,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

  7、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2、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形式多样:如编科学小报、做资料卡、写观察日记等)

  板书设计

  湿度温度光照

  13花钟不同开放昆虫活动

  时间

  语文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写本课10个生字,会读文中1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对数学的严谨与执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对数学的严谨与执著。

  教具准备:

  课件

  板书设计:

  华罗庚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一下华罗庚是什么人?

  2、过渡

  师:华罗庚在数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他的童年。

  二、学文

  (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课文,老师提示要注意认读生字,多和生字打招呼,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互读。

  3、指名接段读文。

  4、学生评价刚才那几个同学读书的情况。

  (1)评价优点

  (2)提点意见

  5、出示生字,会读的字多读读,不会读的字到课文中找一找念什么,并想想怎样记住它。

  6、选择一个自己认为难记的字,说说怎样记住它,并用这个字组词或说一个句子。

  7、开火车识字。

  8、小组长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并在评价册上给以评价。

  (三)专题研讨:华罗庚是怎样的小朋友,阐述观点,并在书中找到理由。

  (1)自由读书准备

  (2)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其他学生可以对他的观点补充或反驳,教师加以指点,如:华罗庚爱学数学,从课文中那里看出来的?……

  (3)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课文。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

  注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出示华罗庚爷爷的照片,讲一讲华罗庚爷爷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出示华罗庚爷爷的照片,讲一讲华罗庚爷爷的故事。

  全班交流听完故事后的感受。

  二、写字

  1、开会车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在具体环境中认读: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3、出示要写的生字

  以各种形式和生字“打招呼”

  4、让学生挑出最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1)老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讨论怎么记住这个字?

  5、让学生找其他生字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等

  6、学生练写其他的生字。

  7、用这些字组词。

  三、学后总结

  老师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延展

  1、课后阅读名人故事。

  2、将阅读后的感想写在小本本上。

  全班交流

  学生描红

  采用在语言环境中认读和以各种方式和生字“打招呼”两种形式进行生字认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

  重点指导与学生找规律写字相结合。促进写字能力的提高。

《语文教学设计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设计11-19

语文荷花教学设计01-27

语文《春》教学设计10-02

人教版语文的教学设计11-22

语文练习教学设计06-09

语文教学设计04-01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07-14

语文教学设计04-04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09-25

《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01-01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语文教学设计14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3.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学写随感,合演课文剧,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幸福的含义,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课前准备】:

  ppt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幸福”这个词。

  2、你觉得什么是幸福?读课题。

  【设计图意:把幸福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引发对幸福的思考。这样一开始就把文本的基本点——幸福提出来思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检查初读,把握全文 。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2、请学生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讲出来。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有较好的自学能力,通过导读课上的初读和预习,孩子们已基本掌握了字词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课上让孩子再读课文,老师作一个简单的检查,既巩固了预习和初读的成果,发现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更是让孩子再次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把握全文。】

  三、突破难点,理解幸福的含义。

  1、幸福是什么?智慧姐姐怎呀说的?

  2、谁能把“诧异”换个词。(要求学生整句读,并且读出诧异的语气)

  【设计意图:理解“诧异”,并通过换词丰富孩子的词汇。】

  3、一个孩子说——另一个孩子说——第三个孩子说——(引读)

  4、(板书:靠劳动、尽义务,做有益的事)你怎么理解?

  【设计意图:找出中心句,围绕着中心句去理解课文。】

  5、默读课文,看看三位青年是怎样理解的。划出有关的句子,在旁边写上批注。生汇报。

  【设计意图:智慧姐姐对幸福的诠释中,“义务”一词对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比较难理解的。突破了这个难点,孩子对这句话的理解就会水到渠成。在这里把难点让孩子提出来,并交给他们解决的方法,有利于下面的阅读。】

  6、小结,理解“义务”。(生说自己的理解,出示: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

  7、医生,你有不同的经历吗?(请其他孩子说)说完读句子。

  8、你们是怎样弄明白幸福是什么的?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青年,想象一下他做了什么,编一个故事,从而明白幸福的含义的。同桌互说。汇报。

  9、你是怎么理解的?(生说)

  【设计意图:文章重点写了三个青年的对话,对三个青年人寻找幸福的具体过程却省略。这个空白也正是学生的体验所缺乏的,于是我便引导他们去想象这里面具体的故事,从活生生的事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受。学生展开再想象,编出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在他们的脑海里,“义务”“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触摸到的实体。】

  10、(出示图画)从那些句子感受到他们的幸福?有感情读有关句子。

  【设计意图:长文短教,突出重点、难点。三个孩子疏通泉眼,砌井加盖这部分内容显浅易懂,孩子一读就懂,让他们简单来讲讲就可以了。并且有了前面对幸福的理解,孩子们更能感受三位青年重回树林后幸福的感觉。】

  11、小结:

  四、拓展训练,抒写幸福的感受。

  1、学生讲让别人得到帮助的幸福呢?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发现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2、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有不同的答案,(投影小诗)来,一起读。

  对于老师来说,幸福是(投影出示有关老师的幸福的小诗,读诗)

  你觉得幸福是 (投影出示)

  【设计意图:深入拓展对幸福的理解,把生活中的给予别人的事情或者别人给予自己的事情写成幸福小诗,让学生明白幸福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诠释。我们应该珍惜幸福,更要付出和给予,让别人获得幸福自己会更幸福。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幸福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学到了诗歌的写法,仿写诗歌。】

  五、布置作业。

  任选一题:

  1、以幸福为主题写一篇随感,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把课文改编为课文剧,找几个伙伴合作表演。

  【设计意图:这个童话的主题是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职责,做对别人有益的事。但事实上幸福的确是多元的,有很多种含义,通过这节课,相信孩子能写出有关幸福的感言。合演课文剧是课后也是本单元的要求,同时也是孩子们喜欢做的实践作业,让他们自由选择,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作业成为孩子们爱做、乐做的事情。】

  六、板书设计。

  幸福是什么

  劳动

  幸福靠 尽义务

  做有益的事

  语文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要求

  1.练习写好带有“折文旁”和“反文旁”的字。

  2.连近义词,学习补充句子,朗读背诵成语,积累语言,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学做名人卡,了解名人的典型事迹,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二、重点难点

  1.写好汉字,积累语言,并能做到灵活运用。

  2.将句子补充完整,使其更加具体、生动。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收集名人事迹。

  四、教学过程

  (一)万花筒

  1.我会写。

  (1)出示两组汉字,读一读,仔细观察,说说这两组字的区别。(引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偏旁:第一组都是“折文旁”,第二组都是“反文旁”。

  结构:第一组都是上下结构,第二组都是左右结构。

  (2)观察他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分别指学生说,教师归纳,顺口溜帮助识记)

  (3)教师示范书写。

  (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第一组字中的“复、夏”要区分,“复”的中间是个“曰”字,“夏”的中间是个“目”字,写“折文旁”时,“横撇”与“捺”之间拉开一点更美观。第二组“反文旁”的字,基本上以竖中线为界,“牛”字和“正”字的末笔改“提”)

  (4)学生书写。

  (教师巡视,提醒学生书写时坐姿要端正,每个字要写匀称,写美观,写正确,并相机进行个别辅导,发现写得好的及时给予表扬)

  (5)同桌互相评议,在你认为写得好的字旁边贴上一面小红旗。

  2.我能连。

  (1)出示词语,自由读一读,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2)观察范例,理解题意。

  (“毁灭—消灭”是一组意思相近的词语,这道题目就是要我们将近义词有线连起来)

  (3)学生自由地连线。

  (4)品读五对近义词,全班交流,说一说每对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3.我能填。

  (1)播放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示三个句子:

  爸爸叉鱼去了。

  能干的'爸爸叉鱼去了。

  能干的爸爸又潜入水底叉鱼去了。

  (2)读一读,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三个句子,后一个比前一个更生动、更具体)

  (3)好句欣赏。(播放课件)

  穷孩子凯利不得不挨家挨户推销产品。

  顶着烈焰的火箭,托举着飞船拔地而起,直插蓝天。

  狡猾的狐狸在树林里垂头丧气地转来转去。

  (4)你能将下面的两个句子补充完整,使句子生动、具体吗?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全班交流评议。

  (5)鼓励学生读好句,并在平时习作中要学会将句子写生动、写具体。

  (二)百宝箱

  1.出示三组词语,读一读,比一比,找规律,说说成语的意思。

  (教师归纳:这些词语都是对人物表情和心情的描写)

  第一组成语都以“眉”字开头,这是对人物表情的描写。第二组成语都以“心”字开头,“心平气和”指心情不急躁,态度温和;“心花怒放”比喻心情及其舒畅、愉快;“心旷神怡”指心境开阔,精神愉悦。第三组成语都以“笑”字开头,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

  2.你还能说出用“眉”、“心”、“笑”这三个字开头的成语吗?

  (小组合作,边说边记,看哪组记得最多。如:眉清目秀、眉目如画、眉目传情、心悦诚服、心不在焉、心服口服、心驰神往、笑逐颜开、笑里藏刀……)

  3.成语接龙。

  (用开火车的形式分组进行比赛,比一比哪列火车开得快、跑得远)

  4.你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成语说一句话吗?

  (学生汇报,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及表扬)

  (三)大舞台

  1.汇报交流搜集的名人事迹。

  2.你了解到的名人有哪些呢?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名人名字)

  3.这么多的名人当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请说说你喜欢他的理由。

  4.播放课件,教师展示搜集到的名人简介及其典型事迹。

  (小结:这些名人的故事非常感人,他们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5.做名人卡,向名人学习。

  (1)出示名人卡片范例,仔细观察卡片内容应包括哪些方面。

  (2)学生动手制作名人卡。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及爱好进行大胆的创新设计,并美化名人卡)

  6.交流分享,展示名人卡。

  (师生共同评议,选出优秀作品加以推广)

  7.举办“名人展览”。

  (此活动可放在班上举办,邀请低年级的小朋友来参观,也可以放在校园内举办,让更多的人来参观,了解名人,向名人学习)

  语文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本课生字、生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长城》教学设计。

  2.智能目标:

  ①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②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人,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板书课题)

  2.观察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察方法(幻灯片打出与课本一样的两幅彩图)。

  (1)师: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该先观察哪一幅?为什么?

  (2)看远景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抓住观察重点:长城)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何特点?(长、大、弯)再看近景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何特点?(高大、坚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说说刚才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第一幅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与第二自然段。)

  2.生讨论:课文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

  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3.试给课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加一个小标题。

  三、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1.第三次看远景图。

  (1)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像一条长龙)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长、大、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2)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近景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长城》教学设计》。

  (1)此景是作者在何处(观察点)看到的?

  (2)作者分别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3)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3、披文入情,学第三自然段。

  (1)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讨论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2)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4.齐读第三自然段。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第四次看两幅彩图,结合下列提示语复述长城远景、近景。

  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条石城砖垛嘹望射城台

  2.老师总结谈话。

  五、延伸性作业

  长城到底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是苦难?是安宁?是骄傲?是屈辱?还是其他什么呢?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搜集资料,以《长城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为题写一篇辩论稿,准备参加下一次的语文活动课--辩论会。

  简评

  教学目标体现了认知、智能和情意的多元统一,挖掘了《长城》课文的科学和人文内涵。教学过程的五个环节严谨细密,条贯统序,易于操作,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理念。特别是图文对照,相得益彰,落实了由远到近,由面到点的观察能力训练,对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是个典型的示范。

  语文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感受洪水的肆虐与可怕,体会灾难面前的村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通过比较了解“桥”一课小小说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读 《泪光中的感动》

  齐读—师生读---男女生合作读—互换角色读—挑战背诵

  二、导课,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桥》这篇小小说。齐读课题

  三、研读细节,感受洪水的凶猛。

  1、接下来请欣赏一个视频。

  师:凶猛的洪水,能摧毁村庄,吞没农田和人们的生命,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就发生在《桥》这篇课文,请大家回想一下文中是怎样描写洪水来临时的景象。

  出示课件

  句子一: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句子二: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句子三: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句子四: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句子五:水渐渐地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2、出示课件对比读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老舍《骆驼祥子》

  3、《桥》的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写法——单词成句,单句成段?让我们串起来读读看,边读边感受。(急迫、紧张)你看,一比较,我们就可以知道,即使同样写下雨,可以写的具体,也可以写得简洁;可以用长句,也可以用短句。

  4、出示课件(这就是本文写作特点之一:

  1、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2、运用简短的句、段渲染紧张的气氛。)

  2、运用简短的`句、段渲染紧张的气氛。

  四、品读人物

  1、师: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村民们慌不择途寻找逃生之路,是谁给了他们一线生机?男生:老支书是谁指引他们从死亡谷迈向生命桥呢?女生老支书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呢?请同学们看自学提示

  2、出示自学提示,请用“——”划出描写老汉的句子,用曲线划出描写乡民们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生汇报、评价老汉根据汇报指名读句子)

  3、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4、分享汇报。

  5、师:这位老汉,这位老支书,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名他的姓,他留在我们记忆里的只是他清瘦的脸庞,还有他在这场洪水当中的语言、动作,那就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

  6、出示课件: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他是一位镇定自若的好党员,读——生读“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7、出示课件:师生承接读:

  师:在那样的情况下老汉镇定自若地说:

  生:“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师:在那样的情况下老汉斩钉截铁地说:

  生:“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师:在那样的情况下老汉不容商量地喊:

  生:“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师:在那样的情况下老汉沙哑地喊话:

  生:“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8、出示课件:情景对读

  9、出示课件:重点词强调读

  10、出示课件:男女生读

  11、出示课件:升华读

  师:普天下哪个父亲不疼爱自己的儿女?请你用朗读把小伙子推上桥读请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桥,读——请竭尽全力把小伙子推上桥,读----

  12、师:一切都晚了,儿子被洪水无情地冲走了,如果时间就此定格,老汉会对儿子喊什么?

  13、出示课件:观看照片

  14、师:(音乐响起)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出示课件:

  总结写作特点二

  巧设悬念,结尾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是小小说的又一特点。

  五、读写联动

  小练笔:

  1、如果你就是这位失去了丈夫和儿子的老太太,你会对逝去的亲人说些什么呢?

  提示:“老伴啊,我来看你来了,同时捎来了乡亲们对你说的话__________,你听到了吗?”

  “儿子啊,虽然你走了,但是_________________ ”

  2、20xx年中央电视台要举办“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评选,请为老支书写一份申报材料。

  六、拓展小诗

  《天亮了》

  语文教学设计 篇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育点

  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2、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2、体会沈从文小说的表达特点。

  (三)德育渗透点

  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二、重、难点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要求学生用划出文中集中描写环境的文句或段落,边诵读边体会其意境的作用;找出文中表现翠翠心理的文句甚至文段,揣摩其含而不露的特点,分析这些心理描写对塑造翠翠这个人物和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五、教学内容和过程:

  1、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导入新课

  A简介作者沈从文。

  B人物可爱,是沈从文先生小说的一大特征。他的作品所有人物全都可爱善良,可又为什么能从中感到悲哀的分量呢?请读课文。

  (2)检查预习,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中几种描写环境的内容,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些景物描写有何共同特点?又有何作用?

  文中集中描写的有四处。(景情结合、烘托)

  (3)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主要抓住翠翠心理,理解课文。

  翠翠心中的凄凉——翠翠的父亲、母亲——翠翠的`梦——爷爷上城——爷孙谈“唱歌”——翠翠爱听“歌”

  A翠翠为何要“胡思乱想”?谈谈你的感受。

  B翠翠的梦,有什么深刻含义?祖父为什么“不告诉翠翠昨天晚上的事实”?

  C“翠翠不敢生祖父的气”,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她可能生谁的气呢?

  D翠翠开始问爷爷“我万一跑了呢”,到后来她又问“爷爷,我一定不走,可是,你会不会走”,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4)参考注释,分析课文中出现过的人物形象的共性,进而领悟文章的主旨

  2、总结与引申

  反复研读,体味文章所表现出的“善良的悲剧”。

  3、作业布置

  以“‘成人之美’和‘自我牺牲’”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4、板书设计

  翠翠

  美丽多情

  天真可爱

  爷爷

  安于清贫

  忠于职守

  语文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能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说出读后受到的启发,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并练习归纳。

  3、能体会课文情境的发展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船长是怎样一个人。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品质,并学会正确表达。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播放跳水视频)中国跳水健将无论是他们屈体、翻腾、旋转的优美身姿,还是入水后激起的漂亮水花,都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也为祖国赢得了一块有一块奖牌,他们是中国人的骄傲。我们学习《跳水》一课,(板书课题)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给我们描述的是怎样的场面,同学们觉得这块奖牌应该奖给谁?试着说出你的理由。

  二、走进列夫·托尔斯泰(课件出示)

  三、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件出示)

  (1)我们想一想这篇课文里都有哪些角色?学生回答

  (2)按角色的出场顺序说说?(生回答,生板书: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3)这些角色与角色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师生交流板书。

  2、我们都来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那么同学们觉得这块奖牌应该奖给谁?试着说出你的理由。

  四、抓住“惊险”让学生细读课文,思考:

  这个惊险故事中的关键人物是谁呢?(无论猴子、水手、船长还是孩子在这个故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内容。预设一:(放肆)预设二:(三次大笑)预设三:(立刻)(千钧一发、迫在眉睫、危在旦夕、十万火急、万分危急……)

  出示课件:

  正在这时侯,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他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时,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指导朗读:谁来读?谁来当船长读读这段话。

  谁还想当船长,直接下命。(直接读船长的话。)

  引导:船长那么机智果断,是像你这样喊的.吗?

  都试试读读这段话。)

  预设四:(情绪变化)

  五、总结深化: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课件出示)

  2、孩子又开始呼吸了,终于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了。现在大家浏览一下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段落是写跳水的?(课件出示)写法指导

  我们看看前面那么多笔墨都是写什么的?文章为什么用这么大篇幅写原因?

  由于水手取乐猴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追到桅杆顶端陷入了绝境,这些描写都是跳水的?不是,但是正是由这些原因才有跳水这个结果。

  水手们从始至终都在场,可当孩子陷入了绝境,竟然不知所措。是船长命令孩子跳水解决了问题。有了前边的铺垫,才显船长的机智果断。可见跳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种命题方法和以往写事的文章不一样,它采取的是抓住关键内容,抓住关键情节命题的方法。

  六、课后作业:

  写读后感

  语文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有关天气的字词,学会7个新生字。

  2、巩固汉字书写规则,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积累有关春天的四字词语。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巩固汉字书写规则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识字

  1、谈话导入:今天的天气是怎么样的,谁来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我们经常还会听到“天气预报”,那里边经常都会怎么来形容天气呢?(学生讨论汇报)

  2、学生自由拼读书中的词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与天气有关的词语。请大家打开课本11页。

  3、指名读,小老师读,齐读。

  4、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字。

  5、交流识字方法。

  6、游戏开火车读,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7、拓展:你还能说出一些与天气有关的词语吗?

  二、书写提示

  写字:白、回、国

  1、请学生认一认这三个字,并仔细观察字的'收写占位。

  2、强调笔顺规则:先外后内再封口。

  3、学生做好书写准备,自由尝试书写。

  4、展评。

  三、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孩子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你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美丽的春天吗?(学生汇报)

  2、今天我们来学习积累一些关于春天的四字词语。学生打开书本,小组内自由读。

  3、检查认读情况。小老师带读,批名读,开火车读。

  4、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词,并描述一下词中所描述的美景。

  5、全班汇报。

  6、再读词语,记住词语,说话训练。

  四、小结

  说说自己在语文园地里的收获。

  语文教学设计 篇8

  教学思路:

  《画风》一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主要讲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这样的课文学生还是第一次遇到,所以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和做法,可在朗读感悟过程中采用贴头像的方法弄清每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风摸不着,看不到。孩子们平时又很少细心观察风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所以对于如何画风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读文中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

  2.重点抓住三个孩子的对话领会他们的创意。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风的声音的磁带。(四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根据当天的天气,聊风)

  1、猜谜语。

  师:孩子们我们来动脑筋猜个谜语好吗?

  出示谜语:(课件)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谜底:风并板书风)

  2、师:说说风——分享你的知识。

  你们知道哪些风或风的成语呢?(课件)

  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中写到了风?(《风》《村居》《草》)

  小结:

  多奇怪的风啊风摸不着看不到,没有颜色,没有味道,可刮在脸上却能感觉到、用耳朵能听到,听,播放风的声音,你能把它画下来吗?(补充课题)(板书:画风)

  【感悟风的声音,说出写风唱风的歌谣,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画风的积极性。】

  那风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能画出来吗?真的能吗?今天这节课周老师与大家一起学习的课文《画风》。(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围绕课题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很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促进主体的发展。)

  过渡:小朋友们真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认真读书,善于思考的孩子一定能够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答案。请大家打开书,翻到66页15课。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1)、同学们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快的同学读三遍。

  (2)、读准字音,用笔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课本拼音或同学、老师认识。

  (3)、标出自然段。

  2、检查生字。(过渡:同学们,读完了吗,现在老师想与你分享读书的收获。)

  (1)、课文中是谁把风画出来了?你圈出了吗?(请1、2个学生来回答。)(课件出示人名)

  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根据课文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巧妙识字,提高了识字质量】

  怎样认识他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呢?(交流)

  (2)、他们分别是谁?

  (课件,指出文中的'每个人物)

  (课件出示)孩子们,向他们打个招呼吧?

  (3)接读课文。能读好的举手。

  (同学们,课文能读通顺了吗,能一起分享你读书的收获吗?读的正确流利要是读出感情更好了,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给同学们一个惊喜,现在请大家再读一遍,准备准备。)

  小结:读得还不错,成功总是属于敢于挑战的同学。通过倾听大家读我们明白了:这篇课文讲的是(宋涛、陈丹、赵小艺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风画出来的故事。课件)

  过渡:认识了这三位好朋友,你喜欢他们吗?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他们画风的句子。(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三、细读感悟。

  1、自由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

  读书要求:默读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找出他们动脑筋画风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

  2、分享读书的体会。学生展示句子,课件一一出示。

  师:有答案了吗?谁来告诉大家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随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⑴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她读书细心吗?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谁呢?能不能换成小朋友的名字,说得更清楚些?随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上面的句子。

  3、师:那赵小艺他们的画到底是怎样的呢?想不想看看他们的画呢?课件逐幅出示赵小艺三个人的画:你看到了些什么?这是谁画的画?能给它配上课文里的句子吗?

  师:配得好吗?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画和相应的文字)

  【本环节克服了乏味地串讲,对学生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自读中解决问题,随机出现图文并茂的课件,再加上老师适当鼓励性的提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理解、思维等能力得到了提高,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过渡:多聪明的孩子啊!他们知道风看不见、摸不着,不能直接画出来,但他们善于动脑筋,互相启发、互相提醒,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了风。这三个小朋友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课件展示第九自然段,教师引读,识字显。)

  4、学生读这一自然段,拓展练句子。——师小结课文画风的内容(小诗)

  四、分角色朗读。

  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

  (1)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提示:宋涛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应该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他非常高兴。)

  (2)、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一遍,教师巡视指导。

  (3)、每组派代表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表演。

  【三幅头像有助于学生分清人物的态度、观点和做法;分角色朗读易于体会三个小朋友互相启发,互相协作和敢想敢做的精神。】

  五、有趣的作业。

  过渡: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小朋友,他们善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善于动脑,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个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来。

  【“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此环节以文本为凭借,挖掘学习资源,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插图、生活实际,结合诗人背景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感情。

  3、了解诗画特点,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大意,欣赏诗中景物,领悟诗人情怀,学习表达方法,感受古诗魅力。

  一、以花入画,以画入诗,走进诗文。

  1、以花的话题入画

  师:在我们的教室窗台上摆满了我们精心养植的花草,它们点缀了我们的教室,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关于这些花,你了解些什么?

  2、学生交流。

  师:清代诗人郑燮对兰花情有独钟,他专画兰竹,五十余年,不画他物。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郑燮的画作。

  CAI显示:《兰竹石轴图》、《兰石图》、《墨兰图轴》、《山顶妙香图轴》

  2、师:郑燮不仅爱画兰花,而且还用写诗的方式表达对兰花的喜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题于《山顶妙香图轴》上的古诗《题画兰》。教师范读。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解题。

  二、习文读诗,明了诗意。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3、再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与音韵。

  4、全班齐读。

  5、了解诗中大意,师配乐讲述

  三、精读品诗,感悟诗情。

  学习第一句

  (一)看兰

  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兰花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千山顶上头)

  2、身边的兰花和这里的兰花进行对比:

  3、指导读第一句。

  师:是呀,而这里的兰花却是长在“千山顶上头”呀,这么高!谁能把这种高给读出来呢?

  师小结并过渡:兰花,它长在千山之顶,可以俯视群山,仰望皓月,真正的怡然自得呀!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习第二句

  (一)闻香

  1、生:——突岩深缝妙香稠(课件显示)

  2、师:香吗?闻一闻!(香)哪里看出来?(妙香稠)

  (二)品香

  1、初步理解“妙香稠”的字面含义。

  师:香到什么程度?(稠)读出“稠”的感受。

  2、进一步体会花香的“妙”

  师:花香本是四溢的呀,为什么这里的花香却这么“稠”?请你们再读读这句诗。

  学生谈。

  师:本该四溢的花香在突岩深缝间聚集,竟香浓到令人感到粘稠,这是多么奇妙的花香啊!

  来,再读这句诗,读出又粘稠又奇妙的花香来。

  过渡:难道这里的兰花真有那么香吗?带着这个问题听听老师下面的介绍。

  3、进一步理解“妙香稠”的.含义。

  4、师:听了有关郑燮的介绍,结合郑燮的人生经历,这里的“妙香稠”还暗指什么呢?

  师:兰花啊,只有你高贵纯洁的兰花才能理解郑板桥呀!读第二句诗。

  5、全班齐读一、二句诗。

  学习三、四句诗

  1、师:你们再轻声读读三、四句诗,读懂了什么?结合刚才的介绍,这里的的“喧闹”仅仅是在写兰花和兰花脚下的浮云吗?

  2、师:身处其中的郑燮是什么态度呢?(来不相知去不留)是呀,这不就是郑燮的志向的表白吗?这里的兰花不就是郑燮的真实写照吗?这就叫“借物言志”。(板书:借物言志)

  3、小结。

  4、指名读,边读边评价。

  5、回归整体

  配乐齐度读古诗。

  语文教学设计 篇10

  一、巧设悬念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看到几个儿子?揭题:三个儿子

  二、初读感知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认识它,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②再读故事,边读边想,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2、检查识字状况

  3、生字会认了,这些句子会读吗?

  (出示下列句子,其中生字加红,这些句子也是课堂上要多次用的)

  如: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但是他。

  4、读下面的句子,练说“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句式。

  5、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但是他。”)

  (指名生读)

  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四、写字

  1、请学生说说哪个字书写时要注意。

  2、示范写“胳膊,晃荡,停”几个字。

  3、指生上来板书,指出优缺点。

  4、学生书写。

  听课评析

  本课教学中,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教师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这一点十分不错。

  语文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认识三个新偏旁,学会正确书写“飞”“马”“鸟”。

  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利用多种渠道识字的能力。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学写三个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激趣导入。

  导语: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和影子有关的儿歌《影子》

  板书课题:9、影子yǐngzi提醒学生注意:“影”后鼻音;“子”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过渡语:请小朋友把书轻轻地翻到81面,认真听师范读,注意听清字音。

  2、自读课文

  过渡语:现在,请小朋友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以后,圈出生字多读几遍,并给生字注上拼音。

  三、学习生字

  过渡语:现在生字宝宝要离开课文单独出现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

  1﹑出示生字卡片“影”

  认识偏旁:三撇儿

  看着这个字,你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它呢?(引导:京京在太阳底下玩,那三撇就像他的影子)。

  2﹑出示生字卡片“前”“后”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读,注意正音。

  ?指出“前”“后”是一对反义词,表示方位。

  3、出示生字卡片“常”

  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带读,并提醒学生注意:“常”翘舌音,后鼻音。

  4、出示生字卡片“跟”“着”“黑”注意“着”这里读轻音

  ?教师带读

  5、学习“狗”相机认识新部首:反犬旁(课件出示)

  你们还知道哪些字带有反犬旁?(猫、猪、狼、猴……)

  6、出示生字卡片“它”学习新部首:宝盖头(课件出示)

  7、出示生字卡片“朋”“友”

  ?让学生组词,再齐读。

  8、玩游戏辨析“他”“她”“它”的`使用。

  导语:现在林老师有三个好朋友,但我不知道哪个字该送到他们的手里,谁愿意来帮林老师把这三个字送给他们呢?

  卡片出示:“他”“她”“它”。

  (找三位小朋友,一位女生,一位男生,另一位小朋友拿动物的图画,再找一位小朋友帮老师找对生字“朋友”)?

  9、巩固识字

  生字宝宝去掉拼音小帽子,你们还认识吗?(课件出示:请小朋友开火车读。)

  四、再读课文。

  过渡:这么多的生字小朋友都认识了,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棒!现在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课文。

  ①齐读课文

  ②提问:想一想,课文这两个小节分别写了课文中的哪一幅图?

  (第一小节写第一幅图,第二小节写第二幅图)

  ③看图填空(课件出示)如:影子在________,影子在_________……

  ④看图试着背诵课文(课件出示图片)

  ▲了解为什么影子有时在前,有时在后,有时在左,有时在右。

  ▲游戏:老师手里拿着小太阳的卡片,找一位同学当老师的影子,当太阳在老师的左边时,老师的影子在哪?当太阳在老师的前面时,老师的影子在哪?(通过游戏理解课文,影子的位置是和太阳的光线有关)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

  五、学习写字“飞”“马”“鸟”。

  1、学习写生字“飞”

  教师教学生学写“飞”这个字的新笔画:横斜钩。

  (学生跟老师书空,讲授“飞”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习新笔画,学写“马”“鸟”这两个字。

  (1)认识新笔画:竖折折钩(学生跟老师书空)

  (2)观察这两个字的笔画你发现了什么?

  (3)按笔顺书空

  3、书写练习,个别辅导

  4、讲评学生的字。

  六、总结。

  七、布置作业。

  ①把生字读给家长听,把课文背给你的好朋友听。

  ②继续观察,在哪儿还能看到影子。

  语文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钢铁、繁殖、蔬菜、煤炭、水蒸气、杀菌、预防、治疗”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质疑问难。

  (l)出示画有太阳的电脑课件或一幅太阳图。

  (2)同学们,你们认识它是谁吗?(它是太阳公公)

  (3)板书课题

  (4)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问它吗?

  生:太阳公公,你离我们有多远?

  生:太阳公公,你有多大年纪了?

  生:太阳公公,你有多热?

  生:太阳公公,你为什么每天从东方升起来,从西方落下去,能不能改变路线呢?

  ……

  (5)同学们向太阳公公提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有些问题同学们可以用课外时间从科普读物中了解;有些问题现在还没有答案,等同学们长大后去探索。那么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哪些有关太阳的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多拼读两遍,把课文读通,不通顺的地方再读一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勾画课文介绍了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

  2、学生按要求自读。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抽读生字词卡片,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如细菌(j&n),不要读成j(n等。

  (2)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3)说一说课文介绍了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说,说得不全面的地方,其他同学可作补充,认为说得不正确的地方,可相互纠正。)

  教师:概括起来讲,课文围绕太阳讲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太阳的特点,二是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下面我们来深入学习介绍太阳特点的这部分课文。

  三、深究课文(l-3自然段)

  1、教师引导:这部分课文,每一个自然段介绍了太阳一个方面的特点,谁来概括一下课文写了太阳哪几方面的特点?

  (远、大、热)

  2、默读l-3自然段,思考:课文是用哪些方法把太阳的这些特点说清楚的?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在书上做上标记。

  3、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准备在全班交流时向其他小组请求帮助。

  4、全班讨论交流,合作解疑,教师适当点拨引导。

  (l)讨论交流对第一自然段的理解

  ①第一自然段为了把太阳离我们很远这一特点说清楚,运用了哪些方法?

  生:“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这是用具体数字来说明太阳离地球很远。

  生:“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句话即运用了具体数字,同时还用了假设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离我们很远。

  ②通过读第1自然段,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

  生:第1自然段讲的是太阳离我们很远,可开头却先讲了一个古代传说,我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师:谁能对这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教师点拨:课文开头引用这个神话是为了要引出太阳离地球很远这个知识,使文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往下看。

  生:老师,我不明白“其实”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如果学生提不出这个问题,由教师提问)

  (“其实”,表示下面要说的是实际情况。在这里表示转折,由传说转向事实。)

  教师:“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这句话什么意思?(这么远,箭射不到。)这里为什么不用肯定的语气,而用反问的语调呢?(用反问句强调它的远。)(让学生在读中体会。)

  ③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要说出太阳离我们“远”这一特点。

  (2)讨论交流第二自然段

  ①第二自然段讲太阳很大,运用了作比较、列举数字的方法。“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是拿地球与太阳作比较,用具体数字来说明,突出太阳体积之大。

  “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是“因为离地球太远了”。这不仅说明太阳很大,而且对第一自然段讲的太阳离我们很远,作了补充说明。

  ②指导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太阳“大”这一特点。

  (3)讨论交流第三自然段

  ①第三自然段讲太阳会发光、发热,温度非常高,运用了比喻和具体数字的说明方法。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用“火球’作比喻,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写了出来。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运用具体数字来充分说明太阳“温度非常高”这个特点。

  ②指导朗读,读出太阳热的特点。

  5、小结

  (1)视频演示《太阳的基本情况》,学生观察体会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

  (2)教师小结

  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数字、假设、比较、比喻等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后在说明事物时要注意学习运用这些方法。

  6、扮演太阳公公,作一番比较详细的自我介绍,练说《太阳的自述》,把太阳的特点说清楚。

  四、布置作业

  练习《太阳的自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课文的l-3自然段讲了太阳哪几方面的特点?

  二、探究4-8自然段

  1、默读4-8自然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讲太阳和地球的关系非常密切的,是怎样进行说明的。

  (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考,遇到问题试着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书上做上标记。)

  2、在四个人的小组内交流、讨论自读情况。

  3、全班交流,合作解疑,教师点拨、引导。

  (l)课文是从太阳同动植物、同人类生活的关系、太阳同气象的关系以及太阳同防治疾病的关系这几方面来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的。

  ①第四自然段讲太阳和动植物及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太阳与动植物的.关系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明的:“如果有了太阳……、如果没有太阳……”

  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从吃的、穿的、烧的三个方面举例进行说明的。

  ②第五、六自然段讲太阳和气象的关系,是通过云、雨、雪、风的形成来说明的。

  ③第七自然段讲了太阳和防治疾病的关系。

  ④第八自然段总起来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的。

  第一句“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这是从正面说。

  第二句“如果没有太阳……自然也不会有人”。这是从反面说。

  在从正反两个方面说的基础上,又把上面所有的内容归结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2)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①集体讨论交流。

  ②视频演示《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学生感受世界的美丽可爱,体会所有这一切都与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

  (3)研讨:太阳与地球的密切关系同它本身的特点有何联系?

  (太阳大、温度高、距离远的特点,是形成美丽可爱世界的根本原因,如果这三个条件中缺少任何一个,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密切。)

  4、朗读4-8自然段。

  5、扮演太阳,练说《太阳的自述》。

  (1)教师引导:上节课同学们扮演太阳公公,介绍了太阳的特点。这节课同学们继续扮演太阳,介绍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为的是让更多的人知道: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2)小组内练习说。

  (3)班上展示说。

  三、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全文。

  2、总结:《太阳》这篇课文集中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是从它具有的特征和它与地球的关系两方面来具体讲的。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了列举数字、作比较、假设、打比方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在四个人的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生字的。

  2、教师重点指导“蒸”“蔬”等字的书写。

  3、读写词语。

  五、拓展延伸

  练习写《太阳的自述》,向人们介绍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有关太阳的知识,可阅读书籍,也可网上测览。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的重点是:读懂课文,了解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难点是:理解课文中所阐述的有关太阳的知识,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说明事物的。为很好地解决教学重难点,教师从启发谈话引入新课,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进行深入的探究,在交流中相机指导,在学生大致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视频演示,加深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布置学生通过书刊和网络搜集、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通过自读自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

  探究活动

  收集有关太阳的资料,并根据课文某一方面的内容,选好一个专题。如,“万物生长靠太阳”,出一期手抄报或黑板报、墙报。

  语文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38个、词语49个。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对科学的兴趣和认真观察的习惯,启发学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学习写观察日记。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

  2、组织语文实践活动,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3、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教学方法:

  一、加强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整合

  1、话题提供习作的素材。

  2、说得有序、清楚是写得连贯、生动的前提。

  二:加强小练笔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练笔资源。引导学生写写观察日记

  2、有效利用生活中的练笔机宜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3、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给他们一些美好的感觉。

  13花钟

  一、教学要求。

  1.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教学重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四、教学方法:阅读法,发现法

  五、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文稿。

  2、学生课前观察的一天花儿开放时间的资料。

  六、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存疑导入。

  1、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观察小能手的称号)(板书:花)

  2、教师播放课件:欣赏一些美丽的花。问:你知道这些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

  放的呢?(学生可以猜测。)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熟读课文,初步释疑。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算把课文读熟练?(遇到意思不明确的词,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2、交流自己读的过程。

  3、请学生读1、2两段。

  4、评议。

  5、余下一段同桌读。(帮助伙伴纠正错误)

  6、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补充课题:钟)

  7、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讨论、交流)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课题呢?

  (自由读课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表扬。

  8、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

  出示填空:我知道

  9、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三、探究课文,感情朗读。

  (根据学生的兴趣读懂课文。)

  如:学生选择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谁想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请学生朗读)

  师:你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老师都被你感动了。你为什么会如此钟情于这一段呢?

  (说体会,谈感想)

  3、用课件出示两段话,学生朗读进行比较。(一段是原文;一段是教师改编,描写花儿开放的句式单调、干巴。)为什么你喜欢原文?(说理由)

  4、师生合作朗读本段课文。

  5、交流自己的收获。

  6、带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

  7、背诵喜欢部分,与同学交流。

  8、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

  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想去探究一下吗?要知原因,下节课再见。

  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

  (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五、课堂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2)抄写19个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1)学生听写词语。

  (2)同桌相互检查。

  二、展开想象,推测原因。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学生自由推测。

  三、研读课文,探究解惑。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5、小组交流,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

  7、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2、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形式多样:如编科学小报、做资料卡、写观察日记等)

  板书设计

  湿度温度光照

  13花钟不同开放昆虫活动

  时间

  语文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写本课10个生字,会读文中1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对数学的严谨与执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对数学的严谨与执著。

  教具准备:

  课件

  板书设计:

  华罗庚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一下华罗庚是什么人?

  2、过渡

  师:华罗庚在数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他的童年。

  二、学文

  (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课文,老师提示要注意认读生字,多和生字打招呼,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互读。

  3、指名接段读文。

  4、学生评价刚才那几个同学读书的情况。

  (1)评价优点

  (2)提点意见

  5、出示生字,会读的字多读读,不会读的字到课文中找一找念什么,并想想怎样记住它。

  6、选择一个自己认为难记的字,说说怎样记住它,并用这个字组词或说一个句子。

  7、开火车识字。

  8、小组长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并在评价册上给以评价。

  (三)专题研讨:华罗庚是怎样的小朋友,阐述观点,并在书中找到理由。

  (1)自由读书准备

  (2)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其他学生可以对他的观点补充或反驳,教师加以指点,如:华罗庚爱学数学,从课文中那里看出来的?……

  (3)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课文。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

  注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出示华罗庚爷爷的照片,讲一讲华罗庚爷爷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出示华罗庚爷爷的照片,讲一讲华罗庚爷爷的故事。

  全班交流听完故事后的感受。

  二、写字

  1、开会车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在具体环境中认读: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3、出示要写的生字

  以各种形式和生字“打招呼”

  4、让学生挑出最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1)老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讨论怎么记住这个字?

  5、让学生找其他生字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等

  6、学生练写其他的生字。

  7、用这些字组词。

  三、学后总结

  老师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延展

  1、课后阅读名人故事。

  2、将阅读后的感想写在小本本上。

  全班交流

  学生描红

  采用在语言环境中认读和以各种方式和生字“打招呼”两种形式进行生字认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

  重点指导与学生找规律写字相结合。促进写字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