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面积教学设计

面积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07 12:23:2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面积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面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面积教学设计

面积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2.建立1平方米、 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3.给学生留下探究空间,获得成功体验。

  4.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忆旧知

  师:你们的眼力好吗?谁能估计出老师的身高?

  生:1米8。

  师:能说得完整一些吗?

  生:1米80厘米。

  师:有点儿高了。

  生:1米70厘米。

  师:好眼力!谁还能用其他单位表示呢?

  生:170厘米,17分米。

  师:这些都是我们曾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可以用来比较物体边的长短!

  【情境的创设一举多得,既把学生带进了有趣的数学学习中,又训练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同时,巧妙地引出了长度单位。】

  二、引入概念,合作探究

  (一)引入面积概念

  1.认识物体表面有大小。

  师:物体不仅有边,还有表面。你能发现哪些物体的表面?

  生:黑板的表面,书的封面,桌面,铅笔盒的顶面,等等。

  师:谁能比较出黑板表面和电视机屏幕的大小?

  生:黑板表面大。

  师:黑板表面大,也就是黑板表面的面积大。

  师:你还能比较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

  生:桌面的面积比书面的面积大,黑板比教室地面的面积小,等等。

  师:谁能说一说你比较的方法?

  生:一眼就看出来了。

  师:也就是用的观察法。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师:下面请同学们比较这两组图形的面积。

  出示第一组:正方形和圆形(学具纸片)一人一套。

  师:谁来说一说?

  生:把它们重叠起来比较;第二组图形不能比较,因为第2个图形不是封闭图形。

  师:不错,我们还可以用重叠法进行比较。而只有封闭的平面图形才能比较面积。

  师:请同学们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二)统一面积单位

  出示学具(3×4平方厘米和2×6平方厘米)一组一套。

  师:请大家比较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

  生:观察和重叠法都不行了,可以用剪子剪一剪。

  师:用剪子是个办法,有其他方法吗?

  生:用小学具摆一摆。

  (给出3种学具: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正三角形,直径1厘米的圆。)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在小组中用学具摆一摆。看看用什么样的学具比较合适,结果是什么。

  小组合作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汇报。

  生:用正方形比较合适,因为用其他图形还有空的.地方。这两个长方形面积一样大,都用了12个小正方形。

  师:非常好的发现!

  师:接下来,咱们分男生、女生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吗?女生优先,男生闭上眼,不准偷看。

  出示一个长方形,正面分成6个正方形,背面分成12个正方形。男生看一面,女生看一面。

  师:你们谁看到的长方形大呢?

  激起疑问,启发学生说出解决办法。

  生:要分成大小一样的正方形。

  (三)探究面积单位

  师:比较面积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研究1平方厘米。

  (1)独立研究1平方厘米。

  提纲:

  ①1平方厘米有多大呢?请你在学具袋中找一找哪个图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量一量看看这个图形有什么特征。

  ②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③我们身上哪个部位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还有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④从材料袋中再拿出长方形,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测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自己试一试。你是怎么测量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⑤估计一下,你的文具盒盖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自己动手量一量。

  (2)指明小组汇报,组际间交流、质疑,统一认识。

  2.研究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如果让你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课桌的面积,你会有什么感觉?

  (1)小组合作探究。

  提纲:

  ①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有多大呢?以小组为单位,一边看书,一边结合手中的学具来自学这两个面积单位,不懂的地方可以互相交流探讨。

  ②每一排的四名同学合作,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的面积是多少。

  ③请估计一下,黑板面大约是几平方米,请愿意到前面来的同学来实际量一量。

  ④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米?

  ⑤估计一下1平方米的地方能站多少个同学?

  (2)指明小组汇报,组际间交流、质疑,统一认识。

  三、综合训练,提高认知

  (一)选择适当的单位名称

  (1)一个火柴盒面的面积是6( ).

  (2)一间教室的面积约56( ).

  (3)学校操场面积约1800( ).

  (4)一根电线杆高20( ).

  (二)判断

  (1)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米.

  (2)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3)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4分米,面积是1平方分米.

  (4)1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三)综合思考题

  如果我们要测量学校操场的面积,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一个一个地拼摆,这个方法可行吗?你能研究出更科学的方法吗?课后请你试一试。

面积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39—40“什么是面积”

  教学目标:

  通过对具体实物和平面图形的感知理解面积的含义;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周长的含义,引入面积

  1、复习“周长”含义

  师出示一本数学课本,问:数学封面是一个什么图形?你能摸出它的周长来吗?

  师请一名学生上来摸一摸,其余评价。

  2、引入“面积”

  师: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这一周包含里面的这些地方吗?

  那么这些地方又叫什么呢?

  3、师摸着数学书封面的表面,说明:数学封面的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积”(板书:面积)。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什么是面积”(再板书:什么是)

  二、认识面积的含义

  1、感性认识

  (1)课件逐一出示硬币、树叶、湖面的图片。

  问:它的面积在哪里?请学生上来指一指。

  请学生上台边摸边说,其余评价。

  (2)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

  (3)举生活中的例子。

  问:你能举一个其它物体的面积吗?

  2、抽象出图形

  (1)在上述的图形中抽象出图形。

  问:其实,我们沿着湖边描一圈,就可以得到这个图形。树叶、硬币的表面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办法,得到这些图形。你知道它们都叫做什么图形吗?

  (学生说不出来时,师就说明这些图形都统称为“封闭图形”。)

  (2)理解“封闭图形”。

  问:你怎么理解“封闭”二字的?

  你能判断下面图形中,哪个是封闭图形?哪个不是?

  课件出示,请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么判断的?

  (3)归纳总结出“面积的含义”。

  问:上面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指着黑板的含义。)

  让学生先交流,再请学生回答。

  师最后板书: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4)指出长/正方形的面积

  师拿长方形和正方形各一个,问:这两个还是封闭图形吗?

  又问:你知道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你是怎样知道的?

  请1名学生回答。

  再问:还有不同的办法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片刻,再与同学交流,最后汇报。

  (5)师课件展示学生未提及的课本的方法。

  师注意强调:标准要大小统一。

  问:你认为那种比较方法最好?为什么?

  师强调:用数方格的`方法是我们以后重点要用的。

  三、数一数,画一画

  1、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课件出示P41“练一练”的第2题。)

  请学生独立数一数再回答,其余评价。

  2、画一画(课件出示P40的“画一画”。)。

  让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请几名学生投影汇报,其余评价。

  强调面积要是7个方格。

  四、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想说的,想问的?

  五、练一练

  1、P41“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请学生回答,师最后课件演示重叠对比的比较方法。

  2、 P41“练一练”的第3、4题。

  先让学生交流,再请学生回答,师最后课件演示不足一个方格的数法。

面积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75~76页:组合图形面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明确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几个简单图形的面积的和或差的计算

  ②、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③、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的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实践操作、练习,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和解题的灵活性;能正确地分析图形。

  ②、通过图形的组合和分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会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策略意识。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动手拼图体会组合图形的美,并能展示自我,张扬个性。

  ②、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团结友爱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什么是组合图形,能运用“分割法、添补法或割补法”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有效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拼图游戏

  1、请同学们任意选两个图形拼出你喜欢的物体。

  2、请你说说你用哪些图形拼成什么?(2~3人)

  3、请几位同学说说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利用同学们喜欢的游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增强求知欲。用猜谜语的形式让学生来明事理,从而导出新课。】

  二、观察图形,明确定义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组合图形。

  (1)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引出组合图形的定义。(2)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组合图形?

  窗户、飞机模型……

  2、师总结,揭示课题。

  这些精美的图案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叫组合图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欣赏组合图形的.图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存在,并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欲望。】

  三、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

  师:王老师家新买了一处房子,正在装修。但是准备铺客厅地板时遇到了难题,我们一起去看看。(电脑显示客厅平面图)

  师:这是王老师家的客厅平面图,王老师要在上面铺木地板,她要买多少平方米的木地板呢?这就需要求出什么?谁能来估计一下。

  师:谁估计得更准确呢?就必须计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那么,怎样把这个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呢?

  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①独立操作寻找方法

  师:请同学们利用手上的材料动手做一做。

  ②小组合作探究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想好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③全班交流

  师:谁能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样把这个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的?

  学生介绍自己不同的想法。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电脑演示形象直观。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注意诱发学生积极体验。】

  3、归纳方法

  ①我们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时用到了哪些方法?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分割”“添补”。

  ②讨论:怎样对组合图形进行合理、有效的分割?

  4、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师: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方法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生独立完成)

  师:谁来说说你是用哪种方法计算的。

  生介绍,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演示不同的方法。

  师:这几种方法你们最喜欢哪一种呢?

  生:第一种,第二种———

  师:为什么?(引导学生选择分得最少的,计算又简洁的方法)

  5、师小结:

  不管是分割还是添补,都是将组合图形转化为学过的基本图形。在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有多种方法,同学们要认真观察,多动脑筋,选择自己喜欢而又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注重方法的总结,鼓励学生对操作进行总结。】

  三、反馈练习,及时巩固。

  如今的信息时代,信息传递的实在是快,刚才大家解决难题的事很快就在外面传开了,这不老师又接到了几封求助信(大屏幕出示)愿意帮助他们吗?

  1、来自农民伯伯的求助信:

  同学们,下图是我家的花圃,请你帮我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平方米?(出示课件)

  2、来自工人阿姨的求助信:

  我厂现在要生产一批零件,下图是这种零件的横截面图,你能帮我算出这种零件的横截面面积吗?(出示课件)

  3、来自小红的求助信:

  你能帮我算出少先队中队旗的面积吗?(出示课件)

  独立完成,师生共同订正。

  【设计意图:把数学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唤起亲切感和情感需要。】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面积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学习重点

  使学生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工人叔叔做这个茶叶罐是怎样下料的?(学生会说出做两个圆形的底面再加一个侧面)那么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研究圆柱侧面积

  1、独立操作:

  2、观察对比:观察展开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3、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4、小组汇报。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

  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即长×宽=底面周长×高,所以,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C×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r×h

  如果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因为刚才学生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剪开的,所以可能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此时可以让已经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学生介绍一下他的剪法,然后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柱纸盒用此法展开)

  研究圆柱表面积

  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2、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3、动画: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

  三、实际应用

  1、解决书上的例题

  2、填空: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可能是()形,也可能是()形。第二种情况是因为()

  3、要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一般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4、教材第六页试一试。

  学生活动

  说说自己的猜想。

  利用手中的材料(纸质小圆柱,长方形纸,剪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

  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学生测量,计算表面积。

  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指名板演,互相纠正。

  学生互相讨论后完成。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面积教学设计5

  一、引入新课:

  1.引入。

  师:在上节课,老师布置同学们课后每人用纸板做一个圆柱体,你们带来了吗?这就是我们昨天刚刚认识的新的几何体朋友——圆柱,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这位几何新朋友?(★ 生答时要利用手中的道具)

  2.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罐头厂要制作一批圆柱形罐头盒,底面直径 10 厘米,高 30 厘米 。想请你帮设计部算一算,制作这样一个罐头盒至少需要多少铁皮?

  师:“要求制作这样的一个罐头盒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实际上,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求什么?”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1.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师:以前我们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你能说说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和周围的同学研究一下。(学生分组讨论)

  师:谁能用简炼的语言概括出:什么加什么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生:圆柱的侧面积 + 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教师板书)

  师:【课件演示这一过程】“你能用一个等式来概括这句话吗?”

  师贴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也就是说,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2。圆柱的侧面积。

  师:两个底面是圆形的,我们早就会求它的面积。//而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怎样计算侧面积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一个难点。(板书:侧面积)

  ①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利用自己手中的圆柱体,小组研究一下——圆柱的侧面积该怎么求?

  学生分组探究。

  ②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做法和结果?要到前面来,边汇报边演示你们的推导过程。

  ③.【课件演示变化过程】★师解说。

  (贴出: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

  强化:“要求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3.学习例1。【课件出示】

  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一人板演,全班齐练。

  板演者讲解题思路。集体订正。

  小结:我们在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时,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底面周长和高。)可是有时候底面周长没有直接给出,我们可以根据底面直径或半径求出圆柱的底面周长。

  4.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请同学们看屏幕——有这样几个圆柱体,你会求它们的侧面积吗?只列式,不计算。

  【课件出示】

  5.学习例2。

  师出示手中的教具:这是老师用纸板制作的圆柱体。(高15厘米,底面半径15厘米)现在,老师想考考你:要制作这样一个圆柱体,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

  ①弄清几个面:要求“制作这样一个圆柱体,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圆柱的什么? 老师手中这个圆柱体一共有几个面? 三个什么面?

  【课件出示例2图】

  ②独立试算:(一个板演,全班齐练。)

  ③指名讲解题思路。

  ④小结:圆柱的表面积包括侧面积和底面积,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就是要求出这几个面的面积的总和。

  ⑤扩展:

  a.刚才这道题是“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如果是“已知底面直径和高”,该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

  【课件出示例2改后的题】

  b.师:如果是“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又该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呢?

  【课件出示例2改后的题】

  学生口算。

  ★ 师:如果“已知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半径,你会求这个圆柱的高吗?”

  【课件出示】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188.4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d.指名说解题思路。

  三.实际应用。

  【课件出示例3】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①请同学们认真的默读题,想想:题目让我们求什么?应该怎么求呢?

  ②强调“没盖”,“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③独立计算。

  ④板演者讲解题思路。(讲清每步算的是什么)

  ⑤了解“进一法”。

  ★强调:“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实际应用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 因此,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⑥举一反三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带来了几种不同物体的图片,它们都有一个部分是圆柱。怎样求它们的表面积呢?

  【课件出示】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计算某些圆柱的表面积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计算。

  四.巩固练习。

  1.一顶厨师帽,高28厘米,帽顶直径20厘米,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需要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

  2.砌一个圆柱形的水池,底面直径2.5米,深3米。在水池的周围与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回到引入题。

  【课件出示】罐头厂要制作一批圆柱形罐头盒,底面直径 10 厘米 ,高 30 厘米 。现在请你帮设计部算一算制作这样一个罐头盒至少需要多少铁皮?

  如果要制作200个呢?制作1000个呢?

  想一想:工人师傅在制作它时就按照我们刚才求出的数据准备料,行吗?为什么?

  师:如果给罐头盒贴一圈商标纸,你能算出每张商标纸的面积吗?

  五.实践应用。

  师:拿出自己制作的圆柱体,老师看看,谁的做的漂亮?(选出可以欣赏的。)

  “现在你能算出自己包装的圆柱体各用了多少平方厘米的彩纸吗?请同学们课后测量出你所需要的数据,然后算出来。”

  六.全课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师:你有没有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⑵.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⑶.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能力目标: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学生每人用硬纸做一个圆柱体模型、另备圆柱体实物。

  2.多媒体课件。

面积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了解组合图形的特点。

  2、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在探索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会找出计算每个小图形所需的条件。

  难点:选择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在学生原有的求基本图形面积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研究组合图形的面积,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设计时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实际生活情境中领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先把基本图形拼成组合图形,再独立找出计算时所需要的条件,进一步体会、掌握计算组合图形的多种方法,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最有效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学生落座后。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同学们自己创作的作品,想看吗?(点击kj)这是谁的作品,你来介绍一下,(学生回答)你的这幅作品,用到了哪些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

  学生介绍:这个图案是由()()()拼成的。

  师:这几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kj出现拼出的图形)

  生1:都有三角形

  师:这是你的发现,还有呢?

  生2:都是拼成的

  师:还有吗?

  生3:都是以前学过的图形拼成的

  生:都是用以前学过的基本图形拼成的,

  师:说的真好,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师:像这样,由几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拼成的图形,我们就叫它组合图形。(显示只有线条的图形)

  出示课题:组合图形

  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组合图形)为什么?(它是由几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拼成的)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谁能说说,这个组合图形是由哪几个基本图形拼成的?(学生回答后,点击课件显示虚线)

  师: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有多大?你会求吗?说说你的想法?

  生:就是把那几个基本图形的面积加起来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补充课题:)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新授

  (kj)出示房屋的图片,再出示侧面墙。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组合图形,咱们来看一看。这是老师家的房子,你们看看哪有组合图形?

  生:房子的侧面

  师:老师要粉刷这面墙,要买多少涂料?需要知道什么呢?

  生:需要知道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师:这个组合图形是由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组合而成的。求墙壁的面积就是把三角形面积和长方形面积相加。

  师:要求它的面积,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生:回答

  有的说测量所有的`边,有的说不用全测量。

  (预设)师:哪些数据我们必须测量,哪些是没有必要的?

  师:三角形的底为什么不测量呢

  师:他说的你同意吗,谁再来说说

  师:看来在解决问题时,只有善于思考,才能找到更简洁的办法。

  师:根据同学们的讨论,老师已经把数据测量出来了,请你计算出这面墙的面积(学生独立完成)

  师:谁愿意来汇报汇报

  (让学生利用投影)说出计算过程,并给予评价,强调注意单位名称和答题

  师:看来我们知道了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就能粉刷这面墙了,老师家还想给客厅铺地砖,该怎么办?

  生:计算一下客厅的面积就可以了

  师:那就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画一画,再算一算吧。

  学生汇报

  师问:哪个小组愿意汇报?

  1、生:我们是将这个组合图形分成两个长方形。

  生:因为这个图形不能直接求它的面积,只有把它转变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才能计算它的面积。

  师:真会动脑筋!(指课件)是的,当不能直接求一个组合图形面积时,可以将它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基本图形来计算。(板书:转化。)

  师:还有谁想到这种方法了。你们真是跟老师心有灵犀,老师也想到了这种方法。(贴)

  还有其他方法你想说说吗

  2、生:我是在这个组合图形的右上角补上一个正方形,使它变成一个大长方形。

  生:我也是认为不能直接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所以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再减去补上的小正方形的面积就是组合图形的面积。

  师:剪掉的是正方形吗?你怎么知道的?

  师:这位同学考虑问题很周全!他想到了这种方法,

  还有其他想法吗?

  3、生:我的方法是将这个组合图形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师: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想法,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4、生:我的方法是将这个组合图形分成两个梯形。

  师:这个主意非常好?哪个小组还想还有补充?

  5、生:我们小组同学把这个组合图形分成了2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6、生:我们把这个组合图形分成了2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

  师:(如果学生说到这种方法,把它和之前比较简单的方法进行对比),在这几种方法中,你会选择哪种方法?为什么?

  师:在能分出两个基本图形就能够求出组合图形面积的情况下,还有必要分第三个吗?

  大家真是善于动脑的孩子,还哪个小组想汇报?

  7、生:我们的方法是把这个组合图形剪开,把它拼成一个长方形。

  师:你是怎么知道把上面的小长方形剪下来,移到右边就正好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呢?

  师:这也是一种好方法,(边说边剪,贴到黑板上)

  学生说理由

  师(指着板书):请大家抬头看黑板,老师把几个主要的方法展示在了黑板上,请同学们给它们分分类吧

  生:哪几个哪几个是一类,(把同一类的放到一起,)

  师:同学们把这些归为了一类,那我们把这样的方法叫做分割法。

面积教学设计7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建立圆面积的概念,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能正确地应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圆面积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圆面积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面积计算

  教学难点:公式以及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引入课题。

  1.口算:2π 9.42÷π 12.56÷π

  2.已知圆的半径是2.5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2米,宽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4.说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5.出示场景图:这个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你们会计算吗?

  课题引入:我们已经学会的圆周长的有关计算,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圆的面积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讲授

  1.圆的面积的含义。

  问题:同学们还记得面积所指的是什么?(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以前学过长方形面积的含义是指长方形所围成平面的大小。那么,圆的面积的是指什么?(圆所围成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问题:怎样求圆的面积呢?(学生提出办法,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

  问题:我们用面积单位直接去度量显然是行不通的。那么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可以仿照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也就是割补法,把圆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怎样分割呢?(教师出示场景图)问题:这三位同学是怎样分割的?你知道他们的做法吗?(学生回答,老师给予肯定。)

  教师拿出圆的面积教具进行演示:

  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二份,再把每一个等份分成八等份,一共16份,每份是一个近似等腰三角形,并写上号数,然后把这16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学生试操作,把学具圆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把第1份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1份(即原来的半份)移到平行四边形的右边,这样就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

  强调:如果分的等份越多所拼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问题: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和圆的半径周长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引导:这样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你能求出这个圆的面积吗?

  学生独立完成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总结:我们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面积的大小就是:

  再次强调:

  (1)拼成的'图形近似于什么图形?

  (2)原来圆的面积与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否相等?

  (3)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哪部分的长?

  (4)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哪部分?

  (5)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可以写成:S=πr

  2 3.圆面积公式的应用。

  师:我们回头看刚才的问题,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这个花坛占地多少平方米?

  学生读题,问:这里要求圆形花坛的面积,条件是否具备?我们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

  教师板演计算过程。

  出示例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cm,它的面积是多少?

  问题:你能利用内圆好外圆的面积求出环形的面积吗?

  学生读题,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圆环的面积我们可以怎么办?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是否具备?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完成,老师选代表回答问题,在黑板上演示计算方法,集体纠错。)

  三、巩固练习。

  1.根据下面所给的条件,求圆的面积。

  半径2分米。

  直径10厘米。

  (1)先提问:题目只告诉圆的直径,你能求出圆的面积吗?怎样算?)

  (2)强调书写格式,运算顺序与单位名称。

  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掌握了圆面积计算公式,并知道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半径,如果题目只告诉直径也就先求出半径再按公式S=πr2计算。

  四、课堂小结

  总结: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经常需要求圆的面积,譬如说:蒙古包做成圆形的是因为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居住面积,植物根茎的横截面是圆形的,也是因为可以最大化地吸收水分。我们还可以再举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如装菜的盘子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杯子的横截面为什么是圆形的?大家需要多看多想!

  另外,我们在前面也学习了如何求圆的周长,需要注意的是:

  (1)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围平面部分的大小,而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前者是二维的概念,而后者是一维的概念。

  (2)求圆面积的公式是S=πr2,求圆周长的公式是C=πd或C=2πr;

  (3)计算圆的面积用面积单位,计算圆的周长用长度单位。板书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S=πr×r S=πr

  教学反思

  圆的面积是学生在学习了圆的基本特征、圆周长的探讨、应用后学习的,因为学生在学习圆的周长公式探讨的时候已经明白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所以在探讨圆的面积公式时,在这个基础上再渗透“数学的极限思想”,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的圆的面积计算,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这样,也是学习上的一次飞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

  一、从圆的周长到圆的面积体验其中不同

  本课开始,先与圆的周长与圆的面积比较不同,接着结合回忆平行四边形的探究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转化”是探究新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好方法,为下面探究圆的面积计算的方法奠定基础。

  二、大胆猜测,激发探究

  在凸现圆的面积的意义以后,我让学生猜测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让学生进行估测。当学生猜测出圆的面积可能与圆的半径有关系时,设计实验验证: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一个圆,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出圆的面积,探索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这一内容是旧教材所没有的。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而这些,又正好为他们随后进一步展开探究活动作好了“预埋”。

  三、演示操作,加深理解当学生通过估测后,让学生来做个实验讨论。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个圆,现在平均分成16份,自己拼拼看,能拼成什么图形?并想想它与圆有怎样的关系。这样,通过学生操作学具,把抽象思维物化为动作形象思维,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圆的面积、周长、半径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面积、长、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由扶到放,由现象到本质地引导,又使学生始终参与到如何把圆转化为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的探索活动中来。学生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发散,在想象中得以提升。思维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激发,探索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同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量的加大,对于圆的面积公式还应让学生多点时间去思考,去推导。细节的设计还要精心安排。特别是学生在口述推导的过程中,导出的太快,公式推导不明显,怎样出来的结果演示太快,学生不易消化。这个问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细化。

  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五、存在和改进的地方有:

  1、学生在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中,有个别学生没有积极思考,不懂得如何灵活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生的计算有待加强,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计算速度比较慢,学生还没有达到要求,特别是当半径等于一个小数时,学生很多就犯错了!如:r=0.3厘米,求圆的面积,有部分学生会把0.3的平方算成是0.9,结果就出错,这在以后的计算练习中引导学生认真计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面积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06页例10及练一练,练习十九第6—9题。

  教学设计构想:

  在《圆》这个单元的教学中,圆是从生活中引入,进而探讨圆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和生活中为什么很多物体都是圆形的等等,使学生感知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圆是美丽的。再探讨了求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和求圆的面积计算的方法后,并将之运用到生活中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再回归到生活中能帮助我们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能动性。

  《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设计理念依然是——由生活中的组合图形引入新课,进而回归到生活中去解决圆环形铁片的面积和窗户的面积以及光盘的面积。同时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将解决问题的策略、技巧潜移默化的交给学生,让学生获得了数学思想方法,并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圆的面积及其它图形面积公式计算组合图形面积。例题选择的素材是计算圆环铁片的面积。教材着重通过呈现解决问题的步骤引导学生掌握求圆环面积的基本思路。教材先让学生按步骤解答问题,然后启发学生联系学过的运算律探索简便计算方法。“试一试”和“练一练”中的组合图形都是由两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计算这些组合图形的面积,有时需要计算两个基本图形的面积之差,有时需要计算两个基本图形的面积之和。

  学情分析: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在学生认识了圆的特征、圆各部分名称、掌握了圆的周长计算和圆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教学的。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圆环,掌握圆环的特征,掌握计算圆环的面积的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有关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探索、发现、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创新意识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交流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地把组合图形转化为所学过的基本图形,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PPT课件,圆规、硬纸、剪刀(学生也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前面学习了圆的面积计算,说说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板书)回顾一下我们还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板书)

  2、引入新课:生活中我们不但能看到圆形的物体,还常常会看到由圆和其他图形组成的图形(出示课件),像这样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叫组合图形。(板书:组合图形)组合图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了生活中的组合图形,这节课我们将利用已有的知识一起来研究有关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在复习所学的基本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通过生活中的组合图形引入新课,使学在头脑中对组合图形产生感性的认识。为下面学习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二、探索新知

  1、认识圆环

  (1)出示圆环形铁片(课件)

  问:知道这个铁片是什么图形吗?仔细观察:圆环有些什么特征呢,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生介绍圆环)

  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与评价。明确:圆环是两个圆心相同、半径不相等的圆形所组成的宽度相等的图形。

  (2)联系生活

  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圆环?

  2、做圆环

  (1)谈话:我们认识了圆环,现在你能用准备好的材料动手做一个圆环吗?

  指名学生展示自己做的圆环,并向大家介绍做圆环的方法。

  (2)师拿出自己做的圆环并小结做圆环的方法。

  请生指出圆环的面积是哪部分。

  [设计意图:学生在认识了圆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生活中的圆环,并动手做出圆环,由具体的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不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直观地发现、理解并掌握圆环面积计算方法,而且对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

  3、学习例10

  (1)在圆环形铁片图的右边出示例10(课件)

  请生读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问:求这个铁片的面积,就是求什么形状的面积?

  师:会求这个铁片的面积吗?(生尝试做)指名板演,师巡视,发现有用简便做法的请上台板演(如果没有用简便方法做的,在第一种方法反馈之后,可启发学生有简便做法吗?)。

  同桌交流求面积的方法。

  (2)反馈第一种基本方法,请板演学生当小老师,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板书:外圆面积—内圆面积=圆环面积。

  反馈第二种方法,请板演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运用乘法分配律)

  (3)师生共同小结:计算圆环面积的基本方法是从外圆面积中减去内圆面积,还可以进行简便计算。如果用R表示外圆半径,用r表示内圆半径,那么,求圆环面积的'计算公式就是:S=πR2 —πr2或S=π(R2—r2)(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圆环面积的简便算法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引导学生发现简便方法,体现两种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4、对比,归纳方法

  出示大小两圆拼成的新图形,与圆环图进行对比(课件),请学生说说这两题的联系与区别。归纳此类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求面积之差)。

  5、尝试“试一试”(出示课件)

  (1)出示“试一试”,学生小组讨论:

  窗户的形状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

  要求窗户的面积就是求什么?

  半圆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关联的地方?

  半圆面积该怎样求?

  (2)再全班交流。

  (3)学生尝试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4)反馈,明确: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半圆的直径。交流解题方法,重点强调半圆面积必须是用整圆的面积除以2(别忘了除以2)。

  5、观察比较,小结方法

  (1)讨论:例题中的圆环和“试一试”中的窗户,两题中的图形

  都属于组合图形,两个图形的组合方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窗户和圆环在求面积上有什么不同?你发现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组织全班交流。(圆环是大圆里挖去小圆,窗户是半圆形和正方形两个图形拼加。求圆环面积是大圆面积减去小圆面积,求窗户面积是半圆形面积加上正方形面积。解题思路相同之处都是要先算出组合图形中的基本图形的面积,不同之处是一个是基本图形的面积相减,一个是基本图形的面积相加。)

  (3)小结归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基本方法。

  师:圆、半圆或其它基本的平面图形组合在一起,产生组合图形,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先看清这个组合图形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再根据组合方式决定把基本图形的面积相加还是基本图形的面积相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充分讨论交流,根据讨论的结果,总结求组合图形的方法,注重将解决问题的策略、技巧潜移默化的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三、运用巩固

  1、基本练习:练一练(课件出示)

  思考:(1)下面的组合图形的需要计算哪些基本图形的面积?

  (2)涂色部分面积怎样求?

  (3)左图,两个基本图形有什么联系?右图呢?

  学生先同位交流,再全班交流,(明确:左图中长方形的宽与圆的半径相等,右图中半圆的直径是三角形的高。)然后每人各选一题列式计算。

  2、综合拓展练习:练习十九第6题(课件出示)

  (1) 计算下面组合图形涂色部分的面积各需要需要哪些条件?

  (2) 涂色部分面积怎样求?

  学生先同位交流,再全班交流:说说计算需要测量哪些数据,再交流算法。

  3、眼力大比拼:三个正方形涂色部分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练习十九第7题课件出示)

  指名学生根据图形作出直观的判断,并说说判断的方法。

  四、总结交流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在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时一般需要注意什么?有什么宝贵的解题经验想和大家分享?

  五、实践延伸

  出示光盘,同学们你能想办法算出(自己家里的)光盘的面积吗?课后完成。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体现了针对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最后的课外延伸环节,让学生计算自己熟悉的光盘的面积,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数学的魅力所在。]

  附:板书设计

  组合图形面积

  基本图形的面积相加或相减

  例:外圆面积—内圆面积=圆环面积。

  S=πR2 —πr2

  S=π(R2—r2)

面积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三种类型三角形(每种类型准备2个完全一样的)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出示平行四边形

  1.5厘米

  2厘米

  提问:

  (1)这是什么图形?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底是2厘米,高是1.5厘米,求它的面积。

  (3)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2.出示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哪几种?

  3.既然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利用公式计算的方法,求它们的面积,三角形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揭示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

  二、指导探索

  (一)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1.拿出手里的平行四边形,想办法剪成两个三角形,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启发提问:你能否依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呢?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

  (1)教师参与学生拼摆,个别加以指导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3)讨论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能帮助我们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吗?为什么?

  ②观察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

  (1)组织学生利用手里的学具试拼.(指名演示)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突出旋转、平移)

  教师提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5.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来拼.

  (1)由学生独立完成.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6.讨论:

  (1)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

  (2)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7、引导学生明确: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同时板书)

  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同时板书)

  ④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同时板书)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

  (4)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什么?

  (二)教学例1

  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由学生独立解答.

  2.订正答案(教师板书)

  三、质疑调节

  (一)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教师提问:

  (1)要求三角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

  (2)求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四、反馈练习

  (一)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求画斜线的三角形的面积.

  (二)计算下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1.底是4.2米,高是2米;

  2.底是3分米,高是1.3分米;

  3.底是1.8米,高是.1.2米;

  (三) 判断

  1、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是4厘米,它的面积就是16平方厘米。( )

  ??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 ( )?

  ? 3、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 4、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是20厘米,它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 )

  五、作业:85页做一做和练习十六1题

面积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9页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素材,通过找面、摸面、说面、比面等实践活动,认识面积含义。

  2.经历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

  3.在多样化的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勇于探索,乐于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实物、学具袋(剪刀、方格纸、小方块)

  【教学流程】

  一、充分感知,揭示概念(认识面积)

  1.复习旧知,直观感知

  (1)复习旧知。

  师:说一说,哪只铅笔长?哪只短?要知道哪只长,需要请出什么工具?(尺子)

  师:这是数学书的封面和新华字典的封面,我们能不能描一描它们的边线?请你伸出手来跟着描。边线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我们把边线拉直,发现了什么?(数学书封面的周长长)

  师:周长有长有短,还有什么不一样呢?(数学书比较大,字典比较小。)

  评价:你观察得真仔细。

  (2)摸数学书的封面,说说面在哪里。

  师:请你拿出数学书,摸摸数学书的封面,像老师这样,把每个角落都要摸到。边摸边说这就是数学书的封面。

  (3)引导学生通过“找——摸——说”感知比数学书封面大(或小)的物体的面。

  师:有比数学书封面大点的面吗?(2个)

  师:那能不能找到比数学书封面小点的面?

  (4)举例说明生活中物体的表面,进而揭示物体表面面积的含义。

  小结:看来面有可能是凹凸不平的。我们刚才找了那么多物体的面,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说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与交流中逐步建立面积概念。并借助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在找面——摸面——说面的系列活动中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盒子有6个面、苹果、球类表面是曲面的认识拓宽物体表面的概念内涵,使知识的积累更全面。】

  2.追根溯源,深化概念

  (1)从立体图形中请出面,感知面在体上。

  师:这是一个正方体,它有几个面?(6个)嗯,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我们把其中的一个面请出来,接着从长方体中请出长方形,圆柱中请出圆形。(课件演示)

  (2)观察平面图形,区分封闭图形与不封闭图形,进一步完善面积的含义。

  师:我们把这几个图形的边线描出来。像这样首尾来接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正方形的面在哪里?(学生指)想象我们的手掌是把有颜色的刷子,“唰”,要把每个角落都刷到。刷长方形、圆形的面。封闭图形也有大有小,我们把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判断一下,这几个图形能确定它的面积吗?(能的就刷出它的面)引发讨论:第6个图形能确定他的面积吗?

  生1:行。

  师:请你上来摸一摸。(学生可能摸到边线或者摸一部分)

  生2:不行。

  师:为什么呢?

  生:首尾不想连。没有连起来。

  师:像这样首尾不相连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不封闭图形。我们能把它每个角落都刷到吗?(师用手示范,可以刷一点点,也可以刷很大。如果一直延伸下去,这个面有多大,能确定吗?(没办法)

  小结:所以不封闭图形没办法确定它的面积。封闭图形能确定它的面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什么是面积(板书)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面积吗?

  【设计意图: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从动感的演示中,使学生更直观地感知面,从实物抽象出面,直观感知面在体上,在点动成面的演绎过程中,拓宽知识内部体系,使学生对面的形成过程有更深入地认识。】

  二、动手操作,积累经验(比较面积)

  1.通过直接观察,比较出情景图中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利用重叠法比较哪个圆形的面积大?

  师:现在对面积是不是有点感觉了?现在你能判断出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吗?(三角形)

  师:你是怎么一下子判断出来的呢?

  生:看出来的。

  师:也就是直接观察就能比较出来了是吧?我们把它叫做观察法。(板书)

  师:接着能判断哪个圆形的面积大吗?

  (学生可能有不同想法)

  ①师:(如果说不出重叠法)现在没办法观察比较出来,其实老师有个好办法,把这两个圆形重叠起来,瞧,它们的面积是?(一样的)

  ②师:(如果说出将它们重叠在一起)你的想法真独到。也就是说将这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来比一比,是这样的吗?

  师:我们可以把这样的方法称为(重叠法)(板书)

  2.通过合作学习,在操作中探索比较面积相近的两个图形大小的方法。

  师:猜一猜长方形与正方形哪个面积比较大呢?(有意在图中标出它们的长、宽、边长)

  生1:长方形面积比较大。

  生2:正方形面积比较大。

  生3:一样大。(可能有学生觉得周长相等,面积就相等)

  师:数学不能只停留在猜想上,需要进行科学的验证。出示活动要求:议一议:怎么比较?用哪些工具?做一做:选择工具和比较的方法,比一比。说一说:你的比较方法。可以选择的工具有剪刀、方格纸、和小方块。请拿出信封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小组四人动手操作。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将学生代表请到讲台上。

  3.各小组代表分享比较方法,在交流中感受比较方法的多样性。

  师:(整理课堂)亮闪闪的眼睛看过来,分享是件快乐的事。我们来认真听听这几组同学的想法。在听的过程中,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或疑问可以举手提问。

  生1:将长方形和正方形放在一起,多的部分剪下来,再比一比。得出正方形的面积比较大。

  师:这组同学用到的工具是?(剪刀)这两个图形的形状变了吗?他是将两个图形重叠起来将多余的部分剪下来进行比较。我们把这样的方法叫做剪拼法。我们通过剪、拼改变图形的形状,这是种好办法,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还会经常用到。掌声送给这组同学。

  (有的学生可能剪完后再摆方块)

  生2:我们是在长方形上摆方块,然后数一数有15个方格,同样地,正方形有16个方格。

  师:我们也把掌声送给这一组,他们也提供了一种好办法,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摆方块。(板书)通过摆方块我们知道长方形有几个小方块大呢?(15个)正方形呢?(16个)

  师:原来面积还可以度量出来啊!

  (可能有学生只摆一行有几个,有几行,再用计算的方法)

  生3:我们直接在方格纸上数一数。……

  师:掌声也送给这一组。这种方法也很巧妙,我们把它叫做数方格。

  三、体会周长相等,面积可能不同;面积相同,形状可能不同。(深化理解)

  1.师:同学们方法真是多种多样!可是笑笑和淘气是这样做的:

  笑笑的做法:正方形有4个方格,长方形有15个方格。

  师:所以长方形面积比较大,你同意吗?

  生:我不同意。它们用的方格不一样大。

  师:也就是说用方格比较大小时,单位要统一啊!

  淘气的做法: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能比较了。

  长方形:(6+10)×2=32cm正方形:8×4=32cm它们的面积一样大。

  师:怎么淘气和我们得出的结论不一样呢?

  生:他比的是周长,不是面积。

  师:是啊,周长是边线一周的长度,而面积是面的大小,周长相等,不一定面积一样呢!

  演示用一条同样长的绳子,围成大小不一样的图形,让学生直观感受,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

  2.体会面积相同,形状可能不同。

  师:这节课老师发现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你们玩过这个游戏吗?(俄罗斯方块)这里面也藏着数学知识呢,请你认真观察这些落下来的方块。

  师:比一比,谁的面积大?

  生:一样大。

  师:都有几个方格的面积呢?

  生:4个。

  师:对此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面积都一样。

  生:形状不一样。

  师:是的,我们又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秘密:面积相等,形状可能不同。

  3.完成书本49页画面积为7个方格的图形。

  师:翻开书本49页,请在方格纸上画出3个不同的图形,使它们的面积都等于7个方格的面积。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地合作、大胆地思考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比较的过程中,有意设计错例,引导学生体会用方格比较图形大小时要用统一的度量单位,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是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面积,比如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你能不能也像这样说一说,什么面的大小就是它的大小?

  最后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点到线,研究的是长度;线到面,研究的是面积;那么面到体,会研究什么呢?

面积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教科书p92~93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面积。

  2. 综合运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把组合图形变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来计算面积。

  教具准备:课件、可拼组的几个简单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逐一出示学过的平面图形,说出它的`名称及面积计算公式。随后将图形张贴在黑板上,组成几幅美丽的图案。

  2.观察这些图形,它们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小结:这些图形都是由几个简单的平面图形组成的,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组合图形。(板书:组合图形)

  3.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有组合图形?它们都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学生自由说)

  4.认识了组合图形,那么大家还想了解有关组合图形的哪些知识呢?(周长、面积……)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板书:面积)

  二. 探究新知

  1.由图1引出例1.

  (课件出示)右图表示的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 认真观察图形,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说说。

  (2) 汇报交流。(结合课件演示)

  ① 把组合图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算式:5×5+5×2÷2

  ② 把组合图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算式:(5+5+2)×(5÷2)÷2×2

  (3)你认为两种方法哪种比较简便?

  师:在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有多种方法,同学们要认真观察、多动脑筋,选择自己喜欢而又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4) 通过学习,你认为可以怎样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学生自由发言,形成初步认识:可以把组合图形分割成几个简单的平面图形,分别求出它们的面积再相加。(板书:分割法)

  (5) 任意选择黑板上的一个组合图形说计算方法。

  2.出示例2. (课件)做一面这样的中队旗要用多少红布呢?(先不出现数字)

  (1)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①分成两个梯形。

  ②分成一个正方形和两个三角形。

  ③用长方形面积减一个三角形面积。

  ④分成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

  ……

  (3)提供数据,并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4)比较评价。

  (5)你对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有了什么新认识?

  小结:根据不同的组合图形,除了用分割法求面积外,还可以先把组合图形添补完整,求出总面积再减去添补上的面积,或用割补法求面积。(板书:添补法、割补法)

  三.巩固拓展

  谈话引出校园建设新规划。

  1.前往综合大楼。求下面指示牌的面积。

  2.这是准备新建综合大楼的一块空地,你能帮学校算算这块地的面积有多大吗?你能想出几种算法?

  3.小小设计师:

  学校想在综合大楼前建一个漂亮的多边形大花坛,种上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花,请你设计一种方案,用上学过的图形,并求出三种花的种植面积。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开心的是什么?

面积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课本第78页例3,第80、81页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的区别。

  3、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红色涂下面图形的面积,用蓝色涂出周长。

  2、长方形周长=-------------

  正方形周长=----------------

  长方形面积=--------------

  正方形面积=----------------

  3、给第1题的长方形、正方形各边标出长度,让学生计算面积和周长。

  二、新课

  1、出示例3

  (1)学生尝试完成。

  (2)交流方法

  你从题里发现那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求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其实就是求什么?

  2、练习

  (1)摸摸数学课本的面积,请你估计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

  (2)摸摸数学课本的周长,请你估计一下它的周长是多少?

  (3)请测量并计算它的面积和周长。

  3、讨论交流

  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1)意义不同

  (2)计量单位不同

  (3)计算方法不同

  三、综合练习

  1、课本81页10

  学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后独立完成启发学生看表发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周长就越短,当长和宽相等时,周长最短。

  2、学生按题目要求,自己准备图形剪一剪,观察、计算、比较三种不同减法,剩下部分的面积相同,周长不等。第一种情况周长与原正方形周长相等,后两种情况的周昌都比原正方形长,增加了哪几断?

  四、小结

  五、作业

面积教学设计13

  学情分析:

  《圆的面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而苏教版则安排为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对于高学段的学生来说,在学习本课时之前,已经积累了大量关于圆的表象认识。在学习圆的面积之前,学生已经掌握其他平面图形的计算方法。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和圆的面积的关系,总结出圆面积计算方法。此时这个阶段的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复杂的。竞争意识增强,敬佩优秀同学;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加强预习,学会总结。认知也有所发展,在注意力方面,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较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记忆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但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色彩。在想象方面,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初入六年级的小学生是小学学习的最高、最后阶段。随着对小学教育的不断适应,这一时期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比初入学时的儿童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刚入六年级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学习目标归纳起来为:增强学习技能训练,培养良好的智力品质;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苦乐观,激发学习的兴趣、求知欲望和勤奋学习的精神;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鼓励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做事情的坚持性;建立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转换思想】,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理解圆的面积的意义,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沟通圆与其他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良好思维品质,锻炼自己面对困难勇于克服,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的问题

  2,圆面积的计算以及公式的推导

  案例描述:

  一、带入情境,引出问题

  1,出示课本中的草坪喷水插图,并提出问题,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数学知识

  2,并进一步提出这个圆的'面积是指这个图形的哪个部分

  3,最后开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圆的面积}

  二、引入数学历史,增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圆形,是一个看来简单,实际上是十分奇妙的形状。古代人最早是从太阳、阴历十五的月亮得到圆的概念的。在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曾经在兽牙、砾石和石珠上钻孔,那些孔有的就很像圆。到了陶器时代,许多陶器都是圆的。圆的陶器是将泥土放在一个转盘上制成的。当人们开始纺线,又制出了圆形的石纺锤或陶纺锤。古代人还发现搬运圆的木头时滚着走比较省劲。后来他们在搬运重物的时候,就把几段圆木垫在大树、大石头下面滚着走,这样当然比扛着走省劲得多。

  约在6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轮子——圆型的木盘。大约在4000多年前,人们将圆的木盘固定在木架下,这就成了最初的车子。

  三、引入旧课,导入新课

  【引入】小学生们,前面我们学习过了正方形,长方形,甚至梯形面积等平面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那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动手把圆先切割再拼接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那么圆的面积不就是我们之前学过的图形的面积嘛。那我们准备工具看一下怎么样才能将圆拼接成一个我们所了解的图形。

  1,课件展示:请看大屏幕,分成16份的圆,把它们可以拼接近似成平行四边形,分成32等份,也可以拼成近似为平行四边形,而64等份呢,竟然可以近似为长方形,那你可以发现什么?【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

  2,思考提问并总结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语言描述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而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3,提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问题,提问总结s=πr2

  4,利用公式,导入数学历史的有关文化,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

  会作圆,但不一定就懂得圆的性质。古代埃及人就认为:圆,是神赐给人的神圣图形。一直到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才给圆下了一个定义:圆,一中同长也。意思是说:圆有一个圆心,圆心到圆周的长都相等。这个定义比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前275年)给圆下定义要早100年。

  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5……但在实际运用中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π≈3.14.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C=πd或C=2πr.《周髀算经》上说"周三径一",把圆周率看成3,但是这只是一个近似值。美索不达来亚人在作第一个轮子的时候,也只知道圆周率是3。魏晋时期的刘徽于公元263年给《九章算术》作注时,发现"周三径一"只是圆内接正六边形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他创立了割圆术,认为圆内接正多连形边数无限增加时,周长就越逼近圆周长。他算到圆内接正3072边形的圆周率,π= 3927/1250。刘徽把极限的概念运用于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之中,这在世界数学史上也是一项重大的成就。祖冲之(公元429-500年)在前人的计算基础上继续推算,求出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最早的七位小数精确值,他还用两个分数值来表示圆周率:22/7称为约率,355/113称为密率。在欧洲,直到1000年后的十六世纪,德国人鄂图(公元1573年)和安托尼兹才得到这个数值。如今有了电子计算机,圆周率已经算到了小数点后五万亿位小数了。

  四,熟记公式,并投入实践应用之中

  1,口答,根据半径计算出圆的面积

  R=1,R=2,R=3

  2,练一练

  r=8,s=;c=31,4,s=

  r=4,s=;d=16,s=

  3,那现在请大家回到本节课开始的时候,用圆面积公式计算喷水头转动一周可以浇灌多大面积的农田

  4,第18页第2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修正的时候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计算过程和依据

  5,第18页第2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之后,鼓励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猜一猜结果,然后在地上画一个半径是一米的圆,让学生看看,并试着站一站

  6,课下思考

  用一根长3米的绳子,把一只羊拴在树杆上,羊的活动范围是多少?

  五,学生自我评价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

  本节课,让我们通过计算,分析结果,总结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团结协作共同取得了进步。

  六,【作业】随堂练习课后作业

面积教学设计14

  教材简析:

  “三角形的面积”是一节常见的课,一般的做法是在由学生拼组后直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本设计最大的特点是改革了这一常见的做法,在拼组后,通过对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的探究,指导学生直接利用这种关系尝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教学内容

  苏教版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15~P16的内容,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计算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难点是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公式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

  CAI课件、红领巾、每个小组准备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

  师:(出示一条红领巾)同学们,这是一条红领巾。它是什么形状的?那你们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吗?

  2、揭示课题。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二、操作“转化”,推导公式

  1、寻找思路。

  师:是的,我们还不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那同学们想一想,开始我们同样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来我们通过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呢?

  师:对,我们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板书: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这样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那同学们,我们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师:大家想想,怎样“转化”呢?可不可以用“割补”的方法呢?

  [应变预设: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经验,一般会认为可以用这种方法,教师可以选择一种方法实际“割补”,让学生明白这种方法不好,需要寻找更好的方法。]

  2、动手“转化”。

  师:看来用“割补”方法很难“转化”。那我们可不可以用拼一拼的方法来“转化”呢?老师为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请大家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一个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开始吧。

  小组合作拼组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应变预设:可能有些同学不会拼组,教师可指导他们用旋转、平移等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一个长方形。]

  师:拼好了吗?用这种拼一拼的方法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呢?谁来说一说,你们用这种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了什么图形?

  [应变预设:一般情况下学生会拼出如下几种形状,老师选择其中三个图形贴到黑板上。]

  师:同学们,为什么有些小组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小组却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呢?你们想想,这是什么原因呢?

  [评析: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不同类别,弄清拼成不同形状的原因。]

  3、尝试计算。

  师:同学们真棒,大家都发现,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一个长方形。现在请同学们看图1。

  师:这个平行四边形就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的,它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那么,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又分别是多少呢?

  [评析:引导学生说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的三角形等底等高,为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作铺垫。]

  师: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你们能求出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算一算吧。

  师:算完了吗?它的面积是多大?

  师:我们知道,这个平行四边形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那这个绿色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大呢?想一想,小组同学商量商量吧。

  [应变预设:在设法求三角形的面积时,可能有部分同学不明白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不会计算。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可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2得出。]

面积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4页。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概念

  1.让学生猜教师身高,师生交流,由此引出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分米。

  2.激活关于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观念:谁来比划一下这些单位有多长。

  3.指出:用它们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4.引入: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和长度单位,今天在这基础上学习新的本领。

  二、建立概念

  1.得出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①我们的课本都有漂亮的彩色封面,我们的课桌都有平坦光滑的桌面。这些都是物体表面的一部分。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②课桌面和黑板面哪个大?

  ③课本封面、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板书:观察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见下图),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概括面积的意义。

  问:物体表面或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4)运用“面积”这个术语,叙说比较常见物体大小的结果。

  2.认识面积单位。

  (1)设疑。

  ①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即课本第71页下面的两个长方形,其实际大小分别是7×2平方厘米和5×3平方厘米),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它们的大小。

  ②请学具来帮忙。给出三种学具(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让学生选择。

  ③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最合理的方法。

  解决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标准的必要性。

  ①进一步激疑,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信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正方形翻出反面的格子,只有9格,激起疑问。

  ②启发学生说出解决方法。

  (3)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4)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并形成常用面积实际大小的观念。

  ①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两人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已画好练习本大小的格子),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

  三、巩固概念

  1.完成课本第74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第1、2题。

  3.请你参加图案设计大赛(即课本第75页的数学游戏)。

  启发:你能拼摆出更多、更新颖、更有趣的图形吗?展示学生的作品,启迪思路。

  学生动手操作(或回家完成)。

  四、本课小结(略)

【面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11-23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11-23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04-01

《梯形的面积》的教学设计及反思01-22

《国土面积》教学设计06-09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01-15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12-01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通用3篇)01-18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