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美术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湖南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三册第4课《美丽的昆虫》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以小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美丽昆虫为切入点,旨在让学生学会从审美的角度去关注生活中的小昆虫,感受这些小动物给生活带来的情趣。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多种昆虫图片,了解其特点,观察他们的形与色。引导学生大胆运用色彩,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学情分析:
本年龄段学生对生活中的小动物比较感兴趣,身边的花鸟鱼虫总能吸引他们的眼球,学生生性活泼,激情四射,富有想象力。初步具备一定的构图及运用色彩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昆虫的形态和花纹的基本特点。
2、大胆运用色彩进行绘画表现。
3、增强亲近生活的热烈情感。
教学重点:
对昆虫的形态特征和花纹特点的认识和表现。
教学难点:
表现出形态各异的昆虫。
教具准备:
课件、昆虫图片、示范用具、大小指环等。
学具准备:
记号笔、素描纸、剪刀、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听声音,猜小动物
师:今天老师能和二(x)班的同学们一起学习,我们心里非常开心!我们??老师还带谁来了呀?不告诉你们,我倒是可以让你们听听它们的声音!(课件播放昆虫叫声)能猜出来吗,都有谁呀?
生:蝈蝈、小蜜蜂、萤火虫……
2、师导语,引出课题
师:在花丛中、水塘边、树林里,经常能听到它们悦耳的歌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生答)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它们都叫——昆虫。
今天,老师要同你们一起轻轻地走近《美丽的昆虫》。(板书课题)
二、了解昆虫结构和形态特征
1、通过趣味故事“听”昆虫结构和形态特征
师:下面老师跟你们讲一个故事:螳螂姑娘(将一只用彩色纸制作的大螳螂贴在黑板上相应位置)经过一个夏天的劳动,捉到了好多好吃的虫子摆在餐厅里,她贴出一张告示,欢迎昆虫们到我家参加宴会。蜜蜂嗡嗡地唱着歌来了,蜻蜓扇着大翅膀来了,瓢虫穿着七星大衣来了,蝴蝶成双成对地来了,蜈蚣、蜘蛛和蚕宝宝顺着草中的小路爬来了。宴会开始了,大家吃得真开心。这时候,螳螂围着餐桌转了一圈,把大家仔细地看了一遍,然后她说,我今天请的是昆虫来参加宴会,可有几位不是昆虫也来了。嗯?谁不是昆虫?大家互相看着,议论起来。螳螂说,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六只腿的才是昆虫呢!螳螂走到蜈蚣的身边,对他说,你的腿太多,你不是昆虫。蜘蛛,你也不是昆虫,因为你长了八只脚。蚕宝宝看看自己的两排脚,不好意思地说,我也不是昆虫。蜈蚣、蜘蛛也连忙站起身,对不起,我们还以为自己是昆虫呢!螳螂说,既然来了,还是欢迎你们留下来吧!以后可别再弄错自己的身份了哦!
2、通过教师范作分析昆虫的结构,感受昆虫的形态特征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吗?小昆虫的身体都有哪几个部分呀?有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背上有两对翅膀,都有三对足。(教师在黑板上逐一贴上蝴蝶分解图片身子、翅膀)可是,它们也不是都长一个样,蜜蜂的腹部胖胖的,蜻蜓的腹部细细长长的,瓢虫的腹部简直就是一个大大的圆。工蚁们原来也有两对翅膀,可是后来觉得翅膀没有用,把翅膀卸下来了。(教师一边口述,一边将这些特征鲜明的小昆虫图片粘贴在黑板上适当的位置,和前面粘贴的螳螂、蝴蝶一起将黑板变成巨幅昆虫图)
3、通过对生活中的昆虫的视频欣赏感受昆虫的结构和形态特征。
师:这些小昆虫的形态各有各的特点,还是让我们去看看它们美丽的身姿吧!(课件播放昆虫动画)同学们要睁大眼睛仔细瞧,它们不同于别人的地方,还有它们飞翔的姿态!
4、分析交流不同昆虫的不同形态特征
(1)找特点
师:怎么样?它们都长得很美吧?谁能跟我们说一说,在刚才看到和生活中见到的昆虫中,你认为谁长得最漂亮,哪个地方长得漂亮?
生:螳螂象锯子似的腿;蜻蜓细细的腰;蝴蝶美丽的翅膀……
(2)分析动态
师:同学们能学一学它飞翔的姿态吗?飞行的时候,有时能看见两对翅膀,有时是侧面,只能看见一对翅膀。小瓢虫可张开它的硬壳壳铠甲,半透明的翅膀一扇,就飞起来啦!(瓢虫图片拆拉)
三、演示昆虫的绘画过程
1、示范勾画昆虫并剪下
师:老师喜欢会唱歌的知了,我要把它画下来。(用记号笔示范)在画面中间重要的位置下笔,头、胸、胸上长两扇翅膀,再露出一点腹部。看!我把它画得布满了整张纸。
都画好了,我还要把它剪下来。沿着外轮廓,留一圈窄窄的白边,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右手握剪刀咔嚓咔嚓,左手转动纸,这样剪得更快,细小的地方,我们就剪大的外形,你们看,才咔嚓了几下,就剪好啦。
四、学生表现昆虫外形
师、同学们,象老师这样,把喜欢的昆虫画下来,你们可不可以啊?好,小知了等着朋友呢!(生画)
生:画自己喜欢的昆虫外形。
(教师于黑板上添画草丛等背景)
师:同学们都画得差不多了,准备放下笔哦。现在我们进入倒计时状态:5-4-3-2-1,看谁行动快!(学生勾画昆虫外形结束)
五、学习表现昆虫花纹及色彩
1、趣味交流
同学们画画的时候,我的小知了哭了,呜呜,看它多伤心。知道它为什么哭吗?猜一猜?(生猜)原来,它是想要一件好看的花衣服呢!别忙,我们先去看看其它的昆虫,看看它们的漂亮衣服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样的花纹,走吧!
2、直观欣赏(课件播放昆虫图片)
哇!蝴蝶真美丽,穿了一件蓝色的衣服……看看其他昆虫穿的衣服是什么样的,谁能象老师这样说说?生说……
3、教师导语
它们的衣服颜色鲜艳,花纹也漂亮。小知了,我来为你穿花衣。(教师示范设计花纹并涂色)先在翅膀上打扮打扮,老师直接用油画棒画上几个点点,左边有的右边也有,再加几根线在翅膀上,用什么颜色好呢?恩,选择差别大,对比强烈的颜色,象这样,就很好啊。(生答)看!小知了笑了,飞到我的'手上来了!(教师将知了贴于指环上)羡慕吧?
4、用将昆虫套在手上飞的指环激厉学生快速完成打扮昆虫的任务。
师:悄悄告诉你们啊,可不许告诉别人,老师手上有个指环呢!象这样的指环,不多了,快快把你的昆虫打扮漂亮了,来老师这里取哦,行动慢了,你们的昆虫就只能飞到黑板上的草丛里去啦!
六、学生在前面所画的昆虫外形的基础上打扮昆虫
七、作业评价
1、同学们,现在老师要请大家停下手上的工作,让我们一起倒计时:5-4-3-2-1,看,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教室里随处可见这些美丽的小昆虫们,这些小精灵为我们的大自然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以后,我们可要好好对待这些看似小小,其实功劳大大的朋友们哦!
2、现在看一看,你最喜欢的那位昆虫朋友在哪里?谁能告诉我啊?(生答,教师分析其美感)
3、其实,你们手里的那一只,你们笔下的那一只,就是最美丽的那一只呢!让我们带着可爱的它们,一起跳一圈、一起舞一圈吧!来吧!同学们!(课件播放小步舞曲,师生绕教室扮昆虫飞舞)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2
课时:
1课时学习领域:欣赏.评述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能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及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2、技能目标:认识书中四位画家,对其作品进行分析,并写出短文。
3、情感目标: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四季的色彩,能正确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教学难点:用写短文的方法,表达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教学准备:课本、课件、四季美术作品教学过程:
一、预见教学明确目标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
二、搜集资料感知欣赏
学生根据所学课题进行多渠道的资料搜集,在收集准备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欣赏课文,享受学习的快乐,增强学生对课题的关注。
三、设置问题氛围激发探究热情,美术课件,美术教案,美术课例,美术课题研究,素描作品,水粉作品,油画作品,国画作品,手工制作
1、一年有四季,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也带给人不同的感受。你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
2、板书课题。
四、对话交流质疑解疑
1、欣赏。仔细观察并思考,说说书中作品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2、总结。同:每幅作品都有树,都是风景画。
异:表现的是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画法不同,用色不同,视觉效果不同,画家国籍不同…….
3、分组活动。
(2)学生根据要求,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3)问题:①这是什么季节?画面主要运用了哪些色彩?
②从作品中你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
③作品采用了什么艺术表现形式(风格,如油画)?画面采用了什么笔触?
4、学生反馈,教师指导补充。
《早春之路》是一幅写实性、装饰性较强的日本画。画面主要使用了绿色和蓝色。嫩绿色的草地,把蜿蜒的小路送向了画面的深处,那一抹新绿还悄悄地爬上了树梢,将春的天空点缀得含情脉脉。
《夏》画家使用了深浅不同的绿色,运用了细碎而完整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夏的生机勃勃,夏的明亮苍翠。透过夏日灿烂的阳光,白桦林以其丰富、深厚的`绿色,展现了夏天的生命
《金秋》画面主要使用了黄色、橙色和红色,画面用色浓重。这是我国画家林风眠将中国画的写意情怀与西洋画的浓重色彩进行了大胆结合。在苍山的衬托下,亮丽、耀眼的黄色和橙色,将金秋的风韵渲染于纸上。水中的倒影给画面带来几分恬静,使画面热烈的颜色与幽深的意境完美地统一。
《冬猎》这是一幅冬日经典作品。主要用了棕色、土黄、绿色。画面深远的透视效果把我们的眼界带进了无边的冰雪世界。冬天里,似乎万物进入了休眠,天与地静静地孕育着春的力量。而画中人物则是静谧中动的分子。打猎归来的人们带着他们的猎犬,带着几分疲惫,进入画面左下角。顺着他们的路线抬眼望去。我们看到了在湖面上忙碌的人们,虽是渺小的身影但一样可以体会到冬日里人们忙碌的气氛。
五、展示收获评价整合
从课本中选出你喜欢的作品,从画中表现的形象、色彩、感受等方面写一篇短文。
写完后小组交流。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书法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有趣的汉字了解我国书法的起源和类别,使他们受到书法、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书法的讲解和示范,有趣的汉字,使学生初步懂得写书法的基本技法与步骤。有趣的`汉字
教学重点
字的结构的掌握。
教学难点
字的结构。
课前准备
课件、毛笔、宣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引导学生认真听课。
二、讲授新课
1、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2、书法的分类:综合历代各种文字大致分为篆、隶、楷、行、草五大类。
3、讨论:在本课的图片中,汉字有许多不同的形态。你认识其中的哪些字?你认为字和绘画怎样才能结合得更好。
三、作业
1、你打算用什么字体写什么字?搭配什么色彩?
2、学生开始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四、小结
作业评讲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中国民间泥玩具,了解和接触一些民间泥玩具的知识。(了解)
2、在欣赏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兴趣和热爱祖国民间艺术、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接受)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民间泥玩具的特点。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认识、感受中国民间泥玩具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三、教学准备:
1、教具:计算机、CAI课件、大屏幕投影、实物展示台、
部分民间玩具实物。
2、学具:各种民间玩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民间玩具实物,引入课题。
2、出示课题
二、欣赏泥玩具
(注:所有图片欣赏的玩具都通过电脑及大屏幕进行展示,部分比较小的实物玩具通过视频展示台欣赏。)
1、导言:中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泥土是我们周围最不起眼的东西,但千百年来,我们的民间艺术家却用它雕塑出许许多多造型优美、形象可爱的艺术品。
2、欣赏《彩色羊》《大鸡》《花小狗》《娃娃鱼》《麒麟送子》
小组讨论:
①问:这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②问:这些是用来做什么的? 有什么特点?
(玩具,样子很可爱)
③问:它们主要用了哪些颜色?
(红、黑、黄、绿、蓝)
三、艺术实践
模仿民间泥玩具的`造型特点和色彩,创作一个可爱的泥玩具。
教师指导创作。
四、小结:
同学们,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的手创造了这么多好看又有趣的民间玩具,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美的享受和欢乐。我们该怎么做呢?
教学反思
xxx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对不同叶形的观察与组合,进而与不同的事物进行奇妙的联想。
(2)用不同叶形组织出新颖别致的造型,并进行粘贴与美化。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欣赏与制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组合、剪贴、装饰,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动手制作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乐趣,体验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不同叶形的组织与相似形的联想。激发学生创作出造型、色彩别致的装饰作品。
难点: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利用叶形的原始状态进行创造性的组织。
1、电脑动画故事引入
以小树叶找朋友为故事背景,使几个树叶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形象。
如:秋天到了,树叶宝宝纷纷从大树妈妈的怀里飘落下来,落得满地都是……
2、讲授新课
(1)小朋友为树叶找朋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为自己手中的小树叶找朋友,形成新生命、新形象,并小组交流展示。
(2)欣赏更多树叶拼贴的作品。(出示课件,欣赏树叶拼贴的作品,学生自由交流)
(3)对比、观察发现拓印方法。(出示拼贴树叶画、拓印树叶画,将相同内容不同形式的两幅作品加以对比)学生观察、讨论,这么漂亮的拓印画和树叶的拼摆有什么关系,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可以制作出这样的画?谁能试着说一说?
(4)在学生充分探究的基础上,看录像演示拓印方法,教师提示拓印要点。
(5)欣赏学生拓印作品,为画面添加部分内容。(或者欣赏课本中学生作品,自我感受拓印画的美,自学添加对画面的`作用)
3、学生作业提示
小组合作,集体创作树叶拓印作品。
4、展示交流
各组讲述本组作品,互相交流收获感受。
5、总结
植物的叶中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片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与水反应,从而制造成淀粉和氧气,进而可制造蛋白质和脂肪。叶片是自然界中制造食物真正的工厂,也是大气中氧气的来源,对于人类和各种生物的生存有重大的意义,所以我们要保护植物,爱护大自然。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通过制作桌面装饰物,教学生学习简单的工艺制作技能,培养造型能力,养成耐心的工作习惯,领会工艺美术在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
教具准备:
图片、范品、卡纸、剪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小结前课剪贴画作业的优缺点,然后引入新课。
二、讲新课:
出示范品,让学生观赏、评价,问:这件作品有什么用?指导学生欣赏
课文内的学生作品并作讲解。说明制作方法(演示)
1、剪出外形。
2、折出卡通形象的外形。
3、贴在准备好的底版上。
4、用彩色纸剪出动物的五官贴上。
5、完成作品。
三、出示动物图片,指导学生观赏,认识卡通形象的外形及色彩,并出示卡通形象头部造型图,让学生观赏、酝酿。
四、学生作业,在32开卡纸上割一半做底版,留一半做地位造型。本节要求先画出小卡通形象形象。
第二课时
小结前节课作业情况。
一、提示制作卡通形象时注意事项:
1、抓住小卡通的形象特征,要画得简练生动,色彩鲜明。
2、百板纸的底版要涂上颜色(或裱上色纸),然后才粘贴上绘就的`小卡通形象造型的纸片。
3、小心粘贴,保持整洁,要贴得牢固,放得安稳。
4、卡通形象的底板和卡通形象的色彩的对比要强烈,在做好基本结构以后,其他部位可自由发挥。
二、学生进行作业,教师辅导。
三、讲评。作业摆在一起互相评议,表扬优秀作业。教师小结。
教学后记:
学生对本课很感兴趣,学会了基本的制作步骤,作业效果良好。只是有些撑架做得不是很好。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强调眼、手、脑的结合,尝试用拓印、磨印等不同方法把各种凹凸不平材料的肌理效果表现出来力求完成一件有趣的作品。
2、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兴趣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从观察、触摸到动手表现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
2、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美更能创造漂亮的肌理美。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好的磨印、拓印画面。
2、学生搜集各类凹凸不平的、不同质地的材料,用于表现肌理的.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回忆
1、导入新课(展示图片)
如:服装、日用品、食品等。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对肌理的作用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发展
1、教师出示不同肌理效果的图片。
(平面压印、磨印、拼贴等)
2、学生在欣赏和触摸的过程中了解肌理效果的制作方法。
3、启发学生。
有的表面是光滑的有的是凹凸不平的。
在这些凹凸不平的物体中物体本身就有一种漂亮的纹理。
三、创作指导
1、鼓励学生,用颜料拓印,用彩色铅笔、蜡笔磨印或选择自己的方法,选择一些物体把它们的肌理表现出来。
2、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自评、互评。
4、展示作品,制作展示墙,选出优秀作品。
四、总结
课后可以尝试出用剪、贴、添画的方法完成更有意思的画面。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感知马路、汽车、红绿灯等造型、色彩,了解一些交通设施;体验“近大远小”有透视现象,能描绘红绿灯下有前后遮档和空间秩序排列的道路交通情景。
教材分析
重点:能描绘红绿灯道路交通情景
难点:能描绘红绿灯下有前后遮档和空间秩序排列的道路交通情景
教具:图片欣赏、纸、笔、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1、观察与记忆,激发学生观察、记忆与表现物像的兴趣。
展示录像资料:A、交通的繁忙情景——交通规则与秩序
B、特写镜头——各种道路、汽车的造型特征
C、交通设施——红绿灯、马路、人行道、人行天桥、马路护栏、人行横行道线
交流:你看到了什么?哪些地方使你印象最深?你能说说它的造型、色彩吗?你知有哪些交通规则吗?
2、激发学生的表现兴趣和欲望
A、让学生模仿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如汽车的发动声、警车的声音,喇叭声音,自行车的铃声等。激发学生联想和说出交通工具其形态,色彩特—征,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想像力。
B、启发学生讲讲马路上的交通故事。如繁忙的故事,交通设施的故事,交通规则的故事等。认识遵守交通规则,要从“从我做起”的道理。
3、欣赏与评述——展示几张学生作品。
思考:A:画面上有哪些地方运用了遮挡的'表现方法?
B、小作者是怎样选择人物的形像、动态、行使的车辆,交通设施等组织画面、表现主题?
C、你喜欢那一张作品?为什么?
4、尝试与表现:
A、准备选择什么物象来表现“红绿灯下”的画面?
B、主体物的位置和次要物的位置
C、哪些需要画大点?哪些地方需要画小些?为什么?
D、怎样才能使整个画面丰富?
5、动手创作
A、提供作业评价点,主题突出,运用遮挡表现前后秩序;画出“近大远小”的关系,画面丰富;
B、动手创作,构思定位,选择表现的物象,突出主题;勾画主体物,注意由近及远地描绘;添加背景,丰富画面。
板书设计
略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图案、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二方连续图案的一些知识。
2、技能目标:掌握二方连续纹样的描绘技能,能描绘出有装饰效果、色彩美丽的二方连续图案。
3、情感目标:在二方连续图案的构思、组合、创意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认真细心的态度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学习内容: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二方连续图案的基本特点,在秩序中体会整体美,学习色彩的分布,提高认识与动手能力。初步形成平面构成的概念,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动脑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二方连续图案的描绘技能,描绘出美观大方的图案,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二方连续图案创作的特点与规律,尝试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完成二方连续图案。
三、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有关房间摆设的图片(包括手工制作图片和实物欣赏图片)若干,制作范例数个;卡纸、双面胶等。活动流程图:
1.激发兴趣。
教师用刷上颜色的树叶在黑板的白纸上重复压印,激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
2.初步尝试。
让学生将彩纸反复折叠几次,然后剪出一个简单的形状,打开后看看有什么特点。用所带的工具材料在桌子上摆一摆,感受排排队的乐趣。
3.展开活动。
思考这样的排队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到,这样的排队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和学生一起走进校园或走上街头(也可以看自制录象片段),亲身接触和体验一下二方连续图案。
4.分享活动。
自主构思(活动的中心环节)。用各种材料边做边想,边想边做,选定自己的尝试目标,大胆进行尝试活动,体验活动乐趣,并进行合作活动,相互交流,共同研究和探讨,在愉悦和欢快的氛围中构建和创新。
5.延伸活动。
评价、展览。说说自己的作品和创意,欣赏和体会别人的表达和构想。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0
1、教学目标
(1)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认识蘑菇的基本外形并进行绘制,巧妙的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蘑菇以及表现画面的前后遮挡关系。
(2)通过思考与讨论、实践练习等学习活动学会展开联想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蘑菇。
(3)感受蘑菇的造型美与色彩美,提高对植物的热爱之情,养成热爱植物、观察植物的好习惯。
2、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蘑菇的基本表现方法,理解前后遮挡与穿插的关系。
(2)难点:通过本课学习启发学生对蘑菇产生丰富的联想。
3、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几种蘑菇实物等。
4、教学活动
(1)谜语导入新课
教师出谜:“一顶小伞,落在林中,一旦撑开,再难收拢”(打一植物)。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谜底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画蘑菇》。
(2)新课讲授
赏析实物、引导想象,感知不同种类蘑菇的形状特点。
教师展示一篮实物小蘑菇,引导学生通过看、摸的形式了解蘑菇的外形分别是怎样的?
学生赏析回答,教师总结:花伞形、条形等。
(2)赏析作品,拓展学习
教师展示有遮挡关系的蘑菇组合图片和无遮挡关系的`组合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两幅图之间有怎样的区别?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一幅前后有遮挡,另外一幅前后无遮挡,高低错落。
教师继续讲解整组蘑菇的表现方法,从蘑菇的形状开始,同时注意画面的整体构图,前后遮挡穿插关系等。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掌握制作手拉手的动物的设计和制作技能,设计出新颖可爱的立体造型作品。
2.通过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掌握设计、描绘、剪裁、插接等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动物形象设计和插口设计。
教具准备:
多种手拉手的动物、幻灯片
卡纸、剪刀、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安排用具。
二.引入新课
1.出示范作。欣赏,体会结构的新奇巧妙
揭示课题——手拉手的动物
2.手拉手的动物,是一组形象重复的立体造型,由三只形象相同的动物经立式
插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整体造型作品。
三.新课教学
1.各种动物都可以制作成手拉手的动物。
2.仔细观察单个动物的造型,特别要看清插口的设计、插口的形状、开口的方向、插口的深度、插接方法。
3.制作方法
(1)取三张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卡纸。
(2)设计动物形象,如:企鹅、熊猫等。
(3)设计立式插口。
在双翅与身体之间画一个垂直的十字形,在双翅的每边设计一个垂直插口,开口的方向相反,一个向上,一个向下,插口画到十字垂直线的.横线上,这样左右插口的高度保持相同,插接后形体不会歪斜。
(4)剪裁。
将三张卡纸重叠在一起,一次剪出企鹅的形象,同时也剪开插合。
(5)分别描绘企鹅的形象,同时话上眼、嘴、翅。
(6)按顺序插合。
四.作业
1.用卡纸制作一个手拉手的动物。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业讲评
学生作品展示,互相讲评。
课后反思:
了解到动物的群居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绘画日记的表现方式,并能运用到生活中去。
2.逐渐养成细心观察和体会生活,认真表现生活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绘画日记作品,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探究绘画日记与文字日记的异同。
2、让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说一说、讲一讲;“绘画日记”不仅仅要求学生关心周围让他们记忆深刻的大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关心包括小花、小草在内的小事,把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作为绘画日记的内容。同时,也会让学生明白平凡的事物只要通过细心观察,大胆表现,也可以绘制出优秀的`作品。还可以让学生带来日记本,选感触最深、体会最真的日记在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
3、学生作业,老师辅导
通过看教学光盘中小朋友的作品,体会学生作品中文字和绘画相映成趣,情趣盎然,自己做也时,用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用简短、流畅的语言进行描述。
三、课后小结
利用班级壁报开辟“绘画日记”栏目,使之成为班级的亮点,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中国画的启蒙课,在以前学生了解了笔墨纸砚的基础上,让学生继续体验与探究墨、色、水在宣纸上的有趣变化。让学生运用这种变化规律来表达学生内心深处的美好世界,形成色彩斑斓、韵味无穷、童趣横生的写意画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彩墨变化的趣味,了解彩墨变化的规律,并用这种规律写意地表现物象,形成画面。
2、通过学生对彩墨变化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规律、形成知识并运用知识的探究能力。
3、通过激发学生想像和表现,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墨色变化的体验。
教学难点
水分的控制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水分在绘画过程中比较难掌握,水分少了,显得没有韵味;水分多了又很难控制,影响画面效果。
学具准备
毛笔、墨、国画颜料、水、毡,每人一套,宣纸数张。
教具准备
国画用具和宣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喜欢做游戏么?喜欢做什么游戏?说一说。
2、平时,老师喜欢用墨和颜色做游戏,老师觉得非常有意思,同学们想知道么?好,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八课彩墨游戏 。
板书课题
8彩墨游戏
二、探究
1、墨色尝试一
交流:我们班里谁的胆量最大?(让同学们推选两名学生)选出后,继续鼓励:同学们都说你俩的胆量大,老师看看你俩的胆量是否真大,你愿意接受老师的检验么?
让他俩各拿一支大毛笔蘸浓焦墨横着分别把两张生宣纸涂满,但笔触不能重复,这样由于焦墨干笔在生宣上的作用,就会形成斑斑驳驳的效果。
然后再找两个学生(可以交流一下:胆量大的`还有谁,欢迎他上来!)用底纹笔分别蘸红、蓝两种颜色把两张纸刷满。让学生观察。
问:看到画面后,你想到了什么?(学生马上会说大海、水,朝霞、晚霞等)接着再问:彩和墨的变化神奇吗,有意思吗?
2、墨色尝试二
那么,彩墨还可以做哪些游戏呢?再找一部分同学并用大笔蘸浅墨,蘸颜色竖着涂,看谁涂的大胆,然后再让学生观察联想到什么(远山等)
问:还能联想到什么?
教师用小笔蘸浓墨再在其中一张学生的色块上画上几个方格,再让学生联想。学生会马上脱口而出(高楼大厦)。
3、墨色尝试三
找一个学生,把宣纸放在投影仪上,拿毛笔蘸清墨在宣纸上点点,让学生大胆多点,然后再让用小笔蘸浓墨,在原来点的基础上再点。这样,浓淡墨相互同化的过程就会通过投影仪在大屏幕上慢慢展现,让学生再一次体验水墨的神起变化。
教师适时点上几笔,使原来的点形成鸟,树木等形象,形成一幅写意画形象,让学生切身体验水墨画的制作过程。
三、布置作业
1、谈话交流激发想象:同学们,我们都到过很多的地方,见过好多的明山大川、田园风光。自然界中好多优美的景致,在你心中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请说一说。
2、当学生说得兴致非常浓厚时,师话锋一转:同学们,在我们心灵深处,都隐藏了一个美妙无比的世界,如果我们用彩墨游戏的方式把它们表现出来,是不是非常有意思。好,今天我们就看谁画得痛快、饱满,谁表现得强烈。
四、学生创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为了让学生在作画时,保持长久的创作激情,我用一段充满激情的音乐不停播放,这样,会让学生在激情饱满的状态下创作。
五、作业讲评。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验成功的快乐,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把学生的作品集中展示在黑板及黑板两侧的墙上进行讲评。
1、自评:找一找自己的作品,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说一说:画的是什么,怎么画的,怎么表现的,心情怎么样?
2、互评:说一说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喜欢,那里打动了你?
3、师评;点评笔墨大胆、构图饱满、想法独特、富有童趣的作品,以利于学生以后创作,促进学生以后发展。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彩墨游戏,玩的痛快吗?我们体会到了水、墨、颜色在宣纸上的神奇变化,并运用这些神奇变化,创作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用笔墨语言把我们内心深处的美好愿望,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这节课上的快乐吗?今后,我们要继续运用神奇的彩墨,不断创造出美好神奇的作品,来表现我们的世界,美化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成为传递美的使者。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4
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叠剪的剪纸方法,提高剪纸的技巧。
表现动物形象,训练学生造型能力,培养对爱护动物的感情。
训练构图的能力、色彩搭配能力。
教学重点:
叠剪的方法。
教学难点:
剪纸形象统一又有变化。
作业要求:
个人或分组合作,用剪纸的方法克隆“动物园”。
教学用具:
彩色纸、剪刀、胶水、卡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幅动物剪纸作品,同学们喜欢吗?导入课题。
二、讲新课。
讲解剪纸的特点,欣赏课本的作品及教师的范作。
动物园有很多动物,他们成群结队的`,如何体现他们呢?——用叠剪的方法
三、介绍叠剪制作步骤和方法(教师用准备好的剪纸讲解演示)。
A剪法一:将多张色纸叠剪,可得到多个重复的动物形象,再分别装饰不同的纹样。
剪法二:将色纸对折剪,可得到相连的动物形象,再分别装饰。
B把剪纸贴在合适色色彩底纸上,粘贴要平整、牢固。
C根据画面讲究疏密排列、色彩对比等构图
D加上环境的剪纸。
四、学生作业:
1、、刻制的工艺要精,下刀要胆大心细,线条要连贯,起止都要刻至未端,下要硬用手拉断,以致使线条断裂。
2、刻剪时先从里面的细部下手,逐渐转向大形和外部,最后是外轮廓。
3、动物选用色彩的搭配除了注意色相的对比,还应有明度的对比。
4、刻制进应垫上垫板,防止弄坏桌面。
五、展出学生作业,师生共同评议。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5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一课旨在通过欣赏各种艺术作品中的动物,让学生认识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学习艺术家们对动物形象的艺术处理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艺术作品的魅力,并通过欣赏这些艺术作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以动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中寄托了人类(艺术家)的美好愿望与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了解民俗文化、热爱自然的情感。
本课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探究性学习,把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集中对比欣赏,让学生自己获得艺术表现形式、材料等方面的知识。但由于孩子年龄尚小,对于一些知识性较强的东西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认识、了解。
(二)教材版面分析
教材中,首先以东汉青铜器《铜奔马》导入。这是一尊形象写实的工艺品,它抓住了奔马瞬间的姿态,给人以勃勃生机之感。这件作品使学生回忆起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形象,展现了艺术作品中写实的一面。右边一尊泥塑民间玩具《坐虎》与《铜奔马》在造型、色彩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民间玩具《坐虎》将动物的耳、眼、嘴、尾等进行了变形夸张,并以装饰性的纹样、色彩将《坐虎》装扮得可爱、喜庆,充分体现了人们对虎的喜爱及理解,将学生从对动物的具象认识,逐渐引导至抽象变形的情境中。而此页下方李可染的《浅塘渡牛图》则展现了李可染以其高度概括的笔墨,抓住水牛的形象特征及神态,借助中国画特有的晕染效果,将水牛以平面化方式展现得活灵活现,让学生体会中国写意画的感染力。
在本课第二页上,主要为学生分析了绘画作品在造型、色彩上的巧妙运用。张仃的作品《鸡》以其概括、几何化的造型,丰富夸张的色彩,简洁有力的笔触,将雄鸡的特征、特别是精气神儿展现得淋漓尽致。而旁边的两幅学生作品,一张《狮子大王》,主要体现了艳丽夸张的色彩,通过色彩让人感受到狮子勇猛的气势。第二张《母与子》主要学习了画家在造型上的夸张,以及中国画笔黑的运用。两张学生作品使用工具不同,表现的侧重点不同,展示了学生欣赏画家作品后经过理解、学习,加以自身的认识,进行创作的效果。在本页右下边有一北京故宫太和门前的铜狮。这是对本课知识的拓展,铜狮的塑造在封建社会是有等级之分的。此铜狮造型威猛,极具震撼力,寓意着至高无上的皇权。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动物造型的艺术作品,我们可以去发现、去欣赏。
本课的作业提示主要是从表现方法、材质上引导学生欣赏。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故加以表演等方式,激发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动物不同特征,为今后创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能够认识辨别青铜、雕塑、泥塑、中国画、儿童画等艺术表现形式的基本特征,知道很多艺术作品中的动物是艺术家在色彩、造型上进行了变形、夸张,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动物的特征,以及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
应会:学习描述不同形式的作品,能抓住作品在色彩、造型、材质上的特征,正确表达自己喜欢作品的原因。
2.隐性内容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艺术的丰富性,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通过对民间文化的接触,培养学生珍视民间文化艺术的情感,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认识各种美术表现形式,能从色彩、造型、材质、呈现方式方面进行描述。
(2)了解艺术作品中经常运用的夸张、变形手法。
(3)初步了解动物在民间艺术中的寓意。
难点:体会不同艺术形式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美感,并将此感受加以描述。
(五)学习材料
有关动物的图片,以动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上节课的动物头饰作业。
二、教学设计参考
(一)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1. 设计情境
看录像:马、牛、狮子、虎四种动物的生活片断。
2.欣赏书中作品
小结
3.欣赏课外著名艺术品
出示课件:
“今天我从动物园请来了四位好朋友,你们想和它们做朋友吗?”
提问: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组的这位动物朋友?(提示:除了它的样子外你还了解到了什么?)
“我也带来了有关这四种动物的艺术品,看一看艺术家是怎样表现它们的。”出示课件展示:铜奔马(马踏飞燕)
浅塘渡牛图、铜狮
提出要求:
以组为单位回答本组中出现的问题,同学之间可互相帮助。
提问:谁能介绍艺术作品中的动物给大家认识?
提问:艺术家虽然采用不同的物质材料,选择不同的表现技法,但作品中都抓住了动物的.什么特点?
出示课件:
(1)李苦禅的《鹰》
(2)吴作人的《熊猫》
(3)原始壁画《受伤的狮子》
提问:你喜爱哪幅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分四大组,每组选择一种喜爱的动物观察,可以给动物配音,如奔跑声、鸣叫声等。
学生回答出动物的体态特点及性情、简单生活习性等特征,如马:体态矫健,善于奔跑且奔跑时动感强烈;牛:身体强壮,善于劳作,性情温顺等。
学生按照刚才的四组选择相对应的艺术品欣赏并回答课件中相应的问题。如对选择艺术品《铜奔马》的组提出问题:
(1)这件圆雕作品表现的是马在什么时候的一瞬间动作?
(2)从哪儿看出它正在奔跑?
(3)为什么这匹马踏在了一只燕子身上,艺术家想表现什么?
对选择《浅塘渡牛图》的组提问:(1)这幅画使用什么绘画工具?(2)从画中你能听到什么声音吗?(3)画中的牛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每组选一名代表给大家介绍。
感受到艺术家抓住了动物形、神的特点,表现出了自己对动物的主观感受。
进一步感受艺术家对动物形、神的出色表现。
学生谈对作品的感受。
本课通过给学生创设与动物交朋友的情境,使学生了解一些动物的体态、神态特点及简单的生活习性,为下一步欣赏艺术作品中的动物进行铺垫。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艺术作品中的神韵在于艺术家对于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从而激发他们向艺术家学习,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了以组为单位互助答疑的方法,目的在于教会他们分析、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欣赏、评述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4. 学生表现
5.展评与小结
提问: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你打算用什么方式去表现它?(泥塑、绘画、布贴等方式。)
在抓住动物体态、神态的基础上表现出自己对动物独特的感受。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
学生选择不同材料表现自己喜欢的动物。
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03-28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05-08
小学美术优秀教学设计04-09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精选3篇)03-25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5篇)06-14
美术教学设计05-16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精品15篇]05-31
设计美术教学反思05-08
美术插花教学设计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