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空气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空气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鹿、深、汽、痒、呼、吸、喘、专、店”是个生字。
2、积累词语:“高楼林立、灯火通明、人流如潮、车水马龙、郁郁葱葱、高大挺拔”等。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田字格里正确描写汉字“呼吸”。
4、指导空气污染有害健康,美化环境有助健康。
教学重点:
1、能熟练运用音序查字法在字典中查找“喘”字,并理解文中“喘”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注意读长句子时能做适当的停顿。
教学难点:
区别“汽”与“气”。
结合课文内容,在媒体创设的情境中,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偏僻的深山、繁华的城市、专卖店”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相关资料(有能力的可制成ppt)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谁?
(媒体显示:小花鹿图及相关文字)
读词语,学习生字:鹿
仔细看看画面,它长得怎么样呀?
2、可爱的小花鹿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呢?它又看到了什么?
(媒体显示:课文第一小节)
自由读,个别读
3、(媒体显示:偏僻的深山画面及文字)这就是小花鹿的家乡。看,它的家乡有些什么?谁能介绍一下?
理解:偏僻的深山
4、(媒体显示:一组图片。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繁华的城市)
理解:繁华的城市
谁来说说,小花鹿来到了一座怎样的.城市?
再读第一节,学习“汽”“楼”“深”
5、揭示课题
a、(媒体显示:布告: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开了一家“新鲜空气专卖店”,欢迎光临! 小花鹿)
b、学生自读;理解“专卖店”
C、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接龙读课文,正音。
三、小组合作学习课文2——4小节
师:小花鹿怎么会有卖空气这个有趣的想法的呢?原来它刚在城里住了没几天就发生了一件事。
1、小组合作读课文2——4节,一名学生演一演医生。
2、完成填空(媒体显示:小花鹿在城里才住了几天,就得了(),它()痒痒的,()干干的,()不舒服)
3、你知道小花鹿怎么会得空气污染过敏症的吗?(学生交流收集来的关于空气污染的资料)
4、读医生的话,学习:呼吸
5、指导朗读
四、学习5——7小节。
1、自己读一读5--7小节,思考:你觉得小花鹿卖空气的生意怎么样?
a、在学生竟到老奶奶的话时,学习“喘”,通过查字典理解字义,指导朗读老奶奶的话。
b、在学生讲到如今城市的变化时展示我搜集来的绿地图片并让学生交流为何空气会变好。
2、指导朗读。
五、巩固、拓展。
1、复习生词:(媒体显示:游戏“考考你”)
2、(媒体显示:告示
如今,城市里的环境好了,人们不用买我的新鲜空气了。我想改行开别的专卖店,希望大家向我多提宝贵建议!
小花鹿)
3、说说:你觉得小花鹿来上海开一家“什么专卖店”比较好?
反思:
1、在一开始我就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小花鹿的图片,让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着手,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说他们感兴趣的小花鹿,生字“鹿”的教学渗透其中。教师在启发学生仔细观察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观察图片,说一说,理解“偏僻的山村”和“繁华的城市”
偏僻的深山对于如今我们这些生活在上海的孩子来说是相对陌生的,而在课文中对于它的理解却十分重要。运用直观的现代教育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偏僻的深山”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寓词语的理解与生动、形象中。
虽说天天生活在上海这个繁华的大都市,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繁华的城市”这一词组的理解还是有局限性的,通过一系列的画面及相应的文字说明,使孩子自主学习获得答案,无形中让学生在学习时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这与前文的“偏僻的深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指导朗读不再生硬。
3、由于课前向学生提出了预习要求,学生把收集来的相关资料做成了ppt,在课堂上展示。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为学习课文理解难点起到重要作用。
4、多媒体制作的复习生词游戏,画面精美形式活泼深受学生喜爱,既弥补了复习生词的枯燥感,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活动达到又一个高潮。
以上四点是我认为我这堂课中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感受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空气教学设计2
设计意图:
《空气在哪里》主要使学生知道空气无处不在,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空气的存在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但究竟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怎样正确地进行科学探究,对于三年级才刚接触科学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节课主要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和游戏活动,让学生用眼看到、用耳听到、用身体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并引领学生探究验证空气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目标:
1、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利用简单的器材进行探究实验,懂得空气的有关性质,能对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
2、知道空气就在我们身边,懂得空气的`有关性质,认识什么是气体。
3、培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喜欢大胆质疑,并敢于想象。
教学准备:
气球、塑料袋、扇子、卡纸、烧杯、饮料瓶、平底烧瓶、天平、打气筒、水槽等。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这儿有个谜语,你们想猜猜吗?请听好:“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到处跑,动物植物都需要。”它是什么呢? 生:---(空气)
师:那关于空气你想研究什么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找找空气到底在哪里好吗?
(二)想办法找空气
1、师: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粉笔)你们研究过它吗?今天老师就跟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现在老师准备把粉笔放到烧杯里,观察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讨论汇报。
师:那请同学们想一想:从粉笔里冒出来的气泡又是什么呢?
生:空气。
师:对,从粉笔里冒出来的气泡是空气,那么还有哪里有空气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好吗?
师:同学们,动动脑筋想一想,你感觉那里有空气?
生答。
2、师:看来,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那空气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谁能想出办法找到空气,让大家来看一看?摸一摸?或者感觉一下呢?
师:我想咱们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吧!
学生讨论交流。
师:大家讨论的非常热烈,现在,大家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找空气吧?
3、师:同学们,你们找到空气了吗?谁愿意来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用了这么多方法,表现得非常优秀,现在你们知道空气在哪里了吗?
(三)实验探究“杯子里有空气吗?”
1、师:请大家看看这些杯子,猜想一下它们里面有什么?
学生猜测
师:杯子里面究竟有没有空气?你能想出办法来验证吗?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吧。
师:把你们想到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学生交流汇报。
师: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那么这些办法能否证明空气的存在呢?我们还需要怎么办?
生:做实验。
师: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你们不容易找到的仪器,请组长到前面来领取。
组长领仪器。
师: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有创意!我们马上动手试一试吧!
你们用什么方法证明杯子里面到底有没有空气?
2、师:我们通过观察实验找到了空气,并且也想办法验证了空气的存在,现在你对空气有哪些新的认识?你认为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在我们的周围到处充满着空气,空气能占据空间。那请你们用你的小鼻子闻一闻:空气有没有气味?来,用你的小舌头尝一尝:空气有没有味道?我们知道空气无处不在,那老师和同学们之间有空气吗? 我们再仔细看看周围:空气有颜色吗?是啊,我们再一次证明了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一种物体。(师适时板书)
师:大家再想想看:空气跟水、木块、铁块等物体相比,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科学家把像空气这样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物体,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气体。我们来看老师带来的资料卡(出示资料)
(四)自由活动:空气有重量吗?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在想啊,我们去买水果、买菜都要用称来称一称重量,那么空气是不是也有重量呢?谁能猜一猜?
学生猜测。
师:空气到底有没有重量呢?谁能想出办法来称一称?现在我们来做跷跷板的游戏,好吗?大家看这是什么?对,是天平。我们把天平来当做跷跷板。现在我把两个盛满空气的玻璃瓶放在天平的两边,把天平调试平衡,大家看,现在天平两边一样重了。
师:大家注意看仔细了,我在左边的瓶子里打一些空气,好,大家看,现在天平怎样了,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对,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也有重量。
(五)总结评价 拓展活动
师: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探究,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水里面有空气吗?其他星球上有空气吗?我建议大家课下想想办法,去进一步了解。好!下节课我们再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空气在哪里
无处不在
无色 无味 透明 气体
空气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调查等手段收集证据的能力。通过图、文等手段记录和表达研究成果的能力。
2、了解空气污染及防治的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大自然的社会责任感和应用科技、保护生态环境的志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意识到空气质量直接影响着我们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群体的生存,了解大气污染的.部分原因,激发他们为保护环境而奔走疾呼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香水的扩散”
教师手执打开瓶盖的香水瓶站在教室的一角,让学生闻到香水气味就举手站起来。引导学生观察香水扩散的规律,由此引出“香水的分子能跑到空气里,其他一些物质也会跑到空气里吗?”
2、观察与猜想“空气里有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广泛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人为的众多的空气污染源。可结合书本上的插图进行启发。
大家所说的都是真的吗?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污染到底对我们的产生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在讨论的基础上,激发他们去实验、调查及进一步研究的欲望。
3、实验或调查(“空气里的颗粒”或“汽车尾气的危害”)
“空气中的颗粒”与“汽车尾气调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自主选择(当然也可以两个都做)。
4、交流研究成果
在学生进行充分调查积累的基础上,再利用课堂教学时,以研讨形式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共同商讨解决空气污染的问题。
5、拓展活动
到附近做一个主题为“还我清新空气”的宣传活动,或给有关部门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空气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大气污染指数是衡量空气质量的标准,并明白大气污染指数、空气级别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2、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大气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3、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会污染大气,被污染了的大气又会反过来危害人类;并能够说出防治大气污染的一些措施;
二、教学重点:
1、大气污染指数;
2、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三、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等参与式;
四、教学手段:
cai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及说明:
(一)课前播放关于环境保护的歌曲《让绿色听得见》,烘托气氛。
(二)教学过程:
1、“合格地球人”考查的由来──“方舟计划”:使学生认识如果人类再不停止对自然的破坏,人类将失去自己的家园,强化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关注和兴趣,同时也使长期以来的“合格地球人”考查更引起学生的关注;
2、“合格地球人”的考查:三个题目一步步将话题引向主题,同时从大处着眼,使学生明白目前人类面临的严峻局势;
3、两次著名的大气污染事件(录像):创设情境,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引出大气污染指数的教学;
4、大气污染指数:通过读图及图例了解大气污染指数的含义及怎样阅读空气质量预报(总结规律以便记忆),了解不同质量的空气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同时通过读图了解我国各城市某一天空气质量情况,认识到南北方空气质量不同,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指导学生读图──找规律──分析、查资料──写论文;
5、我国污染现状:学生合理推理后,老师用材料引出,引起学生生成对我国大气质量的了解和忧虑;
6、活动:根据课下收集到的资料,按老师提供的情境进行角色扮演:使全体学生明白大气污染的危害及成因,同时增强演员学生对收集资料的处理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
7、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发散思维,各抒己见,提出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最后通过观看录像总结措施,培养学生通过资料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培养学生总结自己所学知识的能力;
(四)作业:
任选其一:
1、绘制宣传画:以“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为主题,绘制一幅广告宣传画,呼吁人们行动起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将课堂所学发展到课外;
2、分析我国南北方空气质量不同的原因,并形成小论文,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并整理成文的能力。
空气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健康需要新鲜空气》是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健康生活》中的一文。旨在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和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进新鲜空气,呼出废气。教材共分2个部分:第1部分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第2部分是比较吸进的气和呼出的气有什么不同。重点让学生经历呼吸的过程,感受爱护环境、洁净空气对健康生活的重要性。难点是通过实验验证人体呼出和吸进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二、 教学对象分析:
不管是四年级不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都知道一些呼吸的习惯,但都是生活上的基本认识,并不知道其中的科学原理。学习本节内容会使他们的认识得到提升,形成更科学的结论,孩子们会更喜欢他们的科学课。
三、 设计理念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和本节学习内容的特点,我在教学中不仅想通过观察、实验引领学生认识人体呼吸器官、知道呼吸意义这些科学知识,突出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更想好好把握本节的教学内容的特点,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课堂,润物无声地让学生体验健康生活。
探究目标
科学知识
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知道它们在身体上的位置,了解呼吸全过程;
2、了解呼吸的基本功能。
1、能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认识呼吸器官和了解呼吸过程;
2、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能提出和呼吸相关的问题,并运用已有知识对“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作出假设,并用实验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
3、能根据假设和实验获取的证据进行分析,对人的呼吸作出解释,形成科学结论;
4、能积极参与集体交流,对他人的实验设计和研究结论提出质疑。
5、保持和发展对自然事物善于质疑的.好奇心;
6、养成尊重事实、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7、尊重他人意见,善于提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交流。
探究重点
经历呼吸的过程,感受爱护
环境、洁净空气对健康生活
的重要性。
探究难点
实验比较人体呼出和吸进的气体。
四、探究准备
教师准备
1、课件、记录表、
2、保鲜袋
3、澄清石灰水、饮料管、气泵
学生准备
1、记录表、
2、保鲜袋、
3、澄清石灰水、饮料管、气泵
五、探究过程
探究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体验激趣导入
1、憋气体验,引入课题:健康生活需要空气。
ppt出示科学家的研究结果
试着憋气(支持不了,可停下来。交流感受,体验生命离不开空气。
让学生亲身感受、交流,使科学的论证与实践相结合。
(二)、多层面体验呼吸,认识呼吸器官,了解呼吸过程
1、出示人体呼吸器官平面图认识各呼吸器官
2、播放人体呼吸过程flash,验证猜测、讲解补充。
3、反复呼吸一袋新鲜空气。深入点明课题:健康生活需要新鲜空气。
1、说出:鼻、气管、肺等参与呼吸的器官名称。
2、正确找到呼吸器官的位置。
3、封闭状态下呼吸体验,深入认识生活需要新鲜空
通过动画把抽象的呼吸通过视觉的冲击使过程更具体化。
(三)、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1、确定探究题目:比较新鲜气体和不新鲜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2、提供实验材料,交流实验方法
3、学生实验,交流发现
4、阅读表格,形成结论
5、根据已有知识以验进行假想,提出自己的假设。
6、各组明确实验注意事项、分工合作。
7、学生实验、汇报结果。用实验证据验证假设,进行解释。(同组补充后其它小组就不同发现加以补充)
8、学生仔细阅读,并比较科学家对气体的分析和自己的实验结果,说说想法。
——讨论得出实验注意的事项及演示实验使学生后来的实验开展起了促进作用。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出示科学趣味题,问:面对需要,我们可以怎样洁净、创造。
2、请随音乐画面,享受大自然给予我们洁净的环境、新鲜的空气。
3、联系生活各抒已见
4、看图赏乐,欣赏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优美环境。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学以致用。
欣赏图片,给学生美的薰陶。
(五)、小结延伸
新鲜的空气使我们的生活更健康!关于健康生活还有哪些需要,我们有机会再来分享!
附1:板书设计
健康生活需要新鲜空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新鲜 多 少
不新鲜 少 多
空气教学设计6
设计思路:这学期的早操有一个环节是让孩子互相说悄悄话。孩子们特别喜欢。每次自由活动时,孩子们都会互相把手放在对方的耳朵边哈气,一边哈气一边笑呵呵的说:“哈哈好痒啊,哈哈好暖和......。”看到孩子们这么喜欢,于是结合班上的主题活动《生活多奇妙》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孩子更多的去了解空气跟我们人类的关系,知道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空气的。空气还是游戏的好伙伴。它会轻轻托起一切,它会痒丝丝地亲亲脸庞,它会住在气球里、皮球里……在它的怀抱里,和它在一起,风铃叮当叮当,悄声细语;一眼看见它,“大嘴怪”大口大口吞噬,鼓得肚皮圆圆……
活动目标:
1、感知和体验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2、了解怎样让空气变得干净的一些方法。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积极探索发现的意识。
活动准备:
气球,塑料袋,小型充气玩具(每人一个),气球N个。环境污染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猜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抓不住,闻不到,你需要,他需要,我们大家都需要。(空气)
二、学习部分:
1、讨论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闻一闻空气是什么味道?
师:你怎么样才能感觉到空气?
2、游戏《我和空气捉迷藏》
玩法:教师说“吸”,幼儿吸气后用手捂住鼻子,嘴巴——表示空气藏起来了,教师说“呼”,幼儿松开手吐出空气——表示空气跑出来了。
师:你有什么感觉?
师:小朋友们我们现在颠倒一下“呼”和“吸”,再玩一次。
师:这次你又有什么感觉?没有空气人会怎么样?
小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是透明的,但我们能感觉到。呼吸时我们会把空气从身体里呼出去,吸进来,如果没有呼吸的空气,我们会很难受,人没有空气就不能生存。
3、玩好玩的充气玩具
A、出示充气玩具,幼儿拿到自己带来的充气玩具,玩之前讲清规则并交代任务,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玩充气玩具。(幼儿自由玩充气玩具时,发现充气玩具有什么特点,和别的玩具有什么不同?)
B、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按一按,摸一摸,说说自己的感觉。(软软的,有弹性~)
C、教师:请你们把这些充气玩具变回没有空气的样子,变得时候,让充气玩具的小嘴巴对着自己的脸,你有什么感觉,再按一按,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空气从玩具种跑出来了,出来时有风。玩具里空气没有了,就变得没有弹性了,变瘪了。)
小结:我们眼睛看不到,用手摸不着,但我们能感觉到空气的存在,像风像水一样是会流动的。空气是会流动的`。
4、游戏《捉空气》
教师:我们发现呼吸时有空气,充气玩具里有空气,我们来试一试怎么样把空气捉住把。教师引导幼儿如何用塑料袋捉空气,幼儿自由在不同的地方捉空气。
你在什么地方捉到了空气?教师贴上空气字卡。
A、我们在各个地方都捉到了空气,但怎么证明你捉到的是空气呢?(塑料袋鼓起来了,塑料袋有弹性,松开塑料袋口,有风跑出来。)
三、活动延伸
观看空气污染的视频,让幼儿了解空气对我们的重要性
师:你看到了是什么污染了我们的空气(工厂排除的浓烟,燃烧的垃圾,汽车的尾气)
师:空气污染了会产生什么现象?对我们身体有什么危害?
小结:空气污染了会产生雾霾,呼吸了雾霾的空气会让我们得呼吸道疾病和生理机能障碍。
师:怎样让我们的空气变得干净呢?
让幼儿自由讨论并把自己方法画下来。
四、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方法
课后反思: 空气是如此有趣、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其他的事物呢?在这个主题的学习过程中,或许不仅有幼儿的成长,也有教师可以获得的启迪。可以由此而了解如何选取适合幼儿的,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自主生成更适合的活动设计。
我们的班级工作是以家长工作作为基础的,我们觉得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是班级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除了与家长交流教养经验以外,更重要的是宣传新的幼教思想、幼教概念,每周的主题活动都应该有家长的参与,如在这一周中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给气球充气,直接了解充气的步骤、方法、注意要点,并在幼儿园有关活动时带上气球。家长和孩子共同装饰两个气球,使孩子每天观察气球的变化,如气球变瘦了吗,为什么。
这样的活动是家园合作下才能够得以更好的开展,此项活动的开展,使幼儿获得了乐趣。增长了知识。萌发了对空气的祝福之意,感激之情。对我们来说,爱孩子不是说在嘴上,要挂在心里,爱孩子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家庭状况。爱孩子就是关怀孩子,就是尊重孩子, 爱孩子就是责任,因为有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才会做的更好。在每个主题的课堂时间与课的生成中,我们还要有细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爱心,这颗爱心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这颗爱心撒向每一个角落的都是一样的爱,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们的心,赢得家长朋友的心!我想,只要我们能够有心在生活中随处扑捉到一些与课题相关连的生成内容,那么在我们身边的孩子一定能够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受到启发,不断的受到激发,相信我们这些爱孩子的人能够染让他们更健康,更茁壮地成长,明天我们将创造更灿烂的阳光!
空气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2)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3)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学会冷热空气对流和风的形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2)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难点:理解风的成因。
三、教学准备:
蜡烛、火柴、纸蛇、玻璃片、孔明灯、纸套、香、集气瓶、透明水槽、热水、冷水、有关孔明灯视频、 PPT课件。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准备好的孔明灯,提问:老师手拿的这个是什么?面装的是什么呢?
3 、猜测,点燃孔明灯下面的蜡烛,会发生什么现象?
4 、学生讨论、交流。
5 、请两位同学帮助,点燃蜡烛,升起孔明灯。
6 、谈话:你知道孔明灯为什么会上升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
(二)研究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谈话: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热空气,什么是冷空气。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同时板书: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受热后会怎样流动吗?
实验1:感觉热空气
让学生点燃蜡烛,用手分别放在蜡烛火焰的上面、四周、下方,感觉什么地方最热?(安全教育)
1.学生猜测。
指名学生回答。
2.谈话:刚才,哪位同学说得对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3.学生分组实验。
4.学生汇报。
5.提问:热空气是向哪里流动的?
6.学生回答。
7. 小结:热空气是向上流动的。
实验2: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1 、讲述: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 、提问:是什么力量使纸蛇转动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3 、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
(板书:上升↑)
(三)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谈话: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解释。
学生猜测、交流。
实验3:认识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在木棍两端各挂一只大小相同的纸套,使木棍保持平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端纸套内的空气;移开燃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1.提问:为什么底下点火柴的纸套会上翘?
2.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 小结:点燃火柴后,使纸套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套往上升了。
实验4: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
1 、你想知道冷热空气是怎样对流吗?
2 、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完成一个实验,同学们要按老师的要求跟着一步步的做,不提前也不落后,小心热水伤到人。
3 、完成实验后,学生交流讨论,汇报并填写实验表格。
4 、教师小结:热瓶里装的是热空气,热空气会上升,冷瓶里的冷空气下沉流向热瓶补充热空气留下的空间,而热空气向上流动的过程中遇到冷又会下沉,这样就形成了冷热瓶中空气的循环流动。
在第二次试验中,热瓶在上面,热空气上升,我们就看不到对流的现象了。
(四)、研究冷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1 、提问:那冷空气又是怎样流动的呢?
(板书:冷空气)
2 、提问:能通过一些事例证明冷空气下降吗?
3 、启发回忆:夏天开空调的房间,冷气飘向哪里?打开冰箱时,“白气”向哪个方向流动?
4 、小结:空气受冷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
(板书:下降↓)
(五)热空气的利用
1 、你知道“孔明灯” 、 “热气球”利用了什么原理制成的吗?
2 、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由来及升空原理。
3 、播放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视频资料。
(六)、模拟热气球上升实验
用准备好的塑料袋,蜡烛等做塑料袋上升实验,注意不要烧到塑料袋,不要烧到手,体验成功的快乐。
(七)、热空气及冷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1 、制冷空调及取暖器安装在房屋的什么位置比较好?为什么?
2 、小组讨论并汇报。
(八)、课后作业
请根据本课所学,查找资料,知道“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板书设计:
2 、热空气和冷空气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空气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仔细观察呼吸系统结构图,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2)了解呼吸道结构特点,总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3)了解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有限的。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分析相关资料,概括呼吸道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同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并关注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应自觉地维护环境中空气中空气的清新;
(2)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1.呼吸系统的组成。
2.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难点
呼吸道作用的分析与总结。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引导交流、讨论、观察、分析、体验综合等方法进行教学。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呼吸道疾病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拓展知识小故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查阅有关呼吸系统的疾病的知识、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景,激发导入
1、出示问题: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
学生:婴儿第一声啼哭表明要呼吸空气。
教师:如果哭不出来,可能是呼吸道不畅通,医生会拍婴儿的后背或小脚丫。
2、亲身体验(小活动):请同学们起立闭嘴,同时用手捏紧鼻子,看你能坚持多长时间?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可见,呼吸是人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之一。今天我们来认识人体的呼吸。(板书课题:人体的呼吸--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环节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人体呼吸作用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教师出示资料和讨论题
(1)长跑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不仅四肢和全身肌肉骨骼在活动,而且胸腹起伏剧烈,嘴张开,呼吸急促。
(2)一个人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测得体温37℃。
讨论:提供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能量从哪里来?
学生阅读资料,讨论交流,归纳出结论:呼吸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起决定性作用。
2、呼吸系统的组成:
学生自学课文中关于呼吸系统组成的信息。填出课本44页呼吸系统组成的各个器官名称。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提出争议:“嘴也可以用来呼吸,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有什么区别?”
知识拓展
这样做合理吗?
有一对夫妇被控告犯有溺杀女婴的罪行,法官在提审时,他们都矢口否认,说婴儿生下后就死了。法官当即解剖死婴,取出其肺放入水中,望着沉在水中的肺,法官无罪释放了这对夫妇。如果你是法官,你认为这样做合理吗?
结论:合理。法官的做法非常明智。孩子出生前肺里面没有空气,所以放入水中会下沉。
环节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41—42页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
问题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气管C型的软骨,喉部的软骨,鼻骨与软骨。)
问题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呢?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引导学生联系鼻腔气管的结构特点,根据刚才对讨论题的分析,所掌握的知识,尝试解答得出正确答案,并对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评价。
问题3: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为什么?谁来谈谈你所查阅到的有关呼吸系统的疾病?
组织小组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尘肺、肺炎等。学生讨论得出:呼吸道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的环境,就可能患呼吸系统疾病,如尘肺等。
问题4: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师生共同小结:痰是由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的粘膜所分泌的粘液,以及被粘液所粘着的灰尘和细菌等组成。它通过粘膜表面上的纤毛不断地摆动,逐步推向喉部然后经咳嗽排出体外。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随着尘埃飘浮在空气中,易引起人体疾病的传播,同时也不文明。
问题5: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北欧人的鼻鼻端较尖和大,这可能与御寒有关。
教师讲述:北欧人鼻子较大,鼻腔较长,有利于预热寒冷的空气。
展示鼻口呼吸示意图,理解呼吸方式的不同。
教师讲述:用鼻呼吸,不仅使吸入的空气温暖、湿润和清洁,还可以减少不清洁空气对呼吸道和肺的刺激,有利于人体健康。
图片展示哮喘、肺炎病人症状和尘肺状况。
教师讲述:哮喘是支气管感染或者过敏引起的一种疾病,常由吸入花粉、灰尘等物质引起。肺炎是一种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严重疾病,常表现为发烧、胸闷疼痛、咳嗽、呼吸急促等。尘肺是长期在粉尘比较多的场所工作的人容易患的一种职业病。
展示健康者与吸烟者的肺比较图。
教师讲述:呼吸道温暖、湿润和清洁进入肺内空气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环境中空气过于污浊,经过呼吸道处理后进入肺内的空气仍可能有一些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
献计献策
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那么,当沙尘暴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遇到剧毒气体环境时,我们又应该怎么办?
学生自由回答问题。如:戴口罩、佩戴防毒面具、大面积植树造林等。
环节四:归纳小结,知识拓展
小活动
“呼吸道四兄弟”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每个人来表表功,说说谁最重要。得出结论:一个都不能少,通过这个活动,让大家理解团队的力量,以及生命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概念。
小资料
会厌软骨与吞咽和呼吸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演示:呼吸与吞咽的关系。
教师强调:呼吸时,喉口开放,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会厌软骨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生活小常识
吃饭时为什么不要大声说笑?
观察“吃饭时大笑会呛着”的小漫画,得出正确答案。
小资料
声带拉紧和松开与发声
观察“声带拉紧和松开”的图示,讨论声音的发出。明确大喊大叫的危害。
教师强调:青春期为了保护声带,应避免大声喊叫,避免长时间大声说话,不吸烟、不喝酒。
环节五:学以致用,展示提高
1.关于呼吸系统的组成,正确的是(C)
A.气管、支气管、肺B.鼻、喉、气管、支气管、肺
C.呼吸道、肺D.呼吸道、气管、支气管
2.痰生成的部位是(D)
A.鼻腔粘膜B.喉腔侧壁
C.食道粘膜D.气管和支气管粘膜
3.感冒时,常感到呼吸不畅通,这主要是因为(D)
A.气管分泌的粘液增多B.喉部肿胀,喉腔变小
C.鼻黏膜分泌增多D.鼻黏膜充血肿胀
4.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用鼻呼吸更好地原因是(D)
A.鼻腔能湿润空气B.鼻腔能温暖空气
C.减少吸入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
D.A、B、C都是
在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以前为什么要先清除口、鼻内的污物?
由细菌、病毒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是怎样传播的?叙述这些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
通过练习巩固了知识,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作业布置
《练习册》第二题、第三题。
板书设计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二、呼吸道的作用
1.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2.使到达肺的气体湿润、温暖、清洁
空气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会“卖、气、市、院、运、位、买、变、再”这9个生字,掌握“空气、深山、城市、高楼、城里、医院、新鲜、老家、老奶奶、过去、发生、变化”等词语。认识“鼻、病、吸、治、越、店、坪”7个字。
2、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本课内容新颖,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想象小狐狸的心理活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通过演课本剧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均得以提高。
5、通过读课文,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净化空气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做起,为绿化、美化环境做贡献。
6、观察图画,想象环境优美的城市,感受环境美给人的美的享受,人们只有在环境优美的城市里,才能健康、幸福的生活。
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了解为什么开始人们都来买小狐狸的空气,后来为什么不买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8课:小狐狸卖空气(板书),齐读,你有什么想法?下面让我们一齐来看看这个小故事。
二、范读课文。
边听边想:为什么小狐狸要来城里卖空气?
三、初读课文。
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标自然段,勾画生字新词并认读。
2、逐段指名读课文,并领读生字新词,加深印象,区分卖和买。
四、图文对照,理解课文。
1、自己读第一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结合课本体会“新奇”。
2、指名读第二段:读了这段你又知道了什么?
3、小狐狸生了什么病?为什么会生病?读第三段后指名回答。
(小狐狸得了“空气污染过敏症”。因为城市汽车太多,草啊、树啊相对太少,空气污染严重,所以小狐狸才会生病。)
提问:从小狐狸生病休想到了什么?(人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会生病的。)
4、齐读第四段:仔细看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小狐狸为什么要卖空气?
5、读下面几个自然段:说说人们为什么都来买小狐狸的空气?
后来为什么又不买了?
6、观察图画(出示投影):你们看,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
城市变成了什么样?(完整叙述图意。)
7、看到城市这么美,草这么绿,花这么鲜艳,你有什么感受?(对,同学们应该用热情的双手,保护我们的环境,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演一演“小狐狸卖空气”。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
二、巩固生字新词。
出示写有生字新词的幻灯片。认读一下。
三、自己识记本课生字。
学生自由学习本课生字,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变”上下结构,下面是“又”。
“再”的笔顺是:
四、检查学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把音节补充完整。
3、谈谈怎样记住“卖、院、运、位”这几个字?
4、板演“气、市、再”的笔顺。
五、指导书写。
“卖、变、再”不要写得太长。“市”的一横要宽一些。“气”的最后一笔是“”
空气教学设计10
空气占据空间吗整个思路我是这样设计:理解两个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而恰恰这也是最重要的,要让学生明白空气与其它物质一样是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也是一种物质。
要实现这一目标这节课主要安排: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达到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针对这节课的目标,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围绕三个问题展开: 一、空气占据空间吗?二、杯中的纸会湿吗?三、空气占据空间有变化吗?三个环节都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手验证,动口解释。
一、空气占据空间吗?
用同学们都熟悉的童话故事“乌鸦喝水”引入,通过操作实验,并引导学生思考: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升吗?让学生利用桌上的材料进行充分的实验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来?
同时还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如果橡皮泥没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吗?是什么原因让水上升的?如果停止吹入空气,水还能上升吗?如果想让瓶中的水不断上升,你们的.办法是什么?
分组实验完成后,交流。重点解释实验发生的现象使学生初步理解空气占据空间。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
老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
接下来让学生小组实验,交流实验情况重点让学生解释:杯中的纸巾有没有被水浸湿,水为什么不能进入杯子里面,进一步明确空气占据空间。
学生有了这两个充分实验对空气也象水、石头一样是占据空间的也有了深刻的理解。
第三个问题:空气占据空间有变化吗?
我是让学生充分利用注射器对比实验法,请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气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得到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充分的材料能让学生有机会去想、去做;充足的时间能让学生有机会去议、去说。在给学生机会的同时,丰富了他们的脑、灵活了他们的手,锻炼了他们的口,这样的实验学生越“玩”越爱“玩”,在玩中求乐,乐中求知,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无限科学知识的向往。
空气教学设计1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生物新教材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的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的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放在人体的营养一章之后讲述,呼吸是人生存的另一个基本生理活动。学生本身知道只要人活着就必须进行呼吸作用,鼻子是用来呼吸的器官,但对呼吸时还有哪些器官参与,这些器官对吸人的气体有什么作用,了解的比较少。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以明确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对吸人的气体所起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同时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组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
2.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相关资料,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提高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3.认同人体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并关注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
通过资料分析,归纳出呼吸道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
呼吸道作用的分析与总结。
五、课前准备
呼吸系统组成模式图、直尺、分组5~6人/组
六、误时分配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引言:为什么一个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二、呼吸道作用
资料分析
讨论题:
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
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的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3.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
4.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5.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1)保证气体通畅
(2)处理吸入的气体(但处理能力有限)
分析题:
1.吞咽与呼吸的关系
2.声音的发出
三、课后练习
1.在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以前为什么要先清除口、鼻内的污物?
2.由细菌、病毒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是怎样传播的?叙述这些致病的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
动脑思考问题,自由发言
1.阅读课文中关于呼吸系统组成的信息
2.观察图4-25呼吸系统的组成,并根据呼吸的常识,填出呼吸道组成的器官名称
3.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各自观点,相互评价
有的学生会问:“嘴也可以用来呼吸,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有什么区别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资料分析,围绕讨论题进行分析,尝试解决问题。
各组选派代表对已经解决的问题发表意见,其他各组适当补充和修改,统一答案:对未解答的问题在教师的提示和启发下,再进行思考、分析,归纳出正确答案。
思考上面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据刚才对付论题的分析所掌握的知识,尝试解答问题,得出正确答案把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观察“吃饭时大笑会呛着”的小漫画。
1.观察吞咽与呼吸关系图
2.用尺测量吞咽与呼吸时会厌软骨位置的变化,分析问题
3.谈体会及家长对此事的看法
4.观察“声带拉紧和松开”的图示
5.叙述声音的发出
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举手回答,互相完善,认识到呼吸道各器官之间是有联系的引导发言,促使学生说出啼哭标志着呼吸作用的开始,引出课题。
1.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识图、填出呼吸道的组成的名称。
2.组织学生回答呼吸系统的组成,鼓励学生回答,表达各自观点,统一正确答案。
教师对这一问题不作解答,建议学生继续学习之后再作解答
指导各组有效地进行分析。
在讨论之后,讨论题中的第1题采用抢答的方式回答,要协调好课堂纪律;其余的题组织各组选派学生代表回答。
在回答讨论题第2题之后提醒学生回答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哪一个好。
讨论题中的第3题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并通过让学生举例分析,最终形成空气质量的好坏。
与人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关系的观念。
讨论题第5题注意提醒学生根据人体体温恒定和讨论题第2题中相关的知识来回答。
引导学生归纳呼吸道的作用,给以适当的鼓励和评价。
1.提问:为什么在
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
2.指导学生测量吞咽与呼吸时会厌软骨与食道之间距离的变化数值
3.鼓励学生发言,谈体会
指导看图
鼓励发言
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回答,并引导学生注意到如果支气管炎不及时治疗,会患上肺炎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习积极性。
利用教材中信息及呼吸作用的常识,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观察、思考等能力。
留有悬念,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促进主动学习。
以组为单位讨论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抢答的方式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马上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欲望。
对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不直接说出答案,而是适当进行启发,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及时总结,有助于学生加深印象,便于记忆。
明确边说边吃的危害,确立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测量、观察等技能,学会利用恰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培养观察、叙述的能力。
检测掌握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并同现实生活相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空气教学设计1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大小和大气压的应用。其中大气压的存在及大气压的大小是教学重点,大气压应用中的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是教学难点。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在日常生活中又不易感觉到大气压强的存在,因此本节课采用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及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使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存在;并能说出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强的大小。
(3)知道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大气压的存在及大小。
2、教学难点: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用具:
汽水两瓶、橡皮塞、吸管、塑料瓶、热水、玻璃杯、硬纸片、水、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壳鸡蛋一个、吸盘挂钩多个;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课件演示、分析讨论
六、课前实施内容:教师先熟悉实验,并充分考虑到各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总结出实验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七、媒体设计思路:
本课课件设计主要用于辅助实验教学,突出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该课件在设计时本着在一定程度上对研究问题、分析实验现象,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突出重点,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等方面进行设计。
八、对教学过程的构想:
(一)新课引入:(实验引入法)
比赛吸汽水,看谁吸得快?
道具:两瓶饮料,一瓶带橡皮塞,一瓶不带塞。
(从生活中常见事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新课讲授:(实验探究法)
1、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引导学生做好两个实验,教师做好两个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塑料瓶为什么会变形?
2、是谁托住了纸片(覆杯实验)?
3、是谁把小试管推上去的?(小试管上升)
4、鸡蛋为什么会掉下来?(瓶吞鸡蛋实验)
学生讨论后教师对每个实验进行分析引导,最后得出结论:以上几个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证明大气压向各个方向都有。
2、大气压的大小:
A、体验:感受大气压的大小
器材:两个挂钩吸盘
(让学生参与此活动,调动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大气压是很大的.。)
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课件演示)
结论:马德堡半球实验和学生体验,充分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威力。
(质疑:大气压有多大呢?)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介绍托里拆利实验装置(课件演示)
(提醒学生注意管内水银液面高度的变化)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⑴、实验操作过程中,为什么要在管内灌满水银后,堵住管口倒置在水银槽内?(使管内没有空气)
⑵、松手后,管内水银柱下降,管内水银面上方有没有空气?(没有)
管内水银面上方有没有大气压?(没有)
结论:管内上方为真空,没有大气压强,管外的大气压支持着760mm高的水银柱。也就是说大气压强与760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1标准大气压=760mm水银柱高=1.01×105帕
D、介绍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
3、大气压的应用:
图片演示: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让学生观察后得出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的规律。
课件演示:活塞式抽水机及工作原理.
课堂小结:
1、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并能通过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九、板书设计:
空气的力量
一、大气压的存在
二、大气压的大小
三、大气压的应用
空气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过程与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发现新的问题,愿意积极探索,能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并合作完成探究活动,体验合作的愉快。
教学重难点:
1. 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假设问题—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并能够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教学准备:
量杯、试管、试管夹、热水、常温水、凉水、气球、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
1、引入
我们已经了解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空气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学生讨论推测)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板书课题)
2、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研究
(1)讨论研究试验的方法:空气看不见,摸不到,怎么能清楚地观察到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师生交流,确定方法。)
(2)小组活动:(试管上套上一个气球)观察试管中空气受热后体积有什么变化:观察空气受冷后体积发生什么变化(可将试管放入凉水中进行实验)。
(3)小组就实验现象进行讨论交流。
(4)小结:
通过书上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5)师:通过实验,我们明确了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大家注意到没有,空气和液体岁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他们在实验中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吗?
生思考交流,再汇报:空气的热胀冷缩体积变化明显,实验反应速度更迅速。
二、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1、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当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每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跃时,哪种情况下占据的空间大?
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3、交流: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建立我们的假说。(预设:这个游戏指向了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本质解释,学生只有实践、体验过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
三、拓展环节
1.踩瘪的乒乓球怎么做能复原?
2.为什么夏天的自行车车胎不能把气打得太足?
(学生自己证明)
三、本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自行总结)
板书设计:
4.空气的热胀冷缩
受热 体积胀大
受冷 体积缩小
空气 热胀冷缩
空气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习设计简单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知道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
【教学难点】
难点:能设计实验来验证空气有重量。
【教学准备】
教具:演示实验材料:1个皮球、1个托盘天平
学具:1根细长木条、3根细线、2个气球、2个夹子、一份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空气有重量吗
谜语引入: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谜底:空气)
1.(出示一个石头)这个是?(出示一瓶水)这个瓶子里装的是?(出示一瓶空气)这瓶呢?
2. 石头和水有重量吗?那空气有没有重量呢?(幻灯片展示课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4. 大家都说得很有道理,那能不能用实验来证明你的想法呢?
5. 学生根据实验报告单,小组交流实验方案。
6. 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实验过程(幻灯片展示),并演示实验。
7. 小组内展开实验,把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上。
8. 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9. 说明了什么?(擦去“吗”)得出结论:空气有重量。
二、改进小天平的测量效果。
1. 在实验中,小木棒倾斜,使我们知道了空气有重量,怎样才能让小木棒的倾斜度更大,让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空气有重量呢?
2. 看书82页内容,找出书中是怎样说的,你们小组准备怎么做?
3. 小组内展开实验.
三、天平称量皮球的重量。
1.(出示充满气的皮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有重量的,那么这个球里的空气有多重呢?
2.(出示天平)这个工具叫做天平(板书:天平),是用来称量物体的`重量,这里有刻度可以读出物体有多重,它的单位是克。
3. 演示实验:称量充满气的皮球的重量,再移动游码使小天平平衡。读数.(记录在黑板上);称量放气后皮球的重量,再移动游码使小天平平衡。读数。(记录在黑板上)
4. 两次称量的结果相同吗?谁来帮我们算算这个球里的空气有多重呢?
5.(出示石头、一瓶水、一瓶空气)石头有重量,水有重量,空气?空气的重量和沙、水比较怎样?(板书:空气的重量很轻)
四、拓展应用
1. 填写石头、水、空气对比表。
2. 这三种物质,有哪些特征是相同的,有哪些不同。
3. 根据这些特征由此把它们划分为固体、气体和液体。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空气教学设计15
一、 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课堂,采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模式,以启发、诱导、探究、交流等教学方法,使课堂变为开放的课堂,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探究氛围,为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善于协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奠定了基础。在课堂上,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分组实验等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案
课题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授课人
王丽辉
学校
大庆市
第五十五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对空气组成的探究,培养学生能够设计和完成简单化学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重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难点
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
教学方法
以学生独立操作、观察、归纳为探究主体,教师进行穿针引线引导学生大胆的探究、讨论、猜想、尝试、交流使学生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仪器、药品
仪器:钟罩、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双孔橡皮塞、弹簧夹、酒精灯、木板。
药品:红磷、木炭、蜡烛、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出示空杯子,问:杯内有没有物质,如果有,里面的是什么?
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物质,它与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还是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空气的成分。
【板书课题】
思考、回答问题,酝酿化学思维,
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提问】
1.空气就在你周围,你能描述一下它是什么样的吗?
2.空气是一种单一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物质组成呢?
用语言进行精炼的描述,对学生进行概括思维的能力训练。
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引入空气组成的讨论。
【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
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强调烟和雾的区别)
【注】
1.实验前,将集气瓶容积5等分
2.引导学生依据观察红磷燃烧现象的方法观察、描述燃烧现象,观察水面上升的情况。
1.观察、思考、填写观察记录:
红磷燃烧时有大量 生成,同时集气瓶内水面逐渐 ,等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 体积,剩余气体约占总体积的 。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集气瓶内,火焰 。
2.了解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通过演示,指导学生观察,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及实验原理。
【分析讨论】
①你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
②红磷燃烧是哪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③另一种物质具体来自于哪里?
④为什么红磷要过量,剩余的红磷为什么不燃烧?
⑤钟罩或集气瓶内水面为什么会上升?为什么水面上升只1/5而不是全部?
⑥猜想剩下的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⑦由此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分析、思考、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在实验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或提出假设,体验化学学习是以实验为基础,由现象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顺序,注意事项
学生可自选做如下实验: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思维的意识。
【思考】实验中,如果进水量非常少时实验失败,原因你能找出来吗?介绍给大家
【拓展探究】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实验中应遵照什么原则选择药品?能否选择硫、铁丝、蜡烛?如果选用蜡烛做此实验应做如何改进?有哪些优缺点?
2.为什么进水量接近1/5却总小于1/5?原因有哪些?
3.瓶内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吗?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还能继续上升吗?这说明了氮气的什么性质?
学生认真的分析,从现象到本质的剖析问题,拓展思维,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解决、探究问题的能力及细致认真的科学态度。
【讲述】学生课前已做过预习,想一想今天做的这个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是受谁的启发而做的呢?
(具体研究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投影】拉瓦锡及其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简介。
【动画展示】氧化汞受热分解及汞在氧气中加热合成氧化汞的过程。
了解空气发现史:
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德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先后通过实验制得了氧气,但他们受传统错误理论的束缚,没有继续实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重视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摆脱了传统错误理论的束缚,尊重事实,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通过介绍人类对空气认识的史话,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出示]:文字评价题,对本节课进行评估。
[小结]:听取学生的小结汇报;了解本节课的宏观效应。
[拓展]:设A、B层作业,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课外书籍及网站。
竞争性抢答文字评价题。
1.口头小结:本节课认识了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各物质有哪些性质?
2.了解实验室探究空气成分实验的原理及选择药品的依据。
3.通过本节探究课,得到了哪些收获?
4.完成课堂作业,记录准备阅读的课外书籍,查找有关网站。
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
培养归纳小结及语言表达能力;拓展视野,迁移思维。
【板书】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 气
一、空气的组成
二、空气的发现史
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的亲身探究、设计、动手操作实验,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学间合作的互助精神,不但使学生获得了知识,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利用实验、多媒体教学,生动直观,效果好。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空气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空气的教学反思11-08
《空气的成分》教学反思04-07
《空气的成分》教学反思11-03
《感受空气》教学反思08-22
《空气的成分》教学反思12篇02-10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反思01-20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反思12-22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反思7篇01-25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反思(7篇)01-25
找空气说课稿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