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绘本教学设计

绘本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24 18:41:2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绘本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绘本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绘本教学设计

绘本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接触和了解以独特想象为特点的故事,感受它的生动有趣。

  2、根据故事内容能够大胆想象,乐于用通顺的语句讲述自己的想法,并指导每个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要尊重、倾听他人的意见。

  3、通过读写绘,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在活动前了解学生的基本特点以及语言领域的发展水平,丰富其对直发、烫发的相关经验,并根据个人及活动需求适当对故事进行整理与在编。

  2、《小真的长头发》故事及幻灯片,学生每人一份纸和笔。

  教学过程:

  一、 课前交流

  1、同学们,你们平时最喜欢什么?你们猜猜老师最喜欢什么?(幻想)而且我更喜欢爱幻想的孩子。今天我们比比看,看谁最会幻想,好吗?

  2、在黑板上画一个图案,大家猜猜这是什么?(板书:长头发)

  3、猜猜有多长?出示课题,大家观察一下书的封面,读课题,要读出小真的头发很长很长的感觉。

  4、介绍作者,绘本就是图文并茂地写出了孩子们的`童趣,你们喜欢阅读绘本?(喜欢)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欣赏绘本,共同享受绘本带来的快乐。

  二、 绘本导读。

  1、激趣引入,你们看,今天我们认识一下三个好朋友,她们分别是小真、小叶、小美。(板书)三个好朋友正谈论什么话题呢?(小真的长头发)

  2、观察图,三个小朋友的头发有什么不同?(两个小朋友是长头发,一个小朋友是短头发)看她们的表情,你能猜出谁是小真吗?为什么?

  3、出示文本,学生自由读文本,了解中间的小朋友才是小真。

  4、当你们的好朋友在你面前炫耀自己漂亮的长头发时,小真呀小真,你会如何想呀?(难受、伤心、嫉妒……)

  5、大家看看小真是如何想的呢?咦,你怎么站在凳子上呀?她可能会说什么呢?谁也来站在凳子上示范一下。

  6、出示课件“老长老长老长老长老——长,说起那个长来……”读出小真不甘示弱的样子。

  7、小真的长辫子有什么作用呢?出示下一幅图,用辫子钓鱼、用辫子拉牛、用辫子当被子、用辫子当晾衣架,学生读文本。

  8、如果你是小真,你还会用辫子干什么呢?发挥想象,创意无限,拓展绘画

  9、学生绘画

  10、读绘本,了解小真的想法。

  11、平时,那么长的头发不累吗?不碍事吗?你有没有什么办法?

  12、小真有些好办法,看课件。

  13、你觉得小真是个怎样的孩子?(奇思妙想)

  14、总结:留着妹妹头的小真在有着漂亮长头发的好朋友面前一点儿也不服输,她津津有味地讲述着自己老长老长老长的头发时的情景,那些奇特的用途让两位好朋友听得入了神,原本有着长头发的她们也开始羡慕起小真的长头发来。出示课年,学生读文本。板书(羡慕)

  15、我们大家都有一个愿望,希望小真的长头发快快长长就好了。

  三、合作阅读

  1、分四人小组共读一本书

  2、读后谈感想

  四、绘本作业:

  如果你是小真,你还会用辫子干什么呢?发挥想象,创意无限,拓展绘画。

绘本教学设计2

  活动名称:鸟窝里的树(绘本)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讲讲,鼓励幼儿帮助鸟先生和鸟太太想办法,尝试找出既能保护鸟窝又能保护小树苗的最佳办法。

  2.体验鸟先生和鸟太太对小树苗的关爱,增进对树的爱护之情。

  活动准备:

  1、绘本书籍《鸟窝里的树》;

  2、课件:鸟窝里的树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介绍书名《鸟窝里的树》

  我们先来看一下书面,你们看到了什么呢?

  再看一下这本书的题目是什么呢?

  二、观看课件,一页一页地翻阅,幼儿认真仔细地观看,教师适当的引导。

  活动一:

  1、它们是谁?

  2、这是鸟先生和鸟太太,他们在干吗?

  3、小结:春天到了鸟先生用干草和泥土在树上筑了个又大又结实的窝,鸟太太就蹲在窝里孵她的蛋宝宝,好温馨好幸福啊!

  4、鸟窝里又长出了一棵树,你们觉得奇怪吗?鸟太太怎么说?幼儿学学鸟太太说话的样子。

  5、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

  活动二:

  1、鸟窝里长出一棵小树苗,这消息一下子传开了,螳螂先生扛着大刀赶来了,它要干嘛?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它会对鸟太太说些什么? 鸟太太同意把树砍掉吗?她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

  2、谁也来了,它会怎么对鸟先生鸟太太说呢?它有什么好办法?

  3、鸟先生鸟太太同意搬家吗?为什么?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小树苗有什么变化呢?

  4、是啊!鸟先生想到蛋宝宝的`安全,不让小树苗撑破鸟窝,但是鸟太太又心疼小树苗,不想把它砍掉。这可怎么办呀?你有什么好办法,既能保住鸟窝,又能保护好小树苗?

  活动三:

  1、小树苗被大家轻手轻脚从鸟窝里搬下来,种在了泥土里。生活中还要做什么轻手轻脚?

  2、后来怎样了?

  三、今天我们读了一本充满爱的书。教师完整讲述。(配上音乐)

  四、你知道树有什么好处吗?你觉得鸟太太是一个怎样的妈妈?对,鸟太太是一个有爱心的妈妈,它爱自己的孩子同时爱护小树苗,舍不得伤害它,我也希望我们的孩子们也要像鸟太太那样有爱心,爱护小树苗,爱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的环境。

  五、小鸟长大后,鸟窝里还会长出小树来吗?你说呢?老师把这本《鸟窝里的树》放在图书角里,你们去看看,把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

  六、活动结束。

绘本教学设计3

  活动目标:

  1、学习集体舞,初步掌握固定的动作模式,努力尝试在X X处独立做出即兴动作。

  2、感受集体舞中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田纳西摇摆舞曲。

  活动过程:

  一、结合绘本情节,熟悉固定的动作模式。

  1、出示P1,小蛇是怎样散步的?说一说,做一做。

  2、学做基本动作1:看一看,扭一扭。(小蛇还会怎么样,再扭一扭)

  3、出示P2,遇见大水坑,小蛇会怎么过去呢?(幼儿说并做)

  4、出示P3中的①②③,幼儿表述并作动作,学做基本动作2:拱一拱,缩一缩。

  5、出示P4,小蚂蚁是怎么过去的?学做基本动作3:走走走走,停一停。(休息一下)

  6、出示P5,一个接一个,教师带头和孩子们依次抓着前者的衣服,用“走走走走,停一停(加入动作:看身后同伴)”绕一圈。

  7、出示P6中的①②,幼儿说对话。

  8、出示P7(小蛇——呼),这时小蛇怎么了?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可以怎么休息。

  9、出示P8①②③,小蛇是怎么过河的?

  二、配合音乐,幼儿集体跳舞。

  1、回忆绘本,教师用故事情节,提醒幼儿将基本动作串连。

  2、配合音乐完成完整的舞蹈。

  三、尝试两人配合跳集体舞。

  1、你们喜欢小蛇吗?为什么?

  2、小动物们也喜欢它,来找小蛇跳舞了。幼儿按圈设分成小蛇(站里圈),小动物(站外圈)

  3、幼儿两两,面对面。好朋友见面会做什么?学跳动作1、2、3:招手,招手,扭一扭;握手,握手,扭一扭;(拉手)跑跑跑跑,停一停(看朋友)。

  4、好朋友休息一下,互换位子,再继续跳一次。

  5、配合音乐,完整跳一次 。

绘本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作品中小兔子与大兔子之间爱的情感及爱的表达方式。

  2、指导学生根据故事情境练习说话,并进行童话故事创编。

  3、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对绘本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交流,感受长辈无私、伟大的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观察、想象与阅读相结合,创编童话故事。

  教学准备:

  绘本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走入绘本

  1、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绘本课(出示封面)。这就是这本书的封面,请你仔细观察。谁来说一说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2、同学们我们读绘本的第一个本事就是猜(板书)。请你猜一猜,小兔子对大兔子都说了什么?(出示课题,板书)

  3、通过观察封面和书名,你知道这本书讲的是谁和谁关于什么的故事?(课件出示填空)

  4、介绍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是一部世界著名的绘本。绘本就是图画书,它是由精美的图画和优美的文字组合成的。我们在读绘本的时候,一定要把图画和文字结合起来读,下面我们就一边欣赏图画,一边走进这个故事,看看小兔子和大兔子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爱意的?

  二、欣赏故事,感受“爱”

  1、师配乐讲故事到“我可猜不出来”。

  2、接下来小兔子会想到用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的爱呢?我们一起来看画面。我们读绘本的第二个本事是“看”,看图上的内容来猜故事情节。(让学生观察图,看小兔子的动作)

  3、小兔子用伸手臂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爱,如果你也用这个动作来表达对长辈的爱,(老师示范爱的不同程度),你会怎么做?你为什么会把胳膊伸的这么直?(生:非常爱家人等)小兔子和你的想法是一样的。(出示课件)

  4、师做大兔子,边做动作边讲述。谁的爱更多呢?(大兔子)

  5、不过他马上想到了一个办法,找一生边做动作边读小兔子的话。(师读大兔子)师:谁的爱更多?

  6、小兔子又有了一个好主意,他倒立起来,把脚撑在树干上。(指读)

  师读大兔子。师:大兔子做了哪些动作?(抱、甩)爸爸妈妈有没有过类似的表达爱意的动作呢?(自由交流)

  师:是啊,父母对我们的爱就包含在这些小小的动作里,现在我请两名同学分角色读一读这两句话,体会大兔子的爱。(指名)

  7、小兔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指名读)师:小兔子这么使劲的跳,可是大兔子一跳,耳朵都、、、(师读故事)怎么办呀?小兔子头一转,看见旁边有大树,有鲜花,有小草,有小河,还有大山你能帮助小兔子用“有多,我就有多爱你”这个句式来表达它对大兔子的爱吗?(学生练说,交流)我们看看小兔子怎么说的?(齐读:我爱你,像这条小路伸到小河那么远。)

  师:小兔子喊起来(指导朗读)小河很远哪,还要再响一些!

  8、练习句式。小兔子可真爱大兔子啊,你也能用这个句式表达一下你对父母的爱吗?可以参照图片“我爱你,像、、、那么、、(小组交流汇报)

  9、面对小兔子的爱,大兔子却说(配乐:我爱你,远到跨过小河,再翻过山丘。大兔子说。这可真远,小兔子想。他太困了,想不出更多的东西来了。他望着灌木丛那边的夜空,没有什么比黑沉沉的天空更远了。“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说完,小兔子闭上了眼睛。“哦,这真是很远,”大兔子说,“非常非常的`远。”大兔子把小兔子放到用叶子铺成的床上。他低下头来,亲了亲小兔子,对他说晚安。然后他躺在小兔子的身边,微笑着轻声地说:“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

  三、升华主题

  1、同学们,你们说大兔子和小兔子谁更爱对方呢?(讨论、交流)

  2、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出示封底:其实当你很爱、很爱一个人的时候,也许,你会想把这种感觉描述出来。可是,就像小兔子和大兔子发现的那样:爱,实在不是一件容易衡量的东西。)

  3、现在小兔子怀抱着大兔子的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他在梦里,发现自己也变成了一只大兔子,他的孩子,一只比他小时候更小的兔子,跑过来对他说:“猜猜我有多爱你?”他们之间又会有怎样有趣的对话呢?同学们,请你们把这个故事继续编写下去,用上文中的句式,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可以参考老师给的图画,也可以自己想象,请你编一段小兔子和大兔子之间的对话。(生开始编写,交流)

  4、小结:小兔子和大兔子之间的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永不消失,最后希望同学们回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对他们说一句:猜猜我有多爱你!好吗?

绘本教学设计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与讲述,理解绘本基本内容,培养幼儿听故事的技巧和观察画面的能力。

  2、借助绘本阅读,在观察、想象、表演中,让幼儿享受阅读的情趣。

  3、懂得我们的营养要全面,饮食要荤素搭配,不挑食。

  活动准备:

  课件、绘本读物若干本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本书,我们一起来看看封面。

  2、 引导幼儿观看封面。

  师:这是谁?

  幼:是美美羊。

  师:美美羊看起来心情怎么样?

  幼:很高兴。

  师:它为什么那么高兴?

  今天在美美羊的身上发生什么样的事让它这么开心呢?秘密就在这本书里。请小朋友一起随老师来阅读这个故事。

  二、引导幼儿阅读故事

  (课件)师讲述

  (图一)有谁?他们看起来怎样?美美猪端着什么?这是它做的菜,原来------(按照绘本中的内容讲述)

  (图二)美美羊看起来怎样呢?它遇到什么为难事?幼儿自由想象。然后教师绘本讲述。

  (图三、图四)那么其他的小动物的表现怎样呢?我们来看看。

  (图五)谁来了?(小猴),小猴在和美美羊说什么呢?美美羊为什么不想参加美食节了呢?

  (图六)在小猴的开导下,美美羊去菜地挑了------(绘本讲述),那美美羊的'青菜有没有在美食节上受到大家的喜欢呢?

  (图七、图八、图九、图十)绘本讲述。

  三、思想教育

  提问:美美羊的炒青菜为什么最受欢迎呢?你喜欢吃青菜吗?(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懂得我们的营养要全面、饮食要荤素搭配,不挑食。)

  四:师幼共同阅读

  教师和幼儿人手一份绘本,共同看书阅读。

  提问:明年的美食节上,美美羊又会拿出什么菜肴呢?

  你喜欢吃什么菜?如果你是美美羊,你会做什么菜?

  回去后将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与大家共同分享。

绘本教学设计6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并感受野田的心理变化。

  2.尝试帮助弟弟妹妹解决困难,体验当哥哥姐姐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教:“我们班有些小朋友已经做了小哥哥小姐姐,谁来说一说做哥哥姐姐有什么感受?你喜欢做哥哥姐姐吗?”

  二.观察画面、理解情节

  1.出示第一张图(封面)

  教:“有只小猫叫野田,他做哥哥了,他快乐吗?你从画面哪里看出来?”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野田的表情,大胆猜测故事情节。

  2.出示1~3页:

  教:“故事里的猫哥哥到底为什么不高兴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寻找野田当哥哥不开心的原因。

  小结:妈妈生了五只小猫,野田做哥哥了。妈妈总是忙着照顾弟弟妹妹,野田觉得妈妈不如从前那样喜欢自己了。

  教:“妈妈真的不喜欢哥哥野田了吗?”(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3.出示第4页。

  教:“你觉得野田愿意带弟弟妹妹出门吗?”幼儿大胆猜想。

  播放PPT

  教:“弟弟妹妹遇到了什么危险?他们怎么了?”引导幼儿描述小猫们的动作和表情。

  教:“弟弟妹妹在喊谁?会怎么向哥哥求救?野田哥哥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的呢?”

  4.继续讲诉故事。

  教:“野田带着弟弟妹妹继续前进,结果有遇到了什么事情呢?大灰狼要吃小猫,野田怎么办?过不了独木桥,小猫害怕吗?野田又会怎么做呢?

  教:“刚开始的时候哥哥那么不开心,可后来又为什么那么开心呢?”

  小结:野田发现妈妈和弟弟妹妹都是喜欢自己的,原来当哥哥照顾、保护弟弟妹妹会让自己很开心。

  三.活动延伸

  可以带领大班的小朋友去小班看看小班的弟弟妹妹,和他们一起游戏。

  附;故事

  我做的哥哥了

  猫妈妈生了五只小猫咪,小猫野田做了哥哥。

  妈妈总是忙着照顾弟弟妹妹,野田觉得妈妈好像不如以前那样喜欢自己了。哼,真没劲!妈妈现在喜欢弟弟妹妹了,要是没有他们多好呀!

  弟弟妹妹们一天一天长大了。妈妈说;“喂,野田,带弟弟妹妹出去散散步!”野田很不情愿地一步一跨朝外走,弟弟妹妹们摇摇晃晃地跟在后面。

  讨厌的弟弟妹妹!对了,把他们扔掉,那样,妈妈又会喜欢我了。瞧,前面那棵树多高呀,我就爬到这棵树上躲起来吧!野田“嗖”地一声蹿上了树。

  “呀,哥哥,我们也要爬树!我们也要爬树!”小猫们真的'叫着爬上了树。呀,好高啊,真可怕,快要掉下去了。“哥哥,救命啊!”不得了,树枝快断了,弟弟妹妹掉下去会受伤的,野田把弟弟妹妹一个一个背下了树。

  野田带着弟弟妹妹们继续往前走。呀,前面有只大狼。对了,就把弟弟妹妹们送给大狼吧。野田说:“这些小猫咪给你,要不要?”大狼说:“我要,我要,我正好肚子饿。”“什么,你要吃掉他们?不行,不行,那也太可怜了。”野田带着弟弟妹妹飞快地逃走了。

  他们经过一座独木桥 ,哇,桥下水好深啊。胆小的小猫咪们走的极慢。野田想赶快冲过小桥逃走,他飞快的跑过了小桥。弟弟妹妹们跑不过去,望着桥下的河水,吓得又哭又叫:“哥哥,我们害怕,哇—哇—“

  唉!要是弟弟妹妹掉下去淹死了,那也太可怜了。野田忍不住又跑了回去。

  野田让五个弟弟妹妹紧紧抓住自己,一步一步走过独木桥。

  好吧,谁叫我是哥哥呢。来,我们一起回家去。野田把弟弟妹妹们全部带回了家。瞧,妈妈正在门口焦急地等着他们呢!

  “妈妈,哥哥真能干。跟哥哥散步,太有趣啦!”

  “是吗?啊,野田,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弟弟妹妹的好哥哥。”一、二、三,妈妈在野田的额头上轻轻地亲了三下,野田真高兴呀。晚霞映红了野田兴奋的脸,他想:“做哥哥虽然有些烦恼,可也很有趣呀!”

绘本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数学绘本《时间的故事》

  教学目标

  1. 通过生活实际与客观事实使学生理解时间的特性。

  2. 通过观察时针、分针走的关系使学生知道1时=60分,认识几时几分。

  3. 通过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 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时间的特性,能认识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钟表,能够正确的读出时间。

  教具学具:绘本,媒体课件,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生活情境,初步感知

  1.由宇宙奥秘引入时间观念。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太阳、地球??)第一缕光来到世界是哪一天?难道早在这个世界产生之前第一缕光就流向了我们吗?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答案?(想)那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时间的奥秘。(板书:时间)

  【设计意图】 [以探索科学奥秘的形式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认识时间

  1.认识时间的特性。

  师:出示绘本图片,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一:时间是早晨、中午、晚上这样重复的。

  预设二:我们是按照四季,过了春夏秋冬,要再过春夏秋冬。

  总结: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只是因为太阳每天升起,而这种自然的反复特性,使我们感到时间是“循环的”。

  媒体出示课件,教师提问:时间是不是像这样一会长,一会短?

  师:虽然我们在玩的开心时感觉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无聊时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但实际上时间的长度是固定的,因为我们的`主观感受感觉有时长、有时短。

  师:瞧,这是什么?(PPT展示钟表)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人们为什么发明钟呢?

  师:为了让时间不能随着性子变长变短,人们就发明了钟表。

  2. 认识钟面。

  媒体出示钟面,教师提问:钟面上有些什么?(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

  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动态演示: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

  师:每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动态演示: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

  师:从12到1里面有5个小格,从12到2里面有几个小格呢?你是怎么想的?12到3呢?你知道每个数对应的小格数吗?同座位的同学先讨论讨论。

  教师总结。

  3.认识秒。

  媒体演示:闭眼,再慢慢睁开眼睛的时间,大约就是1秒钟。

  媒体演示倒计时的声音,使学生感官直接地感受1秒的长度。

  4.认识分。

  媒体演示:闪动分针,并且分针从12起走动1小格。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 媒体演示方针从12走到1的过程,提问:分针从12走到1经过了几分,你是怎样想的?(12到1有5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走5小格的时间就是5分。)

  师:分针从12起走到2是几分?你是怎样想的?分针从12走到4、9、11各是多少分?分针走一圈又是多少分?

  师: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走几小格经过的时间就是几分。

  通过读、写、算、数等活动,亲身体验1分钟的时间观念。电脑计时,学生分组活动。第一组:读课文。第二组:写字。第三组:口算。第四组:数数。

  一分钟结束后,提问:A.一分钟读多少字?(统一读一篇课文)B.一分钟写多少字?(统一抄写字)C.一分钟做多少口算?(预先印好题)D.一分钟数多少个数?

  每组推荐二人汇报。

  【设计意图】 [通过多媒体的使用,使抽象的知识得以形象的体现,再运用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方法进而使学生真正体会、理解所学知识。]

  5.认识时

  媒体演示:闪动时针,并且时针从数12走到数1。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

  师:时针从1走到2是1小时。从4走到几是1小时?你还能说一说,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师: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经过的时间是1时。

  6.教师小结。

  三、梳理知识,巩固应用

  1.比比谁最棒

  你们会用今天学的方法看钟吗,这儿有个小朋友的时间安排,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都会读时间了,看看谁能够又快又正确的读出时间。

  2.课件展示小红一天的作息时间表,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希望同学们都能合理安排好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设计意图】 [将练习中的四幅图用电脑动画、画外音等设计情境,通过讲述“小红一天”的故事,从而巧妙地与所学内容联系上。在情境中让学生产生兴趣,凭着兴趣,自觉、自愿地学习,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联系生活,拓展欣赏

  媒体出示古代的时间概念、各个国家的时间为什么不同等PPT展示及音视频。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从多角度了解时间的特性,从不同方面理解时间的重要意义。

  谈话: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配乐朗诵(一生范读)在优美抒情的音乐声中,朗诵声起。

  媒体出示一分钟价值图片,“世界上最宝贵的是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你们看一分钟能创造多少财富,做多少事情,时间的价值是多么巨大呀!小朋友们,对你们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时间是人类所拥有的全部财富。希望你们珍惜每一分钟,读好今日书,成为明日才!

  【设计意图】 [ [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受到美的熏陶,体验时间的价值。]

绘本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审辩式思维训练,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推理、质疑、提问、分析、比较。

  2.运用审辩式思维,学生能够对童话中的人物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教学过程

  1.边读文章边猜答案:

  (1)随着时间发生了变化,树上的鸟的数量也发生了变化。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是什么让淘淘不顾天气的炎热,一直往前爬?

  (3)陶陶在路上又遇到了蜗牛师师、壁虎茨茨和乌鸦阿嚏。她们为什么不支持淘淘?

  (4)当遇到乌鸦时得知狮王二十八世已死,陶陶是该回家呢,还是该继续前行?

  (5)你知道大家为什么叫乌龟陶陶为“犟龟”吗?她真的脾气固执不听人家的劝告吗?

  2.请同学画出《犟龟》的情节流程图

  3.人物形象分析

  (1)你是如何看待犟龟这个人物的?你认为他真的很“犟”吗?

  (2)你如何看待劝淘淘放弃的这些人?

  5.改写和续写

  爬着爬着,陶陶在路上又遇到了壁虎茨茨和乌鸦阿嚏。(出示壁虎和乌鸦的图片。)她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当回小作家,说说乌龟陶陶与壁虎和乌鸦相遇后发生的故事。

  师追问:(1)为什么陶陶会选择回去或继续赶路?故事里面是怎么说的呢?让我们继续来听故事。

  师:“……就这样,陶又走了许多天,越过种种障碍,穿过了树林和沙地,日夜不停地赶路。”同学们,你们觉得乌龟陶陶这样日夜不停地赶路,最终会赶上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乌龟陶陶,最终赶到狮子洞时,并没有赶上婚礼,你会怎么想?

  6.质疑分析

  (1)当遇到乌鸦时得知狮王二十八世已死,陶陶是该回家呢,还是该继续前行?

  (2)你是否支持淘淘的决定?

  (3)看看陶陶,与动身前往狮子洞的陶陶有了怎样的变化呢?小结:观赏了旅途的无限风景,一路风尘,我们的陶陶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有了更好的生存的本领。

  (4)参加庆典的动物中,你们看到“蜘蛛发发”和“蜗牛师师”了吗?为什么看不到他们?小结:不上路,就不会看到旅途中美丽的风景,不上路,就一直过着重复而单调的生活,不上路,就永远遇不到隆重的庆典。

  (5)仔细观察最后两幅图画,说说图画的特别之处?

  A.狮王和王后面前有一份礼物;B.这么多动物中没有蜘蛛、蜗牛、壁虎和乌鸦。)

  师:喜欢这个结局吗?为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6)为什么叫乌龟陶陶为“犟龟”?她真的脾气固执不听人家的劝告吗?(她听了蜗牛师师的话,掉头往回走。)这也就是说,犟龟的“犟”并不是固执己见,而且当自己犯了错误时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6.比较归纳

  对比归纳《犟龟》与《龟兔赛跑》中两只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小结与反思

  从本设计涵盖的教学内容看,呈现的素材、故事等并无太多新意,主要是本设计从“方法”角度进行突破,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和批判性技能的培养。如在探究同伴不支持淘淘的原因时,有意识引导学生质疑教材,谨慎且全面地分析诸因素与淘淘赴宴的关联。注重其全面、客观、求真等批判性思维倾向和质疑、辩证、评估等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培养。这些素材及故事等内容所呈现的方式更加多元化,教师的.教学目标更具备指向性、教学方法更具针对性、评价机制更具科学性。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和技能的过程中,“犟龟”一课的教学设计获得新发展,学生对本课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其批判性思维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犟龟”教学设计的创新实践,结合研究者的理论和实践,现总结了几点个人的想法:

  第一,在教学目标和内容设置时,精准、清晰、合乎逻辑地渗透批判性思维倾向。

  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瞄准目标方向、选取教学内容、兼顾学生心理确定目标维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置有层次、有条理、能用清楚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清晰、可行的目标。在设置时,要尤为注意对学生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和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第二,在教学方法设计中,有机融入以质疑、求证、推理、判断等批判性思维技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教学方法时,要注意批判性思维倾向和技能的渗透。重视以自身言语表达展现自身批判性思维倾向的显性示范活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及逐步培养其批判性思维技能的隐形教学环节的设置。在教学过程中,传授方法,给学生体验批判性思维魅力、锻炼批判性思维技能、增强批判性思维倾向的空间和时间。

  第三,在课堂案例实施与反思中,通过教学实录、测试习题分析等途径理性观察课堂教学效果和检测学生学习效果,为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教师在理性观察课堂教学效果和检测学生学习效果,不仅要参考自身的执教感受和评课教师的建议,更要采用科学的方式,通过教学实录、教学效果检测试题等途径,通过真实客观的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学生的视角评判课堂教学效果,从中发现有待改进之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秉持发展观动态地看待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主客观因素的变化,在教学前因地制宜地作出相应调整。

绘本教学设计9

  [故事简介]

  一片叫弗雷迪的叶子经历了从春天的小嫩芽到夏天的厚实宽大,又尖又硬再到秋天的五彩缤纷最后到冬天干枯、飘落。他和伙伴们一起享受春日的温暖、夏夜的宁静、美妙。这棵树上有一位最老的叶子叫丹尼尔,丹尼尔和他们讲述很多他们不懂的东西,费雷迪在生活中有什么困惑都会向丹尼尔请教。秋天到了,费雷迪看到小伙伴们一个接一个被风吹落,很害怕,他向丹尼尔提了许多关于生死的问题,丹尼尔耐心地跟弗雷迪解释。此后不久,丹尼尔随风而落,树上只剩下弗雷迪一个人了。最终,在冬天的第一场雪后,弗雷迪也落到了一堆雪上。

  [教学对象]

  六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听:听故事,了解故事主要情节,理清故事发展脉络。

  2。读:有感情地朗读绘本,准确传达出人物的语气;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深入思考故事中蕴含的生死观。

  3。绘说:能根据对故事的理解将这本书分享给其他人;省思生活,给逝去的生命写一封信,并能配上温馨的插图。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故事主要情节,理清故事发展脉络。

  2。有感情地朗读绘本,准确传达出人物的语气;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深入思考故事中蕴含的生死观。

  [教学准备]

  提前和两个孩子录好的绘本配乐朗读音频(师读丹尼尔、一生读弗雷迪、另一生读旁白),绘本《一片叶子落下来》的纯文字版阅读单,教学PPT。

  [教学流程](含各个环节的设计意图)

  一、导入:生齐读《我与地坛》节选

  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过渡:这段话选自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我们之前学过他的一篇《那个星期天》,对史铁生先生的生平有了一些了解,知道在他21岁的时候因患重病而双腿瘫痪。他瘫痪后心情非常糟糕,常常一个人在北京的地坛公园一呆就是一天,他在那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生与死,最终他得出了上面的结论——

  师再读冒号后面的话。

  师:“死是一个节日”?死那么可怕,中国人最忌讳说死,怎么会是节日呢?让我们跟随一片叶子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花了好长时间为这个绘本找导入诗歌,但一直没有找到特别契合主题的,最后想起了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史铁生先生因人生境遇的坎坷对生死的认识远超常人,他对“死”的感悟是实实在在坐在轮椅上思索过无数次后得出来的,所以通透、动人。这些文字虽不是诗,却胜过诗,或者说他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是用生命写出来的诗。刚好六年级上过史铁生先生的课文,学生对先生并不陌生,由熟悉的作家导入比较自然。然而《那个星期天》是写先生小时候的事,笔触一派天真,《我与地坛》中的文字充满哲思,不同的风格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二、听读故事——一片叶子落下来

  1。师播放音频,配合音频在PPT上带学生翻看绘本。

  设计意图:《一片叶子落下来》的故事性并不强,讲述的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树木四季变换,没有半点悬念。它的好处在于它是本情感性和哲理性兼具的绘本,而要弄懂本书蕴含的哲理必须有感情地朗读。为保证第一遍听故事时学生有较好的听感,能快速地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中,我会选择和班上朗读能力比较强的两位学生提前录好绘本的朗读音频,其中我扮演丹尼尔,一位同学扮演弗雷迪,另一位同学读旁白,同时配好音乐。这样,我和学生的一问一答,仿佛真的是一场老者与晚辈关于生死的深刻对话。

  2。师将弗雷迪从春到冬的图片集中放在一起,让学生对照阅读单用原文的语言说说它的变化。

  预设:春天嫩芽

  夏天叶子又宽大又厚实,又尖又硬

  秋天五彩缤纷

  冬天很脆

  设计意图:将弗雷迪四季的照片几张放在一起,更直观地看到它生命各个阶段的变化。用文中的话概括弗雷迪四季的形态变化,训练孩子们从原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过渡:弗雷迪在一年内从一颗嫩芽逐渐成长,最后飘落,他在一年内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就像我们一样有许多成长的烦恼和困惑,于是他将这些问题一股脑拿来问一位叫丹尼尔的长者,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问题。

  PPT呈现弗雷迪向丹尼尔提出的问题。

  Q1:志愿是什么啊?

  Q2:为什么我们会变成不同的颜色呢?

  Q3:我们全都会死吗?

  Q4:你也要死吗?

  Q5:到什么时候呢?

  Q6:那么这棵树也要死吗?

  Q7:我们死了到什么地方去呢?

  Q8:我们会回到春天去吗?

  Q9:这都是怎么回事呢?既然我们要飘落下去死掉,我们干吗生长在这里呢?

  (一)默读这些问题,思考弗雷迪的提问主要围绕什么而展开。

  生回答,师将PPT中“死”标红放大。

  设计意图:这个绘本较长,一节课要上完必须重点突出,绘本最能表现主题的部分即是弗雷迪和丹尼尔的对话,所以整体感知以后直接聚焦关键句段,将弗雷迪的提问排列出来,这一排,绘本的文眼——“死”自然而然就找到了。

  (二)师请生将以上关于“死”的问题归类并结合故事回答。

  设计意图:弗雷提提的问题多达9个,如不分类逐个分析,耗时费力。六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已发展到一定阶段,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分类,我们也能明白弗雷迪的问题看似散乱,实则在逐步深入。

  预设:

  1。谁会死?——Q3、Q4、Q6

  师生一问一答。

  师:这片叶子会死吗?

  生:会。

  师:这棵大树会死吗?

  生:会。

  师:我会死吗?

  生:会。

  师:你会死吗?

  生:会。

  师:你们的家人会死吗?

  生:会。

  师:我们全都会死吗?

  生:会。

  师:是啊,你、我、他,大家全都会死,从古至今,无一幸免。多少帝王想要寻找长生不死药,但从未有人找到过。不论贵贱,所有人的归宿都是“死”。

  设计意图: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死的时候,会和弗雷迪一样感到害怕,紧接着最关注的便是自己会不会死、家人会不会死。书中的丹尼尔毫不遮掩,直接告诉弗雷迪每个人都会死这个事实。师在课堂上将问答主体置换,问的范围由书上的树和叶子过渡到学生最熟悉的人,学生即便他们不情愿做肯定回答,也只能无奈地回答“会”,每一次回答,学生的心灵都将经历一次震颤。

  2。什么时候死?——Q5

  预设:说不准。

  师:所以我们现在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先来。我们开学、考试、放假都有一定的日子,但是谁都不知道自己哪天死。

  3。死后去哪里——Q7、Q8

  设计意图:对于这两个学生同样特别关注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那就如其所是,用原文的“说不准”来回答吧。“说不准”进一步强化了生命的无常。

  预设:谁也说不准,这是个大秘密。

  师:对于死后去哪里我们同样无法知晓。纵然人类的科技已经发展到如今的地步,但是对于关乎每个人的死亡,我们除了畏惧根本不能自主,听起来真沮丧啊,连我们也想像弗雷迪一样问问最后一个问题了:

  4。既要死,为何生?

  PPT呈现弗雷迪和丹尼尔关于这个问题的问答,以诗行的形式排列。

  指一生读:这都是怎么回事呢?

  既然我们要飘落下去死掉,

  我们干吗生长在这里呢?

  第一组:这是为了享受太阳和月亮,

  第二组:这是为了一起过那么长一段快乐时光

  第三组:这是为了把影子

  投给老人和孩子

  第四组:这是为了让秋天变得五彩缤纷,

  齐读:这是为了看到四季。

  难道这些还不够吗?

  (1)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前面几个问题的答案都令人沮丧,在所有人的情绪都达到最低潮的时候,弗雷迪追问了生的意义,丹尼尔的回答仿佛一针强心剂,让生的美好喷涌而来。这一处饱含情感的关于生命意义的排比句,除了朗诵,还有什么方法能将它更好地表现出来呢?

  (2)完成阅读单后附的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以上几处“为了……”也并非胡乱排列,它涉及四个层面,生的意义表现在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为世界,范围逐步扩大,如不把这个理清楚,学生头脑中对于生的意义的认识将仍是一团浆糊。但是,学生可能不是一下子能发现这个关系,毕竟他们还未走上社会。因此,老师在思维导图中给出“为社会”这个范例,这样学生就有了思考的方向。

  (3)具体看看弗雷迪这一年经历了哪些快乐时光。

  PPT上点击相关内容,出现链接。

  点击“自己”,出现以下句子,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

  弗雷迪真高兴他是一片叶子。

  他爱他这根树枝,

  爱他这些轻盈的树叶朋友,

  爱他这高高在空中的地方,

  爱轻轻吹动他的风,

  爱温暖他的阳光,

  爱在他身上投下洁白、柔和的影子的月亮。

  点击“他人”,出现以下句子,每组读一句,然后齐读:

  他左边那片叶子叫艾尔弗雷德。他右边那片叶子叫本。他头顶上那片可爱叶子叫克莱尔。他们都是一块儿长大的。在春天的微风中,他们学会了跳舞,在夏日里,他们懒洋洋地晒太阳,让雨水给他们冲凉。

  点击“社会”,出现以下句子,指名两位同学读:

  弗雷迪特别喜欢老人,他们安静地坐在凉爽的草地上,难得走动,悄悄地交谈他们过去的时光。

  孩子们也好玩极了,尽管他们有时候会在树皮上挖窟窿,或者刻上他们的名字。看着孩子们跑得那么快,嘻嘻哈哈不断地笑,也是非常好玩的。

  点击“世界”,出现以下句子,再次师生合作读:

  师:这时候,整棵树,其实应该说是整个公园,几乎一下子变得五彩缤纷。

  树上几乎再没有一片绿叶子。

  第一组:艾尔弗雷德变成了深黄。

  第二组:本变成了闪亮的橙色。

  第三组:克莱尔变成了火红色。

  第四组:丹尼尔变成了深紫色。

  师:而弗雷迪呢,红当中带金色又带蓝色。

  生齐读:他们看上去都是多么漂亮啊!

  弗雷迪和他那些朋友让他们这棵树变成了一片虹彩。

  师总结:弗雷迪的一生中和家人朋友、和他人、和世界、和自己有过那么多快乐时光,正如丹尼尔所反问的那样“难道这些还不够吗?”如果你还嫌生时的欢愉还不够,我们再来探究一个问题——死亡真的是生命的终结吗?

  设计意图:丹尼尔对生的意义的描绘是概括性的`,其实在前文弗雷迪成长的过程中,他已然完全感受过丹尼尔几个“为了……”的细节。正因为弗雷迪经历过那些美好,所以他才在内心深处认同了丹尼尔,他也才能在丹尼尔飘落后坦然面对自己的凋落。要想学生理解丹尼尔,就让他们读描写弗雷迪经历过的那些美好情境的句子吧,让他们真正地沉浸到绘本中去吧。此过程中适当变换朗读方法,防止学生倦怠。

  5。生生不息,出死入生。

  (1)师请生对照阅读单思考:死亡真的是生命的终结吗?

  预设:不是,弗雷迪落下后和水混合起来,让这棵树长得更强壮,在来年春天长出新的叶子,所以它的生命在新的叶子上得到了延续,新的叶子又会传给后来的新叶子,它的生命就一直在延续。

  设计意图:生命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明白“生”的意义,还要引导学生领悟“死”的真谛,所以抛出了“死亡是否是生命终点”这个问题。学生从故事最后一页对弗雷迪死后的描绘中能读出它的生命并没有随着死亡而终结,在故事前半部分中获得的“人人都要死”的压迫感这时得到极大的纾缓。

  PPT呈现以下句子,师朗读:

  所有的动物对獾都有一段特殊的回忆——他教过他们的一些事情,他们现在做得好极了。獾给每个朋友都留下了离别礼物,他们可以永远珍藏下去。

  ——《獾的礼物》

  我们所爱的人会一直陪在我们身边,陪伴我们一辈子。

  ——《马提与祖父》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2)师简要回顾以上句子在原文中出现的情境,请生再次思考“死亡真的是生命的终结吗?”

  预设:不是,人虽然死去了,但是会活在亲人或朋友们的心里,他们的精神会影响着活着的人。

  师总结:人都会死去,但是他的基因会一代又一代地遗传下去,;死去的是人的肉体,他的形象,他所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会被亲朋好友记在心间,他只是换了一种形式活,就像史铁生的妈妈,去世多年后,史铁生仍记得妈妈说的“要好好儿活”。这句话通过史铁生的笔让更多的人听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身在困境中的读者。那么,现在你是否理解了史铁生先生在《我与地坛》中所说的“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设计意图:这本绘本中以一片叶子为主要人物,由于它的植物属性,学生能较容易地体悟到它的生命确实在死后能通过生物学的方式继续往下发展。由此联系到人类世界,人的基因也会遗传给后代,但仅停留在这一层象征意义的把握上还不够,人的精神品质对后代对他人的影响更为深广,因此我借助了同样是生命教育的《獾的礼物》和《马提与祖父》中揭示主题的两句话,以及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最催人泪下的句子作为帮助学生理解的支架。最后,再回到导入时提出的问题,形成完整的闭环,相信经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对史铁生先生的这句话应该会有深刻的感悟。

绘本教学设计10

  一、绘本解读

  《蚂蚁和西瓜》是一本极富于趣味性的图画书。漫画似的夸张和简单的线条,让这本书从头至尾都散发出一种轻松、幽默的味道。它描述了一群蚂蚁是如何将一块被野餐的游客忘在地上的西瓜,通过分割、搬运、然后带回蚂蚁窝,可是在搬运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一系列“麻烦”的事情,最后用西瓜皮做了个滑滑梯的小故事。绘本几乎没有太多的文字,但在这绘本里,每一只蚂蚁的神态和动作以及表达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如此的栩栩如生,让我们仿佛置身在蚂蚁的世界里。

  二、阅读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仔细观察,了解绘本图画的内容,知道蚂蚁聪明灵活爱动脑筋的优点。

  2.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绘本,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模仿小蚂蚁的动作,充分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蚂蚁和西瓜图片,以及带有蚂蚁、西瓜、推、撬、挖等字卡。

  2.绘本相册图片、绘本《蚂蚁和西瓜》

  3.多媒体

  4.教师自制大西瓜一个

  (三)活动过程:

  1.歌曲《小蚂蚁》导入,引出主人公:小蚂蚁(投影绘本中的可爱蚂蚁形象)

  2. 导语:我们来看看,今天蚂蚁要干什了呢?(出示西瓜)哦,原来蚂蚁要搬西瓜,师出示大西瓜和蚂蚁的图片)

  3.师简介故事内容。(激趣)

  4. 引导幼儿观察绘本,理解绘本的故事内容,集体体验蚂蚁在搬西瓜过程中滑稽可爱的动作。

  (1)出示图一

  师:你看到什么? 生观察,交流感悟夏天的炎热;

  (2)出示图二,生观察,小蚂蚁发现大西瓜的惊喜,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细节,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3)出示图三,生观察交流,几只小蚂蚁搬西瓜,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出示图四,生观察交流,大家一起搬西瓜,鼓励孩子放松大胆的表演动作,感受集体表演的乐趣。(通过动作表演,让孩子自主的进入角色和蚂蚁站一阵线,积极的投入以下环节的'发展)

  (5)出示图六,进一步观察感知蚂蚁团结、爱动脑筋、勤劳的优点;(引导幼儿用好听的连接词: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表达蚂蚁劳动的场景)

  (6)出示图七、图八、图九,合理想象,理解故事情节发展;师:蚂蚁把那些西瓜都搬到哪去呀?他们是怎么做的?

  5.留段讲述故事内容,鼓励孩子大胆想象故事最后的结局,随性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小蚂蚁们舍不得把瓜皮扔了,那么最后他们会把这块西瓜皮抬到哪里去?要做什么呢?

  6.情感提升

  师:你们觉得他们是一群怎样的蚂蚁?你们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7.音乐游戏结束,教师出示大西瓜

  师:一只蚂蚁在洞口看见大西瓜,用力搬也搬不动??快来哦,帮我一起搬哟??

  (四)阅读绘本

  活动总结、汇报交流读书体会,引导孩子们感受蚂蚁聪明灵活、团结、勤劳的爱动脑筋的优点。

  20xx年2月16日

  附:故事《蚂蚁和西瓜》

  一个炎热的夏天下午,蚂蚁们发现一大块西瓜。“真好吃,赶紧搬回家吧。”几个蚂蚁一起使劲,一点不动。把伙伴们喊过来一起使劲,还是一点不动。一个蚂蚁有了好注意,去请了很多很多好朋友来帮忙,大家一起推呀,撬呀,忙得满头大汗,但是西瓜还是闻风不动。爱动脑筋的小蚂蚁们没有放弃,它们又想了一个好办法,用铁铲去挖西瓜,他们分工合作终于将西瓜一块一块搬运回家。最后大家还把瓜皮搬到海边当滑滑梯,个个玩得不亦乐乎。 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唱首歌吧。

  师:蚂蚁很聪明想出了好办法把豆豆搬走,

绘本教学设计11

  教学目的:

  1。教会孩子静静听故事。

  2。通过绘本丰富的画面和有趣的故事,引导孩子亲近绘本。

  3。启发孩子意识到自己也是一只好饿的毛毛虫,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变成美丽的蝴蝶。 教学准备:

  《好饿的毛毛虫》PPT

  最好还有一本纸质的绘本。

  教学过程

  (为方便教学,以实录形式撰写):

  第一篇章:忠实原文讲故事

  师:喜不喜欢听故事呀?

  生:喜欢——

  师:那好,老师数到十,如果没有小朋友说话,老师就送给大家一个故事。请大家闭上眼睛:十,九,八,七??(这是第一周常用的方法,希望能起到培养他们静心的作用) 好了,睁开眼睛——(屏幕上已播放了第一张幻灯片)

  生:哇,毛毛虫!

  师:老师送给大家的故事是《好饿的毛毛虫》,跟着老师读——《好饿的毛毛虫》(边领读,师边用手揉着肚子作好饿状,请小小毛虫们也学着师的样子,皱着眉头,揉着肚子??呵呵,真好玩儿!)

  有哪位小朋友看过这个绘本故事呀?

  (老师最喜欢爱看书的小朋友了,来,咱们握个手吧!我们是好朋友了,愿意帮老师一个小忙吗?与听过故事的小朋友咬耳朵,私下说句秘密的话:好好再听一遍,听完后就能响亮而自信地回答问题得奖券了。)

  开始边播放PPT边讲故事:

  月光下,一个小小的卵,躺在树叶上,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暖暖的太阳升起来了,啪!从卵壳里钻出一条又瘦又饿的毛毛虫。他四下寻找着可以吃的东西。

  星期一,他啃穿了一个苹果。可他还是觉得饿。

  星期二,他啃穿了两个梨子,可他还是觉得饿。

  星期三,他啃穿了三个李子,可他还是饿。

  星期四,他啃穿了四个草莓,可他还是饿得受不了。

  星期五,他啃穿了五个桔子,可他还是饿呀。

  星期六,他啃穿了一块巧克力蛋糕,一个冰淇淋蛋筒,一条酸黄瓜,一片瑞士奶酪,一截萨拉米香肠,一根棒棒糖,一角樱桃馅饼,一段红肠,一只杯形蛋糕,还有一块甜西瓜。 到了晚上,他就胃痛起来!

  第二天,又是星期天。 毛毛虫啃穿了一片可爱的绿树叶,这一回他感觉好多了。 现在他一点儿也不饿了——他也不再是一条小毛虫了。他是一条胖嘟嘟的大毛虫了。 他绕着自己的身子,造了一座叫做“茧”的小房子。他在那里面呆了两个多星期。

  然后,他就在茧壳上啃出一个洞洞,钻了出来......

  他已经是一只美丽的蝴蝶了!

  (每一次讲到一张画面的最后一句,老师用动作和语言表达毛毛虫的“饿”,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最后一张画面“他已经是一只漂亮的蝴蝶了!”播放出来,孩子们也“哇”地发出赞叹!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

  生:好听——

  第二篇章:改编故事入角色

  师:亲爱的孩子们啊,现在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为了让孩子们记住内容,第二遍故事,以另一种方式又开始了——)

  这静静躺在树叶上的卵,就是你啊——

  你舒舒服服地躺在那里,白白的、柔柔的月光照着你,就像妈妈用手抚摸你一样。 (请孩子们随着老师的讲述做出相应的动作与表情来。)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暖暖的太阳升起来了——啪!你的卵壳破了,你变成了什么呢?哦,一条又瘦又饿的毛毛虫啊!你眨了眨眼睛,欣赏了一下这个崭新的世界,然后,就开始慢慢爬起来。原来你饿了啊,要寻找好吃的东西呢!

  星期一,你啃穿了一个苹果。可你还是觉得饿。

  星期二,你啃穿了两个梨子,可你还是觉得饿。

  星期三,你啃穿了三个李子,可你还是饿。

  星期四,你啃穿了四个草莓,可你还是饿得受不了。

  星期五,你啃穿了五个桔子,可你还是饿呀。

  星期六,你啃穿了一块巧克力蛋糕,一个冰淇淋蛋筒,一条酸黄瓜,一片瑞士奶酪,一截萨拉米香肠,一根棒棒糖,一角樱桃馅饼,一段红肠,一只杯形蛋糕,还有一块甜西瓜。哎呀,吃太多了!到了晚上,你就胃痛起来!哎哟哎哟叫个不停!

  第二天,是星期天了。你再不敢吃太多的东西了,你只啃穿了一片可爱的绿树叶,这一回,你感觉好多了。

  现在你一点儿也不饿了——你也不再是一条小毛虫了。你是一条胖嘟嘟的大毛虫了。 你绕着自己的身子,吐丝,造了一座叫做“茧”的小房子。你在茧里面呆了两个多星期。

  然后,你就在茧壳上啃出一个洞洞,钻了出来......

  天哪!你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你可以自由飞翔,去欣赏各地的美景了!

  第三篇章:群聊故事话梦想

  师: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是一条小小的毛毛虫,生下来时都是又瘦又饿的,瞧,就像他们??(画面出示新生儿照片)

  师:可是后来,你们慢慢地长大了,因为你们也在不断地吃东西,每天都吃很多食物,对吗?

  画面出示孩子们现在的照片。

  师:你们吃这么多东西,因为你们都盼着自己快快长大。哎,能不能告诉老师,长大后你们想干什么呀?

  生??

  师:是呀,我们有好多好多梦想,想当医生、科学家、作家、老师??总之,我们都想成为有用的人,成为像蝴蝶那样自由飞翔的、有梦想的人,是吗?真好,表扬表扬自己!

  师:我们这些小小的毛毛虫,要想成为有用的人,光吃食物可不行呀,吃得肥肥的,但什么也不会,就??

  生:就变成一个大傻瓜了!(大懒猪了!)

  生:哈哈哈??

  生:还得学习!

  师:对,还得学习,读书。大家看:这些人,原本都和你们一样,长得小小的,瘦瘦的,后来呀,他们吸收了好多好多书的`的营养:瞧:这是小红帽,这是白雪公主,这是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有些我们也看过,对吗?还有这些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科学真好玩、可怕的科学??还有这些厚厚的书??他们拼命地啃啊啃啊,那么厚厚的书都被他们啃下去了,可是他们还在啃啊啃啊。长大后,就变成了科学家、音乐家、文学家??(播放幻灯片)

  师:你们要想成为医生、老师、科学家、解放军??,就应该从现在开始,啃一本又一本有趣的书,吸收书中的营养。

  让我们一起记住这首小诗:《我是好饿的好饿的毛毛虫》

  (作业用校信通给家长发短信):

  家长您好!今天给孩子们讲了绘本《好饿的毛毛虫》,家庭作业是请孩子们画一幅画或是做个手工毛毛虫:《我是一条好饿的毛毛虫》。用油画棒或废纸等工具作画,写上名字。还可以让孩子讲讲他的画意,您在画上写文字。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思,不要太多的指导,保持作品的原生态。无论孩子画成怎样,在老师的眼里,都是独一无二的!谢谢您的配合!

绘本教学设计12

  教材依据

  小学语文三年级课外阅读自编教材《经典绘本阅读推荐》——《圆圆的月亮》《爷爷一定有办法》

  设计思想

  一本图画书,是通过文字和图画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文图协奏的一门艺术。推荐图画书给孩子阅读,首先要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这节课在为孩子创造了宽松的阅读环境后,利用“猜”故事,“说”故事,“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引起孩子的阅读动力。其次是要教给孩子一定的阅读方法。在看图画,猜故事的过程中渗透方法指导,才能够不露痕迹地训练学生仔细观察和展开想象的能力。第三,阅读要学会交流,只有与读者共同交流,才能从一本书中看到更多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之间相互交流,让孩子与大作家交流,从而提升孩子的阅读质量,使孩子学会领悟。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绘本,了解《圆圆的月亮》《爷爷一定有办法》的基本内容,学习阅读绘本的基本方法:仔细观察、展开想象、反复阅读、相互交流。

  2、通过本节课推荐阅读,激发学生对《圆圆的月亮》《爷爷一定有办法》这两本书的阅读兴趣,进而培养学生阅读绘本的兴趣并受到爱的熏陶,感悟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

  在阅读《圆圆的月亮》《爷爷一定有办法》的过程中渗透阅读方法指导,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展开想象,开启心灵。

  教学难点

  引导孩子从绘本的图画和文字中读出更多的内容,从阅读中学会思考和领悟。

  教学准备

  《经典绘本阅读推荐》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本节课目标。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推荐两本书《圆圆的月亮》《爷爷一定有办法》。这两本都是图画书,也叫绘本,书中既有图画,又有文字,很有趣味。

  二、推荐《圆圆的月亮》(目标:教会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细节,展开想象。初步感受生活的美好。)

  1、《圆圆的月亮》是一个温馨的故事,(帖书封面),它是一本来自日本的图画书。

  2、今晚,今晚的月亮好圆。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这是个怎样的夜晚?(学生想象)

  3、老师口述:原野的小屋里,女孩儿从窗口仰望着夜空,说:“有谁也在什么地方看着哪吧!好美好美的月亮。”

  4、在看着哪!在看着哪!公园的长椅上有谁呀?它们在干什么?(学生想象)(出示句子,指名读:公园的长椅上,小鸟和小鸟和好了,虽然白天吵了架,可沐浴着月光,它们的心就变得温柔起来了。)小百灵和小黄莺在说些什么呀?(学生想象,表达)

  5、这里有一只小狗呢,让我们仔细观察,看看它的眼神,体会它的心灵,它怎么了?(学生想象)(出示句子,指名读:迷路的狗,在街头仰望着月亮,恳求道:“月亮,请告诉我回家的路吧!”)

  6、是的,阅读图画书,就应该这样读。怎么读呢?(学生回答:要仔细观察、展开想象)

  7、旷野上,一对鼠兄弟在说话。(自己跟身边的人读一读。)这对鼠兄弟心情怎样?(指名读)

  三、推荐《爷爷一定有办法》(目标:继续通过观察和想象阅读,并教会学生阅读要与

  读者对话,相互启发。进一步感受生活的美好。)

  1、过渡:这对鼠兄弟住在哪儿呢?你们猜猜看!(学生猜测)。哦!我在另一本书上找到了答案。他们住在约瑟的家。就在这个月亮圆圆的夜晚,小约瑟出生了,这是他的——(学生回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2、爷爷在干什么呢?你怎么知道的呀?(学生回答)看看前面这幅图(翻到前一幅表现约瑟盖着毯子的图画),再想想。

  3、教师口述:爷爷为约瑟缝了一条奇妙的毯子,毯子又舒服又保暖,可以把恶梦通通赶跑,不过约瑟渐渐长大,奇妙的毯子也变得老旧了?

  4、(出示下一幅)妈妈说:“约瑟,你的毯子又破又旧,应该把它扔了!”约瑟愿意吗?你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

  5、做做这个动作,约瑟会说什么?再看看约瑟的表情。

  6、约瑟该怎么办呢?你们看他找谁想办法了?你看爷爷在干什么呢?哦,原来爷爷是一个裁缝。

  7、(学生齐读: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起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嗯?”

  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布料还够做?”)你们说,还够做?

  8、(出示:一件奇妙的外套。)

  9、教师口述:约瑟穿起外套出去玩,心里可高兴了,可是他渐渐长大,外套也变得老旧了。妈妈说该把它丢掉。约瑟会愿意吗?(当然不会)约瑟第一个想到谁?(爷爷)

  10、(指名读:他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起外套,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布料还够做?”)还够做?

  11、(出示:一件奇妙的背心。)啊,约瑟来到学校,他可高兴了,一起来做做这个动作。哦,同学们刚才说,看图画书,要仔细观察,展开想象,看看图上大家的表情,他们会说什么呀?(学生想象,说话)

  12、可是,约瑟一天天长大,背心也变小了。爷爷还会有办法吗?(学生回答)(出示:指名读,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起背心,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布料还够做?”)还够做?

  13、

  14、(出示:一条奇妙的领带。)就这样,约瑟一天天长大,领带旧了,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说:“这块布料还够做?”(出示:一块奇妙的手帕。)手帕旧了,爷爷又把它变成了?(出示:一颗奇妙的钮扣。)

  15、忽然有一天,妈妈说:“约瑟,你的钮扣呢?”(出示图)你们看,约瑟吓坏了,妈妈也急坏了。同学们,起初,妈妈总要把用旧的毯子,外衣,背心扔掉,可现在,一粒小小的钮扣丢了,妈妈怎么这么着急呢?这钮扣有什么重要的呢?(学生思考,回答)

  16、约瑟找遍所有的地方,也找不到,约瑟跑去找爷爷,(可是同学们读:妈妈对约瑟说:“那颗钮扣没有了,消失了,即使是爷爷,也没有办法无中生有啊。”爷爷难过地摇摇头,说:“约瑟,你妈妈说得没有错。”)爷爷还有办法吗?(学生回答)

  17、怎么办?连钮扣都丢掉了,故事,还能怎么发展呢?你们看,(一起读,第二天,约瑟去上学。“嗯??”约瑟拿起笔来,在纸上刷刷地写着:“这些材料还够??”

  18、出示“写成一个奇妙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我们刚才阅读到的《爷爷一定有办法》。(贴书封面)这是今天推荐给大家的第二本图画书。它的作者是菲比吉尔曼。

  19、 小结:这个故事,让你读出了什么?(学生回答)

  20、这个故事,我们真的完全读明白了吗?再次阅读,你一定会有新发现。(学生回答)你看到没有,这幅图上有一个小女孩,她是谁呀?(学生思考,回答)仔细观察,是的,你看,约瑟的妈妈后来又怀孕了,生了个小妹妹。小妹妹也有一条白云的毯子,可是她却不给约瑟,而是送给了约瑟布娃娃,为什么?

  21、钮扣真的消失了吗?它掉到哪里去了?(猜猜看,讨论)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刚开始看见的那对鼠兄弟吗?约瑟的蓝色布料越来越少,老鼠一家的蓝色布料倒是越来越多了,

  22、这本图画书里还绘出了小老鼠一家的生活,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你们看,找到钮扣了吗?小结:仔细观察,展开想象,每读一遍,你都会有新的发现。其实,如果你能和阅读它的人们共同交流的话,一定还会有很多收获。大作家梅子涵给我们写了好多好多有趣的故事书,他也很喜欢这本图画书呢,你们想跟他交流一下吗?(自己读一读)让我们再来回顾爷爷那慈祥的笑容,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23、哦,原来,这本书还能——让我们感受到浓浓得亲情。 总结:读一本书,一个人读就有一个发现,两个人读就有两个发现,和读者们相互交流,你一定会有新的启发。

  四、 总结(目标:拓展阅读空间)

  今天,像大家推荐了两本图画书《圆圆的月亮》《爷爷一定有办法》。阅读绘本,要注意观察、展开想象,同时,还应该跟其他读者共同交流相互启发。其实,经典的绘本还有很多,如《爱心树》《猜猜我有多爱你》《向上跌了一跤》?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在阅读绘本中找到快乐。

  教学反思

  图画书有着非常神奇的魅力。有趣的故事,精巧的图画能深深地吸引孩子。《圆圆的月亮》是一本诗情画意的绘本,她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温馨的夜晚。窗边的少年、迷路的小狗以及迫不及待越出水面的'小鱼,虽然他们默默无语,但他们的内心都有着自己美好的祝福。月亮就像姐姐一样,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时刻关爱着我们。她用她那无私的爱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送去对亲人的祝福。在推荐这本书的时候,抓住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感受生活的美好,并适当渗透阅读方法指导,有润物细无声之感。《爷爷一定有办法》这个故事更像一首歌,重复的话语不断出现,读到后来,连孩子们也会跟着讲了,“翻过来,又翻过,爷爷拿起剪刀喀吱喀吱的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这块料子还够做?”在这样充满期待的讲述声中,迎来下一个惊喜。在这样充满期待的讲述声中,孩子们猜测,孩子们表达,更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快乐,这种快乐一点不亚于蓝色毯子的主人——约瑟。故事里的爷爷这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重复着,思考着,劳动着,缝出蓝色毯子,再把蓝色毯子变成外套背心等等。对于一个爷爷而言这么做只是为了自己小孙孙心愿的满足,为了看到小孙孙灿烂的笑容。爷爷的爱,孩子们能看到吗?其实长辈们对孩子的爱大多藏在生活里的重复中,每天的接送,一日三餐,不变的叮咛??这样的爱,孩子能看到吗?答案是肯定的。课堂上学生们诉说的爷爷为自己做的事,深深感动着每一个人。

绘本教学设计13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让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并能根据图书画面线索猜想故事情节,引导幼儿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内容。绳子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它对孩子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结合“绳子变变变”这一主题,我选择了《咔嚓》这个关于绳子的绘本,其主题趣味盎然,几乎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事情,孩子可以在图画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故事的结局幽默而又出乎意料,可以引发孩子强烈的`阅读兴趣。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画面线索猜测绳子的不同用途,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2.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幽默的情节,喜欢阅读活动。

  活动准备:绘本《咔嚓》、PPT课件、电线、跳绳、鞋带、丝带等绳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线绳,谈话引起幼儿兴趣导入活动。

  教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绳子,请你们看一看这些绳子能干什么?” (出示电线、跳绳、鞋带、丝带等绳子)

  二、播放ppt图片(绘本关键页),幼儿根据画面线索猜测不同绳子的用途。

  教师逐一播放图片,提问:“这根绳子是做什么用的?”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说出自己的猜想。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欣赏倾听。

  四、教师带领幼儿看PPT,梳理绘本故事内容。

  教师:“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这个故事里,都有些什么绳子,它们有什么作用?”

  五、请幼儿为绘本取名字,教师总结。

  六、活动结束

  教师:“今天我们看了这本有趣的绘本,认识了很多的绳子,绳子的作用真大啊!现在让我们到幼儿园里再找找看,还有什么样的绳子,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带孩子离开活动室。

绘本教学设计14

  绘本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元素,因此我尝试运用绘本设计数学教学活动。由于绘本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情境性、趣味性比较强,因此这样的数学教学活动往往更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但在运用绘本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一、把握数学元素,精准制定目标

  1.目标定位。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灵魂,同时也规定了整个教学活动的方向和范围。在制定绘本数学活动目标时,一定要提取绘本中的数学元素,并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经验,从中梳理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进行目标定位。比如,绘本《森林里的时钟》讲的是彼得兄弟分别负责拨时钟的分针和时针,但由于弟弟工作的疏忽,导致时间混乱而闹出的一大堆麻烦事。针对这个数学绘本,首先我们明确其数学元素就是正确认识时间,然后梳理出学习认识时钟、树立正确的`时间概念以及知道时间的重要性等相关的数学概念来制定其教学目标。

  2. 细化目标。如果说定位目标规定了教学的大方向,那么细化目标就是更有重点、更有针对性地对教学目标进行一一分解,让目标更加具体化。比如,中班绘本数学活动《螳螂太太的新家》预设的第一个目标是:“在感受故事情节的过程中说出各种图形,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就图形的范围来说太广,而故事中涉及的大部分是几何图形,因此我把第一个目标改为:“在听听、说说、做做的过程中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二、把握绘本内容,合理设计环节

  1.以故事情节为主线。在设计数学活动时,以故事情节为主线,即从绘本的封面开始导入,以故事为线索设计教学活动过程。比如,中班绘本数学活动《螳螂太太的新家》就运用了这种设计的方法,以“封面上有谁?”来导入,然后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巩固和认识环节:“看看,螳螂青青都做了哪些形状的家具?猜猜他还会做些什么?”;操作环节:“帮螳螂青青变变这些形状家具”,等等。

  2.以数学问题为主线。有时拘泥于绘本情节之中,可能会钻牛角尖,其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也会被大大削弱。所以在设计时不妨换个思路,以数学问题为主线,并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可能设计出的数学活动会更加有效。比如,绘本《金老爷买钟》故事内容主要为:“金老爷不停买钟挂在家里,但他每次看一楼、二楼、三楼的时钟都不一样。”该绘本通过幽默、诙谐的故事让幼儿发现和理解时间的流逝性。第一次我运用了以故事为主线的方法进行设计,但由于该绘本故事情节比较复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幼儿在错综复杂的情节中,对时间的理解还不够深。为此,我改用以数学问题为主线来设计教学环节:先让幼儿观察实物挂钟,然后讲述绘本故事后引发幼儿讨论,再选取绘本某些内容融入游戏棋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体验时间的流逝性,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适当删减和调整故事情节。虽然运用绘本进行数学教学形式比较新颖,但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说创作幼儿绘本故事需要想象和夸张,但数学概念是严谨的。因此,在设计活动时应避重就轻,对有争议的故事情节适当进行删减,确保让幼儿获得准确的数学概念。比如,绘本《蜂蜜蛋糕树》中的测量方法不够科学,比较随意,与自然测量的方法不一致。因此,在设计数学活动时我先选取了部分适宜的故事情节,然后提供多种生活化的材料让幼儿学习自然测量。

  三、把握幼儿经验,选择适宜材料

  1.来自于故事。即选择的材料与绘本故事大体相一致。比如,根据绘本故事《螳螂太太的新家》中的内容,我提供了多种几何图形,供幼儿进行操作;又如,根据绘本故事《小刺猬穿项链》中的内容,我提供了不同颜色、大小和形状的木珠供幼儿设计与制作项链。

  2.来自于生活。即选择幼儿熟悉的、生活中的材料。比如,在中班绘本数学活动《蜂蜜蛋糕树》中,我提供了回形针、吸管、纽扣等多种材料作为测量工具让幼儿进行自然测量。又如,在大班绘本数学活动《森林里的时钟》中,我提供了实物挂钟以及幼儿在园早、中、晚的生活照,让幼儿认识时间,体会时间的重要性。

  3.来自于幼儿。即选择的材料应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依据。小班幼儿喜欢具体形象的材料,而中大班幼儿则可以是实物图片和符号。比如,绘本故事《大熊的储藏室》蕴含着按特征分类的知识概念。在小班开展活动时我提供了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糖果,在中班教学时提供了一些纸制“糕点”,而在大班教学中则提供了二次分类板。

绘本教学设计15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理解绘本内容,了解生活在地底下的动植物。

  2、能根据情节对阅读内容进行大胆猜想,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

  3、能积极参加活动,感受故事幽默有趣的情节。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PPT课件,实物:红薯、萝卜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根据故事的名称猜故事内容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故事,故事名字是《啪啦啪啦—砰》。

  师:《啪啦啪啦—砰》,这个故事会讲些什么呢,请你们先来猜一猜。

  小结:根据故事的名字就能想出这么多好听的故事,你们真了不起。故事的作者写了一个什么事情,我们来听一听。

  (二)图文共读

  1、小鼹鼠搬家的原因

  提问:(1)春天来了,花儿开了,小草和大树都穿上了嫩绿的衣裳。在地洞里,有个可爱的小动物在和我们玩捉迷藏呢,会是谁呢?(让我们来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吧:大家好,我是小鼹鼠,我生活在泥土里,这里就是我的家。我们和小鼹鼠打个招呼吧!)

  (2)有一天,天空中下起了大雨,路面积满了水,小鼹鼠的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3)小鼹鼠的家被水淹了,不能再住下去了,谁来帮它想想办法?(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过渡语:我们帮助小鼹鼠想出了很多的办法,小鼹鼠也想出了一个办法,它决定去找一个新家。

  2、小鼹鼠找新家

  提问:(1)小鼹鼠在啪啦啪啦地挖洞找新家,让我们和小鼹鼠一起挖洞吧,啪啦啪啦,啪啦啪啦,突然“砰”,发生了什么事情?

  (2)这是什么东西呀,撞的我好疼啊,谁知道撞到我的是什么呀?

  小结:小鼹鼠撞到的是香喷喷的红薯呀,尝一口吧,喀嚓,真甜哪。

  3、小鼹鼠又继续向前找家了

  提问:(1)小鼹鼠又继续找家,它挖土的时候又发出了什么声音?

  (2)哎呀,好疼啊,小鼹鼠又撞到了什么?从哪看出来的?

  (3)你平常是怎么吃萝卜的`?那你生吃过萝卜吗?味道怎么样?

  (4)小鼹鼠觉得味道怎么样呢?那萝卜生长在什么地方?

  (5)原来红薯和萝卜都生长在地底下,还有什么植物也生长在地底下呢?

  小结:原来地底下长着这么多好吃的,这可把小鼹鼠高兴坏了,于是,小鼹鼠决定继续挖洞,啪啦啪啦,啪啦啪啦。

  4、继续挖洞,遇到动物大蛇

  提问:(1)咦,小鼹鼠听到了奇怪的声音,嘶嘶,嘶嘶……会是谁呢?

  (2)这是一条什么样的蛇?你觉得小鼹鼠看到大蛇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5、教师和幼儿一起完整讲述故事

  (三)完整讲述故事

  1、出示图片,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2、幼儿讲述故事

  教师:好了,我的故事讲完了,你能看着图完整讲一讲吗?如果你愿意,你可以讲给你旁边的小朋友听。(幼儿看图片讲述)

  (四)你猜,我猜,大家猜

  教师:小鼹鼠赶快逃走了,咦,接下来小鼹鼠又会遇到谁,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幼儿讲述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说出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一定还会有许多有趣的事情,请小朋友把你的想法画下来吧。老师会把它们装订成册,做成一本新书,请你讲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听。现在请小朋友回到班里,完成你们的作品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选材比较好,不仅生动有趣,而且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活动中我还设计了自主阅读环节,更是让孩子能够自己亲自翻阅书本,体验一页一页翻书的过程,不仅丰富了孩子阅读的经验而且让孩子有了动手的机会,并不是一味的坐在听故事,看图片。但是由于我的经验还不够丰富,上课时不够机智灵活,不能很好地和幼儿灵活互动,活动中我对孩子们的回答所给出的回应不够到位,对现场教学不够灵活,照搬教案等。所以我还需要继续改进,多预设一些孩子的想法,不断提高,争取更大的进步。

【绘本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绘本教学反思02-21

绘本教学计划02-25

绘本教学反思15篇03-07

绘本阅读教学反思02-13

幼儿园绘本教学反思02-13

小班绘本教案08-03

关于绘本的教案02-13

绘本《搬过来,搬过去》教学反思09-30

绘本阅读教学反思6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