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

时间:2023-10-24 16:17:3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渲、勒等生字,明确文章分为风光和人情这两个部分,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两个主要描写方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播放关于草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这样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顺势导入本课,跟随作者老舍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原。

  (二)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提问引导:

  1.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写草原的,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对草原进行具体描写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明确:本文从风光和人情两个方面展开描写。讲解生字“渲”字。板书:风光,人情,渲。

  2.朗读感悟:在学生了解本文是围绕两个部分展开描写的`之后,我会把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去朗读相应的段落,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3.赛读感悟:男女生比赛从文中选取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看看那组读得更有感情。

  (三)深入研读

  1.通过刚刚学生的朗读比赛,我们已经体会了草原的风光美,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草原,看看草原的风光与我们平时所见的有什么不同?

  明确:文中描写草原的句子,“四面都有小丘……轻轻流入云际。”

  2.这一句中说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么?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羊群比喻为白色的大花。板书:比喻。

  3.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渲染”“勾勒”体会画面感。

  明确:草原风光的总特点是洋洋洒洒的,风过草原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绿色的中国画,而不是一幅描绘细致的工笔画,这里从侧面写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4.设置承上启下的问题,在这样的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可爱的民族,他们对待客人是怎样的呢?请你找到关于“人情”描写的相关段落,勾画出草原人们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现。

  明确:草原民族的热情,迎客、吃饭、饭后载歌载舞。

  5.客人与草原民族的语言是不相通的,我们为什么能如一家人一般其乐融融呢?

  明确:草原人们的热情,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6.全班朗诵文中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明确:体会作者分别时的心情,总结全文。

  (四)拓展延伸

  搜集与蒙古族相关的资料,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五)小结作业

  画出你心目中的草原,并且为你的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2

  一、朗读引入:让我们用掌声感谢杨老师来我班,指导我们的语文学习。

  1、提前板书:"初见草原-途中迎客-包外相见-包内款待-包外联欢"

  2、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齐读"草原"。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段,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草原,去看看哪里的景色吧。(课件播放草原图)

  3、师: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把这美景读出来?(配乐读第一段)

  二、学习2-5段:

  过渡:啊!这就是草原!它"天蓝地碧空气鲜,牛肥马壮羊儿欢",就一个字"美"(板书美)。

  (一)自学:

  1、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草原里的人民,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自由朗读课文2-5自然段,读后交流。(热情、好客、粗犷、豪爽、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勇敢、质朴--)板:(人)

  2、师:多可爱的草原人,下面就让我们和老舍先生一起走进陈巴尔虎旗亲身感受一下那里的人们是怎样接待我们的吧。

  3、默读课文,找一找草原人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做一做批注。

  (二)说说你的收获吧:(最好按访问顺序说)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懂得"身着盛装、远迎宾客、骑马引路"是蒙古人民热情待客的一种方式,充分看出他们的热情、礼重。)①把"飞"改成"跑"不行。他们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看画面。学生说。(他们策马"疾"驰而来,"飞"反映了主人迎客心情迫切。)

  在读时要体现这种急切的心情。指名读。

  ②(指导比喻句。用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比喻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的蒙古族同胞。透过这一外在的美好形象,衬托出了他们那纯朴、热情、好客的美好心灵)比喻恰当使被描写的景物生动、形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建议摘抄。齐读。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蒙古包外,主客相见,作者写了三多:马多、车多、人多。说明很多人都好客。声音的嘈杂,草原的热闹,握住手不放,都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

  师:一幅好客的迎客图跃然纸上,你就想吧,怎么想怎么舒服,和谐。结合这一段内容,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这一句话。

  ①如果你是当中的一员,当时你会说些什么?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握握手,说说话,体会一下当时主客相见热闹的场面。(握手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感觉更加亲切,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②指名朗读这一段。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师:为什么说"也不知怎样的,就进了蒙古包"?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说明了什么?

  ①("盘腿坐下"给人到了家的感觉;干部、老翁敬酒说明对客人的尊重。)(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会心"是发自内心,发自心底,自然真挚的笑。)

  师:大家为什么露出会心的微笑?(笑沟通了主客的心灵,彼此的心也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②他们盛情地招待我们,同行的每个人都充满了感激之情。带着这种感情读读。指名读

  4、"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愉快的相见,盛情的款待,尽情的联欢,让主客忘记了时间。太阳已经偏西了,谁也不肯走,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怎样理解?(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夕阳西下,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相互倾诉着说离别之话。)

  师:这句话表达了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和惜别之情。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朗读这句话。

  三、总结:

  师: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夕阳西下,老舍先生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依依不舍,回味着:那里的天(明朗清鲜),那里的地(辽阔无边),那里的人(热情好客);这真是草原的天美、地美,人更美。(板书"更美")

  师:老舍先生用他亲身的经历,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美丽、和谐的大草原,那里(课件)指名接读:"天蓝地碧空气鲜,牛肥马壮羊儿欢。一路美景赛江南,主客相见笑开颜。奶酒款客手抓羊,举杯联欢君莫忘。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四、练习:课文学完了,老师这里有个阅读练习,你们感兴趣吗?

  结束:让我们再次用掌声感谢老师们来我班,指导我们的语文学习。

  板书:

  2、草原

  1.初见草原(美)

  2.途中迎客

  3.包外相见(人更美)

  3.包内款待

  4.包外联欢

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在感情诵读中,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抓住中心句,了解草原的辽阔、美丽与欢腾。

  3、认识本课11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从字里行间体会草原的辽阔、美丽与欢腾。

  2、读出自己对课文的感受与理解。

  3、学习本课写作方法,练习写作。

  【教学过程】

  一、课件引入,激发情趣。

  1、以谈话的方式带领学生轻松的走进快乐读书屋。

  同学们,你们喜欢快乐读书屋吗?这是一座神奇的小屋,走进它,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读书内容,还能展示我们的读书能力。这节课我们共同走进快乐读书屋七,来欣赏一处驰名中外的天然牧场———锡林郭勒草原,板书齐读。同学们,你们见过草原吗?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去美丽的大草原看看。

  2、教师的解说伴随着课件中优美的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

  (师)在那风光旖旎的草原上,20多条小河潺潺流过,乳汁般滋润着绿色的大地,300多个大小湖泊幽幽镶嵌,明镜般倒映着丽日,蓝天,广袤的草原一望无际,鲜花竟相吐艳,百鸟争艳,这就是美丽的锡林郭勒草原。

  3、从课题入手,学生理解“锡林郭勒”的含义。

  (师)锡林郭勒草原位于内蒙古草原上,锡林郭勒是它的名字,锡林郭勒在蒙语中的意思是水草丰美的地方。下面就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走进锡林郭勒草原去感受它特有的美吧!

  二、采用多种方式读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全篇内容。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大声读,同桌合作读,分自然段读,比赛读等,读的不通顺和含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师)请小组内的同学互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指名分自然段读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同学们读的非常认真,非常投入,请大家注意字的读音并思考:锡林郭勒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生)广阔美丽欢腾的世界

  (师)板书

  (师)刚才我们是用这些词语来概括锡林郭勒草原的特点,你能不能试着有这些关联词把这些词语连成一句话来说一说?

  (师)出示小黑板(不但,而且不仅,而且既,又)

  三、读中体会,读中感受,想象赏读。

  1、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哪个自然段具体写了锡林郭勒草原的广阔与美丽。哪个自然段写出了锡林郭勒草原是欢腾的世界?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自由读,教师适当指导读,引导学生能够进行个性化朗读。在读中体会、想象,感受草原的美。教师可以指导读、学生试读、师生评价读、学生展示读。读出自己对美妙的自然风光的感受。

  (师)你觉得哪里写出了锡林郭勒草原的广阔与美丽?

  (1)(生)读“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一句

  (师)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这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播放蓝天图片

  (生)这里的天真蓝呀!这里的草一眼望不到边!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对它的赞美的语气来读吧。

  学生试读

  (2)(生)读“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一句

  (师)你们有多大,你们就算是十来岁的孩子,站起来看一看自己有多高。是的锡林郭勒草原是草的世界,在这么深的草丛中捉迷藏,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多有意思呀!请你读出其中的情趣吧。

  学生试读、师生评价读

  (师)美丽的锡林郭勒草原绿满大地,蓝逼苍穹,这里的一切都被刻上了绿与蓝的印记,而就在这绿与蓝之中,闪烁着晶莹的光,那是什么呢?

  (生)湖水

  (3)(生)读“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一句

  (师)有多清亮呢?

  (生)清亮的可以看见水中的小鱼。可以看见水中的石子。

  (师)你能用“湖水清亮的可以————”来说一说吗?

  学生练说

  (师)难怪书上说这湖水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那就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想象把这美丽的感受读出来吧。

  教师可以指导读、学生比赛读。

  (师)这么生动的描写,这么优美的句段,你们想不想把他记住。那我们背一背试试。

  你们背的这么快,有什么好方法?交流一下。

  (生)一边想象一边背;熟读成诵;抓住重点词语。

  (师)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共享。

  3、略读第四自然段。

  (师)在湛蓝湛蓝的天空下,满眼都是绿绿的青青的野草,清风一吹,那活泼的可爱的草就会翩翩起舞,好似那绿色的海浪,那清亮的湖水就像宝镜一般。展现着灵动的画面,这就是美丽迷人的锡林郭勒草原。好似把我们带入了仙境一般,令人心情舒畅,陶醉其中,这里不但广阔而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边读边想:是因为什么才使锡林郭勒草原成为一个欢腾的世界?

  学生练说“因为————所以—————”

  (师)居住在草原上的人们幸福吗?快乐吗?生活在草原上的动物自在吗?那就让我们带着这愉快的心情读出他们的幸福吧。

  学生练读。教师指导读。分组比赛读。

  (师)从你们动情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片草原。想象你现在就是那个骑在马背上神气的小牧民。让我们用心读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课件出示(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唱,一湾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洒,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四、检查识字

  1、师出示一段文字,变色,加点的`字是本课的生字。

  草原上覆满了青草,一直铺向远方。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清香。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挥舞着鞭子,还有偶尔跑过的黄羊、撒欢的小马驹,让草原变成了欢腾的世界。

  2、同桌互读要求会认的生字,再指名认读。

  3、整体齐读这段文字。

  五、说写景色

  1、(师)锡林郭勒草原的景色令我们心驰神往,那里的野草,湖水,野花让我们感受到了草原景色的特点。那我们的家乡的景色四季分明,也非常的迷人,你能想作者一样抓住家乡景色的特点来写写吗?写写秋天的景色,可以写那些景物呢?

  (生)秋天的树,秋天的花,秋天的田野,秋天的天空

  (生)家乡的景色四季分明,我最爱家乡的秋天,最爱那一排排挺拔的杨树。

  (师)引导挺拔的杨树像什么?你在组织一下语言。读读试试。

  (生)秋天杨树的叶子黄了,挂在树上,好像一朵朵黄色的小花,飘落在空中,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

  (师)引导,挂在树上的,飘在空中的,你描述了不同形态的树叶,那想象一下落在树旁小河里的呢?

  (生)秋天到了,菊花开了,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美丽极了。

  (生)秋天的天空蔚蓝蔚蓝的,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列成一字,一会儿排列成人字,一会儿排列成大字。

  (师)你学会了积累,并已经应用的很好了。

  (生)秋天到了,稻谷熟了,金黄金黄的好像是谁在地里铺上一层厚厚的金子。

  (3到5名学生读自己写的一句话,师引导,修改,生再读,师指导读。生再读。)

  2、教师展示一段秋天景色描写的文章,读给学生听。

  秋天一来,落叶纷纷,秋高气爽,果实累累,真迷人啊!春夏秋冬看田野,最美丽最诱人的是秋天的田野。

  低处的田地里,稻谷熟了,金黄金黄的好像是谁在地里铺上一层厚厚的金子。秋波摇晃着稻谷,使沉甸甸的稻穗有节奏地波动着,好像金色的海浪。风声稻浪,如似一曲动人的乐章。

  一段大路两边长满了树。夏披棉衣冬着短衫的的树冠,身上已经单薄了许多。一阵风吹过,树叶纷纷飘荡下来,红的、黄的、花的……好像仙女撒花,又犹如千万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仰望天空,只见有一群大雁从北方飞来,又向南方远处飞去。他们排列着整齐队伍变换着阵容在空中飞翔着,一会儿排列成一字,一会儿排列成人字,一会儿排列成大字。

  山坡上,一穗穗的高梁高傲地矗立着。秋风吹来,它们象一把把胜利的火把,高兴地晃动着。

  啊,秋天的田野真美!我喜欢秋天的田野。

  3、学生交流本课收获。

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

  2.在阅读中感悟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语言的质朴。

  3.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感悟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语言的质朴。

  2.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课前,教师播放图片,学生边欣赏边感受着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题,老师板书课题。

  2.学生浏览课文,回忆: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来写草原的。

  3.教师小结并板书:景、情

  三、品读感悟,全体探究。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将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画下来。

  2.作者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才有了这样的感受呢?

  3.读中体会作者初到草原时激动、兴奋的心情。

  4.读中体会作者既惊叹,又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的心情。

  ①师创设情境,学生想象“一碧千里”的画面。

  ②找一找还有哪些句子使人感到一眼望去都是绿的?

  ③品读四句话。相机引导学生体会比喻的形象;理解什么是“渲染”“勾勒”,并想象那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

  ④体会“并不茫茫”。

  5.师小结:作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才让我们感受到草原的美丽风光。

  6.默读2—5自然段,画一画让你感受到“人情美”的句子。

  7.听音效,想象画面,感受盛装迎客的“人情美”。

  8.品味语言感受“人情美”的同时,体会语言的质朴。

  四、拓展延伸,语文实践

  1.教师导语过渡后,出示:

  夕阳西下

  难忘那;

  难忘那;

  难忘那;

  难忘那;

  ......

  2.学生每人写一句,然后四人一小组合作完成一首小诗。

  3.学生深情吟诵小诗,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六、布置作业,延伸“美”

  1.背诵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2.搜集有关草原的诗、词或文章,读一读。

  板书设计

  景

  情景交融

  草原美

  语言质朴

  情

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5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三)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二)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如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

  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我们前面学的《鸟的天堂》和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都是本组课文的示范文。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篇访问记,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认真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的,使我们读后觉得又具体又生动。

  (二)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

  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别解决。)

  (五)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

  (可以有三种分法:

  (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

  (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

  (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

  (六)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同时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绿毯、勾勒、骏马、奇丽、柔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色涌现。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疾驰、迂回、洒脱、襟飘带舞。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涩、鄂温克。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天涯、斜阳。)

  (七)作业。

  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第1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1、2段,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烈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二)体会文中比喻句的内容及作用。

  (三)了解文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四)背诵课文第1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烈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二)背诵课文第1段。

  三、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1段。

  1、默读,分层次。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分几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课文第1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课文分两层写。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3、细读、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

  (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

  (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段第1层,要求学生细心体会,认真想象。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②“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③“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涌现,轻轻流入云际。”)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可用“美丽”或“壮丽”与“奇丽”作比较,理解“奇丽”一词用得恰到好处。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

  5、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

  (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

  小结:

  祖国的草原这么美。这段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

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

  2.读懂第一自然段,领会草原的自然美,体会句中含着的意思.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领会草原的自然美,品味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交流,拓展

  1.同学们,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大好河山吗?说说这些风景名胜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是啊,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江南妩媚,塞北雄奇,就像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内蒙古大草原上去潇洒走一回。

  3.板书课题,齐读。

  4.老师来变一个小魔术(草原后加上?号)现在你再读读看,意思改变了吗?你又读出了哪些新意思?(师加上!)请你再读读看,有没有什么新感觉?(生自由谈)

  二、整体感知,理清作者叙述顺序

  1.草原之美让人魂牵梦绕,现在,赶快打开书,去读读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吧!有个问题请大家边读边想:课文围绕草原先后写了哪些内容?

  2.生充分自读思考。

  3.读后交流,师相机概括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三、品读,感悟第一自然段,体会草原的美

  1.过渡:老舍先生用他的一支生花妙笔,给我们“画”出了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景画,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欣赏优美的音乐,一边听老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并在脑海中想像画面。听完后,告诉同学们,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师配乐范读课文。

  3.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说。

  4.过渡:草原的美是如此与众不同,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的最让你心动的景色,美美地读一读,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5.生自读交流,说说文中最让你心动的景色。

  6.全班交流,师点拨引导,相机出示课件画面,图文结合理解“一碧千里”“小丘柔美”“翠xx流”等词的意思。

  结合简笔画理解“勾勒”“渲染”等词的意思。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配乐赛读,师生评议。

  8.面对如此美丽宽广的大草原,假如你置身其中最想做的.是什么?

  9.那么,我们来看看作者来到大草原的感受吧!用横线画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10、交流读后感受,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高歌”“低吟”两词的区别。

  这两种情调一样吗?如果把文中的两个词颠倒一下位置,好不好?

  11.是啊,作者陶醉了,你们陶醉了吗?让我们带着赞叹,带着兴奋,带着陶醉来朗读第一自然段。

  12.读了这么多,大家会背了吗?把你最心动的句子背下来。

  13.拓展。假如你是一位来草原寻找灵感的诗人,你会低吟一首怎样奇丽的小诗呢?假如你是一位带团游览的导游,你又会怎样向游客来宣传草原的美景呢?想一想,你是当诗人还是导游?赶快写下你们的赞美吧!

  14.生练笔。试写小诗或导游词。

  15.指名生上台读自己写的小诗或导游词,师给予热情评价。

  四、欣赏歌曲,升华情感

  同学们,虽然这节课我们没有真正去美丽的大草原,但我们已经用心感受到了那儿的风景之美。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首献给草原的赞歌,来结束今天愉快的学习。至于草原的人性之美,下节课我们再去细细品味。(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草原》教学设计01-15

《草原》的教学设计06-19

草原教学设计06-23

《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01-14

草原上教学设计04-06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设计11-19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1-30

小学语文《白鹅》教学设计02-12

小学语文《白鹅》的教学设计04-13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