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应用题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应用题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应用题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2.通过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的观点.
教学重点
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所求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能用自己的语言较简练的说出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拍手游戏.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听,教师拍手,第一次拍了几下?第二次拍了几下?问: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几倍?(老师拍两回①2下、6下.②2下、4个2下.)
2.看图填空.
(1)○○
□□ □□ □□ □□
因为8里面有 个2.
所以□的个数是○的 倍.
(2)△△△
○○○ ○○○ ○○○ ○○○
12里面有 个3.
○的个数是△的 倍.
二、新授.
1.观察讨论,初步感知.
出示例题:饲养组养了12只小鸡,3只小鸭,小鸡的只数是小鸭的几倍?
①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题中告诉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边回答题里的条件,边说自己的理解,教师按学生说的贴出实物图.
②观察实物图,看图叙述题意.理解:这道题是谁和谁比,谁是1倍?谁是谁的几倍?
③应该怎样列式解答呢?为什么?
给每个人思考时间后,分小组讨论.讨论后全班汇报,你们组是怎样想的?
教师强调:“倍”不是单位名称,得数后面不用写“倍”.
2.讨论尝试,加深认识.
动物园里有15只大猴,5只小猴.大猴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
教师:自由读题,找找题中的条件,大猴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是什么意思?
教师: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学生自己动手列式计算,指名板书.
3.反馈练习,归纳总结.
①
乒乓球的个数是气球的几倍?
②
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并说出这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
第一条的长度是第二条的几倍?
由学生口答出结果
③课堂小结:今天学习的'是什么样的应用题?这样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这种应用题应该怎样想?怎样解答?它与以前学习的知识有什么关系?(明确:这种题的特点是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4.巩固练习.
(1)口答:12里面有( )个6,12是6的( )倍.
35里面有( )个7,35是7的( )倍.
(2)学校有10个足球,2个排球,5个篮球.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几倍?
板书设计
应用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例6 题目
实物图
题目解答
探究活动
商品价格
活动目的
通过调查、整理、分析商品价格,使学生熟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活动过程
1.前期调查
去自己家附近的商场或超市调查一些商品价格.
要求:(1)商品的价格要是整元数的;
(2)商品的价格要在1??50元之间.
2.整理、分析调查数据
一号商品的价格(元)
价钱高的商品
二号商品的价格(元)
价钱低的商品
二号商品的价格是一号商品的多少倍
应用题一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通过知识迁移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题规律。
2.正确列式,掌握计算方法,准确计算。
教学重点
明确单位“1”,会列关系式。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题中条件找出和关系式中相对应的数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百分数?
2.把下列各数化成百分数。(保留一位小数)
0.75= 1.25= 0.786= 1.763≈ 0.9855≈
3.列式计算,说分析思路。
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说思路:关键句是“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也就是120人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和六年级人数相比,六年级人数做单位“1”,关系式为
已达标人数÷六年级人数
小结:这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因为所求的问题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用除法计算。关键是找单位“1”,用单位“1”做除数。
(二)讲授新课
改变准备题为例题,把“几”改成“百”。
例1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1.读题,说出例题与准备题有什么不同?百分数表示什么?(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这道题与准备题的解题思路一样吗?
2.说解题思路。(小组互说,集体订正。)
这道题的关键句是“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把问题补充完整,也就是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120人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和六年级人数比,六年级人数是单位“1”,做标准量。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120人是和六年级学生人数相比的量。
3.列关系式:
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人数÷六年级总人数
4.列式:
(板书)120÷160=0.75=75%
答: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75%。
请同学们看计算格式:通常先求出商,用小数表示,然后,再转化成百分数。
问:结果表示什么?为什么没单位名称?
(体育达标的人数与六年级学生人数是倍数关系,所以没有单位名称。)
5.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解题方法都用除法计算;不同点是最后结果,一个用分数表示两数间的倍数,另一个是用百分数表示两数间的倍数关系。)
6.解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明确单位“1”的量;找准与单位“1”相比的量,用与单位“1”相比的量除以单位“1”。)
7.过渡到例2。
百分数还可以叫做什么?(百分率,百分比。)
你在日常生活中,听到过哪些率?(发芽率,出勤率,合格率……)
求这些率有什么作用?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实行科学种田,为了保证基本苗数量,又避免浪费种子,就要先进行发芽率的试验。求发芽率就是求发芽的种子数占试验种子总数的百分之几。通常用下面的公式计算:
问:“率”表示什么?(两个数相除的商。)
师:发芽率是百分率的一种,公式本身应该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所以,要“×100%”。
例2某县种子推广站,用300粒玉米种子做发芽试验,结果发芽的'种子有288粒。求发芽率。
1.默读题,说已未知条件。
2.什么叫发芽率?(同桌互说)
3.根据发芽率公式,自己列式。集体订正。
问:结果有单位名称吗?为什么?
4.根据发芽率的公式,你们能说出求下列百分率的公式吗?(边说边投影。)
想一想:你能告诉大家一个百分率公式吗?
5.练习:第137页“做一做”。强调先写公式,再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投影)
1.一班种树40棵,二班种树48棵,二班种的棵数占一班的百分之几?(集体订正)
48÷40=120%
为什么不是40÷48?(一班是单位“1”,一班种的棵数做除数,二班种的棵数是和一班相比的量,做被除数。)
2.读题,说单位“1”;列式,说结果。
①2是5的百分之几?
(5是单位“1”,2÷5=0.4=40%。)
②5是2的百分之几?
(2是单位“1”,5÷2=2.5=250%。)
③4千米相当于5千米的百分之几?
(5千米是单位“1”,4÷5=0.8=80%。)
④20分钟是1小时的百分之几?能直接列式吗?先怎么办?
3.以小组为单位说分析思路后,个人在本上列式,集体订正。
①某村前年造林15公顷,去年造林18公顷,是前年造林的百分之几?
②某种录音机原价560元,现价是320元。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原价是现价的百分之几?
③某生产队割青草200吨,晒成干草后还有120吨。求青草的含水率?
关键要明确,青草含水重量,就是失去的水分,即:青草晒成干草后少的重量。
④某年级一班有男生22人,女生20人。女生占男生的百分之几?男生占女生的百分之几?男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分析第三问,全班人数是单位“1”,全班人数是男生和女生的总和,所以,除数就是男女生人数的和,列式为:22÷(22+20)。
问:第三问与前两问有什么区别?
⑤某区绿化环境,前年种花草200公顷,去年比前年多40公顷。前年种花种草是去年的百分之几?
小组讨论分析,谁是单位“1”,谁是和单位“1”相比的量?会列式吗?集体订正。
4.根据:“24,60”两个数编“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题。
应用题一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1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
2、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并能够正确进行解答。
3、初步学会分析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的联系,学会看线图。
4、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并能够正确进行解答。
2、初步学会分析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之间的联系,学会看线段图。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中关于两个数量之间倍数关系的语句。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小黑板、投影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知识迁移
1.出示口算卡片抢答.
2.口述算式和得数(出示投影片).
(1)3个2的和是多少?
(2)5个7的和是多少?
(3)2个5可以说成5的( )倍。
(4)3个4可以说成4的( )倍。
(数学教材本身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旧知是新授的前提与基础,新授是旧知的扩展与深化。,旧知复习是一种铺垫和前导,发挥着促进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新授内容的作用。)
3.导入新课
(1)学生摆圆片,第一行摆2个,第二行摆4个.
指导学生明确第一行摆2个圆片,第二行摆4个圆片,摆了2个4,所以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板书课题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4同类的应用题(小黑板)
郭晓翔今年12岁,刘老师的年龄是郭晓翔的3倍,刘老师今年多大年龄?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找已知条件并板书:
已知条件:郭晓翔今年12岁
刘老师的年龄是郭晓翔的3倍
求得问题:刘老师今年多大年龄?
(3)教师提示:刘老师的年龄是郭晓翔的3倍,也就是刘老师的年龄是3个12,为了加深理解,今天我们用线段图来表示题意,用一条线段表示郭晓翔今年12岁,用3个线段的长表示刘老师的年龄,教师板书并同时演示 “应用题”画线段图.
(4)从线段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刘老师的年龄是郭晓翔的3倍,刘老师年龄大,郭晓翔年龄小,求刘老师的年龄也就是求3个12或12的3倍是多少.
(5)启发学生回答计算过程,并引导学生口述解题思路.
(教学中没有运用课本上的例题,而是选择了学生与老师年龄来讲授同类的知识,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眼光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同时也为了激发聋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4.完成81页“做一做”的第2题.
妈妈买了4米白布,买花布的米数是白布的3倍,买了多少米花布?
(1)引导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通过移动投影片出示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
(3)学生列式计算.
三、全课总结.
通过学习知道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这个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四、随堂练习.
列式计算
(1)2个7相加是多少?
(2)7的2倍是多少?
(3)3个6相加是多少?
(4)6的3倍是多少?
五、布置作业.
1、小波有5元钱,小翔的钱是小波的3倍.小翔有多少钱?
2、旬阳县阳光学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倍,女生有18人,男生有多少人?
3、旬阳县阳光学校有4个篮球,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4倍,足球有多少个?
4、圆珠笔每支2元,钢笔的价钱是圆珠笔的6倍,钢笔每支多少钱?
(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我往往会费一番心思,选择一些开放性的`作业。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真管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中发现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增进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1.教师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数学学习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让学生接触社会,贴近生活,给学生生活化的练习,才能更好地使他们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运用。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形成学以致用、学为所用的思想,真正体会到学习“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逐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增强应用意识及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效率。
应用题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
2.知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口算
(二)练习(课件演示:列方程解应用题)
商店原有一些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饺子粉多少千克?
1.读题,现解题意。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
解法一:35+40=75(千克)
解法二:设原来有xx千克饺子粉。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三)教师说明:这种方法(解法二)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列方程解应用题。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1.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
1.读题,理解题意。
2.教师提问:通过读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师板书:原有的重量-卖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3.教师提问:等号左边表示什么?等号右边表示什么?
卖出的饺子粉重量直接给了吗?应该怎样表示?
教师板书: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
4.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并解答。
教师板书:解:设原来有 千克饺子粉。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5.小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二)教学例2 (继续演示课件: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2.小青买4节五号电池,付出8.5元,找回0.1元。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
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要解答这道题关键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解答。
4.学生汇报解答过程。
(三)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继续演示课件:列方程解应用题)
(四)练习
商店原来有15袋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40千克,每袋饺子粉重多少千克?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步骤呢?
四、课堂练习
(一)把每个方程补充完整。
1.小明买4枝铅笔,每枝xx元,付给营业员3.5元,找回0.3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3
2.建筑工地运来5车水泥,每车xx吨,用去13吨以后还剩7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二)列方程解答。
服装厂有240米花布。做了一批连衣裙,每件用布2.5米,还剩65米。这批连衣裙有多少件?
五、课后作业
1.图书小组原来有一些故事书,借给3个班,每班18本,还剩35本。原来有故事书多少本?
2.四年级做了3种颜色的花,每种25朵,布置教室用去一些以后还剩28朵。布置教室用去多少朵?
六、板书设计
应用题一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小学教学第二册第33--34页的例2和例3,练习九中的第1--3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几的应用题。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6道) 2、看图比多少?(2道)
二、新课
(一)教学例2
(1)出示投影片()
(2)哪个多些,哪个少些?找出同样多的部分。
(3)指出△比○多几?
(4)看33页例2,△和○图,再填空。
2、完成33页“做一做”题目
(二)教学例3
(1)读题,理解题意
(2)投影:(出示白兔和黑兔)找了谁多谁少
(3)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用减法计算
(4)对照图讲述
2、完成34页“做一做”
A、读题
B、讨论分析
C、列式解答
三、做课中课(拍手游戏)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九的第一题
2、练习九的第二、三题
3、夺红旗游戏
五、小结: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要先想: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来比较多的数是由哪两面三刀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数同样多的部分,就能算出比另一个数多的。
应用题一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学会验算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正确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步骤
学会验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验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先补条件再解答
生产小组要加工780个零件。
1、,实际用了多少天?
2、,实际每天加工多少个?
师:补条件应根据已知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来进行。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例1:玩具厂要生产3000套电动智力玩具,计划用12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50套,实际用了多少天?
⑴默读题目,想一想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⑵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⑶提问:要求“实际用了多少天?”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这两个条件都知道吗?应先求什么?
(先求实际每天的工作效率)怎样求呢?
⑷学生列式计算并要求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反馈:教师出示解答过程
请一位同学列出综合算式。
提问:这些应用题比较复杂,容易出错,所以要进行检验,你觉得如何来检验呢?
先让学生讨论方法:验算已知条件是否相同。
⑸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方法进行验算
反馈时让学生说清验算什么及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试一试
要求学生先解答,再验算。
服装厂要生产1000套衣服,计划每天生产40套,实际比计划少用了5天。实际每天生产多少套?
反馈时着重让学生自己讲解题方法及验算的方法。
3、总结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⑴学生同桌讨论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⑵指名交流
在交流中逐步出示
课本第21页方框中的内容
三、巩固练习
1、先说解题思路再列式
⑴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每天读15页,实际每天比计划多读5页。实际用了多少天?
⑵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8天读完,实际比计划少用2天。实际每天读多少页?
⑶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8天读完,实际每天比计划多读5页。实际用了多少天?
⑷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每天读15页,实际比计划少用2天。实际每天读多少页?
2、课堂练习
练一练第2、3、4、5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那些新知识?
应用题一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归一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地分析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规律;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归一应用题。
2.培养学生学会有条理有根据的进行思考,提高分析、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动脑分析、仔细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教学难点
线段图的画法及检验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课前,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调查各自所用的学习用品的价钱)
1.教师:我想买些学习用品做奖品,但是不知道哪种好,价钱又合适。正好同学们做了调查,谁愿意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如:这种钢笔很好用,每支8元。
师问:我要卖6支,需要多少钱?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一数量关系?
列式:8×6=48(元)单价×数量=总价
2.教师:刚才我看到××的铅笔很好看,他告诉我买这3支铅笔共花了4元5角,我想买这样的10支,要花多少钱呢?
此时,学生可能会答出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对的,请他说说是怎样算的;如果没有,教师则问:要想知道10支这样的铅笔要花多少钱,就要先求出什么?(单价)
根据哪一数量关系求单价?(总价 ÷ 数量 = 单价)
3.教师导入: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尝试讨论,学习新知.
1.出示例3: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买5个要用多少元?
(1)请学生自由出声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小组讨论: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并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
(3)教师提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按照题目的意思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各组汇报,全班重点围绕“线段图的画法”、“照这样计算”的含义展开讨论:
“照这样计算”即按照3个书架是75元这样的单价去计算5个书架的价钱.每个书架就是75÷3=25(元)
(5)按照刚才的思路解题.
a.每个书架多少元?
75 ÷ 3 = 25(元)
b.买5个要用多少元?
25 × 5 = 125(元)
教师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并订正:75÷3×
5 教师提问:这道题怎样检验?请检验这道题.
教师指名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第三个条件改为“ 6个、9个、12个”,问题不变,仍求要用多少元?怎样列式?为什么?
2.将第三个条件改为“200元”,问题改为“可以买多少个书架?”成为例4.
出示例4:学校买了3个书架,一共用7 5元.照这样计算,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让学生独立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重点讨论:线段图应该怎样改?这道题要先求什么?
③学生独立解题.
a.每个书架多少元?
75÷3=25(元)
b.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200÷25=8(个)
④共同讨论:怎样列综合算式?为什么要给75+3加上小括号?
200 ÷(75 ÷ 3)
⑤教师提问:这道题怎样检验?
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是什么?改为“400元”、“800元”、“1000元”,问题不变,应该怎样列式?
3.请同学们自己试做下面两道题。
①一辆汽车2小时行70千米.照这样计算,7小时行多少千米?
②一台磨面机5小时磨小麦250千克.照这样计算,磨1750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
订正:
①a.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70 ÷ 2 = 35(千米)
b.7小时行多少千米?
35 × 7 = 245(千米) 70 ÷ 2 × 7
②a.每小时磨小麦多少千克?
250 ÷ 5 = 50(千克)
b.磨1750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
1750 ÷ 50 = 35(时) 1750 ÷(250 ÷ 5)
请学生分别说说各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教师提问:比较例
3、例4和试做(3),每两道题之间的相同地方是什么?不同地方是什么?解题思路上有什么相同地方?
使学生明确:从应用题的结构上看,前两个条件相同(给出了总数量和份数),都有“照这样计算”的语句,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不同.从解题思路上看,第一步都要求出单位数量(即每份数是多少、单价、速度等),教师点题,出示课题:归一应用题.
三、巩固练习,发展思维.
1.独立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先求什么,再列综合算式.
①小林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看多少页?
②小林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全书128页,多少天可以看完?
2.在正确的.算式后面画“√”,并说出为什么.
①小明5分钟走3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家离学校720米,要走多少分钟?
A.300 ÷ 5 × 720 B.720 ÷(300 ÷ 5)
C.720 ÷ 5 ÷ 300 D.720 ÷ 300 ÷ 5
②小明5分钟走3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走 15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A.300 × 5 × 15 B.300 ×(15 ÷ 5) C.300 ÷ 5 × 1
5 (3)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下面的应用题。
某食堂4天用大米800千克,照这样计算,1600千克大米够吃几天?
四、课堂小结,质疑问难.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应用题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先求出一份数是多少)解题的思路是什么?解题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同学们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1.三年级同学在校办工厂劳动,5个同学糊了35个纸盒.照这样计算,12个同学一共可以糊多少个纸盒?
2.三年级同学在校办工厂劳动,5个同学糊了35个纸盒.照这样计算,要糊154个纸盒需要多少个同学?
教学反思:
“归一问题”实际上是数量间成正比例关系的问题。这种问题通常用算术方法解答比较简单。同学掌握了算术解法,可以巩固前面学过的常见数量关系,又为以后学习比例、函数打下初步基础,也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归一问题做了准备。归一问题是在除法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关键是先用除法求出“单位数量”是多少,然后把它作为固定不变的数量(题里一般都说明“照这样计算”),进行推算。
一种类型是求出单位数量是多少后,再求几个这样的单位数量是多少;第二种类型是求出单位数量是多少后,再求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在教学这种应用题时,小标题只要求同学口述,不必写出来。通过例题,使同学弄清怎样利用线段图把已知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在第五册是老师和同学一起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这里开始训练同学独立画线段图,为今后借助线段图这种直观手段进一步学习更复杂的应用题打下基础。根据归一题的特点,用两条线段表示较清楚。如第一题,第一条线段先表示出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第二条线段再表示5个书架用多少元。两条线段中,要用同样长的线段表示每个书架的单价。教材中突出引导同学想,要求5个书架用多少元要先算什么,弄清解答归一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单位数量(在这里具体地说是单价)。例8先分步列式解答,然后再列综合 算式解答。这是为了能跟线段图配合,便于同学分析数量关系。以后应使同学既会用分步列式解答,又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但同学做题时除了有指定要求的以外,不限制同学必需用哪一种方法解答。
第二题仍是买书架的问题,以便于同第一题的数量关系和解法进行比较。通过线段图可以清楚地看出前两个条件完全相同,只是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不同。因此解答这种 应用题的关键也是先求出单位数量(单价)。这样就可以使同学更好地掌握这种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在做完两道题之后,引导同学对两个例题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 一起点,使同学弄清它们的前两个条件相同,明确解题的关键都是先求出单位数量。
在“做一做”里,让同学仿照例题的解答方法独立完成,使同学熟悉这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为了突出解答两种归一题的第一步都要先算出“单位数量”,教材的编排注意把两种题对比出现(如第7、9、10题)。第8题通过表格形式 渗透函数思想,使同学通过解答初步体会到路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另外,还注意带着复习已学的两步应用题、口算以和混合运算等内容。 “归一问题”实际上是数量间成正比例关系的问题。这种问题通常用算术方法解答比较简单。同学掌握了算术解法,可以巩固前面学过的常见数量关系,又为以后学习比例、函数打下初步基础,也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归一问题做了准备。归一问题是在除法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关键是先用除法求出“单位数量”是多少,然后把它作为固定不变的数量(题里一般都说明“照这样计算”),进行推算。
应用题一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我们解答过许多应用题,有一步计算的、也有两步计算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答较复杂的应用题,并归纳出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检验的方法。
教师板书:应用题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1
例1.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题
(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意?如何分析数量关系?
(3)怎样分步列式?怎样列综合算式?
(4)怎样验证是否正确?
2.汇报讨论结果
(1)课件演示:一般应用题1(出示摘录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及线段图)
(2)提问:要求剩下的平均每天做多少套,要先求出什么?后3天做了多少套怎么求呢?已经做的套数怎么求?
(3)学生列式
分步:75×5=375(套)
660-375=285(套)
285÷3=95(套)
综合:(660-75×5)÷3
=(660-375)÷3
= 285÷3
= 95(套)
(4)教师小结检验过程。
方法一:按照原来的题意,依次检验每一步列式和计算是不是对。
方法二:把最后结果当做已知数,按照题意倒着一步一步地计算,看结果是不是符合原来的一个已知条件。
3.规纳概括
(1)课件演示:一般应用题2
(2)教师提问:这四步你感觉你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哪一步上?哪一步最重要?
(3)小结:解答应用题时,我们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解题意上,因为解题思路是根据题意确定的。第二步是最重要的`,它决定着思路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一)四年级和五年级要给500棵树浇水,四年级每天浇50棵,浇了4天;剩下的由五年级来浇,浇了5天。五年级每天浇多少棵?
(二)李小胜拿3.2元钱买文具,买了4支铅笔,每支0.6元。剩下的钱买图画纸,每张0.2元,可以买几张?
(三)新丰农具厂赶制540件农具,前10天平均每天制32件,余下的要在5天完成,平均每天要制多少件?
(四)一个装订小组要装订2640本书,3小时装订了240本。照这样计算,剩下的书还需要多少小时能装订完?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出示不同算法,请同学讨论是否正确。
四、质疑调节
1.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审题除了以上方法外,还有什么方法检验呢?解答应用题为什么要检验?(讨论)
五、课后作业
(一)学校买来280千克大米,计划吃7天,实际每天比计划少吃5千克,这批大米实际吃了多少天?
(二)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大车从甲地到乙地计划行6小时,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行10千米,实际几小时到达?
(三)装订小组计划装订一批书,每小时装订180本,10小时可以装订完。如果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装订20本,几小时可以装订完?
六、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点评:
该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是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审题,用摘录条件和问题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进行分析,在条件和问题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找到解题思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探究活动
猜两位数
活动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方法
表演前请观众心里想好一个两位数,再请观众将自己想的两位数乘167,然后加上2500,请观众把最后得数报出来,表演者就知道观众心里想的是哪一个两位数。
例如:观众想的是59,他按规定计算出
59×167+2500=12353
表演者根据报的得数计算
53×3=159
于是就知道观众想的是59.
活动过程
1.教师进行表演
2.学生探讨其中的奥妙
3.学生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游戏。
【应用题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设计:《连除应用题》12-03
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03-07
《图文应用题》教学反思08-29
《连乘应用题》数学教学反思08-07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11-25
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05-02
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06-13
《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范文06-21
知一教学设计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