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优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目标】
懂内容,清结构,品人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
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看做一代宗师,被尊称为“诗圣”。
资料助读:
茅屋:安史之乱后,杜甫颠沛流离,到处奔波,后来流寓成都,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终于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丧乱:“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唐王朝从盛至衰的转折点。
二、读出歌行体的味道
1、读好七言句的节奏
“歌行体”诗是古体诗的一种,从汉乐府诗歌发展而来,多为七言,形式自由。七言诗的朗读节奏为“二二三”式,具体节奏应根据句意来确定。
2、读好长短句的节拍
如: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
如: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三、读清诗歌的思路
多角度理解课文思路:可从“概说段意”、“作者心情”、“文章结构”的角度来理解全诗。
请同学们将全诗划分为四个层次,理清诗歌的思路:
预设:①运用一系列动词写出风势之大,受害之重,诗人好不容易盖起的茅屋遭遇不测,怎不令人万分焦急?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
②诗人从主观感受写顽童的行为,诗人如果不是十分穷困,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十分穷困,也不会冒着狂风抱那些并不值钱的茅草,原来,“四海皆穷困”!这也为作者结尾的抒怀埋下伏笔。
“叹息”一词,诗人自己风吹屋破,无处安身,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却分明联想到类似处境的无数穷人。
③“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情此景烘托诗人黯淡的心情和艰苦的家境,诗人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繁的国家,真是彻夜难眠啊!
④直抒胸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一泻千里!这是诗人痛苦生活中迸发出来的激情和希望,实在难能可贵!通过描写诗人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悲苦,表现整个社会、整个时代的苦难,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激动着我们每一个读者的心灵。
“呜呼”一词表明诗人情感达到了顶峰,且歌且叹,古代文人认为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已经不容易了,可是我们的大诗人杜甫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博大的胸襟和高尚的情操,那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概说段意。抓住关键词“苦”。
苦境——处秋风破屋的苦境
苦叹——抒对己对人的苦叹
苦夜——熬屋漏沾湿的苦夜
苦心——表苍天可鉴的苦心
2、体会心情。感受抑扬曲折的情绪变化。
写诗人焦急的心态
写诗人气愤的心情
写诗人凄苦的心境
写诗人高尚的心灵
3、理清结构。学习灵巧多变的技法。
起——开门见山,写秋风破屋的情境
承——承接一笔,写茅草被抢的叹息
转——情景交融,写长夜沾湿的苦痛
合——卒章显志,写忧国忧民的情怀
四、读出诗人的情怀
1、这首诗叙说的是一个表现诗人穷困和痛苦的故事,一个表现穷困诗人的高尚情怀的故事,请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诗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茅草破屋的狂风面前,他是一个无可奈何心情愁苦的人;
在公然抱茅的顽童面前,他是一个万般无助内心痛苦的人;
在床头沾湿的漏屋面前,他是一个饥寒交迫心中悲苦的人;
在忧国忧民的思虑面前,他是一个胸怀博大激情奔放希望崇高的人。
2、小结:诗人之心,与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息息相通。正因为忧国忧民之心,最终形成了杜甫的“沉郁顿挫”的诗风。
五、结束语
诗为事作,屋凭人传。如今成都的杜甫草堂仍在,草堂前鸟语花香,草堂后松翠竹青。那闻名遐迩的杜甫草堂,就是停泊在历史长河里的一叶小舟,如今在“广厦千万间”的画面上风姿卓立,成为精神世界中的辉煌圣殿。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优秀2
【教学目标】
1.朗读,感知诗歌基本内容。
2.理清诗歌结构,拟写小标题,品析诗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和崇高情怀。
【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诗歌结构,拟写小标题,品析诗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和崇高情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那年春天,茅屋刚刚建成,杜甫写下这首《梅雨》诗;这年秋天,茅屋为秋风所破,诗人再作诗一首,(板书课题)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展示)。
二、出示目标
三、朗读,知内容。
(一)字正腔圆读诗
(二)赏读课文,与诗人同行
再读课文,将你所读的每一段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来。
预设事件:
1.秋风破屋(风吹屋破,秋风卷茅,茅草散失……)
2.群童抢茅(群童抱茅,抱茅入竹,呼唤不得……)
3.屋漏难眠(夜雨屋漏,屋破雨漏,娇儿受冻……)
4.期盼广厦(广厦庇寒,祈求广厦,思得广厦……)
诗的第一节赏析并指导朗读。
1、作者用哪个词语来描写秋风。
2、“卷”和“吹”相比较,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哪个词更好。
3、后面的动词还有哪些。其用法有什么好处。
诗的第二节赏析并指导朗读。
面对群童抱茅,杜甫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他是怎么做的。最后结果如何。
诗的第三节赏析并指导朗读。
1、茅屋被风吹破之后,最怕什么。
2、文中的哪两个句子表现了作者的这种痛苦难眠的心情。
诗的第四节赏析并指导朗读。
漫漫长夜,作者无法入眠,他在想什么。
(三)探究,寻找不合理之处
1.本首诗有一些不合常理之处,试着找出来探究。
2.学生试着根据提示找出不合常理之处,结合字词具体分析研究。
提示:不合常理的人群
不合常理的情怀
3.学生讨论找出不合常理之处。
不合常理的人群——儿童
①儿童本该有的状态使什么样的.。
PPT得出结论:儿童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活泼可爱。
②诗歌中的儿童形象是怎样的。
A群童
被迫“做贼”去抢茅草,实属贫穷至极的无奈选择。
B娇儿(出示链接一、链接二)
③体会作者情感:
作为一个父亲,杜甫面对孩子忍饥挨饿甚至被饿死的境况,他的内心会是怎样的情感。
学生探究得出结论:难过、伤心、悲痛……
④由天灾读人祸
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安史之乱唐朝的黑暗腐朽没落的社会制度
不合常理的情怀
如果你是杜甫,如果上天可以满足你一个愿望,你会有什么愿望。
(希望有房子住,希望能够吃饱穿暖,希望能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杜甫在身居破屋的情况下,有怎样的愿望呢。
(朗读诗歌的主旨句,体会作者的博大胸怀:
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得出结论:诗人有博大、无私、伟大……的情怀。
(四)拓展,体会不同的情感。
补充同类诗歌,比较赏析。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温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五)小结:如果一个人只抒写自己生活的贫苦,这是“小我”,但如果自己生活贫苦却不以为意,关怀着天下寒士,这就是“大我”。这也是杜甫被称为“诗圣”的原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杜甫的诗风,体会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境界;
2、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师介绍本诗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杜甫生于盛唐,长于安史之乱。写此诗前,诗人刚刚结束了动乱、贬谪、流亡的生活,在成都浣花溪畔经求亲告友才盖起一所草堂赖以栖身,不料又遭风袭,凄风苦雨之夜,诗人百感交集,遂吟此诗。
二、朗读(师范读、生自读):
1、注意语调、节奏、重音和感情;
2、注意个别字词的读音。
三、诗歌内容简析:
1、自读讨论后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前三节的内容(提示:前三节所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写了哪几件事?)[秋风破屋、群童盗茅、破屋漏雨]
2、诗中倾注了诗人何种感情?(自由发言)[焦急、无奈、叹息、痛苦等]
3、延伸:素质教育的推行,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学习更多的内容,也调动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还记得他们曾赋予孔已己“诚信君子”,范进“执着学子”的美誉。我就想借此机会测试一下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于是提问:假如生活中的你也遇到了类似杜甫这样的遭遇,你会怎么做?你认为诗人会怎么做?(有些学生的回答令我吃惊,甚至有些措手不及。他们的选择是“自杀”。听到他们如此脆弱的答案,我有几分心酸,又有几分震撼,于是就借此机会组织学生对这个问题展开了一场辩论。以下是辩论的有关内容。)
辩论双方:自杀派(甲方)和求生派(乙方)
辩论要求:陈述理由阐明本方观点,批驳对方观点。
精彩辩论实录:
甲1:一个人的力量相对于整个黑暗社会而言无疑于沧海之一粟,社会的变故,自然的无情已经让人不具备生存的条件和希望,与其苟且偷生,不如一死了之。
乙1:的确,一个人不可能改变社会,但是社会是由无数人组成的。面对社会的黑暗和黑暗的社会,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会迎来光明,历史上这样的例子还少吗?相反,如果人人畏惧困难,害怕挫折,个个都不“苟且偷生”,一死了之,我们岂不还在夏桀的皮鞭下饱受煎熬?
甲2:你能挡住暴雨?你能阻止狂风?你能为无米之炊?你能空手起家?你忍心看着一家老小忍饥挨饿?你不能,那活着还有何意义?
乙2:你虽不能抵挡狂风暴雨,但你可以凭自己的努力重建家园。古代愚公尚有移山精神,更何况生在新世纪,长在阳光下的我们!杜甫不会选择自杀,因为如果自杀,他就不是杜甫;如果自杀,早在多年前,他有太多的机会,太多的应该。
甲3:据某报纸报道:内蒙一女同学因老师对其错误核实不准,为维护“尊严”自杀;陕西一学生因估计自己中考成绩不好服毒自杀;另有某学生因与同学发生矛盾轻生;某中学生因父母的一顿批评自残等等。这些同学的境遇和杜甫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下,他们尚且如此,所以我认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有很多脆弱之人都会做此了断。
乙3:不错,在生活中我们是听说一些学生因一些生活小事不如意而轻生,但这种情况毕竟寥寥无几,而且有很多人事后都为自己的一时冲动后悔不已。请问对方:你认为他们这样做对吗?如果人人遇到挫折都选择轻生的话,那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还能有几个生灵?我认为:畏惧困难是弱者所为,逃避挫折是懦夫之举。请问各位同学,有谁甘做懦夫呢?
……
师小结:生命之价值不在于你成功地做了几件事,而在于你尽心尽力地做了几件事。在实际生活中,拥有挫折是一笔财富,经受挫折是一种磨练,战胜挫折是一种成功。在有些时候,人活着需要勇气,而创造活着的机会则需要勇气和智慧,生命之可贵就在于用心去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很多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懂,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所以人生真正的意义在于懂得的过程。为此,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生命吗?(教师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为这场精彩的辩论,更为这节终生难忘的教育课)
(趁机反馈)提问:这场辩论对你有何启示?(自由发言)
生1:懂得了生命的可贵。
生2:知道如何面队生活中的挫折。
生3:明白有阳光的日子真好!
生4:无论如何,我不会轻生。
生5:努力就有希望。
生6: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生7:笑迎困难!
生8:珍爱生活!
生9:善待生命……
4、遭遇这些之后,诗人杜甫究竟会作何感想?请速读第三节,用自己的话(或原文)回答。[由己之苦到大抒忧国忧民之情,感情得到升华。原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四、小结:
1、朗读训练
2、背诵
3、主旨及主旨句
4、启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反思02-1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反思9篇02-16
《水乡歌》教学设计04-06
数字歌教学设计01-09
对韵歌教学设计04-23
《水乡歌》教学设计08-04
《长恨歌》教学设计07-25
拍手歌教学设计03-06
《拍手歌》教学设计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