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1
文本解读:
本组的专题是“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童话进行学习,并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而同步教材的拓展性阅读也安排了八篇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童话,而在此次的群文阅读中,根据学生实际以及童话的不同特点,安排了《鹿树》、《最棒的还是我自己》、《小青石》这三篇风格迥异、揭示的中心各不相同的作品。《鹿树》是要我们感受一份温馨的关爱;《最棒的还是我自己》是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出除了感受童话的乐趣之外要学会树立自信;《小青石》一文让孩子们通过阅读和小青石一样感悟人生的真谛是平凡也是一种快乐,只要我们做的事对别人有意义。同时让孩子们再次走进那奇妙的童话世界,去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在童话的世界里尽情地徜徉、幻想……从而更喜欢童话这种文学体裁。
设计理念:
本节课属于童话阅读的进一步拓展阅读指导课,这种课型就是根据学生的基础与阅读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原来的一节课只读一篇文章,甚至是两节课学习一篇文章的.精读到一节课进行多篇的阅读,并通过进一步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读书能力和习惯。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及故事中人物的认识,交流读书的方法,师生一起总结阅读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进行阅读。
(1)在童话故事的阅读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从课题质疑、猜故事入手从而激起孩子阅读童话的热情,从而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2)让学生在童话推荐活动中了解更多有趣的童话故事,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童话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3)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读懂童话,掌握读懂童话人物和道理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多篇纸质打印的童话故事。
3。学生《阅读记录表》。
教学目标:
1.复习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课文《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童话故事内容及通话特点。
2.指导阅读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鹿树》、《最棒的还是我自己》、《小青石》童话故事,了解童话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组图片(出示课件本组课文中的插图)看看你们能不能一看就说出这篇文章的题目?
2、这些童话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你发现这些故事的共同特点了吗?(学生回答童话所表达的道理,并归纳童话的特点。)
3、童话这么有趣,你能写一篇童话吗?(教师归纳:只要赋予你身边的事物生命、思想并展开幻想,你也能写出有趣的童话。)
4、我们用“从课题进入”的方法来再一次走进童话。(出示课件童话故事题目)相信通过同学们的阅读和交流,会进一步了解和喜爱童话!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课文《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童话故事内容及童话特点和写作要求,激发学生阅读童话兴趣。
二、师生共读阅读童话
(一)、从童话故事的题目,你以为这些童话可能写谁和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
“课题进入法”可以从各个方面调动思维想象能力,学生充分利用所掌握的童话特点、童话写作方法,针对课题进行幻想童话故事内容。如果学生所幻想的童话故事和要阅读的童话故事相同,则阅读就达到了要求。反之学生又多掌握一个童话故事。
(二)、教师下发阅读材料、学生《阅读记录表》,强调阅读注意事项,提出要求。
1、了解童话故事内容,对比和自己之前想象的童话故事是否相同。
2、读了这些童话故事,你想说什么,有哪些收获?
3、学生阅读,并填写《阅读记录表》。
(三)、检查学生阅读情况
1、现在请大家和同桌相互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的。
2、教师收集三篇《阅读记录表》投影到屏幕上,学生自由发表和这几位同学不同的见解。
3.这几篇童话里你最喜欢哪一篇,说说主要内容?(生交流,师引导)。
《鹿树》──温馨关爱(一只奔跑的鹿,为什么会变成一棵会跑会跳会唱歌的树呢?)──美好的向往。
《最棒的还是我自己》──充满自信(从小木偶变成橡皮泥小人、陶瓷小人、水晶小人和变回自己的经历中,你想说什么?)──拟人化描写。
《小青石》——服务他人(两块被山水冲到岸滩的小石头,有着不同的理想,他们各自的理想是什么呢?后来,小青石的理想有什么变化?)——树立理想。
设计意图
学生利用教师在教学中教给的阅读方法和学生《阅读记录表》要求,阅读童话。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四)、片断分享、精彩赏析
孩子们,读了这三篇童话,老师相信肯定有一些地方打动了你们的心,能谈一谈或者讲一讲,然后告诉大家为什么吗?(提个小小的要求,在汇报之前,请你先说,说是哪篇文章的什么地方。)
1、《最棒的还是我自己》
“最棒的还是我自己,”小木偶对自己说,“因为我不怕摔,不怕晒,我还能游泳。”针对这句话你想说什么?
2、《小青石》
“一年又一年,不知过了多少年,不知有多少万人踏过这块小青石。有时候是布鞋在它上面跳过,有时候是草鞋在它上面跑过,有时候是皮鞋在它上面走过,有时候是赤脚在它上面踩过。小青石看见了许多许多人的脚,它觉得非常快乐。”它为什么觉得非常快乐?
3、《鹿树》
(1)、树根说:“鹿小弟,我原一是一棵树。树被伐走了,只剩下根留在这里。可是,树给一只小鸟许过愿,答应它明年春天一了,鹿树上做窝下蛋孵娃娃。可是,树没有了……”树根非常伤心,他天天为了小鸟担心,担心什么呢?自己,(补白)
(2)、一只奔跑的鹿为什么会变成一棵会跑会跳会唱歌的树?(引导学生探究,鹿的美好愿望,美好的心灵)
设计意图
体会意义,加深印象
(五)、学生总结所得,学生推荐童话。
板书设计:
童话特点
拟人化描写 《最棒的还是我自己》——————充满自信
丰富的想象 《小青石》———————感悟人生
美好的向往 《鹿树》——————温馨关爱
设计意图
板书的设计重在简洁、明了。了解通话特点的同时知道童话蕴含的道理。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仔细观察、展开丰富想象表达感受的方法;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练笔等形式积累语言。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主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重点:
1.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
2.分享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交流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群文阅读,养成阅读习惯。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
《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
2.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同步阅读教材:
《倾听鸟语》《和树谈心》《落叶》《密西西比河风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出示插图,引出主题──感受自然。
同学们,在上周的学习中,老师带领大家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了它无穷的魅力。今天,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一起再次走进这个美丽的世界。(出示课件)这是知识树,也是一棵大自然之树,相信通过我们精彩的阅读展示,会让这棵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二、回顾旧知,引入主题。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这组课文插图。(出示课件:本单元四篇文章插图)从这四篇课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生:《山中访友》一文中,山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清风鸟儿都是我们的朋友,走进山中,我们会感到无比的亲切、舒服,就像去拜访一位久违的老朋友,特别亲密。
师:是啊,大自然就如我们亲密无间的朋友。(板书:亲密无间。)
生:读了《山雨》,我仿佛欣赏到了一场山雨音乐会,“叮咚──叮咚──”余音袅袅,韵味无穷。
师:说得真好!山雨的确是韵味无穷。(板书:韵味无穷) 生:我走进了草虫的村落,这里真是一个神奇有趣的世界,它们勇敢、勤勉、热情,让作者流连忘返。
师:这真是一个别样的情趣盎然的世界!(板书:情趣盎然) 生:《索溪峪的“野”》给我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里山野、水野、物野、人野,犹如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
师:是啊,来到野性十足的索溪峪,连人也变野了。(板书:野性十足)
三、进入群文阅读,片断分享与精彩赏析.
1.《倾听鸟语》
(1)学生自由读第一篇《倾听鸟语》。想一想:为什么说“鸟语是世间最美的语言?”
(2)学生默读并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3)生分享精彩片段,谈自己的感受:
①. 我太向往乡村生活了!你看,乡下到处是树,到处是鸟,黄鹂、布谷鸟、云雀、……聚集在一起举办着“音乐会”,真热闹!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音乐会的盛况吧!(指导朗读,表现场面的热闹和鸟儿的欢畅。)(板书,悠然动听)
②. 读了第三自然段,我心里真难受:“梧桐树被砍了,清脆如洗的鸟声成了记忆里的一个遥远的梦,只能偶尔看见几只鸟儿惊恐地从城市的上空飞过。”从“惊恐”这个词语中我体会到了什么?(鸟儿的孤单、无助和害怕。)城市的环境遭到了破坏,鸟儿们失去了美好的家园,真让人痛心啊!
(4)发挥想象。
师:孩子,你真会读书!从“惊恐”二字能设身处地体会到鸟儿的心情,感悟到鸟儿的心声。它们为什么惊恐? 生交流,预设:
①.梧桐树被砍了,鸟儿们无家可归了。
②.城市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鸟儿很害怕。
③.有些人要捕鸟,鸟儿的生命经常会受到威胁。
……
(5)读一读 :请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读出鸟儿们前后不同的境遇和心情来。(开始的欢快热闹,后来的害怕悲伤。)
(6)说一说。
如果你是其中一只鸟儿,你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呢?
展开想象,交流──
我多么怀念在乡村的日子呀,和伙伴们朝夕相处,无忧无虑…… 人类呀,我们希望能与你们和平共处……
我们只要有一处小小的栖身之地就满足了……
师小结:是呀,我们多么希望无论在乡村或城市,都能看到鸟儿展翅飞翔,都能听到鸟儿的欢唱,因为──鸟语是世间最美的语言!
2.《和树谈心》
(1)想一想:我们真的能和树谈心吗?文中的人物是怎么和树谈心的`?(学生交流)
(2)学生默读并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3)说一说:
师:孩子们,现在老师就是一棵树,愿意倾听你们的心声,你的快乐、烦恼、都可以向我诉说,现在拿起你的笔,把你的悄悄话写下来吧!
师总结:只要用心、用情,我们就能和树谈心,与它分享我们的酸甜苦辣,成为知心的朋友。(板书:倾听交流)
3.《落叶》
(1)想一想:《落叶》一文给我们描绘了北国和南国不同的叶落情景,你喜欢哪一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 生交流)
(2)找出相关语句,并用笔画一画。
(3) 说一说,你喜欢哪一种?
①. 我喜欢北国“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壮观景象。开始是金蝴蝶般的 几片,紧接着便是沙沙哗哗的金红的阵雨,然后就如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毡,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
师:说得真好!请男孩子用朗读来给我们呈现这副金秋落叶图吧!
②我喜欢万木争荣的春天里,新叶在歌唱,老叶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从树上飘然而下的情景。没有悲戚,没有寞落,化作玉露琼浆,滋润着新叶的生长,默默无闻却又有情深意长!
师:你从字里行间里读出了落叶的精神和品质,真会读书!那请女孩子用朗读来赞美无私奉献的落叶吧!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3
【教材说明】
本组教材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排的。在《语文》课本上安排了4篇课文:《称赞》、《蓝色的树叶》、《纸船和风筝》、《从现在开始》。结合本学段孩子的特点,我选择了《称赞》、《蓝色的树叶》、《纸船和风筝》、《真正的朋友》《朋友》《萤火虫找朋友》六篇文章组成一组群文进行教学,着意从“真正的朋友”这一话题入手,让学生初步学习同一话题下的一组文章的阅读方法,领悟内容,学会在生活中与他人相处的技能,如何牢固自己与朋友之间的友谊。考虑到二年级的孩子识字水平有限,阅读能力也不高的具体学情,我把课文《称赞》、《蓝色的树叶》和《纸船和风筝》作为导入,通过故事内容的回忆,引出“真正的朋友”这一话题,小结三篇课文的主题,让学生初步明白:真正的朋友应该学会真诚的赞美对方;真正的朋友应该在需要帮助时及时帮助对方;真正的朋友还应该学会宽容、谅解对方。通过这一话题的分析,让学生带着这样的认识,阅读资料,整理分析,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真正的朋友,并学会与朋友相处的方法。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在教学本组教材时,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每个教学
环节,都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因为是二年级的学生,如果完全按照“群文阅读”的模式开展,学生在一节课内根本就不能完成指定的阅读量,所以,我用学生学过的课文作为“群文”的一部分,引出议题,重点让学生学习在议题的指导下,自主发现的阅读方式。这样的处理,既巩固温习了课内知识,并让知识一体化,又调动了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发挥这些故事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课堂上给学生搭设“自读自悟”的展示平台,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探讨自主阅读过程中的困惑。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称赞》、《蓝色的树叶》、《纸船和风筝》
2、课外阅读文章《真正的朋友》《朋友》《萤火虫找朋友》
【教学重点】
1、对“朋友”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分析身边的朋友,自查自己与人相处时的行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及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ppt附后)
2、阅读材料单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能来给你们上课,我非常高兴。先来
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李杨,你们可以叫我——李老师。现在,你们已经认识了我,而我也知道你们是二年级班的孩子。那就让我们从这节课开始成为朋友,好吗?
朋友——一个让人感到温暖的词语。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
朋友,困难时,离不开帮助我们的朋友;悲伤时,离不开安慰我们的朋友;高兴时,离不开与我同乐的朋友??这节课,就让我们以“朋友”为话题,走进课文,体会什么是“朋友”,该怎样与朋友相处?
【设计理念:通过谈话揭示本节课的主题,营造读书交流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主题回顾
1、在我们课本的.第五单元,也写了关于朋友的故事,他们
是谁呢?我先来考考大家。(ppt展示)。
对,他们分别是:小刺猬——小獾、李丽——林园园、松鼠
——小熊,他们出自第五单元的课文《称赞》、《蓝色的树叶》、《纸船和风筝》。
同学们说得真准确,看来课文学得很认真。那我们现在就来
回忆一下这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用简短的词语来概括它们的主题。
2、生根据课文自由回答。
3、根据生的回答情况,引导生概括课文的主题。
《称赞》──真心赞美;
《蓝色的树叶》──互帮互助;
《纸船和风筝》──宽容谅解
同学们理解得很好,通过这几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才
是真正的朋友,学生练习用这样的句式说话: 《称赞》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真正的朋友应该会真心地赞美对方;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真正的朋友应该互帮互助; 《纸船和风筝》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真正的朋友应该学会宽容谅解对方。
【设计理念:本环节旨在通过回忆课文内容的方式,帮助学生快速提炼出共同的主题,并引导学生学会总结、概括。】
三、课外阅读
生活中,我们身边都不缺少朋友,一个、两个甚至更多个,但谁是我们真正的朋友呢?学了这些课文,我想同学们一定已经有了一把衡量好朋友的“尺子”,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把“尺子”一起再来找寻真正的朋友。
1、打开资料,阅读资料里的故事,要读通顺,理解故事主要内容。
2、边读边按照“阅读指南”上的方法进行批注或勾画。(ppt)
3、交流汇报:(练习用下面的句式回答:)
我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了真正的朋友应该 。
【板书设计】
真正的朋友
课 内 课 外
会真心称赞 会用行动帮助,而不是说大话
会互帮互助 会记住朋友的好,忘记朋友的伤害 会原谅对方 会真心替朋友着想,及时帮助朋友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4
主题:《母爱无形》
组文:《慈母情深》《秋天的怀念》 《母亲的蒲公英》《血色母爱》 执教教师:陈世凯
单位:金沙县第二小学 时间:20xx年11月25日
课题:母爱无形
教学目标:
1.通过快速默读、浏览、跳读、品读交流与分享等方式感受不同的母爱表达形式;
2.通过群文阅读训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
3.学习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外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1.群文组合;2.教学PPT。
学情分析:
五年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具备一定的快速阅读能力,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句段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本堂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多文本对比阅读的意识,通过综合对比感受母爱的各种形式,体会母爱可能平淡无奇,可能动人心魄;可能平静如水,可能汹涌澎湃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1. 出示温馨的一家人图片,学生说说感受创设情境。
2. 以“父爱如山,母爱似水”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范文引路,指导学法
1. 指名说说课文《慈母情深》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 分享自己最受感动的`句段,谈谈字里行间中母爱表现在哪里?教师相机板书关键词语:母爱是( )。
3. 小结:课文通过任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表达感情。
三.明确要求,分组阅读
1.根据之前的学习方法出示阅读要求,指名读,明确;
2.学生分组阅读,教师深入进行个别辅导,了解学情,及时调控。
四.交流分享,感受母爱无形
1.指名分享读书收获:
(1)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2)哪些句段最令我感动,为什么?
(3)作者怎样表现这种母爱的?
2. 总结:母爱本无形,也许平凡的让人不察觉,也许伟大的感动天地。它就流淌在字里行间,在妈妈的举手投足之间。需要我们好好去品味,去感受。
五.诗歌欣赏 推荐阅读
1.欣赏《游子吟》 流行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
2.推荐阅读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5
1、读准音
(1)老师先将“窝、坡、我”三个字的音节写上,“O”用红笔。
(2)让学生反复读这三个字,体会哪部分是一样的。
(3)认读(如果学生读不准,师示范读音)。
(4)学生练习发音(公鸡高唱O、O、O,唱出太阳爬山坡)。
(5)练读四声
(6)跟老师说一说:ō,我知道了,ó:我不明白,ò,哦,我懂了。
2、认清形
指导学生看书中小男孩想到的鸡蛋和小球的形状正像韵母“O”的字形。
3、指导书写
(1)找一找,O的家在哪儿?
(2)师范写(O占中格,从中格的左上起笔,写在半圆碰二线、三线,连接成圆,一笔写成)。
(3)学生模仿,跟老师书空。
(4)学生练习,师巡视,注意个别辅导。
四、创设情境,巩固o的四声
1、教师当哑巴,做o的口形不发音,用手比划o的四声手势,请孩子发音。
2、可以做“哪个读音不见了”的游戏。即把带调的字母都列出来,任意捂住其中某个让孩子猜。
五、指导书写,端正姿势
1、孩子观察o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2、o的`写法与零的写法一样,抽一名孩子上台在黑板前写。
3、师生评议,教师再示范写o,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要领。
4、孩子练习写字母.执笔前看看“跟我学”,学习握笔写字的正确姿势。
5. 利用展台展示,比比谁写得最好。
六、学习儿歌
1、看书中的儿歌,看哪个小朋友最先在儿歌中找出红色的单韵母o。
2、教师示范读儿歌。
3、孩子跟着教师读儿歌.可加以拍手打节奏或配以动作读,增添孩子学习兴趣。
七、总结教学,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单韵母o,读准了o的四声,能在四线格中书写,掌握了正确的拿笔.写字的姿势,小朋友还创编了许多精彩的儿歌,收获可真多啊!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6
展示课型:群文阅读课 单元主题:父母的爱 议题:如何通过生活琐事的对比写法突出母爱。 一、导入:(2分钟)
同学们,关于母爱是个永恒的话题,她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是一部永远拍不完的电影,她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欣赏、去品味、去敬仰。今天“群文阅读课”我们要欣赏三篇文章。第一是梁晓声的《慈母情深》,第二是林夕的《母亲的存折》,第三是毕淑敏的《孩子,妈妈为什么打你》。看这三篇文章怎样表现母爱的。 二、读文(18分钟) (一)读《慈母情深》 1.简介梁晓声。
2.自主默读文本,用双色笔标注。你读出一个()的母亲。 (1)通过哪些事例表现母爱的? (2)表现母爱的关键句子,简单批注。 (3)解读我被母爱感动的关键词(鼻子一酸) 3.阅读展示
(1)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2)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4.迁移训练
……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我的母亲。 ……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 (二)读《母亲的存折》《孩子,妈妈为什么打你》
读懂母爱的又何止梁晓声一人,用同样的方法再读林夕的《母亲的存折》和
毕淑敏的《孩子,妈妈为什么打你》,你又读出一个()的母亲。 (1)通过哪些事例表现母爱的? (2)表现母爱的关键句子,简单批注。(3)解读我被母爱感动的关键词 (三)列表格,梳理三篇文章异同。
1、相同点:几篇文章都通过生活中的平凡事例表达母爱。 2、三篇文章不同之处
三篇文章不同之处
三、总结(0.5分钟)
山,没有母亲的爱高;海,没有母亲的爱深;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太阳,没有母亲的爱温暖;云朵,没有母亲的爱洁白;花朵,没有母亲的爱灿烂。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懂得母爱的人吧! 四、推荐阅读:(0.5分钟)
1、散文:《寻梦》、《儿时的事》——季羡林 2、诗集:《繁星》、《春水》 ——冰心 3、散文:《完美的晴天》 ——学生习作 板书设计:
群文阅读:平凡、伟大的母爱
《慈母情深》 《母亲的存折》 《孩子,妈妈为什么打你》
鼻子一酸 存折存“情” “打”是爱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7
本组的专题是“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童话,这样的整体安排,让孩子们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在童话的.世界里尽情地徜徉、幻想??从而更喜欢童话这种文学体裁。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课文《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
2.《大林和小林》《小山雀学本领》。
【教学重点】
1.在童话描写的美好情景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
2.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2.师: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童话故事,它那动人的故事情节、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让我们感受真、善、美,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童话世界,去感受童话的魅力吧!板书题目
二、主题回顾
1、 同学们,从第三组的课文中,你分别感受到了什么? 《巨人的花园》分享快乐;《幸福是什么》;劳动创造; 《去年的树》;朋友真情;《小木偶的故事》体验生活;
2、学了这些课文,我们对童话有所了解,那么什么是童话,它有哪些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
三、学习童话《大林和小林》
1、(出示课件)过渡:同学们都知道,张天翼是我国著名的童话作家,他写过许多童话故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张天翼写的一篇童话故事《大林和小林》(板书题目)
2.(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拿出阅读材料,自由读阅读材料一《大林和小林》,边读边想: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4、(出示课件)快速浏览文章内容,同桌讨论:
(1)、在路上,大林和小林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
(2)、怪物想吃掉大林和小林,他们用什么办法逃走的?
(3)、你喜欢大林还是小林?为什么?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联系生活: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这个童话给了你什么启示?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出示课件)全班齐读
我的感悟:
我要学习小林,做一个勤劳、勇敢的孩子,遇到困难,要学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过渡 :同学们,大林和小林的故事让我们明白,要做一个勇敢、勤劳的孩子,下面的这个故事小山雀学本领,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四、(出示课件)学习童话《小山雀学本领》
1.请大家自由阅读《小山雀学本领》,边读边想: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你有什么启示?
2、指名说
3、师小结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才能把事情做好。
五、诗朗诵 《神奇的世界》
1.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和主人公一同体验神奇、分享快乐,它让我们梦想成真!它把我们 带进了一个充满幻想的神奇的世界。(出示课件)《神奇的世界》
六、作业
1、好书推荐:张天翼的《秃秃大王》和《宝葫芦的秘密》
2、课下写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
板书:
美丽的童话世界
大林 懒想当富翁,不想工作
胆小 不动脑筋
小林 勤劳 热爱劳动
勇敢 机智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8
一、单元教学导语
第一单元主题为“青春激扬”,共设置了3课,每课的篇目数量不同,实行群文教学。《沁园春8226;长沙》这首词单篇构成第一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四首中外现代诗组成第二课,其中《峨》与《致》这两首为自读课文;两篇小说《百合花》《哦,香雪》组成第三课。按文体来看,第一单元就是由诗歌和小说组成的。
按课文内容来看,《沁园春8226;长沙》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诗集《女神》中的代表作,表达“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红烛》是闻一多同名诗集的序诗,赞美了红烛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具有当时的时代新意。《峨日朵雪峰之侧》创作于1962年,诗人受到时代、社会等因素影响后创作了这首蕴含谦卑而强劲生命力量的诗作。《致云雀》是英国诗人雪莱的抒情诗代表作,热情赞颂了象征欢乐、光明、美丽的云雀。《百合花》写战争年代一名革命军人的牺牲,《哦,香雪》写改革开放初期山村少女对现代生活的向往。本单元的诗歌、小说所表现的不同青春情怀,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学习落脚点在学生对标各时代不同的青春情怀后,产生了对当下青春文化的理解,对自己青春人生的认识,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和人生理想的确立。
本单元承担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本单元的设计主题是“时代浪潮下的青春抒情”,围绕“青春”“时代”“抒情”“文体”“手法”这些关键词来设计教学。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诗歌的心境,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丰富自我的青春情怀。
2.勾勒诗歌抒情主人公形象,解读意象具体内涵,学习基本朗诵技巧,尝试以吟诵理解与表达诗歌的青春情怀。
3.品读多样化的抒情方式及语言风格,鉴赏效果的差异,理解诗歌风格的影响因素。
4、把握小说叙述和描写的特点。体会小说细节描写的魅力;理解人物形象的共生共长性,感受动人的青春之美。
5.赏析严肃主题宏大叙事下的女性表达,品味诗化小说的语言,体会小说的理解文学表达的个性化与多样性。
6.细品本单元作品情感的动人之处,思考“青春的价值”;运用意象和抒情方式,写一首青春之诗。
三、单元情境与任务
情境及任务一:学校决定为高一新生设计出版一册名为《青春宣言》的诗歌小集,选编同学们写的诗歌和教材中的部分诗歌。请你参与诗集的设计与编写,完成相应读写任务。
情境及任务二:电影《百合花》上映已近40年,青年电影制片厂决定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重拍《百合花》,现在要做相关的拍摄和宣传工作。
说明:本单元以情境及任务一为主,情境及任务二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诗化小说中的“诗意元素”,思考青春价值,这是为继续完成任务一“写一首青春之诗”做准备,算是任务一的子任务。
四、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教学设计共五课:
课前:检阅资料,填写表格及写导读小语
第一课:绘与思——抒情形象的感知与揣摩(2课时)
第二课:含与露——诗心诗性下的抒情方式(2课时)
第三课:个与群——小说的形象塑造及细节描写(2课时)
第四课:细与美——宏大叙事的诗化表达(2课时)
第五课:读与写——原创入册与测评(2课时)
课前:时代、青春与诗
【活动1】查阅资料,填写表格创作年份,创作年龄,诗人经历,抒情主人公观察点,创作原因,创作心境。
【活动2】写导读
给首先入选的五首诗歌编写一段导读小语。导读小语可包括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诗人当时的经历等。
第一课:
绘与思——抒情形象的感知与揣摩
任务一
为诗集制作书签,里面包含人像和物象画。
【活动1】绘人逆志
若要根据诗歌文本为其各配一幅人物画,请你任选其一,用几句话描述画中的人物特征,并附上绘制意图。提示:人物特征可包括年龄气质、神态外貌、行为动作等。
1.教师分享《沁园春8226;长沙》示例,供学生参考:
个体画:一位英姿勃勃的年轻革命家,微蹙眉头,背着双手,在小岛上卓然独立,远眺湘江波涛。
群像画:十七八岁的少年同学三五成群,几位伫立江畔谈天,或手势飞扬,或击节赞叹。几位在江中凫水,或俯首奋力前游,或仰头开怀大笑。
绘制意图:展现一代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中,乘风破浪,激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立誓振兴中华的革命青年形象。
2.学生分享作品。同学之间相互点评,共同优化创作意图与画面内容的表述。言之有理即可。下例供参考: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个体画:一个约莫二三十岁的青年巨人,浓眉大眼,有着异于常人的魁梧身形,迈开双脚立于地球边上,仰首吹奏着号角。
创作意图:展现一位代表激情与力量的新青年,激情澎湃地吹响着摧毁一切旧思想、旧文化、旧事物的号角,吹响着催生一切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的号角。
《红烛》
个体画:一位瘦削而挺拔的青年,眉头紧蹙,眼含深思,抿着嘴角,向前方张开怀抱,
创作意图:抒情主人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有着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想象是通过红烛的意象展现出来的。
3.探讨与延伸:
(1)比较二诗人物画的描述文字,前者与诗歌文本有更为直接固定的联系,后者的处理则相对更为自由,师生探讨原因。
预设:更相比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尽管《红烛》情感充沛,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不那么显露,而是与红烛的形象相融合。
(2)引入闻一多“三美”理论,为学生介绍其中的“绘画美”——形象、画面与色彩。除了形象之外,画面与色彩更在诗歌意境的塑造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活动2】绘象晓情
每一个鲜活的人物离不开具体的多彩的画面,为了更加鲜明地突出抒情主人公的情思。请紧贴诗歌文本,为你的人物画添加3个或以上其他元素,填写下表完成你的构思。
在学生作品的分享过程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鉴赏诗歌“绘画美”背后的艺术特色:或以对比突出特征,或借衬托渲染画面。画面和情绪是不可分割的,色彩的对比暗示了情绪的对比,色彩的.反复渲染推动了情绪的生发。拓展材料:闻一多先生《色彩》。
【活动3】绘己明心
若要为独属于自己的青春构思一首抒情诗,你会如何设定自己在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又将选择哪些意象作为你的衬托?参考活动1、2的成果,或立足于现实生活,或立足于理想未来,设定独属于自己的青春画像。
【活动4】共绘诗集
小组内部共同分享活动1、2、3的成果。组内每位同学以其为创作素材,任选两首诗歌,为其中一首绘制插画页,为另一首打造一枚小书签。
第二课:
含与露——诗心诗性下的抒情方式
任务二
学习诗歌诵读,为朗诵自己的诗做准备。
魏泰在《临汉隐居诗话》中说:“诗者述事以寄情,事贵详,情贵隐,及乎感会于心,则情见于词,此所以入人深也。如将盛气直述,更无余味,则感人也浅,乌能使其不知手舞足蹈;又况厚人伦,美教化,动天地,感鬼神乎?”魏泰的说法,你赞同吗?情感的表达,含蓄与直露,孰优孰劣,抑或本无优劣之分?本次任务将着重探究诗歌表达含蓄与直露的相关话题。
【活动1】缘情明技
从自己喜欢的角度出发,在任务一学习的基础上,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三首诗歌的情感变化及其表达技巧。
【《沁园春8226;长沙》 示例】
【《红烛》 示例】
【活动2】明技析理
1. 改一改——请试着让《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一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些。
【诗歌修改示例】
白云空中怒涌,
壮丽的北冰洋晴景。
太平洋提起力量要把地球推倒。
滚滚洪涛,不断的毁坏、创造、努力。
力的绘画、舞蹈、音乐、诗歌、律吕。
2.想一想——诗歌哪些表达的改动让能诗歌的情感的呈现更加含蓄。
【词语、句式、修辞、标点等】
3.析一析——朗读修改前后的诗歌,赏析两首诗歌表达效果的差异,品味原诗歌抒情“惠特曼式”抒情的特色。
【诗歌抒情特色示例】
(1)运用叠词“啊啊”,直抒胸臆,抒写对“力”的赞叹,增强艺术感染力。运用了“无数”“无限”等具有夸张特性的词语,让情感的抒发更加力度和广度。
(2)句式自由,节奏鲜明。不受束缚的自由句式,具有极为鲜明、强烈的节奏感。长短句式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自由、奔放没有约束。
(3)叹号的使用,使得情感的抒发更具力度。
(4)运用排比的句式,反映了“五四”时期人民那种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国家现状的强烈愿望,具有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运用“力哟!力哟!"这一反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力”的呼唤,也就是对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的呼唤。用三个“不断”,形容巨人力量之大,无坚不摧,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正以排山倒海之力摧枯拉朽,摧毁着旧思想、旧文化、旧事物。
4.比一比——诗歌《红烛》与诗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表达的含蓄与直露在意象、表现手法、思维方式、给人留下的主体印象和感受等方面的呈现。
(1)“红烛”这一意象本身所具有的古典含蓄之美,而白云、太平洋、洪涛等阔达的意象更便于情感的外放。
(2)《红烛》中诗人用隐喻的笔法、反问的方式描写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显得含蓄深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反复、排比等手法便于情感的喷薄而出。
(3)《红烛》中呈现的冷静思索,自我否定、顿悟求索的思维特性更容易以含蓄的方式传达,而激扬、呼告的方式更适合直露的表达。
(4)深沉、克制、坚毅的主体印象让情感表达更为含蓄,宏伟、强力、壮丽、炽热的主体印象更契合直接表达情感的方式。
5.探一探——请查阅相关资料谈谈诗人的生活经历、个性特质、时代原因、创作主张等对抒情方式选择的影响。
郭沫若:
时代原因:
“五四”时期所提倡的人的解放,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实现对自我的解放、对个性的解放, 这才是真正彻底的人的解放。真正彻底的 “自我解放 ”就首先必须在思想意识上彻底破除一切世俗的规范和禁忌, 让自我意志能处在一个十分自由的状态和空间, 即无拘无束, 任情任性的全新境界。郭沫若的创作遵从自我内心的最真实的感受,对新诗的执着,对祖国情感的执着。
个人气质:
①在我的脑子里,郭老永远是精神饱满、生气勃勃、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战士、诗人和雄辩家,智慧、才能、气魄、热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我同郭老接触多年,印象最深的是他非常真诚,他谈话、写文章没有半点虚假。——巴金(作家、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②郭老热情坦白,待我们似亲切的父兄;他博学多才,思想纵横驰骋,他是我们尊敬的老师;而他又那样的正义凛然,挺身在前,他又是我们景仰的革命者。……他是博大精深的学者,如科学、史学、考古……他的成就是世界瞩目的。在科学上他是冷静的,在文学上他是热烈的。—— 曹禺(剧作家,1988年任中国文联执行主席)
大家眼中的郭沫若豪情满怀、正义热烈。如此气质的诗人也较易选择热烈直接抒情的方式。
留学经历:
1913年到日本留学,到他 1919 年创作《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时,他已经应该是一个成熟的青年了。但他多年处身于日本国, 并没有直接地感受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热潮,而天生的浪漫气质和想象才能使他的诗歌恰合了时代的潮流,发前人与时人之所未发而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闻一多
生活经历:
于郭沫若不同,生于1899年的闻一多,1913年虽然进入了美国化的清华学校读书求学,应该说在这所留美的预备学校接受的主要是西方的文化,但他毕竟还是在国内,思想上倾向于中国的文化,情感上更一度陶醉于中国文化。
个人特质:
闻一多没有郭沫若那样的狂放,而更趋于内敛,自我精神多往文化的深厚处发展,少年时就被誉之为“东方老憨”。所以《红烛》不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雄壮激越和气势磅礴,但比《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要深沉厚重和凝炼曲折,热情有余但浪漫不足。
诗歌创作追求:
闻一多主张“理性节制情感”,主张的“三美”原则,绘画美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即富有形象感、色彩感和画面感),要讲究音节和韵律美。要有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这样的创作主张更适合含蓄的抒情方式。
【活动3】理明情诵
“含”与“露”的灵动交错,为诗歌吟诵构筑了缤纷底色。《吕氏春秋》曾言“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音成于外而化乎内”,看似个性化的朗诵离不开对诗歌情感基调的把握。情感基调明确,而吟诵之技巧亦有共性处。请根据示例,制作朗诵脚本,真情朗诵。
1.学习朗诵符号的具体作用。
∕ 短暂停顿。
∥ 较长时间的停顿,换气。
字(着重号) 表示重音,读的时候饱满有力。
字(波浪线) 表示轻声,读的时候声音放慢、放低。
< 渐强读的时候声音逐渐增大、增强。
> 渐弱读的时候声音逐渐变小、减弱。
⌒ 连音,读的时候要连贯而迅速。
↗ 上扬音,表示由低平转为高昂。
↘ 下沉音,表示由高昂转为低平。
— 尾音拉长。
2.可参考老师提供的朗诵脚本,动情地朗诵《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朗诵脚本(参考)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 可参考《沁园春·长沙》的朗诵脚本的形式,另选择本单元一首打动你们的诗篇,当堂小组合作讨论,为其量身打造一份朗诵脚本,加入诗集。通过合诵或独诵的形式当堂演绎,注意情感的节制与放纵。课后请录制音频,并收集其他诗歌你欣赏的名家朗诵,打包上传网盘,将音频分享地址附注在诗集中。
第三课:
个与群——小说形象塑造及细节描写
任务三
忠于原著的电影《百合花》重拍制作已经基本结束,导演组正为上映做预热工作。他们打算剪辑电影预告片,设计电影海报,并为它们设计标语。
【课前】
【活动1】概述小说情节
情节是我们了解、分析小说的基础,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述小说故事的全貌。
1946年中秋,我,一个文工团的女兵被临时分派到前沿包扎所帮忙,一个小通讯员负责护送我。一路上,通过赶路、闲聊,我对他的认识不断更新。到达包扎所后,我主动请缨去向老百姓借被子,邀请他帮忙。在一个结婚刚三天的新媳妇那里,他借被子遭遇失败,在我的劝说、帮忙之下,新媳妇把结婚用的新的百合花被子借给了我们。后来,小通讯员与我告别,回归前线部队,新媳妇到包扎所来帮忙。在前线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包扎所里送来了一位特殊的重伤员——那个小通讯员,他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我和新媳妇悲痛万分,新媳妇为他擦拭了身体,缝补了衣服破洞,献出了自己的新被子,并亲自为这位青年人盖上。
【活动2】全文镜头分割
下发表格,合作完成。
综合考虑地点和情节,把全文镜头分割如下:
( 1-3 )分派任务——( 4-7 )一路“竞走”——(8-23)对面闲聊
(24-25)主动请缨——(26-29)劝说返回——(30-33)借到被子
(34-39)想还被子——(40-41)通讯员告别——(42)新媳妇到来
(43-45)思念家乡——(46-48)发起总攻——(49-50)照顾伤员
(51-57)通讯员牺牲
【课堂教学】
【活动1】推荐镜头
忠于原著的电影《百合花》重拍制作已经基本结束,导演组正为上映做预热工作。他们打算剪辑电影预告片,请作为原著爱好者的你向导演组推荐1个(或者1组)人物镜头(细节)入片,并阐述理由。
要求:根据课前全文镜头分割,小组展开合作探究,小组长负责汇总意见,并推荐一人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体会小说细节描写在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和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分析概括小说人物形象。)
几组贯串的细节:
两次写通讯员枪筒里插的树枝和野花
两次写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
三次写新媳妇的印有百合花的被子
四次写衣服上被门钩撕破的衣洞
新媳妇前后两次分别为伤员和小通讯员擦拭身体的不同反应
这些细节不仅推动作品情节的发展,而且使人物个性鲜明,血肉丰满。
人物形象概括:(学生不一定全部提到,不求全面)
小通讯员:憨厚腼腆,单纯质朴而又内心温暖,关心他人;身处战争的硝烟之中,而又热爱生活,充满朝气;理想信念纯粹,不畏牺牲奉献
新媳妇:俊俏娴静,善良纯真,内心通透,深明大义,关切他人
“我”:青春文艺,向往美好,观察细致,感情细腻,积极热情,关心他人
文艺评论家李准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
生动的细节描写,造就了形象鲜明、各具特色的一群美好的青年形象,这样的镜头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攫住观众的心灵。
【活动2】海报C位之争
导演组还要设计一张电影海报,但是为“小通讯员”“新媳妇”“我”三个人物谁应该占据海报的C位而争论不下,请作为原著爱好者的你来发表意见。
要求:小组展开合作探究,小组长负责汇总意见,并推荐一人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理解小说人物的共生共长性,以及对小说主题探究的深化。学生更多的应该会提小通讯员或者新媳妇,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和带领学生去体会“我”在小说中的特质和作用。分析过程中可以与《哦,香雪》的人物关系进行对比。)
小通讯员:质朴、青春、美好,在残酷的战火中,为挽救战友而勇于牺牲自我,是小说着重塑造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青年英雄。
新媳妇:与小通讯员有很多相似之处,质朴、青春、美好,深明大义,支持革命,深化主题,生动体现了“军民鱼水深情”。
“我”:“我”是小说中唯一一个贯串全文,并且着墨最多的人物,“我”不仅是故事的叙述者、见证者,也是故事的参与者。“我”有感情细腻、向往美好、积极热情、关心他人等美好的青春特点,“我”与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互相影响,共生美好,是作品主题的共生者。小说通过三个美好鲜活的青年形象,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也赞美了战火硝烟中同志之间、军民之间纯洁美好的感情。
“我”对小通讯员的影响:
当我站起来要走的时候,我看见他摘了帽子,偷偷地在用毛巾拭汗。
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
我叫他带我去看看。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
“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我忍不住想给他开个玩笑,便故作严肃地说:“是呀!也许她为了这条被子,在做姑娘时,不知起早熬夜,多干了多少零活,才积起了做被子的钱,或许她曾为了这条花被,睡不着觉呢。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
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说:“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已经借来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又好笑,又觉得可爱。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呼呼的小同乡。
他听我这么说,也似乎有理,考虑了一下,便下了决心似的说:“好,算了。用了给她好好洗洗。”他决定以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统统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的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
“我”对新媳妇的影响:
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
思考:如果导演组重拍《哦,香雪》,他们设计海报时有类似的苦恼吗?
没有。小说《哦,香雪》主人公毫无争议,一定是香雪,其他人物都是香雪的衬托对象。
而在《百合花》中,“小通讯员”“新媳妇”“我”三个人物互相温暖,共生共长,共同闪耀着青春美好的人性,成为人们在艰难、黑暗时期度过困难的精神力量,所以三个青年都是主角没有主次之分。
【活动3】征集标语
导演组公开为预告片和海报征集一句标语,请你积极投稿。
要求:标语要从小说人物、情节、主题等角度概括作品,推荐电影。
(设计意图:提炼提升理解,小结评价课堂。)
《百合花》,一首飘扬在战火硝烟中的青春协奏曲。
《百合花》,一张战争年代的青春合照。
……
【课后作业】
自读《哦,香雪》,通过分析细节描写,赏析小说人物,体悟小说主题,感受不同年代的青春之美。
第四课:
细与美——宏大叙事的诗化表达
任务四
重拍经典电影《百合花》进行中,为让观众了解故事背景,请在片头拟写一段旁白,同时为取得煽情效果,请选取适合做抒情性长镜头的语言片段拟写一段电影脚本。
学习资源:《百合花》《哦,香雪》原声电影片段及文本、《“叙事介入”与电影旁白》(朱岩)、《论电影艺术语言——旁白的作用》秦勉、《<百合花>——女性视角下对人性与革命战争的独特理解》(邸青青)。
【活动1】写片头旁白
重拍经典电影《百合花》,为了让观众了解故事背景,导演组请你为《百合花》写一段旁白,置于片头。
教学环节:
①写一写。请学生拟写旁白并展示点评,明确电影旁白的作用。
明确一:电影旁白的作用
交待故事背景
表达人物内心情感
确定叙述故事风格
明确二:旁白拟写的评价标准
与原作贴合的程度层级ABCD
语言的表现力层级ABCD
②分一分。请学生根据叙述人称的不同为旁白分类。
明确:
类型1:以作者的第三人称视角叙述
类型2:以剧中人物的第一人称视角叙述
③比一比。请学生比较两种不同叙述视角的优劣。
明确:
以作者的第三人称视角叙述:偏客观,有利于展现故事全貌。
以剧中人物的第一人称视角叙述:偏主观,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④想一想。你觉得《百合花》更适合哪种叙述视角的旁白?《哦,香雪》呢?
明确:
更适合第三人称:更有利于对故事背景的讲述,更加客观,具有整体性。
更适合第一人称:更有利于对人物形象的描 绘,原作文本就是第一人称。
⑤辩一辩。你觉得电影旁白的视角选择是否需要与文本叙述视角一致?
明确:第三人称旁白更灵活,无论原文是何种人称,都可以用第三人称旁白;而第一人称旁白具有局限性,只能用于原文是第一人称的作品。
⑥挖一挖。为什么第一人称会具有局限性?
明确:第一人称往往身在其中,随着故事的推进而发展,其所知道的非常有限,约等于读者所知道的内容,而第三人称往往属于“全知者”,站在上帝的角度俯瞰整个故事。因此如果原文已经是全知的上帝视角了,那么旁白还是有限视角的话,就失去了旁白交待故事背景的意义了。
小结:
第一人称叙述往往是有限视角,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距离,留给读者想象空间,如《百合花》;第三人称叙述往往是全知视角,客观灵活,拉开与读者距离,有利于展现人物群像,如《哦,香雪》。有限视角与全知视角是现代小说与古典小说的分野。
【活动2】写抒情镜头拍摄脚本
重拍经典电影《百合花》,导演组需要拍摄一组抒情性的特写镜头,请从原文中找到适合做抒情性长镜头的语言片段,拟写一段拍摄脚本。
教学环节:
①找一找。请学生圈画《百合花》中适合拍摄抒情性特写镜头的语言片段
明确:
1.第3、第10段的清新细腻的景物描写
2.枪筒上的野菊花
3.中秋节夜晚的回忆
4.新媳妇捧着百合花被子眼中晶莹
②读一读。请学生读一读所找到的句子,读出细腻,读出优美,教师点评。
③写一写。请学生结合圈画的文字,仿照示例,写一段视频拍摄脚本。
④评一评。学生互评拍摄脚本。
评价角度:1.与原作语言及人物的贴合程度 2.特写镜头的抒情性及感染力程度
⑤论一论。探讨细腻的抒情性特写镜头是否会破坏战争语境的严肃性。
明确:
《百合花》是一部战争题材的作品,与当时的主流倾向相反,作者没有描绘炮火纷飞的场景,没有塑造高大威武的英雄形象,而是流连于战场的边际,通过清新细腻的细节描写,谱出了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在普遍追求严肃、宏大的文学叙述风格的年代,这样的作品就像一缕清风,谱写出那个年代的人情美于人性美。
⑥联一联。比较《百合花》和《哦,香雪》在叙事视角选择上的共性——在解放战争和改革开放等宏大主题背景下的诗化表达。
明确:
《百合花》的诗化表达:
1.弱化战争背景,专注情感描写
2.以女性体验为本位,疏离主流叙事倾向
3.用细腻化的细节描写,弘扬人性的美好
《哦,香雪》的诗化表达:
1.回避重大社会矛盾,切入女性人物的情感世界
2.通过诗情画意的语言,塑造青春之美
3.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淳朴的心灵
小结:
茹志鹃在《百合花》上的创作成就,不只是在其小说语言的优美上,更重要的是她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抒情桎梏,不再着眼于叱咤风云的、形象高大的英雄人物,而是开始在作品中以女性视角去关注革命战争大背景下的普通群众,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人物内心情感,发掘普通人物对战争的独特理解及独特情感体验。以特有的诗化的表达,轻轻拨动读者的心弦。
在文学的艺术长廊里,从来就没有约定俗成的固步自封,我们更期待多样化及个性化的表达出现在文学的视野中,也期待同学们能以更加广阔宽容的眼光去看待文学作品,去理解和挖掘作品背后内在的美学价值!
【学习评价】
1.旁白拟写的评价层级。
2.拍摄脚本的完成质量。
第五课:
读与写——原创入册与测评
任务五
思考“青春的价值”,写一首青春之诗,汇编诗集。
【课前】
1.学生已完成两篇小说、五首诗歌的学习。
2.调查问卷:
①本单元诗歌、小说学习的困惑;
②如果让你写首诗,你存在哪些困难呢?
《尚书8226;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随着“志”的含义扩大,往往情志并提,情成为文学作品表达的重心。按文学体裁来分,文学作品分为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诗歌是表达抒情的最典型文体。
【活动1】体验青春
1.如果有机会实地体验一种青春情怀或它的一瞬,你选择本单元哪首诗歌?为什么?
2.诗中哪些词句最能承载这种情怀或情绪?
《沁园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壮丽景象、激情语词
《红烛》:烧、泪流。殉道者形象。
……
设计说明:
①知人论世:适时补充相关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每一种情怀或情绪有它产生的原因,动人的感情与时代背景密不可分。也源于诗歌内部语境。
②核心之象:一首诗总有最突出的一些象:物件、动作、细节……学生的生活、阅读体验不同决定了他们的感知差异。本环节,让他们按着自己的“感知特点”确定表达情感最有力的“象”,为最后的写作环节做铺垫。
小结:
触动不同人心弦的“深情”具有哪些特质呢?情感渗透性强,意象凸显(超常、反常、陌生感……)
【活动2】叩问青春
1.本单元的诗歌、小说都具有强烈的抒情气息,这一股股情思主要源于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你如果要寻找一位青春导师,最认可本单元的哪一位抒情主人公?请说说原因。
2.本单元作品所抒发的青春情怀是否有触动你的地方?请从你最有感触的一点出发,与同学就“青春的价值”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小结:
抒情主人公所抒发的情思引人共鸣。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它必须真切动人,而优质的诗歌,其情感能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产生心灵的回响。华兹华斯说“诗起于经过在沉静中回味来的情绪”。抒情者的情感特征是诗歌创作的动力之源,是诗歌的美学魅力所在,是一首诗区别于另一首诗的本质特征。正是诗歌的情感,让诗歌获得了持久的生命力。
【活动3】选择抒情手段
“修辞立其诚。真诚是作文,也是做人最起码的条件和基本的要求。”——叶嘉莹《说诗讲稿》
真诚,是情感总人心弦的本质,是果实的内核。
过渡:然而,许多时候,许多人,其情真,其意切,但表情达意时却索然无味。情感在抒发时遇到了什么障碍呢?
1.出示课前调查结果表格+柱状图。
2.选择本单元1-2首诗歌,结合第3页、第7页的“学习提示”进行赏读讨论:这些不同时代的经典诗作在充分传达“情感”上给我们哪些启发?
【要求】
①明确该诗情感基调。圈划该诗在“学习提示”中的关键词。
②针对关键词,提问1-2个“如何有效传情达意”的问题。
③研读、讨论,解决问题。
范例:《沁园春》
①抒发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表达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关键词:意象、意境、炼字选词
②提问:本诗的意象如何做到活泼灵动?如何达到已经的丰盈深邃?如何学习本诗选词炼字的精妙?
③小组讨论解决。如意象的活泼灵动,是因为选择的意象多“动态”,又有大背景与小物象的组合,物态又多求极致。契合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抒情意图。
预设:以解决“传情的障碍”这个问题为指向,学生按照阅读提示重新深入诗歌,大致会从选材构思、选词用字、修辞、意象等路径进入找到对个人有启发的写诗方法。
抒情手段与艺术技巧:抒情手段、意象、意境、用典、构思、修辞(拟人、比喻、借代、夸张、)、表达方式(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小结:
影响文学作品“抒情”效果
①抒情主人公
②情感体验
③抒情手段
【活动4】那就写首诗
请以《哦,香雪》为题,写一首短诗。选择小说某个富有抒情味的片段,融入你的体验与思考,10行以内。
【要求】
①确立抒情主人公及形象、特色(你、香 雪、台儿沟、列车……)
②确定抒情基调/情思
③选取传情达意的“象”
④运用抒情手段
【活动5】为我写诗
请为独属于自己的青春写一首抒情诗,或立足于现实生活,或立足于理想未来,抒发你的青春情怀。
【要求】
①确立抒情主人公及形象、特色
②确定抒情基调/情思
③选取传情达意的“象”
④运用抒情手段
【活动6】测评
1.写完诗歌后,组内成员交换阅读,使用“写作评价表”评价彼此的诗。
评价量表项目:
2.全班交流:朗诵优秀诗歌
【活动7】入册
各小组推荐2-3首所写的诗歌入诗集。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了解、熟悉运用“知人论世”、“抓抒情句”、“抓意象”等方法品读诗词。
2.在比较阅读中,明确同一位作家在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下的作品风格的异同。感受一代才女李清照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李清照诗词的品读、对比,探究其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
教学过程:
一、阅读准备
1.“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枝)女儿花。”这是著名诗人臧克家为李清照纪念堂题写的对联,高度评价一代才女,让我们走进李清照的词作。
2.读李清照简介,为解读词作做准备。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一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其父李格非,北宋齐州历城县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幼承家学,早有才名。
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辛弃疾)称首。
——王士祯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沈去矜
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四库提要》
3.品读提示:
⑴联系词人的生活境遇来品读。
⑵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
⑶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二、比较阅读《点绛唇》、《如梦令》、《醉花阴》。
2.根据以上推断,尝试品读《一剪梅》,分析它与前面三首哪首比较接近。
1.推测所阅读的三首词所创作的大概时期并寻找理由。
3.思考:以上作品创作风格上的个性与共性。
三、比较阅读《点绛唇》、《武陵春》、《声声慢》。
1.找出《点绛唇》与后两首词最大的不同。
2.思考分析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四、小结
以上结论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延伸阅读《渔家傲·记梦》,还可以读出什么不同的东西?
群文资料:
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10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运用多种方法,促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体会课文内容,在相互交流中加深理解,明晰故事情节和人物细节刻画之间的重要关系,在不断运用中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能够通过速读简单理解文章中角色的情绪,从语文学习来看,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选文分析】
本次以“读出角色的情绪”为主题的文章出自--群文阅读新语文读本(四年级下),共安排五篇文章,分别如下:
《放寒假喽》郑春华
《成绩单》【法】勒内.戈西尼 《“大白兔”糖纸》殷健灵 《妹妹跌倒了》王淑芬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明】吴承恩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以前所学的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的文章,来体会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的细节之间有重要的关系。 2、能够抓住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3、通过通读文章,概括出表现人物情绪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的细节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议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角色”是什么意思吗?(幻灯片1) 生:故事中的人物或主角。 生:电视剧中的人物。
师:书籍或电视剧中的`人物就是“角色”。
师:同学们知道角色是什么了,我还想问问同学们“情绪又是什么呢?”
生1:发生好的事情就会感到快乐。 生2:发生不好的事情就会感到悲伤。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那看在同学们这么积极的回答老师问题的份上我们做一个游戏好吗? 生:好
师:同学们想不想做游戏? 生:想(伴有兴奋的情绪体验) 师:那大家高不高兴?
生:高兴。(伴有激动的情绪体验)
师:好了,我们的游戏结束了。(伴有惊讶、疑问等情绪体验) 生:啊!什么呀!(伴有讨厌、反感的情绪体验) 师:游戏就是“我问你答”呀! 生:哎!(伴有失望的情绪体验)
师:好啦!其实是老师小小的调皮了一下,和同学们开了一个玩笑啦!真正的游戏其实是“演员我最大”(伴有高兴的情绪体验)
(幻灯片2)
师:“演员我最大”游戏规则:老师说出具体情境,同学们根据老师讲述的情境做出相应的情绪反应。 如:
情景一、中了五百万的大奖(哇哦!!!!!); 情境二、今天的家庭作业是抄写今天考试的试卷(哎); 情景三、今天学校的厕所都不能使用(什么???????); 情境四、今天没有家庭作业(耶耶耶!!!)
师:看来同学们都玩得非常的开心,大家刚才在老师和你们开的一个小玩笑里以及在游戏中所产生的各种心情就叫做情绪。高兴、快乐、激动、悲伤、焦虑、烦躁等等都叫做情绪。大家明白了吗? (幻灯片3)
生:明白了(学生亲身体验到情绪,通过玩笑、游戏使得隐形的情绪变得具有真实性,学生更容易理解)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师生互动环节过程中,间接的引导学生体验各种情绪的产生,能直接的感受到情绪的真实存在性。通过情绪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性。 二、学习五篇文章
师:非常好,接下来进入今天的群文阅读天堂,一起来看看我们的主题是“读出角色的情绪”(幻灯片4) 生:读出角色的情绪
师:同学们请打开群文阅读课本第2页,一起来看看本次群文阅读主
题下的文章一共有五篇(幻灯片5),同学们速读以下文章,建议大家采取小组学习的方法,每一位同学负责一篇文章,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讨论交流一下。(在速读前讲清楚速读要求、速读纪律。在学生速读时教师在教室巡回指导。本次速读采用小组学习法) 本环节设计意图:意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合作中体验团体的重要性。
速读要求(幻灯片6):用笔勾出文章中描写人物情绪的句子,在便条纸上写出描写人物情绪的词语。
师:同学们的速读时间已经结束了,我们一起来完成刚才提出的要求。 还记得刚才的提出的要求吗? 生:记得
师:回忆一下,是什么呢?
生:在阅读时用笔勾画出文章中描写人物情绪的句子或词语。 师:真棒,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文章中对人物情绪的刻画,找一找文章的作者在文中都是怎么样来描写人物的情绪的。当然这些刻画包括语言、动作、神态上的。请同学们找一找,回忆一下。 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幻灯片7)
勾出的表现人物情绪反应的句子,并说说能够形容此处人物情绪的词语。
1、马鸣加得意地说:“本学生马鸣加,明天起放寒假啦!” 情绪分析:兴奋、期待、愉快、高兴、快乐、激动………
2、下课铃响了以后,我们都没像平时那样一窝蜂似的挤出校门,而是磨磨蹭蹭、心事重重地往外走,谁也不说话。
情绪分析:沮丧、郁闷、害怕、担心、不知所措、紧张……… 问题二:(幻灯片8)
这几篇文章中最强烈的情绪是什么?用自己写下的词语概括,并说一说故事中的哪些事情引起了这些情绪。
兴奋(文一);沮丧(文二);激动、满足(文三);委屈(文五)……… 问题三:(幻灯片9)
如果故事中的人物没有那样的情绪反应,他们会说什么样的话?会做什么样的事?故事情节又会怎样发展?如果你在同样情况下,会不会有相同的情绪反应?你又会怎样处理?
例如:文章二中科豆拿到成绩单后他的情绪反应是( ),如果他没有( ),他会说( ),又会做( )。如果你在遇到和科豆同样情况下,会不会有相同的情绪反应?你又会怎样处理? 问题四:(幻灯片10)
将刚才总结的所有词语分成几大类,并说一说每组词语所表达情绪的共同点。
喜:兴奋、期待、愉快、高兴、快乐、激动、感动、满足 怒:愤怒、气恼
哀:沮丧、郁闷、伤心、委屈、失望 惧:害怕、担心、不知所措、紧张 问题五:(幻灯片11)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探究文章的线索,学习以物为线索贯穿全文,结构成篇的写 作方法。
2、运用寻找线索、物中悟情、比较阅读的方法理解文本,体会写作的奥妙。
第一板块:回读明标。(4分钟)
1、谈话引导,回顾旧知。
师:单老师想知道平时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需要几节课?
生:两节、三节
师:我听出来了,至少需要两节是吧?今天我想用这一节课,和同学们学习几篇文章,有没有问题?大家这么有信心,那么我们就先来看一幅图,猜猜是哪篇课文的插图?
呵呵,一下就猜出来了,看来同学们对这篇文章印象很深哪。接着回忆,还记得这篇文章写了哪些内容吗?
预设生:桂花香,摇花乐,桂花糕。
师:再仔细瞧瞧,文章始终是围绕什么来写的?
生:桂花。
2、了解线索,引入话题。
师:是的,桂花就好比一根线,始终贯穿全文,把文章的内容有顺序地串起来,这桂花呀就是文章的线索.(课件出示)
师:你看,这些精美的文章有许多值得我们探究的奥秘。线索,就是值得我们探究的奥秘之一。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几篇都是以物为线索的文章,(板书课题:文章的线索)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文中隐藏的奥秘。
第二板块:共读探究(15分钟)
阅读:梅子涵的《火车上的茶杯》
1、教师朗读,感悟方法。
老师朗读课文(控制音量,轻轻地,舒缓地)
师:听完朗读,你发现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生:茶杯
师:你的眼睛真亮。很快找到了线索。
师:能告诉大家你是根据什么来找的?
生:通过题目发现的。
师:会阅读的孩子首先从观察题目入手,课题就是文章的线索。(板书:题目)
师:有和他不一样的方法吗?
生:茶杯在文中反复出现,也可以根据这个判断。
师:你的读书品质更不一般,你会抓文中的关键词,也是寻找线索的好方法。板书:关键词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根据这两个方法很快找到了文章的线索。(寻找线索)
师:围绕这个茶杯,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生:透明的盖子、绿色的茶、车厢的环境、回忆和外婆坐车、我靠着外婆
师:从你的回答中我们听出了,作者说起了当年那个茶杯,透过茶杯想起了自己的外婆 。
师:随机出示课件
2、自由读文,质疑探究。
师:学文章贵在有疑问,你能把你在阅读时的疑惑提出来吗? 预设:为什么要写车厢的环境?
师:你思考的角度很独特。
生:文章是写思念外婆,怎么用《火车上的茶杯》为题? 师:你直入主题,据题质疑。
生:为什么说这是一种诗意的旅途?
师:你抓住了难懂的语句提问,一个比一个会提问。
师: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这么些有广度、有深度的问题,你看还有这么多高举的小手。如果一一来提,一一探讨恐怕时间不够,这样,我们小组之内互问互答,看你是否能为同学解答。
生:互问互答(师巡视)
师:同学们相互学习的品质值得表扬。不过,我刚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个问题,看来需要集全班同学的智慧了。
师:诗意的记忆究竟是什么样子?为什么说是诗意的旅途?
(预设生:小时候跟着外婆坐火车,火车上很安静,可以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可以趴在窗口看窗外闪过的树木、房屋、远山、小河、飞鸟;可以紧紧的依偎在外婆的身边;可以在外婆的怀里甜甜地睡觉;
可以静静地听外婆讲故事;可以因而那是一种安详的旅行,那是一种诗意的旅途。)
师:是呀,一切尽在你的想象中;一切尽在文字的背后,我们就要这样勇于质疑,善于围绕中心问题去探究,从而读懂了这简短的文字里,深藏着许多关于外婆的故事,省略的'文字里,蕴含这外婆对我的爱。(板书:质疑、探究)本可以具体写的作者却没写,然而又给了读者无尽的想象的空间。这就是作者写作的独到之处。没有写的内容,恰恰是作者最最难忘的。
3、体会情感
师:这哪里是写茶杯,分明在写——
生:外婆
师:作者就是借这茶杯抒发了对外婆的——
生:怀念之情。
师:虽有淡淡的伤感,但却是甜美的,久远的。
小结:原来,这茶杯中蕴含了浓浓的情感。(物中悟情)
师:出示外婆叫我毛毛 请学生朗读
(随机推荐好书:《外婆,你好吗?》)
第三板块:自读内化(15分钟)
一、课内阅读:萧乾的《枣核》
引导:家下来,请大家运用黑板的这些方法自学萧乾的《枣核》,完成下发的表格。
师:出示学习提示,请学生朗读。
1、自主学习,完成表格。(出示课件:自学提示)
2、小组交流,统一看法。
师:请组长组织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尤其是提的问题看是否有重复。 生:组内交流
师:一个组汇报一个问题
生:分组汇报
师:指导汇报主要内容,要求语言简洁。
师:那么,你们在阅读时产生了哪些问题呢?
生:汇报
师:课件汇总问题
预设:
旧时同窗为什么托“我”带枣核?
旧时同窗把枣核看的比珍珠玛瑙还珍贵?
为什么“我”问起用途时,旧时同窗要故弄玄虚?
旧时同窗为什么要把自家的院子布置成家乡的样子呢?
师:同学们就文本提出了不少的问题,你看,作者开篇就枣核设置了疑惑,接下来又以枣核推进疑惑,这种表现手法就是?——设置悬念 师:看来大家掌握的写作技巧很多。(板书:巧设悬念)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可以激发我们往下阅读的欲望,使故文章跌宕起伏,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师:我要为你们鼓掌,这本是八年级的一篇文章,被六年级的你们给读懂了,只因我们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
3、小组合作,对比阅读。
师:我们再读这两篇文章,小组内一起读一读,看看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多一双眼睛多一个发现,小组行动起来) 生:对比读
生:汇报(随机出示课件)
师评价:你是从篇幅的角度区分的
你是从语言特色上区分的
你是从布局谋篇上区分的
你是从事物来区分的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同主题的文章,我们拿来进行对比阅读,可以在阅读中能更多地发现文章的奥秘。(板书:对比阅读)
师:《茶杯》和《枣核》这两篇文章都有一根明显的线索将全文的内容串连起来,这样用线索贯穿全文,结构成篇有什么好处呢? 生: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师:文章的线索,不仅可以以物为线索,还可以是人、事、景、情、地点等等。
4、总结收获
师: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不知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呢? 第四板块:课外延伸(2分钟)
阅读:冰心的《小桔灯》请你根据寻找线索、物中悟情、和对比阅读的方法自读冰心的《小桔灯》,体会文章的情感。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12
工作单位:设计人:
联系电话:邮箱:
姓名年级七年级议题腹有诗书气自华——前贤志学的故事
选文篇目及来源
1.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
2.《师旷论学》(选自《说苑》)
3.《周处》(选自《世说新语》)
4.《曾国藩与小偷》(民间流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学习给人们带来的转变,激发对劝学及学习的思考,从而更加努力学习。
2.学习在故事中悟出道理的方法,培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
难点
1.对劝学方法及学习的认识。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思辩、感悟、语言表达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教学步骤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它能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从而提高大家的阅读能力。这种方式叫“群文阅读”(板书)。群文阅读简单的讲,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在阅读中发展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最通俗的说法,就是一堂课里读多篇文章。
二、阅读研讨
(一)阅读《孙权劝学》,小组讨论,找关键句,讲悟出的关于“学习”的道理。
我们在第一单元认识了一个从“指物作诗立就”到“泯然众人矣”的人,他叫?生补充。如果当时方仲永身边的邻居、亲戚或朋友中,但凡有一个人能够站出来提醒他应该学习,那么他的结局将会改写。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位遇到了“伯乐”的`“千里马”。默读《孙权劝学》。
生答,师小结:
《孙权劝学》的启示:
(1)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2)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3)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4)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5)与《伤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二)阅读《师旷论学》,小组讨论,找关键句,讲悟出的关于“学习”的道理。
在劝别人学习的时候,有人会说:“我的年龄已经这么大了,就不用学习
了吧!”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已经七十岁的晋平公与师旷的对话。默读《师旷论学》。有人认为师旷其实是在劝学,故其名应为《师旷劝学》,所以此段有两个名字。
生答,师小结:
《师旷论学》的启示:
(1)人生学无止境,“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好学好,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要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受益终身。
(2)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年纪性别和成功无关,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一定能成功。
(三)阅读《周处》,小组讨论,找关键句,讲悟出的道理。
在《师旷论学》中我们知道了学不学习与年龄无关,那么,对于一个恶霸来说,学习是否也有用呢?默读《周处》。
生答,师小结:
《周处》的启示:
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四)阅读《曾国藩与小偷》,小组讨论,找关键句,讲悟出的道理。
当我们在劝有点同学读书的时候,他们会说:“唉,我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材料,记性也不好。”那么,我们来看下一个故事。默读《曾国藩与小偷》。
生答,师小结:
《曾国藩与小偷》的启示:
小偷很聪明,但他最终还是一个小偷;曾国藩很笨,却在中国的历史上刻
下了自己的名字。他正是凭自己的努力,弥补了其他方面的缺陷,做到了很多人都做不到的事。
有句话说“聪明反被聪明误”,小偷再聪明如果不选择改变自己的生活也终究是个小偷,但是如果一个人能够励志向前并且走正路,哪怕他再蠢笨,只要他努力并且毫不气馁,他也将终成大器。所以说再聪明的人没有走正确的人生道路终究也不会有成就。从而也看出了学习的重要性。
三、过滤、小结
在每一篇文章的阅读中,我们都能获取到很多的信息,懂得很多道理。但群文阅读是在这众多的信息中提取一个点来进行阅读。如:在《孙权劝学》中,我们明白了“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在《师旷论学》中,我们读懂了“终身学习,受益终身”;在《周处》中我们知道了“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曾国藩与小偷》中,我们更是看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故从今天的四个故事中,我们认识到了“学习”的作用,反思自己是否更应好好学习呢?
四、拓展练习(任选一题完成)
1.根据方仲永“世隶耕”“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的情况,给他的父亲写几句劝学的话。
2.给身边找种种借口不想学习的同学写几句劝学的话。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认识了“群文阅读”这种新的阅读方式,学习了通过关键句悟道理的方法,也学会了劝学,还明白了很多道理,尤其是“学习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够做到终身学习,用知识来改变命运。
板书设计:
腹有诗书
气自华
《孙权劝学》奋发学习
积学修业《师旷论学》
终身学习
受益终身
《周处》
学习改变命运
《曾国藩与小偷》
学习造就人生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13
1.阅读《别让任何人偷走你的梦》
2.阅读《十个成功励志小故事》
1.在小故事中感受折射出的大道理、受到熏陶,怀揣梦想,调整心态,走向成功。
2.认识群文阅读,以此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兴趣。
一、谈话导入:
1.谁知道我们国家现任的主席是谁?他提出了一个什么愿景?我们先来读一则关于“梦想“的小故事。
二、示范阅读《别让任何人偷走你的梦》
1.自由阅读。思考:文中主人公是谁?他有一个什么梦想?老师怎样评价?最终结果呢?
2.读完这篇短文,你想说点什么?
3.小结:坚持+奋斗 梦想成真!
阅读《十个成功励志小故事》
1.要求:阅读《十个成功励志小故事》,然后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或最能触动自己心灵的几个小故事再次细细品味,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提要求:交流前,说清楚自己喜欢的是第几个小故事,题目是什么,再说喜欢或触动心灵的理由。
2.交流《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 感受1:磨练召唤成功的力量。
引导:环境对人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置之死地而后生”
《五枚金币》 感受2:珍惜生命,就能走出挫折的沼泽地。
引导:鼓励的重要,成功需要信心去战胜困难、挫折
《扫阳光》感受3:把封闭的心门敞开,成功的阳光就能驱散失败的阴暗。
引导:想起艾青的《太阳的话》“打开你们的窗子吧,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一只蜘蛛和三个人》感受4:有成功心态者处处都能发觉成功的力量。
引导: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态观察的结果也迥然不同:第1人:失败;第2人:变通;第3人:坚强
四、——阅读励志书籍《小故事大道理》
小结:不同的故事,不同的道理,“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小故事,往往能折射出大道理,发现人性的光辉、生命的'意义以及生活的乐趣。希望今天的阅读能让同学们有所启发,多阅读,在阅读中提升阅读兴趣,得到阅读快乐。
同样十句立志名言送给大家: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翩翩起舞。 快乐不是因为得到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我走得很慢!但我从不后退!!! 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放弃。
想要逃避总有借口,想要成功总有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出路!
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便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14
“动物世界”教学设计
本组的专题是“动物”,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种动物,这样的整体安排,让孩子们走进动物世界,了解动物的特点,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从而增强爱护动物的责任意识。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运用多种方法,促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体会课文内容,在相互交流中加深理解,明晰作者的表达方法,在不断运用中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课文《白鹅》、《白公鹅》、《猫》、《母鸡》。
2.《麻雀》、《鸬鹚》、《天鹅》。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进一步领会不同作者的表达方法,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
2.在阅读中受到不同情感的感染与熏陶,深化对动物的`认识。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2.师: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动物,动物的可爱与调皮常常能让我们心情愉悦,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世界,再次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板书题目
二、主题回顾
1、 同学们,从第四组的课文中,你都了解了动物的哪些特点?《白鹅》高傲;《白公鹅》派头十足;《猫》古怪、可爱; 《母鸡》慈爱;
三、交流阅读记录卡
1、(出示课件)过渡:这节课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进一步认识更多作家笔下的动物。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重点阅读了三篇并填写好《同步阅读卡片》,请同学拿出记录卡,我们一起来交流大家的阅读情况,看看大家对这些动物的认识是怎样的?
2、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麻雀》:勇敢、慈爱
《鸬鹚》:守纪
《天鹅》:美丽
四、片段分享与精彩赏析
过渡:每个人的阅读感受是不一样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最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
1、《麻雀》一文中,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提示:可以从修辞方法上来回答。
回答句式:我喜欢____,因为它使用 ____修辞方法,写出了____.
2、《鸬鹚》一文中,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3、《天鹅》一文中,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出示课件)全班齐读
五、主题拓展
1、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它都具有什么特点呢?
回答句式:我喜欢____,因为它____.(指名说)
2、师小结
动物是如此的可爱、美丽、慈爱,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增强爱护动物的责任意识,让我们的世界处处充满爱。
六、好书推荐:
1、《再被狐狸骗一次》
2、《鸟奴》
七、作业
设计两条保护动物的宣传标语。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15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学习目标:品悟辛弃疾的英雄情怀。
学习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通过填表格方式,梳理三首词
到1203年,64岁的辛弃疾被执掌大权的韩侂胄所起用。这之前,辛弃疾被迫退居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了。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侂胄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1204年,辛弃疾被任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并把辛弃疾调离了镇江《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读词上下阕,很容易体会出辛弃疾悲愤之情。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写于1176年,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了,在江西担任刑法狱讼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一天,辛弃疾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愁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一个“愁”字,刻画出辛弃疾当时的心情。
《青玉案元夕》,作者写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或二年(1175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洞察形势的辛弃疾,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这首词,描绘了元宵佳节的一片繁华热闹景色;也点出作者所寻“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前两首词风格豪放,作者抒写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感情,并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进行无情揭露和批判。而《青玉案元夕》呢?作者到底在抒发怎样的情感?
(二)探究:“那人”是谁?
生1:作者的意中人。她是一位高贵的女性。她与众不同、非同一般。她躲开了狂欢极乐的人群,独自一人在灯火稀疏的冷僻处,有一点孤独,又自甘寂寞,不同流俗。
生2:女人在元宵夜晚,不都出门看花灯凑热闹嘛。为什么躲到“灯火阑珊处”?是情人,很难说通。我认为是作者自己,是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又不肯与苟安者同流合污的自我写照。
生3:我认为是作者的.理想和抱负,冷清孤寂,难以难实现的收复失地的凌云壮志。
生4:也有可能是作者一直寻寻觅觅的知音。知音难觅,知音总是不同凡俗、自甘寂寞,那个不在“蛾儿雪柳”之众、却独立在灯火阑珊处。国难当头,朝廷只顾偷安,人们也都“笑语盈盈”,有谁在为风雨飘摇中的国家忧虑?作者在寻觅着志同道合的知音。所幸,作者寻到了。
师:“那人”还可能指什么?(看见没有人回答,继续提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此句作为做学问、成大事的第三种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此第二境也。
王国维从《青玉案元夕》词联想到了做学问的境界,把这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即经过艰苦奋斗,目标终于达到。
生5:老师,还可以指一种“灵感”。当我们苦苦思考一道数学题时,突然来了灵感,得到了正解。(生笑)
师:很好,无论灵感说,还是王国维境界说,都是对原词的拓展,赋予原词以一种哲理。当然,辛弃疾无论是路过造口郁孤台、登临北固亭,还是眼见元宵节的花千树,难以忘却的总是自己的理想抱负。这让我们不仅为辛弃疾的爱国情怀而感慨万千,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三)拓展阅读
播放《学习强国》视频:《浅斟低唱亦英雄》
此视频,选自《中华经典资源库》,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诸葛忆兵讲解。
诸葛教授从辛弃疾的艳情词入手,对比此类词南宋与北宋的不同,并阐释《青玉案元夕》中辛弃疾的别有寄托,即另一类的英雄怀抱。
先是讲解内容,指出“那人”不是实写,而是虚写,用了比兴寄托和虚构象征的手法,意在阐明“那人”寄托作者的感情,是英雄怀抱的另类表达。诸葛教授深入拓展:比照辛弃疾的另外一首艳词《祝英台近晚春》,比照南宋的姜夔,周邦彦等爱国词人;追溯到屈原《离骚》,屈原曾以“臣妾”自比;引用清人周济的评价“北宋人无寄托,南宋人有寄托”。
以《青玉案元夕》为例,通过对“那人”一句的解读,得出结论:宋词艳情词,到了南宋有变化,到了辛弃疾这样的英雄这儿也发生变化。
布置作业:
背过《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和《青玉案元夕》,再品悟辛弃疾的英雄情怀。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情暖人间》群文阅读教学设计05-21
小学四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03-16
群文阅读的教学反思12-02
群文阅读《走近中国古代神话人物》教学设计06-12
《童年》阅读教学设计05-27
搭船的鸟阅读教学设计11-03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05-18
开放式阅读教学设计03-23
最新高中群文阅读工作计划和目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