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02 11:55:0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

  学习对象的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童话故事。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基本上会数数到20,但需要系统认识11——20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教材的编写注意贯彻《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正式教学数数前,教材先给出一幅生活图片,使学生在已学过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物体的数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的认读11—20各数。

  教学设计理念

  (1)生活中学习数学,体会处处有数学;(2)从多角度认数,体验知识之间的联系;(3)于活动中学数,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会正确地数数、读数、知道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几,掌握20以内各数的顺序,能比较它们的大小。

  2.结合11~20各数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对小数目的数感,发展抽象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4.通过动手操作、组织交流,培养学生参与和合作意识,主动探究意识。

  学具准备:

  主题挂图、11~20数字卡片;每生小棒20根、皮筋一只。

  课前播放“数鸭子的儿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听完了数鸭子的儿歌,我也想请小朋友一起大声地从0数到10。你们数的最大的一个数是几?还有比10更大的数字吗?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认识比10更大的数字宝宝,它们是11—20的数。

  3、猜一猜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大红花)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一)、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1、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师:今天,王老师请来了小棒帮助大家数数。

  师:猜猜老师手里拿了几根小棒?(生猜,师进行提示。)然后让学生一根一根的数。

  师:(出示课件)1根小棒表示1个一,那么10根小棒就是几个一呢?板书:10个一

  再课件出示小棒图:(90根)哇,这么多的小棒,如果一根一根的数,那太麻烦了,怎样数就能一眼看出是多少根小棒呢?(稍停顿一下)我有一个好办法,想知道吗?

  师:这个好办法就是满10根捆成一捆,(教师示范用皮筋捆小棒)这一捆是几个十(1个十)板书:1个十刚才我们把10根捆成一捆,也就是把10个一变成了1个十。板书:是)。

  师:现在你们也数出10根小棒,把手中的10根小棒像老师这样捆成一捆。举起这一捆小棒,看,这一捆是几个十?(要求把捆好的小棒放在桌上。)

  师:现在我们就用这种满10根圈在一起快速数数的方法,来看一看刚才的图里有多少根小棒?

  小结:这样满10根圈在一起,也就是把10个一变成了1个十(指着板书),让人一眼就能清楚地看出是几。

  2、认识11、12、13

  A:这种数数的方法又快又准确,讲到这里,我就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天我去买铅笔,我对售货员说:“我买11枝铅笔,”(板书:11)那个售货员居然数都不数,就把铅笔拿给了我,我呢,也只看了一眼就知道了有11枝,你们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师:请你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让其他小朋友一眼就能看出来是11枝,快试一试。(生操作)(出示课件:这样我们就把11枝铅笔变成了几个十几个一?(板书:1个十1个一)1个十和1个一组成多少?也可以说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这句话谁还会说?(同桌互相说,再齐说,)再添1根呢?再添1根呢?

  (要求学生和教师一起摆,一起读。)

  接下来,我们就用这种好办法和老师一起摆几个数;

  一捆是一个十,那再添1根呢?板书:11(同时领读)(出示课件:这是几个十几个一?1个十和1个一组成多少?(板书:1个十1个一)也可以说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这句话谁还会说?(同桌互相说,再齐说,)再添1根呢?再添1根呢?(要求学生和教师一起摆,一起读。)

  B:学生动手摆一个数。

  你们已经会用小棒摆11、12、13,并知道11、12和13的组成,我们今天认识11─20各数,除了11、12、13以外,这么多数字宝宝你最喜欢哪一个?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数用小棒摆一摆,并悄悄地告诉同桌,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学生独立操作,交流,教师巡视)

  3、交流:指名答:你摆的是几?你是怎么摆的?它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可点名在投影上摆)

  谁能说出你摆了几个十和几个一,让大家猜猜你摆的是几?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十几就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读的时候就读十几。

  4、学习20的组成

  (出示课件)师:看见大家在摆,老师也喜欢一个数,先摆1个十,再摆9个一,这个数是多少?再添一个是?(20)

  现在又够10根了,又可以把它们怎么样?(捆成一捆)原来的1捆再加上这1捆是几捆?(2捆)2捆就是几个十,那两个十是多少呢?(20)3个十是多少?4个十呢?20里面有几个一?(板书:2个十是20)有几个十就读几十。

  5、观察直尺,感知数序、大小

  (1)师:其实11—20各数还躲在我们的文具盒里呢:引出小尺下面看这把尺子,你能填出空缺的数吗?

  (2)正读反读,找出规律。(单数、双数、最大数、相邻的数)在这根直尺中哪个数最大,哪个数最小?

  (3)设计“摘苹果”,激发小朋友思考和积极回答的兴趣(课件出示)

  过渡语言:11—20各数不同但小尺上有,我们的书的页码上也有

  1、翻书比赛

  师:拿出数学书,放在桌子中间。准备好了吗?打开到第17页。再打开到第13页。再打开到第20页。

  2.找找生活中的数

  师:除了书的页码之外。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我们都会用到11—20这些数,你能举些例子吗?

  学生举例:姐姐今年12岁。

  3月12日植树节。元宵节是正月15,中秋节在8月15日,最后在生活中找11—20各数的运用,一组有12个同学;鞋子穿16号;这些纸有19张;今天最高气温是18度;今天是10月——日;出示课件:生活中的数)

  小结: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些数。我们周围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字世界。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今天小朋友们学的都很认真,那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今天谁学的最棒!

  ⒈按要求读数、数数

  (1)出示课件:读号码

  (2)、传球游戏:从20到1,从1到20

  2、比比谁的眼力最好。(估计:课件出示)

  下面来点难的:学会了数数,不如来考考小朋友,看这里有一些草莓,先不数,你来猜一猜,这里大约有多少颗草莓?估一估,强化满十个圈一圈,别人更容易看清楚是十几。

  3、猜数游戏

  规则是:老师心里想一个20以内的数,请大家来猜它是多少。

  [设计目的:巩固11—20各数的大小比较,学生会很敢兴趣的]猜数(说的好的小朋友奖五角星)

  13 15 19 20用各种方法说

  (先老师示范介绍,再让学生介绍,要求介绍的形式多样。如:跺脚表示十,拍一次手表示一个一,猜猜合起来是几)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对学习好的个人、小组表扬。今天小朋友学得真不错,希望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你会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2

  [课题(学科和年级)]

  认识11-20各数(数学,一年级)

  [教材简解]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并已经积累了一些认数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数数、读数等活动,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直观感知11-20各数的含义、顺序和大小。

  [目标预设]

  1.在数数、读数等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认、读11-20各数。

  2.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动手操作、组织交流,培养学生参与和合作意识,主动探究意识。

  [重点、难点]

  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体会“十进制”。

  [设计理念]

  1.生活中学习数学,体会处处有数学;

  2.用旧知帮助认识新数,体验知识之间的'联系;

  3.于活动中学数,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思路]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本节课,一开始从学生原有的认数经验出发,从0开始数到20初步认识11-20各数,然后借助于小棒开展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小朋友们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初步感知各数的组成,最后通过数数、估计、操作、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帮助他们切实感知11-20各数。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初步认识11-20各数

  1.小朋友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呢?

  2.从0数到10,越往后你会发现后面的数越大,你会接着往后数吗?谁来数一数?

  3.出示学生尺,看着尺子上的数,你能从0数到20吗?

  4.没有尺子,你会数吗?

  (1)从7数到17

  (2)从11数到20

  (3)从20数到11

  二、 动手操作,初步感知11-20各数

  1.尺子是我们学习的好朋友,小棒也是我们的好朋友。下面我们请小棒也来和我们数一数,看看你能不能数到20根呢?

  师摆小棒师生共同数数。

  你会像老师这样一边摆一边数吗?学生独立摆小棒数数。

  20根小棒,一根一根的我们会数了,还可以怎么数呢?

  (1)2根2根地数

  (2)3根3根地数

  (3)5根5根地数

  2.这么多的小棒啊,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数得最快(教师将20根小棒合在一起,藏在身后,随意拿走几根)将小棒放置在展示台上,现在这有多少根小棒呢?

  这么多的小棒在一起,你能准确说出是多少根小棒吗?不能。

  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根呢?

  到底有多少根呢?怎么办?

  数一数(指名学生数一数)

  一根一根地数太麻烦了,那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能使小朋友们一下就能看出是多少根呢?

  同桌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成果

  先数出10根(边数边说),1个一根,2个一根,3个一根……10个一根就是10个一(板书),我们可以将这10个一根捆成一捆(教师示范捆成一捆)原来是10个一根,现在变成了1个十根(板书1个十)

  10个一就是1个十

  学生动手操作,数出10根捆成一捆,边数边说。

  数出10根捆成一捆了,一捆是几根?旁边还有几根呢?还有两根,那一共就有多少根?12根。对了,刚才谁估计对了,给予表扬:你真棒!真是火眼金睛!

  请你也摆出12根小棒,看谁摆得快!

  你是怎么摆的?

  再添一根是多少根?13根。再添一根?师生共同边添边数一直数到19根

  现在又多少根小棒啊?你怎么知道的啊?1捆是10根,再添9根就是19根。

  19根添上一根是多少根呢?

  20根除了可以这样摆,还可以怎样摆呢?

  再将旁边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10个一就是1个十,现在这儿有几捆?那这儿就有几个十?

  2个十就是20.(板书)

  几个十是20?20里面有几个十?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11-20各数,还知道了10个一就是1个十,2个十就是20。

  三、 巩固练习,进一步感知11-20各数

  1.小棒可以数出10根捆成一捆,再看旁边有几根就是十几根,那其他的东西呢?怎么能很快知道有多少呢?

  这儿有一些草莓,你能估计出这些草莓大约有多少个吗?

  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先估一估是多少再数出来。

  谁来说一说,这有多少个草莓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1)大概看了一下

  (2)数一数

  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能使大家一看就知道是多少个呢?

  (圈出10个,再数数外边有几个就是十几)

  学生动手圈一圈,数一数。

  草莓一共有多少个?现在能一眼就看出来么?这个方法好不好?

  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数一数雨伞一共有多少把?看谁数得又快又对!

  汇报,雨伞一共有17把。

  2.生活中像这种先数出10个数学方法有很多。看,我们的数学书,从第一张数起,我们一起来数出10张,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感觉怎么样?再数出20张,看看有多厚,感觉怎么样?接着往后数,你会数吗?

  四、 总结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数?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活中这些书我们到处可见,比如(出示第5题)

  看看这几幅图,图上画了什么?你认识上面的数吗?这些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样的数呢?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数出11~20各数,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乐于思考的习惯。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认识11~20的各数,能正确数数和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难点:体验计数单位“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尝试发现

  秋天来了,小兔子一家去地里收萝卜,看看兔宝宝收多少?

  (课件出示小兔子一家拔萝卜的情景)

  估一估

  兔宝宝拔了一堆萝卜,如果不数,你能猜猜这堆萝卜大概有多少个吗?

  同学们都猜有十几个,那看看兔妈妈拔了多少个?

  兔爸爸呢?

  过渡:看来小兔子一家的萝卜大丰收,他们都拔了10多个萝卜,是这样吗?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1—20的数。

  (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学11

  1、数一数,兔宝宝一家拔的萝卜,都比10个多,都是多少个呢?咱们先来数一数。

  兔宝宝:12,

  2、自主学习

  教师:可是要数出十几根,每次都这样数,太麻烦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数出的有11根吗?

  动手摆:请数出11根小棒摆成一排。

  要求:先想想怎样摆能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摆的`是12根,再动手摆一摆。

  (生独立地边数边摆)师巡视,找不同的摆法,并发纸条让生摆在上面。

  同桌互相检查摆的是不是11根小棒。

  3、展示方法,先在展台下展示,再贴在黑板上并在纸条上标上号码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摆在一起)

  教师:他摆的是11根吗?(全班一起数一数)

  (2)((1捆带2根))

  教师:你是怎么摆的?为什么这样摆?他摆的是11根吗?怎么知道的?

  4、方法优化

  教师:这些摆法都是对的,那种方法最简单,能看的很清楚,甚至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

  为什么呀?

  师生共同小结:1根小棒表示1个一,2根小棒表示2个一,5根小?棒表示几个一

  那么10根小棒表示几个一呢?(板书:10个一)

  为了更清楚地表示11根小棒,我们可以把这十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慢慢地捆小棒)现在10根小棒变成什么了?(一捆小棒)

  这一捆小棒有多少根?

  以后小朋友们再看到像这样的一捆小棒,就表示这一捆里有10根,它表示1个十。读“十”

  (板书:1个十)(全班齐读10个一是十),1根小棒是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读作“十一”。

  (二)教学12--20

  1、教师指导学生在11的基础上1根1根地继续添小棒,学生边数边说:1个“十”和2个一是12,读作“十二”........1个“十”和9个一是19,读作“十九。”

  2、数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在添加几根小棒,合起来就是十几。11—19各数都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同桌合作数一数,重点讲解20。

  一人数兔妈妈的,一人数兔爸爸的。一边数一边说。够十个用皮筋捆上。让我一眼就能看出是多少个萝卜。

  师:谁数的是兔妈妈的,说一说,摆一摆。(师板书:一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15。)

  兔妈妈真能干一口气拔了这么多。

  谁数的是兔爸爸的,说一说,摆一摆。

  (2捆)一捆表示的是“1个十”,那2捆表示的是几个十?(2个十)。

  (师板书:二个十是20)读作:“二十”。

  (三)教学11—20各数的数序

  1、看直尺,教学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师出示尺子图

  (1)师:在这把尺子上有我们今天学过的数吗?在哪里?(10后面)

  (2)全班从0数到20,在自由读,最后同桌检查。

  (3)读了这些数你有什么发现(从左往右数越大,从右往左数越小)。

  (4)从0到10是一个十,从10到20又是一个十,那从0到20就是几个十?

  2、在活动中强化对数序的认识

  (1)师:刚才我们看着尺子会数11到20,如果没有尺子,你会从7数到17吗?(男生数)从11数到20呢?(女生数)

  (2)遮住14、18、20这几个数,问:红房子里躲的是几?你是怎么知道的?

  17的邻居是几?你还可以怎样问?(指名问)

  (3)18离10近一些还是离20近一些?(指名答)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出来师:有谁是数出来的?)

  三、游戏巩固。

  1、数一数,开头的情境图,每样东西各有多少?

  2、比一比,谁翻得快。找出教材8、12、17、20页。数出10页看看有多厚,在数出20页看看有多厚。

  3、拿出10-20的数字卡片,发给11个小朋友,站到讲台上。一个小朋友拿一张卡片。

  教师和剩余的学生提问。

  (1)排序,

  (2)请你介绍一下你手里的这个数?

  (3)15前面的数请站出来。

  (4)12和14中间的数请站出来。

  四、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知识呢?鼓励学生交流收获。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4

  一、教学内容

  冀教版一年级教材上册 68----70 页的“认识 11----20 各数”

  1 、材简析

  本册教材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以图画、故事等情境引出新课,改变了原来教材过分强调学科内容的系统性,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素材。使学生知道身边处处有数学,并学以致用。

  2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直观性思维较强,理解能力、自控能力都比较差。由于学生年龄差异造成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等的差异,要采用直观的图画、故事等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

  3 、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性,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逛超市我们运用 11 …… 20 各数字表示水果的个数,同位互相交流劳动成果,激发学生认识数字的兴趣;设计估计花生米个数游戏。同位两人同时把估计数字写在纸上,再由一人数一数,另一人检查,看谁估计得最准,提高学生估计能力;让学生读直尺上的`数,同位检查正确与否。再教师指一名学生到讲台认读。用尺子量课本一量课本、铅笔、小刀、橡皮,量完后,同位互相检查,并汇报测量结果,学以致用;看电影找位子的游戏,教师把 20 张票发给 20 个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位子,其他学生作为工作人员帮助、引导对号入座,提高学生的快速认知能力和协作能力。

  4 、教学目标

  ①教实物的过程中,认识 11----20 各数。

  ②能认、读、写 11----20 各数。会用 20 以内的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③结合学习活动,培养做事认真的习惯,培养初步估计意识。

  5 、教学准备、学具准备

  教具:1、投影仪;2、投影片(画有 10 种水果的 68 页上面的图、画有 69 页上面的鸡蛋图);3、直尺;4、写有 1~20 各数的卡片 20 张对号入座用)

  学具:直尺;每个学生一张写有 1~20 的卡片描点用;花生米每人若干。

  二、课堂实录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你们喜欢逛超市吗?

  生:喜欢

  师:和老师一起到超市看看水果,好吗?(出示画有 68 页上 10 种水果的投影片)

  师:看一看水果架的水果多好呀!你们亲自数一数。看一看,都有哪些水果?各有多少个?(同学们马上写出水果个数)

  师:数完后,同位互相交流

  师:请同学们交流一下劳动成果

  生1:水果架上有香蕉 20 根、菠萝 17 个、西瓜 13 个、芒果 11 个

  生2: 19 个苹果、 15 个桃子、 14 个香瓜

  生3: 18 个山里红、 12 个鸭梨、 16 个桔子

  师:你们是怎样数的?

  生1:我一个一个的数

  生2:我两个两个的数

  生3:我是从左往右数

  生4:我是从上到下数……

  师:同学们真棒,都数对了。

  师:水果架上哪种水果个数最多?哪种水果个数最少?

  生:香蕉的个数最多,是 20 根。

  生:芒果的个数最少,是 11 个。

  师:我们运用哪些数字表示水果的个数?

  生: 11 …… 20

  师:我们这节课就认识一下 11~20 各数(同时板书课题“认识 11~20 各数”)

  2、合作探究,建立模型

  师:同学们把准备好的花生米拿出来,咱们一起做游戏。

  方法:抓出一小把,你能估计花生有多少粒?同位两人同时把估计数字写在纸上,再由其中一人数一数,另一人检查,看谁估计得最准确。(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再抓出一小把交换检验,看谁估计准确。

  3、解释与应用

  请同学们收拾好花生,看投影片。

  步骤一:出示投影鸡蛋11个图片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共有多少个?

  生: 11 个

  师:你们是怎样数出来的?

  生1:我先数左盘 10 个,再数右盘 1 个,两盘共有 11 个。

  生2:我先数左盘 10 个,再接着数右盘 11 个。

  师板书: 11

  步骤二:出示投影鸡蛋 12 个图片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共有多少个?

  生: 12 个

  师:你们是怎样数出来的?

  生1:我先数左盘 10 个,再数右盘 2 个,两盘共有 12 个。

  生2:我先数左盘 10 个,再接着数右盘 11 、 12 个。

  师板书: 12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哪种数数方法最简单。

  生:先数左盘 10 个,再接着数右盘,右盘几个,就是十几。

  师:对,先数左盘 10 个,右盘有几个就是十几个。

  步骤三:请同学们用上面的方法继续学习,分组练习,用 13~20 表示鸡蛋的个数。

  教师指导书写 11~20 各数。

  4、巩固新知,拓展延伸

  ①让学生读直尺上的数,同位检查正确与否。再教师指一名学生到讲台认读。

  师:,用你手中的尺子量课本一量课本、铅笔、小刀、橡皮,看一看,你能得到什么。量完后,同位互相检查,并汇报测量结果。

  1 数到 20 ,再倒着数回到 1 。

  师:同学们,我们上电影院看电影时买票后,你要先做什么?

  生:先找位子。

  师:怎样找位子?

  生:对号入座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看电影的游戏:我这里有 20 张票,你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你的位子吗?

  师:把 20 张票发给 20 个学生,其他学生作为工作人员帮助、引导对号入座

  三、教学反思

  ①逛超市,联系身边的生活实际,我们运用 11 、 12 …… 20 数字表示水果的个数,激发学生认识数字的兴趣。并复习了上、下、左、右的知识,还巩固了以前学过的“比较多少”的知识。

  ②估计花生有多少粒游戏,同位两人同时把估计数字写在纸上,再由一人数一数,另一人检查,看谁估计得最准,提高学生估计能力。通过竞赛的方法,提高学生兴趣。

  ③收拾好花生,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习惯。

  ④让学生读直尺上的数,同位检查正确与否。再教师指一名学生到讲台认读。用尺子量课本一量课本、铅笔、小刀、橡皮,量完后,同位互相检查,并汇报测量结果,理论联系实际。

  ⑤看电影找位子的游戏,教师把 20 张票发给 20 个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位子,其他学生作为工作人员帮助、引导对号入座,提高学生的快速认知能力和协作能力。教育学生在集合、集会等大型活动中,遵守秩序。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

  2、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

  3、初步掌握11—20以内数的顺序。

  4、使学生初步了解十进制。

  5、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6、初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7、初步培养估计的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教学难点: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装在小盆里,12根,每人一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电脑:机器猫]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

  猫:小朋友,你们好,我叫小叮当,今天我想跟你们一快儿学习,你们愿意吗?

  猫:太好了,我在学校里也是一个好孩子,已经得到很多小红花了,不信你们数数。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叮当得到了多少朵小红花,好吗?举起右手,一边打手势一边数。[数到10]

  [电脑演示10朵花,第11朵打问号]

  【点评】小朋友每天都会得到老师奖励的小红花。用数一数小叮当获得了几朵小红花,来创设“数到10朵再数下去就要用到比10大的数”这样一个情境,既贴近学生,又真实自然。

  二、实践操做,初步认识11—20各数。

  1、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师: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些小棒,就在小盆里,数一数你有几根小棒,在桌上排成一排。(小盆里都是12根小棒)

  学生汇报,指名2人把小棒拿到讲台上数一边。

  师:再来看看小叮当有多少根小棒?[电脑出示12根小棒]我们也来帮它数一边。

  学生数

  猫:每次都要这样数,太麻烦了,我有一个摆小棒的.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我有十几根小棒。

  师:小朋友,小叮当到底想到了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他有十几根小棒呢,猜到的小朋友也用这种方法把自己的小棒摆一摆,让自己和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有十几根小棒。

  还没有猜到的也可以跟同座商量一下再摆。

  学生活动,汇报两人展示

  师:你们看看谁的方法最好?小叮当和他想的一样吗?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例1、例2,第74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地数出11~20个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充分感知10个一是1个十,初步感受十进制;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乐于思考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1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交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

  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体验计数单位“十”。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铅笔,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你们看是什么?(铅笔)

  请你猜一猜老师手中有多少支铅笔?(学生猜想)

  同学们猜的都不一样,想要知道到底有多少支铅笔怎么办?(数一数)

  师生共同数一数铅笔的支数,得到答案12支。

  二、 动手操作,经历探究过程

  1、摆一摆:

  用数一数的方法同学们知道老师带来了12支铅笔,可是每次都这样数多麻烦呀!怎样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有12支铅笔呢!请同学们数出12根小棒代替铅笔在桌子上摆一摆。

  (学生实践活动)

  2、说一说:

  学生汇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大屏幕逐一出示各种情况)

  你觉得哪种摆法最好,一眼就能看出是12呢?为什么呢?

  3、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1)在数学中,1根小棒就是1个一,2根小棒就是2个一……10根小棒就是10个一。

  (2)为了便于一眼就看出是10根小棒,在数学中就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一捆小棒有几根呀?(10根)所以在数学上给它一个名字叫十。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

  (3)10个一是几根,1个十是几根,所以10个一是1个十。(板书: 10个一 是1个十 )

  (4)在数学上只要是10根小棒就把它们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这样更容易看。

  (让学生把10根小棒用皮筋捆起来表示1个十)

  4、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

  (1)引导学生用1捆小棒和2根小棒摆出12,并说出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

  (2)出示数字11,12,13,14,15,16,17,18,19,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字,用小棒摆一摆,并说说这个数字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出示19根小棒

  设疑:19根小棒再添上一根是多少呢?你发现了什么?

  (这时又满了一个十,只要是1个十就要捆成一捆。)

  现在有几个十了呢?(2个十是20)(板书: 2个十是20 )

  5、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10个物体在一起的情况呢?(一盒铅笔,一板药片,一包湿巾,一盒巧克力,一套书等)

  出示课本第77页第7题,指导学生完成。

  6、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数字朋友呢?(出示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三、 认识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1,读一读:

  从直尺上读一读各数。你发现了什么?

  2、数一数:

  从7数到13;从9数到20;从19数到10;从15数到8

  3、找一找:

  比12多1的数是几?10和12的中间是几?与18相邻的数是几?

  15在那两个数的中间?

  四、实际应用:

  1、 数一数,画一画:P76 , 1

  师生共同边数边画,感受先找到10,再接着数比较容易数清楚。

  2、 数一数:P76 , 3、4

  启发学生2个2个的数,5个5个的数,初步建立起数感。

  四、 总结收获:

  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说一说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到过11~20各数呢?

  五、 作业布置:

  在回家的路上,家里,电视里找一找哪里有我们今天认识的11~20各数,并把它们的组成说给爸爸妈 妈听。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一个十和几个一),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感知十进制。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将数学与生活进行联系的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

  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识教育,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且从中品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数出11~20各数,并且知道它们的组成。

  2、教学难点: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学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喜欢上街吗?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到热闹的大街上去看一看,不过大家一定要仔细观察呀!

  教师投影出示第84页主题图。

  提问: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人、汽车、树等)

  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吗?(小组讨论并汇报统计结果,教师板书数字)

  教师投影演示统计结果。最后让学生思考:我们每天都要出门,经常要过马路,通过这幅图,你还能想到什么问题呢?(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要遵守交通规则并注意安全。)

  2、导入新课

  教师结合屏幕上的数字(例如:14、19、20)提问:这些数字你们见过吗?

  说明: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点评:结合情境,可以让学生联想到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习到有价值的数学,同时还可以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和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

  二、操作观察,探究新知

  1、摆一摆,初步感知

  师:小朋友请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满10根后捆成1捆放在一旁,然后继续往下数,满10根后再捆成1捆,现在开始。(学生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在展台上操作,如下图所示)

  完成后提问:小朋友已经数完小棒了,那你知道1捆有多少根小棒吗?那么1捆就是几个十呀?2捆呢?

  学生回答后,动画演示小棒的捆扎过程,然后教师总结归纳:满10根就可以捆成1捆,所以1捆就是1个十,2捆就是2个十。(师板书:1个“十”,2个“十”)

  2、说一说,加深理解

  ⑴认识11

  提问:刚才我们在摆小棒的时候,把10根捆成1捆就是1个十,小朋友们请想一想,怎样才能很快地拿出11根小棒?

  让小组进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指名汇报,引导学生用最快的方法拿出11根小棒(1捆小棒加1根小棒)。

  提问:为什么拿一捆小棒和一根小棒就知道是11根呢?

  理解:一捆小棒就是1个十,所以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十一。(教师动画演示摆放11根小棒的.操作过程)

  强调:知道一个十和几个一就可以读作十几。

  教师范读11(十一),让学生跟读。教师板书:十一。

  ⑵认识其它各数

  师: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最先拿出15根小棒。你用什么方法很快就拿好?如果要拿20根,你会用什么方法呢?

  同组讨论,指名汇报。(教师动画演示摆放15和20根小棒的操作过程)

  提问: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20呢?

  归纳整理: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就是由2个十组成的。

  练习:请学生快速地拿出13根小棒。

  3、读一读,掌握数序

  教师投影出示直尺图,提问:你能读出我们今天认识的数吗?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8

  学习对象的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童话故事。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教材的编写注意贯彻

  《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正式教学数数前,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景图,在这幅情景图中,一个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的人及一些树,使学生在已学过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人物和物体的数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的.读11—20各数。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你们看看,认识吗?

  演示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图

  生1:是我们在过马路。

  生2:放学了,老师带我们过马路。

  师:对,就是你们。队伍排得可真整齐。我们学校的门口就是一条马路,车来车往,小朋友们上学时也要和老师带着时一样,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望,三通过。既遵守了交通规则又安全。

  2、观察:图中有什么?有多少?

  3、导入新课: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物体个数超过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二、新课展开

  1、数数

  ①、 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请你猜一猜多少根?

  ②指名来数一数,

  ③你猜对了吗?

  ④、探索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让自己和别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

  ⑤、集体交流:总结出好方法。

  ⑥、数出10根小棒,十个一是( ),捆成一捆,一个十是( )。

  接着数到20根,同桌互数,指名数。

  ⑥、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下面物体有多少。

  2、数的组成

  摆小棒,说说是十几,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①指名说11

  ②、添上1根,同桌互说后交流。

  ③、13-18各数任选一个跟同桌说一说,再交流。

  ④摆19说一说再添一根有几个十是几根。

  3、数的顺序

  ①看直尺上的数,从0读到10,再从10读到20

  ②提问: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 17比14大还是小?你发现了什么?

  ③指名数数,从七数到十三,从十二数到二十,从十八倒数到九。

  ④P87 练习十四,连一连,看看会有什么惊喜?

  三、巩固延伸

  1、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东西可以用十几来表示?

  2、比一比谁翻得快

  找出数学书第8、12、17、20页。介绍好方法,现在往前翻还是往后翻,再翻几张,为什么?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再数20张,看看有多厚。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笔者认为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在这节课里,学生已基本上能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读数,数的顺序和大小,因此确定这节课重点辅导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我校学生中午由路队长带领下排队回家,每天放学,班主任老师老师领着他们排队出校门,穿过马路,这是多么熟悉的情景啊,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一年级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摆小棒)进行学习活动,促进独立思考以及在小组中的合作与交流。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 中的应用价值。平时我发现我班学生在翻书时速度较慢,一页一页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还是往后。学了20以内数的顺序后,让学生翻翻书,根据数的顺序来确定往哪边翻;体验一下10张、20张的厚度增强数感来确定大概还要翻多厚,增快翻书的速度。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3、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教学准备:小棒、苹果教具、尺子、电脑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放录音,歌曲《快乐的星期天》

  (同时)师:快乐的周末来到了,老师领着假日小队的同学去军属李奶奶家帮好事,这时他们正穿过一条喧闹的马路。(电脑出示主题图)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有什么?

  数一数,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各小组讨论,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3、师: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想像很丰富,那你们再观察黑板上这些数,你们能发现什么?

  生:这些数都没有超过20。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和11―――20各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猜一猜: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彩旗)谁来猜猜大约有多少个呢?每人心里猜一个数。到底谁猜对了?怎么办呢?(让我们数一数)

  2.数一数:数到10后面的数字时,咦,我们没学过呀,今天就一起来学习11--20的认识。(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

  1、看课本73页主题图,让学生分类,并分组数出4种物体的`数量。

  2、让学生用小棒摆出水果的数量,并任意分成两部分。(学生有的分成2和9,有的分成3和8,还有4和7,5和6,10和1。)

  3、学生在分的过程中感知哪种分法可以很快看出是11根。

  生:10和1

  师:可是分好了还是得一个一个数啊?还有更直观地方法吗?

  生:把左边的10根捆起来。(表扬)

  5、课件演示:数出10根→堆成一堆→捆成一捆。

  6、请小朋友们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一捆是几个一根呀?是多少根?10个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并读一读:10个一是1个十)

  (二)学习11的组成。

  1、一捆小棒就是一个十,和旁边的1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1根小棒了。谁来说说几捆和几根合起来是11根?

  板书: 11

  10 1

  1个十1个一

  (三)自己动手摆正方体和小球的数量。(15,18)

  1、找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示,其他同学在下面摆。(板书同11)

  2、演板同学带着其他学生一起说说15和18的组成。

  3、观察11,15,18的组成,找出有什么规律?

  (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

  (四)摆一摆,说一说。

  1、师摆数字,学生说。

  2、学生同桌互说互摆。

  3、学生到讲台上演示。

  (五)学习20的组成。

  1、现在来学习小棒的数量,想一想20该怎么摆呢?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学生说交流结果。十个一捆,刚好有两捆,一捆是1个十,两捆是两个十。两个十是20。(板书:2个十是20)

  (六)生活中的运用。

  课件展示生活常见的物体(铅笔10支捆成一捆、小球10个装一盒、书10本装成一包),体现计数单位“十”的优越性。

  (七)11-20的数序。

  1、墨水瓶打翻的声音引入直尺图,上面被墨水印迹遮住了几个数字。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说说哪些数字被遮住了吗?

  师:好,直尺上的数完整了,我们一起按顺序数一数吧!

  (正着数再倒着数,2个2个数,5个5个数,从8数到16)

  师:真棒,老师现在截取了一段,能回答小精灵的问题吗?

  比12多1的数是几?

  和18相邻的数是几?

  10和12中间的数是几?

  15在几和几的中间?

  师:同学们真厉害!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吗?

  三、活动拓展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的非常认真,咱们来玩个游戏放松一下吧!

  游戏名字:竞选运动员。

  规则:参选运动员在讲台上站一排,拿着号码牌,一一介绍自己,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排。(如:我是13,1个十和3个一组成)说对了下面同学就鼓掌,竞选成功,说错了就竞选失败。

  四、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1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

  (2)(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3)16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4)与1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五、全课总结

  1、谁来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3、还有什么问题?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3~8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进一步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组成与大小,区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2)、使学生能正确运用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数学思考:

  培养学生一定的数感,增强学生的数学思考。

  3、问题解决: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重要性。

  4、情感与态度:

  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并喜欢上数学。

  教学的重难点:

  1、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组成、书序。

  2、难点:理解数位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教师已经完成73——81页所有《11——20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复习和整理。本节课全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以内各数的认识、组成、书序、数位的复习,第二段是“计算”,第三阶段是:“用数学”。

  本单元的教材是没有《整理和复习》这一内容的安排的,所以本节课全部的教学安排都是需要教师整理和总结的。根据教材的整体把握,我把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带领学生自己复习11—20各数的认识;然后,对11—20以内的不进位和不退位加减法的方法进行复习指导;最后,通过生活实例复习巩固“用数学”。在“用数学”解决简单问题的环节中,用图文结合的形式给学生提出要计算的问题,并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收集信息,确定参加运算的数据,选择适当的算法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实践中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在独立尝试自己复习的同时,在老师的带领下,彻底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数位和数的大小的比较,自己独立说出20以内的计算方法。并对解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巩固并加深。

  教材设计思路: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由情景引出各各复习点并进行讨论、研究,并让学生通过想一想、说一说、小组合作等方式来学习,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遵从了从生活实际除法,让学生感受了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措施:

  在教学时,以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去观察、去思考、去讨论;把具体的操作与抽象的计算过程对应,帮助学生从实物中脱离出来;最后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练习,达到熟练准确计算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重学生获得知识过程体验,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因题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观察收集数据的能力。

  教学建议:

  1、帮助了学生梳理有关数的认识的知识,包括数字的认识、数的组成、数位的认识等等。并且在已经学习的基础上更加巩固了学生的认识,并且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

  2、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全程参与“数学王国”故事之中,使学生身临其境,渴望知道最后的结果,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使原本十分枯燥的陈述变得妙趣横生,学生情绪激昂,不知不觉的轻松的、愉快的学习到应该获取的知识,应该发展的的能力。

  3、多种题目的练习,让学生对《11—20以内数的认识》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并让不同层次的孩子获得成功,收获自信。比如让孩子们互相出题,这样让每个孩子都当上了小老师,学生兴趣很浓,把自己经常错的题目出给别人,希望能考倒别人,这样让孩子们不经意间在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能对自己的.知识漏洞加以填补,也对其他的孩子做个提醒。

  4、重视理解数学思想,教给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一般的复习课都会由老师直接梳理知识,而这堂课我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孩子掌握梳理知识的方法,由孩子自己完成整个整理的全过程。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孩子能体会到整理知识的乐趣,能领会到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真正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

  5、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努力用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正确书写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对数字的审美认识,在生生交流,生生互评中,让孩子取长补短。评价学生的马虎现象,孩子们兴趣大增,他们能从非常细致的角度去评判,“我知道她为什么这样错”等等。学生不仅能准确的找出错误,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提醒自己不犯类似的错,课堂在和谐的气氛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故事导入:美丽的数学王国里面,住着很多数字宝宝,他们每一个都很特别,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一起快乐的生活着。下面我们就去数学王国看一看吧!

  师激趣:同学们,我们去看看数字王国里面的数字宝宝吧!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创设有趣的情景自然导入到复习中)

  2、引出课题:

  师:你认识那些数字宝宝啦?

  生: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引出旧知,唤起学生的记忆,为接下来的复习做好准备。)

 二、自主尝试,知识引入:

  1、第一阶段数序的复习:

  师:数字宝宝们排好队,站成一条欢迎我们了。你能帮数字宝宝们,完成下面的空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1)一共有(10)个数字;

  2)从左边数,从右边数;

  3)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针对以上问题,综合复习数的大小、书序等知识。

  4)学生独立说出数的组成,同桌之间相互考一考。加强学生之间互动。

  (设计意图:创设了故事情境,带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逐步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

  2、第二阶段计算的复习:

  师:填数字。通过故事引入的形式,练习到现在的加减法计算,简单易懂复习旧知,巩固新知。

  学生能够很快的回答出算式。并要求学生讲出算理。

  3、第三阶段解决问题的复习:

  通过排队的小游戏,感受第几和第几之间的数字的变化规律。

 三、复习巩固

  师:下面我们来参观一下数字王国。

  生:好啊好啊!

  1、第一站填一填。

  2、第二站帮小猪。

  3、第三站解决问题。

  4、第四站那是几。

  5、第五站神秘大礼包。

  (设计意图:通过参观数字王国的过程,带领学生再次复习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11——20 19—6=13

  11:1个十和:1个一。 15+2=17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物、小棒、直尺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数的组成、数序并感受数的大小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认识了1~10各数,基本建立了数数的方法,并在生活中接触过比10大的数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的读法及组成。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能准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比较数的大小。教学难点是理解11~20各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11~20各数的组成,由以“一”为计数单位,到以“十”和“一”为计数单位的连用,是学生认知上的飞跃,也是学生认知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课件、集星卡、小棒等。

  五、教学过程

  (一)借助生活,引出新知

  1.学生数出自己开学以来获得“学习星”的数量。

  2.指名汇报,教师利用板书简单记录学生汇报的数(8,17,11,20……)。

  3.揭示课题。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10大的数,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利用已有的数数经验引出课题,让学生真切感到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

  (二)利用小棒,经历学习过程

  1.对比中初步感知数的组成。

  (1)请学生数出1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想办法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1根。

  (2)出示各种摆法。(预设)

  ①连续并排摆出11根。

  ②10根小棒并排放在左边,1根小棒放在右边。

  ③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在左边,1根小棒放在右边。

  (3)学生交流与评价(大家欣赏哪种摆法)。

  2.利用学生资源,深入理解数的组成。

  (1)学生和教师一起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读“十”。

  (2)明确1根小棒是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读作“十一”。

  3.借助学习经验,自主探究12~20数的组成。

  (1)认识12。

  师:已经数出11根小棒了,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两人一组边摆边说,12根小棒再

  添上1根,是多少根?

  (2)认识13~19各数。

  学生自主摆小棒,并记录个数的组成。

  (3)总结11~19各数,这些书的组成均是“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的数。

  (4)认识20.

  师:19根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怎样能清楚看出是20根?(预设)

  ①10根捆成一捆放在左边,10根并排小棒放在右边。

  ②10根捆成一捆,一共2捆。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20个一和2个十。

  两幅图表示的数一样吗?哪个图让大家一眼看得清楚。

  在学生的活动中,让学生明白20是由2个十组成的,也是由20个一组成的。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小棒,经历数数的.过程,让学生在对比中充分感知并理解数的组成,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利用多种素材,建构数序观念

  1.利用直尺,初步感知20以内数的顺序。

  (1)出示标有0~10各数的直尺,请同学们读一读,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

  ①从左往右,数越来越大;从右往左,数越来越小。

  ②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相差1。

  (2)出示直尺11~20的刻度,让学生帮助11~20各数找到相应的位置。

  (3)从小到大读一读0到20之间各数,再从大到小读一读。

  2.通过提问活动,加深学生对20以内数序的认识。

  (1)16比17大还是小?19和18比谁大谁小?自己举例说一说谁比谁大?谁比谁小?

  (2)13前面一个数是几?后面一个数是几?

  (3)18和20中间的数是多少?和19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

  (4)17离10近还是离20近?哪个数离19最近?哪个数离19最远?

  (5)请学生像老师一样进行提问,并找学生回答,其他学生用手势判断回答是否正确。

  3.利用数字卡片,进一步培养数感。

  (1)将数字卡片“18”“14”“16”“19”“15”和“17”按一定顺序排排队。

  (2)将副板书记录的部分学生集星数量按一定顺序排排队。

  【设计意图】利用直尺、数字卡片、学生集星数量等学习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读数、排序等活动,进一步多种角度感知11—20各数,建立数与数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实践应用,内化提升

  1.基础应用

  (1)数数。

  学生独立数出教材第73页“主题图”中不同学具的个数。并说说用什么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按要求数数

  同桌互相检查完成教材第74页“做一做” 第2题。

  (3)按要求读数

  完成教材第74页“做一做” 第3题。

  2.巩固延伸

  (1)比比谁的卡片举得快。

  学生拿出写有0~20各数的数字卡片,教师或学生依次提出问题,其他学生思考出答案后将相应数字卡片举起来,速度快且正确者获胜。

  ①1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什么?

  ②在16和19 之间的数有哪些?15前面的数是什么?

  ③学生像老师一样提问,学生按要求举数字卡片。

  (2)向生活延伸。

  说一说在实际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11~20各数。

  【设计意图】练习分了两个层次,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数数、读数以及数序的理解和记忆,在延伸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巩固数的组成,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五)全课总结

  师:其实大家对11~20个数并不陌生,今天再学习这些数,有什么新的想法和感觉吗?千万别忘记老朋友“一”,要记住新朋友“十”啊!

  说说这节课中哪个活动环节你最喜欢,为什么?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3

  【课标解读】

  使学生能够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的读11—20各数。

  【教材简析】

  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在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它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的意义。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也为后面学习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对多位数的认识打下基础。教材通过海鸥回来了这一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大于10的数的表示方式。从用小棒表示到用计数器表示,再到用两位数表示,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两位数才会成为学生思维中的具体的具体的存在物,其中数位及记数的位值原理,才会在今后认识更大的数时起积极的迁移作用。因此,指导学生加强学具操作,深入理解数的意义,切实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但计数单位和数位这两个概念是第一次接触,又比较抽象,让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1、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的形成过程。

  学生从认识10内的数到认识11—20的数,是数的认识的扩展,而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和数位“十位”,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理解同一个数字在不同位置表示不同的数值是比较困难的,这是真正认识20以内的数的关键,也是以后认识大数的基础。为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小棒、火柴棒等学具摆一摆,捆一捆,数一数,并借助计数器在头脑中清晰地建立起1个十和1个一的不同表象,深刻体会计数单位“十”的意义和产生的必要性,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从而形成数的概念。

  2、要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和估计的意识。

  【教学内容】:

  青岛版一上《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部分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2、通过操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动手实践能力。

  3、在富有情趣的数数活动中,初步培养估计的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评价设计】

  1、谈话交流法: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谈话与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导入环节。

  2、观察法:观察法适用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如: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怎样摆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是多少根?这一活动中,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对“十进制”的知晓度;学生做练习时,通过观察,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等。

  3、测验法:通过课后测试,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计数单位"十",12—20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计数单位"十"。

  教师用具:小棒、课件、课堂检测

  学生用具:小棒、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同学们,到海边玩过吗?海边都有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到大海边。

  (生自由回答)

  请你仔细观察画面,用最简洁的话描述图中发生的事情?

  (生根据情境图回答)

  根据你的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生会提出以下3种问题:

  1、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

  2、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

  3、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和学生简单的谈话,直奔主题引入本课。并引导学生提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提出的许多个问题,教师定向,明确探究学习的目标。】

  二、动手操作,探究数的组成

  1、我们先来解决“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好吗?(多媒体出示问题)谁能估计一下也就是猜一猜大约有多少只海鸥?

  (生答)

  师:到底谁估计的准确呢,那就快来数一数吧。

  2、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数给大家听听。

  (生答)

  师小结:我们数数的过程中,为了不出现重复数或者漏数现象,我们一般采用做标记数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数海鸥只数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变静为动”的特点,突出数数方法的指导,渗透数数策略,并引导学生用做标记的方法来数,做到既不遗漏也不重复。】

  我们生活中常会碰到物体个数超过十,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3、组织有关的认识活动

  (1)如果用一根小棒代表一只海鸥,沙滩上的海鸥要用多少根小棒表示呢?

  请你数出相同数目的小棒。

  (2)老师想检查一下全班每一位同学数的对不对,可是我一根一根的数,恐怕这节课也数不完,同学帮老师想一想,怎样摆放能让老师不用数一眼就看出是11根呢?

  (同位合作)

  (3)生交流摆法

  师:那个小组先来交流?

  (预设生一般会出现下列摆法:

  ①1根1根地摆;

  ②2根2根地摆;

  ③5根5根地摆

  ④把11根分成10根和1根地摆。)

  师:那种摆法更能让我们一眼就知道了呢?

  (生自由发言,预设学生会对③和④谁更好产生争议)

  师:观点不一样,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是根据学生表述情况适当给予补充提示5个5个数要先算5加5等于10,10加1等于11。而另一个只需要10加1等于11即可。)

  请看课件

  师:(边看课件边说)一根小棒我们可以说是1个1,,两根小棒我们可以说两个一,同学们接着数、三个一……十个一,10个一捆成一捆就成了1个十,那我们就可以说10个一是1个十,或者还可以说十里面有10个一。旁边再加上一根小棒也就是一个一就是11根。

  迅速把你的小棒按这种方法摆好,举起来。

  看来这种方法的确能让我们一眼看出摆了多少根,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摆出别的数学吗?

  师:13

  生摆

  师问:13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呢?

  师:1个十5个一

  生摆

  师:1个十5个一是多少呢?

  生答

  【设计意图: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借助小棒直观演示操作,通过这种数形结合的方法,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6)刚才我们摆了很多数,在摆数的时候,这几个十和几个一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11,我们先在左边摆上1个十(用透明胶布贴在黑板上),再在右边摆上1个一,(把1个十圈出来,问:这是一个什么?在上面写上十,再把1个一圈起来在上面写上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同学们快看,这11里面有两个1,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谁来说?谁能完整地把这两个“1”各表示什么说一说?

  两个同样是1,但是因为位置不一样,身份就不一样,这“1个十”对着的位置,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十位”。十位专门用来表示有几个十。这“1个一”对着的位置也有一个名字,叫“个位”,个位用来表示有几个一。

  (7)其实啊十位跟个位在我们的计数器上也有。(师拿计数器)谁能找到这个计数器上的十位和个位?请你拿出计数器,仔细观察,和同位的小朋友说说计数器上“个位”和“十位”的位置。谁愿意跟大家指一指你计数器上十位和个位?(所有的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你能在计数器上表示一个一吗?(师可以根据情况提示几个一应该在什么位来表示呢?)

  生拨

  师:2个一……9个一、如果再加一个一呢?

  (预设会出现两种拨法:一种是各位拨10个珠子,另一种是十位拨一个珠子。)

  师:问为什么十位拨一个珠子呢?

  (预设生答:9个一加1个一是10个一,10个一就是一个十。)

  我们一起看课件

  九个一再加一个一是十个一,十个一就是一个十,一个十应该在什么位上拨珠子呢?

  生纠正

  (8)师:你会拨11吗?

  生拨

  【设计意图:学生在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再捆一捆、说一说的经历中,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在操作活动中变得具体直观。摆小棒是学生很容易做的事,但是要摆的快,必须经历思考和创造,这个环节教师要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解决“岩石上有多少只海鸥?”(多媒体出示问题)

  (1)请你估一估,

  (2)数一数

  (3)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20。

  生操作

  师强调:2个十是20

  生拨

  师:十位上有两颗珠子我们就对着十位写“2”,个位上一颗珠子也没有怎样写呢?生:写0

  (课件生答师板:“0”)

  问:“0”在这里表示什么?这个0不写可以吗?想一想为什么?(小组讨论)

  生答

  师:你们表述得都很正确,个位上一颗珠子也没有一定要用0来表示,这个零起占位作用。

  四、巩固练习

  (一)基本练习

  一共有多少小朋友?我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生可以采用写、摆、拨三种形式来表达,教师随机引导学生说出组成)

  【设计意图:数感的建立是一个逐步体验和发展的过程,在练习中继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从而建立起1个十和几个一是十几的数学模型。】

  (二)提高练习

  请小朋友看屏幕。(多媒体演示)

  1、小朋友,我们今天给海鸥带了一些食物,食物的桶数比13多比15小,我们带了多少桶食物?

  2、生活中经常用到11—20各数,你能举例说一下吗?

  钱、岁数、日期、尺子、(师问: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你能拨出来吗?)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了基础练习和提高练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引领学生欣赏生活中的11—20各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有服务于生活。】

  五、总结回归: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体会11—20的数的组成,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通过实例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参与实践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初步的数感。

  学习重点:

  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学习难点:

  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谈话引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你们看看,认识吗?

  演示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图

  生1:是我们在过马路。

  生2:放学了,老师带我们过马路。

  师:对,就是你们。队伍排得可真整齐。我们学校的门口就是一条马路,车来车往,小朋友们上学时也要和老师带着时一样,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望,三通过。既遵守了交通规则又安全。

  2、观察:图中有什么?有多少?

  3、导入新课: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物体个数超过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二、新课展开

  1、数数

  ①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请你猜一猜多少根?

  ②指名来数一数,

  ③你猜对了吗?

  ④、探索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让自己和别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

  ⑤、集体交流:总结出好方法。

  ⑥、数出10根小棒,十个一是(),捆成一捆,一个十是()。

  接着数到20根,同桌互数,指名数。

  ⑥、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下面物体有多少。

  2、数的组成

  摆小棒,说说是十几,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①指名说11

  ②、添上1根,同桌互说后交流。

  ③、13-18各数任选一个跟同桌说一说,再交流。

  ④摆19说一说再添一根有几个十是几根。

  3、数的顺序

  ①看直尺上的数,从0读到10,再从10读到20

  ②提问: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 17比14大还是小?你发现了什么?

  ③指名数数,从七数到十三,从十二数到二十,从十八倒数到九。

  ④P87练习十四,连一连,看看会有什么惊喜?

  三、巩固延伸

  1、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东西可以用十几来表示?

  2、比一比谁翻得快

  找出数学书第8、12、17、20页。介绍好方法,现在往前翻还是往后翻,再翻几张,为什么?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再数20张,看看有多厚。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3~7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11-20各数,会正确、数数、读数、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能比较它们的大小。

  2.数学思考:

  结合11-20各数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3.问题解决: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的重点:

  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的难点: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学习资料、写有11-20各数的动物图片。

  学具准备:小棒20根、皮筋若干、学习资料。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教材的编写注意贯彻《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情分析:

  大多数儿童在入学以前已初步学会数数,也已经认识了11-20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为此老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

  设计思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有趣的数学活动来完成。为此本节课的教学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以外,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措施:

  运用直观教学法、操作发现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注意贯彻启发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角色。

  教学建议:

  1.在操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教学要注重动手操作和直观经验的积累。引导孩子借助图片、小棒进行操作,边操作边说数,突出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使学生看到1捆是1个十。让孩子通过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体验“10根捆成一捆”的好处。同时在数数是过程中认识数的组成、数序,感受数的大小关系。

  2.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从生活中用到的数入手,体会学习11-20各数的知识的作用。在数数活动中,除了例题中的1个1个数,练习时还可以适时出现了生活中经常用到的“2个2个数”和“5个5个数”,物品很多有“10个一盒” 、“10个一包”等,建议充分利用这些活动丰富学生数数的经验,体验数的组成,逐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供素材。

  1.复习旧知,会数数。

  师:今天彭老师带来了很多大家熟悉的学具,有小棒、正方体以及水果卡片。(课件出示主题图)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数一数有多少个?

  追问: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不重复遗漏、数一个划掉一个。

  师:有些还超过10了,是哪种?有多少个?

  板书:11、20、15、18

  (设计意图:一幅主题图,一方面使学生在已学过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物体的数量,回顾数数的方法。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11-20中的某个数据,为接下的教学提供话题,也顺理为后面使用学具小棒来研究新的知识做了铺垫。)

  2.生活中的数。

  师: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看见这些数字,比如这些,你认识吗?

  (课件出示图片:15、12、16)

  师:十几看样子大家都认识,你还能再说出十几这样的数吗?

  师相机板书这些数字。

  导入新课。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十几各数的认识。

  (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学习,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明确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以生为本,激发学习的兴趣,顺理导入新课。)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玩小棒,学方法。

  (1)数一数,复习旧知。

  是出示1根小棒

  师:这个学具是我喜欢的:小棒。它可以用数字宝宝几表示?(1,1个一是1)

  接着逐一出示:3个一是3,5个一是5。

  最后10个一是十,也可以说:十里面有10个一

  师:这些数字是我们学过的数字宝宝。

  (2)摆一摆,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师:小朋友,10再添1是几啊?你能摆出11根小棒吗?

  引导思考:请你边摆小棒边想你怎么摆才能让大家一眼看出你摆的小棒11根?

  学生自由摆,师巡视。

  师:老师这也有些小棒,谁愿意上来摆一摆?

  指名汇报:(投影展示)

  学情预设:①1根1根摆好;②2根2根一堆,加1根;③5根5根一堆,加一根;④3根3根一堆,加2根;⑤10个一堆,加1根;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那么多好办法。哪一种让我们一眼看出是11根?

  比一比,交流谁的方法好。

  师演示把10根可以捆成一捆,追问:这1捆是几?10里面一根一根的有几个一?(板书:10个一)10个1捆成一捆就变成几?(10 ) 几个十?(板书完善:10个一是1个十)

  师:以后我们就直接把一捆看成?(1个十)

  师:11里面除了1个十,还有什么?

  指着问:把10跟小棒捆成一捆,是?1个十,还有几个一?合起来是几?(相机板书)

  指名说完整。

  同桌说一说。

  (3)捆一捆,学习数的组成。

  师:你能这样十个摆成一捆,摆出其他十几的数吗?

  生独立完成

  汇报

  师:你介绍一下,这里有几个十,几个一?是几?

  同桌小朋友互相认一认。

  (4)、认一认,学习20的组成。

  师:老师这也有一些小棒,你来认一认。

  师出示一捆和7根。

  师:这是几个十和几个一?是几?(17)再添1根是?(18)接着再添1根是?(19)再添一根呢?怎么办?

  在捆成一捆,有两捆

  师:那现在这里有几个十了呢?是几呢?(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让孩子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对比,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从而掌握更简便、更合理的十进制方法,这对认识数是很有用的)

  3、观察数序,比大小

  (1)给数字宝宝排队。

  师:同学们,这些数字宝宝你都认识了吗?谁能给他们排个队?

  (2)出示直尺,巩固数序。

  师:我们的数字宝宝跑到尺子上去了。

  全班从小到大、从大到小读一读

  练习:不看尺子,从1数到20,男生从7数到15,女生从16数到8

  (3)学习单数、双数。

  (4)师:这些问题请你来抢答!

  和18相邻的数是几?

  比12多1的数是几?

  10和12中间的数是几?

  15在几和几的中间?

  (设计意图:通过给数字宝宝排队以及对尺子的观察感受11-20的排列顺序,通过不同方式数数、抢答等,感知数与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有利用形成良好数感。)

  三、练习反馈,强化新知。

  1、动物游戏:

  (1)猜一猜,送动物卡片

  出示动物卡片,指名猜。

  师:有一个数,他十位上是1,各位上是2,这个数是几?

  师:有一个数,他排在19的前面,这个数是几?

  再指名孩子自己,护送卡片。

  (2)连一连,我们的礼物。

  师:还有一只小动物藏在我们书里呢?

  出示书本76页第5题,连一连。

  2、圈一圈,巩固单位“十’。

  (1)估一估。

  师:又飞来一群蜜蜂,不数你猜猜有几个?

  (2)数一数

  师:怎样数才不会漏?

  引导:想一想,现在你要怎样做,等数完后,能让别人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颗?

  学生在书上数完后,汇报。

  3、数一数,拓展知识。

  完成书本第3、4题

  引导:学会两个两个数以及五个五个数。

  4、知识应用。

  完成书本第7题

  师:你发现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的意义,感受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体会用数序的快乐,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

  四、总结收获,体验快乐。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11到20这些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这些数呢?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10个一是1个十

  1个十 1个一 2个十

  十一 二十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5-16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4-15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8-13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2-13

《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04-08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6-12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06-17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10-28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