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02 13:36:1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命生命》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

  【教材说明】

  《生命生命》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即将进入青少年时期,渐渐地会开始思索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怎样塑造自己,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问题,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对生命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和空泛的生命道理这一层面,因此,有关生命的话题学生是渴望了解的,进行生命的思考是学生心灵成长的需要。具体到对《生命生命》一文的阅读来看,四、五自然段中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文中三个生命个体所展现的生命精神内涵,学生在体会时会因对作者的不了解,对生命话题的认识较粗浅而产生学习困难。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词,会背诵课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受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赞叹之情和珍惜之情,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赞叹之情、珍惜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包括杏林子相关资料及文中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命话题,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生命生命》,这节课让我们同台湾作家杏林子一起继续探讨关于生命的话题。

  (师板书课题,生读)

  二、感悟生命形态

  1、品读第二自然段,感悟小飞蛾的生命形态:

  ⑴导入:

  第一个走入我们视野的是一只飞蛾。(生读第二自然段。)

  ⑵思考:

  这是一只怎样的飞蛾?找出印证自己观点的语句,谈谈你的体会。(生读,思考,全班交流,练习朗读重点。学生思考的结果肯定是多方面的,如可恶的,可怜的,顽强的,了不起的等,师可相机引导生思考讨论:作者重点想表现的是哪一方面?)

  ⑶现场采访:

  热爱写作的作者捉住飞蛾我们很容易理解,放了飞蛾我们也能理解,但为什么会忍不住放了它呢?假如你是作者,能否接受我的采访,为大家解开谜团?(师采访生,结合学生的发言,相机评价,可适时引导学生再读但放了它!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2、品读第三自然段,感悟香瓜子的生命形态:

  ⑴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⑵汇报读,生互评。

  ⑶学生再读。思考交流:你认为自己从香瓜子的生命故事中收获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是还可以相机组织生再读引人深思的句子。)

  3、小结:

  这些文字哪里只是在讲述小飞蛾、香瓜子的故事,这分明是一曲曲生命的赞歌呀!

  三、寻找生命意识

  1、了解作者的故事,体验自我生命的存在:

  ⑴师深情讲述杏林子的生命故事:

  (出示杏林子相关图片和资料)

  简介杏林子:

  她的文字曾感动和鼓舞了无数人,她十二岁时突然患上了至今人类都无法彻底医治的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从此,钻心的疼痛与她伴随,直到她六十一岁离开人世,她只上过小学,在关节坏后,她依然坐在轮椅上,膝上架着小木板,创作了数百万字的作品,这篇文章就是从她那苍白的`扭曲的手指间一个字一个字地流淌出来的。

  ⑵带着感受读杏林子的内心独白:

  (读第四自然段)(出示句子:这就是我的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组织学生反复读这句话(师可以相机引读,如:咚、咚、咚听着那强有力的心跳,杏林子对自己说听着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杏林子对自己说,等)

  ⑶体验生命的存在。这就是杏林子的生命,单单属于杏林子的。你的生命,单单属于你的生命呢?(组织生静静感受生命脉搏的跳动后自由谈感受,并练习朗读这句话)

  2、品读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⑴ (继续出示句子我可以对自己负责。)师引读:杏林子接着写到:我可以,也可以,如果你是杏林子你会怎样好好的使用它?又有可能怎样的糟蹋它?(生在此可能会思维受阻,师可以相机补充介绍一些杏林子的生活细节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⑵结合学生发言小结。

  ⑶ (引读一切对自己负责。)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自己,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你是怎样理解的?(生谈自己的见解,师相机引导朗读)

  四、探索生命意义

  1、(出示课文末一段),生自由读。

  2、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用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读着这句话,你想到了谁?(生思考,全班交流,师相机总结提炼出无限的价值的含义)

  3、小结,指导朗读。

  五、留下生命思考

  1、全文小结:

  杏林子已经用自己光彩有力的生命历程作出了自己的回答,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也将做出属于自己的回答,也许我们要用上一生的时间。

  2、品读文题:

  让我们在对课题的朗读声中结束这一课吧!(引导学生用多种读法读课题。)

  【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飞蛾

  价值?香瓜子

  我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积累并运用。

  3、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2、概括三个事例,并理解从中引发出的对生命的三点思考。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搜集古今中外有关“做生活的强者”、“不向命运低头“的事例。

  2、查资料,摘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关于“生命意义”的一段话,并背诵。

  3、教师准备音乐: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创设氛围,学生讲述贝多芬的经历,引出本文。

  (设计意图:以音乐开始,不仅强烈地吸引着学生,更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作品。)

  二、了解背景,整体感知

  1、默看注释①,了解作者身世。

  2、速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思考: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几件事?试用简明语言概括出来。

  明确:事例一:飞蛾的挣扎

  事例二:瓜子的萌芽生长

  事例三:心脏的跳动

  3、齐声朗读最后三段:

  思考:从中可看出作者由三个事例中引发出了对生命的哪些思考?

  明确:① 必须对生命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② 生命短暂,生老病死无法捉摸,但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

  ③ 要珍惜生命、珍惜时光,不论命运如何,都要勇敢地活下去。

  (学生可以联系上下文,从阅读材料中捕捉到重要的信息,理解文章主旨。)

  三、朗读全文,深入研读

  1、朗读训练:

  ⑴ 各自练读;

  ⑵ 齐声朗读。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探究问题:(分四人小组讨论分析)

  ⑴ “我”为什么忍不住放了那骚扰着“我”的小飞蛾?

  ⑵ 小瓜苗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⑶ 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面列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之类的小生命?

  ⑷ 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明确:① 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那强烈的生之欲望令作者震惊、敬佩。

  ②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其长短,只要它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它就拥有了巨大生命力。

  ③ 由物到人,逐步揭示主旨。小小的生命尚且能够顽强生活,人就更应该珍惜生命,勇敢坚强。

  ④ 参见前文中的三种思考。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的设计,很好地引发了学生深入钻研的'兴趣,使学生在欣赏中,真正领悟作品的内涵。 )

  3、教师小结:

  记得有这么一段话:“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是的,活着就要活得精彩有意义。本文作者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深深地引发出对生命的思考,她由衷地呼唤生命,表达出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适宜地介绍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句,扩大了学生阅读范围,拓展了视野。)

  四、品味语言,欣赏积累

  1、动人的情节,深刻的思想,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传达的。让我们一起来揣摩词语,品析鉴赏。

  同位交流研读:

  ⑴ “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中“跃动”能否换成“跳动”?为什么?

  明确:不能,跃动表达心情急切,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用“跃动”更能表达“生之欲望”。

  ⑵ 第2段中的“竟然”,“竟”表达了一种什么意思?

  明确:指出乎意料之外,表现出作者惊喜之情。

  ⑶ “那一股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作者为什么“肃然起敬”?

  明确:因为小瓜子能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石缝中,不屈的向上,茁壮成长,作者对此十分尊敬。

  ⑷ “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中“应许”和“辜负”如何理解?

  明确:“应许”指答应;“辜负”指对不住(期望)。

  ⑸ 课文题目中“生命”为什么重复?

  明确:重复是为了强调,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感受着生命的可贵并发自内心的呼喊。

  (设计意图:让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有意识地去积累运用。 )

  2、积累运用:

  选择下列词语,不少于3个,连成一段话。

  庸碌 辜负 肃然起敬 价值 光彩有力 昂然挺立 茁壮 挣扎 擎天撼地。

  五、拓展迁移,体验反思

  1、围绕文章三种思考,联系生活,再举一两个事例。

  如:张海迪,高位截瘫,却矢志不移,自学成才;音乐家贝多芬,双耳失聪,却凭着顽强意志和对音乐的挚爱,创作出《命运交响曲》;史蒂芬·霍金,身残志坚,勇敢无畏地开发数学新领域。

  2、自然界中,还有哪些事物令你为其生命力赞叹不已?

  3、学生自由发言。学了本文,你想对杏林子说些什么?又想对自说些什么?

  可围绕课文主旨来说,教师应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不拘一格。

  4、齐声朗读保尔的那段话。

  (设计意图:延伸部分,体现出“新课标”中语文教育的特点,即语文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促使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最后三段。

  2、比较阅读:将课文与美国克伦·沃森的同题文章《生命生命》作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再次播放《命运交响曲》,结束。

  【评析】

  本教案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它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语文素养的培养,突出了教师的引导性,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流程为三大板块:整体感知,研读赏析,

  拓展体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设在开头结尾,使这节课浑然一体,同时也创设出良好的意境,吸引了学生。“拓展迁移,体验反思”这一环节,丰富了课堂容量,激励着学生去主动积极地求知读书,起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三篇课文。这组课文以“感受生命的美好”为主题,选取了几篇以生命为话题的文质皆美的文章。本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层次清晰明了,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书写人生感悟的佳作。围绕开头提出的“生命是什么”的问题,作者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个小事例来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由此表达自己珍惜生命,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价值的生命感悟。联系作者杏林子的生平,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这篇文章不仅是作者人生的写照,更是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感悟生命意义的典范之作,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生命的感悟还很浅表,对生命体的关注还不够深入,更少有对生命本真意义的思考和认识。同时,由于该年龄段的学生依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而学生对三个事例蕴含的道理的体会还存在一定困难。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构感性的认知世界,在品味文本语言的基础上,深入体会文本内涵的思想,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更广的层面。

  设计理念: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老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深入领会文本语言内涵的意义,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对生命价值的感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三个事例中蕴含的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3.领会作者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认识,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二)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教法设计:

  教学本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引——扶——放”三步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内涵。

  学法指导:

  圈画批注、合作探究、朗读品悟

  资源利用:

  多媒体课件、资料补充

  课时安排:

  共两课时,本节授课内容为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关于生命的话题及格言

  设计意图:课前交流,便于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兴趣,为导课揭题、走进文本铺路搭桥。

  一、导课揭题,梳理内容

  1.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

  2.快速浏览课文,回顾交流:课文围绕生命讲了哪几个事例?

  (相机板书: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梳理文本内容,为精读品味做铺垫。

  二、品读文本,体会内涵

  (一)飞蛾求生

  l.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飞蛾是怎样求生的?圈画出感触最深的语句,反复诵读。

  2.指名交流体会。(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及三个感叹号体会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和作者内心的震撼)

  3.角色体验:如果你是那只飞蛾,会说些什么?(指名交流)

  4.情感朗读。(指名、评议、齐读)

  5.梳理学法。(自由读文、圈画关键词句、交流体会、角色体验、情感朗读)

  (二)瓜苗生长

  1.学生按上述方法自学。(教师巡回,适当点拨)

  2.同桌交流体会。

  3.指名交流,小结。

  4.自由诵读、指名读。

  5.过渡:杏林子对生命又有怎样的认识?(PPT)

  (三)静听心跳

  1.师范读第四自然段,学生画批。

  2.交流体会。

  3.联系实际说说怎样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4.齐读。

  (四)整体回顾

  1.小结三个事例。

  2.引导体会作者选材的精妙。(相机板书:选材精妙以小见大)

  3.读写训练:写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和认识。(PPT)

  4.联系《触摸春天》,引读,过渡。

  (五)领悟主旨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交流体会。(相机板书:珍爱生命)

  3.补充杏林子资料。(PPT)

  4.交流感受。(相机板书:创造价值)

  5.自由诵读,指名背诵。

  设计意图:对文本三个事例的解读和品悟,体现“引——扶——放”三个教学层次,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读写训练、补充材料等方式,深化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说说你熟知的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价值的人。

  2.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谈话交流,加深对“生命”这一话题的感悟和体验,拓展文本内涵,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四、课外阅读,拓展迁移:

  1.写一写学了课文后的感受。

  2.课外阅读杏林子的作品。

  设计意图:把文本阅读延伸至课外,通过写感受以达成读写结合的训练。阅读作者的同类作品,形成课内外互映,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板书设计:

  19生命生命

  选材精妙飞蛾求生珍爱生命

  瓜苗生长

  以小见大静听心跳创造价值

  设计意图:以文本内容、主题和写法建构板书,简洁、醒目,体现出文本的精髓和主旨,帮助学生清晰地领会文章的要点。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①朗读课文,把握主旨。

  ②积累词语。

  ③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

  2、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三点思考分别提出的三个要求。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杏林子的材料,以了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张海迪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绝顶》,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自1998年开始创作,耗时四年,共计35万字。

  责任编辑胡玉萍第一次与海迪面对面交谈时,心中就担忧——以她这样的身体状况,能完成这部长篇创作吗?后来,她了解到,张海迪只要身体稍微好一点,就继续艰难地创作。张海迪说:“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去年岁末,胡玉萍拿到书稿后,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仿佛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确乎是沉甸甸的…… 无独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极大的痛苦,高声呼喊着“生命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②配乐范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思考:

  a.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

  b.作者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c.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③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去掉一个不可以。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了。

  b.小飞蛾在险境中,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极力挣扎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

  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从生命诞生这个角度说明,生命力之强大。

  “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

  c.三点思考

  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回答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教师小结]

  正是由于为生命而奋斗,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岁就患了类风湿关节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虽然病情恶化了,仍然忍着病痛,强烈地呼喊着:“生命、生命”。

  二、研读与赏析

  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们,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看看三个事例分别抓住哪一个关键词,侧重哪一个方面,三点思考分别提出了哪三个要求。

  1、学生讨论明确:

  飞蛾 生之欲望 生命意义

  香瓜子 生命力 生命的价值

  心跳 生命 珍视 奋斗

  2、讨论加点词的作用:

  ①“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用“跃动”更能表达“生之欲望”。

  ②“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为什么不能去掉?竟然表达了一种意想不到,表达出一种惊喜,若去掉就没有了这种表达效果。

  ③“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擎天撼地”本来形容力量巨大,这里指小瓜苗在没有生存条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现了小瓜苗的生命力。“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肃然起敬”表达了对顽强的生命力的一种崇敬,在这里是不可随便调换的。

  ④“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小瓜苗在没有生长的条件下,靠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能茁壮生长、昂然挺立,而瓜子的养分仅仅能供养它活几天。

  ⑤“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作者为什么要加“勇敢地”来修饰“活下去”?作者那种难以忍受的病痛,活着会比死了还要难受。张海迪也是如此,同样是生不如死。像她们这种情况,活着比死亡还更需要勇气,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饰成分。

  体验与反思

  3、朗读课文最后三段,说说你学习了此文的思考。(结合你的生活,从你的周围举出一两个例子,谈谈你的认识。启发学生将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感受。)

  三、作业

  ①将自己的认识记下来,作为小作文练笔。

  ②比较阅读:试比较《生命生命》与课文后的选文的异同。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这篇文章编排在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这一单元以人生为主题,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正像居里夫人所说“生活对于任何人都并非易事”,在小学学习、生活中,将面对种种困难,这一单元的文章告诉我们怎样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不幸,从中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生命生命》写的都是寻常小事: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的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美好的人生。这篇散文,语多不赘,尽意而止,非常简洁,向你娓娓道来生命的真谛,学生认真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可以在作文选材方面有所收获。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生命这个沉重话题的理性思考可能很少或者比较肤浅,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思考人生的问题并且真正有所收获,不但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课文内容调动自己已有的情感体验和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

  【教学策略】

  1、指导学生朗读: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本节课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做到语音准确,停顿恰当,初步读出语气,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力求使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在读的过程中辨析作者选材的精当,体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讨论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设计意图】

  课文虽然短小精悍,但思想含蓄深邃,而四年级学生年龄尚小,所以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难度。为此,我将作者简介分成两个阶段出示,旨在通过杏林子的具体事例来感动学生,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深度上呈现一定的梯度。例如,通过第一次的作者简介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作者对“生命坚强”的诠释,通过第二次的'作者简介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感悟,从而让生命之歌植入学生心灵深处,使学生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

  在朗读指导上,我引导学生用“强调法”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化朗读,用“想象法”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力求将有形的朗读技巧指导渗透到无形的朗读训练中,将技巧与文本内容及情感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使朗读达到“言自口出”、“情自心达”的效果。

  【设计策略】

  1、以读为主,读写结合: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范读及学生自由读、默读、对比着读、边读边做记号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的知识习得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小组学习、同桌交流等活动,就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内涵,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1、揣摩词语的表现力。

  2、能畅谈对人生的理解,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学生:

  反复阅读,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可从网上查阅有关作者、作品的资料、准备、交流。

  2、教师:

  查阅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引发思考

  1、引导学生简单谈谈自己对“生命”的一些想法。

  2、播放一组关于生命话题的画面。

  3、引入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展示看有关生命话题的画面,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要求:

  自由地读读课文,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想一想,课文写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读书,互相交流。)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指导认读部分生字。

  3、引导学生谈谈课文大意,归纳课文中的三个事例:

  (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整合的过程,把本篇课文的内容、条理、中心梳理清楚,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的点睛之笔。

  三、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提示:细细地读读课文,把这三个事例中最令你感动的句子画下来,相互交流交流。

  (学生自读,合作交流,教师参与学习,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相互间进行智力启迪和互补,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师抓住学生讨论中的最佳契机,适时加以点拨,如有争议的或带有共性的问题再作集体指导,培养学生选择、分析语言信息的能力。再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创造一种情景氛围,让审美主体体会审美客体的语言美、情感美,获得美好的享受。

  四、研读课文,品悟内涵

  1、理解生命的含义:

  ⑴ 飞蛾求生:

  (……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① 读读本段文字,说说让自己感动的原因。

  ② 感受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以及它带给“我”的震惊和感动。最好换种表达方法。

  ③ 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④ 引读课题,体会课题的含义。

  2、总结学法:

  ⑴ 读。(朗读本段文字)

  ⑵ 说。(说说自己感动的原因)

  ⑶ 找。(找重点句,体会作者的用意)

  ⑷ 想。(引读课题,进一步领悟课题的含义)

  3、按归纳的学法学习瓜苗生长、静听心跳这两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指导学生充分读书,畅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使学生在主动而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4、感悟生命的价值:

  ⑴ 介绍作者。

  ⑵ 谈谈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感悟。

  ⑶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学生朗读。

  ⑷ 将段落变成诗行,深情诵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再次让把课文推向更宽的视野,让学生动手参与其中。

  五、深化认识,自由交流

  1、通过感情朗读,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课外知识,引导学生理解部分含义深刻的语句,深化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⑴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⑵ “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⑶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2、谈谈自己学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这个说话题目的设置,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不仅突出文章的重点,更为重要的是能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学生精彩的回答再次刺激着他们自己“说”的欲望,这是他们相互倾听、交谈而引发的结果。

  【板书设计】

  飞蛾:挣扎求生

  19、生命 生命 香瓜子: 砖缝冒苗

  我:静听自己的心跳

  有限的生命 限的价值

  【知识袋】

  杏林子:

  我国台湾省著名女作家,于20xx年去世。她因为从小身患重病,腿不能行,手不能抬,头不能转,12岁时,就结束了学校生活。在长达50年的病痛煎熬中,她坐在轮椅上,凭着非凡的意志,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充满爱心,感人肺腑的文章。她还曾帮助了许许多多的残疾人,她的一生都在不断奋斗,尽力为社会服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6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动弹、欲望、不屈、茁壮、听诊器、震撼、糟蹋、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2.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三、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感知生命

  嫩芽从土里钻出来,绿叶舒展,生命的诞生是多么神奇!五彩缤纷的花儿欣然怒放,生命多么美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名字叫做《生命 生命》。

  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全身瘫痪的人,她是怎样感受生命的,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细细感悟。

  二、初读课文,感知生命

  1、自由读课文。

  ①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②抽查重点词语。骚扰 动弹 挣扎 欲望 砖缝 听诊器 震撼 糟蹋 震惊 短暂 有限 茁壮 不屈向上

  2、我们来看看最后一个词“有限”,它的反义词是——无限

  这一对反义词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我们来读读这个句子吧——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三、整体把握,梳理脉络

  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根据老师的提示,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三个事例,在作者的眼中生命是什么呢?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

  (飞蛾求生、砖缝中生长的瓜苗、倾听心跳 生命有限,价值无限)

  四、品读课文,体会生命的顽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体会,在书上做上批注。

  交流读书的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一)首先交流“飞蛾求生”

  1.谁先来读第一个小故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认为哪一幕最令你震撼?请你划出来。

  (1)想一想,此时,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震惊。(2)“震惊”还可以换成哪些词?(3)作者为什么会感到如此震惊?

  2.出示句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1)你能带着你的震惊把这个句子来读一读吗?抽2人

  (2)同学们,你知道飞蛾的寿命有多长吗?平均9天,只有9天。它却要为9天挣扎了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此时,假如你就是那只被人握在手中的飞蛾,我想对你说:(让学生展开想像)——“飞蛾呀飞蛾,你还是放弃吧,反正你的生命也只有9天呀!”——说:“飞蛾呀飞蛾,你不要再挣扎了,你能斗得过那么强大的人类吗?”(3)假如你就是那只求生的飞蛾,你会怎么说?

  (4)伸出手,合上,现在你的手中就握住了那只飞蛾,你有什么感觉?(5)面对此情此景,杏林子会怎么想?

  (二)研读“瓜苗破土”,体会生命的顽强。

  1.飞蛾的极力抗争给作者强烈的震撼,香瓜子的生长又给作者什么感受呢? 2.出示句子“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里,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3.你从这个句子中感受到什么?

  4.引导分析句子,你从哪些词语中感觉到香瓜子生活的环境非常恶劣? (重点抓住“竟”、“没有”、“仅仅”这几个词语)

  5、教师小结。

  (三)品读“倾听心跳”理解生命真谛。

  1.如果说逆境中的“飞蛾求生、瓜苗破土”让作者看到了强大的生命力,那么“静听心跳”则是作者亲身感受到的生命律动。请大家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2.体验感悟,聆听自己的心跳。把你的手放在你的左胸口,你感受到了什么? 3.这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又让杏林子明白了什么? 出示句子: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4.你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生命吗?(杏林子一生的不幸)

  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生命?她是带着怎样的心情把这句话告诉大家的?(激动、自豪??)5.指导朗读

  6.面对着属于自己的生命,引读:我可以——也可以——出示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7.什么是“好好使用”,怎样“好好使用”? 杏林子又是选择了哪一种方式对待自己的生命呢? 为什么说她好好地使用了自己的生命?(让学生畅所欲言)

  (感悟杏林子精彩的人生意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感悟情感,在读中体会思想,在读中受到教育。)

  (四)你决定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呢?带着你的决心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是啊,杏林子正是用她整个生命历程告诉我们:

  出示句子: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五)小结:

  杏林子用她整个生命历程告诉我们“生命有限,价值无限”,你想把这八个字送给谁,想对他说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再读课文

  指名同学朗读课文,并回顾上节课所讲内容。

  二、总结全文,内容升华

  无论是奋力求生的飞蛾、顽强生长的瓜苗,还是自己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都让作者感到生命的伟大,于是她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

  像杏林子这样用行动延续着自己不死的生命的人还有很多,你还知道谁的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三、课外拓展,书写感言

  1.在作者的眼中,生命是求生的飞蛾,生命是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在老师的眼中生命就是杨柳那嫩绿的枝条,生命就是同学们那张张笑脸,那么在你的眼中生命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可以以生命是什么为题写一首诗,也可以写一段生命的感言,还可以像作者一样写一件小事,让大家感受生命的存在。 2.小组交流。

  3.指名朗读所写内容。

  八、作业设计

  1.搜集有关珍惜生命的感人故事。

  2.读一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7

  一、 教学目标和重点

  1.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好课文。

  2. 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过程

  1.看导语,默读课文,画出各段“主题词”。如第一段中的'“生之欲望”。

  2.从把握各段主题词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事例 思考

  飞蛾:生之欲望 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 价值

  心跳:生命 珍视、奋斗

  3.借助注释和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骚扰小憩茁壮糟蹋庸碌辜负昂然挺立擎天撼地肃然起敬

  4.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各自练读。

  (2)点名朗读。

  5.质疑问难。

  6.问题设计与研讨。

  研讨方式:四人合作,全班交流。

  (1)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两个事例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

  (2)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3)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4)三点思考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7.小结这次质疑与研讨的经验。

  8.朗读练习。

  9.语言运用:补成一句话。

  (1)一只 不停地在 飞来旋去,骚扰着我。

  (2) 在 小憩。

  (3) 令我震惊。

  (4) 令我肃然起敬。

  (5) 昂然挺立 。

  (6) 足以擎天撼地。

  (7)我可以 也可以 。

  (8) 庸碌一生。

  (9)我应许 。

  (10) 遇福遇祸,或喜或忧, 。

  10.作业。

  见“研讨与练习”。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

  2,掌握词语,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请学生朗读导语,默读课文,划出各段“主题词”。

  明确:第一段:“生之欲望”;

  第二段:“生命力”;第三~五段:“生命”

  二,检查预习,解决生字,词语注释等。

  骚扰:

  小憩:

  茁壮:

  昂然挺立:

  擎天撼地:

  肃然起敬:

  糟蹋:

  庸碌:

  辜负:

  应许:

  三,指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事例思考

  飞蛾:生之欲望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价值

  心跳:生命珍视、奋斗

  四,集体齐读。

  五,研讨交流读后心得:

  1、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两个事例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

  2、三个事例蕴涵的'意思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3、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4、作者从三个事例引发出对生命的哪些思考?能否再从生活中举出一两个事例?

六、1,第一段:“鼓动”与“跃动”的区别?

  2、第二段:表现香瓜子生命力的词语有哪些?

  七、比较阅读:完成课后练习二。

  八、课堂小结:

  九、作业布置:

  十、板书设计:

  3、生命生命杏林子

  事例思考

  飞蛾:生之欲望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价值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9

  回想起本人足足准备了一个星期,自认为准备充分的《生命生命》一课,我至今还心发跳脸发烫:一篇短小精悍,语言质朴,思想含蓄深邃的文章,一个学生很快就能找出“围绕生命写得三件事”,我却还紧紧地抓着“简练精悍”有些过高的要求,引导学生去探究,,并让他们在老师的“启发”下,按照我的理想把答案一一说出来。难道这就是我的课堂?把课堂模式化,只能按自己的预先设计按部就班地上课,离开了教参、教材、教案,就无法上课,难道这就是新课堂?

  审视和反思使我认识到:

  1、新课堂要求学生互动、师生互动,但只有真正有效的交往与互动,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货真价实”的。

  2、新课堂要求教学情景化,但不是为情景而情景,而应是以教师为代表的化与学生为代表的儿童文化的相互沟通、整合的画面,是教师与学生心理不断调控的画面,应学生动而动,应情景而变,这种“动态生成”的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才能显现真正的活力。

  3、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参照特级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来上的,大同小异,但效果并没有预期那么好。看来我们不能依葫芦画瓢,照搬照抄别人的东西。其实,仔细想想,特级教师之所以“优”,之所以“特”,就在于能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实际选择最佳策略进行教学。是呀,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就必须从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教师个性出发,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进行创造性教学。本人认为,在教学实践中,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我们不妨借鉴一些名师的教学设计,但决不能完全照搬,应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同时从实际出发,进行优化组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4、教师的个性特点也不容忽视: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教师的个性不同,所选择的教学策略也应符合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的优势,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教法。我想,本人属于激情类的教师,不适合上一些说明文、平淡的叙事文。

  存在的困惑是:学期初,课本就发到孩子们手里了。孩子们不止一次地接触文本。一个再感人的故事,再优美的文章,读的多了,也就不怎么感人了,因为这个故事、这篇美文,已经打动过他了。如果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文本,阅读的积极性一定更高。因此,似乎有好多课文的教学设计很少有操作的机会。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0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同时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教学目标】

  1、教学本课生字词。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课前准备】

  音乐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轻缓而哀伤的音乐声中出示面色苍白的小钱无奈地躺在病床上的挂图。

  2、教师描述:

  这是一个发生在杭州的真实故事。刚满18岁的年轻人──小钱,不幸患了白血病,眼看病魔就要夺走他的生命。(停顿)

  3、教师继续描述:

  所幸的是小钱得救了,是谁在这紧要关头挽救了小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自学生字词

  1、各自轻声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拼读一下,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词:

  读准生字词:

  移植 涓涓流出 余震 血脉 彼岸

  突如其来 袭击 空旷 暂停 间隔 凋零

  读准其他词语:

  患病 骨髓 甜丝丝 红润 几经辗转 步履匆匆 绽放

  3、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时正音。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分组讨论:

  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汇报。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杭州的小钱静静地躺在了病床上,最先让你感受到他内心不平静的是哪一句话?

  板书:

  小钱

  1、他才18岁,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⑴ 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你们了解白血病吗?谁来说说?

  ⑵ 含苞的花朵指什么?文中指什么?原本就像含苞的花朵,可如今花朵还没来得及开放,就要凋谢了。能告诉我,现在你的面前出现了怎样的一个小钱?

  (痛苦,绝望,悲痛。)

  ⑶ 说话:

  此时,小钱会想些什么呢?你呢?

  板书:

  骨髓

  2、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⑴ 辗转是什么意思?

  ⑵ 如果是你,你会到什么地方找?

  ⑶ 通过这个“辗转”你可以想象什么?

  师:是呀,多么累啊!谁能带着这种累的`感觉把这句话读一读?

  ⑷ “这样的人”指的是怎样的人?(板书:台湾青年)找到这样的容易吗?为什么?

  小结并过渡:同学们,在同一时刻,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又是怎样来挽救小钱的生命呢?当我读到这一节时,格外感动。相信你们也一样,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3~7自然段,看看到底什么感动了我们。

  ⑴ 学生自由朗读。

  ⑵分组交流。

  ⑶ 小组代表汇报,声情并茂地朗读:

  ① 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骨髓。

  此时的台湾怎样呢?是啊,面对余震,本来大家应该想到什么,可这位青年呢?李博士呢?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过渡:当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时,李博士和那位青年又怎样做呢?

  ②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他们为什么能如此镇静地面对这一切?结果呢?

  ③ 骨髓抽取后,李博士又是怎么做的呢?

  小黑板出示李博士的行程安排:

  慈济医院──花莲机场──台北机场──香港机场──上海机场──杭州机场──杭州医院(提示:由于政治和历史原因,当时大陆和台湾没有直接通航)

  作为当时已是60多岁的李博士来说,十几个小时的奔波,已是 非常疲劳,可他顾不上休息,又连夜做手术,他为了素不相识的人奔波劳累,是多么无私呀!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这位老人说些什么呢?

  感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④ 出示第7自然段:

  学生齐读。

  师:台湾与大陆虽然被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吧!

  学生再次齐读第7自然段。

  三、拓展思维

  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行动,这是一次与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小钱得救了。小钱的心中一定充满了感激,你想:

  1、他会感激谁呢?

  2、除了台湾青年,小钱还会感谢谁?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你心中,这是一座怎样的桥。

  板书:

  生命桥

  音乐播放《爱的奉献》。

  四、作业

  展开想象:假如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骨髓

  小钱 台湾青年

  生命桥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掌握初读课文,纠正字音,帮助理解部分词语。大概感知文章内容,并渗透朗读方法和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悄然和“生命”相遇,让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融合,浑然一体,进而让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是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善待生命。

  教学过程:

  一、在交流中入课 ——引发生命的思索

  1、写“生命”让学生读。

  2、谈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3、介绍作者

  4、读课题

  二、在阅读中品悟:触摸生命的脉搏

  (一)、初读感知文章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读文

  2、纠正字音,理解词语

  3、感知课文内容

  (二)、深读感受生命的含义

  自由读,读边感受那些地方是你没有想到的?

  1、走进飞蛾

  2、走进香瓜子

  3、走进杏林子

  三、在思考中提炼:聆听生命的拔节

  师:是啊,生命是什么呢?这个一开始我们回答不了的问题,现在能回答出来了么?

  1、学生自由说

  2、师出示

  3、学生读

  四、在标点中抒怀:舒展生命的张力

  师:不同的人对生命有不同的感悟,我相信大家对生命的感悟也是不一样的,请你把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化作标点,加在课题上。

  总结:谢谢同学们给我的标点赋予了这么多层含义。我觉得你们加的每一种标点都是有道理的,它也提醒我们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生命存在,或者是一只小狗,或者是一朵鲜花,或者是一株小草……虽然生命存在的形式不一样,但是每一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我要向大家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什么都要记住,对待自己的生命要格外地珍惜,对待别的生命要心存敬畏。

  五、在生活中追问:走进生命的林子

  师:生命是什么呢?不同的人,不同的物,不同的事会告诉我们不同的`答案。窗外杨柳依依,生命就是杨柳那嫩绿的枝条;课堂上看到你们的张张笑脸,生命就是同学们如花的笑靥;听到黄鹂在柳枝间鸣叫,生命就是黄鹂那清脆的歌声。在你的眼睛中,生命又是什么呢?打开你的记忆,把五彩的生活放进来吧,拿起笔,可以以生命是什么为题写一首诗,也可以写一段生命的感言,还可以像作者一样写一件事,让大家感受到生命的存在。 (学生写作、交流,教师相机点评。)

  六、板书

  16、生命 生命

  珍惜 !敬畏!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字句,并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4、使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让有限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重点字词的剖析,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能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举例说一说什么是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表现;

  3、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频导入,复习回顾:

  1、师:课前,先请同学们一起来静静地欣赏一段音乐。

  (播放音乐)

  师:说说看,你听到了什么?

  预设:生:我听到了婴儿啼哭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婴儿嬉笑的声音。

  2、师:同学生听得真仔细,听了刚刚的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生:婴儿刚刚出生时在大声啼哭;婴儿开心的笑了。

  哭声和笑声昭示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3、评价语:是啊!随着一声“哇、哇”的啼哭声,一个小小的生命便降临到了这个世界。都说生命极其宝贵,因为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都说生命及其短暂,因为人生在世,不过百年。

  4、师: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敬意和深情,走进今天将要学习的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生齐读课题)

  师:你发现了吗?这个课题和我们之前读到的课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自由回答)

  师:也就是说,这个课题中出现了两个词语,而且这两个词语是?

  生:相同的。

  师:是同一个词语的重复,对吗?

  生:对!

  师:说得真好!那像这样的题目,你会读吗?谁来试试?

  (生举手来读)

  师:他会读!从他的朗读中我听到了强者对生命的热情的呼唤!像他这样高声的读(全班齐读)谁还想试试?

  (生举手来读)

  师:他也会读!从他的朗读中我听到了强者对生命的不屈的挑战!像他这样大声、有力的读。(全班齐读)

  5、评价语:是啊同学们,读书就是要这样,读的有味道,读出自己的理解。

  6、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8课,有感情的、大声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词,把句子读通顺。在读的过程中,请你仔细的想一想:课文用了哪几个具体的事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请你尝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PPT出示提示):

  体会句子的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

  抓住标点符号体会

  通过联想或想象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生自读课文并思考)

  师:刚刚看到很多同学读的声情并茂,老师都被感动了!现在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课文用了哪几个具体的事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呢?(学生举手回答)

  师板书:飞蛾求生

  瓜苗生长

  心脏跳动

  二、精读课文,深入体会:

  (一)学习飞蛾求生部分:

  1、师:同学们,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心脏跳动,其实是三件极为细小、极其普通的事情,可是它们却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一次又一次的震撼。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这三个故事想一想:这三件事情中的那些句子最能额、让你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请你用直线在文中画出来;如果你对这个句子有很深的体会,可以再旁边写一写,也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自读课文后,小组间带着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2、评价语:刚刚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在认真的做批注,真好!读书就应该有这样良好的习惯。

  3、师:文中那哪些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呢?接下来,让我让我们一起走进“飞蛾求生”的故事。

  (学生自读有所感悟的句子)

  PPT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忍不住放了它!”

  4、师:“极力”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预设:生:用尽全力

  5、师:说得真好!飞蛾那种极力求生的欲望让作者没有想到,让我们也没有想到。请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原因让作者放了这只原本讨厌的飞蛾呢?

  预设:生: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使杏林子忍不住放了它,因为作者感受到了飞蛾求生的欲望所以放了它。

  6、师:同学们,飞蛾为了求生,它竭尽全力,可是若要结束它的生命只需杏林子的手指稍一用力,就在这天差地别的力量悬殊面前,飞蛾却极力鼓动着翅膀、奋力挣扎,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此刻,我想问问你们:知道飞蛾的生命有多久吗?

  (生自由回答)

  师:九天!飞蛾的平均生命只有九天。为了这短短九天的生命,这只小小的飞蛾在杏林子的手中挣扎,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为什么这只小小的飞蛾会做如此挣扎?

  生:它想活下去。

  师:说得真好!现在。请同学们假设一下,如果此刻你就是那只飞蛾,会在心里怎样鼓励自己活下去?

  (预设3名学生说)

  7、评价语:飞蛾想尽一切办法求生,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让杏林子震撼,此刻杏林子清楚地感受到:握在手里的不仅仅是一只飞蛾,而是一个不屈的生命生命!

  8、师:此刻,杏林子也完全明白了,生命就是(出示PPT):

  飞蛾极力挣扎的身影

  飞蛾极力鼓动的翅膀

  飞蛾强烈的求生的欲望

  (二)学习瓜苗生长、静听心跳部分:

  1、师:默读第3第4自然段,你能用前面的方法找出重点词句并加以体会吗?(预设1名学生找句子)

  2、出示重点句:“那小小的种子里……仅仅只活了几天。”

  3、师:读着读着,有没有一个词跳入你的眼中,让你特别有感受呢?

  预设:竟然——感受是?可以用什么词代替它?

  竟使——感受是?

  师:此处连用两个相似的词,说明了什么?

  预设:作者没有想到,出乎意料。

  4、这粒香瓜子的生长环境会是怎样的?(没有阳光,没有泥土)

  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呢?(不屈向上,茁壮生长)(板书“不屈”)

  从哪里感受到的?(冲破,坚硬)

  揣摩“不屈”“顽强”的意思。

  5、师:此刻,面对墙角的这株香瓜子,杏林子的内心情感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不可思议

  震撼/震惊

  感动

  师:所以,杏林子站在墙角看到了这样几句话:(PPT出示,生齐读)

  生命是傲然挺立的小瓜苗。

  生命是冲破坚硬外壳的勇气。

  生命是不屈向上的决心。

  6、师:一株小小的瓜苗尚且如此,那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呢?

  静听心跳这一段你还找到哪些句子?你的理解是?

  师板书:对自己负责。

  (预设1人找)

  7、出示重点句子:“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8、师:我们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这句话中有哪两个关键词?

  (“使用”“糟蹋”)

  9、师: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同学们说说,哪些行为是在“糟蹋”自己的生命?

  (生自由说)

  10、师:看来大家的确理解了“糟蹋”这个词,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糟蹋”。作者怎么写出了这样的句子?作者是怎样“糟蹋”自己的?

  (师简述:当时杏林子忍受着剧痛,生不如死,于是她自杀,但是被医生救活了。)

  11、师:现在你们知道课文中的“糟蹋”是指什么了吧?那么该如何好好使用我们的生命呢?

  (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12、师:你会带着怎样的心情告诉大家?

  (生个读)

  预设:自豪——自豪地读

  激动——激动地读

  兴奋——兴奋地读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自豪、激动、兴奋的心情一起告诉大家,告诉全世界。

  (生齐读)

  师:所以,作者对自己说:我要对自己负责,我必须对自己负责。让我们读出作者的态度!(生齐读)

  13、师:在“好好使用”和“白白糟蹋”之间,杏林子坚定地选择了前者,从十二岁患病到六十一岁去世,整整五十年的时间里,她一共写下了四十多部作品,有小说、有散文、还有剧本,这四十多本作品的出版,使她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作家,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她还将一生所得的稿费全部损出来,成立残障基金会,帮助了100多万无助的残疾人。杏林子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对自己负责”的庄严承诺,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话。(出示课件)

  三、回读课文、升华情感:

  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了这篇课文,你们认为生命是什么?

  (生自由说)

  2、师:还有很多同学想说,同学们课后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下来!

  四、总结全文,教师小结:

  1、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由衷的感受到:生命因为自强不息而兴荣,因为顽强拼搏而茁壮,因为负责、珍惜而充满魅力,这就是生命。

  2、师:让我们时刻告诫自己:(出示PPT)

  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导入

  1、小时候,在小院的墙角丢下几颗葵花子,不料过了一些日子,竟然长出两棵葵花秧苗,我不禁惊叹起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相信同学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能列举一些吗?生交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些生命现象中感悟到了什么?

  2、简介作者: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遇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但是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学习,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就是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

  二、初步感知,整体把握

  1、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抢读生字,读的好的学生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3、自主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

  4、合作交流,全班交流,用简洁的语言对三个事例概括,并进行板书,共同进行评点.。

  三、细读课文,突出重点。

  1、自渎自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2、小组交流,畅谈自己的体会,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指名读学生自己选择的段落,联系实际谈感受。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悟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或语段,反复诵读。

  2、小组交流:小组同学每人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3、集体赏评:学生自由交流汇报,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二、通读课文,畅谈收获

  1、回读全文,在我总结学习收获。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以及生命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读背说写,积累运用

  1、举行朗读比赛: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一比谁读得好。教师引导学生对朗读的同学进行评议,并请读得好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成功秘诀。

  2、练习背诵: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意蕴深厚,称得上是一篇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想不想永远把它装在记忆的宝库中?下面请同学们练习背诵课文。

  3、积累名言:

  a.投影出示: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这段话是著名作家冰心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关于人生的格言、名言告诉给大家?

  b.在投影仪上展示学生摘录的名言,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4、布置作业: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也可以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书写“鼓动、跃动、欲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深刻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生命的壮歌》教学设计06-23

(经典)《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06-30

《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04-24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04-04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07-21

《生命 生命》教学反思04-01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06-14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10-07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优秀06-14

《我们的生命周期》教学设计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