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荷花》教学设计

《荷花》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04 10:11:2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荷花》教学设计实用14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荷花》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荷花》教学设计实用14篇

  《荷花》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作者以观察的顺序为线索叙写,文章资料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看荷花。“我”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直接描述荷花。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仔细观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第二部分(第四、五自然段),想荷花。借助“一大幅活的画”的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从想象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作者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要着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潜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荷花的美丽。

  (2)通过情境体验,展开想象,发展观察、想象的潜力。

  (3)通过老师的指导,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锻炼有条理的表达潜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欣赏荷花的美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

  [教学难点]

  对描述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如“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

  [教学突破]

  多读,让学生读中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发挥想象,让学生敢想敢说。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

  3、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

  4、画纸、彩笔。

  [授课类型]

  讲读课

  [教学课时]

  2课时

  [设计理念]

  1、以教材文本为依据,引导学生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就应在“对话”“感受”“体验”以及“兴趣、习惯和语感培养”中加以具体落实。

  2、教师只须做适当提示、巧妙点拨,简要总结,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他们当演员,注重为学生的理解、感悟、积累搭好“脚手架”,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体会教学资料的价值取向,学会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当课堂的主角。

  3、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务必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收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务必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

  [设计特色]

  1、以“问题教学”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探究,使教法指导学法。

  2、通过师生与文本互动的课堂交际活动,创设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感情。

  3、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设计说明]

  1、激活学生情感,积极主动学习。

  本文虽篇幅短小,但是作者笔下,荷花尽展其美丽多姿,作者感情趋势而完美,真正是一篇美文。教学这样的文章应当充分运用有效媒体和手段,设置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热爱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欲望,从而引导他们以饱满的激情很主动、很投入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去感知、体验文中的美――荷花的美丽、情致的完美,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2、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课文。

  本文叙写“我”观赏荷花,层次井然,脉络清晰:初闻荷花清香→再赏荷花美姿→幻化荷花精灵。理清课文的结构思路,不仅仅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好课文,品读课文,陶冶情操,感受荷花之美、情致之美,还能帮忙学生学习模仿课文,写好叙事状物类文章。

  3、指导朗读表演,品赏美文之美。

  美文之“美”,更多地就应由有感情地朗读来感受、体验。所以,对这样一篇精致的美文,要充分地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美读中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体验荷花的美和“我”对荷花的爱。同样,充分的品读,不仅仅有助于学生知识与潜力、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维度的目标的达成,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够更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更好地实践课程改革的新理念。除了朗读,还能够通过表演等其他方式来引导学生体验。

  [主要教法特点]

  1、围绕训练目标,创设情境、引导情趣。

  为了使学生对满池荷花有真情实感,特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以增强视觉效果。用轻柔的音乐和描述性的语言使学生置身于美丽动人、风姿妩媚的荷花池旁。初步的观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继而图文对照,帮忙学生理清第三段的脉络: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并按这一顺序显示相应的情境,指导学生读文赏析。

  2、借助情境,理解词句。

  凭借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边看边思,从形象到抽象,理解词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确。课文里有一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冒”字,学生难以正确理解,难于用语言表达清楚。若设计卡通式的动景,让学生观看荷花从荷叶丛中渐渐往上生长的过程,从而领会到“冒”是往上升,是在荷叶的缝隙间长出来,体会其长势。进而再与“钻”比较,进一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通过多媒体的辅助,不仅仅使学生正确理解词句,从静态中体会荷花强大的生命力,而且活跃思维,增强美感,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3、神化意境,陶冶情绪,朗读升华。

  课文第四段,作者想象了荷花的动态美,是全文的难点。其中“我仿佛是一朵白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在翩翩起舞”一句,更难领会。采用一幅神化的意境:满池荷花的静景配以仙女翩翩起舞的动景,让学生观赏,使学生理解作者看荷花的情绪和神情,再通过一个口头句式训练:“我(地看着满池荷花……”让学生自己感受表述。并再次应对荷花的特写镜头,诵读课文,在神化般的意境中,增强美感,陶冶学生的身心。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明白老师写的`是什么吗?)齐读课题:荷花。

  2、语言渲染: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描述赞美荷花的诗文数不胜数,我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李白、苏轼等都曾吟咏过荷花。人们称荷花为“花之君子”。

  这天,我们来一齐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它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文章的题目就叫“荷花”。

  3、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I(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在学习课文前,老师也想和你们一齐伴着美妙的音乐,去荷花池边欣赏一下荷花的美丽风姿。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播放背景音乐)

  二、初读课文,熏陶情感:

  1、引起阅读兴趣: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在听、在看的时候都快入迷了。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提出来,大家都被美妙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你们是这样看荷花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下面,我们一齐来欣赏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看看叶爷爷能给我们带来怎样完美的享受?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l)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形。(2)把句子读通顺。(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自读状况:

  (1)出示词语:

  挨挨挤挤莲蓬花骨朵饱胀翩翩起舞舞蹈蜻蜓昨夜好梦破裂一幅衣裳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充分朗读,激活语感:

  (1)解决了这些读书时的“拦路虎”,我们就能够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啦。有谁愿意大声地读一读这篇课文呢?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信或勇敢给予充分的肯定。

  (2)说说叶爷爷是怎样看荷花的?(迫不及待地看荷花、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3)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看荷花时,老师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再组织学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韵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

  (初读时的充分诵读,就是为了使学生读透课文,为感悟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读的多了,学生理解的也就多了,老师需要讲解的也就少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便是这个道理。现今,我们也常说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但仅仅靠讲读课文时的那点“读”是远远不够的。一节课,老师要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又要让学生读中感悟,时间根本是不允许的,结果仍然是老师“包办代替”――老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因此,在初读时就要让学生多读课文、读透课文,过了这一关,到精读课文、品读课文时,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4)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段中不理解的词义,如:

  ①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②挨挨挤挤: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齐。

  ③清香:清淡的香味。

  ④饱胀:饱满得发胀。

  ⑤破裂:出现裂缝。

  ⑥姿势:身体呈现的样貌。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问题,指导再读: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的时候一般是有比较充分严密的思考和准备的,文章中是有思路即内在脉络可寻的。我们阅读欣赏文章的时候,如果能够遵循作者的思路,就有可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寄托。

  大家能不能理清楚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按照观赏荷花的顺序主要写了“看荷花”和“想荷花”两大部分或者说“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

  (在新的教学思想下,我们不提倡以往的给课文划分段落。其实对一篇文章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需要一个死的划分,就如这篇文章,能够分为“看荷花”和“想荷花”两部分或者“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甚至还会有其他的划分方法。但把握思路、理清脉络也是需要的,只是在方法上、思想上灵活一些,只要有道理就能够,不必再追求一个死板的、固定的答案。)

  4、小结:文章叙述、描述、抒情,脉络清晰,层层深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荷花之美,把作者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这篇文章。

  5、配乐齐读全文。

  四、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查阅《古诗通》、询问家长、上网查询”等方法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发挥想象,欣赏荷花的美丽。

  2、理解课文资料,了解作者是怎样写荷花的,锻炼有条理的表达潜力。

  3、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

  2、教学难点:

  对描述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上节课,我们明白了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谁还记得?向我们大家说说好吗?(作者迫不及待、津津有味地看了荷花……)

  2、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荷花的。

  二、品读美文,领悟语感:

  1、指导朗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句中“一……就……”这个关联词语说明什么?(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传得很远,从荷花池一向飘到公园门口)

  (2)为什么我一闻到清香,就赶紧往荷花池为跑去呢?

  (3)指导朗读:要把作者闻到荷香后,对荷花的喜爱,期望看到荷花的迫切的情绪读出来。

  (4)小结:“赶紧”、“跑”表现了作者赏花的急切情绪,真可谓花香袭人、花香诱人啊!

  2、观美景,入意境,品词句,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过渡语: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我一进公园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我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

  (2)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二、三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划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3)作者先写了对荷花的总体印象“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按理说,之后这句总写,下面就就应写荷花,但是大家看看,作者接下去写了什么呢?(荷叶)

  作者为什么写荷叶呢?有很多同学喜欢这一句,谁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

  你能告诉大家这一句美在什么地方吗(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挨挨挤挤”,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荷叶的数量多、形状大、颜色美)

  (4)有谁喜欢写荷花的句子,请读一读。

  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应对这一池美丽的荷花,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比喻它呢(活的画)?请在书上找出来读一读。

  作者把这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为什么?

  ①请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你觉得这一池荷花哪儿美,像一幅画?(抓住荷花的“颜色美:绿叶、黄心、白花瓣;姿态美:全开的、半开的、花骨朵儿;整体美”认识荷花池的美得像一幅活的画。)

  这荷花不但美得像画,而且像一幅什么样的画(活的画)?

  ②再读第二自然段,从哪些词语能够看出这些荷花像是活的?(抓住“挨挨挤挤”、“冒”、“才展开”、“露出”、“破裂”等词语理解荷花的动态美。)

  重点解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a、谈体会: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好?

  b、换词理解“冒”:“冒”还能够换成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c、表演体会怎样长出来才能够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

  d、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读一读,悟一悟。(多媒体课件展示: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

  e、激发想象: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它们想干些什么呢?

  (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_。”写后交流:例如:“……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空气。”“……仿佛在尽情展示自己的美丽容貌”等等。)

  f、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你们看,一个“冒”字不仅仅把荷花写活了,而且使它变得更美了。

  ③这么美的一池荷花,可不就是一大幅活的画吗?让我们一齐来赞美这大自然的杰作吧!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你能通过读来把荷花的美表现出来吗?

  ④解读“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立刻要破裂似的。”

  a、这些姿态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课件演示:荷花的三种姿态)

  b、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能说说课文描述了哪三种荷花的样貌么?(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

  c、引读三句话:刚开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同学们找到课文中的句子回答老师,并做出动作)全开的呢?将开的呢?

  d、自由练读(你们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种姿态不同的美和可爱么?)

  e、喜欢这句话的同学一块儿站起来读读。

  (5)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此刻,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些荷花呢?(千姿百态)

  这么美的荷花,它们各有各的姿势,你们想不想把这些姿态万千的荷花描绘下来吗?

  a、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课文第二段,自己选一种姿势的荷花,自己画一画、剪一剪,再将它们贴到黑板上。

  (学生画、剪荷花、荷叶,并贴荷花、荷叶。贴的时候,自己介绍一下自己画、剪的荷花。我是盛开的荷花,我是含苞待放的荷花……。)

  (在贴的过程中,再让学生评一评,荷叶应贴得紧一些,并贴在荷花下面,荷花要有高有低,以此来加深理解“挨挨挤挤”、“冒”的意思。)

  师指着荷池:老师觉得,我们班的同学实在太了不起了,作者手下描绘的荷池竟被同学们搬到黑板上来了。看,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引读。)

  我们班的同学就是那了不起的画家。同学们,为我们今后会有更大的成就鼓鼓掌。

  b、正像同学们所讲所画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你们想把这些优美的语句记下来吗?那就自己在小组内试着记一记、背一背,并能够加上一些动作,看看那一小组的学习效率最高。

  (一段时间后,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配乐。)

  3、想象美景,迁移表达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这美妙的画卷令人如痴如醉,心驰神往。作者站在荷花池边有何感受呢?一齐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2)如果你也是站在荷花池里的一朵荷花,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3)(多媒体演示第四自然段资料)表演引读。

  作者所以会有这些想象都是因为荷花大美了,这一池荷花是多么令人神往,老师也想变成一朵荷花,你们想吗?那让我们一块在四、五段中陶醉吧!(配乐朗诵)

  三、审美表达,丰富语感:

  1、想象说话,迁移情感。

  (1)小结写作方法:读了这篇课文,谁能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荷花的?

  作者从荷花的香味、姿态、颜色等方面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荷花的美,尤其是对荷花三种不同的姿态描述得更是淋漓尽致。

  2、想象说话,抒情表达,丰富语感:其实荷花的姿态还有很多,同学们必须想看!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再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些荷花?(课件演示:千姿百态的荷花图片及背景音乐。)

  指导学生有这样的句式说话:“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令我终身难忘。”)

  3、品读诗句,回味情感:

  这些荷花可真是太美了!同学们刚才纷纷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描绘了、赞美了荷花,老师还能用诗赞美荷花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你们能用你明白的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来赞美荷花吗?(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李白《赠江夏书太守良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多媒体出示:古代咏荷名诗名句,学生速读,帮忙学生积累语汇。

  四、作业设计:

  读下面的一段话:

  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1、想象一下:如果你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蜻蜓和小鱼会来告诉你什麽?还有哪些你喜欢的小动物会你交谈些什么?

  2、模仿课文中的句子写一写。

  《荷花》教学设计 篇2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齐读课题)《荷花》。

  你们看到过荷花吗?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再去看一看那美丽的荷花,你们想去吗?

  那咱们就一起走吧。

  看到这美丽的荷花,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荷花吗?

  (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同学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作者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

  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作者这么急切地来到荷池边,他看到了怎样的荷花呢?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把自己认为最美的语句画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美在哪儿?(指名读说)

  *[课件出示全段内容]

  A. 冒的理解。

  B. 荷花的各种姿势的理解。

  (读后要学生练一练:你能通过读来把荷花的美表现出来吗?

  你读真美,你是怎样做到的?

  这位同学读得真美,你发现他有什么窍门吗?

  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更体现出荷花的美?

  [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

  你们能将这个“冒”字表现出来吗?

  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

  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

  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写后组织全班交流。

  [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这么美的荷花,它们各有各的姿势,你们想不想把这些姿态万千的荷花描绘下来吗?

  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课文第二段,自己选一种姿势的荷花,自己画一画、剪一剪,并将它们贴到黑板上好吗?

  (学生画剪荷花、荷叶,并贴荷花、荷叶。贴的时候,自己介绍一下自己画剪的荷花。

  我们是 的荷花,我们 。

  我们画的是一朵 的荷花,它 。)

  (在贴的过程中,再让学生评一评,荷叶应贴得紧一些,并贴在荷花下面,荷花要有高有低,以此来加深理解“挨挨挤挤”、“冒”的意思。)

  师指着荷池:老师觉得,我们班的同学实在太了不起了,作者手下描绘的荷池竟被同学们搬到黑板上来了。看,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引读。)

  我们班的同学就是那了不起的画家。同学们,为我们今后会有更大的成就鼓鼓掌,好吗?(生齐鼓掌)

  正像同学们所讲所画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你们想把这些优美的语句记下来吗?那就自己在小组内试着记一记、背一背,并可以加上一些动作,看看那一小组的学习效率最高。  (一段时间后,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配乐。)

  五、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刚才,这些荷花的姿势可真是太美了,你们想来夸一夸他们吗?

  (荷花也要注意礼貌用语)

  [例如: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好让我天天与你做伴。 ]

  今天,我们就夸到这儿吧,如果还有什么想夸的话,课后可以写下来寄给荷花,好吗?

  《荷花》教学设计 篇3

  素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把握课文以富有感情色彩的人物对话、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的方法;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传神的对话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诵读法,体味孙犁小说诗化的特点。研讨探究法,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训练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品味语言,以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方法:

  1、诵读法。体味孙犁小说诗化的特点。

  2、研讨探究法。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训练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凄惨,战争总是充满了血腥味读了孙犁的《荷花淀》后,他笔下的战争是什么样的?《荷花淀》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二、作家、作品简介: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笔调婉约而流畅,风格秀雅隽永。感情的抒发和人物感情的叙写,都同景物与人物的描绘自然地融合,篇篇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诗的韵致,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被称为“诗体小说”。这就是孙犁小说清新、雅丽的独特风格。作品集结为《白洋淀纪事》。

  孙犁的小说:首先可以感觉到,以革命现实主义为根基,糅进浪漫主义情调,是孙犁艺术风格最主要的特点。第二,孙犁的作品喷放着浓郁的泥土的芳香,激荡着作者对故乡的爱。孙犁的小说对美有一种特殊的追求,他着力描写、赞扬故乡的风光美和人情美。孙犁的小说是风格独具的美小说。第三,孙犁特别擅长描写农村的青年女性,不仅有一种描写她们的美丽容貌的特殊素养,而且更具有深入她们丰富、复杂的感情世界,从她们命运的变化反映时代风云变幻的.过硬本领。

  “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荷花淀》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当作背景,具有朴素、明丽、清新、柔美的风格。洋溢着诗情,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一派作家的共同特色是着力追求诗情画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华北的泥土和水乡的清新气息。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三、情节概述:

  《荷花淀》故事情节:

  送夫参军(开端)——寻夫遇敌(发展)——助夫歼敌(高潮、结局、尾声)

  “思考与练习”一:本文描写的是战争题材,那文中的“战争”是不是显得很悲壮呢?

  ——正好相反,本文用诗意的笔法写战争,表现出作者的创作个性。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诗意表现在:诗意的景物描写,细腻的语言描写,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明确:作者为了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他不是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去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残墙断垣,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

  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

  四、重点赏析:

  1、鉴赏人物对话的作用:人物对话要根据上下文和语言环境,考虑分析其用意、心理、情感、效应等因素,充分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整体上去体味,进而理解其对刻画人物性格和发展故事情节的作用。(课后练习二)

  朗读“夫妻话别”一节,朗读要力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

  问: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等三层。

  问: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明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他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2、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是整个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小说三要素之一。怎样鉴赏小说中的景物描写?(课后练习四)

  首先,应领会写的是什么样的景,必须联系时代背景和上下文来理解它为人物创设的活动背景。

  其次,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领会画中之意,理解景物中蕴含着有关人物的丰富感情,体味它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第三,理解景物描写,画面情景的转换,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在阅读和鉴赏时,还必须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只有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才能进入美好的艺术境界,才能深刻理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意旨。

  找出本文中重点景物描写片段:

  ①“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明确: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问: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枪,为保卫可爱的家乡而战,对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②“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这是“女人们”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一段景物描写,衬托水生嫂们的心情开始由忧变喜。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象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荷叶象铜墙铁壁——暗寓抗日根据地象铜墙铁壁。

  粉色荷花箭是哨兵——暗寓白洋淀的妇女们成长为抗日游击战士。

  3、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课后练习三)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明确: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于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五、概括“荷花淀派”的艺术特色: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练习:指出以下各句带点词的表达作用:

  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准确地表达由吃惊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2.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形容劳动的欢快心情。)

  3.几个青年妇女把掉进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渲染战斗胜利后的欢乐气氛,表现亲爱带戏谚的感情。)

  4.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形容在强敌面前的敏捷行动。)

  六、拓展提高

  1、写一段对话,体现人物鲜明的性格。

  2、写一篇随笔(充分体现景物描写的作用)。

  《荷花》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9个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体会作者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不同姿态。

  教学难点:

  说说为什么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提示课题。

  1、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播放图片配乐。)

  师:你看到了什么?(荷花)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预设:美丽的荷花、冰清玉洁的荷花、雪白的荷花。含苞欲放的荷花。)

  师小结:是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细细品味叶圣陶老爷爷看到的荷花是怎样的?

  2、揭题,板书:荷花。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教学“荷”。)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个荷字。(生答)你的办法简单实用。咱们一起来读读课题吧。

  (二)检查预习,认读词语。

  1、认读词语

  师:昨天老师布置大家预习课文,并自学生字和词语,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出示荷叶卡片上的生词: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指名学生读,

  师:有谁能把这些词读准?读对了,老师将让荷叶宝宝陪你一起学并由读对的同学当小老师带读。

  2、游戏巩固

  习。(生读词语,赠送卡片,师给予表扬。)

  (三)初读课文,学习2、3小节。

  1、师:看来,同学们都和这些词语交上了好朋友。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轻声朗读2、3自然段,用“——”画出描写荷叶的句子,(板书:荷叶)“﹏﹏”画出描写荷花的句子,(板书:荷花)然后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句子。

  3、学习第2小节

  师: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谁来读读描写荷叶的句子?

  (生读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课件出示句子)

  师:我们一起来做个“挨挨挤挤贴荷叶”的游戏。请拥有荷叶宝宝的同学把中间的黑板当作池塘,送荷叶宝宝回家吧!(生上台贴荷叶)。

  :看,你们贴得真好,所有的师荷叶都挤在一起,你挨着我,我碰着你,这就是——(生)挨挨挤挤(板书:挨挨挤挤)(若有同学未贴好。老师调整贴荷叶)

  师:那“挨挨挤挤”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说明了荷叶长得非常密,非常多。)你能读出荷叶的`多吗?(生读)谁再来试试?(生读)这回老师感觉到荷叶挨挨挤挤了。全班同学读读这句话吧。

  师:看看这句话,还有什么发现?(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荷叶比作碧绿的大圆盘。(板书:大圆盘)谁能用比喻的修辞说一个句子。(生说比喻句)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写得更加形象、生动)是呀,同学们,咱们在写作的时候恰当地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能使作文更加生动,形象。

  4、学习第3小节

  (1)体会“冒”的用意。

  师: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谁来读读描写荷花美的句子?

  (一生读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课件随后出示)

  还有谁找到了这句?(生举手)你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看到这个“冒“字你想用哪个词来替换?(生:长、钻、伸……)这个“冒”可以用这么多的词来替换,为什么叶圣陶没有用呢?而只用这个“冒”呢?你觉得怎样地长出来,才叫冒出来?(生:快快地长,急切地长,迫不及待地长,争先恐后地长……)有谁想来体验一下白荷花是怎样冒出来的吗?[请一学生上台贴荷花]

  师:瞧,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长得那么快,那么急切,那么争先恐后,那么亭亭玉立。让我们读出荷花的这种急切吧!(生读句子)此时此刻你们还体会到白荷花怎样的心情呢?(开心,快乐,激动……)让我们读出荷花的这种开心快乐吧!(生读句子)。

  师小结:一个“冒”字就让我们看出了荷花长得急切,一个“冒”字就让我们明白了荷花激动快乐的心情。你看,叶圣陶爷爷用词多准确多传神呀!

  (2)感受荷花的姿态。

  A:师:让我们看看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

  这一朵是什么样的?请用文中的话来说。生: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板书:半开)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师:那这一朵呢?生: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就像小姑娘绽开了笑脸———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真可爱!

  师:那这一朵呢?生: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就像吃饱的小肚子———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B:哇,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板书:千姿百态)你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荷花的这三种姿态不同的美和可爱吗?和你的同桌一起练习读读吧!(生自由练读)让我们合作读一读,读出荷花的姿态美吧。(师引读)

  3、(课件出示荷花池画面)瞧,这就是作者所看到的一池的白荷花呢!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所以,作者不由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师:这一池的荷花太美了,就像用彩笔画出的色彩明丽的画面。那为什么说它是一幅活的画?(学生举手回答)

  师:是啊,这可是一幅活的画呀!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男同学你们有这样的感叹吗?请你们读读这句话。女同学你们有这样的感叹吗?请你们读读这句话。

  (四)学习第4小节,产生联想。

  1、师配乐范读。

  师:多美的荷花图呀!让我们一起用心去体会,请同学们闭上眼晴,边听边想象画面。跟着老师飞到荷花池边去看看。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挨挨挤挤的荷叶间,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婷婷玉立,她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伸手摸一摸那荷叶,多么油滑。摸摸那花瓣,多么细腻,把鼻子凑近闻一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我忽然觉得……(配乐范读第四自然段)

  2、产生联想。

  师:作者看荷花看得如醉如痴,同学们听也听得如痴如醉,你们和老师一样,已经是荷花池中的一朵荷花了。

  师:这朵雪白的荷花,你穿着美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干什么?(生自由回答)

  师:这朵亭亭玉立的荷花,我来问问你,当微风吹来时,你怎样跳舞的?

  预设:我随风摆动。(觉得自己怎么样?)非常美!

  师:这朵洁白的荷花,当蜻蜓在你头上飞来飞去时,它在和你说什么?

  预设:蜻蜓说自己很快乐。

  师:这朵美丽的荷花,当小鱼从你脚下游过时,它告诉你什么?

  预设:小鱼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3、小练笔。

  师:我还看见,有一只蝴蝶停在了你的肩膀上,它在和你说什么悄悄话?

  师:我还发现,有一只青蛙蹦蹦跳跳地来到你的脚下,它想做什么?还有谁会出现?

  师:拿出笔,展开想象,仿照文中的句子,写一写。

  我是一朵美丽的荷花,蝴蝶停在我的肩膀上;青蛙蹦蹦跳跳地来到的脚下。

  4、交流。(请学生读一读,师评价)

  (五)总结全文。

  师总结:同学们,叶圣陶爷爷用生动的语言将看到的,感受到的写出来,(板书:看到感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似乎也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婀娜多姿的荷花,想到了自己变成荷花的情景。下节课,我们将仿照课文,学习叶圣陶爷爷生动的语言,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花。

  板书设计:

  看到感受

  荷叶:挨挨挤挤像大圆盘

  荷花千姿百态活的画

  《荷花》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学习,感受荷花荷叶的美丽。

  2 根据课文想象画面,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重点:感受荷叶,荷花的各种美丽姿态,根据课文想象画面,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理解"把眼前的这一大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等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国家可是一个花卉大国,拥有成千上万种花卉,你都知道有哪些花 你最喜欢哪一种 (引出荷花)

  还有喜欢荷花的吗 的确,荷花从古至今都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爷爷的`文章《荷花》。(板书课题)

  情境激趣,触发语感

  同学们想看看荷花吗 老师满足你们的要求,一会儿在看荷花时,你可以指指点点,还可以与身边的伙伴小声的交流,讨论。

  播放课件,学生欣赏荷花图片

  交流观后感受:大家看得都入迷了,怎么样 有什么感受 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刚才看到的荷花吗

  说得太好了,荷花的确千姿百态,今天我们单看白荷花

  充分诵读,自学探究,激活语感

  叶圣陶爷爷看到的白荷花是怎样的 还是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写得特别美的句子或词语,多读几遍。

  小组交流讨论: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一定有了不少收获,不妨先与你的朋友一起分享吧,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把你勾画出的最美的句子或词语读给小组成员听,并说说你的体会。

  品读,交流,领悟语感,积淀语感,丰富语感

  谁把你认为写得特别美的句子或词语读给我们听一听,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交流汇报(要点):

  (1)荷叶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

  a 通过理解"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盘"体会荷叶的多,绿,大圆,根据体会出的特点进行朗读指导,学生互评。

  b 体会比喻句的用法:你能给荷叶再打一个比方吗

  (2)"冒"字句

  a怎样长叫冒

  b如果你来写,你准备在这里用什么字 c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干什么

  (3)"有的……有的……有的"句

  a课件欣赏图中三种荷花姿态,要求学生在画面出现时配以书中相应的文字介绍,指导朗读,比赛。

  b除了书上介绍的这几种荷花的姿态,还会有其他姿态的荷花吗 用词来形容一下这不同姿态的荷花吧(板书:姿态美)

  (4)荷花的魅力真令人陶醉,于是面对满池的荷花,叶圣陶爷爷早已应接不暇了,并发出了赞叹,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这位画家是谁 你想对他说什么

  (5)第四段

  a学生汇报,交流,朗读,播放荷花录像,感受有风时荷花舞动的样子,学生练读,指名读,评价。

  b翩翩起舞的荷花把蜻蜓和小鱼也吸引来了(出示课件),如果你是池中一朵荷花,蜻蜓小鱼会对你说什么呢

  c又有什么小动物会来,他们又来对你说什么

  感情升华,课外拓展

  大自然不用笔不用纸就为我们描绘出这么美的画卷,让我们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其实,大自然鬼斧神工,不仅仅孕育出了荷花,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大自然的其他杰作吧!(播放课件)

  你又想对大自然说些什么

  大自然是神奇的,是伟大的,让我们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吧,这样大自然才会善待我们,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画笔,画一画大自然创造的杰作。

  古人写了许多赞美荷花的诗,找一找,记在采蜜集上。

  板书设计:

  荷花

  荷叶:多 绿 大 圆

  《荷花》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学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2、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荷花的美丽。

  3、通过情境体验,展开想象,发展观察、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欣赏荷花的美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入)

  1、图片导入:图上是什么花?你知道它的哪些知识?同桌互相说一说。

  2、介绍荷花的知识。

  3、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美丽的荷花。师配乐朗读,创设情境。

  4、出示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想到什么?

  5、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

  (1)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

  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

  (2)借助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①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②挨挨挤挤: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

  ③清香:清淡的香味。

  ④饱胀:饱满得发胀。

  ⑤破裂:出现裂缝。

  ⑥姿势:身体呈现的样子。

  3、小组汇报交流。

  三、再读课文,精读领悟

  1、指导朗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句中“一就”这个关联词语说明什么?(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传得很远,从荷花池一直飘到公园门口)

  (2)为什么我一闻到清香,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呢?

  (3)指导朗读:要把作者闻到荷香后,对荷花的喜爱,希望看到荷花的迫切的心情读出来。

  2、观美景,入意境,品词句,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二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划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2)找出描写荷叶的句子读一读。(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挨挨挤挤”,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荷叶的数量多、形状大、颜色美)(3)再读第二自然段,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些荷花像是活的?(抓住“挨挨挤挤”、“冒”、“才展开”、“露出”、“破裂”等词语理解荷花的动态美。)

  重点解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a、谈体会: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好?

  b、换词理解“冒”:“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c、表演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

  d、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读一读,悟一悟。

  e、激发想象: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它们想干些什么呢?(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_。”

  (4)白荷花有几种样子?(课件演示:荷花的三种姿态)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样子么?(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理解“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

  刚开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同学们找到课文中的句子回答老师,并做出动作)全开的呢?将开的呢?

  (5)自己选一种姿势的荷花,自己画一画、剪一剪,再将它们贴到黑板上。作者手下描绘的荷池竟被同学们搬到黑板上来了,我们一起来描绘一下吧。看,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引读。)

  3、学习第3自然段:

  (1)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面对这一池美丽的荷花,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比喻它呢?(活的画)请在书上找出来读一读。(2)作者把这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为什么?

  你觉得这一池荷花哪儿美,像一幅画?(抓住荷花的“颜色美:绿叶、黄心、白花瓣;姿态美:全开的、半开的、花骨朵儿;整体美”认识荷花池的美得像一幅活的画。)

  (3)荷花这么美,你们想把这些优美的语句记下来吗?那就自己在小组内试着记一记、背一背。

  4、指导背诵。

  5、研读课文第4、5自然段,体会感情。

  (1)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思考:看到满池的荷花,作者产生了什么联想?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2)如果,你也变成了一朵荷花,联想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3)自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4)指导背诵。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荷、挨、莲、蓬、胀、仿、佛、裳、翩、蹈、蜻、蜓。

  2、自己观察,集体交流识字方法。

  “莲蓬”都是上下结构,要注意。

  “蹈”里面的“臼”里面是两小横。

  3、描写观察重点笔画。

  4、学生练写。

  五、拓展提升

  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荷花,大家都被这美景陶醉了,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花的美

  七、课堂练习

  1、读读写写。

  2、填空。

  八、作业布置

  1、书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荷花

  闻到花香:一就赶紧跑荷叶: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盘观赏花姿

  荷花:冒出来————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变成荷花:翩翩起舞与蜻蜓、小鱼交谈

  【教学反思】

  《荷花》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美文。师开始时用配乐朗读,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语句的停顿、重读表现还可以,就是关于描写荷花形态的部分没读出那种可爱,美丽的感觉。而再通过了教师的一步步引导后,学生们体会到了作者对荷花喜爱之情并把自己对于荷花的喜爱也融入到课文里时,他们最终读出了情感,并且很容易地体会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很容易地背诵会了优美的句子。之后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如:小组读,交替读等游戏方式让学生体会朗读的乐趣,最终快乐地学习完理解会课文。

  所以说,有感情地朗读对于让学生把握文章整体情感很有帮助。

  《荷花》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是根据《荷花》图而写的一篇短文,写的是“我”去看荷花时看到的荷花的样子及看荷花时“我”的想象,写出了荷花的美妙。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弄清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荷花,为什么看荷花;接着要搞清楚荷花开时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在学习第2段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从荷叶、荷花的颜色、形状,并通过“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形象地写出了荷花形态各异的花姿。学习第3段时,应注意通过反复朗读,着重理解“我”把眼前的一池荷花当作一大幅活的巨画的表现手法,从中体会到一池荷花的美妙无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荷花盛开的样子。

  学习4、5自然段时应使学生了解“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是想象开始,“我才记起”是想象的终止。还应知道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象,由此引伸出这是因为荷花静时美,动时更美。还可发散思维:如果你站在这样的荷花池边有什么样的想法?也可结合看图,文图对照,认识荷花美。学生学习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组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导朗读。

  二、细读课文,深究文意。

  1.精读第1部分。(1)教师读第1自然段,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去看荷花?这里指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清香)(2)自读第2自然段: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找出书中有关语句,用“”画下来。(3)再看图:图文对照,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叶、荷花的样子?(提示:①你看到荷叶怎么样?图上的荷花有几种姿势?②“我”到荷花池边,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再仔细看什么?)(同座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说、再集体说)(4)质疑:①荷叶是什么样的?书上怎么写的?出示幻灯片,读读比比:

  A.分析比较上述两个句子,体会课文句子的写法。(第2句描写荷叶的具体形象。“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样子,突出了荷叶的“姿势美”,挨挨挤挤,写出荷叶的繁茂,把荷叶写活了。)

  B.指导朗读:该怎样读才能把荷叶的美表现出来?(碧绿重读;挨挨挤挤读慢……)

  C.课文题目是荷花,为什么这里要写荷叶呢?(为了更好地突出荷花的美。)

  ②池塘里的白荷花是什么样的?课文用了哪一种句式写出来的?(有的……有的……有的……)

  A.这个句式说明了什么?(白荷花的样子多,花姿不同)引导学生用这种句式说话。

  B.“才”“全”“还”表示什么?(花“刚开”“全开”“未开”。)

  练习:①刚开的白荷花()。②全开的白荷花()。③将要开的花骨朵()。

  小结:这段从颜色、姿势两方面写出了荷叶荷花的美。

  2.导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

  (2)“看作”是什么意思?(当作)

  (3)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画下来。

  (4)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这么多……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千姿百态,“看看这很美……那也很美”——朵朵荷花都非常美丽;“如果……可真了不起”——难以做到更显其美。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强烈的喜爱之情。

  3.自学第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象:当作者陶醉在荷花盛开的美景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象?

  (2)(再次出示图)学生看图个别说,再集体说。(教师可出示幻灯进行点拨:①“我”变荷花的情景;②风起时,“我”和满池荷花舞蹈的情景;③风过后……④蜻蜓、小鱼告诉我……)

  (3)思考:为什么“我”由看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而蜻蜓和小鱼还要和荷花说上一阵悄悄话,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对人、物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荷花清香溢、洁白无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4)第5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它对第四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提导书写生字。

  五、作业:①抄写生字词;②背诵课文;③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话。

  《荷花》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冒”字,能联系上下文、借助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挨挨挤挤”、“冒出来”等词语在句中表达的意思,并学会运用。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荷花、荷叶特点的一般写法,感受荷花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味词句去欣赏荷花的美,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荷花》一课,荷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荷花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清香)评价:荷花的姿态令你难忘。荷花很香,还没看到花就先闻到了香味,荷花是洁白无瑕的。你关注到了荷花的颜色……

  总结过渡: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就是荷花很美,同学们,叶老是怎样具体描写荷花的.美的?让我们深入走进文本,再次欣赏叶老笔下的荷花。

  二、品读感悟

  请大家在小组内共同学习课文。请看学习要求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2.自己画出描写荷花美的词语或句子,在旁边写下感受。

  3,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交流分享。

  预设一: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说说你的感受。我找到的句子是(),从挨挨挤挤这个词看出荷叶很多,一个挨着一个。

  出示图片,读词语:关于这一点谁有其他的感受:生:荷叶很茂密

  生:荷叶像亲密无间的朋友一样。

  总结:像亲密无间的朋友!理解得多好哇!在叶圣陶的眼里荷叶是有生命,有感情的,真好,你读读这个词。

  c,生活当中你见过哪些场面或者事物是挨挨挤挤地呢?联系生活中挨挨挤挤的场面,学以致用。

  关于这一句谁有补充?

  我从“碧绿”这个词感受到荷叶特别绿,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借机指导朗读。

  我从大圆盘这个词感受到荷叶很圆,很漂亮,你;来读一读?

  预设二: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说说你的感受。引出“冒”字。讲“冒”的的写法,范写。

  根据字典上“冒”的意思,选择在本句中“冒”的意思;“冒”字可以换成什么字?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体会怎样地长出来才叫冒?在对比中学习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预设三:有的才展开两三片……马上要破裂似的。

  说说你的感受,品读荷花的不同姿态。

  预设四: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从这一句我知道了荷花的姿态是千姿百态,特别美。带着感受读一读,

  在这里作者把每一朵荷花的姿态都进行详细描写了吗?为什么?

  小结:大家在写作的时候就可以仿照叶老的写法,选择有特点,有代表性的内容详细描写,其他略写。

  既然荷花是千姿百态的,你还能想象出荷花的其他不同姿态吗?

  拓展练习

  生:我能想象到荷花从荷叶中长出来,歪着脑袋的样子!

  生:我还知道荷花翘着嘴巴的样子!

  小结: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预设五: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预设一:大自然。

  a,大自然确实是伟大画家,鬼斧神工,看……图画,

  b,看了大自然画了这么多美丽的图画,有什么想说的呢?

  大自然真了不起呀!齐读第三自然段

  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在学生结束读书后,教师立即播放音乐,配乐范读第四自然段

  2、我感觉大家都陶醉了,谁来做我们第一朵荷花!谁来做第二朵荷花?第三朵在哪里?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3、同学们,尽情地展开你想象的翅膀。你就是一朵白荷花,白荷花就是你自己。现在,谁又会来告诉你,他有什么快乐呢?请写在练习纸上。

  生:(音乐响起,学生独立写话。)

  会有蝌蚪游过来,告诉我他找到妈妈了。

  会有小蜜蜂飞过来,对我说:“荷花姐姐,你们真好看,真香。”

  会有小鸟飞过来,告诉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会有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告诉我他捉害虫的故事。

  师:总结:人成了花,花成了人。真是如痴如醉呀!

  齐读第四自然段

  其实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描写荷花。看……出示爱莲说。等

  作业:任选其一

  1、我要把文中精彩的语句摘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2、我要继续搜集关于荷花的美文、故事,传说,歌曲……,进一步了解荷花。

  3、我要模仿《荷花》的写法,写写我喜欢的一种植物。

  《荷花》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认识和学习根据地人民以民族利益为重顾大局、识 大体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2、领会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对描写人物性格的作用。

  二、教学难点

  同2。

  三、教学关键

  通过练习、导析、议论、评点等手段,主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细心揣摩、反复钻研课文的习惯。

  荷花淀

  孙犁

  第一课时

  一、速读课文,用拟小标题的形式完成对文章描写重点的了解。完成课后的第一题。

  与夫话别 寻夫遇险 助夫杀敌

  以这些妇女为主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尾声

  二、划出课文中写得精彩的地方,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表达中心的作用,加深对水生嫂这一形象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激兴 :

  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荷花淀》,孙犁的这篇小说取材于冀中的白洋淀,描写了抗日战中时期,冀中人民如火如荼的生活与斗争。数十年过去了,我们重读这篇小说,仍能感受到小说中散发的淡淡的清香。这清香虽然淡却醇,慢慢读来如饮一杯菊花茶,沁人心脾。

  由《东史郎日记》引入更好

  请同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全文描述了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妇女逐步成长为抗日战士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给文章三部分加小标题:

  月夜话别 寻夫遇险 助夫杀敌

  二、启发思考:

  抗日战争历时八年,期间不乏尸山血海的大战,如台儿庄战役,也不乏惊天动地的壮举,如狼牙山五壮士,本文却放弃了这些素材,只写了冀中白洋淀中的一场小小的伏击战,却为何能从众多的描写抗战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至今仍让人回味无穷呢?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个人自读的体会感受。

  语言 环境 细节

  明确:我们说,这篇小说之所以如一坛陈年佳酿一样,时间越长越香,是在于它不是生硬地告诉你,我们的战士是多么勇敢,我们的人民是多么伟大,相反,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刻画出了特定的历时时期,典型人物的内心深处的细微复杂而又真实的感受。小说正因为真实而更具美感,更有感染力。

  三、讨论景物描写

  学生齐读:“月亮升起来了……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启发思考:作者在小说的开端就用优美的笔触文学的笔为我们画出了一幅美丽宁静的月夜编席图,风光绮丽的荷花淀如在眼前。我们能否根据小说的景物描写,身临其境地展开想象,把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场景口述出来?

  请学生回答。

  明确:这是一个清爽的初夏之夜,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月色浓浓,千里苇塘,水天一色,大淀上浮着一层如轻纱般薄薄透明的云雾。晚风徐徐吹来,荷叶便轻轻拂动,飘来阵阵淡淡的荷香。一位纯朴的少妇,正熟练的编着席子。她有时望着淀里,淀里一片洁白,仿佛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坐在编好的席子上,她宛如坐着一片银白色的雪地,又如坐着一片洁白的云彩。(这是一幅多么恬静的美景。作者抓住了明月、清风、薄雾、荷香这些富有乡土气息的景物,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这流动的构图,这优美的雕塑,像一幅情景交融的散文诗,又像一幅淡雅明丽的水彩画。)

  启发思考:作者为何要创造这一美丽的意境?

  小组讨论,指明回答。

  明确:透过这诗情画意的描述,感受到人物的心灵是多么美好,(马克思说:“性格是环境的产物”)这美丽的荷花淀里,有着冀中人美好的生活。这幅画面渗透着作者对冀中人民勤劳、善良、醇朴性情的赞美。

  启发思考:这幅画面特征除了美丽之外,还有另外特征,即宁静,作者为什么要创造这一宁静的境界呢?

  明确:同样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宁静,白洋淀人生活的宁静。水生回来之前,水生嫂的内心是平静的,劳动是心无旁念,有条不紊。光写其静,也衬托出丈夫带回的消息给自己心灵的震动。

  课堂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景物描写,回答文后问题。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的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启发思考:我们学习过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朱自清先生对荷叶荷花也有一番描述“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番描述极尽柔美,这是作者抒情的'必要,朱先生内心深处的淡淡哀愁与喜悦只合用“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景致来渲染。那么,这篇小说中老作家孙犁把荷叶比喻成了铜墙铁壁,把荷花比喻成哨兵,又渲染了小说中人物的什么情感呢?

  明确:人们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比喻情景相生,暗示出了这些妇女们的内心感受。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这些女性逐渐摆脱了恐惧,面前的荷花淀赋予了她们巨大的力量!来吧,鬼子!我们就像那荷花一样严阵以待!那铜墙铁壁似的荷花淀就是埋葬侵略者的战场!清新的语言风格陡然雄壮,无边无际的荷花怒放,隐隐有火药味。这段景物描写使人联想到白洋淀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钢铁意志和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四、讨论人物的对话

  启发思考:人们常说,言为心声。这篇小说许多对话写的极为生动,最突出的是日夜话别中水生嫂说的三句话:“你总是很积极的。”“你走,我不拦你。”“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这些话反映了她怎样的心理?表现了她什么性格?

  Ⅰ“总是”微含责备;“很积极”又是赞扬,语调中流露着对丈夫的了解、支持、赞扬而又难分难舍的感情。因分别虽有微微责备,但更多的是喜悦,是自豪,是对丈夫爱国热情的理解。

  ⅡⅢ也是从心里掏出来的,带着体温,有血有肉。她懂得丈夫投身于抗杀敌的战场是光荣的,自己不能因为个人的感情与生活的困难阻拦他,“你走,我不拦你”,民族的大义战胜了个人感情,这是怎样的一位深明大义的女性呀!但她毕竟是一个女人,生活的担子太重了。“家里怎么办?”是真话,也是真困难,是一位有血有肉的人的真思想。主人公并不是由特殊材料造成的钢铁硬汉,而是在生活的磨砺下成长起来的优秀女性!说这话,是反悔了吗?听了丈夫的话,她深情地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不是阻挠,而是让丈夫理解;不是反悔,而是自豪!拿今天的话说:“杀敌去吧,记住,军功章里由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至此,民族的利益与家庭完全统一,没国哪有家呀!爱国的感情与爱丈夫的感情完全融合,支持自己心爱的人用他满腔的热血去催放祖国的自由之花!再重的担子,自己也挑了,再苦的生活,自己也认了。这是一位文化程度不高的女性,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她对祖国对民族的特殊的朴素的理解。

  水生嫂说的都是极普通的话,但就从这些“儿女情,家务事”中,我们感受到他们朴实无华,忠贞不渝的爱情。这种爱情升华了。男女之间忠贞不渝升华为中华儿女与祖国命运生死与共!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水生嫂内心的柔情,也同样感受到了她灵魂深处的刚毅!

  课堂练习:分角色阅读下面一段人物的对话,回答问题:

  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的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

  这段话反映了水生嫂的什么感情?

  明确:离别的语言既不慷慨,也不缠绵悱恻,平淡的话从朴素的人们口中吐出,自有一番感人的力量。尤其是最后一句,读时要有较大的停顿,这些话是轻易吐不出来的。水生更关心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这临别的嘱托,更像一场生离死别,正是自这生与死的考验中,写出了这对夫妻的性格,也写出了我们民族的性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古训融入了中华儿女的血液中。

  面对丈夫的嘱咐,水生嫂呢,什么也没有做,轻吐了两个“嗯”字。两个简单的字,隐藏着丰富的内容。不是随意的敷衍,而是庄重的承诺,对丈夫的深深地依恋不也蕴含在这充满柔情的轻轻的“嗯”字里了吗?作家写出了中国女性的含蓄美!

  五、讨论细节的描写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写出了水生嫂怎样的心理与内心的感受?

  明确:细节是无声的语言,这一细节足以使我们透视人物内心深处复杂的情感活动。丈夫要去参军,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在明天就走的突发现实面前,还是感到了震动,那毕竟是枪林弹雨的战场,丈夫这一走,说不准就是生离死别。震动由手指做出,实是心灵的震动的折射!下意识的她吮了一下手指,使自己的情绪镇定下来,使自己急剧跳动的心平静下来,她不能让丈夫看到自己的内心活动,那是“拖尾巴”,对丈夫产生消极的影响。在突变的事情前,这位妇女选择了坚强。

  六、名作求疵

  启发思考:文章第二段是否可有可无?若有,理由;若无,理由。

  答案不固定,任学生发挥。

  有。生活如此美好,岂容敌寇践踏。

  无。1、没有提供人物生活的联系。

  2、破坏了段落间的衔接。

  3、破坏了文章的宁静的美。

  结课:读完《荷花淀》,掩卷、闭目、深思。白洋淀里的人物鲜活的如在眼前,作家用他灵巧的笔,描摹环境,巧设对话,抓住细节,为我们塑造了心灵美的文学形象。这白洋淀的荷花永远的在我们心中摇曳。突然想到了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中的一句话:“她只是千千万万普通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正是她们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七、课后作业:小组讨论五人寻夫之前对话显示的人物性格。

  板书:

  荷花淀

  孙犁

  月夜话别 环境 宁静

  寻夫遇险 语言 纯实 心灵美

  助夫杀敌 细节 感人

  《荷花》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地区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教学难点:

  以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设想:

  1、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2、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

  3、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布置课前预习。

  1.全文已空行标明是三部分,用简洁、含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3.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

  二、上课开始时提示本课主要教学目标:

  1.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和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2.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

  3.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4.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作者简介:

  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人,“七·七”事迹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抗战以后参加晋察冀边区的革命工作,这时还只有二十多岁。他的《白洋淀纪事》是在延安写的,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荷花淀》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解放后,在天津从事编辑工作,他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文学短论》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这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孙犁同志非常熟悉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者写《荷花淀》的目的在于反映“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民族的精神气质。”

  四、情节结构:

  注意: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

  第一部分:水生参军,夫妻话别。(开端)

  月夜编席(1─4自然段)

  .夫妻话别(5─29自然段)

  水生离家(30─31自然段)

  第二部分:探望丈夫,归途遇敌。(发展)

  探望丈夫(32─38自然段)

  扑空归来(39─47自然段)

  淀上遇险(48─61自然段)

  第三部分:伏击歼敌,战斗中成长(高潮、结局、尾声)

  伏击歼敌(62─65自然段)

  意外相见(66─84自然段)

  组织起来(85自然段)

  本文线索:

  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

  1、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2、明线暗线分而又合,合而又分:

  明线──几个妇女的活动:送夫、探夫、遇夫、学夫

  暗线──地区队的活动

  五、水生嫂等几个青年劳动妇女的形象的分析:

  本文选材新颖,没有集中、细致地写水生等七个青年参军和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情景,而是着重写水生嫂等迅速成长的过程。

  水生嫂等具有勤劳、勇敢、质朴的品质,但也具有一般家庭妇女的特点。她们守着自己的家庭,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离开。当大敌当前,国难当前头时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参加抗日战争。在经历了荷花淀的伏击战之后,她们受到了教育、鼓舞,她们认为: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妇女也能做到。当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时,她们更不甘示弱,商量着回去成立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抗击敌人的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热望所激发的向上的要求,在斗争中对自己力量的坚信和具有的雄心壮志,是她们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的思想基础,展示了她们美好的精神境界,表现出她们高尚的情操,同时揭示她们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

  结尾,形象说明她们热望参加战斗的愿望得到了实现,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战斗力量和作用使她们性格更完整、突出,合乎情理的发展和结尾,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主题:表明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地迅速发展壮大,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威力,展示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前景,使作品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重点探讨。

  一、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

  1、放朗读录音或范读课文部分内容:从“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2、问: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明确: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问: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枪,为保卫可爱的家乡而战,对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二、鉴赏人物对话的作用:

  提示:人物对话要根据上下文和语言环境,考虑分析其用意、心理、情感、效应等因素,充分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整体上去体味,进而理解其对刻画人物性格和发展故事情节的作用。

  (1)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叙述人的语言由一人读),朗读要力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

  (2)鉴赏讨论:

  问: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等三层。

  问: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明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三、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也是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试举一例进行讨论。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明确: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于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四、概括“荷花淀派”的创作特色。

  明确:孙犁的小说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了一个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白洋淀纪事》是他的小说散文集。

  1、结合“思考与练习”一。

  明确:作者为了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他不是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去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残墙断垣,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

  2、概括“荷花淀派”的艺术特色: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五、布置作业:

  1.课后完成“思考与练习”四。

  2.情景作文,要求突出对话的个性化。试围绕谈理想或其他话题写一段对话。

  《荷花》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一.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二.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一段配合学生看图想象的音乐;一张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揭示课题。

  1.小朋友,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王冕学画的故事,知道荷花是一种很美的 花,有个小姑娘非常爱荷花,她在公园里仔细观察了荷花后,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书上的《荷花》(板书课题)。荷花又叫“莲花”。

  (板书:莲花)

  2.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又叫“莲叶”。)

  (板书:莲叶)

  3.我们还学过一首古诗,里面也赞美过荷花,我们把这首古诗背诵一下。

  (师生一起背古诗——宋朝杨万里的《咏荷》)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莲蓬”。

  二.观察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荷花池边。

  启发:那个小姑娘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荷花呢?你们看那一池荷花就像这一幅美丽的 图画。

  (出示一幅彩色的荷花图,并且向学生提出看图学文的要求。)

  指导看图:请小朋友按次序仔细看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再读读课文。读中启发:课文中有个小朋友在看荷花,她见荷花非常美,就写了这篇文章。现在打开书本,自己看看图,读读文章。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自学课文。

  四.自学讨论,理清层次。

  1.“我”去看荷花。

  2.“我”看荷花。

  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

  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

  综合板书:

  我去看

  看着

  想着

  看着

  五.讲读课文。

  (启发学生把这幅图当作真的荷花,使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置身于情境之中。)

  第一节:

  1.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美,我们看着,觉得它就是真的.荷花。现在我们就把它看作一池真荷花,边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2.指点:课文一开头就是这样写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就把荷花的特点写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课文的第一节。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第二节:

  1.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读。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些什么?

  (出示小黑板。提供句式,分步训练)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

  看到()荷叶();

  又看到()荷花();

  还看到()花骨朵()。

  (小莲蓬)

  要求学生用“又”“还”这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

  2.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上述荷叶、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好、更美一些。)

  例句:

  (1)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碧绿的荷叶,又看到雪白的荷花,还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2)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摆,又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小巧玲珑,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躲在荷花中间张开笑脸。

  (3)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露珠滚来滚去,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舞蹈,又看到含苞欲放的花骨朵胀得饱饱的,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在花心中藏着。

  3.指点:小朋友已经说了荷花是雪白的,这是白莲,我们平常看到的粉红的荷花叫红莲。荷叶的颜色是碧绿的,这就写出了荷花色彩的美。

  (板书:色彩美)

  4.还有刚才你们说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荷花在微风中舞蹈,花骨朵小巧玲珑,小莲蓬张着笑脸,这些是写荷花的什么?(姿态)这样把荷花的姿态写出来,就把荷花写活了。

  (板书:姿态美)

  5.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的第二节。

  6.这一节里还有两个字用得很好,你们看出来了吗?(“冒”“露”

  7.指点:“冒”出荷花亭亭玉立的样子。“露”来是躲在下面的,而现在显露出来了,好像把头探出来了,露出来了,这个“露”把小莲蓬写得可爱极了。

  (板书“看着”加上“冒”、“露”、“美“三个字)。

  8.(激起情绪,展开想象)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着,看着,觉得自己仿佛就像一朵荷花。

  表情朗读第四节。

  9.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看荷花的?

  那么请小朋友们想想,表示看的时间长,表示看得很专心,或者表示看时显出爱荷花的神情,可以用哪些词。

  出示一块准备好的卡片,上面写着:

  “我[ ]看着满池的荷花。”

  (例:我久久地看;我默默地看;我目不转睛地看;我入神地看;我凝神地看;我深情地看;我全神贯注地看。)

  (通过语言训练明确认识,在学生理解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想象带入课文情境。)

  10.诱导:现在请小朋友久久地、凝神地、深情地来看这幅彩色图。

  (这时放轻音乐,学生随着柔和的乐曲,深情地凝视着图画。其间轻轻地提示:“荷花翩翩起舞了”)

  11.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进行想象性描述。

  12.指导朗读:课文中的“我“爱”荷花,因为荷花非常之美。现在就让我们深情地读课文。请同学们把这一节再读一遍。

  (“想着”下面板书“爱”)

  “自己仿佛”要读得慢一些,要像真的一样,好像看出了神似的,“风吹来”“风过了”由动到静,要交代清楚。

  13.戴上荷花头饰,表情复述课文。

  学生准备。

  提示;复述时要有次序,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要想想好。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

  [板书设计]

  荷花

  我去看色彩美

  看着美冒露姿态美

  风吹过来

  想着爱

  风过了

  看着

  《荷花》教学设计 篇12

  【目标导航】

  1、会认3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实践支点】

  一、我能在加粗字正确的读音下画“ ”

  挨挨(āi ái)挤挤 仿佛(fú fó)

  了(le liǎo)不起 花骨(gǔ gū)朵儿

  二、读句子,先填空后造句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反过来,用________比喻________。

  我也会用“像”造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1、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 )出来。有的( )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 )展开了,露出( )黄色的小莲蓬。有的( )花骨朵儿,看起来( )得马上要( )似的。

  2、我忽然觉得自己( )就是一朵荷花,穿着( ),站在阳光里。一阵( )吹过来,我就( ),( )随风飘动。

  【能力跳板】

  一、我能理解文中“泡泡”里的问题

  1、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冒”用得真好。“冒”的原意是液体或气体往外或往上涌,这里是形容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___________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这是因为我在看荷花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把一池荷看作一大幅画,这说明荷花________;说这幅画是“活的”,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的“画家”是指________________,说“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是作者对________的由衷赞叹。

  【创新台阶】

  我会想象

  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我会看到一些小动物接近我,听到它们告诉我的一些趣事。不信,下面我来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上几句。

  《荷花》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生字新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花的美,学习作者描写荷花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与荷花有关的知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了解荷花的生长过程及各部分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学着本文的观察写作方法,描写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引入:“那你们知道荷花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吗?今天我们将一起去看看著名作家汪曾祺笔下的荷花是什么样子的?”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读课文,把生字读准,句子读通顺。(教师纠正)

  2、勾画出生字连成的词语,每个词语自读三遍。

  3、检查生字、词读音。

  出示生词卡片开火车认读、教师及时纠错,抽生读,小组比赛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进课文中再读课文,注意把词语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读连贯。

  (抽读、师生互评、齐读)

  三、精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标出段,弄清各段讲了什么?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

  (1)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谁来说说课文的每部分各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1段)总写“我”家的荷花。

  第二部分(2—7段)分别写了藕秧子、荷花、荷叶的特点。

  第三部分(8—9段)荷花枯萎,回归泥土。

  四、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用喜欢的方式记忆课后的8个生字。

  2、教师重点指导“褐、缝”字的写法,请生观察写“缝”字时应注意什么?

  3、师范写“褐、缝”字。生在桌上用手指写3遍。

  4、生练习:打开练习本,把其余的字在田字格里写2个,要求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5、展示书写。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抄写词语,每个三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男女生赛读,齐读。

  2、复习课文:全班齐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受荷花的美

  1、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问题。

  (1)“藕秧子”是什么?(比我们常吃的藕要瘦得多,节间也长,颜色黄褐)

  (2)描写种藕动作的词语有哪些?(铺、盘、倒)

  (3)通过对种藕的方法的描写,可以看出什么呢?(提示:作者对荷花的熟悉与喜爱)

  2、学习第3、4自然段,看看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1)大家知道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吗?师范读第3、4自然段,并出示荷花的图片。

  (2)看完之后,大家有什么感受?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荷花么?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荷花的吧。

  (3)讨论交流

  ①“过个把星期,缸里就有小荷叶嘴冒出来。”你认为这个“冒”字用得好不好?可以换成“长”字么?为什么?(好,不可以换成“长”,因为“冒”字突出了荷叶生机勃勃的特点,而“长”字则不能突出这个特点)

  生齐读3、4自然段

  ②师:哪些句子是写作者看到的?哪些是写作者闻到的?哪些又是写作者发现的呢?(小组讨论)

  生汇报结果

  看到:小荷叶嘴冒出来,荷叶长大了,冒出花骨朵,荷花开了,小莲蓬。

  闻到:清香清香。

  发现:荷花早上开放,晚上合拢。

  (4)指导朗读、背诵。

  自读,边读边想象花儿竞相开放,花香醉人的情景。抽读、教师范读、齐读。

  这么美的句子,想把它记在自己的脑海里吗?下面就自己背一背吧!

  (自由背、抽背、师引背、齐背)

  3、学习第5-7自然段。

  (1)你们观察过荷叶吗?知道荷叶有什么特点吗?让我们跟随作者去了解一下吧!大声齐读5-7自然段。

  “雨停了,荷叶面上的雨水水银似的摇晃。一阵大风,荷叶倾侧,雨水流泻下来。”这两个句子可以看出荷叶什么特点?(不沾水)

  (2)荷叶还有什么特点呢?出示课件,生齐读第7自然段。(做荷叶粥、荷叶粉蒸肉)

  4、葵花的每一阶段都有它的可爱之处,无论是藕秧子、荷花,还是荷叶,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可爱,就让我们像作者一样大声地赞美它吧!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三、理清顺序,总结全文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是按荷花生长的时间顺序写的,先写种藕秧子,再写荷花开了,最后写荷叶。

  出示课后作业:

  这篇课文是按荷花的生长顺序写的,先写种藕秧子,接着写荷花,最后写荷叶。

  2、教师小结:作者按时间顺序,写荷花的生长变化,还特别注意认真观察了荷花的外形与变化。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顺序观察一件事物的写作方法,把自己的文章写得更有条理。

  板书设计

  7、荷花

  藕秧子:瘦得多,节间长,黄褐色。

  花朵:清香,早上开放,晚上合拢。

  荷叶:不沾水,做荷叶粥、荷叶粉蒸肉。

  《荷花》教学设计 篇14

  一、设计理念(以人为本)

  人,虽为血肉之躯,却因有情而显得血肉丰满。儿童,更是人小情多,可称得上“情感的王子”。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是有情之物。中国的文学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阐述无不表明“情”乃文之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折射出作者丰富的情感。《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我”去公园赏荷,陶醉于白荷花的丰姿神韵,与荷融为一体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有情,文亦有情,“课文――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就是教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点燃、去传递、去深化化,让学生的情感随文波动起伏,与文共鸣,与景相融,物我两忘,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效果。

  二、设计思路(以情为轴)

  1、未成曲调先有情

  儿童的情怀是一湾浅浅的河,无风不起浪,无物不扬波,外力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它就平静不下来。新课伊始,老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河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情感的酝酿有赖于“情境的创设”,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入新课:

  播放乐曲“出水莲”,学生闭眼欣赏,想象音乐带给他的画面,音乐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令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介绍从古自今荷花就是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使学生产生对荷花的急切向往之情,很想看看荷花。此时,跟学生说:“就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听一听吧!”

  学生的视觉、听觉、想象、思维“多频道运作”,全身心感应,“未成曲调先有情”。

  2、心有灵犀一点通

  语言的学习,是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学生的情感总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如何让学生走进课文,入情入境,进而一下子揪住学生的心,这是进入课文的第一通道。导入新课后我是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来倾听《荷花》。听完后,荷花美景萦回于学生脑海,久久不能散去。这时,我没有让学生说脑海中的境象,只是轻轻地说:“嘘!不要声张,不要打破荷花池边的宁静,把你脑海中的美景留着,带着它一起去读读课文吧!“学生下子坠入了文中优美的画境当中,找到了与课文的共鸣通道。学生的心灵之门也随之打开 ,进入了荷花的世界,荷花美景也随之一点一点地展现。教学也随着情感层层递进。

  如抓住“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字让学生体会荷叶长得使劲和迅速。进而引导学生“:如果这句话让你来写你准备用什么字呢?”打开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思维空间,继而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引导思考想象“这满地的白荷花在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干什么?”让学生换位思考,贴近荷花,产生荷花的情愫。接着让学生做动作朗读文中荷花的三种姿势,使学生感受自己就是荷花冒出开花,把荷花的动作、情感移植到自己身上,达成与荷花的融合,可谓与荷花“心有灵犀一点通”,举手投足均有情。

  3、情之所至醉为荷

  物我两忘是情感的'最高境界,随着学生对荷花形象理解的深入、情感的交融,使学生“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随风舞蹈,与物交流。“蜻蜓飞来过,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适时扩展学生视野:“你还看到……你还听到……”宛若就是美若天仙的荷花仙子吸收着日月精华,品评着物语流声。醉了,醉了,班上成了荷花池,飘舞着满地的荷花。完全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学生走进了课文,领悟到荷花的神韵。

  4、一言一语总关情。

  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了,无穷无尽的赞叹充塞于胸腔,他们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因此我让学生美读、做动作读。在第二自然段中还让学生诵读。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当学生醉为荷花的时候,让他说说“此时我最想……”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一言一语饱蘸着深情,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和内化,使学生的受到美的洗礼,全身心溢满了美的因子,从而达到了全面发展。

  教学流程

  (一)感受音乐,情境导入

  播放音乐,出示画面,激情导入。

  (二)进入情境,初品课文

  1、闭眼听录音想象。

  2、带着脑中荷花美景自由读文、找出写荷花美的语句,品读谈感受。

  (三)精读细研,品味荷花

  1、品味荷叶美

  2、品读荷花美

  (1)荷花“冒”出美。

  (2)荷花姿势美。

  3、想象荷花美。

  (四)转换角色,个性体悟

  1、在情境中学生醉为荷花,展示各种姿势。

  2、大胆想象,你变成了一朵荷花,小鱼会告诉你什么?小鸟会告诉你什么?你最想说什么?

  (五)积累延伸,美感再造。

  1、醉在荷花池边你会发出什么感叹?

  2、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

  (如用最好的画笔画下它,让它永远与我们相伴。又如用最美的语言写下来……)

  水到渠成,不露痕迹的表明,摒弃以往归纳的生硬,不失时机地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心中充盈着美的情愫,让童真、童趣溢于言表

【《荷花》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荷花》教学设计06-21

《荷花》教学设计05-18

荷花教学设计08-16

荷花教学设计15篇02-11

《荷花》教学反思06-29

荷花教学反思12-30

《荷花》教学反思06-14

荷花教学反思01-26

语文荷花的教学反思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