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10 13:35:5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画杨桃》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画杨桃》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教学设计1

  2.教学内容分析

  《画杨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观察一件事物要从多角度去观察,要实事求是,要尊重他人。本文具体描写了人物的语言和神态,这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分析,观看图片,体会父亲和老师的话的含义是授课的重点,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要抓住这一重点,帮助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另外,本文以对话描写为主,因此适合进行朗读练习。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共同探讨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2、过程与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分析,观看图片,体会父亲和老师的话的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

  4.教学难点分析

  1、联系课文内容,懂得老师和父亲所讲的道理。

  2、理解“我”从所坐的位置看到的杨桃的样子。

  5.教学课时二课时

  6.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细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弄懂为什么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后没受到老师的批评,反而受到了肯定;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有哪些相似之处。他们的话为什么能使作者终生受益呢?

  二、讲读课文

  1.从课文第三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从“一生受用”这个词中,我们能不能估计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是什么年龄?

  ①能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他们讲的内容一样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相似是相像或相同,前面的修辞词“那么”怎样理解?

  ②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

  (1)指名读父亲的话。

  (2)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

  3.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①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

  ②“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

  ③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

  b.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从这句话中能想到什么?

  c.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有时候”指什么时候?

  d.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④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2)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①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

  ②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

  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这能说明什么?

  ③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

  ④指导学生看文中的第二幅插图。

  (3)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

  ①“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

  ②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③“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说明什么?

  (4)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

  ①“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他先是怎样做的?其中有一个词语,请找出来。 “老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

  ②“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

  ③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为什么要变呢?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他是怎样考虑呢?

  ④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5)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自然段。

  ①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

  ②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

  ③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6)剖析“老师”说的话。

  ①“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所以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面一番话的?“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②默读“老师”的话。找一找第几句是说应该怎样看别人的画这个意思。并指名读这一句。这句话实际是对哪些同学的批评?

  ③“老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找出来读一读。

  “老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要随便讥笑或否定别人,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7)老师在这样做,这样说的时候表情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师神态的词语。

  审视严肃和颜悦色

  什么是审视?老师审视之后表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审视是仔细周密地查看,说明老师看得很认真。看后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所以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经过“半晌”认真思考,老师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三:总结全文:

  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这篇课文从画画讲这个道理,但道理不仅用于画画,而且适用于一切事物,一切问题。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的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认为别人错了,很可能别人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去想的。我们自己做事或者看问题,不能想当然,“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就是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7.课堂练习

  回顾全文,联系实际。谈话引导: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作者一生受用,你们读了这篇文章后受到哪些教育?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收获。

《画杨桃》教学设计2

  一、导入课文

  1、画O让学生猜是什么,不公布答案,在课中公布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杨桃》

  二、提出问题,思考父亲的话

  1、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学生齐读。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又是什么意思

  从一生受用这个词中,我们能不能估计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是什么年龄?

  能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身不忘呢?(老师和父亲)

  他们讲的内容一样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相似)

  相似是相像或者相同的意思,前面的修辞词“那么”怎样理解?(特别、十分)

  2、既然父亲的话与老师的话如此相似,我们就一起先来看看父亲的话。说说从父亲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体会“叮嘱”的意思,你能换个词语理解吗?(嘱咐)追问“想当然”又是什么意思呢? 朗读父亲的话

  那么“我”有没有忘记父亲对我的叮嘱呢?

  三、品析文本,解决问题

  1、我是怎样画杨桃的?(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我认为自己画的如何?

  老师把“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这两个词换成“认真、老实”请看大屏幕,我们来比较这两个句子,看看又什么不同。出示:我认真地看,老实地画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像这样的词叫做重叠词,恰当地使用重叠词可以增强表达效果。比如说:我们把教师打扫的干净。用上重叠词可以怎么说? 我们也用重叠词说一个句子。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发现眼前的杨桃并不像平时看到的样子,而是像个五角的东西。我该怎么画?此时,作者心理会想什么呢?(想起父亲的画)

  2、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结果我把这幅画交上去时,同学们是怎样的反应呢?

  “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后哈哈大笑说明了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十分熟悉)

  假如你是这个班的学生,这几个哈哈大笑的当中又你吗?体会嘲笑的语气 大家都觉得作者没有画错,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我的作为在前排靠边的位置

  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

  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他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呢?(联系父亲的话)老师带来杨桃,请坐中间的同学来观察,并说看到了什么 中间的同学和边上的同学看见的样子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还记得课前猜的谜语吗?其实老师画的是一个茶杯。有人知道是为什么吗? 此时此刻,假如你是文中的作者,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3、是啊,作者被同学们嘲笑了,那么老师又是怎么做的呢?找出写老师做法的段落。用o标出写老师动作的词(看、做、审视、回、举、问)审视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看的意思的词又很多,你能说出几个吗(凝视、注视···)

  虽然都是表示看的意思,但是恩能够交换吗?

  4、当老师审视了讲桌上的.杨桃,听见同学们还在嘲笑我,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为什么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呢?

  这段话中哪个词说明了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一会儿?(半响)半响的时间又多长?在这半响的时间里,老师既没说什么,也没做什么,如果你就是文中的这位老师,你会思考什么呢?(想如何让学生明白)

  5、老师想出的一个好办法是什么?

  坐到了作者的位置上,同学们终于知道了为什么我把杨桃换成了五角星了。因此当老师再次问画的时候,同学们回答的语气也变了。(出示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你又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回答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个性化朗读,体会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以及之后迟疑的话语。可以用肢体寓言,如神态,手势,同时说明为什么要这么朗读。“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地说(不假思索地说)“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地说(异口同声)“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他()地说(结结巴巴)“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他()地说(迟迟疑疑)看来不同的标点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就是中国寓言文字的魅力

  那么为什么同学们的态度会又这样的变化呢?(补充句子:因为这一看();这一看();这一看())

  6、想象老师:如果你们就是这些嘲笑别人的同学,看到刚才的这一幕,你们想说什么?

  听了你们真情的话语,我分明感受到你们心中的那一份歉意,看到同学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老师的神情也变得和颜悦色了。(出示老师说的那段话)学生朗读 引导理解:这段话中的哪句话给你的启发最大?为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这样的老师你喜欢吗?请把你的喜欢读出来。

  老师的话朴实而深刻,让我们试着把它记下来把!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它。练习背诵

  7、出示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

  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他们的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老师的话中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虽然杨桃**在这里悄然结束了,但老师的话却带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育,这种教育用文中的一次词来概括叫做——(教诲)那么老师和父亲的话仅仅是在说画画吗?

  点名写法:父亲的叮嘱和老师的言行给我们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啊,这种写法就叫做首尾呼应。

  四、生成创新

  著名画家达芬奇说过一句话:“每一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也不一样”既然鸡蛋从不同角度看,形状都不一样,更何况其他事物呢?

  宋代是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有句话“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课后请你们仔细查找资料,深入领会一下,好吗?

《画杨桃》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 边读边思,体会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l、学会读、写本课 13 个生字。查字典,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 自己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2) 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 ? 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

  四、学习第 1 自然段。

  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部分 (2 — 5 自然段) 。

  1、默读第 2 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 3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 ”

  5、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 ? 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

  六、激活经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 ? 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

  2、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 ? 学完一课,大家一定会有启发的。

  七、课堂练习。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 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二、学习第 6 自然段

  1、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 ?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

  3、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学习第 7 自然段。

  1、思考:老师说了几句话 ? 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

  2、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 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什么是教诲 ? 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

  2、父亲和老师是讲画画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

  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呢 ?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七、课堂练习。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八、实践活动。

  1、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 ? 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2、写一篇《画杨桃》的读后感。

《画杨桃》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杨桃实物;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

  1、师出示杨桃实物,并请学生读“资料袋”。

  2、师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我从画杨桃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出示小黑板,认读生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

  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

  指名读,正音:“嘱”读 zhǔ,不要读成 shǔ;“审”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肃”是平舌音;“晌”读 shǎng,不要读成 xiǎng。

  三、自读自悟,汇报交流

  1、默读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同学们怎样评价“我”的画?老师怎样做怎样说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交流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找找哪几段具体写了画杨桃的事。(边读边用笔做记号)

  2、练习朗读2~18段:

  指导朗读要点:

  ⑴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

  抓住重点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体会“我”的一丝不苟。

  ⑵通过对比体会人物心情,把握准感情:

  ①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认为画得怎样?态度是怎样的?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

  (找出老师的动作,分角色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体现两者态度的不同。)

  ②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次老师问“画像不像杨桃”时,同学们嘲笑的语气;第二次老师问“杨桃像不像平时看到的杨桃”,同学支支吾吾的语气。(对比体会读好这部分内容)

  抓住“和颜悦色”一词,指导老师耐心和诚恳地批评这部分。

  二、升华领悟

  1、出示父亲和老师的两段话:

  ⑴朗读思考:他们的话相似在哪里?都说的什么意思?明白“教诲”的意思吗?

  通过反复读,学生能体会出父亲和老师都是教育“我”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

  ⑵再读,老师的话哪几句和父亲的不相似,是什么意思?(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⑶师总结:父亲和老师教“我”做人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这是做人的根本!从画杨桃一事中,“我”还明白了从不同角度去贯彻,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怎能不让“我”终身受益呢?

  2、背诵老师讲的一段话。

  3、齐读,交流体会:读后想到了什么?可引导联系《题西林壁》一诗、《画鸡蛋》一文,进一步理解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结果的道理。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注意“非”在“排”和“靠”两字中字形的变化。

  “叮”和“钉”、“订”;“幅”和“福”、“诲”和“悔”;“晌”和“响”。

  3、书写点拨:

  嘱:右边下半部的第七笔是竖。

  肃:笔顺:

  悉:上部不是“采”。

  二、巩固作业

  1、书写练习。

  2、完成同步练习。

《画杨桃》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画杨桃》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是五个角的东西,同学们觉得好笑而老师却坐到“我”的位置上审视杨桃,而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杨桃得出不同的结论。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下懂得: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一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内容是一个横放着的杨桃和一幅像“五角星”的画。这两个内容对比鲜明,既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学情分析】

  二年级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多种阅读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和识字写字能力,但表达能力稍有欠缺。本节课旨在训练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抓关键词、关注标点的方法来发现老师和同学们对于“我”画的杨桃的不同看法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同时通过多种读书形式来体会人物的想法、感受,读好对话的语气,进而增强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倒、审、肃”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嘻、哈”等生字。

  2.读课文,借助标点、想象画面,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准备: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杨桃,观察外形。

  今天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杨桃。请你仔细看,杨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这个杨桃长得如此不同寻常,所以有个老师在图画课上请同学们来画杨桃。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画杨桃》。一起读。

  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轻轻翻开书本第60页,用你最快的速度读一读课文。

  2.自学。

  你们读得这么认真,一定能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这道题,读课文,排顺序。这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默读。听懂要求赶快开始,看谁做的又快又准确。

  3.互学。

  完成了吗?老师发现这两个小朋友的答案有所不同,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赶紧小组讨论一下,从文中找到你的理由。

  课件出示17自然段老师说的话,再读。

  4.交流。指名回答。

  预设1:“告诉我们”“还告诉我们”。

  预设2:先“角度不同”再“不要忙着发笑”)

  学习任务二;质疑题目,探明原因

  1.提出问题:课文题目叫《画杨桃》,是谁在画杨桃?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在具体写“我”画杨桃呢?

  2.聚焦第一自然段:

  请你们再仔细读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我”究竟是怎么画杨桃的?

  关键词: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我”认认真真地看看出了什么?

  句子二:我看到的杨桃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平时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为什么“我”看到的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句子三:我的座位在教室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

  向教室里前排靠边的学生展示杨桃的一端,向全班展示,问看到的形状。

  3.理解一端:出示铅笔的一端;出示翻页笔的一端。

  我们平时看到的铅笔是细长的,当我把一段正对着你的时候,你看到的是?

  4.两幅画选择:所以我当时从杨桃的一端看到的是哪一幅?用手势告诉我。

  学习任务三:合作学习,读好对话

  1.提出问题:你们觉得“我”画得准确吗?当我把这样一副画上交后,老师和同学们看法一样吗?请同学们默读2-11自然段,按要求做好标记。

  比如第2段,一起读,这段话在写谁,写同学我们就打一个三角形。同学们哈哈大笑在笑什么?所以这两段是谁说的话?还是打三角形。接下去的每一段都请你像这样做好标记。赶快开始吧!

  课件出示要求:把同学相关的段落用标记,老师相关的段落用标记。

  第一个画好的小朋友赶紧开始读书。看看哪里先响起读书声。你的答案跟老师一样吗?标错的小朋友抓紧时间改正,做对的小朋友用你的读书声告诉老师。

  2.你们读的真好,现在我把同学们和老师的段落分开了,接下来我们要进行合作学习,分别来研究同学和老师。课件出示分组学习要求:

  ①15秒钟,小组长来决定研究谁;②自由读课文,找出老师/同学的态度是怎样的;③组内交流你的发现,选出代表来汇报。

  (1)研究同学的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发现?嘲笑

  你从哪些关键词看出同学们对“我”的嘲笑:“哈哈大笑”“嘻嘻的笑声”

  ①读好对话的语气: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好——笑!”

  ②怎么读出嘲笑的语气,自己练一练。

  ③同伴评价,说出好在哪里?

  (2)同学们都在嘲笑我,老师看了我的画,跟着笑了吗?他是怎么做的?你找到了哪些关键词?

  ①严肃

  句子一: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②组内还有没有补充?/其他小组还有没有补充?(还有哪里能看出老师的神情是严肃的?)关键词:审视

  请同学们来“审视”这个杨桃,你的.小眼睛盯着它一动不动,你皱起眉头好像边看边思考,你们都盯着看了好长时间,这就是“审视”。

  老师审视之后看出了什么?为什么不告诉同学们?

  ③还有没有其他小组有发现?(杨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发现了这个词很有意思?)

  关键词:半晌“半晌”是指许久、好长时间,这段时间老师可能在想什么?

  3.男女生合作表演:

  我们刚才读了又读,现在我们来试着演一演好不好?男孩子来当老师,女孩子来当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读旁白。准备好了吗?

  表扬加上动作的小朋友,可以加上动作、互换角色再来一次。

  4.师生合作表演。你们演得可真好,杨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表演之中。

  5.自我评价:

  刚才的表演中,你对自己的哪一句台词最满意?为什么?

  学习任务四:归纳总结,生字书写

  1.生字词检测: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认真真地研究了课文,现在请你认认真真地读一读这些词语。

  2.学写生字“嘻、哈”:接下来请你老老实实地跟着老师学写生字。了解结构、口字旁的位置和关键笔画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展示交流

  4.教师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聚焦实物,激趣导入:杨桃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算太常见,因此我在导入环节带了一个真实的杨桃作为礼物,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任务,环环相扣:在第一课时的本文研读过程中我主要设置了两大学习任务,一是聚焦第一自然段找到“我”把杨桃化成五角星的原因;二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现同学和老师态度差异并读好对话。两个学习任务紧密相关,在找原因的过程中为同学和老师对“我”的不同态度做好铺垫,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能够更好的体会不同角色的想法、感受。

  3.合作学习,促进深思: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一共组织了两次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次小组合作放在整体感知环节,学生在句子排序练习中产生分歧,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精读文本,掌握做题技巧,让问题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第二次的小组合作是让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对象后进行先自学后合学,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培养他们自学的潜质,在合作中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学习效率。

  4.关注细节,提供支架:在各个环节的学习中,我始终关注细节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首先通过对题目的质疑“谁画杨桃?”“怎么样画杨桃?”引导学生关注第一自然段,通过搭建问题支架帮助学生一步步理解长文本;其次在练习对话的过程中,提供“锦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关注标点符号,在此基础上读好对话的语气。

  二、不足之处

  1.课堂氛围不够活跃:今天的课堂比较沉闷,学生回答问题时举手不够积极;练习对话的表演过程中不太放得开;小组讨论也不够热烈。作为授课老师,我从自己身上找到以下几点原因:一是课堂导入语不恰当,“今天有很多客人老师来听课,大家不要紧张”,弄巧成拙,加剧了孩子们心里的紧张情绪;二是在精读过程中处处充满对学生的不放心,“扶”得太多,多用一些细碎的问题强迫学生的思路跟着老师的预设走,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2.教学环节有所缺失:对于小学低段的孩子们来说,基本的生字词教学环节是有必要的。本节课开头没有对生字词进行必要的讲解,缺乏生字词学习的过程,直接进入了文本的研读,这对于班级学困生是个考验。在课文内容学习过程中也没有强调生字词,随文识字环节缺失。应当在初读课文前加上一个生字词识记的环节或者在后续课文学习中将文本中的生字标红显示,在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习得生字。

  3.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因为是第一次尝试合作学习,我对于教学环节的时间把控不太合理,如初读课文给的时间太短、小组讨论时间不够多、各个学习任务之间进行得太快,导致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没有充分的阅读、思考、交流时间。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虽然在巡视,在巡视过程中和学生交流不够,指导不足,导致多数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不够,停留于表面。

《画杨桃》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2、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3、要学会尊重别人的看法。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出示生字卡,让学生准确读出生字卡上的字。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十三课《画杨桃》(板书)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我们来默读一下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让学生把认为难读的段落大声的读给同学们听来加深记忆。(谁愿意向困难发起挑战,把自己认为难读的段落大声的读给同学们听?)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1)接下来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一段话。(请同学回答)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好读完这一段话同学谁来告诉老师,文中的“我”画画是的态度是什么样的?(老老实实,认认真真)

  (3)那其它同学看到我的画什么要哈哈大笑呢?(因为他们觉得我画的杨桃不像杨桃,像个五角星)

  (4)那是我画错了吗?还是他们误会我了?好我们再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这一部分,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哦!原来是他们误会我了,原来是我做的位置和他们不一样,所以看到的方向也不一样,我看到的明明就是个五角星,是不是?)

  (5)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首先我们来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1)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

  1、“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肯定的语气(肯定不像)

  2、“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钝。)(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不假思索地大声说)“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他结结巴巴地说))

  三、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

  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1、出示课文,读“审视”句:“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理解“审视”,“审视”是指仔细地观察。

  2、老师为什么审视。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为了什么?(是因(1)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2)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3)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4)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没有根据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3、理解“严肃”。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敏感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开始迷惑不解,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我的神情引起老师的注意,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他沉没了“半晌”。同学们,你们能猜测一下,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在想什么吗?(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想办法要教育他们)。

  4、理解“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5、老师和颜悦色的说了什么?(请同学找出教师的话并讨论。它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1、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2、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

  3、要学会尊重别人的看法。

  6、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是想让我们设身处地,亲自去体验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他要创设机会,既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其他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心悦诚服。)

  四、联系生活,想像拓展。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拓展,让学生进入文本和人物进行对话,加深学生的对课文的理解。)板书:

  13、画杨桃

  我的画画态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同学们见了我的画——(哈哈大笑嘻嘻的笑声)老师的态度————(严肃——和颜悦色)课文蕴含的道理:

  1、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2、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

  3、要学会尊重别人的看法。

《画杨桃》教学设计7

  《画杨桃》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以问题贯穿始终,有的放矢地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抓重点句子理解课文,比方父亲的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还有老师的话“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教师将这两段话结合起来讲解,引导学生思考老师的话和父亲的话有什么相似之处。

  除此之外,我还进行了以下两项课堂环节,学生学习的效果较好。

  一、学生自读自悟。

  上课时,我就引导学生用各种方式诵读课文三遍,然后让学生自由表达质疑。孩子们读书后,都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因此我先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地、自由地在小组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心得,甚至是感受和疑问。学生确实能提出很多有代表性的问题。这些发言,为理解课堂中我提的问题做了铺垫,还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我了解了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也为我及时调整课堂提供了学情参考。

  二、学生思考体验。

  1、课文的朗读训练,我让学生重点朗读以下句子:“这幅画画得像不00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像……五角语气有了一定的领悟。

  2、通过深入研读课文,学生非常明确课文要向我们表达的并不是单纯的练习绘画这件事,而是通过“画”这一过程,让学生体验课文所讲的事实,进一步理解这些事情所蕴含的道理。通过思考理解课文,让学生形成学习语言的思维,对学生开展是十分有益的。

《画杨桃》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具准备:

  杨桃的实物或图片 多媒体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

  吗?(板书:杨桃)

  2、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杨桃?

  师小结:杨桃基本上是椭圆形的,大多数有五条棱。在

  我国华南地区经常能见到这种果实。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

  与杨桃有关的`课文(板书:画杨桃)

  3、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一遍课文,把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3)读生字新词所在的句子,结合词句和生活实际了解字义、词义。

  3、检查自学效果。

  (1) 指名读词语(带音节),重点强调

  叮嘱: 词义,近义词。

  严肃:肃的笔顺,做出严肃的表情。

  审视:读句子,结合句子理解词义。给“审”选字义。

  教诲:近义词“诲”右边的“每”还可以加上什么偏旁?

  是什么字,怎样组词?

  “确、度”还可以组什么词?

  (2)抢读不带音节的新词。

  (3) 认读词

  三、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想: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用一句话说一说。(学生说)

  3、选出你认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1)“我”画杨桃。

  (2)“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

  (3)“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把它画成了五角星。

  (4)“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却

  得到老师的肯定。

  四、课堂练习,课后质疑。

  1、比一比,组词。

  晌( ) 诲( ) 幅( )

  响( ) 梅( ) 福( )

  2、先组词,再照样子写几组。

  丁( ) 角( ) 申( )

  叮( ) 确( ) 审( )

  3、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板书设计:

  6、画杨桃

  zhǔ

  叮 嘱

  严肃 审视 教诲

  作业:

  1、抄写生字。

  2、继续读课文。

  3、按课后练习继续预习课文。

《画杨桃》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生字“肃”。正确读写“叮嘱、前排、靠边、准确、审视、讲台、神情、严肃、半晌、轮流、和颜悦色、熟悉、角度、相似、教诲”等词语。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4、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二、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你认识这种水果么?(杨桃)

  2、今天咱们来学习一个关于“画杨桃”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想不想看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读完的同学竖起大拇指。

  2、出示词语:叮嘱、审视、半晌、教诲。

  这是课文中的生字,谁来读一读?他要是读对了,请同学们跟他大声读出来。 “教诲”,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教育、教导)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义的好办法。

  3、出示四字成语:神情严肃、和颜悦色。这两个成语你会读吗?

  4、会读真棒!可是这当中有一个字写的时候可不容易,它的笔顺要特别注意啦!就是严肃的“肃”,请你跟我一起书空。跟我读“sù”,严肃。拿起你的笔在田字格中写一个字,注意写字姿势。

  (三)讲读2—12自然段,体会情感

  1、这里的“神情严肃”和“和颜悦色”都是描写谁神情的词语?(老师)图画课上,什么事让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了呢?请同学们接下来再一次默读课文的2—12自然段,想一想。

  谁来说说,什么事使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了呢?(用自己的话说)

  师:就是这么一回事,发生在图画课上的一件事。

  2、同学们看一看,当我把画好的图画交上去的时候,同学们却哈哈大笑起来。出示: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指名读这两句话。提问:从他的朗读中,你听出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嘲笑、取笑)因为“我”画杨桃画得不像。像什么?(五角星)

  齐读这两句话。好一副取笑的架势呀!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换一种说法不变意思,该怎么说?(杨桃不是这个样子的!)我们读懂了文字背后的嘲笑和取笑。

  3、老师也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了下来,审视了一下桌上的杨桃。同学们“视”是看的意思,那么“审视”是什么意思?(仔细观察)

  4、体会标点的妙用:

  老师审视了杨桃,举起了我的画问大家。现在是老师,谁来做同学?(师生配合读)采访一下,刚刚为什么你读得那么肯定?(因为文中的“我”画得确实像五角星)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你再观察一下,这两句话后边都有什么?(感叹号)

  从这样的对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我”画的杨桃像五角星)五角星型的杨桃就不像杨桃。

  5、探究原因:

  可是,“我”画的杨桃为什么会像五角星呢?请你们从课文中找找看。(第2自然段“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这是我亲眼看到的,我画杨桃的时候是怎样看得?(认认真真)怎样画得?(老老实实)。我自认为我画得是十分的准确。

  (四)讲读第1自然段

  1、同学们,“我”为什么会把不像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画下来呢?(第一自然段)父亲叮嘱过我,我老老实实按照父亲的叮嘱把杨桃给画了下来。这是我画的杨桃,我画的'杨桃是自己眼中所看到的杨桃。

  2、同学们,老师这有一个杨桃,你看到的杨桃是什么形状的?(指名说)为什么同一个杨桃,会看到各种不同的形状呢?(看的角度不一样,所以看到的形状就不一样)《画杨桃》最新教案设计|教学设计

  (五)讲读13—18自然段,体会态度转变

  1、同学们可真聪明,可是刚才嘲笑“我”的同学们知道么?(不知道)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看到的结果是什么样的?现在我还是那个老师,谁来做那位同学?(师生配合读)

  2、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这两组句子,有什么相同之处?(同学们说的话是一样的。)老师想知道,为什么刚才同学们读得那么肯定,刚才你却读得吞吞吐吐?(同学们我亲眼看到的杨桃真的很像五角星。)那前边我说的话就(错了),我刚才取消他,我真的感到很(后悔、惭愧)所以说起话来就有点吞吞吐吐。

  仔细再看看,还会因为什么原因你会读得吞吞吐吐呢?(标点符号不一样)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说话的语气吞吞吐吐不连贯。同桌之间,一个扮演老师,一个扮演学生,分角色读一读。指名展示读。

  3、现在同学们看到了我看到杨桃真是五角星形的。老师看到同学们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他的深情由严肃变得高兴了,看一看第18自然段,你找到哪一个词表示老师高兴了?(和颜悦色)同学们,你会做“和颜悦色”的表情么?大家一起做来看看。指名读老师的话。

  4、拿出笔画出老师说的这段话中,你认为最重要的句子。(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板书:是什么样

  画什么样)

  如果我看到是五角星形的杨桃就画成是五角星形的杨桃;如果我看到的是椭圆形的杨桃,就画成椭圆形的杨桃,这就是相信自己的眼睛。

  (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是的,要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看问题。

  (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看的角度不同,这可是真理啊!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老师就想起来一句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不过苏轼在诗中说的是看山,咱们说的是看杨桃,道理是一样的。

  看来看去每一句话都十分重要,因为这是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告诉“我”做人的道理。其实,用我们的话来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实事求是,板书:实事求是)同学们,我们看杨桃的时候看到是什么样子就画成什么样子,这是实事求是。其实,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我们做人更要实事求是。带着自己的理解,我们再拿起书,把老师对我们的教诲读一读(提起杨桃?)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从前面的朗读中感受到了标点符号的妙用。同样的文字,用上不同的标点,就会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课文正是通过这样对比的描写,让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让我们把这个道理牢牢记住。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七)欣赏图片

  最后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赏一下杨桃吧。

《画杨桃》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明白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所不同,务必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

  2、学会本课的新词,理解“教诲、叮嘱”的意思。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经过:

  一、导入

  介绍杨桃,学习课文。

  二、引导学习课文第二段

  是的,课文讲的就是一次美术课上画杨桃引发的事情。课文第2―18小节就写了画杨桃的事情,我们先来看看。

  1、请同学们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课文,要求:

  1仔细读。(2)提出不懂的问题。

  2、我是怎样画杨桃?我怎样画杨桃,出示句子。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读,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谈。(能够想象我当时是如何观察,如何落笔的。)相机出示父亲的话,理解叮嘱。

  (1)、在我这样的举动背后,因为有一个人的话语始终萦绕在我心头。读

  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指名读“父亲”的话,父亲的话怎样理解?

  是圆的就――,是方的就――,不要把圆的画成――,也不要把方的画成――,否则就是――。

  练读父亲的话,指名读读,评议。(注意抓住提示语,读出父亲的严肃、语重心长)

  (3)、在我开始要画画的时候,我记起了父亲的话,

  在我画得粗心大意的时候,我记起了父亲的话:

  我对父亲的话语是如此的印象深刻,是因为,能从文中找到一个词语来说明吗?叮嘱

  3、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但我怎样也想不到,出示同学的反应的句子。

  “杨桃是这个样貌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4、当同学们看到了杨桃变成了五角星时,他们的反应是哈哈大笑,而老师呢?

  (1)、出示: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2)、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2)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3)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4)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5、正因为老师看问题的角度与同学们的不一样,所以才有了这样的这样的.对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

  此刻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________。(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O_____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

  6、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这一看,同学们的心里会想;这一看,我的心里会想。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明白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又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就应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6)出示老师的话: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貌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就应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读文章抓最重要的段落,最重要的段落里面再抓最重要的句子。此刻从那里面往出抓老师的话,认为哪几句话最重要?越简炼越好,你讲。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7、补充出示父亲的话:他们的话,是这样的相似

  8、读最后一个自然自然段,理解“教诲”。

  三、提升

  1、同学们说得很好,确实,在父亲和老师的影响下,作者最终成长为一个作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状况。

  岑桑,生于1926年,我国当代著名作家。1985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在大海那边》、《岑桑散文选》,诗集《眼睛和橄榄》等20余种。评论集《美的追寻》获第二届广东鲁迅文学奖,《岑桑作品选》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等。

  岑桑说:“多年来,我一向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这是从小时候老师、父亲对我的教诲。几十年来在文学上我自己留下的却只有几行脚印,那些浅浅的脚印为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便将不留半点痕迹了。”

  2、读了这段文字材料,你又有什么体会?(学生谈)

  3、看来小时侯父亲和老师的教诲对作者岑桑的一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真的使他一生受用。让我们再好好地来读读课文中老师、父亲的那段话。

  板书:

  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画杨桃》教学设计1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2.根据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要求,进行一次练笔。

  3.培养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德育渗透点

  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二)解决办法

  一是通过实物亲自去实践,二是同学之间讨论。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学。通过解决生词问题及初读课文。

  (二)在教师提示下自学,教师出示一些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

  (三)小组讨论交流一些难解决的问题,如课文中的难点、疑点。

  五、教具准备

  课文中生字新词卡片实物杨桃及写有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的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杨桃基本上是椭圆形的,大多数杨桃有5条棱,在我国的华南地区经常能见到这种杨桃。这节课我们先初读课文并学习本课的生词。

  (二)给学生10分钟时间自学。

  内容:一是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二是通过理解生字新词。

  教诲教导、训导

  受用得到益处

  (三)教师注意强调的内容。

  教强调是阳平,悉是阴平,诲是去声,审、晌是翘舌音,肃是平舌音,应注意读准。肃字的笔顺容易写错,要进行指导。

  (四)让学生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通过作者画杨桃发生了什么事,从中我们还能懂得一个道理,继续学习课文。

  (二)整体感知。

  自由读一遍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是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4至6自然段

  默读第4至6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的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7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1)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是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6.总结: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7.齐读倒数第12自然段并试背诵

  第三课时

  (一)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们将完成第29课课后作业中的练笔。

  (二)教师导入。

  1.老题讲清练笔要求:画杨桃这一课,是作者上小学四年级的事情,在他作为成年人写这件事的时候,仍然记忆犹新,说明这件事让他难忘,咱们读来也觉得很有意思而且从中学到了一个道理,今天我们也来写一件事。

  2.投影出示:在你身边每天会发生很多事语句要连贯。

  (三)具体指导。

  1.让学生说出这次文章的内容及写作要求。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写的事,让大家评一评,内容不限。

  3.确定内容之后,按照写作要求在课堂上写。

  4.最后读一读,议一议。

  七、布置作业

  预习第30课,读两遍课文,解释生词词义。

《画杨桃》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相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嘱咐、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谛视、肃穆、半晌、态度温和、熟识、训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当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

  培育学生自主识字的实力。

  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具打算:

  杨桃的实物或图片多媒体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

  2、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杨桃?

  师小结:杨桃基本上是椭圆形的,大多数有五条棱。在我国华南地区常常能见到这种果实。今日,我们要学习一篇与杨桃有关的课文

  3、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一遍课文,把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2)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记忆字形。

  (3)读生字新词所在的句子,结合词句和生活实际了解字义、词义。

  3、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带音节),重点强调嘱咐:词义,近义词。

  肃穆:肃的笔顺,做出肃穆的`表情。

  谛视:读句子,结合句子理解词义。给“审”选字义。训诲:近义词“诲”右边的“每”还可以加上什么偏旁?是什么字,怎样组词?

  “确、度”还可以组什么词?(2)抢读不带音节的新词。(3)认读词

  三、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用一句话说一说。(学生说)

  3、选出你认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1)“我”画杨桃。

  (2)“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

  (3)“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把它画成了五角星。(4)“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同学们的讪笑,却得到老师的确定。

  四、课堂练习,课后质疑。

  1、比一比,组词。

  晌()诲()幅()

  响()梅()福()

  2、先组词,再照样子写几组。

  丁()角()申()

  叮()确()审()

  3、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课后延长。

《画杨桃》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要认识的生字6个,会写的生字12个。正确书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嘱”读 zhǔ,不要读成 shǔ; “晌”读 shǎng,不要读成 xiǎng;“诲”读huì,不读huǐ。

  3、识记字形:嘱:右边下半部的第七笔是竖。肃:笔顺,悉:上部不是“采”。提醒与熟字区分比较:注意“非”在“排”和“靠”两字中字形的变化。“叮”和“钉”、“订”;“幅”和“副”、“诲”和“悔”;“晌”和“响”。

  4、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明白老师和父亲说过的道理都是让我们能够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身受益。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把一段话说清楚。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8自然段老师说的话。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文本中学生和老师的态度变化,体会其背后的原因,悟出本篇课文的主题。通过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朗读,便能感受到这些标点背后的含义,体会学生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难点:

  体会学生和老师态度的变化,感受标点背后的含义,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明白做事看问题都要实事求是,这样会使自己终生受益。

  教学准备:在纸上写好师生对话。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这节课咱们学第十一课《画杨桃》。(板书题目)

  一、 检查预习情况。

  1、 听写词语,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写。订正。注意“叮嘱”的“嘱”又下部分的第七笔是竖;“肃”的笔顺;“悉”的上部不是“采”;“晌”是日字旁;“诲”是言字旁。

  2、 同桌读词语,然后齐读。

  3、 同桌检查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 梳理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

  1、 朗读课文,概括段意。

  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为了说得明白,要先弄清每段讲什么,或意思相近的几段合起来讲什么。

  (1)指名读第一段,画出你认为关键的词语。指名回答,“叮嘱”什么意思?谁叮嘱过你?这段讲的是什么?(父亲叮嘱我是什么样,画什么样。)齐读第一段。

  (2)“我”记住父亲的叮嘱了吗?自己读第二段,画出关键词,指名概括段意。

  (3)当“我”看到杨桃和平时的不一样时,父亲的叮嘱在耳边回响:(生读父亲的话)当我画完,觉得画得很准确,心里会想:(生……)

  (4)这段是讲课上我画杨桃,还有那些段落是讲这个意思的?请同学们自己读剩下的部分,也画出交流汇报。

  (5)最后一段讲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3、学生练习连起来说课文的内容。

  三、提出疑问,再读课文。

  1、自己选一种方式读课文,都到哪有什么问题在旁边记上。

  2、汇报,互相解答。

  第二课时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画杨桃》。

  一、 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叮嘱、教诲、一生受用(强调写字姿势)学生齐读订正。(把铅笔本子收好)

  2、过渡:什么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指名说说。)课文的结尾这么写的,谁来读?这教诲指的是什么?指名说。(父亲和老师的话就是对我的教诲)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父亲叮嘱我: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板书)那老师的话和父亲的很相似,你读读老师的话,有哪些意思?

  3、学生读老师的话,初步理解。

  老师的话里和父亲相同的是——

  同学们,你们觉得文中的“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准确吗?用老师的话来说明。(指名说)我按照自己看到的去画对吗?用老师的话说,用父亲的话说。我们一起读读老师的话。

  二、读三到十七段,体会老师和同学们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

  1、师生合作读三到十七段,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老师的话,那些忙着嘲笑的同学,一开始明白吗?后来呢?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读三到十七段,你会有发现的。老师读老师的话,谁读叙述,大家读同学们的话。没提示语的地方能分清谁说的吗?

  2、 交流。学生回答时让学生说清从哪句看出的,想象同学们的心理说话练习。读出感情。

  3、体会老师的态度变化。

  师:同学们刚看到“我”的画时,嘲笑“我”,走到“我”的座位观察后知道错了,这是对比的'写法。文中还有这样的对比,你能找到吗?

  老师先是“严肃”的,什么时候变严肃的?(1)自己读第六段,画出写老师动作的词。老师为什么这么做?可同学们却是——这又是对比。(2)什么时候老师变得“和颜悦色”?谁愿意和颜悦色地读老师的话?

  4、再读老师的话。

  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明白了——(指名学生说) “我”听了老师的话,会想——(生……)咱们也要记住这位老师的话,请大家一起读十八段。

  三、联系实际,感悟道理。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现在,同学们能用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2、启发学生联系实际。

  师:课文结尾说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他一生受用,在她成长的路上,只有画画时才想起这教诲吗?显然不是。遇到什么事她会想到?会怎么做?举个例子,一次她上学迟到了,路上遇到变戏法的看入了迷,忘了时间。来到学校老师问起,她会怎么说?

  你遇到过类似“画杨桃”这样的事吗?(如果学生想不出,老师就给出情境,学生判断怎么做。)

  3、揭示道理。

  师:生活中的事情是怎样(板书:实事),我们就要寻求正确的认识和做法(板书:求是)。这个“是”不是“是不是”的意思,它是“正确”的意思。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

  板书:

  第一课时:画杨桃

  第二课时:画杨桃

《画杨桃》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本课14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文义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思考:

  这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我”画杨桃的过程)

  “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理解“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准确”等词语)

  猜测“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

  (2)同学们仔细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从“我”坐的角度看杨桃,杨桃就像个五角星。)

  (3)老师出示杨桃实物,请同学们观察。

  (学生亲自实践,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2~17自然段。

  (1)朗读课文,并思考:

  开始同学们认为“我”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老师有什么反应?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举例子说说为什么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不一样。(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样)

  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当别人看到的或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忙着嘲笑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2)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读出对话时不同的语气。

  读出同学一开始嘲笑的语气,以及后来不好意思、尴尬的情绪。

  读出老师一开始严肃的语气,以及后来和颜悦色的态度。

  3.学习第18自然段。

  (1)为什么说老师的教诲对“我”来说终生难忘?(板书:终生难忘)

  (2)讨论:老师的话只适用于画画吗?(老师的话表明了一个道理:要实事求是,要以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3)按照老师所讲的,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不要……要……,要……要……)

  谁能用“不要……要……”说一句话?4.老师亲自来到“我”的座位上去看杨桃,是想知道()

  从“我”的角度去看,杨桃是不是“我”画出来的样子。

  是不是“我”的位置有点偏,因此没有把杨桃画准确。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先不要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那么,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老师说的那段话。7.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懂得的道理。

  画杨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画杨桃》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说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五、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六、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七、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反思

  在上《画杨桃》这一课中,我是这样实施教学过程的:

  1、角色朗读,理解内容。

  这篇课文里的对话很多,而且又要抽出时间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所以我并没有展开来读,而是抓住课文里很特殊的两组句子比较后再来引导学生个性化朗读。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走进文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想象,最后在敞开心扉的对话中,在表达阅读感受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文本、感悟文本。

  2、让学生自己勾画感受深的句子,提示出“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主题思想。这一环节是教学关键,是文道结合的主渠道和立足点。

  3、运用清晰,节奏鲜明的语言做小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这节课的最大不足是:我对我们班的学生不放心,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质疑,都是我在不停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不过回答得还不错。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讲老师的话时自己脉络不是很清晰,导致这部分占用了几分钟的时间。

【《画杨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画杨桃教学设计05-12

画杨桃教学设计优秀12-13

画杨桃教学设计及反思12-05

《画杨桃》教学反思01-31

《画杨桃》教学反思05-17

《画杨桃》教学反思(精选)07-07

画杨桃的教学反思07-19

画杨桃教学反思03-26

(必备)《画杨桃》教学反思07-06

(热)《画杨桃》教学反思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