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部编版《四季之美》教学设计[精选]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四季之美》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四季之美》教学设计1
一、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诗。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选择了与春夏秋冬四季相对应的、她认为最美的四个时刻——黎明、夜晚、黄昏、早晨来咏唱。四季之美,作者信笔写来,春天的柔和、夏天的有趣、秋天的温暖、冬天的和谐都细腻真挚,溢于言表。这首散文诗结构简单,语言简洁,诗意含蓄,娴静委婉,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情,值得品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朗读感悟为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朗读中体会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培养欣赏美的情趣。
二、教学目标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运用已学的预测阅读策略,结合题目,预测文章内容,与原文对比,感受作者的细腻,体会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景物的独有韵味。
(三)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三、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景物的独有韵味。
四、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古诗《四时》,感受四季之美。
2.课件展示四季的风景图,并配以和缓的音乐,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处于那样的意境中。
师:大自然中四时的风景各异。我们感受过“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喜悦,欣赏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明丽,品味过“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热烈,更体验过“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情趣。季节的交替,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四季的轮换,为我们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景。接下来,让我们跟随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一起去感受她笔下的四季之美吧!
5.教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板书:四季之美。)
[设计意图]课题的意思是“四季的美”,点明了本文的写作对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的相关知识。
清少纳言(约966—约1025)真实姓名不详。日本平安时期著名女作家。“清”取自她的家族姓氏“清原”,“少纳言”为她在宫中的官职。清少纳言因家学渊源,自幼熟读《汉书》《蒙求》《白氏文集》等汉文著作,才华不凡。她的随笔作品《枕草子》被后世誉为“日本散文鼻祖”,与《源氏物语》合称“平安文学双璧”。
2.预测阅读
(1)预测
古代的散文,有上等读法和次等读法之说,上等读法就是运用预测的阅读策略阅读文章,下面我们就根据题目“四季之美”,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如果你来写这篇文章,将如何描写四季之美?
预设:我会写春天的柳树,夏天的荷花,秋天的枫叶,冬天的白雪。
总结:同学们的想法非常不错,接下来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走进《四季之美》这篇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四季之美的。
(2)学生自读课文
①给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注意自己读不通顺的地方。
②将预测与原文对比,感受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景物的独有韵味。
提问:作者写的景物与我们平时见的文章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预设:平时的文章只会写四季最常见(司空见惯)的景物,而作者却写了我们都没注意到的景物。
总结:作者描写景物到底怎么不同呢?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点一点去探讨。
3.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思考:本文的题目是“四季之美”,作者笔下写出了四季的哪些美?请在原文中找到那句话。
[设计意图]本文写四季之美,结构简单,全文共四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描绘一个季节的景物特点。对于学生来说理清文章的层次不难,难点在于了解每个季节景物的特点。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篇文章的?
预设:引导学生找出显示文章脉络的词句,找出时间节点,如“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最美是早晨”,其中的“春、夏、秋、冬”即为时间节点,这样就能清楚地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
明确:时间顺序(季节顺序)。
(2)作者眼中四季最美的时间是在什么时候?
明确:春天,最美的时间是黎明。
夏天,最美的时间是夜晚(暗夜和雨夜)。
秋天,最美的时间是黄昏。
冬天,最美的时间是早晨。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研读文章第一自然段
(1)春天的黎明,最美的景物是什么?
预设:天空,彩云
请学生多次朗读关于天空、彩云的句子,让学生自己感受并找出描述景物的动词,即泛、飘、染。
总结:同学们,这些词语都是动词,这也正是这篇文章的独特之处。这篇文章所描绘的景物有些是我们平时没有注意的,但即便是平时常见的天空、彩云,也写出了不一样的韵味,就是因为作者用了泛、染、飘这样的动词,才描绘出了景物的动态美,让我们感受到这篇文章独特的韵味。
(2)再次研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文中还有动态描写吗?
预设:鱼肚色红晕红紫红紫,颜色的变化,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3.学生自读文章第二自然段,找出作者描写了夏天的哪些景物,以及关于动态描写的.词语,完成在任务单上并用实物投影展示。
预设:最美的景物有明月、萤火虫。
动态词语有翩翩飞舞,闪,飞行
总结:文章通过两组关联词语,固然…也有…,即使…也有…,让我们感受到三种夏夜不同的景致,翩翩飞舞、闪着朦胧的微光营造出夏夜的静谧,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读学习文章第三、四自然段。
4.学生自读文章第三、四自然段,找出作者描写了秋天和冬天的哪些景物,以及关于动态描写的词语,完成在任务单上。
(1)第三自然段
预设:最美的景物有归鸦、大雁、风声、虫鸣
动态词语有夕阳斜照、夕阳西沉、夜幕降临、比翼而飞、风声、虫鸣
总结:点点归鸦“急急匆匆”朝窠里飞去和成群结队的大雁“比翼而飞”是壮观场面,“风声、虫鸣”是细微的景物,这是点面结合的写法。夕阳斜照夕阳西沉夜幕降临,这是按时间顺序进行描写了太阳落山的动态之美,这些将秋天景致的安静及高远一览无余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就好像我们眼前正发生着这一切似的。
(2)第四自然段
预设:最美的景物有雪、霜、火盆
动态词语有落雪、铺满、生起、穿过
总结: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想象,凛冽的早晨,在暖和的屋子里烤着炭火,手捧一本书,是多么的舒适、闲暇和安逸啊,所以这时候作者的心情应该是“闲逸”。此外,“铺满白霜”和“熊熊炭火”既有动静上的对比,一静一动,又有颜色上的对比,一白一红,从而感受冬天早上的情趣与闲适。
5.整体感受回顾文章。
配乐朗诵整篇文章
总结:本文的语言非常具有画面感,当我们在读那些描写优美的句子时,脑海中总能浮现出一幅幅动人的图画。这篇文章曾被多国译者翻译,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由林月文翻译的这篇《春曙为最》。
四、对比阅读,选出喜欢的文章,并说出理由。
春,曙为最。逐渐转白的山顶,开始稍露光明,泛紫的细云轻飘其上。
夏则夜。有月的时候自不待言,无月的暗夜,也有群萤交飞。若是下场雨什么的,那就更有情味了。
秋则黄昏。夕日照耀,近映山际,乌鸦返巢,三只、四只、两只地飞过,平添感伤。又有时见雁影小小,列队飞过远空,尤饶风情。而况,日入以后,尚有风声虫鸣。
冬则晨朝。降雪时不消说,有时霜色皑皑,即使无雪亦无霜,寒气凛冽,连忙生一盆火,搬运炭火跑过走廊,也挺合时宜;只可惜响午时分,火盆里头炭木渐蒙白灰,便无甚可赏了。
预设:更喜欢林月文译的这篇文章,结构简单明了,词句押韵,朗朗上口。
六、总结整理,巩固提高
试着用时间顺序写一写你喜欢的植物的成长过程。
部编版《四季之美》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旷、怡”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漆”三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1、2自然段,借助关键句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感受春天黎明颜色变化之美,夏季夜晚光感变化之美。
教学重难点:
借助关键句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感受春天黎明颜色变化之美,夏季夜晚光感变化之美。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中国的古诗词中有许多描绘四季美景,你还记得吗?学生自由回答。
哪一句是你最喜欢的,说说原因。
今天,我们要学的文章跟四季有关。它的作者是距今一千多年前日本的女作家清少纳言写的。
一、揭示课题,认识作者,了解主题
1、出示课题,出示作者简介,了解作者。
2、了解主题:学习课文前,我们先要看看篇章页,知道学习的主题。
(1)出示篇章页,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学习的主题)
(2)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先指生说说—出示学过课文《鸟的天堂》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3)把刚才的古诗分类,进一步认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二、初读课文,理解作者视觉最独特
1、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什么?
(2)找一找文章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2、检查字词:
第一组:紫红紫红、漆黑漆黑、翩翩飞舞、蒙蒙细雨、急急匆匆、熊熊炭火
指名读:说说发现(叠词更美)——给这些叠词分成按动态和静态描写分成两类—再读
第二组:凛冽、闲逸
第三组:红晕着实(读准多音字)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课文的四句话:每段开头的第一句
师:看,这跟我们平时写的四季的美景有和不同?
(作者选取四个时间段,选材视角独特)
三、关注春、夏,感受变化之美
过渡:让我们跟随作者独特的视角,走进春天的黎明和夏天的夜晚,哪种景致给你带来的美的感受?作者是如何来写这种景物的?画出相关的句子,写出对这些句子的感悟
1、学生自读自悟
2、全班交流。
(一)春天
预设:这段话作者重点写的是朝霞,出示句子:“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1)从叠词“一点儿一点儿”“红紫红紫”蕴涵了对朝霞的全部情感,读起来是多么的亲切,仿佛作者在向我们娓娓述说。(描写细腻)
(2)天空的颜色的变化由鱼肚色——红晕——红紫红紫——彩云,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朝霞图。
(3)动词运用准确:泛、染、飘
3、小结:这是颜色变化的动态之美,谁愿意把这美读出来。(板书颜色变化)
4、指导朗读。“一点儿一点儿”“红紫红紫”读出轻松,语速慢一些。读出优美。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独特韵味。读后评价。
5、谁能试着把这段话背下来。(关注一些词语背诵会很轻松如“黎明、一点儿一点儿、红紫红紫”等)
(二)夏
过渡:孩子们,刚才我知道作者在描写春天时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从黎明颜色的变化中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异彩纷呈的画面。让我们去欣赏夏天的夜晚,发现不一样的美。
1、指名谈感悟。
2、找一找作者描写的三幅夜景(将文字变成三段),说说你最喜欢哪幅画面,谈谈原因,结合朗读。
3、说说作者最喜欢哪幅夜景,说说理由①从关联词“固然、也、即使、也”。②“这情景着实迷人”。从“无数的萤火虫”变化到“一只两只萤火虫”都给我们展示灵动之美。③从字数上,第三种夏夜描绘得最详细。(无数的萤火虫在明亮的夜晚飞舞是美的,这是一种浩大的美,而在雨夜中萤火虫由多变少后的光色忽幽忽暗,给雨夜添上了一份神秘的色彩,正因为如此,才让作者感到迷人。)(板书:光色变化)
4、感受关联词的作用
(1)分别指名读三幅画面,读好关联词,
读着读着,我们会发现,这些词虽然没有画面感,但是却吧这三幅画面连接起来,而且一层比一层细腻地送到我们心中。
(2)指名连读三幅画面
5、感受意境:到底是什么把清少纳言迷住了?——指名回答
出示画面,迷住清少纳言的不仅仅是一种事物。同学们,这蒙蒙细雨的夜晚就是一个大的背景,那种宁静,那种深邃的映衬,让其中的点点萤火的动态之美更加得迷人,这种宁静的背景之下的动态之美,也是感情细腻的人才能发现的一种独特之美。这与中国的古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之美如出一辙。
出示古代诗人描绘萤火虫的诗词。
熠熠流萤火,垂垂饮倒虹。——宋。张元干
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唐、李白
时见飞萤三四点,树影依稀相隔。—元、许有壬
6、齐读,感受意境美
7、尝试背诵:夏天最美是()。()固然美,也有()。即使(),也有(),闪着(),这情景()。
四、迁移
1、和清少纳言同时期的中国诗人也描写春天、夏天,他们笔下的春天和夏天又是怎样的呢?
春: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李煜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
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宋、晏殊
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欧阳修
嫩绿堪裁红欲绽。蜻蜓点水鱼游畔。一霎雨声香四散。——宋、晏殊
树阴满地当日午,梦觉流莺一时声。——宋、苏舜钦
2、选择一句自己喜欢的古诗,尝试写下诗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结合评价卡)
部编版《四季之美》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四季之美》是统编本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本课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独特的美,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全文300多个字,篇幅简短,结构简单。在作者的眼里,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是最美的时刻。每段开头,作者先开门见山点明季节中最美的时刻,接着抓住这一时刻最美的景物进行描述。文章语言简洁,仿佛一位邻家女孩娓娓道来,娴静委婉,韵味不尽,值得再三品味。五上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五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写景课文,这类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之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学习写景文章必然离不开感受、情感,体会“情”很重要。因此,“读”是这类课文教学的精髓,更是这类课文教学的生命线。本课课后习题就提出了“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背诵课文。”的要求,只有让学生用心、用情地去读,读出语言文字的灵动,才能教出本单元阅读文本的个性与特色,才能充分将本阶段“读”的目标落实到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认识“旷”、“怡”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字,会写“黎明”、“红晕”等13个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美读课文1、2自然段,体会作者用词的独特,感受春天黎明,夏天夜晚的迷人景色;
2、借助图片想象画面和关键词提示法,尝试背诵课文1、2自然段;
3、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细腻的笔触,选材视角的独特,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教师在课前潜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的答案作出充分的预设;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准备好本课中要用的写话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一年中的四个季节,哪个季节在你的眼中最美?你眼中四季最美的是什么?
2、在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眼中,四季最美的又是什么?我们一起走进22课,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在书上圈划:在作者眼里四季最美的是什么。
2、交流,相机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题,反馈并板书:春之黎明、夏之夜晚、秋之黄昏、冬之早晨
3、观察板书,你有什么发现?(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向我们展示四季的独特韵味)
4、这道题的答案藏在哪里?(每一个自然段的开头)
5、师小结:借助每一段的关键句来把握文章内容,也是一种快速阅读的好方法。
6、齐读四句话
(三)美读第二段,感受春天黎明色彩之美
1、过渡: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天最美是黎明。
2、出示第一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
3、再默读,思考:春天的黎明美在哪里?在书上圈画。
4、交流,师相机点红词组:鱼肚色的天空、微微的红晕、红紫红紫的彩云
(1)欣赏图片,美读
(2)引读词组:春天的黎明美在——美在——美在——
(3)观察这三个词组,有什么发现?(师板书:色彩之美)
5、作者观察仔细,用词准确,又用哪些词写出了这些颜色的细微变化?(点红:一点儿一点儿、微微的)
(1)这两个词要怎么读?(变化过程细微,要读得缓慢)
(2)指名读
6、这么细致的变化,都被作者细腻地捕捉到,你还能从哪儿感受到色彩的动态变化?
(1)交流,点红动词:泛着、染上、飘着
(2)把动词送进去读
(3)这一段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侧重描写天空颜色的动态变化,这种写法叫做动态描写。(师板书:动态描写)
7、小结:春天的黎明美在色彩,美在动态,这一段应该怎么读?(用轻柔、舒缓的语调来朗读)
8、美读这一段
9、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又浮现出春天黎明天空那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让我们借助画面试着背一背。
(四)合作学习第三段,感受夏天夜晚宁静之美
1、作者心思缜密,用了短短两句话捕捉了春天黎明天空微妙的动态变化。那夏天的夜晚又有怎么样的美?
2、出示第二自然段,同桌互读,指名读
3、小组合作学习,用你喜欢的方式交流夏天的夜晚美在哪里。
预设:
(1)三种夏天夜晚之美:明亮的月夜、漆黑的.暗夜、蒙蒙的雨夜
引读:夏天的夜晚美在——美在——美在——
美读,读出安静之美(师板书:宁静之美)
(2)动态描写:萤火虫翩翩起舞、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
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宁静的夏夜,总能看到萤火虫灵动的身影,你们瞧——(欣赏视频)
这两句要怎么读?(轻快、灵动)(师板书:以动衬静)
4、在作者的眼中,她最喜欢哪一种夏夜的美?你怎么看出来的?
预设:
(1)作者最喜欢蒙蒙细雨的夜晚,从关联词“固然……也;即使……也”看出。(2)从“这情景着实迷人”,看出作者最喜欢蒙蒙细雨的夜晚。
(3)作者最喜欢第三种夏夜,第三种夏夜描述得最为详细。
5、小结:对于明亮的月夜,作者用“固然也很美”,一笔带过,而着重描写了漆黑暗夜和蒙蒙细雨中飞行的萤火虫,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
6、这一段要怎么读?(用轻柔的语气,萤火虫轻快灵动,语速可以稍快一点。)7、多种方法展示朗读:指名读、男女生读、配乐齐读。
8、这么美的文字,让我们积累在心中。出示关键词提示背诵:夏天最美是()。()固然美,(),也有()。即使是(),也有(),闪着(),这情景()。
9、让我们再一起感受春之黎明、夏之夜晚那独特的韵味。(出示1、2自然段,整合读)
(五)写话练习、拓展延伸
1、同学们,通过这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引导学生结合板书说说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2、不论是春之黎明,还是夏之夜晚,都有着独特的美。我们也学着作者的样子,写写你眼中春天和夏天最美事物的特点。
3、写话要求:选择一个季节,抓住颜色或动态变化写出事物的美。
春天最美是()……
夏天最美是()……
4、学生写话
5、展示交流,师生评价(评价标准:是否写出事物的特点,是否写出颜色和动态变化)
(六)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今天这节课我们感受了作者笔下的春天黎明和夏天夜晚不同的美,那么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美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学习。
部编版《四季之美》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旷、怡”等5个生字,会写
“黎、晕”等9个生字,会写
“黎明、红晕”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二、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四季之美》。
出示第21课古诗词三首扫图
通过21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初步学习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感受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景物的变化。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写景文章,ppt2:
出示课文题目,感受作者笔下四季不同的美景。四季之美,好像一首诗,又如同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图画。
(二)了解作者
作者介绍
本文的作者清少纳言是日本平安时代中期著名的女作家。清是姓,“少纳言”是她在宫中任职的称呼。她的随笔作品《枕草子》,为日本最早的随笔作品集。
(三)学习生字词语
1.认读生字词
通过课前预习,同学们一定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跟老师一起读读这些词语。
出示词语
黎明
红晕
漆黑
夜幕
炭火
闲逸
未免
心旷神怡
2.理解词语
大家来看这两个词语,课前预习时你了解它们的意思了吗?
出示词语
比翼而飞:你知道这里的“翼”字是什么意思吗?同学们一定猜出来了“翼”就是“翅膀”。“比翼而飞”的意思就是翅膀挨着翅膀一起飞。
心旷神怡:这里的“旷”的意思是“开阔”,“怡”是
“愉快”。“心旷神怡”就是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3.学习写好难写易错字
黎
晕
漆
幕
愈
旷
怡
逸
免
出示本课生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9个,其中有三个字难写易错,
分别是:幕
黎
逸田字格生字:幕
黎
逸。
老师特别提醒大家要注意以下问题:
“幕”和“墓”是同音字,且字形相近。上面的“幕”是指垂挂着的帷帐,所以下面是“巾”,组词:屏幕、帷幕、夜幕等。下面的“墓”是指埋葬死人的地方,跟土地有关,所以下面是“土”,组词墓地、墓碑、坟墓等。在写“幕”字时各部分要写紧凑,中间的“大”的横要稍长,撇捺不相交,且要写得舒展。
“黎”字右上部分是撇-横折钩-撇,最下面的部分不是“水”,笔顺是:竖勾-点-提-撇-点。
“逸”字是半包围结构,被包围的“兔”字不要少写一点,写成“免”字。
请同学们在作业本上每个字写两个,注意做到书写正确、美观。
(四)感知内容,理清顺序
出示课文扫描图片
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的?
细心的同学一定注意到了这几个句子(圈画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标注“春天”与“黎明”、“夏天”与“夜晚”、“秋天”与“黄昏”、“冬天”与“早晨”)。
从这几个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我们就知道:
(出示ppt
9),课文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描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等不同时段的景致。
作者先概括说每一个季节最美的景致是在什么时段,再具体描写这个季节美丽的景物。每段话以总分结构布局,文章结构规整清晰,层次分明。
(五)品读语句,体会动态变化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在作者心中,四季之美别有韵味,让我们轻轻掀开春天黎明的幕布,欣赏一下那时的美景吧。
10-11:第一自然段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师范读)春天的黎明令你感受到怎样的美?我们来交流分享一下。
聪明的你一定发现了,春天黎明时,天空的颜色真是美丽而神奇。
(点击关键词)“鱼肚色”、“微微的红晕”、“红紫红紫”写出了天空颜色细微的变化。“泛”、“染”、“飘”生动地写出了颜色变化的动态,“一点儿一点儿”“微微的”这些叠词描绘出天空颜色变化的速度。作者看着天空静静地,缓缓地变化着,铺展着,感受着春天黎明别样的美丽。自己读一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黎明时天边的景象。
12:出示图片
这就是春天的黎明,东方泛着鱼肚色的天空;这就是染上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请同学们借助图片,想象画面,试着背诵第一自然段。
ppt
13:梳理小结
第一自然段侧重描写了春天黎明天空颜色的变化。我们借助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细腻的动态描写,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春天黎明与众不同的美,联想到更加具体生动的画面。
2.自主研学2—4自然段
下面我们就运用这种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
ppt
14:出示学习提示
快速默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作者笔下的四季之美有哪些独特韵味?圈画重点词句,进行简要批注。
同学们一定有了不少学习收获,我们一起听一听学习小伙伴分享的学习收获吧。
ppt
15:(学习伙伴音频1)
夏天最美是夜晚。作者写了明亮的月夜、漆黑漆黑的暗夜、蒙蒙细雨的夜晚三种不同的夏夜。夜晚给人一种静寂的感觉,是一种静态美。而漆黑漆黑的暗夜,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好像无数小星星,为黑夜增添了活力与生趣,多了一份动态美。尤其是蒙蒙雨夜,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飞行,那情景真太迷人了。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ppt
16:出示第二自然段
“明亮的月夜”、“漆黑漆黑的暗夜”、“蒙蒙细雨的夜晚”,同样是夜晚,但在作者眼里却有着各自的美丽。再读一读这段话,想一想作者最喜欢哪一种夏夜之美呢?
聪明的你一定找到了这几个关键词(标注关键词)“固然”、“也”、“即使……也……”为读者展示了三种夏夜不同的景致,从“这情景着实迷人”可以看出作者尤其喜欢蒙蒙细雨的夜晚,萤火虫闪着朦胧微光在雨夜中飞行,体现出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
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蒙蒙雨夜的萤火虫。ppt
17:出示图片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ppt
18:出示关键句
再读读这句话,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小小的萤火虫带着朦胧的微光飞啊,飞啊,闪啊,闪啊,给夏夜带来了生趣,让人感到惊喜。
我们联系上文ppt
19:(出示句子):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蒙蒙雨夜中的萤火虫只有一两只,它们像勇敢的小精灵,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动感十足,让人着迷。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这安静雨夜中的动态变化表现的惟妙惟肖。
夏天最美是夜晚。(
)固然美,(
),也有(
)。即使是(
),也有(
),闪着(
)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借助关键词的提示,想象画面,自己试着把这个自然段背诵下来吧。(停留3秒钟)
感受了夏夜之美,我们再来听听学习小伙伴对作者笔下的'秋天有什么感受。
ppt
20:(学习伙伴音频2)
在作者眼中,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夕阳西沉都是很美的画面,点点归鸦,成群结队、比翼而飞的大雁,让天空热闹起来,为黄昏增添了几分动态美。还有那风声、虫鸣,在作者眼中也是秋天独有的美丽。
在这里,作者并没有写秋天司空见惯的落叶,而是重点描写了归鸦和大雁,并赋予它们归窠时急急匆匆的情感,让秋天的画面有了动态的美感,真是很独特。
ppt
21:(逐一出示句子)
仰望天空,作者看到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再联系下文(出示句子)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这些可爱的飞鸟,在秋天自由而快乐,团结又友好。看到这样的画面,作者或许想到了自己的家乡,想到了自己的朋友。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当她听着草丛里小虫子的歌声,和着沙沙的风声,这样的情景一定会让作者心情非常的愉快舒畅。
秋天的黄昏,作者同样抓住了细微变化
“夕阳斜照西山时”和“夕阳西沉”、“夜幕降临”(标注关键词)三个不同的时间,将太阳落山的过程,犹如一幅画卷铺展开来。飞鸟悠闲飞翔的壮观场面、风声、虫鸣等细微景物更为画卷增添了动态美。视觉上令人向往,听觉上同样让人回味。
体会作者笔下令人向往的秋之美,秋之韵,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段话。(停留3秒钟)
ppt
22:出示第三自然段
ppt
23:出示秋天图片(夕阳斜照、点点归鸦、成群结队的大雁)借助图片,想象画面,试着把第三自然段背诵下来。
走过了秋天,我们来到了冬天。这是一个寒冷的季节,但在作者笔下却有着另一番情趣。
ppt
24: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
(师读句子)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感受到了冬天怎样的美?
我们先听一听学习伙伴的分享:
ppt
25:(学习伙伴音频3)
冬天最美是早晨。在落雪的早晨,在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作者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我感觉她的心里一定是很惬意的。闲逸的心情和寒冷的冬晨又是多么和谐!
结合小伙伴分享的读书体会,你还有哪些发现?
ppt
26:
冬天的早晨是最寒冷的时段,(标注关键词)“铺满白霜”和“熊熊的炭火”白霜与燃烧的炭火,两者一静一动,一冷一暖,形成对比。在作者笔下,冬天竟然是这么闲逸美好,这么独特温馨。
想象一下,冬天的早晨,有落雪,有白霜,画面是静美的;当生起熊熊炭火,画面又变得温暖而有动感。坐在暖和的炭火前,手捧着一杯热茶,作者内心从感觉瑟缩到温暖闲逸,这就是冬天特有的意趣。我们朗读时可以通过舒缓的语调,读出寒冷的冬天手捧火盆穿过走廊时的闲情逸致。
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画面,进一步体会冬天闲逸的动态之美。你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段话背下来。
(六)梳理总结
ppt
27:
《四季之美》这篇课文按一年四季的顺序写出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不同时间的景致。
ppt
28:
作者选取自己眼中最具代表性的事物,抓住颜色、动作、声音、形状的细微变化进行描述,呈现出了景物的动态之美,表达自己内心独特的感受。
(七)布置作业
课下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
ppt
29:
1.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2.预习第23课《鸟的天堂》
大自然的景色是美丽的,我们要用眼去细致观察,用一颗细腻的心灵去感受,体会其中无穷韵味。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承诺:
本人承诺此次教学设计及课件均为本人原创。签字:
部编版《四季之美》教学设计5
文本解析
《四季之美》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单元的内容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一篇写景散文,全文以简短的篇幅、简单的结构,按照四季的顺序写景,每段开头作者都开门见山点明在这个季节中最美的时刻——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然后抓住这一时段中自己认为最美的景物进行描述。本文选择独特的视角,运用动态描写,结合精妙的语言表达,写出了四季所具有的独特韵味,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作者对自然、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在设计本文时,我把本文定位为“语用型”,引导孩子从结构和用词上来学习运用。结构上来说,四个自然段都用“……最美是……”的句式开头,齐齐整整,后文描写则或长或短,错落有致。从用词上来说,“微微、红紫红紫、漆黑漆黑、蒙蒙、翩翩”等叠词,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音韵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旷、怡”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会写“黎明、红晕”等13个词语。
2.通过寻找景物、品味语言、读出韵味的方法,感受动态描写,体会春天黎明独特的韵味。迁移此法,感受夏夜之美。
3.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运用动态描写将生活中的景色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抓住主题,破题引入
1.出示篇章页,谈话导入: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交流四季之中富有特色的景物,感受“四时景物皆成趣。”
2.板书“四季之美”,指名读、齐读课题3.学生自由交流对作者清少纳言的了解。教师相机补充,并解释《枕草子》中“草子”的含义。通过书名感受散文的随性美。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教师明确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写了四季的哪几方面的内容,同步完成作业本91页上第3题第一行填空。
小结:四季之美,作者却用她独特的视角选择了黎明、夜晚、黄昏、早晨这四个时间点来写,不愧是日本散文的鼻祖。那就让我们先进入春天,看看作者笔下春天的黎明美在哪里。
三、探究文本,品读感悟
(一)走进春天,感受“春天最美是黎明。”
学生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一找: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春天黎明的美?
1.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①:“鱼肚色的天空”“微微的红晕”“红紫红紫的彩云”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三幅天空色彩图,感受天空的色彩美。
“鱼肚色的天空”:春天黎明宁静的色彩。
“微微的红晕”:很淡很淡的红色。
“红紫红紫的彩云”:随着时间的变化,天空的颜色越来越浓。
春天黎明天空的色彩果真很美。指名读。
预设②:“一点儿一点儿”
天空就是这样一点儿一点儿地慢慢地在变化,作者就是如此善于捕捉景致瞬间微妙的动态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天空的动态美。(板书:动态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读出缓慢、柔美的感觉。
预设③:“泛着”“染上”“飘着”
通过泛着、染上、飘着这样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天空的颜色是一直在发生变化的。这种动态美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了春天最美是黎明。
伴随音乐指名读。其余同学闭眼想象画面。2.引导学生感悟这样的黎明是一种怎样之美?
预设:安静之美、柔和之美……
小结:是啊,春天最美是黎明,这是一种平静之美,柔和之美……这让我们享受到了一种美的生活。
(二)学法迁移,自由品读“夏天最美是夜晚。”
学法小结:同学们刚刚我们通过圈画关键词、展开想象的方法,感受到了春天最美是黎明。那么夏天最美是夜晚,又是一种怎样之美呢?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自学课文第2自然段,你又从哪里感受到了夏天夜晚的美?
1.学生根据第一段的学法,自学感悟“夏天夜晚之美”。四人小组交流分享。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提问、指导。
预设:
(1)“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板书:萤火虫)
① “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它们是在干什么呢?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预设:它们可能在开派对,感觉特别的快乐。
它们可能在进行着舞蹈比赛,感觉特别的自由,舞姿很优美。
它们也许是在指引方向,感觉很暖心。
② 指名读,读出轻松、优雅的感觉。其余同学闭眼想象画面。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③ 出示萤火虫图片,学生根据画面齐读课文。
④ 引导学生关注“明亮的月夜固然美”,通过前后对比,再次感受夏天最美是有萤火虫翩翩飞舞的夜晚。
再次朗读,感受有萤火虫飞舞的暗夜的美。
(2)“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① 这一只两只的萤火虫为什么要在雨夜出来呢?他们会飞到哪里?
预设:它们大概是饿了,飞到树丛里觅食。它们可能比较贪玩,溜到河边去玩耍。它们一定是在给雨夜迷路的小动物照亮回家的路。
② 教师根据学生想象,相机指导朗读,感受夏天雨夜萤火虫飞舞的美。
③ 萤火虫飞到哪,哪就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吧。全班齐读。
④ 句子对比,感受“动态美”。
出示:“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两只萤火虫,这情景着实迷人。”学生对比原文,发现不同。
预设:“一只两只”,感受到萤火虫是不断地在出现的。而“一两只”缺少动态美。
预设: “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通过“飞行”感受到作者将雨夜的萤火虫进行动态描写,使文章更为生动。
谁来读一读这种萤火虫不断飞出来又消失,并且到处飞行的动态美。指名朗读。
⑤ 这样的夏夜又是一种怎样之美?(宁静之美) 再次通过朗读,感悟“夏天最美是夜晚。”
四、课堂小结,迁移运用
同学们,在清少纳言的眼里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那在你们眼里什么季节最美又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交流,并尝试运用动态描写,把印象最深的某一个画面写具体。
五、板书设计
22.四季之美
春 黎明
天
空 动态美
夏 夜晚 萤火虫 秋 黄昏
作业设计
1.在课堂自学过程中完成《语文作业本》第3题春、夏两列。 2.仿照课文1.2 两段,用上动态描写,把选择印象最深的某一个画面写具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3.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课文的韵味。
4.初步了解动态描写,培养学生的文学品鉴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3.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课文的韵味。难点:初步了解动态描写,培养学生的文学品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授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散文《四季之美》谁能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四季之美,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独特的韵味。
2.一年四季人人都会写,如果让你写,你会写什么?譬如春天,你会写……我们写四季往往写的是事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而作者写的是四个时间段。这是一种时空的视角,这种视角很独特。
二、研读“春天的黎明”感受独特的韵味
1.让我们随着作者独特的`视角,走进春天的黎明,自己读一读,尽可能把自己感受到的没读出来。
2作者是通过描写什么把春天的黎明写的这么美?(抓描写色彩的词语,体会天空颜色的动态变化。)抓关键词语“一点儿一点儿”体会天空逐渐变亮;“鱼肚色、红晕、红紫红紫的彩云”体会天空色彩的变化。(动态描写)
3.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三、研读“夏天的夜晚”感受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
1.走过春天的黎明,我们来到了夏天的夜晚,自由读文章想象文字当中的画面。
2.我们想着想着就会发现,作者描写了三种夜,明亮的月夜、漆黑漆黑的暗夜、蒙蒙细雨的夜晚。这三种夜蕴含的画面非常丰富,但是作者却写的特别简洁。明亮的月夜她只有了三个字:“固然美”,后面几种夜也只用了一半句话,为什么?他为什么要写的这样的简洁呢?明亮的月夜---常见、熟悉,作者只有了“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和蒙蒙细雨的夜晚,作者用了“也有、即使……也”这些词语本身没有画面感,但是却能把丰富的画面送到了我们的眼前,送到了我们的心里然我们感受到作者这种独特的审美情趣。
3.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三种夜,感受夏夜的美丽,和独特的韵味。
四、自主合作探究,研读感受秋冬之美
1.四人组合作学习
四人组合作要求:
(1)自由读秋冬部分,说说分别写了哪些景物,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写旁批。(有意思、有情趣)
(2)四人组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景物:归鸦 大雁 风声 虫鸣 (体会人情味温暖)
乌鸦并不美,但在作者的笔下却成了美的象征。点点归鸦像人一样充满感情,急急匆匆归巢的情景,十分动人、美好。家是他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
大雁比翼而飞,相亲相爱,这不就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吗?这些动态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
3.出示: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对比体会清少纳言的温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但在清少纳言的心中秋是温暖的,秋是有人情味。归鸦、大雁所展示的温情和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而这一切都源于清少纳言心中充满爱,所以眼中皆是爱。
4.谁来继续和大家分享,指名汇报冬天的景物,体会作者笔下冬日的“和谐”。
寒冷的冬日,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围着炭火,捧一杯热热的牛奶,看着窗外漫天飞雪,此时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着闲逸的心情和着寒冷的冬晨是多么的和谐。
5. 请把这份闲逸与和谐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吧!
6. 配乐背诵全文。
五、品析词语,了解结构
1.再次默读全文,你发现这篇散文中的词语有什么特点? 作者使用了叠词,一方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节奏感和音韵美,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新鲜词语“闲逸的心情、寒冷的冬晨”的使用然我们会有一种不一样的体验;大量四字词语或成语的使用让整篇文章读起来很美。
2. 从结构上来说,四个自然段都是使用“……最美是……”的句式开头,齐齐整整,后文描写则或长或短,错落有致。
3. 从表达上来看这篇散文具有独特的视角、表达和韵味。
六、小练笔:
课文所写景致不多,却营造出了没得氛围,请你仿照课文试着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七、作业:
1.搜集不同译者翻译的《四季之美》比较阅读。
2.读《鸟的天堂》找出文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课文里的动态描写。
板书:
22.四季之美
独特 视角
表达 韵味
部编版《四季之美》教学设计6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检查预习,学习生字,感受四季之美
1、导入:同学们,你们曾经见过很多四季的美景吧,谁能把你眼中的美景说一说?那么在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眼中,四季之美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走进这美丽的时光。齐读课题《四季之美》。
2、自由读课文,说说清少纳言认为的四季最美的时光分别是什么时候。
3、借助预学单,小组分享学习重点字词。
4、指导书写:“黎、漆、逸”三个字。
5、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相机指导读音、字形。
6、出示句子,体会朗读。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这情景着实迷人。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7、默读课文,分享清少纳言笔下的四季之美具体是在什么时候?
预设: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板书:春夏秋冬)
8、整体感知,梳理质疑。结合生活实际,感受四季的美。
(1)我们都经历过四季,也经历过四季中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那么,在你的眼中,它们分别是怎样的呢?
(2)能用你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你心中最美丽的景象吗?(写在学习单上)
(3)请你用一个词来表现这种美景。(指名说)
二、结合文本,体会散文的特点
读课文,你发现了什么?
明确:每一段的结构都是一致的,都围绕着“美”这一主题来进行描写,这是写景散文的一大特点。
三、梳理疑问,聚焦主问题
1、清少纳言笔下的四季之美到底美在何处呢?文章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
2、师: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日本散文家清少纳言的作品《四季之美》,去欣赏和感受作家笔下的那一处亮丽的风景!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借助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重难点)
一、复习导入,回顾四季之美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在清少纳言的眼中,四季最美的景色分别在什么时候?(板书: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
2、那么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清少纳言的世界,去欣赏她带给我们的美妙的四季景色吧!
二、品读文本,体会四季之美
(一)出示自学提示:清少纳言笔下的“四季之美”到底美在何处呢?文章又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
(二)整体感知四季之美。
请你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带给你“画面感”的句子,填写在表格内。并思考它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预设:画面感描写方法春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染上、微微的红晕、红紫红紫、彩云动作、颜色、叠词夏漆黑漆黑、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蒙蒙细雨、闪着朦胧的微光颜色、物体、动作、不同时间秋夕阳斜照、点点归鸦、急急匆匆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比翼而飞、夕阳西沉、风声、虫鸣颜色、物体、神态、样子、声音、动作、由远及近冬遍地、铺满白霜、无雪无霜、熊熊的炭火、捧着火盆、穿过走廊、白灰样子、颜色、动作、对比1、深入品读,体会四季之美。
选取你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预设:
(1)春。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一点儿一点儿:跳动着的,慢慢地。
泛着、染上:一片一片地。
鱼肚色、红晕、红紫红紫、彩云:颜色的变化带给人一种神秘的感受。
出示视频,观察太阳升起时天空的变化。
①指导朗读。
开始部分节奏要舒缓,读得要轻一些,要读出黎明时的安静。特别是“一点儿一点儿”要读得慢一些,表现东方天空慢慢变化的过程。
②背诵。
想象画面: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2)夏。
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这情景着实迷人。
①想一想你眼中的夏夜的美是怎样的?
②对比读。
明亮的夜——固然美。
漆黑漆黑的暗夜——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暗夜与闪亮的萤光)
蒙蒙细雨的夜晚——一只两只的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雨夜与朦胧的微光)
③想象着画面再读。思考:作者为什么会选择这些景色进行描写?
④指导朗读。
想象画面:体会夏夜静谧的氛围,通过轻柔的语气感受夏夜三种不同的景致。朗读“翩翩飞舞”“闪着朦胧的微光”等词语时,要突出安静的夜晚中的动态变化,让人感受到惊喜。
⑤背诵。
结合关键词:固然、也有、即使……也……
(3)秋。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①感受画面:夕阳斜照——夕阳西沉。(时间的变化)
点点归鸦——成群结队的大雁。(画面的变化)
②感受声音:暗夜的寂静无声更突显了风声与虫鸣。
③对比感悟:动——静;画面——声音。
④指导朗读。
前半部分要适当加快节奏,以便体现归鸦和大雁“急急匆匆”“比翼而飞”时的动态画面;最后一句宜舒缓,让人感受到风声、虫鸣背后的安静以及秋天景致的辽阔高远。
⑤背诵。
结合具体景物想象画面:出示夕阳斜照、点点归鸦、成群结队的大雁、夕阳西沉等景物图片。
(4)冬。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
①你喜欢冬天吗?生活中的冬景是什么样子的呢?
②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谈谈在寒风凛冽的'早晨,坐在暖和的炭火边,手捧一杯热茶的感受。(相机采访,创设情境)
③想象画面:在动与静、冷与热、凛冽与闲逸中感受和谐之美!
④指导朗读:结合冬天早晨的闲适,朗读时可用舒缓的语调,读出寒冷的冬天手捧炭火穿过走廊时的闲情逸致。
⑤背诵。
落雪——铺满白霜——无雪无霜——熊熊炭火——手捧火盆——寒气渐退——变成白灰
2、学习表达,感悟四季之美。
(1)观察学习单中的表格,发现:
利用对多彩的天空、云朵;满天的萤火虫;点点归鸦、成群结队的大雁;铺满白霜的早晨、熊熊的炭火等情景的描写,引导学生想象静态的画面,感受平面的美。
利用动作变化、颜色变化、时间变化、形态变化等,引导学生想象动态画面,感受立体的美。
(2)观察学习单中的表格,再发现:
对于生活中的景物要进行细致观察。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合理地使用连续动词等进行表达。
借景抒情感受“趣”:翩翩飞舞的萤火虫、急急匆匆的点点归鸦、比翼而飞的大雁等等,这些景物都是十分有趣的,反映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幽默感。
三、学以致用,仿写四季之美
1、拿出学习单上的景物片段描写,引导学生从选材上进行优化。想象其在静止或变化时的画面。
2、再对其颜色、动作、声音、形状等方面的变化进行描述,表现其动态美。
3、表达内心的独特感受,抒发情感。
4、修改自己的片段描写。
部编版《四季之美》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学习多音字“晕”和“着”。
2、能抓住表示时间的词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感受四季之美。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爱。
4、背诵课文。摘抄优美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能抓住表示时间的词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感受四季之美。
教学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爱。
2、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课件、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1、师:屏幕出示四组描写四季的四字词语,问同学们“同学们请观察这些四字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春暖花开鸟语花香万物复苏
绿树成荫挥汗如雨骄阳似火
秋高气爽秋雨绵绵稻谷飘香
冰天雪地冬日暖阳鹅毛大雪
生:我发现这些词语都跟季节有关,第一组是描写春天的词语、第二组是描写夏天的词语、第三组是描写秋天的词语、第四组是描写冬天的词语。
师:你们可真棒!那你能用上你喜欢的词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那个美丽季节吗?
师:春天给人以生机,夏天给人以热情,秋天给人以丰盈,冬天给人以沉静。作家们以生花妙笔为我们展示了色彩缤纷的四季。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徜徉在四季的美景中,你们愿意吗?(板书课题:四季之美)生:齐读课题。
2、作者简介
清少纳言,生卒年不详,大致活动于公元1000年前后,日本平安时代杰出的女文学家。她生于社会低微的贵族家庭,父亲清原辅是著名歌人。公元991年前后,她入宫做了皇后定子的女官,数年后,定子卒,她结束了宫中生活。
清少纳言聪颖而富有才智,精通和汉文学,有散文随笔集《枕草子》和《清少纳言集》传世,《枕草子》是日本最早的散文随笔集,共三卷约三百段,在这部书中,作者运用细腻的文笔,描绘了自然界的千变万化,宫中的礼尚往来,人世的悲喜交加;不愧为日本平安文学中一枝永放异彩的奇葩。清少纳言的散文诗作文字简洁精当、诗意醇厚,感情真挚,娴静委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文章的那一部分?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四季的美?
四、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抄写你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有积累过哪些描写四季的诗歌?谁能背上一两句?那么今天咱们就来继续学习第22课,一起去欣赏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笔下的四季之美!
二、相互学习,合作交流。
1、用过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你喜欢的句子。
2、哪位同学能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3、谁能说一说,春天最美是什么?
(生:春天最美是黎明。)
4、师范读,学生跟读这一自然段。
5、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那过了春天,就会迎来美丽的——夏天!你们喜欢夏天吗?为什么呢?
过渡:师:是啊,夏天确实美,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第二自然段夏天的美!
6、齐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夏天最美是什么?
(夏天最美是夜晚)
7、课件出示萤火虫动态图,是啊,看,夏天的夜晚确实很美!翩翩飞舞的萤火虫给给夏夜增添了无限的乐趣!那谁能用欢快的语气再来读一读!
过渡:(课件出示树叶飘落的动态图)看,树叶开始飘零,我似乎感觉到了一丝丝寒意,此时,让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季节?(手指着秋天卡片)
8、接下来,老师带着你们一起进入秋天的黄昏!哪位同学愿意跟你的好朋友一起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找出这段中的四字词语。
(点点归鸦、急急匆匆、成群结队、比翼而飞、夕阳西沉、夜幕降临、心旷神怡)
8、是啊,秋天那么美,叫人感到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让我们再回到秋天最美的黄昏,全班齐读。
过渡:多么美丽的'画面,真的叫人心旷神怡,这么美的秋天,哪怕秋雨绵绵,也叫人觉得温暖了。秋去冬来,我们就可以穿上厚厚的雪地靴去滑雪了,多么有趣!让我们一起进入冬的世界!(课件出示冬天图片)
9、冬天哪一个时刻最美呢?哪个组的同学来读一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冬天最美是早晨。)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师:多么美四季呀!让我们再去感受一下四季之美吧!(播放录音)
师:老师是伴着音乐读的,你们也想这样读吗?(播放音乐)
生:伴着音乐读课文。(美美的读)
师:你们读的太美了,让我仿佛置身其中,谢谢你们。
(若时间允许,试着背诵)
四、小练笔
师:播放一首跟四季有关的歌曲。你最喜欢哪个季节?请四人小组写一写!
五、小结:
今天咱们学习了“四季之美”这篇课文,作者通过对于四季景物的观察,体会到四季景物的变化,四季里景物的不同的美,表现了作者善于观察,善于体验生活的高雅情致,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阅读其它关于四季的文章。
部编版《四季之美》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具体的词句体会“四季”的美有什么不同,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独特韵味的写法,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探索美、感悟美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感受自然的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独特韵味的写法。把生活体验与阅读体验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教学策略:
1、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不同季节的图片,走近四季,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四季的美。
2、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诵读、感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细腻的笔法。
3、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4、迁移教育,读写结合,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也得以完美结合。
课前准备:
1、预习提纲
(1)教师结合文章内容设计制作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与四季有关的好词佳句或音乐。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再读课文,想想四季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培养识字写字的能力。
2、初步感知课文,理解四季的美,使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审美体验,张扬个性。
教学流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本文的作者是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她原姓清原,因而姓氏用“清”字。她曾任“少纳言”(五品官)的官职,便取而为名,她是当时日本的皇后身边的女官。
【设计理念】
音乐与朗诵结合起来,感染力很强,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气氛,而且与课文内容高度契合,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阅读欲望,能马上带领同学们进入课文中。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疑问。
2、学习“黎、晕、漆”等生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2、指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复述课文的内容。
3、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最美的句子,反复诵读,体会。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四季之美”的不同。
2、将文中的“四季之美”与自己平时的体验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独特感受。学习作者留心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独特韵味的写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篇文章的?
2、作者眼中四季的最美是在什么时候?
二、读中感美。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四季之美》吧!(屏幕展示原文,教师配乐诵读)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继续欣赏。在读课文时找到最喜欢的句段,根据自己的理解大声朗读,一会儿展示给大家,好不好?(屏幕展示,学生朗读)
生:我最喜欢文中呈现出的夏季的静态美,画面中又呈现出萤火虫泛着微微的光,静态的美中又表现出一种动态的美,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师:一种动静结合的美。
生1:我最喜欢春天这一段,它通过云彩色彩流动的变换来表现春天的气象。我最喜欢的句子是“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生2:我喜欢夏天这一段,尤其最后一句。在漆黑的夜晚,一两只萤火虫飞舞会给人一种诗意美。
师:富有诗情画意的美。
生:我喜欢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后两句。因为我看到雪就会想到和小伙伴们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
【设计理念】
朗读是最好的理解文章的方法,在老师的带动下的`朗读,让学生更加感受到四季那动静结合的美,富有诗意的美,并激发学习的欲望。
三、理中品美。
1、师:我们曾经历过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日的黄昏,冬季的早晨,但我们很少像作者那样,用细腻的笔法传达真切的感受。怎样才能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与作者进行对话呢?这节课我们采用体验式学习,变换角色,把自己当成摄像师,用文字模拟摄像并制作脚本,看屏幕上的要求:
1、陈述人用填空方式陈述成果:根据这一段对______的描写,我们按______的顺序,抓住了它们的______特点加以录制,为使这个特点更加突出,并真实地再现作者当初的感受,我们还加入了______以使这种感觉更真切,引起共鸣;也可结合板书陈述。
2、描绘人用形象化的语言加以描述,再现他们带有鲜明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3、在描述的同时,另一个学生把设计好的思路写在黑板上。
4、其他同学聆听并对其进行质疑或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以激发每一位同学思考及参与合作的意识。
师:我们在体验学习时,自由组合成春、夏、秋、冬四组,每组合理分工,制作脚本,体验开始。
(学生自由组合、分工、讨论)
师:各组基本完成,先请各位同学在组内演习,组内指导完善,执笔人请上讲台,展示板书。(学生展示、讨论,各组执笔人板书)
师:那我们按四季的顺序来,有请春季这一组。
生:这一段是对春天黎明的描写,通过“泛、染、飘”三个动词体现它变化的动态美,通过颜色的变化体现时间的推移,给人以希望和力量。下面我们采用配乐的形式来体现春天黎明的美。
生:天与海深蓝一片,波涛滚滚。这时天边冒出红色的尖,渐渐地泛白,黎明即将到来,突然红光跳出了海面,云被染红了,海也被染红了,大海不安起来,荡漾着。这时一个火球缓缓升起,(描述人说的同时,《春之声》音乐响起)
师:让我感受到了春天黎明的壮美。现在有请夏天一组。
生:本段通过对夏天夜晚的描写,写出了萤火虫翩翩起舞的景色最美。下面请××同学详细介绍。
生:一个漆黑的夜晚,镜头慢慢转向天空,那几颗泛着点点微黄的星光,给人以高远与深邃的感觉。镜头再由空中转到陆地,十分宁静的夜晚出现了几只萤火虫,使安静的夜增添了几分活泼的色彩。
生:这时晴朗的夜下起了微微细雨,伴着沙沙的细雨,几只萤火虫打着它们特有的小灯笼飞来了,微微的黄光在细雨中越发朦胧了,这让观众在视觉上体验到一种迷离的气息。夏天这一段为我们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美:一是静态的美,一是动态的美。萤火虫的设计是点缀夏天色彩最富有特色的一笔。
师:描写得很具体。好,现在有请秋天一组。
生1:在秋天的黄昏这一节中,以时间的顺序呈现夕阳映照西山与夕阳西沉两幅画面,夕阳映照西山是以视觉效果为主要内容,体现了归鸦和大雁的感动,夕阳西沉是以听觉效果为主要内容,风声与虫鸣声使人心旷神怡。
(配乐萨克斯曲《回家》)
生2:镜头中出现夕阳快要落山的情景,此时梦幻式的虚光中依稀可见人们急匆匆回家的身影,乌鸦嘴里叼着小虫快速地扇动翅膀飞回窝里,等候许久的小乌鸦看见后快活地叫着,不停地扇动着稚嫩的翅膀。镜头慢慢转到空中,天空中出现几个黑点,渐渐近了,原来是一列大雁,他们时时变换队列。队形虽是不断地变换,但无一只掉队。大雁渐渐地飞出了镜头,此时镜头只有日落山头,绯红渐渐隐退,深蓝已悄然来临,一阵秋风吹过,掀起落叶,仔细听落叶沙沙声中伴着蝉鸣、蛙叫,此时镜头由远及近,最终聚焦停在黄绿相间的叶子上的蝉。
师:好,有请冬天一组。
生1:冬天最美是早晨,从视觉的角度写出冬天早晨的美景。随着时间的推移,写清晨到正午不同的美丽景色,写出了雪的静、白、美,下面请××同学做详细描述。
生2:脚本主要抓住冬天的晶莹剔透与洁白的特点。首先全镜头点染冬季的早晨,在一座小山上有一座小木屋,被环抱在黑青的松树中,还有皑皑白雪。天上飘着轻雪,松树的尖已被染白。镜头转移到空中,树顶上的太阳似乎很吝啬,只有些许的光,镜头回至地面,这时一个女子手捧着暖和的炭炉从屋里走了出来,穿过廊下,抬头望着天,看着无数的小雪花如同水晶一般纷然落下。镜头中出现远处的山、冰雪、天空。阳光折射出雪的晶莹,山的朦胧,天的洁净。镜头对头顶的正午太阳进行特写,再转至炭火盆,盆中只剩下少许的炭火和白灰,以及淡淡的炭火的烟徐徐升向天空,以动写静,满溢着冬的充盈。 放手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把对每个季节的美的理解与感悟表现出来,既有了个人独到的见解发表机会,锻炼了学生敢于表现与表达的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四季美的理解与感悟。
四、听中评美。
师:四组已展示完成果,现在请所有的同学,对其板书、陈述、描述解说进行质疑、点评。
(可欣赏、可建议)
生:我认为本组(春天组)跟其他组比,我们所描述的是散文片段,摄像的专业知识少,或者没有,更没有具体的做法。
师:少了具体如何去做,只描绘美景,缺少必要的文字——摄像的术语。
生:冬天这组在录制中加入了人的活动,使景色有了灵气。
师:因为有了人的活动才使景色更加美丽。
师:正如你们所说,夏天是热情洋溢的季节,萤火虫是点睛之笔,作者为什么不着重介绍萤火虫发出的微光以及萤火虫是如何运动的?它是怎样突出夏天晴朗的漆黑的夜和雨夜的特点的?应抓住哪个词语?
生:“迷人”。
师:我们在用文字录制的过程当中,应着重注意什么?
生:应抓住能体现事物或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加以录制。
师:同时加入一些合理的想象,请继续谈。
生:冬天这组表述得很好。他们设计了一个小木屋,让我们有家的感觉。
师:大家都很有见解,各组的录制在遵循作者原有创作的基础上,都有合理的想象与创新,同学们的评价又都有独到的见解,但在部分内容上稍有欠缺,有谁可以提出建议来? 生:我质疑的是冬天这组的脚本,从书中并没有看出有小木屋的描写,我认为不应写上。
师:为什么?
生:因为脚本应遵循作者的意愿,与文章保持一致,所以读者的想象以不出现在脚本中为妙。
【设计理念】
针对上面的活动,同学们大胆地展示了对四季美的感悟,这样的评价更好地促进了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眼光,再次发现美。
五、写中现美。
师:各组整体的活动设计有条理。在学习过程中,春天这组抓住动词及时间的推移体现出日出的动态美和色彩的变化。夏天这组注意了文中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秋天这组注重了作者原有的描述,并抓住“感人”一词进行大胆想象创新,冬天这组注重抓住雪的特点加以描绘设计,以突出作者细腻的感受。从中我们应学习哪些写作方法呢?
生1:描写景色的形、色、声、味。 生3:写景要细致地观察。
师:我们在体验中学到许多方法,不过我还想提一点我个人的看法:秋天一组围绕“感动”加以录制,通过乌鸦哺育幼仔来体现感人的亲情,通过大雁队形的变换来体现感动,但这种感动到底是什么呢?首先想一想大雁为什么不断变换队形?
生:不掉队。
师:那头雁为什么不断地变换位置?
生:轮流休息。
师:这是我们常说的一种精神——
生:团结合作。
师:对,是团结合作的精神,更是一种关爱。但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出这种精神,需要我们去体味。
师:让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广阔的天地,去感受四季的美吧!
(大屏幕展示习题)
用课内外的好词、好句、好段来描绘四季,或谈对四季的感受;
还有哪些事物可以展现四季的美丽?你能在本篇的启示下回忆一下吗? 生: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用三言两语来进行创意写作。(几分钟后)请同学们展示成果。
生:冬之美在于白雪的不凡。清晨时分,雪纷扬落下,白雪抚慰大地。无须回报,无须等待,无须规则。雪似乎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一直是没有时间感的,最后一个到来,翩翩白衣飘然而至,不在乎自己旅程是否漫长,只在乎旅程是否美丽。
师:写得很美,认真观察,抓住了特征。同学们已接受了新的知识,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在这一节课中你一定有许多收获吧!
【设计理念】
品读感悟得到了对文章美的感受,这里总结作者的写法,让同学们提升了对美的精神的认识,通过简短的创意写作,再次展现美。
六、结中升美。
生1:语文原来也很有趣。
生2:用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写景。
生3:我想起了一首歌《四季歌》。(学生唱)
师:这节课,我们漫步在充满温情的精神家园中,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草的勃发,花的竞放,风的煦暖,雨的轻细;仿佛听到了蜂蝶的嗡嗡,流水的叮咚。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语文的生活中,走进生活的语文天地中,尽情地遨游吧! 用《四季歌》结束本课的学习,也正照应了四季之美,升华了同学们对四季美的情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四季之美》一文虽篇幅短小,但教师充分利用其特点,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设计了“导中激美、读中感美、做中悟美、理中品美、听中评美、写中现美、结中升美”等系列环节,并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根据自身原有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因此,这节课不仅知识性强,趣味浓厚,富于挑战,还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评、思、议等多种能力得到综合培养及锻炼,更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策划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都得到很好的发展。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师为课堂有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思路。
部编版《四季之美》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旷、怡、凛”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结合生活和字理的方式理解“红晕、凛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体会静态和动态描写,感受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静态和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教学预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回读一遍;(2)作者认为四季最美的分别是什么?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2.反馈:
(1)读通句子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窠”读kē,表示在洞穴中筑的鸟窝;还有一个字跟它很像,“巢”cháo,表示在树上筑的窝。这两个是它们的古文字,你能区分吗?
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
“暖和”(huo)相对应的“凛冽”都是两点水,“冫”古同“冰”。两个两点水组成的词你猜猜可能是什么意思?
(2)作者认为四季最美的分别是什么?
指名说,(很快能找到这四句话的举手)这么快就能找到你们有什么秘诀吗?
读句子,作者对四季的感受有什么特别之处吗?(黎明、夜晚、黄昏、早晨)
补充清少纳言资料:
清少纳言姓名已不可考,清是她的姓氏,有人说她曾经担任过“少纳言”一职,也有人说其叔父可能曾经出任“少纳言”一职,因此,以"少纳言"为其名。
清少纳言作为皇后藤原定子身边的女官,在宫廷斗争中风雨飘摇。皇后死后,她离开宫廷,下落成谜。
了解作者的背景,再来读她的感受是不是有不一样的领悟呢?让我们进入课文。
二、研读黎明,感受韵味
1.指名读,同学们一边听,一边脑海中想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正音“晕”yùn,红晕其实我们很常见,比如害羞的时候脸上会出现红晕,另外什么时候脸上也会出现红晕?(喝酒了脸上会泛出红晕,天冷了冻出红晕等)
天空、彩云
鱼肚色、微微的红、红紫红紫
2.你觉得春天的黎明美吗?自己读一读。
美,很多时候是说不清楚的。清少纳言感受到美以后,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真有意思”。我们也来做一件有意思的事好吗?
读材料,四人小组讨论:哪位作家写的“黎明”你们觉得和课文有点像?
3.交流,有感情朗读。
4.教师小结:读着读着,你们的眼前是不是有画面感了呢?像这样,把景物描写得像一幅画一样的叫静态描写;如果把景物描写得像电影一样动起来的叫什么?(动态描写)
拓展:你看这两处描写,哪个是静态描写,哪个是动态描写?
(1)翠鸟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2)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孩子们,你能一眼看出来吗?怎么看出来的?
第(1)句把景物描写得像一幅画一样;第(2)把景物描写得像电影一样动起来了。
三、研读夏夜,体会写法
1.请默读第二自然段,用横线划出静态描写,用波浪线划出动态描写。
明亮的月夜固然美。
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起舞。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2.合作读,读着读着,你发现清少纳言原来是因为什么才喜欢夏夜的?
3.迁移:不论是明亮的月夜,还是有无数的萤火虫的暗夜,或者一只两只萤火虫的雨夜。清少纳言运用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得美丽、迷人。
你能像清少纳言那样写写你的生活感受吗?可以像第一段那样用静态描写,也可以用动态描写,或者像第二段那样用动静结合的写法。
最美是
结课:动静结合使景物描写更生动,清少纳言对于秋天和冬天又有怎样独特的感悟呢?又是怎样使用动静结合来表达的呢?下节课我们再研究。
部编版《四季之美》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1、自主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心旷神怡”“闲逸”等词的意思。背诵课文,积累语言和表达经验。
2、在了解作者通过四季哪些不同事物来表现美的基础上,发现四段话中用词的共同特点;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课文动态描写中表现出的从容恬静,体会作者笔下四季闲逸而生动的韵味,感受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3、学习课文精选事物、准确用词的写法,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景致,把这个景致独特的(如热烈、恬静、丰富、简洁等)美表现出来。
学习流程:
板块一词说四季,激发品读兴趣
一、聊聊对四季的印象。
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给我们留下了不同的印象。你会分别用哪些词语来描绘自己心目中的春夏秋冬呢?交流自己想到的词语。
2、我们读过很多古诗词,诗人笔下的四季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出示描写四季不同的诗句,读一读,感受诗人笔下四季不同的特点。
春天: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生动)
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热烈)
秋天: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萧瑟)
冬天: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凛冽)
二、教师谈话激趣:今天我们要一起品读的《四季之美》,是日本古代女作家清少纳言的一篇作品(简介清少纳言)。文章很短,她这篇文章中的四季,是不是也有着各自截然不同的特点呢?自己一段段读一读,注意课文中描写具体景致的词语,用心感受,尝试做出自己的判断吧。
三、学生自读,关注具体词语,做出初步判断(圈画批注)。
板块二词品四季,感受恬静韵味
一、交流分享:每个季节分别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美?是从哪些词语上感受到的?
二、品读发现,感受恬静韵味。
1、读一读教师出示的'词语,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
一点儿一点儿泛着微微的飘着
翩翩飞舞蒙蒙细雨一只两只闪着朦胧的微光
点点归鸦比翼而飞心旷神怡
捧着暖和的火盆闲逸的心情和谐
2、发现交流的基础上,关注动态描写,体会动中之静。
3、反复朗读,想象画面,感受字里行间恬静的韵味,争取做到熟读成诵。
三、再读思考,交流讨论:为什么清少纳言心目中的四季都有恬静而生动的韵味?可以从文本信息中找原因,也可以做出自己的推测。(从文本信息看,作者有意选择了不同季节中一天内不同时段的精致来描写;从作者特别注意到四季中这些景致表现出的相同韵味,可以推想她是一个从容恬静、热爱生活的人。)
板块三词句对比,丰富语言经验
一、挑战发现:细心地读一读每一自然段,看看有没有词语与从容恬静的韵味不和谐。如果有,这些词语怎样更换才与从容恬静的韵味一致。
二、对比阅读周作人的译文,然后简单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三、倾听教师朗读林文月的译文,对比课文和周作人先生译文,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春曙为最
[日]清少纳言林文月译
春,曙为最。逐渐转白的山顶,开始微露光明,泛紫的微云轻飘其上。
夏则夜。有月的时候自不待言,无月的暗夜,也有群萤交飞。若是下场雨什么的,那就更有情味了。
秋则黄昏。夕阳斜照,近映山际,乌鸦反巢,三只、四只、两只地飞过,平添感动。又有时见雁影小小,列队飞过远空,尤饶风情。而况,日入之后,尚有风声虫鸣。
冬则晨朝。降雪时不消说,有时霜色皑皑,即使无雪也无霜,寒气凛冽,连忙生一盆火,搬运炭火穿过走廊,也挺合时宜。只可惜晌午时分,火盆里头炭火渐蒙白灰,便无甚可赏了。
板块四词斟句酌,描写心中景致
一、积极运用联结策略,说说阅读课文时,联想到了哪处自己印象深刻的景致,这处景致具有怎样的韵味(美)。
二、仿照课文,注意准确用词,用简洁的几句话描写这处景致。
三、交流分享,相互评价。
四、齐读结课:想一齐读一读谁的译文?根据学生的选择齐读。
【部编版《四季之美》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部编版《四季之美》教学设计12-16
四季之美教学设计05-23
部编版《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3-28
部编版赵州桥教学设计12-07
部编版穷人教学设计优秀05-09
部编版《田忌赛马》优秀教学设计01-09
部编版教学反思04-18
部编《掌声》的教学设计07-14
人教部编版语文秋天的雨教学设计通用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