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美术教学设计

美术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18 10:12:1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美术教学设计15篇(热)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美术教学设计15篇(热)

美术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一)编缉指导思想

  本课从破壳而出的小动物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神秘生命的世界,从感知、认知到思索、表现、创造,多层面地拓展学生创造的领域。

  生命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神秘的话题,他们想知道生命是怎样产生的,是从哪里来的。而卵生动物的鸟类在孵化过程中,最容易被学生观察到。让学生了解生命在形成的时候,是需要吸收补充很多营养才能孕育生成;了解小鸡出生的时候,就需要自己用嘴巴和脚挣破蛋壳的包裹,显示生命的力量。通过观察活动,懂得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关注生命,捕捉感人、美丽、生动的瞬间,表现自己的不同感受。

  (二)教材版面分析

  图例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小鸡出壳开始引入,“许多动物都是自己破壳出生的。当它们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它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妈妈见到自己的小宝宝,又会说些什么?”这些话语激发学生从一个有趣的角度,去关怀、去聆听、去感悟生命带给我们的惊喜。

  生命形式无奇不有,除了小鸡、小鸭,当然还有小海龟、小鳄鱼等等,就连小鱼、小虾、小蜘蛛,都是从密密麻麻的卵里爬出来的。本课的教学思路,除了从自然生命的规律发展出发,从容易理解接受的角度出发以外,也以孵化作为引子,根据生命形成的过程,延伸到创作的发生、发展、生成的过程,希望学生能大胆联想,创造出新颖的、表现独特的作品来。

  (三)教学内容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探索生命伊始的奥秘,展开回忆与想象,大胆自由地表现出一种自己喜欢的生物出壳时的情景。通过观察、幻想、体验与交流,感受生命的不屈与独特的美丽,进行想象与构思,追求表现的新颖与生动。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生命奥秘的激情和关爱生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良好品质,提高观察、想象、探究、联想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回忆与联想动物出壳的生动情景,利用多种方法打开学生思路,鼓励创新,表现出生动的画面。

  难点:表现的自由性和不同种动物的特点,通过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五)学习材料

  1.欣赏孵化过程的录像、图片资料。

  2.绘画用笔和纸。

  3.胶棒、彩纸、剪刀。

  二、教学设计参考

  (一)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设计一

  1.导入

  蛋宝宝带着妈妈的体温,悄悄地来到了人间,妈妈的身体像棉被一样地盖在身上,温暖无比,慢慢地蛋宝宝的身体发生变化了。

  2.观察

  破壳前准备——破壳——啄开一圈——完全破壳——挣脱卵壳——伸展——步入壳外世界

  提示:

  雏鸡用什么部位破开蛋壳?

  雏鸡用什么部位蹬开扩大蛋壳的裂痕?

  蛋壳脱落时的状态和碎片是怎么剥离的?

  雏鸡的绒毛有什么特点?

  3.联想捕捉

  雏鸡来到世上是怎样的心情和动态?

  鸡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会做些什么?

  4.形形色色的蛋

  看一看,都有什么形状和斑纹的蛋卵?

  (提供相关的图片资料引发联想)

  5.画面具体指导

  6.布置作业

  小鸡的出生地在哪里?

  鸟类出生在哪里?

  你还知道什么动物是从蛋壳里出生的'?

  7.评价

  谁画的宝宝最淘气?

  谁画的宝宝最令人意想不到?

  谁画的宝宝爱睡懒觉?

  谁画的背景最有趣?

  请同学们观察孵化过程。(看孵化过程图片、录像等资料)

  学生观察描述:尖嘴、爪子。

  碎片由长短不齐的直线组成,形成折线状。碎片有的粘在蛋壳上,有的掉在地面上。

  是湿润的,绒毛粘在一起的。

  很辛苦,会趴在那里稍微休息一下,睁开眼睛找妈妈,张开小嘴叫一叫。

  身上的毛是湿漉漉的,所以要抖一抖身体,拍一拍翅膀,好像是跳舞。

  外边的世界真亮呀,太晃眼睛了。

  脚还没有力气,所以走路摇摇摆摆。

  使劲翻身,想站起来。

  双黄蛋会孵出双胞胎的小鸡吗?

  先伸出头来,使劲啄掉碎片。

  再伸出脚来,使劲蹬掉碎片。

  把碎片踩脚下,东张西望。

  用翅膀保护孩子,喂食。

  草丛里、鸡房里、砖地上、水边沙地上……

  它的情景在我的眼中。

  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品。

  讨论:

  (1)谁出壳了?

  (2)它们长得各有什么特点?

  (3)你认为小朋友画得怎样?

  学生作画。

  可以用事先做好的图形标志做选票,组织学生贴在画上。

  从感受和观察导入,激情引趣,引起注意。

  引导细致的观察动态。

  如果有可能,可以事先请同学观察。

  加入人的情感和联想。

  适当引出妈妈对自己的爱,体会母爱的伟大。

  了解不同种动物的形象特点。

  在最短的时间内,辐射最大的群体,完成评价的活动。

美术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壁报编排设计的意义和作用,引发其设计实践的兴趣和愿望。

  2、使学生学会为办壁报而进行的资料信息的搜集、选择、分析、整理,了解壁报总体设计构思的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壁报范例小样;文稿图稿等展示资料,设计示范用工具等。

  学生准备学具:采用自己撰写、绘制、剪报、网上下载、复印、手抄等方式搜集的壁报文

  稿、图稿等信息资料,及纸、铅笔等用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由欣赏壁报范例小样、参观校园内的优秀壁报导入本课的'教学。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是壁报?为什么要办壁报(意义何在)?壁报在校园文化生活中的

  作用是什么?

  3、师生共同归纳以上问题的答案:壁报是在墙壁上开辟的信息传递媒体,它是用图文并茂

  的艺术形式呈现。办壁报的意义在于拓展、延伸课堂所学文化知识,丰富信息范围,扩大

  信息量。办壁报的活动过程,可使我们学会搜集和整理信息,学会将这些信息以艺术的形

  式传达出来,并可通过大家的相互合作,加强团结,增进友谊。

  二、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分析所搜集的各类信息资料。

  讨论确定壁报的主题。两种确定主题的方式:

  (a)先讨论确定一个主题,再根据这个主题的需要筛选所搜集来的信息资料;

  (b)先整理、分析信息资料,加以分类集中,从各类信息资料所反映的众多主题中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有特色的主题确定下来。

  2、根据壁报面积的大小、所选文章的篇幅、篇数及图的数量和大小,在纸上粗略画出壁

  报设计草图小样,以决定文章和图的增删、字体和图的大小。

  三、收拾与整理:

  草图完成后,提示学生收起被淘汰的信息资料,将拟用的文、图分门别类地整理保存好,以备正式办壁报时使用。

  四、课后拓展:

  提示学生留心观察乡村或社区的宣传栏、画报、报纸、杂志等传播媒体的内容、设计所呈现的面貌,与自己的壁报设计初稿进行对比。

  五、课后记

  一、指导学生进行版面设计练习。

  指导要点:

  ①版面的若干构成要素

美术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表情系列课的最后一节课。通过前面“表情丰富的脸”(一)(二)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充分了解了表情在表现人物外形特征上的重要作用;以及表情对于提升动物形象生动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引导学生从民族、宗教等多角度认识面具艺术,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习惯。以自主探究的学习形式,通过讨论、欣赏、制作、游戏展示,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做,体会制作的快乐,变废为宝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了解面具的设计特点和造型方法,从民族、宗教等多角度认识面具艺术,了解面具与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习惯,从而进一步了解面具的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运用废旧材料选用恰当的材料,运用剪、刻、粘贴、彩绘等技法,设计制作平面或立体的面具。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通过自编自演面具表演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使学生体验面具带给自己的乐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感受面具独特的艺术魅力。 认识现代面具艺术对环境、对气氛所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自主合作、探究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认识、了解有表情的面具的特点,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探索、研究其变化。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表现各种有表情的面具造型,尝试用不同方法、不同材料装饰制作,使之形象化、艺术化。

  五、教学准备:

  彩纸、剪刀、胶水、针线等

  六、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欣赏藏戏或傩戏的表演片段,观察其中出现的面具,学生相互交流,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它的颜色和表情是怎样的?猜测面具上的表情,说说看这些面具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想想:人们为什么要戴面具呢?

  直观了解有表情的面具是个什么样,从造型、色彩等几方面去欣赏,让学生感知艺术。

  二、讨论:

  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面具?你看到的面具是什么样子的?人们在藏戏和傩戏表演时所用的面具和平时在游乐时看到的面具有什么不同?

  从原始宗教仪式,到各种化妆舞会和狂欢的节日,还有小朋友别出心裁的游戏,现代面具是人们辞旧迎新、欢歌劲舞、交流情感不可缺少的装饰。人们创作了千奇百怪的面具。

  想一想:我们在画表情丰富的脸时,五官的变化对于表情的变化有什么作用?

  刚才欣赏的面具中,又是怎样通过五官的变化来表现表情的呢?藏戏与傩戏都来源于古老的宗教活动,这些形象为了让人们产生敬畏之心,或是趋邪避凶,往往都是面目狰狞。通过欣赏,再联系前面已经学过的表情知识,看看这些面具的特点,五官是如何变化的,让学生初步知道面具如何具备表情。

  学生交流准备的材料,讨论这些材料适合用来表现面部的哪个部分,或者可以用来增强效果。

  学生准备的材料五花八门,各种材料有各自的特性,有的柔软便于造型;有的坚硬但有立体感;有的细碎但适合表现细节,所有材料要求学生观察、了解过后让它们都能物尽其用,从而使做出来的面具造型独特,形象饱满,特征明显。

  三、制作

  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所准备的材料来制作一个面具。

  四、表演

  佩戴上面具,进行一次化妆表演,相互欣赏评价。

  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让学生体会成功,在玩中学,在乐中做,边玩边学,增加学习的乐趣。也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美的事物,即使是将被丢弃的废旧物品,经过我们的奇思妙想与创造,也会产生奇妙的造型。

美术教学设计4

  随着21世纪我国中学美术教育探索的日益深入,传统的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传授的美术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当中学美术教师面对诸多要求而尝试新教学方式时,如何转变传统思维方式,进而找到设计教学的合理突破口,掌握实施新教学方式的策略,是我们急需共同探讨解决的现实问题。下面,我从初中美术七年级上《面具的设计与制作》一课入手,就自己在该课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一谈我对美术教学设计原则的认识。

  一、《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

  《面具的设计与制作》一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上的学习内容,课程目标要求利用简便易找、便于制作的材料,设计制作面具,将造型技法与色彩技法运用到面具的制作当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材料和创作的关系,通过制作面具发现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捕捉和发现材料美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能从多元(历史的、文化的)角度认识面具,尊重和保护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品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

  1.发现材料、认识材料、运用材料;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表现形式和制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四)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PPT演示;板书辅助教学;大量图片及文字资料;学生收集的照片(自拍)及实物展示品;音乐素材若干等。

  (五)教学设计过程

  1.导入:

  (1)师:我现在给大家看一样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生答:面具)

  (2)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做的么?(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以兴趣做先导,运用提问法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材料的发现与利用

  师:再来看一些面具,能看出这些面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么?(欣赏中外面具作品,在欣赏中,同学们发现面具的制作材料是多种多样的)

  设计意图:开阔视野、了解有关面具的更多信息、拓宽创作思路。

  3.面具的造型(板书)

  (1)师:戴着面具表演是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呢?你愿不愿跟我们一起来做一个面具呢?(这时候我就告诉他们要作面具首先要了解人物特征:设计典型的面具形象。)

  (2)欣赏影片《马兰花》(看完后,同学们分组讨论剧中人物,了解人物性格、特征,考虑采用什么样的造型更适合这个人物,比如说小兰,美丽善良,造型上是圆形的?尖形的?还是方形的?)

  设计意图:了解剧情,让同学们脑海有很多的人物造型。

  3.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板书)

  (1)设计造型

  引发学生思考:设计什么风格的面具?(粗犷、奔放或细腻;写实或抽象)

  (2)选择材料

  面具所用的材料,在古时候以青铜、玉、陶为主,现代面具多用木头,还有布、瓷、皮、铜、纸、棕、竹、瓢、泥、石膏,甚至塑料和玻璃钢等。材料不同, 装饰方法也不同。根据材质可雕刻,可绘画,也可用纸浮雕的方法制作。

  (3)设计色彩

  用什么样的色彩表现人物的个性?(色调统一、色彩对比强烈)

  面具色彩丰富,不同的色彩象征不同的角色特征,下面我们欣赏一些典型的藏面具吧,让我们测试,看看你对色彩与人物的特点把握如何!

  (4)动手制作

  制作方法:选、剪、折、弯、叠、挖、扣、贴、粘等等很多的手段。

  制作过程:①确定主题;②画出草图;③选材制作;④加工装饰。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了解制作过程,设计出富有个性的面具,体现出同学们的创新精神,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4.体验、展示、交流

  (1)每组同学依次上台表演本组节目

  (2)师: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设计的面具?为什么?或者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表演的节目?为什么?(学生交流体会,赞美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

  设计意图:通过节目的表演活动,体验所扮演角色的`性格,展示所制作的面具。表演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感受面具表演带来的乐趣。从活动中了解了他人,了解自己。

  5.课堂小结

  (1)我们所做的面具是对环境的保护—废物利用;

  (2)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美的感受,并且可以装点我们的生活;

  (3)欢歌劲舞、交流情感。

  (六)教学评价: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表述出自己的观点,对学生的各种观点加以正确的引导。

  对教学设计原则的反思

  第一,应该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在传统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方法太单一,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或强制,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心理,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例如可以采用电影,录像 范画,甚至故事,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第二,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蒋梦麟在谈到教育的终极目标时曾说:“教育当因个人之特性而发展之。且进而至其极”。而传统的美术教育较少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倾向和心理水平,违背了教育心理学规律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造成了揠苗助长与停滞不前的后果。因此,美术教育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参与表现与鉴赏活动欲望的思想,这一角色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造了发现自己个性和创造能力的空间。

  第三,应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过去由于教育观念的落后性和教材的局限性等因素,美术教育存在着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现象。要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价值应该将美术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美术、工艺和设计的不同方法,参加各种小组、班级的艺术活动,并运用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技能创造出各种艺术作品。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真善美的人格。

  第四,应该由重“教”向重“学”转变。传统教学可以说是教师的事,新课程教学则是双方的事,它更注重双方的互动和沟通。传统美术教学技能也强调语言的应用与提问技能,但在课堂上常常缺乏互动与回应。因此,开展一些比赛性质的美术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丰富他们的课余活动,也锻炼他们的创作能力,培养他们对美术的感悟、对美术的热爱。 第五,应该实现评价的多样化。要打破以绘画测试一统天下的评价格局,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绘画基础能力的测量,也要评价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另一方面,还要提倡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当然,各位老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地创造出更多、更有效的评价方法。

  以上是我对美术教学的一些反思。总而言之,革新美术教学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该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反思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不断探求和创新教学方法,以求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美术课的教学反思

  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说,“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啦,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上课轻松。”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就好了。那真可以说明这位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很强。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例如我在上《校园的春天》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找有关标志设计的资料,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并结合2008年中国奥运会,展开学生们的兴趣被大大激发。

  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增加文化内涵,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这种学习观念不仅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新课改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 ,我总结了自己在上课时的一些优缺点。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在上《画飞鸟》一课时候我没有单单教他们国画的画法,而是讲有关国画的知识基名家名作以及他们的历史背景,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慢慢吸收我说讲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文化了解国粹是我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

  2做为教师的我,没有能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知识没能做太多的延展,只是在自己的美术领域里传输知识,所以以后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识,

  3 我在上课的时候 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 范画,甚至故事,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4在课堂上我 注重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

  5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最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以上都是我要努力去做。为我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打基础!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即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相联系,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受到较好的效果

  众所周知,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提出,学习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应由“给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

美术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速写画,掌握线描的相关知识和表现方法。

  2.欣赏优秀的线描人物作品,学习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人物。

  3.开拓艺术欣赏视野,激发对人物画写生的兴趣,并乐于尝试。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线条是最基本的绘画造型元素,它既可以表现静态的轮廓'也可以表现动态的韵律。中外艺术家们通过对线条的灵活运用,刻画鲜明生动的形象,从而抒发自己的情感,使线条在艺术作品中具有独特的魅力。

  根据学生已有的写生知识及表现能力,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运用疏密有致、轻松灵活的线条为同学写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科书提供了一组不同时期的优秀线描人物作品,有追求神形兼备、讲究笔墨趣味的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这幅中国画中的白描诠释了线描的极致精美、极致韵味;有近代画家的三幅人物速写图,席勒的作品人物神态逼真传神;叶浅予用寥寥数笔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演员的曼妙舞姿;马蒂斯的作品则有着孩子般的稚拙,充满了童趣。通过赏析,了解画家作品中用线条表现人物的各自特点,懂得完成一个形象的描绘,要用不同的线条和这些线条所组成的形状去刻画,理解不同线条带给人不同的感觉,正确学习线描人物的精髓。

  教科书中提供的步骤图和小提示清晰明了,教师可及时进行演示,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速写的步骤。同龄人的作品个性鲜明,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有助于拓宽创作的思路。教学时,要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调整好心态,不拘泥于人物脸部五官的形态束缚,要像画家克利所说的那样“牵一根线条去散步”,大胆地表现人物的动态特征。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线描人物的基本画法。

  难点:用疏密有致、轻松灵活的线条进行人物写生创作。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线描工具(记号笔、中性笔、荧光笔、铅笔等)、画纸。

  (教师)课件、线描工具(记号笔、中性笔、荧光笔、铅笔等)、画纸。

  教学过程

  1.欣赏感受。

  (1)欣赏白描人物作品,提问:作品表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2)出示一组经典的人物速写作品,提问:这些作品是运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现人物的`?各自有什么特点?

  (3)提示课题:《用线画人物》。

  2.探究启发。

  (1)欣赏马蒂斯的作品《靠椅子的男人》,感受人物速写画的魅力。

  (2)出示速写《靠椅子的男人》的步骤图,学习人物速写的方法与步骤。

  (3)小提示:对人物进行写生时,要仔细观察对象,不要随意移动位置。

  (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

  3.创作表现。

  (1)学习建议:

  ①临摹一位大师的人物速写作品。

  ②用疏密有致、轻松灵活的线条,为同学写生。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作品展评。

  5.拓展延伸。

美术教学设计6

  活动目标

  1、乐意自己动手模拟做蛋糕。

  2、体验和大家一起庆祝生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包“过生日”。

  2、蜡笔、彩色水笔、固体胶、展示板。

  3、幼儿在家过生日的照片,庆祝生日材料,如:彩棒、彩带、气球等。

  重点和难点

  尝试自己动手模拟过蛋糕。

  活动过程:

  一、回忆、讨论

  (价值分析:结合生活经验回忆过生日的情境。)

  1、回忆在家过生日的情境:和谁一起过的'?怎么庆祝生日的?

  2、将幼儿带来的过生日的照片与大家一起分享。

  3、讨论:怎样的生日蛋糕好看又好吃?

  二、大家都来做蛋糕

  (价值分析:尝试自己动手模拟过蛋糕。)

  1、宝宝要过生日了,为朋友们做一个大蛋糕。

  2、桔黄色圆形纸当蛋糕,用白色蜡笔以画圈的方式涂色表示奶油。

  3、用贴纸在“蛋糕”上添画各种图象表示水果和奶油。

  三、共同庆祝生日

  (价值分析:体验和大家一起过生日的快乐。)

  1、说一说自己几岁了,要过几岁的生日。在“蛋糕”上贴上相应数量的用大红纸剪成德生日蜡烛。

  2、模拟一起吹蜡烛、切蛋糕、唱生日歌。

  活动延伸:

  结合生日活动,将幼儿作品和其他材料布置成生日聚会的场景,说说祝贺语,一起吃生日蛋糕。

美术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字体装饰艺术的特点,学习字体设计方法,能从汉字的义、形和结构特征动身,对汉字的笔画和结构作合理的联想和变形,创意出美观形象的美术字。

  2.从设计和创意美术字的过程中,发展同学的形象思维,使同学充沛体会美术与自身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学习用美术语言表达思想,提高审美文化素养。

  3.了解中国古老汉字的历史和构成,感受汉字的微妙和艺术魅力。增进同学对祖国优秀保守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二、设计与思路:

  在“字的创意设计”中,我设计了四个大的环节:一是认古代汉字,二是欣赏现代美术字,三是设计指导,四是创意设计竞赛。

  本课的'重点是字画结合,而汉字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表意性”,而古代汉字更能体现这一特点,因此,从认古代汉字这一活动入手就能让同学较好地感受汉字的表意性特点,从而为他们的创意设计打下基础。同时也能较好地激发同学对祖国古老文化热情。

  现代美术字的欣赏,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同学感受现代美术字的艺术魅力(体现在它外型的生动和设计的巧妙两个方面),让同学从感官和内心去喜欢它,并从中学到设计的方法;第二就是让同学了解艺术字的设计与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于是,我收集了一些店面、封面、广告、队报等艺术字的照片,激发同学的创作动力,让他们懂得学好艺术字的重要意义。

  “创意设计”指导是本课的重点局部 。我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考虑,牢牢抓住“创意”两字进行展开。如谈谈“创意”是什么意思,“火”怎样创意,两个“蝶”字的创意哪个好等,使同学较好地掌握创意设计的方法和注意点:那就是首先要有大胆的想象力,其次是要巧妙地联系字的含义,然后是变形后要让人认得出这个字,要与字型结合并要好看等等。

  在创意实践这一块,我设计了两个活动环节,一是在老师精心挑选的一些字的轮廓上进行创意设计, 如火、山、雨等简单的字的设计;二是直接选择自身喜欢的字进行设计。如自身的名字等。之所以这样布置,是因为我考虑到美术字的设计难度较高,需要有一定的正规美术字的基础,而一开始就让同学既控制字的轮廓,又要创意变形,难度太大,弄不好很有可能就无法突破本节课字画结合这一重点,因此在空心字创意设计时,同学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手脚得以充沛放开。在这一环节,我在同学作业前,提供了教师的示范作品“花”字的设计思路,让同学在范例欣赏中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我还以“点”为例教给同学方法(“点”可以用“一朵小花”、“一滴水珠”、“一片树叶”、“一个五角星”等表示)。从同学的作业来看,效果是比较好的,同学创作的积极性也得到较好地激发。

  但是,尽管我给了同学20分钟的作业时间,但时间依然有点紧,有的同学创作出来的字没有美感,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美术教学设计8

  一、教学情况分析:

  经上学年的美术教师介绍,该年级段想象能力极为丰富,逐渐出现对美术极为爱好的个别同学,该些学生无论在造型上、色彩、构图、工艺上都有自己独特见解,该年级段在欣赏上对一些美术家的介绍故事特为感兴趣。

  但也有不足之处:

  1、造型上普遍极差,缺乏观察能力。

  2、色彩能力上有点缺乏彩感,配制不够准确。

  3、工艺制作上不够认真。

  4、出现个别超常学生与后进学生悬疏越来越大。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教学重点:

  1、简单的自然物和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写生。

  2、学习用蜡笔水彩画形式,硬笔线描,水彩平涂等方法,进行写生或把观察、记忆、想象中的事物表现出来。

  3、绘制简单的适合纹样。

  4、学习用树叶、树皮、蛋壳等材料拼贴图形。

  5、学习用多种材料进行初步浮雕制作。

  6、观赏自然风光,欣赏传统图案和优秀美术作品。

  四、教学难点:

  1、掌握蜡笔水彩画技法,并能在写生和创作中进行运用。

  2、掌握适合纹样规律,并能自如运用进行创作。

  3、利用各种材料,巧妙构思,掌握拼贴和初步的浮雕技法。

  五、措施:

  1、加强造型能力的培养,对简单的自然物进行写生,并指导正确的观察方法,以确定如何对事物进行造型处理。

  2、面向全体学生,拉近个别超常学生与后进学生的距离,加强对后进学生美术上的培养。

  3、适当渗入“色彩原理”的理论性知识,以加强他们分析观察事物的颜色变化能力。

  4、加强对工艺上的技巧能力培养。

美术教学设计9

  教学对象分析:

  1、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材料和工具的运用已有一定的掌握;

  2、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好动,爱表现自己,能稚拙地通过作品表现自己的想法;

  3、学生对动画片比较熟悉,对其中的角色有自己的喜好,可用美术的方法表现自己的感觉。

  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鱼的美,理解鱼的外形和颜色,表现各种各样的鱼。

  2、教学难点:了解鱼的外形和颜色,拓展学生对鱼的表现能力,引导学生对美的追求。

  3、解决方法:运用谜语导入,图片欣赏了解鱼的外形和颜色,通过对不同的表现手法的鉴赏,掌握并运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手法表现各种各样的鱼。

  教学目标:

  1、(审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审美力;

  2、(双基)指导学生分析鱼的外形和颜色,引导学生大胆夸张表现各种各样的鱼,锻炼学生用线、用色表现或剪刻、捏制鱼。

  3、(思想)增长学生知识,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懂得珍惜自然,

  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学生友善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彩色纸、剪刀、胶水、笔等。

  2、教师准备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根据兴趣爱好分小组,并确立组长,统一小组意见。

  二、谜语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猜猜看好吗?

  多媒体显示谜语,教师说出谜语:

  身体像树叶,尾巴像折扇。没脚也没手,能在水中游。

  问:你们猜猜它是谁啊?(学生齐说:鱼)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和鱼交个朋友。(板书:第8课鱼儿游游)

  三、新授。

  1.多媒体显示海景动画。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海底的景色多美丽啊!还有许许多多既漂亮又可爱的小鱼儿在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瞧!那边还有一条小鱼儿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教师扮演小鱼儿的角色:嗨!大家好!我是海底小导游!欢迎到我们家来做客,认识一下我们的家族成员吧!你们可要看清楚了哦:我们每一条都是不一样的,你喜欢和我们中的谁交朋友呢?并说说喜欢我们的理由。

  2.多媒体显示多张鱼的图片,学生欣赏的同时说说喜欢哪条鱼,并说说理由,最好能说出鱼的特点。

  3.考考你。

  师:看完这些图片,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指答)

  师:现在小鱼儿还有几个问题想考考你们呢!

  (1)多媒体显示“考考你”:

  聪明的小朋友:

  你知道我们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指答

  多媒体显示:

  鱼=鱼身+鱼鳍+鱼嘴+鱼眼+鱼鳞

  (2)多媒体显示“讨论一下”:

  你能用几种方法给我们增加新的朋友?

  ①指答

  ②多媒体显示:剪纸、绘画、叶贴画、布贴画

  ③师生分别欣赏剪纸、绘画、叶贴画、布贴画作品。

  4.比一比。

  (1)师:下面我们要进行一次比赛。

  多媒体显示“比一比”:哪一小组能给我们创造最漂亮的成员?

  (2)问:哪一小组觉得自己能为鱼儿们创造出最漂亮的成员?

  (3)教师讲解作业要求。

  (4)学生进行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四、作品评比。

  教师将学生完成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互相评奖,并将手中的小红旗插入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中,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

  五、课后拓展。

  多媒体显示“小小观察家”:

  平时多注意观察,我们看看鱼儿是顺水游动的还是逆水游动的?

  六、轻松舞蹈。

  教师播放欢快的儿童歌曲,学生随着音乐学鱼儿游动的样子。

美术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的交际能力。

  [智育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感受美术记者工作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素质发展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进行采访活动并制作采访结果。

  [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进行采访活动并制作采访结果。

  教学准备

  组织学生进行采访活动并制作采访结果。

  学生活动设计

  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带上相机、画笔,小记者们上路吧!

  二、 组织采访活动:

  1、 师强调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文明、团结。

  2、 各组按原计划进行采访活动。

  三、 指导学生整理采访结果:

  1、 用文字形式表达。

  2、 照片(待冲洗)。

  3、 用绘画或综合方法。

  四、 引导欣赏报纸,简要指导编辑报纸。

  五、 展示采访结果,引导学生互相观摩交流做小记者的感受。

  六、 汇总编辑成一张大报纸。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可从广泛地收集、交流学生喜欢的新闻报道入手。课前布置学生在报刊杂志上收集自己关注的新闻报道,在课堂的分享交流中,引发学生对新闻报道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提倡学生用自己敏锐的眼光,结合美术的语言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的尝试。本课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参与体验为基础,因此教学应建立在体验感知的基础上,营造一个学生能全面参与体验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

美术教学设计11

  活动背景

  我园地处国家旅游度假区――马山,这里有着丰富的创意美术资源。秋天里,孩子们挖掘和收集了许多农作物和自然材料。农作物形态各异、纹理清晰,它们天然的造型给了孩子们无尽的想像和创作空间。在《可爱的动物》这一主题中。我们抓住孩子最熟悉的家庭关系,生成了《动物的一家》专题。前期,孩子们展开了动物家庭的调查活动,进行了亲子动物创意形象的设计比赛,并开展了《动物全家福》的综合活动。利用班级现有的自然材料,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农作物的外形特征大胆想像,自主选择自然材料进行动物造型设计。

  2.在想像创作过程中尝试固定的方法,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动物一家子》的作品组合。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①师幼共同收集形态各异的较大个的农作物若干组(山芋、芋头、南瓜、萝卜、茄子等),自然辅助材料若干(松果、橡果、小辣椒、黄豆、狗尾巴草、稻穗等);幼儿认识和接触过造型辅助材料。

  ②幼儿事先开展过动物全家福活动。举办过班级亲子动物创意造型设计比赛。

  2.环境准备

  ①操作台:每张台上摆放大托盘,内放稻草段衬底的同一组的农作物。

  ②材料架:上面分类摆放自然辅助材料。

  ③工具架:摆放有橡皮泥、牙签、大头针、剪刀、双面胶、透明胶等。

  活动过程

  1.“动物家庭”遐想

  ①带幼儿走进大厅,围桌观察:这些是什么?看看它们有大有小。亲亲密密靠在一起,多像一家人啊。我们班级里做的动物都是一个一个的.多孤单呀,今天我们来用这些农作物做成动物的一家子,好不好?

  ②动物联想:看看这些山芋、芋头、南瓜,它们像什么动物呢?为什么?

  ③拿起一盒南瓜:猜猜看,它们中间谁会是爸爸,谁是妈妈,为什么?那我们可以怎么来打扮它们,让它们更像呢?

  教学建议:有了班级前期的经验铺垫,可以从农作物的外形上进行动物的遐想,为合理造型打下基础。

  2.自然材料装饰设想

  ①老师这边有很多的自然材料,看看打扮动物的一家需要用什么材料呢?取出几筐让幼儿认识:它是什么样的,可以做动物的'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其特征,如辣椒红红的、弯弯的,像嘴巴;橡果圆圆的,壳毛毛的,像眼睛等。

  ②我们怎么把它固定在南瓜、山芋上呢?结合幼儿的提议,介绍准备的材料和一些组合方法。

  教学建议:巩固认识自然材料的特征,为合理造型打下感知基础;装饰设想时给孩子充分交流的时间,尊重孩子的想法,并提供一些提升性建议。

  3.领会操作要求

  ①找两三个好朋友围到喜欢的农作物桌旁,一起做一组“动物的一家子”,先看看哪个可以做爸爸,哪个可以做妈妈和宝宝,再商量哪个小朋友做“动物一家子”里的哪个角色。想想需要用什么材料打扮,然后去材料架上取材料。

  ②想想、试试怎样让自然材料固定在农作物上不掉下来。

  教学建议:交代要求时语速稍慢一些,让幼儿听得清楚。

  4.创意造型

  幼儿选择自然辅助材料对农作物进行造型分工,发挥创意,尝试固定。

  教学建议:了解同组幼儿的分工情况,提醒幼儿先观察想像后再取材料;观察幼儿探索固定的过程,鼓励幼儿多尝试,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帮助幼儿丰富造型形象,如怎样做更像妈妈,这是老鼠的胡子吗,等等。

  5.创意交流

  ①提醒幼儿把“动物一家子”平稳地摆放在托盘中,摆出“动物一家子的造型,幼儿围外圈坐下。

  ②带幼儿围着操作台走一圈,让我们来猜猜这是什么动物的一家子是老鼠先生的一家吗,哪些小朋友做的,快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③教师提示特别好的创意和方法,如,你们的想法真特别,用狗尾巳草做了小狗的尾巴;你们是用橡皮泥固定的,真有办法;我看到佳佳和伟伟相互帮助,一起试着用大头针把辣椒固定在南瓜上做角,等等。

  ④活动结束:这下,我们班级里能动物不孤单了。它们都有自己的家庭了。我们赶紧把这些“动物一家子”蒂回班级吧。

  教学建议:走一圈,让幼儿能够看清每一件作品:讲评可采用多样的方式,介绍、猜测、学动作等,提升孩子创意、技能、合作等方面的经验。

美术教学设计12

  活动目标

  1、欣赏年画鲜艳的色彩和饱满的构图。

  2、初步理解年画所表达的含义。

  3、能用语言和体态表现自己的感受,体验年画欢乐祥和的气氛和人们的美好愿望。

  活动准备

  1、各种年画图片,如“年年有余、门神”等。

  2、《金蛇狂舞》和《二泉映月》二段音乐片段

  活动过程

  1、谈话。

  师:过年了,人们喜欢在门上贴什么?

  2、欣赏年画。

  (1)欣赏“年年有余”“门神”等年画,分析画中的内容、构图与选用的色彩。

  (2)教师:画中画有什么?为什么要画这些?年画中的人物表达什么意思?

  3、围绕年画的内容、色彩讨论。

  (1)师:年画一般选用什么颜色?为什么?为什么要画这些内容?

  (2)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年画的.理解。

  (3)师:你还见过其他的年画吗?你看年画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4、表现作品。

  (1)欣赏《金蛇狂舞》和《二泉映月》二段音乐片段。

  教师:你觉得哪一段音乐与年画相配?

  (2)表现作品。

  (3)师:选一幅你最喜欢的年画,用动作模仿年画内容,可以自己也可以与同伴一起合作表现。(在《金蛇狂舞》背景下进行)

  小结:年画是过年时人们为了增加喜庆的气氛和祈愿来年如意吉祥而张贴的画。画中内容藏着人物祈愿的话,如年年有余、五福临门等。因为红色是吉祥的颜色,所以年画很多都选用了红色。

  活动延伸

  幼儿自己创作一幅年画。

美术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庙会活动千变万化,趣味无限,既有传统的文化韵味,又有新时代的科技力量。利用线描这种美术形式,不到能让幼儿感受到庙会带来的无线乐趣,而且能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小小的人物在纸上栩栩如生,给幼儿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本次活动引导幼儿自由想象, 大胆尝试,运用线描画的形式进行美术创作,让每个幼儿的所见所闻都得以表达,让孩子的每个创作都得到尊重,体验庙会活动的生动形象。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庙会的历史、形式特点,发现和记忆庙会场面中人物的下同动态变化。

  2.在感受中发现人物与场景的密切关系通过观察后所和探究活动。

  3 感受民俗艺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幼儿热爱民间传统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庙会图片、油画棒,纸。

  2.经验准备:提前去了解庙会的`场景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1.出示庙会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庙会图片并提问:这是什么地方?都有谁去过?好玩吗? 教师小结图片内容,引起幼儿兴趣

  2.师幼共同交流回忆庙会的热闹场面。

  (1)教师提问:庙会里都有什么?你都去逛了哪些地方?庙会里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最深刻?想-想庙会场景中有哪些特色活动,能突出欢乐喜庆的气氛?

  (2) 这么热闹喜庆的庙会里都有谁参与啊?从哪里看出来的? 他们都在干什么?

  (3)人们逛庙会时心情怎样?从哪看出来?

  教师小结:庙会里的人非常多,有的去逛菩提寺,有的去看戏, 还有的去吃各种各样的小吃,非常热闹喜庆。

  3.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师:这么热闹的场面,小朋友选择一个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我们用

  笔把它记录下来,看看哪个小朋友能画出庙会的热闹非凡。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的画面丰富程度,引导幼儿回忆描绘的场景,对人物表情进行细致刻画

  4.作品展示,幼儿分享经验。

  幼儿相互讲解自己画的画,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并进行张贴。

美术教学设计14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和高度成就的玉器、青铜器和漆器,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

  从工艺美术的种类来讲,教学重点应该放在青铜器方面,因为他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的又一个最灿烂的篇章。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专业名词的理解和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除陶器工艺外,成就最突出、且最富民族特色的就是玉器、青铜器和漆器工艺。它们各有特色,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

  讲授新课

  一、玉器

  玉器在中国光辉的历史文化中,是一颗灿烂的明星,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我国的玉器自公元前五千年左右河姆渡文化出现始,一直不间断地绵延发展了七千余年。玉器在中国的历史上流传之所以久远,除因玉材丰富、质地优良、品种繁多、制作技术先进、造型美观外,最主要的是由于玉在中国一直被奉若神明,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象征,象玉如意就是一件典型的工艺品,还有头饰、玉坠、玉手镯等等,深得人们的钟爱,使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发挥其它工艺美术品所不能取代的作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玉,石之美有五德者",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对玉的特征和内涵的典型概括。象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其实就是一个玉的传说,贾宝玉的前身就是一块玉石,而林黛玉是玉石下的一棵仙草,而贾宝玉转世为人时口里还含着一块玉。

  我国的玉器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初期,当时我国先民们就以石头作为生活、生产工具的材料,在选择、打制、琢磨石器的劳动过程中,逐步认识了比石材美丽的彩石,这些比较美观的被用作装饰品,到后来人们知道了打磨、穿孔、镂雕等加工手段,玉器的使用就更加广泛了。所以起初的玉,其实就是指美丽、有光泽、有花纹的石头。新石器时代后期,癫糯邮中分离出来成为工艺品I讨苁贝,作为玉器,有用于祭祀和礼仪"礼玉",有用于服装佩饰的"佩玉"或称"饰玉"。周代更以"佩玉为尚",人们将玉当作修身的标准和衡量个人品德的尺度,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这种观念一直流传几千年。甚至在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玉器还是非常流行,可能许多同学就有。

  商周玉器的美表现在材质、色彩、造型、串缀组合方面,琢玉的技术很高。这是我国玉器的成长期,玉器艺术有象征性和装饰性的特点,我国玉器由原始社会彩石玉器进入了真玉为主的时期。春秋战国时向华丽、琢雕、镂空方面发展,到了汉代由于出产玉石的西域通道畅通,玉料来源增多,玉品的琢制与使用更为普遍。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玉器发展的`强盛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这时期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玉器工艺的发展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许多玉器近似石雕风格,制作非常精致。人物、动物形玉器,重在揭示对象的精神世界,对其形体采取夸张手法以突出关键部位,使用较密集的阴线装饰细部,类似绘画上的铁线描,注重起伏,使玉器浑厚自然,气韵生动。在这基础上,宋、辽、金玉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从琢磨技艺上着重与现实主义方面相适应,镂雕技艺更加高超,把绘画用于玉器雕刻之中,富于一种浓厚的生活气息。这时期的玉器已达到?"形神兼备",真实自然。元、明、清时期,这时期的玉器艺术是鼎盛时期,制玉业高度发展,已形成了几个生产地。其中最重要的产地是苏州专诸巷,这里名工荟萃,技艺精绝,对当时的玉器艺术的提高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时期制玉业众多,规模之大、产量也都是空前的,所用的玉质较好,品种繁多。在玉器中描写山水、花卉、人物等题材,追求神韵与笔墨情趣,把制玉的技艺提高到了新水平。

  玉器的设计创作方法,是因材施艺,剜(wan)脏去绺(liu)(是玉器加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专业用语,"脏"是指玉器中的杂色,不能背利用的颜色,这些颜色对造型有坏的影响,所以要除掉,所谓美玉无暇,不仅是玉石中没有杂质,而且无脏色,绺原来是指线、头发、胡须等细丝状东西顺聚在一起,这里也是指杂质),要"俏色"、"巧色"。给同学们出个问题,看看大家设计水平怎样。有五快通体白色的玉石,上面有一些红点和黑点,经过精心的设计,制成了五只生动活波的鹅,这玉石上的红色和黑色怎么办?假如其中一块玉石只有一个黑点怎么办?(也是指玉器加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专业用语,科学的利用玉石的本来颜色,红色成为鹅头上红色的斑点,黑色就成为乌溜溜的眼珠。但是其中有块玉石只有一个黑点,于是就设计成鹅的头向下歪,做成正在争事物吃的状态,只看到一颗眼睛,这样就巧妙的解决了所有问题,科学地利用材质、色泽,尽其玉材美的光泽。)

  欣赏作品《玉人》是商代妇好墓出土的一件玉器,妇好是商代的第23代王的配偶,这是目前唯一和甲骨文印证能确定年代的王室墓地,在河南安阳西北约100米处。出土了一千多件配葬品,其中玉器就约有300件,书上选择的这件跪坐的玉人形象,刻画最为传神。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大概是平民还是贵族的形象?为什么?上节课我们学过欣赏工艺美术的五个方面,现在我们就来复习一下,造型(圆雕,双手抚膝,长脸尖颌,细长眉,塌鼻突嘴,两眼看前方,头发盘在头顶,还戴有卷形的帽子,腰束宽带,腰左侧插着武器)纹饰(衣服)色彩(黄褐色)材质、技艺(雕琢精细,生动逼真)请同学们根据这五个方面分析一下。

  《玉佩垂饰》是周代的作品,为佩玉,镂雕得玲珑剔透,两只虎形态各异,虎踏一跪人,三个大小不同的玉体配合恰当,玉体只刻出几条简练的纹线,概括地表现出虎的骨路的主要关节及毛路,而纹线弯曲呈"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给人一种刚柔相济的力感,充分显示玉材本身的质地美,这是工艺美术设计遵循的法则之一。

  我国玉器工艺美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数以万计的玉器中,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玉器的发展历程,也表现了我国民族特色艺术的辉煌成就。

  青铜器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民间流传的"夏铸九鼎"的历史故事,说明中国青铜器的铸造在夏代已经开始了。商代和周代,是它的鼎盛时期,秦、汉两代还有所发展。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它包括礼器、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工具、度量衡器等。青铜是铜和锡或铅的合金,我们常见的黄(红)铜熔点很高,但是硬度却很低,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在黄铜中加入锡或铅,不仅可以降低熔点,而且可以增加硬度。同时,融化的青铜在冷却凝固时略有涨大,填充性比较好,气孔少,因此得到了广泛得运用,当然这是在铁器出现以前。而这个历史阶段也被考古学家称为"青铜时代"。

  中国青铜器以品种繁多、制作精美著称于世。这首先是由于中国是文明古国,青铜器的产生很早,源远流长,匠师们在几千年过程中积累了精湛的技艺,形成了独特的传统,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工艺、形制、纹饰都有自己的风格,在世界美术史上都是独树一帜。同时,中国自古以来是多民族的国家,在祖国辽阔大地上生息繁衍的各国古代民族,对青铜器美术各有创造,这又为中国青铜器带来丰富的多样性。

  接下去我们就边欣赏作品,一边来了解我国得青铜器工艺。我国得青铜器发展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商代、西周、春秋和秦汉时期,最兴盛得是在商代和西周,由学生对比代表作品,得出特点,并讲出形成这种特征的原因?教师作总结。

  商代

  1、青铜器是奴隶主地位的体现,称为"礼器"如"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

  2、商代尊神重鬼,崇拜祖先。厚重华丽、充满神秘和威慑的色彩《司母戊大方鼎》饕餮《虎食人卣》(you)夔纹龙纹牛纹鳞纹

  西周中期神秘色彩逐渐淡化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盂鼎》饕餮

  春秋奴隶制的衰落,失去礼器的作用,青铜器演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具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莲鹤方壶》龙纹,凤纹,蟠螭纹《十五连盏树形灯》

  秦汉铁器和漆器的广泛运用,从总体上来看,青铜器失去原来的光辉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器发展,他们往往以实用和美观的高度统一引人注目《虎牛形祭案》《长信宫灯》

  商代:代表作品有《司母戊方鼎》和战国曾侯乙墓整套编钟。《司母戊方鼎》,是炊煮器,也是当时最重要的礼器,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鼎是古代常见的炊器,主要是煮或盛鱼肉用。他的形状大部分是圆形或,三足,两耳,也有四足的方鼎,象司母戊方鼎。器形庄严厚重,耳部外侧的浮雕是两只相对的猛虎,张大着口,衔着一个人头,充满神秘的色彩,体现了商代奴隶主贵族的无上权威。《虎食人卣》,不论其造型和纹饰如何不同,也都具有上述的特色。是一种盛酒器,是商代后期著名的青铜器。造型呈老虎坐形,竖耳瞪眼,张着大口,老虎的牙齿露出来,两爪抓一个人,坐食状,十分恐怖。器定有盖子,上有立兽,提梁饰夔纹,两端有兽头,老虎的前爪上饰龙纹,背部饰牛纹,尾巴饰鳞纹。整个文饰极其精致,可惜此器流散在外。

  西周:《盂鼎》西周早期的作品。造型雄伟凝重,文饰简朴。主要采取饕餮纹。

  春秋:《莲鹤方壶》、战国时期的《十五连盏树形铜灯》就是这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前者是一种盛酒器,器形高大(高117厘米),壮丽精美,顶盖上立一展翅欲飞的鹤,它那要向远方飞翔的神态,与商、周以来青铜器的庄重、威严的风格截然不同。承托壶身的兽和壶体上的所有向上援攀的龙兽,相互印和,给人一种轻盈,移动的感觉。壶盖上的双重莲花瓣形的装饰,向四周翻仰,有力的烘托出中心一只展翅欲翔的仙鹤。仙鹤形象生动真实,在早期的青铜器中是非常罕见的,被学术界认为是春秋时期时代的象征。《十五连盏树形铜灯》构思巧妙,灯形象一棵树,树枝上有十五个灯座,树上群猴戏耍,鸟鸣相应,树下有两个赤膊在抛食物戏猴子,极富生活情趣。整个灯具结构灵活,移动时可以拆为八节,融实用与审美为一体。

  秦、汉时期:《长信宫灯》、《虎牛形祭案》等青铜器,便是这时期著名的优秀作品。《长信宫灯》作宫女跪坐持灯状,通体鎏金,各部分铸成后合成,灯盘可转动,灯罩能启合,以便调节灯光照射的方向和照度的大小。宫女的右臂和躯体中空,烟气通过右臂进入体内,烟灰贮留体中,可保持室内清洁。此灯设计灵巧,结构合理,宫女造型生动,是实用与美观高度统一的工艺美术品。《虎牛形祭案》是云南省古代滇国墓葬出土的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的用于祭祀的青铜器。案作牛形,背有沿,形成盘状,便于安放祭品。为保持器物的稳定性,牛尾处设计了一只咬住牛尾的小虎。牛的腹下横一头小牛,别有一番生活情趣。牛与虎都是滇民族青铜文化中常见的母题,故此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突出成就,是丰富多样的造型和纹饰,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接下去我们按照《青铜器纹饰图》对照上面欣赏过的作品,看看他们都用了哪些纹饰?

  漆器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聪颖、富有创造性的民族。在我们祖先多种多样的发明创造中,采用天然漆树的汁液用来作日用品的粘合剂、增固剂,并进而加工炼制,掺调色料,使之光彩夺目,绚丽生辉,再用此做成形态各异,用途广阔,花色繁多的工艺品和美术品。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这是一项对人类有重大贡献,可夸耀于世界的杰出成就。

  我国发现最早的漆器,是距今约七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第三文化层中出土的一件腹部瓜棱形的木碗。木碗的外部有朱色涂料的生漆,造型美观,色彩鲜艳。到商、周、春秋时期,镶嵌、螺钿、彩绘漆器已达到了高度水平。许多出土的棺木漆皮尚好,并有许多彩漆雕花木板,可以代表商代漆器最高成就的当推河北台西村出土的漆器。这些漆器技艺复杂,制作考究,装饰华美。到战国、秦汉时期,是漆器繁盛时期,战国漆器产量之多,品种之优,制作之精,分布之广,都远远超过了前代。漆器改进了质量,具备无异味、抗酸耐腐等特点,作为观赏品,漆器加油彩,五光十色,花纹绚丽。较为著名的《虎座鸟鼓架》是漆、雕、绘三者结合得非常精美的工艺品,是当时许多墓中出土漆器的代表作。湖北江陵楚墓出土的由蛇蛙鸟兽盘结而成的《彩绘透雕小座屏》,漆、雕、绘三者有机结合,周身黑漆为地,并以朱红,灰绿,金银等色进行彩绘,造型生动,工艺精湛。用了透雕的手法,共雕了四十九个动物形象,大蛇二十、小蛇十五、青蛙两、鹿、凤凰、仙鹤各四,造型优美,生动,相互结合自然,体现了高度的水平。

  而秦汉时期漆器也有惊人的成就。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数量大,品种多,众多的器形说明漆器已在生活各方面广泛使用。这些漆器造型精巧,其中有内装七只耳杯的《漆盒》,套合严密,充分利用了盒体内的有效空间,是实用与美观相统一的范例。但东汉之后漆工业有微衰的现象。漆器质量有所下降,主要是瓷器的兴起,迅速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可是漆器艺术还是在发展。

  到唐宋元时期,雕漆登上了历史的顶峰。明清漆器主要特点是将多种漆法结合在一起,富于变化,绚丽多姿,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出现了描金、描漆、堆漆、雕填、犀皮、百宝嵌等漆法,制作出相当数量的器物传世,使传统漆工艺出现了丰富多彩、美不胜收的成就。

  作品欣赏:

  现存的明代牡丹纹剔红盖碗,是元、明两代漆器工艺流行?"剔红"的代表作。这是一种在层层堆起的平面漆胎上剔刻出所需要的纹样的漆器工艺,由于这种技法大多用于鲜明的红漆,故称"剔红",又称"雕漆"。

  清代乾隆年间的三凤牡丹纹朱漆描金碗,运用了"彩金象"、"搜金"等多种漆工艺,使器物显得更加华贵,反映了清代漆器工艺的高度水平。

  小结:纵观七千年的漫长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古代漆工艺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规律,并在技法上竟有重要的突破,把制漆工艺传播到全世界。

美术教学设计15

  活动目标

  (一)指导幼儿初步学会安排主题画面。

  (二)体验作品及创作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油画棒、白纸、备用纸、教师示范用A3纸;小猪头饰一只。

  活动过程

  歌曲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画一种动物,这种动物藏在一首歌里,我们一起先来听一听,猜猜有哪个小动物藏在歌里。

  (歌词:小猪吃得饱饱,闭着眼睛睡觉,大耳朵在扇扇,小尾巴在摇摇,呼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小尾巴在摇。)

  (幼儿答对后,教师出示小猪头饰)哪个小朋友能边唱边表演这首歌呢?

  师幼示范绘画

  (示范画一)

  [师]这首歌里的小猪正在做什么事情呢?(睡觉)老师来给大家画一只正在睡觉的小猪,小猪的耳朵、嘴巴和脚看上去像什么图形呢?(耳朵大大的;嘴巴是三角形的;脚是椭圆形的.。)睡着时的小猪是怎样的呢?(眼睛闭着;身体趴着;有的小猪头朝这边,有的小猪头朝那边。)最后围上栅栏,小猪就有家了。

  (示范画二)

  [师]除了睡觉,小猪还会做些什么事情呢?(走路、散步)现在老师来画画正在散步的小猪。

  [师](教师边画边引导幼儿说说小猪身体的各种特征。)小朋友们想想看,小猪会在哪里散步呢?(在鹅卵石路上)鹅卵石怎么画呀?哪个小朋友来试试看?(幼儿一作画)

  [师]小猪散步的时候天气如何?(有太阳)画纸上还有很多空白的地方,你们觉得太阳应该画在什么位置比较好?谁来试试看?(幼儿二作画)

  [师]这时候,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咳,你好!”小猪回头一看:“哎呀,原来是好朋友也来散步了。”你们说说,小猪的好朋友可以画在什么位置才合适呢?(师根据幼儿回答示范作画。)

  小结:画面上有两只小猪,它们的个子都差不多,既不特别大,也不那么小,它们没有站在画纸的最上面或者最下面,也没有躲在画纸的哪一个角落里,画纸上空白的地方也不多,整个画面看上去感觉就比较舒服。

  [师](启发幼儿讨论)如果小猪在草地上散步,画面上还可以画些什么?(小草、花朵)小朋友们还可以想想看,小猪和好朋友之间还可能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你能把它们画出来吗?(幼儿互相交流)

  幼儿作画

  活动延伸:布置幼儿绘画作品的展示活动。

【美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美术教学设计05-16

设计美术教学反思05-08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05-08

美术教学设计教案07-17

美术插花教学设计07-12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03-28

小学美术优秀教学设计04-09

美术教学设计15篇12-17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2-15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5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