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教学设计1
1、本节内容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为以后学生学习空间内容打下基础,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本节的核心内容是通过观察小药箱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这一节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空间图形的铺垫,也是为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1、由于本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所有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实物的'观察,通过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
2、学生对空间图形知识还不熟悉,在教学过程中要慢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体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学生在学习本节的过程中。由于以前没有接触过立体图形,字拼搭两个简单物体的组合活动时会觉得困难,使学生不能进一步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小药箱的活动,使学生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得形状。
数学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巩固手口一致数3以内的数。
2、培养按数量归类的能力。
3、通过游戏,提高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有1、2、3个斑点的瓢虫图片若干;分别粘有1、2、3个圆点的树叶3片;小纸虫若干;儿歌录音:小瓢虫。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
二、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数3以内的数。
通过数瓢虫身上的斑点及瓢虫数,巩固数数1、2、3。
三、通过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归类的能力。
1、游戏小瓢虫抓害虫。
通过照顾小瓢虫,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
2、送瓢虫宝宝回家,按数量进行分类
(1)让幼儿把不同数量斑点的瓢虫宝宝放到对应圆点的树叶上。
(2)集体验证。
活动延伸:
1、提供有更多斑点的瓢虫,供幼儿练习数数。
2、给瓢虫身上的斑点涂色。
数学教学设计3
一、教学内容:
2、3的乘法口诀,例
1、例2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三第1—3题。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看PPT的过程中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含义,了解乘法口诀的结构;
2、初步熟记
2、3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计算有关的乘法;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熟记
2、3的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计算有关的乘法算式。
四、教学难点:
乘法口诀的结构,相邻口诀之间的.联系。
五、教具:
PPT、三角形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4个2相加()5个4相加()2个7相加()3个4相加()
2、填空。(让学生读题目填空)。
9×3表示()个()相加,加法算式是:9+9+9,“9”表示()“3”表示()
(二)探索新知
1、导语;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是通过加法求出和得到的,也可以用乘法口诀就能很快地算出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3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2、学习2的乘法口诀。
(1)直观演示,师生摆苹果,教师在PPT摆一盘二个苹果,学生也照样子在桌上摆,边摆边讨论边板书。
(2)问:摆了几个苹果?根据回答板书“2”。摆了几个2个?板书“1个2”。根据乘法的意义,1个2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板书:“2×1=2”。那“2×1=2”表示1个2得数是2,我们可以用一句乘法口诀表示“一二得二”,板书“一二得二”。
(3)接着再摆二个苹果,让学习列加法算式“2+2=4”,再引导学生写乘法算式“2×2”。想“2×2”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思考“2×2”表示2个2相加,“2×2”得多少呢?根据乘法算式的积就是相同加数的和,所以“2×2=4”,可以用一句口诀表示,引导学生总结出口诀“二二得四”并板书。
(4)引导学生明白口诀“二二得四”表示2个2得4。
3、学习3的乘法口诀。
(1)师生操作:用一束气球摆一摆。讨论一束气球有几个?“3个”。是几个3?(1个3),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3×1”,等于几呢?“3×1=3”,能用一句口诀表示吗?板书“一三得三”。
(2)再采用同样的方法得出:2个3 3+3=6 3×2=6二三得六3个3 3+3+3=9 3×3=9三三得九
(3)引导学生总结:学习
2、3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4、学习1的乘法口诀。
引导学生由1个2是2,1个3是3,得出1个1是1,口诀“一一得一”。
(三)巩固练习
1、第11页“做一做”1、2题。
2、我会背。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3的乘法口诀),要想乘法算得又对又快,必须熟记乘法口诀。
(五)作业:
练习三第2、3题。
七、板书设计:
2、3的乘法口诀
1个1 1 1 ×1=1一一得一1个2 2 2×1=2一二得二2个2 2+2=4 2×2=4二二得四1个3 3 3×1=3一三得三2个3 3+3=6 3×2=6二三得六3个3 3+3+3=9 3×3=9三三得九
延伸阅读
数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 复习有关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结合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体会交通与数学的关系;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教材分析〗
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有趣的学习素材。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联系现实生活,解决生活中的交通数学问题的一节复习课。这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一个好的案例,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生活中处处是数学。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从一年级学生学习新教材伊始,一直把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作为重点,经过一、二年级的培养,学生不但具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且形成了意识。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根据复习课的特点,我为学生创设了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不再是学死的知识,而是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大多数步行上学,结合此实际情况,更便于孩子们自主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也便于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每天上学,几点从家出发,路有多远?
生1:我家离学校不远,十多分就到了。
生2:我家离学校也就是体育老师测验一百米那么近,一会儿就到了。
生3:我得乘车,等车加坐车得用20分。从车站到学校还要走10分,半个小时能到。
师:大家估计一下家离学校的距离,算一算你每天上学放学走多远。
生口算或笔算求出答案,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互相了解。
(评析教师能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入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
1. 师:同学们看图“小东上学去”,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谁能回答你的问题。
2. 生小组合作,提出并解决问题。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
(评析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大组汇报。(解决书上和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或学生们容易忽略的问题。)
生1:我提醒大家小东中午如果回家吃饭,就是4个650米。
生2:还可以理解为2个1300米。
师:小东家在六楼每上一层大约用12秒,1分时间内能从一层走到家吗?这道题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为什么?
生3:一楼不用上,他实际就上了5层楼。
生4:比如说我家住在2楼,实际就上了一层楼梯。
生5:我忽略了一楼不用上楼梯。
师小结: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想一想,再解答。跟同桌说一说你家住在几楼,你上了几层楼梯。
(评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要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认识,则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这一步的教学中,注意了让学生通过彼此间的思想碰撞与交流,互相补充、提醒。这种生教生的方法,更易让学生接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买车票
师:小叮当要乘火车旅游,你能帮他买票吗?你能知道些什么?(出示火车硬卧票价表)
(评析注意引导学生审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能从众多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第一行是火车走的里程数。
生2:第二行是火车票的价钱。
生3:走得越远,票的价钱就越贵。
数学教学设计5
一、设计思想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本块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对1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序数和基数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节课的目的是: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较好地体现数学学习是“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
1、《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内容的要求:
(1)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思考等实践活动中,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2、本课时是一个数学实践活动,目的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活动,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序数和基数。
3、本课时内容与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块内容紧密联系,但又有区别。本课时的数学乐园,是对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块内容的综合运用,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能够和实践相结合,学会用数学。
三、学情分析
本课时的活动,是在学生基本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和基数、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之后再来进行的,可以说在知识点上,基本没有什么难点。本课时的难点、重点在于: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经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要解决以上问题,教师只有对各种活动严密地组织,让学生乐与参加、喜欢思考。
四、教学目标
1.在“数学乐园”的一系列活动中,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和基数;巩固10的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2.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数据,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形成简单的统计观念。
五、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在经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采取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而且每一个游戏都是用故事的形式连接,让学生在课中,犹如置身与童话王国之中。
七、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信箱、纸框。
学具准备:空白卡片、彩色笔、乒乓球。
教学环境布置:把教室中的桌子全都搬到教室外面,让教室里有更多的空间让学生活动。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出要求。
先和同学们玩拍手游戏。
师:看大家玩的真高兴,想不想玩其它游戏?
生:想(高兴地)
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数学乐园里去玩一玩,不过在玩游戏时要有要求,一是我们要遵守游戏规则,二是大家在游戏中要学到数学知识,而且每个游戏要听完要求后再开始,大家能做到这些要求吗?(出示课题数学乐园)
生:能(大声地)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到乐园里做游戏。
【设计意图:游戏是一年级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活动。教师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把游戏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并且在游戏之前,老师已经向学生明确了在游戏过程中的纪律要求,这为课的有序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闯迷宫
1.激趣。
师:同学们,认识他们吗?(课件播放1~9九个数字娃娃的小动画)
数字娃娃今天特地邀请我们班同学到数学乐园参加游戏比赛。有没有兴趣?
生:有!!!
师:数字娃娃说,只要闯过他们摆的迷宫,大家就可以进数学乐园。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2.观察迷宫,明确规则。
师:数学娃娃摆了一个什么样的迷宫呢?
生:有1到9个数字,有两个出口。
师:按照什么顺序才能走出迷宫呢?谁知道?
学生发言(按照从1到9的顺序)。
师:指给大家看看吧。
(一个学生上台划出路线图,展示给学生。)
师:对。只有按照从1到9的顺序,才能走出迷宫见到数字娃娃。如果不按顺序,就会被困在迷宫里,也到不了数学乐园了。
【[设计意图:在游戏之前,让学生看清、看懂题意非常重要。这样学生才会顺着正确的思路走下去。】
3.独立闯迷宫,展示成果。
师:谁有不同方法路线走出迷宫?把它划在自己的课本上。看看自己最多能找出几条路。
(学生在自己课本上用笔划出路线,教师观察学生操作情况。)
师:走出迷宫的同学请举手。到这里来指给大家看看吧。
(学生到黑板上划一划,说一说。)
师:谁和他不一样?来。
(学生划出不同路线图。)
4.肯定方法的多样,闯出迷宫。
师:大家找到了这么多条路,都能顺利走出迷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按照从1到9的顺序。数字娃娃要带大家去数字乐园了。走吧。
【设计意图:在这个游戏中,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可供创作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走迷宫,满足要求的走法很多,这为学生自由选择提供了广泛的途径和方法。通过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巩固数的顺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亲自经历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三)说组成,得门票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从1数到9……到了。(课件出示“数学乐园”画面)进数学乐园还要有门票的。怎么办呢?
数学教学设计6
知识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能够根据比的意义或者比的基本性质来判定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中有《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课题)看到这一题目时,有的同学可能会想比例是什么?比例和比有关系吗?如果有关系,会是什么关系呢?有什么区别吗?等等。这节课,我们就展开研究!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课件出示“天安门广场升旗”图,同学们请看,这是在干什么?对,这是天安门广场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你知道这面国旗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吗?
(2)出示数据:看到这两个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周长,面积,长宽的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10/3(板书:比)
(3)你还记得哪些关于“比”的知识。(求出比值)
(4)同学请看,这是其它不同场合用到的`国旗,请分别算出它们长和宽的比值。(汇报.师板书)
(5)你有什么发现吗:(比值相同)这些国旗的大小相同吗?但比值相等,两个比也就相等,我可以用等式来表示:板书:5:10/3=2.4:1.6像这样两个比相等的式子,你还能写出几个吗?(汇报:板书)
(6)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哪位同学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这就是比例的意义,(板书:意义)
(7)说起比例,它必须是各两个条件,一个是……另一个是……
2.教学比例的判定
(1)课件出示: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比例的意义来判断一下下面这四组,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2)汇报:为什么20:5和1:4不能组成比例:要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
(3)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
板书:1:2=():()
师小结:像这样的比例能写完吗?只要比值是1/2就可以了。
(4)“比”和“比例”的区别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比例和比有什么区别。
3.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刚才,我们知道了,比例有4个项,我们把外边的两个叫做外项,把里面的两个叫做内项。
(2)谁来说一说(1:2=6:12)这个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3)现在把内项和外项分别相乘,看看会有什么发现?(汇报,板书:外项的积=内项的积)
(4)检验
(5)师总结: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基本性质。
(7)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是否成比例。
(8)师: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我们既可以用比例的意义,也可以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9)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判断)
12:6和10:51/2:1/3和6:4
1.5:3和15:0.32/5和12/30
汇报:
(10)师:五分之二和三十分之十二相等吗:(板书:2/5=12/30)它是一个比例吗?说出你的理由?(指出这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三.巩固练习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想一想,你填数的根据是什么?)
1.5:3=():4()/40=9/60
():4=9:()
四.课堂小结
数学教学设计7
(一)、教学内容教材分析
按照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学习水平,一年级上册教材具体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具体如下:
(1)数与代数领域。知识与技能:认识20以内的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连加、连减);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解决问题: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领域。知识与技能: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解决问题:简单几何体的分类。确定和描述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知识与技能:物体的简单分类。象形统计图。简易统计表。解决问题:对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用象形图或简易表格表示整理的结果。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4)实践与综合应用。有趣的拼搭(实践活动)。丰收的果园(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愉快的周末(综合应用本册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为了适应新时期对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对教学内容和教材编写作了精心的安排,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使教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教材把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分为十二个单元进行教学。其中“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三个单元的内容主要是数数、比较和分类;“数和运算”的内容分六个单元,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以及认识钟表;“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分两个单元,分别让学生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和简单的几何体;“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主要教学收集、整理简单的数据,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另外还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和知识的综合应用。
2、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教材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相应内容的策略与机智。教材还注意从学生身边选取一些有价值、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知识、生活经验来解决。
3、重视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本册教材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
4、提倡算法多样化,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教材在计算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自己探索的空间,通过自主探索突出算法多样化。例如,10以内的加、减计算,不再像过去那样先复习数的组
成,然后用数的组成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方法,而是联系实际问题的情境出现算式,让学生来探索、交流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联系生活经验算出结果,也可以从图画里数出结果,还可以用“分”或“合”的思想解释结果。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教材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出现多种算法,使学生在感受、体会不同算法的基础上,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里不强调学生采用同一种算法,也不要求学生几种算法都掌握。
教材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例如,在认数中,让学生理解所学数的意义,用涂色、画图或用学具来表示数,说出“比8小的数”、“比7大的数”,“说一说5离8近一些,还是离1近一些”,通过游戏让学生猜数,要求学生用认识的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等;在计算中,让学生“不计算”估计算式的结果,体会估计的方法及其合理性;让学生在探索问题时自己选择适当的方法,也有助于数感的培养。
除了上述特点之外,本册教材还具有落实思想品德教育、落实数学思想方法、重视数学实践活动和解决问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序扎实、图文并茂富有童趣等鲜明特点。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分析
小学阶段的第一堂数学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喜欢学习数学的情感。教材选择儿童乐园的一些场景,组成生动活泼、惹人喜爱的画面,吸引学生学习。主要教学活动是观察场景,了解里面有些什么;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并用画圆点的方式表示各种物体的数量。通过这些活动,初步感受“看”和“数”能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是学习数学的方法。同时,在活动中进行初步的常规教育。
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综合性场景图,里面有许多物体,各种物体的个数都不相同,分别为1~10个。第二部分是十幅小图及相应的点子图。每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是从综合场景里分离出来的。点子图表示物体的数量。
1、组织学生观察。
场景图里的内容很丰富,其中的各种物体及其数量和位置,都是精心设计和安排的。有些物体数量较少,有些物体数量较多;有些物体比较集中,有些物体比较分散;有些物体容易看到,个别物体有较隐蔽的部分。观察和交流是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活动。容易兴奋但不能持久是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的观察比较粗糙,往往看了一些物体就不再关注其他物体;在交流的时候不能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不善于倾听同伴的发言。因此,要组织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看到些什么,指指这些物体在哪里。带领学生经历“从整体到部分”“从粗略到细致”的观察过程,不但了解图的内容,而且学习观察的方法。要组织学生交流,相互倾听和相互补充,使观察的效果更好,还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学习常规。
2、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十幅小图都是从场景中分离出来的,一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便于计数和表示数量。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尚未进行认数教学,暂时不宜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二是几个物体画几个圆点,圆点与物体的个数相同,渗透对应思想;三是圆点能且只能表示各种物体数量方面的属性,不表示物体的其他属性。这种初步的抽象,对后面的认数十分重要。
前三幅小图,物体及圆点都已画好。可以通过“滑梯下为什么画一个圆点”“秋千下为什么画两个圆点”“圆点表示什么意思”等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圆点的作用。这样,在飞机、蝴蝶、鸟下面画表示个数的圆点就不会有困难了。至于根据已经画出的七个、八个、十个圆点,说出小图中的物体,只要在情境图里指一指有关的物体,数一数是这样的几个,不要求学生画这些物体。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数一数(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会按顺序数出1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从儿童乐园的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从今天起,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和研究很多有趣、有用的数学问题,小朋友们将在数学课上学到很多有用的本领。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到儿童乐园去玩一玩,好吗?不过,今天到儿童乐园玩,跟平时的玩可不一样,我们要用数学的方法去玩、去观察、去思考。(光盘出示儿童乐园主题图)
1.二、自主探索,体验领悟初步感知。
(1)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3)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2.看主题图数数。
(1)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如果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如有学生说:“有2个小朋友在荡秋千”,“有2个小朋友在骑木马”等等。
3.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三、巩固深化,寓教于乐
1.按顺序数数。
谈话:你能看着圆点图,按顺序从1数到10吗?同桌的小朋友先互相数一数。
反馈:指名数一数。
2.谈话:刚才我们数出了儿童乐园里事物的个数,并且用圆点图表示了这些事物的个数。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自己身边事物的个数吗?如第一小组有6位同学?
组织交流。
3.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1)提问: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哪些符号表示?
(2)讨论:我们就先用点子来表示。有1个滑梯就用1个点子表示。(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出示点子图)
(3)探索: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子来表示?8个点子呢?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自己在书上画好)10个点子表示什么?
四、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数,你们学得开心吗?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数学教学设计8
活动内容
旅游中出发、租房、游览、吃饭的数学。
活动目标
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
几张火车票,实物投影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在节假日,家长都带你外出旅游吗?你去过哪些旅游景点,看什么好玩的,给同学介绍一下,让我们一同分享快乐。
引入课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你们在旅游中遇到数学问题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旅游中的数学(板书)。
二、组织活动
1、打开课文,看一看课文中列举了哪些旅游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出发的时间计算,租房的人员安排,租车的.方案,还有吃饭的费用计算等等。
2、解决问题。
(1)审题,明确课文情境中的问题。
(2)独立思考,探索策略,独立解决问题。
(3)小组交流,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让他们经历解决问题的全程。
(4)全班交流。
明确几个问题:
1)从21:30到第二天7:00经过了几时?
策略:先计算21:30到第二天6:30经过了几时?(经过了9时)再加上半个小时(6:30-7:00)。
一共需要9时30分。注意:千万不要写成经过了9:30。
2)“怎么租房最合算?”
如果所租的房子都住满人,没有空位,就是最合算的方案。
4人间数
3人间数
可住人数
钱数/元
方案一
4
16
80×4=320
方案二
3
1
15
80×3+66=306
方案三
2
2
14
80×2+66×2=292
方案四
1
3
13
80+66×3=278
方案五
5
15
66×5=330
3)“怎样租车最省钱?”
租车的问题与“租房”问题类似。即最省钱的方案是:如果所租的车座位不可能刚好坐满,空位子也必须越少越好。
18坐车数
16坐车数
可坐人数
空位数
钱数/元
方案一
4
72
14
16×4=640
方案二
3
1
66
8
160×3+120=600
方案三
2
2
60
2
160×2+120×2=560
方案四
1
4
66
8
160+120×4=640
方案五
5
60
2
120×5=600
3、小结。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教师补充强调:1)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
2)旅游中除了学会计算,节省费用,还要注意安全、卫生、健康、文明等等。
三、设计旅游计划
课文第40页的“实践活动:设计旅游计划。”
1、认真审视课文要求。
2、讨论确定旅游景点。
3、学生设计旅游计划。
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每一位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各尽其职。
要留下充足的实践让学生去完成,不要急于进行全班性的评价,对课内还不能完成的可以延缓评价,鼓励他们课后去社会调查,(查资料、找书籍、上网等),获取一手资料,然后设计出最佳方案。老师安排机会进行“旅游计划”展示、比赛。
数学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感受符号运算的作用。
老师:请同学们观察并找出规律
学生独立完成
老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学具按要求亲自动手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老师,摆几个三角形呀?
老师:先摆一个,再摆两个、三个、四个。关注学生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鼓励每个同学尽可能独立思考,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关注学生在探索数量关系活动中的参与态度、思维水平和抽象能力:分析:
三角形个数12345
火柴棍根数357911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老师:每增加一个三角形,火柴棍根数增加多少?
学生:2根
老师:火柴棍根数是一组怎样的数?
生:连续奇数。
师:奇数可用整式2n+1(或2n-1)表示。
师:从多角度思考,也可以分析表格中火柴棍根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生:怎样找?
师:如3=2×1+1,5=2×2+1
生:哦,明白了
师:从而得排n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棍根数为什么?
生:2n+1
师:请同学们亲自拼一拼,想一想,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生:好
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态度,能否积极地从事数量关系的探索过程,不要以教师的演示代替学生的实际活动。
提出问题后,学生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在班组交流。
师:当n≤100时,n本笔记本所需钱数为多少?
生:2.3n元,
师:当n>100时,n本笔记本需要多少元?
生:2.2n元。
生:观察这两个整式,当n=100时,需花钱230元,而当n=101时,只需花钱2.2×101=222.2(元),出现多买比少买反而付钱少的情况,所以如果需要100本笔记本,应该购买101本能省钱。
师:请同学们继续探索,至少需要多少本时,可以按上面方式购买。
组织学生按四人小组,进行探究,鼓励每个学生尽可能独立思考,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师:请同学们再找几个方框试试,看自己的规律是否还成立
生:好
教学时,也可以先开放,让学生发现月历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再讨论浅色方框中数字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关系课本。让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再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整理这节课的内容。
数学教学设计10
活动目标:
1、学会以自身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上下。
2、掌握初步的观察方法,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述上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小老鼠若干并事先放在活动室的各个角落;猫妈妈头饰一个;找老鼠课件。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猫妈妈带着小猫学本领,律动进场
(二)观察图片找老鼠
1、观看ppT,找找老鼠躲在什么地方?
2、用正确的方位词表述老鼠的藏身之地,如:老鼠躲在上面(下面)
3、猫妈妈小结:小猫们真能干!把老鼠躲藏的位置正确的告诉了大家。
(三)游戏《小猫捉老鼠》
1、出示老鼠图片,请小猫在活动室内寻找老鼠,找到后告诉大家我在的上面(下面)找到了老鼠。
2、分享游戏成果,请能干的小猫说说捉老鼠的经过
(四)快乐分享《小猫吃水果》
1、ppT展示大冰箱,猜猜冰箱的上面一格(下面一格)放着什么?
2、说说自己想吃的水果放着那里?例如:我想吃冰箱上面(下面)的!说对者给予奖励。
数学教学设计11
活动目标:
1、知道生病时不怕打针和吃药。
2、认识数字1-5,并能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药瓶若干,任务单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讨论导入
1、说说生病了怎么办。
1、生病了怎么办
提问:你生病时有没有打过针呢?打针时你怕吗?
小结:打针是有一点点痛,但忍一忍病就会好了。
2、说说自己生病的时候
提问:生病的时候你吃过药吗?药是什么味道的?为什么要吃药?
小结:吃药能治病,让你的身体快快好起来,所以生病了就要去看病,不要怕吃药,要做个勇敢的孩子。
二、第一次买药
我们小朋友都是勇敢的孩子,生病了都能不怕打针吃药。可是,娃娃家的宝宝说:我生病了,可我怕吃药!那我们一起来做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帮宝宝去医院买药。
1、认识数字
提问:看看每个药瓶上都有数字宝宝,请你根据上面的`数字帮宝宝买药。
2、师生共同检验
小结:宝宝说谢谢爸爸妈妈帮我们买药。
三、第二次买药
宝宝说我们第二天吃的药没有了,请爸爸妈妈再帮忙到医院买些药。
1、请你根据医生开的单子帮宝宝领药。
2、请3名幼儿做医生,根据幼儿的任务单给相应的药,幼儿互相检查。
3、请你根据宝宝的要求,把药送给相应的宝宝吃。
小结:生病了,只有吃药才能更快的使病好起来。
数学教学设计12
通过学习研究新进展与有效教学实践的在线学习,我认识并学到了:1、专家知识在数量和组织方式、知识形态、提取速度等方面,具有自身的优越的特点,综合考虑了学生对学习心理,从心理学上,更准确的把握了学生的学习心理。2、迁移研究的新进展及迁移与学生学习的关系,让学生能更好、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教学。3、通过对学生对事物的了解和兴趣,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学生的努力,及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引导他们接受新知识、新事物。
通过参加培训,以网络为载体,打破地域局限,与全国的`同行、专家、教授进行研讨和交流,深深的意识到,我的有些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等有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像大城市具有良好的教育资源,他们可以用VDR或者带学生出游,感受大自然和数学的联系,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些事情,更贴切生活的教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平移与旋转的学习。
首先是介绍了图形的运动,通过介绍图形的运动,来引出运动的几个方面,一个是图形没有发生改变;一个是图形发生了改变。从而进一步引出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能逐步的打开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更容易的接受新的知识。
我想这就是一个新思维,新教学方法,从心理上,抓住学生的兴趣,逐步引导,来达到一种传输知识和开发兴趣的过程。
数学教学设计13
活动目标
1、能给物体按一种特征进行分类。
2、了解标记的的含义,对符号初步具有敏感性。
3、体验分类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小象公仔、货架图片、橙子、梨、红绿苹果、葡萄、西瓜、香蕉、草莓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手指游戏安抚幼儿情绪。
手指游戏:《小小手》
伸出你的手指,捏一捏;收起你的手指,握拳头;看见你的朋友,招招手;我们一起握握手。
小朋友们,上午好!小潘老师见到见到小朋友们真高兴,看!我的手指宝宝已经动起来啦,它想要给小朋友们表演一个节目,大家想不想看,那小眼睛就要看好老师咯:伸出你的手指,捏一捏;收起你的手指,握拳头;看见你的朋友,招招手;我们一起握握手。谁来跟我握握手呀?
好,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把你们的手指宝宝请出来和我一起跳个舞,跟着老师啊!(重复做)
二、能给物体按一种特征进行分类,并尝试说出同类物体的共同特征。
创设情境:小象开水果店
1、咚咚咚!(助教敲击门)小朋友们看一下谁来了!(出示公仔小象)我们一起来拍拍小手欢迎小象吧。
小朋友们好!我是小象笨笨,我今天来是想和小朋友们分享一个好消息,我的水果店过两天就要开张了!可是,我们的水果还没有摆上货架呢!我想请小朋友们帮个忙,帮我把我的水果放到货架上摆好,可以吗?谢谢小朋友们,你们真是热心善良的好孩子!(教师模仿小象的声音)
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什么水果吗?(拿着各种水果的图片问)
咦?拿是什么?小朋友们看看你们的椅子底下都有些什么?水果宝宝什么跑到大家的椅子下面去啦?那现在请小朋友们把椅子下面的水果放到这两个货架上(助教事先偷偷地在幼儿椅子底下放一个橙子或梨)(助教出示货架图片)
(待幼儿上来放好后)嗯?这样~这样~你们觉得这样子放好吗?是不是有点乱了?我们把这些水果都分类摆放好吧,在这边放的是橙子,在这边放的是梨。(教师一边说一边把橙子和梨的'标记贴在黑板左上角)所以,这个梨宝宝它跑丢了,我们把它送回到属于它的家里去吧?还有哪些水果宝宝也跑丢啦?老师请一位宝贝上来把水果宝宝正确的放在水果架。
2、我还有好多水果要请小朋友们帮忙放到货架上呢!(助教把红苹果、青苹果香蕉的图片趁小朋友们上去放水果时偷偷放在椅子底下)小朋友们再看一下这次又有哪些淘气的水果宝宝跑到了你们的椅子下面。它们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呀?好,这次小朋友们要听清楚我的要求来帮水果宝宝放好咯。请小朋友们在这一排货架上放红色的水果,在这一排货架上放绿色的水果,在这一排货架上放黄色的水果。(教师一边说一边在每一排货架旁边贴好标记)小朋友们认真看好货架旁边的标记,不要放错了哟。
谢谢小朋友们,小朋友们真能干!
3、还有呢还有呢!我还有水果呢!(助教再次把红苹果、绿苹果、西瓜、草莓的图片发下去)这次我想要小朋友们把红色的大水果放在这一排上,红色的小水果放在这一排上,绿色的大水果放在这一排上,绿色的小水果放在这一排上。(教师一边说一边贴标记)
现在请小朋友们开动小脑筋想一想,这些水果除了按照品种分类、颜色分类、大小分类还可以怎么分类呢?(出示苹果、梨、香蕉等水果图片)
谢谢小朋友们啦!小朋友们都太棒了!我要送给小朋友们一些好吃的水果。(助教把桃子的图片和葡萄的图片发到幼儿手上)
活动延伸
我们到外面玩游戏好不好?请桃子宝宝跟小潘老师出去,葡萄宝宝跟小陈老师出去。
数学教学设计14
20xx年12月18日,在我校举行了一次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我带着思考、带着教学中的困惑,有幸观摩了来自双坪九年制学校和汉阳中学优秀教师的讲课,这次交流会使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通过一天的观摩学习,几位老师的教学,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不同类型的课,有着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侧重点。但他们的教学方法却有一个巨大的共同点。那就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师只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可以说一节课的时间完全是属于学生的。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让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有所获。
谭继仁老师《比较CO和CO2的性质》一课给我太多太多的感触。他的那种幽默风趣,一流的教学口才,那自然踏实的教学风格、敏锐独到的入文视角、教学理念以及课堂教学中对教材的解读,对重难点的`突破,对课堂的掌控能力,仍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虽然说这节课用了一个五分钟小时,但我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让我无法脱离这优雅的教学氛围。
双平九年制学校老师的《功》的教学,更让我感动。那种有情有境的情境教学法让人称赞不已。听了这两节课后,我心中有了一个念头,我们也应该从这方面去引导、带动我们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只要有了兴趣,万事都能迎刃而解。教学课堂精彩,而更精彩的是这次活动的评课与交流,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为我理清了我今后的教学思路。我将汲取所需,使之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合理化,优化自己的业务素质。
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我们需要不断地去深研和探讨。我也深刻认识到,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蕴含的深刻道理。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无论是教学功底还是文化功底都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只有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数学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复习分数应用题
复习要求:
学生熟练地掌握分数三种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和解题规律,并能熟练地掌握。
复习步骤:
一、基本训练
1、下面的生句话中,哪个量为单位“1”,另一个量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
(1)实际用电量是计划的。
(计划用电量是单位“1”,实际用电量相当于计划用电量的)
(2)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
(第一次用量是单位“1”,第二次用量比第一次多的部分是第一次的`)
(3)一本书看了。(一本书的总页数为单位“1”,已经看的页数相当于这本书的。)
(4)一桶油,用了一部分后还剩下这桶油的。(一桶油为单位“1”,用去后剩下的油的。)
(5)一根木料,截去一段后又截去余下的。(一根木料第一次截去后余下部分为单位“1”,第二次又截去的木料相当于余下部分的)
2、说出线段图图意后再列式。
求150的是多少,算式是150×
求150的(1—)是多少,算式是150×(1—)
求一个数的是150,这个数是多少?算式是150÷
一个数的(1+)是150,这个数是多少?算式是150÷(1+)
二、复习分数应用题
1、解答下列三道题。
课本第118页总复习第3、4、5题的。
2、学生解答后教师提问:
(1)这三道题都是什么应用题?
(2)这三道题有什么不同?
(3)这三种应用题在应用题结构上有什么规律?在解题上有什么规律?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3、小结:
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要抓住题目中的问题部分进行判断,找出谁是另一个数,谁是一个数。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两种分数应用题都要先判断谁是单位“1”。再确定用乘法还是用除法解答,解答时还要注意题目中的数量与分率是否对应。
4、练习
(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自行车厂今年生产女式自行车7200辆
(2)相当于去年产量的,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3)比去年少生产,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4)去年产量是今年的,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5)比去年多生产,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6)去年比今年少生产,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7)去年比今年多生产,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提问:第3、5、6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为什么第3题右以直接乘,而5、6两题不能直接乘?
为什么第1、2、4题用除法计算?
为什么第1题可以直接除,而2、4两题不能直接除
小结:
这6道题都是求“去年生产多少辆自行车”,但由于各题中所给的数量和分率不一样,单位“1”对应情况也不一样,所以解题方法,列式也不一样,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要认真审题,根据具体题目,准确判断单位“1”,找准对应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式。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七3————8题。
【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设计02-07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07-13
【精选】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7-20
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12-06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7-02
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06-04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7-07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精选]07-09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经典)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