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的时间。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3、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从小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正确迅速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学策略与手段
谜语激趣导入、同学合作探究、闯关游戏
课前准备
钟面模型 、学生学具钟面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谜语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
师说谜语:我有一个好朋友, 滴答滴答不停走, 叫我学习和休息, 真是我的好帮手。
师:谁猜到了这是什么?
生:钟表(板书:钟表)
2、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钟表
钟表的兄弟姐妹可多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钟表。(课件展示各种类型的钟表)这些钟表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它。这节课我们就与钟表交朋友,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的组成
(课件出示钟面模型)同学们请看大屏,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
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生 :12 个数字。
师:哪些数字?
生:数字 1 —— 12 。
师:12在哪?6呢?3在哪?9呢?
生:钟面上有两根针,一根长,一根短。
师:这根又细又长的针是什么针?这根又短又粗的呢?
生:又细又长的是分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
师:同学们观察非常仔细,你们太了不起了,现在请你们在您们的钟面模具上指出分针和时针。
2.教学整时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时间吗?(生说:认识)看来同学们的生活经验还真不少。那大家平时看到的时针和分针是静止不动的吗?
生:不是。
师:对,时针和分针要有规律地转动起来才可以帮我们记录时间。那它怎样转动呢?请看大屏。(课件演示)咱们一起来用手比划一下,这样转动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那么现在我们就试着认一认下面几个钟面上的时间,
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主题图),谁能说一说这是什么时间?图上的人在做什么?
生:这是早上7点,妈妈在叫孩子起床
师:平时生活中我们所说的“几点”是口头语,正确的书面用语是“几时”。所以同学说的7点我们就要说成7时(板书7时)。是几时直接在几的后面加上汉字“时”就可以,这是整时的'第一种表示方法叫中文表示法。
师:谁能说一说7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几?
生说:时针指着7,分针指着12
师:你真是个爱观察的好孩子。
师说明: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7就是7时。。
2、请同学们再用刚才的方法,说一说:下面3个钟面上的时间。 (课件出示钟面)
生说时间,师引导说:8时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几? 3时时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几? 6时时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几?
师:再仔细观察 3个钟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分针都指向12.
师:分针指向12的时刻都是整时。到底是几时呢?我们要接着看时针,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师小结: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是几时。
3、时间表示法
师:床头柜上有什么?这个电子表上的时间表示几时?是怎样表示的?
师小结:这是电子表示法:1个数字加上冒号再写两个0。通常电子表和电视屏幕上会用这种表示方法。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师:下面我们就来进行智力大闯关。对自己有信心吗?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
(一)进入第一关:拨钟小能手
1、师说时间,生自己动手拔一拔。
师:请同学们按我说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
(1)请同学们拨8时。
(2)请同学们拨6时。
(同桌之间可以互相看一看拨的对不对)
师:你们可真棒!拨的都很准确
2、同桌互说互拔时间。
师:现在就请你们同桌之间互相拨时间,也就是一个说一个拨的。(生拨,师巡视、指导)
师:祝贺你们顺利闯过第一关。
(二)第二关
师:现在进入第二关:动手写时间
1、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一位好朋友—小明,你们欢迎他吗?让我们走进小明的生活,看一看他一天什么时间都在做什么?
(1)(课件出示)小明9时在干什么?为什么都是9时,他做的事却不一样?
(2)学生说其他时间小明在做什么?(原来一天时针要转2圈,有上午的9时,经过中午、下午,又有了晚上的9时。因此,有时为了准确表达时刻前面还会加上上午、下午、晚上等表示时间词语。)
2、现在请同学在课本85页快速写出时间。
生在书上写,师巡视指导
(1)汇报。
(2)特殊钟面12时、6时。
提问:12时为什么只有1根指针,是表坏了吗?(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重合在一起,只能看到一根指针)。
6时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有什么特点?(两根指针在一条直线上)
师小结:6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12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重合,
(3)你觉得周末小明的一天安排得比较合理吗?(较为合理,有学习有休息有运动)
小结:我们要像小明一样,每天按时起床,按时学习,按时休息。合理科学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第三关:找朋友。(出示课件)
师:现在我们也给钟表找找朋友吧!
拨一拨、写一写、找一找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四、们知道钟表可以帮助我们记录时间。在没有现代钟表的古代,想知道人们是怎样计时的吗?
(课件出示图片)远古时期,没有钟表聪明的人们就根据公鸡打鸣来确定时刻;慢慢地根据太阳的运动规律做成了日晷,根据太阳照射到指针上投下的影子指在石盘上的刻度来计时的;可是晚上或阴天时就不方便了:后来人们又发明了铜漏壶、水漏滴水计时,沙漏漏沙计时等;后来随着科学地发展,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钟表,计时也就更加方便、准确了。
【通过课件展示的图片和老师的讲解,学生知道了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总结梳理,知识升华。
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节课的时间即将过去了。这节课你们认识了哪位好朋友呢?学会了什么?
总结: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希望同学们能合理利用时间,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做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时针 又粗又短
分针 又细又长
中文表示法 7时
电子表示法 7:00
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是几时。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体验了解统计的方法,并根据统计图表回答一些简单问题是重点。
学会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统计方法是难点。
教学准备:
小黑板、动物卡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体验统计的方法
师 :出示4张不同的动物卡片。你想跟谁做好朋友?
探究新知
问:你最喜欢那一张动物卡片?
生 :1、以小组为单位统计本组喜欢卡片的情况,
并说一说使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2、展示评比哪一个小组记得即清楚又方便?
3、加深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1)师:小黑板出示统计表。
师生一起统计全班喜欢动物的情况。
(2)根据统计表涂成条形图。(小组用方格纸操作教师指导)
(3)描述、分析条形统计图。
讨论交流:
每格代表( )人。我们班喜欢( )的人数最多。
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巩固练习
1、自己独立完成课本95也做一做。
2、练习二十二第1题、第2题
3、升华练习
练习二十二第5题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各单位)和统计表,能提出问题。
3、通过学生身边有趣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是重点。
进一步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是难点。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1、让学生仔细观察,练习二十二1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举手自由口答。
2、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学生提出问题
a、
b、
c、
d、
在此基础上,师生 重点解决问题
3、小黑板除数统计表、统计图
(1)学生在树上独立完成
(2)上台展示并回答问题
(3)师质疑: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活应用
出示97页2题
1、同桌观察理解
2、独立在书上完成
3、互相纠错评价,教师巡视辅导。
质疑: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开放实践
p97页3题 4题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统计。
(1、2、3组做3题,4、5、6组做4题)
5、展示师生互评
全课总结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3
教学过程:
一、单元名称:复习与提高p2——p6
二、学生知识基础与教材分析
1、由于“等式的性质”不属于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所以学生在解方程方面受到很大限制。第九册教材《简易方程(一)》中介绍了利用逆运算解方程的方法,但是有些类型尚未涉及。为了尽可能地拓展学生在解方程方面的能力,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帮助,本册教材第一章在复习第九册内容的同时,给出了“先化简,再解方程”的一种解方程的思路。
学生在三年级时学习过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测,基本方法是将透明厘米方格纸放在不规则图形上,通过点数来估测图形的面积。上学期还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这三类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后,可以将不规则图形近似地看作已学过的、可以求出面积的多边形,然后利用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从而近似地得到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是为了下一步的学习做准备,复习解方程,为本册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复习面积的估测为学习体积做准备。
3、本单元主要内容: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方程、面积的估测、自然数
三、结构图
复习与提高
四、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正确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正确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3、能解ax÷2=b、a(x+b)÷2=c类型的方程。
4、初步掌握“通过将图形近似地看作可求面积的多边形对图形的面积进行估测”的方法。
5、进一步认识自然数及自然数的6种含义。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结合具体情境,综合运用小数加、减、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3、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积极参与同伴交流,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方法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习习惯。
五、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会正确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难点:能运用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关键:四则混合计算和简便计算。
六、 单元课时和安排
课时课型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练习
1.复习
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p21.正确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正确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结合具体情境,综合运用小数加、减、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1、口算
2、比较大小
3、简便计算
4、应用题
2.复习
方程
p3能解ax÷2=b、a(x+b)÷2=c类型的方程。解方程并检验
3.复习
方程
p4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解方程并检验
4.复习面积的估测
p5初步掌握“通过将图形近似地看作可求面积的多边形对图形的面积进行估测”的方法。1、填空
2、图形面积计算
5新授自然数
p6进一步认识自然数及自然数的6种含义。1、填空
2、判断3、选择
6练习综合熟练解决各种类型的题目1、利用教材
2、综合练习
3、适当拓展
《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课课练
1、直接写出得数
0.46+0.34= 1-0.78= 2.7×3= 9.3÷0.93= 0.25×0.7×4 =
0.54÷18= 0.025×4.4= 7.38-5.88= 0.4+0.4÷0.1= 8.2÷8.2+8.2=
2、递等式计算
0.38+9.62÷3.7×5.4 8.74 - 8.74÷23+700×0.03
1.25×4.8 4.38÷(36.94+34.3×0.2)
0.27×99+0.27 [(5.84-3.9)÷0.4+0.15] ×0.92
3、在o里填上“<”、“>”或“=”。
(1)2.88o2.8() 0.7()07() o0.7()0() 89.6786786...... o 89. 67()86()
(2)将下列各数从小到大排列
0.32km2 3200cm2 0. 23km2 320m2 2.3dm2
4、应用题
1)、哥哥有28张邮票,比弟弟邮票张数的'1.5倍少2张,他们两人一共有多少张邮票?
2)、一块梯形麦田,上底30米,高50米,下底60米,共施化肥63千克平均每平方米施化肥多少千克?
3)、学校食堂运来一堆煤,计划每天烧煤50千克,6.5天烧完,实际10天才烧完。实际每天比计划少烧煤多少千克?
4)、客车和货车从相距852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相遇时,客车行的路程比货车的2倍少189千米,客车和货车各行多少千米?
5)、两艘汽艇同时从东港开往相距324千米的西港,当乙艇到达西港时,甲艘离西港还有52.8千米,已知甲艇每小时行45.2千米,求乙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方程》课课练(1)
一、化简
(1)8a÷2= (2)6x+3-4x= (3)3x+4b+5x+6b= (4)3x÷3x =
二、解方程并检验
(1)13x÷3=52 (2)15+4x-2x=60
(3)6.48÷x=8×9 (4)x÷1.25+0.8=8.8
一、解方程
(1)18x÷6=1.5 (2)x÷1.3=7.2÷16
(3)3(76―2 x)=36 (4)2.7 x―32=1.1 x
(5)5(x―3)÷2=20
二、列式计算
(1)x的2倍加上48等于84,求x;
(2)甲数是65,比乙数的3倍少10,乙数是多少?
(3)一个数的5倍比这个数的2倍多2.7,求这个数。
(4)一个数的3倍比它的4.5倍少3.9,这个数是多少?
拓展练习:
解方程;* (6)24-7 x=4 x + 2
《方程》课课练 (2)
一、填空题。
① 0.5÷1.5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
② 6.23131……是( )小数,它的循环节是( ),简写成( )。
二、解方程。
① 5(x+3)=4(x+11); ② 11-2.5(x-3)=10.5 ③ 0.85×6=19x+3.2;
(此题可作为拓展用) (此题可作为拓展用)
④ 2x-34.34÷1.7=18; ⑤ 2.5(x-40)=5; ⑥ 5.6x=17.28-4x
⑦ 2.5x-2.17=21.9-5.8x; ⑧ 8(x-1.5)=x+0.6;
⑨ 2(0.5-x)+6=3x-2.5; ⑩ (5x-72)÷4=2;
(此题可作为拓展用)
三、问题解决。
小胖妈妈的手机参加神州行畅听套餐:
月租费16元(含来电显示),本地接听全免,在本市拨打电话0.13元/分钟,国内漫游通话费0.6元/分钟。短信发给移动手机0.10元/次,发给移动以外手机0.15元/次。
妈妈5月本市拨打电话236分钟,短信发给移动用户76次,发到移动以外手机35次,国内漫游5分钟,请你帮助小胖妈妈算算她5月份的电话费是多少元?
《面积的估测》课课练
求下列图形的面积(单位:m)
拓展练习:估测下列图形的面积
1m 2cm
1m 2cm
3cm
3cm
《自然数》课课练
一、填空:
1、3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和是39,这3个连续的自然数分别是 ( )。
2、最小的自然数是 ( )。
3、最大的4位数是( ),比它多1的自然数是( )。
4、最小的5位数是 ( ),比它少1的自然数是( )。
5、自然数n的后面一个是 ( ),前面1个是( )。
二、判断:
1、最小的自然数是0。 ( )
2、最小的1位数是1。 ( )
3、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 )
4、a,b,c都是不相同的自然数,如果a×b=c,那么就c一定比a,b大。 ( )
三、将下列各数按要求分类
5.6, 32, 0, 0.058, , 640000, , 999.9
0.0001, 9305, 11111,
自然数:( )
小数:( )
分数:( )
拓展练习:
讨论:自然数可以表示什么?举例说一说。
综合练习
第一部分 共46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9分)
6.4+3.6= 12.6÷100= 0.3+0.3×0.3=
5.3÷0.01= 2÷0.25= 6×10.1-6×0.1=
1.2×8= 5.2+1.08= 8×(1.25+1)=
(二)递等式计算 (能简则简)(18分)
1、3.9+3.9÷0.3-5×0.2 2、 6.9÷1.25
3、133÷0.125÷8 4、20.838÷0.69-1.8×2.9
5、4.8×2.6+2.6×6.2-2.6 6、 3×1.25×8.8
(二)解方程、(13分)*验算
1、3x-0.8+5x=1.6 2、6(x-3)÷2=1.8
3、2x÷5+3x÷6=18 * 4、7x=65+2x
(此题可作为拓展用)
(三)列方程解 (6分)
1.一个数,把它先乘5,再减去4,等于71,这个数是多少?
2、一个数的3倍与这个数的5倍的和是20.8,这个数是多少?
第二部分 共28分
(一)填空 ( 17分)
1、估测下列图形的面积
这个图形的面积大约是 这个图形的面积大约是
2、在○里填上“>”、“<”或“=”
6.8() ○ 6.88 0.6()06()○0.6()0()
2.6×0.9○2.6÷0.9 2.6÷1.10○2.6×1.1
3、7÷1.1的商,用循环小数的简便形式表示是( ),得数用“四舍五入法”凑整到百分位是( )。
4、3.7×1.8的积用四舍五入法凑整到十分位约是( )。
5、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得5.0。这个两位小数最小是( ),最大是( )。
6、最小的自然数是( );比自然数n大5的数是( )。
7、一个梯形的面积是36平方米,高是4米,下底12米,上底( )米。
8、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和斜边分别为3厘米,4厘米和5厘米,这个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 )厘米。
(二)选择题 (8分)
1、下列各算式中,结果最大的是 ( )
a. 15.8×0.99 b. 15.8×10
c.15.8×99 d.15.8÷0.01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0.6米,高0.5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 )
a. 0.3平方米 b.0.6平方米
c.0.15平方米 d.3平方米
3、0.65÷a(a大于0,小于1)的商一定( )0.68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大于或等于
4、与8.9×0.99计算结果相等的是( )
a. 8.9-0.99 b. 8.9-0.89 c. 8.9-0.089 d. 8.9-0.01
(三)判断(3分)
1、两个自然数的差一定是自然数。 ( )
2、最大的自然数是n+1 ( )
3、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
第三部分 共26分
1、一头河马每天吃饲料0.56吨,照这样计算,3头河马7天需要饲料多少吨?
2、李阿姨用100元钱买了6千克苹果,每千克苹果9.8元,应找回多少元?
3、一条从甲地到乙地的公路长36千米,一辆汽车去时用了0.6小时,原路返回时用了0.4小时,这辆汽车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4、某手机商店已经卖出350部手机,比剩下的5倍还多20部,还剩下多少部没卖完?
5、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如下图),分成三块种菜。第一块种西红柿,第二块种黄瓜,第三块种茄子。三种菜各占地多少平方米?
本单元有如下学校提供:
实验小学、徐行小学、桃李园学校、戬浜学校、曹王小学、华亭学校
组长:实验小学单红卫、汤丽红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巩固整理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笔算,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2.经历知识梳理的过程,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理清知识脉络、进行分析归纳。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计算能力,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
理清知识脉络,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难点:
能正确地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出示学习导航。
看:看一看教材第71~88页的例题。
想:想一想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说:小组内说一说你整理出来哪些数学知识?
2.梳理。
借助教材第91页的表格填一填。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图。
3.观察网络图的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知识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
4.结合例题编题。
(1)引导学生按照例题的类型举例。
(2)完成学生举例的题目。学生做完一一讲解,全班订正。(强调试商方法,商是两位数的强调商的位置。)
5.笔算除法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小结:同学们不仅会做题,还能够根据自己的做题经验提醒大家注意事项。但是老师还要提醒大家,我们在试商的时候要注意根据除数的特点灵活地选择试商的方法,同时要认真仔细地计算并养成验算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把题做得又对又快。
二、巩固应用
1.口算。(教材第91页第1题。)
师:要想笔算准确,我们还要过口算的关,因为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现在我们就来一个口算、估算大比拼。
2.错题医院。
师:(教师出示收集到的典型错题)这是我在作业本中搜集到的`笔算题。请快速帮助老师检查他们做的是否有错误,错在哪里?
3.填空。
(1)543÷35的商的最高位是()位,293÷67的商是()位数。
(2)要使687÷□5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4.教材第91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8位学生板演,集体验证。
5.教材第91页第4题。
先让学生议一议,解题策略不唯一。可以先求买的树苗棵树,再求送的树苗棵树,合起来就是一共买回的树苗棵树。也可以3个16元可以买4棵,176元中有几个16元就买几个4棵。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小结:复习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它既可以帮助我们梳理知识,也可以帮助我们查缺补漏,同学们可以建立错题本、画知识树、办数学知识小报。
教学反思
整理复习的过程,就是学生梳理相关知识、形成自己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索、自主建构的过程。因此本节课重在学生的主动参与,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将知识广泛应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基础练习、辨析练习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感受应用数学的乐趣。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在各种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渗透数与实物对应的思想。
3、培养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兴趣,养成在活泼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多少。
教具准备:教师:蛋糕模型,蜡烛;学生: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利用旧知引入,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今天是我妹妹的.生日,这儿有一块插了蜡烛的蛋糕(20根),猜猜看有多少根?
2、谈话:老师把蜡烛变成了小棒,在你的桌子上,请你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根?
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小棒怎样表示能使人一眼就看出是20根?
4、小结:10个一是一十,2个十就是二十。
5、以这二十根小棒为标准,估计桌上的小棒总共多少根,引入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提出问题:你们想学些什么呢?
二、重视学法探究,解决问题
1、在尝试和思考中学会数数:你们会数20到100之间的数吗?(学生试数)
(1)同位配合,一人拿小棒,两人一起数:从21数到30。
(2)一根一根地试数小棒,从31数到100。
(3)10根10根地数100根小棒,归纳:几个十就是几十,10个十是100。
2、在观察和游戏中掌握数的组成:
(1)观察三张卡片:
用小棒表示64、22、42的组成、用汉字表示三个数的组成。
(2)看图回答问题:
①出示6捆小棒(每捆10根)和4根小棒,它是怎样组成的?一共是多少?
②出示2捆小棒和2根小棒,一共是多少?它是怎样组成的?
③出示数(四十二),用小棒表示,说说它的组成。
④小结:几十就是由几个十组成的,几十几总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师生“对口令”:
师 生
292个十9个一
4个十8个一 48
6个十 60
79七个十9个一
……
学生当小老师,出题考大家。
(4)33页做一做:独立完成。
三、体验成功愉悦,独闯难关:
让学生独立解决智慧爷爷在各个难关中提出的问题。
1、与七十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一百里面有( )个时,一百里面有( )个一。
4个一和6个十组成( )。
数出三十二前面的五个数: .
2、接着数:
九十四、九十五、( )、( )、( )、( )、( )。
( )、( )、( )、( )、八十一、八十二、( )。
3、练习七第2题:百球图(估一估,数一数)。
4、练习七第4题:帮小动物回家。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那些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数数 数的组成
10个 十是100,10个一是10,2个十是20
64由6个十和4个一组成
22由2个十和2个一组成
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
课后小结:
课题二 读数 写数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6
一、说教材分析
学生在本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确定物体位置,今天对于位置与方向的复习,进一步回顾了方向与位置。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们具有很好的记忆力和较强的总结能力,并热衷于参加富有神秘感和挑战性的活动。基于对教材以及学情的分析,制订出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解决问题,回顾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位置的方法。并总结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找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回顾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量角器等。
五、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分析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下教法:(1)回顾情境教学法。通过一系列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设计,既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也更好地服务了我们的教学活动。(2)逐层练习、及时反馈法。通过学与练的紧密结合,既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也帮助学生巩固了旧知。
(二)学法分析
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2)观察、比较、发现的学习方法。在比较中,学生有所发现,获得思维的进步与发展。
六、说教学程序的设计
(一)设置情景
1、投影出示台风照片。
⑴同学们对这个例题有什么印象?
⑵播放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师: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
(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
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体位置在哪里。)
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
⑴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
⑵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
(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
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
⑶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1、确定观测点。
2、确定物体在观测点的什么方向。
3、确定物体距离观测点的距离。
(三)知识反馈,巩固延伸
1、警察局收到卧底送来的示意图。(图略)
(以警察局为观测点,找出三个犯罪分子的位置)
2、连连看
3、填空(找出物体的位置及方向和距离)
4、完成书上练习。
(四)课堂小结七、板书设计:
确定物体的位置
1、确定观测点。
2、确定物体在观测点的什么方向。
3、确定物体距离观测点的距离。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7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图形的教学要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本节课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从具体的实物图中抽象出角,建立角的表象。本设计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注重观察和实践操作,突出角的结构特点。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通过观察主题图,经历从实物图中抽象出角的过程,使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角。然后通过折角、制作角等操作活动,明确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重视合作学习。
在《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引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着重突出自主探究的学习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动手操作,在合作中观察猜想,自主探究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以及角的画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圆形纸
学生准备 小棒 三角尺 圆形纸 剪刀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初步感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摆,其他同学在下面摆。注意听老师的要求:先用四根小棒摆出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
2.你们摆出的是什么图形?(正方形)
3.现在拿走一根小棒,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学生动手摆,交流是三角形)
4.你们真聪明!接着再拿走一根,这又是什么图形呢?(像这样的图形就是角)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动手摆熟悉的图形,依次分别拿走一根小棒引出新知,初步感知角和四边形、三角形的内在联系以及角的结构特点。
⊙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1.在主题图中找角。
课件出示教材38页主题图:操场上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快来找找吧!(学生说出一个,课件演示一个,师跟着复述一遍,并及时表扬)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观察的主题图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2.教学例1。
(1)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课件出示剪刀、钟面和三角尺)那这些生活中的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你们看,角就是这样的。(课件中把三个角从实物中移下来)
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再用手比划比划角的模样。(学生动手比划角,同桌互评)
师:仔细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尖尖的;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2)认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①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你们看:这个尖尖的两条线的交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线是角的两条边,角的两条边都是射线,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就组成了一个角。
②师指着课件中的第二、三个角:谁来指出这两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一个顶点,两条边)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从生活中抽象出角的过程,使学生初步体会角是从物体表面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是一种简单而美丽的图形,并明确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3)判断角。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同学们想看看吗?这些图形中有我们刚刚认识的角吗?用手势表示你们的判断。(课件出示教材43页2题)
(4)找生活中的角。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好多的角。下面,就请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听清老师的要求,两个同学一组,要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请学生说说找到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感知角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8
单元备课方案
单元导学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认识米、认识线段和解决问题。
测量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需求,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对长度的量化把握离不开长度单位。同时,长度单位是《数学课程标准》图形与几何领域“测量”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开始,也是学生进行测量活动的开始。
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地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度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备内容
长度单位
统一长度单位(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厘米(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
认识米(1课时)→认识米及米与厘米的关系
认识线段(1课时)→线段的特征及测量;画线段
解决问题(1课时)→恰当选择长度单位的方法
备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3、知道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在建立长度单位的基础上,尝试估算物体的长度。
2、经历探索用尺子测量线段长度的过程,会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3、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习惯。
2、在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备重难点
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并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0页,例2,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提高学生根据图中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
2,出示教科书第110页例2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知道这属于什么统计图吗 (条形统计图)
和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比有什么不同的 (有两种不同颜色的直条)
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观察统计图,说一说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小组内互相说。
2,淡蓝色直条表示哪个城市的气温 深蓝色呢你还知道些什么
3,指出: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同时反映两个城市20xx年各季度的平均气温,而且便于比较这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
4,你能根据这幅统计图的内容,填写出这张统计表吗独立填写统计表,小组内交流。
5,汇报填写结果,并回答问题。
6,通过把统计图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你又有了些什么发现呢你对复式条形统计图还有哪些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7,你认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在哪里呢 (不仅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数量多少的变化情况)
8,出示试一试。
9,从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吗在统计图中怎样区别五,六年级呢 (看标注,用不同颜色的直条)
10,五,六年级的电脑组分别有多少人
18人,25人分别标在哪里呢 学生指出。
11,五年级书法组10人,要画到哪里呢 谁来指一指会制了吗 试试看。
12,独立完成制图,小组内交流。
13,展示作业,汇报制作的方法,集体评价。
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其他同学的吗
14,指出:不仅要画得美观,更要画得准确。要注意不要忘了在直条上标出数据。
15,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与刚才的统计表比较,复式统计图的优点在哪里呢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练一练。
2,你怎样理解"污染指数"的意思
3,观察统计图中上海市和海口市空气质量的情况,说一说每日各城市的污染指数各是多少
4,你认为哪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好一些 说说你的理由。
5,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哪些特点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在生活中做哪些地方会用到复式条形统计图呢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10
设计说明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学校教育的至高境界。可是,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只有真正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做到师生平等,让课堂属于学生,才能进行高效率的学习,才能走近最理想的教育。本教学设计以探究学习为主,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创设一个以“学”为中心的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要鼓励和帮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
1.教学中鼓励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充分交流从图中获取的数学信息,鼓励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对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2.教学中注重解题方法与策略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问题情境中呈现的信息多样,有文字信息、图画信息、干扰信息和可用信息。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选择、处理信息,排除干扰信息,并尝试用数和数量表示有关信息,用语言提炼问题情境和问题,实现“问题情境”向“数学问题”的转化。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
8×3=8×4=4×8=
5×8=8×8=8×6=
8×2+8=8×7+8=8×3+8=
2.让学生在黑板前站成4组,每组2名,引导其他学生算一算,黑板前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设计意图:准确地复习表内乘法和进行乘加两步混合运算的'训练,有利于对旧知的巩固。利用创设的情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文具店买文具的时候,留心过文具的价钱吗?(课件出示教材78页例3情境图)
1.观察交流:从这幅图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观察情境图,同桌之间交流不同文具的价钱)
2.设疑引入:“文具盒8元”是什么意思?(一个文具盒8元)买3个文具盒要花多少钱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提取数学信息,并有条理地整理信息。初步理解物品的单价,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后面学习解决问题作铺垫。
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
2.分析问题。
要解决“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这个问题,应知道什么数学信息?(应知道“文具盒8元”这个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排除干扰信息,学会提炼可用的已知条件,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会搜集可用的信息作铺垫。
3.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问题。
怎样解答呢?先独立思考,画一画、写一写,然后同桌之间交流。(我们知道买1个文具盒8元,就是1个8,买2个文具盒就是2个8,买3个文具盒就是3个8。要求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就是求3个8是多少,根据乘法的意义,求几个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师:怎样列式呢?想一想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8×3=24(元)或3×8=24(元),用的乘法口诀是三八二十四]
4.回顾解题过程。
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信息和问题,以及要解决这道数学题应选取哪些可用的数学信息,怎样列式和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代表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画一画、想一想、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学会运用画图法来分析数量关系。学生通过交流、探究明白解决这种类型的问题用乘法计算的道理,为初步建立数学模型奠定基础。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11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46到55页。学习了解人民币的货币单位——元、角和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纸币和硬币,并能够理解商品的价格标示,具备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请修改上述内容并回复中文。
教学结构如下: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4、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三、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四、教学难点: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五、教学建议:
1、为学生提供本单元学习用的模拟钱币。
2、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
3、关于物品单价的教学。让学生知道:
(1)单价中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
(2)物品价格用这种方法表示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交流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它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六、教材编写特点:
1、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教学。
4、增加认识物品价格的教学。
5、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七、课时安排:4课时
课题一 认识人民币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6~48页,练习九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能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课件;学生:人民币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购物图和乘车购票图: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购物要花费金钱,乘坐公交需要支付车费......金钱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本次课程将带领大家学习与金钱有关的知识。
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3、展示第3张图片,请回答以下问题:“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储蓄的目的是什么?”“你自己有零花钱吗?”“你是否养成了储蓄的习惯?”
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个小朋友——小文和小明。他们想要评选出我们班学习最优秀的同学!
二、探究新知:
1、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出示课件)
(1)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①区别新版和旧版:以10元为例。
分别出示新版和旧版的10元人民币: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的?
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②区别纸币和硬币:以5角为例。
分别出示5角的纸币和硬币: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的?
这两个5角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出示5角硬币:背面有什么?
国徽是象征我们国家的特殊标志。在许多人民币上,我们也能看到国徽的存在。因此,我们有责任去保护它,不应故意毁损。
③教师任意出示一张大额人民币,让学生说一说面值是多少?
2、学习例1。
(1)每个学生先将课前准备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然后在小组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
(2)教师展示:
①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按从小到大排列);
②在展示以角位单位的人民币;
③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
(3)说一说:还可以按什么分类?(质地,数的大小,新旧版)
(4)请学生数一数各类面值的纸币有多少张,比一比哪种面值的纸币数量最多?哪种面值的纸币数量最少?
(5)人民币的10元、50元和100元面额的币值是不同的。10元的人民币以绿色为主色调,正面图案为毛泽东头像,在背面有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景图。50元人民币以黄色为主色调,正面图案为毛泽东头像,背面则展示了一幅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图景。而100元人民币的主色调是红色,正面同样是毛泽东头像,背面展示了一个传统的中国园林景观。此外,这些人民币的尺寸和纹理也有所差异,方便人们识别和区分不同面额的'纸币。
(6)说一说几种硬币的面值,想一想这些面值的钱币为什么要做成硬币。
(7)观察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教师说明: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叫做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3、学习例2。
(1)师生做换钱游戏。
①教师出示一张2角币,并提问:用1角币来换老师的2角币,应用几个?
②教师出示一张5角币,并提问:用1角币来换老师的5角币,应用几个?
③学生在例2中上面两题的空白位置上填数。
(2)继续做换钱游戏。
①教师举起一枚面额为1元的硬币,向学生们提问:“请问,你们觉得需要拿多少个1角的硬币才能兑换成我手中的这枚1元硬币呢?”
②学生在自己在桌上先摆出1个1元的硬币(或纸币)?,再摆出与1元等价的10个1角硬币。
(3)教师出示:
三、练习
1、做一做:
(1)第1题:通过组织换钱游戏,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和角,以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第2题:通过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1元=10角”的兑换比例,同时通过了解不同商品的价格,体验1元的真实购买力。
2、完成练习九1——4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课后小记:
课题二 认识人民币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9页,练习九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并知道1角=10分。
2、能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较熟练地进行人民币地等值交换。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学生: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元 = ( )角
2、学生同位做换钱游戏:
(1)用1元的可以换几个2角的?
(2)用五角的可以换几个2角的和几个1角的?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3。
(1)教师和学生做换钱游戏。
教师拿出一张2元的人民币、一张5元的人民币和一张10元的人民币,并向学生提问:“如果要用面值为1元的人民币与我兑换,你认为需要给我几张1元的人民币?”。
请一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结果,并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考虑到2元纸币中有两张1元纸币,为了凑成这个面额,我选择使用两张1元纸币来完成。
(2)教师拿出一些面值为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要求学生用面值为10元的人民币与教师进行兑换。
请描述一下兑换20元的思路。
(3)学生根据自己的操作在书上填写例3,全班一起订正。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面值为“元”的人民币是使用率最高的货币单位。
2、学习例4。
(1)请学生在桌面上摆出一些硬币或纸币,然后进行一个换钱游戏:1元可以兑换多少个1分的硬币。
(2)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
(3)教师板书:
三、练习:
1、做一做:
2、完成练习九5~7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作业布置:
请回到自己家附近的商店或超市,对练习九第8题中提到的物品进行价钱调查,并将所得数据填写在课本上。
板书设计:认识人民币
课后小记: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12
第五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
一、复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整理和复习及第44——45页11——14题。
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学习平面图形的知识,包括: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角,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同时,学生继续学习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如研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的特征时离不开角。因此,可以说,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既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学生后面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需要。
在具体编排上,结合生活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角,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通过多种活动及动手操作(拼角、折角、比角等),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使学生从多角度认识角,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
在认识层次上,从认识角的概念、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再到由分类的角度认识角,逐步深化学生对角的认识,从而为角的度量及其他后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复习目标
1.通过交流成长小档案,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培养回顾与反思的能力。
2.借助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能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按要求画角。
3.小组交流拼角的经验,能按要求拼摆出锐角、直角和钝角。
4.综合运用角的相关知识,解决稍复杂的问题。
三、复习重难点
重点:角的认识。
难点:用三角板拼钝角。
四、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名师教学课件、《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随堂小测、《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课后作业、三角尺,七巧板。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复习任务:
1.第三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可以是学习了哪些内容,也可以是你认为最有趣的。)
2.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这个单元,写出整理提纲。(可以是思维导图、表格、文字、图画等)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师:回忆一下关于角的'知识你还记得什么?
活动:在练习纸上,用给定的三个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直角和钝角,同桌互相判断和评价。并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大家已经对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了自己的整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整理和复习)
2.交流成长档案
①组内交流
课前同学们已经自己整理了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大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整理方法。下面请四人小组准备好课前自己的整理提纲导图,交流并完善自己的作品,然后向大家介绍你们小组的作品。
②全班展示
师:哪个小组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作品。
师:其它的同学请专心听,认真看,仔细想,一会儿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
全班交流。
3.知识梳理,完成导图
师:刚才,我们倾听了一些小组的汇报,欣赏了他们的作品。其实,我们已经进行了知识的梳理。这样是不是更清楚。我们在前两个单元已经这样梳理了知识。
出示思维导图
4.课堂练习
①课本第44页练习八第11题:画一个角,同桌之间说一说是什么角。
教师组织活动。
②课本第44页练习八第12题:在钉子板上任意围一个图形,再找出图形中的直角、锐角或钝角。
教师示范,学生找角。
③课本第44页练习八第13题:(本题为综合题,后两题是重点。)
师:比一比5块三角板中的角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渗透图形相似的特点)
④课本第44页练习八第14题:(本题为拓展延伸题,沟通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注意观察实物。)
5.随堂小测
【知识点1】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数一数,填一填。
上图中一共有(
)个角,直角有(
)个,锐角有(
)个,钝角有(
)个。
【答案】(1)6,2,2,【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学生对角的认识和分类,从左数第3个么有顶点,不是角。对于明显比直角大或小的角可直接辨认,不明显的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知识点2】画角,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任意画一个直角、锐角和钝角,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学生画角的能力,和对角各部分名称的掌握情况,对于画锐角和钝角可以尝试一下。
【知识点3】拼角
下面用三角尺拼出的分别是什么角?
( ) ( ) ( )
【答案】锐角 钝角 钝角
【解析】想一想图中的角是用什么角拼出来的,可根据锐角、直角和钝角之间的关系来解决。
6.课后作业
(1)按要求数出下面图形中角的个数。
【答案】1、1、4、6
【解析】数出图形中角的个数,要求先分辨出是什么角,可以观察也可以比一比。
(2)把一张长方形纸剪去一个角,下面的几种减法,剩下的部分各有几个角,分别是什么角,填一填。
① ②
共有(
)个角,共有( )个角,直角有( )个, 直角有( )个,钝角有(
)个。
锐角有(
)个。
③
共有( )个角;直角有( )个;锐角有( )个;钝角有( )个。
【答案】
①5,3,2
②3,1,2
③4,2,1,1
【解析】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掉一个角,方法不唯一。题目中给出了剪的方法,降低了难度,剪得方法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要注意观察,需要的时候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13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八1~3题,口算练习。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做练习,复习一下我们所学的知识。
二、练习:
1、口算练习(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30+8= 40+3= 55-5= 90+9=
45-5= 60+6= 48-8= 70+2=
80+6= 77-7= 24-4= 50+3=
26-6= 48-8= 80+4= 31-1=
2、完成练习八1~3题。
(1)第1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根据要求在括号里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①所填数中,哪个数最接近100?
②67接近60还是更接近70?62呢?
(2)第2题:这是一道按要求排列数的题。
把下面的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想一想:从小到大排列,要把什么样数放在最前面?什么样的'数放在最后面?
学生拿出数字卡片,在小组中完成。指名板演订正。
(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比较大小的题。
帮小蜜蜂回家,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①大于60的数有哪些?
②小于60的数有哪些?
三、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40、63、70、19、29、36、38 19、29、36、38、40、63、70
课后小记:
课题八 练习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会用所学的图形拼出图案,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感受图形自身蕴含的丰富的形态美。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打开思路进行创作。
教法:
谈话法。谈话讲解,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适当点拨,突出重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再现,复习引入
1、谈话: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小结并过渡: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老师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运动现象,你能说说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课件出示“练习七”第7题。)
学生自己判断,指名汇报,逐个说出自己是怎样判断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8题。
谈话:你瞧,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可真广,刚才同学们说钟面上指针的运动是旋转,老师这里有一个钟面,你能写出分针从12旋转到下面各个位置所经过的之间吗?
课件出示3个钟面图。
分针走到“3”的时候是几分?(15分)
分针走到“1”的时候是几分?(5分)
分针走到“10”的时候是几分?(50分)
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6题。
谈话:明明用这些图形通过平移拼成一个火箭的图形。(课件出示图形)
请你猜猜下面的`四幅图中哪幅是明明拼的?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明确平移是直线运动的,只有第2幅图是由所有图形平移而成,所以应该是第2幅。
3、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3题。
谈话:同学们爱照镜子吗?把脸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就会出现和这边一样的图像,小明把这个图形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出现了另一半,(课件演示),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蝴蝶)
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小结:照镜子时,镜子外的是物体和镜子内的成像前后、上下。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9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时间:4课时
六十八 找规律(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88~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准备:课件,主题图,学具。
教学方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今天,数学王国的小精灵想邀请我们到数学一定去游玩,可是我们没有通行证,去不了,怎么办呢?别着急,小精灵说:只要我们能通过他们的考验,就可以得到通行证。同学们有信心拿到通行证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 (出示课件)考考你的记忆力
1、出示: (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后,演示验证)
(接着出示两面白色的小旗)你知道这两面小旗是什么颜色的吗?为什么?
2、出示: (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你记住图上有什么了吗?(生答后,演示验证)
如果要接着往下摆,该摆什么了?你怎么知道的?
3、出示: (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这次你记住了吗?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后,演示验证)
接着往下摆,你会吗?
4、同时出示三组图:
大家都能很快记住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图形,并且能接着往下摆;可是第三组却不那么好记了,而且对于往下该怎样摆,同学们的意见也很多。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师演示:
二、 学习例题
1、把彩旗有规律地排列起来,可以布置教室,小朋友们还用小花和灯笼来布置教室呢!(出示88页主题图)
(1)仔细看图,你发现有规律地排列了吗?小组间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
(2)独立完成书上例题1的.练习。
投影演示订正,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选?
2、春天来了,我们校园里的树木发芽了、小草坪也绿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美丽的校园(出示校园图),你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了吗?
同学们发现了校园里这么多有规律的排列,这些有规律地排列把我们的校园装扮得多么漂亮!同学们,当我们在欣赏美景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保护它,不随意踩踏小草、不随手扔纸片和垃圾、看到垃圾主动把它捡起来,……这样我们就能天天欣赏到学校的美景了!
三、 联系实际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看看小精灵对我们说了什么?(出示小精灵的话:小朋友,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排列。想一想:在你的身边有哪些有规律的排列?)指名读一读。
1、我发现今天同学们坐得就很有规律。你发现了吗?可以站起来看一看。
谁发现了?
2、你观察得真仔细!大家一起表扬他!
我从同学们表扬的掌声中出听出规律来了,你听出来了吗?
你还会有规律地拍手吗?
3、想一想:你的身边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有选择地让学生说一说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4、老师也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排列,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教师出示图片)谁来说一说它们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四、 巩固练习
小精灵悄悄地对我说:同学们的表现太出色了!只要大家能通过“智力闯关”,就能得到数学王国的通行证了。这个关我们闯不闯?(出示题目)
1、小龟上山
看一看小龟走的路线,猜一猜小龟要到哪个山头上?你是怎么想的?
2、花束
看一看每一束花的排列,想一想:下一束花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3、穿珠
想一想:下面该穿几个珠子了?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闯关成功!看一看小精灵给同学们拿来了什么?(出示通行证,每个学习小组发一张“数学王国通行证”。)
五、 深化拓展
数学王国的数学博士看到同学们表现得这么棒,他也出了一道题来考大家。
出示:
小组合作,用学具有规律地摆一摆。演示并说一说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板书设计:
找规律(图形)
排列
六十九 找规律(数字)
教学内容:教科书9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准备:小棒、正方形卡片。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动手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找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探索新知:
1、 小组合作学习,自学例6,能否发现其中的规律?(图形的规律、数字的规律)
(1) 学生小组活动。
(2) 汇报交流。
2、动手创造:
(1)利用你自己手中的学具动手摆一摆,摆出有规律的图形,注意图形和数字的规律。
(2)学生活动。
(3) 小组交流。
(4) 选派小组全班汇报交流。
三、练习:完成做一做。
四、小结: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找规律(数字)
七十 找规律(数字)
教学内容:教科书9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具学具:课件 卡片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 动手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不仅探索了有关图形的规律,而且还探索了有关数字的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探索新知:
1、 学习例7。
(1) 小组合作学习例7,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
(2) 学生小组活动。
(3) 汇报交流:第1组都是加1,第2组都是加2,第三组也是加2。
2、 学习例8。
(1) 小组合作学习例7,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
(2) 学生小组活动。
(3) 汇报交流:第1组都是加5,第2组都是加3。
三、完成做一做。
四、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其他有规律的数字排列。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找规律(数字)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广角单元》教学设计06-09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10-04
数学教学设计07-23
数学教学设计02-07
数学下册单元教学计划03-11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设计04-10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7-02
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12-06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