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感教学设计 推荐度:
- 夏感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夏感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夏感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夏感的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诵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思路,体会情感。
2、过程与方法: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尤其是比喻和拟人句),注意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夏炽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强化诵读,感知内容,理清结构,把握情感。
三、教学难点:体会文章善于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注意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
1、听一段有关夏天的音乐。然后请同学们看四季图,说说最喜欢哪个季节,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教师提示: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内涵,春有春的风情,夏有夏的韵律,秋有秋的色彩,冬有冬的个性。每个人的人生阅历、生活体验、认知能力和审美情趣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感悟。
在当代著名作家梁衡的眼中,“夏”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梁衡先生的散文《夏》,看看梁衡先生对夏有着怎样一种情感。
(设计意图:利用课前放一段音乐可以使学生有进入夏天的感觉。调动他们对四季尤其是夏天的兴趣。)
(二)落实基础
1、配音乐读: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朗读的语音、语速、语调、节奏、重音与情感)。在朗读过程中老师播放一些课文中描绘的图画。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一边听课文一边对课文内容有具体直观的了解。这样可以尽快熟悉课文。)
2、检测字词并齐读两遍:
芊芊(qiānqiān)黛色(dài)磅礴(pángbó)匍匐(púfú)迸发(bèng)澹澹(dàndàn)
(设计意图:生字词是基础,训练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老师及时检测。)
(三)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作者眼中夏天的的特点是什么?(紧张、热烈、急促)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3、作者对夏天怀有怎样的.情感?(作者对夏天、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有针对性的三个问题就可以让学生比较全面的把握课文内容及作者思想感情。让学生理解夏天的特点,特别是要找具体的句子,并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板书小结:
紧张
夏之景:景美
夏感热烈夏之色:五彩缤纷
夏之人:人勤
急促
(四)语言品味。
学生讨论: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设计意图:自由的品评语言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很有好处。老师给出一个示例这样学生在鉴赏时就更容易表达了。)
(五)拓展延伸:
1、关于四季的古诗还有哪些?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积累名句。)
2、仿写:仿照以下句式,结合课文或发挥想像,写一写“夏之色”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之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品味语言之后,让学生想像心中的夏,然后进行仿写,这样达到了讲练结合的目的,对提高写作水平也大有裨益。)
(六)总结全文
(七)作业:你家乡的夏天美吗?试用一段优美的文字对你家乡的夏天作一番描绘。
夏感的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知文意,了解夏天的特点;2.品读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对比和比较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品味文章充满活力的语言。2.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夏天的图片。学生:搜集夏天的诗句。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这个单元里我们一起诵读了朱自清充满生机的春天;也欣赏了老舍笔下温晴慈善的济南的冬天,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聊聊夏,首先让大家一起欣赏几幅图片,(请看大屏幕)
请问大家对夏日的印象如何呢?那在作家梁衡的眼里夏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夏天的文章——《夏感》。
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二、听读课文,感知文意
1、请男女生各选一位代表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棒。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并在脑海里想象画面。
师生交流点评:字音要准确,语速适中,声音响亮。
2、请以“这是一个xx的夏”,说说自己听后的感悟,并说明理由。
教师小结:这是一个具有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夏,这是一个生机蓬勃的夏,这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夏,这是一个属于劳动人民的夏。
板书(紧张、热烈、急促)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析作者是如何来写这个夏的。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景色的?(先自主思考,后小组讨论)
(1)、夏天的自然景色;
(2)、夏天的'色彩;
(3)、夏天的旋律。
2.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急促旋律的夏天呢?
明确:采用对比手法,欲扬先抑,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动的农民。
作者这种赞美辛勤劳作农民的感情集中在文章第几段?齐读第五段。
赞美夏天,其实是在赞美夏天里辛苦劳作的人们。记得小时师候学过一首古诗,描绘的是烈日当空的正午时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汗如雨地劳作……同学们,告诉老师,是哪一首诗(李绅《悯农》),学生齐背,感受农民的辛劳,对农民的尊重。
3、首段和尾段在文中各起什么作用?全文的结构怎么样?
交流、明确:首段,总领全文;尾段,深化中心。总——分——总。
合作探究中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感受到了文章的语言美,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文章的语句。
4、赏析句子:
请你找出课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并说出理由。
老师先做个示范:
范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示范:“沸腾”二字让人体会到夏天的热烈,此句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并且虚实结合,形象地写出从春到夏的过程。
赏析语句时我们要注意抓住语句中的中心字词来赏析。
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这些优美的语言中,你读出了作者蕴涵其中的情感是什么吗?
四、感悟情感
请完成下面的句式:这是一份xx的感情。
教师小结:这是一份热爱自然,热爱夏季的感情,这是一份对旺盛生命力的讴歌。这是一份歌颂劳动,赞美劳动人民的感情。板书:热爱 赞美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感知,文章语句的赏析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笔下夏天的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七、作业布置
搜集有关写夏天的诗句或文章。
附:板书设计
紧张 热烈 急促
景美 赞美
(总——分——总)
人勤
夏感的教学设计3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号参赛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当代著名作家梁衡先生的《夏感》,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和板书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首先说教材:第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该单元前两课分别是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欣赏到了散文优美、精辟的语言,了解了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以及景物描写中的感情。第三课《夏感》同样是美文,但语言的风格同文章描述的季节-夏天一样更加张扬和充满个性,更加富有热烈的时代气息。毕竟,放眼历代文人学士,对于夏天可谓惜墨如金,有关夏的诗歌文章屈指可数。通过学习本课,能让学生感受到夏体现出来的强烈的美感,让他们产生审美和情感上的共鸣,最后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从而使本单元教学继第一单元“人生”、第二单元“理想”之后让学生在阅读和欣赏美文的能力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
第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与单元教学要求,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的知识和能力目标确定为:①理解、积累“芊芊,磅礴”等词语。②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作者夏日所感内容。③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画面美。基于本文属自读课文,过程和方法目标确定为: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融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品味语言美,感受热烈、紧张、急促的夏天的世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为:提高学生人文涵养,感受作者热爱夏天、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对辛勤耕耘的劳动者的赞美思想感情。
第三,教学重难点:美的表现是靠文字载体来实现的,而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也是学生最能直接感受到的。所以我将抓住课文重点词语,理清思路,品味赏析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美作为教学重点。由于刚跨进中学大门的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文章多是叙事性作品,加上生活经验的缺失,对写景抒情散文技巧的`把握有一定的难度,情感意识还有待加强,所以我将引导学生揣测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尤其注意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体会它的作用作为教学难点。
其次说教学方法:新大纲中指出,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据此我准备以朗读法和自读点拨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一方面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体会课文的意境,品味文章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朗读本文要有“磅礴之势”,表达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的情调、语调,读出梁衡散文语言的阳刚气质与男性风格。另一方面在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教学理念下,课堂教学以学生充分阅读、自由探究为主,教师点拨课文的学习要点为辅。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课堂知识容量。
接着说学法:正如有人评价《夏感》是“六百六十六字凝成的精美镜头”,是采天地之大美而凝结的精灵。的确,课文写夏,不是抽象地概述,而是具体生动地描写。品味本文的画面美和语言美需要学生充分展开想像的羽翼,在美文中畅游领悟以进入课文情境之中。因此我拟定采用联想想象这一学习方法。另外文中有些文白相间的语句,语意艰涩,我还将采用圈点勾画法。,
再次说教学程序:本课我计划用一个课时。通过读夏-品夏-写夏的环节,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完成教学任务。
过程设计步骤如下:第一环节:由于学习《夏感》正值秋季,凉意袭人,学生们早已淡忘了夏日的火热,为了拉近学生和课文之间的距离,我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夏季风景的图片,让夏天走进课堂,再现在学生的眼中。欣赏结束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各自对夏天的感受,进而通过这样的一句话导入新课:当代著名作家梁衡的眼中,“夏”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梁衡先生的散文《夏感》,看一看梁先生喜不喜欢夏天。第二环节:文章的标题如同人之双目,引导学生在自读课文时应把握文章标题,把重心放在夏感之“感”并简要介绍作者的大致情况。第三环节:众所周知,朗读是开启语文殿堂的金钥匙,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对不识、不懂的字词句,自由发问。第四环节:全班齐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此为教学重点之一。明确文章首段直入主题即概述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总体特点。再分别具体描述夏景之感,色彩之感和农人之感。最后抒情赞美夏季。为总分总的写作顺序。第五环节细读文章的主体部分,体会文章的画面美。此为教学重点之二,也是突破教学难点的重要环节即探究文章的写作技巧。为避免学生茫然不知所措,可先由教师抛砖引玉先做示范,如文章的第二自然段运用对比,把春天的景物和夏天的景物比较突出了夏季的气势。写大地的夏景,抓住了最能体现夏的特色的麦子,写麦浪又从色香形几个方面来写。第六环节都说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一篇好文章往往用精美的语句表达其思想感情。因此,我们在读文章时不仅要了解文章的内容,还要细细地品味文章的语言,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赏析文章的语言美。此为教学重点之三。由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分析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第七环节感悟文章的主旨,揭示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也可适当情感迁移,将金黄的夏季与人生的黄金时期联系起来,启发学生珍惜美好时光。第八环节课堂小结:本堂课我们感受了夏的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体会了作者热爱夏季,赞美劳动人民的感情,品味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第九环节布置作业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望同学们用美的眼睛去观赏秋天,用美的心灵去感悟秋天,用你的妙笔去抒写秋天的赞歌。今天,让我们写一篇《秋感》,老师相信同样精美的文章会在我们之中产生!
夏感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品味文章充满活力的语言。
2.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同学们猜猜它们跟哪个季节关系最密切。(生欣赏几幅图片,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衡的《夏感》。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推荐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配乐朗读课文:
1.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并在脑海里想象画面,以字词,句读,情感三方面为评判标准(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点评朗读。
2.感悟:请以“这是一个____的夏”,说说自己听后的感悟。并说明理由。
师小结:这是一个具有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夏,这是一个生机蓬勃的夏,这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夏,这是一个属于劳动人民的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析作者是如何写的。
三、研读课文,品析文句
请你找出课文中你最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并说出理由。
(一)品味句子老师先给我们同学做个示范:
范例:(一) (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示范:“沸腾”二字让人体会到夏天的热烈,此句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并且虚实结合,形象地写出从春到夏的过程。
范例(二)(2)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示范:烘烤:太阳温度高。扑打:写出了麦浪翻滚的气势。涌:描写了麦浪翻滚的动态美。此句抓住了夏天典型的景物来描写
范例(三)(3)金色主宰了世界上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示范:从色、味几方面描写麦浪、表现了夏天的热情。
同学们,从这些俊美的文辞中,你读出了作者蕴涵其中的一份怎样的情感?
(二)体味情感
请完成下面的句式:这是一份____的感情。
师小结:这是一份热爱自然,热爱夏季的感情,是对旺盛生命力的讴歌。这是一份歌颂劳动,赞美劳动人民的感情。讲到这里,老师心中还有个疑问,(打出大屏幕:
(三)质疑探究:在作者的'眼里,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你是如何理解的?)夏天的色彩难道只有金黄的吗?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学生发表见解)作者选取金黄作为夏季的色彩,是否有其特殊的用意呢?请看下面材料。
(四)材料补充(便于了解本文作者和他在本文中体现的思想感情)
(1)作者简介:
n 1946年生于山西
n现任:①新闻出版署副署长②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③全国记者协会常务理事
(2)梁晓声在《静夜时分的梁衡》里对梁衡的评价:
①梁衡很谦虚②梁衡待人诚恳
③梁衡品格高尚得令人心颤④梁衡的百姓心不需要强调
(3)就在林(则徐)赴疆就罪的途中,黄河泛滥,在军机大臣王鼎的保荐下,林则徐被派赴黄河戴罪治水。他是一个见害就除,见民有难就救的人,不管是烟害、夷害还是水害都挺着身子去堵。 ——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师小结:正是因为梁衡有着一颗不需要强调的百姓心,所以他关注百姓的生活和生存,同情百姓的疾苦,讴歌百姓的辛勤。也只有这样,他才能为我们展示一个“见害就除,见民有难就救”的林则徐,为我们描绘一幅八百里秦川火热的夏季劳作图。这真是文如其人啊。
欣赏完北方的夏,我们再来品味品味南方的夏。
四、拓展延伸:
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师小结: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
五、课堂小结
下面老师想用这样几句话为我们这节课,也为梁衡的这篇文章作个小结:
梁衡有心创《夏感》,词铿句锵显情意。同学何幸赏佳作,摩拳擦掌见活力。
六、作业:
(1)课外阅读峻青的《海滨仲夏夜》。要求:1.注意写景方法2.体味作者感情
(2)写作要求:1.紧扣住夏的一个特点进行描写。 2.字数在150字左右。
七、板书设计:
夏感
梁衡
紧张急促热烈
自然景物普通劳动者
热爱赞美
向往
夏感的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对比、比较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荷塘风光”图片。师:欣赏完这一组如诗如画的荷花图片,老师的脑海里浮现出一首古诗,它的作者是宋代的大诗人杨万里,同学们一定也知道,告诉老师,是哪首诗?(生齐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出示诗歌视频,学生随录音齐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那么那位同学告诉我,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西湖,夏天)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清新,柔和,恬静的南国之夏,那么,北方的`夏天又是怎样的呢?现在,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感》,体会他笔下这紧张,热烈,急促的北方之夏吧(板书课题)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题目为《夏感》,那么作者对于夏天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景色的?
3、在作者笔下,夏天是如此的热烈、紧张、急促,那么作者对夏天是什么样的感情呢?
板书:
夏天总体特点:(1)紧张、热烈、急促总
夏感的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夏感》是人教版第一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课文是以反映自然世界内容为主,这个单元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
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欣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学情分析及教学设想: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还是一片描写北方夏天景致来抒情的文章,对我们南方的初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从网上下载几幅北方夏天的图片,借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北方夏天的特点,但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想象能力,切记把课文上成图片展示课。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的运用。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文语言魅力。
教学方法:朗读法 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教学辅助: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夏天的“荷塘风光”图片。让学生欣赏完这一组如诗如画的荷花图片,然后请学生说说有这幅图你想到哪首古诗?生回答后,老师点击展示出诗歌视频,《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学生齐诵,并说说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西湖,夏天)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清新,柔和,恬静的南国之夏,那么,北方的夏天又是怎样的呢?现在,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感》,体会他笔下那紧张,热烈,急促的北方之夏吧(展示课题)。
2、课前预习检查(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读准加点字字音 (查学生预习本)
芊芊(qiān qiān)细草 黛(dài)色 磅礴(páng bó) 贮(zhù)满
匍匐(pú fú) 秋波澹澹(dàn dàn)
(2)说出下列词语词义 (屏幕显示词语,学生说出词义)
芊芊:草木茂盛。 黛色:青黑色。
磅礴:气势盛大。 澹澹:荡漾的样子。
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然后从字词、句读、情感三方面为评价。
2自读课文,同桌或前后桌合作讨论、用简洁文字归纳段意。然后师生归纳后明确:
第一段:夏天总体特点。
第二段:夏天的自然景物。
第三段:夏天的色彩。
第四段:夏天的旋律。
第五段:对夏天的情感、态度。
三.引导点拨,研读课文
在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1、生齐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概括北方夏天的特点的?
多媒体显示下列A 、B问题,学生合作完成:
A、在文中划出写夏天特点词语。
B、从全文看,第一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由此,可看出文章是什么结构?
生回答后归纳明确:
紧张,热烈,急促。 (板书)
总领全文。(可看出文章结构是总——分——总。)
2、指明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合作完成下列问题(多媒体显示):
A、本段选择了哪些富有季节性、特征性的自然景观来写的?
B、第二自然段描写夏天是怎么慢慢来到的?(提示:找出关键词、句)
C、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讨论回答后引导学生小结)
D、从那些角度来描写夏天到来的?(找出相关的词语),本段运用哪些修辞及其表达效果?
生回答后归纳明确:
☆ 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泠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草渐密渐厚,林带凝成了黛色的长墙。
蜂蝶不见了,换来蝉儿潜在树叶间长鸣。
太阳烘烤着金黄的大地,
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熟透了的麦香,经过半年的积蓄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 选择: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热风
☆ 从视觉 听觉 嗅觉、触觉上描写。
☆ 本段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形象生动,突出了夏天景物的特点。
如“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这个句子,它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由春到夏的酝酿过程。
“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这个句子,它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并用一个“潜”字写出了夏天的炎热。
3、自读第三段,说说本段描绘夏天的什么色彩?为何要写到春天和秋天的景色呢?(多媒体显示问题)
生回答后明确:
(大屏幕展示农作物图片:高粱——赤红,玉米——金黄。让学生对夏天的色彩有直观的感觉。)
☆ 金黄色 突出夏的特点——热烈
☆ 写春和秋是运用对比修辞方法,更加突出“夏天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师:第二、三自然段写的是夏天的自然景物,那么文中写到了人的活动没有?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夏日里什么人的'什么景象?
4、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然后合作完成下面问题(多媒体逐个显示):
A、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景色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气氛的?
B、他们忙些什么?忙到什么程度?
生讨论后明确:
☆ 写农民劳动场面。们忙着收割麦子,为秋苗浇水,追肥。夜间还担心天气变化。
5、文章描写了夏天的景美,是如此的热烈、紧张、急促,难道仅仅是为了赞美自然景色吗?目的是赞美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情感?(图片展示农民劳动割麦和打麦场上打麦两个场景)
回答后明确: 赞美农人的劳动,抒发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6、文中第五段是否有能概括文章主旨的句子?文章一开篇就描写夏之景,直到文末才抒发赞美之情,这种写法是什么表现手法?(屏幕显示)
回答后明确:文章最后一句。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赞美之情。 这是欲扬先抑手法。
7、集体朗读第4、5自然段,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
师:通过学习本文大家知道,作者赞美夏天,其实是在赞美夏天里辛苦劳作的人们。小时候我们学过一首古诗,描绘的是烈日当空的正午时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汗如雨地劳作……每天中午吃饭时,学校校园广播也播诵,同学们是哪一首诗?(《悯农》唐·李绅),对。虽然今天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粮食富足,但是仍要爱惜粮食,农民耕种辛劳,粮食来之不易,对农民要尊重,对劳动者要尊重。
四.比较阅读:问作者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回答后明确:
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艳丽的大红大绿夏日荷花图画。诗人通过对美景的赞美,曲折的表达对友人的眷恋之情。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
五.课堂小结: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同学们你们现在正是人生的春天,也处于金子般的年龄,但愿你们在这人生的黄金季节,飞扬激情,勃发英姿,和着这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去抒写你们辉煌的明天!奏出你生命的乐章!
六、作业:
1、品味下边描写春之色、秋之色的句子,然后仿照这个句式仿写。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色,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之色为 ,如 ,如 , 。
冬之色为 ,如 ,如 , 。
2、课外阅读峻青的《海滨仲夏夜》。
要求:1.注意写景方法2.体味作者感情
七.板书设计:
夏 感
梁衡
教学反思:
教学中结合北方夏天景色及其的一些劳动场景的图片来辅助教学后,学生不难理解课文。
可是教学中要研讨的内容过多,时间显得紧张,朗读的时间少了些,第一段的第二个问题,学生不易了解,如果放到文章末段的研讨后再思考回答效果可能更好。
夏感的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有关夏季风景的画面。
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 习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鉴赏能力。
三、作者简介。(多媒体出示)
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 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 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指名朗读。
四、检查预习。
1.读准字词的音。
2.解释词语。
五、初读感知。
1.听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
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
③文中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哪一自然段中表现的?
2.初步理解最后一自然段。
六、研讨赏析。
重点研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从夏天的蓬勃生命力、夏天的 色彩、夏天的紧张旋律来感受夏天的景美、人勤。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在读书中感受到了 夏季景色的热烈、奔放以及农民们的辛劳,夏季确实是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是个值得赞美的季节。
八、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夏天的景象。
九、布置作业。
1.仿照句式 ,结合课文或发挥想象,写一写“夏之色”和“冬之色”。
例: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期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2.收集有关夏的诗句及散文。
学生说一说对夏季的感受,
明确学习目标
生朗读课文
两位学生默写课后词语的注音并解释。
讨论交流。
1.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师生讨论交流,在读书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总结本课学习收获
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夏天的景象。
小结(教学反思)
学生对 课文语言赏析较好
课前预习效果不好,一部分字词注音不准确
阅读课文不流利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板书设计:
自然景色
夏感 金黄色彩 景美 人 勤
紧张旋律
夏感的教学设计8
一、教材分析
《夏感》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散文,这单元都是声情并茂的优美篇章,《春》、《济南的冬天》《夏感》和《秋天》,这四篇文章为我们展示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本文写夏,以热情洋溢的语言,以具体刚劲细致的笔触尽情描摹,表现出作者对夏天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学习本文,不仅可以让学生欣赏名家精美的语言,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夏天、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生活的感情。
二、学情分析
对于我所带的初一学生,务实基础,掌握基本的文本分析方法和语言赏析技巧是学习的重点。
刚上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毕竟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有限,因此需要老师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在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悟情感。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和本单元要 “注重诵读,理清思路,将整体感知与抓住重点深入理解有机结合起来”的要求,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感受夏天的特点
2. 体会作者的感情。
3.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重点、难点
学会鉴赏语言和组织运用语言写景抒情。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听梁静茹的《宁夏》设置情境,“知了也睡了,安心的睡了,在我心里面宁静的夏天”,宁静的夏天,优美的旋律,夏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带给人什么感觉呢?(生答)
夏天是阳光炽热,夏天是雷雨忽至,夏天是接天莲叶,夏天是麦浪飘香,夏
天是如此的多姿多彩,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感》,感受夏天的精彩。(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的方式很多,以音乐的方式入题,既把握了本课“夏感” 的主题,又使课堂气氛很快被煽动起来,让每一位学生在愉快的旋律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作者简介和基础强化
PPT呈现
1、梁衡:当代作家。1946年出生,山西霍州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2、芊芊细草 黛色 主宰 磅礴 春华秋实 挑 匍匐 澹澹 闲情逸致
(环节说明:作者简介和字词教学往往使课堂缺乏活力,但这个环节一旦缺失基础知识强化的目的就达不到,所以以多媒体形式辅助教学可以省时省力。但要注意的是,作者简介一定要简,字词部分读音和书写要略作强调)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PPT呈现问题
1、你是怎样理解文章标题的?作者眼中的夏天有何特点呢?
生思考后作答
教师点评并明确:“夏感”是对夏天的感觉和感受;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是作者对夏天的总体感受。 (教师板书:紧张、热烈、急促)
2、你在文章中读到作者的情感了吗?
生思考后作答
教师点评并明确:作者在文末直抒胸臆“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强烈地表达了热爱赞美之情。
教师指导学生感情饱满地大声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感情,表达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情调、语调。
(设计说明: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教师事先设置问题让学生在默读中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对文旨句的阅读予以强调,感受作者的感情)
(四)跳读把握,理清思路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以跳读的方式把握文章内容,感受行文思路,教师提出问题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的?你感受到作者的行文思路了吗?
学生阅读、思考、作答,不足处互相补充
教师点评并予以归纳:作者抓住了紧张、热烈、急促的感觉,从夏天的景色、色彩、旋律三个方面行文,整篇文章思路严谨而流畅,开篇点题,中间分三层来写,分别照应“紧张”“热烈”“急促”,篇末直抒赞美与热爱之情。这样的行文方式使文章很有条理,井然有序,这对我们写作极有启示作用。
(设计说明:此环节耗时不长,着重让学生感知作者的行文思路,在思考中感受文章严谨的结构,以期在写作时结构的.设计上能得到借鉴启示启示)
(五)精读课文,赏析语言
PPT呈现
问题:选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点拨指导:分析语言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1、修辞的角度;(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
2、遣词造句的角度(动词,形容词生动运用、长短句交错对称等)
3、感官的角度(视觉、嗅觉、听觉等)
4、表达方式的角度(描写、议论、抒情等)
范例说明: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比喻形象地表现从暮春到初夏、盛夏的发展过程,新奇形象朴素自然;调动视觉感受,从形、色对比中突出夏蓬勃的生命力。
学生互动讨论,以“你问我答”的方式交流,教师下课堂予以指导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两组
教师点评作出总结:分析语言一定要找好角度,由对语言的分析可知本文语言生动、准确、表现力强、呈现出一种刚性气质。
(设计说明:本课难点较易突破,重点即为语言赏析,语言的赏析很多学生找不到切入点,教师在这方面就要予以具体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切入角度进行赏析,学生掌握了方法,以后的语言教学就能事半功倍)
(六)图片欣赏,探究“情”
PPT展示图片,说说本文还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讨论,选两组展示探究结果
教师总结: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对“在天地间升腾”的力量的惊叹;对田间地头“蓬蓬勃发”生命力的讴歌;对“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的农人的敬意;对这种充满激情火热的黄金生活的向往……
五、作业布置
品味描写春之色、秋之色的语句,仿照这个句式,结合课文的内容或发挥想象,写一写“夏之色”与“冬之色”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老师示例:夏之色为晶莹的蓝,如蓝天,如海浪,充盈着清凉。
冬之色为清冷的白,如冰雪,如梨花,满含着纯净。
夏之色为热的白,如沙滩,如船帆,充满着烈日的豪情。
冬之色为冷的灰,如枯枝,如铅云,标志着终极之后的空虚。
夏感的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有人钟爱百花争艳的春天,有人喜爱瓜果飘香的秋天,有人喜欢白雪皑皑的冬天,但是夏天,好像总是寂寞的时候多,请同学们在记忆中搜索有关夏的诗文。
的确,历代的文人墨客书写春、秋、冬的比比皆是,但是写夏的却很少,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高声赞美这春与秋之间,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夏季,令人由衷的叹服。今天,让我们踏着夏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与作家梁衡一起,来一次夏天的旅行!
二、检查预习
读“读一读写一写”:强调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贮满(zhù):储存、积存
澹澹(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芊芊(qiānqiān):草木茂盛
磅礴(páng)(bó):气势盛大
黛色(dài):青黑色
匍匐(pú)(fú):爬行
三、初读课文,感知结构美
1、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①、找出作者描写夏天特点的关键词。
②、阅读课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
③、文题是“夏感”,那么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全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2学生思考,发言,明确:
(紧张、热烈、急促。自然景物、色彩、旋律。热爱自然,赞美劳动人民。
总——分——总。)
四、再读课文,感受夏之美
1、精读2———4段,思考:
①画出第二段中写夏天天气的句子。在炎热的天气里,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②找出第三段具体描绘夏之色的句子。这种颜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
③说说第四段写了农民哪些活动?让你会想到以前学过的哪首诗歌?
2、讨论,明确:
(炎热或者火热;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是一种金黄的颜色,更是一种透出旺盛的生命力的颜色。割麦子,打麦子,半夜听风观云,给秋苗追肥浇水,《悯农》)
五、三读课文,欣赏语言美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一篇好文章往往用精美的语句表达其思想感情。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试着在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体会优美语句中重要词语运用的精妙之处。
1、请同学们默读2、3段,圈划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或是写得美打动你的心的句子,用下面的句式说一段话。
“我欣赏的佳句是,它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是,这样写的好处在于”
①方法提示:也可以从用词之美或句式之美来赏析
②小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
示例、
比喻句范例:
①“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这句话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突出了夏天“热烈”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了,更加生动形象。
②“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
这里用人们常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的表现了林带的颜色由浅变深的过程及其生长的繁茂。
③“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这是“公路上的汽车”比喻“舰船”,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麦浪比喻海浪,写出麦子之多,说明春天的灵秀之气在夏天已酿成了磅礴之气。
④“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草生长的繁茂。
拟人句范例:
⑤“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
“曼舞”是想象,用了拟人写法,想象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⑥“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
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⑦“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分析关键字词在句子中有何作用
A、“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挑”“举”“匍匐”三个动词分别写出了农作物怎样的情形?)
分析:三个动词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农作物旺盛的生命力。
“挑”让读者感觉到棉苗的顽强;“举”字让读者感到了高粱玉米的欢悦;“匍匐”让读者感受到瓜秧爬行延伸的样子。
B、“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烘烤”能替换成“照射”吗?)
分析:“烘烤”使人感到夏天“火红的太阳”的温度特别高。而“照射”是指光线射在物体上,不能表现出夏日的特点
2、仿写句子。体会描写春之色、秋之色的例句,仿照句式写一写“夏之色”和“冬之色”。示例: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六、总结。
本文紧扣“夏感”,先总写对夏天的感受,然后具体感知夏天的景、色、人,抒写了作者对夏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感主要有三层含义:感受、感知、感情,写出了自己对夏天的独特认识。
七、作业
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对于季节,我们有着太多各自的感触,你喜欢哪个季节呢?仿照下面的句式,发表你的看法。
夏感的教学设计10
对夏天的情感态度(5)热爱,赞美总
对比,欲扬先抑手法
4、合作探究:
(1)、首段和末段在文章中各起什么作用?
首段是全文内容和情调的总概括,对下文起着提领作用。末段既总结上文,又顺承上文的写景抒情。
(2)、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急促旋律的夏天呢?
采用对比手法,欲扬先抑,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动的农民。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我们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下面,放开声音,再读课文,请同学在课文中找出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他们的表达效果。
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从春到夏的过程。
2、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此句抓住了夏天典型的景物来描写
3、金色主宰了世界上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
从色、味几方面描写麦浪、表现了夏天的热情。
4、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
这句话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写人一样,富有趣味。
5、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形象生动。
小结:
本文抓住夏天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四、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1、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火热生活的向往。
2、你还知道哪些和描写夏天有关的诗词名句?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五、小结,作业
如果你写矿区(郭二庄)之夏,你将选取哪些景物?准备写出景物的哪些特点?请用你灵动的文字展现我们矿区的美丽吧!(3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夏感梁衡
紧张急促热烈
自然景物普通劳动者
热爱赞美
向往
夏感的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教具准备:三用机、小黑板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对于季节,我们有着太多各自的感触,现在大家仿照小黑板的句式进行表述。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句式:仿句:我爱春天,爱她的万物复苏,爱她的草长莺飞。我爱 ,爱她的 ,爱她的 。
(要求:从春夏秋冬中任选一季进行表述。)(生思并且作答同时统计爱这季节的人数)好,大家对季节的喜爱各有缘由。然而爱夏的却寥寥无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梁衡他爱的夏天,看看他到底爱她的什么,那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他的《夏感》,去领略夏天的独特之美。(板书课题)
2、了解作者: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他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
3、检查字词预习: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贮满(zhù ):储存、积存
澹澹(dàn ) :水波荡漾的样子
芊芊(qiān qiān ):草木茂盛
磅礴(páng )(bó) :气势盛大
黛色(dài ):青黑色
匍匐(pú )(fú):爬行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朗读,注意字词,句读,情感。(全班齐读)
朗读本文要大声,要有“磅礴之势”,倾吐“升腾”之气,表达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情调、语调,读出梁衡散文语言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
2.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感受?
夏天的自然景色 、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三.研读课文
1、你认为文章哪一段最优美?请简述理由。
从修辞和感观两个方面赏析第二自然段
配乐朗读优美段落(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配乐朗读让学生感受句式的特点:短小体现节奏快
2、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三至五个个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巩固前面所学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先看比喻句: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再看拟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3、文章最后写道:“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思考:那么据你所知,有关夏天的.古诗句有哪些?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代杨万里《小池》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西江月》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轻觉衣重,密树苦阴薄。
――王维《苦行》
四、品味语言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请你发挥想像,写几笔“夏之色”、“冬之色”。
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又学以致用,训练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对这个学段的学生来说,或许仿句难了点,不必要求太高,只要句式大致相同就可以了。
这两个描写春和秋的句子,概括性强,又生动形象。它们句式相同,字数也差不多,语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
仿句可以丰富多样,如: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五、展示才华:课堂小作:(片断描写)
本文启示我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请你也另辟思路写一篇《夏感》来体现夏的美。
示例:夏日数阴
时近中午,骄阳高照,好象一位醉酒的汉子在发泄着胸中的怒火。山路蜿蜒盘旋,拾级而上,两侧的树木郁郁葱葱,浓密的树叶挡住了烈日的毒辣。树下一片凉爽。嶙峋的山石,深黛于飘渺中,仿佛一位钟情的少女在脉脉流洒着朦胧之美。
(走在夏天的树阴下,一片片随风飘落的树叶,拍打在身上的那种轻柔的触感,还有夏季特有的浓密的绿荫下的清凉。)
提示:
乡村的夏季(夏季到来,晒场上铺洒着汗水浸黄的谷粒,任凭笑声破碎一生扼守的清白,这是夏季的乡村。柳的风姿在月光下舞蹈出妙蔓轻雅,诱惑成群的莹火虫点缀她紫色的衣裳,这是乡村的夏季。)
夏季乡村的傍晚(夏季乡村的傍晚,村口的老树下,男人们席地而坐,他们谈论着今年的收获,计划来年的种子,就着激情饱满的话头,一碗老酒在他们的手上传递,就如传递着沉重的希望。晚霞悄然停歇在她们淡雅的睡衣上,微风拂动下,宛若颤抖的蝶翼。孩子们是夜的精灵,他们骑着竹马木牛,驰骋在黑暗自由的创意中。)
夏季乡村的清晨(夏季乡村的清晨,你跟随母亲走进朝阳铺满的田野,看落花生的叶儿们徐徐打开,在温柔的表达中,聆听她们与阳光的对话。听玉米在露珠中拔节,随风动作的红帽子,一个一个调皮的孩子。你能够深深地体会到:与土地的结合,就能够品尝汗水的滋味;与土地亲近,就会得到果实最深情的回报。)
夏季的着装(走在夏天的街道上,一位位拥有美好身段的女同胞们,毫不吝啬的显露出他们雪白的肌肤,“紧身短衣”“超薄迷你裙”,实在是可以为夏季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夏季的稻田
夏季的菜地
……
六、课堂小结
本文围绕三个方面来写夏天突出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七、作业:
1、收集描写夏季的诗词
2、修改你的片断并书写好在班级学习园地展示你的才华和书法
八、板书设计:
夏之景:
景美 修辞:比喻、拟人
感观:由视觉、听觉到嗅觉。
夏之色: 金黄(收获已有而希望之未尽)
夏 感 紧张、热烈、急促
梁 衡 人美 夏之律:紧张、急促(人勤快)
夏感的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语言,学习品味语言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3、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荷塘风光”图片。师:欣赏完这一组如诗如画的荷花图片,老师的脑海里浮现出一首古诗,它的作者是宋代的大诗人杨万里,同学们一定也知道,告诉老师,是哪首诗?(生齐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学生齐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那么那位同学告诉我,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西湖,夏天)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清新,柔和,恬静的南国之夏,那么,北方的夏天又是怎样的呢?我们这个地方天气渐渐转凉,夏天的脚步已远去。你们对夏天是什么感觉?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适当点评。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散文,它描绘了北方黄河流域的夏天。作家梁衡眼中,夏是怎样的一幅图画呢?
现在,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感》,体会他笔下这紧张,热烈,急促的北方之夏吧(板书课题)
首先,让我们了解作者梁衡(多媒体显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检查预习情况,指名学生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贮满(zhù ):储存、积存
澹澹(dàn ) :水波荡漾的样子
芊芊(qiān qiān ):草木茂盛
磅礴(páng )(bó) :气势盛大
黛色(dài ):青黑色
匍匐(pú )(fú):爬行
3、提问: 课文题目为《夏感》,那么作者对于夏天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4、提问:从作家描绘的景物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夏天?(提示:可以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找,把课文的语句说进你的话中)
师示范:我从那“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看到这是一个蓬勃的夏天,植物长得很茂盛。
感悟:我从_____看到一个_____的夏天。(多媒体显示)
预设学生的回答:
生1:我从“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中看到一个紧张的夏天。
生2:我从“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看到一个收获的夏天。师:是啊,热浪滚滚,扑面而来。
生3:我从“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看到一个充满活力的夏天。农作物都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生4:我从“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看到一个生命交替的夏天。
生:热闹、紧张、热烈、急促、气势磅礴、忙碌、金色……
(师板书)
景:细草、林带、蝉儿
麦浪、太阳、热风
棉苗、高粱、瓜秧
(万物勃发)
人:割麦打麦、追肥浇水
(农民辛劳)
师:这就是黄河流域的夏天,万物蓬勃生长,农民辛勤劳作。梁衡曾作为《光明日报》记者驻山西九年,他对脚下的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对这黄土地的“金色”夏天有着独到的理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北方流域的夏天。(多媒体显示图片)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析作者是如何写的。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我们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下面,放开声音,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他们的表达效果。(可从修辞、关键词、感受器官的感受等方面进行分析)
老师先给我们同学做个示范:
范例(一)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 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从春到夏的过程。
范例(二)(2)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烘烤:太阳温度高。 扑打:写出了麦浪翻滚的气势。 涌:描写了麦浪翻滚的动态美。 此句抓住了夏天典型的景物来描写
范例(三)(3)金色主宰了世界上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
从色、味几方面描写麦浪、表现了夏天的热情。
学生独立学习以后,先在小组内交流感受。再由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预设学生的答案:
1、“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2、“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3、“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
4、“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5、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
这句话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写人一样,富有趣味。
6、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形象生动。
小结:作者把散文当作艺术画卷精心营构,每一词精益求精,每一句意蕴深远,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生动细腻,表达着对夏的赞美和感悟。那么,我们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呢?
四、指导朗读
师:这篇课文饱含着作者对夏天的喜爱与赞美,要读出喜爱和赞美的感情,要读出夏天火热、急促的氛围。还要读出梁衡散文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
多媒体显示:梁衡散文的特点,朗读本文要大声,要有“磅礴之势”,倾吐“升腾”之气,表达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夏季”的情调、语调,读出梁衡散文语言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
多媒体出示朗读训练的内容
1、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2、朗读第三、第四自然段
自由读,齐读,指名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五、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和描写夏天有关的诗词名句?多媒体出示: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
结束语: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领略、发现生活中的美。让我们在一首描写《夏》的诗歌中结束今天的新课学习。
夏
扯一缕炽热的夏风
放进柳笛未逝的童贞中吹响
撷一片高天的轻云
喂养洁白的思想
是枣花绽放的季节
是丰收鼓荡村夫情绪的日子
堆积如山的金黄
飘逸醉人的幽香
晶晶汗水润透铜色的土地
贫瘠的土壤哺育着芸芸千苍
黝黑的肤色中萌生翠绿
盛夏启程生命的乐章
六、作业布置:
仿照第三段句式“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写一段话。
仿写:你看,那___那___那___无不_____。
夏感的教学设计13
知识目标:
1.识记新的字词。
2.了解对比等写景的方法。
能力目标:
1.朗读体会文章的写景特征。
2.品读讨论写作手法及写景亮点。
情感目标:
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2.感受语言的魅力,朗读熏陶学生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把握写景特点,体会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文章写作意旨的体现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注意提醒学生使用恰当、准确、优美的语言。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梁衡先生的散文《夏感》。题目告诉我们,作者喜欢的是夏季,而“感”字,就是来解释为什么的。
二.整体感知内容。
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课文,填空下列横线。
夏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夏。夏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夏。
2.讨论明确夏的特点。
紧张热烈急促麦收时期农村农民
3.学生自由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个性。
三.精读训练
1.明确这三个特点在文章中的章节分布。
2.是否整篇文章都应读的紧张、热烈、急促?
以第三自然段为例,尝试用语言来表达对比的效果。用春之色的柔(女)、秋之色的艳(男)对比夏之色的热烈(齐)。
以第二自然段为例,读出热烈的气氛,要有磅礴之气,升腾之气。
以第四段为例,用朗读来表现紧张、急促。(速度快,停顿短,干脆利落。)
四.品析感受“紧张、热烈、急促”的夏的特点。
1.四人小组讨论。
要求:找出你们最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可就词语运用、句式、修辞、句子的.深刻含义等方面评析。
2.交流讨论。
实写与虚写,调动各种感官,精彩的比喻、拟人,多处对比,动词的准确使用。
注意讨论完,落实理解后的朗读,接着进行。
五.归纳总结全文主旨。
1.齐读末段。
2.读、背末段。体会作者文白相间、简朴生动的语言,体会具有对称性、旋律感语言的雅致。
2.讨论:你如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明确:作者的意图是为了赞美“辛勤的劳动人民”。
4.将“大声赞美”换一下,仅仅是赞美吗?你还可以再续写两句。如我更要投身到这个……我要抓住……我要珍惜……(写下来交流)
黄金不只是夏的颜色,也是时间的颜色。
板书设计:
夏感
感受、感触、感慨、感染、感动、感悟
六.归纳小结。
1.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学习本文的感受。
2.教师归纳总结并作业:找出一两首写夏的诗文,和本文比较一下,写出夏的什么特点,有何异同。
教学后记:
时间安排还是太紧,最后一段的背诵没能完成。只好临时改为作业。
学生回答问题的覆盖面不够。
这次备课更加坚定了我的一个想法,就是备课一定要广泛搜集资料,真正解读文本。这一课最初我也读不太明白,直到最后搞懂了它是特定时间——麦收,特定地点——农村,特定人群——农民,才真正找到了切入点,找到了感情的出发点。如果老师不能真正解读文本,甚至自己还带着疑问、模糊认识,就去备课,课的设计肯定偏离主题,显得死板、做作;这样去讲课,学生就会一头雾水,抓不住东西。
夏感的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对比的写法。
3、体会文中所表达的对夏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诵读、品评优美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过不少吟咏四季的古诗。背诵一下有关四季的古诗。
说说你心中的夏天是怎样的。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当代作家梁衡的散文《夏》。看看他心中的夏天又是怎样的。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长期从事新闻写作和新闻出版管理工作,创作了大量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芊芊(qiān)黛色(dài)贮满(zhù)磅礴(pángbó)匍匐(púfú)澹澹(dàn)
2、大声朗读课文。
朗读本文要有“磅礴之势”,倾吐“升腾”之气,表达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情调、语调,读出梁衡散文语言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
3、整体感知
(1)在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2)文中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热爱、赞美、向往)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理清文章思路。
(1)夏天总体特点第一部分
(2)夏天的自然景物第二部分
(3)夏天的色彩和农民劳作的景象。
(4)夏天的旋律
(5)对夏天的情感态度第三部分
2、这几部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总-分-总:首段总领全文,中间三段具体描述,末段总结上文。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物?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文中哪些段落是写夏天的热烈的?(第2、3段)哪些语段写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第4段)
①第二段中哪一个词语紧扣住了第一节中的“热烈”一词?(“沸腾”一词)
②找出第3段中心句,并思考夏天的色彩为什么是金黄色的。(用文中原句回答)。
中心句:夏天的色彩是是金黄的。
原因: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花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③找出第4段中心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感情。
中心句: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此句隐含着作者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赞美和同情之情。
2、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急促旋律的夏天呢?
采用对比手法,表明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动的农民。
五、语言优美,品味赏析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从文中找出例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比喻句:①“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这句话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突出了夏天“热烈”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了,更加生动形象。
②“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
这里用人们常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的表现了林带的颜色由浅变深的过程及其生长的繁茂。
③“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说明春天的灵秀之气在夏天已酿成了磅礴之气。
④“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草生长的繁茂。
拟人句:⑤“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
“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⑥“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
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⑦“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六、赏析写法,拓展探究:
1、对比手法:
找出采用对比手法的句子,体会妙处。
春夏景物比较:明确夏天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特征。
夏天的色彩与春秋天的色彩比较,写出夏之热烈。
“春日融融、秋波澹澹”与“苦涩的汗水”对比,欲扬先抑写出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歌颂劳动人民。
2、抓住特征描写景物
试举例分析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第二段描写夏景——选择细草成厚发,绿烟成黛色长墙,蝉,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等极具季节特征的景物描写,诉诸视觉、听觉、嗅觉,虚实结合来。作者认为乡野景象更有季节特征,
对“旺季”描绘——麦子刚割过、棉苗(挑)、高粱玉米(举)、瓜秧(匍匐)妙用动词,写出了夏天农作物迸发出的旺盛的生命力,表现了夏天的热烈。
用“五月人倍忙”体现夏于紧张、急促的旋律,用田间挥镰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快打等来具体表现。作者认为农人夏季劳作更为紧张、繁忙。
抽象事物具体化——色彩冷、赤(抽象),用“碧波、嫩竹”具体表现冷,用“夕阳、红叶”具体表现赤。
3、拓展探究
品味描写春之色、秋之色的精彩语句,发挥想像,写一写夏之色、冬之色。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如: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七、教师总结:本文抓住夏天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八、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三的仿句练习。
2、根据自己的感受抓住特征写一段夏景。
3、搜集写夏的诗词。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花开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宋代苏舜钦《夏意》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代杨万里《小池》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夏感的教学设计15
【学习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学习重点】
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
【学习难点】
感受作品的理趣与情趣。
【知识链接】
走近作者: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匍匐( )( ) 澹澹( ) 芊芊( )
磅礴( )( ) 黛色( ) 贮满( )
2、解释下列词语。
(1)芊芊:
(2)主宰:
(3)春华秋实
(4)闲情逸致:
3、选词填空。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 )的旋律。
A.急切 B.激烈 C.急促 D.急忙
(2)火红的太阳( )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
A.照 B.晒 C.沐浴 D.烘烤
(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 ),在天地间升腾。
A.走动 B.滚动 C.劳动 D.飘动
4、细读这样的优美句子:“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句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发挥想像再仿写一两句吗?
5、梁衡散文以思想性、议论性见长,其散文语言多叙述和议论,但本文有点特别,以描写居多。许多描写细致生动,富有韵致,如第二段描写乡野景物,诉诸人的各种感官,以形象性见长。请问:“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这是第二段末尾的句子,应该怎样朗读?“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合作探究】
6、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
7、举例说明,作者是如何抓住夏天景物特征来描写夏天的?
8、文章如何采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夏天的特点的?
9、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精读精练】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 )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 )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 )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10、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一组词语,恰当的是( )
A.垂直 顶着 悄然生长 B.长着 结着 默默前行
C.挑着 举着 匍匐前进 D.舞着 摇着 欢乐行进
11、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秋的终点:
②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可是:
12、结合语境,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的。
13、第二段结句中“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一句,与第一段中哪一句相照应?
14、这两段文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主题阅读】
(-)阅读下面诗句,回答问题。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5、阅读上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夏感》导学案由语文网小编整理并分享,仅供参考。
夏感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主地搜集和整理信息,并能主动地表达。
2、品味语言,理解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3、联系生活体验,感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对夏、对劳动者、对活力与激情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二、教学方法:
品读法、情境教学法。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夏感》
2、请你说说“夏感”是什么意思?
3、夏天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
1、字词注音
2、任选本文读一读中的三个词语说句话。
(三)整体感知
请阅读课文,说说“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夏天”。(可以用文中的词语,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总结文中的语句)
(四)语言品味
这么多特点中,哪一个给你的印象特别深刻?能说说为什么吗?
学生主要寻找的方向和重点朗读赏析的词句:
(五)情感体验
1、请用自己的话再说说“这是一个___________的夏天”。
2、作者要“赞美”的是什么?
3、结语、寄语:
五、布置作业
1.课外搜集描写四季风物的相关诗词句,增加文学积淀。
2.把下面的宋词改成一则写夏景的短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夏感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夏感》教学设计08-02
《夏》教学设计11-19
《夏感》教案07-21
夏感的教案10-12
《夏感》教案优秀09-19
七年级语文《夏感》的教学反思09-14
设计校园教学设计06-07
教学设计07-11
推敲教学设计 《推敲》教学设计优秀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