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26 13:35:1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通过整理自己的小书包,使学生体验到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也有数学

  2.使学生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有顺序的整理学习用品,能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3.复习10以内加减法和位置与顺序等有关知识

  4.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

  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水平:

  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及相应的.减法;学生已经学习了分类、整理的知识。学生已学习了位置顺序的知识。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能比较清楚的表达和交流自己整理书包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开阔学生的思路,使学生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

  教学内容:

  整理我的小书包

  教学目的:

  1.通过整理自己的小书包,使学生体验到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也有数学存在

  2.使学生运用分类方法有顺序的整理学习用品,能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复习10以内加减法和位置与顺序等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有条理的整理学习用品。

  讨论课前准备:小书包

  教学过程:

  (一) 说说自己的书包里都有什么?

  (二) 把书包和本、文具盒摆在桌子上

  1.独立整理在桌子上摆放整齐

  2.你是怎么整理的(小组内交流)

  3.全班内交流(书和书、本和本、铅笔盒、大书放下,小书放上,同类书本放在一起)

  4.看看谁的方法好,再整理一次

  (三) 算一算

  1.看看共几支笔?(自己数一数填书上列算式可按长短笔来分可按上下来分

  2.共有几本书?

  3.共有几个本?

  (四) 说一说每一种文具在铅笔盒里摆放的位置

  (五) 还可以怎样分类整理?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结: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也有数学存在,只要平时注意观察就回有所发现。

  板书: 整理我的小书包共有( )支笔 共有( )本书口+口=口 共有( )个本课后反思:学生能够整齐的整理自己的小书包。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实践活动:丰收的果园(教材第74-75页)

  课时

  第二十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创设的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巩固数一数、认位置、比一比的知识及加减法的含义。

  2、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验问题提出的过程,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前面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

  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

  师:仔细听,你能听到什么?(播放“摸苹果”的歌曲)

  生:秋风姑姑摸苹果。

  生:秋风姑姑摸红了苹果摸黄了梨。

  2、揭示课题

  师:秋姑姑的本领可真大,不仅摸红了苹果,摸黄了梨,还摸熟了大象伯伯的果园,想去看看吗?我们一起去参观大象伯伯“丰收的果园”。板书课题“丰收的果园”。

  二、参观果园,巩固知识

  1、出示第一层情境图。电脑出示5棵苹果树,4棵梨树。

  师:走进果园你看到了什么?

  生:苹果树,梨树。

  师: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字娃娃来说说吗?

  生:我看见5棵苹果树,4棵梨树。

  师:能一个一个数给同桌听吗?

  生:同桌互相数数。

  2、出示第二层情境图。

  师: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大象伯伯的果园丰收了,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帮忙摘果子,听谁来了?(动画配乐演示小鸟,小猴,小兔跑来了)可爱的小鸟,顽皮的小猴,勤劳的小兔它们在哪儿呢?说给你

  同桌听。

  学生讨论。

  师:谁有勇气说给大家听。

  生:小鸟在树上,小兔在树下。

  师:顽皮的小猴在哪里?

  生:小猴坐在树叉上。

  师:谁能说说三只小动物的位置关系?

  生:小猴的上面是小鸟,小猴的下面是小兔。

  生:小鸟在最上面,小猴在中间,小兔在最下面。

  生:小兔的上面是小猴,小猴的上面是小鸟。

  3、出示第三层情境图。

  师:勤劳的小动物不仅帮大象伯伯摘果子,还组织了小小运输队,帮大象伯伯把果子运到家里去呢!看它们来了。(动画演示小小运输队推着小车走过来)小组讨论你看到了什么?能用我们学过的前后说说它们的位置吗?

  学生说出小动物的前后位置。

  三、合作交流,提出问题

  1、师:丰收的果园里不仅有香甜的果实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呢,你发现吗?(学生六人小组充分讨论。)

  2、师:谁想当小博士上来提问题?(出示博士帽)学生轮流戴着博士帽提问,其他学生解答。

  3、师:小朋友动动小脑袋就解决了这么多数学问题,想不想动动你的小手呢?伸出左手,伸出右手,听音乐摸耳朵。

  学生跟着音乐做课间操。

  4、师:大象伯伯的家在大路的左边,小小运输队应该把水果往哪边运呢?往梨树那边运。应该往苹果树那边运。

  5、师:有的说“往梨树那边运”,有的说“往苹果树那边运”,到底哪种意见对呢?谁有好办法证实自己的观点?小组商量商量。我们小组的办法是和小小运输队的小动物站一个方向(师示意上讲台),瞧!我的左手在这边,所以梨树这边是左边!

  四、联系实际,全课总结

  1、师:在美丽的秋天,大象伯伯有了很大的收获,小朋友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呢?

  2、师:我们的大教室里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你发现了吗?(学生交流汇报)

  3、师:只要你爱动脑,会观察,你就会发现身边的数学知识还真不少呢?回家后把你家里的数学知识说给你爸爸妈妈听好吗?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88-8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的活动中,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2、能运用10以内的数和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各种形体的特征,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发现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自我评价活动,形成初步的反思意识。

  方法与过程:

  1、 首先,通过选题,让学生发现选择可以研究的问题,并训练学生清晰加以表述。

  2、 其次通过,分析、讨论,进一步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合理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步骤。

  3、 最后,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实际操作环节,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到解决问题的成果。

  4、 总结、反思并交流解决问题的成果、解决问题的过程、收获或体会、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并开展自评、互评和他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情感体验。

  3、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教学重点】

  能运用10以内的数和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各种形体的特征,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在发现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自我评价活动,形成初步的反思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一、活动一 “议一议”

  目的:通过分析、讨论,进一步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合理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以及如何进行分工合作等。

  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1.你能找到淘气校园里的数学问题吗?你们的教室里、校园里又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课件出示主题图)。

  (1)分析:面对这样一些数学问题,我们应该这样解决呢?

  (2)讨论:看看淘气的校园,画面上的数学信息非常多,我们怎样做才能有条理的.找到更多的数学信息,并且做到不遗漏呢?

  (学生讨论)

  (3)分工:为了又快又好的解决问题,我们一定要分工合作。

  ①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谁来做呢?又该怎样做?

  ②以一个小组为单位,教师示范如何分工。

  ③所有小组进行分工。教师要对个别小组进行帮组。

  (4)指导学生怎样记录。

  二、活动二 “做一做”

  目的:通过合作等实际操作环节,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到解决问题的成果。

  过程:完成三个数学活动。

  1.分组找一找淘气校园里的数学信息。

  (1)教师提出要求。

  (2)学生分组活动。

  2.说一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1)学生汇报。

  (2)教师要随时引导学生说出有效的数学信息。

  3. 数一数,填一填。

  (1)数出在操场上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人数,填在表中,完成任务。

  (2)鼓励学生尝试根据发现的信息提出问题。

  (3)解决问题,超出学习范围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三、全课总结:

  通过交流的方式总结全课。关键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提出下节课将要活动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1、上节课,我们解决了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这一活动中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二、活动三“想一想”

  1、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数学信息?

  活动目的:通过这一活动总结、反思并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金额解决问题的成果。

  (1)确认小组内的分工,重点提醒组长、记录员的任务。

  (2)提出要求。

  (3)小组活动。教师随时指导活动。

  (4)交流汇报。

  2、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学生交流。

  (2)对学生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入问题银行。

  3、总结小组活动,对表现好的小组提出表扬。

  三、带学生到操场进行数学活动。(可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此活动)

  1、你的校园里有哪些数学信息?想不想调查一下?

  (1)先在教室做好分工,提出要求。

  (2)带领学生去操场进行观察、记录。

  2、把学生带回教室。

  3、小组内先进行整理。

  4、学生交流汇报。

  5、根据调查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学生提出问题。

  (2)解决部分问题。

  6、活动总结。

  四、自我评价

  活动目的:鼓励学生对于自己的表现进行自评。

  1、通过两节课的数学活动,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能否从倾听、交流、以及在活动中能否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等方面,对自己的表现给予合理评价。

  2、学生自评。

  3、同伴互评。

  五、全课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一(上)第14页 “想想做做”第5~9题。

  课型

  练习

  施教日期

  月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初步理解1~5各数的具体含义的基础上,正确读写这些数,体会并认识5

  以内数的顺序,会解决关于数的认识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分类的思想,初步体验把总个数分成两

  部分的事实。养成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

  3.感受数与数的关联,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难 点

  重点:1~5的意义、正确规范的书写1~5各数。

  难点: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资源

  学情分析:初步理解了1~5每个数的实际含义,会认、读、写1~5各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材分析:第5题体会数的顺序,第6题指导学生先想后画,第7题启发学生按不同的标准分,第8题让学生站一站,再说一说前后各有几个同学。

  教学准备:PPT图片、圆片、计数器、磁性教具等。

  学 程 设 计

  导 航 策 略

  修改调整

  一、揭示目标,知识梳理。(预设2分钟)

  1.学生按顺序数数。

  2.明确学习目标。

  二、巩固内化,查漏补缺。(预设28分钟)

  1.基本练习:

  ① 摆圆片数数

  边摆圆片边数数,集体从1数到5。

  ② 黑板上贴出1~5五个数(不按顺序),请你从中选出其中两个数写在练习本上,写的几就在后面画几个○。

  请几个小朋友在黑板上的数下面摆出相应的圆片。

  ③“想想做做”第5题。

  排一排、读一读,进一步明确1-5的顺序。

  交流要求:你是怎么排的?有不同的排法吗?

  2.发展练习:

  ①“想想做做”第6题。

  导学单:

  1.读一读花瓶上的数,看看每个瓶里花的朵数对不对?

  2.根据花瓶上的数补画出缺少的花。

  分别补上缺少的花:l朵、2朵、2朵。

  ②.“想想做做”第7题。

  导学单:

  1.你能把星分成两类吗?

  2.你是按什么分的`?

  (既可以按颜色分,也可以按形状分)

  ③.“想想做做”第8题。

  说说每个孩子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同学们一起按顺序,一个一个地把他们说的话说一说,好吗?

  ④.“想想做做”第9题。

  先读一读格子里的数,再描数与写数。

  比一比,谁写得最认真、最漂亮。

  三、当堂检测,拓展延伸。(预设10分钟)

  1.今天你哪些方面有进步?

  2.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6页1、2、3、4题。

  3.拓展题:数一数你家里在5以内的东西,说给你父母听一听。想一想,你还可以用这些数字记录什么?

  →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数?你能从1开始数到5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练习1~5各数的认识。(出示课题)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这些数,能认真地写好这些数。

  组织学生交流评价。

  →导学要点:

  ① 查看一下你的同桌是否正确?

  ② 这里几表示的个数最多,几表示的个数最少?

  →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1~5。你能有序地把这5个数的卡片排一排吗?拿出你的5张卡片排一排,并和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排的。

  →按顺序排既可以从1~5,也可以从5~1。并练习看卡片读数与不看卡片读数。

  →引导:你能补画出花瓶里缺少的花吗?现在你就看花瓶上的数,是几就画满几朵。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你添了几朵,为什么?

  画的时候要提醒学生不必在意画的是否好看,而要看每一个花瓶里花的朵数与花瓶上的数是不是一样。

  →指出:可以按颜色分,红色有4个。可以用四个小圆点表示,黄色有1个,用1个小圆点表示;也可以按形状分,分成五角星一类,有3个,四角星2个。

  →引导:图中女孩是怎么说的?她后面的男孩可以怎么说?再往后的小朋友每人可以怎么说?

  追问:如果队伍里从前往后按顺序说,每人说的前面和后面的人数是怎样变化的?

  →结合上一节课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a.执笔方法;b.写字的姿势;c. 书写注意点(起笔、拐弯、收笔演示清楚)。

  如:1像小棒,从靠近右上角起,稍微向左下角倾斜。2像小鸭,3像耳朵,数3的书写较难,要重点指导。4像小旗,5像秤钩,都是两笔写成,老师要说出每一笔的起笔、收笔过程,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当堂批改、讲评、订正。

  【教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

  教学目的:

  1、经历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加法。

  2、感知算法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的计算道理。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

  学 法:观察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课前小研究、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数学小故事。

  《加号和减号》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

  2、如何解决一共有几瓶牛奶的问题?

  3、提出探究任务和探究要求,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4、四人小组汇报计算方法,同学和老师互相质疑、补充。

  汇报用摆小棒计算时师质疑:

  (1)为什么要从5根小棒里拿1根给9根,怎么不拿2根、3根或是其他的'根数?

  (2)看来,这1根小棒是有任务的,你知道它的任务吗?

  (3)为什么要从9根小棒里拿5根给5根,怎么不和刚才一样拿1根或是其他的根数?

  (4)看来,这5根小棒也是有任务的,你知道它的任务吗?

  (5)这种方法和刚才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什么相同之处?你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

  汇报用计数器计算时师质疑:

  (1)为什么可以用十位上的1取代个位上的10?

  汇报用计数器计算时师补充:满十进一的计数法则。

  5、其他小组交流汇报。

  6、师小结:

  刚才我们用数数的方法,摆小棒的方法,凑十法,推算法、计数器计算等方法算出了9+5=14,请大家大声读一读这个算式。

  7、练习:9+6=?怎样移动苹果,让我们很快看出苹果的总数?

  8、你喜欢哪种移动方法,为什么?

  9、计算4+9=? 9+2=?,你是怎样算的?

  10、观察刚才算的这几道加法题,有什么共同特征?

  11、出示课题:9加几,9加几是怎样计算的?

  12、练习:9+3= 9+7= 9+8= 9+9=

  13、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14、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5、小组汇报。

  16、填一填:9+()=1()

  三、游戏巩固9加几的进位加法。

  四、全课总结。

  五、板书设计:

  9加几

  情境图

  9+2=11

  9+3=12

  9+4=13

  凑十法: 9 + 5 = 14 5 + 9 = 14 9+5=14

  9+6=15

  1 4 5 4 9+7=16

  9+8=17

  10 10 9+9=18

  六、教学反思:

  崔小宁: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没有机械地强调让学生进行凑十练习,而是借助小棒的直观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为何要从5里面拿1给9的道理,又为何要从9里面拿5给5的道理,然后利用计数器上珠子动态变化过程,借助学生对“10个一是1个十”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道理,真正达到了“授之以渔”。另外,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肯定了学生把9凑成10,而且还引导学生用凑十法的原理把5凑成10这种不常见的凑十方法,为以后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后简便算法中的凑十、凑整等计算方法奠定了基础,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其实他们是同根同源的,那时学生就会很容易地运用这种凑十的基本方法来解决了,也就发挥了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6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的。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比赛、排队的次序、汽车站牌、动物在树上的位置、左右手的作用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受“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重点是帮助学生学会采用适当的语言和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难点是体会位置的相对关系。

  前后

  位置与顺序:上下

  左右

  教室(前后、上下、左右综合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前、后”、“上、下”、“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方位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不同情境确定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本单元通过操作、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位置活动,从中感悟位置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从而体会到空间方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前后、上下、左右以及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良好习惯,及学生对左右位置与顺序的确定。

  教法与学法:

  1、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对于“前、后”、“上、下”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

  2、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自己创设活动情境,组织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应避免抽象地让学生判断。 “左、右”的相对性仅供学生了解,不作教学要求。对“位置”的教学,让学生从两个维度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不要求用数来描述。

  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

  1、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前后、上下、左右。

  2、结合观察、操作和游戏等活动,逐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知识技能评价要点:

  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样题1)

  2、体验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样题2)

  教学时数:4课时。

  前后———————————————————————————————1课时

  上下———————————————————————————————1课时

  左右———————————————————————————————1课时

  教室(前后、上下、左右综合应用)———1课时

  教学时数:4课时左右。

  第1课时

  教学内容:前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前后”的基本含义,能确定前后的位置,并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感受他们的相对性。

  2、培养学生初步的过程能力和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前后”空间位置关系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仔细观察,准确用“前后”描述。

  教法:观察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白板、车站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的好朋友小淘气又遇到难题了,你们愿意帮助他解决吗?(愿意)我们一起来看看淘气遇到了什么难题。

  (教师播放淘气的录音)“我总是忘记自己站队的位置,聪明的你能帮我想个办法吗?”

  师:哪个热心、聪明的学生来给淘气出个主意?

  生1:只要记住自己排在第几个就行了。

  师:是个好主意,还有其他办法吗?

  生2:记住自己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就不会错了。

  师:你想的办法真不错!原来利用前后可以帮助我们记住自己的位置。这节课,我们就跟小鹿导游一起进一步认识“前后”。

  (教师出示课题)

  二、新课探讨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今天动物们正在举行一场热闹的“森林运动会”。(教师边说边出示挂图,教师在挂图中没有呈现出动物。)

  师:咦,运动场上怎么没有运动员?到底有哪些小动物参加比赛?别着急,教科书第62页有一张小动物比赛的照片。

  (指导学生看第一幅图)

  师:请一名同学先按顺序介绍一下正在参加跑步比赛的运动员吧!

  生:美丽的长颈鹿、可爱的小白兔、还有小乌龟、小松鼠和小蜗牛。(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出示各个小动物,但是没有按顺序出示,随意粘在图上。)

  生:(学生发现顺序不对,纷纷举手发言)不对,老师把它们的顺序弄错了。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认真,说说正确的顺序应该怎样呢?

  生:小鹿跑第一,是排在最前面的。

  师:你来摆放吧。

  生1:小松鼠在小鹿的后面。(学生边说边摆)

  生2:小白兔在小鹿的后面,但松鼠是排第二,小白兔排第三。

  生3:蜗牛在最后

  2?小组竞赛。

  师:老师真佩服大家,能用这么多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小动物们的位置与顺序。每个小组选一种你们最喜欢的动物,然后讨论一下这个动物的位置有哪几种不同的说法,比一比哪一组的说法最多。

  (组织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

  3?播一播。

  (1)先播放狮子大王的邀请信,再出示赛车图。

  师:谁愿意接受狮子大王的邀请,来当赛车比赛的解说员。

  (学生模仿体育解说员解说)

  (2)课件演示,运动员们的头上显示问号。

  师:你们能帮每个运动员提一个问题吗?

  生:我想帮小兔提个问题:“我的前面有几辆车?”

  生:我帮小熊猫提个问题:“我的后面有几辆车?”

  (学生之间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说一说。)

  (3)指导看书,把课本中的填空补充完整。

  三、游戏巩固

  1、乘车游戏。

  (1)请5个同学当5个站牌,再请一个同学当司机。

  (2)请每个上台表演的同学都要提一个和前后有关系的问题,回答正确的同学就可以上车来提问下面的同学。

  2、排队游戏。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被叫到名字的同学自行排队,其余同学帮助排队:××同学站在最后面,××同学站在最前面,小红站在××的前面第几位,小明站在××的后面……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自行排队,师生互动后,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提要求排队。)

  3、排队比赛。

  (1)每组5人分别戴上5种动物的头饰。

  (2)按照屏幕上的游戏规则排队,看哪一组又快又好。(小组长公布位置要求,其他同学按要求排队。)

  四、数学故事

  1、引导学生观察图,编出故事。

  师:认真观察图,想想能否用上今天所学的前后知识,编编故事。

  2、学生交流反馈。

  (教师尽量引导学生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

  五、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说说本节课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师:今天所学的“前后”知识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用得到。同学们课后要多留心找一找,我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还会用到“前后”的知识。

  六、课后小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上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经历“上下”空间位置关系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学习学惯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上和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辨别上和下的位置关系,并能语言表达。

  教法:演示法、观察法。

  学法:实践操作。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等。

  一、基本训练

  同学们,知道老师站在你们的什么位置吗?老师的后面是什么?

  同学们能说说你的前面、后面分别是什么吗?

  二、探索新知(在情境中渗透“上下”位置关系。 )

  1、屏幕上出现小鸟图片,小鸟说:“树爷爷,您好,冬天快要到了,我们三个好朋友想搬到您这儿来过冬,行吗?”

  老树说:“行啊。我这有三间房,不知你们想怎么安排呢?”

  小鸟又说:“是啊。我们各自应该住在哪个房间最合适呢?

  聪明的小朋友,你们能帮我们合理地安排一下房间吗?”

  同学们愿意帮这个忙吗?那么怎么安排房间最合理呢?

  (2)学生4人一组交流合作:把3只小动物的图片,合理地安排在各层房间里,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

  (3)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4)学生汇报反馈小组内讨论的结果。

  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有:

  ①小鸟飞得高,所以它的房间在最上面;小松鼠会爬树,所以它的房间在中间;小兔不会爬树,所以房间在最下面。

  ②小松鼠在最上面,小鸟在中间,小兔在最下面。

  ③其他。

  2、深入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突破教学难点。

  (1)同学们看图,现在3只小动物的位置关系能用以前学过的“前后”这种位置关系来说吗?那么它们又是怎样的一种位置关系呢?

  现在请同桌之间说一说小动物的位置关系。

  学生反馈的结果可能有:

  ①小鸟在上面。②小松鼠在上面。③小松鼠在下面。④其他。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评价要用鼓励性的语言。)

  (2)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 ①指名说。②同桌互说。

  贴:小鸟在小松鼠的上面;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松鼠的下面;小鸟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鸟的下面。

  (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位置关系(出示课题)。

  现在,同学们对“上下”这种位置关系理解了吗?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下面,这是怎么回事?(指图说)可以在小组内讨论。

  (4)学生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生可能回答:因为跟小鸟比,小松鼠在它的下面;跟小兔比,小松鼠又在它的上面;所以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下面。

  (5)小结:看来,同学们在说“上下”位置关系时,一定要看准跟谁比,是这样吗?

  3、举实例,加深学生对“上下”位置关系相对性的理解。

  看来,同学们对“上下”的位置关系理解得不错,不知你们发现了没有?其实咱们身边有许多关于“上下”位置关系的问题,请你选几样自己喜欢的东西,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1)请同桌互相说一说。

  (2)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说)

  学生观察反馈的结果可能是:

  ①书在桌子的上面,桌子在书的下面。

  ②国旗在黑板的上面,黑板在国旗的下面。

  ③橡皮在铅笔盒的上面,铅笔盒在桌子的上面,桌子在铅笔盒的下面。

  ④其他。

  (在学生充分运用“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正确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地进行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再创造的愿望。)

  三、实践应用

  1、运用新知解决疑问。

  (1)看图提问解答。

  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有一位叫小明的同学也带着他喜欢的东西来到了课堂上。想知道是什么东西吗?

  ①这是什么呀?书柜有几层?里面都放了些什么东西?外面呢?(小狗、小镜子)

  ②看到这幅图,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吗?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互相提问并回答问题。

  学生四人合作:一生问,余生答。

  ③汇报。

  (2)听要求写答案。

  老师发现同学们很善于动脑筋,问题提的、答的都非常好。现在老师有一道题想请你们做一做,行吗?

  2。律动(配乐说儿歌、做手势)。

  (1)请同桌面对面地说一说五官的位置关系。

  (2)老师说口令,学生听口令指五官。

  (3)老师把你们刚才说的五官的位置关系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编了一首儿歌,想不想听一听?(师配乐示范说)

  (4)请学生配乐说儿歌做手势。

  两只小手伸出来,上上下下分明白,左手在上右手下,右手在上左手下,我们一起指一指,鼻子上面是眼睛,眼睛下面是鼻子,嘴巴长在鼻子下,五官端正真好看!真好看!

  3、巩固基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1)看图说位置关系。

  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去过南方吗?没去过南方的同学别遗憾,现在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南方的风景画。这幅画美吗?美在哪儿?对!小桥、流水、小船、人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能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结合图说一句话吗?

  ①人在桥的上面,桥在人的下面。

  ②河水在人的下面,小船在桥的下面。

  ③其他。

  (2)数学游戏:分房子。

  在大连也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瞧!美丽的森林动物园又为小动物们盖了一座新房,管理员叔叔正准备把房子分给四只小动物,可是小动物各有各的想法,你们能帮小动物按照它们的想法住进新房吗?

  大象说它太重了,想住在最下面的房间;小猫说它想住在最上面的房间;小兔说它想住在小猫的下面和小狗的上面,小狗说它想住在大象的上面。同学们,请你帮它们安排好房间好吗?

  师小结:由于同学们的热心帮助,小动物们都高兴地住进了新家。它们夸你们真是一群热心助人的好孩子!

  4、巩固深化,拓展创新。

  (1)聪明屋。

  老师带你们到聪明屋去看看,今天它给我们出了一道什么样的难题?

  有三个小女孩分别叫小红、小兰、小英,她们住在同一座楼里,小红住在小英的楼上,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请你猜猜看小兰住在哪儿?

  现在每个小组都有写有三个小朋友名字的卡片,请看小兰到底住在哪?

  学生根据题意讨论,按楼层摆卡片。

  全班交流反馈。

  (2)正反口令游戏。

  ①听老师口令,学生指方向。如:老师说“上”,学生指“上”。

  ②听老师口令,指相反的方向。如:老师说“上”,学生指“下”。

  四、全课总结

  谁来说说你今天都学到了什么?

  五、课后小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左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左右”的相对性。

  2、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过程与方法:

  经历“左右”空间观念形成过程,初步体会认识物体左右空间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在生活中体会左右的意义。

  教学难点:相对下的左右位置确定。

  教法:实验法、观察法。

  学法:合作探究,交流探讨。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课,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师:刚才我们鼓掌用的是什么?

  生:我鼓掌用的是左手和右手。

  师:对了,我们都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请举起你的右手(教师和学生站在同一方向举起右手)。你会用右手做哪些事情?

  生1:我会用右手拿筷子吃饭。

  生2:我会用右手写字。

  师:再举起你的左手,你会用左手做哪些事情?

  生1:吃饭时我用左手端碗。

  生2:写字时用左手压本子。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请找一找自己身上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生:左眼、右眼,左耳朵、右耳朵,左腿、右腿……

  师:刚才大家举了那么多有关左右的例子,这节课我们更进一步来认识:“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二、初步感知身边的“左右”

  1、师生共同活动。伸出你的左手转一转,伸出你的右手转一转;举起你的左手,举起你的右手,拍一拍。

  2、动作游戏。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机器人的游戏。老师做遥控器,你们来做机器人。遥控器发出指令后,看哪个机器人做得又快又准。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左手摸右耳朵,右手摸左耳朵。左拍拍,右拍拍,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左手拍右腿,右手拍左腿,前拍拍,后拍拍,上拍拍,下拍拍。

  三、实践操作,理解“左”和“右”

  1、摆一摆。

  师: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活动一下双手,同桌合作,老师下口令,你和同桌按照老师的口令摆放。请你在桌上摆一块橡皮,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

  师:你们摆的和屏幕上一样吗?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生:摆在最左边的是铅笔,摆在最右边的是小刀。

  2、数一数。

  师:从左边数起,橡皮是第几个?从右边数起,橡皮是第几个?

  为什么同一块橡皮,排第几却不一样?

  师:原来同一块橡皮,按左右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3、说一说。

  师:咱们一起来玩一个“提问回答”的游戏。

  师:××同学,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尺子的右边有什么?

  生:尺子的左边有橡皮(铅笔),尺子的右边有铅笔盒(小刀)。

  师:学老师的样子,同桌进行互相提问题(互相回答)的游戏。

  4、练一练。

  (1)按老师的指令做一做。

  师:把练习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把尺子放在数学书的左边,把铅笔放在数学书的右边……

  (学生跟随老师的指令操作。)

  (2)说一说你相邻的同学是谁。

  生:我的左边是××,我的右边是××,我的前面是××,我的后面是××……(3)电脑出示课本P60情境图。

  师:你们愿意帮助淘气解决一个问题吗?星期天,淘气到同学家玩,可他只记得小明家住在三楼的左边,你们能告诉他,小明家住在几号房呢?

  生:小明住在7号房,因为7号房在淘气的左边。

  师:小东家住在三楼的右边,那小东家住几号房?

  生:小东住在9号房,因为9号房在淘气的右边。

  师:可见学会了左右,可以帮助大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四、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1、想一想。

  请一个同学上讲台来,用右手拿着东西与下面的学生面对面站着,然后提出数学问题:这位同学拿着东西的手在你的左边还是右边?

  学生出现不同意见时,引导同桌同学进行讨论、实践和验证活动。

  得出结论:因为这个同学与我们面对面,方向相反,所以这位同学举的右手和我们的右手方向也相反。

  2、比一比。

  学生面对面一起举右手,一起举左手,看谁举得又对又快。

  3、动动脑。

  课件创设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师: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学生争执不下,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分小组到楼梯上走一走。

  4、教师小结。

  方向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作走路的人。我们不仅在上下楼时,而且平时在路上行走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边走,按次序走,以免发生事故

  五、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说一说。

  你能用今天学的左右来介绍我们教室的左边和右边有些什么吗?

  2、数学游戏。

  教师请一些同学扮演小动物(戴上小动物的头饰),由一名学生发口令,如“小猴请站在我的左边”“小兔请站在我的右边”“小猫请站在大象的左边”……小动物们按照指令站到对应的位置,并让坐在下面的同学进行评价。

  六、课后反思: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是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物体所处的位置确定前、后、左、右、上、下的物体。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方位观念。

  过程与方法:

  经历根据具体情境确定具体位置的过程,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确定教室内摆放物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准确判断左右关系。

  教法:情境教学。

  学法:探讨交流,多角度训练。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我说你摆(由慢到快)

  同学们准备好尺子、文具盒、橡皮擦、数学书。大家按老师要求排放好各种物品,比一比谁摆得又快又好。把文具盒放在最前边,数学书放在文具盒的右边,数学书的上面放一把尺子,尺子又要在橡皮擦的下面。

  二、活动二:说一说

  1、找一找文具盒的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自己摸一摸,说一说。

  2、小朋友们,你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一看我们教室前面、后面分别有什么?上面、下面呢?左边、右边呢?

  3、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本中的教室里摆放了哪些东西?大家要想像自己就站在图中,面向黑板,然后说说各种物体的位置。

  4、这位同学说得很有条理,值得大家学习。现在让你们当我们班里的“形象代言人”向别人介绍我们班教室,谁来试试?

  师小结:大家把教室里的物品按一定的顺序摆放好,可以使我们的教室更整洁、更美观。

  5、教室是我们小朋友共同的家,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个人的家?介绍的时候,要说说你家里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同学们可以想像一下他家是什么样的?

  三、活动三:做一做

  小明搬新家了,妈妈让小明自己设计房间里物品的摆放位置,小明不知道怎样摆放最好,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他一下吗?

  师小结:学了“位置与顺序”,可以让我们每个同学都成为一名小小的设计师,真了不起!这些知识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用途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四、活动四:实际应用

  课件出示课本第67页练一练第2题图,课前已把学生的桌子分成六组,每一组之间留着可以让人通过的路口,而且就把每个组命名为习题中的建筑物。

  老师扮成游客让学生带路,每到一个“建筑物”就让学生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地方了,用“前后”“左右”说出下一步该往哪里走。很快,其他的小朋友就意识到还有别的路也可以到达火车站,老师马上请一个学生扮演旅客,另一个学生扮演带路人,让学生充分投入到问路和带路的情境之中。

  课件出示课本第67页练一练第3题,你看笑笑玩得多开心,请你坐在笑笑的对面,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如果你在笑笑的位置上,你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可让学生在小组内组织交流。)

  为什么笑笑跟我们说的不一样呢?

  小结:因为我们和笑笑是面对面的,方向正好是相反的。

  五、课后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想吗?回家后,请同学们利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房间的物品按一定的位置顺序摆放好。

  六、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7

  课前准备:

  带来一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拄、球,脸盆。分学习小组。

  课件激趣引入:

  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机器人朋友和大家一起学习。机器人说话。

  一、分一分。

  师:请你把桌面上的物体分一分类?

  师:你是怎么分的?

  师: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这些是长方体,这些是正方体,这些是圆柱,这些是球。

  师:老师拿出一种物体,请快速说出它的名称。

  师:小组互相说一说。

  师:我现在有这些物体的大照片,请给它们找找正确的位置。

  生:生把照片贴在名称下面。

  二|说一说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它们了,你们想跟它们交朋友吗?请选一种你喜欢的物体摸一摸,说一说它长什么样子。

  请学生介绍。

  生:长方体

  生:正方体它6个面都是一样的。有尖尖的.角,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生:它说它的好朋友可以站,可以滚。

  生:球圆圆的,会滚。

  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好朋友是什么样子的。

  三、拿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分别放在乒乓球上在小组里走一圈。

  师:刚才在活动中,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运球时,很紧张。

  师:为什么紧张?

  师:这些物体谁最调皮。

  小结:这些物体当有一面平平的时候就不会跑了。

  四、运水。

  抱不动水,可以滚过来。

  五、练一练。

  1、数物体。(课件出示)

  2、摸一摸,猜一猜。

  老师摸,告诉学生长什么样子,猜物体。

  按要求摸。比如说球。学生摸出球。

  小组活动。把物体装进袋子里。让小组同学玩一玩。

  音乐提醒小朋友安静。观看图片找物体。

  同学们你们刚才表现得非常棒。我这里有一些图片,请找找有没有今天学的物体。

  生:长方体,球,正方体,圆柱。

  六、总结。

  在我们生活中,这些物体很多,学了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生:

  生:

  我们刚才认识了这些物体,如果把它们放在一起就能变成一幅美丽的物体。你们能做到吗?能。小组合作摆一摆,开始。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8

  设计说明

  1.充分运用教材主题图。

  对于8和9,学生的脑子里并非一片空白,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8和9,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认识,而且也有以往学习其他数的经验,只是还没有足够的机会用语言表述出来。因此,要充分运用教材主题图,给学生提供数数的丰富资源,让学生先数一数,再说一说校园主题图中数量是8和9的事物,并适时根据黑板上“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字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注意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课堂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教师能否提出探索性、创新性的问题密切相关。本设计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提出了一些探索性、推理性的问题。如当学生数出主题图中各种事物的个数时,教师马上提问:“你是怎样数的?”又如当比较7、8、9中任意两个数的大小时,教师提问:“从这3个数中任意选出两个,你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推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计数器

  学生准备小棒若干9个布娃娃直尺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后谈感受。

  2.导入新课。

  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金星小学一(1)班的同学和老师在世界环境日当天主动承担起校园内花草的护理工作。(课件出示教材50页主题图)

  设计意图:结合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到世界环境正在恶化,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探索新知

  1.教学8和9的基数意义。

  (1)数一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主题图,数一数,说一说在这幅美丽的校园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仔细观察、交流、汇报:

  ①校园两旁有8棵树。

  ②花坛里有8朵花。

  ③牌子上有8个字。

  ④牌子前摆放着9盆花。

  ⑤有8名同学和1位老师共9人在花坛旁劳动。

  ⑥有9只蝴蝶在花朵间飞舞。

  (2)提问:图中有许多种事物,同学们是怎样数的呢?怎么数才能一个不漏地都数出来呢?(学生汇报,说一说是怎样数的,教师适时指导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

  师小结:8棵树、8朵花、8个字等,它们的数量都是8,我们可以用数几来表示?(8);而蝴蝶的只数、花的'盆数等又可以用数几来表示?(9)

  (3)说一说生活中的数。

  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说一说,身边哪些事物的数量可以用8和9来表示?

  (4)数一数,摆一摆。

  ①拿出8根小棒,同桌互相数一数。

  ②用9根小棒摆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设计意图:在认识8和9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情境(主题图),使学生掌握了8和9的基数意义,为后面的数学活动做好了铺垫。

  2.探究8和9的顺序。

  (1)生活中有8和9,计数器上也有8和9。(师拿出计数器逐一拨珠,让学生数)

  (2)出示直尺图。

  师:这是一幅直尺图,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助老师把这幅直尺图填完整?(3 6 8 9)

  师:看着直尺上的数,你能向其他小朋友提出几个问题吗?(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如8在哪个数的前面?9在哪个数的后面?)

  设计意图:利用计数器培养学生的数感,利用直尺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0~9各数的位置关系,为比较7、8、9的大小做好铺垫。

  3.比较7、8、9的大小。

  (1)课件出示教材51页点子图。

  师:这3幅图上各有几个点?怎样能快速地数出它们的数量呢?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知道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正方体)。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

  知道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具准备:

  投影、实物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复习旧知:

  1、大家喜不喜欢猜谜语呢?邱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大家想不想猜呢?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几位图形朋友,还记得它们是谁吗?(教师出示几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指名说一说。

  2、今天老师又把它们请来了。同学们说出老师手里拿的图形叫什么?(学生说出老师手里的图形的名字)。

  3、把这些图形拼、搭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它们,了解它们。

  板书课题:搭一搭。

  二、用相同的正方体拼新的立体图形:

  1、用两个同样的正方体拼图形。

  (1)师:先请组长从图形盒里面拿出两个正方体,小朋友们想一想用两个同样的正方体可以拼出一个什么图形呢?注意我们要遵守乐园的规定喔!要爱护图形,做到轻拿轻放,摆完后坐端正。

  (2)师:邱老师要看哪一组的小朋友最快摆好,最先坐好呢?

  (3)找一名同学上来展示

  小结:不管是横着拼还是竖着拼,用其所长个同样的正方体我们拼成的都是一个长方体。

  2、用3个同样的正方体拼图形。

  (1)师:再请组长从图形盒里面拿出三个正方体,小朋友们动手拼拼看用同样的三个正方体可以拼出一个什么图形呢?注意我们要遵守乐园的规定喔!要爱护图形,做到轻拿轻放,摆完后坐端正。

  (2)师:谁愿意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说一说你用两个什么图形有拼成了什么图形?

  师:还可以怎么样拼呢?谁还有不一样的拼法吗?

  师:刚才我们知道,两个或者三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在一起有事一个新的图形。下面,你就可以任选几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拼一拼,试一试,看看怎么样能拼出一个更大的正方体。

  (3)学生活动:拼完了同桌相互检查,看看拼的是不是正方体。

  (4)学生到前面展示作品。师:这样拼可以吗?你拿的也是这样的图形拼吗?

  (5)小结:看来,几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新的正方体呢?

  三、图形知识大挑战:

  师: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图形知识大挑战了,你敢挑战吗?每个图形后面都有一道题,你想挑战哪一个?

  1、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导名说一说。

  2、辨一辨:用3个正方体可以搭成下面哪些形状

  3、数一数: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4、试一试:刚才我们选择的都是正方体来拼图形,下面请组长从盒子中找出两个一样的长方体我们拼拼看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活动后指名介绍。)

  师:这样可以拼吗?你也来试一试。

  小结: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也能拼成一个长方体横着或者竖着拼都可以。

  师:拼正方体也好,拼长方体也好,为什么你们都不选圆柱?(指名几个学生发表见解。)

  四、玩积木,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师:小朋友我们终于来图形乐园超过好玩的积木天地了,图形朋友邀请我们搭积木了,我们桌子上的盒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积木,先请大家都不要动身体坐直,看清楚游戏规则再开始好吗?今天我们进行搭积木游戏,名字叫《看谁搭得又稳又高》。身体坐直告诉老师你准备好了没有?

  (1)明确任务:出示游戏规则:所有的积木都要用上。

  师:大家都知道游戏规则了吗?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及时评价。)

  (2)讨论方法。

  师:在搭之前,小组里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么样搭可以又高又稳?教师参与学生讨论,适时指导。

  师:如果你们商量好了,就动手搭一搭,小组的的同学互相提建议。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及时指导:搭得既要又高又稳,球放哎哪里能放稳?

  引导发现:长方体竖起来可以搭得高,球放在最上面可以放得稳。

  (3)比较评价。

  师:小组里比一比谁搭得高?各小组都选出一名搭得高的,再比一比这几个同学搭得谁最高?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不在一个组里不好比。

  师:那你们能不能想到一个比较大方法呢?

  预设学生:

  1、在同一个桌子上重新搭一次。

  2、用绳子来量一量。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追问:都是用这些积木,为什么他的搭的就高一些呢?让学生再次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搭得又高又稳的最佳方法。

  (4)播放图形电影世界。

  师:刚才我们参观了图形电影,看到了很多立方体拼搭的美丽的图形,我们自己想不想也来用我们的积木来试一试呢?看谁搭得最有创意?

  五、全课总结:

  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你们这次去图形乐园学到了些什么呢?

  教学反思:

  一、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所以,我的开头便是创设了一个圣诞老人送礼物的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在课堂的练习部分也加上了一个情境的延续部分,把学生反复练习摸以及到纸上找图形的活动变得丰富生动了,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的组织了课堂纪律。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的发现,不断的获得知识。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便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分类,按照规则,想怎么分就怎么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就应当给予肯定与鼓励。再有,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再说一说,捏一捏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发现这些物体的特点,并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认识了这四种物体后,教师让学生举例子,让学生在生活找这些物体的影子,然后呢,拿出你喜欢的物体随意的玩,也是和他们(最熟悉的玩具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加入了让学生看精美建筑的图片,孩子们情绪高涨,他们不仅从建筑中感受到了所学物体的美,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总之,在本课教学实践中,既产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1、在以后的教学中发现孩子都对球的特点掌握很好,但是对正方体和长方体不容易区分。例如:其中有一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孩子很容易认为是正方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想,首先学具的准备太单调,没有一些特殊性的物体来启发学生,以次加深学生对物体特征的理解,来开阔学生的思维。如在操作环节上,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物品,鼓励看谁带的样子多,加深学生对物体特点的认识,另外老师可以多准备一些比较特殊的物品,和学生共同探讨,引发学生一些思想的碰撞。

  2、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调。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会积极加强自己的评价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如从学习态度上评价,从积极性上评价,还有的比如说从速度上,从动脑上,从今后的发展上,从思维的灵活性,对学生进行评价,再结合一些小奖品的利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压力,而且使学生更乐于去学习,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成功感。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书第24、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加法交换率的含义。

  2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能看图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正确熟练的口算5以内的加法。

  4、利用各种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仔细观察、动手操作,理解加法交换率的含义。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

  教学方法:谈话法、观察操作法

  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娃娃伴着徐徐的凉风向我们走来。他想和小朋友门一起做5的拍手游戏,好么?

  拍手游戏:师:秋娃娃拍一,你拍几?

  生:我拍四。(师生一起拍)

  师:秋娃娃拍二,你拍几?

  生:我拍三。(师生一起拍)……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游戏玩完了,秋娃娃玩的可高兴了,现在她想带大家到果园里去走一走、看一看,你们愿意么?

  (1)、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从这幅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左边2棵果树,右边有3棵果树。

  师: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几棵果树?

  师:你会计算么?

  生1:2+3=5(说原因)

  生2: 3+2=5(说原因)

  师:说一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初步体会加法交换率。)

  生1:这两个算式都是加法。

  生2:他们的加号两边都是2和3,等号后面都是5。

  生3:他们加号两边的数的位置交换了。

  师总结:看来交换加号两边数的位置他们的得数不变。

  利用操作,加深理解

  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秋娃娃可真高兴,它决定送给你们一份奖品。瞧(电脑出示第二幅图)

  师:秋娃娃送给她家什么奖品?你能说给你的同桌听么?(同桌互相交流)

  生:左边有1个苹果,右边有2个苹果。

  师: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几个苹果。(学生独立列式,集体订正)

  1+2=3

  2+1=3

  师:说一说这两个算式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再次体会加法交换率。)

  学生操作

  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聪明,果园里的小动物可不服气了,说:“如果你能回答出我的.问题那才叫本事呢!”同学们你们有信心么?

  摆一摆:左边摆一朵花,右边摆三朵花。(学生独立完成)

  看着自己摆的图片和同桌互相说算式。集体订正。

  1+3=4

  3+1=4

  二、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同学么顺利的解决了小动物的第一个题目,这会儿,小兔子急了,他也想给大家出个题目,瞧:(电脑出示图)

  师:从这幅图上你都看到什么了?

  生:有小兔子。

  生:还有萝卜。

  师:那么看了这幅图你能列出那些加法算式呢?

  生1:4+1=5(上面有4只小兔子,下面有1只小兔子。)

  生2:1+4=5

  生3:1+2=3(上面有1个萝卜,下面有2个萝卜。)

  生4:2+1=3

  师:同学们真棒!能够看着一幅图列出这么都得加法算式。我要给你们一点掌声。可是小动物门的题还没完呢!

  师:从这幅图上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萝卜和盘子

  师:你能列出什么算式?

  生1:0+5=5

  生2:5+0=5

  师:为什么用0呢?

  生:因为左边的盘子里一个萝卜也没有。

  四、运用游戏、巩固新知

  1、手指游戏

  小朋友们刚才凭着自己的智慧勇敢的闯过了小动物门的重重关卡,咱们的朋友秋娃娃见了可真高兴!他向邀请小朋友和它一起做手指游戏。

  师:快、快、快、准备好,我们来做手指操。

  手指头动、手指头动,5可以分成1和几?

  生:5可以分成1和4,1+4=5、4+1=5。

  师:再把小手动一动、5可以分成2和几?

  生:5可以分成2和3,2+3=5、3+2=5。……

  师:小手、小手伸出来,我们一起做运动,

  我出1,你出几?

  生:你出1,我出4,1+4=5、4+1=5

  师:手指头动,再来动,我伸0,你伸几?

  生:你伸0,我伸5,0+5=5、5+0=5。……

  (师生互对、同桌互对)

  师:看了同学们玩得这么高兴,林子里的小鸟也想来参加,瞧:(电脑出示图)

  师:算一算一共有几只小鸟?

  生1:3+2=5(树下有3只鸟,树上有2只鸟。)

  生2:2+3=5

  生3:1+4=5(有1只大鸟,有4 只小鸟。)

  生4:4+1=5

  2、摘果子游戏

  时间过得真快,秋娃娃要回家了。可是他想请同学们帮她一个忙,帮他把林子里的果子摘下来,你们愿意么?看来同学们都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可是这可不是一般的果子,你必须要回答出树爷爷的一个问题,这个果子才能送给你,你们有信心么?(出示一棵挂满苹果的苹果树,每一个苹果上又一个题)

  4+1= 2+3= 0+4= 1+3= 5+0=

  2>( ) ( )<5 2+( )=5 ( )+4=4

  1+4= 3+2= 0+5= 2+2= 3+1=

  三、 课堂小结

  1、学生自评

  刚才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么完成了这么多地题,而且还帮秋娃娃把果园里的果子也摘下来了,那么庆同学们相依相你这节课的表现,如果你觉得自己近填表现的特别好,就给自己的5颗星,如果你觉得今天表现的还行,就给自己的4颗星,如果你觉得自己今天表现得不够好,应该继续努力,就给自己得3颗星。请同学们拿出彩色笔为自己把表示成功的星星图上颜色。

  2、 教师总结板书设计:

  秋天的果园

  2+3=5

  3+2=5

  1+2=3 4+1=5 1+3=4

  2+1=3 1+4=5 3+1=4

  0+5=5

  5+0=5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张,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在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同学们能够通过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一些你喜欢的分数吗?

  (1)学生用纸折分数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表示出了那些分数。

  (3)全班交流汇报展示的过程,有针对性的张贴并板书四组分数:(3/4,1/4)、

  (1/4,1/2)、(3/8,1/8)、(1/8,1/6)。

  2、观察分数,组织分类。

  刚才老师把同学们展示的分数张贴了四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四组分数,你能给它分一下类吗?

  (1)学生独立观察每组分数的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如何分类

  (3)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陈述分类的思维过程。

  (4)教师小结:我们把分数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像3/4和1/4、3/8和1/8,一类是分子都是1,而分母不同,像1/4和1/2、1/8和1/6

  3、引导质疑,引入课题

  对于刚才我们分出的这两类分数,大家想研究它们哪方面的问题?

  (1)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我想知道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生2:我想知道两个分数的和是多少

  生3:…

  (2)有选择的解决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比较一下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这一问题,好吗?(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3/4和1/4谁大?你是怎么想的,四人一组拿出手中另一张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比的思维过程

  (3)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三个1/4,而另一张纸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一个1/4,3个1/4比一个1/4大,所以3/4>1/4。

  (4)用同样的方法比较3/8和1/8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左边图)。

  ②学生争当“小老师”自行讲解比的过程。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1/4和1/2谁大呢?大家是怎么想的,用刚才比较的方法,四人一组想一想”。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一张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分少,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4<1/2。

  (5)用同样的方法比较1/8和1/6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右图)。

  ②学生自告奋勇讲解比较的过程。(师适当引导并鼓励)

  ③根据分类总结比较大小的策略。

  (1 )学生独立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

  (2 )小组交流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3 )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4 )拓展延伸

  为什么?说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同,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数,分数就大;分子小的表示取得份数少,分数就小。

  分子是1的分数表示都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少,其中的1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平均分得的份数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巩固、实践、应用。

  1、给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见课本61页下图)。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按份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投影出示)

  (1)、学生独立看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3、电脑出示题意:怎样才能平均分呢?

  (1)学生独立审题。

  (2)小组交流,把自己分的思维过程讲给同伴听。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评:

  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更新的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会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也就是分母相同还有分子是1的时候。分母相同时,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当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2

  知识目标

  1. 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能正确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借助情境,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

  2.学习读写“>”、“<”、“=”,并能正确运用“>”、“<”、“=”,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能力目标

  在操作过程中感受相等和不等关系。

  情感目标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比较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认识“>”、“<”、“=”的含义。

  难点:能正确区分和运用大于、小于符号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各种动物头像图片

  学具:小棒

  教学方法

  演示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一年一度的动物大聚会就在今天,好多小动物都来到了动物乐园,它们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宴会,可热闹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情境图“动物乐园图”)

  二、发现问题,自主探索

  1. 数一数

  师:动物乐园的动物真多呀,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它们分别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一会儿我们来汇报。

  生:我看见有4只小白兔、我看到小猴是3只、有2个秋千、还有2只小鸟、4个篮子。(生汇报的时候,教师在黑板上贴出1只动物图片,并板书相应的数量。)

  师:你们数的这么快,是怎么数的呢?把你的方法在小组里跟小朋友交流一下。

  预设:

  生1:我是手指着小猴一个一个数的。

  生2:我是用铅笔点着小兔子,一只一只数的。

  生3:我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数的。

  生4:我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数的,树上一只小猴子,洞里一只小猴子,还有一只小猴子在地上跑。

  生5:我是数一个就在旁边做个记号。

  教师小结:大家用不同的方法数出了每种动物的只数,真不错,学习数学就应该掌握方法,学会有序观察。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比获得一个具体结果更重要。教师不仅注意到学生数的结果,更重要注意到了数的方法,学生介绍了自己很多的方法,有的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也有的学生作一个记号,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2. 说一说,摆一摆,比一比

  ①学习“=”

  师:老师要为小动物们发奖了,老师手中有4朵红花(教师拿出4朵红花),要送给一种小动物,要每种小动物都能得到一朵,你认为送给谁最合适?

  预设:

  生1:给小白兔,小白兔最可爱。

  生2:4朵红花4只小兔,,应该给小兔,小兔正好有4只,一人一朵不多也不少。

  生3:还可以给小篮子,篮子也是4个,一个篮子一朵正好。

  师:怎么才能清楚地看出小兔的只数和篮子的个数一样多呢。

  生:一个对照一个来帖,演示。

  师:恩,很不错,这就是一一对应的方法,一只小兔对应一个篮子……

  师:小兔和篮子一样多,一样多还可以怎么说?

  生:也就是同样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同样多”的意思)。

  师:怎样用一个算式表示小兔与篮子一样多呢?

  4和4是一样多的,我们用一个符号来表示:等号。同时板书:4=4。

  讲解:这个式子读作4等于4。(齐读2遍)等号表示一样多,所以这两横很平,而且还一样长。写在田字格的中间,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学生书空)表扬看得认真的孩子:只有看得认真才能写得漂亮。

  请学生观察周围,写出类似的算式,并说说表示什么,学生写出6=6、3=3、……

  ②学习 “>”

  刚才我们比了比小兔和篮子,让我们再来比一比其他吧。

  生:小兔和小鸟比。(让我们请上小兔和小鸟,边说边摆)

  师:它们谁多?谁少?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小白兔有4只,小鸟有2只,一只小白兔对应着一只小鸟,小白兔还剩下一些,小白兔比小鸟多,也就是4比2多。我们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示就是:4>2。

  引导学生正确读:“4>2”读作4大于2,表示4比2多。指导学生书写“>”。开口对大数,尖头对小数。领学生齐读。一列读,男生读,女生读。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大于号,感觉较难,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创想,把形和义结合起来,学生便于记忆,理解深刻,为学习小于号作下铺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③学习“<”

  师:4只小白兔比2只小鸟多,还可以怎么说?

  生:2只小鸟比4只小白兔少。

  师:2只小鸟比4只小白兔少,又可以怎样来表示呢?

  生:2小于4。

  师:这位小朋友说得真好,小组讨论一下用什么符号来表示“2小于4”。

  生:用“<”

  师:为什么用这个符号表示?

  生:我认为“大于号”和“小于号”一定相反。

  教师及时给于肯定,让这位同学领读一遍,作出板书:2<4,读作2小于4。

  强调小于号的写法,并指导书空。

  ④最多和最少

  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

  (采用师生拍手对话:***我问你,请问哪种动物最多?

  ***我问你,请问哪种动物最少?)

  三、练习与拓展

  1. 打开课本:

  书写“=”“>”“<”

  2. 填一填:

  7○3 4○9 3○3 5○8 10○1

  2>□ 6>□ 6=□ □=8 □<9

  四、游戏

  1. 数字找朋友游戏

  规则:找六个学生每人发一个数字卡片,然后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找朋友,必须男孩的数字大于女孩的数字,在一定的时间内找到朋友。

  2. 数字卡片游戏。

  一个小朋友和老师抽数字卡片,老师出一张,小朋友也出一张,看看两个数的大小,底下的'学生用我们刚学的知识说一句话。

  3、排排队游戏

  将数字娃娃按大小排队。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学生可以用数字卡片自己摆摆看)

  4. 摆图游戏:

  规则:教师摆出4个苹果圆片,要求梨比苹果少。

  问:有几种摆法?

  四、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课下说给你的好朋友听。

  板书设计

  动物乐园

  4=4 4?2 2?4

  4等于4 4大于2 2小于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求做到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自主性和开放性。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读法、写法和用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发展。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老师绝不包办。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设计练习题时,采用游戏的形式,使学生既巩固了新知,又增添了学习兴趣。

  优点之一:设计符合一年级学生特点。

  教学一开始,利用动物图片创设情境,变枯燥的数学问题为具体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优点之二:关注学生的发展。

  让学生自己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全方位参与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优点之三:灵动的语言富有魅力。

  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大于号、小于号,为孩子们运用解决了困难。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运用“9加几”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熟练进位加法的算法;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会选择有用信息来分析数量关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二)过程与方法

  在不同形式的练习内容中运用“9加几”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并在原有基础上灵活运用计算解题问题,提升思维水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计算学习的价值和用途,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学生在掌握了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方法后,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运用所掌握的计算技能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信息的整理,数据的分析,初步的推理,充分感受计算学习的价值和用途。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9加几”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熟练运算技能。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中,能够巧妙地利用推理等方法灵活解题。

  三、教学准备

  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复习旧知

  课件出示一组口算题目,学生进行抢答,个别题目请学生叙述算法。

  【设计意图】设计口算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复习已经学习过的计算内容,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为后面的学习进行铺垫。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1.动态情境,激发已有经验。

  (1)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呈现问题情境。兔姐姐已经拔了9根萝卜,兔弟弟又送来了2根萝卜,问一共有多少根萝卜?

  (2)请学生根据教师叙述,重复问题情境,并找到情境中已知的两个条件(已经拔了9根萝卜和又送来了2根萝卜)以及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根萝卜)。

  (3)引导学生分析两个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交流得出已经拔了的9根萝卜是一个部分,又送来的2根萝卜是另一个部分,求它们的整体,需要把两个部分合起来。

  (4)请学生解决问题,列出算式:9+2=11(根)。

  2.静态情境,观察整理信息。

  (1)课件出示情境图。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找到从图中知道了些什么?

  (3)学生共同交流,找到两个条件(小熊已经摘了9个桔子,还要再摘6个)以及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小熊一共摘了几个桔子)。

  (4)引导学生分析两个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交流得出已经摘的9个桔子是一个部分,还要摘的6个桔子是另一个部分,要求的是它们的整体,用加法来解决。

  (5)请学生解决问题,列出算式:9+6=15(个)。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4

  学习内容:

  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课程纲要》,了解本学期数学学习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以及课程评价。

  2.通过了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学习重点:

  让学生了解本学期学习内容和评价方法。

  学习难点:

  通过分享《课程纲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

  一、谈话交流入主题

  同学们新学期开始啦,从今天开始郭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数学这门有趣的课程,你们有信心学好吗?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快乐得分享本学期我们要学什么、怎么学以及怎样评价大家的学习表现。

  二、了解目录,建立单元概念

  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目录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通过看目录,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册书有8个单元,我们将分单元进行学习。

  三、数学之旅,翱翔知识王国

  现在老师带领你们进行一次数学之旅,准备好的孩子对老师微微笑。在去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次旅途中的新朋友。向学生介绍智慧老人、淘气、笑笑、机灵狗。

  (一)数字王国 0—10的认识及正确书写,读数,数数(数字书写比赛)

  (二)符号王国 “>”,“<”, “=”, “+”, “—”数字王国和符号王国是友好之国,经常合作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比较数的大小,加法,减法及加减混合是我们即将学习的内容。20以内进位加,不退位减法(看图说故事比赛;口算比赛)

  (三)图形王国图形王国中的图形各式各样,种类齐全。这学期我们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你想和它们做朋友吗?只要你们课堂专心听讲,抓住它们的“长相”,就会成为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四)动物王国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动物王国,看,多热闹,它们在干什么呀?

  出示开运动会情境,引出前后、上下、左右位置关系。

  转了一圈,看到大家依然精神抖擞,老师特别开心,现在什么时刻呀?你会读表吗?没关系在以后学习中你会成为读表小专家。(整时、半时)

  请大家跟随老师再次回到课堂中,你们现在是小学生了,每天要学会自己整理书包,把文具归类摆放,脱离父母的帮助,成为一个独立的'好孩子,好吗?

  四、学习表现评价

  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一学期我们要学什么,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相信大家都会收获很多新知识、新本领。那怎样评价我们的学习情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可要仔细听,记清楚。老师要从下面这些方面来评价大家的学习表现。

  我们先来看课堂评价,你认为怎样做才能得到优秀,可以得到智慧星?(坐姿、听讲、回答问题、课堂练习、课堂参与度)

  那什么样的作业才是优秀的作业呢?(正确率和书写)

  在单元检测和期末测试中,都会看小朋友的卷面成绩。在刚才的课堂评价和作业评价中,老师会继续给大家兑换“大拇指”和“表扬信”,看,今天的课堂上就有小朋友得到了一颗智慧星,多多努力吧!小朋友们,了解了老师会从哪些方面评价你的学习,可要加油,要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总结,交流分享。

  今天,老师给大家分享了本学期的学习目标、内容和评价方法,请你回家后把这些内容或你的收获分享给家人,好吗?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7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12个数字、时针、分针;学生结合经验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记录方法。

  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的思维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事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整时的认读、记录方法

  教学难点:整时的认读、记录方法

  教学具准备:每人一个钟表模型、课堂训练纸、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这是什么》:嘀嗒嘀嗒,嘀嗒嘀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钟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齐读课题。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认识钟面

  ①利用情境图,初步感知钟面

  出示PPT:课本84页情境图

  师:同学们,钟表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什么?小朋友在做什么?(明确:早上7时妈妈叫她起床)

  ②小组合作,认识钟面

  师:拿出自己的钟表模型,看一看、摸一摸、拨一拨,你发现了什么?

  A. 学生自主学习

  B. 小组交流:钟面上有什么?

  C. 小组汇报

  师明确: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格,两个指针。又细又长的.叫分针,又粗又短的叫时针。

  依据学生的汇报,师张贴钟表模型,板书:12个数字 时针 分针

  2、 认识整时

  ①观察7时钟面模型

  师:老师把情境图中的钟表给大家带来了。仔细观察,钟面上显示的时刻,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又细又长的分针指着几?又粗又短的时针指着几?师肯定: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板书:7时)

  引导多名学生重复认知过程。

  ②利用三个整时钟面,再次观察、认知

  A、(PPT出示课本情境图中的三个时刻)按照整时的认知方法,跟大家分享这几个时刻。

  B、再次观察三个钟面,你发现了什么?

  a、小组讨论

  b、汇报交流

  c、明确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

  ③动手操作,巩固所学

  A、 师拨表生认读,并说出认识的方法

  B、师说整时生拨表(例:拨出上午9时上操时刻、中午11时放学、中午12时吃饭、下午4时放学……)

  C、同桌一说一拨

  3、整时的记录方法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像挂钟和手表这样的,我们怎样记录?(是几时,就在几的后面写上一个“时”。)另一种是像闹钟这样的电子表(出示PPT情境图中的电子记录7:00),是几时就在左边写上数字几,中间写上两个小圆点,右边写上两个“0”。(板书:7:00)我们一起书空一下。

  A、(PPT出示3时、6时两个钟面)指名2生台前板演,其他学生作业本上记录

  B、订正并强调记录方法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连一连(PPT出示课本86页第一题)

  2、写一写(PPT出示课本86页第三题)

  3、做一做(PPT出示课本85页:小明的一天)

  A、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每幅图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时刻。

  B、质疑:为什么有两个9时?(生谈想法)

  C、明确:时针每天转两圈,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晚上等,所以有上午9时,还有晚上9时。

  四、畅谈收获,课堂总结

  同学们,转眼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

  结束语:同学们,在短短的时间里,我们一起“认表——拨表——记录时间”收获了钟表的很多知识。时间是宝贵的,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画钟表

  同学们,课下利用自己灵巧的小手在钟面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并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12个数字

  时针

  分针

  7时 7:00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一年级上册《江南》教学设计08-19

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07-22

数学教学设计07-23

数学教学设计02-07

[热门]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07-29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1-22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6-30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反思01-03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