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课内外作品学习通过外貌描写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品读作品,感受人物形象,总结外貌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经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 少年闰土那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那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还有鲁迅先生那刷子似的头发,隶书的一字胡须, 已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本组课文以及鲁迅先生的其它作品,细细品味人物的描写方法,更进一步了解鲁迅。
二、深入文本,品味外貌描写
(一)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 1. 鲁迅笔下的闰土
(1)读《少年闰土》中描写闰土的外貌的片段,从外貌描写中感受少年闰土的'特点。(朴实、可爱、富有活力)
(2)读《故乡》中的片段,从外貌描写中体会中年闰土的特点。(生活艰辛、饱经风霜)
(3)比较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的异同,感受外貌描写的好处。
这是鲁迅记忆中的闰土的形象,只可惜鲁迅跟闰土一别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后假如他们再次相逢,闰土会变成什么样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话。
2.鲁迅作品中其他人物形象
(二)他人笔下鲁迅的形象
1.快速浏览19课《一面》,用“——”画出描写鲁迅外貌的句子,认真读一读,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 学生汇报。
3. 让我们把这六处描写外貌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你觉得鲁迅先生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4. 鲁迅先生怎么会这么瘦啊?
5. 除了“瘦”,鲁迅先生还带给你什么印象?
6. 有两处外貌描写有点重复,都讲到了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还有头发、胡须等等。能不能去掉一处?
7. 引导思考:文中这六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样突出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把毕生精力献给革命事业的那种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
(三)小结
三、拓展延伸:
学生展示自己摘抄的鲁迅本人或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外貌描写片段。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继续读鲁迅的作品,品味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更进一步了解鲁迅。
板书设计:
入形入神写外貌
按顺序 抓特征 展性格 巧修辞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
一、单元教材文本解读
本组教材围绕“多彩的生活”安排了4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槐乡的孩子》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有的描写了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地成长以及他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叙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将感受不同民族的孩子在同一所学校里学习、活动的情景,感受孩子在草地上玩耍和假日里登山游玩的情趣,感受乡村儿童生活的惬意。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学生们读来定会感到十分亲切。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教材首次提出开展“记录自己课余生活” 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安排在《我们的民族小学》的后面,目的是使师生了解安排此项活动意义、目的及开展活动的方法。因综合性学习不是一次完成的,因此,在《爬天都峰》的后面,又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提醒学生继续完成综合性学习的任务。
本组无论是阅读、还是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训练,都与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这一主题密切相关。比如,在导读中,点出了本组的专题,课文为这一专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从课内到课外,继续围绕本组专题展开,“语文园地” 中的“展示台” 则是这一专题训练的`拓展和延伸。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掌握本组的生字、词语,会认22个字,会写36个字,正确读写4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的4篇课文。《爬天都峰》中人物的对话要读出不同的语气和心情。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4.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图片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5.背诵、摘抄文中的优美句段,积累语言,感受语言美。
6.进行“记录自己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记录、交流自己的课余生活,并写一写,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7.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三、教学整体构思与教学建议
(一)整体感知,初步涉略
1.学习单元导语,了解这个单元有哪几篇课文,围绕什么主题,写了哪些内容。
2.讨论学习这个单元要做哪些准备,需要搜集哪些资料。
3.部署这一阶段课外阅读和积累的重点。
(二)具体建议,篇篇勾连
“课前布置 ──中间铺垫──课后拓展”,以资料的搜集、语言的积累为“经线”,以综合性学习“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为“纬线”,贯连本组的学习。具体安排如下:
1.课前布置。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准备课上交流。比如,《我们的民族小学》可搜集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金色的草地》可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材料;《爬天都峰》可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等资料;《槐乡的孩子》可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等。
2.中间铺垫。
在《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精读课文后,提出开展“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 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提出了活动内容、要求以及记录活动的方式。并例举了用文字叙述、填表格、画图画三种形式,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一两种,也可以选教材没有提到的其他形式。
在学习了《金色的草地》这一课后,又引导学生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在《爬天都峰》后,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一是督促学生继续做好课余生活的记录;二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记录进行阶段性的交流。交流的时候,可提示学生,教材中所列表格仅是一种记录的形式,要允许和鼓励学生采用其他的形式,不要强求一致。为后续语文园地的汇报、交流活动做好准备。
3.课后拓展。
(1)在课后练习中加强词、句、段的积累。
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如,在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时,可以提示学生:“我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了下来,你抄了哪些?”;在教学《爬天都峰》一文时,提示学生:“读了第二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在教学《金色的草地》一文时,提示学生:“我要把下面的句子抄写下来,你抄了哪些?”。
(2)读、背训练。
课后练习大都是由学生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如, “课文写得很美,我要好好读一读,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我要多读几遍课文,把对草地和蒲公英喜爱的感情读出来。”,“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教师酌情推荐、检查和组织交流,既体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人而异,又体现兼顾基本要求。
(3)“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口语交际的方式要多种多样,可以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也可以让兴趣相同的同学一起交流,交流的时候可以互相询问,互相评价;教师要参与其中,作必要的引导。最后,就这次口语交际的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并为习作做些准备。
学生第一次写作文,重要的是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写好作文的信心。因此,要求不可提得过高,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个较为完整的意思就可以了。对习作的评改要以鼓励表扬为主。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一读习作要求,回忆在口语交际中自己所讲的内容,想一想准备写哪方面的内容,并和同学交流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把自己想好的内容写下来。写好后,可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习作,也可以读给爸爸、妈妈听。
这次展示台的活动要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教学中不要受课本展示台中的示例限制,要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要给学生互相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整体回归,拓展延伸
结合作业超市和语文园地进行,可选内容:
1.基础大会战:词语接龙、猜字谜等 。
2.展示自己的积累本,互相交流积累的好词佳句。
3.本单元学习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举行“多彩的课余生活”展示会。
5.小练笔:自由练笔,可以写身边有趣的动植物或是游览过的名山美景,与本单元学习有关即可。
四、教学资源
1. 生活中的经验积累。本组四篇课文都是反映儿童生活的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在教学中会经常拓展到这类资源,如《金色的草地》中的草地、蒲公英就是我们身边熟悉的景物。因此,结合本单元的教学,教师可以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进行观察,尝试练笔;可以引导学生沉静下来回味自己学校的学习生活,提炼素材;可以有条件组织学生秋游,感受家乡的美丽;还可以鼓励学生去游览祖国名山大川,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书籍、网络资源。教师先提出要求,进行指导,让学生学习搜集资料,如《我们的民族小学》可搜集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金色的草地》可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材料;《爬天都峰》可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3
继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之后,这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另一个活动探究单元,可以说,活动探究单元的编排是统编教材几大亮点之一。自身有着鲜明的特点:首先,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以课文为中心的单元组织方式;其次,它以活动任务为轴心,以阅读为基础,以探究为内核;再次,它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活动策划、实地考察等项目,形成一个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的学习系统。可以用这简单的五句话来概括:阅读是基础,活动是特征,整合是方向,实践是精神,自主是本质。与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相比,它的活动相对单纯,主要是学科内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活动探究单元中的“活动”与“探究”是传统语文教学中课堂活动和探究式教学的延伸与发展。它们与“讲授”与“习得”是互为补充而非互相抵触的关系。在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中,单元整体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课文作为单元教学“例子”的功用也就尤为凸显。关于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我分成这样四个部分来完成:导入激趣——活动准备——演讲比赛——活动反馈。
【导入激趣】用时一课时
本单元的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学生参与的热情怎样,与这一课时的教学密切相关。在这一节课,我预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了解演讲对一个人的重要作用。
(2)初步感知演讲的魅力,激发学生走上讲台演讲的欲望。
(3)明确一次成功的演讲需要具备的条件,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整节课的教学环节可以这样设计:
首先:通过展示一些因演讲而一举成名,并且走向成功的名人故事,如林肯、罗斯福、周恩来等。并结合现实生活中,在公共场合下,有的人说话旁征博引,幽默风趣,魅力四射,能牢牢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而有的人结结巴巴,紧张不已,甚至词不达意的情况,让学生感受出色的演讲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的道理,消除他们在心中认为演讲只是名人们的事,与自己毫无关联的误解。
其次:通过播放一些著名的演讲视频,让学生直观的去感受演讲的魅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点拨演讲的亮点之所在。避免学生只看热闹,而不看门道的现象。
再次: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老师可以进行点拨,一次成功而精彩的演讲,我们不能只看到它表面的光鲜,我们更要看到演讲者在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在平时所进行的探索。一次成功而精彩的演讲要具备三大要素——好的演讲稿、熟练的演讲技巧及过硬的心理素质。并顺势导入本单元的教学。
【活动准备】用时四—五课时
这一部分的教学是繁琐的,是重要的,也是活动探究单元学习内容的核心所在,单元教学的任务一、任务二都是在这一部分中要完成的。在这一部分里面,我设定了两个教学目标:
(1)在阅读四篇演讲词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握演讲词的主要特点,并就某一个主题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演讲稿。
(2)通过模拟演讲,来熟练掌握演讲技巧,为第三部分的演讲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对比阅读
让学生把这四篇演讲词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以求对演讲词的写作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教师可提示学生在这样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句式、人称、开头、结尾、语言的风格、感情的抒发方式、主题等。
既要引导学生理解演讲词的共性,如观点鲜明、态度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充实等,还要引导学生理解演讲词的不同点:有的侧重于感情激烈,有的语言幽墨,有的以情动人,有的以理服人。
在比较时,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以领会其内涵。比如,同样是演讲,为什么在《最后一次讲演》中,感情表现的尤为强烈?而《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的条理却非常的清晰?通过这一追问,让学生理解,演讲要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听众”。要充分考虑听众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心理需求等。
(二)精准阅读
在教学《最后一次讲演》时,我把体会这篇演讲词“情感充沛、充满激情”的特点就作为了一项最主要的任务来完成。围绕这一项主要任务,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激情
情感不像内容和结构,可以通过条分缕析来解决,情感要靠读,用自己的声音向别人去传达,所以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会采取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激情。
2、找几处自己认为最富有激情的段落或语句,体会一下这些语言的特点。
学生找出的语句可能比较多,通过总结可以发现,富有激情的语言一般有这样几个特点。
(1)大多为短句;
(2)使用双重否定的感叹句式;
(3)设问、反问、反复和排比修辞的综合运用;
(4)对比手法的运用等。
3、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恰当的运用这些手法,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并试着把它有感情的读出来。
在《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的教学当中,我就把理清作者的思路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我设计以下问题。
1、让学生阅读课文,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出本文的提纲。
2、为了说清楚自己的观点,说说本文举了哪些例子?除了举例之外,作者还采用了哪些方法?
由于八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接触到议论文,所以老师不宜使用过多关于议论文的专业术语,所以只能用这种问题让学生了解举例和对比在充分论述观点时的作用。
3、品味亮点词语,让学生体会在学术演讲中,语言要注意准确、严密。
举例要具有典型性,比如:“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这句话中,“眼光”、“勇气”和“毅力”三个词语位置能调换吗?为什么?
4、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写一段文字论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本课的一个作业。
在进行《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和《庆祝奥林匹克运动25周年》的教学时,通过前面两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对演讲稿的某些特点已经有所了解。所以这两篇文章的教学主要采用一种印证式的阅读方法,即让学生再次体会演讲词的那些特点在这两篇短文中是如何的体现的。
(三)模拟演讲
抽出一个课时的时间,让学生任选四篇演讲词中的某一个片段,进行认真揣摩把握,最好达到能够背诵的程度,然后到讲台,进行模拟演讲,其余同学既作为观众,配合模拟现场,又要作为评判人员,对模拟演讲的学生在演讲技巧方面给予评价。提示学生在模拟演讲之前,要揣摩当时的情景,尽量让自己的演讲具有真实感。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提炼在演讲时,有哪些技巧一定要把握。可以结合课本P94有关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把握各种演讲技巧的恰当使用。在这一环节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对各种演讲技巧的使用,要避免对学生进行程式化的硬塞,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果学生能够创造性的运用某种技巧,而且又非常恰当,老师一定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赞扬。
【演讲比赛】(用时两课时)
这一部分的教学是本单元教学的最终归宿,也是整个活动探究单元学习成果的最终呈现,凸显了以活动为核心这一主题。这部分也是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三。在这一部分教学任务中,主要是指导学生组织并落实演讲比赛,帮助学生分好组,并相应做好演讲比赛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制定好评分标准,选好演讲比赛的主持人,并撰写主持词,布置演讲比赛的赛场,用手抄报或海报的形式做好演讲比赛前的宣传工作等等。在演讲比赛进行的全过程中,教师也并非意味着要撒手不管,要全程参与整个活动,一方面是维持演讲持续,另一方面细心观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为以后开展类似的活动提前准备。
【活动反馈】
本单元的整体活动也就可以告一段落了,但在所有活动结束之后,我会让学生根据本次活动的开展,根据自己在参与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一篇情景作文,以作为本单元的作业。还可以结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为这次演讲比赛写一篇消息、特写或通讯等。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4
课时目标:通过品析人物心理和环境描写,体悟课文讴歌的美德。
重难点:通过品析人物心理和环境描写,体会和感悟课文讴歌的美德。
项目过程:
一、品读析描写
1.请圈画出文中人物心理描写的词句并品析,填写下面表格。
人物心理描写作用
“我”/老余
瑶族老人
哈尼小姑娘
梨花姑娘
解放军战士
2.请圈画出文中环境描写(“梨花”)的词句并思考其作用(思考探究三)。
“梨花”“梨花”含义及作用
环境描写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
3.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
二、思考品主题
1.问题探究:女孩梨花真的叫梨花吗?
2.思考:课文为什么以“驿路梨花”作为标题?
3.课文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思考探究三)?
三、对联点文题
1.根据课文表达的主题,对出“驿路梨花处处开”的下联(作业本任务三)。
2.以下是改动过的三处,你认为是课文好呢,还是原作好?请写下你的见解(作业本任务二)。
四、拓展延伸
这篇小说所写的'朴实民风是否让你感动?读完后,你对“公德”这个概念有什么想法?联系现实,和同学讨论这个话题(思考探究四)。
板书设计
五、归纳主旨
本文通过叙述一群哈尼族小姑娘在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影响下,甘心当无名英雄,热情帮助有困难的过路群众的事迹,显示了社会主义祖国处处有温暖的动人场面,歌颂了我国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显示了雷锋精神深入人心,弘扬光大。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5
单元目标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为综合性学习单元,主题为“难忘的小学生活”。
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珍藏记忆、表达情感、祝福未来的同时,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促进语文素养的发展。
教材围绕“难忘小学生活”的主题,编排了“回忆往事”和“依依惜别”两个活动板块,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带动整个单元的学习。每个板块都编排了“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其中“活动建议”是综合性学习的主体,提供了具体的活动任务、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阅读材料”属于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资源参考,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选择使用这些材料。
本单元的第一项活动是“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资料”,用“填写时间轴”“分享难忘回忆”的'活动指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有重点地回忆往事,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操作练习,发展学生整理资料与使用资料的能力。本单元的第二项活动是“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学写策划书”。
二、课标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3、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材料。
4、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如毕业联欢会,学写策划书。
5、设计并制作成长纪念册。
三、学情分析:
这个单元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即将告别生活六年的小学校园,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六年来,学生从天真烂漫的儿童成长为意气风发的少年,这既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也凝聚着学校老师的心血。
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语文活动,依托语文学习,让学生在珍藏记忆、表达情感、祝福未来的同时,梳理或令人激动、喜悦,或令人伤心、遗憾的事,使得本单元学习时光成为人生道路上永远难忘的岁月,在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单元学业
质量标准
1、围绕单元及板块主题,与同学交流、协商,制定阶段活动计划。
2、收集和筛选反映小学生活的资料,填写时间轴,与同学分享难忘的回忆。
3、自主整理成长资料,设计制作成长纪念册。
4、策划毕业联欢会,写出策划书。
5、与人合作,筹备并举办毕业联欢会,表达对师友、母校的惜别之情。
6、用书信等形式表达情感,与人交流。
单元
结构化
活动设计
(大概念、大主题、大情境下的分问题一:回忆往事)
活动1:填写时间轴
把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填写在相应的时间点上,还可以把照片贴在旁边。
活动2:分享难忘回忆
选取时间轴上有代表性的内容于同学分享。
活动3:制作成长纪念册
(大概念、大主题、大情境下的分问题二:依依惜别)
活动1:毕业演讲
活动2:举办毕业联欢会
活动3:给老师或同学写一封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6
一、单元教学内容
(1)算法的基本概念
(2)算法的基本结构:顺序、条件、循环结构
(3)算法的基本语句:输入、输出、赋值、条件、循环语句
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古代数学中蕴涵了丰富的算法思想。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中学教育阶段初步感受算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对具体数学实例的分析,体验程序框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三、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1、算法的基本概念3课时
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结构5课时
3、算法的基本语句2课时
四、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2、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循环结构。
3、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输出、斌值、条件、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4、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五、单元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重点
(1)理解算法的含义
(2)掌握算法的基本结构
(3)会用算法语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难点
(1)程序框图
(2)变量与赋值
(3)循环结构
(4)算法设计
六、单元总体教学方法
本章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辅以观察法、发现法、练习法、讲解法。采用这些方法的原因是学生的逻辑能力不是很强,只能通过对实例的认真领会及一定的练习才能掌握本节知识。
七、单元展开方式与特点
1、展开方式
自然语言→程序框图→算法语句
2、特点
(1)螺旋上升分层递进
(2)整合渗透前呼后应
(3)三线合一横向贯通
(4)弹性处理多样选择
八、单元教学过程分析
1、算法基本概念教学过程分析
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喝茶,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能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2、算法的流程图教学过程分析
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算法和程序语言的区别;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会用流程图表示算法。
3、基本算法语句教学过程分析
经历将具体生活中问题的流程图转化为程序语言的过程,理解表示的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赋值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能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基本算法语句表达算法,4、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九、单元评价设想
1、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关注学生在数学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对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充满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能否体会集合语言准确、简洁的特征;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2、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关注学生在本章(节)及今后学习中,让学生集中学习算法的初步知识,主要包括算法的基本结构、基本语句、基本思想等。算法思想将贯穿高中数学课程的相关部分,在其他相关部分还将进一步学习算法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7
一、教学设计的新理念
根据新的培养目标、新课改精神、新教材特征和教育对象的认知特点,教学设计应以下面的新理念作指导:
(一)以人为本,体现“三个一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要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以如何教为重点,转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从而获得发展为重点,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现代教学理念。具体地讲,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的基础上,设计出真正关注学生、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策略。同时,又要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导学生体验和领悟教材的精华,并对学科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的策源地,通过激活教材,使教学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二)让语文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
首先,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是“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和新要求。也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规律所决定的。生活对语文犹如空气和阳光,是须臾不可或缺的。学习语文,陶冶情操,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念,乃至社会和社会生活观的养成,均须贴近生活、参与生活、和生活携手共进,才能使语文课堂引进活水,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环境、成长的需求融为一体。
二、教学设计的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全面理解课标的内涵,准确把握各学科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内容,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确定教学目标,一是要了解课程标准各年段目标,二是明白所在单元教学目标,三是清楚本节课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就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学习者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发生的预期变化。教学目标是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评价教学的科学依据,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评鉴和修正教学过程,所以教学目标的设计很重要。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对教学目标要科学分类
认真分析教材钻研课程标准,从而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哪些是知识与技能的要求,过程与方法的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意,并不是每节课教学设计的目标都必须列出三维目标,这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
2.教学目标要有系统性
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必须考虑目标体系的横向和纵向联系。要充分考虑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学科之间的培养目标、本学科教学目标、本学科的学年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采取有效的教学设计策略使它们整合。
3.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合理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定位应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根植于文本,不拔高,不牵强。
4、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灵活
一反面在教学设计时,不能把目标定得太窄太死,要有灵活性;一方面在教学中也要随机调整,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和学习过程中实际需要的变化,注意教学目标的生成性。
教学目标就像射箭时需要瞄准耙心一样,只有心中做到目标清楚,才能有的放矢,要从“三个维度”出发,注重体现综合性和全面性。如:【案例】《狼和鹿》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学生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认识森林、鹿与狼之间的密切关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培养学生学会提炼信息的能力和说话能力。
情感目标:在认识森林、鹿与狼之间密切关系的基础上,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确定教学重难点首先要吃透课标教材,认真阅读教参。因为,《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部分具体讲了教学中应该达到的最基本的目标,这些具体目标就是我们的教学重难点,指出大体方向。我们阅读教材、教参,要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对照课标,明白要在这篇内容中向学生传授些什么,并把内容进行细化,分不同课时来确定教学重难点。其次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难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情况及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就是体现教学重难点的内容,但不是所有的目标都是重难点。如《狼和鹿》:
教学重点可为:认识森林、鹿与狼之间的密切关系;
难点: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分析问题
(三)资源准备——教学设计的基础。
资源准备,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比如引导学生课前收集相关的资料,或者引领学生到野外进行一些活动,或者教师准备相关的影像资料等等。多媒体只是我们实现教学目的的技术手段、物质基础,在多媒体设计上,我们要从教学的实效来确定是否使用多媒体。不要片面地认为所有教学设计都必须要通过多媒体来呈现。
(四)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又分为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课本、教学参考用书、教学挂图、相关课件等文本或图像资源,这些是教师教学不可缺少的凭借。有些教师认为,小学课文浅显易懂,凭自己的水平给小学生上课,那还不是绰绰有余?所以,对教材的钻研与解读,也就是浏览一下课文,看看参考书而已。显然,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也是不正确的。
那么,解读教材包括哪些内容,教师应着力解决哪些问题呢?
首先要整体地把握教材
1.要了解新课标语文教材作了哪些调整和变动。
2.要了解教材编排特点及编辑意图。
其次要准确地理解教材
所谓准确,主要指的是人们对文章主题思想、表达方法、字词句段的理解没有偏失,切合文章的本意。
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我是这样分析的: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选自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片精读课文,本单元围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一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它们分别从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呼吁人们积极行动起来,为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其中《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课文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热爱。
(二)学情分析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有效的教学不应该是教教材,而是教学生。学情分析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唯有做好学情分析,教学有引的方向,才有导的重点,才会有相应的对策和具体的方法。
学情分析的内容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动机态度。又如对六年级学生学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的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年龄相对比较高了。心理的想法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学生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想法。学生的独立性也增强了,大部分学生愿意动脑筋,喜欢语文课,喜欢朗读。所以我把阅读理解放在了重要的位置。采用多种形式让学
生在尽情地读,读中有悟:悟情、悟景、悟得。
课时安排主要根据内容来预订,在这就不用多讲了。
(五)教学过程
这里所说的过程主要是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即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学习,共同努力以达到小学语文教育目标的过程。可用下表表示,更清晰明了:
有的老师认为用课件上课可不写,其实不是这样的,板书在教学中既反映了教材内容的实质,又服务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如果把板书视为洞察教材的“窗口”,开启思路的“钥匙”,排疑解难的“桥梁”,实施教学的“蓝图”,是非常恰当的。板书虽然是“微型”,但它却展现了一个宏观世界;板书虽然是“微量元素”,但它却贮积了无穷的能量。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板书和运用的优劣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设计板书是一种艺术的创造性劳动,它除了要钻研、驾驭全课内容外,还要懂得美学知识,充分利用板书艺术的审美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觉,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健全学生的审美判断力,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板书的美包括布局美、形式美、色彩美、书写美等。只有让学生有了美的感受,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
最后讲教学评价及教学反思。
一个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个人或许工作20年,但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因为,通过反思,教师会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通过反思,教师能在学生的“错误”中寻求发展,在自身的“失败”中找到出路,在教材的“局限”中谋求进步;通过反思,教师以审慎的、意志的方式实施教学行为;通过反思,还可以使教师从教学主体、目的和工具等方面,从教学前、中、后等环节获得体验,变得更加成熟。所以,反思是教师取得特定实践成就、走向解放和专业自主的工具。因此,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当强化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
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探讨: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二次教案”,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而言之,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的教后反思:
本课的第四个环节,我抓住“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个体现文章主旨的中心句,让学生们通过充分的朗读来体会作者表达的强烈情感。课的最后,我将热爱土地的情感进行了扩展,呼唤大家要热爱土地、珍惜资源。
在教学时,我采用“问题引导、当堂训练”的方法,抓住课题的“神圣”。以此为主线,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学会运用各种方法来(如: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联系上下文、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培养学生阅读后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在理解文本时也掌握得不错,并在理解句子过程中能较好地说出自己学习的方法,同时也把德育教育渗透进去,从而让学生的环保意识更浓了。
这篇反思是写成功之处的。
我觉得自己在教学中也存在遗憾,朗读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和感悟的重要手段,但因为时间关系,在学生理解的读,谈体会上面花的时间比较足,理解后的感情朗读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有些蜻蜓点水,不够深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处理好理解体会课文内容和感情朗读的时间分配问题,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这是写不足之处的。
尽管上述介绍不是非常全面,但我相信,今天的课能解释一些大家在教学设计中的困惑。学习教学设计,也是学习一种教学技能。任何一门技能,如果没有理论指导,效果是不理想的。因此,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教师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很重要。
如有说得不到和说得不对的地方敬请原谅和指导!谢谢大家!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语言目标:
1.通过默读本单元四篇课文,勾画关键语句,划分段落层次,理清作者思路;
2.通过细读多篇文章,掌握文章运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通过摘引文中的相关语句,分析对比手法的妙处;
4.通过圈出两文中作者评价人物的形容词,并按照褒义和贬义进行分类,分析其对彰显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思维目标:
1.学会运用鱼骨图、矩阵图等思维导图形式理清文章思路,提升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分析多篇课文对比手法的妙处,提升比较分析的能力;
3.通过挖掘文本的关键词句,剖析人物的光辉形象,提升鉴赏能力。
价值目标:
1.能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汲取人生经验,并在生活中展现美好品质和理想人格;
2.学习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行,并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核心任务:学校正在开展“平凡·伟大”校园人物评选活动,请你挖掘校园中平凡却伟大的人物,并撰写一篇征文,参与评选。
【教学实施】
第一课段:巧用导图理思路
核心任务:默读四篇课文,勾画关键语句,划分段落层次,利用思维导图,理清作者思路。
一、学习任务:
1.默读《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勾画时间、地点、人物等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利用鱼骨图,理清文章思路;
2.阅读《诫子书》,参考注释疏通文意,遇到不理解的语句,借助工具书完成;
3.默读《纪念白求恩》《诫子书》,圈画中心句和有疑问的句子,标注内容要点,划分段落层次,利用矩阵图,理清文章思路。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学习资源:
1.本单元四篇课文《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诫子书》;
2.XMind思维导图软件(手机端、电脑端皆可)。
四、完成任务:
1.通读四篇课文,根据文体特征将四篇课文分成两类。
提示:《纪念白求恩》号召学习白求恩的精神,议论性强;《植树的牧羊人》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叙事性文章,侧重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诫子书》的“书”指书信,文章是一封诸葛亮告诫、劝勉儿子的文言书信,议论性、说理性明显。因此,《纪念白求恩》和《诫子书》可以归类为说理性文章,《植树的牧羊人》和《走一步,再走一步》可以归类为叙事性文章。
不同的文体特征意味着行文思路的差异,所以教师帮助学生明确文体,把握文体特征,可以更有效地为下一步学习扫清障碍,理清文章思路。
2.默读《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两篇叙事性文章,勾画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语句;再次快速默读两篇课文,勾画时间、地点、人物等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利用XMind思维导图软件绘制鱼骨图,理清文章思路。
鱼骨图示例:
《植树的牧羊人》
《走一步,再走一步》
3.小组合作学习《诫子书》:参考注释,朗读并翻译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语句,先与同学讨论交流,如仍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借助工具书完成,最后全班达成共识。
4.默读《纪念白求恩》《诫子书》两篇说理性文章,勾画中心句,标注内容要点,划分段落层次;利用XMind思维导图软件绘制矩阵图,理清文章思路。
矩阵图示例:
《纪念白求恩》
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
中心句第3、4句第1句第1句第6句
内容要点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赞扬了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赞扬了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毛主席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文章思路分——分——分——总
《诫子书》
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
中心句第1、2句第3、4句第5句
内容要点提出中心观点,指出修身养性的途径:“静”“俭”。从正反两方面阐明必须坚持“静”“俭”的道理。作者提出切实要求:“珍惜时日”和“努力实践”。
文章思路提出观点,分层论述,层层递进。
五、学习评价:
1.背诵《诫子书》全文,理解文章的中心句含义;
2.学生自选思维导图形式,梳理“平凡·伟大”校园人物征文的段落层次,理清行文思路。
第二课段:聚焦人物析形象
核心任务:学会运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学习任务:
1.勾画并分析《植树的牧羊人》对牧羊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语段,掌握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人方法;
2.勾画并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描写“我”不同阶段心理活动的语句,理解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学习资源:
1.课文《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
2.[法]让·乔诺(文),[法]弗瑞德里克·拜克(图),武娟(译)《植树的男人》绘本;
3.[美]莫顿·亨特《悬崖上的一课》。
四、完成任务:
1.学生勾画《植树的牧羊人》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语段,参照示
例,以“他是一个的人”的形式分析牧羊人的形象。
分析直接描写的示例:
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从他挑选橡子的这处的直接描写中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不愿马马虎虎地过日子。
分析间接描写的示例:
他是一个能吃苦、能忍耐,甘于寂寞,内心坚定的人。从对牧羊人恶劣的生活环境这一间接描写可以看出,“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通过对高原上风声形象贴切的描摹,体现环境严峻险恶的特点,间接突出牧羊人的耐力超乎常人,
拥有无坚不摧的执着品质。
知识链接
1.直接描写:又称正面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间接描写:又称侧面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2.学生勾画并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描写“我”不同阶段心理活动的语句,参照示例,以“写,实际在写心理状态”的形式分析人物心理活动。深入理解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示例:
(1)语句:我犹豫不决,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这才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
(2)分析:写外在行为表现,实际在写心理状态。“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写出了“我”的整体状态,“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用慢镜头写手和脚的动作,形象地写出“我”小心翼翼、恐惧害怕的心理。
五、学习评价
学生思考、交流被推荐人的典型事件、精当细节和场景画面,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写人方法,突出被推荐人的形象,并以关键词和提纲的形式呈现。
第三课段:分析手法探奇效
核心任务:分析对比手法的妙处,探究运用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对彰显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一、学习任务:
1.勾画两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句段,分析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2.圈出两文中作者评价人物的形容词,并按照褒义和贬义进行分类,分析其对彰显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学习资源:
1.课文《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
2.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9页“词语的感情色彩”和第80页“形容词”相关知识介绍。
四、完成任务:
1.默读《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勾画两文运用对比手法的句段,完成表格。
勾画集中体现对比手法的段落和相关语句具体分析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表达效果
《纪念白求恩》
第2段在对待工作态度上,白求恩极端的负责任,而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两者形成对比。不仅赞扬白求恩高贵的品质,突出其难能可贵之处。更是批评党内不良倾向以此教育全党向白求恩学习,突出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
《植树的'牧羊人》
提示:
(1)可以先在文章中用笔勾画运用对比手法的相关语句,整合后挑选关键词再填写;
(2)具体分析如何体现对比手法时,要找到具体对比的点,如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把白求恩对待同志、人民极端热忱的态度和不少的人对同志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形成对比;
(3)在分析其表达效果时,可以结合本文写作目的来分析表达效果。
2.圈出两文中作者评价人物的形容词,并按照褒贬感情色彩进行分类,探究其作用。
课文篇目具有褒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具有贬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表达作用
《纪念白求恩》文章第二部分的开头极方正,质朴,博学
《植树的牧羊人》文章开头最重要是我最重要的一天
知识链接
1.词语的感情色彩:汉语中有不少词语带有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其中表达赞美、喜爱、肯定等积极向上情感的为褒义词,如“奋不顾身”“大公无私”“见义勇为”“慈爱”“伟大”等;表达贬抑、厌恶、否定等情感的为贬义词,如“狭隘”“损人利己”“见利忘义”“卑鄙”“贪生怕死”等。还有一些不带褒贬色彩的词,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称为中性词,如“大”“小”“高”“参观”“发动”等。
——统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9页(有改动)
2.形容词:用来描摹人或事物的词语。如“激动”“凌乱”是表示状态的形容词;“高尚”“纯粹”是表示性质的形容词;“碧绿”“苍白”是表示颜色的形容词;“笔直”“弯曲”是表示形状的形容词。许多形容词前面可以加“很”“最”“非常”“十分”“多么”等表示程度的词来修饰。——统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0页(有改动)
五、学习评价
1.在全班分享自己填写的表格;浏览其他同学填写的表格,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用红色字迹笔完善自己的表格;
2.至少积累5个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形容词,以便运用在“平凡·伟大”征文中;
3.设计一处对比手法运用在“平凡·伟大”征文中。
第四课段:完成征文荐榜样
核心任务:运用前三个课段所学知识,写一篇“平凡·伟大”校园人物的征文。
一、学习任务:
回顾梳理前三个课段所学内容,选取校园中的某一个人物,挖掘他平凡却伟大的相关经历或事件,撰写一篇征文,参与“平凡·伟大”校园人物评选活动。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学习资源:
课文《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诫子书》
四、完成任务:
1.根据下列问题提示,运用鱼骨图或矩阵图进行整体构思,确定文章框架。
(1)所选择的校园人物是谁?
(2)想采用哪种思维导图形式来整体构思?
(3)文章的中心句是什么?文章的段落层次是怎样的?
(4)若是叙事性散文,采用什么顺序来写?表示事情发展的关键句是哪些句子?若为说理性散文,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人物?这几个方面的中心句是什么?这几个方面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排序?
2.根据下列问题提示,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1)将对人物哪些方面进行直接描写,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物怎样的形象特点?
(2)将间接描写什么来凸显人物怎样的特点?间接描写放在哪个部分?
3.运用对比手法,精选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凸显人物精神。
(1)我将在文中把______和________进行对比,以此突出人物_______的精神,表达___________的情感;
(2)我将在文中使用如下具有褒义色彩的形容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具有贬义色彩的形容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抒情议论;
4.动笔完成“平凡·伟大”校园人物评选活动征文。写作过程中可以对既定的提纲作必要的修正。
五、学习评价
1.在班内交流分享与互评,依据以下写作评价量表,对征文进行星级评定。
要求:你自己至少给3位同学的征文进行星级评定并提出修改建议。同时,至少找3位同学对自己的征文进行星级评定并提出修改意见,然后根据意见和评价量表,修改征文。
评价项目等级:☆☆☆☆☆等级:☆☆☆☆等级:☆☆☆
思路清晰度结构很清晰,中心很突出,段落层次很分明,顺序很合理结构较清晰,中心较突出,段落层次较分明,顺序较合理结构混乱,中心不突出,段落层次不分明,顺序不合理
形象典型度人物事迹很突出,形象丰富立体,具有典型性人物事迹一般,形象较鲜明,有一定代表性没有突出的人物事迹,形象不够鲜明,无代表性
手法巧妙度能灵活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只运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中的一种,没有两相结合没有运用任何描写手法
能运用对比手法来凸显人物形象运用了对比手法,但没能凸显人物形象没有运用对比手法
能至少运用5个具有鲜明感情倾向的形容词来描摹人物使用具有鲜明感情倾向的形容词少于3个没有使用具有鲜明感情倾向的形容词
精神感人度文中能用议论抒情句来表现人物“平凡·伟大”的精神,读来感人文章较能表现人物“平凡·伟大”精神,读来较感人文章不能表现人物“平凡·伟大”精神,读来不够感人
六、测试反馈
(一)必做题
完成写作后,至少与三位同学彼此交流习作,从思路清晰度、形象典型度、手法巧妙度、精神感人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可以形成书面评语,也可以口头评价。然后结合同学的评价,再次温习课文和相关资料,认真修改征文,并认真誊写一遍。
(二)选做题
《植树的牧羊人》本是作者虚构的一篇小说,但却写得无比真实,请你去文中寻找“虚构”的蛛丝马迹,思考并与同学们交流:作者是如何将“虚构”写得如此“真实”的。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9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在通盘考虑《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以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针对一个单元,整体组织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教学方法,整体安排教学时间,整体设计单元主体作业。整体单元教学有利于教师实现多样化教学方式的统一,整合时间资源,使有限的课时产生乘法的效益;有利于学生合理认知组块的建构,促进学生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确立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既要从本课特点出发,又不能只盯在一篇课文上,要树立英语的整体教学观念。从整体出发,把眼光放在一单元、使其上下关联,互为照应,分解合理,体现出学科的序列性。这样,就不会为教一课而教一课,以致脱离教材,失去“英语味”。如涉及具体单元或某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不能过于笼统、淡化。
新课标倡导推动学生个性发展,但是,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并没想起必须分层全面落实,而是采用一把尺子去来衡量全体学生。教师设计目标时必须深入细致展开目标的水解,明确提出整体目标的层次建议,实行分步分批合格。另一方面,学生间存有着个性差异,建议他们在同一时间就同一内容达成一致同一目标就是不科学的。因此,教师设计教学目标应当精确把握住学生课前目标的达成一致度,而后分层明确提出建议,逐层提高,以调动全体学生的自学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单元整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上体现分层教学原则:
a层:二要掌控所学单词、词组及各语法项目,流利地诵读并演出所学的课文,能够有效率应用领域所学科学知识。b层:掌控所学单词、词组及语法项目,能够恶搞课文展开对话,诵读重点内容。c层:基本掌控所学的四会词语、句型,能够认知并朗读课文。
在具体的语言操练中,要求a层学生自己创设情景,自编对话并进行表演:b层学生背诵教师规定的课文。能用书上所提供的词语做替换练习并进行对话;c层学生会读和理解课文,能机械模仿交流、表演。因此教学中:
第一,“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求知欲须要、情感须要和发展须要去设计教学目标的理念合乎英语课标精神,就是英语课Z49平当本、高度关注学生发展的具体内容彰显。
第二,注重联系教材前后内容,有效地将生日这一话题融入本课真实的情景中学习,并有所拓展,活用教材,体现了教学目标实施中的具体过程与方法。
第三,教导无定法,因材施教,目标设计具备人情味。
总之,单元整体把握教学法对我们现今的小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教师不仅要懂得借助恰当的教学手段完整地把握教学内容,而且要善于“瞻前顾后”地设计任务以及“化零为整”地创设情境,从而达到进一步优化整体教学,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细致,我校由点到面已经开始全面实施高效率课堂教学模式。对我而言,高效率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只有一年的时间。刚开始,我也非常茫然,基本建设Auron学案无人知晓从何下手,教材内容无人知晓如何权衡,每修完一节课,总真的心里不是很勤奋。但一年下来,我感慨颇深。课堂就是教学的主阵地,必须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必须注重课堂教学,著眼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实行有效率课堂教学。下面我谈谈一年去自己实行高效率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集体备课气氛浓厚,课堂教学资源共享
底上课就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它也就是高效率课堂实行中最重要的一环,与传统教学较之不同之处亦是此。一年去,我们备课组成员集体复习的气氛相当浓郁,根据高效率课堂实行的'细则每个教学单元必须基本建设五份Auron学案,包含词汇,写作,语言点,语言运用和语法及备考Auron学案,有时还基本建设单元训练案。全系列组成员每人主备一份Auron学案,主备人还要基本建设课件及教学设计,然后集体探讨,经学校两级审查,最后确认正式宣布稿再印发给学生。我们课改班听课用的就是同一份Auron学案,同一个课件,同时实现了资源共享,但是各位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上会将共享资源的资源适度调整,以达至自己课堂上最佳的教学效果。现在翻看一学年去的导学案和课件,我感觉基本建设越来越规范,轻,难点的把握住越来越精确,课件基本建设越来越精致。我深信:在复习上多花一份精力,在教学上就存有多一份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倡合作学习
独立自主自学就是相对于被动自学而言的,高效率课堂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学生独立自主自学,顺利完成适当的导学案。独立自主自学就是一种积极主动,主动的自学,它能够唤起学生的自学兴趣。学生不仅能够在自学内容上独立思考,而且能够多样学生自身的自学经验,能够并使学生赢得积极主动的,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变要我学为我必须学,给学生提供更多足够多的独立自主活动空间。同时,小组合作自学能够将个人的竞争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样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从而真正同时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发展的目标。合作自学就是相对于个体自学而言的,实行小组活动就沦为一种有效率的互动策略。我所带的班被分成10个自学小组,每组六名同学,组内同学之间积极主动互动,组外各组之间惨烈竞争,争做杰出小组。一年去,效果的确极好。
三:恰当的学案反馈,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每节课都存有学案意见反馈这个环节,意见反馈的内容包含学生学案中的亮点及存有的问题。同时,又建有杰出个人,书写进步个人,等待优生,擅于思索的个人,杰出小组,给力小组等,不管哪一项,都就是对学生一种无形的引导,学生对此十分高度关注。有时刚意见反馈回去,存有学生就反问:“老师,杰出个人为什么没我?”这直观的一句话,说明学案意见反馈对学生的自学刺痛也就是非常大的。对平时学案搞的比较高的学生,我不轻易抨击,因为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很强,我会把这些学生订为进步个人,利用课间或课外和这些学生家访,再次览学案的时候,就可以辨认出这些学生的书写更加的规范,听课注意力更加的分散,自学英语的兴趣也非常浓郁,看见这些变化,我深感非常的欣喜。
四:学生精彩的展示与点评,将整节课推向高潮
小组讨论时,我们不再像是以前一直东站在讲台上,而是深入细致学生之中,在各小组之间往复加插,介绍各个小组存有的问题,随时解惑答疑,从而并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的亲密,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探讨之后,就步入展现评测环节,一年去,仅就口头展现而言,我拎的两个班学生无论是哪个小组的哪个层级听课都能够热情高涨地用英语讲话。上台评测的同学,站姿恰当,声音洪亮,态度大方,富于激情,思路清晰,特别注意科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别看看这些学生,东站那就像是一位位大老师,精彩的评测总能招来学生的阵阵掌声。像是贺小卓,姬星宇,刘静等同学整体表现的非常注重。
五:创设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效率课堂我更著重调动学生们自学、深入探讨的兴趣。兴趣就是最出色的老师,嗜好就是顺利之母。心理学家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而欢乐的课堂,人与自然的教学气氛最能够迎合学生的注意力。特别就是英语教学,上课时,基础不好的学生听不懂,看不懂,有心自学,如果教师不及时设法唤起学生的兴趣,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违宪。因此,我经常与这些学生展开心灵沟通交流,引导他们在小组内积极主动深入探讨汇报他人的意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彰引导。只有这样,我们就可以构筑欢乐人与自然的课堂,真正推动每个学生的发展。另外,人与自然欢乐的高效率课堂自学消除了以前教学效率不低,学生课堂教学机会比较多,训练比较充份的缺点,逐步发生改变了学生广知开口,广知思索,过分倚赖老师的被动自学方式。
总之,如果高效课堂教学运用恰当,不仅可以发挥教学民主,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创造机会,同时还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和密度,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组合,在这种课堂模式中共享教与学的乐趣。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0
一、“单元整体教学”从整体出发,可以有机的结合教学的方方面面。
“单元整体教学”将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进行最大优化的组合,强调重点的提升和复现,提高教学效率,避免知识讲解的无效重复。最主要的是,节省了时间,让学生去学习教师精心设计过的教学内容,然后学生去交流,拿出学到的本领去解决更多的问题,巩固知识的同时,获得学习的满足愉悦感。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早就指出:“当代学校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所选的教学教育过程的方法,可以使师生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效果。”英语教学中,整体单元教学法就是其中方法之一。
二、“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整体设计中,我们通常会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以听带思,以说带读,以读促写,写中所说,以写带知的良好效果,这种思维发散训练可以活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让学生更好地认知学习内容,使学生由过去的学好这一段过渡到学会这一类。三、“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的作用。
“单元整体教学”,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使学生能从教师示范的“举一”中去较好的'“反三”。在Read and write教学中,有了Let’s learn和Let’s talk的学习输入,学生很容易解决了词汇和句子的问题,因为这些知识在无数次的复现,在有了学习支架的帮助下,可以进行模板似的推进学习,降低了学习的坡度,学生也能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1
20xx年6月20日我老朋友出席了自治区非政府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讨会”及教学参观活动,倾听了xx老师的讲座及xx等老师展现的观摩课,斩获颇多,尤其就是她们对文本的深入细致认知的剖析,给我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的形式进行编排。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训练目标和训练重点,而单元内不同课文又各显风格与特色,从而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学科逻辑结构序列。因此打破传统的课课教学模式,从单元思想出发实施“单元整组教学”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单元整组教学”按从“整体感知”到“部分体验”再到“整体感悟”的模式进行设计,采用整组单元块状结构进行教学,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余地和空间。
“单元整组教学”不是对单元展开直观的内容女团,而是轻在“整体把握住”,即为不仅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住课文内容,认知文本所抒发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更必须根据相同单元的特点阐释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从而使单元整组教学的内涵和价值真正以求同时实现。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学习方式的融合。遵循新《课标》的理念编写的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既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和人文渗透――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更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所选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利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形成;同时,为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成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范例。为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有利条件。
展开“单元整组教学”,意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更多的自学资源,拓宽自学和运用领域,同时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对外开放,并使全体学生在相同或相同自学内容、相同自学方法的相互交叉、相互扩散和有机资源整合中拓展视野、熏陶情感、发展思维;在不能减少经济负担的前提下,并使其得知数量和得知能力获得最优快速增长,为时程自学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单元整组教学”是依据教材优势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与传统教学比较的基础上发现的.一种有利开发课程资源、有利提高学习效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兴趣培养为基点,以扎实基础为主要任务,以启迪心智为原动力,以能力形成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指导思想不能变,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客观现实。
通过自学我深深感觉到,展开单元目标导向意义非凡:从整体抓起认知单元,可以使学生晓得这个单元学什么,自己将要经历什么,兴趣点与困惑点在哪里,可以融合自己的体会和体验,在一个相对小的范围内确认自学目标我们将“单元整体认知”单一制成一个课时,导趣、导学、编者按、迪阿尔库,很大程度地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心愿,并使学生践行了“主人翁”的自学精神。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我们以聊谈同一话题入手,以唤起学生的经验开始,让说的、读的、写的都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让个体的感受和体验贯穿始终。阅读每一篇课文时,学生很自然地将自己的经历与作者的经历相联系,一边倾听作者的聊谈,一边为作者能够形象地表达经历而折服,自己想要去学习,想要去积累,想要去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经历。这种学习热情的驱动,使学生主动奔向想要追寻的目标,更快乐、更有效、更坚决地投入学习。
可以说道学生求知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大程度上源自于充满著问题的情境,教师必须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欲心理之间设置心智冲突。使学生在冲突中由“无疑”而“哭笑不得”,由“有疑”而“布季谢”,建构科学知识的“迎合”过程,并充份感受到思维之趣。
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点认识,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继续摸索,找到更好的方式进行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2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多种论证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赏析本文流畅凝练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人文内涵,树立对自己、他人、社会的责任感。
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多种论证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赏析本文流畅凝练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人文内涵,树立对自己、他人、社会的责任感。
项目过程:
一、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学者。
1885年和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提倡维新运动,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8年和康有为等人参与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著有《饮冰室合集》《李鸿章传》等。
二、文体知识
知识卡片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三、赏析语言
1.本文语言既庄重又轻灵,既流畅又简洁,既平实又有书卷气,请选择一个方面(修辞、语句、句式)进行品读。
小结:本文的语言庄重而不失灵动,流畅却不冗杂,平易亲切,如话家常,具有精彩的语言之美。这与作者的远见卓识,深厚学养,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是分不开的。
2.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引用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3.标题“最苦与最乐”有什么特点?“最”能否删除?“最苦”与“最乐”能否交换位置?这样为标题好在哪里?
板书设计
四、拓展延伸
1.在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人物身上背着责任呢?又有哪些人享受到了尽责任的快乐呢?同学们可以回忆一下。
2.你还知道哪些人也是以担当责任为乐的?
五、作业设计
比较《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和《最苦与最乐》的语言特点。
篇目语言特点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最苦与最乐》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3
一、体育大单元教学的必要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要求,从大概念、大主题、大单元架起连接学科知识与核心素养的桥梁,课程改革的核心依旧是高质量课堂教学。
要从体育教学理念的基本认知层面实现根本性转变,一是改变6—8课时/学期的技术小单元教学,转向至少18课时/学期的主题大单元教学;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设计。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建立好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知识、技能、问题、情境、学习、练习、比赛、评价等结构化、进阶式的教学设计和组织。
二、体育大单元教学实施的困境
1.体育课上成中考项目训练课,学生被动执行训练,学习兴趣被扼杀。
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好的中考体育考试成绩,体育教师奋战在体育课堂上,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但是有一部分体育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时,放弃了现行的体育教材,中招考试考什么就在课上练什么的问题较为突出。若干年下来这一部分体育教师只会上中招考试项目的训练课,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建议内容和教材中规定的课程内容却渐行渐远。而中学生三年面对这样枯燥无味的课程内容,学习兴趣渐渐被磨灭,甚至谈体育课而兴叹,迫于考试却又不得不练习下去,处于煎熬的状态,与国家所提倡的体育教育标准和目标背道而驰。
2.忽视学生学情,急于提升成绩,导致部分学生成绩提升进入困难期。
每所中学生源的差异性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千差万别,具备的体育技能也各不相同。小学阶段体育课开展较好的学校,学生身体素质强,相应掌握了一些体育技能;相反,开展较差的学校,则学生基础薄弱,体育技能弱化。有一部分体育教师却忽视了这一客观事实,在教学中不能因材施教、开展无差别教学,导致学生无法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最大提升。例如,篮球运球这个内容对于有些男学生来说早在小学阶段就完全掌握了,有些学生都能参与篮球比赛,灵活掌握了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变向运球等技术。
3.教学内容的安排缺乏顶层思考,教师无序执行,教学合力难以形成。
因为学校对教育课程没有逻辑化、规范化的整体构思和设计,导致一线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横向堆积,缺乏纵向的整体把握,致使学生在技能和身体素质方面没有螺旋式上升的积累。例如,唐老师今年带的是七年级,那么唐老师在七年级的教学中依据中招考试项目教授学生足球运球、篮球运球等一些项目技能内容。可是到了八年级换成了李老师,李老师又会在八年级的教学中依据中招考试项目重复教授学生上述内容,像这种情况在部分学校体育教学中还是普遍存在的,如果没有体育课程全局性的思考,没有系统的规划,如此简单重复课程内容,就难以从量变达到质变,体育组全体教师的合力也不会有最大限度的发挥,最后也很难在学生身上形成技能和身体素质方面螺旋式上升的积累。
三、体育大单元教学实施的策略
为了规范现行初中体育教学所出现的上述问题,我们站在升维的高度审视和构思体育学科课程搭建,以统筹细化和顶层思考为手段,把具有前瞻性的教学模式融入到学生的`课堂之中。我们提炼出考试必备的关键技术和必备的关键身体素质,以步骤、层次、程度为标准,从“简、易”到“繁、难”分配到三个学年六个学期中。本着科学创新的体育教学观念,以队列队形和大课间常规课程单元、基本身体素质课程单元、中招考试技能形成单元、学校或教师专长特色单元、教学机动单元为内容载体,以“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全面发展”为指导,对每学期的大单元组建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论证。
1.队列队形和大课间常规课程单元。
课堂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队列队形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开学初在体育课堂上的行为习惯,而这些习惯是保证上好每节体育课和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大课间常规是利用开学初的体育课快速将大课间的内容、路线及要求灌输到每一位学生心间,形成传统,让大课间发挥提高体能促进技能发展的功能,达到体育课的延伸和发展,落实国家教育机构颁布的相关规定及要求。
2.基本身体素质课程单元。
学生身体基本素质是由多方面的因素、特点共同构成的,培养好的基本身体素质不是单纯为了中招考试,也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学习其他运动技能的基础,为达成学生健康成长和基础储备的目标提供支撑。所以这一部分的课程单元是按照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在循序渐进中提升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和练习难易度。同时,身体素质经过三年六个学期螺旋上升式的积累,在中招考试的素质类项目考试中定会脱颖而出。
3.中招考试技能形成单元。
由于小学阶段升入到中学阶段学生的体育基础参差不齐,所以初中教师很难把握教学的起始点,甚至有些体育教师考什么练什么,忽略了技能形成的规律,一味拔苗助长。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把中招考试的技能项目安排到三年六个学期中,既兼顾学生的技能形成规律,又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照技能螺旋式上升的思维设计好课程,让教师把学生成绩的提升落实到每一节体育课中,在每一节体育课中让学生学好、练好,相信经过长期的课程熏陶,会在学生身上形成特有的体育技能,这种技能的形成是高于体育中招考试的,成绩必然提升。
4.学校、教师特色课程单元。
每个学校的特色技能形成课程都有它的特定使命和目标。因为多数学校所谓的特色技能形成课程都是校方领导安排的体育课程,既不是学生能上的,也不是体育教师想上的,所以这些课程基本上都是缺乏整体构思和顶层思考的。
当然,由于中学升学压力大,有些学校不想搞什么特色,只想成绩提升,那么可以单独拿出一个单元交给任课体育教师来发挥他的主动权。通过这种形式,首先,可以调动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发挥其本身的技能和专长;
其次,横向多项目的课程选择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维度,加深学习深度;最后,学校可以逐渐积累建立特色技能形成课程的宝贵经验。
5.机动课程单元。
在所有课程单元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势必会遇到一些不可抗性因素导致课程单元不能有效开展。比如在实施课程的时候我们不能把一个学期的课程排得满满的,因为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比如阴天下雨、雾霾等天气因素,临时开会、节假日活动等人为因素总会导致我们的课程不能按原计划执行,所以我们要用机动课程单元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遇到天气因素不能上室外课,那教师就可以利用机动课程上室内理论课。如果是现实因素导致课程难以开展,那么机动课程单元就可以作为随时安排的替代课时数,两者结合能体现出课程的普适性和趣味性。
对于初中体育教师来说,按照每学期的教学内容把五个单元横向组合就组成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接下来依据每学期的教学内容,以课程纲要的形式说清楚这一学期体育课的开展情况。最后撰写出每节课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以“四有课堂”的要求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发展好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相信学生一定会在这样的体育课程中享受乐趣、学会技能、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4
何为放大镜思维?简单说,我们看问题不能浅表化,而应深层化,挖掘事物的本质和内涵,涉及单元的概念地图、单元的结构、单元的序列和单元设计的步骤四个维度。
比如概念地图。地图和路线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对象。以日常生活为例,我们要开车前往某一地方时,一般会依靠导航系统到达目的地,但这只是一条路线而已。如果要深入了解该地区的购物场所、旅游景点、酒店食店,则必须借助地图了。所以,路线是线性的,地图是网状的。放大镜思维下的深度学习需要我们主动创建地图。刘徽老师提到,概念地图是一条条由“概念”和“案例”构成的观念纵横交错形成的,概念地图包含本质问题和大概念。这里我想列举小学数学(我家姐姐正在读小学四年级)。最近姐姐正在学习应用题中面积的计算和换算,试卷上有这样一道应用题:现有一个边长为100厘米的正方形,小明将它的边长增加200厘米,请问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我看到姐姐的试卷上大大的写着“3平方米”,心里就琢磨着姐姐是不是把增加200厘米理解成了增加到200厘米。再一细看,这道题涉及多个小概念的理解,一是“增加”和“增加到”的区别,二是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三是平方厘米和平方米的单位换算。原来一道简单的`应用题背后包含着如此丰富的概念地图。
再如单元设计的步骤。刘徽老师在这里也引入了威金斯和麦克泰格的“逆向设计”理论。它包含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三个步骤。很多老师可能会疑惑,我们平时写教学设计的时候,不都是先写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然后才到教学过程吗?这里要澄清两个误区。一是确定的预期结果不是老师预设的结果,而是学生需要的结果。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视角看学习,对教学进行建设性聚焦,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宜于学生学习的目标。二是放大镜思维要求教师以大概念串联起目标设计、评价设计和过程设计,要求教师以素养为导向,以大概念为抓手,重视充分理解后的迁移应用。
看完这一章后,我深切体会到望远镜思维和放大镜思维的重要性。在大概念教学中,我们要用望远镜思维进行统整勾连,用放大镜思维深挖本质,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5
课时目标:
1.理解文章寓意,体会托物言志的妙处。
2.通过分析文本,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脱俗的情怀。
重点:理解文章寓意,体会托物言志的妙处。
难点:通过分析文本,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脱俗的情怀。
项目过程:
一、合作探究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陋室的(作业本任务一)?
描写角度具体句子特点表现手法
景
情趣高雅
2.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其用意是什么?
3.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思考探究二)?
作者为什么将“君子居之”略去(作业本任务四⑴)?
板书设计
小结:本文在立意手法上托物言志。“托”的对象是“室”,表现的是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重视自身修养的志趣。
4.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个人理想寄托于“莲花”(作业本任务三)。
知识卡片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如岁寒三友“松、竹、梅”,常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颂扬奉献精神。将“莲”人格化,寄寓自己不慕荣利富贵、洁身自好的操守。
“莲”之特点“莲”象征君子写法
出淤泥而不染不为世俗所沾染,独善其身(洁身自好)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本文的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还要提到其他两种花呢?作者对这三种花持什么态度?有何用意?
花象征品质感情作用
莲花(周敦颐)花之君子者
菊花(陶渊明)花之隐逸者
牡丹(世人)花之富贵者
“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怎样理解“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思考探究三)或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的(作业本任务四⑵)?
板书设计
小结:《爱莲说》描写莲,意在借花喻人,通过对莲的.赞美,歌颂坚贞的气节,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委婉地批判了社会上追求功名利禄、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
二、比较阅读
1.朗读课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思考探究一)。
2.你认为周敦颐与陶渊明的处世态度不同之处在哪里?
三、拓展延伸
刘禹锡是唐代颇具人格魅力的一位诗人,以“清丽豪健”的诗歌风格被后世尊奉为“诗豪”。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任务(作业本任务二)。
四、课后拓展
各种版本的教材都将刘禹锡的《陋室铭》和周敦颐的《爱莲说》组合在一起,请你探究其中的原因(拓展二)。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08-11
《广角单元》教学设计06-09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10-04
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08-21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设计04-10
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汇总(15篇)08-27
语文单元教学总结04-18
单元教学计划02-23
单元教学计划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