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读准单韵母和音节yu及其四声。
2. 能正确书写ü、yu,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 在教师指导下朗读儿歌,找到儿歌中所含的本课韵母和音节,借助图画、儿歌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本课的韵母和音节。
教学重点:
学会ü和yu,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难点:
在教师指导下朗读儿歌,找到儿歌中所含的本课韵母和音节,借助图画、儿歌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本课的韵母和音节。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相关的`拼音卡片或者投影等。
学生:《自主拼音本》或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i、u、y、w、yi、wu
采用游戏形式进行复习,用“摘果子”的游戏,按声母,单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进行归类,摘一个果子读一个音。
二、 学习单韵母
1、 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小鱼吐泡泡)
2、 让学生把“鱼”读成一声。告诉学生“鱼”读成一声就是单韵母“i”的读音,自由读,体会读音。
3、 抽读,观察口型编儿歌:“扁圆嘴巴。”
4、 开火车读,齐读。
5、 观察图画,说说ü像图上的什么?你怎么记住它?试编顺口溜:“小鱼吐泡,u加两点。”
6、 观察ü在拼音格中的位置,让学生试写。教师讲评,示范。强调:ü占中格和上格,共四笔,两点写在上格靠近第2条线。
7、 作业讲评。
8、 练读ü的四声。提示:ü带调后头上的两点不能丢。
三、 学习音节yu
1、 故事导入:老师指导学生给音节yi和单韵母编故事。(韵母ü看见大y带小i去公园玩。就对大y说:“我也想跟你去公园玩。”大y说:“好吧,我带你去。”小ü听见了,高兴地脱下帽子,向大y行了个礼,赶紧跑到大y的身边。你们看,这就是音节yu。在这个音节里,小ü的帽子不见了。)
2、 读、认音节yu,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记住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小i见大y,脱帽行个礼,摘掉帽子还读ü。”
3、 练习读yu的四个声调。分别用yu的四个声调组词。
四、 读语境歌
1、 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 学生练读儿歌,用“ü”画出ü的音节。
3、 疑难处教读,小老师教读。
4、 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后交流。
五、 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连连”
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六、 游戏巩固:送拼音回家
准备好拼音卡片。游戏时,分小组活动,先将声母、韵母、音节分类,再将拼音送到相应的家。分类正确、朗读正确为优胜小组,并送上一面红旗。
板书设计:
ü ǖ ǘ ǚ ǜ
yu yū yú yǔ yù
教学后记:
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关注课文中长句的停顿,学会根据句意合理停顿,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受雾凇的美丽。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通过自身努力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自主预习课文。
2、利用互联网搜集吉林雾凇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复习《九九歌》。
2、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亩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那就是吉林雾凇奇观。
3、读题,解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会有哪些疑问?指名提问。
二、初读课文。
1、带着疑问自读课文。老师出示自读要求:
(1)读通、读顺课文。
(2)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3)遇到疑问用笔作上记号。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名读,齐读,师生共同指正。
(3)出示长句子。
a、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b、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c、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4)指名读,齐读,师生共同指正。
3、再次读课文。
同学们,课文中的生字词、长句我们会读了,那就让我们再一次来读读课文。
自读要求:
(1)读准字词,读好长句,注意长句停顿。
(2)给每段标上自然段序号。
(3)想想每个自然段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指正。
5、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
(1)第一自然段概括描写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
(2)第二自然段详细介绍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3)第三自然段写人们清早观赏雾凇及其感受。
三、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课文生字。
2、学生仔细观察生字,并说说在读法上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同学的。
3、指名说。
4、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好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5、学生再次观察生字,说说在写法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其他同学的。
6、指名说。重点指导写好“雾”、“凝”、“氏”、“零”等字。
7、学生写字。
四、布置作业。
1、能够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上的描红、临写。
3、抄写生字。
教学设计3
一、活动思路
家乡是祖国的一角,热爱家乡就是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教育是热爱祖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节班会先让学生感受到家乡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然后扩大到爱祖国,让学生知道热爱祖国就要从小事做起。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活动了解家乡,感悟家乡,养成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对家乡的责任感,激发、培养学生爱乡、爱国的美好情感。
2、了解一些祖国的风景名胜和自然资源,并为之自豪。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情操,由爱家乡到爱祖国。
4 、要学会理解欣赏爱国的情感,学会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来体现“爱祖国”,达到爱国的目的。
三、活动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节目来歌颂家乡。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黄岩岛事件的信息。
3、到过别处旅游的同学,准备好照片和讲解词,课堂上带领同学们畅游祖国的美景。
4、多媒体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观视频,引课题
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看一段视频。
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这段视频是介绍我们家乡——文登南海的。
看完视频后大家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发言
师总结:我们的家乡位于山东半岛东部,这里依山傍海,山清水秀,天蓝海碧,是最适合人类生活和居住的地方之一。(课件展示)这里更是拥有12公里长的优质沙滩和天然海水浴场,(课件展示)岸边还有有绵延数十里的万亩翠绿松林,(课件展示)素有“黄金海岸”、“人间天堂”、“世外桃源”之称。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应该更加热爱这片土地。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我爱我的家。
二、赞家乡,爱家乡
活动一 我来赞家乡
这么美丽如画的家乡景色,就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吧!
学生甲:唱一首歌《心中的南海》
师:这首赞美我们南海的.歌曲,我也听过,在网上都能搜到,如果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听一下。
学生乙:我来朗诵一首赞美我们南海的诗歌。
活动二 我当小导游
我们家乡有如此美丽的风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到我们这里观光旅游。最近,我们南海实验小学要举行“我是小导游”的评选活动。今天我们也来当一个小导游来介绍一下南海旅游的一个亮点——沙雕节。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很多的沙雕照片,通过小组合作选出喜欢的照片,为他们配上解说词。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为自己喜欢的照片写解说词。
每小组选出一位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进行交流展示。
师总结:我们南海不但有美丽的风景,还有丰富的海产品。不少同学利用贝壳制作出精美的工艺品。请同学们欣赏一下。
(大屏幕展示学生制作的工艺品)
活动三 我为家乡添光彩
同学们制作的工艺品非常精美,但是,人为的破坏,导致这样的海产品越来越少。我们作为家乡的一份子,爱护家乡是我们的责任,建设家乡是我们的义务。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爱我们的家乡?
生交流:
1、努力学习,热爱我们的学校。
2、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做一个家乡的小主人。
3、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保护家乡的环境
4、多关心国家大事,了解中国的历史。
学生们发言,教师总结和引导。
是呀,同学们,责任不是非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我们虽然年纪小,可是我们可以从小小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我们努力完成作业,认真做好值日,帮助妈妈做点家务,不随地吐痰,捡起一片垃圾,排队就餐,都是我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表现。
三、游祖国、唱心声
活动一:游祖国
同学们,今天我们感受到了家乡的魅力,大家看这张中国版图,(课件展示地图)它像不像一只雄姿勃勃的大公鸡在引吭高歌?从地图上看我们就在这里。我们的家乡只是祖国的一个微小组成部分。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以地大物博和山川壮丽而自豪,以古老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而骄傲。大家都喜欢旅游么?现在就跟随咱们班的小导游们来徒步旅行,感受一下我们祖国的大好山河。
让学生拿照片讲解去过的旅游景点。
活动二:我该怎么做?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漂亮的关于南海群岛的图片,南海诸岛不仅有美妙的风光还有丰富的资源,因此被很多周边国家所垂涎。本来属于我们国家的领土,现在越南控制了28个,马拉西亚控制了4个,菲律宾控制了9个,最近菲律宾又想侵占我国的黄岩岛,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有关资料,现在你能谈谈自己的看法,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吗?
生交流看法。
师总结:我们是祖国的新一代,祖国的发展离不开我们的努力。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树立为祖国争光的决心,长大后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活动三:唱中国
最后让我一起来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集体唱响《歌唱祖国》
四、旧貌换新颜
本周末,我们举行一次课外调查活动,了解一下我们家乡近几年的变化,对比现在和过去,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比如:诗歌,漫画,手抄报等)将家乡的巨大变化表达出来,下节课我们展示一下。
教学设计4
目标预设
1.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人是怎样通过对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动人情景的描写来抒发自己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的。
3.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 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4.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设计理念
1.“教是为了不教”,这才是教的最高境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设计时应体现学法指导,能让学生举一反三。
2.“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提出的教学模式,古诗教学也不例外,设计时要落实这一新课标理念。
3.人文性和工具性和谐统一,追求“真实、扎实、朴实”的教学风格,把学法指导和落实新课标理念有机糅合起来。
设计思路
1.为了避免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我引导学生积极在参与中自悟自得,使学生充分体察个人感受,以学生自身的个性、生活背景、阅读积累等生活情景为基础,从诗中有所感悟。从而进行有个性的阅读。
2.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我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教学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拓展学习,学习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首诗,一次学习,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让学生自由背诵熟悉的古诗)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古诗,从大家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今天,老师就和大家走进这座宝库,再领略两首古诗的美妙情境。
二、解题:
1.(播放课件:迎新春)这是什么时候?
2.想到了什么?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过年的感受.
3.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有一首古诗流传甚广,影响深远,那便是王安石的作品《元日》。
4.题:“元”是第一,“元日”就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叫春节。齐读课题
5.天,我们就来学习王安石的这首过年诗。不过,在学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以前是怎么学古诗的?
6.交流。师结:对,诵读理解是我们学习古诗的主要方法。我们学好古诗,首先就要读好它。出示:(一读:注意节奏、读正确。)
三、学习古诗
(一)初读古诗。
1.首诗的作者是宋朝的宰相王安石,他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大诗人。这首诗在书上96页,打开书。借助课后生字表自己读一读这首诗。
2.老师教读生字。
这些生字,你已经认识了哪些,谁愿意当小老师到前面来教教大家?
哪个最难读、最容易读错? 哪位小老师给大家提个醒?指名说。(教师相机出示生字,指导读。重点引导读准“爆”、“屠”、“曈”、“符”的读音。)齐读生字。
3.名读古诗,评议。让我们一起来读正确,读流利。
(二)品读古诗:
1.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能够把诗读正确,不过,古诗光读准还不够,还要(出示:二读:借助字典或请教别人,搞清字、词、句的意思。)
2.再好好读读这首诗,找找有没有不懂的字词?
3.流,相机出示词语:
爆竹、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
4.不懂的地方,同学们能提出来,这非常重要。那现在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教师总结引导学法: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有三个途径:(1)联系上下文猜测;(2)查资料(字典、词典、辞海、网络等);(3)请教别人。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直接获取知识更重要。)
现在就拿出你们的字典来吧。查一查,查之前,老师作个
友情提示:每个字在字典上都有许多种解释,我们要根据诗句来选择相应的意思。
5.流。师根据学生说到的词语同时理解诗意。
6.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理解:爆竹、屠苏
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都在“噼噼叭叭”
放爆竹,举杯畅饮屠苏酒,给你什么感受?那就把你此刻的感受读出来。(读出欣喜、兴奋!读出温暖、希望!读出送旧迎新的喜庆!)指名读,男女生读。
7.读“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理解:曈曈日、新桃、旧符
同学们请看看诗题,其实这是个很特殊的日子,就是新年美好的第一天。新的'一年,也蕴含着新的希望,同学们在新的一年中,你希望什么呢?(交流)
千家万户都照进了温暖而明亮的阳光,让人觉得前途一片光明,充满了希望。谁能读出这种充满光明、充满希望的感觉。指名读,齐读。
8.生将诗句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9.解了诗意,我想你的感受肯定不一样了,谁来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首诗呢?(1—2位)
10.过,古诗学到这一步不够,还得透过字面去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想想我们过年的情景,自由读读这首诗,看看图,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幸福、热闹、高兴、喜气等)
11.学们,任何一首诗,都与诗人当时的心情,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此时,诗人王安石刚当上宰相,对自己上任后的改革充满了信心,也充满了期待。就象诗中所说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你还能感受到什么?(除旧布新,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期待。)
12.让我们一起满怀着喜悦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吧!齐读诗。
(三)背诵迁移
1.在,古诗学完了,我们要把它背出来,这叫熟读成诵。(指名背、齐背)
2.同学们,在背的时候也要注意节奏,谁再来背?
3.同学们可真聪明,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一首诗读懂了,记住了。刚才我们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的,谁来看着屏幕读一读?
4.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另外一首诗,想让你们也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读懂它?好吗?小组合作。
(1)出示《江雪》,运用刚才的方法一步步学习。
(2)交流汇报,齐背古诗。
5.天,我们不仅学会了两首诗,还掌握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同学们以后学古诗就照老师的方法试试,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得更好。
教学设计5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对许多人来说,童年都是美好快乐的。关于这一点,从同学们前几天以“童年”为题所写的诗里面也可以看出来。下面我念一首优秀习作给大家听听。童年:童年是七彩的梦/伴我在床头玩耍/童年是弯弯的小船/载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道游/童年是快乐的小鸟张开翅膀/携我在自由的蓝天上飞翔//现在阿/童年却是一枚小小的铃档/不管春与夏、秋与冬/永在我记忆深处/放声歌唱……是啊,人们回忆往事,总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彩。即使如鲁迅这样的斗士,回忆起童年往事,笔调也旱温馨的。这从我们学习过的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看出来,还可以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鲁迅的小说《社戏》中看出来。
二、了解作者。
关于鲁迅的有关情况,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时都介绍了,在此可用复述的形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次加深印象。
突出以下内容: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三、学生默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
2、画记自己难以读准、难以理解的字词。
3、标出自己最欣赏的词、句、段。
四、范读课文(或听磁带录音)。
1、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理解部分词语含义。
2、试着拼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惮踱 颇 归省 行辈 撺掇 凫水 潺潺 宛转
3、订正字词的读音。
五、学生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c
1、学生自由诵读一th遍课文,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部分。
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①看戏前(1-3段)——②看戏中(4—30段)——③看戏后(31—40段)
六、略读第一部分,明确这一部分的重要性。
1、请同学朗读这一部分。
2、第一部分中有一个词既写出了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写出了“我”对平
桥村的情感,请同学们把这个词找出来。(“乐土”)
3、文章写平桥村是“我”的乐土,“乐”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方法:采取班上集体讨论式,然后归纳三点:
(①“我”在这里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优待;②可以读念《诗经》之类难懂的书;③
可以钓虾、放牛、体验到乡间生活的无穷乐趣。)
4这一部分与写着社戏有什么关系?
提示: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和情节。
(这一部分写“我”随母亲归省在平桥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简
写一些“趣事”,为下文详写“看戏”中的趣事作铺垫。)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再次复习关于鲁迅的一些文学常识;训练了朗读;学习了生字词;梳理
了文章的结构;弄清了第一部分在整个文章中的作用。为下堂课更深入学习这篇课文打
下了基础。
八、布置课外作业。
1、朗读课文,从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把“预习提示”中加点的字词连拼音~起抄写两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精读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思考:第二部分是写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并
据此划分好这部分的层次。
一层(4——9段):看社戏前的波折;二层(10一13段):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三层(14—21段):在赵庄看社戏;四层(22一 3 0):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2、“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在“看戏”这部分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写得起伏有致。譬如第一层就写了看戏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来,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一、笔法曲折,文气摇曳,为看社戏做好充分的铺垫;二、初步表现小伙伴的热情、能干等特点,尤其是“双喜”。)
3、学生齐读一遍第一层,加深理解。
4、一切问题都解决之后,小伙伴们自然要急急忙忙赶往赵庄看戏。作者抓住哪些内容进行详细的描写以突出小伙伴看戏途中的心情?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二层,其他同学思考。
(①第10自然段对少年朋友的开船动作运用一系列准确的动词,进行传神的描绘,表现小伙伴们驾船熟练敏捷的技巧、勤劳能干的性格和去看戏时的愉快的心情;②第11自然段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情入景,描绘出一幅十分优美的“水乡月夜图”,既表现出“我”心隋的愉快,又表现出“我”心情的急切,非常传神。)
5、齐读、自由朗读相结合指导学生朗读第二层,并要求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水乡月夜行船的美景。
6、第三层详写在赵任看戏。按说小伙伴们这样兴师动众,就是想看戏的,但当小伙伴们看到戏后却是怎样一种心态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层,读后可以讨论一下。
(戏不好看。小伙伴们很失望。)
7、小伙伴们真正感兴趣的是些什么呢?我们不妨看看第四层。教师范读第四层。
(偷罗汉豆)
8、由此,我们想一想,小伙伴们这样热衷于来看戏的真实的原因是什么?
(①对少年儿童来说,对未知事物或新鲜事物的追求与探索远比得到它更有吸引力;
②小伙伴们更在乎的是在看戏途中彼此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玩耍。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小伙伴们真正感兴趣的不在社戏,而在看戏前后的那种气氛、感觉。)
9、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这篇小说不仅情节吸引人,更塑造出一些鲜活的人物形象。请同学们抓住人物的行为动作、语言,归纳一下他们的特点。
(双喜:聪明能干。阿发:憨厚无私。桂生:机灵勤快。六一公公:宽厚、好客。)
10、至此,我们可以说,这篇文章以去看社戏为线索,写出了一系列的人与事,情和景,充分地突出了“平桥”“在我是乐土”的主旨。请同学谈谈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老人孩子那份朴实、真挚的感情和那特有的农村风光、自展开阅读全文
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在城镇未曾见到过,在
后来的人生路途中也很少再见到的。“我”对这段往事的深情回忆,表达了自身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之情。)
11、齐读最后一部分。
三、布置作业。
1、做课后练习题第三题。
2、写一篇回忆童年趣事的文章,二三百字即可。
板书设计:
社戏
鲁迅
看戏前
乐上
好友
趣事
略
看戏中
戏前波折
夏夜行船
船头看戏
月夜归航
详
看戏后余波略
(徐国鸿)
教学设计(b)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回忆童年时代生活的一篇散文。内容基本上是真人真事。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他写的小说《社戏)}。小说写的人与事不一定都是真人真事,但也能从中看出鲁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二、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出示小黑板)
惮踱颇归省行辈撺掇凫水潺潺宛转
2、讨论课文段落层次。
1)文章的中心情节是什么?围绕这~中心事件写了哪些事情?
明确:
看社戏
戏前波折(开端)
夏夜行船(发展)
船头看戏(发展)
月夜归航(高潮、结局)
2)除了看社戏以外,文中还写了其他活动或事件吗?
明确:开头写了随母亲省亲小住平桥村,钓鱼放牛捉虾等有趣的乡间生活。结尾写了六~公公送豆。
3)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三个部分。一、(1一3段);二、(4-30段);三、(3—40段)。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明确:“离海不远”,“偏僻”,’‘临河”,“不满三十家”,以“种田”“打鱼”为业,“只
有一个杂货店”。
2、这样一个偏僻不打眼的小村庄,为什么是“我”的“乐土”呢?
明确:
①可以免读一些难懂的书,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
②没有一些礼教的束缚,人人平等。
③还有着众多丰富有趣的活动。
3、这一部分与中心情节有什么关系?可否去掉呢?
明确:这一部分为中心情节的展开作好铺垫,如果去掉,后文的情节会显得过于突兀,且显得过于单调。
四、组织学生熟读全文,为下节课的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
五、布置作业。
思考课后练习题二、三。
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并说出这首诗描绘的景象。
3、通过古诗的学习,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领会诗句的内容,感悟诗句丰富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用具】录音带,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述:同学们,春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了,你能用哪些词语或诗句来形容一下春天。
(生自由说描写春天的词语或诗句)
二、学习新课
过渡: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关于春天的词语,特别是许多诗人赞美春天的诗篇。
1、引入课文: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清代诗人,高鼎。
(板书:清代高鼎)
诗人高鼎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发现了春天里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于是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出示)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2、初读学习课文: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一读,看谁能很快地读熟。
(在读前,将“长”“鸢”的音、形讲一下)
⑴学生自由练读,把课文读通,读熟。
⑵同桌互读:
请你的同桌检验一下你究竟读得怎样了。
⑶指名读:
议:他读得怎样?你想请那位同学和你一起读?
⑷齐读。
3、理解学习诗意:
⑴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再好好读一读,你读着诗句,你读懂了些什么?
⑵学生自由说自己读懂的地方。
(字,词,句等皆可)
⑶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懂的:
(可适当出示挂图帮助理解)
全班议一议,说一说。
⑷春光明媚,勾起了诗人的游兴,但诗人在此处却仅仅写了几种景物。
春天里一定还有更多美丽的风景,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美丽的春景。
(出示:多幅春天景色的画面)
⑸你看了这些画面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自由练说)
⑹春天是如此的美丽迷人,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诗的前两句,读出这种美丽迷人。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议),齐读。
⑺在这样的.春光里,沐浴着和煦的春风,你有没有放过风筝,心情怎样?
(快乐,喜悦)
⑻请你们读一读诗的后两句,读出你的那种心情:
指导朗读。
自己读。
指名读、议。
齐读。
让我们把这首诗一起记在脑海里,成为我们知识库里的一员。
(学生背诵课文)
三、领悟诗情
如果你也随着作者来到了这样的地方,你会听到些什么?看到些什么?闻到些什么?感受到什么?
1、学生自由练说。
2、指名说。
3、说写结合:
还有许多同学想说,那就让我们的思绪流淌在笔尖,把你想说的话都写下来。
4、交流写作的内容。
教学设计7
一、聊戏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藏戏》(板书:藏戏)。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说到戏剧,老师特别想和同学们聊一聊你们知道的戏剧。注意请你用一句话把你想要说的表达清楚。生:(1——2名)
师:知道的挺多的。那老师考一考大家,长袖一甩,就能变出个脸谱,是什么戏?生:“川剧!”
师:好,老师还剪辑了三段著名的戏曲,同学们听听看,能听出它属于什么戏剧吗?播放唱段1、2、3学生回答
师:“还有一种戏,它广泛流传于世界的最高处,它叫?”生:“藏戏!”
师:“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篇课文带星号,我们知道阅读课文要抓住什么?”生:“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
屏显:
……下面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默读课文,想一想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哪两个词揭示了课文的重点?”生:形成和特色
板书‘形成’和‘特色’
二、说“戏”
师: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呢,课文哪些自然段给我们作了详细介绍啊?4-7(板书4-7)
师:学会抓关键词很重要,它就像你要打开一扇门得先找到门把手一样。有三个词连接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请同学们快速浏览4-7自然段,看看谁最先找到。生:(那时候于是就这样)屏显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7段,自己练习借助关键词来复述故事。
师:读了课文我们都知道,藏戏是用说唱的形式,表演宗教故事、历史传说的。那我们说“关于藏戏形成的传奇故事”这是不是藏戏呢?这出《藏戏》,当然少不了“雄谢巴”。知道熊谢巴吧?怎么知道的?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你真会学习。谁来当一次熊谢巴呢?
师:请你用上关键词,可以加上动作,老师来给你起个头:(屏显)要说藏戏戏神,那就是伟大的唐东杰布,下面由我来介绍他的传奇故事。
师:其余同学请认真倾听,倾听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听听是不是有需要补充的地方。)
师: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交流(2-3名)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的.读一读吧(生谈感受后接着读相关部分)
师:从年轻的僧人到凶险的自然,从一无所有到58所铁索桥,从僧人到藏戏的开山鼻祖,屏显,齐读:“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三、品“戏”
师:说了这么长时间的藏戏了,那你们知道藏戏的特色是什么吗?
板书:戴面具没有舞台演出时间长
师:在哪找到的?
师:自由读前三段,说说除了藏戏的这三个特色,你还读出了什么(藏戏剧中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师:能试着读出自豪感吗?指名读2名齐读
师: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藏戏的特色呢?8-20屏显问题:填空自学
交流
1.面具部分
a.概括: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b.展示面具:关于面具,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图片,请大家欣赏,师生对,白色是什么面具,代表什么藏戏的面具还有,屏显欣赏
c.如果我本身就是戏剧里的一个角色,你准备给我佩戴什么面具,为什么?或者是送给任何一个人什么面具,为什么?(体会颜色象征意义)
2.舞台部分
a.概括:没有固定的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起
b.读了这一段,有没有特别的感受?谈对艺人的敬佩
师: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屏显,读:“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受下去。”
3.演唱部分: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师:哦,原来……屏显:“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四、评“戏”
师:学了《藏戏》这篇课文,藏戏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都对藏戏这一民族艺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作者是怎样使藏戏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呢?
1.详略得当,举例子哪是详写哪是略写。板书:详略得当
2.排比、反问,抓住了读者的心、埋下伏笔板书:排比、反问
3.师:同学们看,1-3和8-20都写的是藏戏的特色,那3和8段中间插入
叙述了藏戏的形成传说。这种叙述方法就叫插叙。板书:插叙
五、“入”戏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领略了藏戏这一特有的民族艺术。正如我们上课伊始了解的那样,中国艺术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课下(引出作业)搜集藏戏以及其他戏曲艺术的图片、文字或者音像资料,先和小组同学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多姿多彩”的戏剧艺术资料展览会。
教学设计8
一、故事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都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从故事里,我们认识了一位什么样的马良呢?
学生简单讲述。
2、师:是啊!马良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好事,实现了他的心愿。同学们,你们想拥有这样的神笔吗?
3、师:有一位小朋友也非常渴望拥有这支神笔,因为她想用这支神笔做许多的事,她把自己的心愿写成了一首诗,想听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23课《假如》。
板书课题,齐读。
二、复习字词
师:要想知道小作者的心愿,还得先冲关呢!大屏幕上的生字词咱们都学过了,谁来做小老师教大家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初读感知
过关成功!现在,同学们一定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想要实现哪些愿望,那么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诗歌吧!教师配乐朗读。师:找一找小作者用神笔画了些什么?
指名答。
四、细读感悟
1、学习第一小节:小作者用神笔实现了三个心愿,第一个是——小作者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太阳?
⑴指名读第一小节,读完后学生评价。
⑵指导停顿。
师:今天咱们学的是一首小诗,和其它课文不一样,要能读出音乐美、节奏感。⑶自己练习,体会。
⑷理解内容,指导感情。
师:为什么画这样一个太阳?
请大家闭上眼睛听叙述:冬天到来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刮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冻得(瑟瑟发抖)。正在这时,天空出现一轮红红的太阳,温暖的阳光撒向大地,把大地照得温暖如春,顿时,(小树不冷了,在阳光下快活地成长)。比较学习句子,仿写句子,理解“快活”。
如果没有这轮太阳,小树可能会——如果你是这棵小树,你会对小作者说些什么?
生想象,回答。
让我们带着对小作者的感激一起朗读这一节诗!带动作朗诵。
2、学习第二小节:假如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小作者还想实现什么心愿?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小节。
⑴小组读,评价。
⑵师:这是几只怎样的小鸟?小鸟在苦苦等待什么?鸟妈妈现在在哪儿?鸟妈妈飞呀飞,会飞到哪些遥远的地方呢?
引导学生在想象说话中理解“遥远”的意思。
⑶师:鸟妈妈为了给小鸟寻食,多么辛苦,而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的哭泣,此刻,小鸟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答,谷粒、米饭、面碎等。
⑷师:善良的小女孩用神笔给小鸟画──
生:谷粒。
师:有了小女孩画的谷粒,小鸟会——吃得饱饱的,再也不挨饿,无忧无虑的生活,此时,我们的心情怎样?
生:高兴、喜悦……
⑸男女生比赛有感情的朗读。
3、学习第三小节:
⑴师范读,。
⑵师:西西是不幸的,你能想象一下没有一双好腿给西西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痛苦?
引导学生在想象说话中感悟“不幸”一词。
⑶播放课件:有一位女孩,她叫钱红艳。她和西西同样不幸,她因一场意外车祸,为了保全生命,不得已将骨盆以下的下肢完全截肢,对于一个年仅四岁的小女孩而言,是多么悲惨的一件事。孩子们,看到这个和你们一样大的小女孩,看到这个和你们一样想自由的奔跑和玩耍,却每天只能孤零零的把自己仅剩的.半截身体蜷缩在破旧的篮球里的小女孩,看到这个眼神中充满无限渴望和期待的小女孩,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⑷师:西西是不幸的,却又是幸福的,因为有许多像小作者那样善良的人在关心她。我们相信,不久,西西一定能站起来,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在球场上玩球)、在……
指名说。
⑸师:这时的西西是多么开心,我们也一样开心,让我们全班同学把真诚的祝福送给西西。
齐读。
五、深入探究
1、师:小女孩的愿望只有这三个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引导感悟文末的省略号。读出回味无穷。
2、师:生活中真的有这样的神笔吗?小女孩的愿望能不能实现呢?
指名答。
师:是啊,生活中没有那样的神笔,小女孩的愿望也不一定实现,所以小女孩说──假如。假如是什么意思?但是小女孩最可贵的是——她有一颗可贵的爱心。让我们齐读全文,一同来享受小女孩带给我们的美好。
师生齐读。
六、拓展想象
(播放图片失学儿童):这是一间冬不挡风夏不遮雨的教室;一群贫困山区想要上学的孩子。“我要上学,我要读书!”这是他们唯一的心愿!孩子们,假如你的手中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用它画什么呢?(盲童):他们的眼前一片漆黑,他们多么想看到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啊!孩子,假如你的手中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用它画什么呢?)(干旱):因为干旱,土地不能播种庄稼,水管再也滴不出一滴水,小动物再也不能自由的奔跑,当我们生活的家园变成这样的时候,孩子们,假如你的手中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又会用它画什么呢?孩子们,老师相信,我们的爱心会像马良的神笔一样,充满神奇的力量,实现我们心中一个个美好的愿望。(板画:心愿)
七、总结
小结:小作者极其渴望有枝神笔,但却不是给自己画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而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见她是一个多么善良、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呀!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心,让世界变得更温暖。“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八、板书设计
假如
画太阳 让小树成长
画谷粒 让小鸟吃饱
画好腿 让西西奔跑
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2、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
3、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跳水》。先检查一下上节课的学习情况,听写一些成语:
航行 放肆 吓唬 呲牙咧嘴 桅杆 瞄准
2、谁能选择听写中的任意几个词语,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再次梳理文章脉络。
二、品词析句,感受“危急”
1、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然而随着情节的发展,孩子遇到了危险。他为什么会爬上高高的桅杆,走上横木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划出孩子追猴子时心情变化的词语体会、体会。(生自读自悟,勾画批注)
反馈:(1)、哭笑不得
(2)、气得脸红了
(3)、气极了
2、从孩子神情的变化中,你读懂了什么?此时他会想些什么?
3、师:是啊,此时,孩子气昏了头,他早已失去理智,走上了桅杆顶端的横木,课文是怎样描写孩子的险境呢?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情况危急的词句,用心朗读体会!(生默读课文,边读边作批注,并提问交流、反馈。)
4、师: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种危险的情况吗?当时的情形真是……
(命悬一线、危在旦夕、千钧一发、万分危急、刻不容缓、生死攸关)
5、师:结合课文有关内容,能不能把这种危险的情况说得更具体?用上这个的句式:“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 ,啊! 。”
反馈:
生1: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命悬一线呀!他已经爬到了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了!
生2: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危在旦夕呀!他即使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生3: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千钧一发呀!连水手都吓呆了!
生4: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万分危急呀!他的两条腿都发起抖来!
生5: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刻不容缓呀!他如果摔下来,必定粉身碎骨,船长就会失去他唯一的儿子了!
生6:孩子现在的情况真是生死攸关呀!如果我是水手的话,我一定要阻止他!
6、读到这你的心情怎样?(紧张、担心、恐惧、害怕)带着你的感受读这一段文字。
三、合作探究,解读船长
1、师:你想救孩子吗?用什么方法?得快呀,你看孩子马上就要掉下来了!时间就是生命!(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救孩子的方法,然后全班交流、反馈方法的可行性。)
2、师:正在这刻不容缓的时刻,船长出现了!谁来读?
师:先停一下!船长是这样喊的吗?如果,我是孩子,我才不会跳呢?现在,你就是船长,你要救自己的儿子,来,喊出你的气魄出来!
文章地址:http://www.7139.com/jiaoan/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437868.htm
师:好,我有点想跳了,但还在犹豫着。接着读。
师:好,我们都来当当船长,自己读读吧!(生自由练读)
师:读得真不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相信,人多力量大,我们一定能把孩子喊下来的!
3、师:真棒!都是一位位出色的船长。现在哪位船长愿意接受我的采访?请问你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跳水呢?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师:请问船长先生,如果孩子不跳水,你会开枪吗?
师:我们还是先问问船长对孩子跳水有没有把握吧!
4、师:佩服这样的船长吧?佩服他什么?
(遇事不慌!沉着冷静!当机立断!)
四、随堂练笔,拓展延伸
1、师:有了船长的当机立断,最后事情的结果怎样?(孩子得救了)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面对这一段文字,有什么想说的.或者要问的?(引导学生质疑,鼓励感悟该段中“扎”更形象地写出孩子落水时速度的快!“才”写出了孩子在水里多呆一秒,危险就大一分,大家担心孩子的安危,当然觉得40秒,时间很长了!)
2、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的课文只是节选,原文的结尾部分没有了。今天,让我们当一回作家,把这个令人惊心动魂的故事叙述完整。提示:想象孩子被救上岸后,船长、水手、孩子自己、猴子他们的表现会是怎样的?(生动笔写片段,然后交流反馈,随机进行点评)
3、师:小作家们,想知道托尔斯泰写的结尾是怎样的吗?出示:“船长怔怔地,怔怔地,他狂喊一声,飞奔着跑向船舱,久久地,久久地没有出来……
师:面对这个结尾,谈谈你的看法。
五、布置作业,广泛阅读
搜集、阅读托尔斯泰的其它作品。
公开课《跳水》教学一得
《跳水》一课记叙了发生在一艘环游世界归来的帆船上的惊险故事。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悬念叠起,趣味性很强,本身就能够激起学生的阅读动机。但怎样引导学生不仅仅是满足于猎奇心理,泛泛学文,而是进行主动深入地研究,在读读写写中演练语文,在赏析涵泳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在思考中训练思维,获得人文熏陶呢?我在设计此课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通过让学生自主质疑、释疑,满足其阅读需求,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饶有趣味地进行学习。首先,我设计了一个集中提问的环节,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18个之多的问题,在研究课文的过程中,我还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在问题的解决方式上,我也颇费了一番心思,有些问题让学生当场讨论解决,有些问题通过梳理整合,深入读文时领悟体会,还有些问题则让学生课后思考、延伸。总之,课堂真正由原来的学生被动接受,变成了他们主动探索求知的场所。事实证明,整堂课学生的参与面、参与效果都不错。
第二,既注重发展语言,又训练了思维。课堂始终是在生与生、师与生、师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中进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无疑得到了发展。另外,我设计了调动原有词语积累形容险境的活动,学生在分享与交流中,语言得到了丰富。在根据板书练习讲故事主要内容的时候,学生表达的条理性、完整性,以及他们的语言概括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的训练。
当讲到孩子因追猴子而误上横木、面临险境时,我没有马上揭示下文,去讲读船长的出现,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孩子救下来?学生想出了许多可能的或不大可能的解救办法来,这是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一种方式。接着,通过讨论,去排除那些不合理或不可能的解救办法后,“船长强逼儿子跳水”这一办法才显出其唯一可行性来。这是思维的集中,从而进一步理解了船长的果敢精神。这时,我又通过设计采访这一情境活动,继续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孩子千钧一发之际,其他人束手无策,船长却这样沉着,能想出“跳水”的办法来呢?学生各抒己见,就能进一步认识到船长是远洋轮船的船长,经验丰富,所以能临危不乱,当机立断。实际上这样的分析,使学生的认识深化了一步,思维得到了发展,使他们初步意识到船长身上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这时学生又质疑:“万一孩子没有跳水,船长会不会真的开枪?”这说明学生的思维有了变通性,这种思维训练正是与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第三,巧设梯度,突破重难点。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是本文的重难点,怎样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船长的冷静沉着、急中生智、当机立断呢?我觉得首先要让学生体会到当时情况的危急。于是,学生先读文,初步感受,再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险境,进而鼓励学生运用文中语言将险境说得更具体。最后,创设情境让学生当船长,去想办法救孩子,去亲自体验作出决断时的心理活动,那么学生理解船长这一人物形象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当然,在教学流程的预设过程中,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不到位,或者出于一名普通教师的胆怯,我有些环节的设计还是有待商榷的,比如:学生集中提问后,我直接从学生所提问题中挑出了自认为关键的问题,将学生纳入教师的预定轨道。我当时是这样为自己寻找理论依据的: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点,了解他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不能放任自流,而应该在开放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梳理集中,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其实质,是我对学生不够信任,对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还缺乏十足的把握,担心学生认为的关键问题偏离了文章的重难点,会使教学目标无法实现,自己没法控制局面。现在想想,正是这点,导致我对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不够彻底,或者说是一种“伪”尊重。绕了一个大圈子后,学生还是回到了老师的牵引中。另外,在课堂生成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很好的生成点,我没能把握住,如:没有对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类,不着痕迹地进行提问质疑方法的指导等,导致学生的训练、认识仅停留在较底的层次,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
每上完一堂课,坐下来反刍的时候,就对“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课堂,也许的确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在前行征途中的老师们应该有一种追求完美的理想。为了这理想,我愿衣带渐宽,消得人憔悴!
教学设计10
一、定位:
本课的教学,要实现如下目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味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和语言美,并学习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学生自主诵读、体验、感悟、评价本文的主题思想,并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等活动,获得选材和语言表达的技巧;促成学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道德伦理意识的形成,进而获得有意的生命启迪。另外,根据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当今学生只知索取爱,不知奉献爱,“孝道”的传统道德意识普遍薄弱的现状,特拟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树立“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观。
二、切入:
激活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常回家看看》歌曲
2、师讲述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的故事
3、学生体验家庭亲情:尊老爱幼
4、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散步》的作者)的温馨家庭去感受一下“母慈、儿孝”的氛围吧
三、探究:
诵读设疑: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色
学生概括读了课文后的最深的感受。(提示:主题、选材、语言等
(1)唤起社会“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
(2)以小见大的选材特点;
(3)对称整饬的语言美……)
跳读理解:“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性情怎么样;母亲性情怎样;儿子性情怎么样(“我”:孝,妻子:顺,母亲:慈,儿子:听话)
品读探讨:
1、合作探究
探讨《散步》一文的“三美”即:人性美、景物描写的诗意美和语言美:
(1)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人性美的?[文中四人的性情:“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劝母亲散步、又熬过一冬、委屈儿子、背母亲;妻子:温柔贤惠:在外面,总听我的;儿子:听话:天真活泼,聪明伶俐;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改变主意)。他们真诚善良,温和、谦让、体贴,是真善美的典范]。
(2)文章有哪几处景物描写?这样的景物描写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两处: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新绿”、“嫩芽”、“冬水”……,第二处是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菜花、桑树、鱼塘……,这些景物蕴涵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给人的感受是诗意般的美。]
(3)文章的语言美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试作分析。[一是情趣昂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二是含义丰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仅供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三是句式对称整饬:“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这些句子语意对举与反衬,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韵味无穷]。
探究文章选材特点:作者独具匠心,聚焦祖孙三代散步的平凡小事,唤起人们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和补充。教师也参与其中,或引导或补充,与学生平等对话。
教师小结:我们从《散步》这篇散文中品味了洋溢其中的人性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也学到了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那么除此以外,读了莫怀戚的这篇短文,你的心灵你的思想又受到怎样的触动呢?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记得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得到了关爱,而我们又回报给父母了多少呢?疼爱孩子是自然而然的人性,孝敬老人则不容易做到。学了本课,你的思想和今后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让我们交流一下。
细读感悟:
1、组合作交流
(1)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人呢?
(2)、你的父母给予了你千般的爱,万般的宠,那么你做过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呢?
(3)、你看到或听到过哪些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事?
(4)、我县电视台要采访我们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典型学生,如果你被采访,你想说些什么?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探究成果,并接受他人的质疑和补充。评选出本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十位典型
四、拓展:
1、课外阅读“古今孝道”故事
2、两周后召开“我最孝”班会
3、月底召开“古今之孝”故事会(吴孟代亲供蚊噬、黄庭坚为母洗溺器、陈毅为母洗内裤……)
4、阅读课外书:读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播放满文军《懂你》的歌曲,以结束本课
五、反思……
附:(一)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
董永原本是山东高宛县的人。东汉末年,藩镇割据,盗贼四起,董永看到山东不太平,就带着年迈的父亲,到湖北德安避难。没过多久,董父得了了重病,请医吃药毫无效果,离开了人世。董永悲痛至极,而且自己为避难漂泊之身,哪里有钱买棺埋葬父亲呢?无计可施。当地有位姓裴的富翁,闻而怜之,就借钱给他,让他买棺安葬了父亲。于是,董永卖身为奴,进了裴家。(这个情节是正史上记载的,根据当时的社会,是可信的。)
一天董永奉主人之命,外出办事。办完事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丰姿美貌的少妇,上前与他攀谈。少妇说:“你没有娶妻,还是一个光棍;我是个被丈夫离弃的少妇。看能否给你做妻子?”董永是个老实人,在当时社会来讲是个忠仆。他回答这位少妇说:“这件事,我自己不敢自专,须禀告主人”。少妇笑说:“痴郎,你怎么这样的怕主人?既是这样,我与你一同前去见你的主人”。董永乃带着这个少妇,同返裴家。裴翁作主他们的婚姻,令成夫妻。并让他们在一百天内,织出三百匹绢布赎身,做自由的农人。从此天起,这个少妇日夜纺织绢布,快速异常,非常人可及。一百天的前一天,将三百匹绢布交给裴翁,裴翁无话可说,按照他自己说的诺言,退给了董永的卖身契,由此,董永做了自由的农人。
董永方得脱离奴藉,少妇忽然向董永告别,说她马上要走了。董永哭着说:“你为我赎身的恩德,我还没有来得及报答,你怎么就抛下我走呢?”少妇答道:“你我夫妻一场,我也舍不得你。但是,我是银河旁的织女,天帝念董郎孝心,令我下凡相助,今百日缘满,当回去向天帝缴旨”。少妇说完便不见了。现在湖北省的孝感,原来叫德安,即是因为董永的孝心感动了天,所以改名为孝感。民间原始讲的这样情节,与后来《天仙配》中的情节不同,但都是崇孝的神话传说。《天仙配》其实是按照这个原始神话传说,夸张成为”老槐树开口做媒“的神话。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是《二十四孝》这本古书中的一孝,中国人都知道这个故事,代代以此激励为人要讲孝道。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看过中国的《天仙配》,这是我国有名的以孝为主题的戏剧题材传说。这本《重编二十四孝》,我们应该读读,古为今有嘛!
教学设计11
一、导入: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人最悲哀的是,他大惭不言地说:没有人给过我东西。其实从生你养你的父母到带给你快乐的宠物,从花草树木到阳光雨露,都给了我们很多,只是你一直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罢了,仔细一想,还真要感谢他们,所以说这个题目在审题上根本没有给学生设置任何障碍,给学生的立意和构思空间是非常大的,只要仔细思考一下,无论哪一类考生都应该很快地找到相应题材,所以这个题目虽然很老,但是站在命题的人文性和新课程的理念上来看,则是很值得肯定的。只是要写出一篇出彩的文章却是不容易的。
二、广开思路独辟蹊径
半命题作文的填词非常重要,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决定了文章的成败,如果都是大家想到的词语,那就很可能会大面积地撞车了,要想脱颖而出就比较困难了。其实给感谢后面填上什么词语本身就是取材的结果,题目只是内容的浓缩而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我们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中的最重要一课。所以一个个诸如“王祥卧冰求鲤”“关羽千里单骑护嫂”“诸葛孔明鞠躬尽瘁,病殁军中”等经典故事也就能久传不衰了。但是不要把感谢的对象仅仅局限于“人”和“人”的活动,其实动物、植物;大海、高山;小草、鲜花;阳光、雨露;亲情、友情;雕塑、灯光;健康的体魄、自信的心理;一个数字、一道题目;一句话、一首歌;一次失败经历,一份陌生的感动等等,都可以进入我们的视野,这样,文章的思路广了,自然也就容易出彩了。像《感谢自己》《感谢失败》《感谢对手》《感谢那一记耳光》等文章,单看题目就能吸引住阅卷老师的眼球。
三、以小见大以情取胜
写这样一篇文章,最怕的就是流于大众熟面孔了,找不到自己内心深处确实感动过甚至震撼过并由衷地让自己发出感谢之声的题材;其次就怕写的`时候切入的角度太大,轰轰烈烈,说一堆大道理或者叙述人云亦云的老故事,殊不知,文章往往不是靠“大”来获得别人认同的,恰恰是点滴的事情,经你的细腻描写,反而更能打动别人,更能引起别人的共鸣。“感谢”是一个很细腻的话题,需要有真情实感,而不是虚情假意。尤其是写记叙文,更是要用细腻的笔触来写,它不要轰轰烈烈,也不要豪言壮语。只要我们用心去回味去重温,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曾经得到过许许多多的帮助、恩赐、德泽。都应该好好地感激它们。我们怀着感恩之心,记录自己的情感历程,不但能净化自己,还能感染和净化别人。
因此,要写好这篇文章,要注意三点:一是视野要广,二是角度要小,三是情感要真。
这是一道人文性、情感性较浓郁的题目,质朴,真切,让我们有话可说可写。“感谢”是一种心灵的颤动,它是我们都曾体验过感受过的,更是我们珍藏于心的情愫,所以在构思、行文、主题的倾向性上一般不会出现偏颇。
四、范文导航:
感谢你爸爸
自我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亲爱的父亲,你就把我看得比你自己还重!记得您曾告诉过我,在我出生后不久,有一个单生男子要您把我卖给他做女儿,您火了说:“你随便给老子好多钱,老子都不干。”爸爸,女儿感谢您,让女儿知道了,我很重要。
在我年幼时,我总爱骑坐在您那宽厚的肩膀上。您将我放在肩上,在人多的时候——您怕我挤着;您将我放在肩上,在赶路的时候——您怕我累着;您将我放在肩上,在我看美景的时候——您怕我太矮小而看不见。一晃好多年了,我已长得如您一般高了,女儿是长高了,您却不知觉累弯了腰,矮了。但女儿再高也高出那份父爱,因为这爱无时无刻不在长高。记得小时候,一共被你打过两次,因为什么原因我已记不清了,而那一次却最让我刻骨铭心。晚饭时,妈妈说“蛮狗”(狗的名字)每顿吃得比人还多,干脆把它卖掉了.我嚷着"不许卖"!妈妈却说"要喂它,你就不许吃".我当时根本就不知道是妈妈逗我的,再加上我本来就很小孩子气,我将碗一推,气呼呼地说"不吃就不吃".父亲这时您就来劝我,我不理不睬,索性往被窝一钻,哇哇大哭起来.你当时也气极了,就到屋后的竹林里弄来两根棍子,当你狠狠举起的那一刹那,您又满含热泪的将棍子垂下.您将我抱在怀里,心疼地安慰着我.于是那顿饭我足足吃了两大碗.我第一次记忆深刻地记住了您的微笑.
爸爸,女儿感谢您,让我懂得了在以后的生活里,不管多累多烦多委屈,我都不敢轻易虐待自己的身体.因为我知道女儿的身体,是爸爸妈妈的心头肉,善待自己就是珍爱我们的父母!爸爸,感谢您给了我一个善良的母亲,她更是一个好女儿,好儿媳,好妻子.爸爸感谢您懂得"得一妻子容易,而寻得一位有无比宽容之心的妻子不容易"之理;懂得珍惜这份百年修得共枕眠的缘分!爸,感谢您让我拥有了一位人人羡慕的姐姐,她美丽,大方.心地好.为了我,她自动退学,无怨无悔.有了姐姐的支持,我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爸爸,女儿感谢您是您让我懂得用爱去面对每一天,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你赋予了女儿独特的人格魅力,为此女儿拥有了许多朋友,让女儿的每一个日子都过得丰盈而有滋有味儿爸爸,感谢您的严厉,感谢您的信任,让我在这青春萌动的时期,女儿能“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的境界。
爸爸,你对女儿的爱,女儿怎一个"谢"字了得!
感谢袁老师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已是一名具有十几年教龄的人民教师了。往事如烟,许许多多的人和许许多多的事,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日渐模糊了,唯有一位老师的影子还时时在我脑海里闪现。
我上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学习成绩不能说好,但也不是很差。那时候,我最大的感受是学习一点儿也不吃力,有时候觉得还很轻松。遇到哪节课不太重要,我还敢偷偷地看几页小说。也许是由于我不太用功的缘故吧,我记得考得最好的一次是得了个第九名。
就这样,我轻松愉快地度过了将近一个学期。很快就要放寒假了,有一天,班主任袁老师在教室里写通知书,给学生填评语,同学们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写作业。大约过了20分钟以后,老师忽然有事出去了。我后面的同学用笔杆轻轻地捅了捅我的后背,我疑惑地回过头,他又用笔杆指了指课桌,我便明白了。那时候我的个子不高,坐在头一排,和讲桌离得很近。所以,我只要伸一伸脖子,就可以看到放在桌子上的通知书。
但我并没有伸长脖子去看,也许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勇敢吧,我竟然离开座
位,站在讲台上看了起来。事也凑巧,最上面的一张通知书正好是我的,看来老师正好写到我。我欣喜若狂,赶紧看老师给我下的评语。别的都没注意,只注意了最后一句──“是个很有前途的学生”。我的心激动得“怦怦”直跳,有点儿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揉揉眼又看了一遍,才匆匆回到座位上。
后面的同学用笔杆捅了捅我的后背,我没有理他。他又捅了一下,我还是没有理他。
那一刻,我真是太激动了。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在老师的眼里是个很有前途的学生。
在以后的日子里,正是“很有前途”这四个字激励着我,从城关初中走向郑州师范又走向人民教师的岗位,从语文课代表走向校文学社社长再走向河南省作家协会……
老师名叫袁金铭,现在县教委工作。十几年过去了,也许袁老师已经把这件事给忘记了,但我不会忘记,永远不会。
感谢袁老师!
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3个,积累词语7个。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理解关键词句。
1.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绩才值得骄傲。
教学重点:
读文理解词句
教学难点:
体会“我”为什么起先拿起宝镜轻轻抚摸,后来却往地上狠狠的一摔,将它砸碎。
课题渗透:
2.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绩才值得骄傲。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出示课题,齐读。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归纳:为什么称它宝镜?有了宝镜,“我”是怎样对待它的?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先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反馈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即将传递抢夺
(2)各种形式读词。
(3)“将”是多音字,注意读音。
三、再读课文,读通课文。
1.再读课文,读通句子。找到课文中的主要人物,用简洁的语句说说他们之间发生的.事。
2.交流:他们之间发生的事。
3.再自读课文,结合下列填空题说说神奇宝贝的作用。可以,有了它,你将。
四、细读课文,明白事理。
1.同桌分角色读读人物间的对话,想想为什么要叫它宝镜?
2.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3.重点指导:老婆婆见了我又摇头,叹口气,说:“这也不要,那也不要。这两样东西总有人会要,特别是这面宝镜,孩子们抢都来不及哩!”
(1)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抓住关键代词:“这、那”,分别指什么?
(2)读句理解“抢”,读好句子。
(3)出示2-5小节,读句理解,指名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4.分组读对话,师生分角色读对话。
5.“我”是怎样对待这面宝镜的?快速读课文找到句子用“——”划出。
(1)出示句子:我拿起宝镜,轻轻地抚摸了一阵,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得粉碎。
(2)学习生字:“摔、砸”。指导“摔”的书写。
(3)朗读句子。
(4)读句质疑:为什么“我拿起宝镜,轻轻地抚摸了一阵”?后来又为什么“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得粉碎。”?(联系上下文理解归纳:宝镜毕竟是稀世之宝,所以“我拿起宝镜,轻轻地抚摸了一阵”;但宝镜的存在只会祸害他的主人,所以“我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得粉碎。”)
五、小结课文。
1.齐读课文,读好对话。
2.听记:这样的成绩是假的,我才不要呢!
六、说一说。
你还知道哪些神奇宝贝的故事?与伙伴交流。
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会用“和”字说话。
2、自主朗读课文
3、从有趣的故事中体会,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学习。
教学重点:
认、记生字,学会用“和”说话。
教学难点:
理解小猫说的话。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课文插图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式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板书课题。你参加过那些比赛?结果怎样?今天我们学一篇与比赛有关的课文,自己去读课文,看看说的是什么,好吗?
二、读文。
1、生借助拼音自由拼读。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生字,读通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出记号。
2、同桌合作,互相纠错。读通课文。
3、师生以高低音合作读,扫清朗读障碍。
4、生听录音轻声跟读,体会语感。
5、交流收获,师生共同释疑。
6、检查实读情况。分小组自愿读,课内评议;指名读师生评议。
三、理解课文。
1、出示图。
指导学生观察,
提问从麻雀、兔子、青蛙的样子看,你认为它们在干什么?
说话 商量比赛的事情
2、它们是怎样商量的?听师读课文,同学们想。按课文开头的话各说一句话。
学生用“和”说话。
比:飞 跑 游
3、师出示三个句子,同学们齐读,分析麻雀为什么要比飞?兔子为什么要比跑?青蛙为什么要比游?
分组讨论,分别提问。
4、师小结:正因为如此,它们都想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比短处,这样才能自己获胜。同学们你们有这样的时候吗?你认为这样做好不好?学生讨论回答。
5、它们的意见得到了别人的同意吗?(没有)所以它们怎么办?要求用原句子回答。它们争得没完没了。
6、“没完没了”是什么意思?试用几个类似的词语来回答。
争个不停飞来飞去游来游去
7、这时小猫来了,(出示图)它帮它们出了个什么主意?齐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小猫说的话是什么意思?男生读小猫说的话,边读边想,讨论回答。
启发:小猫为什么叫麻雀去找大雁比飞?兔子去找羚羊比跑?青蛙去找小鱼比游?
小结:因为它们的力量相当。在比赛时就要找力量相当的去比,这样才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进步。
四、总结。
读了这课文自己有什么收获?
学生思考回答
我们不管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要善于去发现别人的长处,这样才能找到差距,从而不断进步。
五、延伸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11 比赛
羚羊 兔子
(飞)(跑) (游)
大雁 麻雀 青蛙 小鱼
四、作业:照样子写话。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已弄清楚了课文内容,说说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读文识字。
1、生点读课文,画出生字拼读。
2、同桌合作读准音节。
3、小组合作识记字形
组长组织识字、组词,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字形。
交流汇报识字方法。怎样记住不认识的字?师引导学生用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字。归纳识记方法。
识字比赛。师举生字卡片,学生分小组抢答比赛,看谁认得准,认得多。
4、生提出自己感觉难记的字,大家交流讨论识记方法。
三、写字。
1、出示生字卡:“比”、“兔”、“棵”、“咱”、“完”、“这”
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交流写字的方法。
“比”字的笔顺
“兔”的第二笔
“咱”在田字格中的左右上下位置。
3、师范写,学生跟着数空。
4、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
5、在文中给下列字找朋友。
如:比—————比赛兔———————棵————————
咱—————完———————这————————
五、作业。
1、加偏旁组字
果______()元______()
文______()召______()
2、按笔顺书写。
比 兔 棵
咱 完 这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会读本课的7对词语。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教具准备:
课件、投影、彩粉笔,本课的一些资料、幻灯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课前播放录音〈趵突泉〉,感受老舍先生散文的优美境界。
师问:谁知道这篇散文的作者是谁?
你对作者了解多少?说一说。
生自由发言。并播放课件〈作者简介〉及作者的照片。(指名读)
师:老舍先生的作品,有词精妙,语句隽永,思想耐人寻味。尤其是他的散文更是取源于生活,感悟生活的再现。今天让我们走进这精美的生活,感受一次养花的乐趣吧!(板书课题〈养花〉)
二、初步学习课文
检查字词(播放课件)
1、读生字(排火车读)置载循昙秉秧砸
2、板演易错生字(置秉载)
(1)置:如何记住这个字?——用加一加的方法:四+直=置(上下结构);或双语识字法:PUT四直置(即放)忌:直少横。
(2)秉:如何用部首查字法查到此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禾”部再查三画,是“拿,握”的意思。组一个常用词:“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中的“秉性”。
(3)载:是什么结构?——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土”部或“戈”部。区别栽、裁、载。
3、我们把生字放到本课的词语中,看还认识吗?(齐读两遍)
出示词语:置之不理三年五载循环昙花一现秉烛夜游秧苗砸死
检查课文分段
4、师:同学们的字词掌握的很好,课文顺利读过了几遍。下面检查同学们对课文的分段情况。(指名分段)
出示课件:全文共——个自然段,按照由事到理的顺序可以分为——部分。(师生探讨)
小结:本文可以分为三部分,还可以分为7段,因为每个自然段独立成段。
三、深入学习课文,感悟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播放课件及录音(赏读):生边听边赏老师哪个词或句子读的好。
(2)品句: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
(指名多遍读出“爱花”、“养花”的乐趣,感悟词中之乐。并板书:养花目的)
2、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带着你的喜爱,你的乐趣去读第二段。(生生评价)
(2)问文中“奇花异草”什么意思?谁来用上它说一句话。
“大雨倾盆”什么意思?谁来画一画?(生主动前来画出此景及春雨,指名说说夏雨和春雨的不同。)
板书:养易活花
3、学习第三段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指名6位学生接读,其他学生品评。
(2)这段中有一个符号[、],谁知道它表示什么?(多音字)
(3)出示多音字:尽生注音并组词。(尽管尽心尽力)找出这一段没带多音标志的多音字并注音组词。(得载)
(4)“三年五载”什么意思?说一句话。
(5)你会用“载歌载舞”说一句话吗?
板书:怎样养花
4、学习第四段
(1)快速自由朗读这一段
(2)出示课件
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有得把花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么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A、加标点(可是……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B、把最后一句改成陈述句。
C这段中作者两次使用“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的劳累吗?为什么?
板书:需要劳动
5学习第五段
(1)放幻灯及这段录音
(2)“昙花”是一种什么花?(生查字典解释,师放昙花一现的.图片)
(3)“秉烛夜游”中“秉”何意?
(4)用//把这段花分为三层,并写出层意。(在横线上各填一个字)
第一层:写——花。第二层:写——花。第三层:写——花。
从这句话中看出养花给作者带来了什么乐趣?
板书:共享其乐
6、学习第六段
快速自由朗读并说出段意
板书:也有忧愁
7、学习第七段
(1)齐读课文
(2)背诵课文,出示课件
有——有——,有——有——,有——有——,有——有——。即——又——,这就是———。
这段话共——句,用了四对相对的词非常辨证的道出了————的乐趣。也是对全文的——。表达了作者高尚的——情趣。
板书:其乐无穷
四、总结全文并板书
养花之乐劳动亦乐成果之乐给人启迪
五、小练笔(15分钟)
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篇短文。要写出这种花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欢它。如果你养过花,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字数不限。(选读优秀的短文品评)
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诵读,了解骚体诗诵读特征;通过自主、合作,了解屈原的身世和《离骚》的文学地位,掌握“名”“字”的词类活用和“不吾与”的宾语前置现象;探究以“香草”、“美人”喻美德、君王的手法,归纳诗人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并运用所学鉴赏托物言志类诗歌。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诗歌1-6节分析诗句,归纳形象理解“香草”、“美人”的虚指义
【教学难点】
本课的文本时代久远,生僻字较多,学生在朗读和内容理解上均有不小的难度;诗中作者对自己的美化,也是学生的认知误区;“香草”、“美人”的虚指义需要点拨。
【教学策略】
教师范读和学生自主朗读,把握骚体诗的诵读特点
学生自主、合作,理解诗歌大意
问题导读,让学生探究归纳人物形象,澄清认知误区。
问题引导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掌握以“香草”、“美人”喻美德、君王的手法
【辅助教学】CAI
【课型】新授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语
幻灯片展示民俗活动,导入新课。
设计语:这条静静流淌着的清澈的江水叫汨罗江,与它相关的民俗有很多。赛龙舟、吃粽子、挂荷包、喝雄黄酒、插艾草。这些风俗是关于什么节日的?这个节日是在哪一天?与哪一位历史人物有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屈原的《离骚》。
二、作者作品
幻灯片展示文学常识。教师要求学生对重点内容做笔记。
设计内容: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战国末期楚国人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23篇。以《离骚》为代表。因为《诗经》中的精华部分为“国风”,所以后人将《诗经》和《离骚》并称“风骚”。它们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传统的源头。
三、初读诗歌
1.教师范读。(提示学生注意节奏和语气)
2.提问、总结骚体诗诵读特征。
设计:骚体诗与《诗经》相比有所不同。《诗经》以四字句为典型句式,骚体诗的句式则长短不一,一般是每句诗三至四个节拍,节奏感强;多用“兮”字,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读时应拉长语气。
3.给5分钟时间,依照提示朗读1-6节,自主、合作疏通大意。
要求:把生僻字词的音义写在书上。
4.正音
设计内容:裔、陬、揆、肇、锡、重、扈、芷、纫、汩、搴、阰、抚、秽
四、品读诗歌、分析内容
1.齐读第一段,问题抛出:你从第一段中获得了关于屈原的哪些信息?
明确:出身高贵,生日吉利(板书)
2.齐读第二段,问题抛出:你从第二段中获得了关于屈原的哪些信息?
明确:气度非凡,名字美好(板书)
“名”和“字”的名词动用现象。
3.误区澄清。问题抛出:屈原是否有点太过美化自己了?结合课下注释,说说屈原所要表达的情感。
明确:屈原对自己出身的讴歌,实际上饱含作为炎黄后嗣、五帝正统的骄傲和自豪,并因此把振兴楚国、拯民济物看作自己理应担当的责任。同时,对自己的美化,也是对奸佞小人的满腔愤怒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4.齐读第三节,问题抛出:根据第三节的信息,请说出屈原的衣着服饰。(明确:披着香草,戴着兰花。)这在现实中可能吗?(明确:香草、兰花不是实指,而是虚指,采用的是象征的手法,象征着美好的品德。披香草,佩兰花即对美好品德的'追求。本节是说屈原德才兼备,追求高洁)
5.问题抛出:这种“香草兰花”的用法在第四节中哪里出现了?(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勤奋自勉)他为什么朝夕不辍地勤奋地追求着美德?(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时不我待)
“不吾与”属于宾语前置现象
齐读第四节。
6.屈原有如此美好的品德,仍然勤奋自勉,我们作为中学生,应该怎么做呢?
设计内容:听了同学们的话,老师很高兴,老师为你们知道学习而骄傲,为家乡有你们这样的有志学子而由衷地感到高兴。面对此情此景,老师想吟诗一首。
7.教师范读第5、6节。教师引导。
设计内容:时光飞逝,美人迟暮。抚壮弃秽,愿为先导
8.问题抛出:老师把同学们比作美人,那么屈原把谁比作美人?
明确:楚怀王。这里也使用了美人的虚指义,象征贤德的君主。
五、练习巩固
幻灯片展示诗歌鉴赏题。要求:动笔写出来。
练习设计:
蝉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緌(ruí),帽子上的缨带,这里是指蝉头部伸出的触须。
诗歌写了蝉的哪些生活特点?作者在赞美什么?
竹石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分析诗句,竹子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中?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作者用竹子来写什么?
六、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屈原的《离骚》,学习了他高洁的爱国主义情操,学习了他借香草美人象征美德君王的手法。走近屈原,我们才发现,原来他就是一朵晶莹剔透的雪花,以自己的高洁向这个世界宣告着与黑暗混浊的对立,并把生命融入楚国这片热土。让我们怀着无比的敬意,深情朗读他留给我们的珍贵的情怀。
七、朗读诗歌。
八、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设计校园教学设计06-07
教学设计07-11
推敲教学设计 《推敲》教学设计优秀07-26
《猫》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06-10
长城教学设计09-16
中学教学设计11-09
《春》教学设计11-11
观潮教学设计11-17
《插秧》教学设计09-30
称赞教学设计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