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20 13:36:0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优选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优选15篇】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10—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圆柱体、硬纸、剪刀、胶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投影出示(牙膏盒等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

  生: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师:正向大家所说,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通常研究它的两个方面:即它的组成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二、探索圆柱的特征

  1.课件引出研究问题。

  师:屏幕上的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课件出示:比萨斜塔、客家围屋、立柱、蜡烛、岗亭等)

  (课件抽出圆柱的几何模型)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

  2.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师:研究圆柱,我们先要研究圆柱的组成,每个人都有一个圆柱形的物体,请大家用手摸一摸,看一看,圆柱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独立观察、操作),小组交流、汇报: 预设:生1:圆柱有三部分组成,两个圆和一个周围的面。

  生2:两个圆的面积相等,

  生3:圆柱有无数条高。

  师:你能给大家指一指圆柱的高在哪里吗?(学生指) 教师划一条侧面上的斜线,这是圆柱的高吗?为什么?两个底面圆心的连线是高吗?高有多少条?学生回答后,出示两个高低不同的圆柱,确定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长度相等。

  师:大家的观察很仔细,确实圆柱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两个圆和一个曲面,并且两个圆的大小完全相等,在圆柱中,两个圆叫圆柱的底面,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圆柱有无数条高。(板书)

  3.设置问题障碍,深化特征的研究。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圆柱是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侧面组成的,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就一定能组成圆柱呢?(不是)我这里有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和一个侧面,出示,他们能不能组成一个圆柱呢?(不能)

  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的学具进行研究。

  汇报预设:

  生1:圆的大小和侧面的粗细一样。

  师:大家说得很好。可是老师总感觉底面圆和侧面之间的关系还不够具体,谁有办法能让大家很容易的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再次进行小组合作。

  汇报预设:

  组1:我们可以把圆柱的侧面剪开,把它展开后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这样它们就都成了平面图形,就容易进行比较了。师:你们是沿哪里剪的?(圆柱的高)这样就把侧面这一曲面转变成了平面。板书:化曲为直

  组2:我们把圆柱的侧面斜着剪开,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组3:我们把圆柱沿高剪开,得到一个正方形。

  在以前的学习中,还有哪些知识也用到了画直为曲的方法?

  生1:学习圆的周长时我们也是用到了这一思想。

  生2: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也是用到了这一思想,把原转化成了近似的长方形。

  师:大家的想法很有创造力,那展开后的长方形和底面圆之间有什么关系?(以长方形为例)

  生3:现在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

  生4: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鼓励学生把剪开的圆柱体再围起来,观察验证

  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展开后的长方形和圆柱的关系?

  生5: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板书:

  师:请同位两个用学具互相说一说。

  4.课件演示,建构圆柱的特征。

  三、运用特征,解决问题。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发现了圆柱的基本特征。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张长方形纸(长62.8厘米、宽31.4厘米),你能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做一个以这张长方形纸为侧面的圆柱吗?请大家先讨论应该怎样去做,有了想法后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交流汇报)

  组1:我们组是利用长62.8厘米求出了底面圆的周长也是62.8厘米,62.8÷3.14÷2=10厘米,所以底面圆的半径是10厘米。用圆规画出了两个圆。粘起来就做成了一个圆柱。 组2:我们是把31.4厘米作为圆柱的.底面周长,求出底面半径是5厘米,用圆规画出了两个圆做成了圆柱。

  师:请大家把做成的圆柱举起来互相欣赏一下。虽然两个小组做成的圆柱形状不同,但他们都用到了今天所学的圆柱的基本特征:圆柱由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围成的,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四、巩固练习,夯实基础。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请标注来。

  五、课堂检测

  (一)填空

  1、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周围的面叫做(),两个地面之间的()叫做高,高有()条。

  2、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宽等于圆柱的()。

  (二)判断

  1、圆柱的高只有一条。()

  2、圆柱的两个底面的直径相等。()

  3、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展开后一定是个正方形。()

  六、课堂小结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2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内容,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组织生动活泼的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感知和体验。

  学情分析:学生的空间概念比较差,在教学中多出示模型和相应的事物来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使教学更直观,容易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辨认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并知道他们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经历对熟悉实物的分类、观察、触摸等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各种活动增强孩子的参与意识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分。

  教学设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上课伊始,创设学生喜爱的兔博士送给同学们装满礼物的神秘的百宝箱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接着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找一找、玩一玩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操作感知、汇报交流。活动中让学生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教学方法:整个课堂教学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各种形状的物体5个百宝箱,每组4个小方块,4种图形的图片

  课型:新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同学们,在你们每组的桌上有一个百宝箱,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礼物,这是兔博士特意为你们准备的,你们想知道里面都有什么吗?



一会我们就把百宝箱里的礼物全取出来,同学们在取得时候千万别抢,把礼物轻轻的堆在桌子的中间,把百宝箱放在地上,看看有什么礼物呀,开始。



谁来介绍一下百宝箱里都有什么?其他同学看一看你们桌上的礼物和他们的一样吗?





齐说:想







生取出箱里的东西





找一名学生说






通过兔博士和神秘的百宝箱的出现引入新课,激发学生认识物体的兴趣。




















































一、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1、分一分


兔博士给我们带来这些礼物是想让同学们从这堆物体中选择样子相像的放在一起分一分,你们能做到吗?



师到各小组指导学生给物体按要求分类。



师:哪组同学先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是怎么分的?(师指名)










2、揭示名称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把样子相像的物体都放在一起;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在数学王国里,国王给每种样子相像的物体起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像这样的物体叫长方体(师出示物体)


每人从桌上拿一个长方体叫出它的名字



现在老师给这些物体脱去花外衣,我们看看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指名说它的名称。




师用上面的方法,揭示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


……


二、感知物体的特点


1、引导感知长方体的特点


(师拿出一个长方体)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请同学们仔细的看一看,长方体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




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放在桌上推一推,会是怎么样?




小结:长方体看上去是长长、方方的,摸一摸它的面是平平的,放在桌上推一推,它会平着走。







2、感知正方体、圆柱、球体的特点


师引导学生按照认识长方体的方法独立感知正方体、球和圆柱这三种形状的物体的特征,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师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汇报:


⑴哪组同学先来说一说正方体有什么特点?或者说它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正方体的特点。



⑵谁来说说圆柱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圆柱的特点。





⑶哪组同学发现了球的特点?












小组同学合作边商量边动手分。





各小组在全班汇报交流:


生;我们组把这些礼物分成四堆。我们把药盒、牙膏盒、长木块、……放在了一起;把魔方、地球仪包装盒、方塑料块……放在了一起;我们把药盒、牙膏盒、长木块、……放在了一起;把茶叶筒、圆木柱、露露瓶……;把大皮球、小球、塑料球……放在了一起。


……











生说:长方体(多说)




学生拿出长方体并在小组内叫出名字。





学生说长方体的名称。













生:长方体




每生拿一个长方体观察。


班内汇报:


长方体是长长的,方方的,有六个面……



生动手摸长方体


汇报:摸上去是平平的。


生推


汇报:


推着它会走……





生拿着长方体进一步感知特点。









学生活动:感知正方体、球和圆柱这三种形状的物体的.特征,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正方体看上去方方正正的,也有6个面,每个面也是平平的,,每个面大小一样,放在桌子上推一推平着向前进……


学生拿着正方体感知特点



生:圆柱看上去像柱子,上下一样粗;摸一摸中间是圆圆的,上下是平平的,倒在桌上可以往前滚……



学生拿着圆柱进一步感知特点。





生汇报;球是圆圆的;摸上去没有平平的面;可以向四面八方滚动……






通过让学生观察熟悉的实物、小组合作按照样子相像的标准分类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


































这一环节,认识长方体,由教师引导,达到对学生认识物体方法上的指导作用。然后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独立尝试认识正方体、圆柱、球的特点。活动中让学生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产生感性认识并建立起名称与形状相对应的表象。


















1、课间活动:引导学生看动画片。红红和聪聪为机灵狗盖房子。在动画片中,有哪几位我们认识的新朋友?


2、说一说


师:其实这些形状的物体藏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请同学们找一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



老师也从生活中找来了一些物体,你们能说出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吗?(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3、完成数一数


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30页


(1)请同学们从左边的图中数一数有多少正方体、有多少长方体、多少圆柱和球,然后把数出的结果分别填在()里


⑵数一数每个图形是由多少小方块组成的。





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摆一摆。






4、游戏:摸物体


按形状名称摸物体。老师和一个组的同学示范。然后各组照样子做。



作业:回家每个人用像皮泥捏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给爸爸、妈妈看。




学生汇报。







生自由发言:冰箱是长方体的、衣橱是长方体的、地球仪的包装盒是正方体的、……




生抢答。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订正。




生自己完成


汇报订正:学生在幻灯下数,有的数了3块儿、有数了4块儿。


生自己拿出小方块来摆一摆再数一数。








学生游戏。








动画片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得到休息,同时让学生体会我们认识的物体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和体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使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












通过游戏,让学生在玩儿中学,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思考,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给出图形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抽象——表象——抽象”的过程。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认识圆柱的特征。

  2、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用具

  圆柱体模型 教法、学法

  观察探究、操作归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2、揭示课题。

  (1)、出示教材第17页的建筑物及物品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这种形状的物体,谁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形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的形状。

  (2)、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教学例1:认识圆柱

  (1)认识圆柱的面。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看书,引导归纳。(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2)、认识圆柱的高

  a.操作思考: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b.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c.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d.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3、教学例2:圆柱的侧面展开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

  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2)操作探究。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归纳: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做第

  17、18页“做一做”习题。 2.做第20页练习二的第1—2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长方形

  沿高剪┤

  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 →

  长方形的长 圆柱的高

  →

  长方形的宽

  作业布置

  完成第20页练习二的第3—5题。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2页圆柱的认识,练习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体物品,并将其侧面用白纸包好。剪刀、直尺。教师准备圆柱体、圆柱体侧面展开图、可旋转长圆柱体的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1)(出示教材第10页中的圆柱形物体)问: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如果把这些圆柱形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出示圆柱的立体图形)像这样的图形叫圆柱。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问:粉笔是圆柱体吗?

  3.圆柱的高

  (1)教师出示高、矮不事的两个圆柱,提问:哪个圆柱高,哪个圆柱矮?

  (2)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3)师画一条侧面上的斜线,问:这是圆柱的高吗?为什么?两个底面圆心的连线是高吗?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问:圆柱的高有多少条?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课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贴在木棒上的长方形纸片,将它快速转动,看一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完成教材第11页的“做一做”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长方形

  板书:沿高剪┤ 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课件显示: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成长方形,再还原成圆柱侧面的动画过程。

  ②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圆柱侧面展开是正方形?

  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你能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吗?

  5.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侧面积练习:练习二第5题

  (1)学生审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 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2)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

  (3)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1页“做一做”。

  2.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3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3.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4题。

  4.求圆柱的侧面积

  (1)C=12厘米,h=12厘米(展开图是什么形状)

  (2)d=5分米,h=6分米

  (3)r=2米,h是半径的2倍。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第14题求侧面积部分三道小题。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1、一个调整

  根据学情,我灵活调整了教学内容,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提早到第一课时完成。其实,由探索圆柱侧面的特征,到推导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可谓顺水推舟,轻而易举,学生理解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这样的改动可以降低第二课时“圆柱表面积”的难度,给学生在“表面积的计算”一课中更多的练习时间。

  2、一次讨论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以往知识,在课前阅读时对于圆柱的特征就已能基本掌握,通过课堂教学来看,仅在圆柱有多少条高时发生争议。有的学生认为圆柱只有1条高,也有的学生认为圆柱的高只能在其侧面表示。针对这一现状,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结合圆柱高的概念展开讨论,从而明确了什么是“两个底面之间距离”的含义。

  3、一处拓展

  在引导学生观察得出长方形纸片旋转后是一个圆柱后,我通过设问对教材进行了拓展。“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旋转后所形成的圆柱体之间有什么联系?”当学生回答长是圆柱底面直径时,我通过直观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正确结论。然后,我又举一反三,请学生思考“如果将这个长方形换一个方向粘贴在木棒上,那么它和圆柱体又有怎样的联系?”通过拓展,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20页的例1,“练一练”和练习五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立体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例1场景图,上面这些物体认识吗?分别是什么?如果将它们按形状分成两类,怎么分?如果给这两类物体起个名字,可以叫什么?

  学生交流(揭示课题:圆柱和圆锥)

  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研究圆柱

  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形的?出示相关圆柱形实物和模型

  ⑵引导观察:仔细观察这些圆柱,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⑶组织全班交流,教师适当板书:上下一样粗细有两个圆面一个曲面

  ⑷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先对照圆柱的直观模型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再让学生在实物模型上找到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研究圆锥

  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状的物体?

  ⑵仔细观察圆锥,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中说一说。

  ⑶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有一个顶点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⑷认识圆锥的高

  出示圆锥的透视图,让学生认识圆锥的.高。

  ⑸在圆锥的实物模型中,相互说说圆锥的顶点、底面、侧面和高。

  三、巩固练习

  1、讨论“练一练”。

  交流挑选的理由和不挑选的理由。

  2、做练习五第2题。

  ⑴引导学生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圆柱和圆锥,看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⑵在书中连线。

  3、做练习五第3题。

  ⑴出示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引导学生猜想:如果将旗杆快速旋转,想想一下:小旗旋转一周各能成什么形状?让学生旋转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确。

  ⑵如果让你自己设计一个小旗,你想将小旗设计成什么样子的?想想一下,如果也这样旋转一周,会转成什么形状?自己做一做。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6

  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同学们,老师这有一张白纸,现在,我想让这张纸站立起来!(教师演示纸横站、竖站怎么都不行)怎么站不起来呀?同学们能想办法帮帮老师吗?

  (请学生拿出纸试验,并到前面展示。)。

  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教师指出:像这样(指卷成筒形的)形状的物体在数学上称为圆柱。圆柱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主动探究——认识圆柱的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

  (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大型建筑的支柱、笔筒、岗亭等实物图。

  指出:这里的支柱、笔筒、岗亭的主体部分都是圆柱,人们把许多建筑物设计成圆柱形状,以增加立体感和美感。

  (2)请学生找找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3)利用课件从上述实物图形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

  2、操作感知—圆柱的各部分

  (1)请同学们看看、摸摸手中的'圆柱形物体,同桌讨论:圆柱有几个面?这些面有什么特征?

  (2)组织学生交流,初步感知圆柱有三个面,其中有两个面是平面,是两个圆面,叫圆柱的底面;还有一个面是曲面,叫圆柱的侧面。

  (3)请学生说说手中圆柱各部分名称。

  (4)感知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议论,并说出自己的做法。

  可能有如下方法:

  a、可以剪下来比较;

  b、量半径、量直径;

  c、量周长;

  d、把模型的底面固定在纸上沿着它的周边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再把模型倒换过来比较。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3、认识圆柱的高

  (1)教师出示两个高、低不同的圆柱,提出问题:哪个圆柱比较高,为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高低与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指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有无数条高。

  (2)怎样测量圆柱的高

  a、独立探究:让学生想办法测量自己手中圆柱的高。

  b、集体交流测量方法,使学生明确,用直尺和三角板可以比较准确的测量圆柱的高。

  4、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

  (1)猜一猜:如果把圆柱侧面沿高剪开再展开,它会是什么形状?

  (2)剪一剪:请大家拿出贴有商标纸的饮料罐,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然后展开摊平——(会得到一个长方形)

  (3)议一议: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4)集体交流,形成共识: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5)知识拓展

  a、什么情况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会得到一个正方形?

  b、如果沿一条斜线剪开,会得到什么形状?导发现:当圆柱底面的周长和高一样的时候,把圆柱侧面沿高展开后得到一个正方形;如果沿一条斜线剪开,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6)做一做:快速转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看看有什么发现?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拓展,为学习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做好铺垫。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圆柱的高与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是通过操作,看懂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使学生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圆柱又是一种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形体,因此教学时教师应从直观人手,帮助学生形成表象。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指导学生看书、观察圆柱实物图,采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讨论,探索圆柱的特征,并利用课件的演示,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积及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侧面及圆柱的展开面。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从实物抽象到几何图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明确圆柱沿高展开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巧妙的数字,有美妙的图形,我们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物体的形状,就是我们数学研究的对象。下面请看大屏幕,这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它属于什么图形?

  2.课件出示图片,这些都是什么物体?(圆柱体实物图片)

  3.引出课题:像这样的物体都是圆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圆柱。

  (板书:圆柱的认识)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整体感知

  (1)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还见到过圆柱形的物体?

  (2)对于圆柱你想知道什么?

  2.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1)请同学们拿出你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看看你能发现圆柱的哪些特征?

  (2)自学课本,看看你都能了解到什么?

  (3)交流分享,把你学到的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4)全班交流,课件展示,学生结合自己手中的圆柱共同学习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及特点。

  (5)质疑,怎么证明圆柱的两个底面大小相等?

  预设学生回答,①测量两个底面的直径或半径,②把圆柱物体的盖拿下来和底面比较,③把一个底面拓画在纸上,再用另一个面和它去比较。

  3.认识圆柱的高

  (1)说说什么叫做圆柱的高?

  (2)课件展示,什么是圆柱的高。

  (3)量一量自己的圆柱物体,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高有无数条,所有的高都相等)

  (4)介绍高在生活中的不同说法。

  4.小结,说说圆柱的特征。

  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圆柱。

  5.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1)今天学习的立体图形与以前的立体图形有什么不同之处?(侧面是一个曲面)

  (2)你能把他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吗?(把侧面展开,化曲为直)

  (3)动手剪一剪,观察剪开后的图形是个什么形状?

  (4)交流:你是怎样剪的?(课件展示)

  斜着剪开:平行四边形

  随意剪开:不规则图形

  沿高剪开:长方形或正方形

  (5)小组讨论,沿高剪开后的长方形和圆柱有什么关系?

  (6)全班交流,(课件展示)

  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高。

  展开后是正方形说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

  6.总结,对照板书说说你了解了圆柱的那些特征。

  三、课堂检测

  1.填空

  ⑴圆柱是由()个面围成的图形。

  ⑵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

  ⑶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

  ⑷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可能会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宽等于圆柱的()。也可能会得到一个正方形,这时圆柱底面的周长等于圆柱的()。

  2.判断

  ⑴圆柱体的高只有一条。()

  ⑵上下两个底面相等的圆形物体一定是圆柱体。()

  ⑶圆柱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侧面是一个正方形。()

  3.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的展开图(单位:cm)?

  四、拓展延伸

  1.你能用这张纸卷成一个圆柱吗?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各是多少?

  2.把长方形沿一条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这个图形与长方形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

  3.你会画一个圆柱的立体图吗?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表现满意吗?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作业

  1.按照本教科书第153页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2.想一想:圆柱的表面积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哪些条件有关?

  板书设计:

  底面(圆形)2个大小相等

  侧面(曲面)沿高展开长方形长=底面周长,宽原=高

  正方形底面周长=高

  高无数条长度相等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31页的内容,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2、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图的特点。

  教学方法:自主观察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体的实物(饮料罐)、事先制作好的纸的圆柱模型、剪刀、直尺、一张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数学总是与生活紧密相关,大家看,有几个同学参观完“神舟五号”的图片展之后,赶紧就自己动手制作数学的模型,请看大屏幕,你从图片上发现了哪些立体图形?(课件出示)

  2、以前,我们已经对长方体、正方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后我们还要陆续研究一些新的立体图形,今天这节课呢,我们就重点来认识一下圆柱。

  板书:圆柱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1、认识圆柱,并探究特征

  (1)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还见到过像圆柱这样的物体?说一说。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圆柱。

  (2)我们每个人手上都有圆柱,拿起你的圆柱仔细观察,看看这个圆柱有多少个面?再摸一摸它的面有什么特点?还可以在桌上轻轻的滚一滚

  (3)把圆柱放好,你观察到圆柱有哪些特征?请告诉我。

  同时板书:两个底面(完全相同) 一个侧面(曲面)

  (4)认识圆柱的高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原来学长方体、正方体的.时候,长方体和正方体有高没有?那么圆柱有高没有呢?

  你们认为什么是圆柱的高呢?

  圆柱的高只有一条吗?

  (5)练习

  课件出示几个图形,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圆柱

  2、探究圆柱侧面的特征

  (1)大家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那这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呢?请拿出准备好的罐头盒,把它的商标纸剪开,再展开,看看商标纸是什么图形?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沿高剪开后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也可能得到一个正方形;斜着剪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4)请学生观察、思考并讨论:展开后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5)小组合作,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思考: 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与圆柱的什么有关,你认为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小组活动:先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同学交流,并尝试着在小组里说说圆柱侧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每个小组写出自己的研究结论

  小组展示,汇报。

  3、练习

  (1)课件出示例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练习2

  如果不告诉底面的周长,告诉的是底面半径或直径,可不可以求出圆柱的侧面积?

  (3)判断

  4、思维拓展,发挥想象:

  课件出示内容:一张长方形纸,长的一边为 20厘米 ,短的一边为 15厘米 。把这张纸卷成一个圆柱。

  (1)这个圆柱的高会是多少?底面周长会是多少?

  (2)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

  (生先想一想再动手卷,看和想象的是不是一样,然后汇报。)

  三、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圆柱有认识了吗?有哪些认识?

  关于圆柱的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板书:

  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9

  教学过程

  一、启动导入

  1. 复习旧知

  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师:看看,老师的讲桌上的这些图形还是平面图形吗?(立体图形)

  师:哪些是我们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谁上来指一下。(生指后拿走)

  师:剩余的是什么?

  2. 引入新课

  师:照上面这样,说一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是圆柱体?

  课件出示:鱼罐头、茶叶桶、树墩。问:这些是不是圆柱体?

  师:(电脑抽象)这是圆柱体的模型。这些圆柱体的高低,粗细都一样吗?

  师:不一样,为什么它们都叫做圆柱体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第一是先复习旧知,由学过的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拿走已认识的长、正方体,剩下是要学习的圆柱体,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第二是在引课中就让学生结合生活说一说周围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一是让学生具有直观性,二是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习数学并不难。第三是构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些圆柱体的高低、粗细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它们都叫做圆柱体呢?学生很想弄个明白,这样在学生愤悱中引入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后,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如何探索的问题。]

  二、探索体验

  师: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看看圆柱体有几个面?它的面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

  1.底面

  师:你怎么就知道它们的大小相等呢?(学生回答)

  师:我们看上面的圆形与下面的圆形叫做底面。它们的底面是不是相等呢?大家看(教师拿出有盖的圆柱形物体,拿上面的盖与下面的底进行比较。)

  2.侧面

  师:我们今天研究的这些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的直圆柱。

  3.高

  师:观察讲桌上的这些圆柱体,它们的高低都相同吗?(不相同)

  师:哪个高?哪个低?(生指)

  师:想一想,圆柱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师:说一说什么是圆柱的高?(圆柱两个底面的距离叫做高)

  师:怎么量圆柱的高呢?(教师拿中间透明的圆柱体容器)谁上来测量一下这个圆柱的高?

  一生测量。

  师:(教师拿拿直尺围透明的圆柱体容器外围转着比划)这是不是圆柱的高?这呢?

  师:(去掉透明的圆柱体容器的盖,把尺子垂直放到里面)如果不考虑圆柱底面的厚度,这样量行吗?

  师:说一说,圆柱的高有多少条?

  师:看一下电脑上的演示。(多媒体课件演示无数条高)

  我们看,这些都是圆柱的高,连接两底面圆心的线段也是圆柱的高。(拿圆柱体体积演示教具,拿直尺在四周比划。)

  师:圆柱沿直径切开后,切面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上也有无数条高。

  师:这支铅笔是不是圆柱体?

  师:铅笔的高指哪一部分?(生指)

  师:平时这一部分我们是不是说铅笔的高?(不是)

  师:说什么?(铅笔的长)

  师:有时候圆柱体高也叫长或厚。

  师:(小结)看一下,我们学过圆柱的几个面?

  师:哪三个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上底面、下底面、侧面。]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圆柱体的实物去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学生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不仅仅停留在感性过程,而且要促使学生向理性认识的转化。]

  练习:

  (1)标出下列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学生做题,实物投影展示。

  (2)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体?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10

  一、揭题示标

  【学习目标】

  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

  出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

  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为了达到目标,下面请大家认真地看书。

  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0页到第12页的例1和例2,看图看文字,,重点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想:

  1、圆柱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认真看书自学,比谁自学的最认真,自学效果最好。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二、自主探究

  (一)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检测(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余生写在练习本上)

  第11、12页的“做一做”

  要求:

  1、认真观察,正确书写。

  2、写完的同学认真检查。

  三、合作提升

  (一)更正

  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这些题,发现问题的同学请举手。(由差-中-好)

  (二)讨论

  1、看图认为判断正确的请举手。

  【圆柱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圆),有一个侧面(长方形)】

  2、观察自己做的圆柱,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它的长和宽相当与圆柱的'什么?

  [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3、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

  今天你们表现实在是太好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这里有练习题,敢不敢来试一试?(出示)

  四、巩固运用

  1、练习

  圆柱有( )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 ),有一个( ),展开后是个( )。

  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能做得又对又快,字体还又端正。

  2、当堂训练(课本练习二,第15页)

  作业:课本第1、2、3、4题(填书上)。

  练习:《学习与巩固》第6页

  五、总结解惑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1、圆柱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圆),有一个侧面(长方形)。

  2、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9-10页内容,练习二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的基本特征。

  2、经历探索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初步体会圆柱和圆锥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和高。

  教具准备:

  课件,圆柱、圆锥实物,模型,长方形小旗一面。

  学具准备:

  圆柱、圆锥实物,圆锥模型,剪刀,长方形、半圆形、直角梯形、直角三角形小旗各一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吃冰淇淋吗?你注意过装冰淇淋的盒子吗?(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请看屏幕,这是我搜集到的一些冰淇淋盒,看到这些盒子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到:左边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特点?右边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学生喜欢吃冰淇淋,引入对它们各种各样盒子形状的研究,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你说我讲

  1、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左边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呢?圆柱。

  除了我们刚才看到的冰淇淋盒,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圆柱形的物体吗?在哪里见过?他们什么样?

  学生可能提到未削的铅笔、水杯、胶棒、水彩笔盒、茶叶筒、木头、广场上的圆柱子、压路机的磙子、宾馆的旋转门等等。他们美观、实用、安全、能滚动

  (2)探索研究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柱,数一数,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看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探索提示)

  提示:

  ①数一数,圆柱有几个面?指给同桌看。

  ②摸一摸,圆柱的几个面有什么不同?

  ③滚一滚,把圆柱不同的面放在桌上滚一滚,你发现了什么?

  ④比一比,你的圆柱和同桌的有什么不同?

  (3)汇报交流

  学生根据提示交流汇报。

  ①圆柱有3个面。哪3个?让学生指一指。

  ②学生会说“圆柱有两个圆形的面,平平的。”此时教师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再摸一摸感知一下,并介绍:圆柱上下这两个圆形的面叫圆柱的底面。(板书)

  可能会有学生提到这两个圆大小一样,如果没有,教师提问:这两个圆之间有什么秘密吗?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是用眼睛看的,也可能是估计的。给他们时间验证一下,再交流。学生的方法可能有:量直径;把两个圆在纸上画下来比对;或画一个再看是否重合;也可能剪下来比较等等。

  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后利用课件演示两个圆重合,并板书: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圆柱还有一个面,学生可能会通过手势表示,却说不出来。也可能知道叫侧面。教师根据学会的回答介绍:圆柱的曲面叫圆柱的侧面,并板书:侧面曲面。

  ③底面放在桌子上不能滚动,侧面放在桌子上可以滚动。师:我们平常见到的哪些圆柱利用了它能滚动这个特点?

  压路机、擀面杖、滚筒刷等,学生说不上来,教师可以提示引导。师:这些圆柱滚过的地方会是什么形状呢?

  学生演示,猜测过后,教师可以用课件演示一下:长方形。

  ④圆柱有大有小,有高有低。

  课件出示装满牙签的圆柱塑料盒和装满水彩笔的圆柱盒,问:这两个圆柱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圆柱的高。追问:什么是圆柱的高?圆柱有多少条高?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问:这些牙签和水彩笔是圆柱的高吗?假如他们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板书:圆柱有无数条高,高的长度都相等。课件演示圆柱的一条高。师介绍:生活中,我们把硬币的高叫厚,圆柱水井的高叫深,铅笔的高叫长。

  师:除了高,这两个圆柱的大小还与什么有关?底面的大小或底面直径半径等。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圆柱的特征,通过数一数,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感知圆柱的'底面、侧面的不同,加深对圆柱的认识,并通过课件演示,加以学生的想像,体会出圆柱有无数条高,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认识“圆锥”特征

  (1)整体感知

  师:右边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呢?圆锥。师: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圆锥?

  学生可能提到铅笔尖部、塑料跳棋下部、沙堆、陀螺等。

  (2)自学探究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研究圆柱特征的方法,自己研究一下圆锥的特征。

  (3)汇报交流

  教师板书:一个顶点一个侧面曲面一个底面圆形

  着重让学生说说:圆锥的侧面是什么形状?什么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有多少条?让学生先猜测圆锥的侧面是什么形状?学生可能认为是三角形,也可能认为是扇形,然后滚动圆锥学具自己体验,最后通过课件展示验证。

  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在想象圆柱逐步变成圆锥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体会了圆柱和圆柱的区别,所以在研究圆锥时,借助前面对圆柱特点的学习,全部放手,让学生不仅收获“渔”,还学会了用“渔”进行“捕鱼”,同时体验获取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3、比较异同

  师:圆柱和圆锥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相同点: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都是圆形,侧面都是曲面。不同点:圆柱有2个底面,圆锥有1个底面。圆柱侧面滚动后是长方形,圆锥是扇形。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可以追问: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为什么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只有一条呢?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圆柱和圆锥的异同,使学生深化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后面一追问,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加强了圆柱和圆锥的联系,又为后面学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作了铺垫。】

  三、自主练习

  1、下面的物体哪些是圆柱形的?哪些是圆锥形的?

  教师可挑选小鼓和台灯罩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既不是圆柱又不是圆锥?

  2、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哪些是圆锥?

  挑选第四个说说原因,进一步明确圆柱的特征。

  3、用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形纸筒。纸筒的底面周长和高各是多少?与同学交流一下。

  4、师:在学习图形的知识时,练就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个善于想象的大脑十分重要,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出示教具,这是一面长方形的小旗,如果将旗杆快速旋转,小旗能成什么形状呢?先想象一下,猜一猜。

  师:现在旋转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确。

  师:如果是半圆形、直角梯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小旗,旋转一周后又能成什么图形呢?请你先想象猜测,再动手试试,最后连一连。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如果让你自己设计一个小旗,你想将小旗设计成什么样子?想象一下,如果也这样旋转一周,会转成什么形状?课后自己做一做。

  【设计意图:学生在练习中加深了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其中在1、2小题比较和辨析的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深层次的思考,有了运用,有了判断,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体现数学知识“有用”。最后两道小题,不仅为后面学习圆柱的表面积作了铺垫,更重要的是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哪个环节最积极?)

  学生回答。(课件将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学生回答。(课件将“会问”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课件将红苹果装入果篮)

  【设计意图: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18—19,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五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立体图

  设计理念:

  本课努力将传统教具、学具和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在“找”中学,在“测”中学,在“思”中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使数学课堂教学“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做”中学,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教师出示一组相关的几何体的实物图,其中有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也有圆柱和圆锥形状的,提问:上面哪些是圆柱体?哪些是圆锥体?哪些不是?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和圆锥体?

  2.揭示课题,板书:圆柱和圆锥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和圆锥都是直直的直圆柱和直圆锥.观察、辨别

  举例、交流

  二、动手实践探索特征(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你怎样证明这两个底面大小的关系?

  (3)用双手摸侧面,你发现了什么?

  3.讨论、交流、总结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并板书:

  底面2个平面完全相同圆

  圆柱

  侧面1个曲面

  4.圆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1)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2)让学生找一找圆柱的高,然后教师出示圆柱的'立体图形,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教师先画出一条高,再让学生画高,教师提问:刚才大家从不同位置画了高,说明高有多少条?

  (二)圆锥形状的认识。

  1。引导观察

  (1)请学生从课前准备的物体中挑出圆锥体学具,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让一生上来边指边说,回答后师板书:

  顶点:1个

  侧面(曲面)

  面:2个

  底面(圆)

  (3)师指导透视图,示范画。

  画透视图的时候应该先画一个椭圆,然后在椭圆的正上方画上顶点,最后把顶点与底面连起来。

  2、圆锥高的认识

  (1)高在哪里?师指母线,问:这条是不是圆锥的高?为什么不是?你能举个例子驳倒他吗?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

  (3)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为什么?(教师在黑板上作高,板书:1条)

  (4)在下发的练习纸上的立体图上画高,标上字母h。

  学生先在小组内活动、研究、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观察、独立思考

  学生独立画高,思考高的条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交流

  观察、思考

  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自己尝试概括

  独立比较

  独立画高

  三、巩固练习,评价反馈

  1.做“练一练”,说出下列物体的形状哪些是圆柱体,哪些是圆锥体?引导学生说说选择的理由。

  2.找一个圆柱形和圆锥形的物体,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

  3.学生交流同座互相指、说学生连线,交流连线时的思考过程。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旗,依次将小旗快速旋转,借助观察和想象,交流自己的发现。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布置课后作业: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和圆锥,并量出它的底面和高。课后剪下教材中材料,独立制作圆柱和圆柱。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13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一)从平面几何想象到立体几何,沟通面与体的关系。

  1、请看屏幕,看到两个什么样的平面图形?

  2、猜一猜,(1)号长方形如果向后移产生一定的厚度,会得到一个什么立体图形?(2)号长方形如果围绕宽这条边旋转一周,猜想一下,又会得到一个什么立体图形?

  (二)、引入课题

  猜对了吗?想象力不错!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新知,建构模型

  (一)、整体感知,由实物到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从直观几何抽象到经验几何

  1、现在举起你们昨天做的圆柱,互相欣赏一下。手巧的同学做得比较精致,有的同学作品不够完美,看来动手能力还得提高。

  2、那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哪些物体是圆柱体的?(你们观察很仔细)

  3、请看,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圆柱体图片,罐头盒、茶叶筒、木桩。如果把它们画成立体图形是怎样的呢?想看看吗?

  (二)、研究圆柱的特征

  1、提问:那圆柱有什么特征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每人拿一个圆柱,用手摸一摸,互相交流,有什么发现?

  2、小组汇报,哪一组愿意给大家说说你们发现圆柱有哪些特征?

  ①、随着学生回答质疑:

  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预设:观察、画剪、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是否重合)

  ②、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与底面有什么不同?(曲面)再用手摸一摸,请看屏幕演示。

  ③、谁来完整的说说圆柱有几个面,每个面有什么特征?随着学生回答后板书。

  2个底面——完全相同的圆

  3个面

  圆柱特征 1个侧面——曲面

  3、高的认识

  ①、出示两个高低不同圆柱。请看,这两个圆柱有什么不同?那么圆柱的高低和什么有关?(圆柱的高低和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

  ②、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

  ③、请看这样画一条线段是它的高吗?(三角板斜放)

  你能画一条你自己制作的圆柱的高吗?长度是多少?还能不能再画一条高,长度又是多少?你能总结出圆柱的高有什么特征吗?

  同意吗?还有补充吗?说得很完整,我们把它写下来。(板书:高——无数条,长度相等)

  ④、高的拓展。

  在日常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它的说法,比如:

  硬币的高叫什么?(厚)钢管横着放高叫什么?(长)圆柱形水井的高叫什么?(深)

  4、小结圆柱特征

  现在谁来完整的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看板书)

  同桌互相指一指手中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在哪里?

  谁来指指老师手中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在哪里?(横放)

  (三)、研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1、设置问题障碍,深化特征

  ①、请看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为什么?(开火车游戏)

  ②、看来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的,出示两个小圆和一个大侧面,它们能不能组成一个圆柱呢?

  2、实践操作,探究关系

  ①、提问:那圆柱的底面和侧面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组成一个圆柱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学具进行研究。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第三节《比和比的应用》教学说明与教学建议第四单元 圆 全单元教案六下第一单元 负数 教材分析《圆锥的认识》说课《分数乘分数》教后反思《纳税》教案 人教版第十一册教案百分数(五)折 扣圆柱的表面积查看更多>>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②、抽读探究要求,小组讨论交流在1—5号之中,给圆柱选择合适的侧面包装。

  ③、质疑:这么多侧面,你为什么选择4号和5号呢?5号为什么也能围成圆柱的侧面呢?(通过割补、平移转化成长方形)贴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④、提问:观察侧面展开图,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有什么关系?宽与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同意吗?回答很准确。(板书:长方形的长=圆柱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圆柱的高)

  ⑤、猜猜看,老师手中这个圆柱侧面展开可能是什么图形?想一想在什么条件下,圆柱侧面展开是正方形?(圆柱底面周长=高)

  3、小结:这样看来圆柱的.侧面展开可能有哪些图形(长方形、平形四边形、正方形)

  三、练习与质疑,组装圆柱的拓展题(从计算几何演绎到推理几何)

  想一想:哪几号材料能组成圆柱(接口不计),为什么?

  1、2、4号不能。(梯形上底长度小于圆的周长)

  1、2、3号和1、2、6号可以组成圆柱。(圆的周长等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底边长度)

  四、课堂小结,提升理念

  同学们表现很积极,通过大家的研究探索,我们认识了圆柱,你能谈谈有哪些收获吗?

  祝贺你们能有这么多的收获。

  五、课堂延伸

  圆柱体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欣赏在建筑、市政设施、食品等方面给我们增添了许多情趣。今天我们讲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其实在生活中还存在斜圆柱和弯圆柱,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仔细观察身边的物体,你会发现更多有关圆柱的有趣的知识。

  板书设书

  圆柱的认识

  2个底面——完全相同的圆

  3个面

  圆柱特征 1个侧面——曲面

  高——无数条,长度相等

  长方形的长=圆柱底面周长

  长方形的宽=圆柱的高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10—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圆柱体、硬纸、剪刀、胶带、圆规、直尺、课件 、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渗透学习方法。

  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

  生: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师:正向大家所说,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通常研究它的两个方面:即它的组成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评析】用长正方体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圆柱体,体现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图片引入,探索圆柱的特征。

  1、课件引出研究问题。

  师:屏幕上的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课件出示:比萨斜塔、客家围屋、立柱、蜡烛、水杯等)

  (课件抽出圆柱的几何模型)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

  2、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师:研究圆柱,我们先要研究圆柱的组成,每个人都有一个圆柱形的物体,请大家用手摸一摸,看一看,援助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独立观察、操作)

  生1:圆柱有三部分组成,两个圆和一个周围的面。

  生2:两个圆的面积相等,

  生3:圆柱有无数条高。

  师:你能给大家指一指圆柱的高在哪里吗?(学生指)

  教师划一条侧面上的斜线,这是圆柱的高吗?为什么?两个底面圆心的连线是高吗?高有多少条?

  师:大家的观察很仔细,确实圆柱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两个圆和一个曲面,并且两个圆的面积相等,在圆柱中,两个圆叫圆柱的底面,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圆柱有无数条高。(板书)

  3、设置问题障碍,深化特征的研究。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圆柱是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侧面组成的,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就一定能组成圆柱呢?(不是)我这里有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和一个侧面,他们能不能组成一个圆柱呢?(不能)

  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的学具进行研究。

  汇报1:

  生1:圆的大小和侧面的粗细一样。

  师:大家的感觉没错。可是老师总感觉底面圆和侧面之间的关还不够具体,谁有办法能让大家很容易的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再次进行小组合作。

  汇报2:

  组1:我们可以把圆柱的侧面剪开,把它展开后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这样它们就都成了平面图形,就容易进行比较了。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把侧面剪开变成了长方形,是沿哪里剪的?(圆柱的高)这样就把侧面这一曲面转变成了平面。板书:化曲为直

  在以前的学习中,还有哪些知识也用到了这一方法?

  生2:学习圆的周长时我们也是用到了这一思想。

  生3: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也是用到了这一思想,把原转化成了近似的长方形。

  师:大家的想法很有创造力,那展开后的长方形和底面圆之间有什么关系?

  组2:现在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

  师:大家把剪开的圆柱体再围起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结果。(学生操作)

  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4: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展开后的长方形和圆柱的关系?

  生5: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板书:

  师:请同位两个用本子作学具互相说一说。

  4、课件演示,建构圆柱的特征。

  【评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推进,使学生的'操作经验内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丰富了对圆柱特征的理解。在比较圆柱的侧面和底面圆的关系时,教师适时地启发学生联想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推导中所用的思想、方法,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运用特征,解决问题。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发现了圆柱的基本特征。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张长方形纸(长62.8厘米、宽31.4厘米),你能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做一个以这张长方形纸为侧面的圆柱吗?请大家先讨论应该怎样去做,有了想法后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交流汇报)

  组1:我们组是利用长62.8厘米求出了底面圆的周长也是62.8厘米,62.8÷3.14÷2=10厘米,所以底面圆的半径是10厘米。用圆规画出了两个圆。粘起来就做成了一个圆柱。

  组2:我们是把31.4厘米作为圆柱的底面周长,求出底面半径是5厘米,用圆规画出了两个圆做成了圆柱。

  师:请大家把做成的圆柱举起来互相欣赏一下。虽然两个小组做成的圆柱形状不同,但他们都用到了今天所学的圆柱的基本特征:圆柱由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围成的,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评析】

  圆柱体的制作,引导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既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巩固练习,夯实基础。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请标注来。

  2.折一折,想一想,能得到什么图形,写到括号中

  【评析】

  有效的练习,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15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 学 过 程】

  一、激趣导入

  媒体呈现:大屏幕出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各3-5个)。

  1、让学生分类整理,想想它们有哪些特征和量的计算。

  2、观察没有学习过的物体,告诉学生对这些物体我们将陆续进行学习,今天我们认识其中一个,它叫圆柱引出课题。

  3、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设计意图】生活是生态的,通过展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态情境,在分类中自然地引入课题,使课堂自然、生动。

  二、探究新知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教学例题:认识圆柱

  (1)认识圆柱的面。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看书,引导归纳。

  (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2)认识圆柱的高

  a.操作思考: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b.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c.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d.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3.例:圆柱的侧面展开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2)操作探究。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并旋转。

  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归纳: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旋转的角度来认识圆柱,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和旋转。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8、19页“做一做”习题。

  2.做第20页练习三的第1题。

  3.做第19页“做一做”习题。

  4.做第20页练习三的第2~5题。

  四、小结 你对圆柱还有哪些问题?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09-04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05-16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05-16

圆柱的认识的教学反思05-15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01-24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03-10

《认识圆柱》教学反思03-12

(合集)《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05-26

(精华)圆柱的认识的教学反思05-15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