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学期第七册的一篇课文。众所周知,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课文开篇气势恢宏,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第2自然段,课文连续运用两个设问句,强有力地说明,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即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但是拥有了科学技术,人类就能改造自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第5自然段中,作者引用名言,点明文章的主旨。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学习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学习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齐读课题,确立中心
上节课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今天我们将深入了解课文请同学们:
1、齐读课题。
2、师: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哪个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吗?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
二、围绕重点研读课文
1、师:下面的时间,我们就围绕这句话生动地去学习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课文中特别能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边读边画。(这里随机,学生讲到那一段我就从哪段开始讲,根据学生情况而定)
2、古今对比感受成就:
(一)交流第4自然段:
预设:
(1)生:我是从“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我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在20世纪人类能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20世纪的科技十分发达。
老师出示第四自然段字幕(相机变字体为红色)。
(2)生:“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我可以读出来,在20世纪的时候,人类有程控电话、因特网、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地球似乎变成了一个村子。让我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电视新闻让我们了解世界;电话使人们的联系更方便。不管你在那个国家都可以通过电话来交流、沟通;网络就更方便了,在网上可以和地球上所有的人进行交流,对话。我们班转学温州的田王磊,老师就在网络上与她聊天。还可以通过视频看到她。这网络比千里眼还千里眼。地球真成了一个“村子”。)
(3)看课件感受20世纪的伟大成就。(我们一起来看看20世纪的科技成就。)
师:20世纪真是了不起的成就!我们为20世纪自豪吧!你能读出自豪感来吗?
(4)指名读、齐读。
20世纪取得这么伟大的科技成就,我们怎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交流第3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去看看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
(1)出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类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指名读。
(2)祖先的愿望是什么?是啊,他们的生活这样贫乏。多么希望有一双千里眼能看得更远,有一对顺风耳能听得更远,会腾云驾雾能走得更远。
20世纪都帮他们实现了吗?课件箭头显示“千里眼“------望远镜、网络视频;“顺风耳”------电话、耳麦;腾云驾雾------航天飞机。
何止这3个幻想,人类上百万年的很多幻想20世纪都一一实现了。你随便代祖先说一个幻想,现在一定能实现。嫦娥奔月------宇宙飞船;去海底------潜水艇等。
20世纪上天入地、咫尺天涯都变成了现实。
人类上百万年的幻想,20世纪在短短的100年的时间里都实现了。所以说(手指板书)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古今对比
分组对比读3、4段
跟祖先比,20世纪的科技成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
生:舒适和方便
师:和我们的祖先比比看,哪儿更加舒适,哪儿更加方便?
(引导学生第3和4自然段对比,联系生活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体会现代生活的方便和舒适。)从电视、因特网、mp3、mp4带来精神生活变化。电话、手机通讯发达。火车、飞机出行方便!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师:是啊,20世纪的科技成就,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更加充实,更加快乐,更加幸福。课文中用了一句诗来赞扬20世纪的成就。大家一起读出来。
引导学生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含义。齐读诗句。
这句诗讲的是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
如果把20世纪的科技成就比作这场大雪,那你觉得怎样?
感受20世纪变化快、大。
感情朗读(把变化快变化大读出来。)
(4)20世纪还有很多成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拓展内容)
如此伟大的成就让我们不得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5)了解说明方法
师:这两段话为了说明20世纪的科学成就,作者用了什么办法来说明的呀?
举事例和作比较
那些是举事例哪些是作比较?
(祖先的幻想就是今天的现实,多么强烈的对比。课文中还有哪里有对比?跟王公贵族比,说明现在生活的美好。)
师:大家能感受到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好处吗?
师:这些方法、这些例子在说明的时候,更为形象,更加生动了。
对比两段话,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简洁。
三、回应开头,突出中心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和过去的对此,还是举出的实例,引用诗句都是在围绕一句话写的。哪一句话?能一起告诉我吗?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那现在让你读这句话,你会用什么情感去读呀?
预设:
生自豪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激动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高兴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1、同学们,20世纪已经过去,21世纪已经来到。21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能做些什么呢?
从小学科学,爱科学。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这本书是路甬祥先生特意为少年儿童写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请大家去读读。
2、“21世纪是______________的世纪。”
请你说一说,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呢?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课文开篇气势恢宏,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呼风唤雨”的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学情分析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学飞速发展的年代,学生的思维也更加的活跃,对于未来的世界,学生更加充满好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掌握有关的科学常识,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激发学生学习、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了解说明文的一般叙述方法。
学习目标
1、我能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我能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我能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我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学习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资源
作者的相关资料20世纪的新发明。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会认本课生字。
2、会读本课课文。
3、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二、合作探究:
1、你知道20世纪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2、理解词语:“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3、分组讨论: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4、自主学习生字: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5、研习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
2)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3)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我来闯关:
1、听写生字、词语。
2、课文的中心句是。
3、“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意思是。
4、读了这篇课文,给我的感受是。
问题生成——评价单
小组姓名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始终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一句展开,从课题中的“呼风唤雨”这个关键词入手,先理解词语意思,再由课题引导学生质疑:什么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呼风唤雨的世纪给人类带来了什么?,这样既可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又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3
【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理解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谈出初步的阅读感受,结合所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深入学习课文。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由第四自然段入手,教学课件展示,学生通过朗读,感受20世纪的科技发展。在谈到人类生活的改变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谈人类的生活从古至今都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同时结合所查阅的资料,在讨论、交流中认识到古人的许多幻想都已经成为了现实,从而深刻地体会到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学习第二自然段时,通过理解“发现”和“发明”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科技造福于人类的现实意义。最后,在学习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畅想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感受,体会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并能够运用所学过的方法正确文中词语的意思。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3、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1、查找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读”。
2、明确本单元的学习要点。
二、谈话交流,激发兴趣。
1、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过去的生活相比,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2、引入新课的学习,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解析题目。
1、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评价朗读。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
(2)全班交流。
3、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
(2)交流“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的意思。
4、理解题目中“呼风唤雨”的意思。
(1)“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2)如何理解题目的意思?
四、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1)学生交流所查阅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2)教师总结。
五、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快速默读课文,划出感兴趣的句子,在句子旁边简单写出感受。
3、交流感受。
4、全班交流查阅的资料。在交流资料的基础上,初步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的魅力,感受人类生活的变化。
5、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六、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在20世纪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是科学技术带来的。20世纪确实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七、布置作业。
1、继续查阅相关资料。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谈收获。
3、引入对新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谈上节课的学习收获,对学习内容进行再次整理,做以简单的回顾,同时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初步的基础。)
二、提出学习要求。
请大家阅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进行简单的批注,也可以和其他同学讨论讨论。 (设计意图: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地学习,获得初步的学习体验。)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对课文内容产生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自己学习之后,通过和小组其他同学的交流,完善自己的学习收获,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加深体会。)
四、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学习课文第
三、四自然段。
1、句子: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读到这句话,你都想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课件展示文中所列举的典型科技成就:看到这么多成就,你心情怎么样?
(4)再读这句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5)谁还能举出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
(6)20世纪人类取得了这么多的科技成就。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设计意图:这一句子,展示了人类在20世纪取得的科技成就。引导学生联系所查阅的资料,想到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等事情的意义,想到电视、电话等事物的飞速发展;再通过课件出示有关文中列举例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技的发达;同时,通过朗读的指导,使学生感受科技的巨大成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句子: “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2)课件展示电视的发展变化:感受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
(3)指导朗读。
(4)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到底有什么改变,联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谈一谈。
A、以前是农耕社会,依赖自然;现在,人类利用科技改善自己的生活。 (课件出示农耕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图片对比)
B、以前,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汽车等,现在这些事物都有了。
C、以前,人们的很多美好愿望只能寄托在神话中;现在,很多愿望都实现了。
(课件出示“嫦娥奔月”和“人类登月”以及“嫦娥一号”图片对比)
(5)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这组句子展现了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有自己的体会,但一般比较空泛。因此,通过课件展示“电视”这一常见事物的发展,再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生活的变化,感性地认识到科技改变了生活。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第三自然段,在
三、四自然段的对比中感受生活的变化,并通过一些图片的对比,加深学生的感受,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力量。)
3、句子: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课件出示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导朗读。
(3)从这句诗中能感受到科技发展的什么特点?
(4)课件展示20世纪的一些科技成就:用心看,谈感受。
(5)如果让你在这些科技成就的后面加上一个标点符号,你想加上什么?
(6)再读诗句,加深体会。 (设计意图:这句诗形象地写出了20世纪的科技发展。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感受科技发展速度惊人、成就喜人。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验,用课件展示一些科技成就,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有更深的感受。让学生加标点符号的目的同样是为了学生对科技的发展获得更真切的认识。)
4、学习写法。
课文的第
三、四自然段中,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人类生活的改变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两段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并初步学习到课文的一些方法。)
5、自由读课文第
三、四自然段,感受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设计意图:将第
三、四自然段放在一起学习,是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内容,获得整体上的阅读体验,避免出现理解上的琐碎现象。两个段落同时学习,学生在对比中的感受更深刻、更真切。这一部分的学习,建立在师生对话的基础之上,通过交流、朗读等方式逐步加深理解。)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是谁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
2、学生谈,教师板书。
3、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理解“发现”和“发明”。
(1)“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
课文中举的这些例子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本单元的其他课文中讲的内容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2)“发现”和“发明”有什么联系?
4、指导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设计意图: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要让学生弄清“发现”和“发明”的区别与联系,辨析用词的准确性,体会科技在人类生活改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六、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课件出示句子: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2、进入21世纪,你觉得科学技术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3、学生畅想。
(设计意图:学习了课文之后,学生对科学技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畅想未来科技的发展,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学习感受,激发其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六、总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又有了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
课文一开始就明确地告诉我们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又告诉我们正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发现和发明,才使得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然后作者用农耕社会和20世纪做以对比并举了许多科技成就的例子,用准确的语言展现了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方便。最后,指出在未来的时间里,科学还将继续改善我们的生活。
3、朗读全文,感受20世纪的呼风唤雨。
4、再读课文第一句话。你想怎么读?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学习收获,理清思路,回顾课文的内容,感受文章的特点。通过教师的总结和回读全文,进行整体的感受。让学生再读文章的第一句话,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并和大家分享。)
七、布置作业。
课下,同学们将课文读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设计意图:这项作业是课后“小练笔”提出的要求,也是学生总结学习收获的好方法,将学生的学习拓展到生活中,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学 → 发现、发明
↖ ↙ 人类
【分析】
接下来,我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教学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对文中出现的新事物名称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他们也通过上网,知道了作者路甬祥。这些对上好这篇科普性文章是很有帮助的。课堂上,我主要让学生质疑、解疑,弄清课文内容。让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同时,静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这节课上是相当踊跃的。我在这一
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首先,让学生质疑感悟,让教学简单化。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并提炼问题,听与说、理解与感悟、朗读与表达的语文实践活动,始终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一句展开,让课堂教学简单化。同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读出疑问”与“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引导,这既是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引导,也体现了教学中以生为本,与文本对话的特点。
其次,适时抓住言语训练点,让教学充满语文味。教学中,我抓住“发现与发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教学,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品读、想象与表达,尽力让语文课堂教学真实与扎实,这样摆脱了以往科普性文章的教学中,单一地围绕“20世纪科学技术是如何呼风唤雨的?”等类似的常识性问题转圈的困境,而忽视了语文学习实践本身。有人认为:科普性的文章一般对朗读指导不必过分要求我并不同意。教学中,首先,通过“从诗句中你体会到什么?”的提出,为学生的朗读找到了情感基点。抓住文中“千树万树梨花开”;第四五自然段等重点句段进行了有效的朗读指导。诸如“你从他的读中听到了什么?”都是对自主阅读、个性化朗读的诠释。教学中教师一再强调读出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感情,既是对阅读的引导,也是对朗读训练的指导。
语言训练的扎实。在教学中,我从文本中选取具有语言学习与品悟价值的重点词句进行言语训练;有拓展性的、有运用表达型的、有想象发挥的。如对 “发明”、“发现”的学习品悟,让文本真正成了例子,学生成了语言学习的主人,还可以从课堂教学中明晰地看到学生理解与表达,思想与言语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忽略了课后问题。课后题提出:“课文写得真精彩,我要多读几遍。”“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一百年的科学技术发展”这里表明课文的文字简短也是一种语言美。这和我们平时认为的语言美有所偏颇,因此我有些忽略对文章语言美的感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本应该在重点感悟词句的基础上,把握住文章的整体。
总之,只有认真的及时的总结每个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用高层次和高水平来思考,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教学,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创造出新的教育方法,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
1、我觉得:骆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他的语言极具亲和力和激励性,往往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高涨。他不同于一些老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无论学生回答得怎么样,都会始终如一地用上了“你真棒”、“你真聪明!”等语句,这是我们一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语句,往往有意无意间给学生的一些赞赏和“鼓励”过头的情景:造成在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听不到些微的瑕疵,唯恐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有时还未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赞叹之语就已经脱口而出,匆匆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而在实践中发现,开始的课堂气氛热烈,愈到后面愈冷清。分析原因,除预设环节之类的问题外,这种激励性评价的过于频繁和泛化,使评语的激励性和导向作用大打折扣。 而骆老师在教学中,只是通过自己极具亲和力和激励性的语言,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上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也使学生获得了自我成长的快乐,体验到学习的意义。这一点真值得我在今后教学中学习。
此外,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倾听,善于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当学生达到理解水平时,教师激励性评语及时准确,并富有激情。“听到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断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这是一种心与心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共同的拥有。骆老师还常常通过肯定性和描述性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并引导学生体会个性化理解和表达所带来的积极效果。
我觉得: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并不能靠赞扬就能保护和维系。若教师的引导能触拨学生的心灵之弦,使其思维和情感真正“动起来”,让思维与文本共舞,让精神律动,那也是入心的鼓舞和激发。教师应当在充分肯定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大胆陈述时,通过对学生的意见的恰当回应,为学生们指名学习的方向,并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进行反思,评价甚至调整。
我在教学时努力做到这一点。如:“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而学生在读时,总是读成“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在此我引导讨论两种读法不同的效果。孩子们在比较朗读后,说:“上百万年时间比百万年时间更长,使我们更感受到了20世纪科技成就之多之大。”仅朗读而言,针对学生朗读的重音、速度、时间更长,使我们更感受到了20世纪科技成就之多之大。”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些建设性的评价,再如:“刚刚这位同学读时,我怎么就没有听出他惊喜快乐的心情呢?谁愿意再读一读?让大家听了就好像亲眼看到科技的迅速变化。”“你读得很认真,如果声音再大些,就更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惊喜。”
今后,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我会坚持让学生通过“质疑、解疑,弄清课文内容”的程序去读懂一篇课文。让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同时,静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4
一、设计思想
阅读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才能潜沉于文本生动、形象的情景之中。不然,文本生动的情景就容易被单个语言文字遮掩,就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解读。所以,深入文本要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依托。只有参与才能有更深的体验,更真切的感受,更丰富的收获、参与的态度越积极,对文本的认识就越深刻。在《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中,注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二、教材分析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开篇气势恢宏,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呼风唤雨"的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
第2自然段,课文连续运用两个设问句,强有力地说明,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
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人们生活在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只能在神话中"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但是拥有了科学技术,人类就能改造自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不再是神话,现代科学技术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可见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作用十分巨大。
第5自然段中,作者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点明文章的主旨: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三、学情分析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学飞速发展的年代,学生的思维也更加的活跃,对于未来的世界,学生更加充满好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掌握有关的科学常识,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激发学生学习、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了解说明文的一般叙述方法。
四、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
2、有感请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五、重点难点
1、 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
2、 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展开丰富想象,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补充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学习方式:本课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适当的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他们进行充分的交流探讨。
七、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八、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组镜头。(出示课件)老师随画面内容旁白:孩子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因特网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威力?你是否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正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你想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一个个奇迹吗?让我们一同走进呼风唤雨的世纪,一同去感受绚丽多彩的生活吧! (齐读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解释课题,质疑牵引
1、理解呼风唤雨:当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的时候,你首先想到什么?在这里又作何理解呢?(呼风唤雨:原指神仙利用法力能使天刮风下雨,现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的一种巨大力量。")
2、看了课题,你有问题想提吗?(是谁在呼风唤雨?是怎样在呼风唤雨的?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世纪是什么意思?)(一百年为一个世纪,20xx年属于2l世纪)
3、过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带着各自的疑问走进《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起去看看人们是怎么利用科学来控制、支配自然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熟课文,自学字词。
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一边读,一边注意自己的感受,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在旁边注上问号。(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读、理解,相机出示图片帮助理解词语:
农耕社会 依赖 潜水艇、船舶、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腾云驾雾、归根到底、出乎意料
(2)随机书写课堂作业本中"认一认,写一写"的生字。让学生选择最容易写错的字进行书写。
(3)指名分节读课文,点评。
四、再读课文,感悟大意
1、仔细读课文,把你能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通过读书你了解到课文的哪句话与课题的意思相同呢?出示中心句子:(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你从课文中哪些句子、段落感受到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本中1、2题的作业。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听写词语。
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第4题的作业。(教师说意思,让学生写词语或诗句,请一名学生上台板书)
二、抓住主线,切入文本。
在我国的传说中,( )就具有这样神奇的能力。20世纪我们人类靠( )也具有了呼风唤雨的能力。
师:远古时代,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完全依赖自然的生活。20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到来,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
三、深入文本,理解内容
(一)百万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
1、仔细阅读课文2—3自然段,完成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
2、展开想象,各个语文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话题(1)没有电灯、电视、电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话题(2)没有飞机、汽车、火车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
话题(3)如果让你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你该怎么办呢?
3、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代表进行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互提建议,然后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真是( )!
4、教师小结:听了大家来自内心的发言,我明白了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情况。按我们的想法,那真是没法子过啊!可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渴望能拥有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奇特魔力,所以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了很多表达人们这种愿望的人和事。
(二)寄托人类梦想的美好愿望
1、为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说说古时候的人类想出了一些怎样的神话故事,创造了一些怎样的神话人物。鼓励学生能调动大脑储备,说出一些在课外看到的神话人物或传说。
2、学生交流,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填空,请学生展开想象完成。
"嫦娥奔月"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葫芦小金刚"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隐身娃"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的愿望。
( )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3、我们的祖先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些美好的愿望如今都实现了,靠的是什么?是现代科学技术。
(三)一百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1、在短短一世纪中,我们的生活因为科学技术的利用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找哪一句话可以形容这一切。
2、朗读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会诗句原来的意思。联系课文理解后填空。
"春风"指的是——(科学技术)"梨花"指的是——(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许多奇迹般的发现和发明。如电视……)在课外搜集资料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说出更好的新方面和新发现。
3、朗读句子"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体会"发现"和"发明"的意思,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教师随即出示20世纪的发现与发明的事例,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对20世纪的成就有更深的了解。)
X射线:1901年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和物质结构的研究。
维生素:1912年,英国化学家霍普金斯在使用人工合成饲料喂养动物的过程中发现了维生素。
青霉素: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从霉菌的原液里发现青霉素,它至今仍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好的抗菌素。
激光:1958年,美国人肖洛和汤斯发现激光。
洗衣机:1906年,美国人费歇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洗衣机。
磁悬浮列车:1911年由俄国一位教授最早做出磁悬浮列车的模型。
霓虹:1912年由法国化学家克劳德发明。
彩色胶片:1923年,戈德斯基和曼内斯制成世界上第一张彩色胶片。
冰箱:1923年,瑞典两个工程师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冰箱。
电视:1925年,苏格兰发明家贝尔德首次推出电视系统。
圆珠笔:由匈牙利人比罗兄弟1938年独立设计发明。
因特网:1969年,美国五角大楼首创因特网。
移动电话: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步话机是移动电话的雏形。20世纪70年代,民用的对讲式移动通信业务开始普及。现在,移动通信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4、体会"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和"一百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写的用意。先让学生和相互之间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补充说明,从而明白科学技术使一世纪的改变超过了人类上百万年的总和。
再次补充一份关于20世纪其他发明和21世纪初的新发明或新发现的材料,学生阅读、体悟,然后说说读后感受。
A、农业、畜牧业:培育出籼米杂交水稻,总产量居世界第一。培育出117个畜禽优良品种与品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蛋、水产品生产国。农产品量快速增长,营养水平改善,人均寿命比世界平均水平多5岁。
B、交通方面:火车的提速,高速公路总里程达2万千米,居世界第二位。民用机场1百多个,航线总线1165条,运输总量居世界第9位。
C、把煤、水、核燃料等能源转化为电能,发电量居世界第2位。
D、医疗保健: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百日咳、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肝炎等得到有效防治,减少发病约3亿人次,减少死亡400万人。
E、信息技术:紧跟新技术的潮流,报刊、书报采用激光照排系统,平均3点3个人中就有一部电话,每天上网超过1小时的网民达4331万户,居世界第三位。
F、21世纪我国实现飞天梦,中国宇宙飞船重演"嫦娥奔月"的惊人壮举。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11月5日,顺利进入环月轨道,成为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11月7日,进入工作轨道。
我们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幻想,实在太令人骄傲了,文中有一句诗对此进行了称颂,你知道吗?(再次有感情地诵读诗句)
(四)有效练习,扩展文本
1、畅想未来科技。
2、在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时候,是不是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隐患呢?请学生讨论,做简要交流。
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组成员共同合作,查找资料,然后选择题目,完成一篇科学小论文。选择题目如下,也可以自拟。
《新世纪,怎样使科学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人类能完全改变自然吗?》
《科学应该使生活更加美好》
《我对核技术的看法》
《我心目中的未来地球》
九、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学技术
千里眼 视频
顺风耳 人 手机
腾云驾雾 飞机
…… 类 ……
幻想 现实
十、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本第1、2、3题。
第二课时:作业本第4、5题;课后完成一篇科学小论文。
【问题研讨】
如何把科普性文章上得更具语文味。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会读文中的五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通过“联系上下文”“补充资料”“合理想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知道是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了人类生活,并感受到百年之间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唤起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并有感情读文。
(二)教学流程:
一、揭题,质疑
1。揭题,齐读课题。
2。说到“呼风唤雨”让你想起了谁?
3。我神奇呀,就让我们带着这股神奇劲儿读读课题。
4。读过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
(1)释疑:哪个世纪?谁?靠什么?
(2)留下疑问: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5。你瞧,你们提出了一个多么有价值的问题呀,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1.在读课文之前,我要提醒大家注意这两个词:
(课件提示:潜入深海、远洋船舶)
(1)指名读准字音。
(2)用“潜”组词。
(3)再读读带有“潜”的易错词语。
(4)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的第二和第四自然段不好读,同桌之间互相读读,如果他读得不够好,就请你帮帮他。
3.指名读课文,其它同学听一听他能否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师随机指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孩子把课文读得准确而流利,对于这篇课文来说,难点不是词语,而是句子。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重视了难读句子的训练。)
三、整体感知文章
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读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学生自由交流,变化之大,变化之快。(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多留心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梳理出变化巨大、变化迅速。)
(设计意图:由于本文是一篇议论性质的科学小品文,所以,一般课型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用在本课已经不太合适。所以,从整体谈谈读完文章后的感受,也就是孩子对于文章的整体把握了。)
四、体会文章论点:20世纪100年间,科学技术变化之大、变化之快。
1.课文中哪儿写出了它的变化很巨大、迅速呢?默读课文找一找,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2.我看到同学们画出了很多句子,先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彼此的感受吧。
3.谁在第3自然段画出了句子呀?
(1)“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千里眼”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顺风耳”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腾云驾雾的神仙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过渡:是呀,农耕社会的人们只能用“神话”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了。
4.谁在第4自然段画出了句子呀?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谈感受,读句子。(一读,旨在读出个人感受)
(2).这里有这么多的发现和发明,你觉得哪一个最了不起?(学生畅所欲言,师可做适当引导:如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等。)
如孩子质疑,师可稍做解释:原子核、光年等或师可相机介绍原子核、光年。
原子核:让你想到什么?原子的核心部分,它的裂变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在军事、医疗等方面运用广泛。
光年:一种计算恒星间距离的长度单位。光年指的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一光年约为九万四千六百亿公里,那么百亿光年呢?(二读:读出“了不起”。)
(3).相比较于农耕社会的生活,哪儿能看出我们的生活更舒适、更方便呢?
(4).“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听的,看的,玩的,学的,都有什么变化?(精神文化生活。)
(5).生活在这样科技发达的新世纪,你的心情怎么样?(生:愉快、高兴、激动、兴奋)
(三读:读出前后变化之大,读出“高兴、骄傲”)
(四读:师生接读)
5.还有在其它段落中画出相关句子的吗?(学生自由交流)
6.你瞧,你们多会读课文呀,你们读出了这20世纪变化之大,变化之快,再看看课文,有没有没读懂的`内容呢?(引向诗句的教学。)
7.这变化之大、之快真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引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齐读,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学生说说。表面理解:
一夜春风就吹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2)读读课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诗题看,“白雪歌”是写塞外雪景的,“送武判官归京”写的是送别友人的事情。你有不同意见吗?
(3)借春风吹开无数雪白梨花写塞外雪后的壮观景象,想像多奇特呀,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诗呢?
(4)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和变化之巨大、之迅速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畅所欲言(注意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谈)。是呀,这20世纪的变化就好像这一夜变白的世界一样让我们惊喜,再读诗歌。
(5)多好的诗呀,把它记在你的积累本上吧,以后就可以用它来形容日新月异的变化了。
(6)学生将其抄写在记录本上。
8.孩子们,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20世纪吧。(播放影音文件)
小结:是的,是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是科学技术造就了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20世纪,更是科学技术使人类仿佛拥有了“呼风唤雨”的力量,我们再来读读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留下“神奇”的思考。
20世纪是神奇的,路甬祥爷爷用了不到600字就将20世纪100年的辉煌都写出来了,这是另一种“神奇”。他是怎样写的呢?(板书:?)回家再读读课文,想一想,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6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介绍二十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文章。中国科学院院长仅用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本课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不仅层次明晰,同时使得原本枯燥的说明变得条理清楚,有条不紊。在说明方法上,作者运用了比较、举例子、引用、比喻等方法,将科学技术发展的百年历史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篇幅短小,说用力极强,给读者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够规范地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百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淡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揭示课题
对于这个课题,你怎样理解:
(世纪:每一百年称为一个世纪。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支配自然”。“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人类能利用科学技术来支配自然的二十世纪,即1900年到2000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时既要读准字音、读顺课文,同时还要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他们读得是否准确?
3、检查生字词:
这些生字词离开了课文,看你是否还记得?
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检查读等。
4、对于这些生字词,你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从音、形、义上提醒)
5、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及文章的层次结构。
(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三、细读品悟,入情入境
1、自读自悟:
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文中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的'?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结合你课前查阅的资料和文中的重点语句细细体会好吗?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做上标记。
2、导读品悟:
谁能把你的体会对同学们说一说? (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理解体会2~4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引导从两个设问句中体会。
它们强调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于人类呼风唤雨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在理解、“发现”和“发明”的区别的基础上,通过“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生活大大改观,其改观程度大大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年的总和”,来体会“呼风唤雨”,体会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之大。
第三自然段:
围绕“二十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谈“农耕”社会是怎样的社会,神话里的“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本领,猜想古代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人们为什么要有这些幻想。
再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为现实。
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引用在本文中的作用。
(这是一过渡句,说明现代科技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变化之快。)
通过20世纪前与后进行对比,学生体会“二十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四自然段:
先读书中例子,再选择自己了解到的例子,和同学交流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给人类带来的便利。体会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好处。
(每自然段在学生理解课文后,引导他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刚才随作者一起,回首了二十世纪的百年历程,让我们感受到了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请看伯特兰、罗素说的话。
1、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想象科学技术还将创造怎样的奇迹,还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五、质疑问难,深入探究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六、欣赏品味,拓展延伸
1、赏读:
多么辉煌的二十世纪,让我们再尽情地读读课文,体会科学技术的魅力。
2、小练笔(任选一题):
⑴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⑵想象二十一世纪科技将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把你的想象写下来。
⑶把你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100年
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生活大改观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巩固字词
1、指名读文:了解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及对课文朗读的熟练情况。
2、指读词语,同时把文章中需认读的生字扩词掌握。
二、总结课文,领悟写法
1、结构特点: 总──分──总写法及在本课中的作用。
2、说明方法上的特点:
举例子说明、对比、引用等。
三、品读赏析,积累佳句
1、你最喜欢文章的哪一部分,为什么?
2、把你最欣赏的词句背下来,有感情地表述给同学听。
3、把你欣赏的语段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并作以评析。
四、交流感悟,拓展延伸
1、交流上节课“小练笔”:
⑴组内交流评析。
⑵全班欣赏各组代表作。
2、继续搜集有关科技发展的资料或畅想。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7
教材简析: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导言,生自读导读,明确单元任务。
2、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八组,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的课文。首先,学习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释题
师: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首先想到了谁?
生:查词典理解并选择在课题中选哪种解释?汇报。
(注:利用工具书理解词意,再引导学生选择词语在课题中的正确解释,使学生能够恰当运用词语。)
4、汇报搜集资料,介绍作者。
二、提出问题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自学要求:⑴轻声读文,把你不认识的字词划下来,与同桌交流或查字典解决;把课文读通顺。
(注:落实双基,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读书)
2、检查学习情况
出示本课生字词,反馈学习效果(屏幕出示字、词),预设理解抽象难解的字词。
3、默读课文,借助下面的填空(见屏幕)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汇报完善,准确了解。
4、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要求:
(1)找出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具体事例,划出重点词句,认真品读,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在读文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咱们共同研究。
(注:教师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设计把握全篇的大问题,牵引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具体要求为学生品读、感悟、积累语言把握方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设计的。)
生按要求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三、整合问题(梳理问题)
师:小组汇报,你组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生:汇报
预设问题:
1、“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2、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句中带点词语什么意思?
3、为什么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20世纪的成就?
师:你们能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深入学习课文中进行解决。
现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解决问题
1、学习第4自然段。看看这段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汇报出具体事例。
师:请结合有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注: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理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之多。)
师:为什么说“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生:汇报,朗读这段话。
师:你能举出20世纪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吗?
生:汇报,说说感受。
师:欣赏一组20世纪科技成就的图片。
小结:生活在这样现代化的时代,你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感受?表达这种情感,用喜欢的方式介绍现代科技成就。(读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引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是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继续学习,回顾思考题。
二、解决问题
1、学习第3自然段
⑴师: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汇报
①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师:“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它们来寄托美好的愿望?
②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师:诗句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原诗中指什么?作者引用想表达什么意思?
③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④拓展练习。练习用“在农耕社会,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句式说一句话。
2、学习第2段
⑴师引读
⑵出示“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师:课文的例子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师:看到人类创造的这么多的神话,你想说什么?
⑶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⑷师小结:20世纪,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生活大大改观,我们不能不说,生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习第5自然段。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这样说:(略)。那么作为21世纪的主人你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畅想呢?
学生自由汇报。
三、归纳概括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几组课文有什么不同?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注:在归纳概括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从课文写法上来总结,以便学以致用。)
五、生成创新
1、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任选其中一个内容,写一段话。
⑴如果你是古代王公贵族,穿越时空来到现在,看到现在的科技成就,你会说些什么?
⑵畅想一下21世纪或未来世纪,科学技术还能创造哪些奇迹?我们的生活还将发生哪些变化?
六、作业
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的书目是路甬祥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回到家,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结束语:
课文的疑问解决了,科学仍然需要我们不断探索。20世纪人类运用科学技术发现发明,创造了一个有一个神话,是人类生活大大改观。那么作为21世纪的我们应该……,更好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继续发现发明,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 科学 → 发现、发明
人类
说明文:举例子、作比较、引用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
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自主学习 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
师板书: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
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电视 电话 因特网 飞机 火车 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 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 科技创造奇迹 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设问:
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总结: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四、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
未来的。
2、绘画:
科幻画。
3、办小报:
科技之光。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启发学生质疑思考。“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在本课中“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一个世纪?在20世纪里,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吗?
(要求学生在查阅工具书的基础上,结合上下史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谈谈对词句的认识。教师则要引导学生明确:无论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还是充满神奇的未来,人类虽不能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但能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引领下,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
资料展示与交流
1、学生搜集的20世纪以来,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发明。
2、师补充的相关资料。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称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2、找出本课生字,与同学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出示本课应掌握的词语,反馈同学自学情况。
4、熟记田字格中的生字,教师指导书写,同学提示易错的地方。
5、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听写本课词语,同桌相互批改。
2、20世纪的科学发明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同时又告诉我们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还可以说成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在学生自由填空的过程中,领悟到20世纪固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
2、读第一句话,体会其含义。思考:全段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表述,课文用两个“一问一答”的句式表述有什么好处?
3、读二、三句,结合工具书和自己的理解体会“发现”与“发明”,“改观”与“改变”的区别。
发现和发明:“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在本课中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前者是指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量的增加,后者则有了质的变化。改观和改变:“改观”在本课中是指20世纪以来的这些伟大的发现和发明,使人类原有的生活得到了改变,出现了新的面貌;而“改变”则是强调了改换、变更。
通过感悟词句进一步认识到20世纪是个非同凡响的.世纪,激发学生学习下文的兴趣。
4、指导朗读,读出个人的体会。
学习三、四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2、小组讨论,交流。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3、引导学生理解“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愿望、幻想”是什么意思?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
4、依照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5、作者在第三段引用古人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什么作用,说明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一句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那份意想不到的惊喜)
6、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例子,选择自己熟知的、感兴趣的一例,向同学们介绍
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成就、价值以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捷。
学习第五自然段
1、朗读第五自然段。
2、理解伯特兰·罗素所说的话和“科学正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这两句话的意思。
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由畅想、讨论:畅想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们的未来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小结:正是这些发明和创新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让未来在我们手中变得更美好。
作业:搜集20世纪以来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明、创造。
以“科技伴我成长”为题进行小练笔。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改观 改变
发现 发明
现代科学技术 人类生活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0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设计理念】
科技说明文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感人的场面,但是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课堂上应让学生充分自由的朗读,通过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帮助释疑,大胆想象,辩论交流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咀嚼文本精华,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情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走向知识、语言、精神的同构共生。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子,会写12个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间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计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过程】
一、抓重点词语,直接导入
说说“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
师: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是运用法力“呼风唤雨”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
(设计意图)“呼风唤雨”这个词语在全文中起着提纲擎领的作用,整篇课文围绕这个词语展开,深入直至结束。从远古时代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做出那么多的创造发明,处处有“呼风唤雨”的存在。所以,把“呼风唤雨”这个词语置于课始,通过解读、说话的形式,使课文的展开有很清晰的起点。
二、读好课文,整体把握语文之本
1.通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采用大声读、速读、同桌轮读等方式,将课文至少读三遍。做到琅琅上口,通顺流利。
2.集中练读,感觉哪里难就重点突击
3.展示读书,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范读、速读、齐读、纠正读,让每一位学生透透彻彻的课文读熟,这样对课文的理解才会深入,对文本的把握才能正确到位,并且让学生了解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除了把每一部分的内容连起来以外,还可以找文中的重点句子,根据文意进行补充,或者运用句子直接概括。
三、构建有效对比,深入学习课文
(一)百万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
1.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完成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
2.请同学展开想象,各个学习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3.每个学习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交流。
4.师小结:也就是说,在20世纪以前,人们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人们渴望能有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神奇力量,而20世纪,人类依靠科学技术把这些幻想变成了现实。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选择话题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在想像中“亲历”农耕时代人类生活的情况。这样全方位的参与文本,参与课堂,是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体会。
(二)寄托人类梦想的美好愿望
1.为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说说古时候人类创造了一些怎样的神话,以及神话人物。
2.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祖先丰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作进一步的铺垫。
(三)体会20世纪翻天覆地的变化
1.在短短一个世纪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同学读第3自然段,找找哪一句话可以形容这一切。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会诗句原来的意思和引申义。
3.朗读句子“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体会“发现”和“发明”的`意思,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4.体会“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和“一百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写的用意。先让学生互相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补充说明,从而明白科学技术一个世纪的发展超过了人类上百万年的总和。
(设计意图)从远古时代人类完全依赖自然的农耕生活到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实现的现代生活,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两个有效地对比:一个是古时候人类只能利用想像创造一个又一个神话,如今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创造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神话;另一个是从时间上进行对比人类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如今人类日新月异的生活。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深入文本的过程中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然明白了是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从而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布置作业,拓展文本
1.查阅资料,尽可能多的收集20世纪的发明和发展,并与家长、老师或同学探讨他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可以自由组合,并将资料进行整理,制成手抄报。
2.尽可能多的访谈调查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生活有哪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和梦想。
(设计意图)这两个作业的布置,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等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使语文教学不仅仅限制在课堂,让语文课真正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小朋友写的。请大家认真看老师板书。说一说,你看到“呼风唤雨”会想到了什么?
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2、什么叫世纪?
(一百年为一个世纪,2006年属于21世纪)
呼风唤雨的世纪又是个什么样世纪呢?下面让我们打开课文读一读吧。读不通的地方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为止。
(学生自由读文)
二、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课文里有许多生字组成的词语你们会读吗?
课件出示词语:
幻想 联系 依赖 程度 改观 寄托 原子核 哲学家 因特网
呼风唤雨 腾云驾雾 农耕社会 归根到底 程控电话 出乎意料
指名读──齐读。
2、默读全文,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谁能说说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呢?
出示: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齐读。
4、古人说:学贵有疑。所以,要读懂课文,一定要学会提出问题。请大家看课文,你想弄清什么问题?
5、看来大家越来越会读书了。那么20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呢?那么人类又是用什么来呼风唤雨呢?请女同学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你从这一段中体会到了些什么?
6、老师发现大家把“发现”与“发明”还特意分得很清楚。说说看,你们认为“发现”与“发明”有什么不同。
(“发现”和“发明”,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如,本组后面的三篇课文中讲到的电脑、太空育种是前所未有的新创造,而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儿,就是新发现。)
课件出示:
发明 发现
人们在地下( )了煤矿。
科学家( )了前所未有电子计算机。
7、在20世纪前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请男同学齐读课文第三段。并请找出有关句子。
(指名读)
8、在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作者说:“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但是,还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
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9、面对如此贫乏的生活,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但是,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竟纷纷变成了现实。在20世纪有哪些发明呢?女生读课文第4段,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卫星、程控电话、航天飞船等现代科技。
10、大家注意,文中的“等”字可以去掉吗?
请同学们交流下自己所收集的有关资料,你知道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11、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的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这样一句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么,面对这一切,你有什么感受?
12、如此多的科学发明创造竞相涌现,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想象一下,过去享尽荣华富贵的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天的社会,他会怎么说?
13、师:你们的语言真精彩。正是科技发展快,成果多,我们不能不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就让我们来读读第三、四自然段吧,再次感受一下农耕社会的落后和20世纪的科技的进步,赞美20世纪的人类的科技成就吧。
师:人类未来的社会又将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2、通过分析语句,体会内在含义。
3、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生活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发散思维,导入新课:
1、假如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电话……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发言。
2、还有哪些科学技术带给了人们方便?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结合课件演示,小结,板书课题。学生谈谈对“呼风唤雨”这个词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之间共读课文,相互检查预习情况。要求做到声音自信、朗读正确、流利。
2、分小组分自然段读课文。
3、自读课文,根据自己的学习积累,谈一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学习本课?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重点地进行引导。
4、学生默读课文,归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边读边交流。
课件出示辅助练习,全班交流完成:
①________是一个________的世纪。
② (谁)靠 (什么)呼风唤雨。
③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 (一句诗)来形容。
④20世纪人类的科技成就 (用一词),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⑤是 (什么)创造了人类的美好生活。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自主学习,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围绕中心段来写的。以小组为单位,边读边找边总结。
3、全班朗读汇报交流:
①读第2自然段,并对比“发明”和“发现”的区别。朗读总结板书: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②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找出相关的语句,板书作对比: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③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通过相关词句体会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④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总结: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远洋船……
⑤齐读第5段,根据相关语句,师生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1、再次谈谈你对“呼风唤雨”的理解。
2、结合我们的身边,再次谈谈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舒适和方便。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作业:
1、小练笔:《畅想未来》
2、手抄报:《科技时代》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3
一、教材特点及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它展示了20世纪的一些科学成就。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选此课文的意图:
一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本课教学的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达到正确读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本课的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五、教法学法:
将教学方法确定为用朗分析、主题讨论、合理畅想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关注科技的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设计过程说明:
第一课时:
1、教学可从解题入手,借助工具书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
2、让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间穿插生字的认读,力求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思路。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互相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二课时:我主要彩霞以学生的读、说等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学生默读,抓住课文的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围绕这句话在读中理解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抓住体现呼风唤雨的句子进行教学,突出文章的重点段3、4自然段,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变化进行展开讨论。并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谈一谈农耕社会是臬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猜想一下古时后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然后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让学生齐读之后,自由畅想、交流,激起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最后分析全文围绕哪能句写的达到回应全文。
1、体现了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回到整体的教学思路。
2、既体现了以学定教,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解初步的文章的写法融入到课文当中。举事例,作比较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渗透从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
板书设计:反映教材内容,简明扼要,启发性强。
至于教学设计成功与否,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检验,最后恳请各位领导、老师能够指出教学中的不足,让我早日进步,尽快地走进更加美好的教学境界。
一、解题释题导入新课
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高科技?
2、引入课题:
正如大家所找的这些资料所说明的,我们已经到了一个能运用高科技来呼风唤雨的世纪。
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3、解题释题:
什么叫世纪?
(一百年为一个世纪,2005年属于21世纪。)
什么叫呼风唤雨?
(原指神仙道土运用法力唤来风雨,这里是比喻人们能够比较自由地控制自然、支配自然。)
4、过渡引入:
让我们一起学习看看人们怎么利用科学来控制、支配自然吧。
二、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
找出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轮读生字:
⑴纠正不良读音。
⑵强调读音:
后鼻韵──程耕幻控。
翘舌音──程、哲。
第二声潜。
①汇报预习:
哪些字容易写错?鞍右边不是反文。幻不能多一擞。 ②字词意思质疑──通过预习,哪些宇词你不理解?3、引导解疑全班讨论解答,教师相机点拨:⑴难点词释义:
奇迹、出乎意料、依赖、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寄托、洞察、归根到底、回顾、改善。
⑵易混词区别:
发明──发现:
发现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指本来不存在的,是新创造。如电脑电视是人类的发明,而恐龙曾生活在地球上是后人的发现。
三、初读课文感悟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课文:
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2、说说读后给你留下的印象:
生A:科技发展太迅猛。
生B:人类原先生活的环境太差,没有电灯没有电视
生C:人类能登上月球、能潜入探海、能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的奥秘等是科学创造的奇迹。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难解字词,知道了20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4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介绍二十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文章。中国科学院院长仅用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本课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不仅层次明晰,同时使得原本枯燥的说明变得条理清楚,有条不紊。在说明方法上,作者运用了比较、举例子、引用、比喻等方法,将科学技术发展的百年历史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篇幅短小,说用力极强,给读者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够规范地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百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淡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授课时间:2课时
第一学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对于这个课题,你怎样理解。
(世纪:每一百年称为一个世纪。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支配自然”。“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人类能利用科学技术来支配自然的'二十世纪,即1900年到20xx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时既要读准字音、读顺课文,同时还要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他们读得是否准确?
3、检查生字词
这些生字词离开了课文,看你是否还记得?
(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检查读等)
4、对于这些生字词,你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从音、形、义上提醒)
5、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及文章的层次结构。
(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三、细读品悟,入情入境
1、自读自悟
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文中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的?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结合你课前查阅的资料和文中的重点语句细细体会好吗?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做上标记。
2、导读品悟
谁能把你的体会对同学们说一说?(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理解体会2~4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引导从两个设问句中体会。
它们强调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于人类呼风唤雨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在理解、“发现”和“发明”的区别的基础上,通过“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生活大大改观,其改观程度大大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年的总和”,来体会“呼风唤雨”,体会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之大。
第三自然段
围绕“二十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谈“农耕”社会是怎样的社会,神话里的“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本领,猜想古代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人们为什么要有这些幻想。
再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为现实。
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引用在本文中的作用。
(这是一过渡句,说明现代科技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变化之快。)
通过20世纪前与后进行对比,学生体会“二十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四自然段
先读书中例子,再选择自己了解到的例子,和同学交流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给人类带来的便利。体会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好处。
(每自然段在学生理解课文后,引导他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刚才随作者一起,回首了二十世纪的百年历程,让我们感受到了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请看伯特兰、罗素说的话。
1、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想象科学技术还将创造怎样的奇迹,还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五、质疑问难,深入探究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六、欣赏品味,拓展延伸
1、赏读
多么辉煌的二十世纪,让我们再尽情地读读课文,体会科学技术的魅力。
2、小练笔
(任选一题)
① 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带来的变 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② 想象二十一世纪科技将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把你的想象写下来。
③ 把你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100年
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生活大改观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5
教学目的:
1、认读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科学小品的语言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
幻灯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变化,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是第一次来榔坪,昨天在车上我就在想,榔坪可真远啊!幸好有了汽车,要是以前没有这样的交通工具,要来你们这里,那可真难想像啊。由这件事一想,我们的生活正在一天天变得方便、舒适起来。你们感受到了吗?那让我来了解一下你们的生活都有哪些变化?(列举自己生活中的变化。)
2、师:那你们觉得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了?(生:是科学技术。)
3、师:对,是科学。今天让我们随着中国社科院的院长路甬祥爷爷一起去感受科学的魅力,一起走过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伸出你们的手,让我们一起写下课题。一起读读课题吧。(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1、师:“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经的知识理解“呼风唤雨”这个词语
2、师:在本课中,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呢?对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三、初读课文,字词过关。
1、师:带着这些疑问,请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把生字词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还要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希望你能有收获。
2、师:让我来考考你们,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开火车读一读。(幻灯出示本课的生字和生词)
四、朗读理解,交流感悟。
1、师:谁能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告诉我课文讲了什么?谁又能用书上的一句话说一说。这句话在哪里?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句话。(教师板书——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齐读这一句话)
2、师: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是谁在呼风唤雨,又是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吗?你们在哪里找到的答案?再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还会有哪些发现?
3、师: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在这一自然段中,有两个词语非常相近,谁有一双慧眼发现了它们?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发现”与“发明”的区别吗?
4、师: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发现和发明,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我们才能呼风唤雨。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你可以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这样的句子画上横线。
5、你们都找到了哪些句子?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学生交流,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1)、师:你找的地方和老师找的一模一样呢,(课件出示句子: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告诉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地星球变成联系机密的“地球村”。)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①用引读的方法和学生一起朗读这个自然段。师:这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因为20世纪——,20世纪——这还是一个连过去的王公贵族都不敢想的世纪,因为——)
②引导学生说话,练习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理解感悟。
③回归课题,激发情感。师:面对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的生活,面对这样多的科学成就,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④感情朗读。师:生活在这样的世纪,我们感到自豪、感到骄傲、感到幸福。你能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吗?
(2)、对比我们生活的这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世纪,看看我们的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我们把那样的社会称之为——农耕社会,农耕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你能想像一下吗?
①用“那时没有——,那时没有——,那时没有——,那时没有……”引导学生说话,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没有科学技术的世界是怎样的无奈。
②师:在那样无奈的现实中生活,我们的祖先只能用神话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他们都有那些愿望?是谁帮他们实现了愿望?“千里眼”就是现在的什么?“顺风耳”又是现在的什么?我们又是怎样腾云驾雾的呢?(一连串的提问再次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
(3)、这么多美好的愿望,在短短的一百年的时间里就得以实现,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幻灯出示雪景图片和文字: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①师:谁知道这句诗出自哪里?谁是我们班的小博士?你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课文中引用这句诗,是为了说明了什么呢?又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②师:几千年的梦想,上万年的愿望,在短短一百年的时间里就得以实现。怎能不让我们感到惊喜,好想读读这几句话,表达我的惊喜之情,愿意听我读吗?(教师范读指导)谁还想读一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之情,重点读古诗)带着这样的惊喜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4)、师:如果我们的祖先能够感受到这样的变化,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威力,我想,他们一定会情不自禁的说20世纪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亲人诉说衷肠的时候,当你登陆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啊,科学正在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美好的生活,所以,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会说:——(学生朗读,幻灯出示句子: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科学正在实现了我们一个又一个梦想,所以,伯特兰.罗素要说——科学还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所以我们也说——(引导学生朗读这一句话)
五、延伸拓展、关注科学。
1、师“回顾已经过去的20世纪,我们倍感那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面对我们正在经历的21世纪,该是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纪,畅想一下,在21世纪,科学技术还会带给我们哪些惊喜?和你同组的小伙伴尽情的畅谈,尽情的展望。(学生交流,如果有时间就让学生写一写)
2、师:科学固然很神奇,但真正让它变得神奇的还是我们人类。好好学习,掌握过硬的科学文化,你们也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期待着那一天。
3、师:我还有一个小小的作业,希望你们课外收集一下21世纪的科学成就,了解一下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
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1-01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06-02
[精品]《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5篇08-29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1-05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09-16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07-28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07-17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04-04
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