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21 15:19:3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1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与学的问题,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而设计的一套系统过程。它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是落实教学理念和指导教学行为的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一门科学,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依据课程内容、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策划师生学习互动活动;它也是一门艺术,必须融人设计者的丰富经验,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生成的可能,设计出有效解决数学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强化基础学情分析 找准教学设计的落脚点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设计的其他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1,学生的知识储备。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生在学习新知时,一般会受到旧知的影响,在旧知的基础上,认识新知,重构知识网络。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前,要加强对学生知识背景进行有效分析,包括对学生已具备的有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的分析,还要对不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的分析。因此,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设计富有情趣和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活动。

  2.学生的思维能力。埃德.拉宾诺威克兹在《思维.学习.教学》一书中说:“作为教师,我们教儿童。既然我们教儿童,那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维,儿童怎样学习。”许多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关注的是“怎样教”,而忽视学生“怎样学”。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形成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关注、分析学生已具有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使教学设计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效对接。另外,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分析也是不能忽视的内容。

  3.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判断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基本思路,准确地判断学生的起始数学素养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前提。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仅在于掌握多少数学知识,也不在于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关注他们能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进一步学习研究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各个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不能过高,也不能降低教学要求,要做到因材施教,使设计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加强学法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优化教学内容设计 批准教学设计的基本点

  优化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教材进行整合、开发、创新处理,以分散教材的难度,减缓知识的坡度,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让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1.处理好四维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确立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维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深对数学的了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但是四维目标,只是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的总体目标,不是每节课设计的具体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分解、细化,生成具有导向性的具体目标。

  2.设计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内容。在设计中要做到重“知识”,也要重“技能”;重“过程”也要重“方法”;还要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组织好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依据,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内容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设计前教者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知识的呈现顺序,即先出现什么,再出现什么。要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设计相应的练习时,要加强练习题的针对性、有层次性,真正达到知识的形成、巩固与应用的目的。所以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取舍教材内容,可打破章节顺序,进行有选择的、科学的再创造、再加工,合理优化教材结构。

  三、优化学生学习方式 找准教学设计的关键点

  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教师要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的学习方法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逐步改变教师讲、学生听、不停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1.动手实践。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理解知识的形成,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与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恰当地运用直观操作,师生互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2.自主探究。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探究性学习应成为课堂教学实施创新学习的重点。对于教材中那些后继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本来就应是主动地构建知识的过程。创设有效的探索场,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索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开发,要勇于创新,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情况下,不断创设行之有效的探索场。当然,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在不同教学阶段创设不同的探索场,给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证明,经常创设不同的探索场,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合作交流。当今时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研究,通常组建研究小组,按一定的方案,合作有序地研究并最终达到研究的目的。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动,尤其是生生互动,对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要合理设计合作交流活动,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他人帮助时,主要在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处,在知识易混淆处,在概念、公式、规律的探索与归纳的过程中,而且要对合作交流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加以预测与估计,为它们预设好通道,预留足时间,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优化课堂教学流程批准教学设计的着力点

  教无定法,但要得法。任何新知的教学都要通过一定的教学程序来实现。教学程序应体现所教知识的特点,并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显然,教学程序应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科学性。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优化教学程序,可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弹性化的教学设计。叶澜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课的动态生成,要求教学方案的设计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重在大环节的策划上,让过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弹性,为学生参与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改变过去课堂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着老师转的格局,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大胆质疑,让师生在互动中实现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使课堂成为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舞台。

  开放式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单调、生硬的一面。组织开放性教学,教师要把握好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在探索中成长。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要优化课堂导入,重视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设计中,要注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快乐的身心交流中学习、成长。设计的评价过程,要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一种“润滑剂”。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第2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七第1-3题。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能在实物和平面图形中识别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作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培养学生探索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对称的美。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能识别轴对称图形

  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现象引入教学

  师:谈话引入:同学们,我昨天到眼镜店看到了一副眼镜,请大家帮我看一看,我要不要买呢?(用课件出示一副不对称的眼镜图片)

  学生汇报:不买,因为两边不一样,不对称??

  师:大家都说眼镜不对称,到底怎样才是对称的呢?可以用手比划一下。

  生:比划两边大小一样就是对称的了。师板书:两边一样

  师:这两幅中买一个可以吗?看来眼镜我得选一个对称的才行。感谢同学们,真会出主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对称”的数学知识。板书:对称

  二、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欣赏一下生活中的一些对称现象(课件出示图片:外国国旗、脸谱、飞机??)

  师:春天来了,同学们都喜欢外出放风筝,看这两只风筝图,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生:左右一样,都有翅膀。追问:左右两边的翅膀长得怎样?

  师:再看下面几张图,它们有着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对称的,两边都一样。

  师:说一说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的对称现象吗?教师里有吗?

  生:举例??

  师:生活中的这些对称现象,把它的形状以图片的形式出现,就是图形。我这里请来了几个图形,认一认,(衣服、树、葫芦、箭头、医院十字形符号。)

  师:请问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追问:你能用什么方法,动手证明它们是对称的?可以动手折一折。

  师:衣服这个图形,谁来证明?(请生操作)

  提问:你用的什么方法?(生:对折。)

  怎样对折的?(生:左右对折)

  然后你看到了图形的两边怎样了?

  (生:重合了,一样,不多不少。)

  是一部分重合还是完全重合?(生:完全重合)

  师:我用这四个字表示你们对折后看到的。板书:完全重合

  示范表演:申出左手,右手对折完全重合。(感受完全重合)

  师:下面再请4个同学用对折法,折一折这4个图形。依次说一说??。

  如:生1:我把

  生2:我把

  边完全重合,所以它是对称的。

  小结:同学们真棒!像这些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数学上叫:“轴对称图形”。现在你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图形吗?(生: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

  师:我这儿还有一个图形,紫金花形图片它是对称的吗?用对折法试一试。(生:示范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他不是对称的)

  三、认识“对称轴”

  师:刚才同学们把这些图形对折后,中间都留下了一条直直的折痕,这条折痕刚好

  把这个图形怎样了!(生:分成两边一样了)

  师:可以把它分成左右两边,上下两边,斜着的两边一样了。我们也给这条折痕取一个数学名字:“对称轴”

  师:衣服的对称轴,我们用虚线把它画出来,画的时候,要超出图形的.两端,这样就更容易看到折痕所在的位置了。师依次画出每个图形的对称轴。指出紫金花图没有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四、练习巩固

  1、找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指一指

  2、找出轴对称图形,对的打“√”,错的打“×”。

  3、数字、字母、汉字也可以写成对称的。

  4、生活中的一些汽车,银行标志也是对称的。

  小结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生:略)

  五、实践操作

  我们已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一张白纸,你们能运用对称的知识用这张纸剪一件衣服吗?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完成,好吗?

  (1)、折一折: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

  (2)、画一画:在对折的纸上画线。

  (3)、剪一剪:沿着刚才画的线剪一剪,会剪出一件上衣的图案。(出示课件)(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的小手。)

  2、你能剪其他图形吗?如:松树、桃心、葫芦等。

  (1)、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剪一剪,选择松树、桃心、葫芦三种图形中的一种,看谁既会动脑又会动手。

  (2)展示学生剪的作品。(把优秀作品贴黑板)

  四、课堂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张贴学生及及教师的剪纸作品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材第94,第9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计算单位、读数和写数、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数概念的掌握水平。

  2、通过复习,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3、在复习过程中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复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计算单位、读数和写数、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数概念的掌握水平。

  【教学准备】

  师准备;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从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师:同学们,我们在这学期学习了100以内的数。回想一下,100以内的数包括哪些学习内容?

  指导学生说出100以内的学习内容包括数数、数的组成,写数、读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和认识人民币。

  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写数、读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

  认识人民币

  师:这节课我们从这样几个方面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复习。板书课题。

  二、复习数数、数的组成

  师:我们在数1到100的数时,可以怎样数?

  学生: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10个10个地数。

  师在“数数”后面接着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师:请同学们一个一个地从8数到26;再一十一十地从10数到100。

  学生数数。

  出示4捆零7根小棒。

  师:怎样才能又快又对地数出有多少根小棒呢?

  让学生理解数这些小棒时,要先10根10根地数出有多少个十,再一根一根地数出有多少个一。

  师:用你们掌握的两种数数的方法数一数。

  学生数小棒后汇报。

  师:所以同学们在数数时经常是把两种数数的方法结合起来用的,两种数数方法配合使用,在数数的同时,就知道这个数的组成了,例如刚才同学们数小棒时数出多少个十多少个一?

  学生:数出4个十7个一。

  师:所以47是由4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出示3捆零4根小棒。

  师:这里面又数出了多少个十和多少个一?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

  让学生明白这些小棒可以数出3个十和4个一,所以34是由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

  师:说一说5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89又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学生回答略。

  三、复习写数、读数

  师:下面我们复习写数、读数。不管是写数还是读数,都要用到数位,你知道数位是怎样排列的吗?

  指导学生说出数位的排列是: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写数、读数”后面板书。

  出示:36,63,78,87,99,100。

  师:这些数怎样读?

  学生读数。

  师:83怎样写?38呢?79,54呢?

  学生写数。

  师:你觉得在读、写100以内的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指导学生说出: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师:请同学们完成总复习第1题和第2题的1,2,3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集体订正。

  四、复习数的顺序、大小比较

  师:怎样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说出先比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比较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

  师随学生的回答作相应的板书。

  显示:在圈里填“>”、“<”。89○9872○7158○6083○8499○100

  师:这几组数哪些是十位上相同的数?哪些是十位上不同的数?

  学生回答略。

  师:请同学们用你们掌握的比较方法比较出这些数的大小。

  学生比较。比较时不但要求学生说出结果,还要求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

  师:这样掌握了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就可以把数按大小顺序进行排列了。请同学们看书上第119页第2题第4小题,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这些数填在括号里。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排列方式是先比较出这些数的大小,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出示第97页第3题。

  师:要求甜甜和朋朋可能有多少钱,应该怎样想呢?

  引导学生这样想,100元比25元多得多,28元比25元多一些,20元比25元少一些,8元比25元少得多。所以甜甜可能是28元,朋朋可能是8元。

  师:甜甜一定是28元,朋朋一定是8元吗?

  让学生意识到不是一定,而是有这种可能。

  师:还有哪些可能呢?

  指导学生说出甜甜还有27,26,29元这些可能,因为这些数都是比25元多一些;朋朋还有7元,6元,5元等这些可能,因为这些数都比25元少得多。

  师:这样一来,我们对多与少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

  五、复习认识人民币

  师:通过认识人民币的学习,你知道哪些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学生自由地说,师把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主要有三块内容,一是认识币值,二是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三是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上出现一些人民币。

  师:所有的人民币同学们都认识吗?请大家认一认这些人民币。

  学生认人民币,师从中挑出几张人民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认的。

  师: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1元=10角,1角=10分。

  师:8元=()角,60分=()角。要求学生说出因为1元=10角,8元里有8个10角,所以8元=80角;因为1角=10分,60分里有6个10分,所以60分=6角。

  师:2角3分=()分,18角=()元()角又该怎样想呢?

  指导学生说出2角是20分,再加上3分就是23分;把18角分成10角和8角,10角是1元,所以18角=1元8角。

  师:请同学们完成第95页第9题。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六、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些什么?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说出来大家帮助你解决。学生回答略。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4

  活动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对于生活中鲜艳的颜色非常感兴趣,但由于年龄小,受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往往会把各种颜色张冠李戴,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幼儿梳理有关颜色的知识,使幼儿能正确认识常见的颜色说出其名称并进行分类。本活动运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活动,采用启发谈话、观察交流、实践体验的方法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边学边实践操作,在情境中认识颜色、区分颜色、学习按颜色分类,在轻轻松松的过程中愉快地参与学习,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成为活动真正的主人。

  活动目标:

  1.乐意并愉快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2.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并能正确的说出名称

  3.按物体的颜色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课件。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猫各一只,房子各一座。

  2.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图片若干。

  重点难点:指导幼儿尝试按物体的红、黄、蓝三种颜色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手指游戏

  2.巩固复习红、黄、蓝三种颜色,并学习分类。

  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位朋友,猜猜它们是谁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1)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三只可爱的小猪。它们分别是红色、黄色和蓝色的。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每只小猪的颜色,并为它们取名字:小红猪、小黄猪和小蓝猪。

  (2)请帮忙辨认一下颜色,看看这三座房子是红色、黄色还是蓝色的。三只小猪刚盖好了自己的新房子,它们现在要回家了。小朋友们能帮助它们找到正确的家吗?

  (3)小朋友们真厉害,他们帮助小猪们回到各自的家中,还将相同颜色的物体进行了分类整理。这就是按照颜色对物品进行分类的方法。

  3.游戏“送礼物给小猪”。

  今天小猪们搬新房子,我们一起送东西给他们吧

  (1)幼儿自由进行操作将颜色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2)送礼物。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将礼物送到小猪这里来。

  4.让我们一起来寻找和小猪一样颜色的玩具和物品吧!大家都来看一看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和小猪的颜色相同的呢?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我以情景贯穿,这符合了孩子的年龄特点,也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导入部分我出示黄、蓝、红三只小猪,然后让孩子们说说小猪搬新房,送礼物的形式顺利地过度到给小猪按颜色分类送礼物给小猪,这大大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活动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一个情景引入,复习了红、黄、蓝三种颜色。接着是学习按照颜色分类的环节。最后是一个名为“送礼物给小猪”的游戏。这些环节有着清晰的结构,逐步推进。通过操作,孩子们掌握了分类的方法。从目标达成度和老师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来看,这节活动是非常成功的.。然而,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自己进行反思并加以改进。

  一、设计的房子,蓝色与小猪的颜色不接近,容易产生混淆。

  二、在操作环节中,教师的操作要求说的不够清楚,导致幼儿在操作时比较没有目的性。操作材料的选择上,原本选择了三只颜色的图片,让幼儿可以根据三种相同颜色不同的物品进行粘贴,如,黄色的花、黄色的汽车、黄色的气球等。

  三、最后延伸活动新增游戏环节,巩固颜色的分类。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5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教学理念教师教学如何使用教材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编排具有逻辑的意义。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成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概括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数学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1、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3、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4、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5、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6、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问题情境,以情引趣,激活思维。

  1、教师的教学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问题同样引起学生积极探索,产生求知欲望。而补充知识的引导更能使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视课程的开发,也重视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遵循学生的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3、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4、重视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5、给学生铺设合理的思维空间,补充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6、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趣味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设疑问题具有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轻松地获取知识。

  8、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创设情境既符合学生实际,为探究、认识新知识的结构奠定基础。

  教师的教学设计准线不同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要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取决于一个教师教学中充当怎么样角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教育者来说,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教师对每一节课多付出心血,并不意味着成了正比例。要对每个学生充分了解合理设计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才能触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p.13、14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一些常见容器的实验,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并注意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

  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

  每生自带2件左右常见的容器。

  教学过程:

  一、检查

  完成口算本上的校对工作,检查学生的口算完成情况。

  二、交流检查学生昨天回家的实践作业

  比如:1升水可以倒4杯水,可以倒20个小酒杯,可以倒2大碗(比较小的容器)

  1个电饭煲是2升多,1个大油桶是5升,一个水池30升,一个脸盆5升(较大的容器)

  在学生交流的时候,要求其他学生做到:(1)想象,也可用手比划该容器的大小;(2)继续补充

  三、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

  1、用自己制作的'量器盛1升水,分别倒入下面的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比如:煲的1/2,锅的差不多,脸盆的1/5

  可继续让学生估一估,整个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几升。

  2、下面的容器里大约各能盛多少升水?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这里的4张图,可以让学生先挑一个最有把握的说,并说清楚理由。

  再以此为参照,进行推算其他的容器。

  也可用排除法进行,但都要学生充分说理,不能是简单的凭感觉。

  四、指导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法减法,1.6.15 整理和复习|人教课标。

  2.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和第79页

  教具、学具准备

  小鹿头饰、信卡、补充算式的减法表、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设计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本单元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

  [开课直奔主题,节省时间。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1.猜一猜。

  出示第78页第1题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生:有三个小朋友坐电梯。

  师:他们分别说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据他们的谈话内容,猜一猜小男孩住在几层?小女孩呢?

  生:小男孩住6层,小女孩住8层。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用数学,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

  2.联系生活,说一说你的家住在哪道街?几号楼?几单元?几层?学生踊跃发言,介绍自己的住址。

  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师:我们已经学过10以内数的组成,你都知道哪些数的组成?

  同桌两人共同表演,用拍手或对口令的形式告诉给大家,好不好?

  学生活动,上台展示。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出10以内各数的组成。

  [同桌合作,用身体语言表演,复习旧知,学生兴趣很高,学习气氛浓厚。]

  自行探究,找出规律

  师:咱们来做“小小邮递员”的游戏,好吗?

  生:好!

  请一生扮演邮递员小鹿(头戴头饰,肩背邮包)。今天,小鹿送的信可真多呀!这些信的信封上写着10以内的加法算式,如果你能算出得数是几,就送到黑板上的几号信箱。

  [利用学生熟悉而且感兴趣的游戏形式让同学们帮助小鹿送信,激发了全体同学的兴趣,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通过送信,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

  学生拿到信卡,认真计算后纷纷到黑板上送信。

  师:小朋友们看,黑板上的信都是10以内的加法算式,这些算式排列在一起,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感觉没有顺序,有些乱。

  师:怎么排列比较好?

  生:按一定的顺序。

  (根据学生的汇报,重新排列。)

  师:这是小朋友们自己整理出的10以内数的加法表,仔细观察,说一说,竖看、横看、斜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根据算式的特点和规律,你想想用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它?

  [扩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思考,找出规律,小学数学教案《1.6.15 整理和复习|人教课标》。]

  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在屏幕上出示如下减法表。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操作,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广泛参与,为各层次学生创设充分展示、表述自己见解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

  师:表中写出一些减法算式,还有一些减法算式没有写出来。大家仔细观察这个表,看它是怎样排列的,然后按表中确定的排列顺序把其余的减法算式写出来。学生分组边讨论边完成填表的任务。

  师:请大家根据刚才填写算式的过程,看看表里的减法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发现了哪些排列规律。顺着表上某一行算式的顺序,让学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

  [巩固所学方法并提高口算准确率和速度。]

  教师任意指定一些算式让学生很快说出得数。

  学生分组活动:一个学生任意说出一个加法算式的得数,另外的学生很快说出相应的两个减法算式和得数。

  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师:智慧爷爷也来参加我们的做题比赛了,它给我们带来了两道题。(课件演示:出示第79页第5题)谁能解答出这两道题,谁就能得到智慧爷爷的礼物。你想得到这些礼物吗?

  生:想!

  师:好,开动脑筋,加油。

  生:动作表示。

  学生先讲图意,再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生:7+3=10

  生:7-2=5

  [潜心设计“智慧爷爷带来的问题”等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学生兴趣盎然。通过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使学生手、眼、口、脑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全课总结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帮智慧爷爷解决了难题,我相信,你们不仅能学好数学,还能用好数学,解决好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设计说明

  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既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形式。这节课安排的内容,是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系统整理和复习数学知识。为了使学生在头脑里对已学过的相关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我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切实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在对10以内数的认识的整理和复习时,结合教材第78页的第1、2题,引导学生全面复习10以内数的认识,并让学生结合实际说一说自己家住在几号楼几单元几号,使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数学与自己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整理“10以内的加法表”时,我注意创设情境,让同学们帮助小鹿送信,激发了全体同学的兴趣,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积极思维,认真计算,通过送信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接着,再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排列顺序,让学生自己说出应该怎样排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掌握整理算式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整理复习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在整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思考,找出规律,想想怎样才能记住它。学生的思维再次被调动起来,并在此处得以升华。

  整理减法表时,先向学生出示不完整的减法表,只在表中填出一些具有提示性作用的算式,其余的放手由学生自己去整理、填写,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减法算式排列的过程中去,并说出自己的排列规律。这样学生对所发现的规律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总之,在教学中,我潜心设计了“小小邮递员”、“击手掌”、“对口令”、“智慧爷爷带来的问题”等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学生兴趣盎然,情不自禁地互相交流,争先发言,展示自己的计算结果。让学生动手、动脑,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了整理复习的目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感受应用数学的乐趣。

  整理和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建立网络化、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教师把枯燥的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之中,“猜一猜”、“拍拍手”、“扮演小小邮递员”等,使数学知识变为鲜活的富有生命的小精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进一步认识数学知识。

  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减法表的复习中让学生先观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把表补充完整。这节课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寻找问题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本节课重视掌握基础知识,落实教学目标。在课改中,既体现了改革的思想和新教法,又继承了我们过去在教学实践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练习形式,使不同层面的学生达到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目标。老师注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通过“横看、竖看、斜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的方式找出规律,使学生脑子里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为以后的整理和复习打下基础。

  执 教:河南省开封市开封县街小学 程永春

  指导教师:河南省开封市教育局教研室 刘玉珠 王瑞玲

  评 析:河南省开封市开封县街小学 王瑞玲

  1.6.15 整理和复习|人教课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一是结合四个具体实例,通过“比一比”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二是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三是在方格纸上画图,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到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学情分析

  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较低,学生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2、让学生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探究发现比较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9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大数。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4、培养学生的良好书写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四.教学准备

  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面积、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

  五.教学过程:

  (一)体会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教师出示从媒体收集来的一组数据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二)探索改写方法

  1.出示中国地图,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

  让学生读出这些面积,问: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改写的方法。

  3.完成试一试第1、2题:进一步巩固改写的方法。

  (三)巩固与应用

  练一练第1题: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

  (四)作业

  收集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 = 960万

  10000000000 = 100亿

  教学反思:

  这部分的知识虽是新知识,就知识本身而言,学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收集的资料,放手让学生学习,通过观察比较,在读写数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改写大数的必要性。通过作业的反馈,学生知识掌握的比较好,怎样让学生体会到大数的改写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渗透给学生的,怎样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本案例中做的还不够,需要大家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尝试。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和交流等活动,进一步体会图形的变换以及相关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体会图形的变换,感受七巧板的“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一系列拼一拼、搭一搭的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学生的合作意识。

  3、在独立拼各种图案和故事的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感悟平面图形的各种特点,学生要在了解图形的基础上,能够掌握图形变化的奥秘。

  教学准备

  七巧板一人一副,教学课件。

  教学形式

  小组式,小组成员编号,设有组长。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

  师:瞧,大屏幕上是什么图形?(正方形)。老师给它加了一条线,就发生变化了,现在变成了什么?

  追问:两块怎样的三角形?

  (再演示)再加一条线,又变成了什么?

  追问:其中的一块三角形变成了什么?

  最后,老师给它加上:3条线,现在它变成了更多的图形,再帮它们涂上颜色,数一数有几块?

  (2)揭示课题

  讲述: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到图形在变化,最后变成了这样的七块田形,这七块图形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就叫七巧板。(板书:七巧板)

  谈话:你了解七巧板吗?

  2、提供材料,合作探索

  (1)谈话激趣

  谈话:刚才你们说用七巧板可以拼图,那你说说可以拼成什么吗?

  学生回答。

  小结:七巧板可以拼成像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这些图形,也可以拼成人、动物、房子这些图案。(板书:图形图案)

  谈话:咱们今天就先来拼图形好不好?

  (2)用两块拼

  谈话:先来简单一点的,请用七巧板中的两块图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哪位小朋友说说可以选用哪两块?

  提问:你会再用这两块图形拼出一个其他图形吗?

  学生拼图。

  小结: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不同的摆放,可以拼成我们认识的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三种不同的图形。我们再来请电脑博士演示一遍。

  (3)用三块拼

  谈话:如果拿出七巧板中的三块,可以拼成哪些已经认识的图形呢?请你试一试,比比哪个小队的同学拼的图形种类最多。

  在小组里交流,集体展示。

  比较:用三块拼的时候比二块拼感觉怎么样?

  生1:拼出来的图形种类多了。

  生2:增加—块,拼出的'更多了。

  小结:用七巧板中的三块可以拼成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等。和两块比,复杂一点,但是拼出的图形也更多、更好玩了。

  (4)用四、五、六块拼

  谈话:还可以用几块拼?

  如果有困难,小组内可以商量商量,同桌两个也可以合作,合作的时候只能用一副七巧板中的几块。此外,还可以打开课本第23页仿照书上的图形拼,拼好后先在小组内说说你拼出了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组长进行统计。

  发现有创意的进行展示,请学生说说是怎么拼的。

  小组长汇报统计结果。干时区向补外

  (5)用七块拼拼图案

  谈话:七巧板不仅能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还能拼出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案。(展示书上的图案)

  学生说一说分别是哪些图案。

  追问:除了这些图案,你还能拼出其他图案吗?

  谈话:你可以照着样子来拼一排,也可以自己想一个样子样。拼的时候,先仔细想,用哪几块,每一块的位置在哪?拼好后小组内互相看一看,说一说小组同学拼得怎样?像不像?然后,大组汇报,集体反馈。

  3、总结延伸,拓展思维

  谈话:今天我们认识了七巧板,用七巧板拼出了图形、图案、情景,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1:七巧板很巧。

  生2:七巧板很有趣。

  3:七巧板可以拼故事......

  师:那请同学们回家后把你想拼的拼给你的父母看。

  (三)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动手操作型数学实践课。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发现,教学材料准备充分,一人配一副七巧板,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本节课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活动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如用2块、3块、4块、5块、6块拼时,先在组内展示再集体交流,各种图形拼好后,又放手让学生用7块自由地在小组中开展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自己喜爱的图案,伙伴参观学习,伙伴间互相评价、获得新知。教师将活动自主权最大限度地交给学生,并且在一旁按照自己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指导。

  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成长。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进一步发现七巧板的块数越多,分出的种类就越多。通过学生操作小组交流、体验、发现,得出科学的规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动手操作型活动课立足于每个学生的自主独立活动,但是动手实践型的实践活动更多的是建立在学生互动、合作的基础上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学会欣赏学会学习。教师及时地点评学生拼出的结果,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他们学习的动力。除了教师的点评,还应让学生互评,使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恰当使用多媒体,促进教学的有效性。本节课巧妙应用多媒体展示七巧板时,用正方形分出七块板,让学生明白图形之间是存在着联系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自已探索图形的大小、形状等。在自己拼出不同的图形和图案时,及时地展示,既增强了学习效果,又促进了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十减9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思想方法以及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合作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其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来突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主题图、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9十79十49十6

  9十99十29十5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129十()=13

  9十()=149十()=15

  9十()=169十()=17

  二、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

  1)请同学们观察画面,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说说自己获取的信息

  (2)出示例1的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A、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叔叔有15个气球。小朋友买走9个气球。学生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可能提出:还剩多少个气球)

  (3)组织学生列式:

  教师板书:15-9=

  二、教学互动

  组织引导学生探究15-9的计算方法。

  (一)组织学生试算。

  请同学们先独立试算,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1学生独立试算后在小组内说自己的算法。

  2学生交流时可能说出:

  (1)因为9+6=15,所以15-9=6.

  (2)用小棒的'方法算出来的。

  (3)用拨珠的方法算出来的。

  (4)先算10-9=1,再算1+5=6,所以15-9=6.

  ……

  (二)组织汇报交流。

  (如果学生出现最后一种算法,教师要追问:5为什么要加1)

  (三)小结。

  1)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2)说明:计算十几减9时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归纳“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A、组织学生举例。

  你还能再说出几道十几减9的算式吗?

  B、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C、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D、组织学生归纳计算方法。

  E、小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有很多,大部分同学都采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这是一很好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的第1题。

  组织学生独立摆一摆、算一算。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2)“做一做”和第2题。

  投影仪出示第2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游戏。(练习二第2题)

  (1)请各组组长拿出“鸽子窝”图片,并把“小鸽子”(带鸽子的卡片题)分给本组的同学。

  (2)组织学生游戏。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帮助这些“鸽子”找到自己的家。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你最喜欢哪一种计算方法呢?

  教学板书:

  略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数学书第90页例1、91页例2。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2、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男生3人,女生4人,每人10秒拍球,那一组拍的总数多哪组就获胜。女生队拍的多。老师宣布女生队获胜。男生感到不公平,该怎么比公平?那么平均数是

  一个什么样的数,怎么求平均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 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 学习例1

  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统计图。(出示课件)

  自探提示:

  (1)从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小红比小兰多1个,小明比小亮多2个)

  (2)从图中你能看出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吗?是怎样看出来的?(移多补少)

  (3)你会列式计算出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吗?必须先求出什么?请试着解答。(总个数)

  (5)你觉得怎样求平均数?(列式计算)

  思考:在例1中,我们求出平均每个人收集13个瓶子,是表示他们4人中某一个人实际收集13个瓶子吗?每个人实际收集的瓶子数和平均数13有什么关系?

  2、 练习:

  小明身高135厘米,河中平均水深110厘米,小明会遇到危险吗?

  3、 学习例2:观看两队的身高记录

  (1)先看欢乐队的身高记录

  列式计算,求欢乐队的平均身高;

  (2)观看开心队的身高记录

  列式计算,求开心队的平均身高;

  (3)比较两队的平均身高;

  (4)总结: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4、 练习:(选择)

  (1)三(1)班学生植树,第一组种18棵,第二组种20棵,第三组种25棵。平均每组种几棵?

  A、20棵 B、21棵 C、19棵

  (2)玩具店卖玩具车,第一天卖54辆,第二天上午卖23辆,下午卖25辆。平均每天卖多少辆?正确列式是:

  A、(54+23+25)÷3 B、(54+23+25)÷2

  三、实践应用

  下图是一个平均水深是100厘米的水池,小明的身高120厘米,小明在里面游泳有危险吗? 天气越来越热了,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到池塘里去游泳。

  四、小结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请完成数学书练习十一的内容。

  板 书:

  平 均 数

  小红 小兰 小亮 小明——移多补少

  ( 14 + 12 + 11 + 15 )÷4 = 13(个)

  ↓ ↓ ↓

  总 数 总人数 平均数

  好处: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教材P107—109

  教学目的:

  4、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5、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6、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

  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他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每小组一个封口不透明袋子,内装红、黄小球几个。(学生不知数量、颜色)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记录次数

  黄

  红

  活动汇报、

  (2)袋子里的红球多还是黄球多?为什么这样猜?

  小组内说一说

  总数量有10个球,你估计有几个红,几个黄?

  (3)开袋子验证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之间的关系。

  2、练习

  P107“做一做”

  3、

  三、巩固练习

  P1096

  [1]学生说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

  [2]猜测实验后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3]实践、记录、统计

  [4]说说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什么?

  [5]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的差异,也可能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可以让学生再掷几次,让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初步感受到硬币是均匀的,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P1097

  学生讨论完成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认识“逆向求和”的问题,并能运用整体部分的数量关系解决这类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思考问题的模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题、画图的方式理解题目的含义;在学生交流互动过程中,掌握解决“逆向求和”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回顾与反思,梳理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学习经验,体会学习中的乐趣。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掌握加法意义的基础上,能通过逆思考来解决问题,同时体会到,当问题不好理解时,可以采用画图表示信息的方法来帮助理解,从而找出信息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解决

  “逆向求和”问题的模型。

  教学难点:

  采用画图的策略分析“逆向”求和的问题,用整体与部分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活经验

  1.课件出示游戏规则老师这里有一个漂亮的'魔法盒,里面装着很多的小球,请一个同学从盒子里拿出几个小球,另一个同学再数一数盒子里还剩下几个小球,最后请同学们猜一猜,原来盒子里一共有几个小球?

  2.玩一玩教师演示游戏方法,与学生一共可以玩三次。之后进行全班学生进行游戏。

  3.回顾与反思每一次求原来盒子里一共有几个小球,都用共同的方法:拿走球的个数加上剩下球的个数,等于盒子里原来有多少个小球。

  4.揭示课题。这类现象在生活中常见,今天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初步对逆思考解决的问题有所感悟与理解。

  (二)情境展开,构建方法

  1.引导观察,提取信息。

  (1)课件出示p98例6

  (2)学生观察,交流信息。

  ①出示情境图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不出现。老师去商店买口哨,已经领走了7个。(板书:领走7个)。

  ②猜一猜,原来有多少个口哨?你是怎么想的呢?

  预设1:如果商店的口哨领完了,那么原来是7个;

  预设2:如果商店还有剩余的,那么原来的可能是8、9……个。(总之,不少于7个)

  ③出示剩下一部分情境图。商店还剩下5个,(板书:剩下5个)。

  ④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口哨?(板书)

  ⑤由同学完整地叙述题意。(可以边指图边说)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经历从情境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的构建搭建了桥梁。

  教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第46页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的:通过系统的整理与复习,使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同时,解决一些实际计算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系统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的主要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微机、软件、投影仪、灯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概念

  1.长方体的特征。

  (1)微机显示一个长方体。

  问:这是一个什么物体?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单元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③长方形和正方体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

  问:长方体有些什么特征呢?[微机显示一个长方体,上下面(红色)、前后面(蓝色)、左右面(黄色),并使画面上下、前后、左右移动,接着微机显示12条棱、8个顶点,使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特征]

  教师归纳引导板书:

  面:6个(有可能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长方体 棱:12条(相对四条棱长相等)

  顶点:8个

  (2)让学生完成课本第46页第1题。

  (3)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长方体、正方体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怎样表示长方体、正方体的大小?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大小是由它的长、宽、高或棱长决定的。

  2.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和容积。

  (1)微机显示一个长方体,分别给出长、宽、高和单位。

  单位:分米

  问:①怎样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列式:_________

  ②怎样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学生列式:__________

  ③求容积(微机显示往长方体盒子里倒砂子的全过程)

  什么叫容积?怎样计算容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2)通过微机显示把长方体转化为正方体。

  问:这个长方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变成了什么形体?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教师继续板书

  面:6个(都是正方形)

  正方体 棱:12条(长都相等)

  顶点:8个

  有关正方体的计算,学生独立完成。

  二、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三、课堂练习。(灯片出示,反馈时用)j

  1.判断。(对打"√",错打"×")

  (1)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

  (2)正方体的六个面都必须是正方形。( )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2.选择正确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做一个长方体的铁皮桶,要用多少铁皮,是求这个长方体的( ),能装多少水是求( )

  a.体积 b.底面积 c.容积 d.表面积

  (2)做一个棱长是4分米的鱼缸,需要( )平方分米玻璃。

  a.4×4×4 b.4×4×6 c.4×4×5

  (3)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体积扩大( )倍。

  a.2 b.4 c.8 d.9

  (4)一块长方体木板,长2米,宽5分米,厚8厘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a.2×5×8 b.20×5×0.8 c.(2o×5+5×8+20×8)×2

  3.求下面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分米)

  4.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游泳池,长50米,宽8米,深2米,在它的四壁和底面涂上水泥,涂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若装满水,有多少立方米?

  5.选做题:(1)将两个棱民是3米的正方体粘接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一根铁丝正好可以做一个长16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框架,如果用这根铁丝做一个正方体的柜架,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7-07

【精选】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7-20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0-12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7-02

(经典)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1-21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09-16

小学数学复习教学设计02-27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荐】10-25

(精品)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7-15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