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三角形中位线教学设计

三角形中位线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23 07:33:2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角形中位线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角形中位线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角形中位线教学设计(精选3篇)

  三角形中位线教学设计1

  一、教学任务、目标

  1、认知目标

  (1)知道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明确三角形中位线与中线的不同。

  (2)理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并能运用它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3)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及进一步变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及分解构造基本图形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联想来发现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对学生进行事物之间相互转化的辩证的`观点的教育。

  4、情感目标

  利用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5、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难点:难点是证明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时辅助线的添法和性质的录活应用。

  二、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怎样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操作:

  (1)剪一个三角形,记为△ABC

  (2)分别取AB,AC中点D,E,连接DE

  (3)沿DE将△ABC剪成两部分,并将△ABC绕点E旋转180°,得四边形BCFD、

  2、思考: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吗?

  3、探索新结论: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那么DE与BC有什么位置和数量关系呢?

  第二环节:教师讲授,传授新知

  内容:引入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

  1、定义三角形的中位线,强调它与三角形的中线的区别。

  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第三环节:师生共析,证明定理

  第四环节:灵活运用,自我检测

  练一练:

  1、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没有任何测量工具的情况下,小明通过下面的方法估测出了A,B间的距离:在AB外选一点C,连结AC和BC,并分别找出AC和BC的中点M、N,如果测得MN=20m,那么A、B两点的距离是多少?为什么?

  2、已知:三角形的各边分别为6cm,8cm,10cm,则连结各边中点所成三角形的周长为 cm,面积为 cm2,为原三角形面积的 。

  第五环节:回顾小结,共同提升

  (1)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具体内容?

  (2)用什么思维方法提出猜想的?

  (3)应注意哪些概念之间的区别?

  第六环节:分层作业,拓展延伸

  三角形中位线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中位线的概念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2、掌握定理“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另一边的直线平分第三边”

  3、能够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概念及定理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通过定理证明及一题多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

  画图测量,猜想讨论,启发引导。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三角形中位线的'概论与三角形中位线性质。

  2、教学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四、课时安排

  10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叙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推论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叙述,教师画出草图,结合图形,加以说明)。

  2、说明定理的证明思路。

  3、什么叫三角形中线?(以上复习用投影仪打出)

  【引入新课】

  1、三角形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中位线。

  (结合三角形中线的定义,让学生明确两者区别,可做一练习,画出中线、中位线)

  2、三角形中位线性质

  了解了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后,我们来研究一下,三角形中位线有什么性质。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中位城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①为便于同学对定理能更好的掌握和应用,可引导学生分析此定理的特点,即同一个题设下有两个结论,第一个结论是表明中位线与第三边的位置关系,第二个结论是说明中位线与第三边的数量关系,在应用时可根据需要来选用其中的结论(可以单独用其中结论)。

  ②这个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关键在于如何添加辅助线。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证明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思路,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应指出,当一个命题有多种证明方法时,要选用比较简捷的方法证明。

  【小结】

  1、三角形中位线及三角形中位线与三角形中线的区别。

  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证明思路。

  七、布置作业

  教材P188中1(2)、4、7

  三角形中位线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它的性质。

  2、能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3、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

  4、能运用综合法证明有关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结论。理解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和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2、难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证明(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3、难点的突破方法:

  (1)本教材三角形中位线的内容是由一道例题从而引出其概念和性质的,新教材与老教材在这个知识的讲解顺序安排上是不同的,它这种安排是要降低难度,但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添加辅助线的练习很少,因此无论讲解顺序怎么安排,证明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例1)时,题中辅助线的添加都是一大难点,因此教师一定要重点分析辅助线的作法的思考过程。让学生理解:所证明的结论既有平行关系,又有数量关系,联想已学过的知识,可添加辅助线构造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来证明结论成立的思路与方法。

  (2)强调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别:

  中位线:中点与中点的连线。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

  (3)要把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特点、条件、结论及作用交代清楚:

  特点:在同一个题设下,有两个结论。一个结论表明位置关系,另一个结论表明数量关系。

  条件(题设):连接两边中点得到中位线。

  结论:有两个,一个表明中位线与第三边的位置关系,另一个表明中位线与第三边的数量关系(在应用时,可根据需要选用其中的结论)。

  作用:在已知两边中点的条件下,证明线段的平行关系及线段的倍分关系。

  (4)可通过题组练习,让学生掌握其性质。

  三、课堂引入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你能说说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用途吗?

  (答:平行四边形知识的运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某些问题。例如求角的度数,线段的长度,证明角相等或线段相等等。二是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判定直线平行等。三是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再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某些问题。)

  3、创设情境

  实验:请同学们思考: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你是如何切割的?

  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思考:

  (1)想一想:①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共有几条?②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有什么区别?

  (2)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

  答:(1)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共有三条。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别主要是线段的端点不同。中位线是中点与中点的连线。中线是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2)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的关系: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线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中位线的教学设计11-18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05-29

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05-31

三角形教学设计教案11-20

《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06-18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04-22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05-27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03-25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04-28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