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动物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动物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利用跳读、浏览、默读等方法,快速获取说明对象的信息。
2、通过文本的学习,了解说明文中写动物是抓住动物的哪些特征进行说明的。
3、运用学到的方法,尝试编写动物说明文的写作提纲。
重点
了解说明文中写动物是抓住动物的哪些特征进行说明的。
难点
尝试编写动物说明文的写作提纲,以及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动物说明文的写作。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出示游戏“猜一猜”)
现在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就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出示课件,板书“小动物”)
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在不同的文章中,小动物们或可爱,或机灵,或凶猛,或调皮,真可谓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今天,我们将在同一种文章体裁中去领略小动物们的风采,那就是我们5单元学习的一种文章体裁——(课件出示并板书:说明文)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请一位同学来读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复习回顾,明确方法
1、什么是说明文?
2、我们前面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学习说明文的?(出示课件)
(明――说明对象,抓——对象特征,析——说明方法,赏——说明语言)
3、那我们现在来回顾一下《松鼠》这一课的学习方法。(出示课件)
(1)《松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文章说明了松鼠的哪些方面的特征?
(3)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请一位同学来交流一下。
课件出示,梳理信息,明确学法:(明对象――抓特征――析方法――赏语言)
四、合作探究,巩固学法
现在,我们运用上面的学法,学习《鲸》《“虫国杀手”—螳螂》《螳螂》
学习提示:
(1)先自主学习,运用“跳读、浏览、默读”等方式,快速找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及说明方法,并在旁边作好批注。
(2)再小组合作,讨论,填写表格。
(3)全班交流展示,小组长要注意分工。
(交流说明方法时,要用具体的句子来说明,交流语言提示:“请大家看到第自然段的句话,这句话运用了说明方法,说明了的特点。”)
五、比较整合,求同存异
1、仔细观察表格,说说你发现有什么不同之处。
2、再说说你发现的相同之处。
3、回顾整合,达成共识
动物类说明文
(1)抓住对象的特征(比如外形、生活习性,还可以抓住行动、种类、分布等);
(2)突出重点,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运用生动描写或平实说明的语言,具体描述物品的特点。
六、练习写作,运用学法
学以致用
运用学到的学习说明文的方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动物,先列习作提纲(也可以用思维导图),再查找相关的动物资料,写一篇说明文。
七、推荐阅读
布封的《自然史》
布封的《自然史》全书36卷,堪称煌煌巨著。作者综合了大量的事实材料,以科学的观察为基础,用形象的语言勾画出了地球、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演变历史。包括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矿物史等几大部分。
动物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了解燕子、青蛙和小蜜蜂等小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自读;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让学生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
课前谈话
师:平时老师常夸你们,夸什么呢?什么都夸,今天这节课老师想来夸夸这样的小朋友。第1:上课专心听讲的小朋友,第2:回答问答声音非常响亮的小朋友老师更想夸,第3: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小朋友老师最想夸。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小礼物呢,师身上贴示小燕子。
一、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动物王国,去看看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齐读课题)。在走进动物王国之前,我们先来闯一闯词语关,热热身。
明年第二年春暖花开约定相见
哥哥接着商量暖和刮起来
2、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三位好朋友,它们是——(学生接说: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师黑板贴示三个小动物]
3、这三个好伙伴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媒体出示第一小节]
师:我们一起齐读第一自然段,分享一下他们的快乐吧!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日子过得特别快,转眼间又到秋天了。这几个好朋友又在干什么呢?请小朋友们轻轻打开语文书,在书中找一找吧。生自由读。
师:谁来为我们读一读,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课文告诉我们什么?[媒体出示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是一个小勇士!老师发现你把“渐渐”这个词读得慢慢的,能告诉我们为什么这样读吗?
生:因为秋天是慢慢的到来的,天气是慢慢变冷的。
师:说的真不错,所以我们要把“渐渐”读的慢一点,谁再来试试?再指名试读。齐读。
2、小动物又在干什么呢?(小动物一起商量过冬的事)。
师:那你们想知道这三个小动物都是怎么过冬的吗?
三、学习课文第三至七自然段
师:让我们拿起书本自己轻声地读一读。它们各自又是怎样过冬的?它们又是怎么说的?答案呀就在课文的第3-7小节,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聪明的孩子们,你们在课文中找到答案了吗?我们先来看看燕子是怎样过冬的。(指名生说
生:燕子到南方过冬。因为南方暖和,虫子多。
师:是呀,冬天,北方太冷了,虫子都躲起来了。小燕子到南方过冬才有虫子吃。(师卡片贴示飞往南方)你真聪明!你从哪儿知道的?读一读相关的句子,好吗?(生读第三自然段)[媒体出示第三段]
师:在冬天的时候燕子飞到南方过冬,那过完冬呢?
生: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燕子会再飞回来。
理解词语“春暖花开”读好这个词语,把“春暖花开”放进句子中美美的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师:那你们知道秋天飞到南方,春天飞回北方的这种鸟叫什么鸟吗?(如果不知道,老师可以直接告诉——叫候鸟。)[卡片出示:候鸟],领读,齐读。候鸟的这种过冬方式就叫“迁徙”,[卡片出示:迁徙],领读,齐读,板贴。
师:还有哪些小动物与小燕子的过冬方式一样呢?[指名生说]
师:假如你现在就是小燕子,谁能把你独特的过冬方式介绍给大家。[媒体出示:大家好,我是小燕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名生说)
(二)、学习第四至五自然段。
师:小燕子要避开寒冷的冬天,飞到南方去过冬。那他的`好朋友小青蛙是怎么过冬的呢?请小朋友先读一读第四、第五自然段,然后起来说一说。
1、我们来看看小燕子是怎么问小青蛙的?(指名读)[媒体出示第四段]
(1)小燕子向青蛙提了几个问题?谁再来读读?引导学生读出关心的语气。(2)青蛙是怎么回答小燕子的呢?(指名读)[媒体出示第五段]
A、有个词语谁能读好:吃得饱饱的
B、吃得饱饱的是什么样子呢?你能来做个动作吗?谁能读好这个词语?
C、青蛙吃得饱饱的钻到泥土里,好好的睡上一大觉,真舒服呀!(谁来把这个词语读好呢?好好睡上一大觉)
D、你能一边来做动作一边来读这句话吗?(指名读)[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过两天钻到泥土里去,好好睡上一大觉]
E、一觉醒来,青蛙准备干什么呢?(指名生说)还有一个词语谁来读?“来年”是什么意思?
(3)现在能把小青蛙的话读好了吗?自己在下面练练。看看谁读得最像这只小青蛙。
(4)指读,评议。
(5)师和一生分角色读。小朋友读的这么好,老师也想来读了。这样吧,老师来扮演小燕子,谁来扮演小青蛙?(师和全班分角色读)
(6)读了青蛙的话,你们知道:青蛙____过冬。板贴:钻到土里
(7)师小结:听了青蛙的话,我小燕子还有不明白的地方,青蛙哥哥,你不饿吗?你要睡多长时间呢?还有谁也像你一样钻在泥土里过冬的?(指名生交流)如学生回答小蚂蚁,师补充:小蚂蚁的过冬方式与青蛙不一样。
(8)小结:青蛙这样的过冬方式我们叫——冬眠(卡片出示词语),领读,齐读,板贴。
(三)、学习第六至七自然段
师过渡:知道了燕子和青蛙的过冬方式,谁愿做一只小燕子,去问问小蜜蜂呢?(同桌练习朗读“燕子”与“蜜蜂”的对话)[再指名同桌读]
师:小蜜蜂真勤劳,把粮食藏在蜂巢里。(板贴:蜂巢藏蜜)
师:它的这种过冬方式就叫——(卡片出示:备粮)领读,齐读,板贴。[这让老师想起了我们一年级时学习的《蚂蚁和蝈蝈》,看来小蜜蜂也像小蚂蚁一样储备食物过冬,它们都能做到[媒体出示: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师小结:是啊!这三个小动物真了不起!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过冬方式。小燕子是__,青蛙是在__,小蜜蜂是准备了粮食____。
师:今天,小朋友上的这么认真,老师奖励你们一起去欣赏其它小动物吧!(媒体出示图片)[媒体出示:说一说我知道____是___过冬的,我还知道_______也是这样过冬的。]
四、学习第八自然段
师引读:三个好朋友都为自己的冬天做好了打算,它们_______,约定________。(媒体出示)
师:它们真是好朋友呀,还约好了明年再在这相见呢!(齐读第八段)
师:这么有趣的故事,我们当然要来好好的读一读(齐读课文)
五、总结
师:这篇童话故事告诉我们,小燕子、小青蛙、小蜜蜂虽然是好朋友,但是它们的过冬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它们的生活习惯不一样。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只要我们仔细地观察,积极开动脑筋,就会发现很多的奥秘。
六、作业(媒体出示)
1、读一读:分角色朗读、表演《小动物过冬》。
2、看一看:电视节目《人与自然》、《动物世界》,好书《十万个为什么》。
3、找一找:更多动物、植物的过冬方式。
板书设计:
19小动物过冬
小燕子飞往南方(迁徙)
小青蛙钻到土里(冬眠)
小蜜蜂蜂巢藏蜜(备粮)
动物教学设计3
认知目标:
1、能利用图表整理有关资料。
2、在整理信息资料的过程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年。
3、了解太阳对动物生活习性的影响。
拓展性目标:
以“太阳与动物“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活动准备:
有关文字及图片资料、小动物玩具。
调查当地有哪些动物喜欢在白天活动,哪些动物喜欢在夜间活动。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课前,同学们针对“太阳与动物关系”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观察或查阅了资料,太阳与动物有什么关系?大家对次了解多少?请同学们向大家汇报。
1、让学生对自己了解到的“太阳与动物关系”的情况进行汇报和交流。
(1)分组进行交流
(2)将交流的结果进行简单汇报
(3)各组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
活动二:
1、提出问题:如何整理这些信息资料呢?
(1)设想几种统计信息自料的方法。
(2)分析如何使用图表整理信息。
2、分组用图表进行整理了解到的信息资料。
(1)先将图表画下来。
(2)将动物资料按热带、寒带、温带进行分类。
(3)按白天活动、夜晚活动的动物进行分类。
(4)数一数每种环境下的动物种类有多少。
(5)统计结果在图表上利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
3、将统计表展示出来
(1)利用多媒体展示。
(2)再次将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形成最后的统计表。
5、对最后的统计表进行分析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发现其他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自由活动:
1、谈话: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太阳与动物的关系,请同学们再以太阳与动物为主题,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
2、2、评价学生的活动。
3、学生进行互相评价。
拓展活动:
提出建议:以“太阳与动物”为题 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一些其他的相关活动。
动物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认真、仔细地观察校园或某一环境中的动物,会使用放大镜观察小动物;能用比较准确的图画和简单的文字记录观察情况;能清楚地描述观察到的动物的特征;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几种动物,发现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2.对科学学习感兴趣,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乐于参加观察动物的活动,在活动中能与同学很好地合作。
3.进一步认识常见动物的名称,认识昆虫(或其它某一类动物)的特征。
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科学学习感兴趣,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乐于参加观察动物的活动,在活动中能与同学很好地合作。
教学难点:
学生能用比较准确的图画和简单的文字记录观察情况;能清楚地描述观察到的动物的特征;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几种动物,发现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而且它们无处不在,在我们校园里,也有着很多的小动物,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第二课:校园里的动物。
二、新授
1、观察动物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认识有哪些动物,你能把它们画出来吗?
学生凭记忆画完动物,教师做简单的`评价后,引导学生与教材中的主人公一起对阿静和奇奇画的动物——蝴蝶和蚂蚁进行评价,进而同桌互相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平时观察的不足。
思考,讨论:怎么样才能避免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认识它们呢?
教师启发,讲解。并使学生了解正确的方法,明白观察的方法、顺序和步骤。
2、观察校园里的昆虫
带领学生到校园中去寻找和观察昆虫。
观察结束,组织学生一起进行交流,讨论。
教师最后总结,将观察过的动物向学生做完整详细的描述。
3、归纳昆虫的特征
教师将观察结果和学生一起交流,归纳,总结,记录。
三、活动设计
回去观察比较两种动物,写出一个观察实验记录。
四、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动物之间的不同,还学会了观察的方法,收获可真多啊!
动物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三册第七单元的课文《小动物过冬》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
2、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能读顺句子,读通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了解燕子、青蛙、蜜蜂等小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训练
(一)品读第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部分,分角色朗读。
三、介绍蜜蜂的过冬方式,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总结全文,写字指导
五、作业
1、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19课。
2、 可是我们想再次走进课文,和这些小动物交上朋友,得先过词语关。出示词语:
动物 商量 暖和 接着
明年 哥哥 钻进 蜂巢
刮起来 第二年 春暖花开
3、刚才大家读的可真不错,那就让我们再次走入课文。
1、在这篇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呢?(出示图片)
2、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你从哪儿知道他们是好朋友呢?
(引读学习第一部分)
3、师:燕子、青蛙、蜜蜂平时是好朋友,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可是一转眼,秋天到了,谁来为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
4、老师听出来了,你把“渐渐”这个词读得特别慢,为什么呢?
是啊,秋风刮起来了,天气渐渐凉了,这三个好朋友在干什么呢?
5、过渡:那么它们能在一起热热闹闹的过冬吗?
1、小燕子总是那么心直口快,哪只小燕子愿意来先来介绍介绍自己呢?
2小燕子,你是怎么过冬的呢?为什么要到南方去呢?“暖和”是什么意思呢?
3、小燕子去了南方,你什么时候才回来呢?“春暖花开”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
4、谁能来读好这个词,放在句子中能读好吗?
5、那么接下来我们能加上动作来美美的读读好吗?
6、同学们读的可真好啊,那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小动物和燕子一样过冬的`吗?
7、小燕子要远行了,可是此时他心里却还牵挂着小青蛙,你听(教师范读第四自然段)
8、听了燕子的话青蛙会怎么回答呢?
9、是呀,青蛙得先吃的——
青蛙要睡多久啊?什么时候才会醒呢?(介绍冬眠,出示有关冬眠动物的图片)
10、刚才大家读得可真不错,那接下来我们把燕子和青蛙的对话自由朗读一下,好吗?
1、过渡:小燕子除了关心小青蛙外,还非常关心小蜜蜂呢!哪只小蜜蜂能读好它?出示课文第六节。
2、那么哪只小燕子愿意来关心一下小蜜蜂呢?
3、那么哪只小蜜蜂愿意来回答小燕子呢?听了小蜜蜂的话,你觉得它怎么样呢?它又是怎么过冬的呢?
4、像蜜蜂这样的过冬方式啊,被称为“备粮”,在一年级时我们也接触过一些备粮过冬的动物,还记得吗?
5、小动物都要去过冬了,可他们商量好了,约定————
6、那让我们把整篇课文连在一起美美地来读读好吗?
1、小动物要去过冬了,可临走之前呢,它们还有一份礼物要送给我们呢,你看——
2、出示幻灯片,教学生字“暖、物、刮、明”
(1) 仔细观察这四个字的共同点;
(2) 教师重点指导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暖、物”两字
(暖:共十三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要注意的是:“日”字旁容易误写成“目”字旁,可提醒学生,暖和一般跟太阳(日)有关。)
1、 完成习字册。
2、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齐读课题
指名读,齐读,读不准的词语重点品读。
(借以过渡)
(青蛙、蜜蜂、小燕子)
学生交流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快乐的感觉。
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导朗读第一句。
朗读指导第二句
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想一想:燕子、青蛙、蜜蜂各自是怎么过冬的呢?
指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读读第一二两句话
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词义。
指导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自由练读,集体朗读
拓展延伸,了解有关于“候鸟、迁徙”的知识。(出示幻灯)
你能感受燕子对青蛙怎么样呢?能读出这种感情来吗?(指名读,齐读)
自由练读第五自然段
学生接述,理解青蛙的过冬方式,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自由练读
女生男生分角色朗读燕子和小青蛙的话。
指名朗读第六、七两个自然段,同座之间分角色朗读。
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重点感悟“早、很多”
有感情地朗读第七自然段
回顾已有的知识积累,指名同座之间分角色朗读。
引读第八自然段
自由读全文,齐读课文
说一说学习的这四个生字的共同点,空书。
学生描红、仿写。
板书设计:
19、小动物过冬
燕子 飞往南方
青蛙 钻到土里
蜜蜂 蜂巢藏蜜
动物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小动物过冬》这篇课文极富童趣,贴近儿童的生活。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学生喜欢学,爱读书。这课的重点在于了解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学生分析 我们班的小学生对朗读都非常有兴趣,并能在朗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喜欢模仿各种语气、神态、动作进行朗读和表演。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也很喜欢小动物,所以本课的内容很适合学生。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演”中悟。
2、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进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十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八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懂得对好朋友要关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课文三至七自然段,了解小动物的不同过冬方式,体会小动物之间的互相关心。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小朋友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三个小动物,它们是----- (出示三个小动物)
知道了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是(好朋友)。它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
2、就这样日复一日的过去了,秋天到了,秋风刮起来了,天气渐渐凉了,这一天,它们又聚到一起了,今天呀,它们可是在商量过冬的事。(师出示三个小动物,摆好,理解“聚”。)多么亲密的好朋友呀,真让我们羡慕。齐读:【出示:一天,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的事。】
二、感知体验
1、学生自主探究。
师:那这几种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呢?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的三至七自然段,然后告诉大家你喜欢的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学生自由读)
2、组织交流。教师适当点评。
(可爱的小燕子、勤劳的小蜜蜂、会学习的孩子。)
三、对话探究
1、学习燕子的过冬方式。
〔1〕我们先来看看小燕子的过冬方式吧! 板书:飞到南方去
〔2〕小燕子为什么要飞到南方去? “暖和”读准音。
〔3〕小燕子是怎么说的?谁来读? 【出示第三自然段内容】
(指多名学生读,多角度,有个性的读。每读一个人教师都要适时的评价,“这是一只( 可爱、聪明、勇敢、自信 )的小燕子。”)
可爱的小燕子,你是不是就呆在南方了呢?你还会来吗?
师:像小燕子这样秋天飞到南方去,春天又飞回来的鸟儿叫候鸟,这种过冬方式叫“迁徙”。 板书:迁徙
师述。(看燕子南飞图)
2、学习青蛙的过冬方式。
过渡:就要南飞的燕子,还牵挂着和它常常在一起玩耍青蛙呢!
【出示第四自然段】
〔1〕谁能模仿小燕子的语气 ,问一问青蛙?指导读好两个问句。(指名读)这又是一只怎样的小燕子?
〔2〕是呀,一只多么乖巧、讨人喜爱的小燕子呀。朋友之间就应该像它们一样学会关心、学会帮助。你再读读。
〔3〕那青蛙又是怎么说的? 指名读。 【出示第五自然段】
听了小青蛙说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就在这儿过冬;钻到泥土里,睡上一大觉;要睡很长时间。)
点出:吃得饱饱的 谁能读好 吃得饱饱的是什么样子?做动作理解。哦,原来,青蛙的大肚皮就是这样来的。再读这个词。
钻到:学习“钻”。指名读。钻就是青蛙进入到泥土里去占了一小块地方,在哪儿“睡大觉”。
指导读好“好好睡上一大觉” 指名读好这句话。
“来年春天”历时5到6个月,再读。解释“来年”。
师述。青蛙这样吃得饱饱的,用头刨一个小坑,蹲在坑里不吃也不喝,美美的睡大觉,一直要睡到明年春天呢。你知道这样的过冬方式叫什么吗?就叫“冬眠” 板书:钻到泥土里 冬眠
师:我们识字5中学过的冬眠的动物还有--------
〔4〕读对话。师评价。
3、学习小蜜蜂的过冬方式。
过渡:小燕子和小青蛙的友情是快乐的,那它和小蜜蜂的友情更是甜蜜的,为什么呢?
〔1〕依依不舍的小燕子对小蜜蜂又怎么放心的下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它们之间聊些什么?自由读六、七两段。【出示第六、七自然段】
〔2〕师引读第六自然段。师指一名学生对读。
师:(第六段) 生:(第七段)
师:哦,小蜜蜂原来是在蜂巢里储藏蜂蜜。 板书:蜂巢藏蜜
〔3〕师:再读读小蜜蜂说的话,你在读时重点突出了哪些词语?学生再读。
指名说,师点出“早就 很多 够。”
师:是呀,小蜜蜂真勤劳,春暖花开的时候,就开始采蜜了,这让老师想起了,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学过的一篇课文里的小动物也是这样春备好粮食过冬的,师板书:储粮,它们是谁呀?-------蚂蚁。小蜜蜂和蚂蚁都做到了 【出示:有备无患 防患未然】
板书:储粮
4、师小结:小动物们可真聪明,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过冬方式。
〔1〕读读这三个小动物说的话(第一遍),你再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说的话再读读(第二遍),谁来读给大家听听(第三遍)。
【出示三个小动物说的话。】
〔2〕小朋友们,如果你现在就是小燕子、或是小青蛙、或是小蜜蜂,用你自己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过冬方式,好吗?你可以自己说,也可以用老师给你的句式练习说一说。试试看。
【出示:嗨,大家好,我是( ),( )。】
5、拓展延伸。
〔1〕过渡:你们说的真好,我们都记住了,那你还知道其他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吗? 指名说。
〔2〕师:我们小朋友真了不起,知道这么多动物的过冬方式,老师呀也上网查了很多的资料,找到了几十种,几百种,几千种小动物的过冬方式,想知道吗?好,坐好,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下节课再带你们到这儿来看够够,好吗?
6、建构生成
过渡:秋风又呼呼地刮起来了,三个好朋友要赶紧忙着准备过冬了,它们最后商量决定,生读:第二年春天还在这里相见。
师:第二年春天来了,谁会用书上给我们的词,接着、又。老师再加两个首先、也填空。看一遍。
【出示:第二年春天,青蛙( )从泥土里钻出来,早早来到了约定的地方,等他的好朋友,( )小蜜蜂从蜂巢里出来了,不久,小燕子( )从南方飞回来了。三个好朋友( )在一起快乐地唱起了歌,跳起了舞。(又 接着 首先 也)】
几个月不见的好朋友又聚到了一起,一定有说不完的话,道不玩完的情。相聚时,它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吧,今天中午我们开个小小茶话会,展示你的想象吧。
四、学习生字
〔1〕暖 读准音。指导“暖”在田子格中位置,让学生自己说。
〔2〕钻 读准音,分析字形:左右结构,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在练字本上书写,师巡视,并作指导。
附板书:19、小动物过冬
小燕子 飞到南方去 迁徙
青蛙 钻到泥土里 冬眠
小蜜蜂 蜂巢藏蜜 储粮
动物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歌曲《顽皮的杜鹃》《花喜鹊和小乌鸦》
教学目标:
1.天上飞的杜鹃,地上跑的马,都是可爱的动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在感受、体验以“杜鹃”、“马”为题材的四首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我们对动物的一片爱心。
2.认识低音 掌握 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唱好《顽皮的杜鹃》、《我心爱的小马车》,并试用 八个音即兴创作4小节曲调,唱自己的歌。
教材分析:
1.管弦乐《森林深处的杜鹃》
《动物狂欢节》(又称《动物园大幻想曲》)是法国作曲家圣-桑作曲的一部标题性的小型管弦乐组曲,作者运用漫画式的笔调,惟妙惟肖地表现了标题的内容。其音乐形象的造型生动而别出心裁,幽默而略带戏谑。乐曲由十三首带有标题的小曲及终曲组成。本曲是其中的第九首。
2.二胡独奏《赛马》
二胡独奏曲《赛马》描写了我国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的热闹而欢快的场面,表现了他们对草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乐曲由三个部分组成。
3. 歌曲《顽皮的杜鹃》
这是一首曲调优美、词意简练、音乐形象鲜明的奥地利童谣。歌曲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生动地表现了孩童在大自然中与顽皮的杜鹃嬉戏玩耍的情景,充满童趣。歌曲为4/4拍、宫调式,采用由三个乐句加尾声的一段体结构。
4.歌曲《花喜鹊和小乌鸦》
这是一首儿童寓言歌曲,用拟人化的对比手段评价花喜鹊和小乌鸦的“品格”,歌曲词曲结合贴切,平稳的叙述性音调,插入大跳音程加上波音的唱法,生动的表现了两只鸟的形象。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顽皮的杜鹃》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
教学目标:
1、认识低音 掌握 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
2、学会歌曲旋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
1.解题导入。设问:谁有过去大森林的体验?也许我们大部分都没有去过。能称森林的是几万株几十万株的大树组成的茫茫一大片大树。今天要欣赏的作品是《森林深处的杜鹃》,你能从音乐声中想像吗?
2.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
3.再听《森林深处的杜鹃》,要求:
(1)当你听到是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时请站起来?
(2)当你听到杜鹃鸣叫声时请举手。
4.师生讨论。师问:
(1)你能描绘一下,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吗?
(2)你能模仿杜鹃的叫声吗?
5.复听乐曲:要求,把你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用你认为最方便、最能表现的形式表达出来。如:简笔画、身体的动作……边听边表现,要保持教室安静能听清音乐,自由想像。
6.简单介绍圣-桑的`《动物狂欢节》。
7.完成教材下方的练习与思考。
8.在括号内填入单簧管名称或图形。
三、学习《顽皮的杜鹃》
1. 复习已学过的音高,注意唱准,尤其是两音的音准。
2.讲解低音点,在记谱中,除了从八音外,还有低音区的音,简谱中用音符下面加点来表示,如“5 6 7”的低音就用来表示。教师示范“5 6 7”的柯尔文手势。
3.唱准八个音,同样要注意唱准。学生边唱边打手势。
4.出示《顽皮的杜鹃》前4小节曲谱,让学生视唱:
5.在能准确视唱前4小节的基础上,再加4小节:
谁能以最短的时间,唱的最准确,进行表扬
6.听辨训练:听出乐句的重复部分及出现最多的两个音是什么音?在什么时候出现?(教师弹奏全曲。)
7.视唱全曲。表扬能完整地唱全曲的学生。
8.学唱歌曲。注意唱“咕咕”时要短促、跳跃,想像就是杜鹃在歌唱。
9.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教师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赛马》歌曲表演《花喜鹊和小乌鸦》创作自己的歌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学生自己创作小歌曲,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3、聆听赛马,通过热烈奔放的节奏,感受草原的热闹景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歌
二、欣赏《赛马》
1.播放一段内蒙古大草原举行赛马盛会的录像,让学生感受赛马时的热烈场面
2.听一段二胡《赛马》演奏。
3.师问:刚才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是什么场景?
4.揭题《赛马》二胡独奏。
5.听听二胡的音色,讲讲二胡的主要结构与发音原理:二根弦 一个共鸣箱,一把弓。弓摩擦弦,振动发声,由共鸣箱扩大传音。
6.聆听第一乐段主题。再随主题哼唱一次。
师问:这段音乐表达了当时比赛场面怎样的气氛?音乐主要运用什么节奏型表现这种气氛?
7.聆听第二乐段的主题:再随这主题哼唱一次。
8.师问:这段音乐与第一乐段音乐比较,又表达了比赛的怎样情 ?
9.再听第二乐段。
师问:
(1)第二乐段的主题反复了几次?
(2)你能想像每次反复的不同变化,在比赛的场面上的不同情景吗?(3)第二次反复时,独奏乐器二胡是怎样演奏的?你能模仿一下吗?
10.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课本上的五幅插图。听完后谁能把这场赛马盛会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11.复听全曲,边听边用节奏乐器、或人声表演赛马时的情景。
三、学习歌曲
1、用寓言故事导入课题
2、教师范唱歌曲:聆听时要注意歌曲的情绪时怎样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时哪几句?
3、放录音听范唱,模唱印象深刻的乐句。
4、教师弹琴学生听歌曲旋律
5、跟随录音,看歌谱哼长唱歌谱
6、重点解决难点部分,老师及时给予纠正
7、完整的学习歌曲。
8、学习演唱歌曲曲谱
9、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做伴奏
四、创编活动
1.该曲调的创作要符合三个条件:
(1)用八个音。
(2)用 四种节奏型。
2.凡符合以上三个条件,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
3.在学生创作后,要让学生自己唱自己创作的歌。
4.评价后(师生共同评价),唱几首优秀的创作,教师点评给予鼓励。
五、教师课堂小结
动物教学设计8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与动物相处的趣事。
能力目标:学习第一人称叙事手法,体会衬托手法的作用。
情感目标:爱护动物,学会和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对于动物来说,人类就是它们的“神”。人类的周围,生存着一百多万种形貌千差万别,本性良莠各异的动物,它们既是人类征服、驱遣、利用的对象,同时又是这个世界生态链环上的重要角色。亿万年来,这些动物从野生到与人类和睦相处,生活在人类周围,为人类所支配,为人类所熏陶,于是,它们身上也有了“人性”,,有了感情。作家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动物,通过不断的艺术再现,在他们的妙笔下,动物已成为社会和时代的一个特 殊的侧影,成为感情的化身和人性的体现者。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动物笑谈》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找一找本文的中心句。
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妙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2.课文写了黄冠大鹦鹉“可可”哪三件趣事,其中哪一件给你印象最深?
第一件:在艾顿堡车站,“我”对前来寻找我的鹦鹉可可大声喊叫;第二件:鹦鹉可可把父亲身上的衣服扣子全咬下来;第三件:鹦鹉可可把母亲的毛线缠绕在树上。
示例:喜欢第三件趣事,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可可的聪明,淘气,像个淘气顽皮的小孩,惹人喜爱。
3.作者和动物们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这种亲密关系是如何建立的?试结合课文做具体说明。
示例:小鸭出壳后,我学着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唤着它们。这些小鸭子就一点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和小鸭们打成一片,成为小鸭们的朋友。
目标导学二:自由朗读,品味语言
1.本文的语言幽默风趣。而对“我”心理活动的描写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找出这样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示例一: 那天一直到我把工作做完,才发现村里的大街上已经挤满了人,他们惊愕的神情与那堆观光客在栏杆上的表情一样。如果这时我把衣服脱掉,再向他们解说一番,相信他们会明白原委;但是这样做那些鸟就会认得我了,失了我化装的原意。所以我只友善地向大家摇了摇尾巴,然后很快地从阁楼的天窗消失。
分析:这处心理描写交代了“我”不向他们解说一番的远原因,从这里我们看到作者以动物研究为趣,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之中。
示例二:“老天!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我怎么办?该不该喊它一声呢?”
分析:表现出作者与大鹦鹉朋友式的相处时对鹦鹉的关心。
2.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1)果然,这一次这些小鸭子一点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
赏析:使用拟人的修辞,赋予小鸭子以人的灵性,写出了它们可爱的情状。
(2)1. 浏览课文,从作者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与动物相相处的方式?
示例一:亲近动物,才能取得动物的信任;示例二:了解动物的习性,才能和动物和谐相处;示例三:用童趣的眼光去看待动物,你会发现动物的美。
2.为了探求真理,作者不惜放下人类“高贵的身段”与动物打成一片,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科学态度?
作者热爱自己的事业并对此具有忘我的精神,献身精神,专注于科学研究。
【教学备注】
‖教学提示‖
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找中心句是最好的方法。
‖教学提示‖
此题意在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至于第二问,学生可以见仁见智,答案不求统一。
‖学法指导‖
本文心理活动描写较多,从文中任找几处,适当分析即可。
‖学法指导‖赏析修辞句的答题格式为: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提示‖
第一人称叙述的长处是有真实感,亲切自然。短处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 实生活,很难反映“我”以外的人物的思想。
‖教学提示‖
文中体现作者专注于科学研究的语句很多,教师可引导学生把这些语句找出来,然后 加以概括。
动物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掌握制作手拉手的动物的设计和制作技能,设计出新颖可爱的立体造型作品。
2.通过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掌握设计、描绘、剪裁、插接等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动物形象设计和插口设计。
教具准备:
多种手拉手的动物、幻灯片
卡纸、剪刀、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安排用具。
二.引入新课
1.出示范作。欣赏,体会结构的新奇巧妙
揭示课题——手拉手的动物
2.手拉手的动物,是一组形象重复的立体造型,由三只形象相同的动物经立式
插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整体造型作品。
三.新课教学
1.各种动物都可以制作成手拉手的动物。
2.仔细观察单个动物的造型,特别要看清插口的设计、插口的形状、开口的`方向、插口的深度、插接方法。
3.制作方法
(1)取三张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卡纸。
(2)设计动物形象,如:企鹅、熊猫等。
(3)设计立式插口。
在双翅与身体之间画一个垂直的十字形,在双翅的每边设计一个垂直插口,
开口的方向相反,一个向上,一个向下,插口画到十字垂直线的横线上,
这样左右插口的高度保持相同,插接后形体不会歪斜。
(4)剪裁。
将三张卡纸重叠在一起,一次剪出企鹅的形象,同时也剪开插合。
(5)分别描绘企鹅的形象,同时话上眼、嘴、翅。
(6)按顺序插合。
四.作业
1.用卡纸制作一个手拉手的动物。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业讲评
学生作品展示,互相讲评。
课后反思:
了解到动物的群居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
动物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能充分调动自己的观察积累,能抓住小动物外形和动作的特点或具体事例,按一定顺序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在交流和习作中激发起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能表达出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享受作文的愉悦。
教学重点:能充分调动自己的观察积累,按顺序抓住小动物外形和动作的特点或具体事例描写小动物,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拓宽习作思路,学着新颖选材,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看趣图,欣赏片段,学观察
1、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有趣的图片,你们想看吗?
2、启发: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是什么样子的?能用简单的`语句描述一下吗?
3、欣赏:请同学们看看名家是怎样描写小动物的。
二、说趣事,开拓思路,学表达
1、谈话:今天我们这节课是一节习作课,大家来猜一猜我们要些什么呢?
板书 我喜欢的小动物
2、启发:谁能说一说自己喜欢小动物的趣事。
3、游戏:简单写上有关的趣事,再写上相关的词语,看谁写得多,写得快。
4、交流汇报
5、明确习作要求
①读一读:指一名学生读要求
②想一想:读了要求你们觉得这次习作可以写哪些内容?
③说一说:学生谈想法
三、创情景,交流讨论,学描写
1、出示一组图片,拓宽学生思路
引导:要写小动物我们可以写爱懒洋洋的爱睡觉的小猪、饿急了自己找食吃的小狗宝;可以写提高警惕全神戒备的兔子,忙着工作织来织去的蜘蛛;还可以写不会缠线团的小猫和爱踢足球的公鸡。
2、个人构思: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想一想你想要写哪种有趣的小动物?你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些什么。
3、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四、选重点,记录片段,评习作
1、学生进行片段描写
2、师巡视,相机指导,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点拨与指导,对表达完整,抓住小动物特点写的好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
3、自评自赏:读自己的文章,找出写得好的语句画下来,修改不恰当的地方。
4、全班交流,欣赏佳作
找出哪里写的好,写得具体,总结好的经验和方法;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
五、作业
写一篇完整的文章
《我喜欢小动物》课文原文
儿童时代我很喜欢小动物,养过小鳄鱼、小白鼠、兔、斗鸡、山龟、斗鱼种种东西。
在逗弄小动物时,我做过一些有趣的事,也做过一些蠢事。
热带有一种鱼,叫做“过山鲫”(也叫做“巴摩鱼”)。这种鱼生命力很强,把它捞起来,离水半个小时也不会死。听说天旱的时候,它能够从干涸的地方,不断跃动,找到有水的地方,再度生活下去。“过山鲫”这个称号,就是由此而来的。
我在家里的大水缸中,养了几条“过山鲫”。每次洗澡的时候,我总是把它们捞出来,放在地上,看它们跃动,数着:“一,二,三,四!”想像着它们是在进行比赛,过了好一会儿才把它们放回水缸。
有一次,家里买回几只鳖来吃,我要求留下一只给我玩,大人不答应。我再三恳求,大概“哼”得久了,大人不胜其烦,只好答应,但是再三吩咐道:“要小心哪,不要给咬着,如果给咬了,还得打你一顿鞭子!”
我就躲着,悄悄地和这只鳖“玩”了起来!小时候有时真蠢哪!我竟设想这只鳖是不敢咬我的。我伸出一只手指去逗它,当它把脖子伸出来的时候,我迅速把手移开。经过多次逗弄,我都平安无事,胆子越发大了。最后一次,当我把手指伸到十分接近鳖的吻端的时候,它突然迅速伸颈一咬,唉,一下子就给咬住了!鳖咬的痛楚,是很难形容的。但我强忍着,不敢哭喊,生怕给大人们知道。我举起手来,企图甩脱它。但鳖悬在半空中,仍然不肯松口,我只好拼命用力甩,过了好一阵子,才把它甩脱,手指已经变得血淋淋了。
“愚蠢是要受报复的”。小愚蠢受小报复,大愚蠢受大报复。这事给了我很深的印象。
动物教学设计11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识记沼虾、河蟹、园蛛、蜈蚣的形态结构特点。
(2)知道沼虾、河蟹的经济意义以及园蛛、蜈蚣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能力方面
通过比较沼虾和蟹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通过对四种动物的学习,使学生归纳出节肢动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学习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树立如何合理地利用动物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自然界中节肢动物的多样性,增强保护有益动物,防除有害动物的观念。
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四种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及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难点是对代表动物的学习,最终归纳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几种代表动物在外部形态上有很大的差别,它们却都属于节肢动物,这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也缺少办法找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只有在学生明确它们各自的特点的同时,才能逐步找出它们共同的特点,进而归纳总结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具准备
蝗虫、沼虾、河蟹(雌、雄)、园蛛、蜈蚣的活体和挂图、实物投影。(除河蟹外,其他分别放在不同的培养皿中)。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实物导入设疑启动引出课题→观察沼虾、河蟹、园蛛、蜈蚣识记其形态结构的特点,列表归纳比较→展示蝗虫、沼虾、园蛛、蜈蚣的挂图,归纳总结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过程说明:
(1)导言的设计。
表扬上节课学生制作的昆虫标本,不但种类全、而且质量好。请学生观察通过实物投影(投影仪)展示出来的沼虾、河蟹、园蛛、蜈蚣的活体标本(投影片)或挂图。问学生:这些动物也是昆虫吗?不是,这些是其他节肢动物。这样就把本章开头前几幅图移到此处来讲解,既节省了第一节的时间。又解决了本节课的导言。
(2)关于沼虾、河蟹、园蛛、蜈蚣的形态结构特点,根据蝗虫内容,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表格。教师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指导,边归纳。每个动物的各部分的形态结构特点,然后教师再比较每个动物各部分的结构的不同点。最后再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总结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特性到共性,再由共性来判断特性。同时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教师做学法指导,教会学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会学”比“学会”更有价值。
关于沼虾的教学,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往往感到和自己平时吃到的虾不一样,因为平时吃到的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对虾,而沼虾(青虾)是生活在淡水中的,这一点要向学生讲清楚。教师在实物投影上出示沼虾的活体或标本或者用沼虾的挂图,在大屏幕上出示观察提纲:沼虾的身体分几部分?各部分有哪些结构特点?沼虾生活在水中,一般它应该用什么呼吸?怎样才能找到它的呼吸器官?雌沼虾的卵直接产在水里吗?学生观察实验桌上的沼虾,回答以上问题,同时教师在实物投影上指导,师生共同完成板书上的表格。 关于蟹的教学,用河蟹、海蟹都可以,城市和农村的学生都有感性认识,只用一只蟹在实物投影上演示即可,但应说明是河蟹还是海蟹。
关于园蛛的教学,可以指导学生在采集园蛛标本时,注意留心观察园蛛吐丝、结网和捕食昆虫的情况,并写出观察报告,在课堂上汇报自己的观察报告,不当之处,教师应给予纠正。通过汇报,教师问:蜘蛛都结网吗?蜘蛛很像昆虫,但它是昆虫吗?教师在实物投影上出示活的园蛛,弄清园蛛的形态结构,师生归纳完成板书表格,重点讲解园蛛的纺绩器的`结构,园蛛是怎样结网捕虫的?对农业生产有什么益处?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下列计算:有人统计每666.7平方米(即1亩)稻田内约有蜘蛛3万至8万只,如果按每个蜘蛛每天消灭5~8只农业害虫来计算,那么每666.7平方米稻田的蜘蛛每天大约能消灭多少只农业害虫?由此可见蜘蛛可以防治农业害虫,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这就是生物防治的意义。历史上确有其人——威灵顿将军,由于连打败仗躺在茅草屋内很沮丧,看到蜘蛛一次又一次的结网,从失败到成功,自己终于很受启发振作起来,打了一次大胜仗。也可以把这段小故事安排在讲解园蛛时作为导言。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蜘蛛比较感兴趣,有很多关于蜘蛛的趣闻,可以课后阅读。
关于蜈蚣的教学,教师出示蜈蚣的标本和观察提纲,师生整合,完成板书表格。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一下,每种动物的每一个部分有什么不同点,并用彩色粉笔画出不同点。把蝗虫、沼虾、园蛛、蜈蚣的活体在实物投影仪上同时展示出来(或者把四种代表动物的挂图展示出来),摸一摸标本,它们的身体表面有什么?看一看,它们的身体是否都分部?身体是否由体节构成的?足和触角是不是分节的?想一想;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完成板书。
最后让学生讨论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节肢动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节肢动物是自然界中最大的动物类群,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了解节肢动物,合理地利用节肢动物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是我们学习本章内容的最终目的。
动物教学设计12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知道腔肠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2)知道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能力方面
通过对活体水螅和水螅切片的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对水螅的观察,培养学生爱科学、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的重点。因为水螅具备了腔肠动物所有的共同特点。
2、准备活体水螅是上好本课的关键和难点。因为进行本课教学时,正值三月上旬,我国许多地方从自然环境中采不到水螅,为此需要提早作好准备。
教具准备
活体水螅、水螅纵切切片、显微镜、放大镜、教学软件。
课时安排:
本章参考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
观察实物
识别结构
作好记录
汇报交流
观察结果
归纳整理知识要点
观看录像认识了解其他腔肠动物;知道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归纳特征
2、教学过程说明:
①本课从引导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入手,如:“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动物,还是多细胞动物?”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在动物界中,只有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的,其他动物都是多细胞的。腔肠动物就是一类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是怎样构成的?具有什么特点?常见的种类有哪些?与人类有什么关系?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由此入手既设置了悬念,又激发了学生渴望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还导出了本课的课题,为上好本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关于活体水螅和水螅体壁切片的观察,是本节课学生活动的重头戏,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所在。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让学生亲自做一做,没有条件的学校可观察课本上的插图。处理好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精心组织,正确指导,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备课时,每组要配备观察用具和实物标本各一套,让每位学生都有充分的观察时间,活体水螅应放在小烧杯中,水量应以水螅能充分舒展活动为宜。有条件时,适当投放一些饵料,还可以观察到水螅的捕食现象。放水螅的水,要以无污染的自然河水为宜,如用自来水,要事先晾晒几天。为了使学生在观察时能够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在观察前,教师要发给学生观察提纲,以便规范学生观察活动。
观察提纲设置下列内容:
水媳形态结构观察提示
体色: 体壁分几层:
体形: 体壁结构中,由细胞构成的有几层:
长度: 体壁的细胞是否相同:
触手数量: 是否由体壁围成一个空腔:
触手着生位置: 这个空腔是否有一个外通的口:
触手是否能动: 体壁上是否有凸起:
有了观察提纲,使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在组长带领下,对水螅进行逐项观察,并且作好观察记录,由于学生认识问题的水平不同,对某些问题的结论可能会有一些差异,这没有关系,因为这些差异会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归纳总结得到统一。
③汇报观察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在学生观察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汇报交流,并对汇报上来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成为系统的知识。汇报前,教师要深入到观察小组中去,筛选出观察仔细、记录准确、全面的小组,让他们做典型引路。汇报中,在典型的带领下,各组说出他们的观察结果,教师则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归纳整理出水螅的有关知识。
④关于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和腔肠动物主要特征的教学。由于学生对腔肠动物的感性知识知之较少,不能较多他说出它们有哪些作用,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学中可以播放一些有关腔肠动物的录像片。通过观看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腔肠动物,看完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出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通过对几种腔肠动物的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特点,作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动物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狮王进行曲》、《大象》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狮王进行曲》的主题音乐,加深学生对旋律、节奏等要素的感受与理解。
2、用律动来模仿动物,加深学生对音乐表现手段的体验。
3、听辨不同乐器的音色,感受乐曲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创编故事情节,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听觉训练,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不同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游戏“猜猜我是谁”,各组选一位同学学生用动作模仿动物,组员猜猜模仿的是哪种动物的形象。
2、 音乐片段欣赏:今天老师带大家到森林里参加一个动物的节日,这个聚会来了好多的动物。小朋友们注意听,有动物过来了,是什么动物呢?你们听了音乐后告诉老师是什么动物?
(1)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中“小鸟”主题。
引导学生从音乐的节奏、音色、速度等方面谈感受和模仿。
(2) 管弦乐曲《动物狂欢节》选曲“大象”。
学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动物形象及模仿大象跳舞的律动。
二、欣赏《狮王进行曲》
1、 聆听乐曲:下面老师请大家再欣赏一首曲子,你们听了音乐后告诉老师是什么动物?学生听音乐后回答。
2、学生谈感受—— 师:为什么说是这些动物呢?你是怎么感受到的?象这种音乐的声音听起来很威武、雄壮,一般都是描写那些比较威武、凶猛、强悍的动物,比如狮子、老虎、狼、鳄鱼等等,这段音乐就是描写狮子的,名字叫《狮王进行曲》,(课件)描写了狮子威风凛凛的形象。请你模仿狮子的吼叫声,你能模仿它走路的动作吗?
3、观看动画片《狮子王》
师:美国有一部描写狮子的非常有名动画片,名字叫——《狮子王》,很多小朋友都看过,是吗?现在,我们来欣赏这部影片的片段。
4、 听音乐,学生模仿狮子的吼叫。
师: 下面我们再听着音乐,看看是不是听到了狮子的吼叫声?狮子叫了几声?
5、用线条表示狮子的吼叫声和发抖的小动物。
师:狮子的吼叫声把动物们吓得瑟瑟发抖,请同学们用线条表示狮子的`吼叫和发抖的动物。
6、 欣赏狮王进行曲前四个乐句。
(1)边听边用手或脚模仿狮子走路的样子。
(2)用“la”哼唱旋律。
(3)教师带领学生念歌词並拍念节奏:狮王来了,雄壮威武,大家一起向 前走!
7、 模仿狮王吼叫四次,并喊“狮王万岁!”
8、 欣赏全曲。
9、学生创编歌词,演唱狮王全曲。最后一起说:我——是——狮子王!并要求学生最后造型定格。
10、 全班围成圆圈模仿狮子走路和吼叫的样子。
11、全班分成四组,学生自选角色进行表演。
12、各组汇报表演,互相评价。
三、作者与作品介绍。
刚才大家欣赏的这首《狮王进行曲》是《动物狂欢节》里的第一首,《动物狂欢节》共由14首组曲组成,作者是法国的圣桑(课件简介作者)。
四、小结。师生在音乐声中模仿自己喜欢的动物离开音乐室。
动物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2、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概括出陆地上的动物适于环境生活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他们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对其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蚯蚓、小白兔的生活习性;调查、搜集当地陆生动物的种类、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并了解动物栖息地保护的现状及措施等资料;
教师:搜集有关陆地动物生活环境的图片;准备各种陆地环境中的动物活动的录像资料;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
课时分配:三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蚯蚓
实验:观察和饲养蚯蚓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兔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栖息地的保护
1、观察并说出当地陆地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以及它们的运动方式。
2、观察各种陆地环境中的动物活动的录像片,并进行描述。
3、对比总结出陆地环境与水生环境的显着不同(干燥、昼夜温差大、缺少水中的浮力、气态氧充足,以及环境复杂多变等)。
4、概括出当地陆地生活的动物在运动、呼吸和对环境的反应等方面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
1、各小组描述采集蚯蚓的环境,
2、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外部形态(身体的分节情况、触摸感觉其腹面的刚毛及体表是否有黏液、如何区别身体的前后端等)。
3、对比观察蚯蚓的运动(分别将蚯蚓放在粗糙纸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对比观察其运动情况及身体的变化)。
4、归纳蚯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并进一步概括出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1、观察有关兔的生活的录像片,描述兔的外部特征(思考兔毛的作用、推测对维持恒定的体温有关的器官系统)。
2、观察兔的标本。思考其前后肢的长度(思考推测兔的跳跃与前后肢长短的联系)。
3、观察比较兔和狼的牙齿图片(思考牙齿的不同与食性的关系)。
4、观察兔的内部结构挂图(与人体的内部结构图进行对比,如心脏的位置和结构,消化道等,进而推测兔与人的食性不同及分类地位关系)。
归纳出陆地动物适应环境的主要特点,并概括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各小组汇报调查和搜集的当地动物栖息地保护的现状及措施等资料,结合课本大熊猫的有关资料分析出保护动物栖息地的重要性,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1、提示、补充、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图片。
2、出示录像资料及观察的问题。
3、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推测和概括。
4、鼓励学生列举实例,分析讨论,归纳概括。
1、引导学生对比观察、描述蚯蚓的运动情况井分析原因。
2、引导学生结合水蛭和沙蚕对环节动物的特征进行归纳概括。
1、引导学生回忆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观察,分析出体温恒定的原因。
2、鼓励学生推测想像兔的前后肢与运动方式的关系。
3、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兔和狼的牙齿的不同之处,分析原因。
4、提出观察探究的问题。
补充、引导。
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教育。
动物教学设计15
一、教材分析:
《可爱的小动物》选自开明出版社出版的童乐小班教材(下册)语言领域内容。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材要求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友谊是的一道幼儿安静的听别人讲话,为幼儿朗诵儿歌,讲比较浅显的动物股市和通话,设计幼儿感兴趣的谈话活动,提供机会让幼儿用语言与人交往。
这节活动课通过表演让幼儿了解了动物的特征和生活的习性,帮助幼儿在与同伴互相交流、提问中获得积极愉快地情感体验。
二、设计意图:
我们小班开展了“动物的花花衣”的主题活动,进行了 “找朋友”的活动。小朋友们纷纷表示自己知道很多动物,也十分喜欢小动物,并且收集了很多动物的图片、图书、玩具等。于是,我就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设计了“我喜欢的小动物”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在收集探索小动物的基础上,愿意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自己知道的知识。小班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同伴交流的意识。因此,第一个环节我让幼儿自由结伴交流,然后再集体交流分享。
三、活动目标:
1、在收集探索的基础上,愿意交流分享。
2、初步萌发幼儿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四、环境创设:
1、收集各种小动物的资料(图书、图片、玩具、实物等)
2、音乐磁带
五、活动流程:
(一)、自由交流——集体交流分享
1、自由交流
师:孩子们老师介绍了我最喜欢的小动物是谁啊?(小白兔)小朋友们也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而且把小动物们都带来了,现在请你们把找到的小动物的秘密讲给你的好朋友听,好吗?
幼儿自由交流,教师巡回观察
(二)、集体交流分享
师:谁先来介绍一下你的动物朋友呢?
1、幼儿介绍:奶牛
师:听完了他的介绍,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他么?
幼儿:(1)奶牛喜欢吃什么呀?
(2)奶牛最大的.本领是什么呢?
幼儿通过听介绍并提出的问题,教师及时示范挤奶的动作,并引导幼儿一起模仿学习
2、幼儿介绍: 小鸡
介绍的幼儿把自己收集的碟片“小鸡出壳”放给其他幼儿看,看完后,师:“他喜欢的小动物是谁啊?让他把小鸡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幼儿:介绍
师:关于小鸡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它么?
幼儿现有经验:幼儿在喂养小鸡的过程中,知道了小鸡喜欢吃的东西,小鸡吃东西的动作等。
幼儿通过听介绍并提出的问题:对小鸡出壳、捉虫的动作比较感兴趣,教师根据幼儿的及时兴趣,给予满足,及时引导幼儿学习小鸡出壳、小鸡捉虫的动作。
3、幼儿介绍:小鸽子
教师:小鸽子是怎么来到咱们班的?怎样飞呢?请个别有而表演。
4、幼儿介绍:小狗
幼儿带来的自己家里养的小狗,边看边介绍
师:小狗真可爱啊,它最喜欢吃什么呀?(肉骨头)那让我们和小狗一起找肉骨头吃好吗?
音乐游戏《哈巴狗》
5、幼儿介绍:小猫
幼儿通过听介绍并提出的问题:(1) 小猫喜欢吃什么?
(2) 小猫是怎么唱歌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提问及时给予回应,如学习小猫的叫声、学习小猫走路的动作等。
6、幼儿介绍:小鸭子
幼儿介绍自己和爸爸从网上收集的小鸭子的图片
幼儿通过听介绍并提出的问题:
(1) 小鸭子在干什么呢?
(2) 他们为什么会排队呢?
可引导幼儿一起讨论,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出问题:“如果他们不在一起的话,会怎么样?
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讲述
师:那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快乐的好孩子吧。
律动《数鸭子》,边做律动边用简单的语言提示孩子的动作。
师:一群小鸭子在一起真快乐,让我们一起排着队做游戏吧!
师:孩子们,咱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小动物,让我们一起欢快的和它们快乐的跳起来吧
六、音乐律动《快乐的小动物》
七、延伸活动
1、把幼儿收集的资料投放在探索区,让幼儿自由探索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秘密。
2、在游戏区域中投放各种动物的头饰和音乐游戏的音乐,让幼儿在唱唱说说中模仿动物的声音和动作。
3、在益智区中投放一些拼图游戏,让幼儿在拼图中进一步了解动物明显的特征。
4、在生活中喂养小动物,了解小动物喜欢吃的东西。
【动物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可爱的动物教学设计05-24
《动物儿歌》教学设计09-06
动物过冬教学设计06-07
《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教学设计09-12
可爱的动物教学设计15篇08-21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08-19
《游天然动物园》教学设计06-12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0
设计校园教学设计06-07
教学设计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