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汇编9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学习目标】
1、熏染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生命的全新理解。
2、细致入微探究课文的方法。
3、准确、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
对生命的诠释。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你心目中,生命是什么?或生命意味着什么?
(生命不单是宇宙间的匆匆过客,不单是流星转瞬即逝的那一刹那。地球上自从有了生命,便有了生机与活力,所有的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那么人的生命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那么意义究竟何在呢?)
原来,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奉献,在于留下点什么,而不是带走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位女作家──杏林子,她对生命也作了一番深入地思考,颇有见地,并且发出了强烈的呼喊:生命,生命
板书:
2、学生介绍作者。
提示:作者从小身患重病,困卧病床,但却写下了40多个剧本和10多本散文集,这是常人所不能做到的,为什么她能做到呢?
说到底,就是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对信念的执着,这样的生命是鲜亮的,这样的人生也是精彩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她对生命的感悟。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思考:
1、文中讲了三个事例,请用一句话概述。
2、这三个事例,分别从哪几个角度在观察、体会生命。
动物、植物、人类。
3、这是三个怎样的事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哪些思考?
复述并作答(在文中找出关于生命的关键词、中性词理解全段)。
板书:
脉 动物→生之欲望→敬重生命 层
络 植物→生 命 力→珍爱生命 层
清 人类→生 命→展示生命 递
晰 进
4、再读文,画出你最为欣赏的句子,并说明理由,记牢!
三、探究学习
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生命的格言?
学生说后放投影: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
人的一生可以腐朽,也可以燃烧,我要让他燃烧起来。
──列夫·托尔斯泰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
──贝多芬
生命犹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2、名人的话,使我们对生命及生命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能否讲一讲我们身边、你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过的有关生命的'感人故事呢?
如:贝多芬、保尔·柯察金、海伦·凯勒、史蒂芬·霍金、张海迪、马利、向生命奔跑等。
伟人的事迹让我们倍受感染,也赋予我们生命无穷的力量,愿同学们都做生命的强者。
3、生命在杏林子眼中,是险境中挣扎的飞鹅,是砖缝中生长的小瓜苗,是听诊器中强健而有力的跳,那在你眼中,生命是什么?请用生命是说一句话 。
投影小结:
生命是悬崖上傲然挺立的松柏。
生命是搏击风雨、冲刺苍穹的雄鹰。
生命是傲霜斗雪、凌寒怒放的雪梅。
生命是青翠碧绿,遍步天涯的小草。
生命是一次次更快的冲刺、更高的跨跃。
生命是一条永不停息向前飞奔的河流。
四、小结
还可以说,生命是一辆飞速前驶的列车,它容不得有丝毫的懈怠与片刻的松驰,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部车的车手,只有时刻紧握方向盘,集中全部精力向我们的目标飞奔,生命才会凸现它特有的风彩与魅力!愿我们每个人都做最优秀的车手!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雪松在逆境中得以生存的原因。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
4、通过雪松这一形象初步感悟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悟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山谷雪松图、录音机、课文朗读磁带、朗读配乐
[课前活动]
1、猜谜。
2、过渡:猜谜语还是比较简单的,同学们经过思考,大都能揭开谜底。但世界上也有许多谜却并不那么容易解开。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在加拿大魁北克的一个山谷中就有一个谜,(板书:山谷中的谜)这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谜底又是什么呢?(板书:底)
2、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山谷中的谜底》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都已经预习过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再快速地阅读一遍,然后来说说这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谜底又是什么?
2、学生读。
3、交流。
⑴山谷中的谜是什么呢?
指名说(出示图)
再请一个同学说,其他同学一边看图一边听他说。
⑵那么,谜底又是什么呢?
指名说(出示谜底)
三、自主探究、精读感悟
1、山谷中的谜我们知道了,谜底也揭开了,那是不是我们这篇课文就学完了?还要学些什么?
指名说。
2、咱们先来看看谜底是怎么被揭开的。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⑴大家好好地读读这一段,我们比比谁读得仔细,能字字入目。在你感受特别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做些记号。
⑵交流,随机指导朗读。
3、这雪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瞧!他们傲立于风雪之中,是那样的苍翠挺拔,让我们再一次去感受它吧,可以看着图,也可以轻轻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在脑海中想象。
⑴听课文录音。
⑵刚才,在你脑海中出现的雪松是什么样儿的?
指名说。
4、同学们说得真好,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把这段话读好。
自由练读。
指名读。教师适当点拨。
齐读(配乐)
5、刚开始读这段话,雪松在书上,再读,它仿佛出现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我听出来了,你们已经把它读在了心里。你想对雪松说些什么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有灵感的也可以写写小诗。
⑴学生自己写。
⑵在小组中互相读读,把自己写的意思读出来,多读几遍,发现问题自己改,也可以请教别人。
⑶交流。
四、总结提问,延伸课外
正如同学们说的那样,雪松不仅能顽强地与大风雪抗争,而且能够适时地弯曲和反弹,始终保持自己的苍翠与挺拔。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种生存的技巧,它还是一种智慧、一种胸怀。这对于我们会有些什么启示呢?那两位旅行者又会从中明白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继续思考,我们下一节课再来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 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此时,对 于这位小女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说自己仿佛看到的画面)
〔设计意图〕
( 让学生进一步在脑海里产生对小女孩的印象,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2、师:小女孩的结局怎样?谁来读读小女孩死时的样子?
(生读句子“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角上带着 微笑。) ●引导质疑:小女孩死了,死本来是痛苦的,为什么她的脸上反倒还有幸福 的感觉呢?(生说自己的见解)
二、研读,了解五次幻想的内容
1、师引入:这就是课文的第二部分内容,小女孩在极度寒冷、饥饿当中出 现了种种幻想,她到底看到了些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5-10)自然 段,边读边完成下面的表格,并说说小女孩当时的心情怎样? (学生自由读文,师出示幻灯片)
2、学生完成表格的填写。(四人小组每组一份)
擦然火柴 次数 看到的.幻象 现实生活 渴望 一 火炉 冷 温暖 二 烤鹅 饿 吃饱 三 圣诞树 无欢乐 快乐 四 奶奶 无疼爱 疼爱 五 和奶奶一起飞走 寒冷、饥饿、痛苦 幸福
●学生完成后汇报,师相继显示结果。
教师追问:小女孩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学生回答:冷 ……)
3、师请五位同学读这五次擦火柴的部分。每读完一次,师用语言将它们连 接起来。
4、在这种种幻想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次?同桌互相说说感兴趣的理由。
(师请学生进行汇报,说说理由,并让其他同学提出问题,让学生从文中进 行发现交流)
●师: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幻想? 预设——
生:因为小女孩又冷又饿,所以她会想到火炉,烤鹅。
生: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小女孩是寒冷、饥饿、痛苦的,她想得到温暖和幸 福,所以她会想到这些。
生:小女孩无人关爱,她渴望得到温暖、幸福、快乐,因此,她的眼前出现 了种种美
丽的幻想。……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是呀,小女孩的现实生活中只有寒冷、饥饿、痛苦 与孤独。她渴望拥有这一切。当她擦燃火柴从幻想中,看到了火炉、烤鹅、 圣诞树、奶奶。毕竟,火柴终归是要熄来的呀,火柴一灭,所有渴望没有了, 每次的结果是怎样的,作者是怎么写的呢?读一读,找找相关的语句。 (现实与幻想的比较,更突出小女孩的寒冷、饥饿、痛苦、孤独。) 生读文。师相机出示: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的眼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只见圣诞树的烛光……一道细长的红光。”
●师: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说体会)
●师:大家说得很好,小女孩为了留住奶奶,再一次的擦燃火柴,这一次与 第一次相比,有明显的不同。这两次擦火柴,从哪些字词里体会到表达的意 思有什么不同?(生读相关语句,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师相机出示: “她敢从……终于抽出一根”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抽生读,师指导读,齐读。
5、师:此时的小女孩已经很虚弱了,这一整把火柴发生强烈的光,照得跟 白天一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为样高大,这样美丽。赶紧读这段话, 边读边想,怎么理解这句话。
出示:
“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习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 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生说理解师引导读文。
预设——
生:这句话是说小女孩已经死了。
生:小女孩根本就是活活冻死、饿死的。 师引导学生边读边谈体会。体会到小女孩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寒冷、 只有饥饿与痛苦。
6、你们都说小女孩可怜,可是安徒生爷爷却在课文中结尾中写道,小女孩 曾经很快乐,很幸福的。请同学们快速找出这句话来,读一读。(生 齐读)
〔设计意图〕
( 教师是帮扶兼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女孩的美好幻想,并 反思幻想的原因,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策略地进行小组合作探 究,再通过集体的反馈,大胆地交流自己读文的见解,达到自由表达感悟、 集体求同存异、真正理会文本内涵的目的。同时,教师狠抓朗读,学生在情 感上产生了共鸣,充满了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7、师出示:
“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师:这里有两个幸福,同学们,你们怎么理解小女孩曾经的那些幸福呢? 生再次谈小女孩四次幻想。
●师:小女孩当初是多么幸福呀,假如你就是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你和奶 奶一起到了这样一个幸福的天堂里去生活,你怎么读,读出这幸福生活的心 情?
(重点品读环节,引导学生找出小女孩前面产生幻想的语句,进一步感受小 女孩幻想中的幸福。师运用引读的方式让学生真正走进小女孩的内心,品读 这句话。)
●师:可是,现实中的小女孩有这种幸福吗?你怎样理解第二个幸福?
预设——
生:这里是说小女孩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幸福,她只有跟着奶奶去了天堂, 才能获得幸福,才能得到快乐。
生:我认为这里的幸福是说小女孩只有死了,才能得到解脱,才能摆脱悲惨 的命运,也算是一种幸福吧。
〔设计意图〕
(师运用引读的方式,让学生说体会——→读句子——→评价——→再读句子的方式,让学生真正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三、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1、师小结: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假如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来 到了我们的身边,你会怎样对待她?将你们的打算写下来吧。
2、师:同学们都是些善良的孩子。都愿用一颗爱心去帮助她,那在小女孩 的周围,人们是怎样对待她的?你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学生围绕冷漠、无情、社会的不公平)
3、让我们把这个可怜的小女孩牢牢地记在心里,课后再去读读安徒生爷爷 的其它童话吧。 附: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象 渴望 现实
(幸福) (不幸)
火
炉———— ————寒冷
烤鹅———— ————饥饿
圣诞树——— ————孤独
奶奶———— ————无疼爱
飞走———— ————痛苦 幸 福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初步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4、初步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在朗读中,初步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2、初步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配乐出现动态荷花池画面。)师:小朋友们,瞧,这是个美丽的荷花池。(学生继续欣赏荷花池的美景。)
2、(画面定格,荷叶特写。)师指荷叶:这满湖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荷叶”。
3、这是怎样的荷叶?(生:圆圆的、绿绿的……)教师板书“圆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荷叶圆圆》这篇课文。(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这么美的一池荷叶引来了许多的'小伙伴,听听都有谁?
2、老师范读
3、你听出来都有谁了吗?
学生回答,老师贴小水珠、小青蛙、小蜻蜓、小鱼儿
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自己把课文读一读。遇到有生字的地方,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要把生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荷叶圆圆的、绿绿的,不仅吸引了小伙伴,还吸引了生字宝宝呢!瞧,它们也出来想跟荷叶一块游戏,你们认识它们吗?
同桌一起读一读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生字词。你愿意读哪个词就读哪个词。(课件出示单独一屏的带拼音的生字。)
5、同学们的小老师当得真棒!生字宝宝摘掉了帽子,躲到荷叶上了,你还认识它吗?(课件出示无拼音的生字词。)让我们开火车读一读吧!(师指齐读。)
6、观察这些生字宝宝,你有什么发现?(音、形)
7、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宝宝,跟小组同学说一说
小组交流
8、谁来说说自己的好办法?
9、你能帮助宝宝找到朋友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朋友们生字词学得真不错,老师相信你们课文一定能读得更好。大家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五个自然段。)大家再完整地自由读一遍课文,读后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注意要读正确,读通顺。待会儿我们比赛读。(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指名分节读。)
3、学生评议。(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4、齐读课文。
(四)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师:听了小朋友优美的朗读,老师觉得荷花池更美丽了。连一些可爱的小伙伴也忍不住来聚会了。你们定知道他们是谁了吧!(学生自由说: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2、瞧,他们都来了!(播放动画课件:小水珠躺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小蜻蜓展开翅膀立在荷叶上;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唱歌;小鱼儿在荷叶下游来游去。)师:他们在这一池荷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①生自由读2-5自然段,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读后自由汇报。学生可能会说:我知道了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荷叶是小蜻蜓的停机坪……)
②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质疑。)
③小组先讨论解疑,再汇报交流:(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例:a、教师用体态语帮助理解荷叶为什么是小水珠的摇篮。b、用生活实践,说一句话理解“透明”。如:生活中除了蜻蜒的翅膀是透明的,还有玻璃是透明的,水是透明的等。c用动作理解“躺、立、放声、捧起”。
④在解疑中穿插朗读。(如:小水珠多喜爱荷叶啊!谁愿意扮演小水珠,用喜爱、高兴的语气读一读这一段呢?)
⑤指导朗读:形式可为指名读、挑战读、分角色读等。
(五)拓展内容,实践感知
1、这么美的荷花池,一定会吸引更多的小伙伴。想一想,还有哪些小伙伴会来参加,他们会对荷叶说些什么呢?(先小组讨论说,再个别自由说。)
2、小朋友们一定也喜欢上了荷叶吧,你们要对荷叶说些什么呢?)
3、面对这么美的景色,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要保护它。)
(六)总结课文,回味欣赏
(播放课件。)让我们再来欣赏这满满一池美丽的荷叶吧!(动态的满池荷叶随风摆动的优美场景配乐播放。)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两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
教学重点:
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一、导入:
1、春天来了,我们久封的心门也随着这暖暖的春光被打开,总是希望能够出去走走、看看。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如果出游,你会选择哪里?
2、大家说的地方不少,可是我们都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它们的特点。(春色满院、桃红柳绿、姹紫嫣红、春意盎然……)去这样的地方游玩,我们的心也醉了,那里的风是那样的柔、水是那样的清,那里的春光也格外明媚。让我们和一群植树的'孩子一起出发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二、初读课文:
1、这又是一首诗歌,读诗歌的要求是什么?(除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外,还要把诗歌的节奏读出来。)
2、自由读,教师巡视。
3、开火车读教师出示的词语,教师注意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
歌谣绿袍裸露煎熬寂寞松鼠叽叽支撑锨镐
4、齐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裸露”(边音)“撑”(后鼻音)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错误。教育学生在同学读书的时候不要打断,有问题先用铅笔在书上轻轻地画上记号。
6、学生点评。
7、听了大家的读,我们把许多隐藏的“地雷”挖了出来。请大家再朗读课文,在读之前,想一想刚才的哪些问题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想好了再读,希望能够比刚才有一个提高。
8、有进步吗?把自己的进步告诉大家。由于时间关系,选择一个自然段,向大家展示。
9、指名读,评价。
三、初步学习第一、第八自然段。
1、请一、二两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三、四两组的同学读第八自然段,我来读课题。读完,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一、第八自然段结构相似,前后呼应,有点题的作用)
2、想一想上学期学的《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再读一读,想想有不同的地方吗?
3、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这仅仅是文字上的不同吗?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四、学习生字。
1、“谣、袍、裸、寞、叽”想一想他们有没有同胞兄弟?他们和他们的兄弟区别在哪里?把他们的特征记牢。
2、和学生共同书写“鼠”,帮助学生摆好间架结构。
3、描红。
4、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找出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荒山野岭”,一个是——“青山碧岭”,你们说老师应该分别用什么样的粉笔来书写这两个词呢?
2、看到“荒山野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那“青山碧岭”呢?
4、让我们打开书本,看看诗人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的“青山碧岭”画面吧!
二、学习三-七自然段:
1、自由读。告诉大家,我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哪些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或者是你的感动、或者是你的快乐!
3、学生朗读,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教师点拨。
①“煎熬”
什么是煎熬?如果你是裸露的山岩,你来诉说自己的痛苦吧。
②“林涛”
什么像波涛一样上下翻涌?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把你感受到的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心中有图画,脑中放电影,你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了。
③小鸟、松鼠、小兔、小猴
我来问问你:“小鸟,你为什么到这里搭窝筑巢?”“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么呢?”“小兔、小猴你们呢?”谁来读读,把这种快乐、安全、衣食无忧的感觉读出来,你们现在就是小鸟、松鼠、小兔、小猴的代言人。
④“浑浊”—“碧波”,“咆哮”—“轻抚”
读一读这两对词语,给你怎样的感受?
4、诗人给我们描述的画面是多么美好呀!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是谁的功劳?一起读第二自然段。
2、锨、镐的声音是多么单调,可是为什么是“歌谣”?
3、齐读。
四、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
1、“我们”因为什么而快乐?
2、春光特别喜欢“我们”,染绿了“我们”的双脚,“我们”以自己的行动让春光更加美丽!
五、朗读全诗:
1、齐读。
2、尝试背诵。
板书: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裸露、煎熬 林涛、动物的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彤、陪”2个生字,会写“彤、霞、陪、趁”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太阳是大家的,人类应友好相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导入:
猜谜语,有位长寿老公公,天亮从东来出工。他把光明给世界,还把温暖洒人间。要问公公在哪里,请你仔细看画中。
2、学生猜谜,教师引导。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四人为一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4、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课文,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三、朗读感悟
1、读一读:
自由读文,想一想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2、帮一帮:
小组内同学互相说一说读了这首诗知道了什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共同研究。
3、说一说:
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4、感悟诗:
结合第二小节,说一说太阳做了哪些好事。除诗中所写的之外,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指导学生仿照诗句进行补充,如:
她使庄稼茁壮成长,
她使动物有了温暖的家;
她陪着小朋友在学校学习,
听他们充满童趣的谈话。
5、朗读最后一节,结合插图,说说这一节的.意思:
⑴ 从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等待太阳、盼望太阳的描写中,感受太阳是大家的;
⑵ 太阳是大家的,人和人是平等的,各国人民要友好相处。
第二课时
一、感情朗读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
2、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学生进行评议。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练习背诵
1、小组内同学互相背诵,比比准背得准确。
2、指名分小节背诵,其他同学默背。
三、交流感受
1、想一想:
学习了这首诗以后,有什么感想。
2、谈一谈:
说说自己的感想或收获。
3、说一说:
你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些什么,自由表述。
四、学习生字
1、重点指导:
“彤”字,左半边不要多写一点,
“霞”字注意上下的比例关系,同时还要注意下半部分的正确写法,联系“假”字书写。
2、学生练习。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平日分析】
学生平日广泛的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也时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鲸的画面,所以学生一定会对这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鲸的更多知识。
【设计理念】
依据教材自身的特点,采用读书自悟,讨论式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初步感知鲸的几方面的特点。
3、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鲸教师告诉学生本课学习内容为世界上最大的鱼类鲸鱼。
2、学生反驳教师鲸是鱼类这一观点。
3、学生汇报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并说明资料来源。
这样设计是教师故意给出错误的'信息,这样可以马上调动学生已有的常识性的信息,加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鲸的资料,使学生急于表现交流,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出声读文,读后画出生字新词。
2、读后组内交流自学字词情况。
3、全班交流本文介绍了关了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这样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字词。
三、鲸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都有哪些特点?再读课文了解
这样设计整体把握事物的特点,培养了概括能力,为学习下文打下了铺垫。
四、课堂练习
1、选择正确读音:
上腭(e e) 哺乳(ru lu) 捕获(bu pu) 立即(ji ji)
2、形近字组词:
鲸( ) 肢( ) 滤( ) 肺( )
鱼( ) 枝( ) 虑( ) 柿(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 因为鲸是用 呼吸的,又因为鲸是 ,所以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属于 。
⑵ 文章分别以鲸的__、__、__、这几方面具体介绍鲸的生活习性的。
这样设计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生字词,了解了鲸的几方面特点。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一、导入
1、我先作个调查,看过腰鼓表演的同学请举手。
2、看后你有何感受?
3、对,那是心灵的呼唤,那是生命的宣泄。今天我们来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题目是──
二、整体把握
1、请大家自由高声地朗读,朗读前标上序号,并思考问题:
⑴ 这篇文章要表达什么?
A、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B、歌颂阳刚之美。
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D、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
⑵ 说一句话: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
⑶ 文章分为几个部分?你这样分的依据是什么?
2、讨论明确上述问题。
三、分角色读主体部分
1、读课文。
2、仿句。
四、品读
1、结尾句的含义。
2、文章美吗?美在哪里?
美在这篇文章,内容和形式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句,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许多排比对偶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还有的排比层层递进,如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等,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
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分喘息的机会。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3、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在今天,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作者为什么这样深情地歌颂这片土地 ?歌颂什么?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
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围绕这一话题,可以作相应的问题探讨。
五、结束语
《安塞腰鼓》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它以诗一般凝炼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给你们一份礼物:《龙泉日报 菁菁校园》等你去发表一篇文章,正标题自拟,副标题是──我读《安塞腰鼓》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能真正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道理。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读题导入
1、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读课题)
2、 当我们得到别人的帮助,别人的理解,甚至于别人的一个温暖的鼓励,心情就会很快乐,而“给予”就意味着付出、失去,那课题为什么还说给予是快乐的呢?给予是不是真的让人快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去读读课文吧。
二、自读初探
老师提出自读要求:这篇课文中谁给予了谁?他感到快乐了吗?为什么?
(同学们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可以在书上写一写划一划。学生读文思考,教师在鼓励学生的同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三、精读探究
1、指名说说课文中谁给予谁?
2、学生交流,相机理解以下部分
▲哥哥对保罗的给予(板书:哥哥——保罗)
相机出示:“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礼物。”
(1)学生自读,体会保罗的心情
(2)保罗哥哥在给予中感到快乐了吗?为什么?
(引导体会哥哥给保罗快乐,所以他也快乐)
(3)朗读体会体会保罗的快乐的心情。
▲小男孩对弟弟的给予(板书:小男孩——弟弟)
找出相应的句子,相机出示:
但是,那小男孩说接下去说的话却让保罗十分惊讶:“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1)先抓住“为什么保罗会惊讶”?带出第3节(出示),理解吃惊,为什么会吃惊(是吃惊保罗有这样一个好哥哥)读出吃惊的样子。体会保罗认为他希望什么?(相机出示第4节前半段话)
(2)然后再来读第5节,现在保罗知道小男孩希望的是什么?
(3)在读中想象出他说这句话时的.美好心愿。小男孩在给予中感到快乐了吗?为什么?
(4)进一步体会保罗吃惊的原因:为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5)分角色朗读1-5自然段,感受一下小男孩子看到保罗哥哥送了保罗一辆汽车以后所产生的美好希望以及他说“我希望??”时的快乐的感觉)
(过渡:小男孩不但立下了将来给予弟弟新轿车的希望,而且还要把这种希望亲自带给了他的弟弟,课文中还有那些语句表现了他的这种给予。)
相机出示:
不一会儿,他背着相机返回来了。他拿着那些好东西了!”
(1)学生读 ,从他的话语中,你感觉到什么?(希望送给弟弟汽车,让他 快乐,美好的愿望)
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
(2)从他的举动中你感觉到什么?(对弟弟的的关心和爱)
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
(3)他快乐吗?现在你觉得他是为什么而快乐?(板书:给别人关爱)
(不仅是许下一个愿望,送轿车,更重要的是他觉得给他残疾的弟弟送去关爱,送去温暖,是最快乐的)
(4)读好这一段话。读出小男孩对弟弟的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保罗对小男孩与弟弟的给予(板书:保罗——小男孩——小弟弟)
过渡 :课文中还有谁给予谁?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思考,保罗有没有给予谁什么?
相机出示句子:“保罗下了车,??那位小男孩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1)你认为保罗这时快乐吗?为什么?
(2)为什么说这个夜晚对他们来说是难忘的?(讨论)
(体会各人心中的快乐)
四、总结深化
1、齐读最后一节
2、联系板书说说课文中的给予及快乐。
3、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帮助别人,关心别人,你就会感到快乐)
4、教师小结:同学们,给予是快乐的,哪怕是给予有困难的人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给别人带来帮助,从而给自己带来快乐。大家还记得这句话吗?(出示: “给”永远比“拿”愉快)
再送给大家巴金爷爷的一句话:人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样我们的生命之花才会开放。一心为自己,一生安慰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出示,读一读)
5、这些话说得多好啊,与给予是快乐的是同一个意思,你能根据你对“给予是快乐的”的理解,也写写你们的格言吗,要注意从你们的语言中体现出给予是快乐的。(配乐,学生在情境中写,交流,实物投影出示,朗读)
6、教师总结,深情地读“给予是快乐的”
五、课外延伸
今天老师布置一个不需要用笔,但需要用心灵去完成的作业,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14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教学设计方案参考11-21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4-11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07-21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3-14
《争吵》教学设计方案07-2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4篇12-31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4篇01-01
教学设计方案八篇01-0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三篇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