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30 01:51:5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3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3篇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的:1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

  2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3 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和毫米以及米、分米、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建立毫米,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方法:直观操作法,启发式谈话法。

  学法指导:教给学生操作方法。

  教具准备:直尺(1米),课件,纸条(40),一分硬币40枚,棋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找一生与师同站,其他学生发现“师生”之间有何不同,由高度引入。

  2 复习厘米,米

  〈1〉 生用手表示1厘米,1米的长度。

  〈2〉 师: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常用(厘米)作单位。

  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常用(米)作单位。

  3 出示一分硬币引入

  师:以厘米为单位测量一分硬币的厚度,如何?为什么?

  一分硬币的厚不够1厘米,而我们又想比较准确地知道它的厚度,怎么办?

  二:新授

  〈一〉 毫米

  1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一分硬币的厚度,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来测量。(板书课题)

  2 认识毫米

  师:观察直尺上除了较长的'厘米刻度线外,还能发现什么?

  师: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小格的长度就是(2)毫米。 你还知道几毫米?

  3 1厘米=10毫米

  师:数一数,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有多少小格?是几毫米?

  同样的方法数3—4之间有多少小格?几毫米?

  自选1厘米数小格,汇报。讨论发现了什么?(1厘米=10毫米)

  师:验证:课件演示数小格。

  4 量硬币,感受1毫米

  师:量一般物体的方法是什么? 生口答,师小结。

  生测一分硬币的厚度,汇报。

  师:指导学生借助1分硬币表示1毫米。

  5 练习

  〈1〉 测量棋子任一条边长,汇报。

  〈2〉 课件出示练习题。

  6 小节:今后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要求量的比较精确,就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二〉 分米

  1 测桌面的宽用毫米作单位,怎么样?

  可以用厘米,也可以用毫米作单位。(板书:1分米)

  2 认识,感受1分米

  师:在尺子上从0刻度起,1厘米1厘米的数出10厘米,指出:10厘米也叫1分米。

  师;1分米和10厘米同样长,说明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师:从刻度2到刻度几是1分米?

  师:用手势表示1分米大约有多长。

  3 分米条制作及应用

  师:2人一张纸条,一人测出1分米,并在最后画一条竖线,同桌用尺子测量检查。如果不正确,另测;正确,沿线折叠。 师巡视指导。

  师:用分米条测量桌子宽大约是几分米?多的部分用什么单位表示?

  4 教学1米=10分米

  同桌之间提问用手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师贴分米条)

  师:共几个分米条?10个分米条是几分米? 和学过的多长很相似?为什么?

  指名提问,师小结。

  验证:用1米长尺子测量得出 1米=10分米

  三:练习

  课件出示。(巩固新知)

  四:1 小节: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2 作业:以毫米,分米为单位,测量家中物体长度,做一个记录。

  板书设计

  毫米,分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 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学生对毫米、厘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教师运用正误辨别、实物比较的方法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直尺一把。

  学生准备:

  一枚一角硬币

  教学过程:

  一、故设障碍,导入新课

  1、填合适的`单位

  一棵树高6( ) 老师高1( )60( ) 橡皮长5( ) 一角硬币厚2( )

  2、动手测量数学书长多少?

  测量很短的物体长度或者要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建立表象

  1、认识毫米。

  (1)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师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

  提问:从0刻度到刻度1是几厘米?

  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和刻度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3到刻度4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和刻度4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得出:1厘米=10毫米

  (3)出示实物银行卡和电话卡,告诉学生它们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教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

  (5)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三、强化练习,观念清晰

  1、教科书第3页 “做一做”中的题目。

  2、算一算

  3、辩一辩

  4、改一改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本课是测量系列的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厘米、米及简单估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千米、认识周长、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面积的基础。

  本课的数学本质是: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和硬币的厚度,使学生感受引入新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比画、量一量、画一画、测一测、比一比和估一估,认识分米和毫米,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单位长度的线段的比较引导学生理解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合理选择使用长度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能估计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课前调研:

  1.你知道分米、毫米吗?知道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吗?

  2.填空:200厘米=()米

  3.请用尺子画一条长度大约为10厘米的线。

  4.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米

  结果:

  1.不知道的占90.9%。

  2.正确的88%

  3.正确的64%。

  4.桌子长10人,铅笔长6人,门高12人,不知道5人。共33人。

  结论:

  学生知道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部分知道分米和毫米,但对实际意义不理解,也不知道关系。

  后测(考试)情况:学生对45厘米=()毫米,这一题的错误较多,原因是对45个10是多少有些陌生。

  成功案例:

  活动一:制造疑问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出示课件)

  请你们猜一猜哪条绳子长?为什么?

  生:第2条绳子长,因为它拉直以后就长了。

  2.我这还有两条线段,你们想不想猜猜它们的长短呢?(教师出示2条线段的课件)

  蓝色红色

  猜一猜这两条线段闪烁的地方哪个长、哪个短?

  生1:蓝色的线段长

  生2:红色的线段长

  用什么办法能准确的知道这两条线段的长短呢?

  生:用尺子量

  请每个同学量一量,结果如何呢?

  生:一样长。

  活动二:认识1分米、1毫米有多长。

  1.量一量

  动手量一量,把数据写在表上。

  (汇报时请个别上台展示)

  小朋友量出了这两条线段都是10厘米

  通过这两次估测,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要想知道物体的准确长度要用尺子量。

  你们知道10cm还可以用一个新的长度单位表示,是什么呢?

  生:分米,你对分米有什么了解吗?请向大家介绍一下?(在数学上,10厘米我们也说是1分米。)

  分米也可以用dm表示。

  谁能用字母来表示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生:1dm=10cm

  2.找一找。

  小朋友都带有尺子,快拿出来用手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是1分米,然后说给同桌听。

  生:从1厘米到10厘米之间这段

  生:从4厘米到14厘米之间这段

  ……

  小朋友们已经能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有多长了,现在请你估计然后测量一下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或者学习用具中哪些大约有1分米。(自己不好测量的可以找同学帮帮忙)

  生:手的长度

  生:衣服上扣子之间

  生:头发的长度

  ……

  小结:小朋友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找到了很多大约长1分米的东西。

  3.小组讨论找关系。

  老师有个问题请小朋友思考:1米是多少分米?可以看看米尺,动动脑筋想一想看!(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汇报时,请两名学生上台帮拿尺子数给大家看)

  生:1米=10分米

  用字母又怎么表示呢?

  生:1m=10dm

  同学对分米认的很清楚了,能不能用的很清楚呢?(出示练习课件)

  铅笔盒长2(分米)

  操场跑道长200(米)

  教室门高2(米)

  一支钢笔长约12(厘米)

  1分硬币大约厚1(毫米)

  方案一:呦,这位同学用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你能向大家介绍毫米的有关的知识吗?

  1毫米有多长?在尺子上找一找,拿一分硬币体会一下,你对1毫米有什么感觉?

  1mm特别特别短,你们可别看它短,在很多精密的零件上可都用到1mm长的物体。

  厘米和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1厘米=10毫米1cm=10mm

  方案二:学生没有说出正确的单位

  这个单位就是我们今天要新学习的单位,它叫毫米(出示课件)

  在尺子上这样的一个小格就是1mm

  1)请同学们在尺子上找一找1毫米都在哪?指给同组同学看

  2)毫米有多长?在尺子上找一找,拿一分硬币体会一下,你对1毫米有什么感觉?

  3)1mm特别特别短,你们可别看它短,在很多精密的仪器上可都用到1mm长的物体做零件,它们的用处可大着呢!

  厘米和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1厘米=10毫米1cm=10mm

  活动三:实际测量:

  同学们,通过你们努力和动脑筋的思考,咱们已经学会这么多知识了,那你们想不想利用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来进行实际测量呢?你们可以测量桌面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学具,也可以测量你手中的物品

  要求:

  1)先估计你想测量物体的长度,填在表中

  2)进行实际测量,写出准确的长度

  3)拿出信封中的表格

  小结: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哪些新的长度单位?

  生:今天我学会了分米和毫米

  成功案例二:

  (一)复习旧知

  通过“猜身高”的游戏复习“米和厘米”的知识。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设计意图】教师先以游戏、谈话的方式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回忆起认知结构中对于已学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解释。从而为后面教学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我们已经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除了这两个长度单位外,你还知道有哪些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微米、公里等)

  1.认识毫米。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先研究毫米mm。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它的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一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在了解学生认知起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交流。创造认知上的矛盾冲突,使探究活动成为一种需要。从而加深对“1毫米”的直观体验。

  ③告诉学生:科学家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④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⑤请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老师给学生准备了一些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进一步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⑥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谈一下自己的感受。(1毫米太短了;两个手指头都差点碰到了。)

  【设计意图】接受学习与体验学习有机结合。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再次在尺子上找1毫米的长度、理解与上位知识“厘米”的关系、举例生活中1毫米长的物体以及动手测量电话卡的厚度、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的长度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毫米”的理解,从而深刻建立起1毫米的长度表象。

  (2)理解引入长度单位“毫米”的来由。

  ①设疑: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有“毫米”这个长度单位吗?(学生思考、讨论)

  ②在大家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除了一些物体因太短而需用“毫米”作单位外,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个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时,也需要“毫米”作单位。(通过测量光明牛奶盒子宽度的实验来加深体验。)

  【设计意图】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不仅明确了引入“毫米”的意义,而且为展开精确测量、读准测量结果的后续教学作好铺垫。

  (3)读准测量的精确刻度。

  ①现在有‘毫米’来帮助,你能不能读出这个光明牛奶盒子的精确宽度?(5厘米6毫米)

  ②提问:你怎么这么快就读出来了?你是怎么读的?你怎么一眼就看出来是5厘米多6毫米啊?(引出在尺上的半厘米数刻度线。)

  ③追问:在尺子的相邻两条最长的刻度线中间都有一条略长点的刻度线,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样有什么好处?

  ④估测数学书的厚度。再用尺子测量验证。

  (4)画规定长度的线段。(相互检查、交流)

  【设计意图】巧妙地引入了“半厘米数刻度线”,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和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牢牢抓住“半厘米数刻度线”这一有效的学习资源,不仅展开了读准精确刻度的方法研究,而且延伸到了估测与测量,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了“毫米”。

  2.认识分米。

  (1)介绍分米可以用字母dm来表示。再请学生先谈谈对分米的了解。

  (2)引出1分米=10厘米,请学生先想想1分米大概有多长,用手势来表示一下。

  (3)再到尺子上找一找,1分米有多长。再来用手势表示一下。

  (4)估计我们的1张课桌长大约是几分米。然后用手势去比一比。最后用米尺来测量验证。(不断加深对分米的认识和体验。)

  【设计意图】传统的数学学习重结果轻过程,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形成结果的生动过程总是被简单枯燥的条文所取代。这个环节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大胆展示自己的思维,与应答性学习环境进行对话的平台,使学生对于“分米”的认识过程既快速有效、又生动有趣。从而为后面的“整理”这一环节奠定了良好的认识基础。

  3.整理四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设疑:现在我们认识了四个长度单位,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整理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有从高到低进行排列,也有从低到高进行排列,还有分析他们之间的进率等。)

  (三)巩固练习

  1.阅读明明的一则日记。

  20xx年3月16日星期三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吃完早饭上学去。在上学的路上我看见了一棵高2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毫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1)学生看完后哄堂大笑,教师装傻:笑什么?

  (2)请学生把认为不恰当的单位进行改正。

  2.思考题:

  电脑情景:小明想去测量铅笔盒的宽度,但现在手上只有一把断尺,怎么办?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注重了综合性、生活性,而且也突出了趣味性和挑战性,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而且培养了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了他们对四个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理解,深刻地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和学好数学的现实意义。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4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2~4。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吸管一根,剪刀一把,一小组一把米尺。铅笔、练习本、橡皮。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毫米、分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对长度单位有初步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课的继续学习,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对加深长度单位间十进关系的认识和学习建立升的概念也是非常有用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毫米和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2、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初步的估测能力。

  4、让学生生能在学习中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同学间的交流,灵活的选择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长度单位又比较抽象。基于此,本课中我力求创设自主探索环境,让学生在猜一猜、量一量、找一找等实践探索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突破难点。采取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师:你们猜一猜,周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周老师的身高是1米69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指名回答。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指名回答。

  活动:

  先在小组内估计一下铅笔的长、橡皮的长,练习本的宽和课桌的高。然后再量一量,记录员在记录卡上做好记录。

  小组汇报各种记录的情况。

  师:在刚才的测量中,我们发现,铅笔的长,练习本的.宽,要想知道它的准确长度,就要用到一个新的长度单位,那就是毫米。

  板书:毫米的认识

  二、自行探究,建立模型

  1.感知毫米

  (1)拿出直尺,在直尺上找一找1毫米。指名说说找到的1毫米。

  (2)课件演示放大的直尺,指着直尺上的任意1小格,问学生是多长。小结得出:在直尺上每一小格的长就是1毫米。

  (3)继续观察直尺,数一数,想一想,还会发现有关毫米的哪些知识?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组内交流,班内汇报。

  引导得出:1厘米=10毫米。【板书】

  (4)感受毫米

  a在直尺上仔细看一看1毫米有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b.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或周围有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汇报。

  (5)通过刚才的研究,你想对1毫米说些什么?有什么样的感觉?

  (6)师:毫米虽然短小,但是它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非常大的。

  课件演示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2、找分米

  (1)引入分米。

  不用直尺,将桌子上的吸管剪成10厘米长。

  师巡视,观察剪的情况。

  剪好后,拿出直尺,量一量自己剪好的吸管,看看自己的眼力准不准。

  汇报:说说你的吸管是多长?还有更接近10厘米的吗?

  如果有刚好是10厘米的,直接引:其实刚才这位小朋友剪的这段吸管的长度就是1分米。分米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第二个长度单位。(板书:分米)

  否则这样引:其实刚才这位小朋友剪的这段吸管的长度只要加上(或减去)多少1厘米就是1分米了……。

  (2)在直尺上找分米,研究分米

  在米尺上找一找分米,看看有哪些发现?

  班内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得出: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3)感受分米

  先在直尺上比划比划1分米有多长?伸出比划的手势来。

  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分米?

  估一估铅笔盒、课本、课桌等东西的长度、高度。

  三、练习巩固,拓展应用

  1、出示表格

  在我们身边或周围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在小组内先估一估他们的长度,再量一量,记录员作好记录。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到的☆最多。

  喜欢的物品我们的估计我们的测量我们的评价

  2、班内汇报与交流。

  3、获得大星最多的小组介绍他们的估计方法。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四个长度单位,知道了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去测量。如果现在用我们学过的米、分米、厘米、毫米来计量温州到杭州的路程有多远,你觉得怎么样?(不好量,太长了)教师:“那计量较长的路程有没有更合适的计量单位呢?”当然有。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解决新问题。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查一查,看一看。

  通过比划唤起学生对已学长度单位的回忆,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培养估测能力

  让学生通过测量,发现铅笔的长和练习本的宽用厘米或米作单位都不合适,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让学生举例,可以深化学生对毫米的认识。课件演示毫米的应用,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通过测量活动,让学生体验1毫米、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估测意识。

  3、使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理解分米、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4、通过估、量的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1、体验1分米、1毫米的长度。

  2、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直尺,长尺,硬币、IC卡、银行卡、白纸、字典、测量水笔的长、表格、1分米高的本子,1米长的线。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直接引出“毫米”

  同学们,我们知道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到什么?(长度单位)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字母怎么表示?

  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呢?

  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

  出示一本练习本,谁来说说,要形容这个练习本有多厚,用哪个长度单位合适?

  那它到底有几厘米呢?他说得对吗?

  它不够一厘米,那怎么办呢?

  要想较准确地形容这个本子的厚度,同学们头脑里是否会有一个愿望?(要有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师:其实你们的愿望科学家、工人叔叔等一些前辈已经帮我们实现了,这个愿望就藏在你们的尺子里。

  小组合作(一):

  师:请同学们观察尺子,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找到了这个更小的长度单位了吗?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生交流)

  师:直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很多的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板书:1毫米)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1毫米的特点吗?(短、小、细)

  师:如果要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测量得更精确的时候,我们就要用到毫米这个长度单位。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教师板书)我们常用字母mm来表示。

  二、观察实践,探索新知

  1、认识几毫米

  我们再来找找毫米,谁来说说你找到的毫米在哪里。

  不错,每两根短线之间的1小格就是1毫米

  小组合作(二):

  1毫米我们能找到了,在你的尺子上你能找到3毫米、5毫米、7毫米吗?你还能找到几毫米?把你找到的结果跟伙伴们一起分享吧。

  学生交流:

  生:3小格就是3毫米吧。

  对,1小格代表1毫米,3小格就是3毫米。那5毫米呢?

  生:5小格就是5毫米。(你能在你的尺子上很快的找出5毫米吗?)

  为什么你能很快地找到?

  师:我们可以发现尺子上除了长刻度线和短刻度线外还有一种,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中线)好的,我们就暂时叫它中线。其实每相邻的长线和中线之间就是5毫米。

  这样有什么好处?

  3、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10小格,请问这是多少?

  生:10毫米。

  生:1厘米。

  从刚才这两个同学的回答中,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同桌同学合作,一起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

  1厘米=10毫米(板书)

  除了0—1是10毫米,你还知道哪里是10毫米?我知道了6—7之间也是10毫米。

  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还可以说生1厘米是1毫米的10倍。

  拿出一本字典,它厚70[],也就是()厘米。

  老师这支笔的长是75[],也就是()厘米()毫米。

  4、感受1毫米

  小组合作(三):

  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1毫米,那么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1毫米到底有多长吗?

  下面我们来用实物表示一下1毫米的厚度。同学们把你们准备的电话卡,银行卡,白纸,硬币拿出来。小组内同学分工合作量一量:

  量一量一张IC电话卡的厚度。再把前后同学们的IC电话卡,银行卡集合,看看多少张卡叠起来是大约是1厘米?

  拿了白纸的同学,请你量一量几张纸的厚度是1毫米?

  有扑克牌的同学,看几张扑克牌摞起来大约是1毫米?

  各小组汇报本组量一量的结果。

  用食指和拇指拿着一张IC电话卡或1分钱的硬币,然后把1分硬币抽出,这时两个手指间的距离大约是1毫米。

  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1毫米的特点吗?(短、小、细)

  除了IC电话卡的厚度是1毫米外,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品的厚度或是长度大约也是1毫米?(银行卡…vcd碟片…)

  你知道在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吗??

  师:比如测量降雨量、量小蚂蚁的身长。

  教师小结:我们的新版1角硬币的厚度,打电话的电话卡,银行卡大约都是1毫米。

  你们知道吗?人的手指甲约10天长1毫米,脚趾甲约20天长1毫米”。毫米就是这样一个比较小的长度单位,但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

  师小结:在我们的知活中,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三、巩固练习,加深内化

  1、估一估,量一量:

  完成P55的练一练

  2、画一画。

  请画出一条3厘米8毫米的线段。

  请画一条10厘米的线段

  四、认识分米。

  1、师也画一条10厘米长的线段在黑板上,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识1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我们常用字母dm来表示分米。

  你能在尺子的刻度中找出1分米吗?(可从尺子“0”刻度一端开始找,也可以在尺子中段找。)(除了从“0”到“10”外,还鼓励找从“1”到“11”、从“3”到“13”)

  2、那么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1分米=10厘米)

  3、你能创造一个手势来表示1分米吗?

  请你们将拇指和食指张开,量出1分米的长度,我们现在比画的就是一拃的长度,一拃大约是1分米。

  估一估,我最行:

  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断。一起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4、师出示一垛本子,这个垛本子的高是1分米。

  小组合作(四)

  5、估一估,课桌大约宽几分米,再准确地量一量。(小组合作)

  6、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宽度或厚度是大约是1分米。

  插座的边长粉笔的长度

  7、到现在为止,我们已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了,同桌之间一起用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

  8、小组讨论交流:1米等于多少分米?1米、1分米、1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解决的方法)

  方法一:拿出已准备的1米长的绳子,两人合作,一个用尺子量,每量一分米,另一个同学就在纸条上做一个记号,观察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

  方法二:因为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因此1米=10分米。

  方法三:没有1米线的同学还可以看米尺。在米尺上一分米一分米的数一数,看看刚才的结论是否正确。(板书:1米=10分米)

  总结归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板书)

  五、巩固发展

  1.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毫米、分米的认识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

  (2)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

  录表的“估计”一栏中。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

  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交流测量的结果,引出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探究体验

  1、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1)提问:“从尺中,你发现毫米与其他单位间的关系吗?”。

  (2)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

  生多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

  2、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在尺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

  (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

  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

  (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2、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3、师生共同小结: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

  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

  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3、练习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

  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

  五、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2、师总结。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7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以及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毫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是关键。要通过丰富而具体的测量和估计活动,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强化已经形成的表象。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 数学日记导入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每天都在坚持写数学小日记,淘气最近也在向我们班的同学学习,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数学小日记。谁来读一下:今天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 床上爬起来。走进卫生间拿起2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的洗脸、吃早餐。吃完早餐后我背着书包去学校,来到教室,我拿出语文书,在7厘米高的课桌上认真的早读。

  师:老师看到好多同学都在笑,你们在笑什么?

  学生说出单位出现了错误。

  师:那谁能告诉我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

  师:淘气日记中出现的单位到底该怎么改呢?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

  二、认识分米

  1、初步认识

  PPT出示铅笔盒。

  师:铅笔盒是同学们每天都要用到的学习工具,你们知道它的长边和短边分别是多长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和这个铅笔盒一样大小的纸片,同学们估一估它的长边和短边的长?

  师:你能量一量吗?看看你估计的准不准。

  师:这个铅笔的长大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

  指出像10厘米、20厘米这样的长度还可以用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来表示。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分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分米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可以用字母“dm”表示。(板书)

  追问:这个文具盒的长大约是几分米?宽呢?

  2、认一认

  让学生拿出直尺,按照10厘米是1分米,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看看有多长。

  提问:从直尺上看,1分米是几厘米?

  指出:从直尺上可以看出,1分米正好是10厘米,也就是说,1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

  提问:你能用手比画出1分米有多长吗?先试一试,在于同学交流。

  3、画一画

  让学生用直尺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提问:你是怎样画的?请同学们互相检查一下,再看看1分米的线段有多长。

  4、找一找

  提出要求:找找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同桌互相说一说。

  组织全班交流,进一步感受1分米的实际长度。

  5、数一数

  让各小组的同学轮流在直尺上数一数,看1米有几分米。

  三、认识毫米

  1、量一量

  同桌合作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有几厘米,冰河同学交流。

  提问:数学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要准确表示它的厚度,怎么办?你有什么想法?

  提示:直尺上1厘米中间1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板书)这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个长度单位,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请大家观察直尺,并在直尺上指一指1毫米,看看一毫米有多长?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明确:直尺上每一个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

  2、数一数

  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

  3、看一看

  出示一些厚度大约是1毫米的物品,说明他们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然后让学生在数学书上数出10张纸,量一量它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再让同桌同学相互比划1毫米的长。

  提问: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四、巩固提升

  1、改正淘气的数学小日记

  2、想想做做第一题

  让学生看图,同桌互相说一说各是多少毫米。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各是几毫米的?

  再问:你认为怎样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想想做做第二题

  出示三角形图,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形的边,说一说怎样测量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

  学生独立完成测量和填空,并交流测量的结果,以及自己的发现。

  出示平行四边形图,让学生独立完成测量和填空,并组织反馈。

  提问:通过测量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长,你有什么发现?

  4、想想做做第三题

  完成测量后,让学生说说课桌和板凳的高各接近几分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想想做做第四题

  让学生分别估计数学书和讲台的.宽,说一说估计的结果,以及为什么估计数学书的宽要用厘米作单位,而估计讲台的宽度要用分米做单位。

  让学生分别测量数学书和讲台的宽,并记录测量的结果。

  提问:数学书的宽正好是整理米数吗?比18厘米多几毫米?可以怎样表示?

  再问:讲台的宽正好是正分米数吗?可以怎样表示?

  比较:估计时,一般不需要得到十分准确的结果,可以用大约是多少来表示,而测量得到的结果是比较准确的,可以用几厘米几毫米或几分米几厘米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6、阅读“你知道吗”,并进行交流。

  五、交流反馈,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在授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接受的较快,讲解的页较为流程,学生的反应也很积极。我通过数学小日记的方式进行导入,即建立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在新授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课堂交给学生。在评价的部分,我非常注重评价的时效性,给予学生及时肯定的评价,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即使学生回答不出来我也会给予一定的引导。在练习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将厘米和毫米两个单位混淆,在巡视指导时分别进行了个别指导。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3、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和倾听能力,并在学习活动中渗透一定地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学具准备:一人一张光盘,一把直尺。同桌一份活动物品(2枚一分硬币,一枚一元硬币,2张识字卡片,一块磁铁,一颗象棋子),一张记录表。

  教学预设:

  一、引入

  1、估计老师有多高?说说怎么想的?

  2、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我们在测量哪些物体的时候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3、测量书本的宽度,是多少厘米?

  4、看来书本的宽度不是一个整厘米数,要想比较准确地知道数学书的宽度,就要用到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课题,齐读。)

  ( 从估计老师的身高入手,引导孩子们回忆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趣而自然。并通过孩子们自己测量发现书本的宽度不是一个整厘米数,体验到需要一个比它更小的长度单位,由此明确了学习毫米的必要性,简单而深刻。)

  二、展开

  (一)认识毫米

  1、1毫米有多长呢?请大家观察自己的尺子,找一找哪到哪是1毫米长呢?

  2、电脑演示放大的`直尺,认识1毫米的长度。

  3、1厘米中有几个1毫米呢?请大家拿起铅笔用笔尖点着数一数。(板书:1厘米=10毫米)2厘米呢?5厘米呢?10厘米呢?

  4、画出1毫米的长度。对1毫米长的线段你有什么感受?

  不用尺子画1毫米,同桌检验,并马上修正。

  5、我们生活中有没有长度、宽度或者厚度大约是1毫米的物品?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起点,让孩子们先尝试着自己在尺上找一找1毫米,然后引导孩子自己发现厘米和毫米的关系,通过找一找,点一点,数一数,画一画,说一说一系列活动初步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二)感受1毫米、几毫米的长度。

  1、测量光盘的厚度,看看够不够1毫米?

  请大家像老师这样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光盘,慢慢地把光盘抽出来,两个手指之间的这条小缝的高度大约就是1毫米。看着这条小缝,看着这个1毫米,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的吗?

  (设计意图:在初步建立毫米概念的基础上,让每个孩子们通过光盘用手来感受1毫米的厚度是直观而有效的。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进一步强化了1毫米的概念。)

  2、如果老师要大家比划出2毫米的厚度,你们打算怎么做?4毫米呢?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讨论,得出把2张光盘叠加就是2毫米的结论,初步感受了单位累加的数学思想,同时也让孩子们对几毫米的长度有了初步的体验。)

  3、小小估测员:

  a、请大家估计一下,你们觉得那样物品的厚度最接近1毫米?你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概念后,给予学生充分比较的材料,让他们从中找出厚度最接近1毫米的物体。学生经过讨论后发现可以借助光盘的厚度进行比较,使他们感受到估计时需要先建立一个估的标准,同时感受比较、用已知来探求未知的重要数学方法和思想。)

  b、借助光盘我们认为1分硬币的厚度最接近1毫米,那么其它物品的厚度分别是几毫米呢?你们也能估计一下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明晰测量的步骤与方法。

  2.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估测、测量等活动,让学生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较强,要注重让学生进行估计、测量、交流等活动,通过直观——表象——抽象的思维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中,可以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为学具(如粉笔、铅笔、硬币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要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培养估测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形成直观表象。

  四、教学准备

  课件,1分硬币,磁卡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你知道自己的身高吗?你能估测一下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吗?

  2.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怎样用手势表示1米和1厘米大概的长度?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估测老师身高这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学生对已有长度单位知识的回顾和对经验的总结,架起了学习新知识的桥梁。

  (二)探究新知,认识毫米

  1.毫米产生的意义。

  (1)估一估。

  ①小组活动:估计数学书的长、宽、厚。

  ②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③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量一量。

  ①小组活动: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并将测量时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②汇报交流。

  ③教师课件演示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的方法,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议。

  小结: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或者要求量得比较准确时,可以用毫米(mm)表示。

  ④教师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让学生在测量中理解和体会长度单位“毫米”产生的必要性,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小组合作的意识。

  2.合作探究,认识毫米。

  (1)初步认识1毫米。

  ①小组讨论:关于毫米,你知道什么?

  ②观察自己的直尺,你能找到1毫米的小格吗?

  ③你能用手指一指吗?那用什么工具指比较合适呢?

  ④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呢?用笔尖指着数一数。

  课件演示1格1格地数,得出结论: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

  ⑤组织学生找不同的1厘米,数一数里面有几个1毫米,从而验证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2)进一步认识1毫米,建立表象。

  ①你能用手比划1毫米的长度吗?

  ②借助1分硬币、磁卡等实物,感受1毫米。

  (3)找一找生活中的1毫米,并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时一般是用“毫米”作单位的?

  (4)用毫米作单位,再次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

  【设计意图】本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毫米”的观念。三个探究知识点的设立着眼于这一重点,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借助生活实物,帮助学生亲身感受,进而抽象出1毫米的长度观念。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教材第22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

  练习第2题时应引导学生正确摆放直尺及正确读数。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五第1题和第2题。

  练习第1题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在练习时让学生先估一估,再精确测量,给学生尝试、修正的机会,使学生的估测能力在这节课得到一定的发展。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用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解决身边的哪些问题?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0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有了系统的学习,对长度单位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原来的基础上了解毫米产生的意义,理解1厘米=10毫米,感受1毫米的厚度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二、学习目标

  (一)会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厘米、毫米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三)通过自主探究,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诀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激趣

  猜猜老师的身高有多少?(1米61厘米)里面出现了哪两个长度单位?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测量哪些物品用米?哪些用厘米?,我们的.数学书用哪个作单位比较合适?

  2.估一估

  估计数学书的长大约是( )厘米,宽大约是( )厘米,厚大约是( )厘米,

  3.量一量

  数学书的长是( ),宽是( ),騠是( )。

  小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为了较准确的测量,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一毫米,

  (二)学海探秘

  1.汇报课前小研究。

  你知道了有关毫米的哪些知识?教师出示有关毫米的知识。

  2.认识毫米,感知1毫米的长度

  (1)你能在尺子上找到毫米吗?找到后指给同桌看

  (2)指名到投影上来找毫米。(放大尺子)

  (3)小结: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许多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4)观察会员卡的厚度,用尺子量一量卡的厚度,用手捏住卡感知1毫米的厚度,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

  3.认识1厘米=10毫米。

  (1)我们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几毫米呢?请在自己的尺上选择任意的1厘米数一数。(出示视频)

  那么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

  4.测量

  (1书本第22页做一做。

  (2)测量每条线段长度(以毫米为单位):

  (三)巩固新知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橡皮擦长

  (2)教室的长约10( )

  (3)玻璃厚约5( )

  (4)玲玲的身高为125( )

  2.我会算。

  8厘米=( )毫米40毫米=( )厘米

  10厘米=()毫米3厘米4毫米=( )毫米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1

  课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单元第2页《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作者及工作单位

  洛南县石坡镇桑坪小学李萍

  教材分析

  《 测量——分米、毫米的认识》是人教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通过一系列与数学有关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体验实践、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与交流合作,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学习知识,发展学生应用意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思维的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学情分析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让学生感受到掌握毫米和分米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价值。本节课的`设计,本着“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为主”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际生活又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直观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并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分米和和毫米以及米、分米、毫米之间的进率。

  2.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你们都学过那些长度单位?

  学生:米和厘米

  2、关于米和厘米你们都了解那些知识呢?

  3、你能用手比划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

  二、探究新知:除了这些长度单位,你们还知道其它长度单位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新的长度单位。

  (一)分米的认识:

  1、初步感受1分米的长度:

  (1)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长度为1分米的吸管。请大家估计一下这根塑料管有多长?

  (2)那么大家估计的到底对不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齐动手来验证一下。

  2、体验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1)通过我们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我们测量的是同样长的塑料管,它既可以表示为10厘米,也可以表示为1分米,那么就请大家想一想: 10厘米和1分米有什么关系呢?

  板书:板书:1分米=10厘米

  (2)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了“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那么谁能推算出“米与分米”之间的关系呢?

  板书:1米=10分米

  (3)体验分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 二)毫米的认识:

  (1)体验毫米的作用: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板书:毫米)

  师:经过大家的总结才知道,我们可以使用这么的方法对长度单位进行研究。现在我们就利用自己刚才学到的学习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合作一起来研究关于毫米的知识好不好。

  (2)用硬币体验一毫米的长度:

  (3)总结归纳:1厘米=10毫米

  (4)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都是用毫米作单位?

  三、总结

  1、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和毫米)

  提问:连同前面学习的米和厘米,我们已经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你能把这些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吗?

  2、再次用手比划4个长度单位的长度。

  四、巩固练习:

  1、同座之间互量从手腕到中指的指尖有多长?

  2、课本第四页“做一做”的习题。

  3、完成游戏:请四名学生戴好师提前做好的头饰,分别扮演米、分米、厘米、毫米。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再说各自的用途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2

  一、揭题示标

  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百宝箱)大家想不想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吗?(想)但是老师暂时还不能告诉你们,不过看大家这么可爱,老师可以向你们透露一点儿内幕,这里面的所有宝贝都和今天学的新知识《毫米的认识》有关,(板书课题)那还等什么,我们赶快一探究竟吧!请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知道毫米是长度单位,并知道1毫米有多长。

  2、能正确使用毫米这个长度单位。

  3、会说出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齐读)(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有)

  要完成我们的学习目标,那就需要大家认真的自学,下面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自学指导。

  一、 自主探究。

  自学指导(1)

  自学课本21面,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1、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2、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

  3、 在什么情况下,要用毫米作单位?

  (时间3分钟,比一比,看谁自学的又快又好!)

  现在开始! 好,停!谁来回答第1个问题, 那么谁能说一说用尺子量出的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 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用毫米表示)用字母表示.

  大家真会自学!学的这么好,那让我们乘胜追击,请看自学指导(2)。

  自学指导(2)

  自学课本22面,再次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1、观察尺子,找到1厘米,数一数1厘米被平均分成了几小格?其中的1小格就是( )。

  2、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发现厘米和毫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3、1毫米有多长?同桌互相用手比一比,说一说。

  4、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

  (自学时间:4分钟)

  二、 合作提升

  自学完了,自学效果怎么样呢?现在我们就来检测一下。

  拿出我们的尺子,结合认真的数一数。

  0~1是1厘米,中间有( )个小格

  1~2是1厘米,中间有( )个小格

  2~3是1厘米,中间有( )个小格

  你发现了什么?

  1厘米被平均分成了10小格且每一小格的`长度相等,即: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那么1毫米有多长呢?首先,我们自己先在尺子上找一找,比一比,然后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也帮老师找一找,比一比。(演示)

  如果我们不用尺子,你能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吗?

  (两个手指之间很小的缝隙就是1毫米,全班伸出小手演示)

  好!现在就让1毫米的长度深深的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睁开眼睛,再次用手势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

  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呢?自己想一想,说一说。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物品呢?现在就到老师的百宝箱揭秘的时候了,

  (展示银行卡、小明星、身份证、五角硬币、钥匙、尺子、快餐杯等物品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我们认识了毫米,那么毫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我们先在尺子上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个1毫米?

  (1厘米里有10个1毫米)

  我们一块对着再数一数。(1厘米里有10个1毫米)

  那么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是:

  1厘米=10毫米

  三、 巩固运用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毫米并且知道了1厘米=10毫米,那你们下面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1.读出下面图形的长度。(出示)

  你们会用毫米读出长度,那你们会用毫米测量长度吗?我们来检测一下。

  下面的几种测量方法正确吗?为什么?(出示)

  我们来实际操作一下,看谁量的又快又准!

  2. 量一量。 (出示)

  3.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谁拥有一双像孙悟空那样的火眼金睛,请你阅读明明的一篇日记,找出日记中用错了的单位,并比一比,说一说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

  20xx年9月17日 星期四 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3厘米高的卫生间,拿起了12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我跑步到学校,看到180米高的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6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我们一块用正确的单位把明明的日记读一遍。

  4、 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出示)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再用一句完整的话表示出图的意思。(出示)

  四、总结解惑

  通过我们的交流学习,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惑吗?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和厘米,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而且对即将学习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因此,学生的数学现实和生活现实是比较丰富的。“毫米的认识”,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作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因此,教材安排了让学生估、测、议等活动,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引出要学习的新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中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直尺、一元硬币、橡皮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老师的身高是1米58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 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1号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1号本的长比17厘米多,比18厘米少,它的宽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

  师:1号本的宽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1号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

  (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师指出:直尺上的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

  提问:从0刻度到刻度1是几厘米?

  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到刻度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到刻度4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得出:1厘米=10毫米

  (3)教师让学生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量完后教师说明: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1分硬币,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教师指出:银行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教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

  (5)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6)小组合作,每位组员挑一样身边的实物,量一量它的长度。汇报

  (7)共同完成书P45页(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

  2、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

  ①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一一地量很麻烦。)

  ②独立探索: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宽比较合适?

  ③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④教师说明: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单位都不合适,我们要创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⑤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少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dm”(板书,把课题补充全:分米的认识)

  (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表示出2分米的长度。

  (3)学生用直尺量1米长的绳子,每1分米做一个记号,问: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4)练习质疑。

  讨论完成:书本下面部分。

  三、 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1、 书本练一练

  2、 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蜡笔长6( ) 跳绳长2( ) 课桌高7( )

  粉笔长75( ) 钢笔长14( ) 小明的身高是140( )

  一块橡皮厚12( ) 旗杆高9( )

  四、 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 布置作业

  板 书

  毫米 分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作 业

  1.抄写“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5次

  2.同桌互量从手腕到中指底部有多长?

  3.作业本上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

  反 思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08-30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04-29

《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08-04

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08-04

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05-31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07-01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08-04

《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05-05

《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08-05

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