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秦兵马俑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1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知识网站为学校的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自由驰骋、遨游的广阔天地。语文课网络教学,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活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善于利用网上资源,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挑选网上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近期我校一位老师上了一节语文课网络教学研究课《秦兵马俑》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堂回顾】
一、激趣导入
1、播放秦兵马俑录象片断,激发兴趣。
2、指名谈谈观录像后的感受。
二、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⑴ 读读第三段:
找找课文介绍了哪几类兵马俑。
⑵ 选择感兴趣的一类俑,看看图片,浏览资料,品读课文描写。
2、学生利用网页自学。
3、学生集体交流,相机点击“友情链接”,浏览“将军俑图”、“武士俑图”、“骑兵俑图”、“马俑图”和“群兵马俑图”,说说它们的个性特点并试着读出它们的这种个性特点。
4、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说出各图片的名称。
5、讨论:
你是根据什么来作出准确的判断的。
6、播放视频:
再次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细细体会各自的个性特点。
三、课外延伸
1、师提问:
学了课文后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对于秦兵马俑你还想了解些什么?让我们进入“网站链接”找找答案。
2、进入“BBS论坛”或“聊天室”,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或收获。
3、电话连线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琪先生,现场解答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疑惑之处。
四、课后作业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一项完成,进行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
1、关于秦兵马俑还有许多知识,你想了解什么,从网上搜索一下,把找到的有关图片和资料告诉大家。
2、类似于秦兵马俑的文化和艺术很多,从网上搜索有关中华民族文化和艺术遗产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加以整理,出一份小报。
3、从网上搜索你感兴趣的资料,模仿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及第三自然段的过渡形式,写一篇短文。
【理性思考】
初次品尝新鲜的语文课网络教学课让我从中感受到网络语文教学的几点优势:
一、网络语文教学为互动式学习创造了可能,它是创造人格的保证
网络语文教学在真正意义上为一种互动式学习创造了新的可能,而这种可能又正是塑造学生,创造人格的重要保证。在网络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人际交往以计算机及网络为界面,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学生的年龄、性别、成绩好坏、长相美丑、家庭背景,甚至品行优劣等影响教师期望的固定因素,都有机会“隐藏”起来,只有虚拟存在是唯一的真实。教师只能按学生的学习状况施教,这有利于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尽可能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更重要的是,网络空间和网络中的这种虚拟性,不仅使得学生从中获得经验和体验,而且它可以使学生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抛弃自卑、畏惧、厌恶和轻视,以及被没视、被耻笑,充分激活和发挥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在无限的想象和创设空间中遨游,自由而健康地发展。教学实践表明,网络语文教学作为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重要学科活动,确实能够满足并促成创新人格这些心理特征的形成,它是塑造学生创新人格的重要载体。
二、网络语文教学促进了生生、师生间的交流
在新课程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课堂并非孤立于真实的世界之外的学习空间,要把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是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而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却常常进行架空的技巧训练,学生缺少表达和交流的欲望。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在语言运用中去学习语文,这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最重要的意义。“BBS论坛”和“聊天室”的设计,为学习者的双向交流提供了广阔空间,达到“人──机──人”交互的设计目的,即学习者(人)通过多媒体网络(机)与其他学习者或教师(人)进行互相交流,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交流中迸发了思维的火花,这种实时的交流方式使每个人都处在一种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
三、网络语文教学给学生主动获取,展示信息提供舞台
心理学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积极的自我表现的欲望,把自己的战绩、智慧展示于众人面前,赢得他人的尊重,享受精神的满足,这是人类事业取得成功的内在机制。在这堂课中,老师着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如:在“自学第三段“中,学生在网站上收集材料、理解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交流自学成果时,学生们一边展示,一边各抒己见;“质疑、解疑”时学生由困惑到兴奋不已……电脑展示收集的资料,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的创新成果及时得到反馈。学生主动获取新知,变“死学”为“活学”,学生的劳动成果赢得同学们的尊重,同学间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增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劲头,更积极的拥有自我表现的欲望。
这一节网络语文教学课也让我感受到网络教学中也有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如:老师既要上课,又要操作电脑,还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常常会顾此失彼,弄得手忙脚乱;学生对到网络教室上语文课感到新奇,电脑吸引了他们的一部分注意力,学生发言不如教室里积极,上课的实际效果应一分为二来看;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因为有了电脑的阻隔而感觉有些疏远。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困难,学生的自主权大了,课堂生成性增强了,要求老师有更强的教学应变能力。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
图片、模型、小黑板。
教学方法:
指导、讨论、仿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进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974年,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
这便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
出示课题: 秦兵马俑
齐读。
二、看录象,创设情景
1、仔细欣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
2、自读课文,了解大意。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练读,读给同桌听。
3、说说兵马俑给你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词
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正音。
2、理解词义,可联系上下文,也可查字典。
3、指名试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四、精读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集体讨论。
(1)从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从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朗读前四句,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潮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5、读最后一个长句子,前半句讲了兵马俑的恢弘气势,“看上去真像??”讲兵马俑的高超制作工艺。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理解“举世无双”的含义,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二段,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理解“举世无双”的含义,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 解题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秦兵马俑》。
2、在中国,在西安!在沉沉的黄土地下,冲出了一支古代帝国的雄兵,这就是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
3、知道“俑”是什么意思吗?
4、“秦”指秦代,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马的偶像。
5、通过预习,你对秦兵马俑有了哪些了解?
6、读课文,找出答案。
7、看着这一支支金戈铁马,这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陶俑,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8、作者亲眼看到这些兵马俑时,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作出了怎样的评价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轻声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对秦兵马俑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和赞美,用横线划下来。
2、出示第一句,理解“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指导朗读。
3、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你知道中国还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可以说“举世无双”?
4、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理解“惟妙惟肖、绝无仅有”,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再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秦兵马俑是举世无双的?(指导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配乐及图片)
3、看着这一个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怎能不让我们为拥有这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而自豪呢?齐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精读课文,体悟情感
1、作者是如何表现秦兵马俑是举世无双的呢?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你是如何感受到它的举世无双的?
2、讨论交流①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②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3、指导朗读1——4句,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出示句子: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折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而折服?
5、(出示画面)看着这一行行、一列列栩栩如生的兵马俑,你想到了些什么?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课文中还有哪一句和它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
6、同学们,那一行行、一列列的金戈铁马,那么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秦朝兵强马壮,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威震四海的壮观场面,让我们再次自豪地读——(出示字幕再次齐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激情升华
看秦兵马俑的视频,此时此刻,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4
、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说明文, 生动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的特点,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 赞美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表达了对光辉灿烂的民族雕塑艺术的热爱。
这篇说明性文章在语言表达上, 有如下特色:
1.巧妙的过渡和“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条理清楚,说明要点清晰。
2.运用列数据、作比较、举例子和分类别介绍等说明方法,介绍由“面”到“类”。
3.通过四字词语和准确生动的语言, 以及丰富的想象, 展现秦兵马俑的形象和特点。
教学目标
1.自学7个生字新词,认识1个多音字,能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巧用过渡,概括要点。用列数据、作比较、 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学习运用准确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 表现秦兵马俑的鲜明特点。
3 .感受中华文化的悠久灿烂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设计思路
整体把握,板块推进,突出重点,注重激趣。
分享“课前预学”:激发兴趣,抓住语言特色表达——四字词语,正音理解,唤醒积累。
理清“说明要点”:说明文学习的关键所在。
体味“说明方法”:体味表达的效果,方法各异。
前两种比较简单,“列数字”读中体会,“举例子”只需点拨, “作比较”则是强化实践。
实践“说明方法”:学以致用,方成能力。《埃及的金字塔》便是最好的素材。
语文“自由超市”:兴趣出发,关注积累, 引导实践。
教学过程
一、分享“课前预学”
1.导入:本单元共有三篇课文,课前,我们进行了“单元预学”。
好多同学搜集了关于秦兵马俑的资料(出示几幅兵马俑图), 谁愿意与大家分享?
2.你能用一些词语来夸一夸秦兵马俑吗?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绝无仅有 惟妙惟肖
兵强马壮 战车千乘 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
气势磅礴 蔚为壮观 精妙绝伦 鬼斧神工
读一读, 如有字音拿不准, 或意思不明白的,可以查工具书, 或问同学。
(1)出示:
古代打仗时,四匹马拉一辆兵车,一辆车上3人,车后步兵97人, 共100人, 称为“一乘( shèng)”。那么, “战车千乘”意思是什么?
(2)请读这句话——
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 十分整齐, 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的大军。
刚才,“兵俑、马俑相间”中“间”,有同学读“j iān”,有读“jiàn”,究竟读什么?为什么?
根据意思, 确定读音是个好办法。
“所向披靡”,有的同学不理解,谁查过字典?
靡:读“mǐ”,倒下。披靡:草木被吹倒。理解了关键字, “所向披靡”懂了吗?
理解了这个成语,这段话大家一定能读得更好,谁来试一试?
文中, 还有许多四字词语描写兵马俑, 对我们阅读、理解和积累,会有很大帮助,请同学们用心体味。
二、理清“说明要点”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思考课后第3题:这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
2.交流(幻灯) :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找到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我们就很容易理清文章的结构顺序, 了解文章说明的要点(板书: 说明要点)。
3 .《埃及的金字塔》和《音乐之都维也纳》两课,有类似的关键性语句来说明要点吗? 请同学们快速找一找。
讨论交流:
如此宏伟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 《埃及的金字塔》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音乐之都维也纳》
4.《莫高窟》《春联》和《麋鹿》等课文, 也有类
似的句子。
阅读说明性文章时,抓住过渡句、中心句、总起句和总结句等,就可以用最短的时间,理清作者“说什么”。
那么,作者是“怎么说”的呢?
三、体味“说明方法”
1.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你发现这段话有什么特别之处?
兵马俑规模宏大。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 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 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 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 在三个俑坑中, 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 南北宽62米, 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2.合作交流:
(1)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2)如果去掉这些数字,用“很大”“很多”代替,可以吗?让我们读好“数字”,表达兵马俑的.宏大。
(3)尝试用作比较的方法, 任选一句, 把一号坑面积或兵马俑个数, 写得更具体:
一号坑东西长230米, 南北宽62米, 总面积有14260米,相当于__________ 。
一号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 共有6000个左右,
足足有__________。
(4)让我们读出作者表达的精妙, 读出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默读思考:
一号坑上面, 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 走进大厅, 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宏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 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的大军。
(1)用“____”线画出直接描写兵马俑的句子,除此,还写了什么?
(2)作者用“感叹+描述+想象”的表达方式,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想和所感, 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分组, 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四、实践“说明方法”
1.秦兵马俑“规模宏大”,让我们再读这些词语: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绝无仅有 惟妙惟肖
兵强马壮 战车千乘 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
气势磅礴 蔚为壮观 精妙绝伦 鬼斧神工
2.品读这段话, 思考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读中体会其妙处。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公里的路程。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 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3.作者又用了哪些方法介绍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呢?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用具】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一猜,他是谁?(示秦始皇像)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在1974年的春天,西安临潼县农民杨志发和别人一起去秦始皇陵东侧约1.5公里的地方抗旱打井,结果一个镢头下去,竟然发现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读课题──《秦兵马俑》。
(出示课件2)
(设计意图:秦始皇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名字,而秦兵马俑与之关系密切,课开始由他引入,能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和时间的距离,了解学生的课外知识及对秦始皇的评价。老师讲的故事穿插其中,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出课题。)
(设计理念: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也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学习要充分利用学习的资源。教师要拓宽文本的思路,给学生创造一个新的学习空间。)
二、初读课文
1、快速、自由的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顺每句话。
学生自由读。
小结评:读书认真,非常用心,有的摇头晃脑,读得入情入境。
2、检查词语读音:
(出示课件3)
师:老师检查一下难读的生字,看看哪只百灵鸟的声音最响亮,读的最准。
过程评:XXX音读准了。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是要了解课文的大意,用快速自由读的方法最合适。读有要求,首先应做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学生自由读的时候教师仔细观察情况,读完评价表扬,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检查字音时针对学生表现要及时评价他哪个字音读准了,如:翘舌音读准了,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警惕。百灵鸟可以说是拟物法,把学生比作百灵鸟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读时大声,响亮。 )
(设计理念:留心观察课堂,评价除了激励也包含提示学习的方法。兴趣始终要贯穿课堂。)
小结评:同学们真棒,这些生字一点也难不倒大家。
3、下面让我们回到课文,再次快速的.浏览课文,找出高度概括兵马俑特点的句子。
(出示课件4)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
即评:XXX能抓住老师提问的关键词来读课文。
4、指名读句,这是什么句?有什么作用?
5、读生字时老师发现了不少出色的百灵鸟,现在看看有哪些聪明的小博士能根据这句话提出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来。
(星级评价)
⑴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兵马俑规模宏大?
⑵ 课文中重点介绍了兵马俑的几种类型?
⑶ 兵马俑的个性鲜明表现在什么地方?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自己先认真读读2、4、5、6、7、8段
2、四人小组再合作讨论问题
(设计意图:生字的学习回到课文,要直奔重点问题,让学生质疑,发挥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星级评价是肯定学生积极动脑,表扬提问的质量。小博士的称号让学生有提高身份和兴趣的感觉。 )
(设计理念:读有变化,浏览才有思维的空间。学习兴趣的温度适时提升,有序变化。)
三、汇报检查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兵马俑规模宏大?
2、作者用什么方法写的?
3、假如你在博物馆,看到这么大的展厅里站着的一行行,一列列兵马俑排成的巨大军阵,你会想到什么?
师:对,他就像是秦始皇当年统帅的一只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4、课文中重点介绍了兵马俑的几种类型?老师这有几副图,请大家仔细观察,结合课文猜一猜,他们是什么俑?你怎么猜出的?
5、兵马俑的个性鲜明表现在什么地方?
师:因为兵马俑的神态各异, 所以才显得个性鲜明,每个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比读句子。
学学作者仔细端详,用句式说话练习。
(设计意图:三个问题紧扣文章的主题,汇报时却不能千篇一律,形式必须多样,学生才能持续学习的兴趣。所以本小节采用了联想法、猜测法,比读法,既充分理解课文,又为学生创造生动变化的学习空间。 )
(设计理念:以生为本,以读为本,尊重学生,张扬个性。)
6、法国总统说:世界已经有了7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出现可以说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兵马俑,不算到中国。
7、读文中赞美的句子。
8、(看视频课件)你最想说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文章的学习,学生情感的堆积,到此时用法国总统的话引出文中赞美秦兵马俑的句子,再从文中拓展到录象资料,亲眼目睹,身临其境感受,把对秦兵马俑的喜爱和民族自豪感引发到最高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
(设计理念:引用名言,随文拓展,激发情感。)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做小导游向家人介绍秦兵马俑
【板书设计】
19 秦兵马俑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课后小结】
为了上好本课,我给自己总结了八个字深挖、揣摩、修改、提升。虽然备课的过程很痛苦,但课后感觉收获很大。课前,我常为了一个问题跟自己较劲,反复修改,直到感觉适合学生的视角和能力水平为止。为了找好一张图片,只要有时间我就上网查资料。本课的所有教学环节和过渡语、评价语也是独立思考和精心构思的,确实应了千锤万凿出深山那句诗的意思。上完课后,我第一次自己作了反思,梳理教学过程,把设计意图和设计理念总结出来,这样做很好地积累了经验,也可以找出不足之处,提出努力方向。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
难点:通过想象兵马俑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PPT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36年前,也就是1974年春天,在西安临潼,当人们掘开那厚厚的黄土,发现了一支沉睡了千年的军队,这个发现震撼了整个世界,这就是 (板书:秦兵马俑)。 “俑”是什么?(俑是木头、泥土做的像,供陪葬用。也就是说,是葬墓中的陪葬品。)
2.释题:秦始皇陵陪葬坑中出土的用泥制成的兵马形状的如:战车、战马、士兵等形状的殉葬品。让我们一起通过课文到这个神奇的地下王国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
1、昨天已经预习了课文,摘录了很多课文的四字词语,我们来交流一下。
这些词语中,最能体现秦兵马俑的是哪些词语?
2、交流预习情况:(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读读黑板上的三个词语,谁能用这三个词语说一句话。这个句子在课文里有没有?
4、分析过渡段A、课文哪些地方在写“规模宏大”?
B、写“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呢?
C、“规模宏大”总结了第二自然段内容,后一分句又概括了文章后面的内容,这样的句子是什么句子?那如果单独成为一段,就可以叫——(过渡段)
三、精读课文
(一)、教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最能体现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写上批注。
2、交流:
(学生说句子——说感受——作比较想象比较——通过读来表现感受)
A: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学校一个篮球场有多大,慢慢地,2个、5个、10个、20个、40个、50个,差不多跟校园一样大了。现在开始在上面放兵马俑了,一个、2个,100个、1000个、5000个、8000个,啊,看见没有,竟有8个我们学校的学生那么多呀。)
B: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个。
C: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军队。(看着插图,作者拍摄的角度就是从上往下看。认真看图,感受一下这一行行、一列列的长方形军阵。看后,再读读,)
3、说说课文是怎么写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列数字、作比较、抓关键词、总分段式、有详有略)
4、小结:作者运用总分段式,用抓住特点,采用列数字、作比较、抓关键词按照一定的顺序,用生动细致的笔触有详有略把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体现得淋漓尽致!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这一段文字。
(二)教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作者是怎么让我们感受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自由读文章4——7自然段,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几种兵马俑?
2、交流:将军俑、骑兵俑、武士俑、陶马
3、一个自然段写了一种俑,现在大家再认真读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兵马俑写得活灵活现的?如果你认真地读了,过会给你们一个游戏的机会。当然,游戏的主题就是这些内容。
4、下面老师和大家做个游戏,我说俑的特征,你们猜我说的是哪种俑?
A、它身材魁梧,头戴鹖冠……它是哪种俑?
B、它们平均身高约1.8米……
C、看它那神态自若的样子……
D、只见他们张弓拉箭,目视前方,或立或跪,好像一声令下,就会将手中的箭射出去。
5、课文中能把所有类型的兵马俑都写出来吗?那老师说的是什么俑?请根据特点去猜猜。
6、作者不可能把所有的俑一一列举出来,而是选择重点的向我们介绍。这几种甬一样吗?真所谓“类型众多”。作者从类型上去刻画,下面我们一起再进一步靠近秦兵马俑,看看作者又是怎样写出秦兵马俑的“个性鲜明”特点的?默读第八自然段。看看你能发现这句话有什么特点?
7、交流:(排比句、先写神态,后是作者的联想、有省略号)
A、每个分句都用了“有的……好像……”这是用了什么写法?
B、再看,作者在每一分句中,先写了……(神态)再写了……(作者的联想)
C、引读。
D、读着这些描写和作者的联想,你们想到什么?看到这么多兵马俑,你们想到什么?
E、我们发现句中有个省略号,作者省略了什么?现在,假想我们已经到了拱形大厅,看到一个个鲜活的兵马俑,让我们接过作者的笔,也来用“有的……好像……”说说我们眼中的兵马俑。
F、说话练习
8、通过作者描写,让我们又进一步走近兵马俑,从“似乎能感受到他们轻微的呼吸声”。你从这体会到什么?(兵马俑很逼真)难怪作者说,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四、总结全文
1、我们知道秦兵马俑绝世无双,绝无仅有。齐读第一自然段和第九自然段。读出我们的理解。你觉得这两自然段有什么联系?(都写到了秦兵马俑的地位,有着前后照应的关系)
2、秦始皇兵马俑自1974年发现,1979年对外开放以来,迎来了几千万中外游客来参观,其中有200多领导人,他们纷纷题词……(幻灯出示题词)。如果是你,你会怎样题词?
3、交流
五、布置作业:
课后大家可以继续查找秦兵马俑的有关资料,摘抄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向家长介绍秦兵马俑。
六:板书
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状物类的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兵马俑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974年,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画面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
这便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
揭示课题,齐读。
二、学习课文 品词析句
1、整体把握:
⑴ 这篇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快速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
课件出示: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⑵ 默读思考:
课文哪部分是写规模宏大?哪部分是写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
2、感受规模宏大:
⑴ 默读思考:
兵马俑规模宏大体现在哪里?着重介绍的是什么?
⑵ 作者采用什么方法介绍的?
(举例、列数字)
结合理解统率、所向披靡。
3、感受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⑴ 默读思考: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兵马俑的哪些类型?作者抓住什么来写的?
板书:
将军俑
武士俑
骑兵俑
陶马
⑵ 欣赏将军俑:
① 出示课件2:
将军俑的图片。
A、看图,问:
这是什么俑,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吗?
B、指名回答。
C、看看课文是如何来描写武士俑的?
② 出示课件3 :
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鹤冠
A、作者抓住什么来写的?
(身材、穿戴、神态)
B、从作者的描写中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武士?
(久经沙场)
C、能通过你的朗读让人感受到将军俑久经沙场的形象吗?
结合理解:
身材魁梧、鹤冠、昂首挺胸、铠甲(看图)。
⑶ 合作赏俑:
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俑,用同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汇报。
你能根据课文的描写分别用三个词来形容武士俑、骑兵俑、陶马的个性吗?
指导朗读。
过渡:
是呀,兵马俑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每一个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⑷ 感受个性鲜明:
出示课件4:
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有的目光炯故意炯,神态庄重,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在听侯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① 读一读:
看看与原文有什么不同?
② 好像一词能少吗?为什么?
③ 指导朗读。
⑸ 练习仿写:
出示课件5:
兵马俑图片。
① 学习课文的写法,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说说兵马俑的神态。
② 学生交流。
小结:正如文中所说,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让我们再次感受它们精湛的制作工艺,学习作者细致的描写,感受他丰富的想象。
⑹ 齐读第9小节。
三、课外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上网浏览有关秦兵马俑的网站,更全面地了解秦兵马俑。
【板书设计】
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列数字、举例子
类型众多: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陶马
形象鲜明:神态各异、精美的艺术珍品
【资料袋】
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刻,这一年,秦国吞并了其他六个诸侯国后,第一次完成了对中国的统一。在统一中国后,秦始皇统一了货币,统一了文字,统一了法律,统一了度量衡,对以后的中国影响深远。
秦始皇从13岁登上王位,就开始为自己修陵墓。据《史记》记载,当时从全国各地来的艺术家和数以千计的工匠、军官,大约70万人为秦始皇修阿房宫和陵墓,一直修了37年,曾经主宰一切的秦始皇,也同样归于黄土。他生前喜好巡游,在统一中国后的十年里,五次远途出巡,大部分时间都在车轱辘上度过。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在路上,只有49岁。入土时,为了防止泄密,数千名参与建陵的能工巧匠被活活坑杀在墓中。
1974年春天,陕西临潼县的农民在打井时,偶然发现了兵马俑的秘密。于是,相隔二千二百多年,秦代艺术家们的杰作终于重见天日。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8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974年,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
这便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
出示课题:
秦兵马俑
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认生字,划出文章的中心句,想一想:
课文介绍了秦兵马俑的哪些知识?
2、结合文章的.中心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的要求:
⑴ 再自读课文:
抓住“规模宏大”一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一下,哪些词句体现了这一特点。
⑵ 再轻声读课文内容:
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四人小组完成填表。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四人小组互相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学生自主探究,同桌相互合作。
3、讨论交流:
⑴ 指名学生说出各种类型兵马俑所在的段及特点,并谈谈体会。
⑵ 指名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兵马俑,谈谈自己研究的收获。
四、品读课文
1、我们知道了描写的各种兵俑类型众多,那么仔细看,又会怎样呢?
展示课件神态各异的兵俑。
2、用课件播放各种神态的兵马俑,教师配乐讲解。
3、学生自由练习读第8自然段。
4、开展读书比赛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
5、知识点练习:
“有的……有的……有的……”体会。
五、总结全文,抒发感叹
1、在这座规模宏大的地下宫殿中我们看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在每一个兵马俑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的民族气概。
2、观看各国元首参观兵马俑后发出的赞叹。
3、此时此刻,你最想发出什么赞叹?
六、拓展延伸,共享资源
1、气势恢宏的兵马俑并不是我们一两节课就能欣赏完的,请同学们再来到我们的专题学习网站,浏览你感兴趣的内容,同时可以将自己的感想或者找到的精彩资料与你的好朋友共享。
2、学生自行上网。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这篇文章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使我们身临其境,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中选配了三幅兵马俑的图片,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激起学生搜集图片资料的兴趣。学生通过图文的对照学习,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这也是课文的重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文中的成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过渡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民族强大的力量与英雄气概,激发民族自豪感。
5、学会文中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知道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过渡作用。
2、学会文中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知道这样写的好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PPT
【资料链接】
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秦始皇陵位于今西安市临潼区东约5千米处,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地势险峻,环境优美。陵园规模宏大,陪葬品众多,像一座丰富的地下文物宝库。1974年在其东侧发现兵马俑坑,轰动了中国,震惊了世界,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1978年,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建立在兵马俑坑原址上的遗址性博物馆,于1979年10月开馆。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文中的成语。
3.理清文章脉络,在此基础上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学会文中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知道这样写的好处。
【预习导学】
1、大声朗读课文三遍,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后完成填空。家长评价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秦兵马俑是我国______________的历史文物。兵马俑不仅___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兵马俑_________________地模拟军阵地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_________________的雕塑史上是_________________的。
2、看拼音,写词语。
gǒng xíng jūn lì tóng gē qíng zhe
( ) ( ) ( ) ( )
guì xià mó nǐ zhàn xuē zhàn chē qiān shèng
( ) ( ) ( ) ( )
3、查词典,解释下面的成语。
所向披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征北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跃跃欲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绝无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有所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惟妙惟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研讨】
一、激趣导入,设置悬念
1、在我国陕西省临潼县,有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生齐:秦兵马俑)
2、板书课题,解题: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激情导入:
1979年,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在参观秦兵马俑后,感叹道:“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兵马俑,不算到中国。”秦兵马俑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为什么会让他产生这样的感受,发出这样的赞美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一起去感受——,一起去赞美——(引导学生反复齐读课题)。
二、快速浏览,抓住过渡段理清课文脉络。
1、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最能概括兵马俑特点的一句话。
2、指导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
3、将3至10节归并在一起。
4、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三、感受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1)体会列数字说明的作用:庞大的数字,让我们从直觉上体会到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这里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指导朗读。
(2)比较句子表达的具体明了: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
你觉得哪一句说得更明白?
师总结:这里把三个俑坑的大小与两个半足球场的大小作比较,更具体、形象地写出了俑坑的大小。这是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朗读,体会表达之具体。
另外,在介绍规模大时没有三个俑坑一起介绍,而是单举了最大的一号坑,这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一行行,一列列:叠词的出现,体现了规模宏大。指导读出大:读慢点。
(4)师范读: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漏掉“达”、“足”,比较感情表达上的不通。——自豪之情。试读出自豪之情。
再找这样的表达:
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朗读表现。
(5)说说学到这认识了怎样的兵马俑?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读出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气势恢弘。
3、小结:同学们不仅读出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更把老师的思绪又带回了两千多年前那战火纷飞的古战场。这支在地下隐藏了两千多年的'兵团,是一支浩浩荡荡、气势恢弘的雄壮之师,是一支军容严整、行动有序的威武之师,是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胜利之师。是他们,在秦始皇的指挥下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横扫六国、一统天下。
【当堂训练】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1、“19120平方米、8000个、230米、62米、14260平方米、6000个”,这些数据用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4、我来写:
学校占地面积真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其中_____________最大,长_____________,宽_____________。(举例子)
【巩固练习】
1、完成《习字册》。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1)、绝:①断绝;②完全没有了;③独一无二的;④极、最。
绝无仅有( ) 走上绝路( ) 绝佳选择( )
(2)、举:①全;②往上托;③兴起;④推选。
举世无双( ) 举办奥运会( ) 举重比赛( )
(3)、张:①使合拢的东西分开或紧缩的东西放开;②陈设,铺排;③看,望;④量词。
张弓搭箭( ) 东张西望( ) 张灯结彩(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过渡作用。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民族强大的力量与英雄气概,激发民族自豪感。
【温故预习】
1.听写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兵马俑不仅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在文中起__________的作用,从中可知道文章主要写了兵马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方面的内容。
【课堂研讨】
一、复习导入
反馈《温顾预习》
体会过渡句的作用:课文主要写了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两个特点,作者用过渡句把上下文连贯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习课文。
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请同学们自读课文4——9自然段,说一说,课文介绍了哪种类型的兵马俑?
请大家自读将军俑部分,这些描写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作者实实在在看到的,如将军俑的身材、衣着、动作等,另一部分是作者所想象的,读一读,哪些语句是作者所想象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从这些描写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怎样的将军?谁能用朗读再现这位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
总结学法:刚才我们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再现将军俑的个性的:读读文字,看看语句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想象的,从中可以体会到兵马俑的个性特点是什么?最后通过朗读来表现。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步骤自学自己最喜欢的一两个类型的兵马俑,完成下发的表格中对应的内容。如果我们有的同学速度快,可以再自学多种类型的兵马俑。
类型 所见
(体态、衣着、动作、神态等) 所想 个性
将军俑
武士俑
骑兵俑
车兵俑
弓 弩手
马俑
交流:说个性,指导朗读。
兵马俑塑造的类型如此丰富,刻画得如此个性鲜明,这是谁的功劳?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同学们,今天我们能看到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秦兵马俑,这都源于古代劳动人民制作的精美。难怪作者盛赞“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让我们再次与作者走近兵马俑。请同学们自读第10自然段,看看这段话是围绕哪个词来写的?围绕这个中心词,作者是怎样展开描写的?用横线划出作者所见到的神态,用浪线划出作者所想象的画面,从作者的所见、所想中,你又领悟到了什么?
交流
……省略了什么?看图,仿造这样句式,也来想象说话。
交流:不同的神态,不同的心情,不同的个性,谁能用朗读再现那神态各异的兵马俑?
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难怪作者在文后又禁不住赞叹,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惟妙惟肖”在文中指什么?读着这个词,你分明可以读到什么?
现在,你们谁来说说,这是的兵马俑?
三、板书设计:
规模宏大
14、秦兵马俑 智慧、心血的结晶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当堂训练】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像在暗下决心;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____________,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这段话是围绕____________这个词来写的,文中把兵马俑写得活灵活现,不仅写出了作者所见,还写出了作者的____________。在省略号处进行补写:有的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在归纳中积累词语。
3、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4、在朗读中感悟1、2自然段,初步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归纳中积累词语。
2、初步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人类凭着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中国的万里长城等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去领略一下这座地下王国的壮观景象。
2、解题,读课
3、质疑:
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相机简单板书:
在哪里?什么样?有哪些???
过渡:
自己读读课文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词语:
举世无双鸟瞰
南征北战所向披靡
神态自若目光炯炯若有所思
战车千乘勇武干练
戴金冠披铠甲穿战袍蹬战靴挽发髻握铜戈
擎利剑拿盾牌执缰绳持弓箭
⑴“举世无双”找近义词:
绝无仅有、独一无二。
⑵“鸟瞰”什么意思?你还知道哪些和“看”的意思相近的词语?
⑶理解“所向披靡”。
⑷都是描写神态的。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神态的词语?
⑸读准多音字“乘”(理解)、“干”。
⑹开火车读,加点的字都是动词,这些动词用得多准确呀!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
3、在第一遍读课文前,同学们提了几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些问题,待会儿我们来交流。
4、交流:
相机出示:
⑴在哪里: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
这是课文第一小节中告诉我们的。这一小节还介绍了什么?
齐读第1小节。
相机出示:
⑵什么样:你能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回答吗?
(出示句子)
找得真准,用曲线划下来。
板书:
规模宏大类型众多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学会恰当地使用过渡句,这样层次会更清楚,各部分内容的衔接也会更自然。
过渡:你从哪儿看出兵马俑规模宏大呢?
三、学习第二小节
1、交流:
⑴“已发掘……八千个。”总写三个坑,列数据,圈出来。
⑵“在三个俑坑中……,六千个左右。”(出示图片)具体写一号坑,又用了4个具体的数据来表现兵马俑规模的宏大。看来,列数据的方法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出事物的特点。
齐读。
⑶“站在高处鸟瞰,……大军。”是啊,让人仿佛看到了当时的作战场面,气势宏伟、场面无比壮观啊!
指名读、齐读。
2、难怪走进大厅的人们──。你能换一种说法吗?
3、当法国前总理希拉克踏着兵马俑坑的阶梯走到发掘工地时,不由地赞叹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现在秦佣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参观兵马俑时非常高兴地伸出大拇指说:“这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凡来中国旅游的海外游客都有这样的体会:“到中国而没来西安,等于没到中国;到西安而没到兵马俑,等于没到西安”。
4、如果你是一位游客,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5、如此引人注目的兵马俑有哪些类型呢?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四、课堂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披铠甲
目光炯炯
跃跃欲试
南征北战
2、用列数据的方法写一段话介绍自己的教室。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11
一、揭题解题:
1、写“兵马俑”?(古代陪葬的偶像)我国古代其它朝代也有兵马俑,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秦兵马俑,写“秦”
2、对秦兵马俑有了解吗?想为大家介绍吗?(生扼要交流)
3、有一个人这样评价:【投影】(指名读)从此,“世界第八大奇迹”就成了秦兵马俑的代名词,知道是谁说的吗?【投影动态】
4、法国总统都如此评价,这更让我们自豪。作者在文中介绍了什么,是怎样介绍的,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
二、检查字词
1、字词预习了吗?【投影】
生字:指名读(2人-齐读)
吏:在文中组成什么词?(军吏)“吏”是在词典上有两个意思?
1、官员的统称;
2、特指小官或差役。军吏的“吏”应选?在文中找到这个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再做选择,(指名)你为什么选2?理解的确应当联系语境。意思1可以组成什么词?
二类字:开火车读-齐读
乘:义?(古代用于四匹马拉的兵车,相当于“辆”)
“战车千乘”,是一千辆?还有个词叫“千乘之国”,这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交流)秦国就是这样的国家。读出气势。(指名读-齐读)。
弩?见过吗?(看图)古代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投影】
易误读的词:【投影】
这些字虽然都是熟字,但容易读错,谁来为大家提个醒。靡”
三、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秦兵马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在书上勾画勾画【交流:投影、随机链接】
第2段句子:
第3段:这样的段我们不陌生。在文中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阅读时能帮助我们?(分段、概括段意、主要内容甚至中心思想)
对比两句话:读一读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提示:两句之间的关系)
宏大的规模展现了恢弘的气势,类型众多、形象鲜明反映制作工艺的高超。
气势恢弘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制作工艺高超
形象鲜明
这就是文章两大部分的内容。现在,你最迫切想了解的是什么?
四、了解类型、体会个性:
1、浏览课文4-10节,介绍了哪些兵马俑?
2、这些不同类型的兵马俑有哪些鲜明的'个性呢。自己再读读书,你对哪种类型的印象最深?仔细读读。
3、你对哪个类型印象深?
【武士俑】
A生读这一段
B你对武士俑的什么印象深?(威风凛凛、坚定自若、临危不惧、立志为秦王朝一统天下拼杀)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身高、体格/服饰/动作/神情)
“好象一场大战就在眼前”:想象让眼前这尊武士俑有了神韵,更显英勇。
师渲染:兵临城下,战鼓擂动,武士们毫不畏惧,只待一声令下,就会冲上去与敌兵殊死拼杀。英勇无畏、斗志昂扬。
C、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武士?
【将军俑】
A生读这一段
B你对将军俑的什么印象深?(说-读)
C【投影】(比对两俑图片、文字)
将军俑和武士俑相同的是“英武、威风”,仔细观察,有什么不同之处?
[其他俑]还有对其它类型的俑感兴趣的吗?(和同座交流、自读)(略)
有关注马俑的吗?【马俑】
“膘肥而不臃肿,腿瘦而不单薄。”
连战马都是这样机警敏锐、强壮善驰,足见秦王朝的强盛。
这些俑虽然身分服饰不同,动作神态各异,但有一点是共通的,你发现了吗?(骁勇神武,忠贞为国,民族魂相通,中华民族英雄的民族气概。)
五、体悟写法:
1、再默读这几段文字,发现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细腻描写中恰当的想象)
2、真会读书,想象赋予了兵马俑神韵和精神,更让未能亲眼见到的我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知道这些俑为什么神态各异吗?每一个俑都是按真人雕塑的,如果有5000个武士俑,就是5000个真的武士。近8000兵马俑,作者不可能把他们的样子一一描绘,但把他们最传神之处做了描写,同样注意在描写中融入了恰当而丰富的想象。【投影】(课件逐条上)齐读——
师接读:“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来参观时曾摸着马佣说:“我真担心它会不会踢我一脚!”多么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啊。这不正是我国古代制作工艺的高超和魅力所在吗?
3、写话:
……每一尊俑都是当年将士出征前的心灵写照,选择一尊,像作者这样,先描述它的神情,再进行适当想象。
正是这一个个形象鲜明、神态各异的兵马俑组成了壮观宏大的军阵,让我们一睹这支蓄势待发两千多年的军阵的雄姿吧。
【录像】
下节课我们将通过语言文字进一步领略兵马俑宏大的规模,感受它恢弘的气势。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视听冲击,在历史情境中xxxx
1、教师渲染: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熟了课文,知道了秦兵马俑是举世无双、并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素有“中华第一帝,世界第八奇”之称的秦兵马俑的风采吧!
2、播放《秦兵马俑》纪录片,并配合纪录片中的音乐进行朗读。
(点评:在学生读熟课文、了解兵马俑特点的基础上,具有厚重历史色彩的画面和音乐,以及教师深情并茂的范读,立即将学生领进了一种文化氛围之中。亲眼看着栩栩如生的兵马俑,亲耳聆听着作者对祖国历史文化艺术的真情赞美,学生岂能不砰然心动?对兵马俑艺术的钦佩和热爱已悄然发芽、滋长!)
二、品词析句,在文本语言中动情
过渡:看着这真实的历史画面,听着这浑厚古雅的音乐,我们一定已心潮起伏!让我们走进课文,感悟课文语言,感受课文中所涌动的那一份对祖国历史文化艺术,对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炽热情怀吧!
1、引导感悟课文第二自然段:
⑴ 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⑵ 同桌讨论:
这一自然段是如何让我们感觉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
(点评:讨论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深入感悟文本语言的`过程,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领悟了文章的写作方法,在对写作方法的领悟中激起对秦兵马俑的惊叹之情。)
⑶ 再读这一自然段,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
①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
教师相机导读:
见过我们学校的篮球场吗?足有50多个篮球场该有多大,做成这么大规模的兵马俑,多么不易!
② “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教师相机导读:
秦始皇是什么人?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皇朝,他统帅的大军该有多么庞大呀!做成这么巨大阵容的兵马俑,又谈何容易?
(点评:通过打比方和想像表现兵马俑、表达情感,是本篇课文的一个语言特点,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本环节运用联系生活经验、回忆历史人物的方法,巧妙地引导学生自主悟读,在读中重点感悟这两种写作方法在语言、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也在读中使刚刚激起的惊叹之情得到深化。)
2、引导感悟课文第4~8自然段:
⑴ 设疑引读:
① 师:秦兵马俑不但规模宏大,而且──(生接“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请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4~8自然段,老师因为课文当中的一个词语而在为兵马俑们感到委屈!找找看,是哪个词语?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展开丰富想象,体会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3、感受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借助语言材料,展开丰富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1974年春,西安临潼的农民在挖一口井,这一挖可了不得,这一挖就传出了历史遥远的回声;这一挖就挖出了一个神奇的地下王国;这一挖就挖出了一个“世界第八奇迹”。到底挖出的是什么?它就是─(生:秦兵马俑)
板书课题:秦兵马俑
相机介绍: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它的开国皇帝是秦始皇,这个兵马俑也是为他修建的。
2、质疑: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在哪里?
相机简单板书: 秦兵马俑 什么样?
有哪些?
【过渡】 师:同学们,秦始皇13岁即位时就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据说用了70多万劳役,花了38年才修建完毕。俑就是用泥土、木、石头或金属制品等做的像人的殉葬品。此时,同学们一定想知道秦兵马俑到底是什么样的吧?走,让我们踏上历史的征程,到那20xx多年前的地下王国去看看。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上问题。
2、交流:(相机出示)
(1)在哪里:西安的临潼(板书)课文哪里讲到?
(2)什么样:兵马俑是什么样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回答吗?
(学生回答后出示句子:“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师:这句话点明了兵马俑的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答后板书: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分别描写了这些特点呢?
师:那大家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句子?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三、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感受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1、认真读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秦兵马俑规模的宏大。
2、学生自读,指名交流,体会列数字的用法。
3、师生合作读书:师读提示性的内容,生读数字介绍。
过渡:数字是枯燥的,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已不在是模糊的概念,如果你透过文字读进去了,脑中就会浮现画面。真有那么神奇吗?“走进大厅”去看看吧!
4、出示句子,朗读: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1)“鸟瞰”是什么意思。
(2)教师读这句话,学生闭眼想象能看到什么?
(3)课件出示一号坑全景图。说说观看后的感想。
(4)有感情朗读。
(二)感受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过渡:当法国前总理希拉克踏着兵马俑坑的阶梯走到发掘工地时,不由地赞叹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现在秦佣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如此引人注目的兵马俑有哪些类型呢?请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看看文中介绍了兵马俑的哪几种类型?边读边画。
2、指名回答(板书:有那些: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陶马俑。)
出示以上四种类型的陶佣图。这些俑分别是文中介绍的哪种类型呢?请你们在读书、观察、思考的基础上等下再作回答。
3、能猜出是什么俑吗?请用自己的话介绍它的特点,尽可能使用书中的词语。
4、重点学习将军俑
(1)过渡:人常说:“鸟无头不飞,人无头不走”,站在这支胜利之师最前列的,正是那骁勇善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将军。(出示图片)
(2)这位将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是如何感受到的?(学生交流)
(3)作者又是如何抓住特点来描写这位将军呢?(出示文字)
A、(学生自由读)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将军?
B、你能把对这位将军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其他同学听读课文,画出最能表现将军特点的词语或者句子。
C、学生交流汇报,体会“身材魁梧”、“昂首挺胸”、“神态自若”,感受将军久经沙场、肩负重任、英勇善战、胸有成竹的特点。
D、指名感情朗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展开想象,能抓住将军的特点,准确地把它模仿出来。
E、生上台模仿,师生评价。
F、小采访:(创设情境)如今这位将军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你心中有什么疑问,想对他进行采访吗?
G、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位将军描写得栩栩如生,你发现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体会作者把观察到的事物和自己的想象相结合的写法)
(4)齐读,加深理解感悟,内化将军的英勇形象。
4、指导自学。
(1)过渡: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将军麾下的神兵呢?请同学们分组学习其他的兵马俑。
(2)教师点拔:先确实学习内容,再感情朗读,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兵马俑的特点,还可以和同学合作进行模仿。
(3)小组同学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汇报。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展示相应的课件,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兵马俑的特点。
(5)小结:从同学们的朗读和模仿中,我看到一个个兵马俑栩栩如生地站立在我的眼前,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支百战百胜、所向披靡的神兵,正是他们,缔造了秦王朝一统天下的神话。
5、感受“形态各异”,练习仿写人物形态
过渡:这些秦俑,大到身体结构,小到头发、眉毛,都精雕细刻,可谓千人千面、互不雷同,喜怒哀乐、神态各异。让我们“下到坑内”去仔细端详那一尊尊兵马俑吧!请自由读第8自然段。
1、出示句子: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请你用“——”画出表示神态的词句,用“ ”画出作者想象的词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2、这就是课文描写的四种兵俑,请同学们填一填
有的( ),好象( );有的( ),好象( );有的( ),好象( );有的( ),好象( )……
3、用“有的……好像……”说一句话
4、作者把这群没有生命的兵马俑表现得栩栩如生,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和感受读出来吗?
过渡:听了大家的朗读和发言,让我感觉到这哪里是兵马俑呀,这分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啊!难怪作者写道(生齐读):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
四、欣赏视频,升华感情。
1、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散发着生命活力的兵马俑,再一次去感受它们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播放秦兵马俑视频,感受其特点。
2、看了这些图片,仿佛让我们沉浸在历史的天空中,回到了那驰骋纵横的疆场上。可是,同学们,这分明是沉睡在地下两千多年的没有生命力的兵马俑,它们是一件件物品,是一尊尊雕塑呀!请读:
兵马俑是艺术珍品。
兵马俑是精美的艺术珍品。
兵马俑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3、过渡:兵马俑,这沉睡了几千年的瑰宝,一朝醒来,震撼了全世界。请同学们画出首尾自然段中你最感骄傲的词语。(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
4、作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我们为这雄心万丈的祖先感到骄傲,更为他们创造的灿烂文化而自豪!我们仿佛飞越历史天空又看见那神奇的地下王国。让我们满怀豪情,大声朗读文章的首尾两自然段吧。(投影出示):
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5、至今为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已接待游客5000多万人次,在这些参观者中还有10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看看别人是怎样评价兵马俑吧!(投影出示):
“这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
“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世界上已有八大奇迹。”
——法国前总理希拉克
“这些艺术珍品,达到了非凡的水平,表现了中国人民一贯的超人才能,全人类都将在这里受到鼓舞。”——卢森堡大公
6、也请你用一句话或一个喜欢的词语来夸一夸咱们的兵马俑吧!
(美妙绝伦、栩栩如生、盖世无双……)
五、板书设计:
在哪里? 西安的临潼
规模宏大
什么样?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秦兵马俑 劳动人民智慧结晶
将军俑
有哪些? 武士俑、
骑兵俑,
陶马俑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乘”。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
从读音上看:瞰 、弩、颔、髻、铠五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nǔ”的鼻音要读好。多音字“乘”的不同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二、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再次阅读课文
1、阅读提示:
⑴ 秦兵马俑是什么样的呢?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是怎么介绍兵马俑的呢?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就能明白的。
⑵ 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来讲兵马俑的?每个部分讲的`什么?各个部分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⑶ 文章着重对哪个部分进行了描写?重点读一读。
2、学生回答,讨论。
三、精读选段
1、第二自然段:
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从哪些语句说明兵马俑的确“规模宏大”的呢?
⑴ 数据中体会规模宏大。你可以勾画出有关数据读一读,体会它面积之大、数量之多。
⑵ 单举开掘的一号坑里兵马俑的数量进一步说明规模宏大。
⑶ 兵马俑的阵容巨大和气势恢弘、制作工艺精湛,体会到规模宏大。
2、文章又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呢?
学生勾画书中具体描写的样子及神态的词语,体会到个性特点:
将军佣 身材魁梧 头戴军冠 身披铠甲 手握宝剑 昂首挺胸,站在前列 神态自若 久经沙场 肩负重任 沉毅多谋
武士俑 体格健壮 穿着装扮……目光炯炯…… 威武凝重 刚烈豪爽
骑兵佣 上身着短甲……左手持弓箭…… 勇猛善战 坚毅顽强
马 佣 形体健壮 肌肉丰满……跃跃欲试 神气活现 斗志昂扬
3、第三至第八自然段,会真正体会到:“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从而,由衷地热爱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深切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4、第八自然段:
⑴ 横线的句子是这部分的中心句:
它既对上文作了小结,又对下文的学习作了提引。“极为”放在“精美”的前面,更加突出了兵马俑的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的地位。
⑵ “端详”就是仔细地看、细致地打量:
这些兵马俑乍一看,似乎一样,但只有精心端详时,才会发现它的细微差异。
⑶ 加底纹的部分,具体介绍了兵马俑的不同神态:
作者运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加以细描,仿佛让我们看到,那一个个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的拼死沙场的高大形象;仿佛让我们倾听到,那一个个威猛将士思乡念亲的凄婉心声;仿佛让我们感受到,那一个个兵马俑背后的血泪与辛酸……正是作者的独巨匠心选择了恰当的观察视角,运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读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悟出中国人民智慧的伟大。
⑷ “……”省去了什么呢?作者留给我们的是思考,是回味,是创造……当你与作者一道思绪驰骋,神游兵马俑,就会用想象的翅膀触摸到兵马俑的神韵,品尝创造的快乐。
【课后反思】
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使学生在交流中增长自己的见识。课堂只是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一小块阵地,更广阔的是学生的社会生活。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延伸,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延伸整合,引领其向更远更广阔的境界提升。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说明性散文,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2、能力目标:运用网络技术,让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和网络中的拓展阅读材料,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网络资料探究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2、认真朗读文本,细细品味,感受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描写细致。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学习文章第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课文,感受文章清楚的条理,生动的语言,细致的描写,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导语:“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俑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中国”,法国总理希拉克这样说。今天和我我们班全体学生将组成秦兵马俑考古学习小组,利用网络这条信息高速公路,再次到兵马俑现场去看一看。好吗?
2、复习:在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秦兵马俑》,领略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魅力,那么你能说说你心目中的秦兵马俑吗?(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文中有一段话,把文章连在了一起,概括了全文,是那一句?出示过渡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齐读)。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3~12自然段,感受一下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二、自主探究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浏览3—9自然段,找一找你发现有多少种兵马俑。
2、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你就浏览主题网站上的有关资料,看看图片和文字介绍,读读课文,想想这种兵马俑有什么特点?同桌可以相互说说。也可以模仿模仿动作。
3、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
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身材魁伟、高大,膀阔腰圆,给人一种指挥家的印象,形神兼备、气宇不凡,端端正正的五官,炯炯有神的眼睛,显得神态威严、性格坚毅,足智多谋。
武士俑:威武凝重;造型高大浑厚,健美、洗练。神采各异,栩栩如生,身着短衣或铠甲,腿扎行膝,姿态不一,威武矫健。
骑兵俑:头戴圆形小帽,下穿紧扣连裆长裤,足登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衣服短小轻巧
马俑:形体健壮、肌肉丰满。腹背壮实,轮廓优美,前腿如柱,后腿如弓,英武骄健。
5、出示课文8自然段,齐读。
7、作者运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加以细描,仿佛让我们看到,那一个个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的拼死沙场的高大形象;仿佛让我们倾听到,那一个个威猛将士思乡念亲的凄婉心声;仿佛让我们感受到,那一个个兵马俑背后的血泪与辛酸……
选一种兵马俑的神态模仿给同桌猜猜。看谁模仿的神态最逼真。
8、兵马俑就这么多种神态吗?(不是)从哪儿可以看出?(省略号)请你再次浏览学习网站,试着把省略号补充完整。
9、交流。谁能用“有的……好象……”的句式来替换一下?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10、据考古学家研究发现,现在已经出土的兵马俑中没有哪两件是一模一样的。而且每一件兵马俑的面部表情比例与真人的比例一样。
11、看视频录像
大家看,这么多的兵马俑浩浩荡荡,面队这样的兵马俑你想说写什么?
12、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无怪乎1978年3月,前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了秦兵马俑后,感慨地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13、出示社会各界赞美兵马俑的语言。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
1、学生质疑。秦始皇为什么要建这么多的兵马俑?怎么会保存到现在的?兵马俑坑的发现?……
2、引导学生浏览质疑中心,拓展阅读,作深入的研究。
3、交流。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03-01
《秦兵马俑》的教学反思10-24
教学反思《秦兵马俑》08-03
秦兵马俑的教学反思09-23
秦兵马俑教学教案02-21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03-31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0-03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08-06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06-15
[精]《秦兵马俑》教学反思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