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语文课件
语文课件1
【教材分析】
《祖父的园子》是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
【学生分析】
这篇文章重点写了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的情景,洋溢着童真童趣,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可以感受到我童年生活的有趣、快乐。但文章字里行间祖父的爱,景物描写清新隽永的意境,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欢乐的文字背后淡淡的哀愁,是学生较难理解与感悟的。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想像体验,平等对话,从而触摸文字的温度,体会文字的意蕴,感悟文字的新鲜、自然之美。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设想】
1、抓住文眼,形散神聚:
教学要立足文本的特点,要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从学生阅读的前理解出发,寻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线索,以此来推进教学流程。文中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可谓文眼,扣住此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研读文本,体会园中景物的自由,我的自由自在,是祖父的爱给予我自由,以及心中有自由,看什么都是自由的,由浅入深,使学生对自由的理解逐步深刻与丰满,使教学如同一篇散文,形散神聚。
2、联系原著,丰富文本:
节选自小说的课文,联系原著,可以增加文本的厚度,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文本的旨意,可以加深加宽学生的感悟水平,可以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更加深入。将课文置于《呼兰河传》的背景中,了解萧红的人生经历和内心向往,便可以体会欢乐背后淡淡的哀愁,更好地奠定教学的基调。同时,以扼要的语言引入小说中的另外一些趣事,以小说中一些经典的语言过渡、拓展,既与文本的理解相得益彰,又可引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欲望。
3、孕育情境,对话交流:
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理解离不开语言表达,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教师要善于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儿童的视野阅读课文,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设计言说的主题,选择言说的方式,营造富于童趣的对话情境。本课教学始终以在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漫步的情境贯穿,试图改变师生冷静的阅读者的身份,使师生都融入文本,产生言说的激情,彼此交流分享。
4、展开想像,言意合一:
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抓住文本中既能拨动学生情感心弦,又能引发言语表达的生长点,让文本立起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像、言说,走向言语与精神的共同成长。文中祖父的笑等细节颇耐人寻味,引导学生想像人物真实的心境,推敲、琢磨,紧紧围绕文本文字形成理解的波澜。情动而辞发,在语言练习中,走进人物的内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近萧红
1、师述:
三十年代,鲁迅先生称一位女作家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这位女作家就是萧红。
介绍萧红以及《呼兰河传》。
2、《呼兰河传》中萧红用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着重写家里的园子。
板书课题:
祖父的园子
读题。
过渡:
她为什么会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一生魂牵梦绕的园子。
(鲁迅先生的话可以引发学生对作者的.关注,一位作家为何一生对一个普通的园子念念不忘,设置悬念,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自读,走进园子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同时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读:
⑴ 读一读,联系课文或经验理解:
蜂子、倭瓜、谎花、铲地。
⑵ 读一读,注意读音:
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⑶ 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
浏览课文,分别找出相关段落,分别是第2、13节和第3至12节。
(通过初读,对文章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对园子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一些方言土语,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讲解与点拨。)
三、赏读,看景物之自由
1、读着萧红清新自然的文字,我们仿佛一起走进了园子。轻轻地读第2、13节,在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漫步,你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想像画面,体会园中昆虫、蔬菜、花草充满生气,自由自在。并相机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
3、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在自由地飞,倭瓜、黄瓜、玉米在自由地长,园子里生机盎然。可以说(课件:出示引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创设漫步园中的情境,抓住重点词句,说说自己看到的画面,旨在引导学生抛开冷静的局外人的身份,入境生情,体会园中景物的生机勃勃、自由自在。)
四、品读,解我之自由
1、自由读读课文3~12自然段,看看我在园子里做了些什么事?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呢?划出有关词句,用心读一读,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交流讨论:
老师发现,好多同学读着读着,脸上就笑微微的了。你看到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
(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等。)
那么,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使你看着看着就想笑了?
交流时说、议、读相结合:
⑴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就拔草。
我好像是祖父的影子、小尾巴,一老一少,一顶大草帽、一顶小草帽相映成趣。
⑵ 种小白菜时瞎闹、踢飞菜种。
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
⑶ 铲地时,爬在地上,用锄头的头乱勾一阵,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怎样铲地的呢?引导学生抓住爬在地上、乱勾一阵看似平淡的两个词,用心读一读,想一想,理解我铲地有趣的样子,一边往前爬一边乱勾。
(学生阅读的兴奋点在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爬在地上、乱勾一阵看似平淡,细细琢磨,却活化了人物形象。阅读教学应该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⑷ 抢水瓢浇菜。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读书联想起了自己的经历,读书读出了自己。
⑸ 第11节。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数一数,这段话中有几个又字,再轻轻地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非常自由。)
读出有趣的同时你还读出了自由,真会思考!把这样的感受放进去,读一读。
我们可以发现,(引说)我跟着祖父种小白菜、铲地、浇菜时,和做这些事儿一样,也是自由的,种小白菜,我是在瞎闹,铲地,我是在乱勾,浇菜,我是在乱闹,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板书:
自由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根据学生的阅读前理解,在交流有趣中生发对我在园中自由的体验,由浅至深,符合学生的阅读规律。)
五、想像,悟祖父之爱
1、过渡:
其实,我在园子里做过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曾经我追根究底问祖父园子里的樱桃树为什么不开花不结果,曾经有一次祖父拔草时,我偷偷地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玫瑰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祖父完全不知道,还以为是因为春天雨水大,园子里的玫瑰花开得香呢
(《呼兰河传》中的几个片断的大意,一为过渡,营造意境,二为深化有趣与自由,三为引发学生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
2、在园子里漫步,你们看到了吗?当我做这些事的时候,祖父是怎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再默读3~12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
⑴ 我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祖父很宠爱我。
⑵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很耐心,很形象。
⑶ 祖父笑了。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还在笑,笑声中,他仿佛在说什么呢?(课件呈现课文插图)他仿佛在说: _________________。
请你看看图上祖父的笑容,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
你们理解了祖父的笑,祖父的笑是疼爱,是呵护,是宽容,当我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时,祖父是慈爱的笑;当我把水扬向天空,祖父还是那样慈爱的笑,祖父的笑永远留在我的心底。许多年以后,萧红这样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
(祖父的笑是耐人寻味的,祖父笑的含义在文中是一处空白,引导学生想像,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祖父的爱鲜活、具体起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因为有祖父的爱,才有我的自由。)
正因为有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能在园子里自由自在,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由景物的自由到我的自由,此处读意义更进一层。)
六、引读,深化心之自由
1、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像吧!引读:
明媚的阳光下,花开了,在我看来,就像________;
鸟飞了,就像________;
虫子叫了,就像________;
倭瓜有的爬在架上,有的爬在房上,在我看来,是________;
黄瓜有的开着花,有的结果了,在我看来,是________;
玉米长得特别茂盛,在我看来,是________
十个就字,朴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处处传达着我的自由与快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啊!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13段。
2、(课件呈现,齐读)园子里,鸟儿蝴蝶、花草蔬菜瓜果,我,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3、引读14节。
(这是对园中景物的一次回望。有了对文中趣事的理解,再读第13节就能更好地领悟作者写作的巧妙,体会到作者在借景抒情,体会到作者心的自由。此处读是一次情感的升华。)
七、延伸,渗透园子的精神意义
1、你们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
2、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
《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
(课件,配《思乡曲》的音乐 。)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这一切是萧红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随着你们年龄的增加,相信你们会体会得更深。不管怎样,请记得,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呼兰河传》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以《呼兰河传》的尾声部分的内容改编成的一首小诗作为教学的结尾与延展,有些哀愁,有些苍凉,却符合原著的情感基调,也渗透了园子的精神意义,那是萧红温暖与爱的故乡。当然这只需要学生模糊地理解。)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自由 爱
语文课件2
变色龙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2、了解本篇巧妙的构思。
3、认识沙俄统治的腐朽黑暗。
【教学设想】
这篇脍炙人口的小说短小精悍,构思巧妙,情节曲折,对话精采,语言生动风趣,寓意小中见大,内容深刻,讽刺力强。小说通过对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变色龙”的丑恶形象的刻画,反映了沙俄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对沙俄专制统治作了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嘲讽。
教学中要侧重通过奥楚蔑洛夫的六段对话以透视其性格特征、思想本质,据此以认识小说所要反映、揭露的东西。还注意了解小说构思要巧妙,故事波澜起伏,情节曲折跌宕。
【课时安排】
用两个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环境描写。
2、奥楚蔑洛夫的前两次对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契诃夫是俄国杰出的作家,也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他一生写得有470多篇中、短篇小说。《变色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看到这篇小说风趣幽默,别具特色。它以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精彩的对话,刻画出鲜明的形象,反映了深刻的内容,有很强的讽刺力。
我提出几个思考题,供大家阅读中考虑。
1、小说头一段写什么?第二段中奥楚蔑洛夫听到的叫喊声是谁发出的?
2、文中描写了奥楚蔑洛夫的几次对话?他的每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通过这些对话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思想性格的什么特征?
3、这篇小说的构思有何特点?小说反映了什么,讽刺了什么?
二、根据教师提示,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
(要求每个同学把自己对三个思考题的回答简要地写在笔记本上)。
三、分析文章第1、2段内容
1、提问:文章头一段写了几个内容?反映了什么?
讲解:头一段写了两个内容:一是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出场,交代了他的身份,“警官”,“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一是描写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广场上”,“一片沉静”,“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这些描写反映了沙俄强化警察制度,加强专制统治,市面萧条冷落,死气沉沉的社会现实。
2、提问:第2段中写奥楚蔑洛夫忽然听见叫喊声:“好哇,你咬人?该死的东西!伙计们,别放走它!这年月,咬人可不行!逮住它!哎哟……哎哟!”这叫喊声是谁发出的?何以见得是这个人发出的?
讲解:这叫喊声是赫留金发出的。其根据是:
⑴从后文看,赫留金被小猎咬伤了手指头,他正怒追这狗,边追边喊,他追上抓住这狗以后,才有人出来观看。
⑵“哎哟……哎哟”,这是赫留金被狗咬伤的疼痛声。
四、分析文中描写奥楚蔑洛夫的前两次对话的内容
1、提问:奥楚蔑洛夫的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为什么“严厉地”说话?通过这次对话可以看出此人思想性格的什么特点?
讲解:
在赫留金向他诉说了自己无端被狗咬伤,提出自己的要求之后,他说了这番话。
奥楚蔑洛夫说话“严厉”,是要摆出一副他对此事定加“严办”的姿态。此外还另有原因。赫留金的诉说“长官,就连法律上也没有那么一条,说是人受了畜生的害就该忍着。要是人人都这么让畜生乱咬一阵,那在这世界上也没个活头了”这里话中有话,“人受了畜生的害就该忍着”,“让畜生乱咬一阵”,一语双关,赫留金在这里不仅是在骂狗,更是指骂如畜生一样乱咬人的人。奥楚蔑洛夫听了自然明白其意,他在挨骂,岂能不火冒三丈,但他此时却不好公开发作。于是,他窝一肚子火,冲着赫留金“严厉地”说话了。
通过奥楚蔑洛夫的这次对话可以看出:
⑴他惯于装腔作势,故作姿态,煞有介事地摆出一副一定要依照“法令”办事的公正姿态。“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要叫狗的主人受罚,“拿出钱来”。
⑵他动辄显示自己的威风,炫耀自己的权力,大摆官架子。“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我要好好地教训他一顿!”
⑶此人专横跋扈,说话粗野。“等到他,那个坏蛋,受了罚……”
2、提问:奥楚蔑洛夫的第二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通过这次对话可以看出此人思想性格的什么特点?
讲解:
在有人说了这条狗“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这句话之后,奥楚蔑洛夫说了这番话。
通过他的这番话可以看出此人:
⑴见风使舵,面目可憎。一听有人说狗“好像是“将军家的,他立刻摇身一变,改换说法,显出另一副嘴脸,另一样态度:刚才骂狗为“野畜生”,现在改口了,“它是那么小”;刚才说赫留金的诉说、要求“不错、不错”,现在转换了腔调,“它怎么会咬着你的?”“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句句替狗说话,句句指斥赫留金。
⑵专横妄断,面貌可恶。”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你这种人啊……是出了名的!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他信口雌黄,胡言妄断,硬说赫留金刚才的话是说谎。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运用对话手法写一段你与父母的对话。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奥楚蔑洛夫的后四次对话。
2、巧妙的构思、辛辣的讽刺。
〖教学过程〗
一、分析文中描写奥楚蔑洛夫的后四次对话的内容
1、提问:奥楚蔑洛夫的第三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通过这次对话可以看出此人思想性格的什么特点?
讲解:
在巡警说了自己“拿得准”这条狗不是将军家的这句话之后,奥楚蔑洛夫说了这番话。
通过他的这番话可以看出此人:
⑴翻手云覆手雨,恬不知耻。一听巡警说:“拿得准”狗不是将军家的,他马上就摇身一变,舌头一转,改变了说法:“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得好好教训他们一下!是时候了。”
⑵阿谀奉承,奴颜媚骨。提及将军家的狗,他的话是“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纯种的狗”,夸赞不已,媚态可掬。
2、提问:奥楚蔑洛夫的第四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通过这次对话可以看出此人思想性格的什么特点?
讲解:
在巡警说了“不过也说不定就是将军家的狗……前几天我在将军家院子里看见过这样的一条狗”这些话,有人接着也说“没错儿,将军家的”之后,奥楚蔑洛夫说了这番话。
通过他的这番话可以看出此人:
⑴讨好卖乖,巴结逢迎,奴才相十足。当他断定这条狗是将军家的无疑以后,他又是摇身一变,态度大改,当即吩咐巡警:“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一副向主子买好邀功的'嘴脸,其态可鄙。
⑵跋扈凶恶,粗野蛮横。他随口谩骂指斥赫留金:“猪崽子”,“你这坏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3、提问:奥楚蔑洛夫的第五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通过这次对话可以看出此人思想性格的什么特点?
讲解:
在将军家的厨师普洛诃尔说了“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之后,奥楚蔑洛夫说了这番话。
通过他的这番话可以看出此人阿谀谄媚、讨好逢迎的奴才本性。“既然普洛诃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弄死它算了”,在将军家的厨师面前,他显得是多么的恭顺服贴,应和不二。
4、提问:奥楚蔑洛夫的第六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通过这次对话可以看出此人思想性格的什么特点?
讲解:
在将军家的厨师肯定了“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之后,奥楚蔑洛夫说了这番话。
通过他的这些话可以看出此人趋炎附势、奉承逢迎、献媚取宠的奴才本相。一听厨师肯定狗乃是将军的哥哥的,他的表情即刻变成满脸堆笑,“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他唱开了赞歌,献上了谀词,“哎呀,天!他是惦记他的兄弟了……可我还不知道呢!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他连连夸奖小狗,“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
5、提问:普洛诃尔带着小狗走了,警官奥楚蔑洛夫所谓“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的故事到此已是结束,而文章为什么还写最后一段?从全文看,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思想性格的本质特点包含哪两个方面?
讲解:
文章最后一段写奥楚蔑洛夫在离开广场前对赫留金恐吓说:“我早晚要收拾你!”这里突出刻画出这个沙俄警官专横凶狠的丑恶嘴脸。
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思想性格的本质特点包含两个方面:他是沙俄统治的爪牙,在上层权势面前奴颜卑膝,俯首贴耳;他是沙俄统治的代表,在广大群众面前专横凶狠,作威作福。鲁迅先生有两句话描写剥削阶级的“走狗”:“它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这两句话可以借用到这个沙俄警官身上。
二、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辛辣的讽刺
这篇小说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跌宕,戏剧性强,故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奥楚蔑洛夫每次刚一作完他定要依法严办这狗咬伤人一事的表态,马上就出现新的情况,逼他陷于尴尬之境,而他就立刻摇身一变,调转舌头,作出相反的表态;他刚一作出这相反的表态,马上又出现新的情况,又逼他陷于尴尬之境,而他又立刻摇身一变,另是一套腔调。就这样,他翻来复去的改口,反复无常的变化。小说巧妙的构思,生动的描写,对这个专横粗暴、厚颜无耻、见风使舵、奴性十足的沙俄警官的丑恶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幽默辛辣的嘲讽。
这篇小说通过对奥楚蔑洛夫这个沙俄统治代表人物的描绘,无情的揭露和讥刺了腐朽黑暗的沙俄专制统治。19世纪80年代,沙俄强化警察制度以图加强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而造成人民苦难重重,社会萧条残败,这正是作于1884年的《变色龙》这篇小说所要反映和揭露的社会现实。
三、布置作业
把小说情节继续发展下去,设想奥楚蔑洛夫穿过广场,迎面遇见了将军的哥哥,两人进行对话。请把这段内容口述出来。
要求:
1、对话要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2、把课文后“思考和练习”三的词语“荒唐”、“伶俐”、“洋溢”、“无精打采”、“异想天开”、“无缘无故”用进去。
语文课件3
一、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在这些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基于文本特点、年段特征以及重难点突破的综合考虑,我在教学中紧扣“掌声”,采用重点词句突破法,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解读,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让学生充分地读,通过感情朗读、品读、回环读,借助语境感悟、换位思考、比较品评、句式表达等多种学习策略,激活学生的语言感受和心灵体验,实现语言与心智的互动共生。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2、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感悟、品味,让学生得意、得文。
3、了解通过对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习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来揣摩内心世界的写作方法。
2、通过品读,体会两次掌声的不同含义。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略)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条理。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以前的英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略)
二、积累运用,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字词,读通了课文,了解了以前的英子。
出示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小儿麻痹症 残疾
姿势 文静 忧郁
不愿意 默默地 犹豫
2、请用上面的一个或几个词语介绍一下我们上节课认识的'英子?试感情朗读。【板书1】忧郁 自卑
三、前后对比,感受变化
让我们高兴的是有一件事彻底地改变了她,让我们先来看看改变后的英子。
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1、英子变成了一个怎样的女孩?【板书2】开朗 自信
2、请男生朗读第一自然段改变前的英子,女生朗读改变后的句子。
3、这种变化,你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吗?(天翻地覆 天壤之别)
四、研读“掌声”,学习品读方法
过渡:是什么神奇的力量改变了英子呢?【板书3】掌声
让我们再次回到那天的故事会,看看 “掌声”怎么会有这么巨大的力量?
(一)学习怎样刻画人物内心
学习提示一:请大家默读第2、3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描写掌声响起前英子动作和神态作的句子,学习语言的表达。
1、研读三句话:
⑴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⑵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⑶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A先看动作
① 三句话中描写英子动作的词是哪几个?(低、站、走)
② 低、站、走都是非常普通的动作,可是英子的这几个动作普通吗?看看动词前面还有哪些词?(立刻、慢吞吞、一摇一晃)
B再看神态
眼圈红红的 你什么时候眼圈会红?
C在这些词语的背后,透露着英子的心情,请自由地再读一遍这三句话,体会英子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D师小结:作者表达英子的情绪时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用具体的动作表情描写来体现。这样的写作方法我们要学习运用。
E回到句子当中,你能用朗读表达她此刻的心情吗?语速应该怎样?低沉缓慢。齐读。
㈡体会两次掌声的含义。
过渡:就在英子万般无奈,无比痛苦时,英子得到的是什么?(掌声)学习提示二:请快速默读第三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掌声的句子,体会掌声的含义
1、引导体会第一次掌声的含义。(出示句子)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⑴抓关键词“骤然间”、“热烈而持久”体会掌声含义。
⑵假如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她什么呢?【板书4】鼓励
师引读:这掌声对英子来说多么重要啊!所有的鼓励和关爱都化成了一种无声的语言。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女生接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就在英子忐忑不安的那一刻,(男生接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就在英子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全班接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⑵当英子听到同学们热烈持久的掌声感动得留下眼泪的时候,她自己在想些什么呢?
2、自主体会第二次掌声的含义。
过渡:面对同学们的掌声,英子充满了感激,对演讲充满信心。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⑴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此次掌声你又要告诉她什么呢?【板书5】赞赏
3、朗读指导。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3自然段,注意通过语音语速的变化读出英子内心的变化,读出这掌声神奇的魔力。
㈢想象掌声后的英子,练笔
1、在掌声后,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⑴联系上文:和第一次“一摇一晃地走”心情一样吗?
⑵可惜作者没有详细描写她当时的神态和动作,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拿出随文练笔本写写英子的动作和神态,展现一个全新的英子。
学习提示三:小练笔 我会用表情、动作、语言描写体现人物的内心。“在掌声里,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此时她的脸 ,她的眼睛 ,她的手 ,她的双腿 ,她自言自语地说:“ 。”
2、千言万语全都融进了她的信中:(出示英子的信)
五、感悟掌声作用,升华主题
此时此刻,我们感受到的还仅仅是掌声吗?
师:掌声是鼓励,掌声是支持,掌声更是爱心。【板书6】爱
掌声是号角,催人奋进;掌声是风帆,带人远航;掌声是明灯,指引前进的方向!请欣赏广告《让世界记住我们的掌声》
六、当堂检测。(基础训练)
七、板书设计
29 掌声
鼓励 爱 赞赏
忧郁 开朗
自卑 自信
语文课件4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跟父母去钓过鱼呀?才能怎样钓鱼?(指名学生说一说)
2、那么怎样才让鱼上钩呢?(让鱼杆长一些)
3、为什么?(不让鱼知道有人要捉它,钓鱼还要有耐心,不能三心二意……)看来要钓到鱼的确不容易。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幅图,(微机出示)你们看看他能否钓到鱼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小儿垂钓》。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件出示)
2、学生学习生字。(这一课里有这几个生字,我们首先学习一下;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字词。)
3、学生根据注释,想一想:你觉得这个钓鱼的小朋友当时的心情如何?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来的`?
4、学生自学。
三、精读课文
1、侧坐:全神贯注。莓苔:不怕呆在野草丛中。草映身:一心一意。
2、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孩正在专心致志地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向他大声提问,他心里会怎么想?
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
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个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
这位乡村小男孩十分机灵,他陶醉在垂钓乐趣之中的时候,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十分可爱。)
3、当时这个孩子的心情如何?
4、现在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机灵可爱)
5、学生看#课件# 导语。(课件出示)
6、练习朗读。
7、现在你们觉得这个小孩能否钓到鱼呢?
四、问题与思考
1、你觉得诗人怎么会发现这个学钓鱼的小孩的?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
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把诗人看到的画面描写出来。
五、交流资料
关于古人写小孩子的古诗有哪些?交流一下。
1、学生交流。
2、教师出示。
六、作业设计
课本剧的表演。
语文课件5
【教学重点】
1、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2、体会景物描写中的感情。
3、品味景物描写中的美。
【教学方法】
主体性阅读教学法;朗读法;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本文。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从人工天河红旗渠畔的林州来到民族英雄岳飞故里汤阴,今天有机会和同学们共同学一节语文课,我感到十分高兴。虽然我们初次相识,但是我坚信:这节语文课会架起我们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我们会成为心心相印的朋友。真心真意想和老师交朋友的同学请举手。
2、抽学生谈西湖美景,师结:西湖的`景色是美的,世界异域的风光也是美的。世界避署胜地瑞士夏日的风光,更是风景宜人,美不胜收。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在《济南的秋天》里这样写到:“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在老舍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板书课题、作者:济南的冬天 老舍)
二、学习新课
1、检查预习课文和搜集资料情况。
词语:响晴、响亮、温晴;询问资料及出处。
2、配乐朗读课文:
⑴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我们应该用心去感悟、体味,用情去诵读,欣赏。因此,朗读课文时,要用舒缓的语速,亲切的语气,读出喜爱的感情。
⑵ 抽学生分段朗读。
⑶ 抽学生评价朗读或自评。
3、整体感知:
⑴ 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写了济南哪些景物?
(温晴;山、水、城等。)
⑵ 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及作者思想感情。
4、赏析课文:
⑴ 定点赏析:
示题:
① 本文开头一段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 探究练习,第一题、第二题。
③ 文章结尾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分组讨论以上问题,并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⑵ 不定点赏析:
要求学生找出文中写的美的地方,并自由发言。
⑶ 师总结。
三、课堂小结
1、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及对老师上课的意见。
2、师总结。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济 冬
南 山 天
的 ──温晴 的
冬 水 济
天 南
语文课件6
教材分析:
《地球爷爷的手》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通过熟桃子自己落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比较深奥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伯、而、且、踢、引。7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能读懂课文的内容,对“地心引力”现象发生浓厚的兴趣,并大致了解这一科学常识;从而对身边的一些科学现象探求的欲望更强。
教学流程:
1、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纸飞机吗?你在玩纸飞机的时候最希望的是什么?好现在你们想玩一次吗?我们来比比谁的纸飞机飞得远,飞得高,不管我们的纸飞机能飞多远,多高,最后它们总是会掉下来。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地球爷爷的手》
2、阅读、识字、探究、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指导学生拼音,学生领拼,师指导)
(3)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
(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师指导纠正,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4)认读本课的词语:他俩,摘桃子、伯伯、而且、踢到、地心引力。
(学生自读,领读,你最喜欢哪个词,并能用这词说一句话)
(培养学生用词说话,也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
(5)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你喜欢读哪个自段就给大家读哪个自然段。
(先自由练习读,然后指名自由选自然段读,最后分角色读,其中着重读5、7、10自然,教师指导,语气、感情。
(6)感悟地球爷爷说的话:读了地球爷爷说的话,你们知道了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和讨论,教师点拨。
(7)读了课文,你们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自由质疑)
(8)师指点,我们地球爷爷的心脏就像磁铁一样具有引力,而且它的'引力要比磁铁不知大多少,能吸住地球上的一切,它的这种引力就叫“地心引力”。现在你们能明白为什么纸飞机不管多轻,最后总是会掉下来了吗?
师板书:“地心引力”。
3、拓展与巩固
(1)你们还能举出哪此例子说明地球爷爷有“手”——也就是“地心引力”。
(2)指点展示:我们的地球爷爷,它用那双有力气的“手”——“地心引力”牢牢抓住了地球上的一切,大家想相如果地球爷爷没有“手”了,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
(3)总结谈话:关于我们的地球爷爷还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呢!只要同学们能多看多想,就会有很多新的发现,让我们睁开双眼,开动脑筋吧。
4、作业设计
(1)努力把课文读得更好。朗读全文给大家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的知识。
(2)找一找有关地球知识的书刊读一读,并带到学校来和同学互相换着读。
语文课件7
设计意图:
我们都知道地球上有一个太阳和月亮,但是对于小班小朋友来说,还分不清什么时候会出现太阳,什么时候会出现月亮。
孩子们对太阳是白天出现的,而月亮是黑夜才出现的这样的一个自然现象了解还比较模糊。《太阳和月亮》这节课中的白天和黑夜是一个最突显的素材,根据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再加上班上孩子喜欢琅琅上口的儿歌,让孩子体会文学作品的情趣。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能大胆大方地朗诵。
2、学习短句“….醒来了”、“….睡着了”
3、区分两段音乐不同的性质,体验诗歌所表现的“热闹”和“静悄悄”意境美。
活动准备:
1、月亮和太阳的背景图个一份,小鸭、小狗、小朋友醒着的图片和小兔、小草、小花、小朋友睡着了的图片。
2、磁带《快乐的早晨》《睡着了》
活动过程:
一、引入:
今天老师请来了俩个好朋友,小朋友想知道是谁吗?
出示太阳和月亮的图片,提问:什么时候可以看见太阳、月亮啊。
二、理解诗歌第一段内容。
1、教师引导幼儿看第一张图片。
师:“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
幼:“小鸟”;“小树”;“小朋友”。
教师小结:太阳出来了,小鸟醒来了,小树醒来了,小朋友醒来了,白天真热闹。
2、教师深入地进行提问,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回答。
师:“太阳出来了,还有谁醒来了?”
幼:“小兔子醒来了”;“小刺猬醒来了”;
教师小结:太阳出来了,小兔醒来了,小刺猬醒来了,小松鼠醒来了……白天真热闹。
3、感受热闹的气氛,随音乐师生共舞。
师:太阳出来了,小动物、小朋友都醒来了,他们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幼:“刷牙”;“上幼儿园”;“画画”;“唱歌”;“跳舞”;“做游戏”……
师:让我们来小动物刷牙、上幼儿园、画画、唱歌、跳舞、做游戏热闹一下吧!
4、感受热闹的音乐:随《快乐的早晨》的`音乐,师生共舞。
三、理解诗歌第二段内容。
1、引导幼儿再次看图片第二部分。
师:谁出来了?小草在干什么?还有谁在睡觉?
幼:“月亮出来了”;“小草在睡觉”;“小花在睡觉”;
教师用诗歌小结:月亮出来了,小草睡着了,小花睡着了,小朋友睡着了,黑夜静悄悄。
2、深入提问,激发幼儿想象,鼓励幼儿用诗歌中的结构回答。
师:月亮出来了,还有睡着了?
幼:“月亮出来了,大象睡着了。”;
教师小结:月亮出来了,大象睡着了,小蚂蚁睡着了,蜻蜓睡着了……黑夜静悄悄。
3、感受安静的音乐。
师:黑夜静悄悄,大家都睡着了。我们也休息吧。在《睡着了》的音乐中做花、草睡觉的动作。
四、完整欣赏诗歌。
1、幼儿欣赏诗歌。
师:今天,太阳和月亮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诗歌的名字叫《太阳和月亮》。
2、师: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月亮出来了,谁睡着了?
3、看图片,师生共同朗诵诗歌。
五、游戏:《白天和黑夜》。
游戏规则:《快乐的早晨》的音乐时,小朋友离开座位,做花、草、小动物醒来蹦蹦跳跳的动作;《睡着了》音乐时回到自己的座位坐睡觉的动作。
语文课件8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课件:《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安居乐业、柑桔、等词语。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情感目标:体会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挫败楚国的三次侮辱,维护了祖国的尊严的精神。
3、能力目标;正确、刘黎、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具准备:幻灯片
学具准备:查找资料
导入课题:
1、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有名的外交家、政治家--晏子,他的言行被编著《晏子春秋》一书流传于世,(出示画面),其中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晏子使楚》出示课题。
2、生读题解题。
预习反馈、整体感知
1、字词检查:
(1)认读词语:
(2)选择正确的读音: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到楚国去。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3)敝国的敝第3笔是。规矩的规部首是。
2、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晏子使楚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3、概括全文大意。
出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肩负重任,只身面对楚国君丞,本已处下风,别说再受侮辱了。但是就在晏子遭受一次次的侮辱时,事情却并不像楚王预料中的那样。
深入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三次交锋的内容,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找一句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句子,说说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边读边圈划,思考。
3、交流体会
(1.)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a.假如你是晏子,不让走城门让你钻狗洞,你会怎么想?
b.晏子说楚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楚国是狗国
训练:如果让我钻洞进去,那么楚国就是__________________,楚王就是________________。
让我们再听听接待的人是怎么把这些话传给楚王听的。你来试试--句式转换
教师:
这是晏子面对楚王对自己的侮辱所作的第一个回击。
(2)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如果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如果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了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练习:
巧填词语举()成()挥()如()摩()接()
(3)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君之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4)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教师小结:
面对着自己的尊严和国家的荣誉,晏子大义凛然,再次回敬楚国:齐国人多得快要装不下了,怎能无人呢?然后又一本正经地先贬低自己,再贬低楚国:我无能,我是下等人,我有资格访问的是你们楚国这样的下等国!真是精彩之极的对话。
(5)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训练:第一次的水土不同指
第二次的'水土不同指。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
教师小结:从这不卑不亢、不急不躁的话语中我们能感觉到晏子的质问声,同时晏子幽默的话语让楚王有苦难言,尴尬万分,甘拜下风。
三次交锋,一心设计侮辱晏子的楚王只落得个:
b.哪位同学愿给大家读一句,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总结课文
没有战场上千军万马的厮杀,也没有敌我双方刀光剑影的拼搏,凭着过人的才智与满腔的爱国情怀,晏子的言行令楚王不得不尊重他。
再出示: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比较:从这以后,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
2、说话练习:
因为,所以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3、你认为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好处?
拓展
想象一下,晏子完成了使楚的任务后,楚王是怎样送他出城门的?
补充:
作业:
根据出示的话,借助资料,编写其中一位人物的故事。
巧舌如簧的嘴
《晏子使楚》里的晏子,尽管年少,却用他的嘴征服了楚王。蔺相如用他的嘴要回了和氏璧保住了赵国数十座被秦王觊觎的城池。诸葛亮舌战群儒,促成了孙刘联合,用的还是嘴。国共谈判中,王若飞口若悬河,巧言善辩,无情地揭露了蒋的假和谈,真内战阴谋,为国人称道。前外交部长乔冠华的侃侃而谈,树立了新中国的外交形象,也因此赢得了国嘴的称号。
语文课件9
教学目标:
1、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2、感受戏剧表演艺术的神奇魅力。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在小练笔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难点:
透过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及超人的勇气和毅力,感悟成功来自于勤学苦练的成长之道。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建立舞台语言意象。
板书:舞台。提到“舞台”,脑海中闪现出哪些词语?自由发言。
缤纷、绚丽、五光十色、神奇、辉煌……
2、欣赏几个国家级的大舞台。
出示课件:
中国戏剧院大舞台 流光溢彩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清新典雅
央视春晚舞台 美轮美奂
3、刚才我们欣赏了一些装饰华美、灯光绚烂的舞台,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我”的舞台,这个舞台虽然没有大舞台这么绚烂,但同样很精彩,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4、出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出示本课新词,指名读,正音,男女生轮读,全班齐读。
2、速读课文,思考:文中的“我”指的是谁?我的舞台分别在哪里?
娘胎 床上 幕后 院里 家中
二、品读课文,感受“舞台”,体会情感
过渡:小吴霜的舞台可真多呀!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课文去欣赏吴霜在不同的舞台之上同样精彩的演出。
(一)再次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描写体现了“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画一画文中的相关语句,有了思考和感受可以用笔记在书上,准备交流。
(二)全班交流,师随机点拨,指导朗读。
1、我还没出生时,便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母亲是评剧演员新凤霞。据说,我在娘胎时,就“登台唱戏”了——母亲在台上唱,我在她肚子里唱。
理解:不解之缘。从哪看出我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生朗读。
2、刚会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身上围着一条大毛巾,摇摇晃晃几步,两手上下左右比画着,嘴里咿(yī)咿呀呀地乱唱。……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读到这,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小吴霜?请你再来读一读。
3、无论多么远的剧场,无论演出到多晚,我是场场必到,直至演出结束。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得满头是汗也兴味盎(àng)然。母亲演唱的许多戏文,不知不觉中学会了。
抓住关键词语如:“无论、场场、直至、每次、一定、挤、憋、满头大汗、兴味盎然”等词语进行品读,体会作者对评剧的热爱。
4、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翻过来、
( zhōu)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chēn)、拉、压、拽,为所欲为,奶奶看不过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我自己倒从没叫过苦、喊过疼—让观众看我哭哭啼啼地演戏,像什么话呀?
A、引导理解“、抻(chēn)、”的意思。“”,从一侧或一端托起沉重的物体,课文指师傅从“我”身体的一侧托起我。“抻”,拉;扯。
B、你从这部分描写中体会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学艺的艰辛
你是怎样体会到的?(通过动作描写来体会)
C、通过读这一段话,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小吴霜?(坚强、勇敢、有毅力、坚持不懈……)
通过你的朗读把“我”这个被宠坏的小公主的勇气和毅力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的感情表达出来吧。
暑去寒来,几年后,我就可以下腰到地,双手倒抓住脚腕;或一手抓住举过头顶的脚心,做前后翻,跑虎跳,其他基本功的动作更不在话下。
想象说话:我把这些基本功练得“不在话下”,说着容易,做着难。让我们想象一下,暑去寒来,我练基本功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练好基本功,炎炎夏日,小吴霜……,寒冬腊月,小吴霜……
师:暑去寒来,几年以后,小吴霜终于练成了一身本领。
5、小结提升,感情升华。
小吴霜在她的舞台上慢慢长大,因为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因为“我”的不怕苦,不怕疼,所以舞台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让我走向成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成功的吴霜。
师出示课件:
吴霜,我国当代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剧作家、画家和作家。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后留美6年学习西乐。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女人漂亮》《父女惊魂》。著有《别问我的父母是谁《吴霜看人》等作品以及电视剧《新凤霞传奇》等。
师: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最后一段话。
生齐读最后一段。
三、拓展训练,知识迁移。
(1)通过学习这课,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你可能也学过某一门艺术,比如,吹、拉、弹、唱、书法、绘画、泥塑、雕刻。请你也学习作者的写法写一个片段,说说你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
四、课外积累,丰富情感。
课外阅读、收集艺术家们不为人知的艰辛的成功之路。
语文课件10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2、学习本文线索的运用,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思路
2、分析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
预习要求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集备内容
个人备课
一、导入:
有人说:“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老师是人梯,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同学们,从幼儿园到现在,有很多老师教过你们,这些老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他们给了你们哪些支持、鼓励和帮助呢?哪位老师使你终生难忘呢?你们也许也写过“我的老师”这类作文,写得好不好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魏巍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察警芝的一篇文章,比较一下,有没有课文写得那么生动,有真情实感。
二、板书标题、作者,并简介作者魏巍。
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读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ke()头tui()色yu()钱
黑痣()5焚香()6.狡猾()
2.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或听课文录音)
3.请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
第一部分:(第1至2节)写最使“我”难忘的是蔡会芝先生,以及蔡老师给“我”的总印象。
第二部分:(第3至14节)写“我”与蔡老师之间的七件事。
第三部分:(第15节)写“我”与蔡老师分别了。
4、第二部分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哪七件事?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评略安排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本文并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七件事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老师教我们跳舞
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④老师教我们读诗
⑤我们看老师写字⑥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
⑦我梦里寻师。
其前五件事略写,后两件事详写。因为前五件事写蔡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教育、爱护和影响,是从“面”上写,而后两件事则是“我”印象最深的,刻骨铭心的,也最能表现老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依恋之情,是从“点”上写。所以详写。这样详略安排,既能使文章结构疏密有间,又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5.这七件事是如何贯串起来的?
讨论并归纳:本文有一条感情的线索——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记叙的七件事,始终贯穿着“爱”——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6.这七件事的次序可以不可以打乱?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这七件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心考虑的,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随着作者回忆的.轨迹,顺着作者记忆的思路,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可见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随便调换的。
7.课文三个部分回忆、依恋、思念之间各有什么联系?三个部分综合起来,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讨论并归纳:课文以“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苦芝先生”一句开头,展开了对蔡老师的回忆。第二部分文章列举了蔡老师的五件小事,写出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真挚感情。在此基础上,作者写了“我”依恋蔡老师的两件事。蔡老师成为孩子们生活中少不了的人。第三部分是别后的思念,深情的语句抒发了“我”思念老师之情,与开头相呼应。
文章记叙了师生之间的七件小事,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更抒发了学生对老师的爱。
四、小结
文章重点写了师生之间的七件小事。这七件小事以“回忆、依恋、思念”蔡老师的感情线索贯穿始终。前五件略写,后两件评写。这样安排,既使文章的结构疏密有间,更表现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的步步加深。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回忆——老师温柔美丽(难忘)
依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课内)
②老师教我们跳舞(课外)老师爱学生
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假日)
④老师教我们读诗(平时)
⑤老师排除小纠纷(校内)
⑥我们看老师写字(平时)
⑦我梦里寻师(校外)学生爱老师
思念——我和老师分别了(可惜)
语文课件11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原、贝等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运用语言,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4、鼓励学生用笔画出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自己的家乡。
【教学准备】
课件(也可用挂图代替)、学生准备画笔、生字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喜欢)
你们喜欢画些什么?
(生说出自己喜欢画的东西)
太好了,大家都喜欢画画,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几位朋友,他们也喜欢画画。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
(出示课件或挂图:你们好,我叫涛涛,很高兴认识你们,我和同学们一样也喜欢画画,瞧,这就是我画的家乡,漂亮吗?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来做客。)
我们应该怎么回答?
(谢谢涛涛)
你们喜欢画家乡吗?我们今天一起来画家乡。
(出示课题)
二、新授课:
1、看图学文:
⑴ 你们猜猜,涛涛的家在哪里呢?为什么?
⑵ 出示第二自然段:请大家快速地阅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段话有几句?哪一句告诉我们涛涛的家在哪里,涛涛的家乡是怎样的?涛涛在干什么?
⑶ 考考你:
刚才大家阅读了第二自然段,现在老师来考考你。
(出示生字卡片)
谁会读又好又准,还会帮它找一个朋友?
宽 虾 脚 捡 贝 壳
双胞胎兄弟站一块,我们大家来认一认。
(说说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你是怎么记它们的?)
贝见 捡脸 壳亮
⑷ 指导朗读:
① 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课文中的句子。
② 你觉得这段写得美吗?请你把这段美美地读一读。(注意读句式那么那么应该重读,应读读出对大海的热爱。)
⑸ 假如你是涛涛,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乡。请你当导游,咱们一起去涛涛的家乡去玩一玩。
(请生当导游,并给予优秀导游的称号)
2、小组探讨学习:
⑴ 你们还想认识其它朋友们,你喜欢跟谁交朋友,你就选谁:
(请生来点击课件或挂图)
我们来看看他的家乡是怎样的?
⑵ 根据老师的问题,请一位同学上台点击课件,小组讨论,说说这个自然段介绍了谁的家?在哪里?是怎样的?他(她)在干什么?
⑶ 你喜欢他的家乡吗?为什么?
⑷ 你能当导游向大家介绍介绍吗?
(先在小组里介绍,再在讲台上向大家介绍)
三、自由选择一个自然段读:
1、你还喜欢谁的家乡,那你就按着刚才的方法,把那个自然段读一读。
2、看看谁最棒:
你能读出这些词语吗?
原 奔 密 匹 市 楼
3、同学交老师请你当个小小解说员,请你来介绍给大家。
四、运用语言:
大家看,这是我们这一节课出现最多的句式,也是最美的句子,我们来读读。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他画的山那么高,那么清。
她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
你还能学着它的样子说几句话吗?
五、爱家乡,赞家乡朗诵会:
选一段你喜欢的文字,参加你们小组中举行的朗诵会,再从你的小组当中选出一名同学来参加比赛,看看代表哪个小组的同学念得好。
六、画一幅我爱故乡的画,然后夸夸自己的故乡:
1、画家乡:
今天,我们认识的五位朋友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这些小朋友通过画家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你爱家乡吗?那就用你的五彩的色笔画出自己的家乡吧。
在画的时候,请你画出家乡的特色,比如:家乡的毛竹,家乡的小河,家乡的田野把自己也画进去。
2、夸家乡:
先说说你的家乡在哪里?你的'家乡是怎样的?自己在那儿干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认读生字,给生字找朋友。(可以采取开火车的方式)
宽(宽大) 虾(小虾) 脚(洗脚) 捡(捡东西) 贝(宝贝) 壳(贝壳)
原(草原) 奔(奔跑) 密(秘密) 匹(一匹马) 市(城市) 楼(楼房)
2、把你准备的生字卡片拿出来,把你生字卡片上的字念给你的同学听。(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合作,让一组的成员每个人都会读。)
二、看看谁最棒:
1、你最喜欢课文中谁的家乡,你能把这个段落背下来吗?看看谁背得好。
2、把上节课画过的画拿出来,请你来当解说员,把你的家乡介绍给大家,画得漂亮的,说得好的,请你写下来,老师把它装订成一本书,书名叫做《美丽的家乡》,我们把这本书拿给校长、老师、还有你们的爸爸妈妈们看,他们一定会竖起大拇指,骄傲地说:瞧,我们的小朋友也会写书了。
三、完成读读说说的练习: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他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
那么,那么。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想说的句子。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让学生认读。
2、千里眼:
观察生字田字格中的位置,比比谁是千里眼,看得最认真,最仔细。
3、师范写原、爱、跑。重点指导原下面的小不能写成水,贝的最后一笔、不能写成乚。
4、在写字之前,你想提醒同学们要注意什么?(正确的写字姿势,关于生字的写法等等)
5、指导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6、送红星:
谁写得好,老师就在你的书上画一颗红星。教师一边唱童谣,一边送红星。
如:师:红星送给谁呀?
生:红星送给我呀。
师:红星到谁家呀?
生:红星到我家呀。
【板书设计】
24、画家乡
姓名 家乡 特点 爱好
涛涛 海边 蓝、宽 捡贝壳
山山 大山 山高水清 采蘑菇
平平 平原 平坦宽广 捉蝴蝶
青青 草原 一眼望不到边 赶羊群
京京 城市 街宽、楼高 爱学习
语文课件12
【学习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
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学习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模拟计时表演:如果你要给好朋友打电话,约他晚上六点半在某电影 院门口见面,一块看电影,你会怎么说呢?这么一点儿事,有人却打了两个多小时的电话,你们信不信?让我们一起欣赏相声《打电话》。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通顺。
2、浏览课文,这个相声中“甲”实际上打电话要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读后有什么感受?
三、再读深入领悟
讨论: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分角色朗读甲、乙的对话。
2、总结:
语言幽默精妙、手法夸张。
3、畅所欲言:
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不说废话,语言简洁,节约时间,尊重他人)
4、小结:
记住打电话要节约时间,自己方便的同时也要给别人方便。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比较简单,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采用模拟情境打电话的形式导入新课,学生感到很有意思,学习的兴趣一下被调动了起来。在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概括相声的内容,并寻找相声的特点,以及从中受到的启发,学生都能够很顺利的完成。尤其是在分角色朗读的课文的时候,他们显出了异常的兴奋,我想这也是读懂相声“笑点”的一个表现。
由此,我觉得备课时备学生是关键,教材、教学都是为学生服务的。
语文课件1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 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对于每一单元的导读是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他们会明确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也会运用其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都比较明确,有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
二、导入新课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的?
2.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收集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
3.集体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
三、再读课文,质疑
1.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问。在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学生的疑问。教师注意收集、整理。
四、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二、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1.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
2.集体交流: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2)“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
(3)“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退色的过时布衣……”从老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什么?(勤俭的老人,却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
3.再读1至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指导朗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三、学习第二部分
1.读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自主学习后汇报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我们收遗像时,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海鸥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丰富,他们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他们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伤心、难过。)
2.再读课文,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三、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学生可就在书上写,然后集体交流。)
四、拓展:交流收集的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人类爱护动物,动物回报以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友好相处提出建议。
语文课件14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生字:璧、允、廉、颇、侮辱、拒。
2.新词:理屈、示弱、抵御、推辞、侮辱、拒绝、无价之宝、绝口不提、完璧归赵、同心协力、负荆请罪。
3.重点句、段: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过程与方法
1.给课文分段,并给每段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2.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4.复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蔺相如对敌不畏、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高尚品质;学习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的精神;学习他们两个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本文的重点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主要通过默读分析、讨论、交流解决。
2.本文的难点是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在反复朗读课文、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的基础上,分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突破难点。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加点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4.分析第一个故事。
(二)整体感知
本文主要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课前同学们齐唱《黄河颂》。听到同学们雄壮有力、气壮山河的歌声,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历史上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将相和》,就是一个流传千百年的动人故事。板书课题。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文中讲的故事就发生在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时期。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3.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出示幻灯,组词:)
(2)解词:
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诚意:真心。
绝口:因回避而不说。
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失去信用。
抵御:抵挡,抵抗。
推辞:谦让不干。
理屈:理由不足或不合道理。屈,理亏。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完璧归赵: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人卞和氏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物归原主。
同心协力: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3)质疑问难,教师巡视、点拨。
4.初读课文,学生自悟。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不足。
(2)速读课文,讨论交流。
①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②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5.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6.学习第一个小故事。
(1)指名朗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各抒己见,归纳整理:
(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讨论、交流、整理:
①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机智)
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②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
③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机智勇敢。)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机智勇敢。)
7.看图讲述,训练表达。
打出幻灯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1,发挥想象,说说蔺相如智斗秦王、完璧归赵的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复述故事能力。进一步了解蔺相如是个不畏、机智勇敢的人。
8.小结: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9.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个故事。
(四)总结、扩展
1.总结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1)读课文,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扩展:蔺相如不畏、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课下请同学们预习“渑池之会”。
(五)课堂练习
简要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学习第二、三个故事,找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根据人物言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检查。
(1)“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根据第一个故事,说说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过渡: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被赵王封为上大夫,那么,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是怎样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三个小故事。
(1)学习第二个小故事。
按照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学习第二个故事。
自学提纲:
①读第二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讨论、交流、整理:
起因: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
经过: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尊严。
结果: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②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a.画出人物言行。
(语言:“请您为赵王击缶。”;“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行动:他走到秦王面前,逼秦王为赵王击缶,叫人记录下来。)
b.思考: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讨论、交流、点拨:
因为秦王让赵王为他击缶,并且让人记录下来,这实际上是秦王侮辱赵王,贬低了赵国的地位,所以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荣誉,为了维护赵王与赵国的尊严,逼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
(秦王击缶后,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是因为廉颇大将军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秦王只好放赵王回去。)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小结过渡:在渑池会上,蔺相如不畏、机智勇敢、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秦王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蔺相如维护了赵国、赵王的尊严,被赵王封为上卿,是当之无愧的。可廉颇却很不服气,认为蔺相如只是靠一张嘴上去的,而且职位还在自己之上,于是将相之间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是怎样解决的呢?请同学们自学第三个小故事。
(2)学习第三个小故事。
①默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②画出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讨论、交流、点拨:
①起因: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
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②分析蔺相如的语言、行动:
(语言:“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表现出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行动:“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③再读蔺相如的语言,深化理解、挖掘。打出幻灯片,阅读思考: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a.蔺相如这样说,是不是自我吹嘘?为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不是自我吹嘘,因为这是在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他的情况下说的。)
b.这段话包括几层意思?
(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另一层意思是说将相和与不和对国家安危的重大关系: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的品质。)
c.“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这句话说得对吗?文中什么地方证明他说的话是对的?
(说得对。从渑池会见之后,秦王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廉颇已经在边境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说明廉颇在保卫赵国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④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的语言,体会人物的特点。
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
①画出人物的语言、行动的句子,说说廉颇的性格特点。
(语言:“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反映了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的特点。)
(行动: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
②出示幻灯片,观察第二幅插图,想象人物当时的言行,说说廉颇负荆请罪的情景。(学生可以展开合理想象、各抒己见,只要合文章情理即可。)
③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讨论、交流、点拨:
(因为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他,并非胆怯,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而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该,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说明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改过。)
④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廉颇的语言、行动,深化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总结、扩展
1.通过学习,你了解到蔺相如、廉颇各有哪些高尚品质?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蔺相如有不畏、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品质。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他们两人的共同特点是爱国。喜欢谁可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说明理由。)
2.思考: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详细说出因果联系;爱国是和好的根本原因。)
(四)课堂练习
复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语文课件15
设计意图:
1、在课堂中力求体现快乐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参与,通过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通过读通、读懂、读美、读活,让学生在读中经历独特的情感体验,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彰显学生的生命活力。
2、强化正面形象,以完成思品学科的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
1.懂得行为要文明,说话要礼貌。
2.能找出并理解表示动作的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比较小猴、小兔、小熊、小猫的言行,懂得大象博士录取小猫当助手的原因。
难点:
(1)引导学生明白小动物们的言行表现就是大象博士安排的考试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演小猫参加考试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出示布告。
二、谈话、交流导入
1、说说从布告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想问?
2、交流
3、揭题,齐读
4、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博士”?
“博士”会找什么样的“助手”呢?
三、学习课文第1—2段。
1、教师背诵第一段。
2、布告贴出以后,有谁来报名了?把课文中的这句话划出来,读一读。还可以怎么说?
3、教师引读。
4、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6—7段。
1、大象博士最后录取谁当助手?
2、为什么要录取小猫?
(1)用一句话概括。
(2)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表演、配音
(4)小记者采访。
(5)再读。(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课文3—5段。
1、大象博士为什么不录取小猴、小兔、小熊呢?课文哪几段告诉我们的?
2、自由读,把大象博士不录取小猴、小兔、小熊原因的词句划下来。
3、反馈。
4、朗读指导。
5、大象博士看了非常不满意,会有怎样的动作和表情呢?
六、再次学习课文第7段。
1、怎么考也不考就录取了?考过了?考什么?小猴、小兔、小熊它们知道吗?哪儿看出来的?
2、小猴、小兔、小熊它们会怎么想呢?(想象、说话训练)
七、小结。
1、招聘会到现在,同学们说说大象博士选助手的条件是什么?你够格吗?
2、今天黄老师的助手,想请你们来选,你认为自己够格吗?为什么?
八、最后一个作业,请同学们选做: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把《大象博士请助手》的故事讲给别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