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音乐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课内容以人教版音乐课本第十册第六单元的现代京剧《我们都是工农子弟兵》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基点,加入创新,将更多的京剧知识溶入其中。
2、教学内容的作用和意义: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京剧犹如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是中国文化艺术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京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谓博大精深,流派分呈,绚丽多姿的艺术风格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智慧和审美追求,熏陶、娱乐,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
听到回响于街头巷尾的流行音乐,在习惯于大众文化的威力的同时心里常常感到一丝遗憾——做为国粹的.京剧艺术在那里?所以我选择了欣赏现代京剧《我们都是工农子弟兵》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基点加入创新,将更多的京剧艺术知识溶入课堂中,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在活动中体验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使这节课成为学生热爱京剧的良好开端,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艺术,并让学生明白宏扬中国的戏曲京剧艺术人人有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教材处理:
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在一节课根本无法全部讲完。因此,本课结合欣赏现代京剧《我们都是工农子弟兵》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同时选取了京剧的发展,唱腔、板式、表演形式等内容做浅近的介绍,使学生对京剧的相关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让学生欣赏、模仿在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中感受体验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
4、教学对象:
初中一年级学生
5、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的知识有所了解,通过对现代京剧《我们都是工农子弟兵》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的对比欣赏来了解和感受“西皮”、“二黄”两种唱腔的基本特点;通过对唱、念、做等表演动作的模仿,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艺术——京剧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6、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京剧艺术的兴趣,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在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中探索、掌握京剧的相关知识。
7、教学难点:
如何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大胆的进行模仿真正的融入到京剧艺术中去。
二、【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教学方法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很重要的,根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选择教学方法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采用了:
1、情境教学法:
以京歌《粉墨人生》作为学生进教室时的音乐,创设音乐情境,使学生一进教室就被京剧这种前所未有的氛围包围,再以京剧的出场方式与问好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贯穿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师生互动交流,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浓郁的京剧氛围,不仅让学生充当票友,还让学生当演员,把课堂变成戏台使学生身临其境,欣赏感受京剧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对京剧的鉴赏能力。
2、谈话法:
用于导入新课和介绍京剧的发展、行当及伴奏乐器等通过师生互动引学达标。
3、体验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视频、音频等媒体多看、多听、多想,从各方面去体验、感受京剧的魅力。引导学生亲身做各种形式的参与和体验,让学生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模仿表演现代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和唱《我们都是工农子弟兵》的片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践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4、教学手段:
本课内容较多而课堂时间有限,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手段,教师在呈现课件的同时口头讲解,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同时还能让学生接受大量的信息,丰富课堂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习兴趣,生动的舞台剧照,清晰的脸谱图片等,视听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使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清晰、更快捷地掌握京剧的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一、说教材
1、本单元的名称叫《欢乐的村寨》,介绍了苗、彝等各个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风土人情,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感受民族歌舞,我选择的《巴塘连北京》是一首流行于四川巴塘一带藏族聚居地区的名歌,歌曲结构十分简练,曲调短小而优美,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它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为素材,抒发了巴塘人民对北京和祖国的热爱。歌曲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一开始就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紧接着切分节奏都让人们感受到巴塘人民对北京首都的'向往。
2、本课的目标我通过三个层面来判定: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少数民族藏族的音调风格和风土人情,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初步了解巴塘与北京的背景和对北京首都对党对祖国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以及起创作与想象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3)、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了解切分节奏,高音能够用感情演唱,掌握一定的发声方法,体验藏舞中最基本舞步:弦子和踢踏步。
3、教学重点:感受藏族音调风土人情,激发对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以及初步了解巴塘对祖国北京的热爱。
4、教学难点:切分节奏
二、说教法
由于少数民族的歌曲种类多,知识面广,歌曲风格各不相同,为能帮助学生感受藏族民歌的音调风格及风土人情,我们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视觉图象法: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对汉族孩子来说不那么了解,为了让他们更好感受藏族民歌生活及风格,我制作了课件,学生视听结合,避免了枯燥的说课形式,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2、课的导入以情感人,没清的音乐枯燥无味,在课标的三个层面上分别指出音乐对人的审美教育,音乐对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所以整节课以情贯穿,让学生通过学唱、表演、舞蹈来抒发巴塘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节奏难点运用舞蹈化手段教学:把藏舞与音乐节奏相结合,让节奏更加形象化、简易化、兴趣化、舞蹈为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即学习了藏族舞蹈,又完成了教学难点。
其次,课程整合、旋律模唱法、德育渗透法都融合一体,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1、自主体验: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如大胆放手,教师只有点拨引导,第一句高音学唱,教师引导情绪后让学生演唱,自我展示、自我学习很快完成难点。
2、积极探究法:教师提供开放有趣的音乐学习情景,我让学生给音乐起名,让学生模仿各民族的舞蹈动作。一方面培养了想象创造力,一方面让学生更加知道平时要注重对音乐舞蹈等各方面的观察及收集。
3、群体合作法:在学生表演舞蹈的过程中,切分节奏难点解决中可发挥他们编创,让其互相帮助、启迪、促进,发挥群体力量,增强交往能力,共同提高。
四、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感受喜悦情绪
(1)播放〈北京喜讯到边寨〉音乐,学生聆听,并感受情绪和气氛,说说你认为是什么场景?
(2)让学生给音乐起名
(3)教师引入歌名,并导入喜讯到边寨,到各地方、少数民族人民的喜悦心情。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3
一、说教材。
这节课,我讲的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五年级第九册第二课的歌曲《苹果丰收》。这是一首朝鲜族民歌,曲调明快活泼、热情奔放,表现了在苹果丰收的季节里姑娘们喜摘苹果时欢乐的劳动场面。
二、说教法。
这是在我校开展小班化教学以来,我首次以小班化教学模式来完成的一节公开课,整节课,我都采用了小班化的流程来进行,如,交流前置性作业,我通过苹果梨的学习导入本课,互助探究,我通过组内对个体学习能力的分析,为自己制定学习时间,并在规定时间完成学习任务,由我来进行检查,并指导学生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提高,达到这节课的基本学习要求。分层提高,通过学生对自己在组内的角色进行分析,选择学习任务,完成学习任务,达到进一步发展的目标。总结归纳,通过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上的表现,为自己做一个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一个综合的.评估,为自己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制定怎样的学习任务形成一个标准。巩固检测、布置前置性作业,在本课的最后,我为学生布置了前置性作业,为下节课学习歌曲《雨花石》做准备。
三、说学法。
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通过自学来完成歌曲的学习,虽然不是很陌生,因为这样的学习小组很早以前就存在了,但是小班化教学模式,对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内的角色和对自己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也使学生产生一种“使命感”和“任务感”就像很多人喜欢打游戏,急着完成任务升级过完一样。
四、说教学过程。
首先,结合时事政治,即州庆导入本课,完成前置性作业,过渡到歌曲的教学,再通过分组合作,完成更高的学习目标,之后,引导学生为自己提出更高的学习任务,然后,再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最后布置性作业,结束本课。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本次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第九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本课1课时,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歌曲《木鼓歌》。
《木鼓歌》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音乐综合课,歌曲《木鼓歌》表现了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场面尽情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歌曲运用了很多重复的手法,衬词的使用也增添了佤族民歌特有的味道。
二、说目标
1、认知目标: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天性的歌声演唱《木鼓歌》,表现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2、技能目标:在歌曲有休止符的地方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感受、听辨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歌曲、合作学习的愉快。
三、说重、难点
重点是: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天性的歌声演唱《木鼓歌》,表现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难点是: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与人合作的能力。
四.说教法
我在本课中的教学方法是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遵循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创设情境法、听唱法、讨论法、学科综合法、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根据音乐教学特点注重运用多种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参与开放、互动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为了使同学们很快进入到歌曲内容中去,我用观看课本上的插图把学生带入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欢快。
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如,在导入新课时通过观看插图让学生感知佤族人民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在学会唱歌曲后,我通过学生用打击乐器、自编律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表演、创作等综合音乐艺术中,使学生获得感知与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与抒发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
运用讨论法以引起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五.说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给学生如何学习的启示。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线”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学生整体感知、讨论、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创造、模仿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编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要求全组学生共同讨论。学生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时,可相互激励、互相启发,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本课中这种方法我主要用在学生打击乐器和律动上。
六、说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把它分为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视听结合、整体感知、合作学习体验创新、拓展延伸、。
七、教学反思:通过为歌曲用打击乐器伴奏和简单的舞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了他们积极探索,逐步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北京喜讯到边寨》首先:
说教材:
《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西部风情”中的教学内容,这首管弦乐合奏是本章的欣赏曲目,展现的是一幅北京喜讯传到边寨后,人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载歌载舞的欢乐、热闹场景。
说理念:
欣赏优秀的管弦乐合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大纲》要求,通过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扩大音乐视野。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感受管弦乐合奏的表现特点,能够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
2.能力目标:能够感受乐曲各乐段的情绪,并初步了解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启发学生体会人们听闻喜讯之后载歌载舞、热闹欢腾的心情。
说教学重点:
通过听赏,感受乐曲中苗族、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说教学难点:
分辨乐曲的音乐结构。
说教法:
情景教学法;讲解法;欣赏法;启发式教学;分析对比法
说学法:
感知、理解、想象;听辨;综合
说教学过程:
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将本节课设计为四个环节。
1.为乐曲命名播放音乐《北京喜讯到边寨》让学生听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以及展现的场景,并为乐曲命名,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
板书课题,并播放多媒体课件《北京喜讯到边寨》
学生再次听赏,
听赏之后,我对乐曲创作的背景进行介绍:乐曲是由郑路、马洪业于之后乐曲创作的背景进行介绍1976年12月作曲的一首管弦乐曲,“喜讯”指的是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篡党夺权的阴谋,xxx。作曲家用苗族、彝族“喜讯”从北京传到西南边寨,各组人民载歌载舞、音乐的风格表现了万众欢腾的情景。乐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欢快、热烈的情绪,深受人民喜爱,已经成为音乐会上经常上演的曲目之一。
通过对乐曲背景的了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2.分辨乐曲的音乐特点
本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分辨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首先,我播放音乐,引导学生仔细听辨音乐,在听辨的过程中找出各自不同的风格(重点听辨第三和第四主题)听辨之后,在我的启发下,学生很快找到乐曲多以135三个音为主,在第四主题中有一个降3的音,我告诉学生:这是苗族音乐的典型特点。再次听赏的时候,我要求学生在听到降3的时候举起右手,这样,便能很快分辨出音乐的风格特点。从而也达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3.分辨乐曲的结构这是本节的难点所在,因此,我把本环节分为三个小点来进行逐段欣赏、分辨。
A.引子与第一部分课程大纲要求,欣赏歌曲教学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从直观入手,使学生如临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因此,这部分,我鼓励学生在听赏的同时,找出音乐中出现了哪些乐器及模仿了什么声音?音乐表现的是怎样的场景?在引子部分听赏时,学生们很快找到领奏的乐器是圆号,两只圆号模仿了号角声,给我们展现了号角在深谷里的回音,仿佛把我们带进了西南少数民族居住的茂密丛林之中。部分以后,我分别弹奏三个乐段,学生逐段进行分辨,第一乐段在两小节强烈的舞蹈性节奏之后,乐队以很强的力度奏出热情奔放的旋律,使我们一下子就置身在万众欢腾的群舞场景之中,这里,我带动学生用拍手、跺脚的形式打出节奏。而第二乐段中,双簧管奏出了轻快活泼的旋律,与第一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学生们在听赏和讨论的过程中,还找到乐段中出现了短笛、长笛、弦乐和铃鼓。
这时,我要求学生们拿出道具,分组进行模打节奏,体验情绪,带动了课堂气氛。进入第三乐段的分析,在第三乐段,小号起到了呼应式的模仿效果。我们一起跟琴演唱这段。分析完三段音乐之后,师生一起总结出第一部分的情绪是热烈、欢快的。并分组带有感情地演唱引子与第一部分旋律旋律.
B.第二部分
继第一部分之后,先欣赏第二部分旋律的多媒体课件,利用学生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将乐曲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呈现于学生眼前,画音结合。
之后,要求学生在课本上找到第二部分旋律的乐谱,边看乐谱边听我弹奏,还可以轻声哼唱旋律,并想一想:这部分旋律中再次出现了什么?它与旋律A有什么区别?鼓励学生通过感知,在脑海里想象这段旋律所要表现的情景。
并自主发言:
旋律中再次出现了降3,这是苗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像是一位姑娘跳起了优美的舞,这是苗族音乐的风格特点,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我相机找出几位同学用即兴舞蹈来展示。而旋律A像是众人在欢快的共舞,情绪很欢快。同时,分男女生演唱第二部分旋律与旋律
A(男生唱旋律A,女生唱第二部分旋律)
C.第三部分与尾声
师生一起听赏,然后,我弹奏乐曲,学生视唱乐段。在视唱过程中划出第三部分结构(由两个乐段和尾声构成)。并一起总结第三部分最明显的特点:再现了旋律A。并且将两段旋律进行对比:第三部分旋律较旋律A的情绪要欢快、激昂。我再启发学生说出这一部分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及分别表现了怎样的场景?由于之前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们对部分乐器都比较熟悉了,所以,问题提出之后,他们很快就找到了所有出现的乐器:小号奏出了粗犷、热情的旋律,与后面小提琴奏出的轻快、跳跃的旋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一幅小伙子与姑娘对舞的场面。最后,完整地将乐曲听赏一遍,感受不同部分的不同情绪,全班再次分男女生进行即兴表演,在合作学习中将音乐升华。
4.拓展延伸
完整地欣赏乐曲之后,我将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用怎样的方式来表现音乐,第二部分最好用舞蹈来表现。
其他部分可以用打击乐器或动作来表现。鼓励学生自主发言、讨论,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指导学生表演。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音乐情境。
在课后,我建议同学们尝试着为乐曲创编舞蹈,为乐曲编写一份管弦乐合奏配器表。让学生在试着为乐曲创编舞蹈,为乐曲编写一份管弦乐合奏配器表。
实践中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音乐、学习音乐、创造音乐的热情。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6
各位专家、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美丽的草原》第一课时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学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欣赏歌曲《天堂》。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音乐综合课。
一、下面我将从说整体构思与教学内容、说学法教法、说教学流程三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根据我对教材的研读与理解以及学情分析,我为本课教学制定了明确、具体,符合《音乐课程标准》理念,符合音乐学科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能在听、看、唱、动、想、奏等多种音乐活动中,体验歌曲的意境,感受草原音乐的风格和草原人民质朴、执着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热爱草原、关注草原、爱护草原;
2、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用优美、深情地歌声准确演唱歌曲,表现歌曲意境,并能设计多种演唱形式表现歌曲。
3、创造性思维训练及个性发展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创的独特形式)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任务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能用口风琴吹奏简单的乐曲,利用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学习新歌,为达成本课知识和技能目标起到重要作用,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学会歌曲,为突破本课难点奠定基础。
(三)教材简析
歌曲《美丽的夏牧场》为一段体,运用民歌旋律发展中最简朴的手法,将第一、二乐句多次反复构成全曲,音域不宽只有六度,加上旋律多次重复,很适合小学高年级学唱。在天山脚下有很多牧草肥沃的牧场,牧民一哈萨克为多,因此歌中赞美为“这是哈萨克放牧的好地方”。
(四)(重点难点)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心理特征,为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立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学唱歌曲和欣赏《天堂》感受音乐草原音乐的风格和草原人民质朴、执着的性格、特点。
难点是:能用优美、深情地歌声表现歌曲意境。
二、说学法教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始终贯穿了学生自主、多方互动、教师引领的教学策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之动脑、动口、动手、动情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活动。通过师生互动、生师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给予学生很多展示机会,为学生构建自主—探究—合作—创新学习,民主平等—相互交流的学习氛围。我在选择教法时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聆听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歌曲的意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感受体验草原音乐的风格和草原人民质朴、执着的性格。另外我充分运用了讲授法,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其次我还采用了视唱法、视奏法、练习法、发现法、新旧知识结合法、师生接龙游戏法、创编法、律动法、愉快教学法等。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通过多种音乐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体验音乐、学习音乐。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
下面具体谈谈我的教学流程设计:
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它由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新课教学、拓展活动四部分组成。在课堂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所有的音乐活动都是为达到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
一、组织教学(2分钟)
师生随乐曲《赛马》做律动进教室。
(设计意图是为歌曲教学进行热身,营造轻松、活跃地课堂氛围。)
二、情景导入新课(4~5分钟)
(一)、欣赏歌曲《天堂》
用谈话的方式提问:你们知道刚才播放的音乐歌名是什么?是谁演唱的?
生:《天堂》,腾格尔。
(二)、让学生演唱自己熟悉有关草原的歌曲,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草原的图片
(目的是: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感受草原美丽的风光及风格、特点)
(三)、用师生对话的形式,引出课题
三、新课教学(25分钟)
(一)、学生聆听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思考问题:歌曲情绪怎么样?速度又是怎样的?
学生听后畅谈视听的感受;
(设计意图是教师引领学生初步感知音乐。)
(二)第二次聆听音乐。
让学生听后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乐句。
(这个活动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分析歌曲结构,为学习歌曲做好铺垫。)
(三)、学唱歌曲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共设计了八个活动,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而实现知识技能目标)
1、一个活动全体学生随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现,体验旋律变化
2、学生用学习小卡画旋律线
3、学生练习用口风琴吹奏曲谱。
4、学生跟随老师的琴声轻唱曲谱2遍。(师重点指导第三乐句的第一、二小节;生边学习、师边用动作和谈话的方式引领学生用优美、深情的声音练唱)
5、学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女生读第一段歌词,男生读第二段歌词)
6、学生看课本上歌谱自学歌词
7、师生合作接龙演唱歌词;
8、检测学习情况。请1、2组演唱,3、4组作评价,指出不足全体练唱一次。
(四)、在引导学生有感情演唱歌曲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活动,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教师引领,多方互动的'教学策略,从而突破本课难点,达成情感态度目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1)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演唱才能更好的表达草原音乐的风格、特点;
(2)选一个小组跟音乐伴奏展示讨论的结果,其它小组作评价。
(3)检测学习情况。全体同学跟随音乐伴奏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预留1~2分钟时间,老师用优美的舞姿表演《美丽的夏牧场》,引导学生用优美、深情地歌声表现歌曲意境。)
(4)同桌讨论想一想,除了齐唱以外,还可以设计其它的什么演唱形式呢?
(这样做的目的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5)欣赏同名合唱歌曲,体验齐唱与合唱的不同效果,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活动(7分钟)
(一)、(1)再次欣赏歌曲《天堂》片段,生谈歌曲《天堂》与本节课所学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联系;
(2)并思考:(从歌词和音调两方面考虑)。歌曲《天堂》具有哪个民族的特点?
(3)配乐朗读歌词
(二)、第三次边聆听边哼唱歌曲《天堂》后,四人小组讨论:从(力度、音区、速度、节奏)考虑。歌曲分为几部分?歌曲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意图:更深入感受音乐意境,扩展音乐视野)
3、全体同学随歌曲《美丽的夏牧场》伴奏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随音乐表演。
(意图: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表现力)
五、小结(1分钟)
总结本课的学习情况,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2个以上有关草原的音乐作品。最后在《天堂》优美、深情地音乐声中结束音乐课。
(意图: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做到首尾呼应,完整结束音乐课)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1、内容:《我怎样长大》是人音教材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足迹》中的一首歌曲,是故事片《烛光里的微笑》的主题曲.影片描述了一位女教师在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的感人事迹,塑造了“燃尽自己,照亮别人”的人民教师的崇高形象。这首充满儿童情感的歌曲,风格清新、流畅,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渴望长大的愿望。
2、特点:学唱时引导学生回忆三拍子的节拍特点和指挥图式是这节课我将考虑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我设计的重难点是学会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我怎样长大》,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和二声部间的和谐。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和一定的接受能力,他们对音乐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在演唱时能不喊唱,会用正确的方法演唱和控制气息.在四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过合唱歌曲,对合唱歌曲也有了一定的认识,部分学生能准确地演唱二声部,部分学生在二声部的演唱上还是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在平时的演唱过程和教学中多引导。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怎样长大》。
2、准确演唱歌曲的合唱部分,并在唱歌实践中,巩固三拍子指挥手势。
3、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让学生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怎样长大》。
难点:指导学生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五、教学过程
1、首先,是两条发声练习,发声练习的第一条带跳音练声曲,哩的.发声状态比较靠前,以活泼轻快的形式,帮助学生进入歌唱得状态;音程跳进的练习,为学唱歌曲打下基础。第二条练声曲主要是练习长音气息的支撑,是歌曲的尾声部分。
2、在导入新课的环节中,我采用了播放歌曲在电影中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情绪.通过视频片断,使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和了解音乐的内容与背景。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歌曲情感,从而达到有感情的表现歌曲,乐从心出、以情带声。
3、学唱歌曲
A在学唱歌曲的环节中,初听音乐,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节拍.复听歌曲,让学生划分乐段,可以提醒学生按照演唱形式或者情绪特点划分.这样学生能轻而易举的划分出来.第一部分是齐唱,情绪稍活泼.第二部分是合唱,情绪较抒情.
B接下来就是学唱歌曲了.先来学习歌曲的齐唱部分,这部分的旋律和节奏没有难点,采用听唱法就可以学会,演唱时提醒学生注意附点部分的节奏,并强调演唱时要唱出“问’’的语气来.
C再来学习这节课的难点---合唱部分
我先带着全体学生学习歌曲的高声部,先指导学生唱第二声部的乐谱,唱好谱子后再来唱旋律,演唱时注意一字多音处(越过春夏秋冬).因为考虑到时间关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找了几名音准较好的学生来学习低声部的旋律,然后再把两声部合起来,音准较好的学生和我来扮演小树演唱低声部,大部分学生扮演蓝天演唱高声部。注意结束句的气息控制,指导学生用循环呼吸。
这样,从先唱谱再唱词;先唱高声部,再两声部合唱。由简到难,逐步地演唱歌曲。降低了学生学习二声部歌曲的难度,也提高了课堂的时效性。
4、表现歌曲
引导学生边打拍子边分角色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感受三拍子的音乐特点,进而唱出歌曲三拍子的流畅性和歌曲的情绪。使学生对歌曲更加熟悉。(还可以加动作表演歌曲)
5、拓展延伸
引发学生思考:我要怎样长大?从而激发学生在成长的路上要努力学习/不怕困难等。
6、课堂小结
最后的小结,我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把自己的愿望都写在了卡片上,激励他们去为了自己的理想好好学习,努力奋斗,使歌曲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选自《南海风情》的第三课时《什么结籽高又高》。在这一节课中我安排了演唱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这歌曲选自歌舞剧《刘三姐》。《什么结籽高又高》由著名音乐家雷振邦编曲,音乐素材多来自广西壮族民歌,是一首活泼风趣流传很广的歌曲。歌曲采用2/4、3/4变换节拍,用领唱、合唱的形式,使用渲染情绪的衬词“哎”带有某种“呼唤性”,充满着积极乐观的情绪,形成了歌曲淳朴诙谐的风格。
【学情分析】
学生作为课程学习的主体,他们学习的经验是一种课程资源,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音乐知识上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练中已经具有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合作、自控能力。他们对音乐兴趣浓厚,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音乐素养。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乐于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已掌握了演唱的初步技能;同时也具备初步的音乐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根据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和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置的。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中增进民族文化意识、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情感。通过学习,感受广西壮乡的优美山歌,了解他们的生活片段。
②过程方法目标:积极参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在体验、探究、创作的过程中,积极的艺术表现及与他人合作的经验。
③知识技能目标:感受山歌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与山歌相关的音乐文化。
【重难点】
重点:学唱山歌,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难点:对山歌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这首歌曲并解决了节奏基调上的难点,新大纲指出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贯穿于以审美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只要有音响就会有情感,学会唱歌不是目的,要把培养情感和审美渗透到音乐之中,所以本课的重难点是培养情感和说呢没能力)
二、说教法分析
1.情景教学法:(多媒体制作课件形象生动,动静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等多种感官的作用)这是一种最直接的视听上的有效教学方法,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通过对广西人文地理的'欣赏,把学生仿佛带入了广阔的广西大地中,既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形成,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作品。
2.启发开放式教学:(由于音乐有不确定性,每个学生感觉不一定相同,所以我采用启发开放式教学)
音乐审美中要求体验到音乐的意境。在教学中多运用语言这一根据的艺术魅力,口头引导创设情景,让学生在优美、诗意的语言引导下,完成对音乐作品已经的体验和感受,从而达到最终的审美效果。
3.采用“引导——激情——拓展”的课堂教学方法。这一模式的课堂教学,使课堂结构有理有节,抑扬得当,从而使学生能够紧紧地围绕教师的课堂设计自觉有序地进行有效性学习。
4.听唱法:听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从音响中获得,所以我采用听唱法。
三、说教学程序
教学流程:学唱《什么结籽高又高》
一、导入:广西景色图片,介绍山歌,观看刘三姐对山歌的视频,(背景音乐《山歌好比春江水》)并讲解山歌有什么特点,山歌歌曲内容都与什么有关。
二、学唱《什么结籽高又高》
聆听感受体验山歌。(体会一领众喝,说出是哪里领哪里和的,详细讲解“哎”的唱法,要求具有呼唤性,但不能大声喊叫。认识延长音记号及波音记号。)
1、学唱歌曲
(1)解决难点变换3/4拍子的小结,划拍唱歌谱。
(1)采用问答、师领生合、生领师合、等各种形式学唱歌曲。(注意八分音符与八分附点音符的正确教唱。)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不同要求进行反复聆听感受,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里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感受、体验音乐情绪,我运用了视觉图像法帮助学生学习。
四、拓展
欣赏壮族“三月三对歌节”的盛大场面,感受对山歌的热烈气氛,采用《什么结籽高又高》的曲调自编歌词,举行对山歌比赛。
五、课堂总结
师: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的歌曲也很多,今天我们学习了壮族的山歌,同学们课后可以自己找找其他的民歌,最后,让我们唱着《什么结籽高又高》结束本课,同学们,再见!(生边唱边走出教室)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歌曲《枫桥夜泊》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第八单位“钟声”中的第一首歌教学内容,本首歌曲是从古诗《枫桥夜泊》谱曲成的一首优秀少儿歌曲,歌词是唐代诗人张继创作的一首名垂千古、万口传播的旅行诗,本诗通过诗人在江南游历。夜泊枫桥时,对眼前残月西沉、乌鸦哀鸣、霜华漫天、渔火愁眠、夜半钟声的描绘,真切自然地抒发他跨越时空的思乡之愁。本歌曲为二段体结构、宫调式。第一段旋律平稳,仿佛在叙述诗人身处的环境,第二乐段用啊接入,加上节奏和旋律音高的变化,情绪更加高涨,表现了作者浓浓的思乡愁绪。教材造编这首古诗的.目的是以音乐与其他学科内容的整合为意图,旨在让学生在吟唱中感悟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能借助工具书、注释、想象画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也有一定的热情。而且已积累了不同古诗的吟唱,如《梅花》、《静夜思》等,以诗吟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一定基础,学生学习兴趣较浓厚。
三、教学目标
1、能用较长气息、连贯自然地演唱歌曲《枫桥夜泊》。
2、感受歌曲所表现出思乡的游子形象及歌曲的基本情绪。
3、通过学唱古诗歌曲,增进学生对古诗文化的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感受音乐表现的魅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连贯、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情诗境。
难点:体会诗人愁苦之情:把握歌曲基本情绪及唱准前兰拍休止的乐句。
五、教法与学法
本课教学试图搭建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营造一种快乐课堂的学习氛围,在学生品读感悟、自主感悟、合作探究中呤唱诗歌。从而在诗人、学生、古诗之间构建一座心灵“对话”的桥梁。因此,在本课中,我主要采用诵读感悟、古诗赏析、积演深化的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音乐与画面的渲染,引领学生进一步体会古诗的诗境和歌曲基本情结。
六、教学过程
1、第一个环节:复习已学古诗及导入、上课伊始,我以歌曲接唱《静夜思》、《梅花》二首为激趣。通过提问引入“唐诗”简介及猜猜看导入新课学习。这样以诗引诗,进行师生对话,使学生察觉“水到渠成,不觉转入此中来。”
2、第二个环节以读诗文、赏析诗文,初步了解作者的写诗的处境,让诗人的情怀渲染学生,加深学生对诗人内心世界因漂泊在外,四处奔波生发的游子愁、思乡愁、失意愁等情意体验。销垫歌曲学唱的基本情把握。
3、第三个环节:在听学唱、学唱歌曲、说歌曲意境、模仿诗人歌曲的演唱形式中,通过师生互动、配合,用自然连贯的声音、思乡的愁绪完整演唱歌曲,感悟歌曲意境。
4、最后,我设计在不要忘记待中的“寒山寺”的介绍,引出和出示与古诗相关联的意境画和书法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去探究、搜集有关“古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10
各位老师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设计的一节网络音乐欣赏课。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第十册《友谊》一课的第三课时,欣赏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和《让世界充满爱》。
【教学分析】
这是两首歌唱友谊的通俗歌曲,节奏通过大量的切分处理,与词紧密结合,给人以朴实亲切之感。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
在信息技术的储备上,我校学生已经了解了网络的初步知识及简单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欣赏两首声乐曲,了解作曲家郭峰及通俗歌曲的节奏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音乐欣赏教学,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友谊的珍贵、爱与和平的美好。
【教学重点】
1、欣赏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2、指导学生利用预设的课程网站来获取音乐人—郭峰的信息资料。
【教学难点】
理解歌曲内容,创编简单的动作来表现歌曲。
【教学媒体设计】
计算机网络教室、课程资源网站、网络题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受友谊
(二)网络为媒,领悟友谊
(三)学生自评,巩固友谊
(四)教师总结,深化友谊
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的'网络音乐世界。
下面,我就着重说说第一、二、三环节中网络的应用。
(一)创设情境,感受友谊
“请同学们听着好听的歌曲进教室,做你最喜欢的动作,看谁最美!”创设优美的音乐情境。(切换)
我利用课程网站中插入的视频进行教学导入,多彩的画面、清晰的声音,视听结合,学生很自然地就被欢快的音乐情境所包围 ,达到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唤起主体加入学习的目的。
接着,“请学生双击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网址,打开课程网站,看着网络歌篇再来欣赏这首歌曲。”(切换)
这是带动画的GIF网络歌片,代替传统手绘的歌片,与视频歌曲同步播放,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
(二)任务驱动,了解作品
由于对通俗歌曲的喜爱,同学们也一定对 “流行音乐人”郭峰十分感兴趣。我抓住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运用任务驱动法布置任务: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在课程网站中搜集音乐人郭峰的相关资料。
(2)把自己最感兴趣的资料,复制粘贴到wrd文档中。
(3)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同桌交换学习心得。
指导学生借助课程网站收集信息、整理资料,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解决音乐欣赏中 “了解作家、作品及背景” 的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培养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切换)
这是我设计的“作者简介”栏目,同学们还可以通过这些链接上网浏览更多的信息,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
(三)学生自评,巩固友谊
依据授课内容,我在网站中设置了在线考试栏目。请同学们在题库中答题,巩固所学的音乐知识,并根据自己的得分情况,进行自评。
这是我设计的网络题库,由于条件所限我做了一张截图,还请评委老师见谅。
网络题库测评环节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讲,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能在
练习中获得成功,建立了自信心。
【教学效果】
网络音乐欣赏教学,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欣赏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欣赏者,在网站中置入大量的资源,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也让教师能更好的掌控进程。体现了教育面向全体又兼顾学生个体差异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愉快学习,大胆表现,默契合作,因此,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信息技术整合达到了本节课有效教学的目标。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突出歌曲的情感主题。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建议,谢谢大家!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1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内容有:《赶圩归来啊哩哩》和《苗岭的早晨》。《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G宫系统e羽调式4/4拍节奏非常欢快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彝族歌曲,在本课作为教唱要求。但只唱中间部分,这部分由两个乐句组成,第一个乐句有四段歌词,都表现出彝族姑娘赶圩归来喜悦的心情。第二个乐句只有一个段歌词,但分两个声部,使全曲推向高潮,最后落在主音上结束。《苗岭的早晨》是一首A宫调2/4拍节奏非常自由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苗族乐曲。在本课作为欣赏要求。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标准,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三点: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西南风情的学习和了解,从而培养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民族音乐。
2、过程与方法:体验不同民族风格的音乐,并作出正确的评价。
3、知识与技能:能用标准、和谐的声音和欢快、喜悦的情绪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
三、教学重难点
感悟民族音乐风格,做出正确评价,拓宽民族文化视野。
四、教学方法
聆听法、提问法、演示法、模仿法、讲授法等。
五、教学工具
钢琴、录音机。
根据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变声期,不宜长时间发声的实情。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重视欣赏的要求,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
六、教学过程
1、导入:(1—2分钟)
我使用问题导入法。问题是“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几个少数民族?他们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哪个地区?你对他们了解多少?”当然第三个问题不要求作答,只起到让同学们回忆和反思的作用。提问这些问题的目的是让同学们很快投入到课堂,并且激发同学们主动获得知识的兴趣。
2、欣赏部分:(20分钟)
我使用的是聆听法和提问法。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欣赏《苗岭的早晨》。问题是“听这首乐曲时你眼前浮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这首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听完后作答。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实现我的.第二点教学目标。
这个环节完后我接着对苗族的重要节日、服饰、音乐、乐器和一些风俗习惯等进行阐述。运用讲授法和讨论法。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实现我的第一点教学目标。
3、教唱部分:(18分钟)
不同的少数民族,他会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音乐风格。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很有魅力的彝族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首先我们完整地听一遍,感受一下这首曲子的情绪和独特的地方。接着就是教唱和演唱、分组演唱的部分。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实现我的第三点教学目标。
4、小结:
“今天我们叩开了西南风情的大门,发现里面绚丽多彩如诗如画。希望同学们通过网络和书籍等手段继续参观和探索里面的奥妙。”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同学们继续学习。最后结束本课。
七、板书设计
西南风情
一)欣赏部分
《苗岭的早晨》
苗族:
最重要节日:芦笙节
最重要声乐:飞歌
最重要乐器:芦笙
二)歌唱部分
《赶圩归来啊哩哩》
情绪:欢快、活泼。
独特之处:啊哩哩。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1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应聘小学音乐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歌曲《小熊过桥》。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教学法,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小熊过桥》是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九册第四课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G大调6/8拍的由多种演唱形式组合而成的歌曲。歌曲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活泼跳跃的旋律ABACA的回旋曲式结构描绘了小熊过桥由害怕到勇敢跑过桥的前后不同心理对比。通过这个故事启发学生在困难面前应做勇敢自信的人。
二、说教学法
我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五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好动爱模仿,勇于探索创造。他们喜欢生动,活泼,有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因此我打算采用:兴趣引入,教授欣赏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结合来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与本首曲目的特点。我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基本理解音乐中简单的回旋曲式结构,通过形象记忆和歌曲对比。提高基础音乐修养。
二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较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小熊过桥》,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创编活动。
三情感目标通过小熊过桥这个故事启发学生在困难面前应该做勇敢自信的人。其中我把学生能够较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小熊过桥》作为本课的重点。学生能够基本理解音乐中简单的回旋曲式结构作为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再来谈谈我的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
1、第一个环节:用童话的方式进行导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里,我会有两个提问来导入: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试过自己单独走过一个独木桥呀?”2、“那你们第一次过独木桥时的心情还记得吗?有没有同学可以举手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当时的心情与想法?”当同学们回答完自己的心情与想法后,我会马上顺着这个话题,告诉他们:“今天,在动物王国里,有一只小熊也将要走过一个独木桥了,它的心情会和你们一样吗?”这样提高学生想要去认识这只小熊的.兴趣。
2、第二个环节:,我需要利用多媒体,播放《小熊过桥》的动画片,当然,播放的背景音乐正是本节课要学的歌曲。我会要求学生在看与听的过程中思考:1、小熊在桥边依次遇到了什么动物?2、小熊出现犹豫的时候哪一句音乐反复地出现?你能数出它出现了几遍吗?这里我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并给予适当的提示。不一会学生就能告诉我:老师,小熊在桥边依次遇到了乌鸦鲤鱼。而小竹桥,摇呀摇,有只小熊来过桥。这句音乐出现了三次。这样,就可以引出本课的难点——回旋曲式,我会介绍一下回旋曲的定义,回旋曲式是由相同的主部和几个不同的插补交替出现而构成的乐曲。接着,我拿出标有英文字母ABCD的卡片,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乐段,其中,把大家听到的重复的那个乐段归为A段,其余的乐段让学生在我的带领之下去思考,去讨论,然后请代表出来用ABCD的英文字母展示自己组讨论的结果。(学生出来摆卡片的时候,我会再次播放音乐)。聪明的同学很快就把正确的答案ABACA摆出来了。但是,无论结果如何,是坏是好,是对是错,我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肯定,并做出简单的点评。这一环节是我的教学难点,可并不是我的教学重点,因此所占用我的时间并不长。
3、第三个环节:在这一环节里,我的主要目标是:学生能学会唱《小熊过桥》。由于在上一个环节中已经听过这首歌曲两次,学生已经对这首歌曲有了初步的印象,接下来,我会用一句“小熊现在正害怕地站在桥边,如果你们可以学会唱这首歌,小熊就有走过独木桥的胆量了,你们愿意帮帮它吗?”这样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个再借用钢琴,音箱等教具,当学生在反复多次的音乐声当中,对歌曲《小熊过桥》由陌生到熟悉,从而把歌曲主动地变为自己的东西。
4、第四个环节:结束前面三个环节,我会继续牵引着他们的童话思绪进入第四个环节,我会再让学生看一次《小熊过桥》的动画片,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想,“小熊站在桥上害怕的时候是怎样的表情,用什么动作可以展示出来呢”“乌鸦在树上笑它的时候又该怎样用肢体语言给展示出来呢?”将学生的创造能力发挥到本堂课的一个最高点,让他们根据歌词,去编排一些简单舞蹈动作,并排成一个完整的微型歌舞剧。在这一环节中,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排练,在经过3—5分钟的排练,请出有代表性的一些组出来合着音乐进行表演,而台下的同学可以一边拍手一边合着音乐演唱。通过歌舞表演,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同时也启发了学生遇到困难时和小熊一样勇敢自信。将童话故事贯穿于教学的四个环节实施之后,我的本堂音乐课也轻松地完成了。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评委老师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13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春天来了,嫩绿的小草发出了新芽,五彩的花儿迎着阳光开放,碧绿的柳条在春风中翩翩起舞,欢乐的小鸟在云中歌唱,绵绵的春雨似晶莹的银丝轻轻地飘若人间,又像纯洁地甘露滋润着世间万物。下面我就《春雨蒙蒙的下》一课与大家共同探讨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敬请指教。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春雨蒙蒙的下》选自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第十册第六课,本课重在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教育观,重视合作与共处意识的培养,训练学生的合唱能力。
《春雨蒙蒙的下》是一首电影插曲,曲调既抒情又形象,其中运用了具有动感的多种切分节奏和弱起节奏,使旋律更加舒情优美,两声部三度音程的运用加强了春雨和声的效果,很好地体现了春雨的美。歌词十分简洁,却又十分隽美,使人由衷地赞美春雨,对春天充满着希望。寓意深刻,教育学生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要求和设计理念,再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以优美抒情的歌声,抒发热爱生活的真挚感(2)
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二声部歌唱的技巧,注意做到音准和谐、音量均衡及音色统一。(3)情感与态度:通过本课的学习,启发他们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3、教学安排:结合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难以掌握二声部合唱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划分为二课时。第一课时:三度音程听辨训练,熟悉旋律,律动。第二课时:感受歌曲,学唱歌曲,表现歌曲。下面重点说一说本课的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内在美,能用优美舒展的歌声表达歌曲情感。(2)提高学生两声部合唱能力,做到音准和谐、音量均衡及音色统一。教学重点:以优美抒情的歌声,抒发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教学难点:(1)提高二声部歌唱的技能,做到音准和谐和音量均衡及音色统一。(2)注意掌握歌曲的切分节奏和弱起节奏。4、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钢琴、实物投影仪学生:有关春景的诗词、春天的植物(柳枝、花草等)、绘画工具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本课包含了音乐、美术、诗歌、文学、思品、自然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在教法上,我综合运用了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视觉图象法、谈话法、体验法、合作学习法、音乐表演法等教法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和丰富多彩、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将音响效果与视觉形象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老师主导作用,二者相互结合。
2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本节课,我以“美”为突破口,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用“欣赏、感受、探究、讨论、表演、合作”等多种方式学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演唱歌曲、表现歌曲,使他们在爱学、乐意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课堂导入
1、苏霍姆林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针对这一特点我创设“春天”这一情景提供了具体生动可联想的音乐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因此我首先在教室里进行了场景布置,将关于春天的各种自然景观编制成多媒体课件,在教室四周布置几棵柳枝,墙壁贴春雨、小草、小鸟、小花等图片,并配有《渴望春天》的音乐,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被山明水秀的大自然昂扬旺盛的生机所吸引,营造和谐学习氛围,把他们带入悠闲自得,心旷神怡的审美情境之中。
2、导入上课开始,教师声情并茂地说:“同学们,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了,大地披上了绿色的外衣,朵朵鲜花竞相开放,这一切都离不开雨水的滋润。”通过教师亲切的话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配合多媒体动画,自然过渡到让学生欣赏春雨,学生被绵绵的春雨所吸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有
关春雨的小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等诗句,学生完全沉浸在春雨的意境中,这时让学生说春雨的感觉,便不知不觉引入了新课,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激发,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的精神状态,从而为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聆听歌曲,体验感受1、欣赏歌曲教学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从直观入手,使学生如临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我利用学生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将歌曲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用动画的形式呈现于学生眼前,画音结合,使学生很快进入歌曲地审美情景中,唤起他们学唱新歌的欲望。2、模唱歌曲当学生初步感知歌曲后,引导学生用LU轻声哼唱,使学生再次获得审美体验,感受到旋律美,受到美的熏陶。
(三)学唱歌曲,情绪表达
1、介绍作者,朗读歌词这首歌曲是我国的词作家乔雨老先生为我们少年朋友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歌曲。教师先充满感情地范读一遍,和学生共同分析歌词,如“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前的杏花”等不仅句式对称整齐,而且色彩丰富,使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歌词的色彩美、韵律美、对称美、意境美的特点,这样师生融合更能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
2、填词歌唱在美的情境下,让学生分声部演唱,学生因为有了第一课时的学习基础及歌曲的欣赏,已能很好地唱出齐唱部分和合唱部分,然后根据学生演唱的情况,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如第一句:如何唱准“下”的时值和唱齐弱起是这句难点,,我采用让学生看教师的指挥手势解决这一难点。另外歌曲的延音使得旋律更加舒情优美,如:让学生跟老师一起划拍演唱,唱准时值。
3.歌曲处理如何使学生歌曲唱得更富魅力,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边总结边实践体验,指导学生二声部要唱得清晰、和谐,要用较轻的音量,富有弹性的声音歌唱,如“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前的杏花”加入渐强渐弱的力度记号来演唱,结束句表现出春雨越来越弱、声音越来越小,从而完成教学目的。
4.情感升华为了更进一步使学生对歌曲有深刻的理解,准确表达歌曲情感,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选自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绿色钱包》里的插曲,并对《绿色钱包》这部影片作简要介绍,了解歌曲的寓意,使学生懂得歌曲以蒙蒙地春雨象征祖国的关怀,以河边的杨柳、村前的杏花象征青少年,鼓励青少年健康成长,达到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
四、成果展示
歌唱春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在顺利完成歌曲教学任务后,我将本课内容提炼与升华,让学生讨论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然后分小组进行唱歌曲(演唱形式)、分角色拿道具表演(课前准备)、创作诗词、画一张画等活动,进行合作创编,这个创意使学生从感知美、体现美,上升到创造美、表现美,给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愿望和机会,激发了学生兴趣,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接下来在老师的指导下,由每组推选的代表到讲台前面进行成果展示,给学生搭起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表现、歌唱春天,学生边欣赏春天的美景边观看优美的舞蹈,并有感情地演唱,采用第一段领唱,其他同学合唱歌曲,第二段配乐朗诵(师伴奏),第三段齐唱、合唱。这一环节把歌唱、舞蹈、表演、诗朗诵等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自由创编与即兴表演中感受音乐的美,体会创作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通过合作,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得到发展。最后,教师通过与学生交谈对本课进行小结,让学生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应该珍惜这美好的春光。
最后学生在歌曲《春雨蒙蒙地下》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本课我以美丽的春景为主线,层层深入,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感受音乐的“美”。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音乐环境。以上是我对本课教材内容的分析、设计及安排,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指正,谢谢!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说湘版音乐教材五下《祖国在我心中》教学设计。本课由演唱《祖国印象》、听赏《我和我的祖国》、读谱唱歌《美妙的歌声》、活动《给下载的音乐存档》四部分组成。
我选择演唱《祖国印象》和听赏《我和我的祖国》进行说课。《祖国印象》歌曲朴实无华,音乐充满活力,轻盈、舒展的旋律和富有动力的节奏,抒发了少年儿童赞美祖国时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我和我的祖国》曲调起伏流畅,旋律优美、热情奔放,尽情抒发了“我”和我的祖国犹如“浪花”和“大海”一样彼此依存,永不分割的真挚情感。
二、说学生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扩展,感受体验和创造活动能力增强,音乐感受与鉴赏方面他们能体验到音乐情绪,能用语言作描述;音乐表现方面能掌握和运用正确姿势,自热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在综合艺术性表演活动中与同学合作,体验,能对他人表现作评价;音乐创造方面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创编与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参与表演。
三、说目标
音乐课程最核心目标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本课教学中我“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知识技能学习贯穿于音乐教学全过程。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3——6年级应该保持音乐学习兴趣,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培养音乐感知、鉴赏、表现等方面能力等要求,拟定以下目标:
1、能用深情的歌声、自豪演唱《祖国印象》,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2、在跟唱和听赏《我和我的祖国》时能感受、体验到“我”和祖国永不分割的真挚情感。
四、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八六拍子歌曲的特点和体验歌曲中对祖国的真挚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由附点四分音符和附点八分音符及十六分音符组成的旋律
根据五年级学生特点,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对音乐整体感受,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引导感受八六拍子歌曲特点和歌曲中对祖国的真挚的热爱之情。
五、说教法学法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教学中将其融合成有机整体,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本课教学通过系列情感体验、表现活动把握四个领域让学生感受并表现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运用情景创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聆听感知法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观赏评价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六、说教学流程
(一)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钢琴、录音机、《祖国你好》、《祖国印象》、《我和我的祖国》等音乐
(二)教学思路与环节
情景视唱“祖国你好”——→听赏体验“我”和我的祖国情感——→演唱感受“祖国印象”——→拓展升华爱国情感
(三)教学流程
情景视唱《祖国你好》————————→(视唱练习)
1、播放音乐《祖国你好》,师生随乐互动,创设轻松、热闹学习氛围
教学开始就播放歌曲《祖国你好》,从听觉出发,利用歌曲欢快热闹的情绪,动感的节奏吸引学生的.心灵,在老师带动下随乐律动,释放心中快乐激情。
2、教师引导学生用热情、自然的歌声向祖国问声好
此时的课堂是轻松愉快的,学生们非常关注老师的一举一动。于是,老师在音乐进行的同时简单告诉学生这首歌曲名叫《祖国你好》,表达了祖国人民欢欢乐乐,祖国龙腾虎跃盛世太平的繁荣景象。随即在老师的手势指引下,全体学生声情并茂用真诚地歌声向祖国问好。
感受与鉴赏————————→(听赏《我和我的祖国》)
1、第一次听:感受歌曲情绪和节拍特点
提问:用一个或两个词语形容歌曲的情绪?歌曲的节拍特点?
听赏要求:用XXXXXX|随乐进行拍击
《我和我的祖国》是八六拍子的歌曲,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八六拍子。为更好感受歌曲韵律感,节拍感,特意在听赏前指导学生对最简单八六拍子节奏XXXXXX||进行练习,在听赏同时随乐拍击这个节奏进行听赏。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体验到音乐的情绪,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的,所以提出疑问“用一个或两个词语形容歌曲情绪”。
2、第二次听:体验“我”和祖国永不分割的情感
提问:歌曲中将“我”比作什么?祖国比作什么?
“我”和我的祖国之间存在一种怎样的情感?
听赏要求:身体随音乐摇动,根据歌词,安静聆听
随乐熟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3、第三次听:全曲跟唱
要求:老师带领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轻声跟唱歌曲,加上适当手势动作表现演唱,表达“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不分割情感。
学生是活泼好动的、注意力难以持久,围绕听赏的音乐,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做出各种即兴身体动作,唱一唱歌曲主要片段,这种综合性生动活泼的欣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音乐,使听赏音乐变得有情趣,学生乐于参与。
表现————————→学唱《祖国印象》
1、讲讲你眼中的祖国
目的:激发学生用语言描述祖国,逐步引入《祖国印象》歌词
2、初听《祖国印象》感受歌曲情绪及节拍特点
⑴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安静聆听歌曲
提问:你感受到歌曲情绪是怎样的?(轻盈舒展....)
⑵老师带领学生用XXXXXX|的节奏跟随歌曲伴奏
提问:你感受到歌曲有什么特点?(中速、动感、有活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音乐中唱歌教学也得围绕“
听“这个中心来完成。学唱歌曲第一步在于听,在听中体验歌曲中赞美祖国的自豪和幸福的音乐情感,轻盈舒展的旋律,达到音乐教学“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3、跟琴声模唱旋律
第一:教师带领学生用哼唱法,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哼唱旋律:
第二:学生分组分乐句哼唱,采用对比教学,学唱方法
重点指导:“祖国啊,我们的祖国”一句旋律的哼唱,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评和互评为主进行学习。
在学生对歌曲情感有一定体验的基础上,我会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动情哼唱,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我用示范演唱和学生分组对比演唱的方法,鼓励评价相结合,根据学生的需求对重点难点进行深入教学。而学生运用听唱法、跟唱法享受和表现音乐旋律的美感,从师生间评价中得到成功体验。
4、播放录音跟唱歌曲
第一:学生自主跟录音原唱填唱歌词
第二:从唱清楚歌词出发引导学生填好歌词
绝大部分学生本能喜欢歌唱活动,而此时对歌曲旋律达到一定熟悉程度,情感上也得到了一些感染,按奈不住想用更美丽的歌声表达心中对祖国的赞美和热爱情。自主跟录音填唱歌词既是情感的释放也是情感的表现,在填唱活动中,在一字一句朴实无华的歌词中,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教师的这种教学行为鼓励了学生歌唱的自信心,使学生踊跃参与活动。
5、跟琴声填唱歌词,采用老师范唱或者学生听琴声的方式纠正音准和节奏
教学中进行反复枯燥练习会使学生失去演唱兴趣和积极性,为此在纠正学生歌唱音准节奏问题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从歌曲速度、力度、音色等方面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启发和鼓励学生在歌曲艺术处理上进行创造性尝试,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出评价。
6、跟录音原唱填唱歌词,找出歌曲中表达对祖国热爱和赞美情怀的歌句重点唱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我们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我会对学生是否“有表情地唱歌”给予高度重视和评价。从引导学生挖掘歌曲中重点乐句,高潮乐句出发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情感理解和表现。
创造————————→拓展升华爱国情感
1、师生同唱歌曲
师生声情并茂同唱歌曲《祖国印象》不仅是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和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歌曲情感的升华。学生们积极主动深情、自豪地演唱让歌声回荡在教室里久久不能平息,而学生与祖国心心相应的情怀也久久不能平息。
2、请同学们课后搜集聆听歌唱祖国的歌曲,写首小诗表达对祖国的爱下节课与同学老师及交流。
激发学生从不同音乐作品中感受对祖国的各种真挚情感,并尝试用写话,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感悟和爱。这个活动是对《祖国印象》第二课时铺垫,让人意犹未尽,期盼下次学习的到来。
本课设计从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听促进开展任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注重音乐整体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声情并茂演唱能力和以评价激发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15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题目是《一把雨伞圆溜溜》,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的小学五年级音乐课本第十册的第四课。通过准备分析,我对本课有以下了解
1,本单元的主题是《四季》,课中的四首作品表现的正是人们在四季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缩影。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学习的演唱歌曲是《童心是小鸟》,欣赏的歌曲是《四季歌》,这两首歌曲都是描写一年四季中大自然的变化,激起了孩子们的共鸣,引发了他们的独特感受。《一把雨伞圆溜溜》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是一首描写在夏天的雨中,同学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歌曲。曲调欢快活泼,歌词十分风趣。
2,本课出现了几个难点分别是附点节奏,休止节奏,切分节奏,要求学生唱得清楚,准确。
3,学唱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进行创作表演;4.用模仿,重复的方法创作旋律。音乐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及职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而对学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养和科学认识等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音乐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扩与转换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对音乐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能唱简单的曲调。但学生的音乐知识参差不齐。对于一些对音乐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的孩子,我在教学过程中以创编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合作探究法,快乐探究法,直观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手段,并及时地以语言来启发和激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对于那些有一定音乐基础,悟性较高的孩子,我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大胆想象、讨论、参与和评价。对于表现丰富,活泼好动的孩子,尽量让他们主动参与活动创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唱好休止,附点,切分节奏。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用欢快,诙谐的声音,用头声和弱声演唱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让学生在音乐表演中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感受到愉悦。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复习《童心是小鸟》,引导学生用喜悦,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童心是小鸟〉这首歌曲是上一课时学会的新歌,在这里演唱起到的是复习的作用,对学生也是一个开嗓的练习,要求学生歌唱的气息均匀,要进入歌唱的状态。)
(二)情景导入
1、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为课堂的每一环节都作了精心的设计,制作了一套课件,将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雨天吗?(课件出示下雨的情景)在这场雨中,正发生着动人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吧。故事导入:在夏天的某一天,三个小伙伴在回家的路上,突然遇到了一阵大雨,但是只有一个孩子有伞,他们会怎么办呢?(运用课件把孩子们带入到虚拟的情景中,在具体情景的启发下有效的学习。)
(三)、学唱新歌
1、聆听范唱
(1)聆听范唱,揭示课题。设问:同学们,三个小伙伴在大雨中是怎么做的?他们的情绪怎们样?(引导学生说出:三个小伙伴在大雨中共用一把雨伞,他们在一起嘻嘻哈哈笑个不停口,心里很高兴。)老师总结:是啊,他们的`心里一定比吃了蜂蜜还甜,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友情的温暖、团结的力量。
(2)你们感受到了吗?我们再来听一遍。(再次感受歌曲旋律)
2、学习歌曲
(1)指导学生用“啦”音唱旋律。要求学生声音要轻,要有共鸣。
(2)教师范唱第1——15小节的旋律,请学生说出旋律的特点,节奏上有什么规律。(这一段旋律的难点就是休止符号的运用,每一句唱完后都有两个休止符号,可以请学生在休止的地方,用拍手,拍肩,和同桌击掌来掌握节奏。“同学们,还有哪个地方难唱?对,还有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别有一个八度大跳的旋律,听老师唱一遍。”老师要作好示范,要求学生音要唱准。
(3)教师范唱后半部分的旋律学生跟唱,请学生提出难唱的地方。(学生会找出以下难点)
(4)重难点的突破:出示附点节奏,提问:同学们,下雨的时候,雨点打在房顶上的声音是怎样的?对,是嗒嗒嗒的声音,我们一起用雨点的声音来唱节奏,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唱一遍。出示休止节奏,雨下小了,打在雨伞上面有嘀嘀嗒嗒的声音,我们一起来模仿小雨打在雨伞上的声音,小伙伴探出脑袋看一看,雨是不是下小了。出示切分节奏,这一条节奏学生可能没有提出来,老师可以提出来,这一条节奏同学们唱得不是很好,我们一起来一遍。提示:女孩子可以仰一下小辫子,男孩子可以摇一下头,表现切分休止节奏。这几条节奏是这首歌曲的难点,分别练习。老师及时发现孩子们学习情况,请学的快的孩子帮助学的较慢的孩子,体现新课标里的合作学习。
(5)唱全曲,点评学生的优缺点。“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这么快就把歌曲的基本旋律唱准了,但是附点、休止、切分节奏还需要加强,我们再来一遍。”处理歌曲:同学们,我们怎样让歌曲更好听?(引导学生说出要有感情的演唱)歌中的孩子们会有怎样的感情呢?(引导学生说出欢快、有趣的感情)前面1——15小节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演唱?(引导学生说出笑起来,眉毛扬起来,声音应该在高声位置);后半部分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演唱?(引导学生说出要有强弱对比,声音要有起伏)
4,表演歌曲
(1)老师带领学生随乐表演唱。
(2)“同学们的歌声真美妙,动作也很优美!老师从你们欢快的歌声和绽开的笑脸中感受到了同学之间团结和纯真的友情。大家能不能开动脑筋,和你的小伙伴团结合作,用歌唱,舞蹈,情景表演,绘画等方式把我们歌曲的意境表现得更美好,更生动?
(3)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各小组展示表演,学生互评,及时给予表扬。
“你们的歌声悦耳动听,舞蹈欢快活泼,表演情真意切,画也非常漂亮,无论是哪种表现形式,都把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大家真是多才多艺。
(三)、课堂小结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渡过了愉快的一节课。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会了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连较难的休止、附点、切分节奏也唱得很准确;不仅如此,欢快,活泼的情绪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强弱起伏的旋律把歌儿唱得更加生动优美;更重要的是大家在团结合作中成功地把歌曲的意境表现了出来,更真切的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和纯真的友情。希望大家在学习、生活中也能像歌里的孩子一样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说课稿11-01
(合集)小学音乐说课稿06-26
《欧洲民间音乐》说课稿01-08
高中音乐说课稿08-22
高中音乐说课稿07-16
高中音乐说课稿范文09-11
小学音乐《小螺号》说课稿06-20
初中音乐《踏雪寻梅》说课稿10-04
中班音乐律动说课稿《理发店》06-07
五年级《鲸》说课稿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