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玩出了名堂》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15课。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成放大镜,接着,做出显微镜,最终发现了微生物世界,玩出了大名堂。课文语言表达准确而又生动活泼。全文贯穿一个“玩”字,字里行间渗透着创新思维的要素,即:兴趣、耐心、观察、思考。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2、根据课文的特点我预设了如下学习目标:
(1)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字。能正确读出“名堂、浪费、镜片”等词语,区分“看”“磨”等多音字。
(2)读通课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镜片的过程中是怎样玩出大名堂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列文虎克怎么玩以及玩中发现的句子、段落,感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妙处。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新词,体会描写列文虎克玩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到列文虎克能玩出大名堂的原因。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学法:1、抓重点词句品读。文中描
写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的句子很值得学生品析感悟。2、朗读感悟。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语感,也将学生内化的情感表达出来。在教法上,我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如在上课之初,以“玩”切入,让学生说说自已平时怎么玩,让孩子自然而然、满心欢喜地进入课文。
三、说教学过程根据预定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国庆节大家都干了些什么?引出“玩”,之后再以家长对孩子玩的态度引出课文“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玩耍是不是真的就一无是处,毫无意义?今天我们就就来学习一则小故事,看看玩到底有没有意义?——引出课题《玩出了名堂》
从与学生密切联系的生活实际中导入,这种导入方法自然生动,学生易于接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检验上节课的学习成果,复习生字词。
(二)初读感知
1、学生明确自读要求,自主读书。
2、检验读书效果,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书,找出“谁玩?玩什么?玩出了什么名堂?”
(三)品读课文
1、接上一环节学生答案,引导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学生自读,齐读。品味句子: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去拜访他看他的玩具。两个国家的领导人去拜访一个看门人,他到底做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
第三、四自然段。
2、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表示列文虎克玩的句子。品读第三自然段,在磨玻璃那句话中,我引导学生从中品味:厚、薄。这一厚一薄,看似简单,实际上暗含着他多少心血呀。通过对词语的品味,对相关内容的想象,学生会想象到制作情景,会认识到玩中要耐心,有持久性,才会成功。引出玩出名堂的一个条件:坚持不懈
3、列文虎克能坚持的原因:喜欢。结束第二段
4、玩出放大镜后,列文虎克并没有停止玩,他又有了新的玩法,指导学习第四段。玩放大镜这句话中我抓住“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让他们多读,锻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要会思考,才有新玩法,才会有新发现,再以练习“我突然想到??会怎么样呢,我一试,啊,不得了??”让学生说自己在玩中的收获。 这个环节,既增强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表达的`妙处,一举多得。后面写他的发现的句子表达深入浅出,十分生动活泼。通过看一段视频,理解 “小人国”里的“居民”是什么?
四、总结,交流感想
1、再次理清本课的故事脉络,并适时讲清发明、发现两词,让学生理解名堂在课文中的意思是“发明、发现”。
2、再回到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说出第一段统领全文的作用。
3、谈感悟,在本课最后,我设计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悟。最后老师归拢、提升,有时玩耍也并不是都是浪费时间的,有的伟大的发现都是
在玩耍中产生的,当然这玩耍需要耐心、细致的观察、用心的思考才有可能有伟大的发现。最后老师提出希望,老师也希望我们班的同学也能在玩耍中玩出大名堂,到时老师也会引你为傲的。
本课的设计我是一改再改,总想做到最好,但说明性的文章真的是很难设计,而且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也有点难度,再加上自己教学机智不够,所以在课堂上还有许多的不足,希望大家指导,今后我会继续努力,谢谢。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解读、教学方法、教学预设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教材解读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五册第一组教材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中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除对学校美丽与团结的描写是本文的特点外,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色。作者把状语前置,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呈现画面的能力也更强。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整体把握等方法,具体结合教学过程展开阐述。
四、教学预设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学法,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我预设了以下环节
(一)设疑问难,导入新课
图片出现少数民族的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是呀,有这么多小朋友在一起的小学那该多有意思呀?我们把它称作为我们的民族小学
这样的设计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心神,释放学生的心智潜能。以“一石击水”之势,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碰到生字词多读几次,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教师巡视,让学生充分地自由读。边读边思考:课文都告诉了我们民族小学的`什么呢?【丰厚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
2、交流,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指名读,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
再次理解课题:出示民族小学随机提问:在这样的学校上课,感觉怎么样?奠定情感基调,顺利进入下文学习。
理清思路:上学的路上上课下课
(三)研读课文,感受“快乐”
学习第一段
1、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儿感受到小朋友的快乐。2、学生自由读3、交流
重点交流: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4、想象训练:让学生闭眼想象这一情景引导学生围绕“当同学们碰见小鸟时会怎样向它们打招呼?碰见老师又是怎样问好的?经过国旗时,又是怎样做的呢?”这些问题展开想象,重现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这里的拓展想象在学生阅读感悟有所沉淀内化时,顺势拓展新的阅读内容,让学生有宣泄、展现自己情感与能力的空间。
学习第三段
1、引:上课了,校园里一下子变得(),快读课文,你从哪儿都知道校园很安静?
2、引导学生在书中边找到相关的语句边读边把它划下来,再通过我的引导,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学生读出安静的味道来后,紧接着请学生思考“为什么校园里这么安静?”
3、过渡:是呀,多么安静的校园呀,下课后的校园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学语文,留下什么?杨再隋说得好,留下语言印象。这里,我通过扎扎实实读文字,品文字,悟方法,努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语言印象。
(四)指导写字
1.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书写:教师重点指导“戴”、“舞”、“蝶”、“雀”字的写法。
3.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4.评价:自评、互评
板书设计:我们的民族小学上学的路上:快乐上课:安静下课
[设计意图:本板书设计,一是突出主要内容,写了民族小学的特点;二是表现表达的情感自豪与赞美;三是能给孩子们直观的形象,教给孩子们整体把握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和时间赛跑》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两层意思:一是“我”从爸爸的谈话中、从太阳落山、鸟儿的飞行中,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从“我”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怎样珍惜时间。作者慧眼独具地抓住了生活中不经意的时间流逝问题,以祖母去世,“我”哀痛万分,通过父母对我的启示和自己的切身感受,把时间变成了可以觉察到、并在行动中可以抓得住的东西,从而点明了中心,使人们认识到: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会获得成功,是一篇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的好教材。
本节课训练重点是理解文中父亲说的话、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和文章最后一段话,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本课难点是通过文中具体事例明白时间可以争取的道理,从而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这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由于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课文内容和我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的特点,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读文体验并展开探究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进行阅读反思,感受时间的珍贵,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和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阅读反思,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质疑定向——探究体验——反思升华——自主作业。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就是文章的文眼,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时学生会提出:谁和时间赛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偏偏要和它赛跑?“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怎样等问题,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概括为以下三个问题:(出示问题)
1、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要和它赛跑?
2、“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
3、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偏偏要和它赛跑?
问题确定后我让学生选择最想探究的问题,自由结合组成探究小组并迅速确定每个人的角色。这样就为下边的理解和探究做好了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个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具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探究,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难免碰壁或者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有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明白了:如果时间能停下来,外祖母就不会去世;如果时间能停下来,爸爸还会拥有童年,“我”也会回到昨天,我更不会有一天也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如果时间能停下来,明天还会看到今天的太阳,鸟儿还会飞过今天的飞行路线,然而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并从这些普普通通的生活事例中体会到了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学生在对文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谚语的探究理解中体会到了时间的珍贵。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这时进行全班交流,有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进行发言。我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相机板书,并及时出示下列重点句子:
(1)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4)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
在学生探究理解过程重,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1)用悲痛的语调读第一自然段,体验作者的悲痛和时间的无情;(2)用稍慢、无奈与沉重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时间的短暂与无情;(3)用稍快而又兴奋的语调,体验我跑赢时间奋和喜悦。)
由于这三个问题相对独立,内涵辐射全篇,教学顺序可根据学生会报情况进行调整,以保护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能够畅所欲言。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要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要扩大学生阅读面,所以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理解体验后,我再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并谈自己的理解,这样课堂上你争我辨,气氛活跃,既开拓了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
在学生探究体验后,我再引导学生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并结合实际进行反思升华,使教学进入第三个阶段,教学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
1、作者写出了这好的文章,可见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如果他不和时间赛跑,他会在文学上取得成功吗?
2、假如有一天你也和时间赛跑,努力学习,并在某一个方面取得了成功,你是不是也会感到和时间赛跑其乐无穷呢?
3、说说自己和别人浪费了时间的'一两件事,并就此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通过反思,明白了不珍惜时间就不会事业有成,和时间赛跑是人生中的最大乐趣,而且懂得了今后该如何珍惜时间,为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习惯奠定了基础
教学环节的第四部分——布置作业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和感受,并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人生,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并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同时也为了强化学生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我安排如下作业:(出示作业)
(一)、以《时间你是我的亲密伙伴》为题,谈谈你浪费或珍惜了的时间及感受。
(二)、(1)从报刊、电视、网上或生活中搜集:哪些人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他们有哪些动人事迹?(2)列举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一分钟可以做那些事。
四、说板书设计
学生在讨论探究中,我相机板书,我的板书是这样的:
3、和时间赛跑
外祖母去世:哀痛万分(起因)
和时间赛跑:兴奋无比(经过)
假若……就……(结果)
这个板书一方面展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一方面展示了文章叙述顺序,为下一组了解文章的顺序这一训练重点做好了铺垫,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珍惜时间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和情感态度的转变过程。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4
一、说教材
《鹿角和鹿腿》它是部编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出自著名的《伊索寓言》。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生动记叙了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两束美丽的角,抱怨细长的腿,狮子扑来了,鹿四条细长的腿让它逃脱了,而美丽的角却让它险些送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短处而否定长处。
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初步具备了独立阅读和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的能力,但他们阅读经验尚停留在感知层面,对文章的寓意还不能准确把握。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3.体会故事中的寓意: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不要光图外表的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难点
能够结合自己生活当中的实际来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五、说教法、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为了体现这一理念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合作法”“朗读点拨法”来展开我的教学,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学习。所以我运用了朗读感悟法,合作学习法来使学生披文,入境,入情构建新知,做到听、想、讲、读的有机结合。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先出示课文画面,引导学生观察美丽的鹿。
生动的画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让这堂课成功了一半,在让学生观察鹿的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教师谈话导入。
课文中的这只鹿它欣赏自己的身段和鹿角,却报怨自己的腿长得不好看。可一只狮子的出现却彻底地改变了它原先的看法,
3.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感知,扫清障碍。
1.先请学生自由读文,找出生字,同桌之间互相认读生字。
2.小组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全班讨论解决。
这样就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掌握生字、自己提出问题。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会逐步加深,所以在此环节中我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1.用上提示的词语,让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自由回答。降低了概括的难度。
2.鼓励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注意语言的朗读,语气要有所区别,先让学生采用自由读、小组读的方式,让学生自读自悟。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全班讨论、交流,可采用个别读、小组读的方式。
记得《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句话这样说道:“应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朗读训练中,我鼓励学生读出对文中情感的不同体验,并结合具体语段来说说自己的朗读体会,充分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同学之间互相评论,相互促进,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教师随机点拨,如第一段、二段,要读出鹿的悠闲和发现自己水面倒影的惊喜。第三段和第四段是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评价,要读出截然不同的语气,对角的喜爱、赞美:“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要读出自我欣赏,自我赞美的感情。“啊!”“多么”“多么”拉长读,抒情一些。而对腿,则是不满和报怨:“哎,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要读出叹息、报怨是情绪,“哎,太细了。”强调低语速慢,“怎么”感情强烈,要表达出内心的不满,在对比朗读中区分两种不同的态度和感情。第五段和第六段,情节紧张,变化快,“忽然听到”“猛一回头”“哎呀”“正在追逐”朗读时要语速加快,突出形势的危急。
在每次学生说体会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边试读边说体会,越具体越好,说完后,让他完整地示读一遍,鼓励学生加上动作,可适时引导学生指导集体朗读该句,这样就做到了在读中悟,在读中学,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心灵对话,交流体验。
1.我先创设说话情境:“同学们,通过合作研读,你们一定会有所启发吧!”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放开思路,放开谈,可以就课文的内容谈,也可以联系实际举生活中的实例,说说自己的体会。要鼓励学生生活中类似的实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充分让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
2.还可以引导学生把课文和《陶罐和铁罐》作比较学习,把两篇课文联系起来说说共同之处。
这样通过交流,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和提高,通过比较,学生的思路和视野会更加开阔,同时也学会了用多种方式来进行阅读。
(六)拓展延伸,鼓励展示。
启发学生阅读兴趣,谈一谈寓言故事《伊索寓言》
通过这一环节又再次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田忌赛马》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田忌连输三场,孙膑看了比赛后帮助田忌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取得了第二次比赛的胜利,表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全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可以分为“初战失败”孙膑献计“再赛获胜”三部分,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做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本课时是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生"读通课文,学会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了解第一次赛马的经过、结果"的基础上,我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从而有感情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懂得在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善于分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三)教学难点
理解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这样的好主意。
三、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了新的飞越。他们有了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敢于在交流和讨论中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及已有的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法、学法
朗读理解法、重点词句突破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五、教学设想: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阅读感受和体验,应注重指导学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为完成本课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有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提问,围绕重难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发表见解,深化人物性格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复习第一次赛马的经过、结果以及赛马后田忌与齐威王的神情。设置问题“第二次赛马的情况如何呢?,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布置任务“讲述第二次赛马”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 二)学习第二次赛马,并分析转败为胜的原因。
1、学生讲述经过、结果,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意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第二次赛马。根据比赛的结果让学生分析田忌与齐威王神情的变化,讲解“目瞪口呆”。
2、出示两次比赛的对阵图,让学生分析田忌是转败为胜的原因(调换马的出场顺序),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其他调换顺序的方法,这一设计可以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摆、推敲、比较、联系等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实验证明,孙膑安排的这个顺序不是乱调的。得出结论孙膑想出的这种出场顺序是田忌能赢得唯一办法,表现孙膑的善于思考,感受孙膑的智慧。
(三)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围绕重点,研读探究,分析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这样的好办法。
首先出示学习提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接着进行小组汇报孙膑想出这样的好主意的原因,弄清孙膑能想出好办法主要得益于他能认真观察、仔细分析,让学生找出文中这句话 “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通过马速排行理解“快不了多少”是第二次比赛胜利的关键。通过这一设计我想能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突破了课文的难点,二是使学生懂得,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想出正确的方法。
接着让学生汇报田忌和齐威王为什么没有想出这样的好主意?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去理解人物的'心理。
两次赛马中间的对话部分是教学的重点。田忌、孙膑、齐威王不同的神态、表情、语气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对于这样对话多的段落,我让学生充分朗读,让学生在独立,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平等对话,以读悟情,在感悟语言中积累语言,陶冶情操,让学生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孙膑的足智多谋。
最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一设计我想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领会这段的内容和人物的想法,并且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拓展:
1、做齐威王的谋士。
同学们,如果你是齐威王的谋士,在第二次比赛中途对于田忌调换了马的顺序,你有所警觉的话,你有办法帮助齐威王取胜吗?设计这一环节意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知道要用智慧去解决问题。
(五)总结全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示和收获呢?(学生自由读文后发言)这一设计我想可以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已有认知水平,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并把所想的用自己的语言流畅地说出来,这是培养学生词语的组织运用能力的很好的方法。
(六)教师小结:胜不骄、败不馁,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
同学们,智慧是人生的向导,但智慧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希望我们同学今后在生活中能够做到认真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学习,用智慧的钥匙去开启你们的成功之门。
(七)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田忌 孙膑 齐威王
垂头丧气
20xx/12/1 10:24:47 得意洋洋
喜出望外 调换顺序 目瞪口呆
七、课后反思:
在这节课我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能环环相扣,课堂中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和积累。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心理,并通过朗读读出人物的心情,课后谈出了自己的收获。但在这节课中,也存在着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唯恐自己对上课时间把握不太好,造成压堂,所以对于有些问题不敢放得太开,以至于不能让学生透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的时候还会有些限制学生的想法。其次要注意针对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语言还有不够准确的地方。
以上的种种不足之处必须通过实践的不断磨练来弥补,通过日常的每一次备课、上课、反思来实现。我会把这节课当成又一个新的起始点,继续深入地钻研课堂教学,完善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望天门山》这首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抒发了赞美之情。头两句描写山川气势。"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第一句主要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望天门山》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再则,《望天门山》是《古诗三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学习古诗,认识文中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理解诗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简介作者李白 (著名诗人),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步: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三年级的学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首诗的-、二两句中关键词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估计一般的班级能在"尝试"中学懂的人不多,所以第三步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
注:"断、开、回、出、来"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趣味,丰富个人感情世界,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学些什么呢?
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先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 再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
这样,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4.让学生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采用两种方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想象画面法"。
提示:在舟中望天门山。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导诵读诗句。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读出节奏感,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
第六步:总结方法,布置作业。
这堂课的设计,突出"词义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赏"这两个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重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力求改变古诗教学中"讲词意-→记内容-→背中心"这种机+械呆板的旧模式,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7
说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描写了情趣盎然的春天。诗人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给大自然的景色赋予了纯真的生命:让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富有了灵动的色彩,让所有的小生物都成了孩子们亲密的小伙伴。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浓浓爱意。
全诗共六个小节,描写了孩子们从殷切地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到尽情地在大自然中寻找、感受春的消息,直至尽情地嬉戏、玩耍,将喜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小节仿佛是一个个特写镜头,春风、春水、树枝、水鸭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春天的美好跃然纸上;
第二小节总写换了春装的孩子们欢笑着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寻找春天的消息;
第三小节至第六节诗歌为我们“推”出四幅戏春图:捉、放飞舞的蝴蝶,是爱,是怜,是珍惜;问候开放的雏菊,是欣喜,更是朋友般的亲密。枝条吐出绿苞、溪水被春天唤醒;明丽的太阳、搔痒面颊的嫩草……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让喜欢春天的孩子陶醉于春的消息之中。
诗中的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欢笑,于是,读诗的孩子在诗人笔下的大自然中徜徉,便也拥有了大自然般博大的情怀,浓浓的爱意,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这个世界!
说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这是一首有关春天的诗歌,诗文意境很美,也琅琅上口,适合学生品读。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在充满感情地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
根据诗歌特点和儿童情感的特点,采用“走进春天——寻找春天——感受春天——回味春天——再找春天——写写春天”的教学思路。首先以“寻春启示”为导入,激起寻找春天的兴趣。接着在不断的品读中感悟春天的美丽。再阅读课外春的文章,使得对春天的感知更加丰富。在课后拓展中,让学生给春的朋友回信的形式,去当一当小收藏家,小作家,小歌手,小画家,让课堂无限延伸,让孩子们在课后还能去寻找春的消息。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展开想象,说说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并讲述自己还捕捉到了哪些春天的消息,与大家一起交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世界。
2、分段落精读诗歌,通过个别朗读、启发思考、讨论、比赛等各种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师生互动进行诗歌的学习和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们要激发学生用愉快、欣喜的心情走进春天,感受春天,热爱春天。
2、让学生感受到要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用有意义的行动充实整个春天。
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在于有效地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引导他们对于春天、对于诗歌所描绘途径的想象,体会精彩词句的妙处。
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生动地、再现式地想象春天的图景,并根据自己的见闻准确地表达自己所捕捉到的春天的消息,顺利地与大家交流。
说教学准备:
春景图、小草、雏菊图。
说教学流程:
一、走进春天——课前交流
1、课前交流有关春的诗歌,歌曲。
2、播放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让学生一起唱。
此环节设计是要让学生在优美的诗歌中、动听的.音乐中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春天的热爱,让大家带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春天。
二、寻找春天——寻春启示
1、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她想在我们班,登一个广告,我拿不定主意,只好来征求大家的意见,课堂的小主人们,你们同意让他登广告吗?
2、出示广告:
寻春启示
亲爱的伙伴们,我的一个朋友走丢了,她穿着一身漂亮的衣服,走到哪里,哪里就变得活泼有趣。她的名字就叫春天,你们能把她的消息告诉我吗?
春的朋友
3、说春天、找春天(交流春天)
(1)哦,原来是春姑娘走丢了,它的朋友正着急地四处找他呢!
(2)谁知道春天的消息呀?它藏在哪里呀?
此环节创设了一个春的朋友寻找春天的情景,目的是通过情景的设置激发学生寻找春天的欲望,让学生能尽快溶入课堂。
三、感受春天——品读各小节
1、导语: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得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我们班的火眼金睛们,请擦亮眼睛,去这优美的诗歌中找一找春的消息吧!请打开书152页,自己赶紧选一小节,先读一读这一小节,再找一找,你选的这一小节中,有哪些春的消息。
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选取喜欢的段落的方法进行品读、感悟,激发学生神游春景,培养学生捕捉细节的兴趣和能力,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感情,赏析诗歌的精彩之处,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2、交流:你选的是第几小节?请你先来读一读这一小节。那你在这一小节中,又找到了哪些春的消息?(在学生说出春的消息后,教师适当点拨,总结,让学生回味。在这一部分学生选的哪一段,教师就带领学生先学习这一段。)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设计了当小诗人这一环节。
(一)、第一小节
1、枝条绿了。
当小诗人:风,摇绿了树的枝条,风,————。风,————。
2、羽毛白了。
当小诗人:水,染绿—————,水,映出—————,……
为了让学生读出感情,真正地溶入课本中设计了以下两点:
3、盼望春天的到来。可以采用以下激励性语言来激励学生大胆朗读。
(1)导语:春姑娘这么美丽,你们欢迎她的到来吗?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三四行,把你的渴望用朗读声来表达出来!用你的朗读把春姑娘叫出来!
(2)她有点想出来了,谁再来把她呼唤出来。她能听到你这么希望她来,真高兴!
(3)我们一起把她带到我们面前吧!(齐读)
4、感受美丽的春天。
(1)你看,春天已经来到!(欣赏春天图片)
(2)小朋友们,让我们和清风流水一样,把春的消息传递给这位找春天的朋友吧。(齐读这一小节)
(二)、第二小节(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用心灵去拥抱春天)
1、我们像小鸟一样还飞过什么地方?飞过——,飞过——。
2、那就让我们脱掉厚厚的棉袄,换上轻松舒适的春 装吧,让我们用心灵拥抱春天吧!
(三)、第三小节
1、感受蝴蝶飞。(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谁想和这只美丽的蝴蝶交朋友?
(2)蝴蝶肯定愿意和你做朋友,还有谁也想当蝴蝶的好朋友?为什么?
(3)我感觉到你情不自禁地被蝴蝶牵引着,还有谁也被蝴蝶吸引了?
(4)美丽的蝴蝶四处飞舞,而我们的脚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它跑,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2、保护小动物。(渗透关爱动物、关爱生命、关爱自然的思想)
(1)和蝴蝶玩耍,你这么喜欢它,为什么要放掉蝴蝶呢?
(2)这只美丽的蝴蝶又能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玩耍了,它这时候,会想说什么呢?
(3)是呀,蝴蝶是有生命的,它更希望能自由地飞翔。让我们和美丽的蝴蝶四处飞舞吧!(有感情地齐读第三小节)
(四)、第四小节
1、走进美丽的雏菊。(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雏菊)
(1)出示2张图片)这里有两幅图,你知道哪一幅图是雏菊呢?为什么是这幅图呀?
像这样刚出生的,我们就叫做雏。
(2)刚出生的小鸟叫雏鸟,哪刚出生的小鹰你知道叫什么吗?
还有雏什么呢?
2、感受欣喜,雀跃的心情。(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1)导语:看到第一朵雏菊,你会怎么样呢?(高兴、兴奋)用你的动作让我感受一下你的高兴好吗?
(2)同时把你的欣喜大胆地展示出来吧!
(3)你发现了第一朵刚刚开放的雏菊,确实值得高兴!谁能把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4)看到这么美丽的雏菊开放,我也忍不住想像小鸟一样连蹦带跳,谁愿意把这好消息告诉大家?(读课文)
3、与小花朵对话。(形象思维)
(1)见到这么可爱的小花朵,谁想和它打打招呼?还有谁想和它说说话?你想和它说些什么呢?
(2)练习句式:小花朵,——————?
4、比高擂台。(让学生怀着自豪、羡慕的语气来读课文。)
(1)谁再来亲切地问候一下可爱的雏菊?(出示:小花朵,你还记得我吗?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
(2)我们来比一比高吧!谁长高了?
(3)自豪极了,真羡慕你,又长高了!还有谁想长高的?
(4)还有谁想和他们比一比的?谁能读出这种自豪的感情。
5、再次感受雏菊的美。
自豪的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朵美丽的雏菊吧!
(五)、第五小节(理解想象绿苞和沉睡的溪流的样子)
1、“绿苞”是什么?(绿苞,就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可以让学生看图片感受)
2、什么说是沉睡的溪流?(预设:冬天溪流结冰了,春天来了,溪水融化了。)
(六)、第六小节(和小草零距离接触,体会不同的小草)
1、与小草的亲密接触。
(1)谁想和小草来个亲密接触?
(2)让学生闭眼,用草去碰他的脸颊,让他说感觉,再让他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3)还有谁也想试试……
2、用朗读表现不同的小草。
(1)有的时候,同样的一句话,但是不同的朗读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感觉,比如最后一行(啊,身边又钻出嫩绿的小草……)它介绍的是小草,可是不同的人,却会让人看到不一样的小草。谁想来试一试。
(2)这根小草正偷偷地探出头来呢(学生轻轻地读)
(3)这根小草早就忍不住想露出身子了(学生重重地读)
(4)这真是一根调皮的小草(学生读地快)
(5)看来这根小草可是费了好久的工夫才钻出来的(学生读的慢慢的)
(6)感谢你们的精彩朗读,它让我看到了各种各样,徐徐如生的小草。
四.回味春天——配乐背诵全文。
1、导语:春天是这么美,使人这么快乐,让我们再一次在优美的音乐中,去体会快乐的春天吧!
2、媒体画面演示春天五彩斑斓的美景,伴随优美的轻音乐,引导学生背诵。
五.再找春天——阅读课外春的文章
1、导语: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到处都向我们传达春的消息。让我们再找一找春还有哪些消息?请你自己读一读,找一找,把你找到的消息,可以用笔来横一横。可以一边读一边横。
2、交流:你找到了哪些春的消息可以告诉春的朋友呢?(学生读一读横的句子)
六.表达感受,深化感悟:写写春天——回信呼应
1、导语:春天是无处不在的。读书的时候,春天就藏在诗文里,唱歌的时候,春天就在音符上跳跃,画画的时候,春天就在画笔下变得丰富多彩。
2、课外拓展:(回信)
刚才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有一位春的朋友在找春天,那就让我们把这些春的消息在下课以后,动笔写一写,然后放在这信箱里,告诉他,帮他找到春天,好吗?让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一起去寻找这美丽的春天吧!
3、画春天。用自己五彩的笔画出你心中的春天。
4、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这么美好,你最想做些什么呢?
说板书设计:
1 春的消息
枝条 变绿
小鸟 换羽毛
蝴蝶 飞舞
雏菊 开放
春天来到 热爱春天
溪流 歌唱、奔跑
阳光 明丽
小草 钻出地面、搔痒面颊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8
一. 说教材
1997年7月1日,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香港的回归是祖国经济强大,国力增强的表现。为了纪念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感情,国标本苏教版选编了这篇课文——《东方之珠》。
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
“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赞美了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课文的语言简洁、优美,对香港的介绍层次非常清晰,把香港这个世界著名的大都市风貌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二.说教法
1.指导观察法
遵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发挥形象直观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 多媒体辅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到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优美的图画,也为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词语做铺垫。
3.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激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力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特点,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4.情境教学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设置了一个“扮演播音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 学法.
1. 合作学习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如何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并且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呢?在整个充满灵性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在读中自悟,自己悟出课文中蕴涵的情感,感悟出学习方法。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在说说、读读、评评中,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
2.美读训练法.
以“看、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每一遍读都具有目的性和指导性。
引导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并在授课过程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说”的能力,运用图片、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通过视听材料和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把学生带入文字描绘的情景之中,使学生体会到香港的繁华与美丽。本课通过让学生扮演播音员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读等方法,增强学生朗读课文的趣味性,同时通过学生自己收集的图片或文字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养成课前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这一课需用三个课时,下面我着重讲第二课时的教学。
四.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学会生字,理解词语,感受香港的繁华、著名、迷人,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续练、讨论、评价、欣赏、背诵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感受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符合本课的特点,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语文学习具有趣味性、审美性,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体会“东方之珠”的美丽繁华,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巩固新知.
课一开始,我就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并让学生结合画面去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2.导读课文,引导实践.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会通过出示地图,引读课文,让学生朗读,然后用指导观察法,在观察中初步了解香港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第二至五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最想去哪里玩?”引导学生以旅游者的身份,用旅游者的眼光读课文看香港,我以学定教,从学生的意愿出发确定学习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借助图片,课前收集的资料,或者播放香港的录像片,让学生扮演播音员,对自己最感兴趣的自然段进行朗读。然后用鼓励欣赏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读后的感受,再组织大组交流,品味课文意境。在朗读和交流中,重点让学生品味本课优美语言,感受作者对香港的赞美与热爱,从而激发学生对香港、对祖国的情感。
在二至五自然段中,“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是本课的理解难点,教学时,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法让学生们结合画面,这样便能轻而一举的理解这些词语了。
第六自然段也就是本课的中心句“香港真是一颗璀璨的‘东方之珠’”贯穿全文。从而使情感有浅入深,由弱到强,抒发对香港、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六.课外延伸,拓展练习
课文和实践都是相结合的,脱开书本后呢,可以开展“香港”专题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自行选题,或组织专题学习交流活动,可以开展小报展览,图片展览。或者“我爱香港”的专题汇报活动。
同时,我会充分发挥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作用,给学生简单介绍香港的工业体系,商业区,还有天坛大佛、宋城、九龙城寨公园这些旅游景点等。这是为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铺设桥梁,达到抛钻引玉的目的。
现在我说一说这节课的板书设计;
潜水湾 —————— 迷人
东方之珠 海洋公园 —————— 举世闻名
铜锣湾 —————— 热闹
夜晚 —————— 灯的海洋
整篇课文是从“潜水湾”、“海洋公园”、“铜锣湾”、“夜晚”这几个方面来介绍香港的。我会让学生通过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总结概括出这几个景点的特点给板书出来。
我这样设计板书呢,可以让学生们一目了然的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5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9
【教材简析】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学情与学法分析】
三级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词汇量、知识储备等也相对较少,对于理解文章中被艺术化了的语言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准备通过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比较句子、仿写句子等方法,使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并对秋天的美产生共鸣,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做到读写结合。本次公开课选在三年级(1)班,本班学生情感丰富,善于朗读感悟,在朗读中表达内心的情感体悟,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资源,为了配合学生朗读课文,我准备了钢琴曲《秋日私语》,试图通过音乐的熏陶、感染,体会其中的感情。这篇课文本身的意境优美,如果光靠教师说是不能很好地展现出来的。如果运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的优点进行教学,通过播放课件,把课文中的文字和图像表现出来,使秋天的图景更形象、更具体、更生动,就会刺激学生的眼、耳等多种感官进行品味,这样就能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好。为此我在课前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了一个能吸引孩子眼球的课件,来帮助孩子更好地感受秋天的美好。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师用课件创设的文本情景中进行自然有序、轻松愉快地学习了。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五彩缤纷‘’,弄清多音字‘’扇‘’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通过仿写句子,学习作者抓住颜色、样子、动作来描写事物的写作手法,做到读写结合。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难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和秋天有关的四字词语。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我准备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认读生字词,朗读课文,体会秋雨的特点以及秋天的五彩缤纷,感受课文的语言美。磨课时上的就是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就是品读秋天好闻的气味与好听的声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指导学生书写生字,交流课外作业。现在我就来具体介绍一下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和程序安排。
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大体上包括四个环节:一是导入。通过让学生利用课前搜集到的和秋天有关的四字词语帮图片取名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课题。二是检查预习,认读生字词。朗读有代表意义的词语、轻声词语、四字词语。三是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四是品读课文,品味意境。其中又包括了仿写句子的延伸环节。
在第一环节中,我先出示了几幅和秋天有关的图片,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和秋天有关的词语来帮它们取名字,因为这几幅图片简单易懂,学生一下子就能说出很多词语,接着通过联系现在我们所处的季节引出课题《秋天的雨》,并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从而为学好下文做铺垫。
在第二个环节中,我通过课件出示了三组不同意义的词语,一组是有代表性的词,第二组是轻声词语,第三组是表示动作的四字词语,并通过齐读、指名读、男女生分别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读词语。在认读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多音字‘’扇‘’,并指生讲解及组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第三个环节是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的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帮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了解文章的大意,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第四个环节是本堂课的一个重点环节。主要包括:
1、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秋雨的特点。
2、默读第二自然段,感悟秋天的五彩缤纷。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五彩缤纷‘’。
4、配乐朗读,感悟秋天的美。
在第1个小环节中,指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秋天的雨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得出‘’清凉、温柔‘’的`答案后,进一步启发学生通过朗读读出秋雨的‘’清凉‘’和‘’温柔‘’,体会秋雨的特点。第2个小环节默读第二自然段,感悟秋天的五彩缤纷。我要求学生在默读时边读边用横线画出‘’秋天的雨把这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给了谁‘’,一方面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接着进行交流,学生根据自己默读的收获自由发言,我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播放课前制作的课件。在品读‘’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扇走了夏天的炎热‘’一句时,我提出问题‘’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描写颜色的词语、修辞手法、描写动作的词语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与此同时,我设计了比较句子的环节,将这句话和去掉‘’扇哪扇哪‘’之后进行比较,并通过做动作理解词语‘’扇哪扇哪‘’,从而进一步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在品读‘’它把红色给了枫树……邮来了秋天的凉爽‘’一句时,我提出同样的问题‘’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抓住颜色、样子、动作描写事物的手法,并通过做动作理解词语‘’飘哇飘哇‘’。同时,通过小组分享朗读的环节体会这两句话的美,在小组分享过后,我设计了配乐朗诵的环节,在《秋日私语》的背景音乐中,学生进一步受到感染,更加体会了秋天的美。接着,我做了简单的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就把这么美的画面记在心中了。但我们光记住这两句话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学习作者抓住颜色、样子、动作来描写事物的方法。你能像作者一样抓住颜色、样子、动作说出下面两幅图的美吗?‘’课件出示牵牛花、葡萄,并出示‘’它把_____给了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哪(哇)_____哪(哇),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导学生补充句子。在简单的评价过后,我提高了要求:‘’除了牵牛花和葡萄,你还能用这个句式写出你喜欢的事物的美吗?‘’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写出事物的美,做到读写结合。学生展示,老师评价过后,全班接着交流‘’秋天的雨还把这些美丽的颜色给了谁‘’,学生分别说出了田野和果园,我利用课件出示了相关的句子,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和修辞手法来感悟作者的用语,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最后通过问题‘’得到颜色最多的是谁呀?‘’引出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并引导学生通过修辞手法体会,通过做动作理解词语‘’频频点头‘’。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这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文章。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观察一件事物要从多角度去观察,要实事求是,要尊重他人。
二、心育目标
1、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去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心育策略
通过观察实物,设置情境,多种形式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情景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要学会多角度去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
四、实施例谈
1、游戏导入,初步感悟:黄色的乒乓球怎么又成了黑色的了?引导学生质疑,又自己寻找答案,初步领悟到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2、品读父亲的话:紧扣“叮嘱”,让学生体验“父亲”这个角色进行朗读,和老师互换角色在情境中对话,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明白看到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
3、实物展示,审视杨桃:出示杨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在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在观察杨桃的体验中让学生感悟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
4、品读老师的话: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在思考中明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结果是不一样的。
5、游戏巩固,拓展延伸:从课文里跳出来,在游戏中运用刚才学到的道理来解决问题,巩固了所学的东西,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
教学设计:
11、画杨桃
教学目标: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叮嘱”、“审视”等词语,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样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4、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联系全文,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情所说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杨桃、乒乓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份礼物,想不想看?
2、 (出示乒乓球)请看,是什么呀?它是什么颜色的?(黄色)
3、 (出示球的另一面)好,请大家再看看?它又是什么颜色?(黑色)
4、怎么刚才明明看到是黄色的球,它又变成了黑色的了?难道它会变魔术吗?
5、同学们,由此你们想到了什么?
6、同一件事物,换个角度来看,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画杨桃》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7、板书课题,大声齐读课题。
二、讲解新授
(一) 、初读课文
1、释题:看到题目中的“杨桃”,你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2、课件出示杨桃的相关介绍,师简单介绍。
3、看到题目中的“画”,你又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4、同学们的问题都提的很好,都是爱动脑筋的同学,那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先自己读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5、自由读课文。
6、反馈。
(二)、体会重点语句
过渡:同学们明白的道理可真多!课文中的谁告诉你们的?
1、父亲是怎么告诉“我”的?
2、老师又是怎么告诉“我”的?
3、是啊,课文中的小作者有一位好父亲,一位好老师告诉他画画的方法,让我们一起读读他们的话。(课件出示两段话,男生读父亲,女生读老师)
(三)、品读父亲的话
1、(体会“叮嘱”)父亲对自己孩子都寄托了无限的希望,总是千叮嘱,万叮咛。同学们,平时你们的爸爸妈妈叮嘱过你们吗?谁来学学你们的爸爸妈妈叮嘱你们的样子?
2、点名回答。(多元评价,你学得真像!你也有位好父亲!你记住了爸爸的叮嘱,真棒!)
3、那课文中父亲叮嘱我时应该怎样说?自己好好体会体会练习练习。
4、刚才大家都练习得特别认真。平时都是你们听父母的叮嘱,听郑老师的叮嘱。今天,我来当课文中的小孩,谁愿意来叮嘱叮嘱我?
5、点名回答。大家觉得他像吗?(像)请同学们像他这样读,叮嘱叮嘱你们的孩子。齐读。
6、父亲告诉我画杨桃的方法,你能用简单的话来概括吗?(是什么样,就画什么样)师板书。
(四)、审视杨桃
过渡:课文中的“我”是个乖孩子,按照父亲的.话去做,却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这是为什么呢?
1、我们一起来说说下面的故事吧。
2、分角色朗读第2—12自然段,一生读旁白,1、2大组读老师的话,3、4大组读同学的话。
3、咦?我明明是按父亲的话去做的,同学们为什么嘲笑我呢?
4、点名回答。
5、哦,是这样。那“我”到底有没有画错呢?
6、你们怎么知道?耳闻不如目睹。我们来亲眼看看杨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7、 (出示杨桃)让我们像课文中的老师一样来看杨桃。老师是怎样看的?
8、 (课件出示)“审视”是怎样看的?谁会看?
9、点名上台看,大家评点。
10、大家觉得他像“审视”吗?
11、谁来说说看他是怎样看的?
12、请大家学着他这样来审视杨桃。看看你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
13、多个角度展示。
14、我看谁的样子最像“审视”?好,老师觉得你看得最认真,你来说说。(点不同位置的同学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15、一个普普通通的杨桃,从不同的角度看,看到的样子可真是千姿百态呀!
(过渡)课文中一开始嘲笑我的同学,这下知道自己错了,一个个多么不好意思呀!看到这个情景,老师的神情由严肃变成了什么?(和颜悦色)
(五)、品读老师的话
1、他又说了什么?谁想当老师来说说?这个大组坐得最端正,你们来试试。(课件出示)
1、老师讲的话真有道理,让我们来好好地体会体会。
2、学习小组带着问题合作学习:
朗读思考:
(1)一共有几句话。
(2)关于画杨桃老师讲了几个方面的意思?
(3)听了老师的话,你想到了什么?
4、反馈。师随机板书:多角度观察,尊重他人。
5、师引读。
6、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拓展延伸
过渡:老师讲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了吗?若从课文中走出来呢?
1、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吧:树上停着三只鸟,被猎人打死了一只,树上还剩几只鸟?为什么?请你从多角度考虑,并说出你的充分理由。
2、学习小组讨论。
3、学习组长汇报。
4、师小结。
四、 总结全文
是啊,画画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父亲和老师告诉我们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老师还告诉我们要学会多角度观察,更不要随便嘲笑别人,要尊重别人。(点板书)我想,这些话不仅对我们画画有帮助,对我们学习生活、思考问题有帮助,对我们今后做人更有帮助,将会让我们一生受用。让我们记住父亲和老师的教诲吧!(齐读老师说的话)
《画杨桃》评课稿:
优点:
1、学科心育目标较合理,考虑了工具性和人文性。
2、为实现心育目标,心育策略符合要求,遵循了直观性原则,采用了课件,实物等。
3、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理解,体会课文,体现了语文的学科特色。
4、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体验中亲身感受。
5、课件简练精致,达到了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6、教师的综合素质高,语言亲切,教态自然大方。
7、教师注重了口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强。
不足:
1、观察力的培养只注重了教学生观察,应该还要拓展。
2、人文性注意的较好,工具性注重的还不够。
3、在课堂中若关注细节,处理好课堂中的偶发事件,更能体现心育特色,为课堂增色。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一) 教材的特点
《东方之珠》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这组教材都是围绕“壮丽的祖国河山”这个专题编写的,单元中的课文及语文园地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而《东方之珠》这篇课文恰恰是在学习了讲读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之后,看学生是否能通过以前学过的方法,学会独立阅读,感受香港的现代都市风采、体会课文蕴涵的情感。
(二)教学对象的特点:
本篇课文可是说是集美图和美文于一体香港这座美丽的城市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可是对于我们城乡结合部的以农民工子弟为主的农村学校来说,并不熟悉。由于学生家庭环境、家长文化素质的影响,使学生知识面狭窄,为了使他们认识这座美丽的城市,于是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采取了小导游的形式,在初步了解香港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走入课文中,体会其中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感受、分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这节课的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香港被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1.技能目标:
1、学会用小导游的语言有表情、自豪的向大家介绍香港的特色。2、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香港的美丽与繁华,产生爱香港、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四)重点、难点:本课是属于“歌颂祖国,体会爱国情感”的范畴,所以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便确定为:通过阅读使学生认识香港,了解“东方之珠”的含义,培养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情感。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一堂好的语文课就应当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中得到欢乐、得到满足,让课堂始终充满情趣和童趣。基于以上新课程理念精神,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法
这节课我通过网络技术做好了香港的风光旅游课件,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朗读感悟法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本文文字优美,是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范读、小组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整体感悟体验优美语句,再通过有表情地读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合作学习法
在学习二至五自然段这一环节中我例文了选择同一个地方的同学可以组成一个小导游组,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探究,找出特色词语,相互鼓励当好小导游,相互评价,相互进步,目的在于让学生全员参与,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优化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一、 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由学生较熟悉的歌曲《东方之珠》引入课文的学习,在美妙的音乐氛围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再安排学生感兴趣的卡通形象“小丁当”来选小导游,就更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课文的'急切心情,都盼着能够当上这一次的小导游。
二、 自主阅读,读中感悟。
1、 听一听,整体感知.
为了继续牵好学生兴趣的线,原本书中的课文变身成了游览香港的导游词,老师娓娓动听的配乐朗读使学生有了对香港的初步印象,而且使每位同学都急于想告诉大家自己从导游词中了解到的香港的重要地位,“东方之珠”的含义不就被老师引出来了吗,而且引得不露痕迹。
2、 读一读,初步感受。
新教材倡导“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教学中体现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创造师生平等,合谐交流合作的课堂新氛围。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就例文了学生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听一听,读一读后,自主、合作朗读:你们最想把香港的哪一方面介绍给你的游客呢?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朗读,回答得非常积极,而且也引出了香港的四大特色: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美丽夜景。
3、 找一找,重点指导。
阅读教学不是简单的读就可以了,它应该还要对学生听、说、读、写、理解等能力的发展有所训练,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活动,小小导游组按照自己选取的景点,讨论讨论,导游词的描写中,哪些词语、哪些句子抓住了景点的重点,让人觉得流连忘返,印象深刻呢?这样,学生有重点地找,抓住了重点词句,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学生找得快,而且各有各的想法,回答不一,这样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4、 演一演,内化感知。
学生通过前几个环节的学习,已经对香港有了较全面的理解,当然趁热打铁,引导他们进行创新表演读,通过自己的绘声绘色、充满激情的介绍,打动其他游客,争取获得优秀小导游的殊荣,这一环节,学生都跃跃欲试,许多同学争先恐后地上台当起了小导游,而且架子十足。下面的游客也听得津津有味,这也使掀起了课堂一个高潮,是本课最大的一个亮点。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2
一、说教材分析
《给予树》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31课。这一单元的课文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二、说设计理念
《给予树》这篇课文以“爱”为线索,突出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抓住“爱”进行教学。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重点语句表现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三、说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自主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积累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感受妈妈的`担心。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读中悟情,体会妈妈的担心。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1、读写结合法,我利用读与写相通之处,让学生写爱心主语。
2、电化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使学生置身于有吸引力的情境中,更好地促进学习。
3、朗读感悟法,体现语文“以读为本”的教学特点,通过反复品读重点词句,感悟人物内心情感,在朗读中教给学生方法,进行及时评价,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4、师生互动法,根据教学目的、课文特点和学生认识发展规律,以问答谈话形式师生进行互动,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对课文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思考,得出结论。
学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感知、感悟、思考语言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的学习精神。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整体感知内容
(四)精读品赏,解疑悟情
(五)总结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3
一、教材分析
《昆虫备忘录》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文章抓住了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的特点进行介绍,教给了人们知识,表达了对生灵的喜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只有了解读者的阅读现状,才能充分发挥文本的魅力。经过了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识字的经验,学习重点逐渐向阅读过渡,也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但是孩子们对于事物的观察还远远不够,对于昆虫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体会昆虫的可爱,是一个难题。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发展需要,结合课文内容,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1.熟知字词句,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句。(知识目标)
2.学习作者观察描写事物的.能力。(能力目标)
3.感受这四种昆虫的特点,培养热爱生灵的思想感情。(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了解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等昆虫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昆虫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四、说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我通过创设情境,加深体验,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赏读教学法:运用自主感知朗读法、抓关键词品读法、设置情境悟读法等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
3.图文结合法: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资源,以直观的方式,引导感知蜻蜓、瓢虫等昆虫的外形特点。
4.小组合作学习法: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根据学习卡的要求研读文章段落,在小组合作中体会文章情感,在合作中发现文章的写作特点。通过分析讨论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学习探究问题的方法。
五、说教学手段
我准备用多媒体、板书、动画、简笔画等手段辅助教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拥有充分的交流时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六、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昆虫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认识哪些昆虫。
2.师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可爱的小动物吧?那有人喜欢昆虫吗?了解这些昆虫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汪曾祺大师一起去认识一些有趣的昆虫朋友吧。
(二)学习第一部分——复眼。
1.明确蜻蜓有复眼,让学生了解“复眼”是什么。(复眼是一种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组成的视觉器官,主要在昆虫及甲壳类等节肢动物的身上出现,同样结构的器官在双壳纲身上也有出现。)
2.学习第2自然段,提问“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教师引导:同学们可以联系下文的内容来思考,看看这句话后面接着写了什么,和这句话有什么关系。
(2)指名回答。
(三)学习第二部分——花大姐。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5—7自然段,说说这一部分介绍了瓢虫的哪些内容。
2.学习拟人句——“折好它的黑绸衬裙”。“收拢硬翅”形象地写出了瓢虫落下来的动作,也流露出作者对瓢虫的喜爱之情。
(四)学习第三、四部分——独角仙和蚂蚱。
1.让学生了解独角仙的外形特征,初步感知“独角仙是昆虫里的霸王”。
2.重点研读“可能”“约”等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使用“可能”“约”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3.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蚂蚱为什么叫作“挂大扁儿”
4.研读句子,感受作者认真的观察态度,学习如何把事物写具体、写生动。
(五)布置作业
仿照作者描写昆虫的写法,写一写你喜欢的动物或植物。
七、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整篇文章的袖珍版,是直观教学的体现。在这堂课中,我设计的板书形式,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4
评委老师:早上好!我说课的课文是《富饶的西沙群岛》。
这篇课文通过介绍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课文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与物产。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二是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因此,根据课标对中年级的具体要求,结合本组和本课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拟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正确珊瑚、绽开、蠕动、栖息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针对以上目标,我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说教法、学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声音、形式、色彩、语言思维的。教师的教要遵循儿童学的规律。因此,结合本课特点,我在教学中拟用: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情境朗读这几种教学方法,且这些方法将在我以下饿教学过程中具体体现。
说教学过程:
在学习完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依照本课教学重难点,我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整体入手,组织自学
学生是语文学习主人,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自主解读文本能力的训练。因此我在学生明确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后,组织学生按小组选择喜欢的方面合作学习。并根据班级学生实际给出学习提示:
1、你们最喜欢西沙群岛哪方面,读一读,读出喜爱感情?
2、合作中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遗留问题?
3、你们想如何展示学习成果:读一读?写一写?还是画一画?这样进行把目标转化成任务驱动,可以驱动学习的学习。
二、汇报展示、品位重点
在学生的汇报交流中,充分尊重学生汇报、交流方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并且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书,理解关键词句。如交流学习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时,让学生结合地图理解,体会西沙群岛位置的重要性。而理解描述西沙群岛美丽、富饶的段落既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学生学习、交流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这句时,教师可展示图片资料,图文结合,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当学生交流西沙群岛海里鱼多、海鸟多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和学生交流。展示相关资料、图片,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三、回归全文,丰富积累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所以我在回归全文时学生伴着音乐一边读课文中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一边想象西沙群岛的物产、风光,让学生明确文章首尾呼应写法并能有意识
借鉴到写作中。好词佳句的积累也是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这里我通过范读、学生练读、小组赛读的方式,并配上音乐和图片,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西沙群岛景色优美、物产丰富。这样进行多种感官刺激,在理解、欣赏、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评委老师!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5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这次执教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选读课文。首先,我想说明一下我的想法:对于选读课文的处理,我有两种方法——一是将课文安排在相应的单元主体课文学习之后,作为拓展阅读的内容来学习。二是作为期末复习的阅读训练来学习。前者,通常是结合主体课文的语言特点或表达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比较着学习,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作为阅读训练材料的学习,我通常让学生自己在读课文前,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或兴趣提二到三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今天,我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在第六主题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学习的是写景文、口语交际和习作的也是写景文,而本课无论从语言特点,还是表达方法上,都是孩子们模仿写作的范本。
下面,我就简单地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环节和说教学反思,来阐述我的设计与想法。
说教材:
《五花山》是我们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选读。这是一篇写景文章,文章描写了五花山春、夏、秋三季不同的颜色变化,语言优美,适宜学生积累、适宜学生在品读优美语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感受五花山那五彩斑斓的美,从而让学生心中升起对美的喜爱与向往。
三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学习目标是:“初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开始学习略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词句、精彩片段”“乐于与别人交流读后感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积累语言。
2、读懂课文的内容,在朗读中感受五花山的`美丽,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结合自身语言积累,发挥想象进行小练笔:写一写五花山冬天的景色。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感悟五花山的美丽。
教学难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小练笔。
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说教法、学法:
写景文章重在品味语言美,体验自然美,教师富有启发性、韵味性的引导可谓是整堂课的生命线。我设计的教法:变序教学法、朗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学法有:以读为主,听、说、读、写相结合。
即聚焦关键词朗读品悟、读好关键词,想象朗读,借助关键词,积累语言,最后,在朗读积累的基础上,学习运用表达。
说教学环节:
一、游戏导入走近五花山
通过填数字、填颜色词、填形容词、填动词等完成成语填空:()山()水,以“游山玩水”引出五花山。
二、初读课文走进五花山
1、激励学生带着质疑自主读文,理清文络。
2、利用质疑,变序教学。具体方法是:引读课文,了解得名原因;抓关键词,体会“五颜六色”。
三、抓重点段赏读五花山
此环节设计以下落点,并通过多元朗读、配画美读等方法实施教学:
落点一:聚焦“五颜六色”,欣赏五花山。第一步是默读课文,寻找中心句;第二步借助中心句,反复引读课文,感悟文章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表达美,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落点二:聚焦春夏“绿”,欣赏五花山。这一落点的实施,主要运用对比读法、配画美读法。
四、妙笔生花描写五花山
通过展示五花山冬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积累的词语,在此基础上,先说后写,进行小练笔,写写五花山冬天的景象。
说教学反思:
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虽然力争做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悟,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能力方面都能得到相应训练,但还是疏漏不少:
1、说的训练不够。在第四自然段的朗读品悟中,分号作用的复习与“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的说话训练还是被忘掉。
2、读的层面不够。尽管努力关注全面,还是受时间的限制,没能给更多的孩子展示读的机会。
3、教学预设不够。由于课前对学情的估计不足,在有的朗读感悟环节时间,为了能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所以时间有所拖延。导致最后,原本预设可以有一到两名学生的练笔能当堂展示而未果。抑或是,原本就该把小练笔直接安排在课后练习当中。
总之,诸多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检阅》说课稿01-15
语文说课稿优秀12-29
语文说课稿范文08-09
《南辕北辙》语文说课稿03-16
小学语文新课标说课稿07-23
小学语文《称赞》说课稿01-17
小学语文景阳冈说课稿10-27
小学语文说课稿(精选)07-04
中职语文说课稿05-27
语文给予是快乐的说课稿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