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小学美术说课稿

小学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3-11-02 15:19:1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美术说课稿15篇【优】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美术说课稿15篇【优】

小学美术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地位、作用

  在苏少版的教材编排体系上,有多条横向隐线,贯穿于册与册之间。在设计、应用一条线上有:书签、设计邮票、漂亮的手提袋、巧包装、版面设计、贺卡、藏书票、标志、我设计的书、招贴画等内容。《标志》一课是四年级上册第十七课的教学内容,是中年级段的“设计应用”类型的课。

  经过精心设计从而具有高度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标志,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它更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强大的社会功能,成为了一种文化。作为现代生活的视觉语言,是新时代的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元素。标志设计的学习纵线,几可贯穿于整个学生时代,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都有标志设计的学习内容。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离标志的高度实用性和艺术性太远,离标志的专业设计水平太远,可他们离校园生活最近,常常能接触到有关校园文化的各类标志,这是教学最大的资源。带着生活露水的花朵才更娇艳动人。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我认为教材只是连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教材只能起到中介和“话题”的作用。我将把“生活化”作为我教学设计的关键词之一,对超大容量的教材进行 “重组”,立足于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与标志紧密结合,重新建构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把视听冲击最强的奥运标志,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校园标志、班级标志、社团标志等内容引入本课。其次我把“人文发展”作为我教学设计的第二大关键词。我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们的认知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既承接旧知,又在此基础上有新的拓展。具体思考体现在:

  A、抓住一条主线——生活化。标志设计来之于生活,设计标志美化于生活。

  B、培养两种能力——想象能力、概括能力。从标志设计想开去,然后提炼出最具代表性的元素,用图案、文字、图文结合方式以精练简洁、寓意丰富、醒目美观、构思巧妙的设计关键词设计标志。

  C、达成三个目标——初步认识、了解标志的知识;初步掌握标志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提升学生对标志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感受标志的社会价值。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要保持密切的联系,鼓励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技能美化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习的动力,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化。标志设计内容新,方式活,时代感强,对于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认识、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及作用,体验标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操作领域: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式、讨论式、问题式、分析归纳式等活动方式学习标志的设计语言,感受标志的视觉美感,提炼出标志设计联想与概括的方法,初步尝试运用联想与概括的方法设计标志。

  情感领域: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标志指导自己的行为,帮助学生感受标志的社会价值;在学习与设计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体验通过设计活动美化生活的乐趣。

  《标志》一课是知识性与应用性相结合、提高审美能力与掌握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典型课题。我以教学的有效性来反推教学重点与难点,也就是说,我思考的是,当学生上完这节课后,他得到了些什么?或者他上完这节课后,没有得到什么,没有得到什么的原因是什么?据此来确定如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标志的基本知识,学习标志的设计语言,感受标志的视觉美感,提炼出标志设计联想与概括的方法,运用设计方法为身边的事物设计标志。

  难点:在观察欣赏、讨论分析标志作品的过程中提炼出联想与概括的方法,设计的标志作品具备较简单的创意和平面装饰美感。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观察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标志,使学生领会标志的作用、感受标志的视觉美感;在欣赏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标志的特点、构成、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老师帮助归纳提炼本课学习重点。

  对比探究法:通过对比图画与标志的区别,学生领会了标志的概括性特点;通过欣赏探究,学生掌握了班徽的一般设计方法。

  二、学情分析

  “读图”时代的来临,首先惠及学生,因为学生大都是视觉型的。他们的眼睛适应一切新鲜的图文,它们的眼睛能敏锐地捕捉一切新奇的图片,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决定他们有很强的时代感,因而也有较强的读图能力。但他们的审美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一定要通过有目的的培养,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才得以提升和完善。

  课堂上的标志作品欣赏教学就是一种有组织、有指导的美育活动方式。学生通过对优秀标志作品的欣赏,使审美体验进入自律状态,学会欣赏的方法、提炼标志设计的要领及规律,增强对标志的.感受力、理解力,进而激发创造力。

  标志设计专业性较强,要求学生把眼里看到、嘴里说到的“纸上谈兵”标志转化成实实在在为我们生活服务的标志,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颇有“眼高手低”之感觉。但是,学校是他们的天地,他们学习生活其间,比较容易找到物象蕴涵的要义,比较容易找到标志所要体现的精神和特点,比较容易挖掘出相关的图形元素,进而提炼出设计标志的图文要素、色彩取向,最后对文字图形进行有目的的组合及艺术加工。因此只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表现欲,并从联想到的图形中提炼出一些代表元素表现在作品中,使之具备较简单的创意和平面装饰美感,这样,就已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那么,只有来之于生活的,才是充满激情的,才是共同关注的;只有激发出学生的自我,课堂才是双赢的。

  三、教法的选择及依据

  美术新课标明确了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因此我在这节课上就以“有目的的引导”作为我的教学指导方针。从教学设计的流程分析教法——

  感知新知时,以游戏激趣法为主。上课开始,我运用多种媒体让学生欣赏大家喜闻乐见的生活标志图片,通过帮助一老师走迷宫,读懂标志所蕴含的信息,领会标志的作用。游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诱发了学生的思维想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解、学习新知时,以引导发现法、示范讲解法、探究研讨法为主。利用大量实例展示、图片对比和制作过程的演示,使学生沿着“形象简洁、手法概括,表达以象征为主”的设计思路前行,学习标志的设计语言,感受标志的视觉美感,提炼出标志设计联想与概括的方法。

  然后,有目的地创设生活情境,抛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学会的设计方法解决问题——为自己班设计班徽,学生的创造思维被充分激发。这是全课的高潮,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将转化成劳动产品。

  形成技能时,以辅导法、练习法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的愉悦中释放创作的内驱力,尝试运用联想与概括的方法设计标志,将自我的设计思想和创意物化成作品。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过程保持敏锐的监控能力,帮助学生了解标志设计的过程、色彩、内涵等。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稍加点拨,解决学生的困惑;及时表扬与展示有创意、有闪光点的设计,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设想,启发其他同学的构思。

  评价、拓展时,以多元评价法、激励评价法为主。创设宽松、民主又积极的评价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老师给以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通过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本课按照有效引导来教学,最终的核心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有关各类教学法的实施,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四、学法指导

  本节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标志,发现标志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时刻在指示、引导着我们的生活,进而领会标志的重要作用;接着,引导学生感悟标志巧妙的构思以及简洁概括的特点,初步认识设计语言;然后,指导学生学习标志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把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巧构思、妙创意用合适的表现方法转化成作品,初步运用设计语言;再次,把学生简单的设计创作用之于生活,进一步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整节课准备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将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落实。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设计本课的学习指导方法为:

  1、导趣导赏

  首先考虑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与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紧密结合,因此,我采用了趣味性、生活性、实用性较强的有关奥运标志和有关校园生活内容,重组了教材,激发起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其次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习惯、爱好等的不同,我用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进行作品赏析,利用色彩绚丽、形象生动的画面,逼真传神、扣人心弦的声响,能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感知,在脑海中留下具体、鲜明、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丰富的视觉感知形象,使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感受刺激开始,获得美术创作的兴趣和原动力,启迪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

  2、导思导法

  通过图片展示、分析、归类、对比,老师画龙点睛的讲解、点拨,有目的、有层次的引导使学生沿着“形象简洁、手法概括、表达以象征为主”的标志设计思路前行,探究出联想的思维点、立足点,掌握标志设计的联想法、概括法。

  3、导创导控

  大量丰富多彩的标志图片和真实繁复的演示教学过程,浓缩于多媒体课件中,不仅化繁为简,促使学生较快、较易地掌握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创作欲望,拓宽了创造思维,优化了学习过程,产生自身不可遏制的创作内驱力。

  在学生创作设计过程中,敏锐的监控学生学习状况,提优补差,辅导及时有效,帮助学生完成深层的探索和训练。

  4、导评导用

  评价是客观、公正地判断课程目标完成的标准,除了教师要加强形成性评价之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老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旨在通过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我提供了一些评价用的关键词句,给学生自评、互评时作参考,帮助学生可以用最低限度的绝对标准来评价作品,而不会总是用“好不好”、“美不美”等套话来评价作品。

  设计是为了应用。一节有效的美术课,是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学有所得,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于生活。联系学生中长期的实际收获,保持学习过程的自觉性和趣味性,课堂教学才是真正的“有效”。故此,我给学生留了课外作业——设计课程表,对这节课感兴趣的学生,他一定会“跳起来,摘果子”,因为这是为他自己设计的,是最有用的设计,是最有价值的设计。

  、教学设计及依据

  整个教学设计确立在对起点的辨认、终点的确定、2——3个环节的把握上;在时间的分配上,大致是喇叭型的,流程越往下走,越留有充裕的时间,终点处充分展开。教学过程的五个环节,分别是1、激趣导入——明确课题;2、讨论分析——主动探究;3、学习设计——感受创意;4、创作设计——动手动脑;5、审美欣赏——延伸拓展。下面具体谈一谈这五个环节的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明确课题——引发思维

  1、观察生活中的标志。

  创设走迷宫情境:一老师在行进路途中按标志的指引来办事,每行进一步,标志都在向他传递着一种信息,靠着识别标志传达的正确信息,他最终走完全程。

  2、老师的问题:生活中的标志“会说话”,它说的什么呢?小结:虽然老师没有告诉大家去了哪些地方,但是同学们仍然猜到了。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常常会见到这些能提醒我们、指示我们的图画和文字,我们把这些图文称做标志。

  接着再抛出问题,标志的作用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小结:标志是一种视觉语言,生活中的标志会说话——小标志,大作用;标志的作用——识别、指示、引导、传递信息。

  [设计意图] 走迷宫活动的设计,使学生们从书本的学习走向生活的学习,吸引了学生对标志的有意注意,激发了学生对标志的学习兴趣,通过成功读懂标志蕴含的信息,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标志,领会标志的作用。

  二、讨论分析——主动探究——活跃思维

  1、猜一猜:出示的三个奥运标志分别代表什么意思?看谁猜得快!

  抛出问题1:奥运标志由哪两部分构成?(预设学生回答:图案、文字。)老师帮助小结并板书——标志的构成:图案、文字。

  抛出问题2:看着奥运标志,你来试着说说什么叫标志?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帮助小结并板书——标志的定义:标志是一种用简练的图形、文字和色彩表示某种事物、事件的象征性符号。

  [设计意图]出示的奥运标志为学生喜闻乐见,通过猜一猜奥运标志,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通过观察、分析奥运标志,学生走向了探究问题的学习,了解了标志的构成与标志的定义。

  2、赏一赏

  组织学生欣赏书上标志作品,谈谈对标志的观后感,互相交流哪些标志设计得简明生动,构思巧妙?

  根据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程度,可预设几个指向性较明确的问题。如:动物园标志的设计巧妙在哪里?你一看到哪个标志就能产生美好联想?哪一个图案最能代表标志的寓意?什么标志设计得既简洁又美观,让你一看就明白?……根据学生回答,老师简要阐述标志的设计思路和寓意。

  [设计意图]老师出示的标志是从书上精简选出来的,一是体现标志趣味性的原则,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二是体现精讲的原则,赏析的作品少而精,只要能体现主题即可。老师引导学生同桌、或小组互相说感受,学生对标志有一个全面的体验及审美感受。

  3、评一评

  组织学生欣赏班徽,并且引导学生说说谁设计的班徽更简明清晰、使人记忆深刻?(老师指导学生说的时候要抓住关键词来说:丰富的联想、最具代表性的图形、简练醒目、明确地表达信息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通过点的提升,达到面的泛化。学生说自己的观点后,老师进行恰如其分的班徽说明,进一步强化对班徽的认识,学习设计语言。

  4、比一比:图画和标志的区别

  组织学生看一组图:(游泳图画与标志)引导学生说说图画和标志的区别。通过对比欣赏,老师帮助分析归纳:如果把这位同学画的图画进一步加以简化、美化,形成像这样简明易认、印象深刻的视觉符号,它将更能准确地向人们传递特定的信息。标志其实就是从图画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概括性的特殊语言符号。标志比图画更简单、更醒目、更直观。

  进而提炼出标志特点并板书:简明清晰、直观易懂、醒目、美观、容易记忆。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从中了解标志概括性的特点。

  三、学习设计——感受创意——发展思维

  1、以典型标志为例讲解:标志的一般表现手法:A具象、B意象、C文字

  A、具象:运用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经提炼、概括等处理,直接表面内容。如表现出版业直接示以书的形象、表现NBA直接用人物打篮球的动作形象、表现小天鹅牌洗衣机直接用天鹅形象为标志图形等等。

  B、意象:运用象征、比喻、寓意、暗示等方式,让观者通过联想、会意达到对内容的了解。象征性标志往往采用已为社会约定俗成认同的关联物象作为有效代表物。如用鸽子象征和平,用白色象征纯洁,用绿色象征生命,用挺拔的幼苗象征少年儿童的茁壮成长、用红十字表示医疗救助、用羊毛线团表示纯羊毛和手工编织特征、用五环表示奥运等等。这种手段蕴涵深邃,适应社会心理,为人们喜闻乐见。

  C、文字:运用中英文、数字等形式,经艺术加工、装饰美化后表明标志传达的信息。往往有一目了然、强烈的视觉效果。如光明牌牛奶、李宁牌标志、可口可乐、麦当劳标志等。

  小结:具象意象主要以图案为主;文字以中文、英文、数字、拼音等为主;也有较多标志图文结合。

  [设计理念]通过对典型标志的观察、分析,归纳出标志的种类和设计的基本方法,为下面的创作奠定基础。

  2、通过演示,学习方法

  (1)创意过程和示范:(以红梅新村小学校徽为例)

  A、联想:由校名联想到什么?(预设学生回答:梅花等);由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联想到什么?(预设学生回答:风车、多彩的阳光、彩虹等、乘风破浪的船等);由学生联想到什么?(预设学生回答:学生像幼苗、像花朵,又像展翅高飞的雏鹰、快乐的小鸟等);由老师联想到什么?(预设学生回答:老师像太阳,又像辛勤的园丁)……

  B、提炼:从以上与学校有关联的内容中筛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图形:梅花、风车、水滴、丰富的色彩。

  C、概括:对筛选出的图形文字进行组合、艺术加工。

  D、设计:用简练、概括的形象,明确地表达信息。

  寓意:傲然挺立的梅花精神与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标志以梅花图形为主,既把校名隐含在里面,又寓意梅花不怕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梅花图案的基础上又融入了风车和水滴的图案,风车象征生生不息、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一片梅花的花瓣又像一颗小水滴,象征学生们就像朝露一样充满生机,但是只有汇入集体中才能焕发出更强大的力量,风车才能转动起来。五片花瓣五种颜色象征学校生活五彩缤纷、多姿多彩。整个标志简洁、醒目、流动、富有含义。

  图案下面是常州市红梅新村小学的汉字和英文字母,表示学校英语特色。设计步骤具体为:

  A、构思、立意。标志以梅花、风车、水滴为基本图形,凸显学校精神面貌与特色;用五彩色让图形更醒目。

  B、构图。以梅花形为外形,把选定的形象巧妙地安排在外形中。

  C、配色。色彩要稳重明快、清新柔和。

  学习关键词:丰富的联想、提炼最具代表性的图形、简练明确地表达信息。

  3、创设情景,感受创意

  (1)为所在四年级的一个班级口头设计班徽,用学会的设计语言互相交流,一是说说联想到的一些相关图形等;二是说说标志设计的表现方法,比如文字法、图形法、图文结合法;

  (2)归纳设计方法:

  联想法——找到物象蕴涵的要义,找到标志所要体现的精神和特点,挖掘出相关的图形元素。

  概括法——提炼出设计标志的图文要素、色彩取向,最后对文字图形进行有目的的组合及艺术加工。

  启发学生对常用色彩的感悟与运用:对红——喜庆、热情、奔放;橙—-—华贵、活泼、温暖;黄色—— 成熟、收获、兴奋;绿色——生命、生机、希望;蓝色——幻想、活泼、沉静;紫色——高贵、威严、神秘、幽雅。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三种表现手法的学习,让学生明确标志的基本设计语言;以“校徽”为例的学习,进一步为设计的实施提供了具体的方法。使学生走出标志概念化的设计空间,从而进入创意设计的新天地;口头说一说四年级的班徽设计,一是让老师了解学生联想到的物象,有目的的给予一些好的建议,提供一些图片。二是让学生多找到一些设计的出路。

  四、创作设计——动手动脑——强化思维

  学生掌握标志的构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就可以进行创作尝试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设计质量,老师提供一些班徽作品和一些创作素材:

  书籍——象征知识;太阳——象征朝气;小树苗——象征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小鸟——象征自由;爱心——象征奉献爱心、团结的班集体;花朵——象征多彩的学习生活、无限生机和希望;鱼儿——象征遨游在知识海洋中的学生;帆船——象征乘风破浪、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红领巾——象征少先队员……

  老师的建议:小标志大作用,请同学们在以下两个作业中选择一个来表现,体现标志的魅力。

  1、作业之一:在三个标志中选择一个临摹,并诠释它的象征意义;

  2、作业之二:为自己所在班级、或个人设计一个有特色的标志,参与四年级组的标志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先在全校展示,再悬挂于社团或班级黑板旁的墙面上。

  设计要求:简洁、醒目 、美观、有创意。

  [设计理念]学生有自主选择作业的空间,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照顾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

  五、审美欣赏——延伸拓展——发散思维

  1、展示评价:采取自评、组评和师评的方式。

  评价导向:A形象简洁明了,易认识、易记忆;B有平面装饰效果;C形象独特,让人一看到就能联想到该标志代表什么。

  2、课堂小结:标志是一种图形的传播符号,它以精炼的语言向人们表达一定的含义。标志不受不同种族、民族、语言文字的束缚,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标志的理解会更深刻。让我们再次走进标志世界,欣赏生活中的标志。

  3、拓展作业:用标志来表示各个课目。在下面这张课程表中,还缺少了哪些课目标志?请你设计出来,或按本班现在的课程重新设计一张课表。

  [设计理念]开放式的课尾欣赏,再次把学生带入形形色色的标志世界,引导学生深化学习效果;课后拓展作业的布置,可让对本课感兴趣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一步探究标志的魅力,再次从书本走向生活。

  教学时间安排:一课时

  具体安排:导入3分钟,讲授20分钟,学生创作20分钟,小结2分钟,根据具体情况,看学生能不能发现,看老师的引导能不能起效,看学生相互之间能不能触发,看学生与学习内容、与教师的对话中能不能生成等教学状况进行调整。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标志作品若干幅,学生作品若干幅。

  学生——观察、收集身边的标志,了解标志的作用、特征等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

  小标志 大作用

  作用:识别 指示 引导 传递信息

  构成:图案 文字 图文结合

  标志的定义:标志是一种用简练的图形、文字和色彩表示某种事物、事件的象征性符号。

  特点:简洁直观 醒目生动 富有含义

  表现手法:具象 意象 文字

小学美术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新颖的泥名片》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对作品、媒材、工具、制作过程的体验及探索,培养学生初步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表现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2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思想目标:体会制作泥名片的意义,形成用泥设计、制作文字和图形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泥名片,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是:1、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习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装饰。

  2、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学会表达、学会交往。

  教学难点是:制作得新颖,生动,作品美观,富于个性。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2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学生自我介绍。

  2、引出课题。

  3、教师出示自己的泥名片,感受泥名片的新颖之处,欣赏名片。

  4、出示课题。

  (二)、欣赏分析。

  1、通过分析老师的名片,了解名片的组成部分。

  2、了解更多的名片造型,开阔学生眼界。

  (1)欣赏名片,总结特点。

  (2)放手讨论探究,让学生学会自己提问,并自己解决。掌握制作方法。引导学生解决:

  a 、这些名片是用什么来装饰的?装饰的方法除了用橡皮泥粘,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借助哪些工具?(还可以用压、印的方式,寻找身边的工具,请学生示范)

  b、底板的形状可以怎样做?不同颜色的底板是怎样做的?(教师发给学生各种形状的.卡纸底板,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底板进行制作。同时示范在卡纸底板上制作泥底板的过程,可采用搓、压等方式。)

  c、名字用什么方式来制作?应注意什么?(不要太粗了)

  d、制作步骤:底板——名字——装饰。

  e、注意色彩的搭配。

  (三)小结:

  这些同学的泥名片颜色鲜艳,形状各异,图案丰富,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品展示。

  1、师:你学会了自己设计名片,可以向别人介绍自己,也可以让自己认识新朋友。(请学生拿着自己的名片来介绍)

  2、活动:找朋友。

  师:在找朋友的活动中你欣赏了很多新颖的名片,你最喜欢谁的?说说他的名片好在哪里?

  3、总结:同学们的名片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色彩,给了我们美的享受,我们生活中还有很的美的东西,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吧!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泥名片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板书设计:

  (课件)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新颖的泥名片基本特征示意图和展示区。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小学美术说课稿3

尊敬的专家、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某某选手。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苏少版小学美术第八册第11课《乘车印象》(板书)

  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本科所表现的内容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随时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总会有些形象和故事成为你有趣的回忆。本课列举了大量的学生作品,有刻撕纸版画、剪纸作品、水彩作品以及儿童读物插图等作品。表现了日常乘车的一幕,通过这些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乘车印象有了进一步的回忆和了解,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表达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教学中老师要着重让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

  教学重点:让学生观察了解乘车印象的特点

  教学难点:怎样表现乘车场景和印象

  二、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心理特征上已经能够初步认识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能够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小学四年级学生已能运用简单的抽象逻辑思维去推理、去判断。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欣赏并回忆乘车印象内容

  操作目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乘车印象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法分析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引导发现法:

  3、综合演示法:

  4、多媒体教学法:

  5、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让学生动脑想一想回忆日常生活的乘车印象。从而揭示本课课题——《乘车印象》

  二、欣赏范作,开启思路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让学生欣赏有关乘车印象的图片。由此开启学生的思路,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教师示范,了解步骤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乘车印象的表达,教师进行现场示范讲解绘画步骤的`方法,主要从:

  1、如何构思;

  2、如何构图;

  3、如何刻画细节;

  4、如何着色和渲染气氛;

  5、如何整理这五个方面进行讲解。

  四、快乐创作,个性表现

  教师在此环节播放轻音乐,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创作氛围,教师巡视课堂,给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五、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学生创作完成后,将作品一一展示在黑板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这样的评价可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还可以相互点评,这样可以取长补短,增进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教师要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师概括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小结教学情况,肯定学生作品,鼓励学生学习的热情,交待课后拓展的学习任务,为整个教学结束划上完美的句号。

小学美术说课稿4

  一、首先,谈谈我对本课教材的理解: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一个内容。它的设置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怎样来表现“猫”这种小动物。那么,对于我们老师来讲,就要考虑怎样更有效地教会学生来表现“猫”这一问题。那么我首先考虑的是为什么要表现猫。我觉得:

  1、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非常常见,孩子们非常喜欢也都很熟悉它。当然,孩子们也乐于表现它。

  2、相对来讲,猫还是利于表现的。比较适合低年级的小学生认知水平,也就是说他们有能力,也能够表现好“猫”这种小动物。

  3、在孩子们表现猫的过程中,理解和感悟美术造型的魅力。加深对小动物和热爱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起他们的爱心。

  二、鉴于以上我对本课教材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法:

  1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法;

  2、提问启发法;

  3、引导欣赏法;

  4、讲解演示法;

  其中在教学活动中,我想把讲解演示作为最主要的教法。因为它能更直观更真切地把技能,技法传递给学生们。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与技能。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创作。当然直观演示也最能体现美术教学的学科特征。更能彰显美术的.教学魅力。

  其次,我要用引导欣赏法来引导孩子们欣赏用各种表现手法,各种媒材表现的猫的美术作品,借以启发学生学习,开阔他们的眼界,拓宽他们的思路。

  三、接下来,我来说一下学法指导(学法):

  首先以指导观察分析法来使学生了解掌握猫的形体结构特征。

  其次以指导临摹尝试法来让学生感受体验绘画魅力。

  然后以欣赏感悟法使学生扩展思路。为自己孤立创造做好铺垫。

  最后以自主探究,创作实践完成创作。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本课的教学结如下图:

  学生:感受——快乐中欣赏和体验——探究创作——情感升华

  老师:引导观察——启发点拨——讲解直观演示——展示评价

  可以看出教学环节还是比较遵循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

  实现了环环相扣,由浅及深的教学原则。

  四、教学过程:

  1、观看猫的写真图片(多媒体播放)

  将一幅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猫的图片定格。提问猫的结构特征。学生回答:1大眼睛;2三角耳;3长尾巴;4三半嘴;5常弯腰弓背;6小巧的足;7椭圆的头;8身上有斑纹;9嘴两旁有胡须。

  师将学生回答内容画在黑板上:

  2、学生体验尝试,小试身手。

  师号召:同学们想画吗?那就拿起你们手中的笔试一试吧!

  师总结:只有把特征画出来,才能画得像。

  3、引导欣赏各种表现形式,各种不同媒材表现的猫的美术作品。

  意图:激发创作欲望,开拓眼界,拓展思路。

  大屏幕播放,并分别讲解。

  4、师举例并演示:

  5、创作与实践

  提出号召:自己创作一幅表现猫的有趣味性的,最好是有故事情节的美术作品。形式,媒材不限。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

  教师巡回辅导,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

  6、作品展示,共同评议。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美术说课稿5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家居陈设的图片,启发学生回忆家庭生活的情景细节,营造轻松亲切的课堂气氛,激发对家的热爱之情。以丰富的视觉形象引导学生对家具等物品的外形进行观察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基本形的运用。

  考虑到一年级新生刚刚接触到美术学科,本课是在《图形变变变》一课之后,进一步学习运用基本形概括表现生活中的物象,有了前一课的铺垫,再结合学生对家庭生活的热爱,一年级的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本课内容产生兴趣。

  “美国艾斯纳的教育理论:美术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应该结合儿童成长和文化条件这两个因素来确定。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他们比较注重主观表现而忽略客观形象,因此,学生的画面容易出现凌乱无序、物体造型过于简单等问题。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即先整体再局部。首先引导观察家中物品的外形特点,分析、概括出它们的基本形;其次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家具等物品上的细节,运用各种线条描绘。在解决画面凌乱无序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只表现一个房间,或房间的一角等。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可爱的家》是人美版一年级上册第三课的学习内容。本课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是在前一课的基本形练习的铺垫下,进一步学习、掌握运用基本形表现物象。

  教材中为学生呈现了具有代表性的家居图片、范画以及学生作品。其中,表现家居的图片多以正、侧面呈现,旨为让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家具等物品的造型特点;线条勾画的部分物品,能使学生参照其基本形的运用方法,从而准确表现家中的物品;学生作品的展示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运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家居物品。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只看教材中的图片、范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结合教材内容特点,为学生展示更多的图片、绘画资料,从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引起他们对家庭生活的美好回忆。有了积极、愉悦的情感作支撑,学生会更加主动地表现他们心中可爱的家。另外,老师的现场范画是必不可少的,大量的现场演示,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与激情。

  (二)学情分析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带领学生观察家居陈设中各种物品的外形特点,分析、概括出它们的基本外形,然后引导学生再细致观察家具等物品上的细节。因为考虑到一年级学生比较注重主观表现而忽略客观形象,因此,我提前做了进一步的调研,用以了解学生对于表现家具的真实水平。

  从观察事物、掌握基本形的能力方面分析(见学生基本形概括情况统计图),对30人进行调查,其中17%(5人)的学生能从色彩、结构、细节三个角度去观察小书柜,说明该类学生能够比较全面、认真地观察事物,运用基本形概括的能力较强;76%(23人)的学生能够从色彩、结构、细节其中的一、两个角度去观察,这类学生能用简单的基本形概括事物,但不够全面,观察、概括能力较弱;仅有7%(2人)的学生没有很好的观察小书柜,只表现出了长方形,不能画出其他细节,不知道怎么从美术的角度观察表现事物。

  这幅图是学生画的一张桌子,从画面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有了表现物体立体效果的意识。只是基本形选择的不正确,他是按照自己主观意识中的理解去表现的。一年级学生对于客观表现物象的能力还很薄弱,这个时候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示范,来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观察习惯以及分析物象结构特征的能力。

  第二张图是在上这节课之前让一位学生画的柜子。可以看出学生有意识运用直线以及基本形来表现柜子的造型。但是线条运用不够准确,例如柜子上的竖线,画得歪歪扭扭;线与线之间没有连接;基本形上的线条画出了边;柜子上的花卉图案设计不合理,以及柜子上的花瓶浮在画面中等。我想,以上出现的问题可以用教师演示法来解决。另外,课上要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家具照片,让学生体会线条和基本形的准确画法。

  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还有部分学生忽略了物体之间遮挡关系的处理,导致画面杂乱无序。还有的颜色搭配不当,影响美观。针对以上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适当降低作业难度,引导学生表现一个房间或者房间的局部,家具的数量减少了,注意力重点放在一两个家具上,仔细观察,把造型表现准确。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观察、分析家居物品的外形,运用基本形概括的方法表现家具等造型的特点。

  技能:学习用剪贴、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家庭生活的美好情感。

  2、过程与方法: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表现方法,体会家居造型的丰富变化,运用绘画的形式进行创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对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美术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形成乐于参与、大胆表现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图片、观看教师示范,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家具等物品的外形特征,运用基本形概括表现。学习用绘画等形式表现自己对家庭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注意表现家具等物品的细节,在画面安排上避免随意、无序地摆放添加,要增加画面的美感与趣味性。

  四、问题框架

  1、考眼力——你能猜出这些图片是家里的什么地方吗?

  2、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自己的家都有什么?它们都摆放在什么位置?

  3、请几个同学说一说,大家想一想,他们说的家具你家有没有?或你见到过么?

  4、我们可爱的家里肯定要有各种家具、电器、摆设等,你能说说你家里的这些东西都是什么形状的吗?

  5、为什么这些图形不像家具呢?他们好像缺点什么?

  6、你喜欢哪个房间?为什么?

  五、教学过程

  教具准备:美术书、大量图片资料、范画及基本美术学习用具等。

  学具准备:水彩笔、油画棒、作业纸

  (一)引入环节(1分钟)

  1、考眼力——你能猜出这些图片是家里的什么地方吗?

  出示图片:卧室、书房、客厅、餐厅、厨房等

  生:判断图片,卧室里有床、衣柜;客厅有沙发、电视……

  2、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家,今天我们要把这个天天看到,天天生活的家画下来。出示课题《可爱的家》

  (二)探究学习(15分钟)

  1、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自己的家都有什么?它们都摆放在什么位置?

  2、请几个同学说一说,大家想一想,他们说的家具你家有没有?或你见到过么?

  3、我们可爱的家里肯定要有各种家具、电器、摆设等,你能说说你家里的这些东西都是什么形状的吗?

  4、出示基本图形——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

  学生尝试:用几个基本形进行组合,画出家具的结构。

  提问:为什么这些图形不像家具呢?他们好像缺点什么?

  生:家具有把手、格子、抽屉……

  5、老师演示:画一个茶几。在茶几上再画上摆放的物品。

  6、出示图片——两个家具摆放不同的房间。

  提问:你喜欢哪个房间?为什么?

  生:家里的家具等物品都不是随意摆放的,需要我们有秩序的排列组合,家里看起来才整齐有序。

  7、欣赏教材中的图片。

  8、教师演示。注意家具大小不同,摆放整齐、有秩序。勾画出家具的细节,并添加小的陈设摆件,增添家庭生活的情趣。

  (三)学生实践(18分钟)

  作业内容:画一画自己的家。

  1尽量按家里的原貌去画,以便大家认识你家。

  2家具可以稍有些变动。

  3可画些小动物和人物。

  学生开始构思画面。认真作画。

  (四)教师辅导

  指导内容:

  1、家具摆设不要过于凌乱,避免家具东一个西一个的现象。

  2、提示学生可以只选择一个房间或房间的一个角落进行创作。

  3、基本形概括要准确,线条处理要流畅。

  4、涂色要均匀,注意色彩搭配。

  (五)作品展示(2分钟)

  学生将自己完成的作业展示到老师准备好的展板上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与展示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六)评价

  评价标准(1)家具外形的表现准确、可爱漂亮。

  (2)家居摆设整齐美观,不凌乱。

  (3)构图饱满,涂色均匀。

  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1)说一说你最喜欢的作品,为什么喜欢?

  (2)针对作品的不足,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案。

  2、老师针对学生的评价进行补充评价或总结评价。

  (七)拓展(4分钟)

  我们每个人都有可爱的家,但是我们还共同拥有一个大家——我们的教室,希望同学们今后要爱护我们的家园,并用画笔把美丽的家画下来!

  设计意图: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延伸,使学生明白对于“家”的真正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家、热爱班级的真挚情感。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评价学习效果。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愿意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当中来,是否以认真的态度完成课堂的探究活动。

  2、通过学生课堂作业的呈现评价学习效果。

  学生的作业造型是否新颖有创意,色彩使用是否亮丽。在作业的创作过程中能否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

  3、通过学生课下对于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应用评价学习效果。

  对于课上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是否能够内化并完成他们的迁移过程,是否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七、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巧妙运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游戏中分别闪现出一个房间的各个角落,请学生猜一猜这是哪个房间。也许是卧室,也许是书房,学生根据不同的家居摆设,猜出房间名称。游戏的导入直接创设情境,老师通过一分钟的小游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了家的魅力与可爱之处,引入环节设计巧妙。

  2、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

  首先老师通过概括基本形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联想,通过各种基本形的相互组合,表现出各种家具的造型,使学生的思路进一步打开。随后老师进一步提出疑问:为什么这些基本形组合起来不太像家具,还缺少什么?由此引发思考,使学生的思路一下子从图形联想到了家具的具体造型,以及细节部分的特征。

  在老师示范的环节中注意家具大小不同,摆放整齐、有秩序。勾画出家具的细节,并添加小的陈设摆件,增添家庭生活的情趣。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对物体形象更加清晰,思路更开阔。

  3、注重个性辅导

  可爱的家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完成的表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能够体现学生的个性。老师在对于学生的作业辅导方面也十分重视,强调不同的观察视角,表现家中房间的一个局部。不建议学生画出整个房间,这样,构图的形式就更加新颖。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设计画面构图,力求新颖美观。

小学美术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号考生,这天我说课的课题是《xx》,请先允许我将本课的课题写上去。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然后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以及教学过程,最后是板书的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

  《xx》是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年级册第课的课程资料。新课标推荐美术教师对新教材要构成单元意识,这将有助于我们拥有系统的教学思维,摆脱教材的禁锢,本课连同第课的《xx》、第课《xx》以及前面的第课《xx》、第课《xx》、第课《xx》一道构成了本学期美术课程中设计x应用领域的一个较完整的单元。(蔬菜和水果是学生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无论是从蔬果的外形还是色彩,以(及各部分的组成都是心中有数的,这些材料便于收集和整理,所以在造型表现的时候十分容易再次表现出来。)在年级设置本课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和审美价值,本课在教材中起了一)

  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和教师一样,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在学习各种课程之前,学生对客观自然界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事物已经构成了自己的看法,构建了超多朴素的概念。因此,教学务必贴合孩子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规

  律。我将学生的状况分析如下:年级的孩子好问、好动、好奇心强,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有及丰富的想象潜力。但他们的观察潜力、动手潜力、探索潜力和表现潜力以及和他人合作的潜力相对较弱。教师就应创设一个相对平衡、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课程教学中敢说、刚讲、敢做,勇于表现自我。

  三、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根据第一阶段设计x应用领域的学习要求,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素材,透过看看、想想、做做的方法来简单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并结合我校的学生实际状况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首先是明白蔬果的名称和特点,懂得粗浅的蔬果知识,并采集有关蔬果的材料。

  然后是能够利用蔬果材料进行设计、制作,使它成为搞笑的新形象、新动物的形象。发现不同材质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潜力和鉴赏潜力。

  第三个是情感方面的培养,体验蔬果造型设计制作中的乐趣,能够在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延续对美术的持久兴趣。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

  四、教学重点

  用心对教材分析,为本堂课的课堂教学能够到达最优化,我将教学的重点确定为:将收

  集到的蔬菜水果想象成动物的某一个部分,用拼接或串联的方法将蔬菜水果组成各种不同的动物。

  五、教学难点

  由于本课的可塑性较强,有太多的不可预见想和生成性,所以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能够与众不同的想象,找到适合自己的制作方法,完成一件独具特色和品位的作品。

  六、教学方法

  教师的作用首先就是一个导向作用,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过程中用各种生动搞笑的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讲究素质教育的这天,教育不止在传授,更在尊重和激励,因此我选取情境教学法和演示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设计制作的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能够主动参与到的教学活动中来。美术课程标准还强调,加强师生关系,既要重视教师的教,还要重视学生的学。倡导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对话。结合我校年级学生的实际,我将学习方法确定为:以感受、观察、体验为重点,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到达本堂课的教学目的。

  七、教学准备

  美术课作为一项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我们教师的教学准备就显得个性的重要,学生的准备也十分重要。常言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那么要展开有效的教学,这一堂课教师首先要和学生一齐熟悉一下课本的资料,将我们课堂上所需要的材料进行一些收集的推荐。除了必要的画具外,教师还要准备一个短小的多媒体课件,里边包含音乐、图片等进行引导学生,进入到我们美术教学情境中。

  那么学生就应准备写什么呢?首先是必备的画具,然后,推荐同学到自己家的厨房找一找,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蔬菜和水果。也能够到网上搜集一些资料,因为兴趣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

  八、教学过程

  鉴于如上分析,我将我的教学过程作如下设计。

  (1)第一个阶段首先是组织教学阶段,在这个阶段我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因为待会儿我们要进行小组合作制作设计,帮忙学生整理好带来的材料,检查学生的准备状况。

  (2)之后是情景设置,素材导入阶段。来感受的视觉之美。我将自己设计制作的一件

  展示在他们面前。用比较直观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上面有一个的`造型,”这样很容易引起同学的乐趣,他们肯定会好奇。那么在这个阶段之后呢,我就告诉同学们“其实有更多精彩的设计,请看大屏幕。”这个时候即出现大屏幕上的一些图片,让同学们看一下别人设计的。让他们先有一个情景,他们就能更容易的融入到学习氛围中来。

  (3)第三个阶段讲授新课探索新知,鉴赏制作的形式之美、色彩之美、造型之美,让同学们将自己带来的进行设计、小组讨论、鉴赏他们的材料、分析他们的材料,看这些材料适合做些什么。那么学生就能够根据各自材料的外形色彩选取适合的部分来进行利用。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了。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教给他们制作的方法。这个时候出示课件,可见里面涉及这样的制作流程。首先是材料,然后是制作的工艺、流程,让孩子能够一目了然的,在短时间内学到这个方法。因为课堂是要讲求效率的,我们不能用太多的时间浪费到教师的课件中,让我们的学生主动去寻求方法。

  在这个时候,教师还就应把板书写在上面,因为这是重点部分,那就是方法的传授,所

  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个时候学生就明确了他们要使用的是哪些方法,这样十分直观。

  (4)第四阶段,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尝试创作,注重自己的个性,创造的这些动物的造型之美。让它体现孩子的个性,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生成,不能一堂课之后出现的作品是一个样貌,这样的话就是一堂失败的美术课。那么在这个阶段要播放课件中欢快的儿童音乐,让他们在音乐的氛围中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话他们会十分的愉快,这样能够延续他们在学习美术时的兴趣。

  (5)最后一个阶段,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就是一个动态评价的阶段。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潜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用心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潜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6)课堂小结扩展延伸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

  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XX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板书的设计围绕着突出重点展开。

  总之,本节课透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用心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潜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潜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必须会事半功倍。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美术说课稿7

各位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第一册中的第7课《下雨啦》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下雨啦》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本课教学时数为1课时。雨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可以给人类带来益处,也可以使人类蒙受灾难。可是在儿童看来,下雨是一件有趣而令人激动的事情,它能够给孩子带来创造的灵感和真实的体验。本课是一节绘画练习课,创作的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表现雨,画出自己对雨的感受;二是表现雨中的情景,可以是真实的回忆,也可以是建立于真实基础上的想象。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雨的科学知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这节课要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那快乐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有着不受制约的'想象力。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思维非常活跃,个性突出,具备初步的表现能力。

  三、设计思路

  通过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会议、观察对下雨时的感受,同时教师及时的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进一步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热情,让他们带着不拘形式的去大胆绘画。

  四、教学目标

  l、回忆下雨时的感受,表现出下雨时的真实情景或自己关于雨的想象。

  2、选择各种形态不同的线条表达出对雨的印象。

  3、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感受的乐趣。

  五、课前准备:

  1、让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及雨中人物、景物的特征。

  2、教师搜集有关雨景的图片、录像、音乐等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导入

  1、 组织教学:课前学生做好准备。

  2、 欣赏导入: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引起学生对雨的回忆。

  3、 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雨的图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

  4、 引出本课课题――《下雨啦》。

  (二)、创设情境、渗透知识

  1、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雨”的形成。

  (学生对雨有了科学的认识。丰富了有关雨的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创作奠定基础。)

  2、按照强弱程度,雨可以分为小雨、中雨、暴雨。给学生放一段分别表现小雨、中雨、暴雨的音乐。(学生们感受出表现小雨、中雨、暴雨的音乐。)

  3、在雨中,人、动物会是怎样的?

  4、下雨时你的心情怎样?

  (三)、绘画练习

  1、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构思自己的作品)

  2、鼓励学生在创作时要不拘形式,大胆表现。(通过练习,生动、大胆地表现出自己对下雨的真情实感。)

  3、启发学生画出雨中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的说,这样既能为创作做铺垫,又可以达到相互交流的效果)。

  4、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作品。

  5、教师针对典型作业及时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丰富情感,增强自信心。

  6、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此带动全班学生整体表现水平的提高。

  7、小结:让学生知道万物生长离不开水,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更美好,应该学会利用资源。

  课后总结: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地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表现出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通过学生作业,可以看出学生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充满活力和自信,本课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完善人格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小学美术说课稿8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也有,还很多。我想过自己是一只无忧的小鸟,也想过自己是一只快乐的小猪,当然,也想过真格的,想成为一名医生,但后来还是放弃了,因为怕拿刀去解剖病人,所以就成了一名老师,想想老师总不用拿刀去解剖什么的吧。可是,在后面的成长中,我却慢慢地发现,医生倒不用个个去解剖病人,而我们老师却个个都得具有解剖的本领,当然,不是去解剖人咯,而是用我们独有的智慧去解剖我们快乐的课堂。今天,我很高兴能给大家解剖一次。

  我解剖的是《我的喜怒哀乐》,整个解剖我分三步来完成。

  一、是解剖教材。

  《我的喜怒哀乐》是浙美版第六册第四课的内容,属“造型表现”领域。所谓的“造型表现”领域,即让孩子们通过看看、做做、画画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课是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孩子们用线描的方式去表现人物的四种基本表情特征。由于教学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孩子,平时表现高兴的,快乐的比较多,而表现愤怒、悲哀的却很少,再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各种表情,学习运用夸张变形等方法来表现人物的不同神态。

  2、欣赏表现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对人物表情的感性认识。

  3、激发学生对表情的认识由无意的感受到有意的观察再到富有创意的表现创作。

  明确了教学目标,那么教学的重点、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掌握喜怒哀乐表情的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的知识结合喜、怒、哀、乐表情特征进行大胆地夸张、变形等手法来表现。

  二、解剖教法和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上新课标要求课程设计要体现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在教学中我始终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游戏导入,创设愉快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在评价中激励学生去点评他人的作品,培养学生进一步地创作想象。

  三、解剖我的课堂

  本课的设计我都是从学生的层面上去思考的。先让我们进入导入的一个片断吧。

  1、环节一:游戏,表演,导入。

  第一个环节,我用游戏表演来导入,是因为有这样一名经典的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年级的孩子还是属于低年龄的,做游戏,讲故事,猜谜语等都很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变脸游戏中,我设置了这样三个问题:

  一问这是什么表情?是想让孩子们说说表情的名称,孩子们会发现,同样的表情有着不同的说法

  二问什么时候你会有这样的表情?是想让孩子们体会,心情连着表情,表情里看得出你的心情。

  三问这表情有什么特征?是想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体会表情里的特征。

  从而进入本课的第二个环节,也就是教学重点。

  2、环节二:多种形式,把握重点。

  为了让孩子们掌握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多种教学方式:老师画—学生猜,学生说—老师画,老师演—学生画,学生画—老师改,并提问,每种表情都有什么特点?

  由于“喜”是孩子们平时接触,表现得较多的表情,我也就没有重点指导,而“怒”、“哀”是孩子们表现最少的,我就进行了重点的指导,让我们先进入“怒”的课堂吧。

  关于怒的设想:孩子们,猜一猜,来享受美术课上时不时的新鲜感;让我们都能用自己的眼睛去感受美术课给你带来的成就感!那么,我们一定会学得很轻松,很快乐的!

  在刚才的片断中,有个孩子一看到我画竖起的眉毛就迫不及待地猜出是“怒”,所以我的目的也达到了。“猜一猜”吸引了他去认真观察,他也在猜中得到了成就感,那么,“怒”的特征还会不掌握吗?

  下面是“哀”的课堂。

  关于哀的设想:

  孩子,别怕,就算画不好,可你把你的勇气画出来了!而且是那么地耀眼,这是别人没有的,是你独具的光芒!

  在这一环节中,本想自己画的,但想到新课标不是要求我们要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吗?那我就给孩子一个表现勇气的体验吧,后来,我把修改别人作品的体验也给了他们,而我自己则成了他们的一支“遥控画笔”!

  下面进入“乐”的课堂。

  关于乐的设想:

  掌握了重点,就该向难点突破了。

  勇敢的孩子,其实你画得挺好的,老师把你的画进行修改,是为了让你们更快更好地学习后面的本领!

  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修改学生的“乐”提前预设了难点的教学。

  3、环节三:欣赏,突破,拓展

  在第三个环节,也就是突破难点了。关于这一个环节的设想:

  孩子们,很喜欢漫画的头像和变形的脸吧,这就是他们这一年龄的特点,要不断地找新事物去吸引他们,让他们大开眼界,大展想象,很多时候,精彩意外就是这样来的。

  这一环节中分两块,第一块是欣赏漫画头像,学会夸张。第二块是作品欣赏,学会变形。在这两个课堂片断中,我收获了两个“精彩”——马三立的“黄瓜”脸,变形脸是“食品仓库”,这些有趣的词汇都表明孩子们的想象已经开启了,那我们就赶快进入第四个环节——大胆创作吧。

  4、环节四:激励创作,无限想象。

  在学生创作时,我经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让自己的思维和孩子们进行碰撞,这也是另一个收获精彩意外的空间,同时,也会让自己的想象力滋生疯长。

  5、环节五:展示,评价

  这节课我主要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猜猜他画的是什么表情?”“你觉得他画得怎么样?”“什么地方还可以更好地去表现?”

  激励孩子们去点评他人的作品,目的是让孩子们在点评前去仔细观察别人的作品,点评时发现别人的优缺点,点评后能再一次地进行创作想象。

  6、环节六:课外拓展,人生百态

  在最后,我给孩子们欣赏了除喜、怒、哀、乐以外的很多表情,孩子们大都喜欢开心的笑,开怀的笑,微微的笑,善良正直的笑……但遗憾的是没来得及告诉他们:只要多一点笑容,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快乐!

  今天的解剖就到这里,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学美术说课稿9

  我将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汇报我的这节课。

  本课是冀教版美术第xx册第xx课的内容,是一堂xx课。按照《美术新课程标准》,我将本课略加改动,成为集欣赏与技能训练于一体的综合课。以审美教学为主线,加以必要的技能训练,使它能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相联系,更具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本课的设计可以说是对前面所学的知识技能的巩固与深化。

  一、学情:

  xx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个性鲜明。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xx。

  教学难点:xx。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并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xx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本课我主要使用的教法有:

  1、情境教学法。

  2、直观演示法。

  3、随堂欣赏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过去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本课我主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是:

  1、发现学习法。

  2、讨论法。

  3、合作法。

  四、说教学用具:

  学生需要准备xx

  教师xx

  五、说教学过程(必须说出设计意图,即为什么这么做)

  这节课我一共安排可xx个环节,分别是xx

  第一个环节:——开设情境,趣味导入

  导入的好是成功的一半,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照片,引导学生通过体会照片的意义,引出本课课题———《》

  在学生进行作品欣赏时,我先出示一组图片,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了解。接着出示一组有存在问题的作品,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突破难点,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第二个环节是自主探究,学习新课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合作、探讨,使重、难点得到了解决。这里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这个环节体现了合作,讨论的学法。)

  1、教师首先进行示范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较弱,这时教师的亲自示范,必将能让学生很好地获得直观的视觉信息,激发了兴趣,增强效果)。

  2、下面是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大胆创作。要求:大胆创作,细心装饰。

  (在创作过程中同时,播放轻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第三个环节:学生展示,自主评价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评、互评。

  1、自评你画的是什么?你觉得自己的作品哪里最棒?

  2、互评谁的作品最美?谁的作品哪一点给你印象最深?

  (引导学生发现美,把握学生的闪光点。)

  3、教师小结,好的作品要给学生激励,肯定,表扬。要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对存在不足的作品可以对他们说“怎么才能把自己的作品变得更美呢?”等。

  第四个环节是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学生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业: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六、板书设计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七、说教学预评估:

  在本节课中,xx环节学生可能xx,我在xx的同时可能xx去做

  总之,本课从新课标出发,从学生实际入手。力求做到导课体现一个“趣”字,授课体现一个“活”字,创作体现一个“新”字,评价体现一个“巧”字。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小学美术说课稿10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是A美0023号考生,我将进行的是说课,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第1课 明与暗。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七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

  一. 教材分析

  我根据新课标内容,确定《XXXXXX》一课属于“————”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小学阶段学生已经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这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结合小学生的学龄特点,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我确定了:

  ①

  ②

  ③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XXXXXX

  教学难点是:XXXX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画具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画具等。

  六、 教法学法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领导者。在新理念指导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多年,广大教师经历了“初步认识—

  初步实践—课改反思—再认识—再实践”的课改过程。小学美术作为艺术教育必修学科之一,使小学美术教师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在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七、教学程序

  (1)组织教学:注重学生的画具准备与分组情况。

  (2)创设情境 欣赏XX 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欣赏XX”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XXXX动画片段,把学生带入XX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XX,为后面设计XX做好铺垫,引导学生通过体会XX的意义,懂得珍惜XX,引出本课课题—XX

  (3)引导启发 根据本课的 了解XX 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 了解XX”一环节。先出示一组图片,通过“?”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了解。接着出示一组有错误的XX,让学生观察分析:设疑引路,归纳总结,突破难点,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制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4)自主探究 折制XX 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折制种表”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X正当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我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到书中寻找答案,鼓励他们根据书中提示,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自己的制作想法,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骤,并大胆地展示出一个设计与众不同的表面。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5)大胆创作 制作XX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制作XX”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钟面指示明确。制作同时,并播放儿童歌曲X,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6)展示欣赏 评价XX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钟表”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7)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XX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板书的设计 围绕着突出重点展开。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美术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面包是幼儿非常熟悉且喜爱的食品,烤面包的方法不仅有趣,而且新奇。我们选择并设计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特点,贴近小班幼儿生活的"烤面包"活动,旨在让幼儿在"涂涂""烤烤""尝尝"的过程中,学习水粉涂色、色彩对印的技能,充分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根据《纲要》艺术领域"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的要求,结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知识目标:巩固对红、黄、绿、紫四种常见颜色的认识,感受色彩的美。

  2、技能目标:大胆选色,学习平涂的方法与蘸色的技巧。

  3、情感目标:体验活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活动的重点:巩固对四种常见颜色的认识,学习涂色,体验玩色的快乐。活动的难点:学会蘸色的技巧,用平涂的方法涂满"果酱".活动的准备:(详见活动设计的准备)。充分有效的活动准备是美术活动成功的前提。本活动准备既关注幼儿已有经验的积累与参与,也注重教具的形象性与作画工具的合理性。如选用的水粉笔,是长水粉笔截掉一段笔杆而成的──这是我们反复实践后确认的,这样更方便幼儿的使用。本活动宜在小班第二学期进行。

  二、说教法与学法

  本活动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讲解示范法和指导法,来适应教学内容传递的需要和幼儿的认知结构特点进行教学。通过操作与语言的紧密结合来突出重点,以变抽象为具体、变生疏为熟悉的办法来突破难点。用简洁的、游戏化的语言进行演示与讲解,使作画的每一个步骤和要求形象化、具体化,易为幼儿所理解与掌握。同时,我还运用兴趣式指导和渗透式指导法。从幼儿出发,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融在一定的情境中。如:蘸色的技巧,是按情节发展,边演示边以游戏口吻强化:"蘸点果酱,舔一舔,涂在面包上""蘸点果酱,舔一舔,果酱涂得满满的"……再如,要求幼儿均匀涂色,是这样说的:"果酱涂得满满的,面包的味道就更好";将涂上的色彩对印:"把涂满果酱的面包合起来,压一压,免得果酱流走".从而避免说教式的提要求和示范。通过教师的演示,游戏化的强化,幼儿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边听边看,不知不觉领会涂色要领,在边说边操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醮色的技巧,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说活动程序

  总的设计思路是:根据小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本活动目标要求,设计以"兔妈妈收徒弟,兔宝宝学烤面包"为中心主题,以教师的.示范幼儿练习为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流程是:讲故事导入→教师示范(取面包→介绍果酱→涂果酱→烤面包→展示面包)→幼儿练习→活动评价(展示幼儿烤的面包,请客人品尝)。具体活动程序如下:

  1、导入:以故事导入课题。创设富有童话色彩的游戏性情境,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富有情感的角色(兔妈妈和兔宝宝),易于促进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时间1.5分钟)

  2、新授:教师示范"烤面包".通过教师游戏化的口吻,准确的讲解示范,使幼儿自然地掌握烤面包的步骤,明确烤面包的要求。同时,又让幼儿体验到"烤面包"带来的色彩美(色彩对印)与成功的快乐,更激起幼儿自己烤面包的强烈愿望。(3.5分钟)

  3、练习:幼儿烤面包,教师巡回指导。教师观察幼儿,并用游戏口吻进行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涂画。指导时注意个别差异。(13—15分钟)

  4、活动评价:请客人品尝。以请客人品尝的形式进行,既合乎主题情节,又利用可借用的教育资源,让众多的听课老师参与活动的评价,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得到他人的评价,使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促进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2分钟)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整个活动游戏性、趣味性极强,进一步促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情境中,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发展。

小学美术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9课,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划分,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了解面具,感受面具的独特魅力,并且学会制作自己喜欢的面具,从而激发学生对面具这一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

  二、说学情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造型方面比中、低年级有了一定的发展,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发展,观察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模仿能力也有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已经初步认识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会使用各种美术工具,体验了不同媒材的效果,在绘画方面有了初步的写实倾向,也称之为“萌芽写实阶段”,能大胆地表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他们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创造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和学生的了解,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面具的文化内涵以及造型特点,制作一个有表情的面具。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与讨论,了解面具的艺术特点,大胆描绘千奇百怪的面具,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面具的独特魅力,激发对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传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教学目标,不难分析出本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了解面具的艺术特点并制作一个面具。

  难点:结合面具的材料和造型特点,制作一个新颖的有表情的面具。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提问法、讲述法、示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PPT课件、面具图片等相关资料。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激趣导入

  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融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播放视频《变脸》,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总结:丰富多样的面具愉悦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有趣的面具还给我们带来了神秘趣味。由此引出今天的课题《有表情的面具》。

  通过多媒体的导入方式,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并引起他们的探索欲望。

  环节二:描述分析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所以,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观赏《盒子面具》,并提出问题:面具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出面具的概念、特点。《盒子面具》可以看出盒子的五个面都有不同的表情,不同的面具传达出来的情绪也各不相同。在学生对面具有个初步的感知之后,我会继续展示《青铜面具》《古代非洲人面具》《古代印第安人面具》等面具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常见的制作面具的材料有哪些呢?面具又是如何表现情绪呢?通过图片的展示可以得出常见的制作面具的材料有青铜、硬纸、兽皮、木板等,并且可以通过对眼睛、嘴巴的夸张描绘来表现面具的情绪。

  之后,为了提高学生对于面具文化内涵的认识,我会播放视频藏戏选段,请学生思考:藏戏中的.面具有什么寓意?面具由古至今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什么?在这里我会设置一个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合作交流。讨论结束后我会让小组派代表进行回答,结合小组的回答可以得出面具寓意着吉祥,祈求神灵的庇护;面具在我国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其中藏戏已经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戏中的面具具有浓郁的世俗倾向和民间色彩。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面具的趣味,了解面具的深层寓意,激发更多的探究性思考,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环节三:示范讲解

  美术课程同样具有实践性,所以我会示范面具制作的方法,重点讲解对表情的夸张表现,以及制作过程中的剪刻、粘贴、彩绘等制作方法。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面具的制作步骤,为学生独立创作解决技法上的难点。

  环节四:实践展评

  教育家弗莱登塔曾说:“学习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实现再创造”。因此,我将布置这样的练习作业:同桌之间合作完成一个有表情的面具。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我会进行巡视指导,积极的纠正学生存在的技法问题。在大部分学生创作完成的情况下,我会设置一个化妆舞会的场景,并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面具进行自评、互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在展示点评环节中,我会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以鼓励、肯定为主,多从建议性评价出发,培养学生敢于接受别人的“指正”,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一环节体现了新课标中教学评价对象和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利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能够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我总结反思,改进教学。

  活动五:小结作业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回顾,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梳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在此过程中进行升华情感,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课后搜集外国的面具资料。

  这一环节请学生主动分享收获,从学生的角度检验本堂课的教学设置和教学效果,真正践行“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时刻以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反馈为标准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探究更贴合学生学段的教学方法。最后的搜集资料的作业是为了让学生以课堂为中心进行知识的延伸拓展,使美术课堂与课外,美术知识与其他知识形成沟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

  八、说板书设计

  为了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清晰、直观、明了,重难点突出:

小学美术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我对教材做出了以下分析。

  本课选自江西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5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运动中人物的动作特点,了解在不同运动状态时人物动态的变化规律,掌握动态表现的方法,能够创作一幅动态准确、表现运动情节的作品。从而提高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绘画方面处于“萌芽写实阶段”,在绘画的创作中能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来描绘事物,表现出一定的透视关系,但如何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出不同运动时人物动态的变化还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人物动态表现的方法,进行大胆创作。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观察不同运动时人物动态的变化规律,抓住人物动态变化中头、颈、躯干直到着力的脚所形成的动态线,创作一幅动态准确、表现运动情节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观察运动中人物的动作特点,了解人物动态变化中头、躯干、四肢的关系,欣赏与运动相关的作品,分析人体各个部位转折点的变化,掌握动态表现的方法,把握人体动态特征,能够运用画笔描绘比赛场上运动的场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人体的动态美感,了解运动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培养热爱运动的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人物动态表现的方法,画一幅具有体育比赛情节和场景的作品。

  难点:人物动态表现得生动、准确。

  五、说教学方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我将采用情境法、示范法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学准备

  好的'教学准备可以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因此,我在课前准备了多媒体课件以及大量的图片等。

  七、说教学过程

  除了上述分析,我认为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更是重中之重,为了让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六个方面进行展开。

  活动一:趣味情境导入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在课堂伊始,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联系生活,询问学生参加过哪些体育比赛,会用什么方式记录这些记忆深刻的运动场景?通过学生积极回答,我将总结: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运动方式,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记忆,让我们用绘画的方式将这些美好的场景记录下来吧!引出课题《比赛场上》。

  活动二:作品图像识读

  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我将展示照片《踢足球》《打篮球》《乒乓球》《射击》,引导学生依次辨认出是哪些体育项目?随后总结出:运动的种类十分繁多,每种运动都有其代表性动作或器材。

  接下来我会请两位学生上台通过动作表现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其他学生台下猜测运动项目。并提出问题:观察这两位同学不同的肢体动作,身体的哪些部位发生了变化?每个部位的动态变化是围绕着哪些转折点产生的?学生回答后我会总结:人物动态的变化都是由于头、躯干、四肢的屈伸及摆动形成的,这些摆动围绕着这些关节转折点在进行,抓住这些转折点,就能灵活的把握人体动态变化。紧接着我会在黑板上演示用动态线表现这两个人的动态,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随后我会出示绘画作品《冲刺》《决战之前》,提出问题:画面中除了人物还有什么?我将和学生共同总结出在进行场景绘画时除了对主体人物的塑造,同时也要注意周围环境的描绘和服饰的搭配。

  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有利于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并帮助学生有效的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发展视知觉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

  活动三:技法表现探究

  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的掌握创作技法,我会以“踢足球”为主题示范创作步骤:1.回忆场景,构思一个踢球中的画面;2.铅笔起稿,确定踢足球时人物的动态线;3.线条勾画,用流畅、连续的线条刻画人物的动态;4.深入修饰,添加足球场等场景。通过这样直观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在独立创作中解决技法上的难点。

  活动四:美术创意实践

  为了让学生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我会让学生进行艺术体验:请把你记忆深刻的体育比赛情节和场面画出来,特别要表现出人物的动作特征。学生在构思和实践创作过程中我会巡视指导,并从人物动态、比例和画面布局等方面给出指导意见。引导学生更好更快地完成艺术作品,提高课堂作业效率。

  活动五:多元展示评价

  在大部分学生作品已完成的情况下,我会创设“运动展风采”的情境,鼓励学生展示作品,并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态、比例、场景的搭配等多方面评价作品。情境教学的方式既达到了检验教学任务的目的,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活动六:小结升华作业

  课堂临近尾声时,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情感升华:我国现在正在进行“全民运动年”,追求“人人发展好体质”,运动不仅可以给生活带来动力,也可以增强团结协作的精神,强壮体魄,丰富生活。课后在家长的陪同下去火车站或公园等场所,观察人物的各种动态,进行写生练习。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美术课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八、说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

小学美术说课稿14

  一、教材分析

  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留住秋天》一课属于“造型 表现”课。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剪、撕、折、画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动手拼一拼,贴一贴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形式。本节课通过展示秋天的景色,突出叶子的形态与色彩,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准备

  视频短片,各种形态的叶子,贴画作品集、胶水、剪刀等。

  四、教学重难点

  a、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大自然中秋天的景色,感知秋天叶子的色彩及其形态,感受秋天的美,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留住秋天”。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b、本节课的难点是:通过变换、拼摆、涂色进行拓印等多种形式来表现秋天。留住秋天,并注重色彩的搭配,拓展学生对美的表现力。

  五、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从三个领域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领域: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景,橘子园,柿子林,枫叶林 让学生寻找不同的叶子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秋天。

  2、操作领域:学会用拼、贴、摆、涂色、拓印等方法来拼贴成一幅生动有趣的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领域: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在动手制作中感受到大自然的乐趣,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六、说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引导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学法主要是采用观察与动手制作。

  七、说教学设计与过程

  (一)引入部分

  用视频短片引人,激发学生的兴趣。

  用充满诱惑的语言触动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引进秋天的景象中去。从而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物象的.热情。

  (二)指导教学

  1、请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叶子,说说都收集了哪些形状的树叶?(这一目的是让学生对形状的了解与判断,学会观察)

  2、师出示几种树叶,请学生观察叶子的外形,说说你觉得像什么?

  (鼓励学生多说,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展开学生的联想。)

  3、说说秋天的主要色调是冷的还是暖的,以什么颜色为主。(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

  4、你知道这些叶子能做成什么图案吗?课件出示范画。想知道怎么做的吗?

  5、教师示范

  这个环节在整堂课中尤为重要,教师应分步讲解树叶拼贴画的具体制作步骤,以金鱼的制作步骤为例(根据叶子外形联想,找合适的叶子反复尝试组合,最后拼摆成形,分析树叶颜色搭配,利用剩余树叶进行环境添加)

  首先课件出示制作的步骤:

  ①:压平、观察。

  ②:拼贴、修剪。

  ③:整理、完成。

  然后讲述树叶贴画的几个注意事项:

  ①:构图要饱满

  ②:画面要完整

  ③:颜色搭配好。

  最后提出制作要求:

  ①:制作过程中注意整洁、保持良好环境。

  ②:展开联想,每人制作一幅与众不同的树叶拼贴画。

  ③:完成后给你的作品想个好听的名字,用树叶拼贴或绘

  画的形式装饰在你的作品上。

  6、按要求,自由发挥制作一幅以树叶为材料的拼贴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对美的追求)

  7、在学生完成作品之后,让学生以“小小评审团”的形式展示作品,相互评价,以评促进。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学生艺术鉴赏力的自主发展。

小学美术说课稿15

  活动目标:

  1、能按照轮廓线剪出各种几何图形,剪的时候比较细致。

2、会自由将图形进行组合粘贴——汽车,布置画面较合理。

3、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涂色拓印,掌握握笔的姿势。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铅笔、铅画纸,底版,剪刀,糨糊学生人手一套。

  2、汽车图片若干张或者关于汽车的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背景图,老师讲述画面内容。

  师:今天天气真好,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开着汽车出去旅行了。

  二、观察了解不同汽车,了解汽车的外形特征。

  师:看,多美丽的汽车呀!你认识它们吗?看看有些什么车? 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这些汽车都是用图形拼出来的。请小朋友找一找,有哪些图形呢?

  教师小结:原来,小动物的汽车是用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拼出来的。你们想来做汽车吗?怎么做呢? 三、学生观察图片并讨论,观看教师示范,了解制作方法和步骤。

  师:(学生自由讨论)小朋友说的`真好,原来我们先要画好汽车的车身和车轮,然后把它们剪下来,贴成一辆汽车,再剪出车门、车窗、还有车灯等贴上去。看一一辆汽车做出来了。那汽车美丽的色彩是怎么画的呢?我们请排刷宝宝来帮忙,给汽车穿上漂亮的衣服。(教师示范粘贴、拓印。)

  四、学生粘贴汽车,并进行拓印,老师巡回指导。

  师:小朋友你们想来做汽车吗?老师已经帮你们准备好了硬板纸、剪刀、颜料、毛笔等材料,现在你们就可以动手来做汽车了。

  学生制作纸版版画,教师巡回观察与指导。引导学生在背景图上剪贴小花、小草等背景,丰富画面。

  五、评价展示学生作品。

  师:小朋友真能干,做出了这么漂亮的汽车,高兴吗?让我们开着汽车和小动物一起去旅行吧!(听音乐,做游戏) 活动反思:

  让学生初步认识了不同汽车,了解其车辆的不同功能,并借着学生的兴趣,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发挥,鼓励学生设计出新型的功能独特汽车来方便我们的生活。学生通过游戏、讨论、想象、创作出新型汽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学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说课稿05-25

小学美术说课稿01-14

美术说课稿02-24

【荐】小学美术说课稿15篇08-04

美术说课稿模板06-29

美术说课稿范文08-26

中班美术活动说课稿06-08

高中美术说课稿03-10

高中美术说课稿优秀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