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作文说课稿

作文说课稿

时间:2024-06-20 11:53:4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作文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作文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文说课稿

作文说课稿1

  一、课题设计依据:

  1.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作文写作的要求: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二、阶段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三)写作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创意的表达。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2.安徽中考语文考试纲要对作文写作的要求:2008年安徽语文考试纲要对作文要求:(二)具体内容要求第四部分写作6.根据需要,运用修辞方法来表情达意7.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3.安徽中考作文历年来评分标准的设置:作文分项分等评分标准中表达分数在二十五分左右,根据作文表达方式运用得好﹑结构合理﹑语言流畅分五个等级。

  二、课题设计思路:

  通过收集生活中优美的短信来导入,介绍使文章内容生动的一些方法。

  其具体途径是:让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后归纳,再让学生合作赏析探究质疑,最后学以致用,养成良好的创作意识。教学模式上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原则是逐步推进、学习深入。

  三、课题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写文章时注意语言生动的创作意识,并掌握一些使语言生动的有效方法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能力。

  四、课题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写文章时注意语言生动的创作意识。

  (2)难点:掌握一些使语言生动的有效方法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能力。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课前师生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一些有文采的手机短信。

  七、教具准备:

  有条件可用多媒体没条件准备小黑板。

  八、具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步骤一:教师由课前要求准备的短信来导入。

  ①导语:我们在课下和同学们一道收集了一些大家都认为还可以的短信,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在看我给你们祝福时,要思考一下这些短信好在哪里?

  ②多媒体呈现或小黑板

  短信一:风雨送春归,飞雪迎福到,已收短信千万封,犹有人未到。阿福不争先,只等吉时报,待到祈愿变现时,俺随鞭炮笑。

  短信二:在关爱中让友情更深,在牵挂中让亲情更暖,在诚实中让心底更静,在简单中让生活更美,在问候中让祝福更好,在祝福中让春节更快乐!

  短信三:聚珠穆朗玛之阳光,拢天涯海角之清风,竭冈底斯山之祝福,吸比尔盖茨之财气,作为礼物送给您,恭祝春节快乐、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短信四:您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您是石阶,承受着我一步步踏实的向上的攀登;您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③让学生思考上面四个短信妙在哪里?学生自由讨论回答问题,教师鼓励激发点拨指导。

  教师点拨内容:短信一:巧改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短信二:巧用排比;短信三:巧用排比夸张;短信四:巧用排比比喻。祝福的话心愿都一样,但表达不同效果却不一样,说好话与会说话可是两个不同层次,要做会说话的人,达到语出惊人。

  步骤二:教师由俗语进行过渡。

  导语:俗语有言:三分长相七分打扮。我们写作也一样,大家要学会打扮自己的文章,使自己文章增色添彩,提高文章的文采,使文章更有可读性。那么,有那些用来打扮“自己”的方法呢?

  [二]新课讲授:

  步骤一:做练习比较辨析归纳

  练习一:(多媒体呈现或小黑板)

  ①比较:同一个意思,两种表达。你喜欢A句还是B句,为什么?

  A句:1.她长得很瘦。2.天黑了。3.开学第一天,我很高兴。4.妈妈给了我一切。

  B句:1.她瘦得如秋天的田野上一颗孤零的高粱。2.白日害羞地偎进山的怀抱。3.今天是新生报到的第一天,我快乐得像只老鼠,高兴得快要死掉了。4.如果我是一艘小船,妈妈就是温馨的港湾,让我幸福停靠;如果我是一粒种子,妈妈就是那一方热土,让我茁壮成长;如果我是一片白云,妈妈就是那蔚蓝的天空,让我驰骋翱翔。

  ②辨析:B句比A句好,B句好在什么地方呢?它是用什么方法使文章生动的呢?

  学生自由讨论,同位之间可以互相沟通。

  教师点拨:可以从阅读时感受谈,从语言是否形象谈。B句主要运用了不同的修辞,阅读时效果就不一样了,语言更为形象了。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

  ③归纳:善用修辞,使语言形象可感。

  练习二:(多媒体呈现或小黑板)

  ①比较:你知道下面语段表达特点吗?这样表达效果好吗?同样的意思你会怎样说呢?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古老的诗人在水边唱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荡舟水乡,纵情歌唱。“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倾之茫然。”苏东坡月夜泛舟,情思荡漾。“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后主凭江远眺,愁思绵绵。

  ——江苏考生《感动山水》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花儿如柳絮般漫天轻舞,莫不是一夜春风,点得千树万树的梨花开?真是亦真亦幻呀!我多么想羽化成诗意的文字,也来感受雪似梨花的意境。

  ——胡小敏《我多想羽化成诗意的文字》

  ②辨析: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再来比较一下,那个更具有文采。

  教师点拨:大量的引用古诗词,增加了文章的色彩。读起来有书卷气,给人有美的感受。如果是我们来说这个话题时,就变成了无话可说了,以后学习时要注意好词句的积累。

  ③归纳:引用诗文,使语言文采飞扬。

  练习三:(多媒体呈现或小黑板)

  ①比较:下面句中加线的词句用得好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这样写吗?

  1.好不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

  ——鲁迅《少年闰土》

  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3.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冯延巳《谒金门》

  ②辨析:加线的词语,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形象,如例1和例2。例3一个“皱”,拟人化手法,活化春水。鼓励学生自己来举例,感受锤炼词语的效果。

  ③归纳:锤炼词语,使语言形神兼备。

  师生共同总结:(教师板书强调)

  使文章增色添彩的方法:善用修辞,使语言形象可感;引用诗文,使语言文采飞扬;锤炼词语,使语言形神兼备。

  步骤二:读文章品味感悟畅谈

  [一]读文章教师出示2007年安徽中考高分作文一篇,让学生在读时思考问题:这篇文章在表达上如何?运用了那些方法使语言生动起来?

  【2007安徽省中考作文试题】(多媒体呈现或小黑板)

  请以“我们的心近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1)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我们的心近了

  安徽一考生

  奥运会是我们全国人民共同期盼的一场盛会。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奥运的火炬的熊熊火焰燃起时---我们的心正悄悄靠近。

  ---题记

  盼,盼什么?我问高山盼什么?高山不语。盼重穿绿装吗?那一个个快乐的绿色精灵已悄悄爬上你的双眉,为你妆扮泛白的双鬓。盼鸟语花香吗?满山的花儿争奇斗艳,遍野的莺歌燕舞传递着春的消息。巍巍的大山啊!你到底在盼啥?大山回头,轻轻对我欢唱:我盼五环到中国!哦,大山,原来你也有一个五环梦!

  我问流水盼什么?流水不语。盼清流见底鱼虾嬉戏?你的脸庞已经清秀亮丽,你的瞳孔中映出我欢笑的身影。接天莲叶无穷碧,河中的鱼虾成群戏。湾湾的碧水踏着轻盈的节拍奔流向东,以磅礴的气势汇入大海。你究竟在盼什么?流水回头,悄悄对我耳语:我盼五环到北京!哦,流水,原来你也有一个五环梦啊!

  昔日子期访伯牙,今朝高山应流水。知心人说不尽知心语,同心人同语五环梦。

  邻家的雨燕生下个小妹妹,唤名叫盼盼。盼盼呀小盼盼,你又在盼什么呢?盼早日羽翼丰满去搏击长空,盼早日成长为祖国添砖加瓦?盼盼呀小盼盼,你到底在盼什么呀?盼盼呢喃:盼五环!

  盼五环---多少个风雨街头,多少次烈日当头。我曾对着长空呼唤五环。五环,五环,几代人谱了几百年的梦想,在今朝能否实现呢?五环,我们齐声呼唤你,我们共同等候你!呼声飘过大海,越过小溪,传向遥远的天堂,也传向每个人的心田。这是我们中国人民共同的夙愿和梦想。让我们紧握双手传递出奥林匹克精神;让我们紧紧相拥共同传递奥林匹克理念;让我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实的步伐迈向辉煌的明天!

  当明天的第一缕朝阳透窗直射时,当鲜艳美丽的花朵争芳斗艳时,当中国人民的心中怀揣同一个梦想时,当奥运健儿在赛场奋力拼搏时,我们的心中都有一个梦。那时你会感受到每个人火热的心跳,你会感受到我们每个人的激情与温暖的怀抱。此时,我们的距离近了,近了,近到可以听清楚对方的呼吸声。我们的心也在慢慢靠近。让我们用自己火热的激情来共同祝愿2008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吧!

  [二]品味感悟畅谈

  ①四人为一小组谈读这篇文章的感受。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的角度谈。

  教师点拨:(教师板书强调)语言上运用了大量的排比﹑拟人﹑反复﹑比喻等修辞,增强了文章的表达上效果。

  教师让学生圈点出好的句子,并当堂朗读。

  ②看看专家评点:(多媒体呈现或小黑板)

  当很多考生将“我们的心”定格在“我与老师”“我与父母”“我与同学”等等时,这位同学独辟蹊径写出了自己“盼奥运”的心情。内容上的出新是这篇文章的突出特点。其次,本文在写自己“盼”奥运之情时,不是直接地倾诉,而是借高山、流水、雨燕等几个富有特色的意象来间接表达,这样文章就有了浓浓的拟人气息。这是这篇文章的又一突出特点。最后,文章主题积极,结构井然,语言流畅。对一个初三学生而言,此文显示了小作者较扎实的语文功底。本文最后得分:28(内容)+23(表达)=51分。

  步骤三:学以致用练习巩固提高

  [一]学以致用,展我生花妙笔。(多媒体呈现或小黑板)

  1.试将“有个小银圆落在地上”一句话改写成生动形象的句子。

  2.试将“月亮升起来了”一句话,改写成生动的描写句(段)

  3.“考试失利,他(她)拿着成绩单,在家门口徘徊。”请将这句话扩写成一段生动的文字。

  [二]学生当堂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相关参考答案资料链接:

  1.试将“有个小银圆落在地上”一句话改写成生动形象的句子。

  示例:有个小银圆,从桌上滚了下来,在地上丁丁铛铛的跳着。

  2.试将“月亮升起来了”一句话,改写成生动的描写句(段)。

  示例:①满地里亮起了月光。

  ②一轮圆圆的月亮,从东边的山梁上爬出来,如同一盏大灯笼,把个奇石密布的山谷照得亮堂堂,把树枝、幼草的影投射在小路上,花花点点,悠悠荡荡。宿鸟在枝头上叫着,小虫子在草棵子里蹦着,梯田里春苗在拔秆儿生长着;山野中也有万千生命在欢腾着……

  3.“考试失利,他(她)拿着成绩单,在家门口徘徊。”请将这句话扩写成一段生动的文字。

  示例:她掏出钥匙,犹犹豫豫地插进锁孔,没有拧动钥匙。匙环上那只绒毛兔,耷拉着双耳,一如她低垂无助的头。

  [三]课堂小结:(教师板书强调)

  文无定法,语言生动有法:善用修辞,使语言形象可感;引用诗文,使语言文采飞扬;锤炼词语,使语言形神兼备。还有运用一些合理的表现手法也会使文章生动,如象征、欲扬先抑、对比衬托、渲染等表现手法;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添彩。

  文无捷径,多读多写是径:平时多积累,多练笔,多思考

  [四]课堂延伸:

  教师布置课堂延伸作业:(多媒体呈现或小黑板)

  (学生任选一题)

  ①请以“中国奥运”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题目自拟。文中要尽可能运用本节课所授的方法使语言出彩,表达上有特色。

  ②课下收集一些因运用表现手法和多种表达方式而出彩文章,品读体会一下,并试着自己也在此方面练习一下,提高自己的语言表现能力。

  板书设计

  课题:如何使作文增色添彩

  使文章增色加彩的方法:善用修辞,使语言形象可感;引用诗文,使语言文采飞扬;锤炼词语,使语言形神兼备。

  语言上运用了大量的排比﹑拟人﹑反复﹑比喻等修辞,增强了文章的表达上效果。

  文无定法,语言生动有法:善用修辞,使语言形象可感;引用诗文,使语言文采飞扬;锤炼词语,使语言形神兼备。还有运用一些合理的表现手法也会使文章生动,如象征、欲扬先抑、对比衬托、渲染等表现手法;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添彩。

  文无捷径,多读多写是径:平时多积累,多练笔,多思考。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目的设计上紧扣语文课标、08年安徽省语文考纲和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实用性很强。教案设计上以短信导入形式较新,教学过程逐步推进,由浅入深,注重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步骤二:读文章、品味、感悟、畅谈环节中联系07年安徽中考高分作文及专家评点谈,更具代表性。

  不足之处:学生课堂巩固练习较少,语言生动的创作意识难以一时形成。

作文说课稿2

  一、设计思想:

  1、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古已有之的写作指导规律,是我国作文教学中的一条成功的宝贵经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必须以读为基础,没有正确的、充分的读作基础,写只能是闭门造车。

  2、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目标:

  1、明确什么是状物;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结合范文说出状物的方法;

  3、通过谈自己感受较深的事物,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真实、生动地表现客观事物。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和教师的引导,学生能明白如何真实、生动地状物。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范文引路、适时点拨

  五、教学程序:

  (一)导入

  教师播放歌曲《猪之歌》。提出要求:听完之后要告诉我喜欢的原因。

  学生听歌曲,思考为什么喜欢这首歌,表达自己的看法。

  (二)感知什么是状物

  出示目标:

  1、知道什么是状物;

  2、明白怎样状物。

  提问:何为“状”,何为“物”,何为“状物”?

  (1) 学生初步感知

  结合范文说一说。

  板书:抓住特征

  善于描写

  借物传情

  (2)教师引导深入探究

  投影荷花图片和三个描写荷花的片段

  提出思考问题:读三段文章,思考他们分别抓住了荷的什么特征,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进一步思考:荷本是大自然中的一种客观事物,它有许多特征,但是为什么不同的人抓住的特征不同,“抓住特征”、“善于描写”、“借物传情”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明确:“情”是文章的中心、灵魂,贯穿全文,抓事物什么样的特征、怎样去描写都要根据“情” 的.需要来确定。而“抓住特征”、“善于描写”又是“传情”的基础,如果没有对事物特征具体细致的描写,“情”就成了水中浮萍,随风飘荡,没有根基,没有依托。

  (三)根据所学的知识,选一个你感受较深的事物,思考:这一事物引起了你怎样的感受,你要抓住它什么特征,想怎样描写?

  注意:要表达真情实感。

  学生思考交流。

  (四)总结

  在生活中,只要我们是一个有心人,就会对万事万物有自己的感悟,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善于比较,就会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征,再加上我们精彩的描写,就一定会写出既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又情深意长的文章来。

  六、布置作业

  根据所学的知识,选一个你感受较深的事物,写一篇状物的记叙文。

作文说课稿3

  说教材:

  本课选自三级教材第四讲,有了前面三讲《从此不怕写作文》、《写好我喜爱的动物》、《写好我喜爱的小物件》的基础,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要按照一定顺序介绍事物的外形特点的方法,但是在运用上还不是很自如。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按一定的顺序从几个方面抓住特点来介绍自己爱吃的水果;

  2、在阅读范文中积累好词佳句,并灵活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

  3习作中要做到语句通畅与连贯,用词准确。

  说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并具有仔细观察水果和蔬菜的愿望。

  说重难点:

  能够按照一定得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介绍水果及蔬菜。

  说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三年级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所以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注重提高他们的习作兴趣,打消畏难情绪。

  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就是指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这节课中我充分调动学生身上的.“五员大将”——眼、手、鼻、口、心,同时又创设多个情景,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从说到写。另外,作文源于生活,重在积累,得益于练笔。

  作文过程是观察、活动、思维、想象、表达等有序的训练的过程,而整个过程需要对话的支持。三年级学生刚学习作文,他们需要在交流互动中借鉴、模仿、领悟、创新。这节课我通过生活中的素材,创设情境,平等对话,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学生写的困难的问题。

  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题篇香蕉一个学生每人带一种爱吃的水果

  说教学过程:

  教学情景一:看图说话,激趣导入

  师:金色的秋天来了,爱吃水果的同学可以一饱口福了,因为许多水果正绽放着它们成熟的笑脸,等待着我们去品尝呢?快来看一看都有谁在等待我们吧!(课件出示水果图片)

  师:说说你看到什么?紫金色的葡萄。毛茸茸的桃子。红红的大苹果。

  师:你最爱吃什么水果?因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我爱吃的水果》(板书课题)在此,我创设了一个情境。所谓的情境是指:根据教学的需要,把学生带入真实或虚拟的场景、氛围、活动之中,使外部的环境与学生内心的情感建立密切的联系,强调通过观察、感知、体验唤起学生的思维、想象。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语言的描述,情感的传送,起到主导的作用。所以一开始我就创设了这样的情景,从而激发兴趣,渲染气氛,为下面的活动对话奠定基础。

  教学情景二:欣赏习作,指导观察

  师:我知道你们今天也带来自己最爱吃的水果,请拿出来。

  师:我们可以用身体的什么器官去了解它呢?

  老师边引说边板书,用眼睛(看),看什么?(形状、颜色)

  用手(摸),摸什么?(表面)

  用鼻子(闻),闻什么?(气味)

  用口(尝),尝什么?(味道)

  师:你们都有喜欢的水果,猜老师最喜欢吃什么呢?老师最喜欢吃的水果是香蕉。师:(手拿出香蕉)看香蕉是什么颜色?淡黄。土黄。

  师:请同学摸一下,并说说摸的感觉,好吗?很光滑。

  师:闻一下,又怎样?很香。

  师:(把香蕉打开)说说里面的样子。奶黄色

  师:(请学生吃)说说你吃的味道和感觉。香甜甜滋滋软乎乎。

  师:刚才大家说得不错,能不能把刚刚说的连成一段话说一说呢?学生自由说,指名说。师:老师把它写成一段话,自由读,并且比较一下,你更喜欢谁说的呢?为什么?可以动笔画一画。

  (出示)瞧,香蕉弯弯的,像月牙,又像小船。它穿着淡黄色的外衣,顶端的枝柄就像绑了一个小辫子,显得十分可爱。我用手摸一摸,它的皮非常光滑,把它靠近鼻子闻一闻,一股淡淡的香气扑鼻而来。再把它的外皮剥下来,露出奶黄色的果肉,我忍不住轻轻地咬上一口,软乎乎,甜滋滋的,叫人吃了还想再吃。

  师:说说这段话有哪些写得好的地方。(按顺序、比喻、拟人,好词)

作文说课稿4

  说教材:

  一、选题思路:

  作文重要,作文难教,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会学生作文的方法,是我们所有语文老师的愿望。叙事是写作的基本能力,而叙事的动人处在于细节。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大多没有养成观察的习惯,没能留心生活,发现生活中细节之美

  2、学生大多没有细节意识,不具备敏锐的感受力,写起文章来急如走马,忽略了美丽的风景。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写作兴趣;培养学生通过互动、实践来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诱发成就动机,从而自觉投入写作训练;注重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写作习惯;体验亲情,学会感恩。

  四、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筛选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学习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

  说教法

  五、教法、学法、教学手段:

  教法:新大纲要求:“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我力求做到这一点。采用情境创设法、介绍讲解法、下水示范法、分层评价法、分析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法:学生通过情景再现、比较鉴赏、知识迁移、互动合作来完成本课的学习与训练。为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我的一个指导原则就是,能交给学生的时间就交给学生,能让学生做的就让学生去做。在这节课中,学生写作、讨论、评点、修改的时间占整个学时的一半以上。

  教学手段:印发高考作文成功之作,让学生领悟几篇文章在描写上的成功之处,让学生自由发言,互动点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说流程

  六、教学流程:

  深情导入——下水示范——小试牛刀——大显伸手——布置作业

  1、深情导入

  课前韩红的一曲感人肺腑的《天亮了》带领学生走进心灵,之后讲述《天亮了》背后的故事,为写作创设良好的心理背景,激活学生的情感潜能。深情的导入语言,带领学生找到动情点,联系自已家庭里的故事,其中的情节或者在同学们身上发生过,或者看到过,让学生产生共鸣,使动情点具体化,为后面的写作练习作好了铺垫。

  2、下水示范与小试牛刀两个环节穿插进行,按照“示范——总结——实践”的流程操作。

  批改作文最有效的办法是当面改。

  我选取了班内一位学生的习作片段:高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电话通了。“喂?*,是你吗?”是妈妈的声音!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妈,我想你!妈妈说:“我也想你。”这是一个学生刚住校很想家打电话给妈妈的镜头。我们师生共同讨论,发现只见概述不见描写,更不见细节,语言枯燥,人物形象模糊,感情平淡,于是,教师下水示范,高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叮…叮…”电话通了,我仿佛看见妈妈因为想我,正楞坐在沙发上,听到铃声,她先是震了一下,然后立即奔向电话, “喂?*,是你吗?”是妈妈的声音!那不断头的泪水像雨帘一般,流过我的脸。“妈,我想你!我…”我说不下去。“我也想…想你!”我感受到妈妈的颤抖,她一定是一边笑着,一边流着泪…

  示范之后我告诉学生,老师只不过是运用了“细化动作,延长过程”这样的小技巧就使细节亮了起来,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趁机安排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写出一个母亲在孩子睡觉时爱抚地端详的镜头,丰富对眼神细节的描写,如:母亲的眼睛愣愣地看着我,我分明地感觉她的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妈妈好长时间没有爱抚我的头发了,她在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吗?妈妈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我的眼珠不自觉地转动了几下,她的目光便一如我儿时她那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按摩着我的眼睑,我知道她在让我好好睡眠。又如,妈妈的目光滑向了我的嘴唇,她的眼角微微湿润了,我知道她一定是想起了在我童年时对我犯的错了。

  3、介绍细节描写的方法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1)、选好典型细节

  细节是展示文章主旨思想、灵魂的关键处,所以一定要选好。如《孔乙己》中的肖像描写: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杂伤痕,一部乱莲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这一段抓住的是“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是“又脏又破”,表现了他的穷困潦倒,突出了孔乙己的迂腐、麻木的特点。

  (2)、调动各种感官。细致观察事物

  要使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就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细致的观察。如下面一段写花的文字:

  天边那一弯新月发出淡淡的清辉,静静地洒在花园里。迷蒙的月色下,那些白天里姹紫嫣红的花,青翠欲滴的叶,都显得黯淡了。这时候,几朵刚开的昙花正散发出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啊!还有一朵正含苞欲放,会不会开呢?我观察了好一会儿,忽然间,花蕾动了一下……终于,花蕾尖上悄悄地裂开了一个小孔,接着,小孔缓缓地张开,花瓣一片片地舒展开采。那一片片花辨像是水晶雕成的,连一条条花脉都看得清清楚楚。

  作者对昙花作了详尽的描写,花的质地、气味、色彩、纹路、花蕾开放的整个过程写得细腻生动,让人如临其境。

  (3)、精心锤炼词语

  细节描写中,要选择恰当的词语,精心锤炼,做到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如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就用得非常恰当:

  ①他轻手轻脚地拉开门,眯着眼,透过门缝看我做什么。 ②树上叶子飘了一地,一片叶子在雨中打了个漩涡落在地上。

  (4)、巧妙运用修辞

  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可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如朱自清的《春》中对春雨的描写: 像牛毛,像花针,像雨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又如写母亲端详孩子睡觉: 母亲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色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霞与小草的交谈!

  (5)、变换不同角度,从多个层面来写细节

  对同一细节,可以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来考虑。 如,还是写母亲端详孩子睡觉,上例是从母亲的眼神这一角度来写的,我们还可以变换角度,从“我”的角度来写: 我微微睁睁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在这眼神的普照下,顿时有种异样的感觉,我好像成为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在酣然入眠,感动得母亲满脸都是幸福;一会儿,我好像又变成了一朵俏丽的月季花,激动得母亲绽开了笑颜;一会儿,我好像又变成了一幅五彩的画,陶醉得母亲在那儿欣赏啊欣赏!

  我们还可以运用联想来写细节。如还是写母亲端详孩子睡觉,可以联想史铁生、屠格涅夫、毕淑敏等人的作品来写,如: 我微微睁睁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曾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无言的祝福;我曾在屠格涅夫的《呱……呱……》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幸福的安详;我曾在毕淑敏的《我的五样》中见过,那母亲的眼神里是一种不能割舍的珍爱!

  变换不同角度还可以通过环境来写细节。因为人物活动、情节的展开必然是在一定环境下,必要时的环境描写,也是细节。如: 飞飞扬扬的雪飘了一夜,刺骨的寒风丝毫不给人们驻足的机会,折断的枯枝插进雪中咯吱咯吱作响。乡村的早晨,是如此的冷清、静寂。

  作文即生活。观察,就是要关注生活细节;思考,就是从生活细节中得到启发。要想写出成功的细节描写,就要以敏锐的感受力去观察生活,再借助选好典型细节、调动各种感官、精心锤炼词语、巧妙运用修辞、变换不同角度等五种方法,肯定会写出成功的细节描写。

  4、大显身手

  同学们,你与父母及其他亲人朝夕相处将近十八九个春秋,在你们生活中肯定存在着精彩感人的细节,一句叮嘱,一个手势,一个电话,瞬间心理活动,闪光后泪珠,这些无不蕴含深刻爱意和浓浓的亲情,现在请你们打开记忆闸门,搜索捕捉生活细节,把那份至善

  爱的亲情以书面式展现出来,从而更深层体验亲情吧!

  5、布置作业

  我为作业提供的话题是贯穿于课堂始终的“亲情”,这次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关注生活中的细节,运用写作技巧去传达真情,从而感悟到“平凡之中见真情”。

作文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须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并且能有创意地进行表达。本堂作文课,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有创意地进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范文及当堂写作训练,能了解运用各种修辞进行拟题及运用整句进行开头的方法;

  2、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能在写作实际中运用各种修辞进行拟题,运用各种修辞进行拟题,运用整句进行开头;

  3、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能在反复阅读中感受题目及开头是否符合作文要求,是否具有美感,并且使形式美和内容相结合。

  (二)教学重点:通过训练,让学生能运用修辞拟题,运用整句开头。

  (三)教学难点:使学生的写作既具有形式美,又有实际内容,和写作要求相符。

  三、教法、学法分析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运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读写氛围,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圆满的完成这次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及学法:

  1、阅读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范文,找出范文拟题及开头的特点。

  2、比较法:指导学生通过不同文段的比较,找出运用修辞拟题,运用整句开头具有怎么样的表达效果。

  3、提问法:通过提问,使学生逐步深入了解教学内容。

  4、练习法:A、给一语段,让学生进行拟题,然后和作者题目进行比较。

  B、给出话题,让学生进行拟题及开头训练。

  5、讲授法:教师讲授需要注意的问题。

  6、揣摩法: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揣摩自己写作的题目、语言是否恰当。

  7、学生修改法。在揣摩法的基础上,采取学生个人自改、小组互改的方法,进一步进行写作体会交流,提高他们鉴析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2分钟)

  问:在考场上,大家想不想自己的作文能一下子吸引老师的眼球呢?那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学生可能会有内容精彩、有真实的感情、语言优美等多种答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切入正题:大家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从形式上创新,设置有创意的题目和的开头。

  用问题进行导入,可以提起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可以为本堂课的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

  将内容定在设置有创意的题目及的开头,因为

  (二)题目比较(约3分钟)

  给学生两组题目,一组运用了修辞手法,一组没有运用修辞手法,让学生说出哪组题目更能吸引自己,并找出吸引自己的原因。

  例:A组:《我渴望老师的阳光》、《芦花河在哭泣》、《承诺,连缀成美丽的水晶珠链》《锻造心情》B组:《我渴望教师的关心》、《芦花河被污染了》、《要遵守承诺》、《快乐心情》

  通过比较,学生很容易找到两组题目的`差别在于一组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方法,从而使题目更新颖。

  (三)拟题及评题训练(约15分钟)

  给出不同的话题(如童年、青春、回味、感动等),要求每位学生仿照例题,用不同的修辞方法对每个话题拟出三个以上的题目,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拟题完成后,先由个人进行揣摩,是否运用了修辞方法,题目是否与话题相吻合,进行修改,然后分学习小组共同交流,从本小组中挑出最具有创意的题目,在全班进行交流。

  给出一篇范文,隐去题目,由学生拟题,然后和作者的题目进行比较,然后对两者进行简单评论。教师进行点拨。

  该环节比较容易操作,通过交流,可以使学生相互借鉴,提高鉴析的能力。

  (四)开头段落比较、片段写作及评价(约25分钟)

  第一步,下发阅读材料,其中的一组以整句开头或以整散结合开头,另一组以散句开头,由学生比较哪组更能吸引自己,并找出两组的不同之处。

  第二步,通过阅读,让学生理解运用整句及整散结合开头的好处,教师进行点拨补充。(这一步主要是加强学生对开头运用整句具有错落有致的美感的印象)

  第三步,让学生在前面所拟的题目中选取2-3个,运用整句或整散结合的方式写一段开头。

  第四步,反复阅读自己所写的语段,揣摩自己的语段,看看是否与话题要求及题目相符。

  第五步,个人修改后,每人挑出一篇小组互批互改,然后每小组推选一篇语段进行全班交流。

  第六步,全班互评,教师点拨。

  (五)总结

  本堂课所学的内容,是使具有创意的方法中的一种,但是一定要在具有真实的感情的基础上进行,而且题目及开头一定要符合作文所给出的要求,而且作文一定要有充实的内容,不能一味追求形式美而忽略了内容。

  新课标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项作业的设置让学习不再停留在课堂内,而是学以致用,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延伸。

  (六)作业布置

  以青春、美丽、风景为话题,给每个话题拟三个以上的题目,并在每个话题中各挑一个题目,用整句或整散结合的方法写一段开头。

  五、板书设计

  如何使具有创意——设置有创意的题目和的开头

  题目: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拟题 具有真实的感情

  符合作文所给的要求

  开头:运用整句或整散结合进行开头 具有充实的内容

作文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是2号选手,能参加这次说课大赛,我倍感荣幸,同时也非常感谢各级领导对我工作的支持与信任。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怎样上好童漫作文》。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培训目标、培训重、难点、培训方法、培训过程等五个方面对本次活动进行展示。

  一、教材分析:

  我采用的教材是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宋运来老师工作室的研究材料,他是童漫作文的首创者与实践者。与宋老师相识源于去年暑假在商丘学院的一次培训,他的1节课、2本书和3个小时的精彩报告深深地打动了我,也让我下定决心要用实际行动来推广童漫作文。一年来,我通过十余次的公开示范课和两次教师培训,也证明了童漫作文确实给孩子们带来了写作的乐趣,给老师们带来了“作文教学老大难”的春天。

  二、培训目标:

  1、理解什么是童漫作文。

  2、了解童漫作文的特点。

  3、学会怎样上好童漫作文

  三、培训重难点:

  重点:了解童漫作文的特点,并能喜欢童漫作文。

  难点:学会怎样上好童漫作文,并能将其大力推广。

  四、培训方法:

  1、用谈话法、电教演示法、音乐熏陶法让他们去感受童漫作文的魅力。

  2、用讲授法、讨论法,让他们了解童漫作文的特点,以及怎样上好童漫作文课。

  五、培训过程:

  在本次培训中,我一共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认识童漫作文。

  语文教师,最发愁的是上什么课?

  什么是童漫作文?

  童漫作文与其他作文有何不同?

  老师们,身为小学语文教师,有的已从教多年,你们觉得上什么课最发愁?(对,作文),长期以来,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这已经成为很多语文教师的共性。

  今天,大家来个换位,你们当学生,我当老师,来共同完成两节童漫作文课,看看今天的作文与以往有何不同?对大家又有那些启发?首先大家来看课题,理解一下什么是童漫作文,(哦,童真、童心、童趣的作文)大家说的不错,童漫作文就是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漫画作文。

  第二环节:播放儿歌,引入作文主题。

  上课之前,大家先来听一首非常熟悉的、旋律优美的儿歌《一分钱》,想一想,这首歌曲和什么主题有关呢?(捡钱)那捡钱的主人是谁呢?捡钱后又发生什么事呢?接下来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童漫作文课。

  第三环节:依次出示图片,引发学员想象。

  这也是大家最喜欢的一个环节,依次出示四张图片,让学员按观察——联想——表达的顺序,通过丰富有趣的漫画让学生在观察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编成鲜活有趣的故事,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那五花八门的故事情节、精彩、幽默、出乎意料的结局肯定令人忍俊不禁。

  第四个环节:笔下生花,学会欣赏作文

  学生在活泼、幽默、愉快的氛围中畅所欲言,文思泉涌。实践证明,每次的童漫作文课,同学们都上的.神采飞扬,写的是妙笔生花。最后,再让他们相互欣赏对方的优点,划出优美的词句,按照“先表扬后批评的”模式写上评语,像这样,他们怎么能不喜欢这样的作文课呢?

  第五个环节:通过培训,爱上童漫作文

  通过这两节常态课,老师们一定会对童漫作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时再让他们了解童漫作文的特点:

  “趣”:风趣、幽默、趣味性强。

  “真”:天真、率真、有真实实感。

  “活”:教法活、形式活、要求活,能灵活运用。

  童漫作文有这么多的优点和乐趣,大家是不是已经喜欢上了童漫作文呢?如果你们想更多的了解童漫作文,就到新浪博客——宋运来老师的工作室去,里面有很多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学习,相信你们一定都会爱上童漫作文课。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评委:

  作文,是小学生的难题,也是许多语文教师教学的难点。一直以来,语文教师总在不断地研究作文教学的最佳方法,也用过一些具有创意的特色教法,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称得上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但重写法指导,轻内容选择仍然是常犯的毛病,因此,小学生怕作文、不喜欢作文仍是当前一大难题。

  而童漫作文,一种将儿童漫画与写作相结合的创新方法,真的不失为作文教学的一条新路。为了孩子语文成绩的提高,为了孩子更茁壮的成长,让我们都来了解童漫作文,使用童漫作文,相信,童漫作文一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精彩与成功!

作文说课稿7

  1.选题的出发点

  在接到学校通知后,我再次研读了七年级写作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然后,比较分析了第四、五、六单元的“引写”,一个是观察事物的特点,一个是观察景物的特点,再有一个就是想象。最后选定了“想象”是因为它更能反映新大纲的特点,这是基于以下几点来考虑的:

  第一,新大纲的教学目的中提到,要“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而“想象”作为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思维因素,显然比另外两者——观察——更能体现这一教学要求。思维呆滞、想象力贫乏的学生,写文章总是吃力的、枯燥乏味的;想象力丰富,语文基础较扎实的学生,则可能写出妙趣横生的文章。这是考虑到想象本身在思维及作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新大纲也十分重视想象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写道:“运用联想或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还有,“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我选择了想象这一具有一定难度的课题。

  2.对本节课性质的认识

  这是一节作文课,是学生运用口头、文字进行表达的训练课,“说、写”应当是整个课程设计的核心,以发展学生写作能力为这节课的终极目标。但是,鉴于想象的重要性,这节作文课又不同于其他作文课,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应当是贯穿全课的一条线索。新大纲要求:“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那么,在这节课中,突出的就应当是借助于想象作文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丰富性、敏捷性、严密程度和创造程度。

  3.对于学生的定位

  因为面对的是初一刚进校的学生,学生的社会阅历和知识面都有限,所以,我们选择了最贴近学生的材料——对字母与数字的联想,让学生有话可写,不在选材上设置障碍,就可以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想象上来,也保证了写作的速度。选择练习一作为课外作业,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

  4、教学结构的设计和学习目标的落实

  教学内容的设计突出了说、写两个字,力求做到随着学生说话想象过程的发展,写作思维的训练也步步推进,在不同层次中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想象作文的能力,而“想象”要做到合理于有新意,特别是要做到有新意,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有充分的自由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因此,本课的设计是让学生感知想象以及想象作文的基本要求,然后立即迅速的使学生切入到自主思维即作文中,以免适得其反,指导过多可能束缚住学生的思维。在这样的思路下,我们在导语之中融入提出想象的要求,故事既是一个导入,也是一个想象能力的迁移过程,也是体会和明确想象的要求的重要的过程。在讲课之前只对学生提出一个要求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注意想象的合理与有新意。在授课过程中始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与想象,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作文思维。最终达到学生定向思维的转变,通过“想”整理思想,从而加深了对人生的感悟及对写作本身的感悟,水到渠成地进入了良好的写作状态。感悟是认识的提高,是思考的深入,也是情感的升华,学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写出一篇篇文情并茂的小文章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也达到的教学的目标。想 象 作 文 训 练福清三山中学 黄武源设计理念 结合七年级第六单元的内容,并针对初一年学生思想发展情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想象中创造一种新形象,编造一个新的故事,从而让学生能在一种自发的状态下写作,突出学生的个性、自主性、创造性,求新和强调自我表现。启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创造性想象作文。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写作的动机,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2、注重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3、重视学生的主题性,强调自主性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4、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个性及创新意识2、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过程(预设)一、故事导入、激趣激思从前,一位国王有洁癖,他最害怕自己的鞋底沾上泥土,但他又想呼吸郊外新鲜的空气,欣赏山川的美景。于是命令大臣,把整个国家的道路都用布覆盖上。大臣开始组织人力大量全国的道路,结论是,覆盖全国所有的`路,需要20万工匠不停地工作50年,而全国的人口也不过20万。大臣心急如焚,向国王痛陈利弊,说弄不好会亡国。国王一怒,将大臣处死。聪明的你能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妙计吗?二、交叉组合、奇思妙想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熟悉的26个字母,选择最有想法的,写上一句,它可以是名言,可以是诗,也可以是用你自己的话阐明的一个道理。示例:A:做人要脚踏实地。/只有脚踏实地,才能顶天立地。 B:一山还有一山高。/ 在人生路上尽量少走弯路。2、把字母改为数字,让同学们根据数字的结构特点展开联想, 示例:一天,1看到2,说:“兄弟,你怎么下跪了”一天,1看到3,说:“你怎么直路不走,走弯路呢?”3、把简单的数字加上一定的符号,让它构成一个公式并由此进行联想。

  示例: 1+1=1

  A、一个南半球加上一个北半球就是我们的整个地球

  B、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

  4、请同学们以“雨天”、“网吧”、“好成绩”这几个词进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然后编一个小故事。

  三、学生自主、尝试构思有一个人很喜欢弹钢琴,但弹的却很难听。一次他邀请了许多熟人听他弹琴,可到最后只剩下了一个人。

  1、后来这两人有一段对话,请想象他们对话的内容,但对话内容必须体现剩下最后这个人不愿听的心理.

  2、请接着往下构思这个故事,大家想想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四、课堂小结课要结束了,但大家一定要记住,一个人能写出好文章,首先得有思想,而后才是占有材料。大家通过思考,能够加深了对人生的感悟及对写作本身的感悟,达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这样写出一篇篇文情并茂的文章也就不足为奇了。

  教学反思:

  一位老师的开场白这样说:“我无法告诉你们怎么做,但我愿意同你们一起探讨该怎么想”。这节课我就在“同学生一起探讨该怎么想”上下了功夫。在讲课过程中,我先讲述的一个故事,故事虽简单但却涉及到思维的转变,从而导入到创新作文教学,在内容讲述中我结合七年级第六单元的内容并针对七年级学生的水平,设置的一些比较浅显而又便于学生发挥想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让学生能在一种自发的状态下写作,突出学生的个性、自主性、创造性,求新和强调自我表现。启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创造性想象作文。并最终得出作文是源于生活,希望同学们今后要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虽然本次作文教学活动以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为教学目的的目标已初步达成,并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课堂教学效果与预期设想的目标有一定的差距,学生想象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只停留在身边的人、事、物上,没有将视野打开。

  2、让学生创作并展示自己的作品的时间略显不足,以致于课堂时间没有达到最有效地利用。

  3、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还有待加强,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还必须不断提高。

作文说课稿8

  一、说教材

  (一)习作内容定位

  三年级《语文》(上)是学生从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的教材,全册共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习作是每个单元必须训练的一个栏目。

  第二单元讲述的是关于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些名人的故事,都是通过具体的示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因此《语文园地二》安排的习作是:写身边熟悉人的一件事,这样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应该完成一篇写事的文章,所写的这件事是发生在自己熟悉的人身上的。

  (二)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进入三年级后第二次习作,对于写人写事还是第一次,所以,学生习作很有难度。本单元的课文看似都是写人的,但是前四篇课文都是距离学生很遥远的名人故事,没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很难有真实而深刻的感受。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

  (1)理解题目的要求,选择恰当的有个性的素材。

  (2)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2.过程与方法: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现习作中的问题,修改润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善于发现生活中发生在普通人身上小事,并学习他人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设计为:初步体会到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的写法,学习大胆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

  难点设计为:通过与同伴交流,发现自己习作的问题,并认真修改。

  二、说教法

  三年级上学期是学生写作能力训练的起步阶段,新课标对此的要求是“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因此我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想写、敢写。我设计的教法是:

  1.回味生活,抓住人物。这一环节采用创设情境法。

  2.品读例文,概括方法。这一环节采用引导点拨法。

  3.评议交流,修改润色。这一环节采取讨论、展示法。

  三、说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通过回味生活、讨论交流、相互修改的方式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铃刚响,三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无法一下子从课间休息调整到上课状态,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精彩又符合学生认知年龄的导入必不可少。因此我采用的是图片激趣导入法。

  出示一组学生熟悉的本组课文人物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对图片中的哪位人物身上发生的哪件事印象最深刻,这件事反映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接着由图片中的故事转入本次习作的课题:写生活中你所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二)写作六步走

  第一步:明确习作要求

  一篇作文,最起码的要求就是符合题意,因此必须明确习作要求。

  1.指名读习作提示,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找出本次习作提示中的要点。然后由学生汇报。(教师强调:熟悉的人 一件事 值得写)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次习作并没有规定文章的题目,需要我们自己根据所写的内容来命名,让学生认识这就叫自命题作文。(板书:析要点)

  第二步:回归生活,精选材料

  三年级虽说是作文起步阶段,但一定要让学生有写真人真事的意识,不能胡乱编造,选材要源于生活。

  1.创设情境,自由交流

  教师播放轻柔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想看,自己想写谁?想写发生在他身上的.哪件事?

  学生想好后自由交流,老师指导表达。(板书:忆生活)

  2.紧扣要求,强调“值得写”

  新奇有趣的事值得写,让你印象深刻的事值得写,深受触动的事也可以写。

  3.筛选材料

  按照“值得写”这个标准请学生在小组里选择一件你觉得最值得写的事,和大家交流。教师随机点评。

  师小结:作文写得好,关键在选材。选材要新鲜有趣,即便是普通小事,也要写出不普通的生活细节。(板书:精选材)

  第三步:品读例文,学习写法

  1.出示例文《我不能失信》。并思考两个问题:

  (1)作者想表现宋庆龄的哪一点?

  (2)文章的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值得写?

  选择教材上的文章一是为了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二是为了加深对略读课文的印象。

  2 .指导习作方法。

  引导学生概括:作者是通过语言、动作及神态的描写,把小庆龄诚实守信的品质表达出来的。(师板书:善表达)

  第四步:构思草稿

  尽情诉说与欣赏佳作后,让学生尽情表达。教师巡视指导。

  第五步:评议交流

  只有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恰当的点评才能促进作文的进一步成熟,因此我设计了当堂展示与点评。

  1.学生展示作文。

  2.集体评议,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心目中的好作文所具备的条件?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并出示星级评价方案:内容具体 中心突出 条理清楚 语言流畅 用词鲜活 想象丰富

  3.师生共同评价一篇习作。

  第六步:同桌互改,加工润色

  每个学生都有当小老师的潜质,在给他人修改的同时自己也可以学得很多东西。有了上一步集体评议的铺垫,学生的相互修改也水到渠成。

  1.同桌交换,参照评价标准欣赏同学的作文,标记出写得好的地方,对不满意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

  2.学生汇报:用修改后的文章与原稿进行对比,并说说自己觉得改得最得意的地方。目的是强化“三分文章七分改”的意识。(板书:细推敲)

  (三)当堂总结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新学的知识必须有一个反复记忆的过程,因此我的小结就是总结写人记事的方法: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小作家,只要我们做到:动笔之前,先仔细分析习作提示(析要点);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调动自己积累的素材(广联系);认真筛选新奇有趣、与众不同的素材,做到“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精选材);用最恰当的方式把值得写的地方表达出来(善表达);并且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细推敲)。最终我们的习作越来越精彩。

作文说课稿9

  生1:我来。老师们好,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大批人间珍宝——枸杞。它色泽呈红色,颗粒饱满,可以泡茶饮用,可以泡酒饮用,里边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是自己享用的好饮品,也是馈赠亲朋的.首选礼物。

  生2:我想问问大人和小孩都适宜吗?

  生1:是的,老少皆宜。

  生3:哦,那我可以看看产品吗?

  生1:当然可以。我们公司有相关的传单,你可以详细读一读。

  生3:那我看看了解一下吧!

  生1:好的,如果你有需要可以联系我们,电话:6375025

  师:这位推销员怎么样?

  生1:我认为这位推销员对产品不是很了解。我给他提个建议,在充分了解产品后,再给大家介绍。

  师:准备不够充分。那大家评选一下,谁是我们今天最佳推销员呢?

  (学生讨论,选出优秀推销员)

  师:那今天的优秀推销同就是他了,大家同意吧!

  生:(齐声)同意。

  师:大家想一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生1: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要清楚地介绍事物,要从事物的特点、颜色、外形、功能、作用、使用时注意什么、味道等方面来介绍。

  生2:介绍事物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和一些修辞。

  生3:我还知道了推销员应该怎样来做,应该注意什么。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真大,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谢谢大家的合作!

作文说课稿10

  一、选题及选题的基本思路

  1、教材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的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教材,教科书第四册一共编排了六次综合性学习,其中编排了六次口语交际和写作,形成一个系统。这六次是:①献给母亲的歌;②寻觅春天的足迹;③科海泛舟;④到民间采风;⑤古诗苑漫步;⑥背起行囊走四方。其中①③⑤为小综合性学习,②④⑥为大综合性学习,但口语交际和写作的要求始终是一样的。把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写作、口语交际的生活化、情景化。

  2、选题的出发点

  学生的课本知识是有限的,应该与更广阔的课外生活结合,拓展视野,开阔思维,用全新的视觉去观察社会,理解自然,理解生活。科技在社会发展的中起到了推动作用,学生应该热爱科学,热爱自然,关注科学的发展,关注自然的和谐,应该有维护自然平衡的责任意识,应该坚定为科学发展努力的决心。

  3、对本节课性质的认识

  我认为这节作文课,是融入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作文课,也是一节关爱自然热爱科学的作文课。这节作文课是学生运用文字进行表达的训练课,同时也整合思想理顺思维的作文课。教师要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的态度,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同时培养学生正确传达科技信息的交际能力和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对科学的感情的表达能力。

  4、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课标》要求作文教学要以人为本,"人""文"统一,无疑是作文教学理念的巨大进步。科学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科学是宏大的,也是可感可及的,关键要看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从感性认识出发,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作文的功利性,鼓励学生区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开掘积累中的科学的记忆,发挥想象构设一个宏远的`科学世界。教师精心设计激励与引导学生体验自然,理解科学,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想象、联想和构建。

  二、教学要求的定位

  1、教学目标的确定

  (1)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科学小品的能力、科学童话的文字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保护自然,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科学的知识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并不太丰富,所以教师在课前要布置学生搜集科学有关的信息,并当堂交流。教师也有必要补充一些以弥补学生搜集的内容的广度和种类。这样学生在课下和课上都有搜集信息的机会,教师并注意指导其取舍选择的方法,这样对于写作的选材与思想的深度的加深都有好处。有了内容就不愁加工与创新了。口语交际历来都是如今作文课的重要内容,通过口语的交际,能锻炼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理顺材料的思路,对于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

  另外对于写作的内容不能做过多的限制可以是科学小品、科学童话,也可以是自己的有关科学的故事,科学家的故事,自己和他人的科学小发明,也可以是对科学的思考与反思等等。总之内容只要围绕本次作文的话题展开就可以,关键是学生的表达要明确,条理要清楚,内容要科学,真正的达到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提高的目的。

  2、学习重点的定位

  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材料的科学选择与语言的准确表达。因为本单元是与科学有关的文章,所以文章内容的科学性不容忽视,无论学生采用何种形式进行作文,但涉及到的科技内容必须准确详实,符合当今的科学理论实践,说明性的语言必须准确无误,严密的表达事物的特征和内涵等。这样也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文风和科学求实的态度。

  三、教学结构的设计和学习目标的落实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播放视频 《走进科学》

  从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节目中选择几个剪辑片段播放,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紧扣本课课题,为下边的内容展开做好铺垫。因为走进科学节目都是一些精华的科学节目,能激发人了解学习的欲望,能把人带进科学的情境里。

  (二)信息交流 积累素材

  交流内容:

  1、科学界最前沿的科技成果。

  2、科学家的成长故事。

  3、我们身边的去的实效科技实例。

  要求:学生可以准备相关的资料,归纳出要点,发言要简洁,时间要严格控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交流,然后每组回报自己最优秀的信息材料。

  这个环节主要是,锻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为自己的写作准备了一些素材。

  (三)再现生活 发掘真我

  1、学生讲述自己的爱上科学的故事。

  2、学生讲述自己的一些科技发明。(既有过程又有原理特点等)

  从自己身边的事物入手选择材料,材料不一定太大,只要围绕着"科学"这个话题展开,并能表达出真实的感情即可。同时在确定内容时,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表达的更顺畅真实,并且注重两方面:一个是自己的经历和主观感受,另一个是自己发明创造以及体会发现。

  (四)反思创新 拓展生活

  1、 思考讨论:科学对人类都是有好处的吗?用"我认为科学对人是 ,因为它 ."的句子说一句话,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适当的辩论一下)

  2、未来的科学是怎么样的?发挥你的想象,构想一个未来的科学世界!

  (注意内容的故事性)

  以上的环节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外到内,又发现表达到创新质疑,把学生的思维一点点带开,不断扩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并注重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符合如今对人才的要求。

  (五)教师总结

  材料的选择:1、要扣住科学的内容;2、可以是自己的经历也可以是其他科学家的故事;3、还可以是自己的小发明小创造等的说明,也可以是科学史和现今前沿科学的硕果;4、也可以是自己对科学发展的看法;5、还可以发挥想象,设计未来科学的美好境界。

  (六)方法指导

  结合课文,以科学小品文为例介绍一些写作技巧。

  一、抓住事物本质。要把某一科学现象告诉别人,必须首先弄清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而说明事物时,把这些原因说清楚,并揭示它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联系,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如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曾经是一片美丽的仙湖,但现在却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吞噬了无数的生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在《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中,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了人对自然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

  二、精选表现形式。介绍科学知识,可以站在审视者的角度去对被说明的事物进行阐释解说,也可以打破这个定势,别出心裁地将说明对象拟人化,运用第一人称手法,采用自我介绍的方式说明;还可以编成剧本,通过集中的剧情、角色的扮演,让读者明白一个科学道理;还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生动介绍,如课文《旅鼠之谜》,就是通过"我"和丹尼斯·马洛拉斯的一问一答,一一解开旅鼠的谜团,富有情趣,避免了说明的呆板。

  三、使用说明方法。生动、具体的说明方法不但能够把抽象的科学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使其特征鲜明,而且也是提高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所以,说明事物时,不可忽视说明方法的使用。如在《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中,"1958年,塔甲木河流域有胡杨林780万亩,现在已减少到420万亩"一句列举了确切的数字,通过鲜明的对比,来说明塔里木河下游的干涸导致胡杨林夫面积死亡这一事实,就能引起读者内心的震动。

  这个方法并不是应用于所有关于科学的文章,只是以此为一面,来作为一个规律也能使其他内容的文章得以借鉴。

  (七) 范文引路

  分发给学生教师提前准备的范文,指名朗读,全班评议:材料类型,表达形式,表达效果以及其他可以借鉴的优点,需要改进的不足。

作文说课稿11

  一、外貌描写:

  面容、身材、服饰、神态……观察细致

  二、初步训练:

  三、外貌描写应注意的问题

  1、忌“脸谱化”,抓住人物特征

  2、要符合并能反映人物的出身、地位、经历、性格、年龄、职业等特点

  四、赏析作家笔下的.人物外貌描写

  猜猜“他(她)”是谁形神兼备

  1、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摘自阿累《一面》鲁迅面容头发、胡子精神抖擞

  2、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补,也没有洗。

  ——摘自鲁迅《呐喊》

  站着、穿长衫身份孔乙已面容脸色、皱纹、胡子年龄、经历服饰脏、破穷、懒、死要面子条,体格风骚(姿容俏丽),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

  3、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

  ——摘自曹雪芹《红楼梦》服饰出身面容美丽刁钻、狡诈、泼辣

  4、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摘自《红楼梦》美丽聪慧多愁善感体弱多病林黛玉五、深化训练,猜猜“他(她)”是谁

  五、总结

  1、人物的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2、外貌描写:面容、身材、服饰、神态……

  3、外貌描写应注意的问题(形神兼备):

  A、忌“脸谱化”,抓住人物特征

  B、要符合并能反映人物的出身、地位、经历、性格、年龄、职业等特点

作文说课稿12

  一、说一说设计意图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我所执教的“作文训练—人物描写”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作文训练。第二单元的阅读是写人为主的文章。作文训练重点是抓住人物特点写人,并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写人。而且这次作文训练是在上次“抓住特点写人”的基础上的又一次写人的作文训练。通过上一次的作文训练,我发现学生能够做到抓住人物特点来写,但是写的不够生动、具体,就是说描写不过关。所以这节课的人物描写,我重在引导学生理解究竟什么是描写?叙述和描写有什么区别?描写有什么作用?怎样进行人物描写?有没有什么规律?这些光靠概念是不够的,还必须提供一些能够实际操作的方法和要领,所以我把引导学生归纳整理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作为本节的学习重点。不然的话,我们就是强调一百遍“要注重描写”学生恐怕也不会描写。

  难点是抓住人物特点,运用适当的描写方法进行人物描写。描写不过关是时下中学生的老大难问题。

  二、根据这一单元的作文训练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叙述与描写的区别以及描写的作用;掌握描写的方法;学会抓住特点对人物进行描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中的范例,引导学生理解叙述与描写的区别与怎样抓住特点进行人物描写。

  因为我觉得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中学作文应以课文为范例,学生依此为样,联系自己的种种实际做出文章来。如此反复训练,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爱的真谛,学会爱人。

  因为第二单元所描写的人物都是感人至深的,爱子女、爱学生、爱老师,通过课文内容分析让学生领悟爱的真谛,学会爱人。

  三、本节课共分五个环节:

  1、通过课文范例,明确叙述与描写的区别以及描写的作用。

  2、通过课文范例,理解环境烘托和侧面衬托对人物描写的作用。

  3、引导学生归纳整理人物描写的一般方法。

  4、通过设置情境,学会抓住人物特点对人物进行描写。

  5、展示、互评,归纳总结。

  第一个环节:我首先结合第二单元的阅读课文导出本节的学习重点,(板书),出示两个例句,一个叙述:“夏天,母亲天天卖冰棍,皮肤晒得越来越黑。”一个描写:“夏天,母亲如同一尊雕像,执着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毒辣的阳光把母亲原以黝黑的.皮肤晒得黑里透红,日复一日,竟成古铜似的颜色;因盲眼而被忽略了的手,总是留着黑而长的指甲,身上的衣服早已辨不出色彩来。”,让学生体会什么是描写,然后屏幕显示描写的概念。再引导学生明确描写的种类,导出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人物描写,怎样进行人物描写?

  屏幕显示几个片断(外貌、语言、动作)描写,让学生讨论探究作者刻画了几个人物形象?作者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来突出其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探究、师适当小结:这几段文字,作者抓住人物特点,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进行描写,这样就使人物鲜活生动,栩栩如生。初步体会了描写的表达作用。

  接着师再将这几段文字做一个小小的改动,大家看看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差异?

  改为

  夏天,母亲天天卖冰棍,皮肤晒得越来越黑。

  夏天,母亲如同一尊雕像,执着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毒辣的阳光把母亲原以黝黑的皮肤晒得黑里透红,日复一日,竟成古铜似的颜色;因盲眼而被忽略了的手,总是留着黑而长的指甲,身上的衣服早已辨不出色彩来。

  外貌:

  他看见了我很害怕……

  改为

  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

  惊惶地站起来,失了色紧缩着……

  动作:

  改为

  有人问起我,她总是说我学习忙,没时间。

  有人向她问起我,她依旧满面春风:“莉学习忙呢,老师赞她有出息,哪会在家耗时间?”

  语言:

  学生讨论交流差异

  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同学们都发现了改后的句子在描写上缺少了表示样子、状态、动作、语言的词,这样一来,人物形象就不鲜活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面对同一描写对象要想使它鲜明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以美感用什么表达方式效果更好些?(描写)

  叙述平淡直白,描写具体、形象。

  以上环节明确了什么是描写,明确了叙述与描写的作用,解决了重点。

  第二个环节:出示另外两段文字,一是“我的老师”中暴雨来时一段,一个是“老师教我感受水”一段。体会这两种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生通过讨论交流: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侧面描写的作用是反衬主要人物。这个环节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环境描写和侧面描写对人物描写的作用。

  第三个环节:通过以上分析、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几种人物描写的方法:1、要对外貌、动作、神态、语言描写;2、环境烘托;3、侧面衬托。

  第四个环节:运用这几种描写方法写一段描写人物的片断。

  我截取《暖春》中的一个片断,限时5分钟,提醒学生认真观察;抓住人物特点;注意环境、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然后要求学生抓住运用描写方法进行描写。

  第五个环节:展示、互评:描写了哪些人物?怎样描写的?(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用得恰当吗?如果不恰当,可试着改一下。

  师总结:同学们点评得都很好,老师希望大家能互相学习、借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再一一点评,通过以上训练,同学们能够感受到人物描写并不难,只要你仔细观察,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我相信同学们都能写出生动、感人的文字。

作文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作文,是小学生的难题,也是许多语文教师教学的难点。一直以来,语文教师总在不断地研究作文教学的最佳方法,也用过一些具有创意的特色教法,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称得上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但重写法指导、轻内容选择仍然是常犯的毛病,小学生怕作文仍是当前小学作文中的一大突出问题。

  本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自主交际和习作,为学生留下更大的创作空间,我选择了此次习作--《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它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习作四。这是在学习了第四组以"他们感动我"为主题的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口语交际中的一则公益广告,和一件感动的故事片段,引出学生口语交际的话题--说说自己经历过或听说过的感人的事。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了更好地体现三维目标,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感动的材料,并用自己的书面语言表达出来,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能力目标:叙述具体,表达清楚,感情真实。

  情感目标:突出感动的地方,并注意情感的自然流露。

  我以学生学会把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写详细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学生如何选择生活中感动的素材写一件事,如何把事情

  中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二、说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习作教学要求和新理念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学生作文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而教师则应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语言文字这种工具,继而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说、写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圆满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①激趣导入法。先通过导入谈话、联系身边的事交流谈话,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②分组合作法。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交流,畅所欲言。

  ③点拨法。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适当点拨、诱导。帮学生指出、归纳写好记事作文的方法,而不是将写作方法强加给学生。

  2、说学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次习作任务,更好地提高写作水平,我采用下列四种学习方法:

  ①讨论法。仔细阅读习作要求,让学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说说发生在身边的一些感人的事。

  ②归纳式。归纳式是指学生在接触了较多的具体材料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同类的若干例中归纳出某种学习方法。

  ③修改法。学生个人修改后,分小组互改。小组改后进一步进行写作体会交流,提高他们鉴析文章的能力。

  ④评定法。让学生对典型的文章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四、说流程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因此,我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从旧知中去总结,去发现,给空间让他们运用新知去判断,去说话、去写作。为了追求实效,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二)、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三)、开拓思路,精选题材

  (四)、读读例文,学习写法

  (五)、独立作文,妙笔生花

  (六)、评议习作,悟得方法

  第一环节:谈话激趣,揭示课题(这个环节是基础点)

  兴趣是学生作文的一种内驱力,习作指导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开门见山谈"感动"。师三言两语引出"感动"一词,然后播放身边耳熟能详的歌曲《感恩的心》,引导学生的表达欲望,再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搜寻,寻找生活中的"感动"。这样习作就有了源头,学生才能产生动笔的欲望。

  第二环节:审清题意,明确要求(这个环节是指导学生如何审题)

  学生的兴致被调动起来后,我便引导学生读作文要求,把握写作的中心,掌握作文的重点。从而学生能正确地把握题意,明确写作范围,确定作文的写法。

  1、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告诉同学什么?

  ①从题目看,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

  ②题目中的"感动",应把自己的感受最深的部分写详细、写生动。

  2、习作要求告诉我们可以选择哪些事来写?

  生活中所发生的令人感动的事,包括难忘的事。

  3、引导小结,明确范围:

  生活中有些让人感动的人和事,往往都是作文的材料,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能感受到。

  第三环节:开拓思路,精选题材(这是整节课最重要的环节)

  1、提示问题,打开思路:

  我开始从简单的问题入手:

  ①谁做过哪些好事?怎样做的?为什么做?为什么让你感动?

  接着问:

  ②你经历过什么难忘的事,让你倍受感动?

  ③家里发生什么事使你高兴?其中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④你做错过什么事情?受到老师教育并从错事中记住教训?

  ⑤有什么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行为或者同学之间的真挚友情使你感动?

  这些问题的设计,从易到难,能够激起学生的回忆与乐于叙说,符合循序渐进学习的原则。

  2、指名学生回答:

  指名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值得回忆,印象深刻的事,从不同角度鼓励学生举例子,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丰富学生写作内容。

  第四环节:读读例文,学习写法

  习作主要是鼓励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事,激发他们学会感恩,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我通过先出示相关问题,再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最后抽学生说说感动自己的事,以此激发学生自我表现欲。

  第五环节:独立作文,妙笔生花

  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重点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学生。)

  第六环节:评议习作,悟得方法

  ①选取一两个学生的习作,让他们自己读,幻灯展示,大家评议,指出好的成功的地方,提出建议和意见。

  ②课后继续修改自己的习作。

  板书设计

  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

  具体

  真实

  五、自我评价

  在本次习作教学中,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围绕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任务。整节课注意给学生自由的空间,激活学生练。

作文说课稿14

  写记叙文离不开描写人物。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四种。

  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容貌、衣饰、姿态、神情等特征的描写。

  肖像描写虽然写的是人物的外表,但描写的目的决不止在于使读者了解人物的外在形象,而是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鲁迅的小说《故乡》中两次刻画了闰土的形象。少年闰土生气勃勃,机智勇敢,是一个项带银圈、手捏钢叉保卫瓜田的小英雄。二十年后的闰土却面目全非:“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得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而更使“我”感到悲哀的是闰土的神情与态度:“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这两处肖像描写通过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到旧中国广大农民所经受的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种种重压,感受到他们身心所忍受的无限的痛苦与摧残,更感受到作品所表达出的,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语言描写,指对人物对话和独白的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应当切合他的身份、经历,反映他的思想感情。描写人物的语言,意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人物形象。

  有一篇短文《香烟在哪里》,其中的人物(爸爸和五岁的孩子磊磊)对话原来是这样写的:

  “磊磊,告诉爸爸,香烟藏在什么地方?”

  “爸爸,抽烟是有害的,香烟里有尼古丁,你要有毅力,就把烟戒了。”

  这段话,既不符合孩子的年龄、身份,也没有表现出父子的不同特点、情态。后来经过修改,符合了对话描写的要求:

  “磊磊,好磊磊,快告诉爸爸,香烟藏在什么地方?”

  “不,妈妈不让。”

  “磊磊,你不知道吧,写文章抽支烟,一些一大篇。”

  “不对,阿姨从来没有这样说过!”

  “磊磊,爸爸明天带你去公园看猴子翻跟斗好不好,快告诉我。”

  “不嘛,我才不做叛徒呢,就不告诉你。”

  行动描写,指对人物的行为、动作的描写。作品中的人物是靠动作活起来的,人物的行为完全是受其思想意识支配的。描写人物的行动,也同样是为了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冰心写的《小桔灯》,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了一个在艰难生活的逆境中渴望光明的小姑娘。文中,小姑娘登上竹凳去打电话的神态和制作小桔灯的娴熟动作都会给读者留下深深的印象,使我们从中看到她纯朴、善良的美好心灵。

  在作文时要注意把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结合起来。在写人物对话时,适当穿插写人物的动作,会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表达的效果。如有一段话时这样写的:他抹了抹脸上的汗水说:“时间紧啊,不摊点黑就干不完啦!”这就把一个干活人的形象有声有色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心理描写,指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思想活动的描写。心理描写也是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文《我第一次离家出走》,就较好地使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详见对该文的评析)。

  以上,介绍了描写人物的四种方法,在写作实践中,这些方法都不是孤立的,而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其中的几种,以求全面、形象、具体地展示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

作文说课稿15

  《我的课余生活》是学生的第一次单元习作。作为刚刚正式接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本身应该对写作文有一种神秘感和新鲜感。可孩子们一听要写作文了,第一反应就是“喔……”,从语气中能感觉到他们对作文的厌倦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作文经验,感到写作文很吃力,对写作文有畏难情绪和厌倦心理。怎样才能使学生由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到愿意写作文、爱写作文、写好作文呢?我想,不是严格的作文标准,而是放宽要求,宽容为主。因此,我在设计《我们的课余生活》这篇作文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课前安排学生观察自己的课余生活,并做了记录,让学生尝试观察、尝试记录观察,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相互交流、写作自己的课余生活。然后分三步指导学生写作:

  一:以课本为范例,做到读写结合

  结合本单元课文让学生学习把过程写具体的方法,给学生一个拐杖,确实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如《爬天都峰》这一课,让学生体会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爬山的,可以用上连接的词(一会儿……一会儿……),也可以用上比喻、拟人、夸张的写法。然后想一想我和老爷爷是怎样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让学生回忆自己有没有战胜困难的体验呢?事情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绝招》这一课则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在写三个小朋友分别表演绝招时是如何运用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把表现绝招的过程写具体的,另外,作者还写出了观众的评价来衬托绝招的绝,这时我提醒学生在写活动时,不但要写自己还要写别人。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就习得了写作的方法,学生有法可依了,写起作文来就轻松自如了。

  二:开展活动,体验生活

  为给学生提供写作素材, 我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做手工、放风筝、刷碗、摘秋果等等。引导学生把活动中看到、听到、想到、做到的写下来。并告诉他们在描写活动过程时,要有一定的顺序:首先要写清活动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员;接着写活动的开头、活动的内容;当时有关方面的情况怎样;参加活动的心情;活动是怎样结束的;以及参加活动后的收获和感受。这样指导后就不会出现学生常犯的错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给人乱糟糟的感觉。学生在活动中也积累了素材,体验了过程,激活了情思。学生有素材了,有体验了,有情思了,写作文时自然难度就降低了。

  三:情境再现,步步引导

  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我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学生虽然做活动了,但真正到写时又写不出来了,这时我就引导学生把活动的情境再现出来,采用第二步中提到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活动的内容一步一步表达出来,然后把步骤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学生在写的时候这些画面就会在他们脑中重现,化为文章,落在纸上。

【作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5-15

草原说课稿12-12

《吆喝》说课稿05-16

美术说课稿06-07

优秀说课稿05-28

《麻雀》说课稿06-13

说课稿格式07-28

《钠》说课稿08-04

水调歌头说课稿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