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高中生物说课稿

高中生物说课稿

时间:2024-06-21 15:18:1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生物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生物说课稿

高中生物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教材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需要我们在上课前吃透教材。《种群的特征》选自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是在前面刚学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教材进一步从群体层次来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教材着重介绍了种群的5个数量特征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其中样方的选择和确定是本节内容的难点。要求学生学会从哪些方面来了解种群并体会群体与个体间的差异,深入理解“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学好本节课不仅为后面探讨种群数量的变化做好铺垫,也为学习群落和生态系统打下基础。我将本课内容分为2个课时介绍,下面重点谈谈我对第2课时的设计思路。

  二、说学情

  知识的传授最终将落实到学生身上,所以我们要对学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让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所教授的是普通高中高二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抽象思维能力好,经过教师引导,能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学生在必修2生物的进化部分对种群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物种保护等内容,迫切地想了解进一步的知识,想用专业的科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

  1、掌握种群和种群密度的概念;列举种群的特征。

  2、掌握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方法。

  3、学会观察自然界生物,了解生物种群的各种特征,养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种群的特征。在学习种群特征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时,由于种群数量特征较多,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而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的特色,最好让学生实际操作,以分组自学、组内讨论合作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为:多媒体展示法、合作探究法、自主阅读法。这些教学方法的使用层层深入,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六、说教学过程

  厚积而薄发,在做了一系列准备活动之后,我的教学过程将如下呈现:整个教学过程共分为三个环节。

  1、导入新课

  课堂之初我将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由此提问学生: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都有哪些?学生不难说出逐个计数、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在肯定学生答案的基础上我会继续追问:种群密度大小受什么影响?为什么地球上有的生物种群数量越来越少,甚至濒临灭绝,而有的生物如蝗虫,即使人类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消灭它,但其种群数量依旧还是有增无减呢?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出课题《种群的特征》。

  学生的学习往往带有感情色彩,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如果直接进入主题,学生往往会觉得不感兴趣,就不会去主动的探求知识。

  2、新课展开

  我将遵循“引导—发现”的教学模式,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根据教学内容,将此环节分为如下3个部分

  第(1)部分: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我会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不同物种种群密度,并提问:①对于同一个种群,它的种群密度是恒定不变的吗?②哪些因素会使种群密度发生变化?③不同种群的出生率一样吗?出生率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呢?利用多媒体问题驱动,学生自主阅读,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教师补充完善,让学生明确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密度的直接影响,并理解不同物种繁殖能力不同,出生率也不同。

  其次继续使用多媒体图片展示沿海城市人口的迁入情况,让学生直观感受迁入率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并提问:什么是迁入率和迁出率?进而理解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之一。

  通过本环节的设计,培养学生开动脑筋,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猜想,团结合作、讨论交流、再加上教师的及时鼓励,激励信心,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更浓。

  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还有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种群密度”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的学习。

  第(2)部分: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我将提问学生如果一个种群中老年个体所占比例多于幼年个体的比例会不会影响到种群的数量?学生不难回答种群数量会下降。进而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理解种群中的年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并进一步提问: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哪种类型的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学生一次说出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

  我会继续提问:什么是性别比例?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得到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就是性别比例,而且种群中可能雌性多于雄性,也可能雄性多于雌性,还可能雌雄适中。理解了其概念之后我会继续追问:性别比例在生产上有何应用?提问学生说出在农业上,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种群的雄性个体,使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从而使该种群的'密度明显降低的案例,进而引导学生了解性别比例研究在农业上的应用。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展示图片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至于走神。调节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第(3)部分:种群各特征的总结利用

  作为本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首先我会提问学生:通过以上的学习,你能说说怎样降低我国人口密度和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吗?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得出:迁入和迁出对我国人口影响不大,而增加死亡率是违法的,因此只能降低出生率。而大熊猫应该增加数量,同样迁入和迁出影响不大,因此可通过提高出生率,降低死亡率来解决,比如让它们进行无性繁殖,人工为它们抚育幼崽,降低死亡率。

  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的方法,归纳种群各特征在影响种群密度方面的应用,突破难点。这样的知识点老师少讲解,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3、小结作业

  我将采取师生共同小结的方式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如种群的各数量特征。

  针对高一学生素质的差异,我将进行分层作业,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够体现教学重难点,方便学生梳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我的板书直观而简明的体现了本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再一次回顾了种群的各个数量特征,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高中生物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一)课题

  新陈代谢与酶

  (二)课型

  探索性实验课

  (三)教材内容及位置

  现行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45~48页

  (四)课时安排

  本节重点是理解酶的概念和酶的特性。酶的概念是与酶的发现史联系起来的,可采用讲述法。酶的特性是通过探索性实验实验四、实验五,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得出。

  根据教参,讲述和实验约2课时。如果将两节课分开,不利于整体教学,因此,我计划用两节连堂课在实验室内完成该节全部教学目标。

  (五)编排意图

  教材绪论说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既然是化学反应,就有催化剂。教材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通过探索性实验得出结论,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也是让学生知道实验是生物学的学习研究和实践中不可缺少的。

  (六)前后联系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过多种消化酶在食物的化学性消化的作用且做了“观察唾液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本节从酶的发现史入手,简单介绍过程,总结得出酶的概念,再通过实验得出酶的特性,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其它生命现象奠定基础。

  (七)教学目标

  1、酶的发现(A:知道)2、酶的概念(C:理解)

  3、酶的特性(C:理解)

  ①实验五:

  a、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b、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②实验四:

  a、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效率的方法

  b、探索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的高低

  以上目标是按《大纲》要求确定的。

   (八)教学重点

  1、酶的概念

  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需要适宜条件的特点

  实验教学是训练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故本节的能力培养与知识教学同等重要,同为重点。

  (九)教学难点

  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的实验。

  (十)教学关键

  正确的认识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方法和过程,对本节内容,学生知识的获取来源于正确的实验操作而总结的结论,故应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程序,引导学生总结出正确的结论是本节关键所在。

  二、学情分析

   (一)现有基础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生物》时,本应有多个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由于我市具体条件限制,许多学生在中学阶段尤其是生物学科基础差,前后联系不强,加之高中教材前面才安排了“三个实验”,给本实验操作有一定难度。

  (二)学习动力

  高中学生正处青春期,好奇心强,加之才开始接触生物实验不久,所以学生对实验教学喜而不厌,兴趣是动力的源泉,又可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积极性。

  (三)学习能力习惯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和其它条件限制,学生习惯于偏重书本知识的理解记忆和习题解答,而不注重实际操作的训练。这种状况短时间内还无法纠正,学生往往抽象思维能力强,实验技能差,实验时习惯于得出“先入为主”的结论,达不到探索性实验的目标。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须在实际课教法上采取相应措施。

  三、课前准备

  (一)实验分组

  宜将操作能力强与书本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合理搭配;选择实验能力较强、组织纪律性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以带动各组实验取得好的效果。

  (二)器材准备

  1、实验器材:

  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体积分数为3%过氧化氢2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氯化铁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实验现配),热水。

  2、其它器材:

  试管、量筒、烧杯、试管架、温度计、石棉网、三角架、酒精灯、火柴、卫生香等。

  以上均可由实验员准备。

  (三)预试实验

  教师必须先做预试实验,可验证或修正实验步骤等,使实验的关键和难点能心中有数,以便调控实际教学程序。

  四、教法分析

  (一)讲述法

  通过教师的语言阐述,让学生知道一些有关本节内容无法验证的知识,也便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实验探究中集中注意力,得出正确结论。

  (二)实验法与演示法

  实验法与演示法是生物直观教学的重要方法。实验法使学生手脑并用,从感性材料获得感性认识,从现象中总结出结论,同时培养基本操作技能。在实验中,老师演示方法步骤的关键和难点是必不可少的。故两种方法是本节课联系的主要教学方法。

  (三)发现法与对比法

  探索性实验要求课前不必预习,以避免“先入为主”,通过教师指导、设问;学生自己操作、探究,在实验中发现现象。同时,对实验前后的认识和现象进行对比,再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归纳,得出酶的高效性、专一性等,从而培养基础技能和训练思维能力,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五、学法指导

  (一)强调规范操作

  规范的实验操作具有科学性强、效率高、目标一致,节省材料等特点,故应提倡并强化操作程序,纠正错误的操作习惯,提高实验效果,以达到实验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二)指导观察

  观察是学生获取实验现象的重要环节,指导学生观察要具体、细致,且忌目无重点。

  (三)引导讨论、归纳

  要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适当地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六、教学程序

  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先用讲述法学习酶的定义,再用实验法探究得出酶的特性。对酶特性部分,教师讲解宜少而精,大量时间应由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突出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实验四与实验五同时进行,所以,进行实验时宜采用分段式,即讲解一段,学生独立操作一段,学生总结出结论后再进行下一个实验。具体如下:

  强调几点:教学与实验一并进行,要遵守组织纪律,一切听从指挥。

   (一)组织讲解酶的发现

  1、酶的发现史

  2、酶的概念

  (二)组织教学酶的特性

  1、实验四: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1)统一讲解和演示

  ①简析“实验原理”:过氧化氢酶、Fe3+均可催化H2O2分解为H2O和O2

  ②简析目的要求:学会探究酶催化效率方法,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高低。

  ③演示规范操作:按预先标明的步骤规范演示,注意只演示步骤,不说明结果。

  (2)学生操作实验,教师指导

  指导要点及设问

  ①加入过氧化氢酶液和FeCl3液后,应立即用手指堵住管口,并立即观察实验现象。

  ②向试管内液面上方放入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时,动作要快,但不要插入到气泡中,以免使卫生香潮湿而熄灭。

  ③过氧化氢溶液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应提醒学生注意,加药品时切勿溅到皮肤上。如果溅到上面,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掉。

  ④当分别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已知数量的Fe3+和过氧化氢酶分子后,哪个试管产生的气泡快、多?(加过氧化氢酶的试管)

  ⑤哪个试管内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熄灭的卫生香猛烈地复燃?(加过氧化氢酶的试管)

  ⑥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各是什么?(均为氧气)

  (3)引导总结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酶的特性之——高效性

  2、实验五:

  (1)统一讲解和演示

  ①简析实验原理: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性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均能生成还原性糖。还原性糖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有无还原性糖。

  ②浅析目的要求: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作用特定的化学反应,探索淀粉酶是否催化这两种化学反应。

  ③演示实验操作

  (2)学生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要点及设问

  ①制备的可溶性淀粉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如果温度过高,会破坏淀粉酶的活性。

  ②注意两支试管应放在水温为60℃左右,低于50℃或高于75℃,会降低化学反应速度。

  ③如果加蔗糖的试管也出现砖红色沉淀,要指导分析原因:

  a、蔗糖液放置时间过长,蔗糖被微生物分解成还原性糖,影响实验结果

  b、试管未洗干净也会影响

  c、蔗糖本身不纯净

  ④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杜绝随意用火。

  ⑤在实验过程中,两支试管的颜色发生怎样的`变化?

  加入淀粉的试管: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加入蔗糖的试管:浅蓝色不发生变化

  ⑥保温5分钟的目的是什么?(保证有足够条件供酶分解)

  (3)讨论总结

  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确:淀粉酶只催化淀粉水解,对蔗糖不起催化作用,从而得出酶只有专一性,也推导出酶的多样性特征。

  (三)课堂小结

  1、通过讲述法和实验法探索,得出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特征,酶的催化效率需适宜的外界条件。

  2、纠正实验课中学生的不正确操作。

  (四)练习设计

  1、本节练习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回答在教学程序中的设问,让学生边观察边回答。

  2、各小节实验的总结提问。

  3、课后练习

  ①完成实验报告册上的练习,落实基础。

  ②完成一个探索性实验: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值的影响。

  七、板书设计

  正板书(大黑板)

  新陈代谢与酶

  1、酶的发现史:1773年斯帕兰札尼实→1836年施旺→1926年萨姆纳→1980年切赫

  2、酶的意义: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3、酶的特性:

  (1)高效性: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类化合物的反应

  注:由于酶的专一性,反应也如此复杂,酶具有多样性

  (3)酶需要适宜的条件

  适宜的温度:38℃左右催化率最高

  适宜的PH:绝大多数酶在PH=7的环境催化效率最高

  小黑板板书

  实验四: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

  实验五: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高中生物说课稿3

  说课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也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接下来要给大家分享的是高中生物人教版说课稿,欢迎大家的借鉴阅读!

  一、说教学理念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掌握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知识,努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着体现这一教学理念的思想,这节课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利用多媒体的简洁性、动态性,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变静态微观知识为鲜活有趣的宏观再现,降低难度,缩短时间,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满足求知的心理。

  二、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植物的矿质营养》是人教版教材高二生物必修本第三单元第五节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光合作用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了植物的矿质元素及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反映了《新大纲》在设计教材顺序时以人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思想,关注了学生的思维和学生德育的培养。

  本节内容前与根尖的结构、水分代谢、光合作用,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等内容相联系,后与呼吸作用相关联,具有显著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

  同时,这节内容所介绍的实验方案,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本节内容,还为将来学生设计实验做好铺垫,为此,我用创设情景的方法,让学生面对相关现象,进行分析和设计,观察想象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以及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矿质元素的概念,了解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种类和来源。

  (2)、使学生理解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过程及其与植物根细胞呼吸作用之间的密切关系。

  (3)、使学生理解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与根吸水的联系和区别。

  (4)、使学生了解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运输方式和利用特点。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水培法培养植物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过程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以及分析影响根吸收矿质离子的环境因素,训练学生分析实验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水分和矿质元素吸收过程的比较,学习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去研究事物的`本质,不断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介绍植物必需元素的种类、分析影响矿质离子吸收的环境因素的教学中,联系合理施肥、无土栽培技术、中耕松土等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说教学的重、难点

  根据高二新课程标准,在理解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明确什么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种类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之一。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对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有关元素的知识,但只是在认知水平上,不能进行系统的分类,并且潜意识里总有水和盐相伴而行的观点,认为是水把盐带进去的,这就为理解“相对独立”的观点设起障碍,所以我把“对水的吸收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作为本节课重点和难点。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五、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节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生产实践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六、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下面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七、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5分钟)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重点、难点引入新课时宜采用实验方法导入新课,通过实验现象巧设悬念,突出重点。教学中首先从一个实验观察引入,请学生观察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培养的植物,问:“它们在长势上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土壤浸出液中的植物长得好?”引出植物要生长得好需要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从而提出课题。这样导入能造成学生急切期待解释现象的心理,从而对学生产生极大的诱惑力,创造学习新知的良好氛围和激发探求知识的渴望,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迁移到教学目标的实施上来,使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很快调节到最佳状态,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可以说,精心设计好导言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2、讲授新课:(30分钟)

  2.1介绍灰分元素,由此引入矿质元素,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2.2科学家们通过溶液培养法研究得到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种类。这段内容的处理,我采用请学生设计实验找出植物生活所必需的矿质元素的方法。通过启发引导,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逐渐形成较为成熟合理的实验设计,教师借机引导出对照实验应注意的问题(对照的思想和实验条件的控制等)。告诉学生科学家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即溶液培养法找到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

  2.3根吸收矿质元素过程

  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是主动运输的过程,这一概念的建立在科学史上走过一段弯路。人类最初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错误的,后来经过分析大量的实验事实才认识到:“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是主动运输的过程”。处理这段教材时,我先请学生提出猜想,“矿质元素是如何进到根细胞内部的?你能提出你的猜想吗?”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个错误的猜想,即认为:“矿质元素离子是随着水进入根细胞内部的(假设一)。”同时,有的学生会根据前面章节所学过的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认为:“矿质元素离子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根细胞内部的(假设二)”。

  教师提供资料(二组实验事实),引导学生分析,共同否定了假设一,这段讨论设计的目的在于,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人们认识问题的本质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会有一些错误的认识,但是科学本身具有自我更正的特性。

  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证明假设二,即科学的结论不能仅从理论到理论,一个假说要成为理论,一定要有充足的实验证据。在这里请学生提出证明假设二的研究思路,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并在教师提示下,能够提出问题和假设。

  最后通过CAI课件的演示,把微观粒子的运动形象化,直观化,增强了矿质元素离子吸收的动感。使学生理解主动运输是根尖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主要形式。而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呼吸作用,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温度和根系通气状况等,最后得出结论:凡是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都会影响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这与生产实践很贴近,应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

  2.4植物对离子的选择吸收

  把蕃茄和水稻实验前和实验后Ca和Si浓度绘制成图像,用投影片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得出蕃茄吸收Ca多,吸收Si少;水稻吸收Si多,吸收Ca少。提问:为什么植物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学生通过吸收过程的学习知道吸收的第二步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因此,吸收什么样的矿质元素离子与根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有关。吸收离子的数量与载体的多少有关。

  2.5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

  请学生自己看书,总结出离子在植物体内的三种存在形式及能否被再度利用。通过学生间的讨论,补充、修正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2.6介绍无土栽培,引导学生分析无土栽培的好处及在我国发展的前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相关联的思想,激发并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兴趣。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

  5、布置作业。

  针对高二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最后来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评价

  八、说教学评价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师了解教学过程、调控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教学中的缺陷,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这节课采用的评价方式有以下几种:

  1、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对创设问题的讨论、回答,对学生进行直观性评价。

  2、 在学生完成比较表格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动态评价,鼓励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通过练习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课堂终端量化。根据习题正确率,进行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反馈这节课的目标达成情况,从而调整下一节课的内容(如课前复习的侧重点)及课后作业的布置(加强目标达成较弱环节的习题练习)。

  4、 通过研究性活动,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高中生物说课稿4

  接下来进行说课中最重要的环节——说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授、巩固、小结和作业五个环节。

  (一)导入

  多媒体呈现“满头白发的老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并讲解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出现白头发,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头发往往会越来越多。白头发生成的直接原因是毛囊细胞合成黑色素的功能下降。并顺势提问:老年人白头发的形成与毛囊细胞的衰老有怎样的关系?老年人体内有没有幼嫩的细胞?年轻人的体内有没有衰老的细胞?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在学生疑惑之际,引入本节课题——《细胞衰老》。

  (二)新授

  环节一:细胞衰老的特征

  我会呈现“细胞衰老特征示意图”,并引导学生结合这一示意图,对衰老细胞的特征进行描述。学生在观察示意图后,我随机请学生描述衰老细胞的特征并对发言的学生给予相应评价。在学生发言结束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出衰老细胞的特征包括: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速率减慢;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我还会再对细胞衰老特征进行补充讲解,如可用“水、酶、色、核、透”五字对衰老细胞的特征进行记忆等。观察示意图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辨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环节二:细胞衰老的原因

  我会先提问:细胞为什么会衰老呢?引发学生思考,在学生思考之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124页相应内容。在学生自主学习完毕后请学生对细胞衰老的原因进行阐述。而我则适时对发言的学生给予鼓励性评价。在发言完毕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出细胞衰老的原因包括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我则对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进行补充讲解。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材内容解决我提出的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引发学生对生物教材的重视。

  环节三: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

  我会再度提出问题: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引发学生思考后,组织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开展讨论,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会进行巡视指导。在学生讨论结束后,随机请学生代表发言,我则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并和学生对学生发言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的关系为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但对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与个体的衰老和死亡并不是一回事。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总是在不断更新着,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然而从总体上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紧接着我会呈现教材125页中“思考讨论”中的两个实验,并提问:年龄因素和细胞衰老之间有什么关系?是细胞核还是细胞质对细胞分裂的影响大一些?学生在观察两个实验后可以得出细胞核对细胞分裂影响较大,年龄越大细胞增殖代数减少。此时我会顺势补充讲解:细胞衰老是人体内发生的正常生命现象,正常的细胞衰老有利于机体更好地实现自我更新。例如,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以替代衰老的细胞,血液中的红细胞快速地更新,可以保障机体所需氧气的供应但是机体中众多细胞及组织的衰老,就会引起人的`衰老人衰老后就会出现免疫力下降、适应环境能力减弱等现象。组织小组讨论和对两个实验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成长,在分析实验中获得进步。

  (三)巩固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会用多媒体呈现多道练习题,请学生思考后进行作答,并给出评价和总结。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复习,深化理解。

  (四)小结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谈谈自己的收获,教师予以评价和完善。这样的设计可以最大化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作业

  在这一环节,我会布置一道开放性题目:怎么抗衰老?请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这样既将本节学习内容进行升华,又引发学生对自身的关注

六、说板书设计

  最后,说板书设计,我采用了提纲式板书,这样的板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清晰明了地把握本节课的内容,突破难点。

  细胞衰老

  一、衰老细胞的特征:水酶色核透

  二、衰老的原因: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

  三、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

高中生物说课稿5

  自新一轮课改开展以来,以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渐走入课堂,本次说课就以理念为基,以学生为先,以问题为导向来展开。

  一、说教材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在授课前要悉心研读,对于本节课,我是这样理解的。

  本节课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五章第一节,主要内容是生物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变异,通过一些实例,初步感受了生物变异的来源,所以本堂课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而学好本课,也为后续学习进化性变化打下基础,所以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要想上好一堂课不仅要对教材非常熟悉,还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下面说一说我所面对的学生特点。

  我所面对的是高中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积累,但是学生在理解生物体模式的统一性这一知识点时需要借助一些实例,并进行全面的比较,因此有一定难度。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会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把感性认识转化成理性认识,快速掌握知识点。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精心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举例说明生物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

  2.运用生物进化的观点,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3.明白人与其他生物均有一个共同的由来,领悟保护自然人人有责。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教材的内容特点及所面对的学生特点,我把教学重难点设置如下:

  重点: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统一性的概念。

  难点:理解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统一性的过程。

  五、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本节课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小组讨论法、直观教学法、讲授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将重点说明一下我的教学过程,这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部分。我的教学过程共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新课导入

  我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和上帝创世的图片,提问:图片中的人物是谁?讲了什么故事?学生通过观察能够迅速说出图片中的人物。进而我再向学生追问生物的进化源头在哪?各种丰富多样的生物从何而来?引发学生思考,引出课题——《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在课程的开始就设下悬念引发学生思考,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好奇。

  (二)新课教学

  首先我会分发物种概念相关的资料卡片,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并分组讨论,思考两个问题:(1)什么是物种?(2)什么是生殖隔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先突破概念的学习,为后面讲解生物的多样性做好铺垫。之后,我会补充讲解判断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易错点。

  然后我通过多媒体展示生物六界分类的示意图。组织学生自主思考:(1)生物界将生物分成哪几大类别?(2)现存的物种总数有多少?他们的结构、功能、行为、生活方式一样吗?通过让学生自己发现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结构与功能上的不同点,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由我来总结不同的环境生活着不同的生物,这些生物在结构、功能、行为、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通过这种方式,依次递进,可以强化学生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为了让学生能将生物多样性的认识迁移到生物统一性上,我会借用一句过渡语:生物界虽然在类型上具有巨大的多样性,但是在模式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然后展示脊椎动物中,人的手臂、海豚的鳍肢、鸟和蝙蝠的翼手比较的示意图。提问:这些器官有异同点?学生思考后不难得出——它们的外形和功能不同,但结构相似。进而我讲解并总结同源器官与生物统一性中的生物体模式的统一性。而后再次展示展示一组动物、植物和真菌细胞中内质网的电镜图,提问:能否分辨哪个内质网属于动物、植物和真菌?学生基本分辨不出来。这时让学生总结出生物细胞模式的统一性。最后我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生物大分子模式的统一性。

  在此环节中,我主要以举例为主,通过让学生分析各自异同,使学生形成更加科学完善的知识体系。

  在学习生物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基础上,我将顺势抛出问题:怎么解释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学生依据现有的知识无法解答该部分的内容。之后我则在多媒体呈现进化论的资料卡片,组织学生自主思考后同桌交流。

  之后由我总结学生回答,并升华本课主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顺利完成我的教学目标。

  (三)巩固提升

  在巩固环节,我会提问人的手臂、海豚的鳍肢、鸟和蝙蝠的翼手,虽然功能相似,却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从分子水平分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加深学生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原因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在小结环节,我会组织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将知识串联到一起,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由于内容较多,在课上无法全部讲解清楚,所以我布置了查阅资料,撰写科普文章的作业,在锻炼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基础之上,还能将课堂延伸到生活。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我结合教学过程设计了此提纲式板书,以此来体现教学重难点,方便学生梳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

高中生物说课稿6

  教学理念

  以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为依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贯彻落实三个维度的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让学生亲历从观察现象上升到理论水平的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感悟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是关于对遗传和变异的现象进行比较,要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规律,就要从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开始学习。教材在利用活动掌握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基础上,从欣赏和分析两幅漫画开始,来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并应用俗语和生活实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学生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表述和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能力目标:

  ⑴ 通过对书本上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⑵ 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其相对性状;描述相关的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

  (1)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奥秘现象,只要深入研究,任何事物都能有所认识。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怀有感恩的心。

  (3)并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 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学生分析

  初二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对遗传和变异现象可以辨认,但却没有理论作基础,因此不能对有关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针对大多数学生喜欢分组实验,喜欢亲自动手操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实物并进行总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学生的总结水平有限,所以教师要适当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补充。

高中生物说课稿7

  一、说教材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是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的第6章第2节。本节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是基因工程的理论部分,第二课时为针对安全性问题的讨论。本次说课为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前面第一节学习过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后,学习人们是如何定向地、快速地改变生物性状的一种方法。本节课也是在讨论当下热点话题——转基因安全性问题。可以说本节课对培养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中参与社会生活和个人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

  此时的学生,已经学习过DNA分子的结构,对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势与不足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平时的生活里也或多或少的对“转基因”这一名词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如何操作的,以及怎么看待转基因生物尤其是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还没有自己的认识。所以,本节课应该对于学生会有很大的吸引力。在讲解这部分的时候要注重运用比喻的方式,组织学生积极思考,以锻炼学生的思维。

  三、说教学目标

  1了解基因工程概念,辨别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说出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2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搜集生物学的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3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难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五、说教法学法

  我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问答、讨论、读书指导、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六、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引导同学回顾上节课学习过的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有怎样的优、缺点。针对这些不足,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在一种生物上产生特定的性状呢引出课题。

  2、新课教学

  通过多媒体展示转基因抗冻西红柿的.实例,解决上面导入的问题。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基因工程的原理部分我打算引领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初步了解基因工程的概念、工具和操作步骤等基本概念。

  难点部分的基本工具我会用形象的比喻,将限制酶比喻成基因工程这场“手术”的手术刀、接受手术的是DNA分子,并且让学生们注意概念里的两个“特定”,可以结合DNA分子的特异性进行讲解。将DNA连接酶比喻成缝合刀口的针线,将运载体比喻成抗冻基因进入西红柿细胞之前要搭载的“大巴车”。运用语言直观的同时,我还会在多媒体上展示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在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这部分,我还是利用这个例子不变,结合多媒体动画展示操作步骤。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语言互相说一说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这样做的目的可以加深学生对基因工程原理的理解。总结需要学生注意的部分,比如,比目鱼上的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要用同一种限制酶剪切,这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就可以碱基互补配对,再用DNA连接酶连接起来。将重组的DNA分子导入到西红柿的细胞里,这里用的词是“导入”等等专业性术语的介绍,规范学科术语。还有让同学们思考,是不是所有的质粒、动植物病毒、噬菌体都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等一些细节问题。

  接下来是基因工程的应用部分,围绕作物育种和药物研制的应用,这部分内容相对简单,我打算让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我还在大屏幕展示更多、更新的应用,以培养学生关注时下热点话题的态度。进而引发思考,人类是否可以为了“一己私利”,有权力按照自己的意愿操纵地球上的生命人类创造的转基因生物、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危害整个生物圈,包括人类自身让学生带着这样的反思结束第一课时的内容。

  3、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巩固。

  4、布置作业

  作业部分我留了开放式的作业:阅读教材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准备下节课全班带着这样的议题展开辩论。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包含了本节课的全部核心知识点,尤其是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以及操作步骤,以便学生抓住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这就是我的板书。

高中生物说课稿8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的内容。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细胞呼吸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细胞呼吸的概念,然后重点讲述了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四大部分内容,为我们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它与第三章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第四章的主动运输和本章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四节的光合作用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了基础,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中高中生物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四个基本理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①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②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

  ③掌握有氧呼吸中物质及能量变化的特点

  ④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以及在工农业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引导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培养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③学会用化学反应式表达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领会细胞呼吸的实质。

  ④通过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培养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

  ⑤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联系生活与工农业生产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在教学中,通过联系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关心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②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来认识生命的奥秘。

  (三)教学重点、难点(有氧呼吸部分)

  1、教学重点及突破策略

  有氧呼吸过程的知识是学生理解其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产生ATP的本质的.基础。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

  突破策略:1、通过自主阅读、提问、、思考、理解反应式及图解、课堂练习来突破。

  2、通过简表列出有氧呼吸三阶段的比较栏目,简明地抓住要点

  2、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学生的化学知识功底不深,尤其是有机化学知识还未学习。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葡萄糖的彻底分解,需经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反应所伴随的能量变化,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度。

  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三阶段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突破策略:1、利用多媒体形象地说明有氧呼吸过程的三个阶段和两个场所,通过引导、思考,学会写相关反应式,使学生清楚须有"能量"栏才能表达其完整性和科学性。

  2、利用化学反应式理解有氧呼吸的实质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在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但"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课堂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也须起主导、()引导作用。所以本课利用直观教学手段,采用以下几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阅读能力。

  (一)自主阅读:自主阅读有氧呼吸三阶段内容,明确有氧呼吸的场所、反应物、生成物和释放的能量状况等内容。

  (二)直观教学: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启发性

  (三)比较法:学生参与完成有氧呼吸三阶段区别的表格,进行教学反馈;比较有氧呼吸和有机物体外燃烧的不同,进一步认清有氧呼吸的特点。

  (四)归纳法:归纳有氧呼吸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分析

  步骤一:导入新课

  通过问题探讨导入本节内容

  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步骤二:联系生活(酵母菌可用于发面和酿酒)介绍细胞呼吸概念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步骤三:回顾第三章细胞器的知识,学习

  二、(一)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的结构

  步骤四:用下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培养自学能力:

  有氧呼吸的阶段 场所 反应物 产物 释能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步骤五:讲授二、(二)有氧呼吸的过程

  主要学习三个阶段的化学反应式和过程图解(略)

  通过学习三个阶段的化学反应式和过程,理解和掌握有氧呼吸三阶段的物质变化、能量释放特征和进行场所。

  步骤六:比较有氧呼吸三阶段:场所、反应物、产物、释能等方面的内容。

  步骤七:归纳(三)有氧呼吸的概念——通过对有氧呼吸概念的归纳,锻炼学生聚合思维力。

  步骤八:分析(四)有氧呼吸的特点。通过和有机物在体外燃烧做比较的方法,了解有氧呼吸过程反应的条件温和性、能量逐步释放的特征和能量的部分贮存特征。

  步骤九:有氧呼吸小结:场所、能量去向、总反应式、概念。

  步骤十:练习巩固(略)

  板书设计(略)

高中生物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生物入侵者”标题生动形象,引起读者注意,文章开头引出说明对象,然后具体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再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然后写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世界各国对此采取的相应的措施。这是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思路清楚,层次分明。

  二、说教学依据:

  学生对外入侵比较熟悉,而没有“生物入侵者”的概念。可以从熟悉的外敌入侵的方式,再转入对不熟悉的“生物入侵者”的思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其次阅读科技类文章的目的之一,是筛选信息。此文正好可以让学生抓中心句,整理归纳各部分内容,了解大概文意。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五、说教学方法:

  1.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文章的说明技巧。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2.讨论法。学生自由质疑,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据光明日报(20xx年6月12日)报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一种产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树木因为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那么薇甘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设计问题指导学生自读(多媒体显示)

  1.给重点字词注音。

  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本文所介绍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知识。(不少于5个要点)

  3.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4.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教师选五个小组的组长进行全班交流,每组负责一小题。

  (三)、学生自由质疑,由学生共同讨论解答,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并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1.各小组轮流提问题,在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不能得到圆满答复的,向老师提问。

  2.教师分类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板示,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解决。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可能有:

  (1)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2)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3)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四)教师展示学生收集的信息:学生自由展示课下收集的“生物入侵者”的相关材料。教师也可利用手头资料介绍一些生物入侵的例子:

  ①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

  ②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

  ③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平洋海藻覆盖了3000公顷的海底。等等。看来,时至今日“生物入侵者”有随时入侵的可能,我国对“生物入侵者”必须采取了严格的防范措施。

  (五)迁移拓展:

  1、收集有关“生物入侵者”的信息,加以整理,在班上组织一次以“话说生物入侵者”为题的讨论会。

  2、利用网络搜寻有关生物污染的信息,并加以整理,讲给同学们听。

  (六)课堂小结《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条理清晰,说明方法得当,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写法值得我们初学写作者借鉴。文中介绍的有关生物污染的知识,应学会运用,提高防范意识,加强生态意识,了解当地自然风景的价值,抵抗外来生物的侵入。

  (七)板书设计:

  是什么 逻辑

  生物入侵者 怎么样 顺

  怎么办 序

高中生物说课稿10

  一、说学法

  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学习内容,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法、合作交流法等学法掌握本节课内容,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二、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进行说课中最重要的环节——说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授、巩固、小结和作业五个环节。

  (一)导入

  在上课之初,我将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导入,我将会呈现多酶片的药盒,介绍多酶片的服用方法:多酶片是双层糖衣片,内层的肠溶片能抵挡胃酸对酶的破坏,使其顺利到达小肠,多酶片不能与酸性药物同服,忌食酸性药物,也不能用热开水冲服,这是为什么?在学生产生困惑后,指出这些问题都与酶的特性有关,然后向学生设疑: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都有哪些呢?有实际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由此引出本节实验课——《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板书课题《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二)新授

  我将以设疑的方式为主,引导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学习。整个新授主要分为三个环节:

  环节一:明确问题、提出假设

  首先,我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82页的背景知识部分的内容,结合之前学习过的有关酶的知识,同桌之间相互讨论,思考:根据材料中提到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到酶的活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若要设计实验,要验证的是哪些因素呢?针对提出的问题,可作出怎样的假设?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将进行巡视指导,结束后请同学展示自己的结论,根据新课标评价原则,给予学生激励性与发展性的评价。接着引导学生总结得出:阅读材料可得出,酶与温度还有pH应该有一定的关系。假设酶的活性与温度和pH有关,在适宜的范围内才能发挥最大效果。这样以学生自主总结资料为切入点,层层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进一步体现新课标要求的学生主体,主导。

  环节二:进行实验设计

  接下来我将在大屏幕上给学生播放简单的演示实验:两支试管,都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在60℃的水浴中保温2分钟,在A试管中滴加2滴蒸馏水,B试管中滴加2滴淀粉酶溶液摇匀,再各滴入两滴碘液。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同时提出问题:A试管加入碘液为什么会变成蓝色,B试管为什么不变色呢?为什么老师要在A试管中也同样加入2滴水呢?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出演示实验所用到的控制变量法。随后引导学生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怎么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指导,并提示学生注意在设计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实验时,不易选择过氧化氢酶;探究最适pH时,不宜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注意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对照组的设置。讨论结束后,随机请小组代表展示自己组的实验设计,并给予学生激励性与发展性的评价。接着引导学生总结得出:探究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原理;实验探究思路以及实验步骤。探究酶的最适pH的实验原理;实验思路以及实验步骤。这样的`设计,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发展抽象逻辑思维。

  环节三:实验操作

  我将继续引导学生四人一组,结合自身小组的实验设计方案,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明确组内分工,做好实验现象记录。实验完成后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实验假设是否成立并作出解释。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并强调本实验的注意事项:注意控制变量以及实验操作要规范,注意安全。实验结束后随机请小组代表展示实验现象记录册,并阐释小组的讨论结果。我给与准确的评价,帮助实验失败的小组找出其原因,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温度和pH可影响酶活性,存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这样的设计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为学生以后更好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巩固

  我将在大屏幕上播放某位同学针对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所设计的实验以及操作过程,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后找出其中不足,随机请同学作答,并给出评价和总结。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复习,深化理解。

  (四)小结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谈谈自己的收获,教师予以评价和完善。这样的设计可以最大化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作业

  请学生课后讨论与交流:“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差别有多大,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呢?”将本节学习内容进行升华,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最后离开实验室之前,我将引导学生按照之前所学习的实验室操作准则整理操作台,实验所用弃液倒入弃液收集桶,实验器材清洗干净后回归原位,操作台擦拭干净并带走垃圾。这样可以进一步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说板书设计

  最后,说板书设计,我采用重点式的板书设计。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实验原理

  实验重点

  1.学会控制变量

  2.讨论表述实验结果

  实验难点

  材料与仪器

  实验流程图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结果

高中生物说课稿11

20xx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说课稿:光合作用

  一、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1、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章教材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基础上,比较详细地讲述了酶和atp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植物、动物和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过程和特点,以及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等知识基础。使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地基础,是生物地最基本的特征。所以说它是我们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2、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1)光合作用的发现,是建立在初中教材中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上,安排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从产物和场所等方面讲述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的几个著名的实验。

  (2)叶绿体中色素的探索,教材通过实验中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分离,使学生自己动手,亲自看到从上到下依次的橙黄色、黄色、蓝绿色和黄绿色的出现。

  (3)光合作用的过程及重要意义,首先,教材从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入手,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从而引出根据是否需要光,将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之后教材对这两个阶段分别从反应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得出两个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辨证结论。紧接着讲述了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最后还补充了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意在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小结】:所以说节内容既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又是整个高中生物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

  (b:理解)

  (2)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a:知道)

  (3)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过程及其有关问题;

  (c:掌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光合作用的过程;

  (d:应用)

  (5)光合作用的实质;

  (d:应用)

  (6)光合作用的意义。(d: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学习科学家们研究科学的精神和方法;

  (2)通过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进行学习的方法。

  (3)初步掌握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方法,渗透“线条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光合作用的意义来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如:粮食、人口、资源、环境等,从而引起学生对世界未来的关注;

  (2)通过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的艰辛、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进而说明学习方法的重要;

  (3)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渗透物质与能量,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辨证关系,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辨证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1、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光合作用的场所;

  3、光合作用的过程;

  4、光合作用的意义。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的选择

  1、坚持启发式家学,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分析,具体方法是:结合前面学习的内容,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复习旧知识,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归纳总结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本节课的实际出发,使用多媒体教室,将许多地方用多媒体课件来表达,从而增强直观效果。

  (二)学法的指导

  1、指导学生如何从本节的学习中掌握设计实验的方法,2、指导学生在实验中如何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分析问题、总结规律。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前准备好在教学中用到的多媒体课件。

  二、引入新课

  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的知识体系,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问,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引入光合作用的概念,从而引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讲授光合作用的概念(演示多媒体课件)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的过程。

  (二)讲授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根据概念,导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引导学生分析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并把它和初中学习过的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区别与联系。分析其中的原因,从而引入到光合作用的发现。

  (三)讲授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j.priestley,1733-1804)在1771年所做的实验,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从而引入以下几个著名的实验。

  1、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j,vonsachs,1832—1897)做的这个实验:他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个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被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现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边演示多媒体课件边分析实验现象出现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注意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提醒学生在实验中的应该注意的地方)

  2、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c.engelmann)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他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再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他的实验证明了: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边演示多媒体课件边分析实验现象出现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注意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提醒学生在实验中的应该注意的地方;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问,并结合学生的回答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讲解恩吉尔曼的实验巧妙之处)恩吉尔曼的实验巧妙之处a用水绵作为实验材料。水绵不仅具有细而长的带状叶绿体,而且叶绿体螺旋状地分布在细胞中,便于观察和分析研究。b将临时装片放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中,排除了环境中光线和氧的影响,从而确保实验能够正常进行。c选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并且用好氧细菌进行检测,从而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水绵细胞中释放氧地部位。d进行黑暗(局部光照)和曝光的对比实验,从而明确实验结果完全是由光照引起的。

  3、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en)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这个问题。他们用氧地同位素——18o,分别标记h2o和co2,使它们分别成为h218o和c18o2,然后进行两组光合作用实验:第一组向同种绿色植物提供h218o和co2;第二组向同种绿色植物提供h2o和c18o2.在相同的条件下,他们对两组光合作用实验释放的氧进行了分析。(利用多媒体课件分析这两组实验并从中得出结论,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示踪元素及同位素标记法。

高中生物说课稿12

  一、课题:

  第2章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二、教学目标:

  1、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主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

  (1)结合水的概念;

  (2)无机盐的作用。

  3、难点的处理:

  本节课的难点是要让学生明确结合水的概念和作用以及无机盐在细胞和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对于结合水,学生不太了解,可联系新鲜鸡蛋清的液态胶状的存在形式,这就是富有生命的状态,这部分结合在蛋白质等大分子周围的水已经失去了流动性和作为溶剂的作用,仅是细胞和生物体的组成成分,同时让学生联想臭鸡蛋是不会有这样胶体状的鸡蛋清的,因此鸡蛋臭了意味着鸡蛋已经没有生命功能了,通过这样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结合水在细胞组成成分中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无机盐的作用时,可以列举人体生活和健康中的各种实例来加深感性知识,比如利用课本中运动员饮料的资料让学生讨论,由此再引申到人体发生的一些与无机盐有关的疾病,通过对疾病的介绍和讨论学习无机盐在细胞和生物体构成,调节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等方面的功能。

  四、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较简单,内容较少,学生自学,老师点拨的方法。

  五、课时:

  1节课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个人在极限状况下,可以坚持20d以上不进食,但是缺水不能超过1d,地球表面约3/4的部分是水,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许多科学家都在为寻找火星上的水而努力工作,既有成效又有争议,这些事实说明水对于生命的`重要性,水在细胞和生物体中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由此引入新课学习,同时利用课本上问题探讨,将学生带到对水的内容的学习中。

  2、细胞中的水

  (1)举例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2)水在细胞中的含量及分布特点。

  (3)水的存在形式及作用。

  3、细胞中的无机盐

  (1)大多数无机盐的在细胞中存在形式是什么?

  (2)为什么细胞中的无机盐含量很少,作用很重要?

  (3)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

  (4)联系无机盐与生活。

  4、本节小结与作业。

高中生物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如果把设计一堂课比作做一次美味佳肴,那么教材就是材料之源,因此我们一定要对它有深刻的理解,接下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第四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第一节细胞的增殖。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学习细胞的分化进行良好的铺垫,因此本节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有清晰明了的掌握,下面我来谈谈我所面对的学生情况。

  本阶段学生已经知道细胞周期的特点,但是对有丝分裂过程还不了解,可以采用展示图解和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此外,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以及学生情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结构和功能观认识有丝分裂的过程。

  2基于有丝分裂的事实,能够运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进行总结。

  3在学习有丝分裂的过程中,能够动手画出分裂期各个时期的图像。

  4感受生命的奥秘。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丝分裂四个时期的特征。

  【难点】区分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本节课重难点。

  本节课我将采用小组讨论法、问答法、讲授法展开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将通过多媒体展示大象和老鼠的图片。提问学生象与鼠个体大小差距悬殊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有的说是细胞大小,有的说是细胞数量的多少。接着我将讲解:动物个体的大小大多取决于细胞个数的多少。细胞分裂可以产生新细胞。细胞分裂有三种形式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追问有丝分裂有怎样的特征呢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想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与之前所学的知识建立联系,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有丝分裂的特点。

  二新课教学

  1细胞周期

  多媒体展示有丝分裂细胞周期图和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表,提问学生细胞周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细胞周期的.概念学生通过观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个时期。在师生共同总结下得出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2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多媒体展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显微照片,提问学生四幅图片显著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学生得出有的细胞的染色质绕成一团,有的染色体已经开始分离,有的则快要形成两个细胞。接着,我将展示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图解和视频,提问学生各时期特点并组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生得出前期: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核膜逐渐消失,核仁逐渐解体,细胞两极出现纺锤丝构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纺锤丝连接在着丝点的两侧,此时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后期:染色体着丝点一分为二,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开始向两极运动,使细胞中两极中各有一套染色体,两套染色体相同,且和亲代染色体也相同。末期:子染色体到达两极,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核膜出现,核仁重建,赤道板中央出现细胞板,将细胞一分为二。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总结口诀:膜仁消失现两体,形定数晰赤道齐,点裂数增均两极,两消两现重开始。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有助于集思广益,总结出相应知识点,便于突破难点,并且也体现了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3有丝分裂的意义

  我会展示植物细胞的子细胞形成示意图,提问学生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是什么,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卡片不难得出结果,我将对他们的回答给予肯定。

  三巩固提高

  我会提问学生有丝分裂哪个时期,染色体数目开始加倍这样设计是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并进一步掌握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让学生形成学以致用的理念。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后尝试自己动手画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示。

  这样的设计可以更好地巩固今天所学习的内容,并且锻炼学生的绘画和总结分析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本节课我采用了总分式的板书,旨在清晰明了地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高中生物说课稿1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它位于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5月版的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第五章第一节。接下来我从以下三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节内容有初中生物学作为基础,与化学也有一定的渗透和联系,因此应做好旧知识的调动和学科之间知识的迁移。这即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动物和植物代谢作用做好铺垫,本章节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主要内容

  本章节的一个重要的特色是:运用了问题式探究模式,以问题为纽带。

  本节从开头就创设了“问题探讨”的情境--200多年前斯帕兰札尼有关探究鹰消化食物原理的著名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明确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酶起了重要作用;关于酶的化学本质,教材没有平铺直叙地讲述,而是引导学生对有关前人的认识科学家对酶的认识过程的一系列资料进行分析;最后又通过巧妙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酶的特性,这使得学生基于问题解决构建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本教材的编制合理,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3、教学目标

  教育总是具有教育性的,随着生产、科技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教师更应该重视知识教育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教育,因此根据国家教学大纲,教材及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认知规律和我国素质教育要求把本节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a、细胞代谢的概念。

  b、酶的`作用和本质。

  c、酶的特性。

  d、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识别生物图的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b、介绍生物实验常用的方法,理解掌握设计对照试验的原则;

  c、让学生理解欣欣向荣的生命体所需的能量,需要复杂的化学反应。

  (3)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不畏艰辛,追求真理的态度,树立坚韧的人生态度;b、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运用

  在确定了教学任务,具备了相应教学内容之后,教法选择成为极为重要的问题,因此在整个教学中,坚持启发探究性原则为主,综合运用讲授、讨论、谈话、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根据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2、学法指导

  根据不同的教法,指导学生的具体学法;通过指导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运用形象记忆、教给学生记忆方法。

  三、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主要是围绕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展开的,我分3个层次来设计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言在教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留下悬念。本节课我采用设疑的方法,提出问题:

  (1)人体内每秒钟要进行上百万次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为何能如此快速、高效、有序、顺利进行的呢?

  (2)化学反应需要能量,使参加化学反应的分子要从常态变为活跃状态,那么酶是否提供了能量而加快了反应速率呢?

  (3)酶是如此的神秘,但科学家们还是揭开了它那神秘的面纱,你揭开它了吗?

  2、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索,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引导学生总结酶的作用。

  (2)通过形象比喻,使学生理解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3)通过一系列以往科学家的探索过程,解释酶本质及树立学生的人生态度。

  (4)通过贴近生活实际的例子和形象比喻是学生理解和运用酶的特性。

  3、深入钻研,总结提高

  将知识系统化,明确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分解速率快慢的实验,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酶的高效催化作用(酶的作用)。

  酶的本质。

  酶的特性。

  ( 2 ) 教学难点

  酶的活化能降低的原理。

  实验中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3)巩固练习,及时反馈

  练习突出最本质、最主要的知识、一句因材施教教学信息及时反馈的原则,再出示练习,分为巩固题和运用题。

  板书设计: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活细胞

  酶的产生

  催化

  酶的作用

  大多是蛋白质,少数RNA

  酶的本质 大多是蛋白质,少数RNA

  酶的特性总结:酶和无机催化剂相比有高效性和专一性,但还必须要有一定的适宜条件。

高中生物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选自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第1节。本节可分为2个课时,以下说课围绕第2课时展开。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遗传信息的翻译、中心法则。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遗传信息的转录的基础上对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的进一步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建立起更系统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认识中心法则。

  二、说学情

  而我所面对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以及借助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的传播,已经初步形成了染色体、DNA、基因和蛋白质等基本概念,但是这些概念还是相对孤立的。因此,在课中,我会通过合理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密码子表,描述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2.通过阅读资料卡片和模拟翻译的动态过程,概述翻译的过程及特点。

  3.通过对比自身对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总结,阐明中心法则的.具体内容,认同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4.基于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的事实,认同当今生物可能有着共同的起源。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中心法则。

  难点:遗传信息翻译过程。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引导、直观展示、小组合作等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程伊始,我会引导学生回忆转录的相关知识,提问:转录的场所是哪里?转录的产物是什么?去向如何?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知识能够回答,转录发生在细胞核中,转录产生的mRNA通过核孔进入到细胞质中。我再顺势追问:mRNA上的遗传信息在细胞质中又是如何被破译的呢?引入新课——《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通过复习导入的方式,既可以巩固之前所学的内容,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也能引起学生对新知的兴趣,从而顺利地展开教学。

  (二)新课教学

  1.遗传信息的翻译

  在了解翻译的过程之前,我会先引导学生认识密码子。首先我会向学生提问: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而mRNA上碱基只有4种。如果一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可能吗?两个呢?三个、四个呢?引起学生的思考。组织学生两人一组进行交流。学生分析后能说出,当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至少在数量上是满足事实的要求的。然后我会进行总结,并讲解密码子的概念: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叫做一个密码子。

  随后,我会抛出疑问:既然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理论上可以有64种氨基酸,但实际上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21种。那么,密码子和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何呢?引导学生对照密码子表进行分析,从而发现:除了终止密码子一般不编码氨基酸,每一个密码子可以对应一种氨基酸,而不同的密码子也可以对应同一种氨基酸。适时介绍密码子的专一性和简并性。并补充,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共用这一套密码子,所以密码子还具有通用性。这也从侧面佐证了生物有共同的起源的说法。

  在了解了密码子和氨基酸之间的关系之后,我再引导学生阅读遗传信息翻译过程的资料卡,思考:翻译的场所是哪里?模板和原料分别是什么?产物是什么?学生阅读后能回答: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模板是mRNA,原料是21种氨基酸,产物是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的蛋白质。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翻译的具体过程,我会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利用氨基酸、核糖核苷酸等教学模具,模拟翻译的过程。并请学生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1条mRNA链上,只能结合一个核糖体吗?这样的结合方式有什么意义?2、翻译的起始位置是哪里?终止位置又是哪里?3、氨基酸是如何进入到核糖体的,哪种氨基酸的进入由谁来决定呢?学生通过思考和模拟能够得出答案,对翻译的过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2.中心法则

  我会组织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整理出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再阅读教材,与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中心法则内容的印象。同时,我会给学生补充讲解中心法则的补充内容,让学生意识到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而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在新课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启发引导、自主阅读、模拟活动等教学组织方式,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相长,使整节课的氛围紧张活泼,有张有弛。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巩固提升

  为了检验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我会在多媒体上展示多聚核糖体的模式图,请学生尝试判断翻译的方向。

  (四)课堂小结

  在课堂的尾声,我会请学生分享本节课收获,反馈给我他们的学习情况,用以教学改进。

  (五)布置作业

  我布置的作业是查阅资料,了解遗传密码的是如何被破译的。这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我采用了提纲式的板书,呈现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

【高中生物说课稿】相关文章:

高中生物教案01-03

高中生物教案11-25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10-17

高中生物教学总结08-29

有关高中生物教案03-28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05-15

高中生物教案最新01-15

高中生物教案模板07-05

说课稿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