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中国画说课稿

中国画说课稿

时间:2024-07-05 16:18:5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画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画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画说课稿

中国画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是高中美术鉴赏第7课的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了解中国近现代绘画的艺术特色及代表画家的作品鉴赏。并了解中国绘画发展的历史以及西方油画的发展对我国绘画的影响。培养一双发现美、鉴别美的眼睛,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美,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艺术内涵。学会美术鉴赏的方法,具备对美的洞察能力,养成热爱美、欣赏美的美好情感。

  二、说学情

  高中学生以逻辑思维为主导,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同时喜欢学习一些富有内涵地理论性知识。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引导学生鉴赏作品的同时,了解中国绘画发展的演变过程,体会绘画的艺术特色及特点。基于学情,将理论上升到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的同时考虑到课程本身的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可能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的过于生硬化,因此在授课技巧方面除了常规的授课方式外,我还采用了情境法、游戏法等,易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课程内容上。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中国画的艺术特征,感受绘画作品蕴含的深厚文化韵味。

  2.欣赏经典的美术作品,掌握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

  3.培养对绘画的热爱之情,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现代中国画绘画大师的作品及艺术风格。

  难点则是:比较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和现代绘画的异同,了解国画发展历程。

  五、说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方法是美术课程最为重要的改革,要以“学生为本”为指导思想,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因此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六、说教学准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课件、图片、画册及视频资料等。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以情景再现的导入方式,播放作品《齐白石像》《太白行吟图》,将学生带入情景。引起学生兴趣,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请学生仔细观看展示作品图片并揭示课题《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

  根据费德门教授提出的美术鉴赏的程序“描述——分析——解释——评价”,我确定我的基本环节为:

  环节二:描述分析

  (一)探究历史之路

  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在普通高中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所以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结合之前预习的内容畅所欲言,说说中国近代绘画之所以有如此大转变的原因。学生可能会回答:社会状况、意识形态等等。画家探索融会中西方艺术精神,推动中国画创新。

  以上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

  (二)领略现代画家风采

  这个环节我会给学生展示黄宾虹作品《万松烟霭》,并在学生对图像进行初步识读之后,引导学生思探究画面中描绘了什么?其中黄斌虹绘画特色是什么?以此得出画中绘制了一片郁郁葱葱的丛山密林。黄宾虹他游历山川,注意景物变化,风格浑厚华滋,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从笔墨上看,属于繁体的“黑、密、厚、重”,即积笔墨数十重,层层深入。在对于黄宾虹作品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我会顺势展示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这幅画是谁的作品?有什么特点?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和已有的知识储备,畅所欲言后,我将总结出这幅作品是傅抱石和关山月协力合作完成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时代感,个性突出,气魄雄健,淋漓酣畅,豪放洒脱。此画巧妙融合两位大画家迥异的画风。出现如此巨大的尺寸完全因为社会发展的需要。画家重视深入生活,先后十余次外出长途旅行写生。他热情洋溢地绘写现实,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他的作品意境深邃隽永,富有生活情趣;构图稳中求变,笔墨浑厚苍茫;强烈的时代气息与民族的传统特色融为一体。

  环节三:总结领悟

  结合作品的赏析,小组讨论思考:现代山水画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总结:现代山水画讲究结构,注重纯粹的形式美感表现。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的创作程式,成为中国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以此加深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和认知,从而获得更充分的艺术体验,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环节四:比较鉴赏

  正所谓实践是最有价值的一种学问。因此,我安排了学以致用的环节,和学生共同归纳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教师出示齐白石《虾》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其艺术特点,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山水画的理解,并巩固鉴赏美术作品的角度和方法。

  这一环节能够更好地检验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独立评述的能力,完善对艺术作品的认识。

  环节五:小结延伸

  在课堂结束之际,我会带领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所学,引导学生互相分享本课的收获与体会,进而体会现代中国画在继承传统上,并不是全部都要延续的,需要延续的是有生命力的部分。绘画作品是精神的体现。一个时代的作品必然体现一个时代的精神。从生活入手,紧密结合时代。把握中国画传统的内在精神,向着现代形态转换,引导现代中国画良性发展,从而使中国画更加繁荣昌盛。并将课后作业布置为课下与同学讨论思考你还知道哪些现代山水画家?与同学交流。引导学生将美术学习延伸到课外。

  八、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

中国画说课稿2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和中国绘画都有着那些的表现技法.

  增强学生们的知识和对美学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让学生主体参与,在绘画作品中找到最能打动自己的地方在哪儿里.

  教具:范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首先,把自己准备好的国画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把他们的目光吸引过来.接下来看过作品后大家都知道那些是国画哪些是油画,问一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

  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分别的介绍作品的内容和具体要表现的含义.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把画面设计成什么样子的呀你都想在画面上画什么呀

  例:如果我是作者,我就要把天空画成红色的,因为它向征着热情等等.

  三.组织教学.体验发现.

  大家可以看一下罗中立的>这幅作品,我们通过这幅作品能想到什么呀他的手里拿着饭要什么呀大家可以一起来讨论相互的交换一下意见.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通过今天的美术课大家都掌握了什么知识,要想表现作者不同和心里情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向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我要画一幅作品,我应该怎样去体现.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让同学们自己去总结作品用自己的观点去解释同时在掌握了最基本的中国绘画的工具和分类外我们更应该进一步的去挖掘更加深刻的东西.

  六,研究性作业:

  同学们在了解中国绘画的同时让他们自己去书店或家里找一些有关中国绘画的书籍,去总结其创作意图.

  板书设计:

  中国画和油画

  一. 中国画:

  工具:毛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

  分类:工笔,写意人物.动物.山水.花鸟

  二.油画:

  工具广泛

中国画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下面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的第六课。在新课标的学习内容中,属于五大学习系列中的美术鉴赏模块。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古代中国画的分科和画种,即通过欣赏、解释、评价等方法,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艺术形式和风格特征,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说学情

  接下来是第二部分——学情分析。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有一定文学历史知识的积累。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高中生虽然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但是在欣赏过程中却力不从心。因此,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国画的发展历程,认识中国画的艺术形式与特色,感受中国画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色,丰富自身的审美体验。

  过程与方法目标:赏析中国画不同发展阶段和领域的作品,掌握欣赏中国画的方法,形成综合的审美感知体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对中国画作品的欣赏与评述中,感受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体会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文化内涵,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深入理解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中国山水画要表达的意境和中国花鸟画的寓意。

  难点:如何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着重理解中国画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色。

  五、说教学方法

  新的美术课程提出要特别注意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教师应该在充分相信并尊重每位受教育者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审美观,这就决定着学生要具有丰富而自由的创造力。

  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直观演示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欣赏法、联想法、交流合作讨论法等。

  六、说教学准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相关材料的搜集、预习本课知识点以及多媒体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将从四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

  环节一:提问导入

  实物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中国画的工具,并能积极参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为此,我会提问:

  1。同学们知道以下这些绘画工具是画哪类绘画形式所需要的工具材料吗?

  2。你对中国画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回答,我会做出总结,同时引出课题:《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中国画,中国画所特有的工具是什么,以及中国有名的画家,比如顾恺之的人物画、清明上河图的风俗画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借此引出本课的主题。

  环节二:新课传授

  在本环节,为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会简单讲述中国画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

  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并提问:作品描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主人公的心理状态,比如表情、动作、用色等。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大胆发言,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探讨。学生回答,并讲述作者顾闳中创作此幅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原由,使本节课的重点在合作探究中得到解决,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环节三:合作探究

  最后多媒体展示两幅作品:1、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2、五代—黄荃—《写生珍禽图》(局部)。比较两幅作品在题材、画法、内容、墨色与笔法上的不同,更深层次的感受两幅作品的艺术内涵与审美特色。在交流讨论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并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我会集中的去发现学生的亮点,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并寄予鼓励与肯定,对于思路受阻的学生我会进行引导。从建议性的评价出发,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中国画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环节四:总结评述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回顾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回顾,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梳理。

  中国画分类、中国画各个题材的艺术特色、品评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标准、中国画的赏析方法。

  最后,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鼓励学生课后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结合欣赏与评述,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八、说板书设计

中国画说课稿4

  译、教材分析:

  画小果子是小学国画教学课第三节,四年级两节国画课是指导学生认识画工具,体会画的笔墨趣味,熟悉画基本的用笔、用墨的技巧。而此课是引导学生运用画基本的用笔、用墨、用色技巧,进行简单的造型表现。是第一堂国画创作课。也是小学国画学习的重要启蒙课。学生因刚刚尝试画创作,画工具的独特性和技巧要求的熟练性都使学生初学创作的学生无所似从。如何激发学生自信,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是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

  1、巩固、学习画用笔、用墨、用色的基本技法。

  2、尝试、探索画小果子的表现技法。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和对国画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

  1、大胆运用画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巧妙表现。

  四、教学难点:

  1、小果子的水墨画画法。

  2、小果子的组合变化及画面构图。

  五、说教法:

  本课的教法我有两大突破:

  1、 画小果子是一节典型的技法课,知识性强。多采用教师“传”、学生“受”的教学形式,力求技法传授层次分明,深入浅出。该教法学生技法掌握扎实。但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感,作品多临摹或模仿教材或老师范画,技法表现格式化,作品缺乏创造力。而此课教学我灵活运用尝试教学法、发现教学法、自学法、研讨法、小组学习法等,始终学生让担任探究者、创造者的角色,教师是学生攀登知识高峰的引路人。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都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其反对传统教学机械地对知识做预先限定,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主张要提供建构理解所需要的基础,同时又要给学生留下广阔的建构空间,让他们针对具体情境采取适当的策略。美术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创作,从而获得美术创作的乐趣,这一步在技法型课中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最为困难的。

  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的每个环节,并在每个环节中大显身手,一展才能。这样的体验活动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动探索知识、掌握知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如:画果篮常用的表现技法一般采用浓墨、干画法,以表现竹篮的质感。此课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不据一格,大胆进行不同的表现技法的探索,分组尝试用干、湿、浓、淡不同的笔墨方法来表现。不仅让学生找到四年级笔墨趣味课的游戏感,重拾自信,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作品大胆,富有表现力。

  2、在教学步骤上我也进行了大胆尝试。画小果子的传统画法是先画小果子,后画果篮。因为国画强调先画主体物即小果子,后画其他东西,以突出主体物。此课教学我大胆采用了先画果篮,后画小果子的绘画步骤。因为对于初学国画的小学生而言,构图能力差,笔墨表现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学生用铅笔打稿掌控不好笔墨最终效果,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而先画果篮利于学生把握画面的整体构图,降低了这副画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同时果篮的表现技法主要是上学期所学画基本用笔、用墨技法的温习和运用,而小果子的表现技法新、难度大。

  采用先画果篮,后画小果子的教学步骤,符合承前启后,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同时美术新课程要求我们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立足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六、教学设计:

  (译)本课教学设计分为四大块:

  1、复习、导入。

  2、引导果篮的用笔、用墨技巧。

  3、引导小果子的墨色表现技巧。

  4、作业练习、展评。

  (二)复习、导入:

  1、因课时量的限制,我采用开门见山,提问导入的方式。温习上学期学习的画用笔、用墨的方法。直接导入课题:画小果子。

  (三)引导果篮的用笔、用墨技巧:

  1、分析判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学生范作《小果子》中果篮的用笔、用墨技巧。并通过Flash课件进行实时判断。构建了一个师生等、互动交流的台。

  2、技法拓展:引导学生发散思考是否还有其他表现技法?学生分组讨论书中范图它们的表现方法有何不同?这样学生通过自究讨论认识到水墨画果篮或器皿的表现技法的灵活多变,可以大胆采用上学期所学的各种用笔、用墨技法来表现。

  3、造型引导:老师出示各种造型的果篮和器皿,使学生直观认识果篮或器皿造型的丰富性、变化性。鼓励学生大胆设计造型独特的'果篮。

  4、范画总结:老师范画一个造型别致、浓淡墨结合的果篮,强调水墨画要点:意在笔先,下笔如神。

  5、尝试练习:学生分组尝试练习,要求各组要尝试用不同的笔墨表现方法,造型生动变化。老师巡回辅导。

  6、练习讲评:评选出笔墨表现方法丰富、造型生动的小组。老师讲评学生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果篮太小,无法盛果子。用笔不自信修修补补等。

  (四)引导小果子的墨色表现技巧:

  1、学习画法:课件演示小果子的画法,让学生体会学习。以儿歌的形式将绘画步骤归为四句画:先用曙红清水拌,笔尖颜料稍浓蘸。中锋两笔成果子,浓墨点脐再勾柄。使之与学生更贴近。

  2、难点突破:学生学画果子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填涂法”和“留白多”。针对难点我采用了老师范画的形式。我画了三颗果子:第一颗采用先勾线再填涂颜色的方法;第二颗果子按小果子画法两笔画成,但因侧锋不够果子中留白面积太大:第三颗果子才按照正确的画法完成。这样学生通过比较直观认识小果子的正确画法,突破了难点。

  3、技法拓展:老师提问除了小樱桃外还有哪些小果子?学生回答。进而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课前准备的各种小果子,强调要抓住小果子的颜色和造型的特点。这时老师出示国画颜料配色图。让学生思考葡萄、荔枝的颜色如何调配?荔枝的造型有什么特点?该如何表现?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对学生回答不作,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找答案。

  4、练习思考:学生分组做尝试练习,要求每位学生画二颗以上的小果子,一颗画樱桃,一颗画其他水果。并思考有哪些方法使果子的色彩一笔之中产生色彩变化?

  5、 总结解疑:老师讲评学生练习作业,学生谈色彩尝试体验。

  6、老师总结使果子一笔之中产生色彩变化的方法:

  1)笔肚、笔尖的水分不同。

  2)笔尖加入少量淡墨。

  3)色彩调和变化。

  6、组合构图:果子的组合排列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利用交互功能强大的Flash课件,我精心设计了一个拼摆游戏。学生可以直观认识小果子排列组合的方法。老师先选出五个大小、方向一致的荔枝整齐排列成一行,然后问学生美不美?直观引导学生归纳分析出小果子组合要有大小、前后、疏密、高低、方向的变化。并请一位学生来重新将荔枝装入果篮或桌子上。师生共同探讨构图方面还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这样设疑——探讨——实践——归纳四个环节有效解决了构图难点。

  (四)作业练习、展评:

  1、提出要求:老师归纳出本课的,明确指出作业要求

  2、学生作业:老师巡回指导,及时指导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3、学生自评:学生作业展示,学生上台谈学习体验,根据五点作业要求,学生自评。每个要求就是一颗星,学生自评达到了哪些作业要求,可以评出几颗星。

  4、老师总结:肯定学生在今天作业中能大胆表现,巧用画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在画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探索,敢于创新,将国粹画发扬光大。

  七、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直观、清晰展现本课的教学设计的层次,重要的知识点、难点。而画颜料配色图不以课件的形式演示,而以挂图的形式展示,便于学生随时参考、运用。

中国画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第1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介绍笔、墨、纸、砚的特点,通过赏析不同发展阶段和领域的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表现手法。使学生认识到古代人民留下的璀璨艺术遗存,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学情分析

  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我将学生的情况分析如下: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增强,在学习中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能够全面深入的了解事物的细节,并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但是并非发展的尽善尽美。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上会更多的采用教师引导,然后抛砖引玉的方式展开,鼓励学生合理运用不同的美术鉴赏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品。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笔、墨、纸、砚的特点,掌握不同的表现手法,认识中国画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色,丰富自身的审美体验。

  过程与方法:赏析中国画不同发展阶段和领域的作品,掌握欣赏中国画作品的方法,形成综合审美感知体验,促进审美活动个性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中国画作品的欣赏与评述中,感受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体会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文化内涵,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达成审美情感的升华。

  四、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本节课的重点是:深入理解中国画要表达的意境,感受作品的艺术内涵与审美特色。

  难点则是:如何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着重理解中国画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色。

  五、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直观演示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欣赏法、联想法、交流合作讨论法等。

  六、教学准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笔、墨、纸、砚、多媒体、图片等。

  七、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为此我将展示:CCTV《水墨篇》的公益广告,学生观看,同时我会讲述:古代文明通过灵动的水墨与现代社会有机串联,很好的诠释了“从无形到有形,从有界到无疆”的哲学神韵,展现了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由此引出课题《民族文化国之瑰宝-中国画》。

  环节二:交流探讨,直观感知

  (一)整体感知国画独特魅力

  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在普通高中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所以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将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绘画为什么被称为“国画”?对中国画了解多少?为什么毕加索说“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呢?学生回答,我讲授:中国画将中国文化中的诗、书、画、印融会在一处,彰显浓厚的文化底蕴。造型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主观精神与客观世界的内外相融,自由抒发胸臆,寄托高尚的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画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加深对国画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信心。

  (二)感知文房四宝

  基于对中国画的整体感知,接下来我将继续展示“文房四宝”的实物,引导学生运用多思维视角去思考以下问题:这些绘画工具是画哪类绘画形式所需要的工具材料?国画颜料有怎样的特点?学生从工具特性方面思考回答,我会进行补充,引导学生了解“文房四宝”是泛指中国书法绘画常用的工具材料,早期是以产于浙江湖州的湖笔、产于安徽泾县(唐朝时属宣州)的宣纸、产于安徽的徽墨、产于广东高要端溪的端砚最为著名,而中国画颜料又分为矿物质色与植物色,取之自然。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笔、墨、纸、砚的特点,丰富自身的审美体验。

  环节三:赏析作品,形式分析

  (一)气韵生动

  而后,展示《泼墨仙人图》,师生共同赏析思考:泼墨仙人图这幅作品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总结:画面描绘了一位仙人袒胸露怀,宽衣大肚,步履蹒跚,憨态可掬,小眼醉意朦胧,仿佛看透世间一切,嘴角边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那副既顽皮可爱又莫测高深的滑稽相,使仙人超凡脱俗又满带幽默诙谐的形象活灵活现。让学生感知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强调造型传神、气韵生动,形成综合的审美感知体验。

  (二)笔法与墨法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泼墨仙人图》,我会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这幅作品运用了哪些独特的表现手段?还知道哪些表现手段加已说明。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结合作品讲解:《泼墨仙人图》运用了没骨的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画面墨色淋漓,笔笔酣畅,呈现出一种新颖又独特的面貌。除此之外中国画的表现手段还有墨破水、色破墨、墨破色以及泼墨、泼彩技法等。引导学生体会用笔墨表现形象的方法,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

  (三)诗书画印

  最后,我会展示王冕的《墨梅图》,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王冕的题诗抒发了什么情感?学生思考,教师总结讲述:画家以淡墨画梅花,不求人赞美色泽艳丽,只求把高洁的清香流满人间的文人情怀。同时将墨梅图衬托得高雅无比,也道出了画家清高豁达的内心,给观赏者以高雅的审美趣味和精神享受。而后继续提问画家在画作题诗是想要表达什么?体现出古人什么样的美学追求?学生合作探究,寻找答案。教师总结:宋元以后,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形式逐渐形成,也使得中国画的文化气息越发浓重,体现了古人追求文人画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从而使学生感受中国画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色。

  环节四:自主探究,总结领悟

  教育家弗赖登塔说过:“学习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现再创造”。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多媒体展示两幅作品: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与《墨葡萄图》,引导学生比较两幅作品在题材、画法、内容、墨色与笔法上的不同,深层次的感受两幅作品的艺术内涵与审美特色。学生对比回答。

  我做最后总结:引导学生了解,《富春山居图》画面以水墨或浅绛作画,淡墨干皴,富于变化。画家没有过多细微描绘物象表面,而是着重把握山水的整体风貌。而《墨葡萄图》水墨大写意,纯以水墨写葡萄,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点画葡萄枝叶。笔墨酣畅,布局奇特,茂叶以大块水墨点成,信笔挥洒,任乎性情,意趣横生,风格疏放,不求形似而得其神似。从而使学生了解这两幅作品的艺术特色,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信心。

  环节五:总结评述,拓展延伸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回顾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回顾,从国画工具材料、表现手段、赏析方法进行归纳和梳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最后,鼓励学生课后选择自己喜爱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与评述,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中国画说课稿6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画传统写意花卉的技巧特点,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并从中领会到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务.

  2,学习中国画写意菊花的简单画法,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

  教具:

  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两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如大白云)},调色盘,水罐,一张旧报纸代替垫布,八开生宣纸.

  2,教师用具:绘画工具一套,放大的菊花范画一张,分步步骤图一张,空白生宣纸1张.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花卉画的技巧.

  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用笔用墨和掌握适当的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我们在四年级时已学过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荸荠和樱桃,西瓜等,今天,我们学习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菊花.(板书解题:菊花中国画)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

  你们知道菊花什么时候开花吗(指名回答)(——它是深秋时独自开放)

  (——深秋之日天气已经开始变冷,为什么菊花还会开花呢)因为菊花不怕冷,不畏严寒,故它能在深秋独放,而正是它的这种特性,能引起人们的心理共鸣,且不同心境的人均可从中寻觅出不同的寓意.我们可以从唐代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的两首咏菊诗中看看他是如何赞美菊花.其一:"飒飒西风满院裁,香寒蕊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借菊花不在春天开放,嗟叹生不逢时,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抒发要干一番大事的雄心壮志.其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阵阵香气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则充满革命的豪情,表达了他对起义军的胜利前景的自信.

  你们看,一朵小小的菊花竞然使人们产生这么多的遐想,实属不易,今天我们就用菊花这种傲然的精神来学画菊花吧!

  2,读画

  菊花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到处可看到各种各样的品种,又因近代以来经过园艺家的精心培育,更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然而最常见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画的_小菊花.(出示范图)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菊花,看看它们是由那几个部分构成的(——菊叶,菊枝,菊花).再看看菊叶有什么不同菊花又有什么不同菊枝呢(——菊叶有大有小,有淡,有浓,花有全开的花,半开的花,有露出花蕊的和没有露出花蕊的,有朝上的',朝左,朝右开的花,菊枝干劲有力地衬托着叶和花).而花是由什么形状的花瓣组成的——由尖头椭圆形组成的

  (2)再请同学们观察课本21页中菊花和菊叶的步骤图看看是如何一步一步画的(——先勾花瓣,后填色,先侧锋画出菊叶,未全干时勾出叶脉).

  (3)写意花卉的技巧特点:

  写意花卉使用生宣作画.讲究用笔筒练流畅状物形神兼备.其作画程度不像工笔画那样.把色,染步骤分得那么清楚,往往根据绘画艺术效果的需要,综合勾,皴,擦,染,点等手法表现对象.而今天所学的"菊花"为小写意画,下面看看老师是如何所画它的!

  3,作画步骤

  边讲边现场演示(贴出空白生宣纸),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菊花的花和叶,均需枝干支撑,花须掩叶,叶则映枝.画法一般先画花头,后穿枝条.而后添叶,也可先画花头,次画叶,最后穿枝.以自己的习惯为准,没有定法.下面介绍一般画法:

  ①画花:先用浓墨从花心往外有层次地勾出花辨,等墨干后再上藤_.如枝头有含饱未放的花苞.用淡绿色为小底藤_点出.[师示范画后板书]

  ②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画后板书]

  ③画叶:先用毛笔蘸淡墨(可调少量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点画,趁墨色未干时用浓墨勾叶脉)[画后板书](出示分步步骤图)

  师小结:画花和叶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手法这两种手法就是小写意花鸟画的最基本的枝法特点.

  4,带领学生临摹

  定位:也叫布局.就是要把这几朵菊花安排在画纸的适当的位置上.可先用铅笔轻轻的画个大慨,以便掌握整体.

  画花:用狼毫小笔蘸浓墨从花心往外有层次的勾出花辨,干后填上藤_.花蕊用绿色填上.

  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

  画叶:用大白云湿毛尖蘸少许的墨在盘中间调几下(可调少许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画叶(这样画出的一笔,就有深有浅,墨色比较活).

  (巡回检查一遍,是否符合,及时表扬与纠正)

  四,巡回指导

  1,突出重点:详细讲解勾线用笔方法与点染要领,指示学生注意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环境卫生,不要乱甩毛笔,要用专用的抹布或吸水纸来吸墨,揩桌,擦画具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五,小结

  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

  3,提出今后应注意的地方

  六,布置课外学习

  欣赏以菊花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思考画家是怎样表现菊花的,怎样通过菊花表达作者思想感想的如有时间也可以写生或者临摹一幅菊花写意图.

中国画说课稿7

各位老师: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一课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以“美术的门类”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对美术知识的深入探讨。

  教材分析

  本节课课堂节奏应由“松”渐“紧”,再由“紧”入“松”,环环相扣。在讲授的过程中,应注意从学生兴趣入手,大胆设疑,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赏析一些优秀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本节课内容较多,应采用“以点带面”的形式,着重从《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等这些作品入手,深入挖掘其主要的艺术特色、表现形式及思想内涵,并将古代中国画的历史沿革贯穿其中。通过对典型画家的代表作品的讲授,使学生对古代中国画和文人画家有一个既较为深刻,又较为全面的认识。

  学情分析

  对于一个高中学生来说,还显得较有难度。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去欣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地内涵实则也是重点。这样,也才能渐渐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地能力,达到启迪智慧、开阔视野,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欣赏允许欣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优良传统和部分代表性作品,了解宋代以来肖像画的理论精华,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社会意义及审美价值,了解花鸟画的'艺术表现方法。

  2、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准确的审美观。并理解画家“缘物寄情”的特点,感受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3、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结合作品讲授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

  2、赏析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风貌,同时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3、启发学生在艺术家的作品中获得审美感受,明确作品的社会寓意、艺术表现及画家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是本课的重点。

  4、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5、花鸟画的表现方法。

  教学流程示意

 一、传神写照

  二、二、中西美术文化差异

  三、三、图例赏析:

  四、1、《历代帝王图》

  五、2、《韩熙载夜宴图》

  六、3、《游春图》

  七、4、《清明上河图》

  八、四、小结

  九、教学过程

  十、教学环节:1、创设情景,营造课堂氛围引入新课2、自主预习新知,小组合作探究分享知识并进行展示3、知识拓展总结

  十一、教师活动:通过第一部分创设情景,预习新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第二部分—小组探究,引导学生分析课本实例,得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引导过程中尽量放慢语速,教师借助投影仪通过典型图例质疑解惑,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并进行有效及总结,保持他们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在“开放”的情景中推进教学过程。

  十二、预设学生行为:希望学生得出古代中国画重言志抒情,西方传统绘画则重模仿自然,古代中国画讲究意境美,西方传统绘画则重视写实美;古代中国画呈现出哲学化的审美倾向,西方传统绘画呈现出科学化的审美倾向。古代中国画的审美基点在于“意味”,西方绘画的基点从属于“再现”… …

  十三、设计意图:设计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堂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快速融入课堂。

  板书设计

  第六课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

一、传神写照

  二、中西美术文化差异

  三、图例赏析:

  1、《历代帝王图》

  2、《韩熙载夜宴图》

  3、《游春图》

  4、《清明上河图》

  四、小结

  教学反思

  过这节课的欣赏,同学们也许积累了一些审美经验,也看得出同学们从先前不会欣赏到能自己理解作品的内涵,这就是审美能力的提高,当然。这不是说就一节课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就可以提高多少,但至少体现了一个过程,这就是审美的过程。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学生总结回顾欣赏过程,感受作品的时代特征,从而找到一种正确地欣赏方法。

中国画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民族文化国之瑰宝画》出自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第1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介绍笔墨纸砚的特点,赏析不同发展阶段和领域的画作品,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表现手法,使学生通过认识古代人民留下的绘画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学情分析

  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传到授业,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在学习中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但是容易受到已有经验和思维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更多的采用教师引导法,鼓励学生合理运用不同的美术鉴赏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品。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精心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笔墨纸砚的特点,掌握不同的表现手法,认识画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色,丰富自身的审美体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赏析画不同发展阶段和领域的作品,掌握欣赏画作品的方法,形成综合审美感知体验,促进审美活动个性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文化内涵,达成审美感情的升华。

  四、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置,我的教学重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我的教学重点是:深入理解画要表达的意境,感受作品艺术内涵与审美特色。而理解画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色则为难点。

  五、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讲授法、展示法、情境教学法以及欣赏法,学法则为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六、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笔墨纸砚、多媒体PPT课件等。

  七、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精心设计好的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播放CCTV《水墨篇》的公益广告,学生观看,同时我会讲述:这段视频将古代文明通过灵动的水墨与现代社会有机串联,展现了艺术的博大精深,由此引出课题《民族文化国之瑰宝画》。

  环节二:交流探讨,直观感知

  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在普通高中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相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所以我将采用讲授法和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绘画为什么被称为“国画”?你对画了解多少?共同探讨得出:画将文化中的诗书画印融会在一处,彰显浓厚的文化底蕴,强调主观精神与客观世界的内外相融,自由抒怀,引导学生了解画的概念以及发展历史,整体感知画独特魅力,培养学生自信心。

  基于对画的整体感知,接下来我将展示文房四宝的实物,由于高中生能够很好的知道这些工具,因此我主要从文房四宝的出产地和颜料上入手,引导学生了解“文房四宝”早期是以产于浙江湖州的'湖笔、产于安徽泾县的宣纸、产于安徽的徽墨、产于广东高要的端砚最为出名,而颜料又分为矿物质色和植物色,取之自然,所以古人的绘画得以保持千年不变。这个环节的设置使学生深入了解到画工具材料笔墨纸砚的特点,丰富自身的审美情趣。

  环节三:赏析作品,形式分析

  而后,我将展示《泼墨仙人图》,师生共同思考:泼墨仙人图这幅作品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回答,老师进行总结:画的艺术表现强调造型传神。从而让学生对画形成综合审美感知体验。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泼墨仙人图》我会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这幅作品运用了哪些独特的表现手法?还知道哪些表现手法?学生思考回答后,老师进行总结分析得出:画的表现手法有墨破水、色破墨、墨破色以及泼墨、泼彩技法等。引导学生用笔墨表现形象的方法,丰富自身内涵。最后,我会展示王冕的《墨梅图》,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这幅作品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学生思考,教师总结得出:画家以淡墨画梅花,凸显了高洁的文人情怀,同时也道出了画家豁达的内心。而后继续提问:画家在画作上题诗想要表达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诗文相结合的状态?学生合作探究,相互讨论,教师总结:宋元以后,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形式逐渐形成,也使得画的文化气息越发浓重,体现了古人追求文人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从而得出画是通过笔墨、诗书画印、传神的表现手段来进行创作的。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画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环节四:自主探究,总结领悟

  最后,我设置了学以致用,比较鉴赏的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故此将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幅作品: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与《墨葡萄图》,引导学生比较两幅作品在题材、画法、内容、墨色与笔法上的不同,深层次的感受两幅作品的艺术内涵与审美特色。从而使学生了解这两幅作品的艺术特点,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信心。

  环节五:总结评述,拓展延伸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回顾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回顾,从国画工具材料、表现手法、欣赏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和梳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最后,鼓励学生课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古代绘画作品,欣赏评述,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八、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中国画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中国画小果子是小学国画教学课第三节,四年级两节国画课是指导学生认识中国画工具,体会中国画的笔墨趣味,熟悉中国画基本的用笔、用墨的技巧。而此课是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基本的用笔、用墨、用色技巧,进行简单的造型表现。是第一堂国画创作课。也是小学国画学习的重要启蒙课。学生因刚刚尝试中国画创作,中国画工具的独特性和技巧要求的熟练性都使学生初学创作的学生无所似从。如何激发学生自信,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是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

  1、巩固、学习中国画用笔、用墨、用色的基本技法。

  2、尝试、探索中国画小果子的表现技法。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和对国画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

  1、大胆运用中国画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巧妙表现。

  四、教学难点:

  1、小果子的水墨画画法。

  2、小果子的组合变化及画面构图。

  五、说教法:

  本课的教法我有两大突破:

  1、 中国画小果子是一节典型的技法课,知识性强。多采用教师“传”、学生“受”的教学形式,力求技法传授层次分明,深入浅出。该教法学生技法掌握扎实。但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感,作品多临摹或模仿教材或老师范画,技法表现格式化,作品缺乏创造力。而此课教学我灵活运用尝试教学法、发现教学法、自学法、研讨法、小组学习法等,始终学生让担任探究者、创造者的角色,教师是学生攀登知识高峰的引路人。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都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其反对传统教学机械地对知识做预先限定,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主张要提供建构理解所需要的基础,同时又要给学生留下广阔的建构空间,让他们针对具体情境采取适当的策略。美术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创作,从而获得美术创作的乐趣,这一步在技法型课中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最为困难的。

  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的每个环节,并在每个环节中大显身手,一展才能。这样的体验活动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动探索知识、掌握知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如:画果篮常用的表现技法一般采用浓墨、干画法,以表现竹篮的质感。此课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不据一格,大胆进行不同的表现技法的探索,分组尝试用干、湿、浓、淡不同的笔墨方法来表现。不仅让学生找到四年级笔墨趣味课的游戏感,重拾自信,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作品大胆,富有表现力。

  2、在教学步骤上我也进行了大胆尝试。中国画小果子的传统画法是先画小果子,后画果篮。因为国画强调先画主体物即小果子,后画其他东西,以突出主体物。此课教学我大胆采用了先画果篮,后画小果子的绘画步骤。因为对于初学国画的小学生而言,构图能力差,笔墨表现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学生用铅笔打稿掌控不好笔墨最终效果,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而先画果篮利于学生把握画面的整体构图,降低了这副画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同时果篮的表现技法主要是上学期所学中国画基本用笔、用墨技法的温习和运用,而小果子的表现技法新、难度大。

  采用先画果篮,后画小果子的教学步骤,符合承前启后,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同时美术新课程要求我们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立足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六、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设计分为四大块:

  1、复习、导入。

  2、引导果篮的用笔、用墨技巧。

  3、引导小果子的墨色表现技巧。

  4、作业练习、展评。

  (一)复习、导入:

  1、因课时量的限制,我采用开门见山,提问导入的方式。温习上学期学习的`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方法。直接导入课题:中国画小果子。

  (二)引导果篮的用笔、用墨技巧:

  1、分析判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学生范作《小果子》中果篮的用笔、用墨技巧。并通过Flash课件进行实时判断。构建了一个师生等、互动交流的台。

  2、技法拓展:引导学生发散思考是否还有其他表现技法?学生分组讨论书中范图它们的表现方法有何不同?这样学生通过自究讨论认识到水墨画果篮或器皿的表现技法的灵活多变,可以大胆采用上学期所学的各种用笔、用墨技法来表现。

  3、造型引导:老师出示各种造型的果篮和器皿,使学生直观认识果篮或器皿造型的丰富性、变化性。鼓励学生大胆设计造型独特的果篮。

  4、范画:老师范画一个造型别致、浓淡墨结合的果篮,强调水墨画要点:意在笔先,下笔如神。

  5、尝试练习:学生分组尝试练习,要求各组要尝试用不同的笔墨表现方法,造型生动变化。老师巡回辅导。

  6、练习讲评:评选出笔墨表现方法丰富、造型生动的小组。老师讲评学生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果篮太小,无法盛果子。用笔不自信修修补补等。

  (三)引导小果子的墨色表现技巧:

  1、学习画法:课件演示小果子的画法,让学生体会学习。以儿歌的形式将绘画步骤归为四句画:先用曙红清水拌,笔尖颜料稍浓蘸。中锋两笔成果子,浓墨点脐再勾柄。使之与学生更贴近。

  2、难点突破:学生学画果子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填涂法”和“留白多”。针对难点我采用了老师范画的形式。我画了三颗果子:第一颗采用先勾线再填涂颜色的方法;第二颗果子按小果子画法两笔画成,但因侧锋不够果子中留白面积太大:第三颗果子才按照正确的画法完成。这样学生通过比较直观认识小果子的正确画法,突破了难点。

  3、技法拓展:老师提问除了小樱桃外还有哪些小果子?学生回答。进而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课前准备的各种小果子,强调要抓住小果子的颜色和造型的特点。这时老师出示国画颜料配色图。让学生思考葡萄、荔枝的颜色如何调配?荔枝的造型有什么特点?该如何表现?学生自由。老师对学生回答不作评价,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找答案。

  4、练习思考:学生分组做尝试练习,要求每位学生画二颗以上的小果子,一颗画樱桃,一颗画其他水果。并思考有哪些方法使果子的色彩一笔之中产生色彩变化?

  5、 总结解疑:老师讲评学生练习作业,学生谈色彩尝试体验。

  6、老师总结使果子一笔之中产生色彩变化的方法:

  1)笔肚、笔尖的水分不同。

  2)笔尖加入少量淡墨。

  3)色彩调和变化。

  7、组合构图:果子的组合排列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利用交互功能强大的Flash课件,我精心设计了一个拼摆游戏。学生可以直观认识小果子排列组合的方法。老师先选出五个大小、方向一致的荔枝整齐排列成一行,然后问学生美不美?直观引导学生归纳分析出小果子组合要有大小、前后、疏密、高低、方向的变化。并请一位学生来重新将荔枝装入果篮或桌子上。师生共同探讨构图方面还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这样设疑——探讨——实践——归纳四个环节有效解决了构图难点。

  (四)作业练习、展评:

  1、提出要求:老师归纳出本课的学习要点,明确指出作业要求

  2、学生作业:老师巡回指导,及时指导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3、学生自评:学生作业展示,学生上台谈学习体验,根据五点作业要求,学生自评。每个要求就是一颗星,学生自评达到了哪些作业要求,可以评出几颗星。

  4、老师总结:肯定学生在今天作业中能大胆表现,巧用中国画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在中国画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探索,敢于创新,将中国国粹中国画发扬光大。

  七、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直观、清晰展现本课的教学设计的层次,重要的知识点、难点。而中国画颜料配色图不以课件的形式演示,而以挂图的形式展示,便于学生随时参考、运用。

中国画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民族文化国之瑰宝中国画》出自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第1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介绍笔墨纸砚的特点,赏析不同发展阶段和领域的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表现手法,使学生通过认识古代人民留下的绘画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学情分析

  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传到授业,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在学习中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但是容易受到已有经验和思维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更多的采用教师引导法,鼓励学生合理运用不同的美术鉴赏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品。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精心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笔墨纸砚的特点,掌握不同的表现手法,认识中国画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色,丰富自身的审美体验。

  过程与方法目标:赏析中国画不同发展阶段和领域的作品,掌握欣赏中国画作品的方法,形成综合审美感知体验,促进审美活动个性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文化内涵,达成审美感情的升华。

  四、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置,我的教学重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我的教学重点是:深入理解中国画要表达的意境,感受作品艺术内涵与审美特色。而理解中国画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色则为难点。

  五、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讲授法、展示法、情境教学法以及欣赏法,学法则为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六、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笔墨纸砚、多媒体PPT课件等。

  七、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精心设计好的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播放CCTV《水墨篇》的公益广告,学生观看,同时我会讲述:这段视频将古代文明通过灵动的水墨与现代社会有机串联,展现了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由此引出课题《民族文化国之瑰宝中国画》。

  环节二:交流探讨,直观感知

  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在普通高中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相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所以我将采用讲授法和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绘画为什么被称为“国画”?你对中国画了解多少?共同探讨得出:中国画将中国文化中的诗书画印融会在一处,彰显浓厚的文化底蕴,强调主观精神与客观世界的内外相融,自由抒发情怀,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画的概念以及发展历史,整体感知中国画独特魅力,培养学生自信心。

  基于对中国画的整体感知,接下来我将展示文房四宝的实物,由于高中生能够很好的知道这些工具材料,因此我主要从文房四宝的出产地和颜料上入手,引导学生了解“文房四宝”早期是以产于浙江湖州的湖笔、产于安徽泾县的宣纸、产于安徽的徽墨、产于广东高要的端砚最为出名,而中国颜料又分为矿物质色和植物色,取之自然,所以古人的绘画得以保持千年不变。这个环节的设置使学生深入了解到中国画工具材料笔墨纸砚的特点,丰富自身的审美情趣。

  环节三:赏析作品,形式分析

  而后,我将展示《泼墨仙人图》,师生共同思考:泼墨仙人图这幅作品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回答,老师进行总结: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强调造型传神。从而让学生对中国画形成综合审美感知体验。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泼墨仙人图》我会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这幅作品运用了哪些独特的表现手法?还知道哪些表现手法?学生思考回答后,老师进行总结分析得出:中国画的表现手法有墨破水、色破墨、墨破色以及泼墨、泼彩技法等。引导学生体会用笔墨表现形象的方法,丰富自身内涵。最后,我会展示王冕的《墨梅图》,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这幅作品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学生思考,教师总结得出:画家以淡墨画梅花,凸显了高洁的文人情怀,同时也道出了画家豁达的内心。而后继续提问:画家在画作上题诗想要表达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诗文相结合的状态?学生合作探究,相互讨论,教师总结:宋元以后,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形式逐渐形成,也使得中国画的文化气息越发浓重,体现了古人追求文人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从而得出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诗书画印、传神的表现手段来进行创作的。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中国画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环节四:自主探究,总结领悟

  最后,我设置了学以致用,比较鉴赏的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故此将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幅作品: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与《墨葡萄图》,引导学生比较两幅作品在题材、画法、内容、墨色与笔法上的不同,深层次的感受两幅作品的艺术内涵与审美特色。从而使学生了解这两幅作品的艺术特点,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信心。

  环节五:总结评述,拓展延伸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回顾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回顾,从国画工具材料、表现手法、欣赏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和梳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最后,鼓励学生课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评述,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八、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中国画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油画》是高中美术鉴赏第7课的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了解中国近现代绘画的艺术特色及代表画家的作品鉴赏。并体味中国绘画发展的历史,了解西方油画的发展对我国绘画的影响。培养一双发现美、鉴别美的眼睛,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美,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艺术内涵。学会美术鉴赏的方法,具备对美的洞察能力,养成热爱美、欣赏美的美好情感。

  二、说学情

  高中学生主导以逻辑思维为主导,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同时喜欢学习一些富有内涵地理论性知识。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鉴赏作品的同时,体味中国绘画发展的演变过程,并知晓中国绘画。恰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基于学情,将理论上升到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的同时考虑到课程本身的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可能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的过于生硬化,因此在授课技巧方面除了常规的授课方式外,我还采用了情境法、游戏法等,易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课程内容上。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中国画的艺术特征,感受绘画作品蕴含的深厚文化韵味。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欣赏、情感体验等方式,掌握中国现代绘画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欣赏经典的美术作品,培养对中国绘画的热爱之情,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现代中国画绘画大师的作品及艺术风格。

  难点则是:比较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和现代绘画的异同,统看国画发展历程。

  五、说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方法是美术课程最为重要的改革,要以“学生为本”为指导思想,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因此本节课我采用: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讨论归纳、实践的.方法,将看、听、思、说、练习联系在一起,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知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培养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综合能力。

  2.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图片和音乐等巧妙辅助新课。要有新意,有气势,有激情,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志和学习的兴趣。再给学生提出要求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归纳总结现代中国画和油画作品的艺术特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六、说教学准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课件、图片、画册及视频资料等。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以情景再现的导入方式,播放作品《齐白石像》、《太白行吟图》,将学生带入情景。引起学生兴趣,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请学生仔细观看展示作品图片并揭示课题《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油画》。

  根据费德门教授提出的美术鉴赏的程序“描述——分析——解释——评价”,我确定我的基本环节为:

  环节二:欣赏作品,直观感知

  (一)探究历史之路

  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在普通高中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所以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结合之前预习的内容畅所欲言,说说中国近代绘画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转变的原因。学生可能会回答:社会状况、意识形态等等。接下来出示李可染的作品《无限江山入画图》、《鲁迅故乡绍兴城》、《麦森教堂》,并提出问题:现代山水画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让学生对作品形成初步的印象。

  (二)领略现代画家风采

  在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时,出示黄宾虹作品,继续追问:小组探究黄宾虹绘画特色是什么?通过初步的欣赏与观察,使学生自主的感受黄宾虹的山水画特点。我会引导学生自由探讨并回答:黄宾虹游历山川,注意景物变化,风格浑厚华滋。从笔墨上看,属于繁体的“黑、密、厚、重”,即积笔墨数十重,层层深入。从而激发他们深入领略现代画家的风采。

  (三)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基于学生已经对现代中国画、油画作品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接下来我将展示齐白石的作品《虾》,请学生观赏并小组讨论“与真虾对比有什么不同?给你什么感受?”并请学生边对比欣赏边总结回答:

  齐白石作品中的虾通体透明、活灵活现,但是与真虾对照,又不完全相同,是经过了提炼、夸张,给人的感觉比真虾更为生动,齐白石对此称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四)外来画种生根发展

  而后,我会出示徐悲鸿作品《徯我后》,并提问:画风与之前欣赏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画面描绘了什么内容?并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然后师生共同总结:继承了欧洲古典主义写实画风和近代油画对光与色彩的处理。表现人民渴望解放的情景。继续追问:“油画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又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生根发芽的?”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明清时期,油画随着天主教传教士开始传入中国。油画在中国得以生根成长,主要是在20世纪中后期。负笈海外学习美术归来的留学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环节三:比较鉴赏,巩固提高

  最后,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齐白石像》、《父亲》、《太湖鹅群》等作品,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说一说在风格、绘画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交流探讨得出结论:分别为写实;照相写实主义;追求光线的阴暗变化下所形成的丰富层次和体积感。

  环节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总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总结:任何发展的社会都必然要面对古与今、人与我、传统与现代的矛盾。现代中国画在继承传统上,并不是全部都要延续的,需要延续的是有生命力的部分。绘画作品是精神的体现。一个时代的作品必然体现一个时代的精神。从生活入手,紧密结合时代。把握中国画传统的内在精神,向着现代形态转换,引导现代中国画良性发展,从而使中国画更加繁荣昌盛。

  (二)课后作业

  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会鼓励学生查找资料,收集中国现代绘画作品和同学交流。引导学生提高美术素养。

  以上是《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油画》说课稿,更多教师招聘面试备考资料,请查看教师招聘面试备考频道。

中国画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基础和依托,正确理解教材有助于课程的顺利展开。因此,我会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我所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美术绘画第2课第1课时,本课属于绘画学习模块。本节课着重从中国画的概念、创作与评价标准、表现方法、造型要求、用色特点、表现形式、意境营造等方面来介绍中国画,着力于使学生体会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体会本民族文化艺术的深刻内涵,从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积淀中汲取营养,增强学生自豪感。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已有的思维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我授课的重要依据。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这一阶段的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事物的细节,并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但是并非发展的尽善尽美。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上会更多的采用教师引导,然后抛砖引玉的方式展开,鼓励学生合理运用不同的美术鉴赏方法认识中国画,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品,以及传统文化的内涵底蕴。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画的概念及相关知识,感受画家在自然美中表达内心的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讨论、分析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及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

  重点:了解中国画的特点以及作品中所传达出的主观情感。

  难点:体会中国画中的形神兼备和气韵生动之美。

  五、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践行新课标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我将采用情境法、讨论法、比较法,从而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纸等。

  七、说教学过程

  根据费德门教授提出的美术鉴赏的程序“描述——分析——解释——评价”,我确定我的基本环节为:

  环节一:多媒体展示,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将课件出示一幅中国山水画和一幅西方风景油画对比欣赏,结合资料卡介绍中国画的特点,体会国画与西方绘画的不同之处。从而导入课题《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

  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并引起他们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兴趣盎然的融入到课堂当中去。

  环节二:新课讲授,探究新知

  1.认识中国画

  我将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展示的国画作品,并提问:结合相关资料,谈谈对于中国画的理解?学生总结回答:中国画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精神文明创造结晶之一。画家有着自己特有的观察、感受、认识、体验和评价客观世界以及表现自己主观思想感情的独特的方式和方法。他们使用中国特有的笔、墨、纸、绢、砚等工具材料,有着不同于西方绘画的艺术创作理念、艺术创作方法和艺术表现语言体系。

  2.形神兼备

  紧接着我将继续追问:结合画面,理解一下“形、神”分别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形”是指表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神”是指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本质,这两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古籍中有“存形莫善于画”的说法,又有“形具而神生”之说,因此自东晋顾恺之以后,“以形写神”或者“形神兼备”便一直作为重要的指导理论应用于人物画领域,之后又逐渐扩大到山水画和花鸟画领域。

  3.气韵生动

  紧接着我将设置小组讨论,出示作品《韩熙载夜宴图》,以同桌俩人为一小组,讨论画家在作品中是如何凸显人物性格特征的,使画面具有生命力?师生共同讨论得出:遵循绘画的最高标准“气韵生动”的绘画理论。气韵,就是宇宙中鼓动万物的“气”的节奏。绘画有气韵,就能给欣赏者一种音乐感。六朝山水画家宗炳,对作品弹琴,欲令众山皆响,这说明画里有音乐的韵律。

  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提问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究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环节三:总结归纳,体会气韵

  之后我会提问:如何理解绘画中体现的气韵生动?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南齐谢赫进一步发展了“形神兼备”理论,把“气韵生动”列为绘画“六法”之首。气韵原是品藻人物从姿态、表情中所显示出的精神气质、情味和韵致时的用语。

  在绘画中“气韵生动”是指作品及其所刻画的形象要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到后来,气韵的概念渐渐涵容更多的主体表现的因素,气韵指的是作为主客体融合的艺术形式的总的内在特质,能够表现物我为一的生动气韵,至今也是绘画艺术的最高目标之一。

  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中国画。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使学生的思维之间发生碰撞,激发更多的探究性思考,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环节四:学生实践,自主欣赏

  我将设置小组讨论,前后四人为一小组,5分钟时间,结合今天所学赏析顾恺之《洛神赋》,教师巡视指导,给予意见。小组代表发言总结:

  顾恺之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个提出“以形写神”的人,对中国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画面以长卷的形式,非常出色地表现出一种现实世界所不可能有的综合审美意象和神话意境,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画面充满浪漫色彩,天上是风神屏翳在“收风”,水面是水神川后在“静波”水中文鱼戏水,空中水禽飞翔。洛神云髻高耸,衣袂飘飘,手执羽扇,凌波而行。而周围山峦重叠,流水潺潺,青松黄菊,垂柳芙蓉,构成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面。

  这一过程起到了巩固、检验和巩固知识的作用,提高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在此期间我会巡视指导,对部分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即时给予指导。

  环节五:课堂总结,开放作业

  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的收获和体会,总结本课知识框架并进行情感升华,引导学生通过视听参照,闭眼联想,然后互相交谈,感悟中国画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评价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

  总结本节课收获后我会趁热打铁请学生课下搜集资料,预习本节课后面的内容,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做好准备。

  这一环节请学生主动分享收获,从学生的角度检验本堂课的教学设置和教学效果,真正践行“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时刻以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反馈为标准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探究更贴合学生学段的教学方法。最后的收集资料,预习下一课时内容,是为了更好的巩固本课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八、说板书设计

中国画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6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主要学习中国画鉴赏基本知识,突出中国画的形式之美。主要从形神、笔墨、色彩与形制四个方面介绍与分析中国画在形式上的特点,系统地引领学生欣赏与分析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初步解决学生不了解与不会欣赏中国画的难题。引导学生走近中国画,了解和学习中国画独特的形式之美,探究中国画的表现语言,学会从多方面欣赏祖国传统绘画,以提升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培养民族文化修养。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转折点,这时候的他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好奇心强,有自己的见解,具备一定程度上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所以可塑性强,但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意志薄弱,不能持之以恒的学习。所以我会侧重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其学习兴趣,主动思考、探究,针对学生的年龄及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把握。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构成中国画形式美的几方面内容,对中国画的形神、笔墨、色彩与形式有基本的了解。体会中国画的形式美感,感受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欣赏经典的中国画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分析讲解作品在形神、笔墨、色彩与形制方面的相关知识,感受中国画在美术语言方面所体现的形式美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中国画的.形式美感,理解中国画的形式之美,提高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在欣赏过程中逐渐感悟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增强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画在形神、笔墨、色彩与形制方面的表现特点和独特美感。

  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蕴含在中国画形式美中深层次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国画作品的意境与情趣。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为达成教学目标,我选择了相应的教法学法:欣赏指导法、师生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画的形式美,并在小组活动中进行探究与实践。本课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多种学法。

  六、说教学准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课件、图片、画册、毛笔、墨汁、宣纸、报纸、国画资料及图片等。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播放视频《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视频中讲述的是怎样的故事?视频中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绘画形式来进行表现?帮助学生认识画家是如何运用水墨画的形式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小故事演绎的活灵活现,由此引出今天的课题《中国画的形式美》。

  环节二:交流探讨,直观感知

  根据费德门教授提出的美术鉴赏的程序“描述——分析——解释——评价”,我确定我的基本环节为:

  首先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并提出问题:你认为中国画的形式美感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思考后可能会回答:形神、笔墨、色彩、形制等。通过初步的欣赏与观察,使学生自主的感受中国画的形式美,激发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画的兴趣。

  环节三:对比欣赏,形式分析

  (一)形神之美

  为了更深入的感受中国的形式美,我将展示作品《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与学生赏析,并提问画面中表现了怎样的场景,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会继续提问:顾闳中是如何通过“形”表现“神”的?根据人物形象分析一下这些人物的心理?并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总结:画家通过刻画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姿态、性格和表情,表现了他们的内心情感。从而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笔墨之美、色彩之美

  而后,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作品《露气》和《春山积翠》引导学生欣赏并以中国画的形象之美为例,品读中国画的笔墨之美和色彩之美分别美在什么地方?我的学生可能从国画的运笔方式、墨色的浓淡变化、白描或水墨淡彩等画法进行思考,但是并不,此时我会继续引导学生对中国画的笔墨和色彩两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

  解决了上述问题后,我会继续追问:笔墨对于作品有何意义?引导学生相互讨论,集思广益。得出结论:笔墨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语言,“笔为墨骨,墨为笔充”,表现了天地万物,抒发画家情感,给观者以审美享受。

  (三)形制之美

  最后,我会展示装裱后的作品与未装裱的作品,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装裱后的作品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装裱后的作品不但挺括平整,而且美感倍增,气质超凡,彰显出中国画的形制之美。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品读章法不同的国画作品《池趣》《碧桃图》《花鸟四条屏》,并提出问题:中国画的形制和布局分别是怎样的?你还知道哪些不同的装裱形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画的章法之美。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去探究,并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且在这一环节我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寓知识于趣味之中,增强学生对形式美的理解,激发他们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环节四:比较鉴赏,小结拓展

  教育家弗赖登塔说过:“学习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现再创造”。为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练习时间,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引导学生:展示不同的中国画作品,请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作品尝试从形式美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然后我会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回顾一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要热爱我民族文化艺术,提高美术素养。

  八、说板书设计

中国画说课稿14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是欣赏评述课。主要是通过运用上一课对中国画意境的认识,进一步拓宽对中国画的欣赏,帮助学生学会从形式语言的角度获得审美体验,加深学生对中国画作品的形式语言的认识和理解,感受中国画的社会价值,从而为学生下一课用电脑制作“山水画”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创作欲望。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本着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A.知识目标:

  识记: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歌和篆刻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形式美;

  理解:理解中国画通过形象、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的形式语言表达作者的情感;

  运用:运用现有知识,能对中国画的形式有一定的见解。

  B.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能运用形式美的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通过分析中国画的形式,加深对中国画的整体认识。能依据所学的形式,进行大胆的创作。

  C.情感目标:

  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民族传统绘画的变革和升华。感悟中国画具有的丰富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

  难点: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对形式美的把握)。

  二、教法运用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情况,我主要采取“分组讨论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多媒体,不断采用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投影现场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学生,这样多法并用,既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美术欣赏课是让学生知道一些美术欣赏的语言,对作品有一定的见解。

  三、学法指导

  中国画如同一切文化遗产一样,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在这过程中,中国画形成了独特的形式美,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归纳中国画的形式是一件很难的事,因此本课利用大量实例展示,让学生沿着形象、笔墨、色彩、章法均为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思路,启发学生的发展思维。

  四、教学程序

  本课主要通过新课导入、讲授新课、课堂展示、课堂小结四个程序进行教学。

  新课导入

  上课时,我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品评的标准和重要原则吗?以这样的问题进入新课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品评的标准和重要原则──《六法》最早出现在南朝谢赫的《画品》中。

  用课件展示《六法》的具体内容:

  气韵生动──实际指中国画的意境

  骨法用笔

  应物象形──实际指中国画的形式

  随类赋彩

  经营位置

  传移模写──实际指中国画的发展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中国画的形式美。

  讲授新课

  学生分成四个小组以便讨论分析。

  先提出问题,什么是中国画的形式美?(估计学生很难归纳出,所以我会适当加以引导)指在大小横竖不同的画幅中,通过构成点、线、面、形、色等形式因素,按表现需要有规律地组合起来所呈现的多样统一的美感。

  中国画在形式美方面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呢?通过欣赏贾又福《太行丰碑》和叶浅予《评剧人物形象》让学生讨论分析。

  结论:以上两幅作品,两位画家分别用不同的形象、酣畅的笔墨、丰富的色彩和灵活的章法等手段,表现出中国画所特有的形式美感。

  以结论中的形象为主题,让学生根据手中的画册或者是根据课件展示的作品,说一说对形式美的理解。

  结论1:应物象形──形象。“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在此基础上,教师又提出问题,对笔墨的认识?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结果。

  结论2:骨法用笔──笔墨。“笔为墨骨,墨为笔充”

  接着让学生根据手中的画册或者是根据课件展示的作品,谈一谈对色彩的理解。

  结论3:随类赋彩──色彩。“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

  最后,让学生先思考什么是中国画的形制,接着让学生欣赏不同的形制。从不同的形制中,让学生自己得出

  结论4:经营位置──章法。中国画的形制有中堂、条幅、横披、手卷、斗方、册页、扇面等。其实在中国画的画面上有主次、疏密、节奏、变化、留白、题款、印章等。

  课堂展示

  要求:在自定的画幅中,小组成员合作根据手中的画册,选定一张大家喜欢的或者是某些画面中你喜欢的形象把它画下来(教师巡回指导)。并将作品展示出来。

  课堂小结

  总结课堂内容,并对学生的作业作简单的评述。

中国画说课稿15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教材七年级美术下册第7课《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理念、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课型,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也是7——9年级中国画教学的起始课,主要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用笔方法,让学生体验中国画造型活动的乐趣,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继承民族艺术。(依据内容难易和学生实际,本课计划2课时,这里所说的为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中国画的用笔方法,掌握中锋、侧峰、扡笔和逆峰的运笔要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示、欣赏、练习等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中国画的用笔技法,体验用笔的情趣。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喜爱之情。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画的笔法

  难点:能透过作品欣赏和笔法练习体会用笔的情趣。

  4、教具和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中国画工具和材料

  二、依据新课标,我的教学理念

  1、营造“一种氛围”——轻松、愉快地学习。

  2、坚持“一个宗旨”——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对万事万物具有极大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时期,学生的兴趣是能较快培养的,但学生们所掌握的的知识较少,但是他们刚从小学进入初中。美术的逻辑性不强,看问题往往只注重表象。因此,本课我将从最基础国画知识和用笔方法入手,进行国画教学体验。

  四、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直观演示、欣赏归纳、对比探究。

  学法:体验感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美术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熏陶。因此,我的教学流程整体设计为:初级体验——乐中体验——深入体验——终极体验

  (一)初级体验

  一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让学生欣赏中国画制作的动画片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是适时点拨,初步感知:中国画的简介、工具和材料、认识毛笔的结构、正确执笔方法。

  【设计意图:掌握中国画最基本的技能,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乐中体验

  著名的教育家波利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我在此处设计了,让学生自主实践中探究。

  1、在自主实践中探究:引导学生用毛笔画线条、观察线条、体会画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获得新知识更真切、更深刻。】

  2、在直观演示后尝试:围绕中锋、侧锋、逆锋、拖笔四种基本笔法,通过课件动画演示、教师直观演示、引导归纳特点后,学生模仿演练。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中国画的基本笔法有直观感知和条理化归纳,知识掌握得更深刻、更牢固。】

  (三)深入体验

  1、引导学生欣赏名家作品用笔。

  【设计意图:学习中国画笔法美,掌握中国画的审美方法之一。】

  2、对比探究欣赏中国画与油画不同的用笔表现。

  【设计意图:采用对比探究,让学生体会中国画的独特艺术魅力。】

  3、小组合作分析名家用笔,展示成果。

  【设计意图:利用配乐欣赏,创设审美氛围,分小组合作欣赏讨论,提高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小组每个成员的发展。】

  (四)终极体验

  1、画一画:学生临摹或创作一幅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差异,通过设置临摹或创作的作业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评一评:采取“组内互评——小组推荐——全班展示——集体点评”形式进行。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开展“自评”、“互评”“集体评”活动,发现别人作品的优、缺点,提出建设性意见,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巩固提升本课学习成果。】

  3、说一说:我的收获

  使用“我认识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感受了什么”造一个句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在巩固新知的同时,拓展教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一个好的板书能为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七、教后反思

  请各位专家指导,谢谢大家!

【中国画说课稿】相关文章:

大班中国画教案11-11

中国画教学反思9篇04-16

中国画教学反思(9篇)04-16

大班中国画花瓶美术教案01-08

中国画教学反思12篇02-17

中班中国画教案评析:美丽的小花03-07

说课稿05-15

《守株待兔》说课稿11-18

颐和园说课稿05-26